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学论文 > 化学教学论文 > 谈谈新课标下高考中的有机化学教育论文

谈谈新课标下高考中的有机化学教育论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谈谈新课标下高考中的有机化学教育论文(共含11篇),希望您能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wodediannao”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谈谈新课标下高考中的有机化学教育论文

篇1:谈谈新课标下高考中的有机化学教育论文

谈谈新课标下高考中的有机化学教育论文

新课程改革把课程划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选修课程由六大模块组成。分别为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实验化学。在高考中有机化学基础作为选修中的一个模块如何考查呢?在高考中我们又应该如何应对有机化学的考查呢?

一、有机化学在新课标下的高考中如何体现

《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改革方案》依据课标明确的指出学生应选的模块。

必考范围:必修1、必修2和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

必考范围:选修3《物质结构和性质》、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考生选考一个模块的内容。

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为理科生必选模块。在理科学生的高考中任选其一考查。选修二及选修六不做为我们黑龙江省的高考范围。

但对于二选一的两个模块,学生如何选择呢?就教材内容而言,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探讨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应用,学习有机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了解有机化学对现代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贡献。与学生的生活相贴近,学生更有兴趣。从复习备课的角度有机化学在知识呈现上比较系统,便于理解和学习。考试题型也比较模式化,学生较易得分。就教师而言,有机化学知识知识于旧教材变化不多,教学和训练中教师也更容易把握。选修三从教材内容上而言,选三的知识理论性强、过于抽象,学生兴趣不大,且非常难于理解接受,从复习备考的角度。新增知识过多教师不好掌握难度,配套的训练题也很少。所以在新课标下的高考中,有机化学已经成为大多数学生必考的一部分了。

在高考中我们如果选了有机化学,又应该如何来应对呢?

二、在高考中如何应对有机化学题

虽然大部分的学生会在高考中选择有机化学,但是在有机化学的考查中最后二到四分难度大,学生得分率非常低。我们学校曾经考过宁夏高考题,有机题最后一空只有两人得分。在高考中如何能够快速准确的做好有机题呢?

1.有机推断题的特点。

根据近几年高考有机题型可以看出来,有机题主要是以推断题为主,主要根据给出的信息推出有机物的`结构,同分异构体,化学反应方程式和反应类型等等。一般给出的信息为有机物的分子式、反应的条件、反应物之间的比例关系。还有一类信息就是试题提供一些新知识,让学生现场这习再迁移应用,即所谓信息给予试题。有机物也主要是围绕着烯烃、卤代烃、醇、醛、酸、酯等常见的有机物来进行考查的。

2.寻找突破点合理推断。

有机推断题的解决思路就是:审题意──找突破点──顺推(逆推或其他推断方法)确定物质结构。在这三步中,寻找突破点是最关键的。突破点可以是一种特殊的现象、反应、性质、用途或反应条件,或在框图推断试题中,有几条线同时经过一种物质。   (1)特殊的性质

①特殊的颜色:酚类物质遇Fe3+呈紫色;淀粉遇碘水呈蓝色;蛋白质遇浓硝酸呈黄色;苯酚无色,但在空气中因部分氧化而显粉红色。

②特殊的气味:硝基苯有苦杏仁味;乙醇和低级酯有香味;甲醛、乙醛、甲酸、乙酸有刺激性味;乙二醇、丙三醇、蔗糖、葡萄糖有甜味;苯及其同系物、苯酚、有特

殊气味;乙炔(常因混有H2S、PH3等而带有臭味)、甲烷无味。

③特殊的水溶性:苯酚常温时水溶性不大,但高于65OC以任意比互溶。

④特殊的熔沸点:碳原子小于4的烃类、甲醛、新戊烷、CH3Cl、CH3CH2Cl等。

⑤特殊的用途:甲苯、苯酚、甘油;乙二醇可用做防冻液;甲醛的水溶液可用来消毒、杀菌、浸制生物标本;葡萄糖或醛类物质可用于制镜业。

(2)特殊的化学性质

①与银氨溶液或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的物质有:醛、甲酸、甲酸某酯、葡萄糖、麦芽糖。

②使溴水褪色的物质有:含碳双键或碳三键的物质因加成而褪色;含醛基的物质因氧化而褪色;酚类物质因取代而褪色;液态饱和烃、液态饱和酯、苯及其同系物、氯仿、四氯化碳因萃取而褪色。

③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物质有:含碳双键或碳三键的物质、醛类物质、酚类物质、苯的同系物、还原性糖,都是因氧化而褪色。

④成环的反应:多元醇(大于或等于二元,以下同)和多元羧酸酯化反应、羟基羧分子间或分子内酯化反应、多元醇分子内或分子间脱水。

⑤能与Na发生反应产生H2的有机物含有酚-OH、醇-OH或-COOH。

⑥能与Na2CO3或NaHCO3溶液反应产生CO2的有机物含有-COOH。

从09年宁夏高考题可以看出,新课标下高考中的有机化学,除了重视对学生“双基”掌握情况的考查,更重视的是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因此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降了传授教材中应掌握的知识以外,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停息的能、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2:谈谈新课标下的新老师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进入新世纪,我国的基础英语教育进入一个新的大好的发展时期,它的鲜明标志是新课改、新课标和新教材。新课改倡导老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实行转变。新课标的颁布为英语教学勾画出新的蓝图。“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取代旧的大纲中“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这一提法,对学生进行“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大基础训练,推出9级英语教学目标和高中英语学分制评价体系:倡导“任务型”的英语教学途径。

与新课标相呼应,教材也进行了90%以上的改版。习惯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师确实有点不适应。当初有一种感觉就是“难”,然而我们没有退路,只能知难而上,故本中心发言的主题是谈谈新课标下教师的新变化。

新课标下的教师角色如何转变呢?用课改专家的话来说就是从“经验型”的教师匠,转变成为“专家”型的育人师。

谈起容易做起来难。本人结合新学期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摸索,做以下几方面的反思:

1. 老师由知识传授者向学习组织者的转变。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种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在教学中,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际交流、全班交流都是 可以采用的组织形式。在这些组织形式中,老师就是组织者的角色。

2. 老师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我认为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即学生迷路时不是轻易给他指出哪条路是正道,而是引导他辨明方向的方法,让他们明白既可用指南针,又可观日辨风,方法是有的,就是要自己找。

以新教材Unit1中Discovering useful structures为例,本部分为直接引语转间接引语的学习。上一年的教学我采用了传统的方法,即先由变化规则的输入,再具体做练习。新课标的教材处理我则采用了引导学生观察例句,再归纳出变化规则。学生从观察中也能发现直接引语变间接引语的三种变化。这样掌握起来也明显比较牢固。我认为教师就从原来单一的传授者转为引导者。

3. 老师还应当是设计者。

学生拿到教材自然不明白哪里该学,哪里是可以舍弃的。教师就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选择教材和教具,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学生和教材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新教材中Talking部分,特点是话题较新颖,但明显有些脱离学生生活的实际,英语程度再好的学生都有可能讲不出个所以然。教师这时要以设计者的身份,大胆的取舍才是符合实际的。

4. 教师还可以是学生的伙伴。

在我的学生时代,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对于求知的学生来说,教师就是知识宝库,是活的教科书,是有学问的人。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所谓教学就是教师将自己拥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也曾倡导双边活动,但在学生的眼里,老师仍然是高高在上的,谁会想到也老师可以合作成为伙伴的关系呢?

而新课标指出“教师与学生不是外在于课程的,而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他们共同参与课程开发的过程。”(《走进新课程》p114)。因此,我开始在课堂上尝试与学生共同思考,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渐渐发现,我不仅在教,有时也在被教。

例如,在unit4的WB Writing Task 中,写一则广告,在备课的时候我想到的知识按照例子做改动。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分组讨论的结果却是五花八门,奇思异想,让人大开眼界。课后还有一位同学设计了一张到太空旅行的广告,特别头创意。所以在教后反思,假如在上这一部分的课,我会走下讲台和同学一起设计广告,作为他们的伙伴,能获得更多互动的信息,对自己也是一个提高。

以上几点是我在学习了新课标之后,走进新课标的实践中的所思所想。作为青年教师,要尽快成长,我认为还需在实践中去感悟新课程理念。

篇3:新课标下高中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论文

新课标下高中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论文

多年来,在我们的应试教育过程中,应试教育的理念和模式一直困扰着学生的教学与培养工作。所谓应试教育,结合素质教育我们可以知道,应试教育背离素质教育,采用机械化教育方式培养学生,学生仅能以出版社出版的课本为准进行学习。它以升学率高低检验学校教育质量、教师工作成绩及学生学业水平。它以考试为目的,其教育模式与考试方法限制了学生能力的充分发挥,所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工作要求和社会发展。学校、社会和家长对学生采取单一的评价方式,把“成绩搞上去”当做唯一要求,通过考试,以分数来衡量学生水平。“应试教育”采取强制的做法,紧紧围绕考试和升学需要,考什么就教什么,实施局限的知识教学,大搞题海战术,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也使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全面的培养,甚至磨灭了学生的兴趣与个性。学校对学生的培养容易忽视个性化发展,学生被一个“标尺”统一要求和衡量,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和兴趣。这种应试方法也曾导致一部分学生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在这样的一个教育背景和现状的影响下,对于高中教育教学来说必须要做出改革和发展,来顺应时代教育的发展。

一、转变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模式

以前,在高中的教学过程中,填鸭式的灌输教学模式仍然存在,这样的教学体验较差,教学成效较低,课堂氛围凝重。在新课标的要求和发展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实行双主原则,让每个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作为“领头人”为学生把好方向。另外需要教师很好的理解学生,一视同仁的与学生交往和交换意见,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达到“教学相长”的教育关系,“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教师帮助学生反思自己,帮助学生寻找有效的学习资源和合适的学习方式方法,并对学生进行适时的.引导,启迪与激励。在此过程中,教师自己也可以对自我进行反思,从而不断地充实自己,达到学生和教师一起学习和进步的目的,创造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气氛和学习条件。

二、重视学生多样化的发展,提高人才培养成效

在以往的高中教育教学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往往不置可否,唯考试成绩和学习过程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了素质教育提倡的全面发展,对于学生的其他天赋都没有引起充分的重视。面对这样的情况,在高中教育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的多样化发展,对于每个有特长、兴趣爱好的学生,教师应该引起重视,要注重个性化教育和个性化教学,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应该看到每个学生的“未完成性”,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可挖掘的潜能,给学生创造发展的良好的环境机会,力图使每个学生都成为充满个性魅力的个体。

三、科学的对学生进行考核和评价

传统的教育过程中,对于学生的评价往往是粗狂和简单的以成绩为中心和核心的评价体系,这样的评价过程往往不能全面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的习惯,也无法充分的发挥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对于高中学生的学后评价,应该把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学习思维、学习习惯等有机的与考试成绩等结合起来,科学统一的进行考核和评价工作,推动新时代学生评价和考核体系的建立和发展。

四、教师的自我培养和终身教育

随着时代教育的发展,现代教师的自我学习和发展,成为制约高中教育教学成效的重要因素。作为学校,应该积极的鼓励教师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模式,用时代教育的理念和模式作为教师自我提高的重要参考和依据。此外,还应该鼓励教师形成不断学习和终身教育的观念,推动高中教学师资队伍的长效发展。终身学习的意识,是每个教师需要去长期的坚持和培养的。实践证明,每个教师自身的教学素质和素养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是一个教师自我学习和提高的过程,所以对于每个教师自身来说,切实的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对于高中教育成效的提供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五、加强师生情感交流

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是教与学的基础。在高中的教学与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往往在地位上处于不对称的状态,很多时候教师在其身上表现为“官本位”的思想,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因为对教师的“惧怕”和畏惧,而无法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比如有的学生因为常常受到教师的训诫,对于教师常常比较忌惮,即使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也不敢与教师分享和请教。有时候对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或者课堂教学上,有什么意见和建议,也应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不畅,也无法做到沟通。所以,想要提高高中教育的成效,就必须切实的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工作,让学生在师生的情感教育与沟通过程中,真实的感受到每个教师的关爱和呵护,让学生不再惧怕与教师沟通和交流,有利于让每个教师充分的了解和倾听到每个学生的心声,也有利于学生向教师阐述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帮助学生全方位的提高学习成效,让教师成为学生的朋友,一起成长和发展。

总之,高中教育教学需要改革的地方还有很多,需要每一个教师从自身做起,不断强化自身的教学能力,拓展自身的教学视野,用时代教育和新课标的教学原则和标准要求自己,以学生的快乐发展、均衡发展、全面发展为基础,积极的开展高中教学活动。最后,在高中教学中还要重视学生的评价和考核工作,以公平、公正、科学的评价标准和原则开展学后评价工作,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篇4:新课标下物理教学中“愉快情境”的创设教育论文

新课标下物理教学中“愉快情境”的创设教育论文

摘要:“愉快教学情境”就是在教学中渗入一些闪现智慧的幽默和健康的兴趣,将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形式融入物理教学过程中,以激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

关键词:愉快情境 趣味小品 生活实例

心理学研究的结果表明:学生接受的信息量、思维活动与情绪有极大的关系。情绪高涨、精神愉快,则记忆增强,接受的信息量增多,思维活跃,因此我们教师就应该创设一个宽松、和谐、愉快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求知。

“愉快教学情境”就是在教学中渗入一些闪现智慧的幽默和健康的兴趣,将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融入物理教学过程中,以激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使师生在愉快和谐的情境下,进行传授知识和接受物理信息。本人经过近十年的教学经验总结,现就如何创设物理教学中的“愉快情境”,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和做法。

一、利用物理史实创设“愉快情境”

引入物理史,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物理知识,也有利于学生养成科学的态度、学习科学的方法、提高创新的素质。

比如,伽利略对落体的研究,是用逻辑推理与理想实验的研究方法得到落体运动规律,从而否定了统治人们上千年的亚里士多德的观念。

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人类对每一个物理现象的认识过程,都可能有充满失败的艰辛,由于错误观念而引发的弯路,还有科学思维火花的闪现而带来的成功的喜悦。物理学史体现出真正的富有人情味儿的研究过程,具有丰富的创新思想、创新精神和智慧,将其引入教学无疑会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利用趣味实验创设“愉快情境”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教学也必须以实验为基础。教师要大力加强实验,为学生学习物理创造一个良好的物理环境,使学生在特定的物理情境中感知和思维,并且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如在讲“大气压强”时,为了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特意在班里找了两个“大力士”,做自制的马德堡半球实验,结果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半球没拉开,学生感到很惊奇,顿时哗然,这样既活跃了气氛,又使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获得了感性认识。

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是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完成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实验在创设物理情境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

三、利用趣味小品创设“愉快情境”

物理小品一般短而精,占时二、三分钟,适合穿插在物理教学课堂中,如物理科技、史料、人物轶事、小故事、小游戏等,多种形式的物理小品,是物理课堂教学的辅助材料。实践证明:这些物理小品能引起学生的'大脑神经兴奋,强化并活化抽象难理解的知识。

如讲到“运动和静止”这一节,我讲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飞行员顺手抓住了一颗德国的飞行的子弹的故事。每当教师绘声绘色地讲述这些物理小品时,都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活跃课堂气氛,使其在愉悦的情感下轻松地理解和消化枯燥抽象的物理知识。

四、利用生活实例创设“愉快情境”

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的涵义已从狭义的教室扩展到课室以外的社区,因此学生的学习便可以在课室以外的地方进行,从而使学习可以在真实的情境下进行,这对学生把学习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社会和生活中提供了有意义的背景,具有积极的迁移意义。

如在操场上测学生爬竿的功率,步行或跑步的平均速度,用三棱镜或水槽在室外研究光的色散,等等。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物理与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由此可见,多联系实际,创设实在具体的相应的物理“愉快情境”是相当重要的,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总之,物理教学中“愉快情境”的创设远不止我所说的几点,我们教师要善于利用一切环境因素进行创设,只有教师常教常新,富有新鲜感,学生才有兴趣,在愉快的情境中传播物理知识,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理解、消化物理信息,其教学效果肯定会更上一层楼!

篇5:新课标下初中思想品德的教育教学难题论文

新课标下初中思想品德的教育教学难题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的思想品德教学面对此次新课改也应该有所行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不仅需要转变学生们的学习方式,同时也要求教师们改善其教学的方法。思想品德教师应理清教学思路,与学生们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们对思想品德学科的学习兴趣,体现出学生们的主体地位。教师们应该转变原有的教学理念,提高实践的教育成效,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们以合作的方式学习,促进学生们全方位发展。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对策

一、引言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应该改变原有的教学理念,将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与基础理论知识联系起来。思想品德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对培养学生们的思想道德品质有很大的意义。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受到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仍然存在着很多不足的地方,造成课堂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所以,如何将这些问题有效的解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目前思想品德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忽略了学生们的主体地位,教学环节缺乏创新

虽然新课程改革轰轰烈烈,但是在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的课堂上,有一部分教师仍然觉得教师才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仍然沿用以教师为重心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来给学生们传授知识,并没能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的课堂气氛沉闷。比如,教师在设计教案的时候,只是通过说教来灌输的方法,严重影响学生参与思想品德课互动的兴趣。同时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讲解考试中出现的重点和难点,没有在学生们的学习与思想中将思想品德教育的核心内容渗透进来,致使学生不能理解思想品德这门学科的特殊之处。除此之外,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并没有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就难以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与新课标的要求不符。

(二)课堂教学改革有待进一步完善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虽然有的学校已经改变了原有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新型的教学方法,但是因为目前处于改革初期,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需要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过程中,一些教师为了突出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减少了很多课堂讲解的内容,让学生们进行自主学习、自由思考,尽可能自己解决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样导致了学生们在教学过程中难以把握重点,致使课堂教学效率很低。此外,还有部分教师为了吸引学生兴趣,营造活跃的氛围,在课堂上增加了很多与学习无关的内容,尽管这样活跃了课堂气氛,但学生并没有在课堂上学到新的知识点。

(三)对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使用不合理

教材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载体,社会在不断地发展,但是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然不能结合实际,而是盲目地对教材中的内容照抄照搬,所以导致学生们对思想品德内容的学习同实际脱轨得很严重。

(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缺乏对学生们的考量与观察

对学生们的人格培养和性格成熟的关键阶段就是初中阶段,这一阶段他们乐于探索,同时思想也极为活跃,但是部分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在设计教学计划时,很难做到把握学生们的这一认知特点来设计,这就使教师的整个教学过程沉闷,学生们的学习效率低下。

(五)教师在教学过程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

对学生们的思想道德教育并不只是在口头上的教导,也存在于实践过程中,但是一些教师在教学中缺乏组织学生参与实践的意识和能力,导致对学生们的思想品德教育仅存在于形式上,难以真正达到规范学生们行为的目的。

三、针对思想品德教学问题提出的对策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模式会在一定程度上束缚学生的思想,也会让课堂变得异常沉闷,因此,教师应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们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不应该只在课堂上一味地进行讲解,这样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不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应该知道,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最好的老师,它能在一定程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生缺乏一定的求知欲和对学习的热情,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样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对思想品德这门学科的学习热情。比如:教师在向学生讲授有关珍爱生命的课程时,将这堂课比较重要的知识点通过生动、形象的素材,让学生充分体验到生命的价值,能够更加的珍爱生命,致使学生能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在现实生活中。教师在授课前应该精心准备,并及时地和学生沟通,这样才能更好地和学生达成在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自身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望。教师在授课时可以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然后通过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案例分析,这样能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明白每个生命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从而使学生会更加关爱生命、珍爱生命,致使教师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在生活上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让学生在未来能够有更好的发展。

(二)改变教师的教学观点

教师应该改变单一、呆板的思想品德教学观点,并且教师的课堂教学应该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教师在授课时应该将教学内容和实践相结合,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要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观点,让学生在课堂上占主体地位,并且还要尽可能地通过生活中的一些典型案例来分析思想品德理论,让学生加强对思想品德理论的理解,从而使学生能够对教学内容进行更好地运用。除此之外,初中生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社会经验,并且他们对陌生事物欠缺一定的判断,因此,教师应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自身的教学观点,鼓励学生步入社会,并且让学生对社会进行初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能够从思想品德教学中了解到做人的.道理,进而完善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比如:教师在讲到“维护消费权”这一课时,鼓励并组织学生对社会人士进行问卷调查,让学生在调查中充分了解到社会人士是如何维护自身权益,并且教师还应要求学生将调查表统计、分析、整理出来,在课堂上让每位同学都对自己的调查结果进行汇报,致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锻炼自身的实践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能让学生知道怎样维护自身的权益。再比如:教师在讲到“诚信是金”这一课时,应先告诉学生诚信是中国人应具备的品质,然后组织学生开展宣传活动,提高学生对诚信的认识,加强学生的诚信意识,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诚信的重要性。这样能更好地帮助学生从应试教育中解脱出来,让学生提高对思想品德教育的实用性,进而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

(三)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讲授知识的同时,应为学生预留出讨论学习的时间,致使学生能够从讨论中提高自身独立思考的能力,能让学生不再一味地依靠教师来完成学习任务。比如,教师在向学生讲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这一课时,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播放“甘肃舟曲泥石流灾难”,灾难发生后,国家立刻做出全力抢救遇难群众的决定,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了首位。老师可以在看完这个视频后借此机会提问:“当灾难来临之际为什么国家会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排在首位?”引入思考,同时提出如“为什么说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我们在生活中该怎样做到珍爱生命?”等问题,带着以上问题学生先看教材内容再交流自己心中的答案,先通过小组内的交流讨论的方法解决,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拿出来全班进行讨论,合作学习。还就例如,教师在讲到“生命与健康的权利”这一课时,首先可以把学生们分成几组,再让学生针对存在的生命健康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整理,最后让小组派出代表进行总结。与此同时,教师应该在讨论中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加入到学习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让每个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都能得到有效地提高。教师在最后应针对学生总结出来的讨论结果进行分析结论并进行点评,以让学生知道自己思考上的误区,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完善自身的思维。

(四)重视教材修订,不断充实新内容

在信息时代,不断传播的大量知识使学生的教学内容也在不断地更新着,而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在利用教材讲课时,教师应该做到在书中不断地充实新的内容,实时关注时政问题,然后用此案例对学生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来提高学生们的思想道德水平。

(五)开展实践,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认知的重要来源就是实践活动,所以在新课程标准的重要前提下,教师应该注重学生们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应该组织学生们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例如,在教学“与诚信同行”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同学们进行自由分组,并进行合作互助学习,通过利用各种学习方式,查找出当前我国消费者对市场诚信的理解程度。

四、总结

综上所述,思想品德是一门极其重要的学科,学生对思想品德的理解将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自身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并且对初中生未来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教师应该及时地转变教学观念,并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内的合作学习,与此同时,教师应让学生在课堂上占据主体地位,并及时地对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考查,还应对课堂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增强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能够更加全面的发展,从而让教师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素质,为社会培养更多在品德方面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朱坤.素质教育视野下的中学思想品德教育出路浅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10).

[2]沙雪梅.关于创新教育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思考[J].吉林教育,2015(31).

[3]张虹.新课改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的尝试[J].中国校外教育,2016(10):116.

[4]梅华.新课改形势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方法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6(22):96-98.

[5]张亚平.基于新课标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创新[J].赤子(上中旬),2015(14):261.

篇6:探讨新课标下高中音乐歌唱模块教学模式教育论文

探讨新课标下高中音乐歌唱模块教学模式教育论文

内容摘要:新课程标准下,高中音乐课的歌唱模块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探索新课程中该模块的教学模式是高中音乐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文章着重阐述了歌唱技能的教授方式、歌唱模块与音乐鉴赏模块的整合教学及合唱的教学方法等方面内容。

关键词:音乐课 歌唱模块 新课标 教学模式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音乐课程的内容由六个模块组成:音乐鉴赏、演奏、歌唱、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其中,按照《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规定,音乐鉴赏作为优先开设的基础性模块属于必修模块。歌唱模块是大部分学生的选修课程,这一模块作为高中音乐新课程的重要内容,在教学实施中需要特别关注。

一、加强歌唱技能的引导和训练

要想非常好地表现歌曲,一定要有很强的歌唱技能。歌唱技能的掌握是很关键的。传统音乐教学中,歌唱技能的训练主要是练声,虽然也会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目的性不强,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新课标下的歌唱模块,应该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模式来实现歌唱技能的训练,把歌唱技能训练贯穿到教唱的过程之中,就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高中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美学欣赏能力和对音乐的判断力,教师培养学生的歌唱技能,主要应该体现在对其歌曲理解能力和处理能力的培养上。要从歌曲作品出发,结合学生对歌曲的理解能力,采用适合学生理解能力的方法,指导其进行歌唱训练。只有学生对歌曲作品有透彻的理解,才会表现出歌曲所蕴涵的情感。教师在教授学生歌唱时,就应该引导学生把歌唱的声音融合到音乐的情感之中。

基于学生对歌唱技能的掌握程度不同,实践中可以采取小组交流、协作的方式,强调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同时,也加深学生对歌曲及所表现情感的感受。而在处理声音和歌曲情感的关系时,应该坚持声音服从于歌曲情感的表达这一原则,要学生做到在歌唱的过程中,能够随着情感的变化去调整气息、力度、共鸣、速度、吐字、咬字等关键点,这个过程,也是学生掌握歌唱技能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但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歌唱的乐趣,而且也能塑造出丰富多彩的音乐形象,让学生得到情感上的体验。

二、与音乐鉴赏模块进行教学整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事实上,经验丰富的音乐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如果连续一段时间都上一门课程,学生就会感觉到乏味,产生疲惫感,这样就导致教学质量低下,无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音乐鉴赏课作为必修课,在教学过程中最容易导致学生产生这样的情绪。如果能够适时地给学生换换口味,在教授必修课的同时加入趣味性比较强的歌唱课,会极大地唤起学生学习的新鲜感,而且,歌唱与音乐鉴赏是互补的知识构架。学生在不断地听、赏、分析之后,具备了一定的音乐鉴赏基础,会迫切地想通过歌唱艺术的实践活动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如果仍继续以音乐鉴赏的方式教授,学生就会产生疲倦、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而在学生产生厌烦情绪之前,加入歌唱技巧的教授,会很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心理。高中年龄段的学生已经逐渐形成了对音乐的初步审美意识,也具备了一定的音乐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学生更倾向于在歌唱的艺术实践中加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并从中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

可见,音乐鉴赏课和歌唱课的交叉教学,比较适应高中学生学习音乐的心理特点,可以提高高中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因此,在音乐教学计划中,老师要尽可能地站在学生的立场,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和学习习惯,把两个模块进行有机结合,不但能够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此外,把这两个模块进行整合后,将其作为相辅相成的一个整体,可以为高中音乐新课程的实施带来更多的思路。教师反复熟悉教材、研究分析音乐,把教材中的音乐吃透了,也就理出了教学思路。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还可以搜寻更多的音像资料,对其进行整合,优化教材内容,进行丰富多彩的教学设计,同时也为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提供了广阔空间。

三、重视歌唱教学的实践性和创造性

歌唱能够直接抒发感情并愉悦身心,对于高中学生来讲,歌唱的表现过程就是实践音乐艺术的过程,因此,在歌唱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让学生在实际的音乐实践中获得审美体验和音乐知识与技能。

在歌唱课上,老师应充分发掘、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积极引导和启发学生,唤起他们学习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例如,在教学中,选择曲目时,教师不应该硬性地指定歌曲范围,而应让学生在其指导下主动去收集资料、选择歌曲,以启发学生主动分析和探索歌曲的难唱之处及特点,并找出应对办法。同时,在教授学生歌唱时,教师应从讲台走下来,以普通演唱者的身份与学生融合在一起,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进行某些歌唱艺术处理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做讨论,让他们知道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找出最终的艺术处理方案。在课堂上,教师还可以通过有表情的演唱去充分激发学生的联想,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挖掘自身的创造潜能。

参考文献:

[1]陈缨,刘羚驹.高中音乐新课程歌唱模块教学浅见[J].中国音乐教育,(4).

[2]欧阳宁.实施高中音乐新课程的积极探索――音乐鉴赏与歌唱模块教学整合[J].中国音乐教育,2007(4).

[3]官思渡.高中歌唱模块教学要求与评价的思考[J].音乐天地,(3).

[4]曲娜.高中音乐教学之我见[J].中国音乐教育,(4).

[5]郭声健.美国音乐教育考察报告[M].湖南师范大学出

篇7:探讨新课标下初中语文和谐课堂的构建教育论文

探讨新课标下初中语文和谐课堂的构建教育论文

摘要新课标教材,是语文改革的一大成就。但是,我们必须看到现在仍存在的问题,新课标倡导构建的“和谐课堂”,就是摆在眼前的一道难题。和谐课堂,是让老师与同学之间形成平等的学习关系,从而构建一个自主学习、思维活跃、互动性强的课堂,进而使“和谐”二字融入平常的语文课堂之中。本文将主要针对我国初中生的语文课堂,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希望可以对我国初中语文和谐课堂的构建有所帮助。

关键词语文教学和谐课堂初中

一、构建和谐课堂,首先要改变教师原有观念

(一)语文,是一门极其特殊的学科。

中国五千年的光辉文化造就了语文极强的可变性和多重理解性。语文和其他学科不同,它就是大家都能看得懂,大家都能说得出的一种中国人思维习惯,可以说,语文是最能引起学生共鸣的学科。但是在现在的语文课堂上,大多教师采取的方法都是在讲堂上灌输自己的思想,甚至有的只是按照讲义来照本宣科的讲解,然后让学生死记硬背下来自己讲解的知识,这样的教学模式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引起学生兴趣的。

(二)抛弃原来的“现教现学”,改用“先学再教”。

传统方法是教师讲述一系列的作品出处、作者生平、段落分析,然后交代学生背诵下来,之后的就是朗读课文或者背读书下注解。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所需的“硬件知识”,在这之前则几乎不会预习或者学习课堂上讲解的知识。而“先学再教”这个想法的深入则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学生的这一问题。教师先布置下去一些或重要或有趣的问题,让同学自行在书本里寻找答案。也可以让同学们在这之前将自己不清楚不明白的问题列出,在课堂上大家一起探讨。

(三)放弃“教师讲的就是对的”想法。

语文是最能引起大家共鸣的学科,在读过一篇好文章或评述某件社会事件时,教师要多多听取学生的意见,多去了解学生的看法,这样才会是学生有兴趣有热情的调动思维,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自然会对初中的教学课堂有所帮助。

二、构建和谐课堂,其次要使课堂教学模式多元化

(一)在课堂上,将所学的.内容与生活联系起来。

语文,是门离我们生活很远但却又很近的科目。因为在文章或者诗词中,学生可以感受到这其中表达感情与自己的相似之处,教师完全可以根据语文这一特性,采用“联系”法,将学生兴趣调动起来。比如:在讲述《荷塘月色》的时候,可以让同学仿照其中的知名段落去描写他们身边的景色,或者可以自行创作写景文章,如果必要的话,可以举办一个“说说我们的家乡”作文大赛。还有,像学习过那种描写游子思乡的古诗词之后,让班级内的同学去想一想假如自己以后考上了离家很远的大学,对父母朋友的感情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办好了的话,很有可能让学生学会感恩和珍惜。有了这种和生活的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学生在学习语文上也会更有兴趣。          (二)加强课堂上的分组讨论环节。

俗话说: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说明了每个人的思维都是有差异的,而这点放在语文上而言,就更加合适不过了。你有一个好想法或者一个独特的想法,那么就说出来,说给别人听,再由对方提出附加方案或者反驳意见。因为灵感是不断碰撞出来的。在语文里,没有什么错与对,只有见解不同。在课堂上设讨论环节,在一定陈度上,是在形式上给予学生展现思维的肯定,让处在中考压力下的孩子们有个思维拓展的延伸面。不论是老师还是同学,都喜欢在一种宽松自由随和的气氛中传授知识和接受知识,而在课堂上设立讨论环节不失为一种调动班级气氛的良方。气氛好,和谐课堂的潜质就展现出来了。

(三)多媒体的运用。

现在的初中教室里大多会有多媒体的存在,高科技存在于课堂上,那么就要好好加以利用。多媒体呈现出来的是动感、声画结合的,比单一的讲述有趣生动得多。利用多媒体作课件,会使语文课堂更加充满乐趣,也会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多媒体上,可以放映许多课外延展的知识,比如:想过电影、音乐、文献资料等。

三、构建和谐课堂,还要活跃气氛,激发学生创造能力

(一)时刻要带着问题学习。

有了问题,学生才会动脑去思考,而不是一味的接受知识。教师要在讲课的同时,注意在适当的时机插入适当的问题,让学生的思维时刻处在高速运转形式,带着问题学习,会让学生以及老师产生自己的想法,但要主意问题的难易程度,根据所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能力选择问题,太难或太容易的问题都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

(二)课堂的尾声,要学生谈感想。

学过一篇文章之后,学生都会有或多或少的感受。要一个或者几个学生到讲台上谈谈自己的感受,在学生表达思想的同时,也证明了学生在这节课上真的有学到东西。有机会的话,也可让同学以书面形式写出自己的想法,也可不署名,这样学生的表达会更无障碍。

(三)每隔一段时间,开展一次辩论会或者谈心会。

语文是门基础学科,语文也会教给学生好多好多,这其中也包括分析问题能力、培养逻辑思维、甚至是做人的准则。这些潜移默化的东西在普通教学上可能没办法表现,但语文老师可以给同学一个表现的平台,举办辩论会或谈心会,活跃气氛,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使得初中语文的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吸引人,使得课堂更加和谐。

明智的人都说:“用百分之百的精力投入在课堂之上,用少半的课下时间预习即将学习的内容。”这充分说明了课堂学习的重要性,在初中的语文课堂上也是一样。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课堂,需要广大语文老师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创新,构建和谐课堂,使得学生的语文成绩不断攀升,使得我国的语文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洪林,谈新课程理论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J],教育平台,2010(5)

【2】宋庆红,论初中语文课堂之美在于和谐[J],民主教学,2010

【3】丁艳梅,新课标理念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探讨[J],教师,2010(81)

篇8:浅析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方法的研究教育论文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是物理探究的重要科学方法,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改革应当关注探究思想的介入,改变将实验的功能仅归于验证理论和培养动作技能的观点。3月31日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物理的课程的基本理念是:①在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②在课程结构上重视基础,体现课程的选择性;③在课程的设置上体现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④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⑤在课程评价上强调新观念,促进学生发展。课程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了要求。科学探究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科学探究己经成为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被列入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同时还被作为重要的教学建议之一。

基于以上原因,在新课程实施的初期,对新课标下物理探究性实验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可以为课改和新课程的实施提供参考。

1.物理探究性实验的定义

物理探究性实验是为了探求物理知识,学会一定的物理研究方法等而进行的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活动。它是物理领域中的科学探究。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可以涉及科学探究的某几个环节,也可以是全过程,分别是“部分探究”和“完整探究”。实验探究现己成为理科教学的重要标志,也是日前一些发达国家的中小学理科教学的基本教学手段和学生活动的主要形式。

2.物理探究性实验的设计原则

2.1主体性原则。整个探究性实验学习活动始终要围绕学生自己发现—选择—探究—解决问题这个研究活动过程来设计,以学生的活动为中心,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研究、探索,把学习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在其中只起点拨的指导、领路作用。在设计探究性实验时,要充分考虑如何激发学生对问题情境或探究内容的兴趣和探究动机,要保证探究活动过程对学生的开放性,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自主创造的机会,让他们各尽所长,充分发挥。

2.2目标的原则。做每个实验都要有明确的目的,具体到探究的每一步也要有明确的目标。这里的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当然具体到每个探究性实验,其目标可能有所侧重。只有明确了要达到的目标,探究就有正确的方向,学生就能在探究过程中经受住困难或挫折的考验,从而对探究过程的艰辛与乐趣体验得更深刻。

2.3科学性原则。探究性实验设计中的实验原理科学、装置合理、操作程序和方法正确,探究性实验设计的全过程都科学、合理,所采用的设计标准、方法、步骤等都有一定的理论依据或实践基础,得出的实验结论就可能是正确的。在整个探究过程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法,观察和记录实验的方法,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也正是探究性实验设计的宗旨。

2.4趣味性原则。探究性实验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实验设计要生动、有趣,能使学生在进行实验探究时,自始至终保持很高的兴趣。

2.5简约性原则。简约性是指要用尽可能简单的实验方法和实验装置,用较少的实验步骤和器材,在较短时间内达到预期的日的。用简单易行的、合理的实验设计,冲淡学生怕实验准备工作麻烦的情绪;用新材料、新工具降低实验的操作难度。实验设计简约,装置简单,操作简便,节约时间,整个实验过程中没有过多的干扰,学生将主要精力集中在探究目的上。简单就是美,恰当的实验设计既突出实验重点,又没有冗长的实验步骤。

2.6互动性原则。现代教育理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互教互学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教学中,存在着师生间、生生间的交往。交往的基本属性是互动性和互惠性。信息交流实现了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了共识、共享、共进。

3.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探究性实验内容的选择

实验内容是实施物理实验并使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目标的根本。物理实验中蕴藏着极为活跃的因素,随时会出现许多学生意想不到的问题,对与活化学生学习的知识和训练思维有很大的好处。在实际选择内容时要考虑到以下几个问题。

3.1目标的全面性。传统的实验教学在目标上主要强调知识的获取,包括一些具体的实验技能。而探究实验教学应具有更加全面的目标,不仅包括知识方面,而且应该包括态度、情感、能力等诸多方面。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就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要求。课程标准对科学探究及物理实验能力要求,即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以及交流与合作。

3.2内容要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所谓“最近发展区”,就是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时的实际发展水平与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解决问题时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教师的引导应高于学生原有的水平,否则学生得不到应有的发展;但也不能差异过大,否则会导致学生学习失败,对学习失去兴趣。

3.3内容要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很好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可以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物理就在自己身边,也可以使学生在知道和理解物理知识的基础上,能够清楚所学的知识能用于做什么和怎么做,同时对物理的本质和价值,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3.4内容要结合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中的实验可以分成几类。

第一类是在表述上有“通过实验,探究……”等字样的实验,是一类基本的探究性实验,是课程标准规定了的。这样的实验的例子有以下一些: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通过实验探究决定导线电阻的因素,知道电阻定律;通过实验,探究单摆的周期与摆长的关系。

第二类是在表述上有“通过实验知道……”“通过实验认识……”“通过实验了解……”“通过实验理解……”“经历……实验过程,了解……”等字样的实验。这样的例子有:通过实验认识滑动摩擦、静摩擦的规律,能用动摩擦因数计算摩擦力;通过实验了解物体的弹性;通过实验理解光的折射定律;通过实验知道常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对于这样的一类实验,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把它们设计成探究性实验。

有些课程标准上要求“通过实验演示……”等字样的实验,这类实验,也可根据情况设计成探究性实验,比如:用录像片或计算机模拟演示以粒子散射实验。

还有些实验是不适合被设计成探究性实验的,主要是仪器使用、操作训练等类型的实验。比如:初步了解多用电表的原理;通过实际操作学会使用多用电表;以多用电表为测量工具,判断二极管的正负极,判断大容量电容器是否断路或者漏电。

4.展望

新课程的实施势在必行,科学探究作为基础物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体现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学习目标和课程评价等方面。实验是物理探究的重要科学方法,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改革应当关注探究思想的介入,改变将实验的功能仅归于验证理论和培养动作技能的观点。从这个意义上说,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升展是必然趋势。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更好地进行物理探究性实验的教学,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探讨,比如,如何安排实验探究的内容、时间,如何对物理探究性实验进行评价,如何开发物理实验方面的教学资源比如实验室资源、教师人力资源,等等。

参考文献:

[1]王诺.巩固成果、开拓进取,深入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验与推广工作——在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月1日.

[2]靳玉乐.探究教学论[M].重庆:西南师范人学出版社,7月第1版.

[3]陶洪.物理实验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2月第1版.

[4]张永娟.浅谈中学物理三种水平的探究性实验.现代物理知识,,第4期.

[5]吴建军.论探究性实验教学改革[J].辽宁高职学报.206月.

[6]吴建军.探究性实验教学设计[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4月.

[7]林秀仪.小议探究性物理实验与中学物理教学,华南师范大学.

[8]保罗·朗格朗著.终身教育导论[M].华夏出版社,1988年版.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年3月.

[10]李尚仁编.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11月第1版.

篇9:新课标背景下初中的体育中考和体育课堂教学教育论文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的体育中考和体育课堂教学教育论文

体育学科被纳入中考考试科目十多年来,学校体育特别是体育课堂教学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体育课再也不是人们眼中那个可有可无的“副科”,从社会到学校,学校体育被提到了一个从未有过的高度。但,不少学校,特别是体育老师,为了片面的提高学生的体育成绩,体育课上几乎就围绕那几个必考的项目展开教学,这和国家把体育课成绩纳入中考的初衷已经背道而驰,特别是快乐体育、终身体育被提出后,这些为考试而上的体育课(以下称之为“应试体育”),就越来越显得和体育教育的趋势格格不入。如何改变这种体育教学中的应试教育,还体育课一个健康、快乐的环境,是全社会特别是我们这些体育老师应该关心的课题。

一、领会精神,改变观念

所谓领会精神,就是所有关心重视学校体育的人,特别是从事学校体育工作的教育者,都要理解国家出台“体育中考”这个政策的目的性,领会其精神,改变以往的“应试教育”的念,从而更好的进行学校体育,特别是体育教学工作。

(一)体育教师要改变观念。

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直接参与者、第一执行人,这种变“应试体育”为“快乐体育”的观念尤为重要,因为它直接决定着体育教师将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体育课,以什么样的教学手段去施行每节体育课,从而决定了每节体育课的性质和课堂效果。

在对日常体育课堂教学的调查了解发现,许多体育教师为了片面追求体育中考的最终成绩,从初一开始,就对学生长期进行体育中考的专项训练,有的几乎可以说是达到了三年如一日。从“应试”的角度来看,这种教学方法确实提高了学生的专项运动成绩,收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是,我们仔细分析后不难发现,这种教学方法其实是错误的,是我们的某些体育教育者走入了一个“应试”教育的误区。

“应试体育”尽管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有限几个专项运动成绩,但有违国家的教育主导思想、有违体育课堂的教学目标、有违体育运动的原则、有违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有违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等等。带给体育教学、带给学生的更多是负面影响,而这种影响是往往是一生的,弊大于利,是一种非科学的教学方法。因此,体育教师改变“应试体育”教育的观念是必需的,而且是迫切性的。

(二)学校管理者要改变观念。

作为一个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组织、实施、监督的领导者的教育教学理念如何,也就决定了这个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的主体方向,如果领导者重视教育教学的过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那么,这个学校的教学氛围必将是愉悦、健康的;如果领导者重视的是最终的学习成绩,仍然实行“应试教育”的模式,那么这个学校的教学氛围必将是枯燥、紧张的。而这些,对体育课堂教学的影响也是明显的。 体育教师课堂教学的组织实施,都是以学校教学工作的意见为指导的,在一个“应试教育”的氛围中,产生的只能“应试体育”。要改变这一现状,领导者必须改变“应试教育”的观念,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而对于体育这门特殊的学科,我们的领导者必须了解这一学科的特点和当前体育教育的现状、形势,多同体育教师交流探讨,同时深入课堂,倾听学生的想法,从而制定学校体育工作,特别是体育课堂的指导意见,让我们的体育的教师在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指导下,使体育课堂教学真正为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服务。

(三)学生和家长要改变观念。

“素质教育”已经全面推行,但由于中考、高考的重要性,在学生和家长,特别是农村的学生和家长心目中仍然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这种地位甚至是不可替代的,这就导致学生和家长对“分数”看得比什么都重要。随着体育中考的实行,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家长对学校体育关心重视起来,这似乎是个好现象,但这种现象的背后深深地打上了“分数”的烙印。我们看到,学多学生体育课上就要求老师练习那几个中考项目;一些家长利用假期为学生“补体育课”,请人专门指导;每年体育中考,考场外聚集着许多充满期望眼神的家长;考前,部分家长想方设法的通过各种渠道联系所谓能“帮得上忙”的`人士,做一些有违教育公平性的事情┈┈所有这些,不得不引起我们教育者的深思。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状,其中重要的一点是我们的学生和家长的思想观念仍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面上,如何改变学生和家长的观念,是我们每位教育者应做、必须做的事情。对学生,我们可以利用校会、班会、晨会、课后交流等多种形式,同学生沟通,同时也要减轻他们的学习压力,给他们一个“素质教育”下的学习氛围;对于家长,我们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电话沟通、小范围也可以是单个的请家长来学校交流探讨,让家长改变观念,同学校一道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当然,这种改变不是一撮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过程,作为教育者,要有做到有耐性、恒心。

二、强化概念,深入理解

随着体育教育的发展和“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被再次提出,体育这门课程的名称已经从当初的“体育”变成了“体育与健康”,它的真正含义是“体育为健康”,即以体育教学为手段、载体,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提高学生体育实践能力为目的,组织实施课堂教学。这就意味着学校体育教育要从以往单纯的“传技”向“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服务”转型,真正体现“体育”的“健康”作用。理解了“体育与健康”概念的内涵,就明白了在新形势下,体育课堂教学的任务和目标,围绕这一目标,体育教师就能更好的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去组织实施体育课堂教学,就会从一定程度上避免“应试体育”的出现。

总之,在新课标基本理念指导下,只要体育教育者分清“应试体育”和“快乐体育”的利与弊,通过积极健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就能更好的增强学生的体质,在加上必要的专项训练,那么,体育中考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体育教师也就不再为体育中考的成绩和快乐体育二者之间的矛盾而烦恼,因为,这样的矛盾其实根本就不存在。

篇10: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学的几点改革建议教育论文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21世纪初,我国建国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展开了。分析新课标下的《数学课程标准》,不难发现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更加注重学生们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学以致用,更加注重学生们的创新和实践能力。那么,教师平时的教学活动也应该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而有的放矢。怎样才能做到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学的有的放矢呢?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紧跟时代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社会,互联网、多媒体、计算机、各类书籍等现代化设备能够大大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还可以加速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提升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在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尽自己所能充分利用好多种媒介高效传播数学基础知识。

另一方面,现代数学科学发展也是日新月异,而初中数学教材的更新换代肯定会落后于数学学科的高速发展,这又要求教师们不仅仅局限于教材,还要利用多种途径,为学生带来多方面的先进的数学知识。比如制作幻灯片演示文稿、动画等形式将教学中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的内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形象地展示出来;还可以利用网络等资源搜寻最新数学研究结果,作为平时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如此,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教材的理解。

二、注重实践

分析《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可以清楚地看出,在新课标要求下更加注重学生对于数学的理解与应用能力。这也要求教师们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生活中。数学教学为日常生活提供了理论基础,日常生活又为数学提供了一个演练平台。两者密不可分,而连接两者的重要纽带之一就是教师的引导。学生们思维不如老师缜密,同时缺乏深入思考,教师在这期间就要引导学生去思考生活与数学间的关系,将数学课堂上的理论运用于生活中,将生活中的难题还原成数学模型再来解答。

如在讲解初中相似三角形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家中装修需要切割三角板的实例,真正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有关、数学是很有用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联想解题能力。

三、引导探究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新课标下要求学生在数学上有所体验有所收获,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有深入的思考、是否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探究一个数学理论。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就要求教师们不仅仅将数学的结论告知同学们,更重要的是将结论的思考过程传授给大家,引领学生勤于动脑、乐于思考,让学生具备初步的数学思维、掌握基本的数学研究方法,让其具备独立思考能力。比如说,教师在讲解勾股定理的时候,不应该仅仅把何为勾股定理讲给学生,更要将勾股定理的推导过程向学生简要介绍,帮助其掌握基本的数学思维方式。还可以号召学生组队参加诸如数学建模大赛之类的比赛,让学生在比赛过程中养成主动思考的习惯。

四、全面发展

这里所说的“全面发展”有两层意思,一是学生间的全面发展,二是学生本身的全面发展。学生们因为生活经历不一、家庭条件不一、思维方式不一、兴趣爱好不一等种种原因,导致对于初中数学的学习能力不一。新课标要求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从学生实际出发,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适当加深难度,鼓励其继续保持学习的积极性;而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则要重点引导,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们找回对于学习的信心。

五、情感教育

分析新课标下的《数学课程标准》,不难发现,同以往的应试教育不同,情感教育被放到了至关重要的位置。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情感教育要求教师首先要有良好的情感修养,另一方面,教学中要不断注重激励学习法,不吝啬对于学生的表扬,时刻做好准备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增强学生们学习的信心,不断加深学生的德育教育。

总之,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学同应试教育时期的数学教学有了很大不同,需要教师认真分析新课标的《数学课程标准》,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敢于突破传统教法,抓住学生心理,与时俱进,注重实践,不断创新,全面发展,投入情感,这样才能让数学教学事半功倍,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符合我国各项现代化事业的高素质学生!

参考文献

[1]普丽萍数学教育如何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03期。

[2]景具仓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师角色的转变[J].数学教学研究,期。

[3]何文忠从“效率”走向“效益”——谈数学教学的有效性[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04期。

[4]蹇红星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途径[J].新课程(教师),02期。

篇11:新课标环境下对高中语文教学法的思考教育论文

新课标环境下对高中语文教学法的思考教育论文

摘要新课程改革要求高中语文教学不仅要完成知识传授,还要进行语文能力训练与情感培养,这就对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语文教学误区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近几年来,高中语文随着新一轮的课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由于传统的语文教学的影响与其他诸多原因,仍然存在着很多误区。

一、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误区

1.不注重课题氛围的应试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的教师教育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思想得不到有效解放,教学过程不注重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造成语文教学缺乏生机与活力,学生无法激发学习兴趣。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挣脱应试教育的束缚,改变传统的教学思维与方法,让高中语文教学真正活起来。教师首先要进一步更新教学理念,积极贯彻“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理念,放手让学生开展学习,让他们大胆探索学习,自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不能越俎代庖,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总归是有限的,教给他们寻求知识的方法,作用则是无限的。其次,教师要对教材和教育对象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要搞清楚教材中哪些内容是学生最为感兴趣的,哪些内容需要进一步改进教法,用什么教学方法可以有效集中学生注意力等。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时要大胆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取舍,要做到适应教学需要、适应学生发展、适应能力培养。第三,教师还要掌握现代教学设备。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发展,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教学设备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掌握好这一有效教学手段。

2.不注重学生知识吸收的教学。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传授给学生的知识信息容量毕竟有限,也不是学生接受知识的唯一途径。教师要让学生走出单一课堂学习的误区,走出被动学习的误区,在教学中要授之以渔,注重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注重拓展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走向更加广阔的知识海洋。一是要指导开展研究性学习。在教学中,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托,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课本上的教学内容可以当作一个教学范例,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不能将眼光局限于课内,要注重拓展教学空间,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例如我们在学习一篇或一组文章以后,学生学习到的不仅仅是这一篇文章的学法,而应该是这一类文章的学法,要培养学生以教材为指导,积极向课外延伸,从而实现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高的目标。

新课程理念要求将研究性学习渗透到教学中,是对以往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完善与补充,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发挥学生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在教材的指引下,使研究性教学向纵身发展,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二是指导开展合作探究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因为面临的教育对象已经初步具有独立的思维能力,在学习中具有强烈的独立思考与表达的愿望,因此,开展合作探究学习非常必要。笔者在开展教学时采用了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法。首先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按照4-7人为一个学习小组,将学生分为多个学习小组,在每个组里都安排一定数量的优秀生与后进生,做到各组之间实力的均衡,防止出现一边倒的现象。其次,在进行授课之前,向学生揭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学有方向,对照师生共同质疑、归纳出来的思考题,进行分组讨论、探究,教师在各组之间开展巡视,及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在各组探究结束后进行汇报交流,教师还要进行总结梳理,帮助学生建立比较系统的知识网络。三是利用网络拓宽阅读面。

网络中可以搜寻到各种各样的知识,是一本包罗万象的大型图书,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在网络中获得各种知识。有了网络就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学生可以在网上阅读,不受时间限制,一次读不完可以选择时间再读,有许多名著已经被搬上了银幕,通过观看影片的方式,也可以加深对名著的理解,有效拓宽了知识面。

3.不注重实际的形式主义教学。高中语文教学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创新能力,语文教师不能在教学中只注重形式而忽视教学实效,这种教法行不通,必然会耽误学生全面发展。教学是务实的工作,来不得任何的形式主义。教师要认真钻研教学大纲、教材教法以及学生发展实际,要汲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课堂不能成为老师表演的舞台,而要成为师生双边活动的舞台,引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1.创造性的设计教学。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二次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改变传统教学中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做法,为学生提供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内容,保证学生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学习,有效地促进其发展。教师要研究高中语文教材的编写思路,明确教学目标,以课本为中心,对不同的课文应依据其不同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程序,灵活运用教材进行教学设计。

2.重视课堂互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都是“独角戏”,教师一个人在讲台上占据课堂全部时间,学生在下面“鸭子听雷”般端坐。课堂气氛沉闷,乏味,令人昏昏欲睡,下课铃声的响起都能给学生们吓一跳。学生的普遍感受是:下课铃声总是晚了一些。教师与学生之间没有互动,总是自己沉醉在孤单的角色里,这种教学方法势必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应该重视课堂互动,开展课堂讨论,积极启发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踊跃发言,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

3.重视课堂实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课文夸夸其谈,学生即使都掌握了内容,也都是理论,实践出真知,只有让学生们切身体验,亲身实践,才能真正掌握课文的要领。因此,教师应该多举办一些时间性强的课堂互动,如:一周举行一次阅读心得座谈会。要求同学们利用业余时间阅读书籍,找到自己喜欢的一本读物,然后在活动中进行交流,分享。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我国学生在长期的应试教育下,被动的接受知识已经形成了习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已经成了一个普遍的问题。自学是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学生把知识内化的重要途径。自主学习能力关系着学生能否在学习的道路上行走的长短。因此,学生应在课堂听课基础上,全面系统认真阅读课本,并利用各种资源(上网等)获得相关的辅导资料。

总之,高中阶段作为青少年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高中语文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了精神文明进步的步伐。在教学过程中,师生是教学的统一体,要想办法提高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效率。因此,高中语文教学需要进一步改进,语文教师任重而道远,我们还应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陈志忠;四重关注: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标准的要义[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0,(2).

【2】罗良才,.新课改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09,(5).

【3】侯永梅,.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内容设计的实践[J].阅读与鉴赏(教研版),2010,(1).

【4】张宇,.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和“考试改革”之我见[J].中小学教育(下半月),2009,(9).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谈谈新课标下高考中的有机化学教育论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