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考试试卷  > 语文试卷 > 专题07 议论文阅读-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复习考点过关专项训练(统编版)

专题07 议论文阅读-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复习考点过关专项训练(统编版)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复习考点过关专项训练

专题07 议论文阅读

1.议论性文章阅读,回答小题。

数量不是阅读的关键

廖德凯

近年来,社交平台的读书博主似乎越来越多,而博主们的阅读量也不断刷新人们的认知。有的博主一年读书700多本,也有高校学生晒出一年阅读400多本书的“壮举”。无形之中,“阅读量焦虑”开始扩散,甚至开始向低龄儿童渗透。有家长晒出孩子小学一年级所读的图书,数量并不比那些读书博主少。

一年动辄数百本的阅读量,阅读速度的确惊人,但速度并不等于效率。读书博主追求极致阅读速度的背后,往往有吸引流量的目的,看重阅读量也主要是为了“培育市场”。令人担忧的是,在读书博主看似正能量的鼓舞下,许多学生及其家长陷入了“阅读量焦虑”,开始盲目追求阅读量、阅读速度,走入了阅读的误区,这在很大程度上也背离了阅读的真正意义。摆脱流量时代读书博主制造的“阅读量焦虑”,摆正阅读心态,找回阅读的内在价值,显然已成为一个严肃而紧迫的话题。

不同书籍有不同功用,阅读要求也有所不同。知识传播类型的图书与文学类图书区别甚大。而文学类别中,读小说与读散文、诗歌也会存在较大的差异。不同的阅读目的,同样需要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是进行知识的解构,寻找自己需要的观点,还是沉浸到作者营造的氛围中,感受书中世界、体验百样人生,读者完全可以自己做主。到底如何读书没有标准答案,读者是采用精读、略读,还是速读、批注,都可根据特点和自己的阅读习惯、兴趣及目的性而定。

读书博主极致速度的阅读,从正常理性来看,无非是为了快速解析书本,从而进行流量变现。也就是说,读书博主追求阅读速度,是因为工作需要。为了让流量最大限度地变现,他们需要不断培育市场,由此搭建了一个似是而非的追求极致阅读量的体系。按照这一逻辑,幼儿园阶段一年阅读量要达到50万至100万字才符合体系要求;到了小学四、五、六年级,每年的阅读量不能低于300万字。

客观来看,这种体系有着极大的迷惑性,只要是劝多读书的,在大多数人看来都是值得信任的“良心博主”,天然具备正向激励作用。然而,读者盲目追随,则最终可能落入阅读量陷阱之中,产生“阅读量焦虑”,成为他们潜在的市场消费者。

因此,学生及其家长要理性看待网上极速阅读现象,努力回归读书的本真意义。根据自身情况阅读、以兴趣为牵引,仍是现代人读书的基本态度。快速阅读是读书诸多方法中的一种,不是常态化的需要。常态阅读还是要回归文本,以平常心而不是功利心对待阅读,这样方能让阅读愉悦起来,让孩子爱上阅读、持续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中国教育报》2022年12月13日)

(1)文章开头写社交平台读书博主的事例,有什么作用?

(2)本文逻辑严密,语言准确。结合上下文揣摩第二节中的这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读书博主追求极致阅读速度的背后,往往有吸引流量的目的,看重阅读量也主要是为了“培育市场”。令人担忧的是,在读书博主看似正能量的鼓舞下,许多学生及其家长陷入了“阅读量焦虑”,开始盲目追求阅读量、阅读速度,走入了阅读的误区,这在很大程度上也背离了阅读的真正意义。

①加点词“往往”“主要”为什么不能删去?

②为什么用“看似正能量”评价读书博主追求极致阅读的行为?请从后文中摘出一句话来回答。

(3)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的阅读体验,谈谈应该如何摆脱“阅读量焦虑”。

2.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让古籍在保护利用中重焕光彩

①中国古代典籍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大量汉籍流布海外。文化和旅游部会同教育部实施“全球汉籍合壁工程”,以山东大学为实施责任主体单位,目前已对95个国家的1988家藏书机构进行汉籍存藏调查,初步完成30万部境外汉籍的编目工作,从中遴选并复制回归稀缺汉籍1600余种。搜集整理中华古籍的“海外半壁”,不断完善中华古文献存藏体系,有利于加深人们对中华文明史的认知和理解,为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提供助力。

②推进古籍工作,抢救保护是前提。从记录历史信息的帛书简册、线装书册,到包含丰富知识的经史子集、数术方技,从彰显深邃智慧的四书五经、六韬三略,到印刻世风人情的唐诗宋词、明清小说,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然而,古籍较为脆弱,容易因为战争、自然灾害等原因亡佚。加大古籍抢救保护力度,更加重视海外古籍、简帛文献、石刻文献的重新发现,才能为我们更好挖掘整理、综合利用古代文献夯实根基。

③盛世修文,丹青著史。我国历来将文籍“梨然大备”视为文教兴盛的标志,将文献整理作为一项基础性文化工程。“全球汉籍合壁工程”、《儒藏》等取得重大成果,《中华医藏》《中华续道藏》等,一批典籍编纂工程有序开展;评选并公布6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累计收录古籍13026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古籍事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不久前印发的《2021—2035年国家古籍工作规划》,就实施《永乐大典》、敦煌文献系统性保护整理出版工程等进行部署,必将推动新时代古籍工作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

④古籍不能束之高阁,保护的目的在于合理利用,要在“好用”与“用好”上下功夫。一方面,应进一步推进古籍数字化工作,将更多原始书影转化为便于借阅的微缩胶卷、便于检索的电子数据库、便于理解的知识图谱,让古籍以新的形式延续生命、焕发光彩。另一方面,应推动活化利用,不断从古籍典藏中汲取文化财富、精神给养。以“全球汉籍合壁工程”为例,它不仅聚焦文献整理工作,也包括全球汉学研究的深入互动。海外学者对中国文献的研究成果、方法创新,为我们理解传统文化注入新活力;中国的成果与各国分享,又能推动中国故事不断走向世界。这启发我们,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必须提高古籍整理研究、普及推广水平,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

⑤“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找到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让书斋里的研究被更多人看见,古老典籍必将更好走近大众、滋养心灵,为民族复兴提供更强大的精神力量。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③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下面这则材料作为②~④段中哪一段的论据最合适?为什么?

“青蒿素的发现,拯救了无数的生命。青蒿素发现者屠呦呦曾提及,在她的研究遭遇瓶颈时,她便去翻阅古籍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得到了启发,让她敲开了青蒿素奥秘的大门。”

(4)找到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让传统文化重新“活”起来,是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智慧密码。说说你还知道哪些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连接的密码?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安于低调是自信

冯骥才

①有人以为高调是一种成功,其实不然。高调只是这个时代的一种活法。当然,每个人都有权选择自己的活法,选择什么都无可厚非。

②于是,另一些人就去选择另一种活法——低调。

③这种人不喜欢一举一动都被人关注,一言一语也被人议论,不喜欢人前显贵,更不喜欢被“狗仔队”追逐,被粉丝死死纠缠与围困,被曝光曝得一丝不挂;他们明白在商品和消费的社会里,高调存在的代价是被商品化和被消费。这样,心甘情愿低调的人就没人认识,不为人所知,但他们反而能踏踏实实做自己喜欢的事,充分地享受和咀嚼日子,活得平心静气,安稳又踏实。你问他怎么这么低调,他会一笑而已;就像自己爱一个人,需要对别人说明吗?所以说:低调为了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高调为了生活在别人的世界里。

④文化也是一样。也有高调的文化和低调的文化。

⑤首先,商业文化就必需是高调的,只有高调才会热卖热销,低调谁知道谁去买?然而热销的东西不可能总热销,它迟早会被更新鲜更时髦的东西取代。所以说,时尚是商业文化的宠儿。在市场上最成功的是时尚商品。有人说时尚是造势造出来的,里边大量五光十色的泡沫,但商品文化不怕泡沫,因为它只求当时的商业效应,一时的震撼与强势,不求持久的魅力。

⑥故而,另一种追求持久生命魅力的纯文化很难在当今时代大红大紫,可是它也不会为大红大紫而放弃一己的追求。它甘于寂寞,因为它确信这种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⑦我很尊敬我的一些同行的作家。在市场称霸的社会中,恐怕作家是最沉得住气的一群人。他们平日不知躲在什么地方,很少伸头探脑,有时一两年不见,看似在人间蒸发了,却忽然把一本十几万或几十万字厚重的书拿了出来;他们笔尖触动的生活与人性之深,文字创造力之强,令人吃惊。待到人们去品读去议论,他们又不声不响扎到什么地方去了。惟其这样才能写出真正洞悉社会人生的作品来。

⑧作家天生是低调的。他们生活在社会深深的皱折里,也生活在自己的心灵与性情里,所以看得见黑暗中的光线和阳光中的阴影,以及大地深处的疼点。他们天生不是做明星的材料,不会经营自己只会营造笔下的人物;任何思想者都是这样:把自己放在低调里,是为了让思想真正成为一种时代的高调。

⑨享受一下低调吧——低调的宁静、踏实、深邃与隽永。低调不是被边缘被遗忘,更不是无能。相反只有自信才能做到低调和安于低调。

(选自《文萃》2021 年第 2 期)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选文最主要的论证方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3)对于生活,有人选择高调,有人选择低调,你认同哪种选择,请说说理由。

4.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题目。

让更多年轻人领略传统艺术之美

周飞亚

①剧场里,欣赏传统戏曲的年轻面孔越来越多;校园里,相声、戏曲等学生社团广受欢迎;电视和网络上,《国乐大典》《角儿来了》《青春京剧社》等综艺节目层出不穷;手机APP上,“我要笑出‘国粹范’”“谁说曲艺不抖音”等活动吸引数亿人点赞……近年来,戏曲、曲艺等传统艺术,正成为年轻人喜爱的新时尚。

②年轻人爱上传统艺术,折射出时代的文化风貌。与“国风”“国潮”的兴起一样,传统艺术在青年群体中走红,体现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和情感认同。“东方美学”激发出青少年心中强烈的爱国情绪和民族自豪感,也产生了更强烈的文化自信,成为引人注目的时尚符号。同时,欣赏传统艺术是有门槛的,需要一定的知识背景和审美水平,这也促使青少年更加注重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不少孩子从小就接受艺术熏陶。相关部门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和普及也非常重视,不断加大投入,比如持续推进“戏曲进校园”等项目。在这一环境下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有着更高的艺术素养,自然能够深入感受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

③优秀传统文化,往往有着穿越时空的感染力。传统艺术包含着源远流长的民族精神密码,并以高度审美化的方式呈现,成为吸引当代年轻人的重要原因。近年来,一些戏曲在年轻人中特别“火”,比如昆曲青春版《牡丹亭》,梨园戏《董生与李氏》等。原因之一便在于,这些剧种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美学积淀。昆曲被称为“百戏之师”,有600多年的历史;梨园戏被誉为“古南戏活化石”,历史长达800多年,其剧种美学之精致曼妙、表演手段之丰富完善,年轻人一旦了解便容易沉醉其中,古老传统蕴含的精神密码和艺术魅力超越时代,赓续传承,于此可见一斑。

④当然,传统魅力也需要当代表达,创作上,不能一味复古守旧,要在坚守艺术本体的前提下,符合当代审美趋势与价值观。传播上,应充分利用各种新媒体平台和流行文化元素,用年轻人的“语言”与他们沟通。比如,京剧名家尚长荣的代表作之一《曹操与杨修》,突破固有的标签化形象,塑造了一个既有宏图大志、又有人性弱点的戏剧形象,后来还拍成3D电影,以电影的形式传播京剧,很受年轻人欢迎。中国民乐开辟网络秀场,通过演奏流行乐曲以及电影、游戏主题曲等方式,在年轻人心中留下“时尚”“酷”的印象,进而引导他们进音乐会现场,领略民族乐器技艺之精、音色之美。

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艺术要积极主动地拥抱年轻人,创造让年轻人走进传统艺术的契机,从而赢得更多年轻人,也让传统艺术的传承代不乏人。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选文中心论点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我们要让更多年轻人领略传统艺术之美。

B.传统魅力也需要当代表达。

C.近年来,戏曲、曲艺等传统艺术,正成为年轻人喜爱的新时尚。

D.优秀传统文化,往往有着穿越时空的感染力。

(2)下列对选文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作者列举生活中传统艺术深受年轻人欢迎的现象,目的在于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第②段画线句中的“一定”表示程度,指欣赏传统艺术不是毫无条件的,需要适当的知识背景和审美水平,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

C.第③段首先提出“优秀传统文化,往往有着穿越时空的感染力”的观点,然后主要运用道理论证来证明。

D.第④段画线句列举了“中国民乐开辟网络秀场”的事例,证明了“传统魅力也需要当代表达”的观点。

(3)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戏曲进校园”不能够使青年一代深入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

B.传统艺术要赢得更多年轻人,应主动地拥抱年轻人并创造契机。

C.传统艺术吸引当代年轻人重要原因是只包含着民族精神密码。

D.传播传统艺术不必利用各种新媒体平台和流行文化元素。

5.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你是黑马,还是陨落的星辰?

①特殊时期总是最能考验一个人,对于学生来说,网课成为了最大的考验,也成为了拉开差距的关键因素。有人说:“网课没效果”,好像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可是,同样的教师,同样的授课内容,原班的同学,怎么就没有效果了呢?因为“你”不是原来的“你”——学生的心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主导了结果。网课是挑战,是考验,也是反超同龄人不可多得的机会。想来网课过后,可能会冲出一群黑马,也会陨落一片星辰。

②敷衍学习的孩子,学习也在敷衍你。这是一个用实力说话的时代,学习容不得半点敷衍。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项知识和技能,是可以毫不费力就能得到的。如果说学习可以使人快乐,那也是在经过努力,取得成绩的时候。因为真正的快乐,是奋战后的结果,没有经历深刻的痛苦,就体会不到酣畅淋漓的快乐。

③自觉自律的学生,完全可以利用网课打一个翻身仗或进一步超越自我。因为不会再有已经习惯自我放纵的学生去干扰到自觉自律学生的情况出现,老师也无需去维护听课纪律,那些原来需要老师“管”、怕被老师批评而去学习的学生,一下子失去了拐杖和依靠。再有网课给自觉自律的学生以更大的空间,这些孩子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安排自己的学习,尝试做更多的拓展训练,去探索更大的空间。此消彼长,自觉自律的学生必将成为那匹奔驰的黑马。

④屏幕前的老师,可能不止一次想象屏幕后每个学生的样子。他们用点名、提问、连麦的方式,试图确定每一个人的存在。但同时,他们也在想:认真自律的人,这些方法,对他来说毫无意义;而无时无刻不在偷懒的人,这些方法同样毫无意义。前者,态度已成为习惯,监督不监督,都没必要,小小年纪,已然是同龄人中的人上人;后者,也许全程对老师讲的内容毫无兴趣,不过点名时恰好在玩电脑游戏休息的空档,不小心向播放网课的屏幕瞟了一眼,答了到,而后继续联盟吃鸡,那这种意义上的“在场”,又有什么意义呢?

⑤有位老师说:这个时候,不好好上课,不是“无心”,就是“无力”。“无心”,是无报国安民之心,“无力”,是无自律自强之力。那么,无心无力的青年,将来拿什么立足,又何谈实现人生价值?

⑥需知网课结束,学校聚首,一较高下,虚实立判。毕竟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网课,照出人生百态,照出你的习惯、态度、毅力,甚至人品。屏幕后的你是什么样,步入社会你就是什么样。现在的你,慎独自砺,严于律己,将来的你,就可能是独当一面的行业精英;现在的你,消极怠惰,无所事事,将来的你,就可能是好吃懒做的人。当然,人会变化,希望你及时转变。当疫情过后,每一个孩子,都坦然迎向日光,心中没有半点蹉跎岁月的失落和弄虚作假的心慌。

(1)通过本文,你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2)谈谈你从文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3)班级组织召开“网课利与弊”讨论会,下面是同学们讨论时的现场记录。请你根据他们的表现,概括出他们在讨论时存在哪些问题,并给出合理的调整意见。

主持人:同学们,网课期间我们发现了许多问题,当然也感受到了很多便利之处。今天我们就利用这节班会,结合自己的网课经历,谈谈“网课的利与弊”。

甲:我认为网课没有效果,好多同学都不认真听课。同学们在老师讲课的过程中玩游戏、聊天,根本不在学习。

乙:我觉得你说的不对,你太武断了,你不能看到一部分同学就打击所有的同学吧。

丙:我也不同意甲的说法,我就没有玩游戏也没有聊天,我觉得你没有经过调查就这样说是不对的。

丁:我也不同意甲的说法,我觉得网课是有坏处,但也有好处呀,比如视频可以看回放,不懂的可以回看,反而知识学得更牢固呢!

6.阅读下列选文,完成下题。

让事业激励人才

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事业激励人才,让人才成就事业。”事业因人才而兴,人才因事业而聚。无论是回溯历史还是观照现实,干事创业离不开人才,成就伟业更仰趋于大批人才满现。与此同时,人才成长也离不开事业所提供的舞台。事业与人才,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②事业___,__。志存高远的优秀人才,往往拥有澎湃的家国情怀、远大的理想地负,自觉将报效祖国与实现人生价值紧密联结在一起。伟大的事业具有强大吸引力、感召力,让天下英才同向汇聚。建设新中国的伟大愿景,吸引着朱光亚、钱学森、邓稼先等老一辈科学家授身祖国建设。振兴中华的伟大梦想,召唤黄大年等优秀科学家坚定理想追求、矢志科技报国。大有可为的新时代,为发挥才智、绽放光彩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推动各类人才奔赴干事创业的星辰大海,成就了”巨海纳百川,麟阁多才贤”的气象。

③事业如沃土,孕育培养人才。人才如粒粒种子,事业似广袤沃土;种子离不开土壤,向上生长需要悉心裁培。厚技事业发展的土壤,遍洒阳光雨露,才能更好助力人才成长。”两弹一星”事业,培养出中国”篮弹之父”于敏等众多科技领军人才;载人航天工程,造就了大量专门人才。纵横的现代交通网络,震撼的大型基建工程……成就的背后,是一批批优秀人才的接力奋斗、茁壮成长。如今,”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正值人才辈出、尽显其能的伟大时代。

④事业似熔炉,考验假造人才。人在事上练,刀在石上磨。干事创业往往意味着筚路蓝续、以启山林,也是淬炼能力、增长才干的过程。李保国不荣名利、不畏辛劳,把科技成果和论文写在太行山上;毛相林敢向绝壁要”天路”,成为带领群众致富的时代楷模;黄文秀回乡奉献,用生命让释初心和使命。”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不凡的征程、艰苦的创业,历练着敢于担当、善于作为的时代英才。

⑤”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深刻理解人才发展与事业发展的辩证关系,准确把握人才与事业发展的客观规律,为各类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环境,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我们必能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为团结奋斗、同心筑梦汇聚磅礴力量。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文章开头引用习近平的名言有什么作用?

(2)品读第②段文字,在树线处填写合适的内容,完善中心句。

(3)文章第④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专题07 议论文阅读-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复习考点过关专项训练(统编版)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