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新课标下语文课的创新与缺失论文,本文共11篇,供大家参考。
篇1:新课标下语文课的创新与缺失论文
新课标下语文课的创新与缺失论文
摘要:新课标下语文课的创新指的是新课程下,新颖的教学方式和先进的教学手段让课堂五彩缤纷,焕发出了新的生机。课堂亮起来了、动起来了、响起来了。缺失又指在异彩纷呈的背后,我们却看到语文教学的浮躁与迷失――课堂变得热闹了,语文味儿却变淡了;人文性有了,工具性却缺失了;综合的东西多了,学科性却丢失了。
关键词:教学 新课程 语文
新课程下,新颖的教学方式和先进的教学手段让课堂五彩缤纷,焕发出了新的生机。课堂亮起来了、动起来了、响起来了。声光电、唱念打,各种手段纷纷登场,把课堂装扮得花枝招展……语文公开课的课堂教学都是那么华丽,那么热闹。我们听课者都会陶醉于小手常举、小口常开的气氛,满足于多媒体全方位轰炸和教师的激情奔放,欣赏于皆大欢喜的评价艺术。当我静下心来时,常常在思索:语文课堂上五彩缤纷、沸沸扬扬的表象里,涵盖的究竟是什么?学生们在这样看似热闹的课堂里,学到的又是什么?
在新课程理念的熏染下,我们的语文课堂不再沉闷与乏味,但是在异彩纷呈的背后,我们却看到语文教学的浮躁与迷失――课堂变得热闹了,语文味儿却变淡了;人文性有了,工具性却缺失了;综合的东西多了,学科性却丢失了。为什么会有这种缺失呢?首先,这是否与没有正确认识语文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有关呢?语文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而读与写的能力是语文的基本能力。语文课改应该有利于加强与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然而当前的语文教学,重视了“全面”,而对“核心”问题却有所忽视。
不要把阅读教学课上成阅读理解课。大家知道,阅读理解与阅读教学有不同的目的任务。阅读理解是“通过书面言语的感知获得意义的思维过程”(《教育大辞典》),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这是每一个阅读者阅读所要达到的目的和必经的过程。简而言之,“读懂了”,阅读的任务就算完成了。而阅读教学就不同了,它是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学生今后的独立阅读打基础而进行的“教与学相结合或相统一”的活动,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读懂”课文,而且要在此基础上学会阅读。也就是说,阅读教学不仅要通过语言文字的载体理解内容,而且要关注语言文字载体本身的物质存在。其实,所谓课文(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文章”)的意义就包含着内容意义和形式意义两个方面,只要内容意义而忽视形式意义,是不完全的阅读教学。两者统一得好,教学得法,是可以达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诗性境界的。多数情况下,教学还是要走一个来回,即让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理解内容,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看看语言文字是怎样表达内容的。
不要淡化教学过程中的'语文意识。语文意识是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始终有清醒而明晰的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意念,始终不忘记一个语文教师的职责。一是学生在个体阅读以后交流感悟体验的时候,教师往往只关注学生所说的内容,如意思是否正确,是否有创意,至于语言表达得如何就不计较了。二是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拓展阅读的时候,有时利用文本表达上的含蓄蒙或留下的空白,需要学生用自己的生命体验去诠释去补充,或展开想象的翅膀去充盈去丰富;这些时候往往时间仓促,不容学生经过比较鉴别、分析归纳的思维活动,然后付诸言语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这样,好事没有做到位,没有做踏实,拓展性阅读徒具形式而已。三是把上述口语交流的内容转化为书面文字的时候,以为内容基本正确就可以了,文字表达方面的评议往往敷衍了事、马马虎虎,甚至就根本不加评议。
加强语文意识,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必须树立“无时不语文”的思想,时时处处都在引导学生学习语文。首先有明确的语言表达训练意识。学生无论是口头说还是书面写,都是训练语言表达。既然是训练语言表达,都必须有内容和形式上的要求,就得在语言表达上下工夫。锤炼语言就是锤炼思想,语言流畅了就是思想舒展了。其次是学生有充分的语言实践时间,有重视学生在实践中积累和运用语言的意识。教师有意引导学生不断内化书面语言,不断丰富充盈自己的语言库存。学过的词汇和句子在练习表达时,能不时显于笔下或口语之中。而不是一味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即头脑里固有的语言)来表达,与吸纳书面语言脱离开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始终坚守自己的“岗位”,种好自己的“责任田”。最后,教师对学生语言的生成与发展有强烈的指导和相助意识。教师应十分了解学生的语言发展水平和表达的欲望与困惑,在师生共同参与中及时给予学生以鼓励与必要的点拨,使他们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由不准确到准确、不熟练到熟练。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如登山,正是在教师的指引扶助下一步一步,逐步到达理想的境界的。
参考文献:
1。教育大辞典。
2。语文课程标准。
篇2:新课标下体育课教学目标的创新论文
新课标下体育课教学目标的创新论文
1、转变教师角色,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转变教师角色,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是新课程改革的前提条件,教师与新课程同行,教师将在践行新课标的过程中,实现自我发展、自我成长,所以教师要积极转变角色,心理上从传统的教师角色中走出来:不再全程主导课堂教学过程;不再只管传道授业解惑,不再不管不顾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实行统一进度、同一模式的教学方式;不再不管吃多吃少,不在高高在上,板起脸说一不二;不再充当所谓的权威。总之,教师要放下架子、放开手脚转变角色,把课堂活动时间还给学生,才能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即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
1.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要实现三个重新“定位”。
一是将师生关系定位为平等交往,即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是共存的主体,师生之间通过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实现共同学习、共同成长。二是将教师定位为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课堂教学的策划者和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三是将学生定位为学习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再是教学的被动者或知识的接受者,而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参与者、学习的主人,在课堂学习中得到充分发展的主体。
1.2教师要扮演好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
教师成为帮助学生学习的策划者、组织者、引导者,服务者,由居高临下的指挥者转变成平等的合作者,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探究,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同开发、践行新课程的过程。
1.3教师要努力做到平等教育学生。
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爱护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需求,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兴趣爱好需求,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都得到充分发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以激发和维持不同学生学习的内驱动力。
1.4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富有个性地主动学习,促进师生积极互动,生生积极互动,引领学生体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高效学习的快乐,在集体活动过程中相互合作与共享,感受集体的温暖与力量,引导每个学生现在为集体努力拼搏,将来为社会服务。
2、将环保问题纳入体育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体育课课程名称更名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意味着体育活动中不仅要塑造学生健康的体魄,更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宽广的胸怀,但是,体育活动中学生往往会暴露出心理阴暗面,是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协调人际关系,促进心理相容,帮助学生端正其体育态度,培养运动兴趣,提高其终身体育的意识,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为今后的社会实践做好心理准备品德的好时机。
2.1渗透环境保护教育,促进健康成长。
体育教学的开放性与体育活动组织的多样性、假期活动场所(包括社区健身场所、广场、学校操场等)管理薄弱,诸多因素决定了学生在体育课过程中、假期体育锻炼过程中及课外体育活动中,学生的自我管理的意识可能会相对淡薄,因此学生可能会携带一些吃的东西,如方便面、泡泡糖、糖果、水果、矿泉水、饮料等其他的方便食用的东西,也可能携带一些体育器材、个人的玩具,如象棋、扑克牌、纸飞机、拼图、卡及等,在学生活动结束后,或多或少都会有废弃体育器材、玩具及果皮纸屑、塑料袋、水瓶和其他一些生活垃圾留在活动场所,也可能有一些健身器材被人为损坏,所以很有必要将环境保护问题纳入体育教学中,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提倡不乱扔垃圾,不随意破坏运动器材,提倡绿色环保运动,使每个学生都意识到:环境保护是长期的`、随时随地的,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保护家园,建设家园。
2.2协调人际关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农村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到处高楼林立,到处柏油马路、水泥路,生活水平提高了,居住条件也很好,但是,逐渐地由于高楼阻隔,邻里之间互不往来,关系如水泥般冷漠,而学生90%以上都是独生子女,在体育活动中,经常会暴露出自私、冷漠、狂躁等个性特征,另外体育活动的激烈性,小组竞赛过程中利益的冲突性,参与活动的学生个性差异性,种种因素决定了体育课中、其他场所的体育活动中,学生容易和同伴发生冲突,原因是活动过程中小小的别扭、对方一句不中听的话,导致学生脑子一发热,出现不尊重同伴的举动、用脏话恶语侮辱对方、故意伤害同伴、甚至拳脚相向,因此经常会导致人际关系紧张,找不到知心朋友,教师要做的不仅是制止冲突,引导学生心胸宽广、团结友爱、相互尊重、相互宽容、相互忍让,更重要的是要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情境,多给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探究、合作学习学过程中既展示每个学生的特长,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认可、相互包容、相互尊重,又实现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和扬长避短;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性和集体性,又在探究合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创新体育课教学模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新课标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因此,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教学模式的创新,根据教材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体验不同教学模式下的学习方式、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重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以促进学生学会学习,提高体育学习和增进健康的能力。
3.1创新体育课教学模式,优化课堂结构。
教学模式的选择要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并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教师要指导学生开展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学习活动,同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独立学习,同学间、师生间合作学习、共同探究、交流与展示、共同成长的平台。改变传统体育课重示范、重模仿、轻体验、轻创新的教学模式,针对教材特点大胆创新教学模式,优化课堂结构,如篮球三步上篮教学,可采用热身―自我展示―引导、点拨―自我展示―评价的教学模式;如篮球裁判法教学,可采用先欣赏篮球比赛短片提出问题―分组合作探讨―小组展示讨论成果―引导、归纳、评价的教学模式;如足球运球突破与防突破教学,可采用热身―学生互相设置问题―自主探究、亲历实践―规范与点拨―师生归纳的教学模式。
3.2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标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教师要指导和帮助学生调整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改变以接受学习为主的单一性学习方式,倡导多样性的学习方式。通过倡导科学有效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究和解决问题。教师要尽量给学生提供开展科学探究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活动,体验体育活动的魅力。
总之,新课标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赋予了体育教学新的理念与方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体育教师必须理性地转变师生关系,创新教学模式,引导、帮助学生科学有效地学习,倡导绿色环保运动,实现可持续的健康成长。另外,教学过程的探究任重而道远,需要广大一线教师努力,唯有如此,才能在践行新课标的过程中实现与学生的共同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帆.体育课选课走班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考试周刊.
篇3:新课标下高中思想政治的创新教学论文
新课标下高中思想政治的创新教学论文
摘 要:在新课标下如何上好高中思想政治课,这需要广大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完善知识结构、改革评价机制来创新教学体制。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思想政治 转变观念
新课标,这是一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实践。此次高的治课改的幅度较大,因而在新课标下如何上好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广大师生共同关心的问题。
笔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认为作为教师,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一、以学生发展为本
新课程标准下,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的能力和方法;既要“授之以鱼”,也要“授之以渔”。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转变教学观念。在教育中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和独立性。教师要跳出以自我为中心的圈子,转移到以学生为中心上来。把课堂教学的着眼点放在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上,教学的目标放在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综合提高上。
二、“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手法
新课程的教学要注重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和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机,引导他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在自主的活动中理解、掌握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因此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运用归纳法、辩论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方式,还可以广泛地运用校外的图书馆、工厂、银行、保险公司、股票交易场所等各种社会资源来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在讲授商品、银行等知识点时,可带领学生去实地考察。这样既能理论联系实际,使教学内容变得更为具体易懂,又能体现政治课实效性强的特点,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综合理解能力。
三、加强教师自我知识和业务水平
新课程要求下的教师必须是个“小百科全书”式的人物,这就需要广大教师不断“充电”,加强自我修养,提高业务水平。
一个合格的政治老师必须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
1.基础知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信息、计算机技术得到应用和推广,这就要求当今的教师应具有的基础知识必须由“听、说、读、写”延伸到科学技术、通信技术。政治老师应逐步在教学实践中融入投影仪、幻灯机、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使政治课更加直观、生动、有趣。
2.边缘知识
政治课具有综合性、社会性、时效性等特点,涉及边缘学科知识非常广泛,因此政治老师在通晓专业知识的同时,必须博学多闻,广泛涉猎相关学科的知识。
四、教育评价体系要全面
当前的思想政治课评价简单划一,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体差异。新课程理念提出建立促进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注重评价的激励功能,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因此,教师要采用客观公正的评价手段,建立宽松开放的评价氛围,使学生能正视自己的闪光点与不足,扬长避短,努力学习。
笔者认为以下几点可以尝试。
1.增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开放性试题,提高学生运用和分析所学知识的能力,并鼓励学生从多角度答题,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扩大评价范围。除关注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外,还应关注学生的沟通、合作、表达能力,搜集与筛选多种社会信息、辨识社会现象、透视社会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持续学习的能力等,都要注重从积极的`方面、用发展的眼光给予评价。
3.采用开放性的评价方法。可采用谈话观察、描述性评语、项目评议、学生自评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改变评价尺度。不要用统一的尺度去评价所有学生,应关注每一个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给每个学生成功的喜悦、成长的快乐、探索的自信。
五、开发、利用广泛课程资源的作用
开发课程资源可以有以下作用。
1.弥补教材的不足
政治课带有很强的实效性,现实课本离学生所处的实际生活环境较远,滞后性强,证明力弱,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可以不断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甲,弥补教材不足。
2.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参与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可以使教师面临新的教学观念、材料和策略的挑战,有利于教师专业上的进步,丰富其学科知识。
3.促进学生的学习结果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使学生跳出课本,拓宽视野,将自己置于学习和认识的主体地位,不断提高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人,新课程的不断推广,我和广大教师都应认真学习新课程,领会新理念,实践新理念,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引领思想政治课的教改走进一片美好的新天地。
篇4:注重新课标下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论文
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目标的达成来统领教学内容和教法的选择的。换句话说,即无论选择什么样的教学内容,运用何种教学方法,只要能达成学习目标就行。这也说明了一定的教学内容和运用相应的教学方法是完成学习目标的决定因素,同一教学内容如果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所达成的学习目标是不同的。
1、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学方法创新的指导思想
《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维度完成中小学体育教学任务,因而选用的教学方法依据的对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创新尽在情理之中。
1、1 教师创新的教学方法能为学生提出多种练习方法,以适应学生因身高、体重、智能、运动动机、运动经历不同而造成的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的运动,在生理上获得快感,在心理上获得满足、社会适应能力提到提高;都能学到新知识,并在运动技术上有所提高。
1、2 教法创新应重视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发展,满足学生的创造欲,不必过分强调行动一致,提倡“形散神不散”。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抒发不同的感受。
1、3 教法创新应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为学生创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
1、4 教法创新应与学法创新相结合。对于学生来说“会学”比“学会”更重要;对于教师来说,教会学生锻炼比带着学生锻炼更为重要。
1、5 教法的创新要注重学生良好情感体验的获得,艺术地创造和谐愉快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运动中与教师、同伴相处得和睦、快乐,使学生既喜欢体育运动,又喜欢体育课,更喜欢体育老师。
2、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法的创新
2、1 运动技能教学中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
《课程标准》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应注重学生基本的运动知识,运动技能的掌握,不过分追求运动技能传授的系统和完整,不苛求动作的细节”。同时又指出:“运动技能学习领域体现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的基本特征,运动技能的学习也是实现其它学习领域目标的主要手段之一。”这不仅扩大了运动技能学习的外延,而且指出了运动技能仍然是《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体育与健康学习的重要目标,是达成其它学习目标的基本途径,这对运动技能教学提出了新要求。那么在具体的运动技能教学中,创造新的教学方法,以适应《课程标准》的要求,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运动技能的教学方法是不同的,传统的体育教学将规范化技能的掌握作为唯一目标,教师的教学设计是依据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技能而展开的。新课程把促进学生的发展看作是技能传授的根本目的,重视技能学习过程中的教育价值,有意识地设置一定的运动情境或运动课题,将传统的传授教学方法变为“启发式”、“发现式”教学方法,通过学习能力和学习精神的培养,使学生在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以学生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发展为主旨的自主学习得到弘扬。也为改革和创新适应学生发展的技能教学方法提供思路。
2、2 经改造和建设的体育运动项目作为教材时教学方法的创新
《课程标准》把教学内容理解为达成学习目标的一种手段。这就意味着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学校学生、教师的实际情况选取不同的教学内容,使体育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样。《课程标准》实施建议指出:现代竞技运动项目,新兴的运动项目,民间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学生自我创编的体育运动项目,校外、社区体育运动项目等都可以成为体育课程资源。这强调了体育教学内容不等于原传统意义上的竞技运动项目,也不等于专家编写的体育教科书上的某些教学内容。教师不只是“教”这些以身体练习为主要特征的运动项目,而是要通过这些运动项目的教学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教会学生获取必要的知识技能和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的充分发展。除了使用这些原本的'运动项目作为教学手段外,还要学会改造和建设这些运动项目,使它们更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当我们改造和建设作为课程资源的运动项目,并作为新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时,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我们教学方法的创新过程。如为了激发小学生主动积极参与运动,使不擅长运动的学生也能体验到运动的乐趣,在教学中引进纸球投掷作为教学内容时,可根据学生的需要选取不同形式的玩法,同时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调整。在技能学习上,先从比赛开始,让学生通过比赛理解技术的意义,并自然地掌握技能;当学生的技能没有明显提高时,就通过改变游戏规则的方法对学生技能进行诱导。通过这样的创新教学使不擅长运动的学生也能愉快的运动起来,并且体会到人与人、队与队在运动中的关系及规则的意义等。
2、3 在学习、教学与评价一体化中,借鉴其它学习理论进行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
促进学习、教学与评价一体化是新课程改革中学生学习评价改革的重要特点。新课程倡导学生的学习评价应贯串在教学任务中,是融入在学生的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的,是学习和教学的有机构成。那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做到评价与教学过程联结,将学习、教学和评价联结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的创新。如有教师在新课程评价中运用了“学习目标评价法”、“学习情感评价法”,并认为是整合教与学的过程性评价的有效途径。这两种评价方法和教学方法是借鉴其它学科的学习理论,经过发现和创新成为新的体育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的范例。“学习目标教学方法”来源于真正意义上的实际或目标,它是由学生和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在学生的学习内容、运动技能掌握的程度、身体练习的形式、身体练习的运动量、学习时间以及评价学习成果的方式。以规范学生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职责。学习目标的运用,不仅是学生评价方法的改革,更是教师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而且能使真正意义上的学生主体性的落实。情感教学方法是将学生个人情感运用于教学、学习评价实践的尝试。“情感教学方法”是当学生元认知结构无法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吸收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时,通过教师的教学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情感意味,将学生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正是通过教学的支撑作用把学生的知识低的水平向更高水平上引导。
学生是一个有生命、有好恶、有主观意识的人,在教学中教师应时时将处于被动、压抑状态,转变为主动性和能动性。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与权利,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形成健康、美好、愉快的气氛与情调,使学生在和谐、融洽、宽松的环境下学习锻炼,并不失时机地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显现出来的审美意向和创造性,进行形成性和激励性评价,加以鼓励赞扬,使学生获得心理满足,激发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
篇5:浅谈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创新教学的论文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能力是衡量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指标。但创新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形成的,应从小加以引导和培养。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的一门主要课程,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语文教学的内在需求。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必须不断创新,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综合素质过硬的优秀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注重以生为本,做好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要有层次性。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教师要学会尊重差异。面对班级里几十个理解能力、学习能力不尽相同的学生,制定统一的教学目标显然不够合理。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具有层次性的教学目标。
2.立足教材,加强课内外联系。教材是教学的根本依据,离开教材的教学设计,就成了无根之木,无水之源,所以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依托教材。居高方能临下,深入才能浅出,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充分整合各项资源,建立与学生日常生活及课外活动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的情感体验。
3.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一个优秀的教学设计必定建立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小学生以感性思维为主,逻辑思维能力处在快速发展的阶段。教学设计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选择最优方案。超越学生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的设计,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还会给学生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
二、创设开放式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1.鼓励学生质疑。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发现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创新的前提。人类社会也正是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以发展的。长期的“一言堂”教学方式使学生丧失了质疑的能力,不会问也不敢问,被动接受无疑会造成课堂一潭死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的,具有创新活力的。”教师要允许学生质疑、鼓励学生质疑,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教师学会放手。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当前信息爆炸的时代,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比教会学生某个知识点重要得多。新课程改革一直非常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要学会放手、敢于放手,充分相信学生,把探索的权利交还学生。如,阅读课文可以交给学生自学,以小组讨论等形式开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其团体合作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当然,放手不是放任自流,要把自主探究学习落到实处,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
三、优化作业设计,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1.作业内容要有差异性。传统作业布置采取一刀切方式,全班几十个学生面对内容相同、标准相同的作业。但因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客观差异,这样的作业不可避免会造成有的学生“不够吃”,有的学生“吃不下”,遏制了部分学生的能力发展,也给另一部分学生造成了沉重的课业负担。《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具有层次性、差异性的作业,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发挥自身的才智和特长,享受作业完成的过程,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2.作业形式要具多样性。传统的家庭作业大多以听、说、读、写的形式完成,注重知识获取,却忽略了综合素质的培养。家庭作业是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更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内化。培养具有创造力的人才,单凭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的创新意识是不够的,更需要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在安排作业时,不仅要考虑内容的丰富,还要兼顾形式的多样。在巩固型作业的基础上,适当安排实践性作业,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社会活动,在实践中磨炼意志,擦出思维的火花。
3.作业评价秉承多元性。不同的作业内容、作业形式,自然要建立多元的评价标准。传统的以分数、等级为标准的评价体系已不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多元的评价方式必须要打破单一、僵化的评价标准,不仅重视知识学习,还要看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整合各方,综合考量。
充分发挥学校的育人功能,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终身、个性化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内涵。自觉更新教学理念,不断完善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任重而道远。
篇6: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的创新路径的论文
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的创新路径的论文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参与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学习动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比如:首先要在课堂导入上下功夫,若导入有趣,不但能将学生在课间散放的心很快吸引到课堂教学上来,而且能引人入胜,激发同学们听课情绪,甚至对这堂课的成功,乃至整个数学教学效果,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当然,要注意引导的内容要与课题联系紧密,才能更快让学生回到课堂上。此外,要给学生创造成功机会,这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事实证明,经常得到表扬的学生,学习兴趣会不断的巩固和加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想激发起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创造条件,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比如:在课堂提问中,较难的问题请成绩较好的学生回答;较容易的题目,则要请中等偏下的学生回答。不可让回答问题成为少数人的特权,否则会让其他的学生自暴自弃,降低学习的兴趣。当学生在回答问题遇到困难时,教师应适时地、委婉地给予启发指点和鼓励,使学生能够顺利完成任务。这样通过因人而异、难易有别的提问,使每一个学生都可能取得成功而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从而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欢乐,体会到学习是有趣的。当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方法很多,比如说游戏教学,设问教学等等,需要我们老师要不断研究学生,总结教法。
二、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感
新课标在教学建议部分指出:在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入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我有关,与实际生活有关。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经验,这些经验往往与数学概念、法则、公式、数量关系等数学知识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因此,教师要多创设数学情境,从现实生活中引入数学知识,使数学知识生活化,让学生带着生活问题进入课堂。
例如:在学习“统计与概率”这一章节时,我指导学生事先利用周末进行生活调查,并做记载。课堂里,师生进行交流探讨。平时的教学当中,我鼓励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尝试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通过生活与学习的互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创设学生熟悉与感兴趣的具体生活活动场景,能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类比从具体的感性实践到抽象概括的道路,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从而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
三、转换教师角色,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与合作者;由课堂的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学习内容的拥有者转化为与学生共同探索的合作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精心设计教案,精心选择教具、教法,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发现不懂的概念、定理、题目先记下来,听课时带着预习的问题,把握重点、难点,学会思考,学会做笔记。其次,要指导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地不断进行复习;指导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自己组织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以充分发挥其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教学的语言艺术,这也是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因素之一。很多老师认为:我是一个数学老师,只要把概念的推导、解题的过程告诉学生就行了,还要注意什么语言呀。素不知学生是有感情的人,如果充分利用语言的感染力的话,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教学中,教师语言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教育工作的成败。新奇的表达方式、幽默的语言、抑扬顿挫的声调,都能够启发学生去积极思考、认真听课。反之,则学生倍感教师讲授陈规旧套、枯燥无味。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锤炼自己的语言,使之增强感染力。
四、重视实践活动,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
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实践的参与。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做到:多观察、多思考,因为数学来源于生活,只有勤于观察、善于观察的人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数学,应用数学,并去寻求数学的解题思路与方法、寻求知识的前后联系。要求学生多讨论,可以进行小组讨论,也可以与老师讨论等等。因为课堂教学中通过讨论,能开发学生的思维,使之处于积极状态,这样对问题的理解就会更全面、更深刻。让学生多参与实践活动,除了在课内,也可以在课外进行,可以把数学活动引向校外,让学生在更加广阔的空间中亲身参与、主动实践,在社会生活实践的大舞台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学习了“勾股定理与直角三角形”后,我让学生想方设法去测量电视塔的高度,校教学楼的高度等;学了统计知识后可以去统计一下本地的空气污染情况;学了解方程后可以去超市了解商品销售情况,帮助计算利润等等。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一定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实现学生数学能力质的飞跃,这是培养数学思维发展的前提。在数学课堂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多给学生提供参与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惟有这样,才充分符合新课程理念,才能使我们的教学登上新的台阶。
篇7:新课标下小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
数学是其他学科的基础,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智慧,简化思考的程序,加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更好地了解社会和自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以及勇于探索的精神。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激发创新欲望
教育心理学认为,人人都有创新的欲望与潜能。但要把潜在的创新欲望和潜能转化为现实的创新力,离不开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首先,营造一种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把亲切、尊重、信任的信息传递给学生,尽力关爱每一个学生,树立一种“师生平等,共同成长”的教育理念。其行为表现为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学生的选择,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采取鼓励的态度,让学生充分产生自己的奇思妙想,用积极的心态加以扶植,从而形成轻松的学习氛围。
其次,强调学习的交互性。数学教学是一个师生、生生之间交流合作的过程,是一种开放互动的学习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没有咳酢⒏叩椭分;教师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立足于学生的学,充分发挥自身的组织、引导、促进、激励功能,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和兴致主动参与探究活动,实现师生、生生的互动?
再次,突出评价的激励性。当学生独立地去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时,他们可能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可能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者找到的方法不是最佳的。无论是哪一种情况,教师都应该抓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闪光点,适时以精妙之评语积极鼓励学生,激起学生思维的踊跃性,激发学生创新性思维的潜能。
二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创新意识
学生创新的想法往往来自于对某个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而兴趣和好奇心又来自于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
比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时,笔者这样设计:过新年了,小动物们去给森林之王拜年,森林之王给每个小动物发了一个红包。小动物打开红包一看,小猪喜气洋洋,小狗和小鹿闷闷不乐,这是为什么呢?我们来看看红包里装了什么。课件展示小猪的红包里是10张一角的纸币,小狗的红包里是1张一元的纸币,小鹿的红包是5张二角的纸币。你们认识这些纸币吗?能教教不认识的同学们吗?你能想办法安慰安慰小狗和小鹿吗?如果你是森林之王你还可以怎样装入一元的红包呢?顿时课堂活跃起来,孩子们纷纷举手发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巧妙地提出问题,启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和见解,从而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三鼓励学生一题多解,培养创新能力
一题多解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也能培养学生的独创精神和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题多解还可以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让学生举一反三,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五年级上册归一问题的教学:张燕养的3头奶牛上周的产奶量是220.5千克,每头奶牛一天产奶多少千克?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列出三种解法: 方法一:先求每头奶牛周产奶多少千克,再求每头奶牛一天产奶多少千克?列式为:
220.5÷3÷7=10.5(千克)
方法二:先求3头奶牛一天产奶多少千克,再求每头奶牛一天产奶多少千克?列式为:
220.5÷7÷3=10.5(千克)
方法三:先求3头奶牛一共产奶多少天,再求每头奶牛一天产奶多少千克?列式为:
220.5÷(7×3)=10.5(千克)
在得到三种解法后,我还鼓励学生通过对上面三道算式的'比较和观察,概括出运算的定律:a÷b÷c=a÷c÷b=a÷(b×c),以便于在今后的计算中灵活运用,使计算简便。数学解题中,一题多解作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意识的有效方式,应该得到数学教师的充分重视,为学生的发展与创新奠定基础。
四 有针对性开发习题,培养创新能力
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练习中,就是一个寻求问题解决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水平、创新意识及能力都能得到提高与发展。因此,习题设计要贴近生活,出新、出奇、出妙,富有思考性,让学生在解题中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另外,习题的设计不要局限于课堂思考,而要让学生真正的走出课堂,走进生活。比如教材每一单元后有一个“实践活动”,这一内容可以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求答案,然后在课堂上互相交流,得出结论,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 加强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创新素质
俗话说:“真知来源于实践。”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就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给学生留有一定的实践空间。如在学习数学估算中,可让学生用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进行估算,通过让学生帮助爸爸妈妈买菜等生动的生活事例,让每个学生都有参加数学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中动、在动中学,让学生在思维中动手,在动手中学会思维,在动手与思维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
当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过程,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动手、动脑,想方设法让学生多思维、多创造、多发现,由学习的主人最终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具有创造才能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金花.儿童发展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
[2]孙志军.玩中教学中玩[J].小学教学参考,2006.10
篇8:新课标理念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
新课标理念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
论文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论文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乐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实施民主教学,让学生成为学习语文的主人;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多种想像和联想;把课内学习与课外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教学实践而真正转化为创新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势在必行。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养成“乐”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语文的内在动力,浓厚的兴趣是促成创新成果产生的前提和保证。在授课时,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不能一味地传授知识,自己唱“独角戏”,应当在教学中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精心设计提问,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去思考,教会学生真正抓住文章的疑点“援疑质理”,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创新思想的火花,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让他们在愉快的心境中获得新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施民主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语文的主人
明确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在课堂上,我们不妨把说话的'权利让给学生,把黑板的一块让给学生。实践证明,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一方面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能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争辩。学生一旦参与教学活动,就能给课堂带来极大的活力。学生创新能力的获得首先在于其自主精神得到尊重和爱护,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只有在民主的氛围中才能发挥得更充分、更有效。
实施民主教学,要允许多种答案并存,教师不能搞“一言堂”。一个问题往往不止一种答案。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思考,答案很可能不尽相同,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条条大道通罗马”。因此,在教学中,有不少问题完全可以允许多种答案并存,否则,就可能使学生的创新思想受到禁锢。
三、坚持鼓励为主的原则,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文章时,要鼓励他们多动脑筋,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提出疑难问题。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目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师应消除学生提问题的疑虑,坚持以鼓励、表扬为主。教学实践证明,学生是善于提出自己的疑惑的,也是能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教师不顾学生对某一问题懂不懂,一味地讲,是对学生的能力缺乏正确的估计,是对学生思维发展的一种压抑。教师鼓励学生质疑,课堂上就会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
鼓励发表异议。求异创新是一种广开思路、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多方思考、探求解决问题新途径的创造性思维方式,多端、变异、独创是他的主要特征。我们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尤其应鼓励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开动动脑,敢于提出异议,不迷信权威,不迷信书本和老师。
四、悉心引导,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想像和联想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领悟到:一个人的知识是静止的、封闭的和有限的,而想像力是运动的、开放的和无限的。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教会学生运用假设想像、补充想像、超前想像、比拟想像等多种想像,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火化越来越多地迸发出来。
“联想是从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的能力。是侧向思维的一种形式”,是发展创造性思维的一种重要手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接近联想、对比联想、类比联想、因果联想等联想形式,让学生打开思路,使思维向纵、横、逆等多向扩散,变单向的直线思维为多向的辐射思维,从而有可能创造出新的形象、新的思想来。
例如读了有关“仿生学”的文章,引导学生展开类比联想:从鱼鳃功能联想到制造类鱼鳃,人们戴上它就可以长期遨游海底:由蝙蝠夜间飞行发出超声波。联想到给盲人安上“超声波收发仪”。可以像常人一样行动自如……
五、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源头活水”
大语文教育的观点是:“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处处有语文”。因此,我们不但要重视课内学习,还要结合教材内容,广泛开展语文课外活动,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见闻,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例如鼓励学生组成剧组,自编、自导、自演《变色龙》《孔乙己》等课本剧;举行小制作比赛,然后写成说明文或小论文,相互交流;把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所列的课外阅读书目向学生推荐介绍,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坚持写读书笔记;引导学生深入工厂、农村体验生活,学写调查报告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必然会给学生带来无穷的乐趣。使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获得知识、方法和创新能力。生活犹如“源头活水”,在学生的思想深处不断注入新的能量与动力,才能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不至于枯竭,才能使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得以发展。
总之,只要教师注重对学生听、说、读、写、思的全面训练,并且指导得法,就一定能使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教学实践而真正转化为创新能力。
篇9:新课标下高中数学创新性教学模式研究论文
新课标下高中数学创新性教学模式研究论文
摘要:近几年,我国的教育模式不断改进,新课标的实验教材也逐渐增多,经过教育学者的不懈研究,归纳总结经验教训,目前已经有了新的教学模式,创新性教育模式主要是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与习惯,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并且具有分析与解决某些问题的能力。本文主要对新课标下高中数学创新性教育模式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数学创新性教育自主学习
1.引言
学习知识应该是一个主动的行为,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在高中的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做到使学生积极的参与进来,主动的进行创新性学习,教师主要有指引方向、引导学生向者正确的方向。下面对于某些情况进行具体的阐述。
2.新课标下数学创新性教学模式的意义
数学教学过程是一类对知识特别认识的过程,还能够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将认识和发展结合起来。新课标下数学的教学过程可以这样概括:教师和学生以数学的教学目的为基本方向,通过对教科书的了解,教师指引学生进行主动的学习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进而养成良好的习惯于品质的过程。
从结构的角度上讲,数学教学过程是以学生、老师、教科书以及教学的目的与方法等多种要素组成的多维结构。从功能的角度上讲,,数学教学过程能够使老师引领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与良好的心理素质。从性质方面来说,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有明确的目的和计划的师生互动过程。在新课标的背景下,数学的教学过程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是能够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方法。
3.在新课标下实施高中数学的创新教学模式的具体方法
3.1建立和谐、没有压力的课堂环境
新课标下的数学教材中留出了大量的空间令师生之间进行互动,要想做好这一环节,课堂气氛一定要以和谐、轻松而愉快的环境为主。轻松的课堂气氛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鼓励同学们大胆猜想、提出疑问、发散思维,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形成独特的思维方式,调动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一位数学的老教师说他小时候对数学就没什么兴趣,以至于失去信心,但是大学之后的一位数学教师的教学方式,使他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快乐与解题后的成就感,这改变了他未来的方向,成为了绝大多数数学教师的典范。只有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才能够使学生完全放开、积极探索、使师生之间进行良好的互动,因此,融洽、轻松的课堂气氛对于数学教学来说非常重要。
3.2注重主以学生为主体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作为教学的参与者起到传授知识、引导教学的作用。
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只顾着自己讲课,作为共同组成课堂的教师和学生,二者缺一不可,因此教师要考虑学生的感受,注意课堂氛围的调节,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充分发挥出同学们的主体作用,使同学们全部参与到自主的学习中,并积极的探索。针对数学本身的抽象性,教师应要深入浅出,从抽象到具体,在从具体的总结到抽象的概括,使学生理解数学这一学科的高度概括性和抽象性的意义。这样才能令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掌握的更加牢靠。否则,即使教师在讲台上讲的再丰富多彩,也无法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其中。 3.3多采用变式引申与反思训练
新课表下的高中数学教材在内容上尽力做到用简短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深刻的寓意,以此来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中把实际经验与数学理论结合起来,这时就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好引导的工作,充分采用变式引申使学生更加牢固的理解,环环相扣,不断深入。学生在做题时通常会出现会做的题不一定能做对,做对了又不一定能做全,因此,教师需要常采用一些变式引申以及反思训练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进而提高其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每个同学对知识都能够完全的领会。
例如,在两条直线平行这节课时,教材上有一道例题,题目是求出过一个定点并于直线相平行的直线方程。在讲解这道题时,除了用教材上介绍的方法之外,还要使学生掌握与一条直线平行的直线有什么特点,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非常自然的联想到直线平行条件的变化形式,再让学生思考一段时间,相互讨论,并对于如何寻找新的解题方法做出提示,根据同学们回答的情况,指引学生逐步发现新的解题方法,进而促进学生培养自主创新性学习的意识,并逐渐形成习惯,为创新性教学提供基础。
3.4注重方法的渗透
授之以渔是新课标下的一种教学理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进行数学思想与方法的教育。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知识的高度概括,它包含在数学问题的发生、发展以及应用的过程当中,在每届的高考中也是出题的重点。数学思想是数学知识的精华,学生只有掌握了数学思想方法,才能在复杂多变的题型中做到游刃有余。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是学生形成能力,包括学习能力、提出问题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目前新课标下的教材也在培养能力方面做出了很大程度的努力,提出了许多研究型、开放式的课题,使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的同时进行交流。另外,在能力培养方面的问题上也要有一些新的理解,除了在培养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想象能力等方面做出很大程度上的努力之外,还要重视能力的细化,例如表达能力、处理信息数据的能力等等。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全面的培养。
4.结语
新课标下高中数学的创新性教学主要是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探索与实践,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教师在教学时更要将这种理念付诸于行动,在课堂上侧重培养同学们的自主创新性的学习习惯,教师本身也要经常研究,如何引领学生主动思考与探索,充分发挥同学们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勇于创新,积极尝试,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与品质。使新课标高中数学创新性的教育模式的实施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金战,李锦旭.轻松搞定高中数学解析几何:新课标[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0
[2]秦文春.新课标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探究[J].教苑荟萃,(20),33-34
[3]邱全东.在新课标下对学生进行数学学法指导[J].数学教学通讯:教师阅读,2010(8),19-21
[4]何文明.新课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题型设计[J].中学教研:数学版,2010(6),38-39
篇10:新课标下创新作文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新课标下创新作文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可以说写作是造就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开启创造力的钥匙.通过几年来的实践摸索,笔者认为学生模仿教师“下水作文”的方法极大限制了学生的写作思路和创新思维,很容易造成千人一面、无个性的模仿式套写式作文.
作 者:崔风华 作者单位:商丘市民权县外国语学校 刊 名:河南农业 英文刊名:HENAN NONGYE 年,卷(期):2010 “”(6) 分类号:G63 关键词:篇11:新课标下高中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论文
新课标下高中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论文
多年来,在我们的应试教育过程中,应试教育的理念和模式一直困扰着学生的教学与培养工作。所谓应试教育,结合素质教育我们可以知道,应试教育背离素质教育,采用机械化教育方式培养学生,学生仅能以出版社出版的课本为准进行学习。它以升学率高低检验学校教育质量、教师工作成绩及学生学业水平。它以考试为目的,其教育模式与考试方法限制了学生能力的充分发挥,所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工作要求和社会发展。学校、社会和家长对学生采取单一的评价方式,把“成绩搞上去”当做唯一要求,通过考试,以分数来衡量学生水平。“应试教育”采取强制的做法,紧紧围绕考试和升学需要,考什么就教什么,实施局限的知识教学,大搞题海战术,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也使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全面的培养,甚至磨灭了学生的兴趣与个性。学校对学生的培养容易忽视个性化发展,学生被一个“标尺”统一要求和衡量,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和兴趣。这种应试方法也曾导致一部分学生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在这样的一个教育背景和现状的影响下,对于高中教育教学来说必须要做出改革和发展,来顺应时代教育的发展。
一、转变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模式
以前,在高中的教学过程中,填鸭式的灌输教学模式仍然存在,这样的教学体验较差,教学成效较低,课堂氛围凝重。在新课标的要求和发展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实行双主原则,让每个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作为“领头人”为学生把好方向。另外需要教师很好的理解学生,一视同仁的与学生交往和交换意见,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达到“教学相长”的教育关系,“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教师帮助学生反思自己,帮助学生寻找有效的学习资源和合适的学习方式方法,并对学生进行适时的.引导,启迪与激励。在此过程中,教师自己也可以对自我进行反思,从而不断地充实自己,达到学生和教师一起学习和进步的目的,创造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气氛和学习条件。
二、重视学生多样化的发展,提高人才培养成效
在以往的高中教育教学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往往不置可否,唯考试成绩和学习过程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了素质教育提倡的全面发展,对于学生的其他天赋都没有引起充分的重视。面对这样的情况,在高中教育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的多样化发展,对于每个有特长、兴趣爱好的学生,教师应该引起重视,要注重个性化教育和个性化教学,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应该看到每个学生的“未完成性”,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可挖掘的潜能,给学生创造发展的良好的环境机会,力图使每个学生都成为充满个性魅力的个体。
三、科学的对学生进行考核和评价
传统的教育过程中,对于学生的评价往往是粗狂和简单的以成绩为中心和核心的评价体系,这样的评价过程往往不能全面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的习惯,也无法充分的发挥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对于高中学生的学后评价,应该把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学习思维、学习习惯等有机的与考试成绩等结合起来,科学统一的进行考核和评价工作,推动新时代学生评价和考核体系的建立和发展。
四、教师的自我培养和终身教育
随着时代教育的发展,现代教师的自我学习和发展,成为制约高中教育教学成效的重要因素。作为学校,应该积极的鼓励教师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模式,用时代教育的理念和模式作为教师自我提高的重要参考和依据。此外,还应该鼓励教师形成不断学习和终身教育的观念,推动高中教学师资队伍的长效发展。终身学习的意识,是每个教师需要去长期的坚持和培养的。实践证明,每个教师自身的教学素质和素养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是一个教师自我学习和提高的过程,所以对于每个教师自身来说,切实的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对于高中教育成效的提供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五、加强师生情感交流
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是教与学的基础。在高中的教学与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往往在地位上处于不对称的状态,很多时候教师在其身上表现为“官本位”的思想,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因为对教师的“惧怕”和畏惧,而无法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比如有的学生因为常常受到教师的训诫,对于教师常常比较忌惮,即使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也不敢与教师分享和请教。有时候对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或者课堂教学上,有什么意见和建议,也应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不畅,也无法做到沟通。所以,想要提高高中教育的成效,就必须切实的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工作,让学生在师生的情感教育与沟通过程中,真实的感受到每个教师的关爱和呵护,让学生不再惧怕与教师沟通和交流,有利于让每个教师充分的了解和倾听到每个学生的心声,也有利于学生向教师阐述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帮助学生全方位的提高学习成效,让教师成为学生的朋友,一起成长和发展。
总之,高中教育教学需要改革的地方还有很多,需要每一个教师从自身做起,不断强化自身的教学能力,拓展自身的教学视野,用时代教育和新课标的教学原则和标准要求自己,以学生的快乐发展、均衡发展、全面发展为基础,积极的开展高中教学活动。最后,在高中教学中还要重视学生的评价和考核工作,以公平、公正、科学的评价标准和原则开展学后评价工作,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