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学论文 > 语文教学论文 >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精选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精选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中语文教学论文精选(共含1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boshifang520”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精选

篇1:高中语文教学评析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评析论文

一、创造宽松环境,让学生参与评价

让学生在课堂上开口说话就需要给他们创造一定的空间,让他们感觉到在一种宽松活跃的气氛中学习,这样他们才会积极发言,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在课堂上感觉到轻松活跃就需要老师有效地结合学情,改变教学方法,做到寓教于乐,也只有学习兴趣得到激发之后,学生才能以极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参与其中。高中生喜欢直观形象化的知识呈现,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采用小品表演、课堂游戏、朗读比赛、情景表演等方式,给学生足够的评价机会和评价空间,激发学生评价的兴趣,调动他们参与评价的积极性。中国人一般比较含蓄,高中生在人际交往中还缺乏一定的交际技巧,再开口评价的起始阶段,教师一定要多鼓励学生说出自身的想法,对学生进行适当、正确、积极的引导评价,由此建立起学生课堂评价的信心。在学生基本开始参与评价之后,还要适当采取小组竞赛、大组交流等形式扩大学生主动学习的空间,让他们在交流中提高评价能力,掌握评价技巧,提高评价信心。

二、强化评价引导,给足评价时机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开展语文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让学生畅所欲言,做到评价的有效、真实。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往往很多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评价的手段比较单一,很少给学生评价的机会,造成学生开口困难,敷衍心理较为严重。另外,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对于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很少进行课堂评价,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没有资格评价,说得不好还会遭来同学的鄙视,教师对他们的关心明显不足。为了让课堂评价发挥应有的.作用,语文教师应该有效的了解学情,引导学生积极评价,对于处在中下层的学生来说,鼓励他们,并且让他们多评价,在课堂上保证他们有自主表现和发展的空间,为他们提供积极参与课堂评价的机会。对于学生的评价,要因人而异,做到引导为主、激发潜能。如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适当增加评价的难度,在评价形式和评价内容上提出相关的要求,而对于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则可以进行开放性评价,不约束评价的内容和形式,言之有理即可,这样慢慢地培养他们的评价习惯和评价能力。

三、重视自评与互评,提高学生评价能力

在高中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在实施课堂评价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语文教师的评价、学生的互评和自评,形成三者的有效结合。高中生有了自我意识,他们的评价往往比教师更直接,更有代表性,因为学生之间的视野是相同的,评价更具有说服力。自评就是学生的自我评价,在开展自评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正确的认识自我,可以反思自己,找出自身的缺点和不足。所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在朗读、背诵、生字默写、考试测试等方面进行学生自评,学生会及时了解自身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对策给予改正,这是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起不到的效果。学生互评就是学生之间的彼此评价,也是目前课堂评价使用较为频繁的评价形式,有效的学生互评不但可以让同学之间在学习上有所提高,还能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鉴定能力和同学友谊。学生互评可以是同桌互评、小组互评及全班范围内对学生进行评价等。对于在学生互评的过程中,优点的东西学生要借鉴学习,缺点的东西要反思总结,假如是自己,你会怎么做,这样不但进行了课堂评价,还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这样的评价必然会给课堂带来巨大的向心力和助推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篇2: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关于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摘要]:语文阅读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具有独特的优势,文章试从创设形象、领略内涵、彰显个性化解读等方面,对培养学生的想像力进行一些探讨

[关键词]:创新思维;语文阅读;想像力?

“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是教育的最终目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语文教学“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培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已被提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想像是创新思维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之一。美国的学者S·阿瑞提在《创造的秘密》一书中说言:“想像力是心灵的一种能力”,爱因斯坦认为:“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正是有了想像,人类才能够超越常规思维的约束,冲破现有知识经验的局限,以大胆、奇特的方式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创造性的探索,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所以说,想像构成了创新的基础,是一种极其可贵的思维品质

阅读教学中,笔者尝试从下面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一、激活文字,创设形象

语文教材出现在学生眼前的仅仅是一行行文字。如果不展开想像,不懂得进行再创造,那么出现在头脑中的可能只是词语所代表的抽象概念,而无表象组成的生动画面。这样,就不可能进入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之中,不仅无欣赏乐趣可言,而且难以理解作品的意蕴。科林伍德在《艺术原理》中指出:“真正艺术的作品不是看见的,也不是听到的,而是想像中的某种东西”。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驰骋想像,透过文字看到图画,透过语言看到生活,置身于作品之中,获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

如阅读郁达夫的《故都的秋》第四段“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到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怎样激活这段文字呢?我设置了几个问题:为什么会有“脚踏上去”的动作?作者为什么不说“没有声音,没有气味”,却说“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加了个“也”字,似乎在与另一种情景相比较,而这种情景则是大家所熟悉的,那是一种什么情景?于是学生展开联想与想像,调动以往的生活体验,回答说:“雪”、“似花非花的雪花”、“雪后观景”。尽管多数学生并不认识槐树,更没见过秋天槐树落蕊的情景,但通过想像,却似乎看到了这样一幅画面:秋天的清晨,作者起来打开房门,惊喜地看到院子里槐树的落蕊铺了一地,于是就像早上醒来才发觉夜里静悄悄地下了一场大雪那样,怀着欣喜而又好奇的未泯童心,去踏上几脚,却发现“声音也没有”,不像踏雪那样会发出“吱嘎,吱嘎”的声响,然后掬起一把,闻一闻,“气味也没有”,同雪一样清爽;一阵扫后,只留下“一条条扫帚的丝纹”,槐花就这么静悄悄地走了,“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一种悲凉弥散开来。通过这种想像,学生走近了作者,走进了作者笔下凄美的意境之中,感受到故都秋的清、静、悲凉的韵味

又如欣赏朱自清《荷塘月色》第四段:“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我请学生根据画中的荷叶或生活中所见,把荷叶与芭蕾舞女组合起来,想像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满眼繁茂的荷叶,荷叶片片相连;因为出水很高,才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像优美典雅的芭蕾舞中的舞女的裙——于是,静静的荷塘幻化为动态的舞台,舞女们穿着绿色的裙子,翩翩起舞,轻盈的旋转。随着想像的驰骋,学生们进入到月光笼罩下的荷塘美景中,死的文字变成了活的形象,作品在想像中得到了复活

二、架设桥梁,领略内涵

文本的作者与学生,他们的人生阅历、文化底蕴、思考背景,语言修养都不可能在一个层面上,这中间的距离有时简直难以逾越。教学中,需要运用想像在这中间架设心灵的桥梁,让学生走近作者,与文本对话,从而达到心灵上的沟通内涵上的感悟

《项脊轩志》后记部分:“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这些文字乍看并不像正文那样富有诗意、充溢着情思,似乎平淡无味。只有激活想像,架设桥梁,才会感到这是作者在用最经济的笔墨传达最丰富的内涵。我问学生:作者为什么要写小妹们的话,这背后有什么故事?有的说是为扣题,有的说写出了夫妻情深。学生回答的是而又不完全是。“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妻子从作者口中听到了不少精彩的历史典故,从南阁子的书籍中看到了大千世界,她的视野为之开阔,她的精神生活变得丰富充实,所以回到娘家,她充满自豪而又饶有兴味地向小妹们讲述阁子中的生活,引得小妹们油然而生歆羡之情,神往阁中的读书生活,这样便有了小妹们的问语:“且何谓阁子也?”不仅如此,作者的功名情结深深地影响着妻子,妻子亲手栽种的枇杷树,便是为作者植下的祈盼与祝福。因此,对于妻子之死,作者悲痛至极。“吾妻死室坏不修”,有同学用他爷爷奶奶恩爱情深的事来形象地阐释此中深情,说他奶奶死后,爷爷不改奶奶生前喜欢的家中陈设。归有光的笔法不能不令人想到海明威的冰山原则,如果不激发学生的想像,不在中间作适当的点拨,那水下的八分之七的精彩就难以发现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第二段:“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那些村童居然对着面带愠怒的老头公然作贼,抱起稻草,嘻嘻哈哈,大摇大摆地走入竹林。读到这里,如果不细想,不想像,就会感到杜甫真会幽默,描写出这么好笑有趣的场面。若发问一句:“一根稻草都要,而且是‘群童’,这说明什么?”学生马上想到“贫困”,再一点拨,想到安史之乱后民不聊生、天下贫困的整个局面。这些群童正是因为家境贫困,才会“当面为盗贼”,抱走那些今天视作垃圾的茅草。学生因此而悟到这些正是结尾的伏笔,进而深刻理解作者就是通过描写他本身的痛苦来表达“天下寒士”的痛苦,表现社会的苦难、时代的苦难,最终为杜甫这种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怀所感动

三、放飞思绪,彰显个性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培养鹦鹉学舌的模仿者,而是培养能够自己独立思考的创新者。”语文教材固然是经过精心筛选的名家名篇,但这些名篇所昭示的相对于整个浩瀚而复杂的宇宙来说只是一家之言、一孔之见。教育的重任就在于让更多的学生去超越前人。“长江后浪推前浪,当悟新人换旧人”。所以,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让学生放飞思绪,各抒己见,畅谈真正个人的创造性的解读

在教《石钟山记》一文中,有学生就对苏轼的“而笑李渤之陋也”提出反驳意见。根据教材提供的注释和所附录的俞樾《春在堂笔记》,经过想像推测,这位学生认为:因为石钟山形如“倒扣的钟”,内中空穴很大,所以在崖壁上敲打,南边那座山岩壁厚就发出“函胡”之声,北边那座山岩壁薄就发出“清越”之声,而其他地方的山石敲打,并非“所在皆是也”,李渤的说法未必错,只是说得不够全面罢了

在教《咬文嚼字》一文时,学生们根据贾岛的诗作《题李凝幽居》,经过想像推理,对朱光潜“推敲之说”的质疑声更是“沸反盈天”。有的认为用无声的“推”动作怎么能知道“鸟宿池遍树”,原诗中的“门”该是李凝家门,而不是寺院院门;有的认为“敲”不会打破“岑寂”,反能衬托幽静;还有的认为“推”的动作有些粗鲁,不该发生在讲究礼节的文人雅士身上——显然,第一位学生通过想像把贾岛的《题李凝幽居》还原成生活画面,由生活画面先听到“敲”门声,然后看到树上惊起的宿鸟,从而推断出朱光潜所说的意境不合原诗。第三位学生由诗作联想到古人的礼节,并由此推论出“敲”字比较符合当时意境。只要有适宜的情境,学生所爆发出的想像力、创造力是教师始料不及的

“夕阳枯草寻常物,解读都为绝纱词。”什么叫“解读”?“解读”就是放飞思绪,“解读”就是展开联想与想像的双翼,“解读”就是迸发创新思维火花。何时能让学生思维达到“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境界,那便是语文教学成功之日。

篇3: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摘 要】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占据着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随着高考语文作文的改革,纵观多年来的作文命题趋势,议论文成为考生偏爱的写作文体。但是如何让学生在写作之前准确的立意,作文不落于俗套,有新意,有观点,这就需要我们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笔者就多年的教学经验来谈谈教学设想。

【关键词】

篇4: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长河里,古典诗词犹如繁星点点,熠熠生辉。千百年来,万口传诵,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祖国文化的命脉。我国向来重视经典诵读,从秦汉至清末,熟读精思,口诵心惟一直是语文教育最基本的教与学的方式,经典也是最基本的甚至是唯一的课程。新课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不仅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建议,而且对于阅读做出了量化要求,其中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可见,近年来,国内外基础教育领域,也都对阅读,尤其是经典阅读,予以了焦点式的关注。

一.高职语文教学中经典诵读的缺失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中一个重要的形式,它在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现实情况是:高职校的学生总体文化基础薄弱,对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知之甚少,不能很好地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对一些基本的社会公德也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在经典诵读大行其道的情况下,许多高职校的校园里只能看见朗读外语的景象(英语有PETS考试),诵读经典的景象可以说是凤毛麟角。长此以往,高职教育将无法承担培养高等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重任。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校园里为什么会缺少传统文化的熏陶,笔者认为大概有以下几点原因。

1.快餐文化的强烈冲击,使学生不愿意阅读经典随着网络的进一步发展,社会节奏的加快,快餐文化进入了疯狂的时代,这慢慢演变成为一种时尚。大量的肥皂剧、流行音乐、、网络游戏以及恶搞艺术等娱乐文化充斥文化市场,高职生的阅读取向呈现出游戏性、娱乐性的走势。在不少高职校学生的观念中,那些经典的作品过于深刻严肃,读起来太累,不如快餐读物轻松、刺激,也不如时尚读物那样新潮、前卫,经典著作成为了“过时”的代名词。

2.专业素养的缺乏,语文教师无法肩负推行经典诵读的重任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本人必须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才能胜任教育教学任务。经典诵读的推行决非易事,它对语文老师的要求甚高。它要求语文教师,善于把语言学家的用词准确、教育家的逻辑严谨、演说家的论证雄辩、艺术家的情感丰富集于一身,教学语言做到对象明确,深度适宜,富有针对性;清晰准确,通俗易懂,富有逻辑性;引人入胜,耐人寻味,富有启发性;真情实感,潜移默化,富有感染性;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性。然而现实的情况是,高职校语文教师大都担任班主任,平日里忙于应付各种教育教学工作检查,每年的阅读量少得可怜,写作更是无暇顾及。一般情况下,语文教师都配有教学参考书供选用。这样做,固然对文本的理解和对教学重点难点的把握有所帮助,如果一味地依赖教学教参书,语文教师原有的专业素养包括文学素养自然会衰退。大部分语文教师文学素养的偏低已经成为经典诵读实施的瓶颈。

3.技能大赛的强势推行,使学校没有精力顾忌其他工作“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一项重大创新,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技能大赛的成绩,被视为该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的具体体现,是学校教学水平、办学实力的重要标志,其排名代表着学校在全国、全省、全行业同类院校中的地位和社会声誉,是学校在社会上的“脸面”和学校领导的重要政绩。因此,受到参赛职业院校领导的极大关注和高度重视。目前各职业院校为准备技能大赛均采取了“举校体制”,抽调全校最优秀的教师、重金聘请企业的行家里手组成指导教师团队,选拔全校最优秀的学生作为参赛选手,校内所有的实验室和实验设备、实验仪器均对参赛选手全天候免费开放,并根据参赛需要购置最新的实验设备和实验仪器,全体指导教师团队、全体参赛选手停课,针对竞赛题目或项目进行少则20余天、多则长达几个月的集中封闭式强化训练,举全校的人力、财力、物力,不惜一切代价培养参赛选手来实现技能大赛中一举夺魁。长此以往,学校根本无暇顾及其他工作,更别说无法短期奏效的经典诵读。

二.高职语文教学中加强经典诵读的可行性路径

怎样去读经典作品?在高职教育中,如何实现经典教育,让读经适应新形势下的语文教学,是当下高职语文学科需要探索的目标。

1.优化课程体系,建立传统文化教育模块即在原来高职语文教学的基础上加重诵读的比重,改良高职语文教学,增强人文素养的培养。如增加先秦思想文化中经典部分及其后来文学史中的经典内容等,教学中力求思想和文化知识并重。将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程的模块确定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模块。学校可以先开设公共选修课,供有兴趣的同学选修,从而慢慢提高经典著作的影响,渐渐形成学生学习经典的良好风气。譬如可以开设“论语导读”“老子导读”“唐诗宋词欣赏”“明清四大名著欣赏”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赏析及诗词鉴赏等选修课程。让经典诵读活动融入课程体系建设、教学质量评价、教育教学督导中,给予读经活动制度层面的有力保障,体制机制的长期支撑,确保经典诵读活动广泛深入地开展。

2.依托科研强势,加强诗词教学研究把诗词教学列入教育教学计划,进而开发校本课程,编写诗词校本教材;根据高职学校学生的特点,推进诗教进课堂活动,提出相应的目标要求,采取相应的施教方法;注重诗教的融合和渗透,善于把诗教与语文教学中的诗词授课相结合,与政治、历史和公民素养教育相结合;开设诗词教学公开课;开展诗词教学课题研究,申报专项课题。在师生中间形成浓厚的诗词教学与研究氛围。

3.抓好社团建设,活化经典诵读形式以社团建设为抓手,常态性开展经典诗文的学习和诵读活动。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诗歌创作、诗歌赏析、诗词默写、诗词诵读比赛等系列活动。开设专题讲座,如先秦思想专题、通俗文学、武打小说专题;组织学生观看《百家讲坛》或经典名著影片等经典节目;组织学生排练如《北京人》、《雷雨》等经典剧目的片断和扮演经典人物角色等。在开展这些活动的基础上,给学生布置课诵读任务,结合活动开展的情况举办经典诵读感想交流会、经典诗歌朗诵会等活动,活动结束后召开“经典诵读”活动总结大会等,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

4.拓展社会实践,丰富学生人生体验让经典诵读以开放的视角,参与到社会活动中,营造整个社会重视经典的氛围。高职校可以成立经典诵读志愿服务队,利用节假日走上街头、走进企业、进入社区,通过“摆摊设点”的方式,向市民们诵读经典,宣讲经典文献的精髓,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这样一方面巩固了学生的经典诵读知识;另一方面,又让学生所学的经典知识有了用武之地,同时,还加强了学生的责任意识,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一举数得。高职校的学生会与社团组织可以利用有利于弘扬经典诵读知识的节日与事件,以之为契机培养学生的学习经典的意识,坚定符合社会道德与准则的人生追求。在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中国传统的节日里,可以在校园开展“经典诵读文化节”,将与之相关的经典诵读知识传播渗透在节日活动中。

三.高职语文教学开展经典诵读的意义

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当代人阅读经典,不仅获取了知识,也使悠久文化得到传承与发展,同时也是寻求一个完善、独立的自我与品格的好途径。我们从经典著作中可以明白古圣先贤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精髓,理解教人为人处世的道理,从而自觉地将古圣先贤的教诲融入自己人生成长的历程,自觉地消解外部世界的喧哗与浮躁,自觉地加强内在修养,强大自己的内心。诵读经典,提升了学生的精神品位,加强了学生的沟通和表达能力,增强了学生适应工作岗位要求的素质与能力,使高职院校培养的毕业生成为名符其实的“技师”。

2.推动学校品牌建设要使我们的学校具有有魅力,品牌特色不可或缺。教育部选拔建设的百所示范高职院校,大都显示了品牌和特色的力量。因此,学校可以尝试结合当地有特色的地域文化和实际,组织力量选编能体现地域特色的经典读本及诵读、书写、讲解材料、教辅,提供教学资源;建立经典诵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依托区域经典文化来打造学校品牌。学生从经典中深刻体会传统文化的内涵,从而加深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

3.推进学校学风建设在高职院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组织班级进行演讲朗诵、学生早读背诵经典、进行诗词创作、做读书笔记、评选经典诵读先进个人和优秀班级、建立经典诵读资源库等活动,可以使学生受到校园浓烈的学习氛围熏陶,自觉地改变懒散的学习习惯,使学校的学风日趋向上,打造书香校园指日可待。四.结语总之,我们要借助语文课堂,用经典名著熏陶学生文化情操,用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力求把经典诵读教学渗透在高职校语文教学及各种活动中去,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这既是职业学校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术人才的需要,也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文化和谐发展的要求。

篇5: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一、高中语文议论文教学现状

作文一直都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学生学习的老大难。一听到写作文,学生不是磨,就是整体写作质量不高,议论文更是如此。议论文相比于记叙文,更让学生言而无物,甚至第一步就剑走偏锋,审题错误。如何摆脱学生害怕写议论文的现状,让学生不仅能准确立意,还能言之有物,甚至能结合实际,升华主题,这是语文教学永恒的研究命题。

二、如何提高学生的议论文写作水平

(1)指导正确的阅读方法,分类整理素材

审好题是写好一篇议论文最基本的前提,立意错误的议论文只能属于三类文,在高考的战场上相当于给作文判了死刑。每次习作和考试,都会出现很多学生审题不清,立意空泛的现象,作文出现大失误,语文分数自然也会低。在和学生的交流过程中发现,平时他们也花时间阅读议论文写作素材,但是为何还是收效甚微呢?我慢慢地总结出原因,他们所谓的看素材只是走马观花,一目十行,以为自己知道这件事就可以了,却忽视了素材下面的提示,适用于什么话题的文章,这才是核心。同时也不善于总结归纳,在写作时显得捉襟见肘,素材张冠李戴,记忆错乱等,这些都是写议论文的大忌。

如何有效地规避学生写议论文审题不清的毛病,首先我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都让学生准备一门议论文素材整理集,归类整理议论文写作素材,将诚信,勇敢,爱心,忠诚等这些经常出现的素材分类整理,只能写上提示语,平时拿出来回忆和复习,强化自己的记忆。让所有学生在写作时能确保审清题,立好意。但是现在高考的议论文写作对学生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例如江苏高考题蝴蝶在山洞里生活,由于人的出现几天后蝴蝶飞走了。的确,乍一看我们老师都没法立好意,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更要关注学生的个人思考和对文章的理解。

(2)写作指导要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学生都得到一般发展

苏联教学家赞可夫提出“学习是照顾到每位学生的活动,要使每位学生都得到一般发展”。每位学生都是不同的思维个体,对每个话题的理解和把握都存在差异,因此我们的议论文写作教学也要因材施教,促进他们更好地发展。

首先,我会根据学生多次的写作情况将学生分成不同的作文兴趣小姐。如长期立意不清,选材不当的为一类;材料堆砌,言之无物的为一类;立意正确,选材恰当,但是流于俗套的为一类;最后是选择,立意都很好,但是缺乏主题升华的为一类。每类学生水平不一,我可以针对学生的水平布置不同难度的作文题,让她们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得到更大的提升。其次,我还会组织组内作文评价活动,每训练完一篇习作,我都会抽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组内交流和评价,同时写出最恰当的评语。我认为学生如果对一篇作文的好坏有自己的观点和把握,那也是自我品鉴能力的提升。最后,我会亲自翻阅学生的点评意见,再次批改,做到作文的精细讲解。作文是学生思维成果的展示,不管优秀与否,我们都要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精讲细批是对学生的尊重,也是对本职工作的尽职尽责。

(3)指导正确的写作方法,谋篇布局

议论文的写作不仅要讲究立意准确,同时也要能将自己头脑中积累的素材灵活的组织,运用,最后呈现出一份完美的佳作。很多学生都发难,为什么每次写议论文都感X像是材料的简单堆砌,没有什么思维逻辑,作文显得松散。其实,这就是在写作前没有做到谋篇布局,没有想好该怎么写就轻易的下笔。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培养学生写作打草稿的好习惯。

议论文的写作分为几种布局形式。总分总是学生惯用的写作套路,也是教师偏爱的写作模式。首先提出自己的观点,接下来进行详细的论证,论证的过程就是每位同学谋篇布局的呈现,也是学生见仁见智的方法。所选用的素材可以以并列式,递进式,对比式,古今对比式等不同的形式呈现,这会让文章立体丰满,构思严谨,更有易于学生说理论证,确之凿凿。这就是议论文的亮点,如何排列自己的写作素材,是个人思维能力的展现。因此,我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会让学生在下笔之前,先构思好整篇文章的写作框架,循着自己的思路写作会有效地开始书写,尝试着灵活运用议论文的结构和素材,避免写作素材零散,逻辑思维凌乱的弊病。这是我一直沿用至今的教学方法,事实证明,也有很大的教学效果。

简而言之,议论文的教学是高中语文的重中之重,我们不仅要注重学生的个人阅读和素材积累,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比之炊”,这是写好议论文的首要前提,同时要注重文章结构的谋篇布局,论证有理有据,层层深入,这是判断一篇好议论文的标准。最后,要关注学生的个人思考和当下时代完整的结合,做到古今论证,议论升华,这是佳作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张志强.去蔽与创新:孙绍振作文教育思想探析【D】.福建师范大学,

【2】吴纪梁.高中议论文写作理性立意教学浅探【D】.华东师范大学,2013

【3】叶敏.素养教育背景下高中写作教材反思【D】.上海师范大学,2013

篇6: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一、提高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渗透的意义

1.提高人的生存能力

在高职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特点是教师不会照本宣科,教授课本知识的同时也会分享自己的生活经验,这是语文教学同其他的教学不同的地方。所以语文教学在生命教育渗透上有很大的可操作空间,通过语文教学可以提升人的生存能力。不论是语文教学还是其他的教学,最终的目的都是使人获得在社会上生存的能力,提升人在社会中的生存条件,改善人的生存方式。语文教学可以很好地提升人的生存力,不仅可以让人获得更好的生活方式,还可以让人享受生活,享受生命。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心智的成熟,高职的学生应该懂得人生的奋斗目标和奋斗途径,不仅仅是提升成绩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提升生存能力,提升对生命意义的深刻理解。

2.提高对生命的珍视程度

生命教育最直接的目标和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对生命的珍视程度明显提升。在高职语文教学当中进行生命教育的渗透,其意义在于提升学生对生命的珍视程度。随着社会的变迁和生活压力的增大以及家庭教育观念的改变,很多学生对生命的珍视程度并不像上代人那么深刻,抗压能力和抗打击能力明显下降,这会使学生在面对压力的时候产生轻生的念头,或者说对别人的生命不在乎,视生命为儿戏,这也是现在校园暴力事件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通过语文教学进行生命教育的渗透,不仅仅是对自己生命负责的一种做法,更是对他人生命尊重的一种做法,通过生命教育,提升对生命的珍视程度,在减少校园暴力时间发生上也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进行生命教育的渗透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高职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渗透的策略

1.提升语文教师的生命教育能力

提升语文教师的生命教育能力是非常基础的,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生命教育的渗透,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言传身教,以身作则。这就要求教师提升一下几种素养。首先是提升等待的素养,等待意味着教师能很耐心的教导学生,按照发展的态度对待学生,对学生多点理解和信任。其次是分享的素养,所谓分享的素养,就是教师能把自己的经历和经验分享给学生,同时愿意把自己的其他资源和学生共享,同时当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全力相助,这也可以给学生起到一个榜样的作用,给学生树立一个正面的形象。最后是宽容,宽容是对生命珍视最重要的态度,这不仅是针对他人的错误,也是针对他人的差异,同样也是对自己的错误和个性都持有宽容的态度,要做到宽容,就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和哲学水平,但是宽容并不是忍让或者迁就纵容,要有自己的原则和态度,对于原则上的错误绝对不能容忍。

2.通过阅读教学进行生命教育

语文的阅读教学,教师需要把握一个理念,就是在学生进行阅读的时候,要让学生做到“阅读第一”,并不是为了做题进行阅读。当前的教育体制下,阅读确实带有一定的功利性,但是这是要生命教育的理念相违背的。阅读的过程实际上是体会他人的生命理念,丰富人生体验的一个过程,教师应当尽量的减少阅读的功利性,同时增加阅读的质量,教师应当寻找具有深刻意义的文章供学生进行阅读,同时进行合理的引导,不仅是引导学生的阅读,也要阅读学生的倾听,因为阅读也是同作者进行交流的一种的方式,通过阅读提升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对人生的理解,这就是通过阅读教学进行生命教育渗透的一种的方式。

3.通过写作教学进行生命教育

写作也是语文教学中的必要教学点,通过写作,也可以让学生反思生命,反思人生,传达出学生的活力,所以也可以通过写作教学进行生命教育的渗透。通过写作教学进行生命教育的渗透有以下几种方法:第一,口头作文练习,语言是每个人表达自己的重要方式,通过口头作文的练习,教师可以进行积极地引导,通过引导,学生可以对人性的理解进一步加深,能够在交流和表达中进行良好的人性互动学习。第二,随笔,学生有的时候会忽然对人生的理解产生灵感,将这些重要的灵感记录下来,可以很好的教育学生时时刻刻注意自己内心的想法,同时可以积累对人生真谛的认识,通过随笔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在写作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加深对生命的认识,对生活的体验。第三,写作,写作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认识对作文命题的理解,同时将对命题的理解以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在不断地对命题的理解过程中就能更好地加深对生命的认识和理解,提升学生对生命的珍视程度。

三、结语

高职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的渗透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同时也是一个比较长久性的工程,并不是改变一届学生,甚至一个时代的学生,而是需要长久的坚持下去。相信,通过语文教师的不断地探索,生命教育会对更多的人产生影响,会给更多的人带来积极向上的影响。

篇7: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高职校,指的是高等职业学校,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为主。所以,在很多学生甚至是老师的心目中,高职院校的任务就是学习技能,而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道德等方面的教育放在边缘地带,由此就导致了很多毕业的学生虽然拥有高技能却因为综合素质的低下而找不到工作或工作不顺利,造成一种高分低能现象。由此可见,在职业学校的日常教学中特别是语文教学中融入综合素质教育非常重要。那么如何在高职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并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呢,本文在这方面进行了探讨,具体分析如下:

一、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综合素质对他们以后就业及生活的影响

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包括做人、团队合作能力、吃苦耐劳精神等。做人就是要培养高职学生如何与人相处、如何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做到双赢,就必须学会理解他人、宽容他人、帮助他人,要做到与同事齐心协力,这就是团队合作能力。除此之外,学生还得具备一定的吃苦耐劳精神,要有强烈的生存意识,实际的生活本领,乐观的稳定的情绪,等等。而这些素质,恰恰是现在这些学生所缺少的,也是不被他们重视的。所以,在上课开始,通过ppt演示一些成功人士成功的案例,特别强调综合素质在他们成功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用生动的事例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综合素质对他们以后就业及生活的影响。思想上重视了,行动就有了原动力。

二、分析教材,挖掘其中的德育因素.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情感是一种人所特有的心理现象,反映了人对客观事物及人的具体需求之间的关系,是人关于客观事物及自己实际需求的一种主观感受,是由人的各种各样的经历而产生的喜、怒、哀、乐等的情绪表现。在这些情绪中,良好的道德情操能使人健康愉快的生活、喜欢交际并擅长交际,促进人格魅力的形成。因此学习教育就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任,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学生的具体感知和课堂的德育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德育品质,使学生成为身心和谐发展、能被社会接受的优秀人才。语文教学是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阵地。

三、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能力的培养

除了在课堂上教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外,还要教会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处理自己问题的能力。遇到事情不要怕,要学会冷静的分析问题,告诉他们当现实与理想产生距离是,不要悲观失望,不要自暴自弃,要采取一种积极的、耐心的、宽容的人生态度。要对未来有一个坚定的信念。

四、教学形式丰富多彩,在多种形式中获得知情并举的教学效果

列宁告诫人们: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综合素质的提高对于学生学习的影响是巨大的,进行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的德育教学,让学生情智协调发展,互相促进提高。课堂上的教学,要改变原来老师自顾自的讲,学生被动听的形式,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合理应用多媒体,吸引学生注意力,适当进行课堂交流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进行价值教育,让学生追求价值、创造价值和实现价值,具备认识社会、评价社会生活的能力。比如我们进行的开放性试题培养法,鼓励学生运用创新思维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对自我意识进行评价,引导学生的价值取向,从而实现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

五、开展多种课外活动,利用积极向上的互动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在课后,利用教材中古今中外成功、成才的事例鼓励学生;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用积极德育激励学生,帮助他们解除成长中的困惑,找到成才路径。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学生,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与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让“爱”作为教学的主题,用爱心感染学生,引导他们步步向上,培养他们的积极德育。不管在课上还是课下,老师要走到学生中去,让自己融入他们,成为他们中间的一员,使师生德育交融,关系和谐,以优化教学效果。高职语文教学的方式与手段是多种多样的,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领悟到道德与人性的真善美,改掉原来的不良习惯,懂得做人的真谛,形成良好的综合素质是至关重要的。职业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学到教材上的东西,学到如何操作工具,如何制作工件,而且要让学生学到适应社会的本领,让学生在以后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能不断的认识自我,超越自我。这才是全面的职业教育,也是职业学校的学生应该接受的教育。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更好的发挥自己的特长。

篇8: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在高职语文教学中,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必须正视当前高职语文教学存在的不足,并对职业能力的内涵有基本的认识,从而更好地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1.高职语文教学现存不足

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经常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这些不足的存在,不仅会给教学质量的提高带来影响,而且会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产生影响。必须切实加强对其的分析,就当前看,高职语文教学存在的不足主要有以下几点:

1.1难以意识到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当前,很多高职学生错误地认为,步入高职院校主要是学习技术,而语文教学似乎与学生的技术知识没有关系,所以难以意识到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将语文看做是可有可无的学科。而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动力势必会降低,所以很多高职语文教师就迎合学生的需要,所开设的语文课程的课时量较少,更多的是注重学生专业技术知识的学习,看似在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但是学生由于语文素养和知识的缺乏,导致学生的职业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提高,进而对学生的职业能力产生影响。当前,不管是高职学生还是高职教师,在语文教与学过程中或多或少都忽视了语文教学的作用。

1.2语文知识的应用能力难以满足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近年来,随着就业压力的不断加大,各大高职院校更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但是很多高职生在步入社会之后,往往由于自身能力原因而难以在用人单位中扎根,很多看似职业能力较强的学生在社会中显得十分脆弱。究其根源,虽然一些高职学生掌握了一些技术,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难以有效地将所学的技术知识进行改进、转化和吸收。究其根源,主要是因为学生的语文知识应用能力较弱,导致所学的技术知识难以转换到实践中应用。加上高职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在礼仪和面试技巧等方面的培养,不仅能培养学生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彰显学生的外在气质,还能为学生在今后的求职和履职过程中带来帮助。但是很多学生和教师由于忽视其作用,导致语文知识掌握不牢、应用成效较差等而导致问题频现[1]。

2.高职生职业能力的内涵

为了更好地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所以在对当前高职语文教育现存不足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还应切实掌握高职生职业能力的内涵所在。就高职生的职业能力来看,其主要包含基本职业能力。其中,基本职业能力,主要包含专业能力和方法能力及社会能力。专业能力主要是在职业活动从事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知识技能,所以其属于最根本的生存能力。方法能力主要是在职业活动从事过程中所需的工作和和学习的方法,所以其属于根本性的发展能力。社会能力主要是职业活动从事过程中所需的人际交往和职业道德等行为能力。再从关键能力看,其虽然同样包含专业能力和方法能力及社会能力,但是其具体的内容有所不同。其专业能力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①新工艺技术的理解能力;②职业适应能力;③过程优化能力;④质量意识,所以其是对专业能力进一步的体现。方法能力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①全局系统思维;②整体创新思维;③决策迁移能力,所以其是对方法能力进一步的体现。再从社会能力看,其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①社会责任感;②群体工作协调能力;③语言文字表达能力;④良好的自信心,所以其是对社会能力进一步的体现[2]。

3.具体的培养策略

在对上述分析的基础上,高职语文教师在高职语文教学中,为了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必须采取有效的策略。

3.1以职业能力培养为视角强化高职语文教学的开展。在职业能力培养的目标下,教师在教学中虽然应注重向技能教学的转变,但是不能忽视语文知识的教学,只有以语文知识为基础,以技能教学为侧重点,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作为动力,将传统语文教学观念进行改进和完善,才能更好地丰富语文教学的内涵。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语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及交流等能力的培养,尽可能地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从而在交流过程中掌握学生面临的困难,这样在教学中就能有效地确保职场竞争技巧传输的针对性。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致力于教学方式的改革,冲破传统思想带来的束缚,尽可能地开阔学生视野,从而更好地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

3.2以职业能力为宗旨强化教学考核工作的开展。因为在以往的高职语文教学考核中主要是对知识点的考核,尤其是学生在记忆能力方面的考核,所以学生往往只是被动记忆教师传输的知识,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机会很少,导致学生兴趣较低。在高职语文考核方面应加强对其的改革,在考核过程中始终以培养职业能力为宗旨,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从而更好地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服务。在今后的高校语文教学考核过程中,在注重基础知识考核的同时还应对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进行考核,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成效。

3.3赋予“教”、“学”新内涵,实现高职语文知识的学以致用。在高职语文教学过程中,为了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不管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均发生巨大的变化,教师的“教”,不仅是语文知识的教,更多的是通过语文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而学生的“学”,不仅是学习语文知识,更多的是通过语文学习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选的教学内容应立足高职生的实际,除了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外,还要选择短小精炼的散文,才能兼顾文本的多样性,从而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针对性地确定主题,并尽可能地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实现寓教于乐,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则采取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学习方式,在提高学习兴趣的同时意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并将其与所学的专业技能知识有机结合,做到学以致用。

3.4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强化学生的写作能力。语文侧重对学生文字能力的培养,在社会中一些职位要求学生有较高的文字功底,例如:文员、记者、编辑。这些职位对求职人员的文字功底有很高的要求,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作文能反映个人文化素养与实力。高职语文教师一定要注重对学生写作能力培养,充分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3]。

4.结语

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只有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才能更好地培养出更多适应时代发展所需的'人才。新时期背景下的高职语文教师必须紧密结合高职生的特点,在新课改目标的引领下,分析和总结高职语文教学现存的不足,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目标,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高职语文教学质量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并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改进和完善,为促进高职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赵旭艳.职业能力视角下的高职语文教学改革[J].齐齐哈尔职业学院学报,,02:28-31.

[2]马莉莉.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高职语文教学探索[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04:44-46.

[3]马振华.职业能力培养下的高职语文教学探析[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06:97-98.

篇9: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中长期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教学形式,脱离生活的内容和形式,使得学生丧失了学习积极性。高职语文教学强调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探讨语文教学如何贴近生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一、高职语文教学需要我们确立新的理念,使语文教学“生活化”

与普通高中生相比,高职生相对文化基础差,我们应该转变观念,因势利导,控制好难易程度,循序渐进。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适时地注入“时代的活水”。如在教学说明文的时候,可以带一些实物,训练学生的逻辑说明能力;可以带领学生实地参观,训练学生的空间说明能力等。在网络文学盛行的今天,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在网络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指导学生在网络中如何规范使用语言,让学生选择推荐网络文学作品并开展一些评论等,这些都有益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增强学生的语言能力。

二、高职语文教学应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日常应用文写作的能力

高职生面临着走向社会舞台的现实,因此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日常应用文写作能力不容忽视。口头表达能力是影响学生就业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语言表达教学在高职语文教学中与普通高中相比,更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注重语言表达教学,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协作能力。应用文是人们交流信息、处理事务、联系工作、洽谈业务等经常使用的一种文字工具,能写应用文是职校生必备的素质之一。加强应用文教学是满足学生走进生活,贴近实际应用需要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进行各类应用文的训练教学,从借条到收据、从采购申请到财务分析、从求职信到工作总结等,培养学生具备一种在日常生活中情不自禁学习或运用语文的“本能”,学生自然而然地由课堂学习扩展到社会生活天地。

三、高职语文教学还应注意学科间互动,渗透进学生的生活

现阶段高职课程改革要求确立“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理念,教师应认清高职语文教学的任务与作用,让学生将学习专业知识与学习语文相结合。如,在教学课文前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的计算机知识自行上网查找有关资料,在课堂上做“老师”,向师生展示自己的查找结果,并让其他学生做出评价。在口头表达训练课中,可以联系财会和金融专业的特点,安排学生“与客户交流”的教学内容,创设工作实景,师生共同合作,或由老师扮演客户、学生扮演银行柜员,或由学生互换角色,培养学生即兴讲话、与人沟通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让原本枯燥的语文课成为一股活水。这样,不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建立融洽合作的师生关系,而且与“能力、就业”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专业以及其他学科的探究热情。

四、高职语文教学必须促进学生的自我学习

吕叔湘先生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生产一线进行实际操作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从这个基本点出发,要求高职毕业生具有在生产实践中不断获取知识和迁移知识的基本能力,因而提高自学能力对于高职学生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现在高职学校的学生,在学习上具有一定的依赖性,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锻炼他们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不仅要教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和学习的方法,并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加以运用,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任重而道远,它需要我们将“授人以渔”进行到底,最终达到“不教”的目的。

篇10: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在培养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具有其他专业课程所不可替代的作用,语文教育通过内容丰富的语文知识和文化,加强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和塑造,通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精神内涵,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同时,语文教学内容的多样性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文字表达能力,提高职业技能,满足多种社会职业的要求,从而使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后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

一、高职语文教学的作用

首先,语文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语文作为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能够很好的把人文融汇于教学当中,从而帮助学生较好的认识人生、认识社会。教师可以利用语文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端正思想、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比如通过经典美文和古典诗词赏析,可以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引导学生感悟人生哲理,塑造完美的人格。其次,语文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理想观念。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学除完成基本的语言文学知识传授功能之外,还应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专注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内容中一些鲜活的人物形象,直观、形象地向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寓理论教育于鲜明的形象和生动的故事中,引导学生在学习和模仿榜样人物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坚定理想信念。然后,语文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语文教学在高职院校当中的另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工具性,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职业技能,是学生学习和未来工作的重要工具。语文教学能够帮助学生锻炼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而这些能力都是现代社会给从业者提出的职业要求。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会了这些知识,就能够很好的适应社会职位需求,更好的适应职场变化。

二、提高高职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1.将高职语文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在职业院校当中,学生普遍重视专业课程的学习,而对于语文这种基础学科缺乏正确的认识。这就需要高职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加强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更好的意识到语文对自己生活和工作的重要意义,进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这方面,教师可以通过组织与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活动,让学生利用语文知识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常见事情,比如写信、写演讲稿和社团活动计划书等,从而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同时教师还要做好学生阅读引导工作,鼓励学生做好日常语文知识的积累,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2.结合专业实际完善教学内容。高职院校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语文教学应充分结合职业院校的实际情况来开展。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部分职业院校使用的语文教材都是通用的,内容过于陈旧,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的目标不符。因此,高职院校应该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采用适合本校学生使用的语文教材,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在实际的语文教学当中,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强化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多注重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和应用文写作能力的培养,这对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更好的适应职场具有重要作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口语训练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即兴发言、课前十分钟演讲、辩论赛等都是很好的方式,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将语文教学与职业要求进行充分结合。比如对于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可以通过让学生撰写产品说明书、营销计划、调查报告等;对于旅游专业的学生来说,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强调对学生口语表达和应变能力的锻炼,在实际练习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交谈与沟通的基本原则。

3.合理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高职语文课堂上合理利用多媒体,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调节课堂气氛,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多媒体课件具有集文字、动画、声音、图像于一体的特点,能够将抽象的文字转化成为生动形象的图画,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使语文课堂变得生动并且富于色彩,为语文教学创新出一个更新的教学审美背景,能够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帮助学生更加高效的理解课堂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三、结语

要想提高高职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发挥语文对高职学生的引导作用,必须加强语文教学与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的联系,结合学生的专业和职业发展目标优化语文教学内容,还可以采取多媒体教学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高职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篇11: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1慕课的定义及作用

(1)慕课的定义。Moocs又称为慕课,是一种新兴的网络教学模式,由于是在网上进行的教学,所以可以同时给成千上万的学生上课。学生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吸收到更加多元化的理论知识,以及一些相关专业的教学技巧等,通过与不同地域和年龄的学生和老师的交流可以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学生通过互联网可以足不出户就接收到来自世界各国的关于语文方面的最新信息,可以与不同肤色的学生来探讨关于高职语文方面的不同见解。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激发出更多的潜能。(2)慕课为高职语文教学带来的益处。高职语文教学是一门基础性的课程,无论哪个专业的学生都会涉及到。在语文教学中引入慕课的教学模式将教学的形式变得更加开放化,让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大和更广的市场空间,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的学习中更多地接触到外面的世界,对于语文知识能够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在未来的发展中得到更多的帮助,让高职语文的教学真正做到与世界接轨。

2慕课教学模式推广应用的准备

(1)对慕课体系进行深入了解。慕课对于教师来说都会有一个基础的概念,在实际的高职语文应用中,教师要首先对慕课进行一个深入的了解。要对于慕课教学的整个体系进行详细的分析和学习,理论知识是实践的指导思想,所以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理论知识不能够分割开来,要有机融合到一起。将理论知识作为一个基础,在此之上进行实践教学体系的延伸和发展,这样才能够使得教学中的各个环节紧密相扣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化的教学链条,使学生的能力真正得到培养。(2)慕课教学模式要结合实际。高职院校的学生有着不同于其他院校的特点,要想让慕课发挥出更好的效应,就一定要注意教学构建的可行性。除了要借鉴一些成功的慕课教学的例子之外,还要考虑到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学校的教学环境、本市市场对于学生的就业需求等等,综合以上因素针对本校的学生来制定出一套确实可行的教学方案。学习和实践都需要一个过程,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要循序渐进,让学生能够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发展,使他们的能力在实践中不断增长。不断在实践中摸索经验,总结经验,完善慕课教学。(3)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的一个风向标,掌控着教学的整体方向。所以在进行慕课教学之前一定要明确教学目标。有了教学目标才能够很好地确定一个教学的总体方面,整个的教学内容都是围绕着教学目标来开展的。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是固定不变的,那就是要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大的目标确立了之后,教师就要对于近几年高职院校的就业情况进行细致的分析,然后找出就业率不高的问题所在,然后把这些问题作为教学的重点,确立一些阶段性的目标,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来进行实时的调整,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以慕课促进高职语文教学效果的策略

(1)高职语文慕课教学中融入计算机知识。现代的社会中计算机已然成为了一个主流的工作必需品。在语文的教学中融入计算机的元素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在计算机方面的技术,另外一方面能够增加语文课程的趣味性。在阅读部分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阅读文本来让学生进行课程的简单设计,以慕课的形式在网络上进行公开授课。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会应用到很多的计算机技术,这种形式对于学生来说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可以全程给予意见和帮助,帮助学生顺利完成课程的学习。(2)采用分组学习的形式。慕课的学习是通过网络来进行的,教师可以以小组的形式来让学生接受不同类型的语文教学形式,然后通过对比和讨论来达到多样化的教学延伸的效果。这种形式能够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去尝试新的教学形式,能够给语文的教学带来创新化的发展。例如在大部分学生都觉得困难的写作部分,教师就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来进行不同的慕课写作技巧方面的学习,然后课后不同组的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然后教师再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讲解,这样的形式可以节省更多的时间。(3)将生活元素加入到课程当中去。在高职语文慕课的教学当中,利用社会的热点问题对学生进行更加深入化的教育。让学生学会利用自身学习到的知识来进行独立的思考,根据自身的认识来判断对错,学会从不同的视角来看待社会上的问题,从而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以语文慕课课堂作为一个小小的平台,在学生时代就开始培养学生学会关注社会的发展。这种方式能够让语文慕课教学中的内容进一步升华,从而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教育。(4)增加学生在慕课中的参与度。现代化的教学提倡学生参与到课程中,在慕课教学中也要更多地鼓励学生参与到课程中去。在网络教学中面对不同的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程的每一个环节当中去,切实地进入到学习的状态当中去,而不是只是走过场似的学习。(5)强化校企合作的环节。慕课的教师不一定非要是固定不变的。也可以请一些企事业单位中的在职人员来当高职院校的特约讲师,通过网络的平台来与学生进行进一步的交流,将更多的实践经验传授给学生。利用校企合作的模式来进行高职语文慕课的教学,双方共同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做到专业师资队伍共建。4结语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项重要的优势就是实践能力较高。所以高职语文的教学要进一步发展和进步才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对于高职专业人才的需求,才能够帮助高职院校的学生争取到更多的就业机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学习到实际工作中能够用到的技能,使学生学习得更加扎实和稳健,吸收更多的专业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学生自身的能力得到最大化的提高,进一步满足企业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的需求,从根本上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率,从而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篇12: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新课改下,各式各样的教学理念层出不穷,在教学理念不断更新、角色定位更加清晰的过程中不断演绎着课堂的各种精彩。然而,传统教育思想根深蒂固,尽管我们的中职语文课堂改革已经初见成效,但我们不得不承认,教师的强制灌输依然存在,学生倾向接受式学习。笔者认为,课改的关键在课堂,我们教师只有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不断改变并优化滞后的教学方法,尊重学生差异,注重教学反思,才能满足新课程教学需要,不断优化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下面,笔者就结合《边城》一课的教学,从如下三方面就中职语文教学的优化略作阐述,不正之处请同行予以批评指正。

一、丰富教学方法,改变传统学习方式

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了一张嘴、一支粉笔打天下的教学手段,不言而喻,单调的教学形式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教师应积极发挥自己的智慧创造,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我们的中职语文课堂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中不断唤醒学生的潜能,实现认知、技能与情感三方面的和谐发展。例如在《边城》一课的教学中,笔者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湘西风景图片,并以“风声水声歌声谈话声啜泣声,声声惊残梦,乡情民情爱情手足情骨肉情,情情乱痴心”的对联引出课题。

2.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聆听范读,浏览全文,感受意境,并结合自己的感受给文章的各部分起个小标题。

3.文本探究,深入感受。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走进作者、走进文本,看看那里的景、那里的人、那里的情,如:结合《桃花源记》“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沈从文的边城又是怎样的景象呢?小说中表现了哪些人物?请用几个词概括翠翠的形象特点,归纳外公的人物形象。如果要用一个字来概括《边城》内容,你认为,哪个字比较好?在上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重视情境的创设和学生自主感受,给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在泛读与精读、鉴赏与讨论的结合中,避免了死记硬背和机械式的训练方式,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尊重学生差异,满足多样学习需求

尊重学生差异,实施分层教学,是面对全体学生,使不同层次的每位学生都能所有发展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在教学过程,教师应根据学生学习方式、接受知识的能力等的不同,将学生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三层,承认差异,顺应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获得学习上的成功感。虽然,《边城》是一部内涵非常丰富的作品,但我们也不可能在课堂上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相同的感受,不可能对每一层次学生的心理获得做到面面俱到。为此,教师可以本文“美好亲情”的文章主题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鉴赏要求,比如,对于语文基础较弱的后进生,应着重了解作者对湘西风土人情、优美环境的描写上,抓住文中所描写的翠翠、外公、过渡的乡民的形象,找出相关语句,着重理解、诵读和分析,领会作者的创作目的和小说的主旨。对于中等生,可在上述基础上增加归纳、小结的要求,并找出自己喜欢的片段,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体会沈从文小说的风格。对于语文基础较好的优等生而言,可以加深对本文主旨的认识,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

三、注重反思教学,完善设计方案

反思是指教师在课后、在基本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对现有的教学进行自觉反思,包括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教学后反思,找到其中的不足与改进之处,并以此为新起点,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成为一位负责任的反思型教师,不断完善教学设计方案,从而让学生学的更快乐、更主动。例如在《边城》一课,笔者在课后积极反思,找到了如下几处仍需改进之处:本文体现着边城民风的人和事,淳厚的民风、淳美的人情,值得学生细细品味,也是体会作者表达意图的一个突破口,但在教学过程中,因担心教学进度,没有给学生留出太多的探究空间,文本解读仍不够深入,学生体验不足,影响阅读效益。同时,把精力主要集中在对学生的引导和感悟之上,讲解分析有余,但互动较少,生生深层交流与讨论仍显不足。通过反思,笔者找到了下一节课自己需要改进和调整之处,牢牢抓住中职学生特点和语文学科的特点,使学生析文赏词,笑中悟道,实现中职语文有效教学。总之,课改的春风为我们课堂带来了勃勃生机,迎来了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教师理应秉持新课标理念,不断改变并优化滞后的教学方法,尊重差异,注重反思,才能不断优化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使课改在前行的道路上再结累累硕果。

篇13: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部分老师对语文教学和文学教学的关系弄不清楚,甚至很多人认为语文教育就是文学教育,对此,叶圣陶在《国文教育的两个基本观念》中说:“国文的涵义与文学不同,它比文学宽广得多,所以教学国文并不等于教学文学。”廓清认识,明白了文学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是正确而有效地实施文学教育的前提,也只有从这个前提出发才有可能把握住文学教育乃至整个高职语文教育的核心。关于语文教育的归宿问题,叶圣陶认为,语文教育的归宿是:“发展个人生活上必要的知能,使个人终身受用不尽……使社会间接蒙受有利的影响。”当然单纯依靠文学教育是很难达到这个目的的,但是,在语文学科中,“发展个人生活上必要的知能”又必须借助文学教育。可是在目前的高职语文教育中,文学教育却是缺失的。虽然中国自古以来的语文教育都有或多或少的文学教育的成分,但是至今很少有人对高职的文学教育这一块进行调查、整理和研究,笔者在查阅资料的时候发现还没有文学教育相关的专门著作,在高职语文教育相关的教育刊物和学术刊物上刊发的有关文学教育研究的文章很少,甚至国外关于文学教育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我们同样也缺乏相应的研究。总之,我们的文学教育是既无传统可继承又无经验可借鉴的,我们高职教师在教授文学课的时候,基本没有正确的可供参考的理论来指导自己,唯一可凭借的就是高职语文新课程标准,其他的全凭个人感觉和自身修养。虽然如此,但高职语文课是必须要进行文学教育的。笔者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后,对于高职语文课的文学教育问题有一点初步的认识。笔者认为,出现问题,一定要找到出问题的原因。高职语文文学教育的缺失是有原因的,找出原因,并且针对这些原因来找对策才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要做的事情。

一、目前高职文学教育的缺失

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刘真福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的文学教育曾走过一条曲折的道路,在20世纪50年代的一段时间里语文课等于文学课,60年代文学教育却销声匿迹,80年代文学教育又开始复兴,到了90年代,文学教育理念更新,但仍未衍生出新教学体系,到了21世纪,语文界在高职文学教育理论方面都没有作出系统深入的研究。文学教育是高职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方面,并且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的精神成长。但是在现实的高职语文教学中,文学教育却越来越显得缺失。眼下高职语文的教学变得越发技术化和工具化了,教师在课堂上对文学类文本的讲授越发缺少文学作品应该有的悟性、感性以及整体性的感知,教师也越来越缺少自身对文本的文学感受,更别谈对学生内心感悟的引导了,充斥在课堂上的几乎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程式化、模式化和概念化,还有在这一程式化、模式化、概念化过程中层出不穷的解题技巧,是对“形”的精雕细刻,最终导致“形”存“神”亡。除此之外,高职语文教学的评价体系、考试体系也越来越追求所谓的科学化、客观化、定量化,甚至是主观性极强的阅读理解题、练笔写作题,也有标准答案,毫无灵活性。

二、高职语文教学中文学教育缺失的原因分析

高职语文课堂文学教育的缺失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是种种原因交叉作用的结果。

(一)应试教育背景下的功利主义抑制学生个性的发展

虽然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就一直在倡导素质教育,教育部也于制定了五年制高职语文新课程标准并将之宣传和推广,但是在我们很多中学,应试教育仍然主宰着教育形式。无论是学校、家长还是学生,眼光往往都盯着“升学率”这个目标。这种情况也延续到了高职语文教学过程中。所谓文学教育,其实就是一种“以身体之、以心验之”的过程,它要达到的目标就是体验作家在作品中所表达出的深意、诗意和个性。在现在的五年制或者三年制的高职语文课堂中,文学教育的特点被消解,文学课几乎成了阅读理解课,目标就是寻求标准答案,文学课最大的特点就是模式化和标准化。

(二)注重工具性,忽视人文性

语文是一门集工具性和人文性于一体的学科,特别是最新的《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标准》的问世,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产生了深广的影响。可是,很长时间以来,教师在语文教育中都特别强调其工具性的一面,而对于人文性的一面,则绝口不提,只重视知识技能的训练却忽略了人文素质的培养。很多教师认为高职语文课的任务无非就是向学生传授一些语文知识,培养各种语文能力,对于更为重要的发展学生个性和培养健全人格则重视不足。为了应付各种考试,忽视能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厌其烦地把好端端的一部文学作品分解、切割,总结出许多莫名其妙的主题内容和艺术特色;学生则被动地将这些主题内容和艺术特色死记硬背下来,本该是学生自己感悟、理解、表达,却最终都由老师代劳了。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智慧、感悟、体验、个性化、想象力、道德感、创造力以及审美意识等都在高职语文教育精心构建的知识体系以及文学教育的工具性和知识性的目标导向中消失了,逐渐把审美感受过程解构为材料运作过程,文学的整个审美世界被遮蔽了,文学的审美感丧失了。

(三)教学评估制度

目前,几乎所有学校的教学评估制度都是以考分为标杆,这就造成了文学教育以考试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完全失去了文学教育的本质。文学的特点决定了它对学生的影响是内隐的、潜移默化的,它侧重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这就包括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完善等各方面,短时间内难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于是这就导致教师固守陈旧观念,对文学教育顾虑重重,以教材为本,甚至认为教学就是教“书”,很多教师就照着课本和教学参考书、教辅资料等来“照本宣科”,采用题海战术对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强化训练,以使其符合现行的教学评估制度的要求。这样高职学生便很少有自由阅读的时间,更没有特定的时间来接受阅读指导,甚至教师也无法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因为他们的教学方式已经模式化了,这是很可悲的。

三、补充文学教育内容,提高文学教育质量的对策

通过研究,笔者发现了高职语文学科中的文学教育是缺失的,并且找出了文学教育缺失的原因,针对这些原因,笔者进行了一些思考,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姑且称之为对策。笔者认为,文学教育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现行教材为基础,与课文教学结合起来,适时补充足够的文学内容。我们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必要的文学理论的基本原理,提高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文学欣赏水平,陶冶情操,开阔视野,培养其高尚的艺术趣味,学习成功的创作经验,从而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一)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考虑学生的需要,编写适合“90后”“00后”的校本教材,并且课本要不断更新完善

根据布鲁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学的观点,教材的内容与性质可以从知识与能力两个维度加以理解。知识维度包括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与反省认知知识四种类型。能力维度包括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与创造六个层次。其中,每一类知识和每一个能力层次又可以识别为若干亚类型。语文教材的内容和性质也可以从知识与能力两个维度来理解。教材的编写理念要有创新,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和宣传实行新课程标准的大背景下,教材的编写者要转变教育理念,“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发展,这是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教材内容的选编一定要考虑学生的需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目前我们的高职生都是“90后”“00后”,编校本教材之前必须研究学生,考虑到他们的实际和需要。应当明确,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境界,是教育的本体功能,校本教材应考虑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够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二)充分挖掘既有教材丰富的人文内涵

在新的校本教材诞生之前,要充分挖掘既有教材丰富的人文内涵,使学科教学活动在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到思想、方法和精神等文化的层次,这对学生深入地理解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就需要我们培养一个善于教学的团队,我们的教师必须完善知识结构,转变教育理念。教师要认清:在培养人的过程中,文学教育既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又有其独特的功能和价值。只有以人为中心,才能真正提高文学教育的质量,才能发挥文学教育的功能。高尔基曾经提出“文学即人学”的命题,文学教育强调的是育人立人的教育目的和功能,突出了文学教育侧重非智力因素开发和人格建构整合的基本特点,为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良好开展创造了一个理念实施的空间。简单来说,文学教育就是情感教育,就是审美教育,是一种精神陶冶和感悟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写作能力磨砺的过程。人文,强调的是对人的培养和对个性的关注。“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重视学生学习趣味的选择。”前者是对学生个性的关注,后者是对学生心理需求的尊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能处处依赖教学参考书,要敢于和善于对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做出有自己独特个性的解读,并且鼓励学生敢于创新地解读文学作品,这样才能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引导学生琢磨、体会、领悟文学作品的意图和匠心,真正挖掘出现有教材中丰富的人文内涵。

(三)寻找新途径,探索好方法,改变课堂教学模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强化文学教育的文学性,淡化其工具性,防止把人文性误解为思想性和政治性。这就需要我们开动脑筋,勇于尝试,探索出更好的课堂教学新模式。文学教育的任务是使学生从文学作品中去了解生活、感受生活,体验痛苦与幸福的感受,培养高尚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这是语文的“人文性”所决定的。开放而有活力的文学教育课必须根据不同的文学教育内容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并且要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笔者在阅读了大量的文学教育方面的论文之后,尝试着采用了一些符合文学教育任务的教学模式来开展教学。笔者一直认为,学生对文学作品的一些个人化的感悟,无论是否有道理,只要他能自圆其说,都应该积极鼓励,这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从而实现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终身学习的理念。笔者还曾采用过情境体验式教学模式。这种教学形式一般是针对画面感很强的小说和戏剧作品来进行的。这种形式首先由教师创设情境氛围,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投入阅读,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想象和情感需求,来联想和定位作品中的人和事。接着是表达和呈现,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情感投入,通过演绎表达将文本世界活化为生活世界,并展示出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最后进行评价小结,师生共同来点评、修改和完善构想。这种方式是力求在文本世界、自我世界和生活世界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重点培养学生理解、想象、沟通和表达的能力。除了上面两种常用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笔者还尝试过发现研究式教学等方式,这些教学模式,笔者有的是参照前人的实践总结,有的来源于自己的设想,但总的来说,这些教学模式都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来主导,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机会和空间,让他们张扬自己的个性,发挥各自的潜能,注重感悟能力、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文学教育没有固定的模式,当然,也不可能有什么固定的模式,教师要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勤于总结,学会创造。文学教育的生命力和活力只能存在于师生的共同创造中。

篇14: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一、高中语文个性化作文要符合学生心理特点

和初中生相比,高中生在个性心理方面趋于向稳定、成熟方面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新的特点,高中生在求知欲方面更加旺盛,考虑问题谨慎,凡事经过深思熟虑后,在有一定把握的基础上才表露自己的想法。他们经常喜欢模仿成年人思考、处理问题时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好怀疑、爱争论,对现有的书本知识不满足,喜欢对新事物的探究,希望别人对自己以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喜欢标新立异、与众不同,希望摆脱大人的束缚,发挥自己的个性,并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理解,独立生活。但其本身克服苦难的毅力不够,容易出现困惑、焦虑等现象。他们有着自己的广阔思维空间,自由地抒发个性体验。现代的教育工作中一直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倡导学生写作的个性化发展,语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将个性化作文写作坚持下去,让学生在作文写作中能够用文字自由地表达自己内心思想。平时鼓励学生写周记、随笔,锻炼他们通过文字写作来吐露内心情感,消除对新的学习生活中持有的担忧和恐惧心理,热情鼓励他们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并加以引导,使学生在充满信心的成长过程中学会思考,发展健康独特的个性,了解学生的特长,高中语文个性化作文教学探微江苏省常州市第五中学杭琳有目的性的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成一种独一无二的写作风格。学生个性心理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学生视野开阔、增长见识、开阔思维,鼓励学生的个性写作,努力展现出最出色的一面。

二、高中语文个性化作文应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高中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于学生现代语文写作能力和书面交际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性的影响。作文教学在前辈的教学工作中相对积累一些可借鉴性的经验,但时代发展的不同,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的同时对自身素质的提升也要同步进行。教师个人素质的高低,人格修养的优劣,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在高中作文教学工作中,其本身的意识、知识、观念、能力对于作文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如何让自己的教学有一定的个性化风格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自身必备知识的加强是必然,对于国内外的一些先进教育理念和创痛教学中的精髓要合理吸收、运用并传承下去,通过多种方式来提升自身的知识素养和自身素质。在教学工作中时刻保持精益求精的态度,在自身的教学方法中不断探索,不断改进,加强自身学习,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一个有魅力的教师自然教出的学生也会个性鲜明、灵动,因此,教师必须在文化、思想、情感等方面具有足够的品味、活力和能力,敢于向过去挑战,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除了有本体性知识以外还要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在带领学生走向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扩展学生的精神世界,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与创新精神。一个成功的教师是在不断自我创新、自我学习的过程中积累的,只有在汲取最新教育科研成果的基础之上,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带领学生实现个性化教学。

三、高中语文个性化作文要注重体验社会实践

传统的作文写作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的作文内容空白,缺乏真情实感,对于某件事情的叙述似乎用很平淡的词语直接叙述完,没有一点感情色彩,甚至出现一些虚假性的编造现象,严重者甚至还有抄袭模仿、作文雷同的现象,每次教师布置的作文任务总是应付性的完成,久而久之面对作文写作,学生们开始出现厌倦、害怕等现象。其本质原因与传统的封闭式的作文教学环境有一定关联,学生对于自己一无所知的事物当然无话可说。文学创作的源泉来自于社会生活,因此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也不失为一个办法,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课外实践活动然后鼓励学生记录接触过的某些事物或建筑,加上自己内心的感慨,用文字叙述出来就是一篇好的文章。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提倡学生在平时生活中自由发现、感受、体验并尊重学生对自然、社会的真实感受、活动体验、人生思考。在引导学生对实践活动进行观察和感受生活的同时,要让学生认识到自然和自我,对于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要真正懂得,鼓励发展自身特长,着重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对自己的独特解读自然和社会的能力形成一定的培养,进而培养参与作文写作的积极性,提高语文写作能力。作文写作能力的提高不仅仅出现在美文佳作上面,更重要的是对活动体验的认知能力的提高,没有情感的文章,即使再华丽的语言也无法震撼读者的心灵,高中语文的个性化作文写作主要是将社会实践、个人情感、教师的自我提升和学生的个性创新结合起来,在对传统文化精髓有一定传承的基础上加进时代所特有的气息,才能更好地展现个性化作文的独特之处。

篇15: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一、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和模式的影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依然残留着一些问题,阻碍着新课标的彻底贯彻,制约着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无法满足培养现代人才的需要。根据笔者的调查与研究,当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一)灌输式课堂教学,学生学习主动性低下

教师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在高中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打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教学效率低下,与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背道而驰,无法达成新课标提出的目标与要求。

(二)教条化教学模式,学生参与度不高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单调、陈旧的教条化教学模式,所有的教学内容都流程化地、呆板地展现给学生,不仅制约着学生的语文思维,而且降低了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三)理论化教学,偏离学习的本质方向

教师的教学内容,理论知识过多,缺乏必要的感性知识,使得学生学到的知识都是抽象的、孤立的理论性知识,学生只学会了简单的读和写,却不能将理论知识在生活中运用,这偏离了学习语文的本质方向。

二、高中语文课堂趣味教学的必要性

(一)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

由于高中学生必须要面对高考的压力和繁重的学习负担,教师侧重于对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其兴趣的培养。为了顺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增加语文课堂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二)现代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现代教育体制改革,倡导的是素质教育。高中语文教学的目标,不仅要使学生具备必需的读写技能,而且还要使学生具备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要实现这些目标,就要增加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现代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三、高中语文趣味性教学的实施策略

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课堂上,实施趣味性教学,可以活跃课堂的学习气氛,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它有助于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对于促进语文教育的发展也有重大的意义。那么,如何实施高中语文的趣味性教学呢?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在此提出一些建议,以作抛砖引玉。

(一)使用趣味性的教学语言,营造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

实施高中语文的趣味性教学,首先要从教学语言风格的转变开始。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教学时使用的语言往往比较严肃、古板,这对在新时代环境下成长的高中生来讲,是枯燥乏味的。时间长了,容易降低学习兴趣,造成成绩下降。高中学生思想比较活跃。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摒弃一些比较陈旧的模式化语言,多尝试使用生动有趣的语言,从课堂的开始便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学生,教师应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少使用或不使用偏激性的语言。通过运用教学语言的技巧,可以发挥教学语言的艺术魅力,营造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学生对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也会提高,从而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

(二)采用创新的、有效的教学方式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大胆地探索,勇于创新,借鉴语文教学的成功经验,采用一些已被证明有效的、创新的教学模式。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采用强制灌输式教学。随着时代的进步,这种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教育的要求了。因此,教师在实施语文趣味性教学时,可以进行创新并灵活运用教学方式。例如,对于教学内容,教师可以灵活讲解,也可以创设情境进行教学,还可以组织趣味性竞赛活动等。通过新颖、有效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趣味性教学的优势,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三)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增强课堂教学趣味性

多媒体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由于其能够运用影像、声音等把教学内容直观、生动地表达出来,深受学生喜爱。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内容丰富的课件,增添课堂趣味,加强教学效果。教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把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播放出来,这既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也可以弥补单调枯燥的教学语言的不足,同时又能增强教学趣味,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质量。

篇16: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一、自主阅读的理念

新课程标准要求,努力建设开放性强的、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文教养。语文课文内容主要来源于生活,所以,语文课堂上应该利用一切方式还原和丰富生活本身,通过读透文本,读懂作者思的想,受到启发,使课堂变得富有生命力和活力,使学生学会通过文字领略生活,增强对生活的感性认识和语文实践能力,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

二、自主阅读的原则

自主阅读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自主阅读要将个人感悟和合作探究相结合。在自主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阅读行为的主人,所以,不管是在课上还是在课外,老师都要留出一定的自读自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机会尝试感悟文章的思想,而不能满堂都向学生不断灌输知识,把学生看做接受知识的容器。

(2)自主阅读要和老师的指导相结合。虽然学生是阅读行为的主人,但是若没有老师的指导,则很容易出现学生像无头苍蝇一样漫无目的、没有方向地阅读的现象,所以,老师要指导学生如何主动进行自主阅读和思考,如何围绕课文重点、难点读懂文章的内涵。

(3)以增强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为核心。阅读能力就是语文能力的核心,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旨在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

(4)将课堂内外相结合。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是课内阅读,而课外阅读主要是对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伸。

(5)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老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阅读态度是否积极主动、阅读的内容是否多样,尊重学生独特的个人见解。

三、新课程标准下的自主阅读实践探索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阅读感兴趣,才会主动阅读。要想高中生通过阅读获取知识,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在课堂上讲读有关作者的写作大背景、生平事迹、才华和发生在作者身上的有趣小故事,能吸引学生对作者的关注,使学生对作者产生好奇心。高中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较强的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在思考问题上已经拥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但思维尚未固定,抽象思维占据优势,逐渐向理论型抽象思维靠近。老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特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满足学生的需求。另外,要鼓励学生多阅读课文以外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爱阅读的良好习惯,使学生看到读物就激发阅读兴趣,不仅开阔视野,还大大提升欣赏作品的水平。

(二)构建学生自主阅读的课堂教学模式

阅读是学生吸取书本知识的过程,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应该构建学生自主阅读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确立学习目标,明确阅读导向。在讲解课文前,老师要让学生预习一遍,然后师生共同商讨并且确立本课学习目标。老师应先概括自主阅读的提纲,并发放给同学们,提示学生如何按照学习步骤自主阅读。

(2)激发学生兴趣。老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课文怀有期待和好奇心,这就要求导语设计得非常巧妙且富有激情。

(3)向学生提问,引发学生的质疑。巧妙地设计问题是自主阅读教学的关键,老师要有针对性地引导拓展学生的思维。在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教学素养,不断摸索出可以有效提高自主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不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篇17: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改革和发展,教师可以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之中利用网络信息帮助教学,提升教学的效率,这个已经成为语文课堂的一个较大的趋势了。但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网络信息的应用还不是非常的熟练和成熟,所以教师应将网络技术在语文课堂中有一个更好的应用,让整个课堂变得更为高效。因此,高中语文教师需要熟练地运用网络技术去帮助教学,以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

一、网络信息化高中语文教学应突出重点

网络教学是一种比较特别的教学模式,但是高中语文毕竟是语文课,语文课是有一定的文本特性的。所以,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必须要对整个文本进行一个解读,让学生更好地熟悉整个文本。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在理解文本方面已经不仅限于简单地浅层次理解课文,而是要对文章有一个深层次方面的情感体验。比如说,有这样一节网课,是对《雨霖铃》这篇文章的解读。整首词主要利用的是一个幽冷凄清的秋天的景色来衬托出诗人和自己的情人之间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感,这里面是一个离别之情。教师在教学的时候是让学生先随着音乐进行朗读的,这是为了在课堂上营造一个较好的氛围,然后教师再利用网络提供一些与词有关的大量的信息。但是有的教师在教学的时候,教学的信息量不够集中,如果只是一个画面的话是可以较好地说明问题的,但是如果是多个画面在一起就不能够较好地表达出问题了,甚至于这些画面还会产生自相矛盾的问题。最后教师虽然让学生积极讨论,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也被很好地调动起来了,但是学生在一起讨论的却是与整个文本没有很大联系的东西,关注点不在文章上面。这就说明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学重点不够明显,对于文本的分析鉴赏也不够,对学生语言文字方面的训练也不够,学生不能够很好地融入到文章的意境之中。所以说,教师在利用网络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要顾及到语文的特殊性,在教学的时候要考虑到语文中蕴含的人文性、规律性和实践性等特点。

二、网络信息化高中语文教学应引导参与

学生的参与是新课程标准的课堂授课要求,通过学生参与能够实现课堂的良性互动和主动学习。在这里以作文为例,探讨高中生的课堂参与。作文可以说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是语文考试中所占比分最大的一个部分,也是语文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作文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之中是难度比较高的,作文不仅仅是学生对语文课文的理解和运用程度的体现,也是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体现。教师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可以将网络技术运用到语文作文的讲评之中,让语文作文的评讲工作和学生的写作一同进行,让整个语文课堂的效率变得更高,并激发学生在写作方面的欲望。由于网络技术在信息含量方面是比较大的,而且在形象方面也是可以较为直观的展示出来的。所以,教师在学生写作的过程中是可以同步完成作文评定的。教师在利用网络技术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点评的时候,要最大程度上给学生创设一个较为宽松舒适、民主自由的环境,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自由地表达出自己的见解或是看法,能够进行一定程度的自我评价,而且,也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一些互相性的评价,如此,可以形成一个较好的课堂学习氛围。精确的作文点评,较好的网络技术应用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写作方面的欲望,让学生写出一篇有一定的思想深度、语言文字应用较为得体的文章。

三、网络信息化高中语文教学应丰富体验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提高,它为高中语文的教学开辟出了一个广阔的天地。网络技术辅助语文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有一个很大的帮助。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在一些诗词的教学上,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领会诗人的意境,就可以利用一些音频文件,以跌宕起伏、富有情感的声音,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诗人所创造的情境之中。比如说,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歌的时候,就可以给学生播放著名的艺术家夏青老师所吟诵的这首诗歌的音频文件,在声音的基础上,再用PPT配上一些天姥山的美妙风景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李白笔下奇特的山上风景,让学生深入诗人所描述的世界当中,更好地体会诗人在此意境之中的情感。除此之外,教师利用网络技术进行教学还可以较好地深化学生在情感方面的体验和体会。语文教学是比较注重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的体验的,教师就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在教学当中将这四个方面融为一体,为学生创造出一个多彩的、丰富的、鲜活的文章意境,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篇文章,体会其中蕴含的意境。举个例子,教师在教授朱自清先生的《威尼斯》这一篇文章的时候,就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将威尼斯的风光图文并茂地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体会其中美好的景色,理解诗人心中的情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较好地利用网络技术可以丰富语文的内涵和情感。总而言之,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也越来越发达,语文教学中已经不可避免地会用到网络技术作为一种辅助工具帮助学生学习,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文章所蕴含的内涵。教师要学会更好地利用网络技术,让语文课堂变得更加鲜活起来,让整个课堂的效率有所提升,让学生的语文水平也有所提高。

篇18: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一、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价值取向的迷茫

课程改革推进着教育改革,很多高中语文教师已经注意到课堂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重要,努力让他们在自主合作学习中获得学习能力与语文素养的提升。但是我们的课堂教学还是限定在教学目标等既定的教学框架内运行。如曾经很经典的教学故事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深刻的问题:教学活动中,内容精当,层次清楚,节奏紧凑且学生活动充分、回答清晰的优质课却被外国教育人士全盘否定。理由是“既然学生都已能回答了,这堂课干什么还要上呢?”获得四川省赛课一等奖的资阳安岳中学陈鸿鸣老师的《沁园春·长沙》被誉为教师主导的示范课,但是我学习之后发现教学方式是多样的,让学生回答问题比较多,和我们平时上课的区别很大;但是我学习过程中总感觉缺少了什么,原来是缺少了诗歌内容的审读与理解,缺少了活动的依托。如此,人文性是充分展示了,而语文的工具性却很微弱。这些其实就是教育价值取向出了问题,课堂的花架子好看,但是不实用;课堂应该是学生提问,学生思考,师生共同回答解决的课堂。但是我们课堂上虽名为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努力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但是问题还是老师提,教学流程还是按照教案走。于是,我们的教学目标有没有达成,学生是否有收获很难体现出来。因此,重新对课改下的素质教育课堂再审视、再定位具有很强的必要性与现实意义。

二、审视与定位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一)掌握理念,提升教学品位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学需要理念的武装,需要理念的指导,更需要新课程理念的运用。现在以黄厚江老师为首的一些教学一线专家提出要回归“本色语文”,也就是重视语文的工具性教学,让语文课堂有语文味。现在的示范课没有不用多媒体的,一个同事开设《兰亭集序》的公开课,竟然以周杰伦的《兰亭序》的MV作为导入,以此煞费苦心的创新却获得“混淆视听”的评价。因此,我们在素质教育的高中语文课堂要吃透工具和人文统一的理念、学习和发展并列的理念以及“大语文”的多元理念。如果没有很好地以对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技能掌握和语文思维的锻炼为教学要务,提升教学品味;那么,我们的课堂价值取向就极有可能出现偏差。可以说,没有理念的语文教师是平庸的教师;没有理念的语文教学的价值是值得质疑的。教学的品位应是我们高中语文教师认真思考和努力提升的,那就要深入学习新课程与高中语文的教学理念,让新课程教学思维先行。

(二)注重内涵,提升语文素养学习应是学生自己的事情,高中语文课堂也应该让学生生出自主学习、自我提升的意识;但是学生的主动性发挥需要一定的基础、能力和方法。新课程标准规定和要求我们高中生在高中阶段总阅读量在300万字以上,但是我们要意识到尽是数量衡量也是不科学的。因此,我们需要引导学生有自己的阅读方法,在阅读中获得能力的提升。如我在苏洵《六国论》教学之前,让学生借助历史知识,收集历史知识,说说写写“秦灭六国的原因”,然后再让学生找资料看看苏洵生活的北宋时代的现状。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既能学习到到苏洵论说文结构严谨、脉络清晰、论证有力的写作艺术,获得议论文写作的方法;又能继续提高学生的观察感受与分析判断能力,提高他们对问题思考的深度和广度,获得个性阅读与创新阅读的思维。当然,课堂上也应该引导学生自主合作解决课文的中文言文知识点,获得内容的理解。

之后,我们可以让学生阅读《语文读本》上的贾谊的《过秦论》、苏轼的《六国论》以及苏辙的《六国论》,从而在文体写作技法的学习方面和对同一历史事实不同层面解读的感悟能力上获得训练和提升。另外,我们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定位应该是用互动凸现显教学主体,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升学生学习和参与的兴趣和热情,在多维的对话中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实现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与思考,着力实现“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效果。当然,教师的个人教学艺术也要重视,发挥教学的主导作用,如教材处理的方法与训练的侧重一致性的研究与落实,教学结构和组织形式的灵活与个性元素注入的预设,这些都是教师自身应该思考和定位的,如果模仿沿袭可能会出现邯郸学步的情景。

总之,鉴于我们现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人文倾向一边倒,动辄以问题互动来诠释新课程理念与素质教育的情形,再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进行审视和定位,能让语文课更有语文味,能让学生在广泛阅读中获得课堂学习的自主与主动性;如此,课堂的活动,教学的质量,才能有价值,有效果。

篇19: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一、制定可行教学方案,有序开展作文教学

例如教师在开展高三阶段作文教学的时候,就要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作文水平,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地开展作文教学。高三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对于语言的运用和文章结构的布局已经有一定的把握,只是在作文的表现力和渲染力方面略有不足。因此,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立足于作文的主旨,对作文进行艺术加工,以提高作文的精神内涵与艺术品位。以记叙文中的写人记事为例,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围绕着作文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和事迹等展开丰富的想象,从这些细节之处入手,对作文人物的精神、性格与能力等进行着重地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具有立体感和真实感,在将作文人物描写得有血有肉的同时,又要着重突出其精神品质和人格魅力,这样既可以很好地体现文章的层次性,升华作文人物的形象,又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使读者与作者在感情上产生共鸣。

二、拓宽学生阅读范围,积累作文写作素材

很多高中生在写作文的时候,总是感觉无话可说或者言之无味,无法将自己的情感和想法以合适的语言表达出来,这主要是因为学生的阅读面较窄,缺乏必要的写作素材积累。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需要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拓宽学生的眼界和思想认识,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让学生学会从更多的角度和层面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抒发自己的情感。例如高中语文教师除了教材中的必读书目以外,可以围绕着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向学生推荐一些经典作品供学生阅读,并要求学生制定详细的阅读计划,以及记录自己阅读完作品后的心得与感悟,这样既可以将作文课堂教学有效延展,加深学生对课堂教学的理解,又可以使学生将阅读与写作很好地结合起来,做到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同时,大量的阅读也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的经验,让学生通过阅读经典作品中的语言表达和细节描写,体会到语言应用的艺术性,从而提高自己写作时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和思想性。

三、注重作文仿写练习,增强学生布局谋篇意识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可以掌握语言应用的艺术,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在语言描述方面做到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和结构严谨,在情感表达方面做到以情动人、以理服人,让读者在感叹文章语言运用精妙的同时,明白作者的所思所想。实现这一目标既需要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指导,又需要学生进行不断地揣摩和练习,而对优秀文章进行仿写练习无疑是最有效的途径。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在作文课堂教学中选取优秀文章作为范文,详细向学生讲解范文在语言的应用、文章的构思、思想的表达和论证的方式等方面的精妙之处,以及范文的开篇布局和首尾的处理方法,然后让学生依据自己对范文的结构和语言的理解与把握进行仿写。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对优秀范文进行合理解构,吸收范文中的精髓为我所用,又可以增强学生作文时布局谋篇的能力,让学生学会从语言运用、文章结构和段落转换等方面进行精雕细琢,使文章的层次、思想的内涵和表达的艺术都得到很好的展现。

四、鼓励学生创新写作,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高中语文教师在作文课堂教学中既要注重加强学生的.仿写练习,更要注重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写作,否则即使学生掌握了语言的合理运用和文章的布局谋篇,最终也只能是千文一面,无法体现每个学生作文的独特之处。因此,高中语文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在仿写中学会变化和创新,将自己对文章的理解与感悟提炼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以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和文章结构安排对其进行展现,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例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可以采取划定文章主题范围而题目自拟的方式,让学生开始文章写作,这样既对文章有了较为明确的要求,又没有给学生更多的限制,让学生在文章选材、主旨立意和表现空间等方面有充分的自由度,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多角度和多层面对需要表现的主题进行阐述。通过这样的写作练习,学生在语言运用、文章结构和情感表达方面自然会体现出各自的特色,教师在阅读的时候也不会有味同嚼蜡的感觉。同时,教师也可以采用作文点评的方式,随机选用部分学生的文章作为范文,对其语言运用和结构布局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讲解,这样既可以让学生通过教师讲解明白自己作文中的缺点,做到有针对性的改进与完善,又可以让学生从范文讲解中受到启发,从而找到更好的表现自己想法和情感的语言方式、结构布局和文章类型。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精选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