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学论文 > 化学教学论文 > 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生物化学教学改革初探的论文

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生物化学教学改革初探的论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下面给大家分享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生物化学教学改革初探的论文,本文共18篇,欢迎阅读!

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生物化学教学改革初探的论文

篇1: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生物化学教学改革初探的论文

关于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生物化学教学改革初探的论文

《生物化学》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核心课程。根据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结合岗位需求,确定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根据检验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要求确定《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思路和研究方法。

生物化学(Biochemistry)是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和生命活动过程中化学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根据《生物化学》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中的定位,生化课改成为检验专业建设的重要分支。因此,生化课改对高职医学检验专业的进一步建设与完善具有重大的意义。

1 优化教材调整教学内容,适应检验专业岗位需求

本课程根据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后续课程知识需求,以“必须、够用、实用”为原则,重新选取的教材,应加强与检验后续专业课程的联系,突出酶、水盐代谢、酸碱平衡、肝胆生化等部分内容。将教学内容进一步调整、优化,对医学检验上已完全不用的内容给予删除,对医院检验使用率不高的内容给予缩减,对检验专业必须的、使用率高的内容进行优化,将可持续发展能力与医学检验岗位职业能力有机的融合在一起,达到教、学、做相结合的.目的,体现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2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理论教学质量

生物化学是医学类专业较难的一门学科,理论教学中,多种教学方法及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单纯的问题生动化,降低教学难度,提高教学效率。

2.1 CBS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CBS(Case-Based Studying)教学法,即基于案例讨论的学习,是“以案例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在讲述新课前可在前一节课结束时先提出典型案例或问题,将学生分成小组有针对性地进行讨论,在实际案例或问题分析中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新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例如,在讲述维生素一章时,可提前提出问题“不同种类的维生素缺乏时会导致什么疾病的发生?生活中常见食物分别含有哪种维生素?”,让学生分组进行调研,搜集资料,归纳整理,以学生的调研结果为基础教师进行点评和重难点讲解。

2.2 PBL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也称作问题式学习法。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医学教育,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法要求教师备课时精心设计问题,以问题为导向,组织学生进行调查和探究,从而让学生了解问题、解决问题,学到新知识。法的优点是将复杂的内容具体化,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将理论的内容实践化。例如,在讲蛋白质结构与功能一章时,可以联系新闻中的“三聚氰胺”提出问题“为什么在奶粉中加人三聚氰胺为提高奶粉中蛋白质的检测量?”通过学生新闻调查、查阅资料、结合教材学会蛋白质元素构成特点:含N量约为16%。

2.3 启发式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启发式教学法,即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学情,运用图片、视频、实验、问题等启发诱导的方法传授新知识、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式教学既是教学方法,更是教学思想、教学原则和教学观念。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做到引导转化,把教材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具体知识,把学生的具体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能力。教师的主导作用就表现在这两个转化上。生物化学是医学检验的基础,教学目的在于服务临床。由于生化知识点多且难,与临床联系不紧密,学生兴趣度低,听不懂,因此采用启发式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质量。例如:在讲糖代谢最后一节“血糖”时,教师可结合糖尿病的临床表现“三多一少”症状启发学生逐步学习。

3 改革实践教学内容与方法,提高学生实践技能

近年来,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生物化学》实践课学时远远不足,实践项目满足不了专业需求,急需改革和调整。基于现实条件和学情分析,对生化实践教学改革提出以下思路。

3.1 完成规定实验内容的基础上开发新实验项目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现状是实验课时少,实验内容陈旧;学生动手机会少,基本操作技能差。实践技能训练一方面通过实践过程和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实验结果的分析,帮助学生深入掌握理论知识;另一方面通过不断操作强化训练,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在完成原有实验内容“酶的专一性,血糖的测定”基础上,增加“牛奶中蛋白质的提取(用超市购买的液态奶为原料)”“蛋白质的沉淀和凝固(用鸡蛋清为原料)“血清ALT的测定”等实验。

3.2 校外实践和教学实践进社区

在学生学完生理学的基础上开设生物化学课,学生已经掌握了生理中血压的测量、血型测定的基本方法,在生化学完血糖测定后,教师除了教会学生GOD法测血糖外,还要教会血糖试纸测血糖的方法。然后根据学校具体情况,在临床教师指导下,可择时择优安排学生到社区中进行义诊,将所学内容应用于社会实践,既能提升学生的专业自豪感,又能巩固所学知识,锻炼实践技能。

3.3 微课和慕课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多媒体教学的推广应用,将实验内容通过视频、图像、声音和动画等形式录制成微课程或慕课,把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形象生动的展现出来,学生可以利用课外时间反复观看,对知识的理解和操作要领的掌握大有裨益,此外,还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生物化学虚拟实验平台,对于实验员缺乏或不具备条件开展的生化实验以虚拟的形式进行模拟,可以让学生及时了解生化前沿技术,开拓视野。

4 建立课程评价体系,以评促教,以考促学

课程评价是用于检查课程的培养目标、授课计划和实施是否实现了教育目的,实现的质量如何,根据评价结果,作出改进课程教学内容与方式的决策。建立完善的《生物化学》课程评价体系是必要的,实现“以评促教,以考促学”的目的。

4.1 日常考核

教师的日常考核: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情设计不同内容和形式的调査问卷,发放给学生,以无记名形式进行调査问卷的填写,并形成分析报告,针对学生提出的共性问题召开教研会议进行改革和调整。学生的日常考核:除了传统的考核方式如课堂提问、作业外,可进行趣味性考核,如针对重难点知识举行“手抄报展”学生自行査阅搜集大量资料以图片、绘画、文字等形式表现出来。

4.2 期末考核

期末考核是对该课程任课教师和该专业学生学习效果的最终考评。期末考试成绩可由平时成绩+实践考核+试卷成绩三部分构成。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考勤、作业、趣味考核成绩等;实践考核包括实验报告和期末实践技能考试成绩等。为了提高高职高专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质量,必须对实验教学考核方式进行改革。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提高生物化学教学质量。

5 结语

分析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生物化学》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生化教学改革思路。通过优化教材调整教学内容;结合多种方法进行理论教学;更新实践教学内容与方法;建立课程评价体系,旨在适应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岗位需求,提升理论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

篇2: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本科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论文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本科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论文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涉及多个学科的交叉,发展十分迅速;地位、作用也大大提高,结果涵盖临床诊断、鉴别诊断、病情监测、疗效评价和预后监测等多个方面[1]。但我国目前医学检验本科教学却一直存在不足;

一、问题:

1.1学习压力大本科采用3年在校学习加1年临床实习的学制,学科专业设置基本沿用苏联模式,特别强调学科的完整性,教学内容强调多而全,学科间交叉重复很常见,但学科间又相互独立,尤其是专业基础课,各课程间几乎没有交流,过多的重复教育又占用大量学习时间[2]。学生往往还要利用周末、晚上上课,导致明显出现为应付考试出现“功利化”学习的现象,这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1.2师资培养难一方面学科发展快,知识更新迅速导致教学人员要花很大精力投身科研和培训;一方面本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这又要求教学人员必须“接地气”,经常下临床实践;再有本专业交叉学科多,新的交叉学科例如代谢组学、信息学等学科也需要教学人员涉及[3]。

1.3理论教学手段虽尝试创新但效果一般我系先后开展了“CBL教学法”、“PBL教学法”、“病例式教学法”、“双语教学”等教学改革,但总体效果有限,研究发现这主要是由于学生经历了多年被动式教学后,到了大四上专业课时已经有“积重难返”的感觉,大部分学生几乎没有主动学习的习惯和能力,这说明教学改革要系统化,长期化。

1.4试验教学和实践脱节这也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常见的问题,一方面是由于教学人员对于学科的侧重点与临床实践有一定偏差[4],另一方面由于教学资源有限,不可能达到临床的配置水平;而安排学生进入临床见习难度大,因为临床工作人员精力有限且还涉及生物安全等一些列问题。目前医学检验专业特别强调质量管理和生物安全,这些内容的实践在常规实验室基本不能教授。

二、几点措施:

2.1调整教学安排:主要是加强各学科交叉整合,尝试降低人体解剖、组胚、病理、生理等等课程课时,而加入专业基础课课程间的集中交叉授课环节,新的课程安排里面总课时降低了20%。让学生减负,着重培养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同时必须强调终生学习的概念[5]。这一点美国高校都格外注重,使我国一直以来做得不好的'。

2.2双师化建设实行系科合一:即医学检验系和附属医院检验科实行一套班子,以相互交换的方式,3年内实现“双师化”,让教学与实践紧密衔接;还有我们与金域检验等第三方独立检验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尝试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以期利用他们在信息化、实验室质量管理、新技术方面的优势,弥补本系教师的不足,提升教学效果。

2.3引入新的教学理论:在不断摸索中发现美国认知心理学家Cunningham的理论很有意义[6],即“学习是建构内在的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之中,而是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这一认知心理学理论重视人类的内在认知本性,包括好奇心、认知需要、成就动机等。预计在实际教学中利用这一规律,将能有效调动起学生的认知内驱力,提高学习兴趣,最重要的是提高学校效果。

2.4实践教学:通过研究发现美国高校是通过建立实验室信息系统和建设虚拟临床实验室教学系统(1aboratoryinformationmanagementsystem,LIS)等方式[7],这些先进的教学手段国内也有尝试,且取得积极效果,我们将在这方面密切关注。同时在现有条件下通过开放式实验、综合性试验等尝试也取得了一些好的效果,对于医学检验技术这一实践性强的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将会持续重视。

当前的环境下,单靠医学检验系内部资源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已经很难做到,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将成为趋势[8],同时我们将持续关注和学习美国等先进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堃,易斌.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生临床实习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9(1):9-11.

[2]美国高等医学检验专业本科教育特点及启示[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0125-126.

[3]和昱辰,张波.代谢组学技术及其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5(8):1016-1018.

[4]尹红,甘晓玲,唐宜.医学检验教育与职业能力要求的错位[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17):2340-2341.

[5]唐婷婷,仇锦波.中美医学检验教育体制的比较[J].国际信息,2013,26(7):83-84.

[6]认知心理学在临床检验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检验医学与临床,,7(7):665-666.

[7]医学检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4,37(1):78-80.

[8]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JournalofClinicalandExperimentalMedicine,,11(2):150,152.

篇3: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和创新探索论文

当前高等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专业布局和结构得到不断优化调整。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也得到快速发展,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丰富的知识和创新能力,能良好应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熟练掌握相关的医学检验技术,具有全面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作为高职医学检验教育,更应突出强调“能力本位”的职业技能培养,要求培养的学生在熟练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检验技能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实践的合理性、应用性,从而满足各类医学检验相关岗位的需求。本文分析新形势下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初步探讨了创新培养思路。

篇4: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和创新探索论文

1.1教学模式陈旧和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高职医学检验课程教学仍以教师为中心,大班授课,教学手段单一,学生被动接受理论知识的灌输,使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降,所培养的人才以知识型人才为主气医学检验课程内容繁多,学生学业负担重,大多数时间用于课本知识的学习,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与探究,甚至有些课程因排课顺序不合理造成学生无法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1.2教学与临床实际脱节

随着技术和仪器的不断更新,医疗机构检验科及其他检验相关行业的工作模式已经发生重大变革,大部分手工操作项目已逐步被各类高效自动化检验仪器所替代。高职医学检验教学尤为强调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教学实践及操作技能培训课时占到专业课时的一半以上。而大多数学校的硬件条件无法满足现代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习的需要,仍以传统的手工检验项目作为课堂教学和实训的主要内容,操作方法陈旧、落后,导致教学与临床实际严重脱节,专业学习“学而无用”,学生缺乏临床思维能力,在专业岗位无法快速适应,竞争力弱。

1.3考核方式落后

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的考核仍以理论考核和实验操作技能考核为主,即传统的一站式考核,导致学生疲于应付考试,考核无法进一步起到检查、激励和反馈学习的作用。同时,整体考核过程考多评少,缺少对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的评测,如应急处理能力、工作抗压及耐受能力等。

1.4专业教师临床经验不足,缺乏知识更新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师虽有临床课程学习和临床实习经历,但与临床医师和检验人员相比,其临床疾病诊断与医学检验能力不足气专业教师脱离临床时间过长,不熟悉本专业工作,无法对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诊断结果准确把握,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随着医学检验技术的不断更新,大量新知识和新技术不断涌现,使长期处在教学一线的教师逐渐体现出知识储备和技能更新的不足。

1.5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低

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多数学生是在高考失利后无奈选择了职业类院校,希望在校期间学到一门专业技能,能够在未来走向社会时有较强的社会适应力和竞争力。因而高职学生大多数文化基础差、知识面狭窄、学习能力不足、专业知识掌握不扎实、专业技能较弱,最终导致学生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整体认知以及未来自身发展规划不明确。

此外,学生在校期间主要以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的学习为主,缺少对职业素质、医学法学、医学伦理学等学科的了解。这种重视专业课程、忽视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教育,让学生在面对医患关系、医疗责任等实际问题时,常常表现出处理问题能力不足和责任心不强。

1.6学生培养目标定位滞后

目前我国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培养的学生去向仍然以各级医疗机构为主,包括各级医院、各级疾控中心和血站。学校培养目标定位滞后,能力培养单一,导致学生就业主要分布于检验科。但随着现代化医学检验技术的不断革新,医学检验的专业内容也在不断扩展,逐渐形成完善的产业化链条,就业岗位呈现多样化,如第三方独立医学检测机构、医学研究实验室、体外诊断试剂行业、医疗器械研发和销售以及维护行业等,都需要大量具有医学检验背景的'高科技技术人才,而传统的专业教学体系已无法满足目前日渐成熟的医学检验行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制约着医学检验的快速发展。

1.7高职医学检验教育特点弱化,继续教育难度大

随着中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衔接力度不断加大,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相关专业中职毕业生继续接受高职医学检验教育。目前,广东省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已开始实施“3+2”衔接模式,但通过对中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主干课程调研结果对比发现,由于中高职院校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二者出现大量重叠,这导致教学资源和智力资源浪费,无法体现出高职教育强调的培养高端技能型专业人才的目标。此外,高职教育重点突出实践技能,学生虽然操作能力强,但自学能力和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弱,逻辑思维能力偏低,这将导致部分学生难以实现继续教育。

篇5: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和创新探索论文

2.1建立以培养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以临床症状为出发点,采用标准化病人,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完成课程任务,建立以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从而达到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高。而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充当“引路人”的角色,负责课题布置、信息咨询和总结评价。新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有大量时间进行主动学习,査阅资料,了解学科知识前沿发展状况,不断开阔专业视野,增强专业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随着信息化教育的不断发展,网络教育不断兴起,大量高质量、优秀的教学资源在公共平台开放,如网络公开课、微课等新形式的教学资源。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开发、优化、整合课程资源,如利用名校远程教育、网络公开课、微课(慕课)平台,将高科技信息融入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实现主动学习能力的提升。。

2.2强化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医学检验教学应逐渐向“仪器自动化、试剂商品化、方法标准化、管理科学化”方向发展,让人才培养模式从传统的“熟练手工操作型”向“熟练操作精密仪器、全面掌握现代化分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方向转变。这就需要学校与一些实力强、专业技术先进的医院或企业联系,即学生在校内主要完成专业基础能力培养,熟练掌握专业核心技术,提高基本能力和素质,同时利用校外基地的有利条件实现对学生专业领域先进技术的培训,提升专业技术操作能力。通过依托医院和企业合作教学,建立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实际工作经验,熟悉医学检验工作的各个环节,提高专业竞争力。

2.3探索建立多样化综合能力考核模式

逐步将传统的“一站式”考核模式转变为临床检验技能多站式综合考试,包括理论考核、验证性实验技能考核、专业实践调查报告、阶段性综合技能考核、临床设计性实验技能考核,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综合评价系统。一方面,通过标准化的考核,鼓励学生重视学习过程、知识积累,提高操作规范性和熟练性,激发学习主动性;另一方面,建立完善的评价系统,增加人文素养考核内容,如考核医学职业道德、应急能力、处理问题能力、沟通能力等,以进一步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全面提升。

2.4强化师资力量,加强学研结合

高校教师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但实践技能和临床检验案例教学与医院检验技术人员相比相对不足,然而教学的组织、实施和改革都离不开教师的参与。因此,强化师资力量、建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提高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先决条件。为加强教师专业能力培养,定期选派专业教师到医院进行专业进修培训,鼓励自我提高,与时倶进,将新知识、新技术不断融入教学活动中。鼓励专业教师参加国家组织的卫生资格考试,取得相关专业上岗证,进一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还可以组织教师到重点示范院校进行参观、交流,借鉴其他学校的教学经验来提高自身能力。同时,邀请医院、企业、科研单位或其他检验相关行业专家进人课堂进行示范教学、开办专题讲座等,让学生在学到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能够不断了解专业发展前沿,开阔视野,增强专业兴趣和认知。

此外,教师在与医院、企业、科研单位交流学习的基础上,还可以深入进行科学研究,增强自身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紧跟专业发展前沿及热点,掌握最新的科研动态,在科研的基础上提高教学质量。

2.5开展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双刃”职业教育

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育教学中,职业能力教育和职业素养培养同等重要,需开展“双刃”教育。我们可以考虑从以下几方面推进:(1)加大学校和专业宣传力度,吸引高质量生源报考,提高生源基本素质;(2)在学生培养过程中,优化课程安排,合理安排理论学习、专业见习以及专业实习,在临床实践中强化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并让学生逐渐增强专业认知,明确自身发展方向;(3)适当增加专业素养相关课程,如医学伦理学、医疗道德和法规等,或是定期举行专业学术交流,进行相关病例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习惯。

2.6以就业为导向,开展多元化医学检验技术职业教育

随着医学检验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检验学科除不断实现自动化、微量化、标准化之外,也催生了如独立的医学检验实验室、医学检验仪器设备制造、生物诊断试剂等行业的发展。同时,面对高校不断扩招、医疗机构人才逐渐饱和、就业压力大的情况,越来越多的医学检验学生开始关注与这些专业相关的新领域,并希望毕业后能够继续在这些领域进一步发展。因此,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职业教育需要改变传统、滞后的培养目标定位,应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满足医学检验发展的人才需求,以逐步达到提升检验人员素质、优化产业人员结构的目的。

2.7突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高职教育特点,兼顾继续教育

教育中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培养目标有显著的差异,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强调培养一般技能型专业人才,而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则以培养高端技能型专业人才为目标。为促进中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有效衔接,使不同层次的教育分工和培养目标更加清晰,就需要重点加快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研究,制订专业课程标准,优化课程设置,实现无缝衔接,同时突出高职医学检验教育特点。此外,虽然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但是也应当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和新理论,这样才能让学生毕业后更容易获得继续教育的机会,满足自我提升的需求,如继续参加成人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医学检验行业已发生了巨大变革,大量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使其在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决策、预后评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这也让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篇6: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验课的改革探讨论文

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验课的改革探讨论文

【摘 要】实验教学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重中之重,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的重要手段。笔者对我院的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验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我院的实验教学师资短缺,实验内容陈旧,实验器材相对落后,要培养出适应当今医学检验技术发展需要的高素质、高技术、高技能实用性人才必须对实验教学进行改革。

关键词医学检验;实验改革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教学是专业课的重中之重,通过实验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和技能,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1]。但是随着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不断地发展,对医学检验实验课教学方式和方法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我院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 我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1.1 实验教学的师资短缺:由于专业课程和授课班级较多,导致我系专业课师资数量严重缺乏,而新进的.年轻教师一进校园就直接授课,缺乏教学经验。

1.2 实验内容陈旧:实验教材都是多年前编写,跟不上临床医学检验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对学生掌握新技术新方法的造成影响。

1.3 实验器材的滞后:虽然近几年学院添置大型仪器,但是仪器设备的更新速度无法与临床实际工作接轨。

2 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实验教学改革

2.1 实验教师的培养:对新进的教师安排第一年进入实验室,参与实验的准备和实验授课;课余时间进入临床进行临床实践,适时掌握前沿知识和技术。

2.2 根据临床发展,适时更新实验内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实验的教学内容比较陈旧,造成了教学与临床的严重脱节,难以培养出高素质创新型的医学检验人才。因此,在实验教学中,必须淘汰一些老化的实验内容,增加一些在临床上广泛采用的实验技术和方法[2]。让学生及时了解到当前检验医学技术前沿动态,开拓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3 以虚拟仿真实训平台为依托,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建设网络化虚拟实训平台,将大量仪器虚拟化,学生通过虚拟软件训练,即能很好的解决与临床一线接轨问题,又能有效的提高学生操作技能,且不增加实验成本,又不需要后期维护成本,是解决实验成本高的良好途径。

虚拟实训教学平台,是根据医院和企业目前最先进的检验设备为仿真对象,依托虚拟现实、多媒体、人机交互、数据库和网络通訊等技术,采用桌面虚拟现实技术,设计虚拟实验室系统与虚拟实验操作流程,操作者可以通过虚拟实验环境,摆脱传统实验的限制,“身临其境”地操纵虚拟仪器和实验器具来自主选择实验内容、模拟操作过程,通过对虚拟世界的体验和交互来加速熟悉检验的内容,对实现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具有较高的教学价值。

2.4 对学生开放实验室: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开设的实验项目经常受时间、仪器和场地试剂的限制,一旦实验失败,往往没有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进而重新开展实验的机会 [3] 。学生要做到熟能生巧,课余时间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加强实验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5 改变实验授课策略:在实验课前要求学生根据实验项目以及所学的知识,去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籍及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并让学生到实验室与教师一起准备实验。实验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在教师指导下自行解决问题。

2.6 重视实验总结和考核:在实验总结方面应强调及时性和客观性[4],如在实验报告中除了写实验原理、方法、和结果之外,还要写上实验体会,其中包括在实验中的困惑,解决的办法以及针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等,这样不仅可以让教师发现教学中的不足,还可以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随着医学检验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检验医学的教育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尽快培养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队伍刻不容缓。虽然我院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实验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仍需进一步开拓,继续推进实验教学改革,培养出更多的适应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医学检验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张腾云,范洪波.以哲学思想分析实验教学目的[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6(8):156-157.

[2]章金勇,张晓丽,毛旭虎,邹全明.医学检验专业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34(7):904.

[3]周玫,付彦铭.高等学校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14(11):109-110.

[4]杨春艳,郑峰.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技能考核的探讨[J].国际检验医学志,2012,33(2):244-245.

篇7:浅议高职高专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建设论文

浅议高职高专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建设论文

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创办于,始终以“慎思明辨、严谨求真”的学风走过了六年的办学历程,目前,医学检验专业已初步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20xx年医学检验技术专业通过了教育部的教学评估,经过三年的努力专业建设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1专业建设方案及工作目标落实

在专业建设的过程中坚持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二级学科的标准和内涵、专业建设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社会的进步、适应社会卫生服务的需求;树立科学发展观,以创新求活力,以质量求发展;为基层、农村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实用型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建设过程中遵循以下原则:1、实事求是原则。在系部现有的基础上制定发展规划,各项目标既要切合实際,又要有扩展性。2、体现特色原则。加强理论和基础教育的传统风格,积极将医学检验的前沿知识、技术引入到课程中,增强实践能力培养的特点,形成有特色的办学机制和教学模式。3、突出重点原则。专业发展应突出重点,带动全局,以教学为中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突出与先进技术接轨,与未来教育技术接轨的专业发展方向,推进各项工作有序进行。4、与临床紧密结合原则,积极联系实习基地和教学医院为学生提供见习、实习机会,尽可能的让学生的.理论学习与临床一线的实践相结合。同时,也解决了学校医疗设备更新滞后的问题,让学生在第一时间及时掌握较新的临床检验技术和方法。

2专业改革与建设的主要措施

2.1专业目标的定位

高职高专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工作目标是以21世纪临床医学和医学检验发展与应用为依据,以面向县级及以下医院、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血站等对医学检验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在传统理论课程基础上,专业课及时捕捉技术动态,引进先进技术,把前沿的医学检验理论技术传授给学生,培养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检验基础理论及实验方法学知识技能,在医院检验科、中心血站、疾控中心、防疫站、各种检验检疫机构,医疗试剂、药品、仪器销售研发机构等工作的医学专门应用型人才。

2.2培养方案的调整

根据国家对医学检验人才培养要求、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岗位职责、任务,本着造就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扎实、理论联系实际,具有正确的实验诊断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具备一定的发展新的检验项目能力的应用型检验专业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对原有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课程设置、教学大纲进行反复修订。

2.3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

新的课程体系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增加了应用能力培养的内容,强化基本素质、重视实践能力。加大了必修课实践操作能力的评分比例,大大增加了实验课的比重,特别注重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展,加强了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和个人动手能力的培养。新教学大纲特点是始终体现知识更新的要求,强调知识的应用能力,将较新的实验方法学作为学生掌握的内容。

2.4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

2.4.1改进教学方法将单纯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教学转变为“学为主,教为导”的方法,教会学生自己学习、自己发现、自己创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讲解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开展问题讨论式、启发式、总结式上课形式,教与学互动,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了授课质量与效果。

2.4.2教学手段的改革,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深化教学手段改革。充分利用现有的实验实训设备,积极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充实。根据课程特点,尽量使用多媒体教学,尤其是医学检验专业中形态学方面检查的内容,利用多媒体教学使形态的教学直观易懂,在减少理论课课时的同时,讲授的内容反而有所增加。通过教学实践,教师们深刻认识到多媒体教学在增加教学信息量的同时,也影响学生对教材与教学内容的感性掌握。为此,我们积极强调要做到传统与现代结合,板书与电子课件结合,实现两者优势互补。

2.5实践教学的改革,在实验教学内容上进行了大幅度调整,将各门主干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淘汰内容陈旧和重复的实验,将整个实验分为基础技能性以及基础性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有效减少了内容的重复和遗漏;实施实验课试行指导教师制,开展病例教学,模拟临床检验科检验工作流程,进一步让学生能够适应临床工作角色,在培养学生动手的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责任心、团队协作等方面的能力。实验课的考核成绩记入学生成绩而且比例提高。

2.6师资队伍的建设:明确师资建设任务,大力引进专业骨干教师,鼓励无课教师或课少到医院检验科进行见习。采取积极措施,努力建设兼职兼课教师队伍。

3问题及改进措施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具有涉及领域宽广,综合性强,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在教学中也意识到在医学检验某些领域与国内一流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国内、外甚至省内、外学术交流缺乏,在国家一流刊物上发表的成果不够多,研究经费较少;专业师资队伍结构还不够合理,专业建设投入不足等,对此将把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建设投入、科研成果的提升的突破作为工作重点,周密谋划,制订保障、激励机制,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提高科研成果的含金量,科研方面坚持重大前沿科学问题和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等。

篇8: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探讨论文

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探讨论文

当今社会对医疗人才的需求已经不再是传统的“知识储备型”或“应试型”而是“创造型”的人才[1]。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作为高职院校医学专业主要组成部分,所培养的人才质量以及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反映了高职院校的育人水平。随着医学的快速发展,检验医学知识也在不断的更新和发展,临床检验人员只有跟上时代和检验医学发展的步伐,才能满足医院临床的诊疗需求[2]。随着人才需求模式的改变,如何提高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教学质量,是摆在教学一线的教师面前的崭新的课题。我院在多年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现总结如下:

1 掌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的基本情况

1.1 全面了解专业生源情况,及时定位学生的知识结构

高职医学检验学生主要来源于普通高考招收的文理兼收生、部分为中职检验生经过职业院校单独招生以及初中毕业招收的五年制生源。学生普遍文化课基础知识薄弱,文科学生学习偏理科的医学检验技术课程难度较大是最客观和现实的问题。

1.2 积极分析和研究学生的课堂心理,了解学生的兴趣点所在

高职学生普遍学习能力及思辨能力还不够完善,心理发展水平及心理特征还处在多元化的发展阶段。对新知识、新技能的接受即有兴趣又有强烈的排斥心理。我们采用个别谈心、问卷调查的方式找出学生对专业学习有畏难情绪的症结所在,并对发现问题整理分类总结。

2 加强和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

2.1 课程教学质量的优劣,教师因素十分关键,要求教师具备更强的能力和全面的素质

强化教学一线教师的责任心教育,优化教师的人格魅力,并且形成独特的教学方式及特色,鼓励教师勇于创新教学模式并使之成为提高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兴趣助力,激发出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2.2 采用多种形式加强教学一线教师的业务培训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例如,外出见习和实习;参加各种规模的国培和省培学习;参加贴近专业并且起到一定的交流、提高、指导的继续教育的学习;参加多种规模的职业院校技能比赛等。总之,采用走出去或者请进来的方式,全方位多角度的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和观念。

3 吃透专业教材,改善教、学、考方法

3.1 教材大纲及教材是教师们日常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工具

我们在教学工作中反复研究与改进大纲,使之逐步适应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紧扣临床一线对医学检验从业人员的要求及职业资格考试的大纲要求,对不合时宜的内容作了及时的调整和改革,删繁就简。理论课紧紧围绕职业教育的需要而有的放矢,防止在校学习知识过度陈旧,避免人才培养不能与临床需要与时俱进。

3.2 改革单调的填鸭式教学模式,采取多渠道手段教学:学、做、练紧密结合,理论课与实践课紧密结合

工作中我们尝试了多种方式的教学模式,例如,一对一、优对差、集中与分散、点对应片等等教与学的模式,凸显传帮带的作用,使有限的教育教学资源合理的最大化使用。同时将当下比较流行的、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如:PBL教学手段、翻转课堂、微课程等全方位糅合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多措并举的方式,使得学生的厌学心理极大的改变和降低,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潜能和效果。

3.3 教学效果及质量如何往往通过考核确定,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学习考核评价方式主要为理论考试及实践考核

实践证明,这种考核方式太过单一,没有体现出职业教育技能学习的重要性,并且不能动态的反映出学生真实的掌握专业技能的能力。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模式考核方式如:每节理论课五分钟的基本理论知识测试;每次实践课进行抽查十人考核讲解、操作技能;每一章节教学任务完成后进行归纳式考核。考核只是一种手段,不是最终的目的,通过这些“检测式”考核模式,动态的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存在问题,随之在教学中不断的改进。

4有创新,但也要传承经典的教学方式

在教学过程创新摸索的同时,我们继续坚持传统的教学方式,强化了集体备课及定期听课的优势。集体备课的核心是培养教师的合作意识和集体创造能力,激发教师个体创新意识和共同探讨问题的积极性。集体备课和听课使教师们在学科的发展方向及交流上互通有无、利于教学资源的整合及创新改革[3]。交流专业发展的新思想、新动态、使教学思路及理念、方式方法形成动态化、良性化的发展模式,有利于教师教学业务能力的快速提高。

5 合理投资教学资源,体现职业特色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着力点是技能的培养,是面向临床一线的人才需求。教学设施及场所的合理投资是将课程专业化、精细化、标准化的基本要求。我院在教学过程中加大了教学资源的投入力度,及时更换了老旧的教学设施、设备及器材,使得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紧跟临床一线的发展步伐。

6 结语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强和提高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教学质量是我们每个专业教师的永恒课题,也是专业发展所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改进和创新,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发展壮大不懈努力。

篇9:医学检验专业教学改革新思路论文

医学检验专业教学改革新思路论文

在教学侧重点上,医学检验专业更加强调实验方法设计、方法评价、质量保证和实验操作能力等的培养。目前我国检验医学教育育仍沿用传统的医学三段论,即医学基础课、专业课临床实习按顺序分阶段进行,其优点是以学科为中心,循序渐进教学,注重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但是,随着现代检验医学的迅速发展,传统教学模式越来越多的凸显出观念和方法上的不足。因此,在检验教学方面,要结合医学检验专业以及现代检验医学的特点,打破传统模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本文通过教学实践,认为医学检验专业教学应着重从以下几个面进行改革。

1早期接触临床

医学检验专业一直遵循一贯的教学模式,即医学检验基础课、专业课、临床实习的顺序分阶段进行。但针对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专业课每学期结束较早,而且检验专业的专业课相比临床医学专业课更枯燥,不好理解,同时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上专业课之前。学生进入临床见习一个月,还可以在课余时间让学生见习,学生初入临床可能只有一个模糊、抽象印象,但对进入检验专业课程学习后,这种模糊、抽象印象会在专业课程学习中逐渐变清晰,对理论课和实验课能更好地理解,对实验操作也能更快上手,更能启发和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在专业学习中与实践相结合,对专业知识更能融汇贯通.对以后进入临床实习实际操作能、更强。因此,可以将原有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医学基础课、见习、专业课、临床实习”四个阶段,更能适应现在社会需要,更能培养应用型人才。

2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针对现在实验学时不足的问题,在传统的集中式实验课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开放实验室。由于课时数或者场地受限,一些在常规实验课无法安排,但却又能启发学生思维的综合实验,可安排在课余时间,在实验室教师适当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完成。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而且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差异对实验进行选择或补充。在课堂实验课中,也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整个实验过程中,包括实验的准备工作到整个实验结束。这种系统有序因材施教的实验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积极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3实现教学主体的转换

转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教师的角色由主角变为主导,引导学生选择学习内容、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规划学习进程、培养自主能力。教师在上课开讲前进行一次有关课本内容的测试,这样可以督促学生课外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也可以在了解教学内容基础上,让学生小范围自主选择在教师指导下,可让学生根据学科特点、教学任务、教学目标自主学习,了解本学科发展的历史或者某一具体检验技术的发展历程。比如在学习微生物检验绪论,可以举办“我身边的微生物”演讲比赛,将各自收集的有关微生物在检验医学中的应用故事与同学们分享,既结合实际,摆脱枯燥的微生物传统教学模式.也有利于启发学生思考,并对优胜者实施奖励。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得更牢,不仅能锻炼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也能锻炼学生综合素质,学生学习兴趣更加浓厚。

4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

加强课程网站建设,优化课程网站内容,加强课程基本建设,把详细的课程教学提纲,包括教学目的、教学方式、考试说明、指定课本、每一课时教全内容细表、阅读材料等都加入网站,教师把课堂上难以消化的`内容提前在网站发布,让学生有足够时间去理解和消化资源,有利于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在思考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培养学生学习自觉性的同时,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扩展知识,更大限度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

5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建立一支专业并稳定的教师队伍,现在检验系大多都是检验科医务工作者,他们都兼负临床工作,对教学工作大都疲于对付,没有太多精力于教学备课上。首先对教学教师给予足够时间准备,并采取细化教师工作职责,竞争上岗,组织教师培训等方式优化教学队伍,课程教学以学、督导反馈来监督,选用优秀教师任教。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与学生互动,以启发性教学为主,教师的教学热情及教学质量是整个教学根本,也是教学改革关键所在。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和社会适应性强的检验医学高级人才。

总之,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才能适应时代需要,才能培养拥有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养,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的复合型检验人才。通过不断的探索和教学改革,有能力培养出在各级医院、血站、防疫医学科研教育机构、医学类实验技术等部门从事医学检验的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不断提升本校医学检验专业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为学科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篇10:高校医学检验的技术教学改革论文

高校医学检验的技术教学改革论文

[摘要]本研究通过分析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地位和作用,结合毕业生岗位需求,优化教材调整教学内容、开辟校外课堂、推行教学改革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理论教学质量。建立课程评价体系,以评促教,以考促学。在课程教学、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做出改革,满足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需求,以促进学生理性思维、实践技能、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升,来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检验人才。

[关键词]医学检验技术;教学改革;高校

医学检验技术是一门专业技术性强、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掌握各种基本操作技能,而且对学校的实验设备要求也较高。为满足教学需要,培养出人生观正确、高素质复合型检验人才。本研究就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内容以及近年来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做出的教学资源整改措施做了总结,现总结如下:

1.实行教学改革的原因

1.1部分学生对学习兴趣没兴趣,学习效率不高

大多数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对学习有种莫名的厌恶感,很难进入学习状态。而且基本上每所高校将一般基础课程压缩的现象比较普遍,而教学内容的要求又基本不变,导致教师讲课对讲课的内容越来越熟悉,所以讲课速度越来越快。现在的状况是基础课程多,还采用大班上课的方式,大班上课的人数多,部分学生就有了人这么多老师是不会发现我在玩和顾不到自己的侥幸心理,所以上课不认真听讲,而且有些知识老师只是一笔带过,就那样提了一下,也不讲深讲透,致使上课的听课效率很差。

1.2实验教学存在缺陷

现在所有的高校基本上都采取的是传统的被动接受式实验教学方式,即实验老师先讲实验原理,此实验要用到的实验仪器及其使用实验仪器时的注意事项,一些数据的'相关事项,然后老师一边做示范一边重复试验原理和仪器使用,最后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大纲要求设计好的实验步骤完成实验。这种方式的教学提不起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实验结果只是让学生完成了实验任务,没有得到多大的收获。实验报告的审批不够严格,学生也不重视实验后的学习,实验报告也是为了完成任务,草草了事或者抄袭根本没有用到上实验课时老师讲的内容。

1.3成绩评价体系不足

成绩评价体系一般分为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并且各有其占的比例,一般情况为期末成绩占的比例较多,平时成绩或实验成绩占的比例较少。这样的考核方式,就有了临时抱佛脚的的现象,部分学生平时不怎么学习,在考试得前一个月或者几周,甚至是一周才开始“突击”,而且“突击”只是为考试能过。这样最终的成绩并不能反映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分析与应用,而且这样的成绩根本不能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为此,制定出一套合理的成绩评价体系是必要的。

2.教学改革措施

2.1激发学生积极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针对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学习效率不好的现状,由老师选取学习较好善于交谈的学生担任课代表,再由课代表建立QQ学习群或微信学习群,这样学生就可以随时在群里进行交流,而且在群里交流时大家可以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想法,分享方法等。上课听不懂的问题让学生及时在群里提出,教师及时回复学生的问题,加强老师与学生的互动与交流,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增进师生感情。每次的小问题及时解决,学生的积极性就会得到一些的提高,慢慢的就由群里的积极转变为课堂上的积极。建立QQ或微信群,还可以消除那些害怕与老师交流学生的顾虑。老师可以在学生积极性不高时,讲一些有关于要讲知识的故事或笑话,转移学生注意力,进而提高积极性。也可以使用PPT教学,使用PPT时,可以使用一些有趣的插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还可以适当地为发现教材与教师的PPT上的错误的学生平时成绩加分,以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高课堂学习效率。QQ或微信学习群的建立对学生学习有很好的引领作用,同时解决了课程内容没减少而学时数减少导致的老师讲课速度快学习效率低的问题。对知识的运用是掌握知识的最好方法,所以老师可以适当的添加一些例题,加深学生对刚刚学到的知识点的记忆,还可以提高课堂的学习氛围。

2.2改善实验教学体系

为防止部分学生为得到高分而抄袭其他已得到同学的的实验报告,实行教师批阅,即每次实验结束后学生将自己所测数据交老师批阅,并且告诉老师对于此次实验的的疑问、收获、建议等,然后再由老师对实验数据批改或划定要处理的数据,并且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作答,考虑学生提出的建议是否合理和是否采用。在每次实验开始前要求学生对实验内容预习,在上课时向老师提出自己的疑问。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在自己的空闲时间可以去实验室做实验来巩固自己的知识。每次实验课留足够的时间给学生自己,让学生自己动手做,毕竟在实践中掌握的知识才能长时间记忆,而且自己动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2.3完善成绩评价体系

为了更好的体现学生的真实水平,需要制定一套科学的成绩评价体系,改变以往以考试分数论英雄的做法。构建一套通过评价学习过程、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等多元化的评价体系,科学合理的分配各项成绩的比例,比如实验成绩可以将预习情况、实验报告、实验操作等合理分配。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方法,而实践证明,多种成绩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学生情况,更准确地检测出学生的水平与能力,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学生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所以多种成绩相结合的评价体系是目前比较好的一种评价体系。

3.结语

随着医学检验技术应用的日趋广泛,医学高等教育的重要性也日益突显,所以要重视理论教学的重要性,因此更新实践教学内容与方法,提升理论教学质量,实行教学改革策略是必要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需要的人才也在变,因此教师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在教学中不断转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为造就新时代高素质复合型检验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对教师而言不仅让学生学会理论知识,而且学会实际操作是一项挑战。

篇11: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改革论文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改革论文

1广纳行业英才以开展深层次的校企合作

1.1成立校本教材编审委员会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层次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其突出“以知识为基础、能力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我国幅员广阔、人口众多,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仪器化及先进程度、开展项目及所选检测方法等差距较大,现有教材虽然比较优秀,但多为本科教材的压缩版,涉及面宽而杂,不太适合我院教学。我们通过调查发现,现阶段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方向是广大的县、乡、社区等基层医疗单位,各个单位均有一定数量的仪器,但其先进程度并不高,很多项目仍然以手工操作为主。借助中央财政支持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建设的支持,我们以我校专业骨干教师为主导,吸收了部分省、市、县医院一线行业专家成立校本教材编审委员会,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与建议下,研究编写专业课程特色教材。确定了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为模式,打破传统教材编写中过度的知识、理论的系统性。参照第3版《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结合目前我国医学临床实验室常见、主要的检验项目,融基本知识、必要的理论于技术和疾病诊断标准为一体,实现教材编写的项目化、任务化,尽可能满足“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要求的校本特色教材编写原则。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充分借鉴行业资深专家的丰富经验,合理编排教学内容。除部分引用已出版的教材和网络上的资源外,我们重点利用临床科室的优势,采集了大量的典型形态学图片和临床疾病病例等一线资料,充实到本套教材中,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1.2成立行业专家工作室在行业专家中遴选出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人员,尤其是我校的优秀毕业生组建行业专家工作室,制定行业专家工作室工作制度,每年定期开展行业专家进校园系列学术活动,邀请他们来校开展各种讲座。以他们丰富的知识与经验充实着学生,以他们成长的璀璨历程激励着学生,以他们的人格魅力感召着学生,不断丰富校园文化和人文底蕴、培养学生专业综合素养。

2完善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以形成多元化的实习实训模式

2.1完善校内专业实验室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实践性很强,实验课时超过总课时的50%。随着招生规模扩大,校内实验、实训设施数量尚显不足。在各级资金的大力支持下,我们进一步完善了临床检验基础实验室、免疫学检验实验室、生物化学检验实验室、微生物学检验实验室、寄生虫学检验实验室、卫生理化检验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新建血液学检验实验室、生物化学实验室、病原学实验室、病理检验实验室、分子生物学检验实验室,并在每个专业实验室安装了教学多媒体系统,极大地满足了课程实践教学需求,丰富了教学手段。

2.2建立医学检验仿真实训中心单纯的课程教学使学生缺乏检验的整体意识,使校内实训与校外顶岗实习存在差距,学生要很经过较长时间才能适应检验科的各项工作。我们整合已有资源,将各实验室的大型仪器设备集中在一起,并适当补充一些先进或必须的设备,引用医院检验科实验室规划设计方案,由院方指导建成校内医学检验仿真实训中心,开展实习前岗位技能训练和综合实训,尽可能实现专业教学与职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2.3遴选和拓展校外实训基地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以就业为导向,对已有实习基地进行遴选,适当增添县级医院实习基地,拓展省外特别是沿海开放城市实习点,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实习和就业需求。按照合作共建的协议,针对校外实训基地的'个体差异,参照实习教学大纲制定相应的补偿教学计划,由学院或实训基地安排行业能手执行教学。校、企双向运行“实习基地共建、人才培养共育、教学效果共评”机制。通过多项举措,使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质量得以全面提升。

3建立网络教学资源库以实施多方式人才培养模式

3.1组建专业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库启动专业核心课程优质教学资源搜集、制备和整理工作,将各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大纲、授课计划、课件、电子教案、复习题、模拟试卷、实验指导、参考资料、教学录像等资源组建成专业课程网络资源库,方便学生课后自学和提升。尝试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在线课程辅导与交流,实现校内、校外考证辅导与培训并重等多种方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3.2推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面对当今的高职学生,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已成为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如何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显得至关重要。为此,我们组织教师观摩学习各种先进的、适用于高职学生教学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如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通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开展以案例分析为背景的情景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通过实验室改造,安装多媒体实验教学系统,建设显微数码互动实验室等,使形态学教学更加丰富、形象、生动和直观。逐步淡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区分,推进具有典型高职特色的边教、边学、边做的教、学、做一体化情景教学方法在本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4建成德技双馨的“双师”教学团队

依托学院《教师进修条例》、《教师参加专业实践锻炼实施办法》、《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对象选拔及管理办法》、《企业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双师型”教师认定办法》等制度条例,创造条件,落实相关制度要求,鼓励教师攻读学位,考取检验专业资格证书,取得“双师”资格。把企业精英、业务骨干作为兼职专业带头人来培养,提升他们谋划专业长远发展的能力。妥善安排兼职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分段式弹性教学,解决其工作与教学的矛盾。通过教师与企业人员的角色互换、互补互助等,加强校内外教师团队精神的培养,不断充实,形成德技双馨的“双师”教学团队。

5改革传统考核方法以建立过程与结果并重的考核新体系

摈弃传统的以理论考试为主、技能考试为辅的成绩评定体系,建立了一个全新的考核评价体系:(1)规定专业课程必须开展技能考核,考核不合格者必须参加培训,合格后方可参加理论考试,促使学生必须重视技能的学习;(2)调整成绩评定方法,将理论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比例的70%下调到40%,技能考核为30%权重,另将占总评30%的平时成绩进行细化,执行对出勤、上课态度、实验准备、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实验报告等全方位的评价,尤其是对实验过程的评价有效地抑制了部分学生偷懒、不认真或抄袭他人实验报告等不良行为。这种新的评价体系对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进行了监督与评价,虽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但因其能有效地避免单次考核的片面性和偶然性,使其对学生的评价更加合理,因而也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

6构建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设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委员会,科学设计学生评教表、教师评学表、教学信息反馈表、实习生质量调查表、实习单位意见表、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表及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调查表格,构建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班级信息员搭建学生与教师沟通的桥梁。建立毕业生信息化管理系统,实施毕业生职业发展监控,统计分析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家长对学生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方面的信息,形成反馈性意见提供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修订的参考依据。以上是我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近几年发展过程中的具体做法与改革实践,通过各种有效措施的实施,明显提高了我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我们期待大家的共同参与、相互借鉴、共同提高,为我国检验人才培养质量、卫生服务水平的提升共尽一份力量。

篇12:医学检验技术特色专业建设论文

医学检验技术特色专业建设论文

1改革的目标

通过《医学检验技术特色专业建设的探索和实践》课题的探索和研究,依托学校和三附院的有利资源,引进企业的资金三方共建符合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岗位能力需求的临床综合能力培训基地,构建一支专兼结合、“双师结构”合理、政治思想和业务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形成“‘校院企’三方联动,实境耦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形成与“‘校院企’三方联动,实境耦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实用、有效的理论教学体系,形成强化实践、突出技能、提高岗位工作能力为中心的实践教学体系,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从而提升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综合办学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与同类医学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最终使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达到省级特色专业的标准,为申报省级特色专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2研究设计思路

特色是一个事物或一种事物显著区别于其他事物的风格、形式,是由事物赖以产生和发展的特定具体环境因素所决定的,是其所属事物独有的'。有的学者从高校核心资源和竞争力的角度指出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具有如下特征:有价值、稀缺性、不可模仿和替代性[1]。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依据,培养具有扎实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知识及相关自然科学知识,具有较强的医学检验技术实践技能和人际交流能力,能从事医学检验和实验室诊断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医学检验技术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高职院校要提高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校企深度融合是必经之路。

《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任务,必须走校企合作、产研结合之路,构建校企共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2]。依托学校和三附院的有利资源,引进企业的资金三方共建符合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岗位能力需求的临床综合能力培训基地,形成“‘校院企’三方联动,实境耦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达到三方共赢,以培育骨干教师、“传帮带”、集体备课等方式构建一支专兼结合、“双师结构”合理、政治思想和业务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以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为依据,对理论教材进行优化整合,根据临床检验学科发展趋势和临床实验室现实需求,有步骤、有计划开设一批特色选修课程,形成与“‘校院企’三方联动,实境耦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实用、有效的理论教学体系;以开设第二课堂、指导教师制、学生自学等方式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临床工作过程为主导选做实践性强的试验并在整合实验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对实验内容进行整体优化和筛选整合[3],形成与“‘校院企’三方联动,实境耦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以强化实践、提高岗位工作能力为中心的实践教学体系;引进企业资金创新教学条件,建立健全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满足了社会和临床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隋秀英(2011)在《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和发展研究》中指出:所谓“特色”:应该包好如下三层涵义:一是“人无我有”,凸显独特性和个性,二是“人有我优”,凸显杰出性和优越性,三是“人优我新”,凸显开拓性和创新性[4]。从而提升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最终使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达到省级特色专业的标准,为申报省级特色专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3教学研究准备

3.1组织团队按梯队组织一批既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有过硬的临床实践技能的教师作为课题组成员。

3.2资料准备、制定方案通过与各兄弟院校交流、上网查询等多种形式对“医学检验技术特色专业建设的研究和实践”进行必需的资料准备工作。根据专业需求、临床工作安排等情况制定出一套可行性方案。

4实施方案

4.1形成“‘校院企’三方联动,实境耦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托学校和三附院的有利资源,引进企业的资金三方共建符合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岗位能力需求的临床综合能力培训基地,形成“‘校院企’三方联动,实境耦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达到三方共赢。

4.2构建一支专兼结合、“双师结构”合理、政治思想和业务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以培育骨干教师,“传帮带”等方式构建一支专兼结合、“双师结构”合理、政治思想和业务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

4.3优化构建实用、有效的理论教学体系和以强化实践、突出技能、提高岗位工作能力为中心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为依据,对理论教材进行优化整合,根据临床检验学科发展趋势和临床实验室现实需求,有步骤、有计划开设一批特色选修课程,形成与“‘校院企’三方联动,实境耦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实用、有效的理论教学体系。医学检验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应根据专业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要求,按照“增强能力、强化技能、协调发展”的思路,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增强能力”就是要增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和学会交流的能力;“强化技能”就是根据培养目标,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训练,以适应社会需要;“协调发展”就是综合应用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全面协调地发展[5]。以开设第二课堂、指导教师制等方式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临床工作过程为主导选做实践性强的试验并对实训教材进行合理的整合,形成与“‘校院企’三方联动,实境耦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以强化实践、突出技能、提高岗位工作能力为中心的实践教学体系。

4.4建立健全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引进企业资金创新教学条件,购买视听教材电子教学资源,构建图片资源库、各级别本专业资格考试试题库等方式建立健全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满足社会和临床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篇13: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生物安全意识培养论文

生物安全防护是指在实验室环境下处理和保存感染性物质的过程中采用的一系列防护措施,包括个人防护装备、实验室防护措施、相关仪器设备、物品和管理体系[1-2]。春,各地发生的医院内医务人员和临床实验室工作人员SARS感染事件,引起了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我国也相继出台了《病原微生物学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验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等法规和文件。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后在各级医院临床实验室工作,因此培养其具备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与技能十分重要。本文结合笔者的临床实验室工作经验和教学实践,针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在实验中存在的生物安全问题,探讨开展生物安全知识教育与技能培训的做法与体会。

1实验教学中存在的生物安全问题

(1)随意携带与实验无关的物品进入实验室,包括食物、饮料、衣物等。

(2)个别学生没有按要求穿工作服进入实验室,甚至还有衣衫不整、长发披肩等现象。

(3)实验预习不充分,对实验操作流程不够熟悉。

(4)个人生物安全防护意识薄弱。在实验过程中,个别学生贪图方便,不按要求戴手套、口罩,实验物品使用后不按要求分类存放等。

(5)实验垃圾和废弃物存在混放现象。

2培养学生生物安全意识的做法

2.1唤起学生的生物安全意识

结合专业课教学,重温20医务人员和临床实验室工作人员SARS感染案例,分析讨论近年来发生的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重大事故案例,唤起学生的生物安全意识。通过举办专题讲座的方式,组织学生认真学习《临床实验室安全准则》《病原微生物学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验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实验室消毒技术规范》《临床实验室安全要求和措施》《临床实验室废物处理原则》《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法规和文件,让学生熟知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规范。

2.2结合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生物安全意识与技能

2.2.1课前做好生物安全知识教育培训

包括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实验操作规程、安全防护措施和紧急事故处理预案等。检查学生的仪容仪表和实验预习情况,对仪容仪表不达标的学生,责令其立即整改;对安全意识淡薄、实验预习不充分的学生,要求其重新学习,检查合格后再安排上课。

2.2.2规范实验操作,强化学生的生物安全意识与技能培养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主干课程(包括临床检验技术、微生物检验技术、寄生虫检验技术、免疫学检验技术和血液学检验技术等课程)实验项目所需的标本均来自人体的血液、体液或排泄物,这些标本很可能是疾病的传染源,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生物安全意识与技能,在实验过程中必须严格规范实验操作规程,防范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发生。具体做法为:(1)实验前由带教教师分组示教(一般每组10人左右为宜),规范实验操作步骤,告知学生可能遇到的突发事件及急救措施;(2)实验中加强个人生物安全防护管理,强化学生的生物安全意识培养,如进行有生物危害、有毒、有刺激或有腐蚀性的操作时,应戴好手套或面罩等防护用具;(3)加强实验过程管理,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把安全教育和必要的安全操作指导与训练贯穿于实验教学过程的始终。实验期间,带教教师不能离开实验室或坐在一边做与实验无关的事(如聊天或批改作业等),应不断巡视指导学生实验,对学生的不规范操作及时纠正。同时要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实验废弃物,避免出现有害实验废弃物与生活垃圾混放的现象,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在进行一些危害性特别大的实验如操作剧毒化学品、高速运转的机器时,指导教师应密切监督整个过程。

2.2.3实验结束指导学生做好实验用品的整理和清洁工作

清洁与消毒是保障生物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只有正确到位的清洁与消毒才能保证在安全环境下安全工作。实验室的清洁与消毒要按生物安全防护要求,遵守先消毒后清洁的原则,对需要消毒的物品彻底消毒、不留死角。将实验用过的吸管、试管、玻片等带菌器材按要求放在指定的地方,利用高压锅、化学消毒剂、烧灼等消毒方法处理,切勿乱丢或将带菌液体倾入水池,并禁止将实验用品带出实验室。实验试剂、仪器设备等用品,清洁后放回原处,并将操作台用消毒液擦拭干净。最后使用消毒液清洁地板,离开实验室前脱下白大衣,用2%来苏水浸泡双手5分钟左右,再用肥皂、清水将双手清洗干净,然后关好水、电及门窗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2.3巩固学生的生物安全知识与技能

(1)每次实验课结束,通过提问或小组竞赛的方式,结合实验内容、标本及临床实验室的生物安全要求,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讨论、回答,以巩固学生的生物安全知识与技能。如哪些操作需戴手套、穿防护服或戴防护镜?SARS、手口足病、甲型H1N1流感等不同样本的处理方式是什么?病原微生物分为几级,哪些微生物不能在二级医学实验室培养?哪些操作会产生气溶胶?哪些微生物会通过气溶胶传染人,怎样预防?实验废弃物如何安全处理?利器损伤如何处理等。

(2)把生物安全知识与技能纳入实验教学考试内容,分数比例按实验总成绩的30%计入实验成绩。

3培养学生生物安全意识的效果

生物安全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抓好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的生物安全培训是职业素质要求,是岗位能力的需要[3]。近年来,我们通过实验教学改革,在校期间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生物安全知识教育与技能培训,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生物安全知识,强化了学生生物安全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实验室工作习惯,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生物安全防护能力。近两年,我们随机对本专业二年级学生的生物安全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进行抽查,合格率均达98%以上,生物安全知识和技能达标率较之前有明显提高。生物安全知识教育与技能培训为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实习期间和毕业后的实验室安全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丛玉隆.临床实验室管理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申子瑜.浅谈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4(3):134.

[3]张云霞,陆海霞,贾伟.医学实验室检验人员生物安全防护的探讨[J].实用医技杂志,,14(6):770-771.

篇14: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学习质量评析论文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学习质量评析论文

【摘要】当前高职院校对学生学习质量评价存在着方式单一、主体单一、内容单一、缺乏灵活性、缺乏高职教育特色等诸多问题。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学习质量评价现状进行分析,为建立一套与“工学结合”检验专业特色培养模式相适应的科学的、立体的、客观的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体系打下一定的基础。

【关键词】医学检验技术;高职;学习质量;评价体系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岗位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术应用性人才。岗位需求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指挥棒”。在这种形式下,学生的学习质量的优劣直接反映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对学生学习质量进行评价成为学校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对学生专业技能、专业素养要求较高。因此,学生学习质量评价的结果不仅要体现学生对课程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体现专业技能、学习方法的运用情况以及学习态度和职业道德素养的表现情况等。对它的研究,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进行有效的教学管理,促进教学改革[1]。

1学生学习质量评价现状及问题分析

1.1重“教”轻“学”

许多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进行教学质量评价时,只重视教师如何教,而忽视学生学得如何。有些高校对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也仅仅是采用单一的笔试考核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他们常常忽视对学生“学”的质量评价是检验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这种认识偏差容易对学生产生误导,不能引导学生向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职业技能方面发展。高校教学质量的高低不仅由教师的“教”所决定,它还取决于学生的“学”。

1.2学习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尚不完善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很高。因此,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立体评价才能有效适应高职教育的“工学结合”特色教育模式。但多数高职院校尚未建立一套科学的、客观的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体表现为学习质量标准不清晰、评价体系分项与岗位需求、专业具体实际结合不紧密、各项指标权重分配不合理等[2];以及评价主体单一,缺少用人单位参与;评价方式只注重结果,忽略过程;评价形式过于量化,忽视专业能力及职业素养评价;评价内容单薄等情况极为普遍。

1.3评价结果具有局限性

许多高职院校对检验学生学习质量评价还停留在“知识本位”考试评价方式。受这种传统理念的影响,许多教师习惯于通过“一张试卷”来评价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缺乏实践技能的考核,对学习态度、职业道德素养的评判更是空白。评价结果存在局限性、偶然性和片面性,不能反映学生的真实情况,更不能为用人单位提供有效的参考。

2解决检验学生学习质量评价问题的对策

2.1正确认识学习质量评价在教学质量评价中的重要地位

研究表明,进行科学的学习质量评价对学生继续学习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客观的质量评价,能够引导学生按照评价指标体系,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反思,不断修正自己的学习行为;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其不断向“检验岗位需求”方向前进。同时,科学的质量评价,也有利于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通过对检验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信息的分析与利用,能促使教育教学按医学检验岗位需求进行调整和改进,实现“工学结合”,进一步提升高职教育的办学质量。

2.2建立一套科学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体系

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是结合检验岗位需求及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的简单明确、可操作性强的评价体系。各项指标权重分配合理,评价过程客观公正,评价结果真实有效。

2.2.1评价指标科学定位。学习效果标准是教育活动各部分对活动主体学习效果的要求。过分强调其中任何一种标准,都会导致教育评价功能实现的失败[3]。因此,检验专业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体系一级指标应从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专业技能水平、职业综合素养、学习态度等方面进行综合性定位。二级指标及各级指标权重设置也应根据专业及岗位具体需求科学定位。

2.2.2评价主体的多样化。评价主体由单纯的教师本人转变为行业专家、用人单位、同行教师、学生以及教师本人都可以对学生学习质量进行评价。评价主体的多样化,一方面可以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出发,进行更全面、更客观、更科学的评价,另一方面,学生作为评价主体,可以改变过去单纯的被动状态,充分体现他们在评价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并在评价他人时,找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从而增强学生学习自觉性与主动性,提高学习质量、实践能力、职业综合素质、就业竞争力、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2.2.3评价方式多元化。评价可以采取学生的自评、互评,行业专家、用人单位、同行教师、任课教师综合评价相结合;可以采取组内评价与组间评价相结合;可以采取期中口试与期末笔试相结合;可以采取口头讲解与技能展示相结合等方式。这种形成性综合评价方式,更有利于对学生学习质量进行动态评价,更客观、更有效。

2.2.4科学分析评价结果。利用SPSS等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对评价结果的数据资料进行处理与分析,按照等级评价标准,对学习质量做出合理的评价。

2.3学习质量评价动态调整

随着时代的.发展,检验岗位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因此质量评价体系也应随之进行动态调整。我们应当加强对岗位需求变化的研究,从而不断完善评价标准,解决学习质量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实用性和有效性,使我们的高职教育能够真正跟上时代的步伐。

3学生学习质量评价的意义

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内容之一。教育部工作要点中也指出要“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着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提高人才培养的水平和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对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至关重要[4]。

3.1学习质量评价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

科学的学习质量评价工作并不是单纯的对学生学习质量进行评判,而是让学生通过现象及结果,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认识,促使其找到不断提高自我、完善自我的方法和途径,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质量。

3.2学习质量评价是为了教师更好的“教”

教师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不是一成不变的,通过科学的学习质量评价工作可以有效地检验教师在教学各个环节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促使其不断地进行修正;与此同时,科学的学习质量评价还能促使教师不断地进行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达到以评促教的目的。

3.3学习质量评价可以张扬个性,激发热情

美国评价学家斯塔弗尔比姆说过:“评价的最重要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高职院校的学生长期习惯于被评价、被考核,学习缺乏主动性。科学的学习质量评价工作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有效地使学生发扬个体优势,挖掘学习潜能,激发学习热情,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得到极大的发展,增强学习自觉性与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实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5]。

参考文献

[1]张云柏.高校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9(9):138-140.

[2]周蔚宇,林桦,杨爱萍.高职学院中专学生工学结合学习质量评价体系构建[J].淄博师专学报,(2):13-15.

[3]时憧宇.高职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模式的初步探索与实践[J].中州大学学报,2008,25(2):77-81.

[4]彭龙慧,曹茂琴.高职学生学习质量评价的问题与对策[J].职教通讯,(5):55-56.

[5]黄梅.医学检验专业临床检验技能评价体系的构建[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13):259-260.

篇15: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论文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论文

【摘要】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深入,我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以近三届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探索了特色鲜明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医教结合,校院共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能力模块”型课程体系;实施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做、评”一体化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开发了形式多样的特色教学资源;形成了一支专兼结合、素质优良、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学团队,为高职医学院校工学结合的最佳途径和方式,可供校内外医学及医学相关专业借鉴。

【关键词】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医教结合;校院共育;人才培养模式;实践

1研究背景

职业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劳动技能,强化实践环节,而“医教结合、校院共育”人才是最重要、最有效的实践方式。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充分利用校内外教育环境和资源,把课堂教学和岗位实际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在校学习与岗位工作完全一致,让学生们在一线岗位接受职业指导和职业训练,提高实践操作技能,适应社会对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目前,省内外开办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院校比较少,在工学结合方面均处于摸索阶段,在探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由于受到教学环境、师资队伍、实践条件、政策支持等多方面的困扰和限制,导致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进行实质性工学结合的院校较少,仅停留在探索或尝试阶段。

2研究目标

通过“医教结合、校院共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旨在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工学结合办学之路,创建特色鲜明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医教结合,校院共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能力模块”型课程体系;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做评”一体化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建立功能齐全、设备一流、社会服务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实训基地;形成一支“专兼”结合、素质优良、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学团队。

3研究内容

对级、2008级、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进行“医教结合、校院共育”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通过行业调研,确定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研制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科学建立课程体系;探究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医教结合、校院共育”人才培养模式;研制并实施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医教结合、校院共育”课程标准;建立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医教结合、校院共育”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

4课题已经取得的成果

4.1探索了“医教结合、校院共育”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深入的调研及多年来人才培养经验的积淀,确定了专业培养目标,提炼了临床检验技能、微生物检验技能、免疫检验技能、生物化学检验技能、血液检验技能及寄生虫检验技能等6项核心能力,围绕着岗位能力的形成过程及教育教学规律,形成了早期接触临床、临床见习、校内实训和医院顶岗实习前后贯通的“医教结合、校院共育”的培养模式。第一学年在校内完成人文素质课、专业基础课学习的同时,将学生分组在附属医院和教学医院兼职教师的带领下分别到门诊化验室、临床微生物室、临床生化室、临床免病室等科室轮转见习,参观各科室的先进医学检验仪器设备,了解医学检验的最新进展及各科室开展的检验项目等。让学生了解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岗位设置情况及岗位能力需要,使学生早期认识专业、早期接触专业、早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第二学年专业课教学全部在医学检验实训中心和临床教学医院交替进行,校内实训中心以专业理论学习、专业技能虚拟实训、仿真实训为主,教学医院主要进行综合检验项目实训,专、兼职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教学。第三学年顶岗实习40周。其中临检室、临床生化室、临床微生物室、临床免疫室、细胞检查室、门诊化验室各6周,输血科4周,实训指导老师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培养学生专业综合技能和职业素质,实习结束时由学院和医院共同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及专业技能考核,使学生毕业后就能适应医学检验技术岗位的工作需要。

4.2构建了基于医学检验工作岗位的“能力模块”型课程体系

聘请行业专家组成“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合作建设委员会”,以行业专家为主分析医学检验工作过程中各具体岗位需要完成的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各岗位的具体能力要求;根据能力要求归纳总结出行动领域;以行动领域为课程开发平台,结合高职学生特点及认知规律,淡化学科界限,构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金字塔。

4.3建成了一批工学结合的专业核心课程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的需要,课题组开发了一系列与职业岗位相关的技术应用性课程,取得了一系列课程和教材建设成果。(1)课程教学建设:有计划性地进行课程建设,深入行业调研,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与实践,依据医学检验岗位任职要求,结合专业核心课程的特点,分别探索以检验流程和检验项目为载体的课程教学内容改革,重组与序化教学内容,设计以校内仿真教学、岗位现场教学为主要教学形式的教学活动方案,实施任务驱动或项目导向教学模式。(2)精品课程建设:专业核心课程《微生物检验技术》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国家资源共享课程。《临床检验技术》、《免疫检验技术》、《寄生虫检验技术》、《血液学检验技术》和《生物化学及检验技术》也先后建成了院级精品课程。以精品课程建设为起点和契机,本专业正在积极备战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3)教材建设: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4部,湖北省规划教材4部,校本教材2部。副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3部,参编各级教材共14部。

4.4实施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做、评”一体化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在行业专家共同参与下,借鉴国家级精品课程《微生物检验技术》建设经验,按照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标准进行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内容改革。依据医学检验岗位任职要求,结合课程特点,分别推行以检验项目、检验流程或检验技术为载体的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与序化,并融入职业标准和行业法律法规,使教学内容与临床工作任务高度统一。设计以校内仿真教学、岗位现场教学为主要教学形式的教学活动方案,实施任务驱动或项目导向教学模式,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引导、辅助、答疑、评价等作用,教学活动融“教-学-做-评”于一体。

4.5建成了集教学、医疗、社会服务为一体的医学检验实训中心

按照课堂与实训实习地点相一致的原则,将校内医学检验实训中心和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合二为一,科学设置教学区域和医疗服务区域,学生在教学区域完成虚拟实训和仿真实训后,在临床兼职教师的指导下,在医疗服务区域进行岗位训练;同武汉康圣达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合作,成立联合实验室,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提供快速、准确的标本检测服务,目前,已经开展TCT宫颈细胞学检查、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和结核杆菌检测项目。

4.6培养了一支专兼结合、教学能力强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打造专兼结合“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是实施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加强对专任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对企业兼职教师加强教学能力的培训。本专业聘请了十多名行业专家为兼职教师,每年安排所有专业教师在企业中专业实践,具备“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师占80%以上。以“专业教师下医院,行业专家进课堂”为途径,以着力建设专业教学团队、课程建设团队、科研技能团队为抓手,整体提高教学团队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通过“首席教授”、“楚天技能名师”和“襄江能人”岗位聘任,与襄阳市检验学会联合,打造一支结构合理、校院共享、素质精良、富于创新、充满活力的“双师”师资队伍,并将其建成了院级优秀教学团队。

5课题的创新及推广价值

5.1“医教结合,校院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特色鲜明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在校内学习两年,实习一年,三年学习期间全部由学校专任教师和医院在岗的兼职教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从一年级的.临床见习,到二年级的临床见习和岗位现场教学,再到三年级的岗位顶岗实习,均有校内校外教师全程参与,共同培养符合社会需求、满足行业要求的医学检验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5.2以检验项目或检测技术为载体的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改革初见成效

通过行业调研,创建“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能力”为引领的课程体系改革;依据医学检验工作内容和工作性质,以检验项目或检测技术为载体,开展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全面探索“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实施“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组织模式,促进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相互渗透,同时课余时间开放实训室,为学生训练各项操作技能创造条件,并建立实践操作技能单独考核制度,加强学生实践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5.3国内率先与医学独立实验室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

我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是湖北省内第一家和医学独立实验室(武汉康圣达医学检验有限公司)合作办学的专业,近年又先后开拓了艾迪康、兰卫等实习基地。在校内建立联合实验室,联合实验室的成立,使本专业服务地方卫生事业的能力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同时,学校与公司合作开设“康圣达”订单班,为该公司培养独立实验室所需要的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吴芹,高璀乡.以能力为本位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设置[J].检验医学与临床,,07(19).

[2]王富伟,陈秀敏.关于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双师型”团队建设问题的的思考[J].中国医学创新,2010,07(30).

[3]刘家秀,侯云华,杨学艺等.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项目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效果评价[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0,24(02).

[4]姚春艳,张波,府伟灵.医学检验专业教学现状及人才培养思考[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0,31(02).

[5]黄泽智,曾铁功,马新华.高专医学教育考试模式的改革研究与探索[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0,31(05).

[6]罗阳,高维寅,张波,黄君富,府伟灵.检验医学临床教学中综合能力培养的探讨和实践[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0,31(10).

[7]李静.高职院校工学交替教学模式若干问题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2(03).

篇16:医学检验专业病理学综合性实验教学改革实践论文

医学检验专业病理学综合性实验教学改革实践论文

医学检验本科专业学生培养时间基本为四年,学生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要学习掌握生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医学检验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毕业后从事医学检验和医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病理学是医学检验专业的基础医学课程之一,传统的医学教育未能将病理学教学与医学检验专业的特点有机结合,教学过程中并未将检验医学专业和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做以细分,尤其是实验方面,主要针对疾病的病理改变进行观察和对疾病发生发展机制的探讨,实验内容缺乏综合性和研究性,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位置,学习兴趣不浓,实验效果差强人意,达不到预期效果。为了及时改变这一现状,适应医学临床的发展,病理学实验教学改革迫在眉睫。为了让学生尽快熟悉并掌握病理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在认真分析历届检验本科专业学生学习记录基础上,大胆尝试病理学的实验教学进行了初步改革,探索了适合病理学教学特点的综合性实验教学模式和方法。所谓综合性实验是指实验内容涉及某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某课程相关课程知识的实验,其融人了多个学科知识点,是一种创新型实验模式,是传统实验模式的拓展与延伸。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小组为单位,学生自己査阅相应资料,论证确立实验方案,自己动手操作完成整个实验,最后学生书写整体实验报告。教师在实验中起到引导、启发、及时了解学生思想的的作用。通过对两届检验专业学生综合性实验的实施与完善,目前在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动手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科研思维能力方面巳初显成效。

1.病理综合性实验在检验专业教学中的开展

综合性实验是在传统实验的基础上,将多个教学内容整合,在实验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从文献的查阅、实验操作到实验报告书写,均由学生自主完成。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平台,综合性实验教学是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手段。综合性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综合性实验基本上分为实验准备、实验操作、书写实验报告三个阶段。

1.1实验准备

病理学综合性实验内容的设计以病理学知识为落脚点,与医学检验专业知识相结合来分析、解决病理学问题。实验思路可以实验病理学的研究思路为依据,学生分析教师每一个综合性实验的设计思路,查阅相应的资料文献’完善实验步骤,探讨实验可能出现的结果并予讨论。这个阶段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准备。

1.1.1教师准备

包括教师集体备课和预实验。集体备课就实验的关键点、难点,学生的问题,课堂时间的安排等进行讨论。同时动物的选择与喂养等实验条件教师都需要提前摸索和总结。

1.1.2学生准备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了解此次综合性实验的流程,掌握实验的目的和要求,如对病理知识点的'掌握、查阅文献和动手操作能力的要求,培养手术无菌观念,掌握实验结果分析的方法。熟悉动物伦理法的内容,学会善待为人类科研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动物。了解实验病理学的一些技术特点、实验设计、实验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査阅相应资料,在査阅文献阶段学生需要具体到自行设计操作流程、设计原理和实验安排。最后教师对每组学生的实验整体设计方案首次进行批阅,修改实验方法步骤,去除不切实际的操作方法,完善每组的实验设计方案。

1.2实验操作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整个实验操作,其中包括动物的术前饲养、手术器械的消毒、模型制备、术后动物的护理以及后续的病变的观察和病理切片的制备等。各实验小组内成员合理分工,饲养动物,清洗需要的手术器械、包装及消毒灭菌。

1.3总结和书写实验报告

每组同学总结自己的实验过程,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寻找实验过程中的失误及原因、改进方法等。实验报告以科研论文的格式完成,内容包括摘要(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和正文、参考文献及学生对本次实验的总结及建议。正文包括实验器材、试剂、实验操作方法、结果分析、本次实验的结论。教师批阅实验报告并结合初始时的实验设计方案给出本次实验的综合评分,最后在课堂上总结实验过程,分析结果出现的原因,对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予以答复。至此整个实验宣告完成。

2.病理学综合性实验在检验专业开展的思考

2.1综合性实验对教师是一种挑战,更是提高

综合性实验的实施学生是实验的主体,但是实验的初始设计以及预实验,实验各个环节的条件均需教师课前准备完善,教师要对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情况心中有数,更要对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及时合理地应对。熟悉传统实验课教学的教师要改变其上课习惯,而且要付出更多的休息时间来开展这样的实验更是一种考验。综合性实验的开展,对于锻炼、提高教师的科研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在与学生近距离的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在开展实验中所爆发出来的热情对教师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学生活跃的思维对教师的教学与科研也有启迪作用,真正起到了教学相长。我们开展的第一届学生综合性实验的顺利完成很快促成了教研室全体教师的思想统一并极大的鼓舞了士气,为后期开展更广泛的综合性实验奠定基础。

2.2综合性实验对学生的影响意义深远

2.2.1提髙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团队合作精神病理学不属于检验专业的核心课程,加之课时的受限,学生学习过程犹如蜻蜓点水。综合性实验由于联系到医学专业的多点内容,而且实验结果的未知性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由以往的“让学生做实验”变成了“学生要做实验”。学生带着问题査阅资料,不再单纯依靠教师。学生查阅的资料显示,其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实验设计的过程中思维的活跃性和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往往令教师赞叹,有些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超出了教师实验课题范围,自行设计出较高7JC平的创新性设计方案。小组内成员明确分工,团结合作,积极主动地完成每项实验任务,最后阶段实验结果的分析以及整体实验报告的撰写,加深了实验内容与多个知识点的联系,使学生做到融会贯通。同时各小组成员之间的协作是顺利完成实验的重要保障,对于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极有帮助。

2.2.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在有实验动物涉及的综合性实验中,査阅手术路径’寻找解剖结构,制造病变模型,饲养动物、组织的取材和制片以及显微镜下观察,均要经过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在这个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问题,这需要小组成员都积极动脑思考,査资料、请教老师,最终获得解决的办法。学生通过这样的实验,不仅学到了知识和实验技能,更重要的是在完整的实验过程中培养了严谨的科研思维能力和敢于创新的实验态度。尤其对于一些懒于动手的学生更是一种促进,他们必须观察自己做好的组织切片并分析实验结果。同时在动物饲养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耐心与爱心,善待献出生命的实验动物,加强了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在大学第三学期进行这样的训练,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医学知识的积累,对于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综合素质大有裨益。

2.3病理学综合性实验有待进一步完善

综合性实验历时较长,在排课表时要安排好学生的实验时间,既要与所学过的内容相衔接,又不能占用其它课程的正常教学秩序,并且一个实验往往需要多个实验室之间的协作配合才能完成,这种问题在开放实验室、学生小组根据时间自行安排实验后有所改善。病理学综合性实验在我校检验专业进行了两届,虽然时间较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实验地点、实验时间协调不力,教师资源缺乏,实验资金投入不足等,但是学生做实验的兴趣明显增强,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査阅文献、动手操作能力和科研思维能力均有所提高。因此教学改革中问题的存在,并不能成为束缚教学改革的障碍,反而会促使我们不断探索利于学生发展的综合性实验。

篇17:高职院校通信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探索论文

一、电子通信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效果较低

传统的高职课堂教学中,在板书以及高职教师单方面灌输的学习方法中,学生学习积极性较差,对教师所讲知识没有兴趣,将学习当成一种任务来完成,教师对学生学习到的相关知识以及教学成果评价也是单方面的。这种教学方法即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又降低了课堂教学质量,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掌握电子通信理论知识为出发点,对学生理解及应用方面不够重视,不利于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教学目标不明确

高职院校电子通信专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注重学生主观体验的教学方式,这种授课方式的优点是在学习过程中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但由于很多教师不明确院校长期的教学目标,使得学生学习效果不显著。另外,高职院校的大部分学生认为在校的主要学习目的是专业技能的学习。他们认为在以后寻找工作的过程中,凭借所学的一技之长便能够找到理想的工作,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不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致使教学工作很难有效开展。

二、电子通信专业课革的意义

(一)电子通信专业课改需求

当前,新课改强调高职院校电子通信专业教学以教师为主要引导,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和学习对象。高职院校电子通信专业教学课改以营造社会实践教学平台为教学目标,既是一种教学创新策略,又能满足新课改革需求。因此,电子通信技术专业教学课程改革是电子通信专业教学的工作重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使新课程改革落到实处。

(二)新课改教学现状

为提高高职院校电子通信技术专业实践应用效果,必须对实践教学过程实施相应的改革,以此来帮助教师以及学生都获得较好的教学体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很努力地去授课,学生学习效果依旧不明显,效果不理想主要表现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课程秩序混乱、教学目标不统一及教学方法不能有效实施。

(三)教学改革应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

电子通信专业教学改革以提升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主。电子通信专业课程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注重学习的方式方法,让学生自发主动地对学习内容进行思考,开拓思维空间,让每位学生都能学而有获。比如,教师在教学授课过程中,可以通过竞争奖励的方式方法让学生自发的参与到地学习中。这一方法可以使电子通信专业教学能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感觉学习不在枯燥乏味。

三、教学课程改革的途径

(一)注重创设实验教学情境

高职院校电子通信专业的教学过程中要构造出虚拟环境或利用多媒体视频设备进行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所学内容。高职院校电子通信专业教学课程改革中教师应以教学授课内容与学生实际学习情况进行整合,构建符合学生思维逻辑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学习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实际应用能力。

(二)加强实训教学环节

高职院校电子通信技术专业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单纯理论性的授课使学生对通信技术认识不全面。在高职教学过程中要把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紧密地结合起来,着重于对学生进行知识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双重培养,使学生具备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技术能力。在高职实践教学的组织方面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布置实践课程作业、采取现场教学、实习、专项实训等。通过这些实践方式,逐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解决供需脱节,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三)教学评价反馈机制

教学评价反馈机制应当构建起教多方面的综合评价,如教师教学评价、学生学习效果自评、学生与教师互评等。学生学习评价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创新能力、实践应用能力等。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的实际情况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全方评价学生的学习的反馈情况,最终以良性的反馈评价联系起全部的教学过程。

四、结语

经过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提升了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以及实践能力,高职院校也在电子通信技术教学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实践教学手段,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学习电子通信技术课程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研究性思维,使学生在高职院校学习过程中学得一技之长。

参考文献:

[1]张榕泉,吴海燕,夏建红,江星,张超.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以闽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10):394~395,397.

[2]张艳萍,李国杯.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探索[A].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第四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1.

篇18:高职医学检验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论文

高职医学检验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论文

摘要:文章以目前高职院校医学检验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的教育现状为出发点,分析和论述了高职院校医学检验及其他专业计算机基础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从六个方面重点阐述了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改革思路,最后对我国高职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

信息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当今社会处于经济信息爆炸的时代,计算机给社会各行各业带来的催化,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高等职业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在整个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随着高职院校招生制度的改革、生源素质的下降,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阵地,结合自身工作,经过对信阳职业技术学院及河南省周边地区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在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等方面深入调查研究,探索课改对策。

1、高职医学检验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现状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进步,《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大纲、课程内容也在不断变化。这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在教学进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着许多问题,以信阳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检验专业为例,分析高职计算机基础课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认知程度差距大。随着高职院校招生扩大,生源总体素质发生变化,部分学生对计算机接触远不及其他学生。再加上学生对计算机重视程度不一样,导致学习态度上有很大差异。特别是医学检验专业的同学,由于专业不同,对计算机的兴趣也更少。

(2)教学内容多课时少。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部分院校的计算机基础课教学设备逐渐完善和提高,教学内容以课件的形式进行演示。但计算机的操作方法,需老师先演示,学生再练习。然而计算机的实践操作需要大量的时间,大部分学生无法课下完成。因此,课堂时间往往不够用,学生还没来得及将操作方法形成有效的记忆便课堂结束。

(3)教学条件仍需改善。机房的建设是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平台和基本环境,但是当前许多高职院校的机房条件不达标,很多地方仍需要完善,机房管理员素质和管理能力有待提高。

(4)计算机教学的学科关联性不够突出。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非计算机专业的公修课,被设定成某一孤立科目,脱离本体专业。其细分出来的授课模块没能被融汇至高职专业以内,专业彼此脱离。

(5)教学教材老龄化,教学内容严重滞后。随着操作系统和软件的更新换代,教学教材应及时舍去这些老旧的知识和内容。但大部分高校计算机教育中仍在使用过时的教材。在课程、教材内容上严重落后于当前流行的技术。

(6)教学考核方法和标准单一。现有的高职院校教学评价体系不科学。学生的理论知识层次或考核成绩与实际操作能力不成正比,自身的知识结构和计算机实际运用严重脱节。

2、高职医学检验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对策

作为各专业公修科目,计算机基础授课占到了凸显的位置。通过对医学检验专业计算机基础的教学现状分析,如何应对和解决计算机基础教育对其他专业学生的现状,有以下方法可供借鉴。

(1)针对学生基础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素质差异、专业不同来分层次制定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对计算机技术掌握的程度不同来进行分组,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和目标,实施分层次教学。有较好的计算机操作基础的分到各小组作为组长,小组范畴内的学员应彼此协同,配合彼此探讨。

(2)更新教学方法、灵活组织教学内容。信息社会的迅速发展,使计算机操作越来越大众化,青少年对计算机的操作和认识普遍较高。绝大部分学生在中学里就学习了计算机类课程,这就使高职院校教师要精讲多练,不能局限于旧教材里的教学计划,讲课时必须面面俱到,要灵活组织教学内容。

(3)打造有质量的计算机实训基地。首先,学院领导应认识到计算机硬件建设对于现代化教育的重要性,机房的建设和管理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的环境,更是学生自我检验的平台。学习需要一个良好的机房,实践更需要一个有质量的基地。作为院部领头人,要积极申请建设和更新机房条件,创建更加优良的实训基地。同时,提高机房管理者的素质和管理水平,也是保证机房安全和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和必要条件。

(4)与医学检验专业人员研究课程及教材。变更教材原有的内容,是必要的趋势。目前普遍的计算机教材都缺少特色,计算机教师要经常与其他专业的教师进行沟通,了解不同学科之间的关联性,促进计算机与各学科的融合,共同发展。依据人才培养计划,更新课程及教材,让不同专业的学生课本里有不一样的“色彩”。

(5)不断调整和更新教学内容。增添计算机与本专业结合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更为新颖的探析模式。不断调整和更新教学内容,尽力规避单一路径下的解析理论。更新的教学内容要能融入计算机和医学检验双重知识的运用,让学生体悟出不同专业知识碰撞在一起的乐趣,提高学习兴趣。设定出来的项目要整合多重的基础常识,在探究进程中,更能体会趣味。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有别与其他课程,它更新速度更快,发展更迅猛,所以计算机课程的开设一定要跟上时代的节拍,要有前瞻性。学校具体开哪些课程,取消哪些课程一定要根据未来的发展方向来确定。多年的教学实践认识到,课程的开设一定要体现实用的特点,如果一味追求面面俱到,使学生学得过多过杂,其结果不但收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反而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材方面,要避免同一本计算机教材连续使用的情况出现。采用最新的教材,使学生掌握最新的技术。教材通常都是偏重于理论教育和素质教育,即注重讲授知识产生的来龙去脉和体系背景,而忽视技术日新月异的突破和发展。教材的选用应以学用结合为着眼点,授课教师要根据实际需要选用合适的教材。借鉴国外计算机教学的先进经验,加快教材和教学内容的更新速度,尽量做到计算机知识的每年实时更新,把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前沿的计算机技术加入到教学中去。

(6)完善现有课程考试评价机制。高职侧重培育出来的人才,都要拥有实际的操作和动手能力。针对这一特性,计算机基础科目的评价和考核应多设计在计算机操作方面。机考出来的结果才更能折射出真实情形下的认知水准,反映综合技能。

3、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思考

(1)与企业或单位合作制定培养计划。以信阳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学院为例,该院与银河集团、南京佳韵公司等企业合作。结合自身条件和企业要求,共同制定有企业特色的人才培养计划,施行符合企业运作模式的教育。这样教师可以深入企业学习,也能吸引一些企业的一线工程师来指导学生实践,互惠互赢。

(2)创建高能力的双师队伍。强化师资建设,提高课堂质量,教师应积极参加企业培训,深入企业学习,不断提高专业技术素质。从企业选拔技术骨干为兼职教师,经常开设研讨,互通交流,共同提高。安排校本培训,以老带新,储备有专业实践能力的后备力量。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计算机学院的教师,应具备专业的计算机知识、先进的理念和过硬的实践能力。应在课余和假期间,深入到企业实践学习,这样才能教出适合这个时代的学生。中青年教师和教学骨干多参加企业的实践活动,多参与机房的建设和管理,多组织讲座、公开课等互相学习的机会,建立稳定和谐的教学队伍。鼓励教师多接触IT市场,随时关注计算机发展的最新成果,了解计算机行业的水平和高度,弥补完善自己的不足。

4、结语

科技发展不断更新换代,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阵地,高等职业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刻不容缓,是必须实施的一项技术革命。计算机基础课教育教学改革需要政府、学校、社会和企业等各方面共同的努力,需要各方面协同支持合作,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一线合格劳动者的人才培养目标,这也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最终方向和目的。

参考文献

[1]范唯.探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基本路径[J].管理观察,2012,(1):62-66.

[2]邢平均.大力加强内涵建设助推高等职业院校科学发展[N].中国教育报,2010-8-26.

[3]肖凤翔,薛栋.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研究的现状及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4):28-31.

[4]翟玉庆,邓建明.计算机学科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5,(1).

[5]许统德,刘朝晖.论新教改下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构建[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5):141-14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生物化学教学改革初探的论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