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学论文 > 语文教学论文 >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研究论文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研究论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研究论文(共含20篇),希望大家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APPLEAPPLE”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研究论文

篇1: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研究论文

探讨语文课堂教学,绕不过两个问题:教什么和怎么教。我所理解的真语文教学,在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上应该坚持这样的原则:一是因“学”的需要而教,即“教什么”的内容要符合学生学情实际;二是为了“不教”而“教”,即“怎么教”才能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作文教学是语文学科的重要内容。在我国现行的义务教育课程体系中,作文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课程,没有具体的标准作为依据,因此作文教学层面上的“教什么”和“怎么教”,一直处于散点式的研究状态,作文教学效率较差,学生写作能力较低,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些问题,理论上应该是在课程层面加以研究,比如写作目标体系、写作内容体系、语言运用等级、写作语境、写作功能等,是一个系统研究的工程。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根据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围绕教什么与怎么教,将作文教学基本面上的情况归纳为三个要点:写作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作文教法要贴近学情实际;提升语言表达力应与阅读教学相结合。为此,我谨站在学生学写作文的立场,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写作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

写作内容的着力点和指向是影响学生习作过程的重要因素。小学生写作文,首先面对的是作文题目。能否写好作文,和题目规定的写作内容有关。小学生以写记叙文为主,首先要从生活中获取习作素材,才能完成最基本的习作。如果具备了作文题意下的生活经验,学生就可以生成写作内容,完成习作任务;如果不具备题目所指向的直接或间接生活经验,也不具备加工习作素材的能力,学生就会假写作文或套写作文,其习作过程对于学生写作能力成长也毫无意义。因此,作文题目一定要贴近学生生活。我小学毕业考试的作文题目是《记一件有意义的事》。当时是20世纪60年代初期,正值全国人民学习雷锋,有意义的事不外乎是“捡到一分钱”“节约一度电”“节约一滴水”,语文老师考前反复讲授了这类作文的写法,全班同学都已经烂熟于胸。当我们从考场出来,同学之间相互询问:“你写的是哪个‘一’?”我写的是“节约一滴水”的事情。实际上,我的周围根本没有安装自来水。过去我认为,在思想僵化经济落后的年代,有意义的事情不会多。当时我们饱受着“饥饿”折磨,饿得人整天发慌,哪来“有意义”的感受呢?用现在的话来解释,物质文明没解决,哪来精神文明呢?但是当中国平民作家莫言走上世界最高文学奖坛领奖时,他告诉全世界,他的文学资源创作灵感几乎都来自“饥饿”。于是,我认识到,习作素材与物质生活无关。人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始终客观存在着,习作素材始终真实地存在着。然而,很多年来,我国的作文教学一直摆脱不了狭隘道德说教的阴影,作文题目往往偏离学生的真实生活,尤其是考试作文,课堂作文的题目更为严重,以至于学生无从下笔,作文内容胡编乱造,成绩可想而知。,我国某省的高考作文题是“人与路”,主题是: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人要坚定地走自己的路。结果70%的考生都写父母离婚自己如何坚强的故事,因而被戏称为“高考离婚年”。出题者的良苦用心大概是希望通过高考作文,唤起下一代孩子的自强自立意识,但是,中国孩子的成长在当时还是一种模式:好好读书,考好大学,做公务员,很少有人对自己想要走的路做过独立思考。作文题目要贴近学生实际,还要把握好难易程度,题目要符合学生的学情实际。因为完成一篇作文,不仅要积累语言文字运用的经验,也是挑战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在实际教学中,作文题目的难度最好稍高于学生现有的学习水平,带有一点挑战才好,否则达不到提升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目的。大概在十年前,某市的高考作文题是“忙”,我所在小学的六年级学生也在高考第二天写这个题目,结果学生的文章题材丰富、内容生动、语言流畅、感情真实。《新民晚报》在高考第三天登载了多篇小学生作文,引起一片哗然。为什么小学生能写高考作文?正因为六年级学生处在小升初考试前夕,学习任务特别繁忙,写一篇与“忙”这个作文题意相符的文章并不难。这也说明,“忙”这个作文题与高考要求有所不符。小学作文题目的难易程度应与不同学段学生观察能力的高低有关。简单地说,低段学生能够“看到”周围事物,中段学生能够“看细”周围事物,高段学生则能够“看懂”周围事物。因此,低段的作文题目要简单明了,比如《我是谁》《教室里有什么》等;中段的作文题目要具体一点,附加修饰词语表达题意,比如《我喜欢的小动物》《……变了》等;高段的作文题目要含蓄一些,有题意外延的空间,比如《话说寒假生活》《告别母校》等。此外,出好作文题目也有一点点小技巧。第一,题目要多一些情趣。比如中段作文:请学生在图中添上(画也行,贴也行)几种动物,然后请学生写一写添上去的动物。因为“添”动物的过程,就是摄取素材的实践过程,学生有情趣,有体验。第二,题目要少一些限制。比如三年级习作:写什么呢?起床啦,洗脸啦,刷牙啦,招待客人啦,和小朋友一起玩啦……什么都可以写。这样少一些限制的主题内容,为学生的自由表达创造条件。第三,题意全,角度小。围绕主题内容,迅速联想与之相关的多个内容,形成一个个题目,让学生各取所熟。这里举一个美国全命题作文案例:《记忆中的妈妈》——母亲节纪念品(四年级)提示:母亲节就要来临了。请依照下列题目,每天写一段文字。1.和妈妈一起度过的一个节日2.和妈妈一起的开心时刻3.妈妈给我的最好的建议4.我跟妈妈撒的一个小谎5.妈妈让我最敬佩的事情6.跟妈妈一起的难忘旅行7.妈妈给我的一次拥抱8.我的妈妈很特别,当……9.我的妈妈最开心,当……此外,学生还可以加入一些自己的东西,之后将所有文字汇总,制成《记忆中的妈妈》一书,送给母亲作为节日礼物。历时一周。这样的全命题方式,也适合一二年级作文起步阶段的教学:《认识我自己》——我是谁?1.镜子里的我2.我的小手3.我的小脚4.我穿什么衣服5.我吃些什么由于这些命题内容具体、角度全面,其本身就具有操作性,具有启动观察和启发思考的意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版)》指出,通过习作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这就告诉我们,习作素材来自生活,形成于见闻感受中。因此,题目贴近学生的生活,既开掘了作文内容的源泉,提高了学生的作文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的感情。

二、作文教法要符合学情特点

小学作文教学不应以灌输写作理论传授写作方法为指导核心,而应该教会学生从生活中获取素材,并通过行之有效的教学法指导完成由素材到文字的转变,由具象的生活转化为形象的文字表达。我听过很多作文课,教师常常拿专业概念来指导作文,大讲如何审题、选材、构思、语言表述要求等。课堂沉闷,非常压抑,一堂课讲完,第二堂课就要学生写,讲和写成了互不相干的两张皮。作文离不开生活的源头活水,那么,是否能把教学内容也变成“生活”,让学生自然轻松地学习写作呢?对此,我国也有语文教师做了大量实践研究。著名学者李白坚教授首创的“现场演示教学法”,是将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成类似游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参与活动,进行观察,获得体验,并在现场完成写作。这个教学法,比较符合小学生的学情特点。比如苏教版《语文》第5册练习1的写作内容是:“起床啦,洗脸啦,刷牙啦,招待客人啦,和小朋友一起玩啦……什么都可以写进作文。”教师带着用过的脸盆、毛巾、冷热水、香皂等进教室,让学生在课堂上观察“洗脸用具”,演示“洗脸过程”,学生就像看一个“真人秀”电视节目一样,感觉有趣,生动形象,有了写作激情,写下来也不难。研究实践表明,采用“现场演示教学法”要注意三点:一是教师在设计真实的活动教案时,要避免“成本大,收效小”的缺点,要尽量将真实的生活缩微成相似的典型的“生活”。比如语文出版社S版三年级作文:要求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欣赏花草的美丽,要注意观察它的形状、颜色、长势”。只要带一盆花或者一根草到教室,就可以完成观察,获得作文内容,而不需要到郊外或公园去了。比如写《家乡风味小吃》,就可以在教室里,全体师生共吃某一食品,同样写出食品的色、香、味、价值。二是教师要运用现场演示效果,形象地向学生解释一些抽象的或说不清楚的写作理论问题。这方面的案例很多。比如,要记叙一个比较大的“场面”,就可以在教室里演示“拔河”场面,当“拔河”进行到白热化阶段,教师高喊一声“定格”,现场上人物表情、动作、姿势都像被“定身魔法”一样不动了,此时就可以选择最富有特点的人物仔细观察,获得“场面”中的细节内容,然后写进文章。比如,要训练“心理描写”技能,我们就可以在教室里做一个“猫捉老鼠”的游戏,扮演“老鼠”的学生躲在桌子下,一定能体验到猫咪捕捉寻找老鼠时候的紧张心理。比如,要训练“人物描写”技能,就可以让学生打一个“慢镜头喷嚏”,前后出现的神态动作都可以被放大,写作起来也就清晰了。比如,要训练“文章构思”能力,我们就可以将教学活动分段加以演示,像“先总后分”章法,就做一次广播操,先写“全体入场”,以示“总”起,然后是“各队入场”,以示“分述”。三是采用“现场演示教学法”,课堂现场轻松活泼,教师应该把握好学生的激情度,不能让学生过于兴奋,以至于得意忘形,忘记了写作任务。一定要边活动、边观察、边指导,只要观察清楚感悟明白,就可终止演示活动,立即进入写作。

三、提升语言表达力应与阅读教学相结合

小学生学习写作,还有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语言表达力。这个语言表达力包含两点:一是话语形式,二是语汇的占有量。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课上学生是用昨天的语言表达昨天的思想。这个说法中有一点肯定是符合事实的,就是学生作文时使用的都是熟悉的并且已经掌握的词语句子,那些不熟悉的词语句子,即使学过并理解,如果从来没有运用过,在一般情况下很难出现在学生的作文中。因此,作文课上的表达对学生语言发展的作用十分有限。教师一般都认为,让学生多阅读就能提高语言表达水平。我认为,阅读对于拓宽视野、丰富信息、陶冶情操确实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会对写作的语言有帮助,但没有决定性的帮助。因为阅读都是以理解为目的,也就是知道“写了什么”,但并不清楚用怎样的语言“怎么写”。阅读教学则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阅读,不能止步于“理解和感悟”,而是要切实担负起提高语言表达力的重要任务。阅读教学占有语文教学80%的时间,完全应该对提高语言表达力做出贡献。无疑,提高语言表达力应与阅读教学相结合,但出路在哪里?首先,要降低阅读理解的难度。面对一篇篇课文,如果为了细读深析而挤占了大部分教学时间,学的就是单腿语文。用叶圣陶先生的思想来解释就是,听说读写四项本领,听读是一条腿,为了了解别人的思想;说写是另一条腿,为了表达思想让别人了解。提高了解能力,表达能力也能提高;提高表达能力,了解能力也能加强。叶老说的“了解”,其实就是浅解,而“表达”,其实就是实练语言技能。其次,要强化语言表达的力度。语文课程依托语文教材,语文教师要通过教学设计将教材转化为教学内容,并通过教学实践达到教学目标。语文教师的注意力要集中在钻研课文的读写价值点上,创造力要放在设计语言表达的内容上,表达训练的目标要放在语言积累、迁移和运用上,使学生的语汇占有量越积越多,越积越活。当下“指向表达”的阅读教学已经成为改革主流,语文教师如何迈开“指向表达”的新步伐呢?可以肯定的是,教师面对一篇篇教材,必须先要了解内容,其次要钻研文章写法,最后要赏析文章语言。当这样在文章里走两个来回,就能知道“文章写了什么”,也能明白“文章是怎么写出来的”,还可探索语言运用的奥秘,然后就可以水到渠成地设计出语言表达的任务。这里举个课例:《变色龙》(苏教版《语文》五年级)教学创意:将散文改写成说明文教学内容

一、根据题目《变色龙》,猜测文章会写哪些内容?(将学生围绕“变色龙”提出的有关问题写在黑板上。)

二、请学生根据问题读文章,并找到相关内容,并形成以下习作提纲。

1.变色龙的祖籍2.变色龙的生长环境3.变色龙的样子4.变色龙如何“变色”5.变色龙的习性6.保护变色龙

三、根据提纲,学生把散文性语言转述成说明性语言,师生点评。

四、根据提纲写一篇思路清晰的说明文。

五、比较阅读,理解说明文与散文的区别。设计这个语言表达任务,是基于课文内容具体,语言表达生动,带有鲜明的散文特点。学生将原文语言改变成说明性文字,既能加深对内容的理解,也能学习说明文的写法,还能积累很多生动的语言。再举一例:《草船借箭》(语文出版社S版《语文》五年级)教学创意:用散文的内容和语言,改编为剧本,运用剧本形式,通过对话表现人物性格。教学过程:1.学生自由读课文,将文章中□□里的语言补充完整。(妒忌商议推却高兴招待)2.用一句陈述句概述这部分内容。3.演示课文内容,注意表演好人物表情,对话的语势语态。4.讲解剧本形式,重点介绍“舞台说明”和“剧本对话”的写作要求。5.编写剧本。设计这项语言表达任务,则是基于原文用人物对话表现故事情节的写法。学生通过了解对话内容揣摩人物神态和动作,在演示阅读中加深理解,再学习剧本形式,完成编剧,避免了那种逐词逐句的琐碎分析。语言表达力与阅读教学相结合,本质上是读写结合的操练活动。多次有效组织读写活动,会达到熟能生巧的奇效。蒙台梭利说过:“我听了,我就忘了;我看了,我就懂了;我做了,我就理解了。”我认为,这里的“理解”,是在实践中获得的经验和智慧,也是提升语言表达力的重要体现。小学作文教学,无论是从理论层面还是从实践层面,最终都要落到实实在在的课堂教学中,贴近学生的作文题目,符合学情的教学方法,从阅读教学中积累和运用词语,构成小学作文教学基本面的三个要点。只有在教学中把这三个要点落实好,作文教学才能有效,学生写作能力才能提高。

篇2: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研究论文

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更是引进了新型的教学方式,思维导图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思维方式,利用人的发散思维表达的图形思维,利用人的逻辑思维和阅读的经验形成的一种脑图的形式,是促进学生大脑潜能开发的一种思维方式。将这样的思维方式运用到小学作文教学中,能够帮助学生以全新的角度进行写作练习,可以将思维过程可视化和可操作化,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以创新的形式进行写作,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综合能力。

1绘制思维导图的特点和步骤

思维导图可以说是作文的地图,按照事先构想好的写作形式和写作思路进行写作,对于命题式的作文,在看到文章的要求之后,首先要抓住要求的中心句还有关键词,围绕中心句将关键词进行扩展,以中心句为起点,将相关的内容与之联系,逐步扩展,以多种形式将题目的相关内容呈现出来,这样的方式更加有助于学生进行写作,触发学生的写作思维。

2思维导图在小学作文教学应用中的优势

2.1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

思维导图就是利用一个关键词或者点进行深入的研究,逐渐扩展,找寻和关键词和句相关的内容进行扩充,形成一个与关键词为中心的网状结构,根据关键词来确定整篇文章的立意,解决学生对于写作不知所措的状况,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思维方式和生活经历都不同,所以在进行关键词的扩展,也就是思维导图的构建过程也是不相同的,形成不同的写作风格。

2.2开发小学生的想象能力

将语言首先在大脑中绘制成一幅图画的形式,将复杂的知识点以图画的形式帮助学生更加直观更加形象地体现出来,促进学生的想象能力。形象的形式要远比语言的形式更加容易记忆,学生经过对素材的认真思考,根据关键词,运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想象扩展,根据词语展开相关的联想,然后根据想象的内容进行内容的筛选,组成最佳的写作内容,达到开发学生想象能力的目的。

2.3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一般都是学生将写好的文章交给教师,教师进行阅读和批改,师生之间的交流也仅限于对于作文格式以及写作方向的修改交流,在写作的思路形成以及内容方面教师和学生之间基本上没有过多的交流,都是教师布置任务,然后学生进行自由发挥。思维导图需要师生之间进行交流讨论然后激发出更多的思路和想法。教师有时候可能会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问题造成学生之间互动交流的机会比较少,无法使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进行思维的碰撞,学生在这样的教学形式下,经常处于被动的状态,受到了标准答案和标准格式的规范和束缚,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思维导图的形式能够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在课堂上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进行思维方式的交流,活跃课堂气氛。

3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写作教学的方法

3.1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优化学生的写作思路

小学生之所以对写作教学不太感兴趣甚至是产生畏惧的心理,主要是学生觉得写作没什么话可说,要是能够打开思路,写作也不是那么困难的事情,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解决这个困难,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可以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学生写作思路的优化,让学生能够有思路进行写作,消除学生无从下笔的问题,解决“开头难”的问题。比如:小学第九册单元作文中要求对景色进行描写,教师就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来开拓学生的思路,比如可以列举春天这个季节,根据这个中心词语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想象,通过春天这个词,可以引导学生联想到相关的词语,想象一下春天的特点,春天的代表颜色还有春天的象征意义等,春天是一个绿色的季节,代表着生命的复苏,春天是生机的象征,一切事物都从寒冷的冬天中苏醒过来,而且人们也是在春天进行播种,它是孕育生命的开始,代表着希望。运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让学生的眼前产生画面感,对于写作的内容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有了具体的写作思路,在加上自身对于生活的观察和感悟,学生会产生很多想法和体会,解决了学生写作思路匮乏的问题,有效地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2思维导图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

在写作的过程中要运用想象能力来丰富写作的内容,对文章的题目要求进行合理的拓展,作文的内容是来源于生活的,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在自我探索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写作练习中学生的思维来源于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运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想象空间的拓展,有更加宽的写作空间。比如:小学第十二册作文要求题目为《难忘的……》,在进行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进行举例教学,通过《难忘的一件事》的导读,让学生先了解一下对于这类题目的写作形式和内容,对整个题目有更加具体的把握,然后学生就可以进行有效的拓展,联系身边的实际经历,不一定将写作定位在难忘的一件事上,还可以进行难忘的一个人,难忘的景色等许多角度的描写,拓宽写作的范围,只要联系生活时自身感觉比较难忘的人和事都可以进行描写,打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思维更加活跃,感受到生活中的任何经历都会对写作产生帮助,会让学生更加了乐于观察生活,运用到写作当中,让写作成为体现生活的途径,运用想象,让学生在作文教学中快乐的学习。

3.3采用提问教学的方式与学生进行导图绘制

在作文教学中,思维导图的思维方式不仅是教师需要执行的,在教学中也要适当地引导学生和教师一起进行导图绘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取提问的方式进行导图绘制的引导教学,有针对性的进行思维的启发,可以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完成思维导图的绘制,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作文教学的乐趣性。比如:在小学第十二册的作文《假如我会克隆,我要……》为题目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发表下自己的想法,如果具有这种能力想要做什么,学生可能会说假如我会克隆,我要克隆很多树木;有的会说假如我会克隆,我要克隆很多的海豚,还有的会说假如我会克隆,我会克隆一个孙悟空。听完学生各种各样的想法之后,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想法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为什么想要克隆这些东西,克隆这些的意义是什么?克隆树木的学生会说因为现在人们过度的砍伐,导致了树木越来越少,环境越来越差,所以要克隆更多的树木来绿化我们的环境。想要克隆海豚的学生认为现在在海里游泳有时候会淹死人,近年来这种状况越来越多,海豚是一种善良的动物,对人类也很友好而且还会救人,所以克隆海豚,让它们来救人。想要克隆孙悟空的学生认为,孙悟空神通广大,还会法力,能够保护人们的安全,让世界不再有坏人,不再有战争。通过教师的提问学生将克隆的原因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在一系列的提问中,学生能够理清自己的写作思路,同时也加深了对于整篇文章的理解,通过对于整篇文章内容的导图绘制,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写作的兴趣,让学生在写作中充分发挥。

4总结

总而言之,在课堂上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优化小学作文的教学,将思维方式和作文教学联系在一起,改变了传统的作文教学方式,开拓了小学生的写作思维,教给学生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在课堂上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的运用,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篇3: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研究论文

作文,是指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我们大多数人学习语文就是为了学会表达,学会更生动、更有情、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观点。因为作文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是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体现,所以作文一直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重点。无论是过去的语文教学大纲还是今天的语文新课程标准,不管语文教学如何改,都始终把作文作为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都始终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要求学生在作文中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都要求学生在作文教学中乐于表达,善于表达。二十余年来,我一直从事农村小学语文教育。二十多年的教学、听课以及调查、了解,我发现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出现了以下问题。

一、为作文而作文教学,忽视作文教学的长期性和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的关联性

我们语文教科书以主题单元的形式呈现作文教学,也就是在主题阅读单元后出示的与阅读主题一致的作文教学。教师在工作中重视了阅读教学,没有将本单元的作文教学纳入占时间多的阅读教学中去,而是在单元阅读教学后按照教科书,用一课时或者两课时完成了作文教学。这样把本来比阅读教学难的作文教学放在阅读教学后的次要位置,把本来和阅读紧密相连的作文给分开了,使我们的作文教学失去了阅读教学这个基础。

二、重视了作文技巧传授,忽视了写作内容的积累,忽视了生活实际

很多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注重遣词造句、修辞手法、开头结尾的指导训练,甚至在评价时,只重点强调了某词语某句子的好,但对学生作文内容的假、大、空不给予及时的纠正。还有很多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没有具体指导学生观察生活,没有教给学生积累材料的方法,也没有提出积累素材的要求,更没帮助学生解决有话写的问题。于是,学生闭门造车或者无话可说、无情可抒。作文也就成了学生一项非常难熬的事情。这违背了我们作文教学的宗旨。

三、重视了写,忽视了学生读;重视了教,忽视了学生改

在现实农村的作文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师指导完后,就是学生写,然后交给教师批改,到下次作文,本子发下去写下个作文。这样给学生完成作文时间短。学生也是为了完成教师交给的任务,于是短时间内完成。教师也防范是为了完成作文教学任务———讲、改,至于学生是否有所得并不重要了。学生甚至没来得及读读自己文章。作文是学生成长的体现,是学生创造出来的。我们应该让他们充分去读自己的作品,自己去评价,从而实现从教师教到自我检验、自我提高,达到学而有得。

四、重视了教材,忽视了生活;重视了课堂,忽视了课外

很多教师严格按照教材要求进行作文教学,不考虑所在的地区实际,对作文教学内容和要求不加以变通,作文次数也是按照教材,一学期八次,没有结合平常生活安排作文教学。大部分教师作文教学是封闭的,除了作文课外,难得日常阅读教学练笔和课外练笔。观察生活,积累生活,感悟生活,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就是作文。如何让学生乐于作文、善于作文呢?针对以上农村作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该从以下方面努力。

1.树立学生作文主体地位,激发学生作文兴趣,唤醒学生作文的需要。

学生写作既是生活的基本需要,又是精神上的心理需要。因此,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解除给学生的章法指导以及单纯的技巧指导,要从灵魂深处把学生当成作文学习的主人,允许他们有“出格”的见解,允许他们心有所思、想入非非,让他们在写作中获得思想的自由翱翔与精神的自由呼吸,在作文中真实、真诚、自然地表达自己。

(2)逐步引导学生树立两个基本写作观念,即“是自己要写,而不是他人要自己写”和“是为自己写,而不是为他人写”。前者是指写作要求是真正发自自己内心的,是出于自我生命,发自需要的自觉、自主的活动,即作文是“率性而作”,而不是被控制的、迎合的、被动的、失去自我主体性的写作,让他们放开手脚去写愿意写的事;后者是指写作以“我”为先,“以我手写我心”,笔端流泻自己的真情,即所谓“缘情而作”。基于以上两点,我们的教学要向一个方向努力,即向生活靠拢,向自然靠拢,向自我靠拢。

(3)开展与作文有关的多种活动,激发作文兴趣,给学生作文信心。我们可以先让学生参与一些比较感兴趣的游戏和活动,如故事接龙、拟作文题目比赛、制作贺卡、自己拟写贺词、拟写广告词、介绍自己的亲人或者喜欢的事物、拟写课后三分钟总结语和各种集会发言等,从口头作文开始。然后,写片段或者续写、改写、扩写,唤醒学生的写作热情,让他们的笔头逐渐润滑起来。

(4)通过对习作自我诵读、推荐发表、参赛等,让每个学生都领略到作文的乐趣、文章的美、文章的力量。写作是一种人文精神的活动,而人文精神的培养不需要训练,但绝对需要“阳光”“气候”“土壤”。学生的写作需要的就是其中的一缕阳光、一股春风、一片沃土。学生作文的这颗种子能否发芽、抽茎、长叶、开花、结果,还得靠我们这些园丁悉心呵护和人文关怀,精心培养。

2.树立用语文教材教作文的理念。

教材给我们只是一种工具,或者一种借鉴。它是优秀语言的一部分,更是学生学习的一部分。我们要善于使用教材,善于用教材这个点来进行生活这个面、人类优秀文化这个面的学习、吸收,从而创造出更多优秀作品,提高人的素质。下面,以人教版教材小学四年级第六单元“人间真情”主题单元为例,浅谈我个人对教材的使用。

(1)作文目标贯穿全单元教学。刚接触本单元,我就让学生充分了解本单元主题———“人间真情”,提出在生活中去发现真情、积累真情、感受真情的作文要求,明确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做好积累,为单元作文做好素材和情感的准备,为单元作文教学做好了铺垫,使学生有话说,有内容写。

(2)丰富阅读材料来丰富教材内容。教学古诗两首时,我还准备了几首和这两首一样表达真情的古诗,和学生一起学习,并让学生“举例子说说生活中相似的场景”,也要求学生自己收集相关的古诗。然后,我让学生选择最喜欢的古诗改写一篇现代文章,朗读给大家分享。余下四篇现代文的阅读教学中,我始终坚持让学生谈体会和“XX,我想对你说”等片段练习,同时提供多篇和学生年龄相当,主题一致文章,让学生浏览,拉近教材和学生距离,把学生从教材的学习拉回到生活中感悟。这样很多的写作技巧就潜移默化到学生头脑去。

(3)单元作文教学时,我没有从技巧和基础指导着手,而是让学生整理本单元学习以来所收集到生活中的事情,要求选出最感动最能体现真情的平凡事情,先和同伴交流,然后写作。我只提了唯一的要求: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学生写起来得心应手,很快就完成。我没有立即收学生文章来批阅,而是让学生分组自我诵读,小组提出意见,自我修改;小组推荐一篇,小组分角色一人一部分读给全班听,班集体交流。学生再次自我修改。最后收到我手中批阅,几乎都是基础方面的批改了,比如错别字、语句通顺或者对一些句子改表达方式了。让我欣慰的是,很多学生在作文中引用了一些古诗句。

3.树立生活就是语文的大语文观。

学校的课堂教学固然重要,因为能给学生系统知识和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真正锻炼人,决定能否成功的,是社会。许多优秀作品,都是对社会反映。解决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的问题就必须引导学生做生活有心人,留心周围的人和事,留心电视和新闻,引导他们把阅读和生活结合起来,积累素材。莫言在谈创作时说“从身边的生活经验入手”。所以,教师在心里把五彩斑斓的生活作为学生学习的教材,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教给他们感悟生活和积累生活素材的方法与能力。语文教师要开展丰富多彩的生活活动,走出课堂,走出校园,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摄取反应农村特点的景、事、人、物,拓宽学生知识面,为写作做好铺垫。

篇4: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研究论文

档案袋评价(PortfolioAssessment)是当前国外教育实践中应用比较广泛的评价方法。它通过收集学生日常点滴的学习成果和反思报告,形成某一时段学生对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的资料链条,反映知识的建构过程,从而更加清晰地掌握学生在某一方面的学习情况,并根据这些连续性的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方式,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小学生处于作文写作的起步阶段,因此作文教学要以培养学生形成一定的写作兴趣和自觉写作意识、修改意识为目的。恰当地使用档案袋评价方法能够使学生反观自身的成长、进步和存在的问题,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具有积极的作用。

一、档案袋评价简介

档案袋评价是指在学习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目的而有组织地收集相关资料,通过资料累积展示学习的进展或个人成长过程,从而增强学生自信心、提高学生自我认知和反省能力的一种评价方法。哈佛教育学院“零点项目”、美国伯克利大学K-12作文项目都采用了档案袋评价方法,效果较为明显。“档案袋评价一方面能够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的成功与挫折,为学生提供了学习机会,使学生能够学会自己判断自己的进步,体验成功,感受成长;另一方面,档案袋也为教师、家长和其他人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评价材料,使教育者能够更开放地、多层面地、全面地评价每一个学生”[1]。因此,与其他评价方法比较,档案袋评价在具体学科应用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它可以加深学生对具体学科的深入学习和理解,深化学生对学科内容学习的反思,也利于教师对所教科目形成具体而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它以行进性评价关注学习过程,通过改进学习过程来改善学习结果。小学作文教学恰恰是一个较为缓慢的、渐进的过程,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档案袋评价无疑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手段。

二、档案袋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

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着很多问题。从学生的角度可以概括为三点:第一,不爱写。写作文在孩子眼里是既神圣又困难的事,将词句组织成能够表情达意的段落文章对他们来说是有很大挑战性的,也常常是力不从心的,因而他们对写作文往往持有一种厌恶恐惧的心理。第二,不会写。小学生处于写作的起步阶段,对写作的方法、技巧还处于摸索、模仿、借鉴的状态,没有形成较为自觉的独立写作与修改意识;同时课外阅读量有所欠缺,对生活的感受和积累也有待丰富。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小学生的写作,造成不会写的困境。第三,写不好。心理上的排斥恐惧、方法积累上的欠缺盲目,必然导致写不好的结果。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也存在方法和观念的误区。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缺乏总体观念与意识,往往只注重某一单元内作文方法的传授、总结与操练,片面断言学生的写作成绩,而忽视学生在一个学期、一个学年甚至更长时间内取得的成绩。“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急功近利心态蒙蔽了找寻学生作文写作进步的眼睛。很多家长要求孩子迅速提高作文水平,而没有意识到写作文是一个过程,写好作文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忽略了对待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孩子学写作文要耐心、鼓励和赞扬的现实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档案袋评价可以帮助教师、学生和家长找到摆脱困境的突破口。档案袋评价是连续进行的,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它关注学生学写作文的全过程,摒弃终结性评价,让学生看到自己的缺点和长处,放松心态,消除恐惧。通过建立、保存不同类型的档案袋,让学生获得写作方面的合理评价标准和体系。同时,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积累素材、借鉴方法,让他们和自己的过去作对比,真切地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提高其写作文的兴趣。

三、档案袋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具体操作———以展示型档案袋为例

所谓展示型档案袋是指“一般情况下能展示学生在某一学期、学年或某个阶段在学科学习中所取得的成果。其目的是帮助家长与老师充分了解学生在某一时期内所取得的成绩,并且能够反映学生的个体差异或特长,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主要由关于档案袋的说明、内容清单、最佳作品的代表性样本、所有内容的日期和学生对内容的自我反思组成。”[2]具体地说,小学生作文展示型档案袋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某一阶段内的作品,包括最初的作品和学生自己认为写得最好的和最喜欢的作品,以及教师为学生选出的能代表学生不同阶段水平的作品。(2)记录学习过程中学到的新写作知识和技巧,可以是有针对性的专项训练的成果。比如为开拓写作视野、寻找写作素材而设计的专项练习;学会观察后写的一篇小文章;学会运用一些新鲜的成语句式后写的文章;阅读之后记录阅读的作品名称和感受,以及积累阅读量的记录等。(3)与他人交流后的记录,包括对自己作品的再认识,以及老师、同学、家长提出意见后自己的体会等。(4)教师的评语。教师要将有针对性的评语写在每篇有代表性的作文后面,以便及时给予学生纠正和引导。(5)家长的点评和感受。针对孩子一个阶段的变化和进步,家长也要有所记录和表达,与孩子和老师及时沟通。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还可以细化,例如,为了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我们可以设置如下步骤和内容:教师为全班学生准备统一的档案袋或文件夹,贴上统一的名签;及时批改学生的作文,注重点拨,提示特定的作文方法;引导学生定期翻阅、检视档案袋;鼓励学生及时总结写作心得、感受;启发学生反思自己的作文活动,看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培养学生写作的主体意识与自信心。例如,针对一二年级的小学生,可以布置学生写一句话日记。首先,教师可以给家长写《致家长的一封信》,告知家长教学思路和方法以及家长应在家中如何指导。然后,帮助学生设计书写日记的格式,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设计格式。同时,引导学生寻找写作素材,写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然后将学生分组,由组长对每人每一周的档案袋进行检查、讨论和口头评价。最后,推荐出每人最好和最差的作文进行评改,本人修改完毕上交教师和家长评阅。4~5周以后,总结学生的日记写作,把典型作品拿出来和全班同学分享,同时让学生交换档案袋。教师每周都要认真批改学生日记,给学生写下激励的话语,并定时向家长汇报孩子的写作情况。家长要定期阅读孩子的作文档案袋,及时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予以具体的肯定、赞美,要多与孩子交流写作的感受,如有所悟也可以及时成文,放入档案袋中。

四、档案袋在小学作文教学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档案袋评价的关键在于师生、家长之间的沟通反馈和学生之间的展示与交流,因此在运用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阅读。在档案袋建立过程中,教师和家长对学生作文的阅读很重要。当学生上交了自己改了无数遍的作文后,他们更多的期盼是老师和家长的认真阅读和阅读之后给予的鼓励,这种鼓励可以增加他们写作文的信心。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中最深切的禀质,是被人欣赏的渴望。”这在小学生身上体现得尤为突出。他们心智单纯,最信任老师和家长,因此教师和家长要通过阅读孩子的作品来表达对他们努力的尊重和重视。要懂得理解和欣赏他们,即使写得差也要通过阅读作品,用心地寻找闪光点,让他们始终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坚定继续写下去的信心。第二,交流和展览。要在班级开辟“优秀档案袋展示园地”,由学生自发进行评比,选出优秀的档案袋展出。这时,学生可以将整个写作过程和对他人作品的感想记录下来,存进档案袋。这一过程可以让学生在评论他人中反观自己的问题,从而为自己确立以后努力的方向。还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建立班级论坛和空间,在网络上展示档案袋作文的成果,激发学生持续不断地建立档案袋的信心和热情。第三,档案袋评价要有个性、有针对性,不能流于形式、死定标准。要尊重每个学生在作文方面的差异,淡化横向比较,鼓励相互学习,关注个体的纵向发展。了解学生的独特性,挖掘他们的写作潜能,然后因材施教。

五、档案袋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优点及作用

档案袋评价在小学生作文教学中能够发挥多层次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健全心智

首先,增强自信心。“档案袋评定是针对传统的标准化测验强调事实知识和脱离真实情景的问题而提出来的。此种评定非常重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过程,在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发展方面作用较为明显。”[3]学生通过档案袋中实实在在累积下来的材料可以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在逐步克服自己的缺点,看到自己的力量,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势必能增强对自己的认识和自信心,这对小学生的成长尤为重要。其次,培养自觉意识。运用档案袋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小学生将自己不同阶段的作文进行对比,使其逐渐形成较为明确的写作目的———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为使写作文的过程成为一种自觉的活动过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再次,培养交际能力。在班级或小组的交流讨论环节中,学生将自己在档案中积累的心得感受、总结的经验教训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畅谈,有助于表达能力及交际能力的培养。在交流的过程中,每一个学生的写作水平都能够获得提高,进入良性循环。

(二)掌握写作方法

档案袋评价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它是言之有物的积累过程,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点拨、与同学的交流,以及自己对一篇篇作文的反思,总结写作的方法要点,从而在技术层面上有所提高。

(三)客观有效地反馈信息

档案袋中的第一手资料所形成的信息链条,能够较为集中地向教师和家长展示学生学习中所取得的点滴进步以及需要进一步改进的问题,能够有效客观地提示教师和家长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从而使作文教学更有针对性、启发性,也更加个性化、高效化。总之,档案袋评价这种方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理念,多层次、多角度展示了培养“学习的建构者”“活动的探究者”的过程,践行了人本主义的教育理念。将档案袋评价运用于小学作文教学是推进“生命书写”这一终极目标的有力手段。

篇5: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研究论文

小学生的语文综合运动能力能够完全通过作文表现出来。小学作文水平的高低直接与一个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挂钩,同时也综合体现了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与组织能力。所以,小学语文作文教学需要引起小学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小学语文教育直接关系着小学语文教学个过程中的整体性进展,关系着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研究。小学语文教学纲领中也明确提出,提升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一项主要渠道就是展开语文课外阅读活动。语文课外阅读活动的展开能够有效激发出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还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让学生拥有更加广阔的视野。

一、差异中观察作文教学

每一个学生的内在特性是不一样的,不管是性格还是外貌都是有差异性的,因此其适应的教学方式也各不一样。所以,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从学生自身性格特点作为教学研究的切入点,对学生开展相应的作文教学,使学生能够参照自身不同的学习经历使用各种书面语言表述其内心最深刻的想法。在日常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遵循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的教学观念开展语文作文教学活动。另外,在这个过程中积极开展语文作文的教学评价,遵循激励性的教学原则对每一位学生做积极评价[1]。这样使得学生能够在作文学习的过程中有自信与勇气。另外,教师开展作文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重视作文精神教学方式。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也需要贯彻坚持诚信原则,进而有效提升学生作文写作的素养与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讲真话,在写作过程中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下来的习惯,锻炼学生用文字的形式对日常事物进行描述,并培养学生记录的良好学习习惯。而学生作文书面表达的能力,除了课堂上的学习之外,课外丰富的阅读也是十分必要的,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量与遣词造句的能力。

二、开展课外阅读对写作的作用

(一)开展语文课外阅读能够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因为小学生年纪不大,心智还不成熟,因此缺乏较好的自我约束能力,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集中等。所以针对小学生以上的种种特点,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充分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一旦树立起了学习兴趣,才可能真正集中注意力,并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加入到语文作文的学习过程。这样也才不会让小学生再认为语文学习是一种额外的负担。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培养小学生对语文课外阅读的兴趣,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而在教学过程中,榜样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小学语文教师需要为小学生树立起良好的榜样,这是因为小学生有极强的模仿能力。因此,教师要有效利用小学生对高大榜样的敬佩情绪,鼓励其多多阅读名人书籍,再从这些阅读的书籍当中汲取更多的养分。就小学生而言,教师是其接触时间最长的人,并且教师对小学生的影响力也是最大的,所以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尽其最大的努力,利用课余时间陪学生一起进行课外读物的阅读,同时需要和学生之间互相沟通交流。教师在阅读的过程中需要表现出其对课外读物的热爱,这样教师才可以最大限度地将这种情绪感染给学生,并让学生更好地开展语文课外阅读活动[2]。正所谓快乐的情绪更能够造就成功,成功能够更好地促进学习活动的生动开展。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随时为学生树立起榜样的形象,同时在学生在树立典型。当学生说出或者写出一些优美的词句的时候,教师需要及时对学生进行表扬。而当学生说出一些其他学生不知道的知识的时候,教师也要大力表扬。这样荣誉感的教导能够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真正的快乐,同时也能够增加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强化学生学习表达的自信心。

(二)开展语文课外阅读对学生作文能力有所帮助

英国著名的戏剧家、文学家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阅读能够有效提升人们的作文能力与想象能力。大部分的教师与家长对课外阅读的理解过于片面,认为只有提升人们作为能力与考试成绩的书籍才是可以阅读的,除此以外,其他的全部都是闲书杂书。家长为孩子选择购买的书籍也多是作文大全、试题库和好词佳句等类型,而其他的课外读物可读可不读,只要在考试过程中能够取得好分数就可以了。但是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考试只是对课内知识体系测试的一种工具。大部分教师与家长认为,孩子在考试过程中发挥不好,是不能够看课外书的。针对此,学生没有看课外书,作文写作水平也无法提高。有些家长对孩子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想法,这些都是可以被理解的。可是大部分的家长没有看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其实,坚持课外阅读对学生长期发展与写作能力的提升有巨大的促进作用。而且,课外阅读同样也是能够帮助学生完成对生活与身边点滴事迹的感悟能力,进而有效积累各种学习素材,提升其课堂作文写作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都有一个共识,便是读书多的学生,知识面更广,思维能力更加敏捷,遣词造句等作文能力也更强。而对于涉猎书籍广泛的学生而言,课堂上学习到的任何一个理念都能够被看成是从各种书籍当中汲取学生的养分,这些知识成为了帮助其将自己脑中的已存在的学习概念联系起来的纽带。所以,阅读课外书籍的数量越多,越能够掌握更多的知识。相反的,越重的家庭作业负担,学生的课外时间也就越少,长此以往,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所以,著名学者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课外阅读工作做好了,能够帮助学生增加理解能力,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而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了乐趣,更加愿意投身学习,效果也就更好[3]。

(三)开展课外阅读促进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

学生需要积累的大量语言材料与作文素材。语言材料与作文素材一个是从生活中获取,另一个是从阅读中得到,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小学生每天20分钟的午间读报和自由组合的课外阅读兴趣小组活动的氛围环境下,教师应鼓励学生多写读书笔记,勤做阅读卡片,同时对读书笔记做评议。评议的过程中不但要重视数量的积累,也要重视质量的积累。另外,教师要把最后的评定结构和学生的语文成绩联系在一起,把其看成是期末阅读成绩的一部分内容。这样做的目的不但能够有效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巩固阅读的成果,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促进课外阅读工作的不断推进。而且,写作并不是单纯的读书笔记写作,还包括和学生年龄相适应的体裁,如儿童诗歌、童话故事、随笔等等。而要想写出有模有样的作品,是不能够离开丰富的课外阅读积累阅读写作172的。人脑的学习内存大小,决定了其是否有丰富的思维。如果一个人毫无知识储备,自然无法写出声情并茂、文采斐然的文章。学生认真进行课外阅读,将自己喜欢的文字、内容摘抄并且收集起来,久而久之,就能够深化对阅读材料的印象与理解,不但拓宽了学生的学习面,而且也培养了阅读能力的提升。材料积累的一项良好方式就是阅读,可以使学生有丰富的写作材料。其实,作文写作过程也就是丰富的素材进行组成的过程。阅读能够有效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尤其是当下大肆宣扬减负的情况下,学生有了更多的课外自习时间,丰富其课外生活就显得特别重要[4]。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到课外阅读上,那么学生的课下就有很多的事情可以做了。学生课外积累的知识多了,写作过程中的底气也就更足了。

三、结语

小学作文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重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能够有效促进小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与语文素养的提升。总而言之,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不可摒弃作文知识积累与作文能力的锻炼,需要将作文和阅读有机结合起来。阅读是一种输入性方式,以语言文字为切入点,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表述方式;作文是输出形式,需要使用学生课堂学习到的各种方式进行语言表达,看清语言的共同点,并丰富学生的作文组成知识,就能提升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

篇6:小学语文微作文教学研究论文

小学语文微作文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微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和小练笔非常的类似,然而其内涵上存在很大区别。通过微作文教学,不仅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文中笔者对小学语文微作文教学展开探讨,旨在理清微作文教学的意义,研究和分析微作文教学的写作对象与方法,探讨这种作文形式和片段及大作文写作之间存在的区别,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微作文;教学

微作文虽然微小,但其含有很高的技术含量,是时代发展背景下形成的一种新型的文化形式,现在在高考语文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微作文更加关注学生对实际生活中某一现象的观察,或对一个场景的描述,通过简短的文字写作表达作者心中的情感,抒发感情……在微作文的写作中,学生的某种作文技巧会得到充分锻炼,语言组织能力会得以进一步提升,因此,其重要性更加凸显。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它是今后深入学习语文知识和其他学科的基础。因此,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学习情况,开展一定的微作文写作训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能力。微作文与小学阶段之外的“大作文”相比,这类题目通常都比较简单,可以选择与学生生活实际比较贴近的某些内容,与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内容,通过简短的练习,让学生对某种写作技能、技巧予以充分掌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为今后更好的学习语文和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在教学实际中,必须要对微作文教学基于足够的重视,积极开展小学语文微作文教学。

一、微作文的含义

微作文,顾名思义,“微”是“短”和“小”的意思,微作文,就是比普通作文要短小的作文。微作文篇幅短小,那么是不是所有短小的作文都可以称之为“微作文”呢?比如,小学生写的日记有长有短,那么短小的日记算作微作文吗?比如,课堂小练笔写的描写片段是不是就是微作文呢?答案都是否定的。微作文虽然有形式、字数的限制,但它要求文字呈现的内容是完整的,微作文可以采用日记的形式,但短日记未必就是微作文,片段就更难看成是微作文了。微作文,实际上也是作文,需要具备一篇作文的各种元素,比如,完整的结构,开头、正文、结尾;有明确的主题,赞颂什么,抒发什么,介绍什么;适宜的表达手段,描写、叙诉、议论、抒情……微作文的写作特点就是要“短小精悍”,在有限的篇幅内,让文章有内容,吸引人,能给读者以教益和收获。

二、微作文与片段练笔的异同

对于作文而言,片段就是不能构成完整的作文的部分文字。“片段”就是整体的一部分,换句话说就是片段可以是不完整的。比如,教师想要学生学会描写烈日下的景象,就可以让学生用几句话练写一下,写一写烈日下有哪些事物,它们都是什么状态。这样的练笔,就是片段,是对特定的空间、场景的情况的描述和刻画,这些不能构成完整的习作,只是一个部分,作者描写的意图,这样的环境下还有什么事发生等,都无法体现出来。而微作文与片段练笔的区别就在这儿,微作文虽然可以主要是一个特定生活场景的描写,但它的描述是比较完整的,构成的是较完整的事件、较完整的描写、较完整的情感表达,而非一个完全看不出前后关联的局部。因此,教师在设计微作文写作题目时要注意与片段练笔的区别,微作文的题目应具有一定涵盖面,不应过于具体。

三、微作文的训练内容

明确了微作文是什么和具体的写作特点,我们就可以开展具体的写作训练了,可微作文究竟应该写些什么呢?其实,微作文的写作范围是比较宽泛的,而且由于它的篇幅不长,操作起来也比一般的“大作文”容易,可以让小学生开拓更广阔的写作视野,激发起他们的写作热情。微作文针对小学生来说主要可以根据以下几个方面内容设计题目:小学生乐于聊的话题(比如最近看的动画片,平时玩的小游戏,到哪里去旅游,谁有新奇的玩具)、常做的事(比如写作业,做手工,绘画,舞蹈,弹琴等)、对生活问题和现象的想法(比如家长是不是理解自己,与同学朋友如何相处,如何与老师沟通等)、能观察到的事物(比如校园一角,课间十分钟,街边小摊等)、不同的心情(比如特别开心的一天,因为一件事而难过,被同学误解而伤心,被父母感动)、想象世界(比如关于小动物的童话,对未来的幻想等)。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微作文的写作范围是比较宽泛的,但也不是随便什么内容都可以写进来,或者都要进行微作文的写作训练,而要注意与“大作文”写作角度和写作方向的区别,如果微作文训练与“大作文”相差无几,那就是在它们的`功能划分上出现了偏差。微作文的训练内容应尽量选取学生通过不多的文字就能够描述、表述清楚的。比如,写一篇详细、具体游记,学生用“大作文”来写就要比微作文方便得多,也能写得更生动、有趣些。由此可见,“大作文”与微作文的分工有着明显的不同:“大作文”承担的是需要更细致、更生动、具有更多细节的事件、情感、事物,难以用简短的文字加以涵盖的写作任务;“微作文”承担的则是在较短的篇幅内就能说清楚的、细节不多或者单一的、能够概述的相对简单的写作任务。举例来说,就是比如写一件难忘的童年趣事,“大作文”就比微作文更适合,而如果让小学生介绍一下自己喜欢的一张照片,微作文就完全可以胜任。

四、微作文的写作技巧

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微作文写作时,需要重点强调:1.注意字数限制(通常微作文在150-300字之间),尽量选择重点的内容来写,其他的用概述性的语言即可;2.选好写作切入点,从小的角度、小的范围切入,避免跑题;3.保证完整性,不要因为是“微作文”就有头无尾,虎头蛇尾,或者缺乏重点内容和细节;4.精心构思,成功的微作文的突出特点就是“短小,但有味道”,这离不开精心的构思,要在有限的字数内合理布局,有详有略、生动精彩。

五、注重阅读的作用,思维发散,激发灵感

为了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要重视阅读在写作中的重要性,阅读是学生进行写作的基础,假如学生的写作基础知识不好,即使有很多的写作材料,也很难写出一篇优秀的文章。因此,通过阅读让学生写作思维得到发散,从而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新的课程标准也明确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进行阅读学习,用各种优秀的文章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增长学生写作知识、写作技巧,从而夯实学生的写作功底,保障学生写作质量,而对于小学微作文教学同样如此。但阅读学习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学生思维的发散并非一蹴而就。如有的学生虽然阅历比较丰富,但写作能力却明显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写出的作文会存在较大问题,不具备韵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从中汲取优秀文章的写作技巧与方法,并进行微作文的适当模仿,加强锻炼,在熟练掌握之后进行创新,打开写作思路,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写出韵味十足的好作文。如在以“手机使用利弊”作为小作文写作主题时,教师可以准备一些文章供学生阅读,让学生构思习作思路,并对文章的行文技巧以及特点进了解,有效渗透。教师还可让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学生微作文的写作质量。总之,“微作文”虽然“微小”却并不简单,其“技术含量”很高,是提升学生写作技巧、激发他们写作兴趣的有效手段,我们小学语文教师要精心钻研微作文写作教学,正确认识它,有效利用这种写作训练形式,大大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篇7: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研究分析的论文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研究分析的论文

摘要:作文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体现,反映出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作文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是一个时间长、任务重的教学过程,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从四个方面分享个人的点滴心得。

关键词:作文;写话;观察;阅读;积累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对语文学科来说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同时也是广大师生比较不喜欢的课题。为此,研究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来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谈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效率。

一、重视低年级的写话教学

众所周知,小学阶段从三年级正式开始作文教学,因此,很多教师也错误地认为作文教学是从三年级开始的,其实一年级开始就出现了看图写话的训练,这就是作文的入门,然而很多低年级语文老师却不以为然,认为写话教学不是低年级的重点,识字教学才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作文是由一个个段落、句子组成的,低年级小朋友初步接触字、词、句,是为今后的习惯奠定基础,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比较低,很多时候心里想说的无法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即使勉强表达出来了,也是词不达意,这就需要低年级的语文老师进行耐心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写话的信心,为今后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生活中处处皆有学问,然而在作文教学中,经常发现学生为找不到写作素材而烦恼,究其原因是学生的观察能力有限,平时缺乏对生活进行仔细观察,导致学生没有发现生活中的美。特别是当今社会,大部分孩子都是独生子女,都是家长们的心肝宝贝,平时几乎都是呆在家里看电视或玩手机,如同少年的鲁迅,只能看见院子里四角的天空,见识少。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机会,引导学生细心观察身边的一景一物、一言一行等,做生活的有心人,从而不断积累素材,为写作奠定基础。如××同学家里新养了只小宠物———狗,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狗的外貌,留心观察狗的动作、神态、叫声,每天都观察狗的变化;又如季节交换时,引导同学们观察季节交换时天气的变化,温度的变化,同学们衣服穿着的变化,观察身边景物的变化,从而发现不同季节的特点。

三、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教学

阅读是作文的基础,通过阅读,学生能够不断从书本上获取知识,积累写作素材,不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促进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阅读与写作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为此,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教学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仿写

列入教材的文章都是经过专家千挑万选出来的,都是内容健康,语言精练,写作方法灵活,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寻找教材中优美的语段、句子、修辞手法等,引导学生进行仿写,在仿写中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如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采用排比的写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可以引导学生模仿作者的写作方法,描写生活中的某一景物,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续写

续写是指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未叙述完的故事情节合理地补充完整。在教学中,经常遇到作者并没有把整个故事直接讲述结束,而是给读者留下了悬念,遇到这样的文章,教师要善于把握机会,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续写。如教学《凡卡》一文,俄国作家契诃夫只讲述了凡卡写完信后把宝贵的信塞进了邮筒,怀着甜蜜的希望做起了美梦,并非直接把结局写完,但是只要认真阅读课文,都能清楚地知道凡卡的信爷爷是无法收到的.,引导学生大胆展开想象,将故事续写完整,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认识,还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缩写

近几年来,缩写这个名词在每年的期末检测已经不见踪影,一部分教师认为:缩写既然已被期末检测排除在外了,也就不用进行缩写训练了,反正又不是检测内容,何必浪费力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教学并不是以期末检测为主要目的的,教学是以传授知识、学习方法为主要目的。缩写是指围绕文章主题,将较长的汉语语句缩短省略,其宗旨是忠于原文,不改变中心思想。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进行缩写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概括中心思想的能力,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掌握文章的主干,从而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文章的篇幅较长,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五次擦燃火柴,分别看到什么,最终冻死街头,将文章缩写成200字以内,平时学生写作文总是愁凑不到合格的字数,如今是压缩不了,偶尔进行长篇幅的缩写训练,学生兴趣高涨,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提高。

四、养成善于积累的习惯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习作最怕的就是缺乏写作素材,缺乏“墨水”,虽然心中有千丝万缕的思绪,却无法表达出来,为此,引导学生养成积累优美词句的习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首先,课文内容积累。笔者不赞成教师要求学生将每篇课文都背下来,这严重扼杀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但要求学生将课文中优美的语句、词组掌握起来,并做好读书笔记,平时可以温故而知新;其次,课外积累。新课改精神提倡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建议学生每天阅读一小时,在阅读中,要随时做好读书笔记,将阅读中积累的优美词句摘录起来,从而帮助学生积累素材。作文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体现,反映出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作文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是一个时间长、任务重的教学过程,并非三两节课就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为此,作文一名语文教师,要转变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认真探索作文教学的新方法,努力为学生创造宽松、和谐、平等、愉悦的学习氛围,加强习作训练,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参考文献:

[1]曾秀英.小学作文教学之“法”[J].新校园(中旬刊),2017(5):164.

[2]崔黎鲜.浅析生活化小学作文教学[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2017(2):48.

[3]王秀英.探究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课外语文(下),2017(7):79.

篇8: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研究论文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研究论文

一、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作文写作较为空洞

受年龄、性格、家庭以及兴趣爱好等的影响,小学生的思维与成年人的差距特别大,因为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心理状态等都还处于成长、发展阶段,这个阶段的他们写出来的文章大多充满童真以及童趣,这时学生写出来的文章都还比较空洞,就连学生自己也不明确自己所要表达的真实意思,这样按部就班、生搬硬套的作文,完全没有内涵可言。

2.作文写作没有从实际生活出发

作文写作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作文写作,简单地说,就是学生将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者说自己收集到的素材经过一些技巧,巧妙地整理出来,让它成为一篇吸引力十足的作文的过程,而学生寻找的这些素材都是以实际生活为基础的。由此可见,学生写作必须以生活为基础,只有从实际生活出发,才能写出感人肺腑的作文。

二、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改革

1.切实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

习惯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很难更改的一种行为表现,学生只有具有良好的写作习惯,才能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相反的,它需要教师以及学生的共同努力,而不是急于求成、胡乱而为。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比如坚持写日记、为学生创造一些学生动笔的机会等。比如,教师在讲授《丑小鸭》一文时,就可以提问学生:“同学们,如果你们是丑小鸭,你想对其他动物说什么呢?你是怎样看待丑小鸭的`呢?”然后再让学生写下自己的所思、所想,而不是一些花哨、无厘头的东西。

2.从生活出发,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的素材

创新,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中,相反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要求教师要能够从实际生活出发,不断地将作文教学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为此,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教师要能够帮助学生,让学生不断地去观察生活。实际生活中有很多学生可以利用的素材,让学生去观察生活,积累素材,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能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出现的一系列趣事。其次,教师应让学生学会体验生活。传统教学方式下,学生只是一味地沉浸在书本当中,殊不知,来自于大自然、日月星辰等的素材比学生坐在教师里空想要来得真实。

3.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做的,就是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为学生建立一种开放性的课堂,以调动学生写作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首先,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具体教学中,要最大可能地避免学生泯灭应有、科学的创造力。其次,教师教学必须突破课本的限制,将作文与实际生活有机地联系起来,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综上所述,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笔者指出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其次,从实际生活出发,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的素材。最后,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9: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论文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下面我们就来看其中一个例子吧。

摘要: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不仅仅是现代教育体系的要求,同时也是新课改的要求。“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语文学科的前提,是语文学科的发端,是每个学生的需要。因此,语文素养对学生来说十分重要,教师在进行语文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予以高度重视。现阶段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很多,如对于优美字句的积累及对语文问题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文学品味、自身价值、思想观念等方面。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内积累;评价机制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对于一些事物已经有一个大致简单的判断力,同时学生刚刚开始接触规范化的课本。这一时期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时期,结合学生所学的语文知识加以培养,可以使学生在这一阶段形成一个正确的思维方式、思维观念和价值观念,为语文素养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培养。

一、注重积累是提高语文素养的核心

调查显示,提升语文素养应该建立在学生平时大量积累的基础上。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教育学生注意平时积累。学生只有平时注意不断地积累和进行大量的语言汇总,才能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同时,平时的积累可以使语言行云流水、汪洋恣肆,流畅地表达。小学时期是学生学习语言、提升素养的关键时期,大量的语言积累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帮助学生提升文学修养。那么,平时的积累应该是课内积累与课外积累相结合,只有将课内课外相结合才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1.课内积累

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时间是有限的,课内积累是有限的,所以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教育学生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效率。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在教育学生养成课上良好阅读习惯的同时还应教会学生积累大量优美的句段。教师可以将这些安排在课本中对学生进行教育。例如:教师在讲到《坐井观天》这篇文章的时候,可以为学生讲这个成语的由来,把“坐井观天”的故事讲给学生,让学生积累这个故事的同时掌握这个成语,并教会学生熟练地运用这个成语。

2.课外积累

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树立正确的“语文观念”,应该将课内、课外的知识联系在一起。对于学生课外的积累来说,语文作为语言的基础在任何场合都能够用到,它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找到一些适合学生积累、易于学生掌握的优美词段。教师要想树立良好的语文教学观,就要打通课内外,实现语文学习与日常生活的接轨。例如:在一些重要的事件爆发之后,教师可以讲给学生听,让学生进行积累,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能够了解一些时事。其次,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课本中没有的文章或古诗句,对一些优美的有用的教师应该教育学生进行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学生加强了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

二、培养语感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关键

在现代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课程是一门语言类学科,教学中应考虑汉语言文学的特点,包括阅读、识字、写作、口语交际等多个方面。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该对学生的语感能力进行培养,使学生都能够流利地将任何文章表达出来,同时体现语文的独特魅力和人文情感。简单地说,语感既包含对语言的朗诵和文字的正确使用,同时又包含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既包含学生运用文字的'准确性,又生动形象地反映出语言的表现力。所以,教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语感的过程。总之,语文素养的提升不是体现在规律上,而是体现在语感上。

三、指导运用是提升语文素养的归宿

学生学习语言,提升文学素养的最终目的就是能够熟练地运用语言。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还应该指导学生对语言进行合理运用。语言的运用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课本中问题的解决,还有利于个人语言能力的提升,与人更好地沟通、交流以及为学生以后更好地运用语言文字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这个问题。例如: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举行一些演讲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进行演讲,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样能够使学生将积累的东西应用到实际表达中。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最佳时期,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而且语文素养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从多方面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使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提升文学鉴赏与评价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彦明.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D].延边大学,.

[2]李冬香.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J].宁夏教育,(3)

篇10: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教育涉及的案例基本都在突出审美教育在学生课程中的比重,增加审美能力,不应该仅仅依靠书本上的知识,更要延伸到课本外寻求一种全新的审美教育,要将小学课程中的审美内容不断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去。利用课程中的课文潜移默化地为学生增加审美意识。

一、小学语文教材中所蕴含的各种审美元素

自然之美,它所蕴含的美好的视觉冲击力,是孩子们幻想的天堂。自然之美能使学生的思维更为广阔,想象力更为深刻,小学语文教材中涉及了许多自然美的元素,有人工改造的修饰大自然的美;有教师在课堂讲解《桂林山水》的山川之美,那微风吹过的波光粼粼、绵延不断的山脉、山水相间的屹立;有《海上日出》的壮美,那是生命的象征,那是浩瀚海中一叶扁舟,望着那橙红色的天空,身临其境的美感;有《燕子》的活力之美,自然界中的生物丰富多样,与众不同,是生命的奇迹,飞向天空的自由,所具有的飞翔之美。

二、美无处不在,需要发现美的眼睛

通过相关课程的教学,形成了教学案例,这些课程的安排和教学案例是潜移默化地把审美情趣、审美韵味、审美能力灌输给学生们,提高学生在课文当中感受美、欣赏美、辨别美的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当中深入浅出,讲授相关的审美事物,让学生发现这些集中在日常生活中的美,不仅仅是看得见摸得着,更是无处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审美教育应该不仅仅停留在课本上,课本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教师可以在课堂外积极引导学生参加课外活动时,引导学生观察环境,注意观察身边发生的事情,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鉴别,提高学生在社会中对事物美的感受。美是无处不在的,这需要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汽车外观设计流线的美感、形形色色的高楼建筑等,都在生活中得以体现的淋漓尽致。教会学生用眼睛记录下来,用手中的摄影机拍摄下来,用文字记录下来。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审美教育案例主要体现在课本教材中,教师不仅仅在课堂中增加了对美的事物的讲解,更是将蕴含其中的审美意识灌输给学生们。讲解课文时是画面的讲解,也是想象的讲解,学生不仅提高了审美意识,而且对审美能力都会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这些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涉及的审美教育案例,势必会影响学生在审美领域的感受。

作者:刘淑英 单位:辉南县样子哨镇大椅山小学

篇11: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创新,小学生的教育也在经历着发展超越。在小学的教育中,语文课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学好语文绝不仅仅代表学生能够取得好成绩,更重要的是语文是培养孩子们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常听说,语文学不好,其他学科也不见得会学好,这足以说明语文的重要性。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非常重的学习方法。说阅读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效率的高低也不为过。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学习的基本组成内容,他兼具听、说、度、写的综合性,既是识文断字的重要途径,又是学生提升写作和理解能力的关键所在。那么在实际的语文教学当中,作为教师,应该如开展好学生的阅读教学呢,本文做以浅析。

关键词: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引言

小学语文是学生的基础学科,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好语文的基础。对于学生而言,学习语文的目的是使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去了解世界,感知世界,去表达、去理解、去沟通。对教师来说,其职责是教会学生去掌握阅读方法并以此掌握语文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教会学生站在“使用”的角度去看待阅读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分析,保证教学工作顺利开展。说到开展阅读教学,本文将将从以下方面进行浅析。

1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新的教育体制下,小学教学也开始采用前卫的教学手段,比如多媒体的介入,PPT演示等为课堂带来了活力,也让孩子们更直观的理解课堂知识。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仍会有的教师依然采取传统古板的教学方法,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没有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什么实质性的提高,有的教师或许也是按照要求进行创新授课,但却太过注重课堂活跃,并没有把知识很好的传授给学生,总结来看,无非两点,一是教学过程缺乏感染力,一是教学没能抓住重点。我们每个人都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相信在上课时都会有这样的体会,那就是相同的文章,不同的教师授课,会让学生有不同的体会,优秀的教师会让阅读教学变得丝丝入扣,引人入胜。他们会用细腻的情感,流畅的语言,抑扬顿挫的语调朗诵,并伴有巧妙地课堂问题设计,带领学生情不自禁的走进课文,让学生陶醉其中。相反的有的教师就没有这种能力,而是生硬的灌输,让学生被动接受的效果很差,究其原因,实则是教学的感染力不够,教师自身对文章的领悟不到位,情感投入的不够深刻又如何能让学生产生共鸣呢。由于个别教师对教学内容解读不深,课堂教学变得乏味单调或者为了避免这种现象而过多的去追求让课堂有意思,一节课下来,学生可能只记住所谓的“精彩环节”,却忽视了本应该掌握的知识。这就是所说的没有抓住重点。

2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2.1合理利用书本文学,注重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小学生语文课文都是金果筛选后确定的适合儿童阅读,适合小学年龄段理解的课文。比如三年级的课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就是一篇简单易懂且优美朴实的文章,里面有对景物的描写,对村庄的描写,词语应用的非常恰当,字里行间透露出小村庄的宁静优美,同时结尾又阐述了村庄被破坏,教育孩子们要树立环保意识,结尾点题,引人深思。这篇文章不长,学生易于理解,而且文章里的许多词句、成语是三年级的学生应该学习掌握的知识。可以说书本就应该作为学生阅读的第一读物。教师教课过程中可以首先自己带感情朗读一遍。然后让学生集体朗读,或者分组分段朗读,逐渐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2.2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其阅读积极性。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阅读产生了兴趣,他们在阅读方面的学习就有了不竭动力。在小学阶段,学生可能过于贪玩导致他们往往不会主动的去阅读,这就要求教师的不断引导,让学生的“苦读”变成“乐读”。作为教师要抓住孩子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开展有效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引导学生主动阅读以此不断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那么如何提激发他们的阅读积极性呢,第一点,教师要做好表率,深入课文,以情感人,增强自身的感染力,引起学生共鸣,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步伐。第二,要进行鼓励教育,小学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教师就应该采取措施,比如多夸奖他们,他们就会越来越积极,对优秀的学生,要树立其为榜样,这样能带动其他学生向他看齐,对于淘气的学生也保有耐心,长此以往才能逐步提升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能力。

2.3交给学生阅读技巧和方法。

古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教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小学语文是学生学习成长道路上铺的第一块砖,未来的路还很长,教师应该在学生还是幼苗时期对其进行扶正,就是所谓的教授他们正确阅读方法和技巧,这里面就包括学生应该如何选材,对于一篇文章,应该怎么样展开阅读,通过文章我们要学习到什么等等,一般来说,教师应该做好以下几点1)指导学生精读,理解每个字、词的意思、然后是每句话进而通篇文章的意思。2)指导学生速度,让学生快速掌握文章所表达的内容,这能帮助学生节省时间,提高阅读能力。

2.4加强课外阅量,指导学生自主阅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不断增长学生知识,强化学生思想,陶冶学生心灵的过程,所以应主张多元并存的情况,在课外富裕的时间里,教师应该多引导学生去阅读课外读物,并根据学生需求,推荐合适的作品。课堂是根基。课外是茎叶,只有课内课外相互补充,同时拓展,阅读之树才能根繁叶茂。

结语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小学生的阅读教学工作,既是学生需要,也是教师职责所在。阅读使学生不断丰富知识,增强文化底蕴,所以要求各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不断创新,让学生可以在快乐的阅读中不断成长,不断提高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吴雪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浅析[J].新课程(小学).(12).

[2]杨芹.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方法的有效性[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10,09:19-21.

[3]崔秀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究[J].学周刊,,05:21.

作者:王洋 单位:四平市第一实验小学

篇12: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效性,全面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中一个老而常新的课题。本文从情境导课、阅读感悟、突出主体、实践体验等方面探索了提升小学语文教学实效性的四种策略,对于新课程改革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情境;阅读;感悟;体验;实践

一、情境导课

小学生对具体的感性的事物感知能力强,形象思维较强,抽象思维不足,尤其是对有声有色的新事物接受很快。教师要善于抓住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设计具体、形象的情境进行新课导入,可以迅速激起学生的兴趣,激起学生情感的投入,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例如,在学习秋天的雨一课时,我制作了秋雨视频教学情境导入新课。一场秋雨夹杂着万紫千红的树叶飘入学生的眼帘;接着,金黄色的稻穗、红彤彤的苹果、紫色的秋葡萄顿时呈现在学生面前,并配以深情的音乐诗《秋之歌》朗诵。这其中的声音、图片、动画、实物等教学资源的有机整合,把学生带入了如醉如痴的秋天雨景中,学生不由自主地被视频中优美的情境所吸引。从而为新课的开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阅读感悟

小学生语言积累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要多阅读,从不断的阅读中感悟文中的语言技巧,感悟文章的寓意,从而有助于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其中,阅读的方法有很多,有默读、诵读、精读、略读、泛读、悟读等,教师要根据作品的特点和教学要求,指导学生运用适当的方法进行阅读,以便很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感悟能力。朱熹曾说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强调的就是平时阅读的重要性。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很多需要阅读的课文和书籍,教师就要结合阅读的课文和书籍,布置一些阅读任务,让学生有目的地、有针对性地阅读,并感悟其中的语言特色,品味作品揭示的道理,培养学生的语感,使他们从中体验阅读的乐趣。阅读还可以增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美的熏陶;尤其是一些图文并茂的作品和书籍,更能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品味,引发学生的思考。

三、突出主体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它对学生的精神影响巨大、深远。学生的理解和感受又是多元化的,因此,我们需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接受语文的熏陶感染,让学生积极体验学习的过程,从而获得独特的感悟。这就需要教师调整教学结构,把过去重视教师的“教书授知”变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刻苦学习为快乐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关键是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学会探究学习。因此,作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敢于质疑、敢于创新的精神;做到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笔者总是采用赏识教育的方式激励学生,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尊重和保护学生的每一次发言,自己不随意发表见解和评价。学生毕竟是学生,他们不是完美的人,身上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他们总有值得肯定的地方,我们要注意发现学生身上有价值的地方。四、实践体验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之一是实践性强,我们要通过课内课外等多种途径来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实践中让学生体会并掌握语文的特点和规律。每一学期,笔者都会布置一定量的实践活动,主要想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检查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使他们在寓教于乐中不断、丰富自己的语文知识,提高自己的语文综合素养。例如开展“拍照片,找错字”“办手抄报”“阅读之星评比”“成语接龙比赛”等一系列活动。总之,小学语文教学实效性的提升是一个老而常新的课题,只有恰当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体验教学,感悟教学,实践教学,小学语文教学的明天就一定会更美好!

作者:黄彩华 单位:湖南省桑植县瑞塔铺中心学校

参考文献:

[1]郁珍珍.浅探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J].吉林教育,2011,(12):119.

[2]赵厚锋.如何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8):27-28.

看过“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论文”的还看了:

篇13:小学语文拼音教学研究论文

小学语文拼音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拼音是辅助学生学好汉语的重要工具,一年级的拼音学习是学生打好语文基础的关键。随着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合理利用这一技术来帮助学生学好拼音,为将来的语文学习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多媒体小学语文拼音教学

从《汉语拼音方案》推出并编入小学课本以来,汉语拼音就成为小学生入学后的重要学习内容。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反映汉语拼音的教学难以顺利展开。有的教师提出课本内容比较枯燥,很难吸引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有的教师认为拼音内容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有点复杂,难以帮助学生有效记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发现多媒体能够生动形象地展示出课本内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随着越来越多的教师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拼音教学中,以前的各种教学过程中面对的难题正在逐渐被解决。在本文中,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从“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兴趣”“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记忆”“利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难点”三个方面出发,谈谈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进行小学语文拼音教学。

一、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兴趣

古代的学者曾经提出过这样的观点:“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听别人讲比不听好,见到比只听别人讲好”。由此可见,亲身的见闻是学习知识的重要过程。多媒体技术将声音、图像、文字等有机地融合到了一起,从而将抽象的知识点具体地呈现出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特性,来创设内容丰富、场景真实的教学情境,从而让学生把拼音学习当成一种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之中。如在教学“gkh”这一课时,我就根据多媒体可以把课堂内容更加形象地展现出来的特点,精心创设了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课堂上要教给学生的拼音做成了可以发音的拼音宝宝。在课堂开始之后,我打开多媒体课件,这些宝宝就乘坐这一辆火车驶入了学生的视野之中,学生的目光马上就被这些宝宝吸引住了。然后,我教给学生这几个字母的发音方法,在学生正确发音之后,多媒体上对应的宝宝就会向学生挥手。这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被彻底调动了起来,他们更加积极地进行发音练习,以和多媒体上的拼音宝宝互动。这样,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之后,教学活动开展得更加顺利,课堂教学效果也大大提高了。

二、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记忆

无论在哪一学习阶段,记忆课本知识都是学生面对的难题。许多学生因为没有掌握记忆的方法,对课本知识学了又忘,久而久之,就会对知识记忆产生抵触心理。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心理还不够成熟,当他们遇到难以记忆的知识时很容易就会产生失败感。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帮助学生脱离了机械记忆的苦海。我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所学的知识。如在引导学生复习韵母的时候,我就设计了这样的.多媒体课件:在美丽的森林里面,住着一些活泼的韵母宝宝,在我点击鼠标之后,森林呈现在了学生的眼前,韵母宝宝们分散在森林的各地。接着,我向学生说道:“韵母宝宝们在森林里面迷路了,大家能不能叫他们的名字帮助他们找到他们的小房子?”学生踊跃地进行了回答,有的学生站起来一口气说了很多的韵母,我根据学生的回答将韵母宝宝们送回了他们的住所。这样,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之中,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被调动了起来,韵母的读音和写法不知不觉地就扎根进了他们的记忆深处。之后,在一次课堂检验时,我考察了他们对韵母的掌握情况,一些以前没有正确默写出来过的学生也把课上复习的韵母准确地默写了出来,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记忆的效果显而易见。

三、利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难点

新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通过拼音学习为汉字学习和说标准普通话打下基础。要落实这样的目标,我们教师应该突破拼音教学中的难点,切实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在拼音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拼读一直是教学的难点。我结合多媒体增加了训练的密度,以期突破拼读这一教学难点。如在学了a、o、e、i、u、ü和b、p、m后,我就引导学生进行了拼读,为了帮助学生掌握两拼音节的正确拼读方法,我在多媒体课件上演示了声母b和i介母碰撞并结合的过程,同时发出音节bi的规范拼读。通过多媒体声色并茂的演示,我轻松引导学生掌握了拼读的技巧,并引导学生根据多媒体课件进行了练习。这样,在利用多媒体进行规范的示范之后,学生对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有了更深程度的理解,教学效果大大提高。这样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进行的拼音教学方法,能将多媒体技术的特点和学生的身心特点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使课堂变得更加具有趣味性,课堂内容更加丰富。课堂变得有趣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能够被充分调动起来,课堂学习效率也就得到提升。因此,我们一线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地进行学习,掌握多媒体技术并利用这一技术来进行教学创新,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为学生素质的提高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莫金莲.浅议小学拼音教学[J].教育界,,(23).

[2]张水娥.多媒体在拼音教学中的妙用[J].学苑教育,,(21).

篇14:小学语文游戏教学研究论文

小学语文游戏教学研究论文

一、如何进行小学语文游戏教学

(一)丰富语文教学方法

游戏化教学需要教师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在游戏中将学生的求知欲望以及好奇心带动出来。比如,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利用舞台剧、演讲比赛或者是故事大赛等形式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幸福是什么》这一章节为例,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演讲比赛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演讲,让学生将自己的幸福观表达出来。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对于学生的表现不要过于苛刻,尽量为学生创建一种宽松的课堂氛围,多引导学生,这样学生便会自然而然地放松自己的身心,进而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接下来的教学中。由此可见,游戏教学的有效使用,既能够让语文课堂不再那么枯燥乏味,又利于学生对语文学科产生兴趣。

(二)合理把握游戏时间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入游戏教学要合理安排和把握游戏的时间,因为课堂始终是以传授语文知识为主,不能乱了主次,一旦游戏过多便会影响教学内容的讲授。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适当地进行游戏教学,在突破重难点时充分发挥游戏的应有价值,在最有效的时间内开展学生最喜欢的游戏教学环节。只有时间把握好,学生在学习时才会觉得意犹未尽,从而使游戏的价值最大化。

(三)在阅读教学中应用游戏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既能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还能提高小学生的智力和审美情趣。在阅读教学中融入游戏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促使学生有更好的体验和感悟。一般而言,进行阅读游戏化教学,教师可以采取情景假想、角色扮演等游戏化的形式。例如,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加深对此文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可以在课前给学生布置好一个游戏任务:让学生采取分组角色扮演的方式,分配好课文中的各个角色,包括小蝌蚪、鸭妈妈和鸭宝宝以及大鱼、大乌龟、大白鹅、青蛙妈妈等。接着要求学生根据课文里所描述的故事情节一一进行表演。上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表演,这样一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被吸引到表演者的身上了,他们或调皮、或活泼、或可爱的表演,赢得了其他学生热烈的掌声,课堂气氛变得更加活跃。最后,教师再对学生的表演进行有效的点评,对课文的内容再一次进行梳理,重点讲解课文中的一些生字词,加深学生对这些生字词的理解和记忆,或者利用多媒体播放课文中所提到的几种动物的图片,让学生明白不同的动物特征以及蝌蚪在成长过程中的变化特点等。通过在阅读教学中融入游戏教学,既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又能加深学生对知识地掌握。

(四)结合生活创设游戏化教学

游戏化教学的建立,不仅能有效减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畏难心理,而且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在课外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精选课文,尽量多选一些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文章让其阅读,并适时将游戏理念穿插在其中,这样能够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闪光的金子》这篇文章就是用儿童的语言,从儿童的角度上去写的,篇幅比较短小,故事内容简单且有趣,很符合小学生单纯的心理特点,再将游戏教学理念穿插在其中,让学生去阅读,学生便能愉快地进行学习。

二、总结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最好不要再苍白无力地进行讲课,而要将游戏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进行授课,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为适合的学习成长的课堂氛围,让语文课堂的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化,让学生能够充分参与和享受这个过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习语文知识时不感到枯燥,愿意把自己学习的知识结合起来进行使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因此,科学、合理地开展游戏教学,有利于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篇15: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研究论文

1.1生活化原则

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尊重生活化的原则,学生需要通过日常生活进行语言交际锻炼,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够更好的提升口语能力。实际上这就是生活化原则的一种表现形式。学生可以使用口语交流方式传递思想,并可以在现实生活当中寻找到兴趣爱好与他人之间进行分享。在生活当中,学生以及家长之间的交流也是口语练习中的一部分。

1.2尊重原则

在小学阶段进行口语交际教学需要坚持的重要原则之一就是尊重原则,口语交流本身属于一种交流与交换的过程,交流需要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又需要彼此之间相互尊重。教学中,教师以及家庭都应当充分尊重孩子,并相信科学的教学方式。

1.3个性化原则

在教学环节当中需要充分认知到个性化原则的重要性。教师以及家庭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将落脚点放在孩子的身上。因为孩子的实际成长环境、成长经历彼此存在差异性,教学策略与方式也应当充分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设计。教师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实现教学效率提升。

2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学习环境方面

现阶段,我国小学语文口语交际的实际学习环境存在问题,其中至关重要的就是学生缺少具有统一性标准的学习环境。小学生主要将自己的时间用在学习当中,但是因为试压力相对较大,教学中学习内容比较繁重,学生无法抽出时间进行训练。学生缺少了实际锻炼的机会则口语交流教学就丧失了其意义。此外,网络以及新媒体环境下,学生的兴趣发生了转移,造成了学生不愿参与到口语交际教学当中来。家长对口语交际练习的重要性认知不足,造成了家庭环境以及学校环境都不利于开展这项工作。

2.2训练与生活脱节

日常学习过程中,因为学习压力大,时间紧张,造成了课堂当中对词组造句等形式的教学重视度不够,语言表达以及训练的时间一再受到压缩,这就让学生不能够更好的开展语言交际练习。然而,口语交际教学中的重要前提就是想与说,需要学生进行快速思维反映,一旦失去了这种环境,让语言环境变得更加孔洞则学生就不能够更好的揣摩自己的真实情感。

2.3弱化了思维训练

语文教学过程中,随意性以及盲目性水平较高,针对学生思维方面的训练也更少。口语交际当中离不开教师的正确指引,否则学生就只能够进行低级水平的聊天。这样也就无法达到口语交际训练的目的。学生在这个学习阶段,语言能力较差,这就会让学生说话随便,不能够遵循语法表达小学阶段的口语交际教师进行思维指引,加强训练必不可少。

篇16: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研究论文

3.1创设具体的口语交际环境

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要不断创设具体的口语交际环境,要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以及认知水平的特点,应当注重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之间的`联系,从而有助于小学生健康审美的养成以及积极的人生价值观。首先,创设的情景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够通过角色表演或者是游戏等等让学生产生口语交际的欲望。其次,创设的情境要真实、有意义,而且要符合特定的历史文化需要。让学生领悟在不同的交际场合,围绕着不同的谈话目的以及不同的交际对象,应当采取不同的表达方式和交际态度。最后,在创设情景时,还应当具有一定的人文内涵,要使得学生在这种情景中领悟到一定的人生价值,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以及健全人格的培养。

3.2建立有效、科学的评价机制

对于学生口语交际的评价应当在具体的交际环境中进行,从而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同时要注意其评价的目的是在于注重学生多方发展的潜力,关注学生个体发展的不同需求以及差异性,激发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因此,在评价时,不应当只是用一种评价机制来进行,在新课标中有过程方法、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对于学生的种种想法不应该轻易否定,评价中应当出现描述性以及表现性的语言,要善于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优点以及长处,去鼓励学生大胆地练习口语交际。

3.3训练学生的说话“语法”

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要将学生的“语法”教学放在重要位置。语法即学生的说话方法,比如,教师可以设置意思相同但是语气不同的一组句子,让学生进行模仿,或者想象。在训练中,要学习将一句话说好,要让学生知道做什么、是什么、怎么样以及为什么,带着这几个问题进行语言的组织才能将话说得有条理,才能说一句完整的话,打好语言基础,提升自身的语言说服力。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实生活当中人们的一切活动都需要通过语言进行交流,语言的使用有时能够让一个人心情愉悦,心悦诚服。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并结合口语交际联系情况,重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并更近一步为学生提供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刘陇丽.兰州市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

[2]石芳媛.农村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调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

[3]郭东霞.乌海市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调查及教学对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

[4]钦林红.技工院校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评价体系探究[A]..中国职协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上册)[C].:6.

[5]高毛毛.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调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作者:王连平单位: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北海小学

篇17:小学语文创新教学研究的论文

学好语文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的个人修养,拓宽学生的视野。语文的创新需要与时代的.发展相接轨,让学生学以致用。语文创新教学的研究,需要老师对班级情况进一步的了解,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上课积极性

传统的语文教学忽略了课堂氛围对学生学习的影响,老师应该从抓好课堂氛围入手,逐一改变学生的学习环境。学习氛围不仅是课堂上,还有课间等,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学习。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课间也会自主、愉快地讨论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好的课堂氛围不仅体现在纪律上,还体现在师生、同学之间的关系是否融洽,使语文课堂氛围更加融洽,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二、丰富课堂文化,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上课前,要做好充分准备,活跃课堂氛围。例如,老师可以在上课前安排一个有趣的引导语,以幽默的语气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老师在课堂上可以将学生分为几组,分角色朗读课文,并且进行比赛,在比赛前老师可以给学生示范朗读课文,告诉学生课文中表达的情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兴趣。

三、多元评价学生,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

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也存在着缺点,老师应改变传统教学中好坏学生的定义,充分了解学生,不放弃每个学生。学习成绩不好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学习方法的问题,老师应该及时纠正学生中的错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老师需要多方面观察学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对学生的优点进行鼓励,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语文的学习是烦琐复杂的,创新教学可以有效改变枯燥的语文学习,老师需要认真理解教学大纲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篇18:影视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论文

影视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小学语文是小学生的启蒙教育,在现代教学中占据重要位置。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信息科技的发展,小学语文的教学方式需要进行同步改革。影视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能为语文教学注入新的生命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全面发展。本文将结合具体实践对影视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探究。

关键字:小学语文教学;影视文化;探究

小学语文教育是小学生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启蒙教育。在信息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呆板的教学方式消磨着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得小学语文教学很难取得理想的成果。影视文化就如一股清流为语文教学注入活力,影视文化的运用将创造一种新的语文教学模式,极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本文将详述影视文化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的特点和意义,探究影视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的方式和途径。

一、影视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的意义

1、为语文学习注入新活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心智尚不成熟的小学生对于呆板的语文课本很难全程集中注意力,枯燥的课堂使得学生失去对于学习的热情,书本中的知识不能很好的教授给学生。语文教学要改革,就要引入影视文化这一重要元素。影视文化是运用声音、画面、背景、人物等元素将故事鲜活地表现在荧幕上。影视文化本身就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集锦,能够很好地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影视文化运用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将课本上静止的知识转变成立体的画面,将枯燥的文字变为悦耳的声音,将课本上的人物生动鲜明地呈现在学生们眼前。影视文化使语文教学充满活力和乐趣,能够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生学习的乐趣,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使语文教学生动形象,增强学生理解能力

小学生正处于对世界的探索阶段,他们的所见所闻构成了他们的认知世界,以生动形象的画面来传递知识更容易被小学生所接收。影视文化将语文教学中不能用语言表达的、难以想象的内容以音频、视频的方式形象地呈现出来,学生在全神贯注的观看过程中对于影视文化传递的知识能够有很好的理解,并且组织成自己的想法。例如在执教《丑小鸭》一课时,通过观看相关的视频,学生可以体会到丑小鸭由自卑到变得美丽自信的心路历程,学生能从影片中更深刻地体会到文章传达出的要坚持自己的梦想,不惧艰难努力拼搏的人生哲理。

3、丰富语文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

小学语文课本受版面限制有限内容,知识流于表面而不深入,学生学习到的知识就很浅显,不能深入理解掌握。影视文化运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除了将课本中的知识生动形象地呈现给学生,还可以对课本上的知识进行扩展,使得学生不只局限在课本的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影视资源为学生提供国内外的优秀著作,鼓励学生努力学习,树立远大理想,并坚持不懈为之奋斗。在执教《蝙蝠和雷达》一课时,教师可以播放雷达和蝙蝠的视频和其它动物与人类发明的视频,鼓励学生找出他们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有更深刻的思考。

二、影视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的方式

1、根据教材有针对性的运用影视文化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影视文化资料要根据教材具体内容有针对性的选取。影视文化的运用是为了语文教学的更有效的进行,教师不能舍本逐末,忽视小学语文教材的'基础作用而一味地追求影视资料的应用。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还是要以课本为主体,以影视文化资料为辅助进行合理的教学安排。教师要将教学的重点放在教材上,针对课本合理地选取影视资料,选取的内容要和教材密切相关,并且选取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影视资料,使学生在课本和影视资料的学习中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让学生在学习中提高语文学习能力。例如在《白鲸》一课中,有的学生可能没有见过白鲸,教师就可以选取含有教材中所描述的白鲸的形态和习性的影视资料给学生演示,让学生有个直观形象的认识,并且可以教导学生要爱护动物保护环境。

2、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运用影视文化时同样要以学生为中心,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接受能力。在选取影视资料时不能只为了教学效果进行简单罗列,要充分考虑到语文学习中学生的需求,选取小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内容进行安排。这样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更能引起学生对于文章的思考,使学生通过影视资料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如学生通过观看《开国大典》的相关视频,可以体会到新中国成立时全国人民的自豪和喜悦之情,可以让学生自己品味历史,珍惜眼前的幸福。教师要让影视文化融入到语文教学中为学生服务,让学生成为语文教学的主体,培养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总结

总之,将影视文化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有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符合信息时代教学发展的要求。影视文化的运用,将为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增添新的活力,将为以往枯燥刻板的语文课堂营造活泼宽松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开阔学生的视野,引发学生思考的独立性和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对语文有更深刻的理解。这样才能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了解到语文学习的真正乐趣,培养学生知识、情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魏琼.影视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现代经济信息,,(24):64-65.

[2]高霞.试析影视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课外语文:教研版,(6).

[3]盛淑珍.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利用影视资源[J].知识文库,2015(19).

篇19:小学低年级语文拼音教学研究论文

小学低年级语文拼音教学研究论文

一、拼音教学对低年级学生学习的重要性

拼音教学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学习至关重要,它们是学生认识字的窗口,只有通过拼音教学才能让低年级的学生更容易认识汉字,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拼音教学是学生组织语言的前提工具,是他们认识世界的窗口。

二、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拼音教学成效

提高学生的语文拼音教学成效首先要提高学生的兴趣,教师工作者在教学中应该想出各种办法来提高学生的兴趣。

1.识图法

识图法,顾名思义是通过各种图片来让学生认识汉字,认识拼音,比如,老虎“laohu”这样看起来更直观,在下一次出现老虎的.图片,学生自然联想到拼音和汉字,找些小学生更感兴趣的图片,在图片上配些拼音和汉字,这样更生动,更能提高学生的兴趣。

2.故事法

听故事尤其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是生活中不可少的,教师可以找一些小故事,在故事下注拼音,在讲故事的同时给学生解释拼音,这种方法是很有成效的,提高了学习兴趣。

3.画画法

大部分低年级的学生都喜欢在纸上涂涂画画,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种兴趣,让学生画出来,老师在画上注上一个小故事,给汉字加拼音,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汉字解释。

三、总结

教师应不断创新来提高学生对语文拼音教学的兴趣。上述已经有好几种不同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兴趣,还有比如竞赛法,通过拼音比赛,给予学生一定的奖励来激发他们的热情。教师工作者,尤其是教育低年级学生的工作者,更应该创新教学模式,应改变原来“填鸭式”的教学模式。

篇20:信息网络时代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论文

信息网络时代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论文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以及教学环境的限制,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往往只是通过教师的机械化讲述来达到提升学生应试能力的目的,学生基础知识的拓展、学习能力的强化并没有达到理想水平。因此在教学效果拓展的目标指导下,教师应当积极探究语文教学的策略,并以有效的方式不断强化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的应用,进而突破传统的机械化讲述模式,以互动式的教学不断强化语文教学效果的拓展,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一、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资源的补充,以主题课程的开展构建师生互动学习的平台

传统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由于受到应试教育以及教学资源的限制,很多教师往往只是根据教材的内容来单一化开展语文课程教学工作,语文知识的讲述局限于教材,更多时候,教师更加注重课程标准的要求,向学生灌输所要考试的内容,整个课程教学愈发机械化,教师照本宣科的情况也愈发严重。而在信息网络时代,通过网络资源的补充以及信息搜集工具的帮助,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备课阶段为课程内容补充最新的知识,并为课程设立相关的主题,以吸引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并为师生的知识交流创设良好的平台。例如,在《月球之谜》这一课文教学之前,教师就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以及课程教学的实际要求在网络中搜集人类登月以及月球实验的知识,并为学生设立探寻月球秘密的主题课。在这一模式下,带有科幻色彩的主题往往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领学生进入到课程知识探究的过程中来。而借助课程主题以及实际补充的教学内容,教师在课堂上可以与学生进行交流探究,进而从登月故事、月球漫步、月球实验等方面与学生进行深入探讨。这种带有主题教育的课堂探究可以有效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同时不断优化学生对于知识探究的方法,使学生对课文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

二、以网络素材与多媒体教学工具结合,强化学生与教师阅读技巧的探究

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工作除了强化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积累,还应当指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进行课文的阅读与赏析,进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在传统模式下,教师往往只是采用教师范读学生跟读的模式。其实教师可以通过原声朗读的下载以及多媒体教学工具的运用,与学生一起对课文朗读的方式进行评析,并让学生尝试对原声进行跟读与模仿,以促进学生与教师就语文知识的运用做出互动式的.探究。例如,在诗歌《我们去看海》教学之前,教师就可以先借助网络中的资源下载配乐朗诵,然后在课堂基本知识教学完成后通过多媒体工具为学生进行播放。随着朗读的深入进行,教师就可以以原声朗读为契机,与学生开展诗歌朗诵技巧的探究,让学生尝试对原声朗读进行点评,并根据自己的见解与教师探究如何提高朗读的情感。而在互动式交流完成后,教师还可以邀请学生对照原声的朗读尝试自己配乐诗歌朗诵,表达出对于看海的渴望,进而为学生展现一幅美丽的海边情景,提升学生语文知识运用的能力。

三、强化计算机课与小学语文课程的有效结合,完善教师与学生在知识拓展方面的互动

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除了对教材内容进行有效讲述,还应当指导学生进行课外知识的补充,以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储备。在信息网络时代,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外知识补充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现阶段,教师可以与信息技术教师做好交流工作,以语文的阅读课与计算机课程进行有效结合,语文教师与信息技术教师共同授课,指导学生进行网络资源的搜集与筛选,进而促进学生以最便捷的方式获得更多的知识。信息技术教师要做好技术的指导,而语文教师应当就资源的筛选与甄别和学生进行深入探究,为学生补充知识。

四、构建新型教育平台,以网络促进学生与教师写作技能的交流

进入信息网络时代,信息技术与网络通信逐步成为家庭生活的一部分,而语文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还可以通过家庭作业来开展语文的互动式教学,通过信件类作文的布置让学生尝试使用E-mail与教师进行交流,这种模式下,学生写作过程中就能随时与教师进行交流,学习效率以及学习的自律性得到提升,而这种新型的模式又可以在锻炼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网络技术的运用能力,语文互动式教学的效果得到了有效的发挥。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为了突破传统语文教学的模式,强化语文教学的实际效果,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从主题课程的设立、知识运用的探究、课外知识补充、互动式作业的创设等几个方面不断深化信息技术的运用效果,强化师生之间知识的探究,以推动语文互动式教学的开展,拓展语文课程整体教学效果。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研究论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