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学论文 > 化学教学论文 > 浅析初中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四个问题教育论文

浅析初中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四个问题教育论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析初中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四个问题教育论文,本文共1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浅析初中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四个问题教育论文

篇1:浅析初中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四个问题教育论文

浅析初中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四个问题教育论文

【论文关键词】化学 实验 问题

【论文摘要】在开展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常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很值得广大教师去研究和探讨。本文从实际出发,浅谈初中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四个问题。

化学实验是中学化学课程内容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认识化学科学知识的重要环节。在多年的教学实验中,笔者觉得在实验教学中必须正视和处理好以下四个问题:

1、实验内容的选择问题

目前初中化学教材版本很多,实验内容丰富多彩,为学生开展实验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教师要学会选择。以鲁教版教材为例,涉及到的实验有:分组实验32个、演示实验29个、课外实验1个。这就要求教师在每学期开学之初和实验员一道对本学期将要开展的实验内容进行选择列表,写好计划,有步骤地去实施。在课堂之外,可适时提出让学生做一些“绿色化学”实验、“微型”实验、家庭小实验、趣味小实验,让化学实验绿色化、经济化、趣味化。

2、实验人员的组织问题

演示实验大多由教师完成。那些以学生操作为主的科学探究实验,大多以学生分组实验的形式进行。按照实验内容的不同,可以2人或4人为一小组,任命好小组长,负责小组的管理、实验报告的填写和收发。在实验前的'准备阶段,教师首先要向学生强调遵守实验室守则和实验规律的重要性,让学生养成有组织、有纪律的良好实验习惯。既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又要克服畏惧心理,还要让学生预习实验内容,让每个学生阅读了解每个实验内容、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实验目的和每个实验的全过程。

3、实验中的安全问题

3.1仪器和药品的本身安全。

在各种化学实验中,使用最多的就是玻璃仪器。玻璃仪器的优点很多,如耐酸碱腐蚀、容易加工、价廉物美,但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容易破碎,它经不得骤然的冷或热,经不得碰撞和摔打。例如,“H”型电解水器操作很容易损坏,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装置由于重心较高操作时容易歪倒;学生在连接拨插玻璃仪器时用力的不当会导致仪器的破损和身体上的外伤等。

化学药品的存放时间较长,可能会变质失效,影响使用和使用的效果,大多数药品有毒,不能品尝或接触皮肤、衣物,对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有毒物质也要有所认识、有所防范,实验结束后的废液废渣要妥善处理,防止毒性污染。   实验结束后养成清点仪器和药品的习惯,防止个别学生带出。

3.2操作规范的安全。

伽利略说过:“科学的真理不应该在古人的蒙着灰尘的书上去找,而应该在实验中和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中去找。”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倡导科学探究,在大力开展科学探究的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愿望得到空前的满足,学习的积极性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时又鼓励学生开展课外实验、家庭实验。以上的这些活动中,如果实验操作规范缺乏,很容易造成仪器损坏、药品中毒、失火爆炸、废物污染等问题。一方面,要鼓励学生搞探究,自己设计实验,自己完成实验;另一方面,又要对学生的实验进行监督,特别是安全方面,不能有一丝的马虎。“安全系于责任、责任重于泰山。”“责任多一分,隐患少十分。”建立健全各种安全制度很有必要,学生实验设计要经得起老师的安全论证,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巡回监督和指导,杜绝或减少事故的发生。

3.3实验室设施的安全。

仪器药品保管室、实验室门窗坚固,要有防盗、防撬、报警等功能,药品的入库、消耗、报废做到帐册清楚,水路、电路能正常安全使用,通风设施完善、消防器材不过期使用,各种安全管理制度上墙、张贴有序。剧毒物品接受公安部门监督。

4、实验中的测评问题

化学实验操作的测评是化学课程中独具特色的一类测评。它主要重于测试学生的态度和实验操作技能与水平,如对实验目的、反应原理的理解,使用和组装仪器的技能,以及对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的解释等。做好这项工作的前提是平时教学注重化学实验的训练,让学生熟悉课本中的每一个实验及评分量化细则,能从容应对抽签结果进行实验操作,独立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操作测评对于突出和发展化学教学的特征、对于养成学生动手动脑的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化学实验的正常开展,增添了学生的学习乐趣,也增加了教师的教学负担。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能够在平时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多花点时间去研究实验教学。去洞察实验事实发生的实质,搞清楚实验事实说明什么问题,为什么会产生这些事实,并去寻找支配实验事实的规律等;还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向学生介绍一些新技术和新方法等,这就要求教师设计补充一些实验,在内容的选择、方法和装置的确定、实验成功的条件和关键等方面进行反复的研究。以更好的落实“面向全体学生的化学”、理念,使化学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造精神。虽然我们教师的教学任务是繁重的,但处理好以上这些问题也是很有必要的。相信在化学实验中能正视处理好这些问题,其实验效果会是高效的。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中学实验室管理与实验技术.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篇2:初中化学实验中常见的错误及影响

初中化学实验中常见的错误及影响

1.边放称量纸或称量腐蚀性药品用称量纸称量造成天平盘被腐蚀;称量热的容器没有冷却至室温将天平盘烫坏。称量完毕未将游码归零。称量时用手取用砝码和移动游码,导致砝码和游码被污染质量不准。称量时将物品与砝码的位置放颠倒了。

2.加热固体物质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实验完毕,先移酒精灯,后把导管从水中取出,使水倒流,试管破裂。

3.把试管里的物质加热,没有将试管夹夹在离管口1/3的位置,而是夹在试管的中部。试管夹的使用方法不当,将长柄与短柄一块握在手中,又用力较大,结果使试管滑落,将药品洒出,又造成人员烫伤。

4.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里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1/3,导致液体剧烈沸腾而喷出试管。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向上倾斜,导致生成的水蒸气在试管口冷凝回流到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5.倾倒液体时,掌心没有对着瓶上标签,试剂瓶盖没有倒放在桌子上,致使标签被腐蚀,药品被污染。多瓶药品同时使用时没有及时盖上瓶塞,后来盖时又没有仔细观察,以致盖错瓶塞造成药品被污染。

6.使用滴管时,将滴管口伸入试管并触及试管内壁,导致试剂被污染。

7.用滴瓶加药时将滴管弄错,造成严重污染;或用同一滴管取不同药品时未能充分清洗,造成严重污染。

8.用量具(量筒和滴定管等)量取液体时,仰视或俯视读数,使量出液体的体积不准确。没有掌握“量具上的刻线和液体凹面的最低点应在同一水平线上”的读法。

9.检查装置气密性时,没有将导管先插入水里,或插入水中太深,气体无法逸出。

10.过滤液体组装过滤器时,滤纸没有用水润湿,导致过滤速度太慢。过滤时没有用玻璃棒引流,或玻璃棒靠在单层滤纸处,导致滤纸漏夜,过滤失败。

11.药品用量太多,如硝酸与铜反应,铜量太多,生成大量的毒气,既影响健康又浪费药品。

12.用玻璃棒蘸取一种溶液后,没有用蒸馏水洗干净就去蘸取另一种溶液;或用药匙取粉末药品时,没有用纸将药匙擦干净,就去取另一种药品,造成严重污染。

13.试验氨的溶解性时,用湿的试管收集或试管口没有堵棉花,导致收集的氨气太少而现象不明显;检验试管或集气瓶是否充满氨气时,红色石蕊试纸没有用水润湿。

14.做中和滴定实验时,将锥形瓶用蒸馏水洗了后又用待测试液洗,使待测溶液的实际用量大于用酸、碱式滴定管所取的量,使所消耗的标准溶液的量增多,导致结果偏大。酸、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后未用待盛液体润洗,使液体浓度减小,造成误差。酸、碱式滴定管在加好药品后未排气泡或气泡未排尽,造成所取液体比示数偏小,引起误差。

15.容量瓶、酸碱式滴定管在使用前未验漏,导致实验误差。

16.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溶液未冷却至室温即转入容量瓶,造成浓度偏大。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玻璃棒没有插入刻线以下或与上口接触,造成误差。定容时加水超过刻线,从中吸出一些溶液再次定容,造成浓度偏小。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或洗涤液没有转移到容量瓶中,造成浓度偏小。

17.做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测定的实验时,搅拌不充分,致使晶体飞溅,导致结果偏小。称量时没有称空坩埚的质量而直接称量2克药品放入坩埚中进行实验,导致实验失败。

18.设计尾气处理装置时没有考虑到气体的溶解性,直接用直导管通入溶液中,发生倒吸导致实验失败。

19.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将集气瓶倒置在水中,集气瓶没有灌满水或者根本没有灌水。

篇3:实验在初中化学实验中的意义论文

实验在初中化学实验中的意义论文

一、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众所周知,化学实验过程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时刻会遇到有毒的物质和易燃易爆的物质.常规实验中实验安全和操作注意事项必须反复强调,无形中让学生对化学实验产生了畏惧心理,而充满好奇心的学生仍会无畏地随意混合反应过的大量液体,让自己与同学置于危险中.而对实验装置进行微型化改进,实验过程的危险性明显降低.微型仪器组装安全,药品用量少,污染少,液体飞溅、腐蚀、起火、爆炸等实验事故发生几率大为降低.实验安全性的提高能为学生营造安全的实验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参加实验探索的热情.例如:在做氢气与氧气混合气体爆炸时,我们改用装酸奶用的塑料瓶或一次性水杯,这不仅能达到很好的爆炸效果而且增加了实验的安全系数.

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如今,环境问题日趋严峻,在环境问题中化学既是污染源也是治理环境污染的手段.在化学中污染最大的是实验过程的污染,所以改进实验达到绿色十分有必要.微型化学实验作为绿色化学的一项技术和方法,不仅仅是常规实验的简单微缩、常规实验的补充,而更是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都贯穿了绿色化学的思想,使学生树立绿色化学的观念,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实验的绿色化要求选择实验内容时要尽量使实验中的反应物、生成物对环境没有污染或较少污染;设计实验方案时,对可能产生污染的,要采取有效措施,如采用密闭或回收装置、通风设备等.实验所排放的废水、废气、废渣等环境污染物减少了,对实验的尾气、尾料和废弃物也更容易处理了.另外,微型实验试剂消耗少,在节约资源方面符合绿色化学思想,因而也可作为实验绿色化的一个佐证,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

微型化学实验不仅知识性强,趣味性也强,对于学生在学习化学技能及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提高有着突出的效果.微型化学实验的仪器因其设计灵巧、制作精巧、安全易用的特点而使学生爱不释手,极大地培养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由于微型实验既安全又节约,教师可以放心地让学生一人一组做实验.通过亲手做实验,以可帮助学生理解和形成化学概念,可以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微型化学实验无污染,现象明显并且成功率高,使学生解除了心理障碍,敢于做实验,喜欢做实验,改变了学生在实验教学中“袖手旁观”的被动角色,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大大提高了实验教学的质量.下面,我们通过具体实验来直观分析微型实验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教材中用几句话介绍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也能制取氧气这一实验事实,仅用文字介绍实验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教师们应在有限的时间内尽量进行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教育功能.按照常规的实验方法,这个实验一共要分三次进行才能说明实验条件的要求,耗时较长,消耗化学药品较多,也不便于教师的演示和学生的对比观察.于是,我们对实验进行改进,进行微型实验,避免了讲实验的不良教学行为.

1.实验所需用品

微型铁架台,3个微型酒精灯,3支微型试管,火柴,木条若干,少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2.制作使用器材

(1)微型铁架台的制作:用一根长约40cm的铁丝围成带底座的长方形框架,再用3根长约10cm的细铁丝绕成圆形小夹子,中空的大小要与微型试管的大小相吻合.然后将3个小夹子固定在框架的顶端,按需要进行扭转,调整方向.这样制作的铁架子制作过程简单,使用广泛,节省了实验器材的制作和使用成本.

(2)微型酒精灯的制作:取3个小空瓶子,洗净,晾干,将瓶口用铝片包裹,放入灯芯,倒入适量酒精即可.这样的小酒精灯制作成本很低,消耗酒精量极少.

3.实验操作步骤及实验现象

(1)取少量氯酸钾、二氧化锰及二者的混合物,分别装入3支微型试管中,然后分别固定于制作好的微型铁架台的小夹子上,试管口保持适度向下倾斜.

(2)同时点燃3个微型酒精灯,分别给3支试管加热.

(3)稍微加热后,立即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放在3支试管口,观察现象.可以发现,装有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那支试管口的木条复燃,其余2支的没有着火.

(4)停止加热木条能着火的试管,继续加热其余两支试管,当装有氯酸钾的试管中药品熔化时,再分别插入带火星木条,观察,发现装有氯酸钾的试管中木条着火,另一支试管木条没有着火

(5)继续加热木条没着火的试管,再检验木条仍没着火,停止所有加热,实验结束.

4.分析总结

(1)一直加热二氧化锰都没有氧气放出,也没什么现象与变化;

(2)加热较久氯酸钾熔化才放出氧气;

(3)略加热二氧化锰就帮助氯酸钾放出氧气.由此可知:氧气是氯酸钾分解产生的,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实验仍需要加热.

通过以上对微型化学实验的阐述以及与常规实验方法的对比研究,我们不难看出,微型化学实验有其独特的优点,是实验百花园中的一支奇葩而倍受青睐.它有助于老师们的日常教学,更能大大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和动手热情.当然,微型化学实验也有其不足之处.例如,忽视了一些基本操作的规范性,实验中相关的安全因素考虑不足等.

但是,我们依然能清晰的看到微型实验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不可忽视的应用价值.因此,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实验的内容、目的、现象和定量要求等进行选择,使常规实验和微型实验相结合,两者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各自的教学价值.我们在积极研究、推广微型化学实验时不应过分夸大其作用,而应实事求是地逐步引用,以便充分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篇4: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化学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它对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了解化学学科特点,加深对物质世界的认识,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和谐,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新课程教学强调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尤其要重视学生自主发现知识、探索知识能力的培养,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获取知识。欲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有探索知识的动力,而实验却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最有力措施。

一、利用化学实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初中学生天生就有对新鲜事物好奇的心理,他们总想知道事物变化的原因,而化学实验的现象对学生的感官有很多冲击作用,学生因为神奇的化学现象而喜欢学习它。那么在具体的教学中,如何利用化学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初中化学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入门阶段,学生开始学习化学时,应遵循由简到难的原则,化学实验教学也是如此,开始时,让学生观察那些现象明显的化学实验,如镁带燃烧、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使之变浑浊等。还可以补充一些课外实验,如魔棒点火、水点“香烟”等。这些实验都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这种兴趣的品质还不高,欲培养学生的稳定兴趣,就要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体验成功。比如,学生知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如果反复观看这个实验现象,那么学生的兴趣就会消退。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创新意识,才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稳定性,使学习兴趣成为学生探索化学知识的动力。如让学生探究人呼出的气体与吸入气体的成分变化,学生将这两种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发现呼出的气体也能使之变浑浊,从而体验到利用化学知识探究实际问题的成功。从本质上看,学生观察的还是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使之变浑浊的现象,但教学效果是不一样的。学生通过亲身的体验,获得了成功,使学习兴趣变的更稳定。

二、利用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实验是化学的灵魂,而观察则是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在利用实验探究问题时,离不开各种信息的收集,要准确收集到各种信息就必须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那么,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

首先,要教给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方法。如对实验现象的观察,由左到右、由上到下、由内到外,不漏掉任何部位的观察方法,还要注意对重点部位的观察。

其次,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简单的、现象明显的观察转到较难的、不易觉察现象的实验观察。

刚开始观察一些发光的、颜色变化明显的实验,如白磷燃烧、木炭在纯净的氧气中能剧烈燃烧等,逐步转到放热的或吸热的化学反应实验的观察。在观察现象较为复杂时,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例如,在观察铁丝在纯净的氧气中剧烈燃烧时,不要只顾看火星四射,而忽略了对黑色物质(四氧化三铁)产生的观察;再如,在酸碱中和反应实验观察时,酚酞试剂颜色变化的时间特别短暂,需要反复多次做实验来观察突变现象的耐心。只要平时加强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会不断提高,当学生有了较强的观察能力后,就具备了分析化学问题的基础。

三、利用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教学的要求,在传统教学中,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教师常在黑板上讲实验,让学生背实验,这种方式只能将学生培养成“纸上谈兵”式的人才。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应该放在化学教学中的首要位置上,因为学生没有一定的操作能力是无法开展实践活动的,更谈不上有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具体实验操作中规范熟练的技能尤其重要。实验技能是一名化学实验者基本的但又是最重要的素质之一。做实验时,简单的错误操作往往易被人忽视,这不但对实验结果有相当大的影响,而且也会带来安全隐患。如药品用量的随意性,硝酸与金属铜反应时,金属铜的取量太多,生成大量的有毒气体,既浪费药品又影响健康,还会造成环境污染等。实验操作的规范正确与否,不仅是保证安全和实验效果的先决条件,还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所必需的。而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和提高,始于基本操作技能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验教学中首先要严格要求,规范操作,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其次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使重要的实验技能能反复练习,不断强化,使学生逐步形成规范化操作意识,甚至成套实验装置的组装、系列实验的操作,都能做到准确而有序,为实验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再次要重视课后的归纳与总结,引导学生对相似的或同类型的技能进行分析比较进而使学生能熟练掌握。

四、利用化学实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新课程教学的重点是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因此大力提倡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活动;尤其是开展探究学习活动,能有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需要提出对解决问题的猜想、开展实验、收集实验数据、分析得到结论,这个过程与科学家研究科学问题是一样的,因此开展探究学习活动,不仅能让学生体验到像科学家研究科学那样的过程,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素养。要成功进行实验探究,学生必须严谨操作每个实验步骤,事实求是对待实验中的现象与数据,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探究学习可以让学生独立进行,也可以以学习小组形式合作进行,对于较复杂的实验,一般以小组合作探究为主,学生在合作探究时,能学会与他人合作的艺术,提高与他人交流的能力,这为学生以后适应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实验是化学教学的灵魂,尤其新课程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更应该重视实验教学。

篇5:初中化学教学中趣味性实验的应用论文

初中化学教学中趣味性实验的应用论文

摘要:初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占据很大的比重,对于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化学学习效率有很大的帮助。趣味性实验教学是从初中化学教学出发,积极响应教学创新改革和提高素质教育成效的要求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在趣味性的实验教学运用过程中,学生能够逐步提升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在实践中获得长足进步,有效提升化学知识和能力。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趣味性实验;运用策略

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的开展能够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趣味性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是从初中化学的实际出发,适应教学改革和新课标改革的潮流,逐步形成的一种创新性的实验教学模式,充分运用趣味性实验,能够极大地促进初中化学教学水平的提升和学生化学知识能力的全面提高。

一、课前设计趣味性实验,培养学生创新力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趣味性实验教学是实验教学的一次重要创新,趣味性实验教学的目标是不断开发学生的知识体系,运用创新、有趣的实验设计,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为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进而促使学生不断地总结经验和进行自主探究,并逐步找到属于自己的化学实验学习途径。趣味性的化学实验设计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化学实验学习中。为了更好提高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增强趣味性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需要从实际出发,进行趣味性实验设计的优化,采用灵活多样的实验设计手段,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为学生高效率地开展化学实验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浓盐酸和浓盐水相遇,会产生固体形状的氯化氨时,往往会采用传统的两棒相遇会产生白色烟雾的实验,但是这样的实验设计不满足趣味性实验教学的要求,也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将实验设计进行创新。改进的实验可以有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找到一块硬海绵和一段松枝,并将这些材料放在浓盐酸培养皿中。另外准备一个烧杯,在里面加入浓盐水,而且尽量保证烧杯的杯壁是湿润的。将所有的资料准备完成后,就可以将烧杯倒扣在培养皿中,将来教师和学生就可以一起观察现象。这样的实验得到的现象是雪中雾凇的景象,当雾气散去,松枝上会留有白色的固体颗粒,也就是氯化氨。这样的化学实验设计十分具有新意和趣味性,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也能够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提高化学实验教学效果。

二、课中注重趣味性实验的探究性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趣味性实验教学目的并不仅仅是要让学生懂得实验的演示和操作方法,而更为重要的是用这样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水平。因为良好的实验教学模式不应该局限在单纯的操作上,而是应该运用归纳性、研究性、引导性的学习方式,结合多元化的化学实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趣味性实验教学开始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这样能够增强实验教学的目的性,也能够帮助学生有计划地进行学习,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实验操作,就会更加具有针对性,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会逐步提升。

三、课后优化实验教学评价体系

初中化学实验的课堂是学生初步学习的过程,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所见所得所闻是学生的短时记忆,为了有效提升实验效果,要求学生坚持课后复习,有效巩固实践课堂上学习到的内容。趣味性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容易使学生只在课堂学习中具有积极性和兴趣。对此初中化学实验教师需要做好课后工作,对趣味性实验教学评价体系进行不断的优化。第一,教师要根据趣味性实验教学内容为学生布置实验作业。课后作业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而化学实验作业能够引导学生将基础化学知识进行灵活的运用,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学生在完成作业的时候,不应该只是将重点放在教材知识上,还要对课堂上教师提出的问题和知识进行复习,不断查漏补缺,提高学习成效。第二,对趣味性实验教学评价体系进行完善和优化。教师在评判学生实验学习的成效时不能够局限于考试的分数,也不能单纯依靠评价学生的技艺水平和模仿能力。教师需要仔细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最好是让学生单独进行实验或者是自己进行实验的创新,从学生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这样也能够更好地进行趣味性实验教学。总之,趣味性实验教学是初中化学教学的一次创新探索,也符合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为学生化学知识学习水平的提升和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从实验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灵活多样地运用趣味性实验教学,采用科学的教学手段,在不同的教学环节对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进行培养,激发学生对实验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参考文献:

[1]王文娟.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趣味性试验教学[J].初中教学研究,,26(09):82―83.

[2]江丽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趣味实验教学探究[J].实验与探究,2014,35(18):72―73.

篇6:浅议初中化学教学中的环保教育的教育论文

浅议初中化学教学中的环保教育的教育论文

摘要: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初中化学中实施环保教育是不可推卸的教学任务。在实际化学教学中,可以通过提供课外环保读物、提高环保实践素质和加强环保宣传教育等方式来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化学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化学环保教育教学探究

随着我国整体的科学水平的提升,社会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我们在看到成就的同时,还需要对其中存在的问题给予重点关注。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社会上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的宣传绝对不在少数。而课堂教学活动,作为对人类提供最基础的教育的阶段,并没有对这一问题给予必要的关注。笔者认为,在中学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介绍有关环境保护的内容,非常有必要的。而化学教育中,对环境保护的涉及范围较大,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的环保意识进行培养将会起到非常良好的效果。作为教师,应该充分的认识到,只有从学生抓起,才是全民族拥有良好的环保意识的根本手段。

一、积极提供课外环保读物

正如上文中所论述的',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会涉及很多关于环境保护的内容,但是笔者认为,仅仅这些还不够,还需要教师在课后,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内容来帮助学生加强环保知识的累积。教师通过有目的的教学内容提供一些课外阅读,在帮助学生提升知识面的同时,还能够形成一定的世界观引导作用,比如在《臭氧》一文中,通过对课堂教学中,对氟氯烃的介绍的结合,可以重点帮助学生认识到,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物质,对臭氧造成的危害。而形成的臭氧层空洞,则是造成地球上生态变化的主要因素,这样,学生就能充分的认识到,臭氧层保护的重要意义。

通过对上文中介绍的大气层方面的知识的学习,学生就能够对H元素形成一个初步的认识,这样,就可以在课后学习任务种,指导学生阅读《氢能源》,经过一定的课堂知识点的讲解,帮助学生认识到,氢能源的清洁性,尤其是课堂教学内容中,学生可以认识到,氢气的燃烧,生成的是水。然后学生就可以在氢能源的阅读中,重新回顾这一知识点的同时,也认识到,氢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将成为未来世界的主流。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对《环境报》、《环境》、《人与自然》等书报的课内朗诵,来帮助学生进一步的提升对化学课程的兴趣,同时也能够对学生形成环保意识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二、提高环保实践素质

学校教育中,学生养成正确的人身观和世界观负有主要的责任。学生的在校园的时间,是这一年龄段中最多的,学校帮助学生形成了何种的环境观念,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终身环境意识这种情况之下,通过学校进行一定的实践活动来进行对学生的环保意识的培养,就成为一种非常有必要的活动。与此同时,学校校园内的环境问题,同样是学校教学工作中的重点问题,积极开展校内的环境保护工作和宣传工作,对学生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也将会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

校园内,可以通过张贴标语等方式,让学生处于一个“时时环保、处处环保”的环境中,同时,还可以结合“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等有关环境保护的主题进行活动,如设立环保主题的定期广播等等。在班级间开展“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学生行为评比活动,有效地杜绝水、电资源的浪费,拒绝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等等。上述活动的开展,对学生的环保意识的养成,将会起到非常良好的积极效应。 而作为教师,则应该通过言传身教来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尚不稳定的环保观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养成自主思考的习惯,让他们自己设身处地的设想一下,环境被破坏之后的种种情景,而教师则可以利用这种情景的设置,作为课堂内容的导入部分,最终实现学生的环保意识的加强。

三、大力开展环保知识宣传

1、组织学生参加环保法律法规宣传,利用3月12日植树节、3月22日世界水日、5月31日世界无烟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等纪念日,了解当地环境保护、水资源保护、森林保护的情况,让学生在宣传中了解我国有关这方面规定和常识,以提高学生在环境文化方面的知识。

2、通过对课堂内教学知识点和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在形成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的同时,潜移默化的养成环保意识。教师需要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的自身的知识体系的完善提供一定的支持,针对不同的污染方式,做出不同的指导,从而帮助学生形成一套良好而完善的知识体系。

3、利充分利用第二课堂进行环保知识的学习。通过对当地的自然保护区或者污染严重地区的餐馆来加强学生对环保问题的认识,尤其是在对人与气温、气候、空气、水土流失、森林砍伐及环境保护等存在的密切关系的认识,更是可有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习惯。进行参观过程中,教师应在化学课程教学任务的基础之上,用丰富的知识来对学生在参观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结合学生所学习到的书本知识,开展有关环境污染与保护的知识问答,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今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环保基础。

总而言之,地球的环境保护问题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之一,对我们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针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工作来说,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应该把环境保护问题看成是一项基础的教学任务来抓,在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刻,在他们幼小的心田中播种下一颗绿色的种子。

参考文献:

[1]曹亚玲.浅谈中学化学教学中的环境教育[J].现代教育科学,,(06)

[2]张俊.化学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J].科技致富向导,,(21)

[3]何平.浅议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J].文理导航(上旬),2010,(04)

篇7:辅助性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辅助性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在化学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实践表明,辅助性实验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而且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消化、巩固所学化学难点,提高化学难点的学习效果,使他们从步入化学殿堂就养成通过实验探索解决化学问题的良好习惯,从而达到优化化学教与学的过程。

关键词:辅助性实验;化学教学;教学功能

一、问题的提出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1]实验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掌握知识和技能,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同时,它还是突破教学难点,解决教学疑点的有效途径。正所谓“千言万语讲不清,一看实验便分明”。但是有一种教学现象不容忽视,那就是教材编者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包括部分教学实验,由于缺乏适度、合理的阶梯,缺少学生容易接受的辅助信息,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受阻,进而造成教学难点。教师创造性地开发应用一些辅助性实验,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辅助信息,是促进化学教学难点突破的有效途径。

二、什么是辅助性实验

所谓的辅助性实验,指的是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需要,在教材原有实验基础上进行适当补充或改进,以协助教学,突破教学难点,达到教学过程优化的化学实验。

三、辅助性实验的教学功能分析

一些初中化学教学难点若用理论或教材上现有实验讲解,化学教师即使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可能也是云里雾里,这时若将一个生动、形象、直观又富有启发性的化学教学难点辅助性实验展现在初中生面前,则会使初中生疑难感觉立刻消失,而出现豁然开朗,产生顿悟,信心十足的感觉。初中生在遇到比较深奥的疑难问题时,常常会产生思维阻塞,此时,感性认识、形象思维非常重要,可大显身手。[2]用的好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初中化学教师若能经常依据化学教学难点精心设计一些教学辅助性实验,化不见为可见,化抽象为具体,则可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起到其它教学方法无法达到的事半功倍的效果。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著名心理学家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化学实验现象的奇妙,较为容易使刚接触化学的初中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是学习化学动机中最现实也是最活泼的心理成分,是学习的基本动力源泉,能激发他们努力钻研探索化学奥秘的浓厚兴趣和强烈求知欲望。因此,在化学教学中精心设计教学难点辅助性实验,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求知欲。例如在讲授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这一教学难点时,我们依据教材内容特点和教学目标要求,补充安排了以下辅助性实验:准备两支试管,一支放2mL左右的水,一支放2mL左右的澄清石灰水,让两个学生在教室前面面向全班同学同时向两支试管吹气,其中一支没有明显现象,另一支很快变浑浊,出现牛奶的性状。没有明显现象的同学还以为是因为自己偷懒,又吹了几口气,但依然没有变浑浊,没有出现牛奶的性状,逗得同学哈哈大笑,这名同学有一种被教师捉弄的感觉。但当教师向这只试管里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时,振荡后立刻变成红色,然后教师将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又做了较好的解释。这时全班学生豁然开朗,恍然大悟,明白了老师设计的目的,学生个个都很兴奋,对化学充满了很高的热情。

2.纠正错误认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化学概念

初中学生在学习物质的性质或者某个化学概念时,由于受到日常生活经验的干扰,学生很容易形成错误的化学概念。此时,教师可通过教学难点辅助性实验来区分一些容易混淆或类似的实验现象。真实、生动、形象、直观又富启发性的辅助性实验能给学生非常丰富的化学表象和感官刺激,运用教学难点辅助性实验得到的实验事实。通过分析,帮助学生纠正对化学概念的错误认识,掌握化学概念的本质属性,既能使原本枯燥无味的化学概念教学变得生动、形象、易懂,又能使学生准确地理解掌握化学概念。例如在讲授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节内容时,学生由于受到日常生活经验中二氧化碳能做灭火剂的干扰,认为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物质的燃烧一定要有氧气参与。但这是片面甚至错误的`认识。教师通过讲解或做教材上现有实验很难使学生彻底理解。因此,可通过在教材实验基础上,补充设计辅助性实验来突破这一教学难点。事先在大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碳酸钠粉末,接着,将小半截正常燃烧的蜡烛固定在这个烧杯的中下部位,再用一把坩埚钳夹持住一根正常燃烧的镁条伸入大烧杯中,同时将适量的稀盐酸按图示方向倒进这个烧杯内,最后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学生会观察到难以想象的奇特现象:正常燃烧的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就自动熄灭了,镁条却仍然在燃烧。通过比较蜡烛与镁条燃烧情况的巨大差异,学生能很快理解掌握燃烧并不一定需要氧气参与,二氧化碳有时也能支持一些物质例如镁条燃烧。在初中化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作为学生化学引路人的教师不能为了方便学习记忆,也不能为了一时所谓的学习成绩,将一些化学知识说死,而应该为我们的学生将来的高中乃至大学学习留下余地和空间。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是做化学实验乃至学习化学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要根据物质发生的变化分析物质的性质,必须从观察开始,在观察中思考、分析,然后通过对物质的变化过程、现象和结果进行科学的归纳总结。初中学生可以借助化学仪器,也可以直接用自己的感觉器官(例如眼、耳、手等),观察物质及其变化的过程、现象和结果。辅助性化学实验可以强化化学实验的效果,使化学实验的观察结果更细致、更准确。例如在讲授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取这一课内容时,如果教师按照教科书,讲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的是石灰石(或者大理石)和稀盐酸,学生虽然知道了实验室用什么药品能够制取二氧化碳,但不理解可以选择石灰石(或者大理石)和稀盐酸来制取,而不可以选择其它药品的原因。此时可以通过补充设计辅助性实验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实验一:石灰石或大理石和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观察现象。实验二:碳酸钠和一定浓度的稀盐酸反应,观察现象。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到:实验一反应一段时间就停止;实验二反应速度太快,不好控制,也不利于收集二氧化碳气体;而石灰石或者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速度适中,且能够持续进行,有利于收集二氧化碳气体。辅助性化学实验的现象对比相当明显,给初中学生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相对来说,容易使学生理解信服,通过辅助性实验的观察、分析,最终确定实验药品,对于突破化学教学难点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刘毅平.运用实验突破物理教学难点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7

篇8:初中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论文

关于初中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论文

摘要:化学是一门对实践能力有较高要求的学科,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教学之外, 还必须要给予学生自身实验探究能力的提升充足的重视。然而就目前来看, 仍有部分化学教师对化学教学的新课标未能有充足的认识, 使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未给予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充足的重视, 导致化学教学的质量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基于此, 针对初中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就显得至关重要。

关键词:初中化学; 化学实验; 探究能力; 教学策略;

实验是初中化学教学中至关重要的内容, 不仅能帮助学生加深对基础理论知识的了解, 同时对提高教学质量也具有良好的帮助。然而就目前来看, 部分化学教师在教学中未能给予实验教学充足的重视, 而忽视了对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 这就导致化学实验教学的效果, 无法达到预计的目标。本文将就新阶段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对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现状进行分析, 进而在此基础上以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提升为目标, 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一、初中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现状

1. 教师的重视程度相对偏低

要确保初中化学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能有效对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行培养, 首先就必须要保证教师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有充足的认识。然而就目前来看, 部分化学教师在教学中未能给予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充足的重视。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这部分教师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仍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 未能对化学教学新课标有充足的重视, 其往往在教学中更加重视学生的中考成绩, 这就导致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 实验仅是被其用来进行理论知识解释的工具, 而忽视了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这对化学教学效果的提升也有着一定的限制。

2. 未能给予实验教学充足的认识

实验教学的开展不仅能有效帮助学生加深对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 同时还能有效对学生的兴趣加以激发, 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但是部分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存在对化学实验教学的错误认识, 认为其知识是帮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了解的工具, 这就导致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尤其是近年来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 开始有越来越多的教师为了节约时间而采用虚拟实验的方式, 尽管这能让学生对实验过程有较为清楚的认知, 但忽视了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影响了自身探究能力的提升。

3. 灌输式教学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运用

目前, 在学生教育培养不断改革发展的当今社会, 作为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改变教学过程中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来进行实验教学的方法。这主要是因为化学实验往往涉及到多种化学试剂, 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实验教学的危险性, 因此有部分教师为了避免危险的产生, 通常会非常详细的对理论知识和实验知识过程进行讲解, 并在实验过程中手把手的引导学生进行实验, 这样的实验过程虽然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但却为真正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探究, 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探究能力的提升。

二、初中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教学策略

1. 提高对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重视

针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要求教师能给予其充足的重视, 确保在教学中能充分转变自身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 而引导学生更加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探究中。一方面, 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应给予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充足的重视, 确保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能给予学生的主体地位充足的尊重, 进而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探究的主体性, 来强化其自身的探究能力;另一方面, 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对学生兴趣的激发, 要求教师在课本教材实验内容的基础上能够充分创新, 进行更加新颖的实验创新设计, 以有效的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加以激发, 进而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实验探究中来, 提高他们自身的探究能力并将其内化为他们学习提升的动力。

2. 通过实验探究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初中生探究能力的提升, 往往需要具有良好的思维能力作为基础。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 教师也需要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来强化其自身的探究能力的提高。然而在现阶段的化学实验教学中, 教师对虚拟实验的频繁使用, 忽视了实践实验演示的开展,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导致学生的探究能力无法得到有效的强化。因此, 为切实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中, 必须要重视在教学中进行实验演示, 以引导学生对实验的过程进行充分的思考, 来对其自身的思维能力进行强化, 来促进其自身的探究能力得到相应的提升。此外通过演示的方式也有利于对学生的实验做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能充分有效的提高学生自身对实验的`掌握能力。

3. 通过问题探究转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

转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 是有效对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行培养的有效方式之一。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引导学生充分的进行问题探究。在实际的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 通过问题探究的方式能充分引导学生更加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 让学生在不断的探究中强化自身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进而帮助他们对化学基础和实验知识有更加充分深入的掌握。因此, 为充分有效的在化学实验中对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行培养, 教师首先就应该学会方式并通过问题的提出来引导学生更加主动的进行思考与探究, 以促进学生自身的探究能力得到充分的提升。而为有效避免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危险的产生, 教师应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避免手把手的实验教学方式。

三、结语

总而言之, 学生自身探究能力的培养, 不仅对提高其自身的化学能力有着良好的帮助, 同时还对其在其他学科方面学习能力的提升有重要作用。为此, 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就必须要给予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以足够的重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能重视对学生进行兴趣的激发, 以促使学生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 还应通过实验的演示及问题的探究来引导学生深入的进行学习探究, 进而促使学生自身的探究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韦玉甘.初中化学实验与探究策略的浅探[J].成功 (教育) . (02)

[2]陈跃生, 陈毅辉.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J].厦门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09)

篇9:初中化学实验课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论文

初中化学实验课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论文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初中化学教学中实验的比例也非常大。一方面,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伴随着实验展示, 使学生直观地体会到化学变化的效果和过程。另一方面, 学生实验课上也需要亲手进行化学实验的准备、实施和实验结果分析。化学实验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对于化学课程的兴趣, 多媒体技术能够辅助化学实验课的教学, 提高实验课的课堂效果, 保证教学的顺利实施。

一、多媒体教学的概念和应用

多媒体教学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 根据不同学科和阶段的特点, 在明确的教学目的下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的现代化教学。多媒体教学从过去的音频视频, 到现在的人机交互式教学, 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在过去, 多媒体教学多用于辅助教师进行机械部分的灌输;而现在, 通过良好的教学设计, 多媒体教学已经可以完成大量常规教学无法完成的工作, 也更加重视学生的需求和个性发展。

当前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多种多样, 首先是常规的教学视频和音频, 使用已经有数十年之久, 早期的视频类型有限, 制作方为教育出版社, 目的在于配合教材使用。随着自媒体和视频平台的发展, 当前可以用于教学的视频多种多样, 网友自发上传的许多视频通过合理剪辑和选择, 都可以用于增强教学效果。其次是近年来热门的人机互动式多媒体, 可以通过声光信息, 对于互动者的选择和表现进行实时的反馈, 更适合进行个性化的教学实践。在使用互动式多媒体的过程中, 极大地降低了课堂本身的物质消耗, 通过计算机或者移动智能设备, 就可以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特点

从重要性的角度来看, 化学本身是一门基于实验的学科, 科学家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通过化学研究, 在实验和总结中逐渐摸索出来了一套认识和解释世界的方式。学生学习化学的过程, 其本质也是在科学的引导下对前人探索过程的一种模拟和实践, 这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非常重要。另一方面, 如何正确地进行化学实验, 用实验的方式来进行化学知识的学习并总结出经验一直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 而如何在安全可控的范围内尽可能多的带学生感受化学实验的内容, 也是教学的重难点。

从教学形式上来看, 初中实验教学主要分为演示实验和操作实验。演示实验受制于学校的物质条件, 一部分成本较高、危险性较大的实验无法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而在操作实验的教学中, 对于实验的步骤、常见错误的演示需要大量的时间成本, 而且错误操作带来的后果演示一般具有一定的危害, 很难在课堂条件下重现。

三、多媒体教学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是用来进行模拟实验, 通过多媒体演示, 避免一些课堂教学中的不利因素, 达到让学生直观感受的效果。

1、模拟具有污染或者破坏性的实验。

以氯气制备为例, 由于氯气具有一定的毒性, 在制备过程中容易对人的健康造成影响, 而在通风橱中的实验不容易观测, 学生亲手操作容易产生危险, 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模拟教学, 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实验过程, 放大一些微观现象, 让学生深切感知实验现象, 同时也保证了学生安全。

2、模拟缺乏的试剂。

部分实验中, 实验试剂昂贵、产生的消耗大, 如果采取实际演示或者学生动手的方式会极大地提高教学成本, 不适合课堂教学。比如黄金溶于王水的实验, 对于大部分初中学校来说都不具备足够的实验试剂, 需要采取模拟实验的方法。

3、模拟实验效果不好的实验。

一部分实验由于对操作和实验环境要求较高, 在课堂演示的过程中实验效果不一定好, 学生的感受不佳。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可以将在较好实验环境中产生的实现效果展示出来, 对于学生直观感受实验结果有很大的帮助。如溶液PH测试, 中和滴定实验, 都可以采取课堂实验和多媒体教学结合的方式, 让学生感受到实际操作的同时, 也可以对理想情况下的实验结果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4、模拟错误的实验结果。

实验的错误操作一般会引起破坏性和污染性的后果。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演示过程只能靠口头讲解, 学生不会有直观感受, 印象不深。而通过多媒体教学, 比如展示酒精喷灯的错误操作造成的火灾, 稀释浓硫酸引发喷溅等后果, 学生感受更加直观, 深知错误带来的严重后果, 这让学生对认真实验, 正确操作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也促使他们对于正确的实验操作更熟悉。

四、结语

初中化学教学中, 实验教学是重要的教学方式, 同时也是必需的教学内容。常规的课堂教学由于受到物料条件、实验环境、操作水平、安全性等多种因素限制, 有大量不适合实际演示或者学生操作的实验。而通过引入多媒体技术, 教师在科学的教学设计中可以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 让学生对化学课程尤其是化学实验有更深入的认识。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 对于多媒体应该采取精细管理、善于使用的态度, 使多媒体工具成为教学过程中的好帮手, 营造更好的教学氛围,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篇10:化学实验中的绿色化学教育论文

化学实验中的绿色化学教育论文

绿色化学(GreenChe而stry)又称环境无害化学(Envi-ronmentallyBenignChemis卿)、环境友好化学(Environmental-lyFriendlvChemist叮)、清洁化学(CleanChe而s娜)等。它是从源头上防止污染产生或把化学过程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的化学。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以绿色化学的理念和原则指导实验教学工作,使实验室的“三废”排放降低到最低程度并能得到妥善处理,实验室的安全性和环境质量得到提升,师生的绿色化学和环保意识得到强化,这也是贯彻绿色化学理念的重要途径。中学化学教学中有大量演示实验,但教科书中提供的部分演示实验,从实验装置的使用到药品的用量,都存在有待改进的因素。如果能够合理利用其中“待改”因素,不仅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且对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树立环保观念都有独特的功效。有意识、有计划地按照绿色化学的要求进行实验教学,是强化学生绿色化学意识的有效方法。具体有以下三种途径。

一、要尽且减少试剂的用量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应具有绿色化学的思想,尽可能地降低实验药品浓度,预防或减少环境污染。常见的一些可改进的实验项目(表略)

二、要注意尾气的处理和减少废气排放

化学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良好实验习惯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不随意丢弃实验残留物,不随意排放实验尾气,不随意倾倒实验废液。正确处理实验“三废”,避免将学校实验室变成污染源,让学生在动手实验的同时养成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例如,硫黄在氧气中的燃烧,剩余气体混合物不能直接排到空气中,应加人适量碱溶液,反应掉二氧化硫,避免其对环境和人的危害。作酸碱盐学生实验时,实验室应准备专门盛放废酸液和废碱液的废液缸,实验后将酸性废液和碱性废液反应,调到pH中性左右再排放。含有重金属离子的废液不能直接倒人下水道,例如硫酸铜废液,应尽量将铜提取出来再处理,一方面避免铜离子污染水和土壤,另一方面还能有效利用,节约资源。

三、可通过变废为宝、循环利用等途径减少资源浪费

中学化学中有大量的试剂可以回收利用,例如,在中学化学实验中四氯化碳是一种重要的有机溶剂,萃取实验中经常用到。以CCI。为代表的氯代烃作为一类耐生物降解的有机化合物,是饮用水源中备受关注的污染物。CC14萃取碘水的实验中,使用过的CC14可用“镁粉再生法”回收,进行再生利用,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具体方法如下:萃取后的CC14因溶解了碘而呈红色,加人镁粉后,发生反应Mg+12二MgIZ,充分搅拌,直至CC14红色褪尽,过滤就得到无色透明的CC14。利用连续实验的方法,不仅可充分利用化学资源,减少浪费和污染,而且也是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选题的重要领域。比如做过浓硫酸与铜反应的性质实验之后,利用废液进行504’一的`检验和cu,‘的性质实验。可进行连续实验和回收利用的地方很多,(表略)

四、可采用微型化实验控制试剂用量,实施绿色化学教育

微型化学实验作为绿色化学的一项方法和技术,已在国内外日益得到重视和推广。其优点是减少试剂用量,降低实验费用;降低实验室排废量,减少实验室污染;缩短实验时间且安全可靠。例如,氯气性质的微型实验可按如下方案进行。实验装置如附图所示。五条滤纸条(宽约1。m,长不超过试管直径)上分别滴有:(1)品红试液;(2)石蕊试液;(3)淀粉一Kl试液;(4)N气S溶液:(5)KBr溶液;(6)高锰酸钾晶体;(7)吸有浓(图略)盐酸的胶头滴管。实验步骤:实验时只需挤几滴浓盐酸即可发生变化。(l)褪色;(2)先变红后褪色;(3)变蓝;(4)出现淡黄色固体;(5)变为橙红色。改进后的优点:装置简单、现象明显、所需药品少、无污染。就常规化学实验而言,质量取0.19一19、溶液取2mL一smL是属于常量法;在微型化学实验中,性质实验的药品、试剂用量仅需要常规实验用量的10%一30%左右。从以上两组实验可以看出:微型实验与常规实验一样,能得出相同的实验结果,但它们的药品用量是常规实验的1乃一l乃。既节省了药品的用量,也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由此可见,微型化学实验不是常规实验的简单微缩,它是在绿色化学思想下用预防化学污染的新实验思想、新方法和新技术对常规实验进行的改革和发展,是绿色化学思想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篇11:中职教育中档案管理问题分析论文

【摘要】作为中职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管理工作关乎中职生能否顺利毕业以及中职教育管理的规范化程度。特别是农广校中职教育学生群体复杂,管理起来难度更大,实际的档案管理中很容易出现问题。本文先对中职教育中档案管理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针对性提出一些解决对策,希望为新时期国内中职教育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中职教育;档案管理问题;管理对策

随着农业现代化建设,迫切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农业技术人员来带动农业产业发展,这使得新时期我国农广校中职教育中的学生数目不断增多,增加了档案管理人员工作的难度。档案管理主要是对中职教育过程中的教学活动和教研活动内所形成的具有考察价值的材料和数据等资料,其管理质量关乎教育工作能否有序开展,具有很强的研讨价值。

篇12:中职教育中档案管理问题分析论文

1.1档案管理人员问题

在现阶段的中职教育档案管理中,影响档案管理成效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档案管理人员问题,具体表现为档案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农广校中职教育主要面向于成年农民群体,教育教学条件比较差,相应的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整体偏低。特别是其中有许多档案管理人员没有接受过档案管理的系统化学习,甚至没有接触或了解过最基本的档案管理业务。比如,档案管理人员的责任心比较差,无法对文件进行及时、准确地整理;资料收集和整理毫无条理;档案管理资料不完整,存在比较严重的丢失或资料损坏问题,对档案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带来了不利影响。

1.2档案管理制度问题

鉴于中职教育中对档案管理不够重视,使得许多档案管理人员在进行档案管理过程中存在无法及时收集和整理资料,档案管理内容不全面以及档案文件装订不规范,借阅和保管制度不完善,保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归根结底,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于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此外,虽然部分中职教育档案管理中制定了一些管理制度,但是在实际的落实过程中存在执行不到位等问题,这也极大地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效果[1]。

1.3档案管理方法问题

在中职教育档案管理当中,许多院校没有配备专门的档案室,仅仅在文秘工作的办公室内配备几个档案柜。由于办公室人员众多,容易对档案设施及档案资料进行磨损,这样不仅不规范,也无法满足档案管理的保密性原则。此外,在档案管理方法上,档案管理人员在归类、整理、保存和查询档案的时候,也没有引入智能化管理系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档案管理的效果。

篇13:中职教育中档案管理问题分析论文

2.1重视档案管理人员教育培训

为了提升中职教育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就需要强化档案管理人员教育培训,这是确保档案管理工作有序进行的重要保障。首先,针对档案管理人员,要做好选拔工作,确保他们具备很强的责任心、政治素质和思想意识,对学校工作流程以及职教办学规律进行充分熟悉,确保可以按照规章来开展档案管理,这是确保档案管理人员能胜任档案管理工作的先决条件。其次,要强化对档案管理人员自身业务素质的教育培训,做好档案业务的统筹管理工作。比如,中职院校定期要组织全体档案管理人员开展教育培训,向他们灌输一些先进的档案管理理念和方法,使他们更好胜任有关的档案管理工作。最后,要强化档案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改善他们的工作条件和薪酬待遇,确保他们可以以身作则,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特别是针对中职教育中的新型档案管理人员,定期开展档案管理的基本技能培训;针对那些有多年管理经验的档案管理人员,要定期向他们灌输一些新的档案管理知识与方法,确保可以从整体上提升中职教育档案管理的整体素质,确保更好地开展中职教育档案管理工作[2]。

2.2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为了确保档案管理工作有序开展,就必须要对现有的`档案管理体系进行改进和健全,确保档案管理人员在开展档案管理工作期间可以做到有据可依。随着数字化技术和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要本着与时俱进的原则,加快构建适宜新时期档案管理工作需求的档案管理体系,对传统档案管理资料的收集方法进行改进和创新。除了重视对纸质档案资料进行收集和管理外,还要统一管理照片和影音等非文字的一些档案资料。此外,还要结合不同的学院制定适宜的档案管理制度,对档案管理机制进行健全,确保档案管理工作可以做到与时俱进。

2.3创新档案管理方法

为了更好地开展中职教育档案管理,先进的档案管理理念和方法不可或缺。一方面,要做好档案管理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针对档案管理所需的专业档案室以及存储柜等进行完善,确保满足规范化档案管理需求[3]。另一方面,要注意引进先进的档案管理系统,强化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准确性和效率,降低档案管理成本,这是更好开展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障。总之,中职教育档案管理是一项系统工作,其重要性比较突出。但是在实际的管理中存在管理人员素质问题、档案管理制度问题和档案管理方法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实际的管理过程中需要强化档案管理人员教育培训,档案管理制度健全与档案管理方法创新,尤其是要强化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借助信息化管理系统来提升档案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顾婷.中职院校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24):103-104.

[2]牛福英.浅析农广校中职教育学籍管理[J].农民科技培训.,13(5):30-31.

[3]杨丽芳.中职学校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17,24(9):36-37.

篇14:赏识教育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赏识教育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学习好是每一个学生的愿望,也是每一位教师的心愿。可是,在实际教学中,总有一些学习中的学困生,他们时时牵扯着教师的心。

我认为,学困生,不是他们智力不够,而是在学习上缺乏自信心和上进心。要有效转化化学学困生,只有多点赏识才会走向成功。

一、坚定转化学困生的信念,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著名的皮克马利翁效应说明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成功的信心会促进其成功。

有些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一开始总是热情较高,能够给予鼓励和帮助。但当付出一定劳动而得不到回报时,就开始失望或怀疑学生的能力,甚至对学生挖苦、讽刺,从而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影响学生的自我评价,并对学生自信心的形成产生不良影响。

学困生只有切实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爱,学习成绩虽差却有了稳定的进步时,才能更激发起学习的劲头。因此,我们还应从学习上多帮助他们,除在教学方法上及时改进,提高兴趣、鼓励参与教学外,还需“开小灶”消除他们学习过程中的障碍,这有助于他们思想稳定;同时也可以建立联系,每月定期对他们进行加强巩固和指导训练,稳定心理,避免他们重新走上“厌学”道路。

二、捕捉学困生的闪光点,适时恰当地进行赏识教育

中学化学一周四节课,每节课就45分钟,加上有些化学教师并不担任班主任工作,与学生课外接触机会不是很多,要想切实转化化学学困生,光靠教师个人的一点努力是不够的。有些学困生不光是化学差,其它功课也较差。如果他只在化学学习上受到激励,其它课上却不断受到冷落、打击,刚被激起的一点自信心和上进心也许很快就泯灭了,甚至会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因此对于学困生不能轻易放弃,而要联合班主任、其他任课教师、其他学生以及学生家长等来共同关心帮助学困生,营造赏识教育的良好氛围,使学困生无论在家或者在学校,都沉浸在这种良好的心理感受中,从而激发起不甘落后、迎难而上、奋勇直追的意志和行动。

三、营造赏识教育的氛围,共同关注学困生的进步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有心人,加强对学困生的观察、引导和帮助,要善于捕捉其闪光点,适时恰当地进行赏识教育,提出真切的鼓励,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

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写评语是拉近师生关系的一剂良药,它促进了教学工作的进展,使教学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下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给一位化学学习较为困难的同学的评语:本学期你下了很大的决心,想提高化学学习成绩,并为之而努力,可是你想过为什么实施的过程并不十分的顺利吗?你还缺少什么呢?其实老师也多次和你谈过,你每次也爽快地答应了,我希望你能以各种方式向同学们证明你一定行!这位学生看到我的评语后,主动来向我请教一些具体的学习方法,进步也很大。

四、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努力让学困生体验成功

赏识教育同时要求我们学会期待,给予机会,让每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尽量给学困生提供培养自信、享受成功的学习环境、条件和机会。

组织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按照学生的成绩和学习态度,依据自愿原则,我把全班分为十几个化学学习互助小组,一个盯住两个或三个学生,在平时的听课、作业、实验的学习活动中互相督促,互相帮助,运用集体的力量,来帮助学困生进步。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的才能加以赏识。”他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尽量给学困生提供机会、条件,使之尝试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自信。这样做既符合化学课堂教学原则,又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

五、把握赏识与批评的关系,促进学生更好发展

对于学生,仅有爱是不够的。实行赏识教育要避免盲目赞扬,要崇尚实事求是。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教育。当然“惩罚”决不等同于“体罚”,并且还要遵循一个原则:对事不对人。有一次班上有位学困生未按要求完成新课预习作业,我并没有大声训斥或“体罚”他,而是要求他利用早读课时间预习,并提出一项要求作为对他的“惩罚”:记住几个化学反应方程式。遇到类似情况,我通常采取这样一种“以学习促学习”的“惩罚”教育,有效地扼制了不做作业等行为。

当然,批评也得讲究点“幽默”。对待学生的错误行为教师可以先赞美他别的优点,让他心情愉快,然后再委婉地告诉他什么地方做错了,他也会愉快接受并改正。

篇15:初中化学有效课堂教学中的点滴感悟教育论文

初中化学有效课堂教学中的点滴感悟教育论文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不是被动接受教育的,而是教学的主体,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生动活泼地发展。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能以已有的知识为基础,结合学习的实践对疑难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大胆探索,积极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在教学中要力求使学生学习的思维训练从“无序”到“有序”、从“质疑”到“探究”、从“顿悟”到“提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思考,让我感悟颇多。

感悟之一:创造性地利用教学情境,增强学习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有效的课堂一定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设计教学任务时,教师要根据学习目标,精心设计情境问题。情境问题的设计上要把握好难易度,分层设疑;情境问题设计要有针对性、趣味性和层次性,引导学生将化学知识的学习融入有关的生活现象和解决具体的社会问题之中,将学生引导至学习的最佳思维状态,调动起学生的最大潜能和热情,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在复习酸和碱的性质时,我导演了这样连续的故事情节:

情节1:赵小明同学去年夏天以优异成绩考入了重点高中,他兴冲冲地回老家给爷爷奶奶报喜。远远地看见爷爷在自家田头愁眉不展,原来是庄稼发黄不长。他马上想办法查出原因,原来是土壤明显呈酸性,于是他和爷爷一起向地里撒入一种物质,不久后庄稼长势喜人。

问题:小明是如何测出土壤呈酸性的?他们往地里撒入了什么物质?起什么作用?

情节2:小明又去给叔叔报喜。小明的叔叔开了一家小型化工厂,他刚一走进厂门,就闻到刺鼻的气味,于是大声喊道:叔叔,你们的浓盐酸是不是泄漏了?

问题:小明是如何判断出化工厂浓盐酸泄漏的?

情节3:临走时叔叔让小明给爷爷捎回些废酸,一新来的工人找来铁桶准备盛酸液,小明见状连忙制止,大声说:铁桶不能用来盛稀酸。工人不解地问:为什么?

问题:铁桶为什么不能盛酸液?

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到新奇有趣,学生就会随着老师设置的疑点,自主地积极地不断地思索下去。一个好的问题,就如投入学生脑海中的一颗石子,能激起学生思考的`波浪。

感悟之二:重视实验、体验探索,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高

化学最重要的就是实验。有的老师却认为,做实验既浪费时间又效果不大,能省则省。我们的化学课堂,几乎每节课都有实验,而且尽可能多地设置分组实验,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实验探究中来。学生只有在亲身体验中发现问题,才能更有效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既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又提高了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体验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了良好的科学实验素养。

例如:在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一节时,为了突破CO2能溶于水并能与水反应这个难点,首先提出问题:制汽水利用了CO2的什么性质?学生分组实验: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塑料瓶中加入约1/2体积的水,立即盖上瓶盖,振荡。通过实验学生真切地领悟到CO2能溶于水。紧接着设问:CO2在溶于水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呢?学生很迷茫。此时让学生出示紫色石蕊试液并演示:向试管中倒入盐酸,然后滴入2—3滴紫色石蕊试液,学生观察现象。然后老师讲解用紫色石蕊试液来检验有无酸性物质,并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向试管中倒入一些溶解有二氧化碳的水,然后滴入2—3滴紫色石蕊试液,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最后,把溶液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再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学生通过实验和分析得出了CO2与水反应、碳酸不稳定易分解的结论,再由学生完成化学方程式,从而突破了难点。

感悟之三:构建知识网络图,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把握

复习课并不仅仅是典型例题的讲解与巩固,更是学生整体把握学科认知规律的重要体现。在系统知识复习中,以一个知识点为依托,把所有与之相关的知识内容串联在一起,形成网络,便于学生从宏观上把握。例如学习“酸碱盐的复习”时,我从微观角度构建了一个完整的体现酸碱盐知识的网络图(如下):

网络图的形成使酸碱盐部分主干知识体系的层次更分明、脉络更清晰,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深刻、记忆更牢固,可大大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通过形成的网络,不仅可以判断物质在溶液中能否共存,还可以进行物质的鉴别和推断分析,以及物质的除杂与分离等。

感悟之四:精心编制好课堂练习题

例如:欲鉴别澄清石灰水、盐酸和蒸馏水三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液体,提供的试剂有碳酸钠溶液、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只用一种试剂一次即可将它们鉴别出来的是( )。

变换题干,将“一次”两字去掉,如何选呢?变换选项,你能否选择其它试剂将它们鉴别出来?拓展延伸:实验室里有三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液体,分别是稀硫酸、氯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请你只用酚酞指示剂设计一个简单实验,将三种溶液区别开来,写出有关的实验现象和结论。拓展思维:你还能想到哪些鉴别方法?

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强化同一知识点,围绕一个知识点,从变换题干到变换选项,编制了多道习题。教师可指导学生对习题讲解过程中所涉及的知识点、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进行相关的归纳总结,明确解答此类问题的思路和要注意的细节问题。适当的情况下,可再列举一些与该题“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例题,以活化学生的思维,减少“思维定势”的产生,训练学生解题时思维的严谨性、灵活性和探索性,防止出现“该会不会”、“会而不对”以及“对而不全”现象的发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同时发散学生思维。

篇16:浅谈初中化学试验教学中的生本教育论文

浅谈初中化学试验教学中的生本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对于教师不仅在于完成实验,更重要是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创设直观与趣味的情景,在揭示科学对称、统一、变化与和谐之美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打开科学殿堂的大门,去挖掘改造自然的知识宝藏。

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教为学服务。这就是新课标的理念,是新的教学观。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是实验教学的主体,教师是化学实验教学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应该是出色的导演、激励者,而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者,更不是一个提供现成结论的人。

一、课堂演示实验的改革

1.改演示实验为探索性边讲边实验

据统计,现行人教版中学化学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初中有83个,高中有102个。现在有不少教师把演示实验唱成“独角戏”,老师演、学生看,实验时热热闹闹一阵子,而过后“烟消云散”。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演示实验的难易程度,将没有危险性及学生能做到的演示实验改为探究性边讲边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这样会观察得更直观、更清楚。这样既可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又可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创新精神。学生是“先做后学”“先会后学”,整个教学过程体现“教少学多”,腾出时间和精力让学生大量地进行活动,真正把课堂交给学生。

2.改演示实验为学生演示或师生合作演示实验

例如,演示氢气吹泡泡时,教师与学生合作演示。利用演示实验,使学生更易掌握氢气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教师可精心设计,增添点燃氢气泡泡的实验,学生看见一个个吹出的'泡泡被点燃成一团团火球,既壮观又有趣,学生的情绪被推上了高潮。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上述实验现象,探讨氢气有什么性质?凡学生能自己探索得出的,老师决不替代,凡学生能自己探索得出的,老师决不讲解。这就是新课标的具体体现。

二、充分发挥家庭小实验的作用

家庭实验是学生在家中,从日常生活用品中寻找一些易得的药剂或代用仪器,进行简易的实验。例如“铁钉锈蚀条件的探究”,可布置学生课外在家庭中进行。该实验锈蚀装置需放置数天,每天进行仔细观察,并如实记录实验现象,该实验需要较长时间,实验材料常见易找,最适合学生在家庭中进行。家庭小实验是实验课的向外延伸,它将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利用化学知识解释我们身边的事物,让学生了解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逐步认识和感受化学对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

在学习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中,引导学生体会化学与现代生活、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化学在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化学素质,有利于把思想教育渗透到化学教学中去。

三、开放实验室,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

“开放实验室”,才能提供更多的时间与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具体做法如下。

1.时间上的“开放”。除安排实验课外,其他时间只要学生有要求,与实验员预约后都可进入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便利,使实验室成为学生进行实验和研究的基地,成为化学实验的“俱乐部”。

2.实验活动内容不限。学生可以重做或补做教材中设置的实验,练习操作;也可以选做自己感兴趣的实验,或提出自己的实验方案,作比较和验证;更可以带着研究课题进行探索性实验研究。如果不做实验,也可以参观一下实验室陈列的各种模型、装置。

3.学生可以自己选择实验仪器和药品。只要学生将自己的设想和所需的仪器、药品清单列出,交给实验员即可。实验室要作好充分的准备,为学生提供方便,提供条件。甚至实验室没有而实验中又必需的物品,老师也应尽量满足同学要求,特批购买。

在实验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尽可能提供更多的时间与机会,让学生多动手,利用实验的乐趣引导学生探索科学的真理,这才能真正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发挥化学科的优势,让学生越学越有兴趣,达到“欲罢不能”的境界,怎怕学生学不好?怎怕教学质量不高呢?

四、正确对待学生在实验中的失误

在常规实验教学过程中,为了减少学生在实验中出现错误,老师总是强调实验步骤、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希望学生以最简捷、最正确的方法完成实验,但往往事与愿违,实验过程中总会出现较多的失误而导致实验失败。因为老师的强调只停留在口头上,学生印象不深,在实验过程中常常忘得一干二净。

例如,块状固体取用的基本操作,无论教师强调多少次应如何操作,仍会有学生因竖直试管,加入块状固体而打破试管的。有时看到其他同学的实验错误,也会使他留下深刻印象,从而在日后的学习、操作中减少出错的机会。

教师应有一颗宽容的心,容许学生在实验中出现错误或失败,实验做多了,自然出错也会增多,学生一出错,老师就批评,这样会使学生对动手做实验产生恐惧,怕再打烂仪器,慢慢会削减少对实验的兴趣。教师应该多一些鼓励,多一点支持。让每一个学生把自己融入到群体之中,体验到一种归属感。

实验教学中,改变以往的“一言堂”为“多言堂”,从“师本”走向“生本”。让学生多动手、多观察、多思考,让学生享受实验的乐趣,分享实验成功的喜悦,让我们的化学实验教学落到学生主体上,使实验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索的天地。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浅析初中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四个问题教育论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