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学论文 > 化学教学论文 >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论文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论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如果这19篇文章还不能满足您的需求,您还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与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论文相关的文章。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论文

篇1: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利用论文

化学内容的丰富性以及零散性还是远远地低于其他许多理论性学科的,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难度也不是最大的,因此,只要你能保持良好的心态,化学这门学科就不会成为让学生头疼的学科,反而能从中得到许多快乐。只要教师科学合理地设置好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就一定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1.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化学课件的制作,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在传统的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化学课堂上大多是简单的口头讲授,这种教学方式显得比较单调乏味,不能很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他们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尤其是对于初中学生来讲,他们的思维和意识方面都处在一个成长期,所以需要有一个正确合适的引导,帮助他们养成正确的学习思维和提高水平,让他们在化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逐渐培养化学意识,否则会让他们觉得化学课的学习比较枯燥无趣,也就不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化学能力。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设计新颖有趣的教学课件,以此增加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运用,一方面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加他们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还可以有效地提高化学的教学质量,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比如,在进行《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时,由于这一章的知识比较抽象难懂,因此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PPT展示来给学生进行知识的教授,将抽象难懂的知识转化为形象简单的知识,从而加强学生对化学课的理解,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通过一些有趣的教学方式可以很好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也可以给他们播放相关的视频,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化学课堂中的相关知识。

2.运用信息技术共享化学资源,丰富学生们的课后学习生活

信息技术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富有较强的灵活性,不论是在时间方面还是空间方面都可以灵活多变,让学生随时随地都能进行化学知识的学习,这一点也是与传统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大不相同的,传统的教学方法较为死板生硬,不能让学生灵活地运用化学课程的相关知识,在知识的扩展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抑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所以初中化学教师在进行化学的教学时,应该建立良好的化学教学资源库。尤其是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现代,教师更要充分利用这种教学优势,将一些教材上没有提到的化学知识补充给学生,通过信息技术共享资源的特点,将一些有趣的化学知识给学生进行分享,让他们增加学习化学的兴趣,充分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比如可以在化学教学的课堂中可以给学生播放一段关于化学方程式的动画剪辑视频,通过音乐的强烈节奏和优美的旋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愉快和舒适的感觉,同时也创设了良好的化学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全身心地融入到化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来。举个例子,在教学九年级的第二章《制取氧气》这一节的知识时,笔者就首先让学生思考关于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的由来,然后给他们进行了简单的讲解,让学生了解了氧气检验的一些基本原理,由于实验教材和场地的不适合性,然后就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辅助,给学生播放了关于氧气制取的一个实验视频,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视频来了解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的由来,以便他们充分地了解方程式的各个组成部分,更清楚地了解实验的过程和具体操作步骤,接着笔者还利用信息技术的相关功能给学生制作了一个知识题库,题库中的内容大都是这一节的'课程教学中的内容,让学生对题库中的题进行练习,可以帮助他们巩固加强所学知识,课后的自主练习也能加强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有效地丰富了学生的课后学习生活,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

3.借助信息技术播放实验教学视频,形象生动地讲解化学实验知识

初中的化学教学是由基本的理论知识教学和化学实验教学两部分组成的,所以教师也应该注意加强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在初中的化学实验教学方面,许多的实验要求比较严格,必须按照缜密的安排和步骤进行,而且许多化学的实验有较长的时长,所以教师是很难做到在现场完成的,只能借助一定的教学工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信息技术就是化学实验教学中主要用到的一个实验工具。初中化学教师通过借助信息技术的帮助,将一些较为复杂的实验过程和一些不好现场操作的化学实验做成视频,直观形象地给学生进行展示,让他们即使没有亲自动手做实验,也能知道具体的操作步骤和实验的过程,方便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实验方面的知识,了解实验的具体细节,从而更好地理解一些理论方面的知识。比如在进行《金属的化学性质》这一单员的化学教学时,就可以借助一些实验视频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节知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进行播放展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养成他们不断思考问题的习惯。教师可以首先播放一段常见的金属铁、铝、铜等金属与盐酸、硫酸的化学反应的视频,然后让学生进行观察,对实验过程中的细节进行思考,并得出相应的实验结果。通过这种的实验视频播放的教学模式,大大地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弊端,一改以往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枯燥和无趣,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并且增加了他們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化学思维习惯。

结语:在初中化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利用信息技术的优点去丰富自己的教学课堂,提高化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优化初中化学课堂效率。在实际的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应当从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化学题库的创设、化学资源的共享以及化学实验视频等等来帮助学生进行化学学习,同时也应该创设良好的化学课堂教学环境,创设良好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氛围。

参考文献

[1].张娟.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初中化学高效课堂[J].教育周刊,.

[2].景宝顺.运用信息技术助力初中化学课堂教学[J].教育学,.

篇2:有效运用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有效运用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一、研究的背景

(一) 新课程与时代发展的需要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一些教师虽然在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上做了一些尝试,但是日常教学中传授式教学仍然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满堂灌”现象还是很严重,普遍存在着教师“无效”工作和“低效”劳动的悲哀。学生也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在网络信息时代的今天,我们的传统课堂缺乏现代气息,从而使孩子们不能 “钟爱”我们的课堂,导致学生学习的兴趣缺失,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为此有效运用信息技术打造“高效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的当务之急。

(二)信息技术是高效课堂 “减负”的需要

当前,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严重阻碍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只有解放学生,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去实践、去体验自然和社会,才能形成他们“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素质。因此,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不失为“减负”的一个有效途径。

二、什么是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就是要求课堂教学要有明确的目标指向,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课堂上的有效时间,通过各种有效的教学策略,恰当的教学方式、方法以及适当的学习活动,高质量地完成任务,使学生做到当堂学、当堂练、当堂会,从而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使学生的全面发展得到时间和空间的保证。高效的课堂,老师乐教,学生乐学,师生互动;教师适时点拨,精讲多练,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更发展了智力,增长了能力。

三、信息技术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策略

(一)有效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依据建构主义的理论基础,结合新课程标准和理念,针对教学目标,创设教学情境,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学有效性,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在导入新课时,合理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创设新颖有趣的问题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景中发生,能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调动积极情绪,使学生乐学、爱学。例如:在学习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时,我用多媒体播放“喜羊羊与灰太狼”主题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都开心的唱起来,这样的课堂开始气氛十分活跃,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用课件设计喜羊羊与美羊羊田地纠纷问题,喜羊羊的田地是长方形的,美羊羊的是平行四边形的,它们在比田地大小的动画演示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先猜测谁的田地大?要先求什么?从而引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这一知识点。这样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还可以为学生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可见,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智能化的多媒体课件能够通过声音、动画等将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激发学生参与到教学当中。

(二)有效运用信息技术突破重难点,实现课堂高效。

数学知识比较抽象,而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对数学中比较抽象复杂的内容,不少学生感到难以理解。因此教师要采用比较容易使学生接受的教学过程,达到知识的迁移。而把现代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能把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显现出来,化抽象为具体,这使得教学难点得以突破,又利于学生对难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我在教学“角的概念”时,应用课件,先在屏幕上显示一个亮点,然后用不同颜色从这一亮点作出两条射线,同时闪烁着这个亮点及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使学生看后马上能悟出角是怎样形成的。再分别闪烁出亮点和两条射线,使学生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又将一条边固定,另一条边移动,形成大小不同的各种角,使学生认识到角的大小跟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跟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就这样多媒体技术帮我们突破了重难点,自然数学课堂也就达到了高效。

又如在相遇问题中,用速度和乘时间求路程和比较抽象,学生难以接受,于是多媒体演示两人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经5分钟相遇的画面,然后用线段图表示两人走的路程和,接着闪现两人每分钟走的路程,并把它们合并成一条小线段,即速度和,走了5分钟就有了5段这样的小线段,它们的总长度也是两人走的路程和。此时教师无需更多言语,只需借助多媒体,便无声地传递了教学信息,将不易表述的内容清晰、形象、生动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复杂的问题在多媒体技术的作用下变得简单化。

(三)、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

信息技术可以发展学生思维,帮助学生形成更高效的概念与能力。它能够展示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能够变抽象为具体、变静为动等。学生可以达到传统途径下无法实现的领悟层次,不仅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得到更好的训练,而且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发展思维和直觉思维。

例如在讲“乘法分配律”一课时, 由于本节课是数与代数领域的课程内容,从开始创设的情境到整个探究过程都没有离开这一领域。为此,我设计了“一共有多少块瓷砖?”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课程内容之间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学生会想到的第一种方法一般是分着求,得到了6×9+4×9这个算式。虽然对于多数同学能把这个图形抽象成一个整体还存在一定困难,于是我巧用媒体技术引导学生由方法一自然过渡到方法二,于是思维从具体到抽象,帮助学生理解了这道几何问题可以转化成求一个大长方形砖数,从而应用知识解决了这道难题,并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相信本节课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达到了高效的目的。

(四)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实现课堂的增容,让课堂变得高效。

“高效课堂”教学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与作用,在规定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完成教学任务,最完美地实现教育教学三维目标的整合,以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达成育人目标。传统教学中,教师不仅经常需要花大量时间进行板书,而且单纯的教师讲述还限制了课堂教学的密度,往往很难处理好师生在课堂中的地位,使课堂成为教师的“一言堂”与“独角戏”,学生成了被动的“听者”和“观众”,这使得化学课堂教学效益大大降低。运用信息技术则可以解决这一难点问题,使课堂容量增加,留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

以教学三年级《年月日》为例,我利用计算机网络向学生提供大量的信息,自制了学生“年月日”学习的网页,利用万年历,为学生研究一年有多少天、每个月各有多少天提供了广阔的探究空间。学生在新知学习前,有的同学知道了一年有365天,也有的同学甚至还知道闰年有366天。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进行验证,并通过研究发现和掌握每个月的天数。学生探究时,可以利用万年历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年份,有的学生选择自己的出生年份,有的学生选择去年、今年或明年,有的学生选择北京申办奥运会的,有的学生选择上海举办世博会的,总之无论选择哪个年份,都能非常方便快捷地查出该年份各月的天数。然后组织学生交流,让学生在平等的对话中发现,一年中除二月份外,其他月份的天数是固定不变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再次利用万年历选择连续的12个年份进一步探究闰年和平年的的变化规律。这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实现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学生的探索是自由的、快乐的、富有挑战性的。让学生经历这样的数学学习,其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问题的精神,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学习,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网络成为学生主动学习、探索的认知工具。网络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有效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

总之,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越来越凸现其重要作用,它的发展给我们的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源泉,它突破了时空的限制,让数学知识贴近生活、无限延伸,并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它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和师生互动的平台。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注意不要滥用,不要千篇 一律,要根据教学章节的知识结构和特点,结合资料、软件、设备的实际来进行教学设计,要注重实效性和有效性。理想的教学应该是把教师与信息技术的优势同时充分发挥出来,与传统教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力求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出最佳途径。让我们共同努力,有效的运用信息技术,把小学数学课堂打造的更加高效!

篇3:初中化学如何运用探究式教学论文

初中化学如何运用探究式教学论文

长期以来,教师在初中化学课堂上传授着化学知识和科学原理,但对前人是如何获取知识和发现原理的,以及怎样运用这些知识和原理解决问题,却很少教给学生。探究教学将改变我们的教学方式和思维方式,使化学教学与化学科学研究联系起来。开展探究教学,就是让学生类似于科学家搞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从现实情境中发现和捕捉疑问,提出问题,深入探究,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情操。探究教学,其核心是使学生通过科学探究过程理解概念和科学探究本质,培养科学的探究能力和方法。

一、探究活动教学实践

1.初中化学探究活动教学组织

以科学探究为突破口的化学课程改革,是建立在学习方式和课程内容两个支柱之上的。这势必要求教学活动设计及实验必须有利于探究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提供运用探究方法进行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手脑并用的探究活动中切身体验探究过程,学会科学探究。学生是探究活动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去获得知识,发展能力。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行为为学生设计探究的情景,创造探究氛围,组织学生在不同情景下进行探究,使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探究真实的问题。

(1)利用化学实验创设问题情景。人的思维总是在一定“问题情景”中产生。问题是探究的起点,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化学实验过程中伴随的各种各样现象创设出问题情景,能够激起学生情景性的兴趣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我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方法创设问题情景。激趣方法一:巧设悬念,使学生对某种知识产生急于了解的心理,激起学习欲望。激趣方法二:营造氛围。

(2)启发学生从社会、生活中提出可探究的问题。化学与社会、生活等息息相关。一方面化学促进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另一方面,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利用,化学也给人们生活环境带来一定的危害。让学生从社会、生活中等发现一些问题,进而探究问题的成因及解决办法,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而且还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初中化学探究式教学案例

课题:“金属活动性顺序”探究

【问题情景】教师创设教学情景,请学生观察教师演示实验:

(1)将镁片、铁片、铜片分别放入稀硫酸中;(2)铁片插入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3)铜片插入硫酸亚铁、硝酸银溶液中。让学生仔细观察。

【提出问题】现象为什么不一样?镁、铁、铜金属活动性如何?

【猜想】甲:镁>铁>铜∴乙:铁>铜>镁∴丙:铜>镁>铁

【实验方案】利用手边的材料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

方案一:镁片、铁片、铜分别与稀盐酸或稀硫酸的反应;

方案二:镁片、铜片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

方案三:镁片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铁片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实验探究】

【现象与结论】 方案现象结论

方案一铜片上没有气泡,镁片、铁片上产生许多气泡,且镁片上气泡更快镁>铁>铜

方案二镁片表面有金属析出,铜片没有变化镁>铁>铜

方案三镁片表面有金属析出,铁片表面有红色金属析出镁>铁,铁>铜

【结论】镁>铁>铜

二、开展探究式教学活动体会

经过两年多的化学探究实践,本人的教育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角色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由原来只注重教的“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在组织探究教学过程中,本人深感探究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卓有成效。主要表现在:

1.以探究教学为主的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能充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探究学习的兴趣;

2.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时间和空间更多,有利合作意识增强;

3.学生学会了科学探究方法,从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大大堤高,有利于新人才的培养;

4.学生更有兴趣关注身边的化学问题及生活、社会、科技和环保中化学热点问题,甚至着手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更加体现了“化学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

5.使用探究式教学,学生实验能力(动作技能、智力技能)得到了提高,渐渐养成质疑的习惯和多角度对实验评价、改进等。

三、结束语

通过探究教学实践,我深感存在问题还很多,归纳起来有两个方面:一是教学本身的问题,教学实践中的每一步操作都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探究。如教学中问题情景设计受到教师教学水平特别是探究能力的限制,如何提高探究教学能力显得很重要;还有受课堂教学时间限制,有时探究课题未按时完成。如何设计课堂内能完成的教学课题,如何提高探究教学的课堂调控能力也是需要解决。创新精神的培养是关键,目前尚欠力度,整体上不够系统化,要形成较成熟的探究教学模式,还需要较长时间探索。二是教学以外的问题。如教学课题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受限制,如何将教材内容的设计,课外课题的选取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紧密也是目前应该努力解决问题。

篇4:医院人事管理中信息技术运用论文

医院人事管理中信息技术运用论文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具有广阔发展空间和潜力的一门科学技术,无论是在人们日常生活还是工作环境中,都显现出了其相比于传统人为传媒技术的优势:更方便、更快捷。而现在在医院的人事管理工作中多少都存在类似于工作人员数量紧张、秩序混乱的一些局限性问题。将这种信息技术运用在医院的人事管理工作中,不仅能够提高医院工作人员的办事效率,而且能对医院工作人员起到监管和督促的作用,从而在整体上提高医院的办公效率,改善医院的服务水平和质量,使医院的管理工作更有序顺利地进行。因此信息技术在医院人事管理工作中更突显其必要性,在医院的人事管理工作中就需要重视运用信息技术,发挥信息技术在人事管理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充分利用人力资源,降低医院的人事管理运营开支,减轻医院工作人员的负担,从而能够为病患提供一个更优良的治疗环境,更好地促进医院的管理工作,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下面就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等问题提出一些个人看法。

一、现代医院在人事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人事管理制度落后。

传统医院的人事管理制度仍在沿袭,医院工作整体较被动,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工作进度变慢或停滞不前的情况时有发生。在对医院人才的人事管理工作上,由于评职称受学历、资历等传统晋升因素的影响,许多人才不能得到及时任用或重用,高技术人才依旧工作停留在基层岗位上,但同时也存在人浮于事、责任推诿的情况,分工职责不够明确具体,这也是对医院人力资源的一种浪费,关键的人才不被重视,容易打击其工作积极性,使得医院内部竞争力较弱,总体导致医院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发展进程的缓慢。

(二)工作人员纪律性。

在现在医院的管理工作中,由于缺乏相关明确而具体的人事管理制度规定,导致医院部分工作人员时间观念淡薄,存在迟到早退的现象;工作人员在闲暇时间在医院用手机或是利用办公的电脑进行个人娱乐;环保卫生工作人员常常在走廊内聊天,打扰病人休息等,员工内心没有产生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和自我约束观,这些现象都是由于工作人员缺乏纪律性观念,医院的人事规章制度没有具体落实的原因造成的。

(三)工作人员积极性。

在医院中,医护人员由于整日面对的都是病人,心情容易低落,反映在工作上就是个别员工积极性不高,办公效率低,存在拖延工作时间的问题,同时有时因为医生护士的心情问题而忽略了对患者的态度问题,导致投诉等医患纠纷事件的发生,使得医院的声誉受到了影响,医院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削弱。在医院的一些工作人员认为自己的工作是“铁饭碗”,不必过于认真工作也能拿到工资,人浮于事,工作效率低。

二、信息技术在人事管理中的运用策略

针对现代医院人事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明确了在管理工作中运用信息技术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下面就是我提出的`一些具体实施的策略内容。

(一)制定合理的人事管理制度。

信息技术在医院人事管理工作中的顺利运行,首要的就是要根据信息技术制定出合理有效的人事管理制度。这个制度不仅包括对医院全部工作人员提出明确而又具体的工作任务及要求,而且还要根据医院的发展作出人事预估,及时对医院的人员调动和招聘进行通知和策划,避免发生工作人员短缺影响正常工作的情况,使医院工作能合理有序地进行。同时要对医院的技术人才进行培养和考核,在信息技术的引导下,建立医院的人才机制,充分利用和保护医院的优秀人力资源,创造出核心技术,形成医院的独特竞争优势,为医院可持续发展作长远的考虑。

(二)创新考核机制。

在医院工作中,如果能实行合理的奖惩制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医院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具体来说,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记录每位工作人员的工作成果,但是可以量化这个抽象的结果,比如将医院工作人员的出勤情况、服务态度、劳动成果、员工自评或互评、医患的反馈问卷等项目实行打分制,每位工作人员都相应的有自己的得分系统,划定几个不同的分数线,在不同层分数线上的医护工作人员就将要得到不一样的奖惩结果。这样一方面可以督促和激励医院工作人员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另一方面可以让工作人员进行自省,表现突出的方面互相交流发扬,表现不尽人意的地方予以及时的改正,完善和创新医院工作人员的考核制度。

(三)合理的薪酬体系。

传统的工薪发放是根据职称来划分,而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员工的工作量和技术难度都不亚于高一级的医院工作人员,这样就出现了劳动和劳动所得不相符的状况。通过信息技术记录每位员工的工作情况,依此真正实现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通过建立公开、公正、合理的薪酬体系,激发每一位医院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使工作人员端正工作态度,树立一切为了病患的服务态度,共同创造出医院的最大效益。

(四)建立医院人事系统的运行日志。

建立人事系统的运行日志,目的是为了对医院工作人员的具体情况汇总反映整体的工作面貌,从整体上把握和了解医院的人事管理工作。此外,医院的工作人员在传统的人事工作中只是被动的接受工作任务,属于静态管理。现在通过动态的建立人事管理系统,不仅从整体上安排工作人员的具体工作,而且能够根据员工个人发展和医院规划来对医院工作人员作出个人职业规划,强调个人发展对医院的带动作用。如果每位员工都能在职业技能和个人素质有所发展,那么医院的综合实力也会整体地提高。

(五)信息技术的应用和重视度。

信息技术无疑是对医院的人事管理工作有促进作用,因此医院应该加强对应用信息技术的重视。当然最好专门设立一个信息管理部门,平时保障医院内的机密文件和数据资料或是对信息技术设备及时进行维修,以免发生重要文件外泄的状况,同时可以定期组织医院领导和医护工作人员接受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能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技术和知识,在自己的工作范围内进行熟练操作,可以减轻员工的工作负担。从医院的管理人员到工作人员都应学习新的信息技术来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提高医院的综合竞争力。

三、信息技术对管理运行的影响

(一)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

信息技术的运用为医院工作人员办公创造了高效率的办公环境,同时明确的奖惩激励机制、创新的职称评比方式,将激发医院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办事效率,使医院的服务质量整体提高,医院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也相应地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二)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

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制定出合理的薪资制度和人才评比制度,使医院的真正有用之才有施展才能和抱负的空间,建立人事管理系统,解放原先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更好地转向其他工作内容,为病患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对医院工作人员的职业发展作出评估和预测,不仅对医院工作人员负责,更是在一定程度上为医院的整体发展做考虑,有利于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四、小结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医院内部也需要进行制度改革。现在的医院在人事管理方面存在着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信息技术的出现和运用不仅解决了这些问题,还存在着广阔的发展空间。根据信息技术制定新的工作人员考核评比体制、合理公正的薪酬体系,在人员调配、选拔、奖惩等方面都能进行有效的管理,能够充分利用到医院的人力资源,提高医院的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更好地为病患服务,提高医院的综合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实现医院的可持续性发展.

篇5: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论文

一、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

1.将信息技术作为获取知识的工具

第一,一线数学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获取更多教学经验。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可以上网查询有关知识内容,还可以通过网络与其他数学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增加教学经验。第二,学生也可通过网络提前了解授课内容。学生一方面可以上网查询知识点,观看其他教师的授课视频;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网络与老师同学交流,在线解决问题,这更有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

2.改变传统教学结构

传统的教学结构是以老师为主体,教学过程就是老师的“知识灌输”过程,学生总是处于被动学习。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后将改变这种教学结构,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师负责引导学生学习。第一,建立网络学习小组,方便学生讨论问题。可以将一些简单的知识点以作业形式让学生讨论完成,这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第二,使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难点。数学课程与其他课程不同,很多时候需要用抽象思维想问题,这往往是教学过程中的难点。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将抽象思维具体化,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问题。第三,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实践教学。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没有体会到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教师可以让学生发现生活中应用到数学的地方,采取拍照或视频等手段记录下来在数学课堂上与同学共享,开展实践教学,加深学生主体意识。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取得的成果

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育模式改变了以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的情况。图片和文字结合的方式给学生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更加容易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教师根据小学生思维的特点,通过信息技术将以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通过形象具体的图片或视频展示出来,避免小学生因为不能用抽象思维思考数学问题而出现上课听不懂的现象。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小学生突破难点问题,同时也能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都是被动的学习,没有主动权。通过将信息技术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可以借用现代网络技术做好课下的预习和复习工作,这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很大的方便,还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结语

通过上文的介绍读者可以了解到如何将信息技术手段有效的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这种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符合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大大提升了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了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广大一线教师还应继续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发现更多符合现代教育要求的教学模式。

篇6: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信息技术可以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丰富的图像及声音信息,创设学生乐学、爱学的学习情境,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1)

一、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创新学习情境,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信息技术可以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丰富的图像及声音信息,创设学生乐学、爱学的学习情境,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比如,在进行“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几”的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播放小明在家过生日的视频,视频中小明一家共有四口人,他想把这个蛋糕分成四等份,于是从蛋糕中间切一刀,又在与第一刀垂直的方向的中间切一刀。

这样,蛋糕被切成了四等份,每人分一份。

视频放到这里,学生很兴奋,看着分生日蛋糕的场景想到自己难忘的时光。

教师借机引导学生,总计四个人,每人分得一份,那就是总数的四分之一,让学生深刻理解了几分之几的含义。

二、运用信息技术揭示数学规律,突破教学难点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数学教学,根据教材的内容,把静态的信息动态化,直观展示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使教学活动充满生机,学生学得主动,加深了对知识的体验和感受,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从而有效做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比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为突破圆的周长与圆的直径关系的教学难点。

我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的特点,帮助学生释疑解难。

具体做法是:“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计算过程展示,先是在电子白板上画一个圆,让圆在白板上转一圈测出周长,再用这个圆的直径测出这个周长有多少个直径,发现有三个多。

是不是所有的圆都有这样的规律呢?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验证,得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通过动态演示,将枯燥的数学、静态的信息转化为活动的、直观的数学语言,激发学生灵感,突破教学难点。

再如,在进行“认识时间”的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设计动画课件,用来展示钟表上时间的读取方法。

教师通过控制表针的转动情况,让学生认识时针、分针、秒针。

比如,让分针和秒针不动,只让时针转动一周,这样走过的时间就是24小时,一圈一共是24格大格,那每一个大格就是一个小时。

同样道理,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认识分针和秒针,认识分秒的概念。

通过钟表的表针的转动方向,让学生理解顺时针和逆时针的含义,理解数学规律,科学解决教学难点。

三、运用信息技术联系生活实际,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

小学数学知识很多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我们数学教师应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接触生活,了解生活中的数学,以便学生有兴趣、有能力探究生活中的数学知识,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难题。

在扩大知识面的同时,提高了数学运用能力。

比如,在进行“比例的意义和性质”的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出示了一组有关比例的实例:身高与双臂平身的长度之比1:1,脚长与身高之比越是1:7等等,通过这些比例,让学生了解了生活中的自己,并通过这些比例关系,使学生体验到生活处处皆数学,处处要用数学,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应用能力。

再如,在进行“统计”的教学时,由于时间或学具等因素,教师不可能进行全面、完整的统计探究,教师可以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作用,设计flash动画课件,科学揭示统计的`数学本质,并能通过课件展示,使学生理解了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从而有效理解生活中抽奖活动的不可靠性和陷阱设置,提高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

四、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信息量大、难度梯度较高,这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比如,习题类型的设定,习题难度的体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数学教学方法,很好地完成了这一教学任务,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比如,在进行“单元测试题”的教学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训练的题目,利用鼠标笔圈点关键词,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

通过对比启迪学生数学思维,再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师的解题思路分析,通过一步步的引导给学生逐步分析解题的难点,使学生学有方法,训练有目的,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另外,学生训练的结果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台进行展示,直观刺激学生的感官,提醒学生在今后训练时加以注意,收到了很好的反馈效果。

总之,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了直观便捷的服务,深受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喜欢,它是教师教学的得力助手,使数学教学“如虎添翼”,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

一、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应用方式生硬,缺乏教学认识。

很多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的时候,只是表面上将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但其本质跟以往的在黑板上板书没太大的区别,学生照样没能通过信息技术理解授课内容。

而且信息技术运用要灵活,课本中有些章节适合运用信息教学,有些章节更适合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这种不同的内容教学中,要灵活变通,把握教学时学生的接受能力,合理利用教学资源,而不是一味地用了某种方法之后就不分环境一直使用下去,不顾效果。

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教师技术能力落后。

有些老师思想守旧,对新生事物有抵触心理,对旧事物不忍抛弃,不愿意尝试新的手段、新的技术。

他们认为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能够完成教学任务,不需要花时间去钻研自己不擅长的新技术。

学生可能对这种手段很好奇、很喜爱,反而教师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

所以,教师的思想观念一定得先转变过来,才能以饱满的热情,利用信息手段,带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新的课堂环境。

3.实践方式单一,缺乏结构性改革。

虽然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但是大多数教师只是在知识的讲述上利用了多媒体,把它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没有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讲课结构等关键的部分做出改革,这恰恰是最核心的部分,在信息课堂上,学生和教师应该是双向交流,加强互动,这样学生才能更快、更牢固、更欢快、更主动地接受新知识。

二、加强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具体方法

1.教师应灵活利用多种类型的教育媒体。

信息技术说到底只是一种教学的工具,课堂的核心主体还是老师和学生,教师应当考虑如何把这种工具运用得合理得当,如果太依靠这种工具,在电脑上将课件放映一遍,不仅起不到原本的作用,反而会让学生花费更多的时间去理解,没有起到课堂真正的作用。

教师应该在充分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把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的优点相结合,灵活授课。

2.加强教师的技术培训。

现在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教师的自身技术能力落后,不能完全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需要使用其他技术人员设计的课件来讲自己的课,教师不能根据自己的想法来设计课件,这样就不能把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目的体现在其课件中来,

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教师参加一定的技术培训,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创作自己的教学课件,这样才能提高教师授课的效率,也有利于教师调动学生积极性,达到教师原本的教学目的,体现出其教学思想,更好地把握课堂流程的走向,也能增强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职业自信心,发挥出信息技术的真正能量。

所以教师的技术能力也是信息技术在课堂应用中很重要的因素。

3.促进课堂内外师生间交流。

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发达的今天,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数学的教育教学中绝对不仅仅限于课堂,无论从学生角度还是教师角度,其交流一直可以从课堂延伸到课堂以外,老师和学生可以借助这一手段不间断地交流,消除了空间限制,

增加了学生与教师接触的时间,而且学生和学生也可以借助这一渠道交流,老师之间也可以交流教学经验,只要应用得当,这种互动也可以从课堂搬到课外,让学生学习知识不再受课堂限制。

另外,教师可以布置一些除纸面作业之外的可以在网络上解决的任务,这样,让学生对信息技术也有一定的了解,为以后的学习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总之,只有加强了学生与教师的交流,教师才授课才更能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流程,提升教学的质量。

篇7: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一) 紧跟科学发展步伐 ,促进教学内容快速更新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掌握最新知识 ,紧跟前沿科技成为现代教育必须考虑的问题 。与时代发展相脱节的学生将得不到社会的肯定 ;没有现代教育理念 、不能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语文教师也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 。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组织教学 ,有利于学生知识视野的拓宽 ,使知识的传播具前沿性和全面性 。当今时代 ,新知识 、新概念层出不穷 ,教师如果仍将教科书或是教参作为教学的法宝 ,显然无法适应变化发展着的形势 。语文学科具有综合性的特点 ,如果教师知识面窄 、传授知识手段单一落后 ,教学就会显沉闷 ,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会很好得。

(二) 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一些课文内容晦涩难懂 、抽象枯燥 ,在传统教学方法中配以模型挂图和死板的教学道具 ,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讲解说明 ,也难以达到良好的效果 ,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教学活动 ,图文并茂 ,声像俱佳 ,可以达到将抽象概念具体化的良好效果 。如在教学人教版识字一这课是 ,通过学习十二个词语感受春天季节的美丽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由于识字课枯燥乏味我就预先设计制作了能体现词义的课件,并选取了一段钢琴曲作背景音乐。课堂上 ,我先以一张配有诗文的电子幻灯片呈现教学内容 ,在悠扬的音乐声中 ,有感情地诵读全文 ,一下子激起了孩子学习的热情 ,课堂气氛轻松活跃 。随着课件中朵朵鲜花的盛开 ,树木吐出新芽,鸟儿欢快的歌唱学生眼神中流露出对课文学习的兴奋和向往之情 。

(三) 信息技术信息量大 ,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传统的教学方法 ,知识传授的速度慢 、范围窄 ,限制了信息量的扩充 。而现代教育技术具有速度快 、知识信息量多而不乱的特点 ,有利于满足学生渴求知识的欲望 ,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现代教育技术体现了很强的网络优势 ,能收集更多的语文学习的信息资源 ,增大教学的信息量 。师生双方利用计算机在教学活动中交流 、讨论 ,实现资源的共享 。在听 、读 、说 、看 、操作活动中 ,获取大量的知识信息 ,使课堂教学的效率大大提高 。

(四) 对语文教学资源的再利用起到了积极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数字化教学材料 ,具有可以长久保存 、可以通过网络技术或其他通讯手段广泛传播的特点 , 便于学生自学和教师交流 。信息知识的传递手段对语言和文化教育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传统教学中 ,许多优秀的有经验的教师耗费心血编写的语文教案,由于保存不便 ,且缺乏交流 ,随着岁月的流失而散失 ,从某种意义上讲 ,造成了知识和经验的浪费 ;而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 ,教师的智慧和经验都将以电子技术的方式记录 ,后来的教师在使用前人的课件时 ,可以从他们深邃的'思想 、独特的教法中汲取经验 , 也可以根据语文新课程的发展和授课对象的要求 ,在新 。

二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语文教学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吸收和借鉴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和创

(一) 应避免出现重形式轻内容的现象

高质量的课件是教学的先导 。由于现在课件内容相仿和相近的太多 ,特别是开发工具提供的自动功能较多 ,制作中较易出现一些过分强调华丽外表 、中看不中用的的东西 。在上语文课时 ,如果加一些不恰当的动画 ,还会分散学生的注意 ,达不到预期效果 。其实课件作为一种教学必备的软件基础 ,它的制作和使用应以实现最终教学目的为宗旨 ,而不是为了花哨 、好看

(二) 在教学过程中易出现重机器轻教师的弊端

现代教育技术用于语文教学 ,容易造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主导作用被忽视 。在实际操作中 ,有些教师成为现代媒体课件的放映员 ,学生成了缺乏活力的观而课件则成了简单的电子讲稿 。这实际上是因为部分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解片面 ,认为只要使用了现代的教学设备 ,就是进行了现代媒体教学 ,没有把媒体与语文教学内容充分整合 ,没有认真分析哪些内容用什么方式表现最好 ,自然不利于学生学习。实际上 ,现代媒体只能是语文教学活动中的辅助手段 ,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是绝对不应丧失的 ,失去了这些 ,语文教学中所特有的人文关怀和文学精神也就荡然无存 。

(三) 现代教育技术自身的缺陷

任何教学手段都不是万能的 ,都有本身的局限性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 ,如果在语文课上使用多媒体教学 ,一般教室的光线都比较暗 ,课堂笔记记录困难 ,使得基础薄弱的学生学习起来很吃力 。加之目前软件开发技术不高 ,长期使用多媒体教学 ,学生容易丧失新鲜感 ,若教师教学组织不当 ,学生则会感觉学习内容单调 、易疲劳 ,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

现代教育技术是一门新兴的科学 ,它改革了传统教育模式 、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 ,是语文教学领域乃至所有学科的场深刻的革命 。它对语文教学来讲既是挑战 ,也是机遇, 更是构建新课程体系的探索 ,有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组织语文教学 ,将给语文教学带来革命性的变革。

篇8:高校体育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论文

高校体育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论文

【摘要】信息技术是高校课堂教学,课程改革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工具,相对于其他课程,体育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较为滞后。事实上,在体育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不但能使得教师的教学方式更加灵活,使教学过程更加直观,也能够能增加学生运动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理解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体育教学;应用

1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意义及应用

丰富教学手段,加深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认识体育运动一般是一种肢体动作的教学,与智力课程不同,讲究肢体的协调性,动作的准确性。学生往往难以通过老师的若干次的动作演示和讲解达到标准,通过视频、动画等技术,可以将标准动作进行拆解,并能够绘制出平时眼睛看不到的肌肉、关节动作,让学生更加容易领会。如游泳时挥臂动作如何影响水的阻力,足球射门时射门动作如何影响球的轨迹等。此外,从教师的动作,学生只能看到表面,无法领会运动对在身体生理上的作用,通过制作专业的教学视频,能够让学生对运动的认知从感性提高到理性。能够明白某个动作对自身肌体会造成什么影响。有效组织教学资源,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高校中学生参加体育课堂教学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能够选择的教学项目也是不多。出于兴趣、健身学生都会自主的进行一些体育运动,特别是现在一些新兴的时尚的体育运动项目,如轮滑、网球、攀岩、瑜伽等,但是却都很难找到专业的指导。通过建立教学资源库、发挥微信、QQ等软件的交流功能、开发专业的专项运动指导软件,能够避免学生盲目运动,扩大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感受到各种项目的魅力,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同时对于我国全民体育事业的发展也有其积极的作用。有效的数据监测与分析,促进体育教学信息化、数字化已经渗入了高校教学的方方面面,随之而来的在“大数据”背景下进行的课程改革手段也是层出不穷。在体育教育事业中,充分的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数据的搜集与分析能够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监测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通过网络与数据库技术建立起来的地区性、国家性学生体质电子档案,我们能够更科学进行对比与分析不同地区,不同教学方式下的大学生的体质情况,从而指导我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做出因地制宜、有时效性的改革措施。

2目前信息技术应用在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基础设施与条件不足

信息技术的应用需要大量的硬件和软件的支持,对于许多高校,大量的资源与资金往往是投入到各个专业的主干课中,在体育教学方面可供使用的资源就显得捉襟见肘。特别对于一些民营高校,情况就更加严重。拿笔者所在院校来说,其他专业淘汰的计算机才会被使用在体育教研室中。受制于硬件条件,有针对性的、专业的体育教学软件也少之又少,学生与老师都无法通过软件实施互动教学。能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使用的资源平台,整理好的电子材料也是非常匮乏。

2.2重视程度不足,理念落后

虽然国家近年来对高校体育教学事业的关注度不断提升,但许多高校管理者对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仍然缺乏认识与重视。在进行资源分配时,体育教学一直都是处于弱势群体的地位。许多管理层甚至体育老师自身都一直认为体育课与数字化、信息化是“绝缘的”,体育课就是学生跟着老师做动作,忽视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忽视体育运动对生理、心理的影响方面的教学,缺乏现代体育观的认识也是制约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深入应用的主要原因之一。

3深化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应用的建议

3.1转变体育教学理念

切实改变体育教学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战略地位,要能深刻体会到体育教学的内涵,理解体育运动在学生身体健康、人格树立、价值观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能充分应用已有的信息化条件,实施个性化、智能化、互动性强的教学活动。体育教师要主动改变传统,将信息技术手段整合到传统的体育技能教学中,提高体育课堂的`效率,将课堂延伸到学生的业余时间,提升体育课程体系的系统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3.2完善基础设施与管理体制

信息技术是否能真正融入到体育教学中,其基础是完善的软、硬件基础设施。高校需要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与工具中加大投入。在硬件方面,可以考虑投入的设备包括:计算机、网络、投影设备、各类专业的测量和感应设备、虚拟现实设备。软件方面,可以包括:体育教学专用的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运动指导监测软件、虚拟运动软件、互动软件、在线教学资源平台等。同时,体育教学的管理体制也要相应作出改革,也要组建专门的设备、软件维护人员,体育教师要定期接受培训,根据信息技术条件作出课堂改革,开发新的教学手段。

4结语

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是高校教学发展的必然,而且已经在慢慢迎头赶上,但是想要充分发挥其作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体育教育事业的现代化,需要管理者转变观念,更需要体育教育工作者不断的进行尝试与改革。

参考文献:

[1]朱侠.浅析体育信息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青春岁月,.

[2]峤洪中.谈CAI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学报,.

[3]李鸿江.大数据下的学校体育[J].体育教学,.

篇9: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推进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提升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习的效率与学习中的兴趣。

(1)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应用中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1.1信息技术的过度应用

对于有些小学语文老师而言,存在着在教学过程中过度依赖信息技术的现象,比如在一些可以通过版面或者口头讲授知识的地方也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来教学。

久而久之,这种现象就导致了学生过分的依赖多媒体信息技术所呈现的图像,使学生懒于思考,削弱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另外,在这种教学方法下会减少师生沟通与交流,使得课堂气氛沉闷与压抑,使学生在学习中丧失了主体地位。

1.2信息技术的应用缺乏

与许多老师过度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相反,有一部分老师存在着教学观念落后的现象,不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来辅佐教学。

很多老师整堂课都依靠口述与板书传授语文知识,但是小学生却是缺乏耐心的群体,这样的语文课堂会使小学生很快的失去兴趣。

对于有些概念,学生无法全部理解,只能依靠死记硬背,这也会极大扼杀了学生的思考力和创新思维。

如果把信息技术应用在教学中,通过生动的画面来讲解知识与概念,学生的积极性和思考力才能不断提升,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才能不断加大。

二、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2.1科学安排教学内容

语文是一门知识体系非常繁琐与庞大的课程,小学生的语文教材内容也存在着信息量大、涉及面广的特点。

小学生作为学生中的低年龄群体,往往生活阅历与感官发展水平不够高。

这就要求小学语文老师要抓住教学的重难点来制作课件,把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文本、图形、动画、声音等教学元素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的直观性。

例如在小学语文写作的教学中,就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激发学生写作能力。

小学生的书面语言组织能力较差,写作往往是很令小学生为难与头疼的一件事。

如果教师能够灵活的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运用到小学作文的教学中,就可以很好的缓解这一问题。

比如当写作题目为“我最喜欢的季节”时,老师可以在课前提前收集整理一些与四季相关的图片与视频,通过在课堂中对四季景象的放映,让学生感受到春的活力、夏的热情、秋的丰收与冬的雪白。

这样一来死板的作文题目就会变的形象化、生动化,然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把心中所想说出来,然后再将说的写到纸上。

这样一来,小学生能够通过影像资料充分的发散思维,不会觉无处下笔了。

2.2营造生动的教学情景

小学生的知识储存量有限,学习能力也较弱,因此如果能在教学中创造一些生动的教学情景,就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学习内容,提升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点,利用小学生善于发现新事物的特点与其好奇性,通过一些形象直观的教学工具和多媒体来展开教学。

在教学中,小学语文老师应该把多媒体作为日常的教学手段之一,通过对视频、幻灯片的播放,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教导蜻蜓的“蜻”这个生字的时候,可以通过幻灯片播放出学生已经掌握的青草的“青”字,然后一点鼠标让画面中飞来一只小蜻蜓,引导学生想象蜻蜓是昆虫的一种,然后再一点鼠标,“青”字的旁边加上了一个“虫”字旁,这样一来,学生不但掌握了“蜻”字的写法,而且会对识字越来越感兴趣,教师借此引导学生运用这一规律去认识新的汉字,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3轻松活跃的教学气氛

有句古话叫做“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只有切实的做到关爱学生、理解学生、提升在学生心中的形象和威信力,才能更加有效的开展教学工作。

尤其在小学教学中,如果能抓住小学生的心理,让小学生喜欢老师,自然而然会加强小学生对这门课程学习的热度和积极性。

小学老师除了可以在日常学习中对学生予以耐心的教导与温暖的关爱,在课堂上营造一种活跃轻松的课堂气氛,也是抓住学习的心的.有效方法之一。

例如在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就可以为学生播放有关西沙群岛的图片与视频,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西沙群岛的美丽风景,仿佛身临其境,在一种轻松与有趣的氛围中不知不觉的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提高了学习效率。

把信息技术应用到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打破了传统教学方式的沉闷性与枯燥性,小学生们一起昂着头兴致勃勃的观看与课程有关的图片与视频,再加上观看完毕后教师与学生间进行交流与互动,这种活跃的、轻松的、令人兴奋的课堂气氛,让小学生们不知不觉爱上了语文的学习,甚至迫不及待的期待下一节语文课的到来。

三、结语

推进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提升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习的效率与学习中的兴趣。

从宏观方面讲,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广泛应用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良好趋势。

当然,就目前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实际看来,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这需要全体教师同仁一起努力,不断总结,不断完善,保证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带来更大的益处。

(二)

一、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发展策略分析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日益广泛,它发挥着常规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但在广泛运用的背后,信息技术也有着不足之处:有的是由于教师运用不合理,缺乏对整合的研究;还有的是信息技术应用过多,造成应用的盲目化,使得学生感觉眼花缭乱,抓不住教学的重点,而教师则只顾教学进度,一股脑地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展示,不给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时间。

这样的教学,学生的语文素养很难得到有效提高。

因此,我们应进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作用,不能为了教学形式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而应结合教学实际需要和学生学习规律,科学选用信息技术手段,整合语文课程资源,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提高教学效率。

二、巧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小学生对语文教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好语文的关键因素。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虽不算新技术,但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还很受学生的喜欢,信息技术的使用依然是教学过程中学生关注的焦点。

尤其是小学生,年龄较小,上课听讲的注意力不够集中,对直观信息较为敏感,愿意接受动态、富有创造性的知识信息。

因此,教师应科学设计教学环节,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集中上课听讲的注意力。

比如,在进行《神奇的塔》的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播放我国各个朝代的塔的图片,并在图片旁注解说明塔的名称、建塔的过程、意义。

尤其是利用多媒体呈现塔的历史发展和变迁时,学生对“神奇的塔”产生了好奇心,想尽快了解本节课程的内容,激发了阅读的渴望。

这样通过各种塔的图片展示,有效提高了学生听讲的注意力,为本节课的学习开了个好头。

另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查询相关信息,了解世界各地的塔,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三、巧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互动教学,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单纯的文字信息和教师口述的方式进行的,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师生互动,不能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不能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

多媒体教学是集图片、文字、视频、动画、网页于一体的全方位描述性的教学,能对小学语文教学内容进行动态化、人性化的详细解读,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教材的内涵,牢固掌握知识要领,加深对教材内容的印象,从而有利于学生抓住学习的重点,提高学习效率。

比如,在进行《捞月亮》的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捞月亮的视频动画片。

学生都看得非常仔细。

与此同时,我提示学生在看视频动画时把自己的疑问写出来。

我发现有的学生边看边写下疑问,如月亮怎么会掉进水里去呢?小猴子怎么能把月亮捞出来呢?为什么月亮又看不到呢,等等。

这些问题被学生提出来,激发了学生积极思维。

看完动画后,我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使课堂动起来。

我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实现了课堂教学动态化管理。

学生讨论得很激烈,课堂氛围十分活跃。

在这种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更大地激发了出来,同时学生的内在潜能也得到了挖掘。

在可视化的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将枯燥的语文教学内容实际化,将枯燥艰涩的文本信息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图像或者是声音,加强了学生对文本的印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从而使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

四、小结

总之,语文教学信息化已成为教学改革的一种趋势。

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应加强信息技术应用的研究,提高信息技术的运用效率,使其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促进教学改革,真正做到优化教学资源,轻松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从而全面落实语文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篇10: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3篇论文

(一)

一、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有效化解教学重难点

新课程改革不仅关注学生知识的获取,而且更为关注学生能力的提升与技能的形成,明确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这三个方面并不是独立的,而是一个有机结合体。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无形渗透,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提升。而要完成这些目标,我们首先必须要解决好重点与难点。重点是在某个知识板块中起着基础性作用的知识,是学习其他知识的基础;而难点则是基于小学生的基础知识与认知水平理解起来具有一定难度的知识点。在传统教学中,我们往往采用语言解说的方式,虽然也尽量用到了挂图、模型等,但限于教学手段自身的局限性,并未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拥有巨大的信息资料库,具有强大的综合表现功能,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多媒体的加盟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注入了生机,带来了教学改革的重要契机。如在学习《西门豹》时,为了让学生掌握角色特点,更好地进行分角色朗读,我运用多媒体制作了一系列的图画,使学生将阅读与图画结合了起来。这样更利于学生结合具体的场景、语言、神情、动作等来把握角色特点,从而取得了阅读教材与教师语言描述所无法取得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有效教学情境,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伟大的科学家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可见,想象的重要性。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想象与联想,让学生创造性地开展学习,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小学生生活范围小,生活阅历少,尚未形成敏锐的观察力,缺乏“发现美的眼睛”,使得他们在阅读时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并不能达到对文本的深入理解。而多媒体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材料,将一些无法直接观察与聆听的事物模拟出来,这样更能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展开充分的想象。多媒体教学有效弥补了传统教学信息不足的弊端,可以突破教学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多样化的材料。这样,学生便可以直观地进行观察、发现、体验与感悟,就能从大量丰富的信息与材料中提取有效的信息,丰富感性认知,进而透过现象探索本质,在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间建立直接联系,从而可使学生的感知能力与想象能力得到培养。如在学习一些历史题材的文章时,由于距离学生生活年代较为久远,学生缺乏必要的感性认知,在教学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强大优势来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资料,如影视剧资料、古画、图片、文字记载等等,这样便可以带领学生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在学生与文章间搭建桥梁,使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展开充分的想象,在想象中丰富认知,提高感知能力。

三、小结

总之,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是现代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语文教学的内在需求。所以,我们要认真研究,科学运用,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完美结合,使语文教学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更加富有活力和魅力,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

一、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发展策略分析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日益广泛,它发挥着常规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但在广泛运用的背后,信息技术也有着不足之处:有的是由于教师运用不合理,缺乏对整合的研究;还有的是信息技术应用过多,造成应用的盲目化,使得学生感觉眼花缭乱,抓不住教学的重点,而教师则只顾教学进度,一股脑地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展示,不给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时间。这样的教学,学生的语文素养很难得到有效提高。因此,我们应进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作用,不能为了教学形式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而应结合教学实际需要和学生学习规律,科学选用信息技术手段,整合语文课程资源,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提高教学效率。

二、巧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对语文教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好语文的关键因素。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虽不算新技术,但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还很受学生的喜欢,信息技术的使用依然是教学过程中学生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小学生,年龄较小,上课听讲的注意力不够集中,对直观信息较为敏感,愿意接受动态、富有创造性的知识信息。因此,教师应科学设计教学环节,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集中上课听讲的注意力。比如,在进行《神奇的塔》的`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播放我国各个朝代的塔的图片,并在图片旁注解说明塔的名称、建塔的过程、意义。尤其是利用多媒体呈现塔的历史发展和变迁时,学生对“神奇的塔”产生了好奇心,想尽快了解本节课程的内容,激发了阅读的渴望。这样通过各种塔的图片展示,有效提高了学生听讲的注意力,为本节课的学习开了个好头。另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查询相关信息,了解世界各地的塔,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三、巧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互动教学,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单纯的文字信息和教师口述的方式进行的,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师生互动,不能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不能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多媒体教学是集图片、文字、视频、动画、网页于一体的全方位描述性的教学,能对小学语文教学内容进行动态化、人性化的详细解读,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教材的内涵,牢固掌握知识要领,加深对教材内容的印象,从而有利于学生抓住学习的重点,提高学习效率。比如,在进行《捞月亮》的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捞月亮的视频动画片。学生都看得非常仔细。与此同时,我提示学生在看视频动画时把自己的疑问写出来。我发现有的学生边看边写下疑问,如月亮怎么会掉进水里去呢?小猴子怎么能把月亮捞出来呢?为什么月亮又看不到呢,等等。这些问题被学生提出来,激发了学生积极思维。看完动画后,我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使课堂动起来。我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实现了课堂教学动态化管理。学生讨论得很激烈,课堂氛围十分活跃。在这种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更大地激发了出来,同时学生的内在潜能也得到了挖掘。在可视化的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将枯燥的语文教学内容实际化,将枯燥艰涩的文本信息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图像或者是声音,加强了学生对文本的印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从而使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

四、小结

总之,语文教学信息化已成为教学改革的一种趋势。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应加强信息技术应用的研究,提高信息技术的运用效率,使其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促进教学改革,真正做到优化教学资源,轻松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从而全面落实语文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三)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应用中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1.1信息技术的过度应用

对于有些小学语文老师而言,存在着在教学过程中过度依赖信息技术的现象,比如在一些可以通过版面或者口头讲授知识的地方也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来教学。久而久之,这种现象就导致了学生过分的依赖多媒体信息技术所呈现的图像,使学生懒于思考,削弱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另外,在这种教学方法下会减少师生沟通与交流,使得课堂气氛沉闷与压抑,使学生在学习中丧失了主体地位。

1.2信息技术的应用缺乏

与许多老师过度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相反,有一部分老师存在着教学观念落后的现象,不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来辅佐教学。很多老师整堂课都依靠口述与板书传授语文知识,但是小学生却是缺乏耐心的群体,这样的语文课堂会使小学生很快的失去兴趣。对于有些概念,学生无法全部理解,只能依靠死记硬背,这也会极大扼杀了学生的思考力和创新思维。如果把信息技术应用在教学中,通过生动的画面来讲解知识与概念,学生的积极性和思考力才能不断提升,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才能不断加大。

二、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2.1科学安排教学内容

语文是一门知识体系非常繁琐与庞大的课程,小学生的语文教材内容也存在着信息量大、涉及面广的特点。小学生作为学生中的低年龄群体,往往生活阅历与感官发展水平不够高。这就要求小学语文老师要抓住教学的重难点来制作课件,把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文本、图形、动画、声音等教学元素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的直观性。例如在小学语文写作的教学中,就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激发学生写作能力。小学生的书面语言组织能力较差,写作往往是很令小学生为难与头疼的一件事。如果教师能够灵活的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运用到小学作文的教学中,就可以很好的缓解这一问题。比如当写作题目为“我最喜欢的季节”时,老师可以在课前提前收集整理一些与四季相关的图片与视频,通过在课堂中对四季景象的放映,让学生感受到春的活力、夏的热情、秋的丰收与冬的雪白。这样一来死板的作文题目就会变的形象化、生动化,然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把心中所想说出来,然后再将说的写到纸上。这样一来,小学生能够通过影像资料充分的发散思维,不会觉无处下笔了。

2.2营造生动的教学情景

小学生的知识储存量有限,学习能力也较弱,因此如果能在教学中创造一些生动的教学情景,就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学习内容,提升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点,利用小学生善于发现新事物的特点与其好奇性,通过一些形象直观的教学工具和多媒体来展开教学。在教学中,小学语文老师应该把多媒体作为日常的教学手段之一,通过对视频、幻灯片的播放,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导蜻蜓的“蜻”这个生字的时候,可以通过幻灯片播放出学生已经掌握的青草的“青”字,然后一点鼠标让画面中飞来一只小蜻蜓,引导学生想象蜻蜓是昆虫的一种,然后再一点鼠标,“青”字的旁边加上了一个“虫”字旁,这样一来,学生不但掌握了“蜻”字的写法,而且会对识字越来越感兴趣,教师借此引导学生运用这一规律去认识新的汉字,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3轻松活跃的教学气氛

有句古话叫做“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只有切实的做到关爱学生、理解学生、提升在学生心中的形象和威信力,才能更加有效的开展教学工作。尤其在小学教学中,如果能抓住小学生的心理,让小学生喜欢老师,自然而然会加强小学生对这门课程学习的热度和积极性。小学老师除了可以在日常学习中对学生予以耐心的教导与温暖的关爱,在课堂上营造一种活跃轻松的课堂气氛,也是抓住学习的心的有效方法之一。例如在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就可以为学生播放有关西沙群岛的图片与视频,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西沙群岛的美丽风景,仿佛身临其境,在一种轻松与有趣的氛围中不知不觉的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提高了学习效率。把信息技术应用到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打破了传统教学方式的沉闷性与枯燥性,小学生们一起昂着头兴致勃勃的观看与课程有关的图片与视频,再加上观看完毕后教师与学生间进行交流与互动,这种活跃的、轻松的、令人兴奋的课堂气氛,让小学生们不知不觉爱上了语文的学习,甚至迫不及待的期待下一节语文课的到来。

三、结语

推进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提升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习的效率与学习中的兴趣。从宏观方面讲,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广泛应用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良好趋势。当然,就目前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实际看来,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这需要全体教师同仁一起努力,不断总结,不断完善,保证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带来更大的益处。

篇11:信息技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信息技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摘要:化学课所要教授和表达的内容较多,抽象的思维和单纯地依靠教师演讲已经不能完整地呈现所要学习的知识。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适当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全面、彻底、深入、直接展示,化难为易,比较容易为学生接受,会为课堂教学锦上添花。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化学

学生是知识的接受方,如果能够唤起他们主动学习的热情,和对知识的探索,将会极大地减轻教师的负担。作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模式来唤起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欲,而不是被动地让他们接受,成为知识灌输的对象,这样也无益于他们学习。信息技术,顾名思义,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在课堂教学方面来说,多是指利用电脑网络、多媒体等高科技手段,辅助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接受知识,达到快速认知并消化。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教育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已经成为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工具,它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情境创设上也功不可没。若要充分发挥其优势,就要充分利用好教学资源,利用好教材,构建高质量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创设高效率、高水平的化学教学。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构建有效率的课堂教学

在化学课堂上,因为微观粒子及其结合、运动和排列的不可感知性,由此导致部分学生对物质微观结构的相关知识都感到比较抽象、难于理解。如果教师仅仅凭借教材照本宣科,或者简单地利用模型和照片进行教学,也往往达不到实际效果,甚至会让学生进入误区。在教学中,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每一节课,涉及化学现象、化学概念、化学反应、化学规律,都要求学生的第一印象非常正确,避免在以后的学习中造成理解上的模糊或者意义上的混淆错误。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需要运用多媒体手段,来构建有效率的课堂教学。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运用声音、文字、图像、动画等生动鲜明的特征来调动学生的感官,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尤其是当今网络时代信息技术发达,很多的新鲜资讯和知识给了我们更多的选择机会。经过教师对选材的加工,可以更加生动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既有丰富的信息量,也保证了课堂的质量,实现课堂的优化组合。尤其是生动具体的化学现象可以让学生看得清楚,变客观为主动,变枯燥为生动,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例如我准备的小课件里播放了氧气和氮气在雷电的作用下,小部分发生反应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遇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二氧化氮,二氧化氮遇雨水转化为硝酸,硝酸遇土壤转化为能被庄稼吸收的硝酸根离子,一场雷雨过后,庄稼变得更加茁壮了,是因为大自然给庄稼施了一次氮肥,可见科技的魅力和大自然的奇妙。这样既生动,又有科技含量,还条理清楚脉络顺畅的小短片,最受学生的欢迎,也让学生发出了:“原来是这么回事”的惊叹,在无形中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二、信息技术在高中化学课堂的优势

我们都知道,有一些化学实验在过程中会产生有毒物质,严重威胁师生的安全和生态环境,不利于动手实验。可是如果不动手的话,仅凭文字介绍或者教师口说,不能让学生在脑子里形成意识,也影响学生对化学原理的学习和分析,这个时候多媒体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多媒体课堂让化学过程详细、具体、直观地演示出来,一步一步都非常完善、清晰,可以从各个角度、各个时间段观察其不同的变化。这样不仅让学生观察的清楚,也符合我们对于环境保护的理念倡导。对于一些复杂的,时间花费比较长的实验,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将时间缩短,将过程缩短,只展示其最重要的几个环节。例如,为了让学生对氨气有更加详细的'认知,我准备了氨气溶于水的喷泉实验视频、氨气分子结构动画模拟演示和氨气与酸反应的PPT,从多种角度让学生对氨气有所了解,在演示的时候,时而配有背景音乐的调节,时而有视频讲师的讲解,时而有教师进行重点穿插解说,充分发挥了资源的优势,优化了课堂效率,也让学生有了一种被知识所包围的感觉,无形中就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的反应及收获

正确利用多媒体来进行辅助教学,会让课堂变得更加形象生动,通过一些实践也证明,学生对于传统教学已经在接受方面稍感麻木,而新颖的、不拘于形式的教学方式,更受到他们的青睐。多媒体所传递的信息更加新鲜,内容更加生动,形式更加多样,这些都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觉得是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在学习,因此兴趣浓厚,这样带来的直接好处就是他们愿意接受知识,而且接受的速度很快,所产生的效果非常好。而且还有一点是很多教师都忽略的,就是一些动手实验的课程,有时候不能全体学生亲自试验,往往是在前排的学生看得清楚,后排的学生就不甚了了,很难看清楚试管中的景象,无法观察仔细就不能吸引注意,时间长了就会没有兴趣。多媒体照顾到了全体学生的感知,在观察方面做到一视同仁,全方位,多角度,多层面展示,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实验演示的可视度,让教学更加透彻、明了。

四、优化思路,拓展思维,动脑筋制作精良的课件内容

我们知道,课堂教学的效果如何,离不开教师的精心准备,只有在课前准备充分,才能为学生带来一堂高质量的化学课。可是在准备多媒体课件的时候,有很多教师也觉得疲于应付,要选材,要找资料,要制作动画图片等等,往往好几天才能准备好一节课,好在有不少资源可以在网络上进行共享,结合实际选择有用的内容,对师生都非常有帮助。这就要求教师平时要多关注相关的网络内容,也可以到贴吧、微博等互动媒体与同行进行交流,大家一起分享经验。有的教师还会利用微信等工具,与其他教师进行探讨,或者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当收集到的讯息达到一定程度后,做详细的总结,知道学生需要了解什么,哪些问题不明白,具有普遍性,然后寻找解决方案,制作出具有代表性、广泛性的课件内容,同时也轻松地突破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在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和记忆规律的基础上,运用信息技术,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有助于突破教材中的重难点。这样做的好处是教师真正做到了“传道、授业、解惑”,既丰富了自己的学识,又帮助学生有所提高。在化学课堂上,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好处和效应还有很多,包括情境的模拟和创设,对教材的补充,对学生兴趣的激发等等。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处理好这些辅助工具的运用,让学生在一个有着浓郁兴趣的氛围中学习,就一定会构建一个高效率、高水平的课堂。

参考文献:

[1]陈君正.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8).

[2]曹桂云.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教育科学:教学研究,(5).

篇12:信息化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教学的基本思路几乎都是从实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激发灵感,培养能力,所以在化学课堂上有大量的教师演示实验。传统的演示方式,教师在讲台上做得很认真,感觉现象很明显,以为班级所有同学都能观察到明显现象,实际上由于受教室空间,实验容器本身散光性的影响,绝大多数学生是无法观察到真实现象,这点我想老师平时在听课时也深有感触。为了提升演示实验效果,教师可以使用摄像头或qq摄像与ppt双频互动,将教师演示实验投影到ppt上,这样图片清晰,效果明显。化学实验对于化学教学来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在课堂上和实验课中,一般只能安排简单易做,无毒无害的实验,而那些较为复杂、危险系数高、污染大、有毒害、药品昂贵的实验,基本无法涉及。在传统化学教学中,这一类实验,往往只能通过教师口头讲授,学生也只有机械记忆,这就严重制约了教学效果。例如九年级化学沪教版第五章“金属矿物 铁的冶炼”中设计了实验室模拟工业炼铁原理以及工业炼铁的原料、设备、简单流程以及主要的反应原理。这节课实验室模拟炼铁由于一氧化碳有毒且装置繁琐操作复杂,失败率高,实验现象学生难以观察,多数老师一般以讲实验为主,最多拿动画演示实验。学生常常是靠教师的讲述、单纯的记忆学习,缺乏主动探究,兴趣也不是太大,学生对于炼铁知识也只停留在简单记忆的认知程度。显然,这不能满足新课改的要求。在信息化技术指导下,本节课教师可以借助电子白板展示,充分利用互联网强大的即时传输功能 (腾讯qq)和资源搜索工具(百度),创设一系列教学情境和学生活动。把相关的图片、工业炼铁视频、实验室炼铁实验微视频、实验讲解做有机的整合,通过生动的展示,让学生从感官出发,从教师“领着走”到学生“自行走”,达到本课的教学目的。随着3d技术的发展,使用3d实验模拟软件,学生还可以在电脑上选择3d仪器,逼真地模拟实验过程,甚至随着3d打印技术的发展学生还可以将选择好的仪器即时进行打印。

篇13: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设想及展望论文

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设想及展望论文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 信息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近年来, 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推进,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熟练应用信息技术, 已然成为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重大课题。教师要明确课堂教学的核心和教育的培养方向, 在课堂教学中熟练的运用各种教学手段, 不断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中学化学; 信息技术; 课堂融合;

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为提高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气氛提供了先决条件。通过大量的时间, 我们看到在初中化学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在日常教学中, 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的融合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将就这些问题进行详细的探讨。

一、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教学融合在教学实践中具有积极意义

课堂教学信息化是当前广大教师面临的重大课题。传统的化学教学中教师所使用的教学媒体往往是化学模型、教学挂图等等, 而更多的则是使用语言进行详细的描述。这样的教学媒体对于教师展示教学内容形成了重大的挑战。课堂教学中, 教师主要依靠丰富的语言、生动的讲解对所学知识进行详细的讲授。在精细备课的基础上, 教师可能给学生呈现一堂丰富而精彩的化学课。但是, 一方面学生经过长期的同一模式的课堂教学, 对课堂教学出现了疲劳;另一方面, 部分学生由于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所学知识理解不够深入, 久而久之, 逐渐积累, 导致对所学知识毫无兴趣。而信息技术因其多样性, 大大改善了课堂教学模式的单一性, 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其直观性, 多元性大大提高了化学课知识的展示, 缩短了课堂教学时间, 增加了课堂容量,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实现了课堂教学的精讲多练。

二、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使用的困惑

在课堂教学中, 实现信息技术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缩短了课堂使用时间, 增加了课堂的容量。信息技术对于初中化学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教师的教学操作中, 还是由于对信息技术的掌握不够熟练, 或者对于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教学融合不足, 导致了在实际教学中信息技术干扰课堂教学的现象存在,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灵活性和交互性差

由于化学课使用的实验展示或者动画展示, 都是一些既定的程序, 所以他的灵活性和互动性比较差。从科学的角度来说, 任何实践都有失败的可能。但是, 在化学实验展示中所展示的所有实验都是非常完美的。这样的完美实验本来就有违科学精神, 久而久之, 容易让学生产生化学实验本该如此完美的错觉。因此, 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应该将化学实验的展示和化学实验的实际操作结合起来, 让学生通过化学展示了解最完美的化学实验结果, 同时也通过化学实验操作了解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一切问题。另外, 动画展示过程或者科学实验展示过程往往缺乏互动性, 这完全掩盖了科学实验过程本来的面目, 也压抑了学生在科学实验过程中的互动和组织能力, 以及动手能力。因此,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 过多使用信息技术并不是最佳的教学模式, 而应该根据教学需要灵活处理。

(二) 过多的直观展示抑制思维发展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课堂教学展示, 因为其直观性、高效性和趣味性, 有效提高了学生对于该科目的学习兴趣。但是, 过多直观的展示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长期的动画展示会严重抑制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在当前教育以核心素养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下, 所有的课堂教学和知识讲解, 应以学生核心素养提高为目标。任何课堂教学应该优先提高核心素养, 其次注重学科教学。过多的信息技术手段也许能够提高该科目相关知识教学, 但这种教学手段对于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意志品质的压抑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是不能忽视的。因此, 我们认为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使用教学媒体要以教学目标为核心, 采用多种教学媒体和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服务于课堂教学, 避免出现由过去教师无聊的满堂讲解转换为乏味的满堂视频, 出现课堂教学被信息技术所绑架的现象。

三、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设想及展望

在教学中, 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终身学习意识的培养是当前教育培养的重要任务之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要着力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这就要求在未来的课堂教学改革中做到以下两点。

(一) 明确课堂教学的.核心和教育的培养方向

在当前教育发展阶段, 教学手段多样, 课堂模式和课堂实施手段层出不穷, 究竟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手段或者采取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模式, 首先要思考并明确教育的主要目标。素质教育发展的今天, 我们要培养的是具备学习能力, 能够坚持学习的人才。技术革新日新月异, 掌握一样技术已不能满足未来学习和工作的须要。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学习能力, 才能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因此, 在我们课堂教学改革中, 无论采用何种手段, 都应该以服务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标, 抓住这个核心, 根据教学的目标和任务, 灵活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媒体。

(二) 熟练掌握各类教学媒体和教学手段

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熟练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服务于课堂教学, 服务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这一核心, 就必须首先掌握和熟练各种教学媒体和教学手段。特别是当前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学手段, 其表现形式多样, 可达成的效果复杂, 就是必须在教学中不断地尝试和应用, 不断提升自己对于这些手段和技术的熟练运用, 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的目标和自己预想的教学过程, 选用适合自己教学的教学手段、教学媒体和教学措施, 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 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使用能有效提升化学教学的效率, 并以较少的时间投入获得极大的化学课堂教学效果, 但我们要辩证地处理好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育手段的关系, 才能逐步解决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不断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隋旭东.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J].现代阅读 (教育版) , (4) .

[2]胡唤.新课改下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浅谈[J].才智, (22) .

篇14: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

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

本文阐述如何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数学教学,给出其途径,并指出在信息教学中的存在的'误区及其注意事项.

作 者:杨志春 周静  作者单位: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重庆,400047 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 “”(23) 分类号:G71 关键词:信息技术   多媒体教学   教学改革  

篇15: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运用的论文呢

关于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运用的论文呢

谈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激活初中音乐欣赏课堂。

1 创设音乐情景,提升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实施,音乐欣赏已成为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教学的每一部分、每一单元均有渗透,既涉及交响作品、戏曲小段和民间乐品,也包括室内音乐和中外民歌等,在初中音乐教材内容中的占比接近70%。

但如何通过各种有效手段的利用将如此丰富的音乐鉴赏内容传授给学生呢?通过不断的探索和研究,我们发现多媒体信息技术就是激活初中音乐鉴赏课堂最为便捷、也最为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初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可以充分展示音乐课堂教学中所需的资料、情境和画面,将那些枯燥的、单一的、抽象的、理论的艺术形象更为生动、直观的展现在广大初中学生面前,进而能让他们产生强烈的切身体会感,对音乐作品形成感觉、听觉和视觉的认知。

比如,在讲授七年级音乐教材中的《游击队歌》时,如果只是单纯的让学生听这首音乐作品,学生很容易在音乐范唱倾听的过程中走神,甚至听不到一半的时候学生就会对这首具有幽默、诙谐的艺术作品失去兴趣。

而在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后情况则会不然,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师可以将与抗战有关的歌曲、音频、视频和图文等制作成内容丰富的教学课件,并在课堂中进行随心所欲的`演示。

通过历史氛围、历史情境的还原和各种生动画面的营造,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音乐,还可以通过课件的演示向学生提出问题或者布置任务,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在历史氛围和历史情境中进行音乐知识学习,实现音乐鉴赏水平和音乐鉴赏能力的提升。

2 强化直观刺激,拓展音乐课堂内容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文化的需求和要求也越来越多,与其他方面相比,今天的人们尤为注重生活品质,在这种背景下,音乐欣赏已成为广大社会民众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不可获取的重要生活内容。

据统计,当前我国中学生利用计算机和音乐播放器欣赏音乐的比例高达90%以上,而由于他们心里、年龄和知识储备等各种因素的制约,中学生对音乐的认识和理解相对较为肤浅,非常容易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作用和影响,因此,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强化学生的音乐直观感受,拓展音乐教学内容已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与当前非常流行的摇滚乐、通俗歌曲相比,很多优秀的音乐作品在形式上显得较为落伍。

因此,如何通过各种有效手段的利用引导广大初中生进行音乐欣赏呢,这时我们不难发现多媒体信息技术能给学生提供非常直观、丰富的内容刺激,其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能够大大激发广大初中学生的音乐学习偏好和兴趣,进而能够有效提升他们的音乐课堂参与积极性和自主性,让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获得充分的发挥,并最终可以引导他们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欣赏的转变和发展。

例如,在讲授八年级教材中的《梨园金曲》时,作为具有200 多年历史的国粹,京剧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作用,但与通俗音乐、摇滚乐、打击乐等其他音乐相比,中学生对京剧的认识和偏好相对较为有限。

梅葆玖这一著名京剧艺术表演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京剧应该是我们国家最早的主流流行音乐,即便在音乐形式和内容非常丰富的今天,京剧的市场潜力和民众基础依然非常深厚,因此,我们应不断发掘和挖掘京剧自身的潜力,将其逐渐发扬光大,而不是只是将京剧作为国粹和国宝高高供起。

通过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当今乐坛中很多主流的流行音乐都或多或少的在一定程度上与京剧有关,很多流行歌曲的创作元素都与京剧相关。

可以先让学生欣赏流行歌曲《刀马旦》的视频,通过观看MTV 让学生对京剧的行当形成一定的认识和理解,而后让他们倾听陶吉吉的流行歌曲《苏三想说》,引导他们认识这一歌曲中与京剧唱段有关的知识,然后再让学生欣赏《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这一著名京剧唱段,让他们对京剧唱腔的有关特点进行切身感受,激发广大初中学生的学唱乐趣,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让学生在倾听、观看中不知不觉的感受京剧艺术的有关特点,增强广大初中学生的京剧艺术认同感,进而能够有效刺激他们的京剧学唱兴趣,并最终实现京剧欣赏的教学目标。

3 开启多种感官,拓展学生音乐视野

音乐课堂教学中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利用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和音乐认同感,而且还能有效提升他们的音乐感受、理解和欣赏水平,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

例如,在《龙船调》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地域风光视频和音频的播放,让学生在教室中游历祖国的大好河山,在潜移默化间领悟我国风景秀丽的人文风情,在为学生播放这些山歌曲调后,再让他们感受地域小调的韵味,在强烈的视觉对照下认识船工,感受祖国风光的秀美和船工生活的艰辛,领域小调和山歌的旋律特性。

音乐教学中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利用可以有效拓展广大初中学生的视野,提升他们的音乐认知水平,这一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让课堂教学内容与课题相关资料进行有效结合,能够让学生多视角的理性思考和对比各种音乐作品,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兴趣和欣赏能力,激发他们的艺术想象力,进而实现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的提升,并最终获得个人素养的提升。

据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调查研究显示,在人们记忆知识的过程中,来源于视觉的记忆内容在整体记忆中的占比为35%,来源于听觉的记忆内容占比为15%,两者结合所产生的记忆内容在整个记忆内容中占比近70%。

由此我们不难得出,仅仅依靠倾听去欣赏音乐是难以满足现代音乐欣赏要求的。

在音乐教学中,尤其是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搭建一座艺术的桥梁,通过这一桥梁把舞蹈、历史、文学等各种艺术形式进行结合,利用它全面开发学生的各项能力,例如,思维能力、肢体语言协调能力等。

例如,在八年级的《我的祖家是歌乡》教学中,教师可在课前广泛收集各种相关资料,在课堂上对其进行利用,充分提升课堂教学的生机和活力。

例如,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地理知识、地域风俗和音乐代表作品等。

在该教学内容中涉及一些比较知名的少数民族音乐作品,这时教师可通过有关舞蹈片段的选择,教授学生一些较为简单的舞蹈动作,让他们多角度、多方位的认识和感受音乐内容,进而对音乐基础知识进行更好、更全面的掌握,提升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音乐欣赏能力。

总而言之,新课程标准要求下初中音乐欣赏课程教学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已成为一种时代趋势,因此,教师应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利用,通过简化音乐知识、理顺音乐理论,为学生营造优良、和谐的音乐欣赏氛围。

篇16:互动式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蔡继皋

(重庆市渝北区大盛中学)

摘 要:初中是培养学生认知化学知识的第一个阶段,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这门课程采用了互动式教学方法,有效地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化学这门课程的学习要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不断地体验和领悟化学课程中的有关思想,提高学生对化学现象的认识与理解。为了能够按照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教师要找到最佳的学习方法。

篇17:互动式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初中化学是学生接触的新学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效率,教师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不断地接受新的教学理念,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运用多种合适的教学方法,互动式教学法就是其中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通过互动式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一、通过讨论进行互动式教学

在初中化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师通过让学生积极的讨论,进行互动式教学,改变了枯燥的教学形式。例如,在学习《爱护水资源》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精心设计几个问题,要求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活跃课堂气氛,互动起来,学生在各抒己见的过程中,会积极地对知识进行讨论和分析,找到问题的关键。通过互动教学可以促进学生进步,在互动过程中获取知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达到教学的目的。

二、通过实践进行互动式教学

化学知识离不开实践,通过学生在实践中进行互动的过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使学生投入到化学课程的学习中来。例如,在学习《燃料及其利用》这部分内容的时候,首先,教师在授课之前,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有关的实验,让学生自己进行动手操作,了解燃料的燃烧可以发出热量,利用热量可以产生动力,然后,再让学生进行相应的互动环节,让学生在互动中,轻松愉快地接受新的知识内容。通过互动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进行踊跃发言,提高学生的实践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初中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阶段,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的内涵。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教师要不断地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互动式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使初中化学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总而言之,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初中的化学课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教师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自主的进行学习、合作、探究,让学生不断地吸取经验和教训,更好地学习化学知识。

参考文献:

孟伟伟,张含。新课程改革中初中化学有效教学研究[J]。化工管理,(06)。

篇18:初中化学教学论文

一从教学目标出发,整体规划教学内容

教师应分解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环环相扣、循序渐进,进而系统性地掌握知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实施策略是以物质学习为主线,前后呼应,形成螺旋式的前进模式。如在教学“CO2性质”这一内容时,我做了如下规划。首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或课间谈话时,有意识地向学生灌输一些化学物质的名称或一些零散的化学知识,让学生有一个无意识的感知体验。其次,在正式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对相关单元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一过程中要突出“双基”的学习。如在CO2的学习中要让学生了解其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同时与其他已学过的知识进行比较,还要能解释CO2使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再次,是知识的内化阶段,这是在单元学习后对教学内容去粗取精的一个过程,通过记忆、复述、举例等形式让学生形成相应的知识体系。紧接着,学生还需要有一个熟悉的过程,通过知识的循环来巩固知识体系,并积累经验。如在学习“碱与氧化物反应”这一内容时,要对CO2的性质进行复习回顾。当学生对CO2性质有了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后,后面学习SO2、SiO2与碱的反应时就是举一反三的过程,这也就是知识迁移能力的体现。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站在更高的角度,对教学内容的实施有一个全局性的规划与掌控。

二将抽象的物质拟人化,帮助学生理解

长久以来,教条化的教学思想使西藏地区的初中化学教学也走上了“基础知识+习题”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的知识学习脱离了生活背景,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化学思维与生活中的思维方式相隔离,缺乏知识的体验与感知。生搬硬套的题海战术,使学生缺乏对问题的思考、对原理的理解,导致在解题过程中抓不住问题的本质。对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加强了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特别是通过将抽象的物质拟人化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问题的实质。如相同质量的Zn和Mg,分别与等质量的且溶质质量分数也相等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得到了相同质量的H2,问什么一定有剩余,什么一定没有剩余,什么可能有剩余?拿到这样的题目不少老师觉得可以意会却难以言传,而学生更是无从下手。其实,只要我们将其与生活中的实例进行类比,就能很容易理解了。

三通过知识串联,实现横向迁移

迁移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在知识、技能以及教学方法上进行多方整合才能加以实现,其效果也是通过知识与技能等方式呈现出来。对于入门阶段的化学教学,枯燥的概念及抽象的原理教学不可避免。因此,教师在教学化学概念与原理时,一定要加强和前面知识的横向联系与迁移,将零散的知识逐渐在学生脑海里串成一个整体。如金属活动顺序表是初三化学第二学期的内容,通过学习学生知道越靠前的金属活动性越强,越容易失去电子,与酸反应越强烈。我在教学这一内容时结合了学生第一学期里学过的原子与离子之间的转化,以此来帮助学生分析金属与酸、盐等反应的实质。学生容易理解排在氢前面的金属与酸反应时,能失去电子,酸中的氢离子得到电子,而排在氢后面的金属则不能失去电子给氢离子。同理,与盐溶液反应时,排在前面的金属因为失去电子成为阳离子,进而被溶解,而排在后面的金属因为得到电子成为原子,进而从溶液中析出。通过以上分析学生对金属与酸和盐的反应有了一个更本质的认识。

四总结

总之,初中阶段是学生化学学习的启蒙时期,教师应重视知识的内化与迁移,使知识与经验不断整合、改造,进而帮助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新的学习或生活中去,使其成为学生的一种能力,这是迁移教学在科学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篇19:初中化学教学论文

一、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在初中的教学中,部分的化学教师还沿用以前的`教学模式,教学设计单一,教学理念陈旧,教师过于注重分数和成绩,有时还在采用题海战术或是机械的死记硬背化学公式等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产生厌烦学习化学的情绪、教师没有考虑学生主体的思想波动,一味的自己授课影响了教学的质量,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的态度来学习化学、甚至有的教师在化学课程还没有开课就督促家长让孩子提前报各种辅导班在暑期将化学课程先修完毕,这样才能超过其他的学生、以至于有的学生在开课的时候对学习化学失去了兴趣,听课效率低下,积极性不高,总是认为自己已经学会了,没有必要再听教师再讲一遍、这明显不利于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学校教师的授课引导作用就被无形中弱化了、

2、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不高,学习方法欠缺

在初中的化学教学中,多数是在学生上初三的时候才开始这门课程、化学是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学生往往通过掌握理论知识很难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使得学生学习没有兴趣,缺乏转化的能力,学习方法不得法,阻碍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有的部分学生认为化学属于记忆性的学科,把化学归于文科类的学习方式、结果表明机械式的记忆并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化学的原理和本质,严重阻碍学生学习的动力、

3、实验教学课程少,学生缺乏动手和观察能力

由于部分的初中学校对于化学实验的教学设备配备不足,影响了化学实验的教学,有的通过教师的经验描述让学生将现象和结果记住,有的通过在课堂的讲授中来让学生体会实验课,有的甚至就直接取消了实验课,只是让学生记住结果就可以了、使得学生失去了动手做实验和观察实验现象学习的机会,不久之后就会将知识全部遗忘了,没有很好地实现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的能力、

二、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水平和质量的对策

1、千方百计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想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就要求教师不断的进行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提升,参加同行业教学的研讨和交流学习,吸取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同时,学校要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阶段性的对教师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提升化学教师的业务知识水平、在不断学习和实践中多反思多总结,多从学生的主体地位考虑出发,多了解学生学习化学课程的感受和学习中的障碍,并和学生们如朋友式的而进行沟通和交流,根据学生的需求变化教学方式,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巩固教学成果、

2、不断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学习中,学生们普遍反映最多的就是有关化学知识点和公式的背诵难问题,尤其是对于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的化合价的记忆,总是让学生感到头疼,出现记错记串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总结化合价的歌谣让学生在押韵的歌谣中将化合价的知识记牢、例如:一价钾钠氯氢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氮磷;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就感觉容易记忆,而且有的学生还根据这种形式自己创造性自编类似的记忆歌谣、有部分学生还特别制作了这样的歌谣卡片,绘制上自己喜欢的图案和特别的标记,以便帮助自己更好的记忆这些知识点,巩固自己所学的知识、并将这些卡片随时装在自己的口袋里或者是贴在自己的床头方便随时复习和观看、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的效率也就自然提高了、

3、完善实验设备和增加实验课程,弥补实验课程的不足

学校在化学实验设施的配备上应给予支持,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有的学校为了避免学生在实验操作中产生危险,引进了一套网络系统软件,可以通过电脑操作就能完成实验的操作、例如:在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这个实验时,学们就可以通过网上进行操作来完成整个实验过程、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是先加热还是先通入CO这个问题,有的同学就没有记住操作顺序,致使出现了先加热后通入CO结果出现爆炸声,这一剧烈的声响让学生对实验的操作步骤产生深刻的记忆、这种实验教学既能够避免学生操作不当产生人身伤害,尤其是像CO这种对人体有害的气体,为了学生的安全采用这种方式的实验很好的弥补了传统教学中的不足、在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同时,学生们还很喜欢这种做实验的新方法,激发了学习化学实验的兴趣,加强了他们动手做实验的意愿,有利于以后对化学课程的深入学习、

三、结语

综上所述,无论采用那种教学策略来改善化学的教学质量,都是要以学生的接受能力为中心的,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以学生为主体,实施素质教育的理念、今年来,在新课标不断改革的背景下,化学的教学有了很大的改观,但还有许多问题我们仍然不能忽视、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地转变教学理念,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主动探究,重视对化学实验的引导和实际操作,加强对学生培养学习化学兴趣的培养,从而提高化学的教学质量。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论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