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师服务意识化学教育论文(共含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lcp1227”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篇1:教师服务意识化学教育论文
教师服务意识化学教育论文
一、课堂教学中教师服务意识缺失的表现
(一)“师尊生卑”的思想
这种思想在很多教师中都存在着,化学教师也不例外,特别是岁数较长的化学教师。在化学的课堂教学中,化学教师基本都是站在讲台上居高临下的讲解,没有尝试着走到学生中间位学生讲解。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些教师没有摆脱“师尊生卑”的观念。其中还有一些教师认为要做演示实验与书写化学方程式也没有那个必要走向讲台。这些化学教师在课堂上抱着这种观念,将化学课堂变成自己的“一言堂”。他们很少给学生提问的机会,而提问也多是“对不对”、“是不是”一类的,给学生的形象也是十分的威严,让学生感受不到一点亲切感。
(二)课堂教学方法上缺乏服务意识
虽然课改在执行,但是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仍然是“填鸭式”的方法用的较多。“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根本就没有任何的服务意识融入其中。例如在做演示实验的时候,教师在讲台上自顾自的做实验,偶尔插上几句解说,中间没有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而学生在做实验的时候也是自己做自己的,不与同学交流、也不与教师交流。而教师也不走到学生中间对学生进行指导,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没有主动的对学生进行指导的服务意识。
(三)师生之间缺乏交流
随着社会对知识层次要求的提升,社会家庭对孩子的期望值在无形之中增大。教师为了达到教学效果,逐渐倾向于使用高压的教学方法,最后组建使得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学生与教师之间缺乏交流,从而产生情感上的隔阂。不管是从课堂上还是课外,化学教师与学生的交流都非常的少。课堂上,教师采用“一言堂”的方法将各种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课后批改学生作业时,不分析学生对错的`原因,不与学生进行交谈了解学生知识的漏洞。
二、提升化学教师服务意识的对策
面对教师的服务意识的缺乏,应该积极的进行改变。但是中考、高考这些制度我们无法改变什么,我们中有从我们身边想办法。
(一)转变观念,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
教师缺乏服务意识最主要的原因是思想观念的落后与保守。因此,应该从思想观念上着手,改变传统的观念,特别是“师尊生卑”的观念,确立全新的“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服务意识。学生应该尊敬老师,但是应该是发自内心的尊敬,而不是表面上所表露出来的畏惧。在教育中教师必须用自己优质的服务来满足学生的需要,这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教师都是经过专业训练的有着过硬的专业知识的人,所以要注重服务理念和职业伦理,也就是要特别强调服务或奉献的专业道德。特别是在一些概念性的化学教学中只有转变观念才能取得好的效果。例如在“走进化学”的教学中,教师不能够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而应该试着转变自己的观念,让学生去感受化学的魅力。
(二)改变对学生的“服务态度”
光有理念还不行,还需要实际的行动。这就好比一个宾馆,只有好的服务意识还不行,还必须将服务意识渗透到行动中才可以。学生到学校学习,并不仅仅是为了成绩和名次,他们还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欣赏等等。例如化学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可以多一些微笑;将一些有趣的化学小实验引入到课堂中,让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当学生对某个化学概念或者是某个化学反应等不了解而提问时,化学教师应该不管这个题目的深浅程度都耐心的倾听;对于学生的作业要仔细的批改,如化学反应方程式的条件是否正确,化学反应的现象描述是否正确,方程式的书写是否存在未配平的现象等等。
(三)让学生有选择的权力
教师既然是服务者,而学生是教师的服务对象,那么学生就应该具有选择的权力。在这种选择的压力下,教师会被迫放弃那不合时宜的师道尊严,主动的对学生的需求、成长进行关注,从中总结自己在教学中的观念、方式是否有缺陷,是否需要改进。当教师在改变中获得学生的回报的时候,也主动的进入服务者的角色。当然学生并不都是理性的个体,因此这个选择的权利也只能够是相对的。
三、结语
陶行知先生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因此,树立服务意识,实现教师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角色转变,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现代教育的需要,它不仅关系着教师的工作态度、生存状况、职业乐趣,而且关系到祖国未来的健康成长。
篇2:化学教师教育中化学思想教育论文
摘 要: 本文简要介绍了化学思想教育在化学教师教育中的性质和意义,概括介绍了化学思想的一般构成和化学思想教育的内容、方法。
关键词: 化学教师 化学思想 化学思想教育
化学思想是科学思想在化学方面的具体体现,是人们对化学最基本的认识,是对化学知识、理论、方法及观念的高度概括。
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科学方法思想,中心、实用、创造性科学的学科思想,科学认识和处理化学与社会的关系的人文社会思想,辩证的化学史观等是基本的化学思想。
化学思想是人们科学素养(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能力、科学品质、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思想又是科学素养中的灵魂,在认识科学活动中起定向指导和核心作用,对人的素质的培养发展起广泛、深刻、持久的作用。
今天的化学已发展成为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学及能源科学的重要基础,成为推动现代社会文明和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并正在为解决人类面临一系列危机作出积极的贡献。
化学正在成为一门中心科学,化学思想随着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发展也断发生变化。
在化学基础教育中,使学生树立当代化学思想,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具有重意义。
要实现以上教育目标,首先就要实现对化学教师的化学思想教育,化学教师对化学思想如果没有一个系统全面而清晰的认识,反映在他们的教学活动中,就只是化学教学而不是化学教育,是缺少思想性的化学知识技能教学,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也就不可能达到很高的层次。
1.化学思想的一般构成
1.1对化学的基本认识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尺寸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能、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化学日益成为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等现代综合科学技术中的基础科学,已发展为一门中心的、具有实用性的和创造性的科学。
化学通过提供理论、技术和方法、实验手段、物质材料,提高人类生活水平,推动社会发展。
化学的合成、分离、分析与检测技术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其成果应用无处不在,化学创造的物质材料包围、支撑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化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实现有控制的物质的转化和创造,能量的转化和利用。
1.2化学系统思想
化学是具有完整体系的基础自然科学。
化学系统层次性清晰表明,化学系统由多个子系统构成,每个子系统又由很多更小的系统构成,每个基本的系统由若干要素构成,从而构成今天知识理论方法技术庞大的科学体系,是现代科学体系中具有中心地位的科学。
物质结构理论(原子结构及周期律、分子结构、晶体结构等),化学反应和合成理论,化学分析检测技术和理论等构成化学的基本理论系统。
化学变化的控制技术方法、合成与制备的技术方法、分离与检测的技术方法等方法构成化学的基本方法系统。
化学教育的新思想理念、新方法技术、新知识体系构成化学教育系统。
1.3化学哲学思想
辩证唯物主义化学观,世界的物质性及物质运动的永恒性思想,物质及其运动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化学辩证思想;化学的对立统一思想,量变质变的化学思想,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化学思想等是基本的化学哲学思想。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运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本身充满着丰富的唯物主义观点和辩证法。
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化学哲学思想思想教育,能使学生深刻认识事物变化的本质和规律,初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奠定基础。
1.4化学科学方法思想
1.4.1化学方法是化学发现的手段
化学方法是指从事化学研究的基本手段和思维工具。
它既有自然科学研究一般方法的共性,又具有化学研究特殊方法的个性。
化学方法有多种,主要有化学选题、化学符号语言规范、化学实验、化学假说、化学模型、化学数学和化学逻辑等。
在诸多化学方法中,化学实验方法(主要是化学分析和化学合成)、化学模型方法(实质是分子模型)和化学的分析综合法更具化学研究方法的个性特点。
化学方法之所以能够发挥重要作用,是因为它能承担起化学发现和建立、检验、运用、发展化学理论,以及培育化学人才和完善化学家思维方式等重要职能。
任何一个重大化学发现都是依靠一定的化学方法实现的。
化学家在化学研究中需要借助化学方法为中介使主观和客观发生联系并达到统一,从而化未知为已知,揭示化学运动本质,以不断积累化学知识,直至建立起化学理论。
在此以后,化学家又可以把新建立的化学理论转化为新的方法,并以此作为新的工具进行新的探索,进一步积累化学知识。
不仅如此,人们在获取化学知识的同时,还往往伴随产生出新的方法,成为进一步获取化学知识的新工具。
例如,20世纪以来化学工作者利用移植方法把一系列的物理实验新方法和新技术手段用于开拓化学新领域、增长化学新知识。
这在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方面更为显著。
现代化学结构知识的获得主要借助于各种衍射、光谱、能谱、波谱、质谱、色谱、激光技术、分子束技术和电子计算机等所组成的综合探测系统。
正是在用这种移植方法获取大量化学信息(或知识)的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崭新的现代分子结构的实验方法。
它们是现代化学实验技术的极其重要的一部分。
人们正是凭借它们从各种不同角度上获得所需信息(或知识),然后运用思维工具(即所谓化学逻辑)进行分析、综合、推理、判断得出关于结构及性能的合乎逻辑的结论。
可见,化学知识的增长需要两类化学方法的结合,一类是化学实验技术手段(有时统称为实验方法);另一类是化学逻辑思维工具(有时统称为理论方法)。
如果说思维工具是化学方法中的“软件”,那么技术手段可以说是化学方法中的“硬件”。
实际上,只有它们两者的互补,才能完成一个完整的化学认识活动,并起到开拓化学知识新领域的杠杆作用。
这一点在现代化学的前沿,表现得更为明显,无论在基础化学的前沿,还是在应用化学的前沿均是如此。
化学理论是否具有真理性需要依靠化学实验方法加以检验和证实,化学理论的严密逻辑性则需要运用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类比等推理方法去建立,以便把零星或无系统的知识依照内在本质联系和因果关系纳入到一个严密的知识体系之中。
1.4.2化学方法是促进化学教育改革的途径
目前国内化学专业学生较普遍存在的一个弊病是知识面较为狭窄,思路不够活跃,缺乏科学方法训练,研究能力不强。
不少学生满足于考试所得的表面成绩。
如果化学专业的学生只是积累教师或书本所传授的知识以求取得考试高分为满足;如果化学教师只注重化学知识的讲授和实验技能的辅导,而忽略了在化学研究方法上给学生以严格系统的训练,那么,长此下去就会影响化学人才的培养。
应该看到,现代化学教育的任务已经不是单纯地传授化学知识,而是更注重发展学生的化学智力,即培养学生对化学运动的观察力、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以适应现代化学日益理论化和综合化的发展趋势。
何况在现代化学迅猛发展和化学信息量剧增的形势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全掌握日新月异、极其庞杂的'化学知识已经不可能。
这就迫切需要把化学方法作为化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化学方法的能力,以便能够依此独立地能动地持续地获取化学知识,成长为具有创造活力的化学家。
因此,在化学教育中不仅应当讲清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而且应当揭示出这些概念与理论得以建立和发展的化学方法,并在实验、作业、实习等各个教学环节中加以培养和训练。
可见,在化学教育中加强化学方法的教育应当成为教学内容改革的重要一环。
应当看到,要把这种改革变为现实,关键在于化学教师要提高对化学方法训练重要性的认识。
同时,还要注意加强自身在科学方法方面的修养与素质。
有些化学教育家认为,化学教育法的理论基础应有两方面:一是化学教育论,二是化学方法论。
1.4.3化学方法是联结化学和哲学的纽带
研究化学家如何具体运用化学方法获得化学感性知识和认识化学规律的过程,就可以丰富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研究化学的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历史与逻辑等化学思维方法的关系,就可以有助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辩证逻辑;研究化学发现中的灵感、想象、直觉及机遇等非逻辑思维方法,就会丰富唯物辩证法的必然性与偶然性等范畴。
可以看出,发挥化学方法在联结化学科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的这种纽带作用,无论对于增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活力还是完善化学工作者的思维方式都是十分有益的。
现代化学的发展越来越趋向于综合,并正在向着理论的广度与深度进军。
在这种化学发展形势的背景下,增强和发挥化学方法的这种纽带职能就更加具有现实意义,特别是有助于建立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和化学家之间的联盟,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化学科学之间的关联与互补。
1.5化学与社会关系的人文思想
正确认识和处理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生活、化学与自然、化学与环境关系的思想是基本的化学人文思想。
把化学放在整个社会中进行考察和研究,探索化学对象及其与纷纭繁杂的社会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
1.5.1深入认识化学在自然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化学被确立为科学虽然只有300余年的历史,但是它在自然科学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并且在科学发展中不断得到加强。
特别是在20世纪后,由于化学的发展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与其它学科日益互相渗透相互交叉,就使得化学一方面与物理学密切结合,进一步揭示化学运动的本质,另一方面又与生物学紧密联系,旨在认识生命的奥秘和对常规化工过程进行改造。
此外,它还向诸如天文学和地理学等其它学科渗透。
“化学是一门中心的、实用的和创造性的科学”。
1.5.2全面评价化学在社会中的作用。
许多学者认为,当代化学与生物学已成为各种科学技术的“先导性科学”,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
20世纪中叶以来,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数据表明,他们都是靠化学的发展起家的。
我国改革开放以后的发展更是说明了这一点。
1.5.3全面探讨化学给社会带来的影响。
主要是研究化学技术和化学产品对社会的影响。
应当既看到其有利的一面,又注意到对社会造成不利的一面。
化学发展在为创造人类基本生活条件方面确是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但是,化学工业本身不可避免的弊端、化学工业品的普及乃至滥用等也造成了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的破坏,导致了各种各样疾病的发生。
这些都需要化学家、哲学家、社会学家共同进行研究。
1.6化学史观
化学对象,从客观上来看是物质的化学运动,即物质分子的转变运动,这是不变的;然而从主观上来看,由于人们在不同历史发展时期对于化学运动和化学科学认识程度的不同,而使实际的化学对象和化学定义都有所不同。
实际的化学对象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人们对于化学运动和化学科学的认识从现象到本质、从片面到全面的发展而不断演化的。
可以看出,了解这一演化过程对于认识化学对象的本质、表述化学定义和掌握化学发展规律,都是很有必要的。
2.化学思想教育的内容、方法
通过开设课程:化学学,化学史,化学哲学,化学方法论,化学与社会学,化学美学等课程进行。
上述课程按必修和选修分类,分层次、分阶段开设,课堂教学与讲座、讨论、调查、展览、研究报告等形式结合开展。
参考文献:
[1]苑乃香,李青芝.中学化学教育中的化学思想及科学素养教育[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Vol.21,(2):68-70.
[2]廖正衡等编著.化学学导论[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2.7.
篇3:环保意识在化学教育中的运用论文
环保意识在化学教育中的运用论文
摘要:
高校化学教学中涉及到很多化学实验、化学药品,化学专业毕业所从事的行业中也涉及到大量的化学物品和实践工作,而化工行业的生产中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或者污染物,这些废弃物以及污染物的排放极易对人类生存的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进而影响到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所以在高校化学教育中必须要向学生渗透环保意识,使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能够成为绿色环保的践行者。因此主要对高校化学教育中环保意识的提升策略进行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
高校化学教育;环保意识;渗透;策略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涉及到很多的实验教学内容,同时也是现代工业的基础。化学工业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先进、便捷,但是也为人们的生存环境带来极大的威胁,其生产中产生的大量废弃物和污染物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存环境。因此我们需要适当的放缓化学工业发展的脚步,将环境保护融入到化学教学中,提升学生们的环保意识,强化学生们的生态理念。
1化学课堂教学中融入环保教育
课堂教学是高校化学教学的主要方式,同时也是学生们学习化学知识的主要形式,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需要能够帮助学生学习好基础知识以及应用知识,还需要能够引导学生将化学与环境保护进行有效的结合,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的.基础上也能够关注到化学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包括对周围环境的污染程度等。在高校的化学教材中存在很多的阅读材料,这些材料是对化学知识的延伸,不仅能够拓展学生们的视野,同时也能够将化学与生态环境进行有效的结合。比如在学习关于氮元素的相关知识时,就可以通过其在战争中的应用以及对环境的污染等方面知识的阅读,来将化学知识与环境保护进行有效的结合,从而看到化学的工业介质以及化学污染对环境的危害等,帮助学生树立起环保意识。比如在学习有机化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有机化肥工业的相关内容,为学生设置研讨课,要求学生自行设计有机化肥厂的地址、需要注意的问题等,要求通过学生的设计既要能够保证化肥厂的效益,同时也能够做到对环境的保护。
2通过化学实验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是重点的组成部分,特别是在高校的化学教学中,需要通过大量的实验来对相关的化学知识进行验证以及理化性质的分析,通过对实验的操作和现象的观察,有利于学生更好的了解化学反应情况以及实验操作能力,为培养实践型人才奠定基础。高校的化学实验室中具有大量的实验药品和仪器,使用的频率也比较高,但是同时其中也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比如化学药品的无公害处理,有毒有害气体的收集装备等都不够完善,容易对实验室中的人员造成身体上的损伤。因此教师可以以此为基础,通过对实验的改进和创新来提升学生们的环保意识。比如对于一些产生大量废气物的实验,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减少药品用量的方式来进行实验,开发微型实验,进而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同时对于能够生成有害气体的实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气体的性质,研究气体收集装置来减少气体的污染。此外,在化学实验中还可以采用真实与模拟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比如对于一些危害性比较大的化学实验,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参观实验器材和装置,然后通过虚拟实验的方式用多媒体的形式进行播放,这样学生既能够观察到实验程序以及现象,同时避免了环境的污染。对于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开发出模拟软件,使学生通过计算机的操作来完成实验,体现真实实验的过程。
3通过社会实践鼓励环保行为
通过社会实践能够使学生将学校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社会的工作中,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能力等综合能力。在传统的高校化学教学中,都是通过理论与实验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式使得与社会实践分离,不利于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无法帮助学生在生活中感知化学,更不利于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所以在高校的化学教学中,还需要能够注重学生的社会实践,使学生通过实践更好的应用化学知识的同时,也能够直观的看到环境的污染情况,进而为学生树立环保理念。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一些化工厂进行参观,在参观的过程中要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废物和污染物,以及这些物质的处理方式等,同时还可以带领学生到一些被污染的河流附近进行调查,使学生认识到化学污染对环境的影响。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使学生直观的看到化学生产中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使学生在认识到化学价值的同时也能够认识到其对环境的污染,并鼓励学生能够根据化学生产或者环境的具体污染情况,设计一些能够保护环境、减少污染或者修复环境的相关实验设计,使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也能够有意识的将环保作为生产的第一考虑要素,能够科学的设计化学反应和化学生产。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化学专业是培养化工行业的理论研究人才以及技术生产人才的主要途径,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其创造出很多的新型材料、物质等,为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新的生机,但是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威胁着人们的生存环境,甚至殃及子孙后代,所以在当前高校的化学人才培养中,需要能够渗透环保意识,使培养的人才不仅具有较高的知识基础和技能,同时还能够具有理性的化学研究思路,保证化学工业能够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培丽,孟继本,黄华鸣,等.浅析高校化学教学中绿色化学教育的探索和应用[J].能源与节能,,(7):72,94.
[2]孙祥.绿色化学教学理念在高校化学教学中的渗透意义[J].福建质量管理,,(5):212.
篇4:浅谈如何运用社会生活素材服务化学课堂教学教育论文
浅谈如何运用社会生活素材服务化学课堂教学教育论文
摘 要:“回归生活世界”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将生活世界的相关信息纳入课堂教学,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会提高,互动水平会提升,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会增强。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叙述了运用生活素材服务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做法,小结了该项实践中获得的一些启示,从而阐明了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运用生活素材服务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关键词:化学 生活素材 服务 课堂教学
生活的多层面提供了多样性的教学素材,课堂教学的生活化需要我们去设计和加工。在化学教学中,只要我们认真地关注、有意识地多创造一些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魅力,使关注社会与生活成为培养和保持学生的化学兴趣的一条有效途径,成为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一个生长点,成为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的一个支撑点,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化学教学应有的“生活的化学化”和“化学的.生活化”教学功能。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既是对传统教学的改革,又是对新课程理念的实践,更是对化学课程本质的充分认识。兹以运用生活素材服务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做法和体会进行阐述,以求商榷。
一、关注社会现象,突出化学实验
化学教学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联系社会实际,可通过“白色污染与我们的生活”、“温室效应与人类生存”“添加剂与绿色食品”、“空气污染与呼吸疾病”等“回归生活、贴近生活”的题目,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用问题驱动,开展丰富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变学生以往被动、依赖的不良状态。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给学生一个题目,让他们自己去创造。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关键是教师如何去挖掘。
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时常听到一些人受骗上当的事件,对于一些利用化学实验现象、化学知识的骗术我们如何去识别呢?如何让我们的学生从化学的视角看待这些不良行为,去揭示他们的骗术呢?比如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对真金和假黄金的性质的了解,设计实验探究得知:骗子手里的金元宝、金佛像等“黄金”大多是铜的合金,如铜锌合金,而假金元宝多是以铜为主,颜色为黄色,表面经常有浅绿色的斑点――“铜绿”,有的斑点很浅很小在“元宝”上聚集而使黄色“元宝”看上去偏绿色。当然最好到权威的检验机构进行检测,也可以通过灼烧的方法,看是否变色。要让学生知道,无论骗子如何狡猾,只要记住“天上绝不会掉馅饼”,这样我们就不会上当。
二、关注生活原型,整合教学资源
选择化学学科知识与生活常识紧密联系的内容,这样才能既学到化学知识,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让学生知道怎样用化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比如冰箱异味怎样除去?喝矿泉水还是蒸馏水对人体有利?有火灾时怎样自救?煤气泄漏应该怎样应对?每天的营养食物应该怎样搭配?……这些都是关乎学生切身利益的问题,在课堂中可以帮助学生解决以上问题。
三、创设生活情境,实施自主探究
化学学习的基础首先是学生的生活经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相联系时,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关注学习主体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新理念下的化学教学,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方式。化学教学生活化就是在尊重学习主体的基础上构建生活化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融入生活体验化学、融入化学解读生活,树立学习化学的信心,建构知识,习得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生活化的化学教学在设计时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的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理解和发展化学,密切化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这样,课堂上学生的自主探究因为以自己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是对自己生活经验的解读,学生就会有话可说;学生的生活经验被赋予化学知识,自己的直观认识在课堂上知识化,增加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运用化学知识解读自己的生活,解决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学生感觉到了化学源于生活、无处不在的道理。
四、构建多元策略,拓展化学素材
课堂教学必须有丰富的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来支撑,而多样化的教学是对教学回归生活的最好体现。我从第一节课开始就让学生关注身边的化学,收集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中与化学相关的报导,要求学生收集在固定的记录本上并对自己收集的材料用化学知识去解决;定期让学生写一写关注生活中的化学的感受,到课堂上跟其他同学交流心得与体会,交换各自收集的材料来丰富学生的知识,促进化学知识的学习;举行化学知识小竞赛活动,其中的题目很多会涉及化学生活常识;开展“生活中的化学”知识演讲比赛,在演讲比赛中学生既学到了化学知识,又解决了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还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等能力;让学生成为教育宣传者,很多初三的学生学习化学之后,要让他们认识到有责任和义务号召更多的人来关心生活、关心化学,可以让同学们联系学校、联系家长,对学生和家长发出倡议,让学生参加各级科技宣传活动。
篇5:研究所化学教育教师教研发展论文
研究所化学教育教师教研发展论文
摘要
本文分析了福建省中学化学教师教研意识和主动性不强、教研能力薄弱、教研成果生成和转化意识和能力欠缺的三大现状,认为中学化学教师教研发展需要氛围更需要专业引领,要让中学化学教师愿意参与研究,为其提供平台和专业引领,还要让其研有收获。最后提出了搭建化学研究所平台助推中学化学教师教研发展的具体举措:团结化学研究人才,形成研究队伍;研究所名师指导青年教师;研究所名师参与教师培训;研究所与市县教研部门联动;指导中学化学教师形成研究成果并发表。
关键词
化学教育研究所;研究平台;中学化学教师;教研发展
中小学教师的工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包括教学管理),二是教研。教学与教研的关系很多学者都有过论述。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然而,在长期的教师培训和教研实践中,我们发现中小学教师“重教轻研”的现象依旧突显。从全国层面来看,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等省市的教研活动开展得比较热烈,教研的成果也比较多,教师的教研意识和教研能力也比较强,从福建省层面来看,厦门市中小学教师在教研方面做得比较好,与发达省市教师教研的差距相对较小,其他地市差距相对较大。作为省级教师培训机构的培训者和研究者,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立足岗位促进福建省中小学教师教研发展。通过近年的实践探索,我们认为通过学科教育研究所这一平台,可以有效助推中小学教师教研发展。本文,我们将以福建教育学院化学教育研究所在助力福建省中学化学教师教研发展方面所做的努力为例和同行一起探讨如何搭建学科教育研究所平台助推教师教研发展。
一、福建省中学化学教师教研凸显的三大问题
在长期的教师培训和教研实践中,通过对福建省中学化学教师进行调查和访谈,并对调查数据和访谈结果进行分析,我们认为当前福建省中学化学教师教研存在的问题不少,较为凸显的问题主要有三个。
1.中学化学教师教研意识和主动性不强
很多中学化学教师对教学和教研的关系没有深刻的认识,认为教研对教学没有什么帮助,认为教研耽误了教学的时间。在调研中,有中学化学教师坦诚自己教学任务过于繁重,备课、上课、设计练习、批改作业或试卷、监考、参加各种比赛等任务过于繁重,加上当前社会经济压力较大,自己无心主动参加教研。这反映出许多中学化学教师教研意识和主动性不强,需要加以引导。
2.中学化学教师教研能力薄弱
有很多中学化学教师表示自己也想进行教研,但是不知道如何进行教研,更不知道可以教研什么,教研能力薄弱。小到一个学校,没有教研能力强的教师引领,教师们教研能力都差不多,谁也指导不了谁,谁也引领不了谁。大到一个县区或地市,教育局下属的教研机构教研人员数量较少,分身乏术,无法对所有学校的教师进行全方位的、长期的指导。
3.中学化学教师教研成果生成和转化意识和能力欠缺
针对福建省中学化学教师在国内化学教育类核心期刊或主流期刊发表教研论文数量和质量与发达省市差距较大的问题,我们与中学化学教师进行了交流,不少中学化学教师认为我省中学化学教师的教研成果生成和转化意识和能力欠缺。我省中学化学教师中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研,并撰写教研论文在核心期刊或主流期刊上发表的教师较少,能够出版个人学术专著的更是少之又少。有不少的中学化学教师把课余的时间用于编写教辅材料而没有用于总结、整理自己的研究心得,将自己的研究心得转化成论文或著作。
二、中学化学教师教研发展需要氛围更需要专业引领
基于调研和访谈的结果,作为省级教师培训机构的培训者和研究者,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促进我省中学化学教师教研的发展。我们认为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1.让中学化学教师愿意参与研究
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教师教研发展的关键所在。应该通过扎根于实践的教学研究案例,让中学化学教师相信教研对于教学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让中学化学教师们看到教研在教师成长中的`巨大作用,让他们明白“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让他们愿意参与研究,并积极主动地参与研究。
2.为中学化学教师提供平台和专业引领
很多中学化学教师教研能力薄弱的原因在于没有研究的平台和缺乏专业的引领。我们有责任建立教研平台并凝聚专家名师为中学化学教师提供专业上的引领。平台和团队的力量可以帮助中学化学教师走得更远、走得更好。
3.让中学化学教师研有所获
中学化学教师参与教研活动以后,要让他们感到研有所获。这种收获可以是内在的也可以是外在的。内在的主要指通过教研活动,中学化学教师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认识、理解和处理能力得到了提升,他们的课堂教学技能得到了提升,他们的教学行为得到了改进,他们的教学效果得到了升华。外在的主要指通过教研活动,他们的研究成果转化成了论文并在核心期刊或主流期刊上发表,他们的著作得到了出版,他们的知名度得到了扩大,他们的努力得到了教育部门和同行的认可,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最终成长为了一方名师。
三、搭建化学教育研究所平台助推教师教研发展
国内高校或教研机构成立化学教育研究所的并不少见,但是国内目前的化学教育研究所成立的目的更多的是立足于高校或教研机构自身的人员开展化学学科的课程教材教法研究,并形成一批成果,以扩大高校或教研机构的影响。作为专门专业从事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省级教师培训机构,我们将服务基础教育改革和服务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办学宗旨。我们认为,除了自己开展教研并在核心期刊或主流期刊上发表教研论文以外,更为重要的是要引领中小学教师开展教研并在核心期刊或主流期刊上发表论文,甚至引领他们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整理、结集出版。近年来,我们成立了福建教育学院化学教育研究所,期望通过化学教育研究所这一平台助推福建省中学化学教师教研的发展,主要的做法有以下五个方面。
1.团结化学研究人才,形成研究队伍
福建教育学院化学教育研究所成立之初就团结了福建师范大学、福州大学、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福建省各地市教研员、福建省中学化学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以及有深入研究的高级教师,聘请专家名师作为研究所的特邀研究员。同时,广纳人才,通过中学化学教师自主报名、研究所审核的方式,吸收了一大批青年骨干教师作为兼职成员。特邀研究员、兼职成员以及福建教育学院化学教研室教师构成了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同时,这个研究团队是常年开放申请的,随时接纳有志于化学教育研究的同行加入。
2.研究所名师指导青年教师
化学教育研究所成立以后,我们要求研究所特邀研究员要对以青年教师为主的兼职成员进行课题研究、论文写作、教学技能、教学管理、专业成长等方面的指导。研究所骨干教师积极主动向研究所名师学习。并通过化学教育研究所年会的形式加强研究所特邀研究员和兼职成员之间的互动、研讨和交流。
3.研究所名师参与教师培训
除了研究所兼职成员要成长需要指导和帮助以外,研究所特邀研究员们也要积极参与教师培训,在培训中指导全省中学化学教师开展教研,并在培训中通过示范、辐射和反思,特邀研究员自身也得到进一步成长。
4.研究所与市县教研部门联动
由于各地市教研员均为本研究所特邀研究员,因此各市县在开展各种教研活动的时候,都会积极主动地与研究所联系,由研究所与市县教研部门共同来策划、组织和完成一些教研活动。每一次的教研活动,研究所都会邀请一部分研究所特邀研究员或兼职成员参与,既是交流和示范,更是学习和反思。
5.指导中学化学教师形成研究成果并发表
以上介绍了四种常规的做法,在这些培训或教研活动过程中,研究所着力提升中学化学教师的成果生成和成果转化意识,指导中学化学教师申报省市县各种级别的教研课题,通过课题研究,形成课题研究论文,并向核心期刊或主流期刊投稿,以争取发表。对于研究所特邀研究员,研究所鼓励、支持他们将自己长期以来的研究形成专著公开出版。
作者:张贤金 吴新建 单位:福建教育学院化学教育研究所
参考文献:
[1]张贤金,吴新建,叶燕珠,等.教师培训实践性课程形态探索:同课二次异构[J].中小学教师培训,(12).
[2]张贤金,吴新建,叶燕珠,等.基于课题研究发展高中化学骨干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探索[J].中小学教师培训,(5).
[3]张贤金,吴新建,叶燕珠,等.基于“课题研究”模式的化学教师培训改革[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5(10).
篇6:环保意识在化学教育教学中的渗透论文
环保意识在化学教育教学中的渗透论文
摘要:环境保护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做的,环保意识的培养不仅需要社会的宣传教育,我们教师也应该帮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环境保护的各项措施都需要使用到化学,对于我们化学教师来说,化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化学知识,环保课题是我们化学课程一个重要组成,其意义远比教会学生配平化学方程式来的重要!当然学习的一切目标都是为了实践,没有好的知识储备是无法在实践中解决问题。我们化学教育要在基础知识教育中把环保概念融入进去,把理论教学、环保实践结合一起。
关键词:环保意识;化学;教育教学;渗透;策略;探析
一、现状
环境保护教育非常重要。如何科学的保护环境就需要对学生进行环保化学教育,了解其原理才能补救和保护。我们要在化学的课堂里、活动课里和实践课中不断研究如何使用化学知识以保护好环境,提高学生环境保护能力与意识[1]。
二、具体措施
(一)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
我们面临的各种环境污染问题,包括空气污染、酸雨、温室效应、土壤沙漠化这些问题与化学都息息相关,从污染物成分来看百分之九十其实都是化学物质,所以想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污染问题,必然要采用化学手段[2]。那么我们化学课程设置里就应该把环保知识与化学知识结合起来。
(二)让学生重视化学对于环保的重要
经济、工业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环境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比如空气中二氧化硫排放过多,出现酸雨,酸雨又让土壤酸化,植物存活率降低,植被面积减少,二氧化碳不能及时经过植物光合作用分解,这又造成温室效应。全球气温上升,又导致极地冰川融化,全球气候失调等,一个环境因素被破坏往往会导致出一系列的问题,让人类、动物、植物生存受到威胁。所以,一定要先让学生理解学好化学才能正确的保护环境。
(三)利用环保知识在高考中及平时教学中的习题进行教育
教师应该利用好平时的教学习题,将环保知识与考试和作业联系起来,发挥考试的导向作用,让学生能关注环保、关注自然。教师鼓励学生去了解环保常识、知识,把理论与环保实践结合起来。
(四)多开展环保课外活动
比如说在一些环保日,像植树节,教师就可以带学生去森林里知识,顺便讲解植物在自然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随后可以讲解氧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知识,让学生明白这些化学知识也能理解植物在人类生态环境中有多重要,引导学生爱护植物,保护环境。
(五)结合当地区污染实况,进行环境知识教育
城市污染很严重,几乎每一座城市会有工厂,教师可以带学生参观当地的污染地点,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环境污染有多可怕,才能设身处地的去思考环保问题,并讲解污染原理,与学生讨论,制定环保策略,进行深入的环教育,实践是最好的教学。想要保护好环境,就好有强大知识储备,让学生能更用心的学习化学。
三、结语
虽然我们化学教学的.环保内容与考试的联系不大,但是保护环境,人类才能更好的生存,这不是一场考试可以决定的,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所以保护教育力度必修加强。树立学生的环保意识,才能让世界未来更美好。
参考文献:
[1]何晶.浅析环保意识在化学教育教学中的渗透[J].中国科技信息,,07:247-248.
[2]郭艳涛.中学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1,08:121-122.
[3]许元明,韦友欢.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教育的途径探讨[J].科技信息,,04:49+51.
[4]李强,李文娟,刘艳霞.浅谈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J].广州化工,2013,03:159-161.
篇7:化学教育中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论文
化学教育中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论文
【内容摘要】初中化学作为一门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的学科,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要求很高。因此在实际的化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丰富的化学实验演示,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提升学生化学成绩的同时,也为更高年级的学习奠定基础。本文主要研究初中化学教育中,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培养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初中化学;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培养
前言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关键环节。尤其是在初中化学的教学中,由于课程分为理论和实验两部分,如果教师只偏重某一环节,很可能史学生丧失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也不利于提升其学习成绩。因此,应该注重理论和实验相结合,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初中化学教育创新意识的培养
1.重视课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入是讲课的开端,对一节课来说,具有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作用,直接决定教师授课的成败。尤其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与教授内容相关的实验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直接刺激学生的神经,让他们更加踊跃地参与到课堂中来。例如,在学习“氢气”这个重要的化学气体时,就可以利用实验导入的`方法,将其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展示给学生,学生不仅可以看到蓝色的火焰,也能在烧杯的内壁看到水雾,从而产生强烈的好奇心理。在调动了学生积极性的情况下,教师就可以直接讲述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从而导出今天要讲的关于氢气的知识点,从而激发学生①的创新意识。
2.善于变换课程的教法
学生成绩是一方面,课堂效果最直接的检验方法就是教师课程设计得如何。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设计时,要立足于教材,以学生为主体,利用多种教学形式,设计多样化的课堂教法。例如对于一些基础常识性知识,教师可以让学生预习,在课上采取提问的方法,帮助学生记忆这些知识点。这样既能营造一种紧张的气氛,学生也会加深印象;对于重点难以理解的知识,主要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并适当拆分理论便于学生消化理解。尤其是对于一些类似的化学公式的学习,教师应该耐下心来,为学生讲解每一个式子表达的意思,打好基础,再进行创新。
3.借助多媒体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也逐渐多样化。教师在实际的初中化学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理论和实验的结合,更重要的是要利用好多媒体资源。尤其是对于一些步骤复杂的实验环节,想要将所有的药品和设备都带入课堂是不现实的,这时候就需要利用好多媒体设备,在网上找相同的实验下载下来,在课上播放,并进行适当的解说,既可以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也会使实验过程更加直观,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4.设置具有实效性的问题
在化学课堂中,问题的设置最主要的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教师的教学对象是全体学生,因此设置的问题需要考虑到全体同学的能力结构,问题的难易程度要适中,不能过难也不能太简单。同时,化学学科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因此问题的设置需要贴近现实生活,只有具有生活气息的教学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其创新性思维能力。除此之外,问题的设置还需要有一定的价值,形式多样,既不能千篇 一律,也不能过于抽象,从而起到锻炼学生创新思维的作用。
二、初中化学教育中实践能力的培养
1.组织有效的课堂实践
化学课程的最显著特征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有探索性和设计性的实验不仅需要学生具备完善的创新思维意识,还需要其具备良好的实践动手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实验当中,既提升自己的理论研究水平,同时也促进自身实践能力的发展。例如,教师在讲到氢气制法的实验时,应该要求学生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在进行分析和论证之后,对相关的实验装置进行改良,可以要求学生根据教材和教辅的讲解辅助自己,也可以通过向教师求助的方式达到实验的目的,在创造出实验设备时候,再进行实际的实验操作,并将实验结果写成材料上交。这样做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于氢气制作实验的了解,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成为一个合格的“发明家”,将实验的设备和装置进行改良和设计,让学生成为实验的主体,从而锻炼其实际②动手的能力。
2.督促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实际
在初中化学的教学中,很多实验都是和生活实际相关的,因此教师应该采取生活中的材料,在课堂上直接完成简单的实验。这就需要教师在上课时,经常要督促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例如冬天的汽化和液化现象,水壶的蒸发和气压的大小等,使其能够在小现象中解决生活中的大问题。总结综上所述可知,在初中化学教育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教师应该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方案,重视课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善于变换课程的教法,设置具有实效性的问题,组织有效的课堂实践,督促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实际,在提升学生化学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同时,提升自身教学实践成果的革新,为化学教学成果奠定坚实的基础。
【注释】
①宋海涛.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黑河教育,2017(03):33-34.
②孙跃.新课改下初中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实践[D].延边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