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案互动导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论文,本文共1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学案互动导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论文
学案互动导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论文
【摘要】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过程应是教师组织的学生主动参与、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以学案为纽带的,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探究、创新精神,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
【关键词】化学;学案;实践;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标准指出: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过程应是教师组织的学生主动参与、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应是师生共同参与的科学探究过程;是一种学生感悟真理的艰难发现过程;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过程;是学会科学探究方法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方法的过程。“学案互动导学”的思想恰恰合乎现代教育规律即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表明“学案互动导学”这种形式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有着独特的作用。
二、学案的内涵
学案是课堂师生互动的知识纽带。学案是指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为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开发学生智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发展学生能力而设计的学习活动的案例。其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如何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何引导学生积极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求得创新和发展。
三、何为学案互动导学
“学案互动导学”是以一体化的教学案为载体,从最基本的课堂教学入手,设计提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突出学生自学能力,注重学法指导的教学策略体系。其突出优点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自学行为,注重学法指导,强化能力培养,把学生由观众席彻底推向表演舞台。其操作要领主要表现为先学后教、问题教学、导学导练、当堂达标。教师课前将学案发给学生,通过预习,了解和初步掌握一节课中的基本内容,并思考“问题讨论”中的问题,在课堂上展开充分的讨论,老师进行适当的诱导和指导,然后经过“思维训练”,达到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学案互动导学”不仅是教法改革,更重要的是学法改革。
四、学案的设计与实施
1、学案内容的组成要素
学案内容主要由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知识结构、学法指导、导学思考题、目标检测题、推荐作业等要素组成。学案的编写包含三条线:知识线、学法线、能力线。编写时将知识点进行拆分、组合、挖掘,编排出最合理的知识体系,设计成不同层次的问题,以此找到引导学生积极认知的最佳思维网络,并确定对学生进行指导的方向和策略,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从而大力训练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2、导学学案设计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教学活动本质上是一种认识活动,学生是这种认识活动的主体。在进行学案设计时,教师一定要扮演好学生学习活动的帮助者、指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适合学生自学的条件,挖掘学生自身对学习的渴望和潜能,以学案为载体,全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导学中由学会变为会学。(2)指导性原则。知识固然重要,但科学的.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学案设计中,学法指导应贯穿始终,如学案中的学习目标设计、教材的阅读、疑难问题的提示、解题思路、方法技巧等指导性内容和要素,要构成一条明晰的学法线,随着知识网络的形成,学法指导也构成完整的体系。(3)启发性原则。课堂教学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是一个充满心理活动的过程。要使学案导学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分析学生的心理活动,精心设计适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问题,可使学生凭已知去探索未知,利用已知去解除疑惑。(4)层次性原则。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规律,学案编写应注意它的层次性和梯度性。体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但是无论在哪个层面上,都要让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去自主探究、获得知识。
3、学案实施的策略
(1)课前预习。教师将学案编写好后于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明确学习目标,了解学习重点难点。基础知识部分可在课前完成,对基础知识中尚存在的疑难问题、易混淆的概念等做好标记,以便在课堂中及时得到解决。(2)课堂学习。课堂上对于基础知识部分的教学可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学生主动发问、师生交流与讨论等方式进行。对于重点的知识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以小组研究的模式进行,让各层次的学生相互交流,促成教学目标的落实;对学生确实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要发挥其主导作用,引导、点拨学生探索。对于学案中的思考题,可让学生先尝试解题(可讨论),老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解题汇报中应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解题见解,形成多途径、多思路解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及学生触类旁通的能力。练习是促进知识迁移,培养能力的基本途径和有效方法。课堂上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反馈练习,此间教师应做好个别辅导工作。(3)课后反馈。为反馈课堂教学的效果,老师应要求学生课后对学案进行整理、归纳,同时对课堂上未完成的部分也在课后完成。老师应对每位学生的学案进行认真、细致的审阅,对其中存在的个别问题则由个别辅导解决。对共性的问题则下一课集体讲,做到“堂堂清,天天清”,不留知识的盲点。
五、几点体会
1、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案互动导学”摒弃了教师满堂灌、学生满堂装的知识单向传递的应试教育模式,而是通过学案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学,自说,自练的机会,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与施展。
2、着眼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学案互动导学”摆正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充分认识到知识是学生能力发展的基础,而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帮助学生找到一种适合自身的学生方法,调整和克服了学习中的不良心理,以学案为载体,实现了“以导促学,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目的。
3、实现了大面积教学质量提高
通过精心设计学案,把学习目标、知识结构、认知方法、技能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学案能变教为诱、变学为思,改变了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灌,学生装”的弊端,以导促学,学生在宽松,愉悦、互动式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学习,学得轻松,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同时,通过师生的课堂双边活动,加深了师生情谊,消除师生间的心理隔阂。以学案为纽带,既有个别的辅导,又有小组或全班的合作学习,达到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探究、创新的能力的目的。
篇2:导学案在农村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导学案在农村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吴盛玮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那坡县教育局教研室)
摘 要:为了实现初中化学教学目标,在学案导学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从导学案的概念内涵,初中化学教学中导学案的实施方法两个方面探讨了导学案在初中化学中的应用实践问题。
关键词:化学教学;培养;导学案;能力
初中化学课程具有科学性、综合性、实践性。在材料选择上,导学案设计要体现初中化学学科特点;在教学思想上,突出科学性,关注学生的发展;在知识形成上,以学生活动为主,以活动为教育手段,既要遵循运动规律,又要关注自身的思想,注重知识的生成,突出化学课的实践性;在教学方式上,体现综合性,导学案设计内容与初中政治课程特点相适应。教学方法的组织、教学内容的选择都要与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相贴近,学习知识、传授技术、培养能力,符合学生的经验系统,实现终身参与的教学目标。
一、导学案的概念内涵
导学案源起于江苏省南京市东庐中学的讲学稿。起初,该校采取集体备课的形式,教师集体编写教案,学生参与教案的编写,讲学稿的使用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融为一体,课堂教学中的文本材料被融为一套师生共用的课程材料。山东省聊城市杜郎口镇初中,将东庐中学的讲学稿转变为学案,在导学案问题上取得明显成效,让学生课前预习学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导学案突破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学前预习、课堂答疑,课后巩固,打破了教师与学生的单向交流模式,改变了教师的课程身份,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改变。导学案是教师导学的方案,也是学生自学的方案,由备课组成员一人主备,其他成员再备,是有学生介入的集体成果。导学案把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价值观潜移化,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有效的训练,实现高效课堂教学。学生生活是课程建构的基础,导学案在选用材料时,不仅要源于生活,更要高于生活,以初中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教师使用导学案,要关注学生发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实践中感悟体验,把学习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实现素质教育目标。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导学案的实施实践
1.更新教育理念,引入导学案模式
农村部分教师对新课改认识不足,教学行为落后,课堂教学缺乏恰当的点拨,课堂教学沉闷没有活力,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不注重实验探究,只注重化学知识及解题能力的训练,忽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中,学案的开发设计体现了教师对课程的理解程度,为学生的课程参与提供空间,实现以学定教、先学后教,通过“预习―展示―反馈”三个环节,以学生自学为基础,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对展示者的成果做出评价,检测自己的成果,在教师的点拨中反思自己的言行;根据教师的总结,对学习情况查漏补缺,形成认知,对促进课堂教学改革具有积极的意义。实施导学案教学模式,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要准确把握课标要求,明确教学目标,有效设计导学案。例如,在教学石灰石的利用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千姿百态的石笋、石柱、钟乳石等梦幻般的溶洞奇观,引出课题并提问:“它们的成分是什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课前预习的反馈信息,师生之间进行交流,寻找问题答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依据课程设置理念,合理优化课程结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综合素质教育体系,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及恰当的导学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养成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2.合理设计,科学实施导学案
导学案的设计理念直接关系到学案导学的效果,初中化学导学案设计要体现新课程理念,突出化学学科特点,准确设置学习目标;注重情境设置;科学合理设置问题;重视知识的生成,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师生间进行情感交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农村很多中学化学实验室设施不全,实验教学条件达不到要求,实验仪器、药品配备不足,农村中学没有能力完善化学实验室,教学创设简单而真实的情境,弥补化学实验的缺憾。
例如,在教学石灰石的利用时,探究碳酸钙的检验方法,创设真实的情境:教师出示一条珍珠项链,让学生想办法检验项链的真假。学生积极讨论,设计实验方案进行验证,让一名学生利用所提供的仪器和药品进行实验操作,其他学生仔细观察,记录实验现象,然后分析,经过讨论得出正确的结论,总结碳酸钙的检验方法。教师出示碳酸钙、碳酸钠、碳酸钾等碳酸盐的化学式,让学生比较这几种物质组成上的共同点,由个别到一般,得出碳酸盐都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二氧化碳,归纳出检验碳酸盐的一般方法。在完成教学后,用于谦的《石灰吟》结束,并进行知识的延伸拓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古诗反映的化学道理,总结碳酸钙、氧化钙、氢氧化钙之间的转化关系,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学生在互动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注重情境的设置及活动环节,师生互动,加深情感体验,在活动中生成知识。初中生正处于情感发展的特殊时期,他们自尊心强,自我意识开始觉醒,教师要积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结合学生特点,合理拓展教学内容,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在教学中注重体验性教育,学生通过力所能及的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形成健全人格。
总之,导学案是新课改理念下的新的教学模式,体现着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导学案运用到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提高了课堂实效,显示了独特的魅力,在学案导学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不断探究,大胆尝试,恰当设计导学案,构建初中化学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吕炳君,何兰芝。有效教学 和谐课堂:总论[M]。光明日报出版社,.
[2]张良。论“导学案”的现实问题与可能对策[J]。中国教育学刊,(01)。
[3]洪明,余文森。“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理念与实施条件[J]。中国教育学刊,(03)。
篇3: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论文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论文
摘要:本文在阐述高中化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内涵意义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高中化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高中化学;学案导学;自主探究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已成为课程改革的新增长点.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化学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为教学的根本目标,切实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过程,使学生在亲历探究、体验的过程中科学地实现对化学知识的自我意义建构,促进学生自由和谐地生动活泼地成长.
一、高中化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内涵意义
学案导学,是指教师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来引导学生进行自学、发现、展示、交流等一系列的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实现对知识自我意义建构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彻底改变了过去教师单纯地讲、学生被动地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和谐统一.不仅满足了学生化学思维发展和自我意识发展的需要,而且使得学生的被动接受的学习过程变成了主动发现知识、掌握科学的化学研究方法和培养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过程,使得学生在主动获取、主动学习的实践中将知识逐渐转化为学习能力.
二、高中化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精髓在于“学案”加“导学”.“学案”是载体,“导学”是方法,“学案”与“导学”相互联系、相互融合,有效突破了传统教学结构,也使得知识获得的过程成为学生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因此,“学案导学”模式的教学实施,应包括以下主要环节.
1.依案导学,据案自学“学案”
顾名思义就是指导学习的方案,是教师根据课标,结合教材,在掌握学情的基础上精心设计,用于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主动构建新旧知识联系的预习方案.课前让学生围绕学案去读书、读图进行自学.这样,不但可以防止学生自学的盲目性,而且有利于教师对课堂的调控.如在学习“苯酚的性质”一节内容时,教师精心设计学案,包括学习目标、学习准备、材料分析、问题思考,并在其中隐含讨论、猜测、归纳等学法指导,这样就使学生不仅明确的自己的学习目标与任务,而且使学生以学案为依据,尝试着去主动阅读教材、查阅资料、探讨实验,从而获得科学的化学知识,逐步指向学习目标,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内在积极性,在自主探究和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组织讨论,尝试解疑
对学生在据案自学过程中出现的.疑点和难点,教师应迅速而准确地捕捉,依据学生疑难信息反馈,并结合本节课教学重点和难点,将突出的、有探究价值的问题组织及时组织学生学进行讨论,使学生在讨论、批评、切磋、补充中解决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在讨论的过程中,主要应注意以下两点:(1)注意选择讨论问题。教学中并非每个问题都需要讨论,教师要在重点、难点与关键处质疑,所提的问题要具有“启发性、探索性、趣味性”等特点.(2)科学引导与有效调控。只有注意引导和调控,才能使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以充分发挥而又不过头;使讨论的问题既展得开又收的拢;既让学生各抒己见,又能做到有的放矢.这样,不仅充分以学生为主体,又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得讨论这一教学过程得以有序进行.
3.精讲点拨,启发引领
由于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的片面性,有的只看到化学事物的表象而没有分析实质,有的还有疑难尚未解决,此时就需要教师把握学情,针对疑点、重点、难点来进行精讲点拨,使学生从个别问题中推出解题的一般规律,并形成知识网络体系.在“苯酚的性质”教学中,对于苯酚中苯环与羟基相互影响是教学中的难点,教师采取的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教师点拨.如苯酚的卤代反应,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比苯的卤代反应,从苯和苯酚的结构、反应的条件、反应产物方面对比,从而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4.达标训练,巩固深化
这一阶段,教师利用学案上设计的典型习题进行当堂训练,来检验学生是否达到制订的教学目标.教师搜集答题信息,小组讨论,师生互评,同时对学生的一些错误认识加以纠正.学生通过课堂达标训练,可对课上所学内容进行及时巩固、深化.
5.课外实践,迁移拓展
化学学习活动面向的不仅仅狭隘的课堂内、书本内,因此布置一些课后练习和课外实践活动,不仅能丰富学生化学探究活动的亲身经历,而且也体现出化学学习过程的完整性.如“苯酚的性质”一课学习后,教师可让学生结合苯及乙醇的性质,在课后推测苯酚还可能有哪些化学性质,试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加深对该部分内容的认识和理解.总之,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的调控,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有意义的化学学习,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由“学会”向“会学”转变,促进其素质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彦花.高中化学中利用学案导学方式进行教学研究[J].学周刊,.5
[2]刘虎平.高中化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初探[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
篇4:体验式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论文
体验式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论文
体验式教学应用到初中化学教学中,就是要让学生通过自主参与化学实验等方式,进行自主学习,更好地体验化学实验过程,从而对化学原理形成更深入的理解和感悟.下面主要研究体验式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
一、在实验探究中体验
初中化学教学主要是通过对化学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某种物质的化学特性,进而推理出相应的化学原理的教学过程,因此注重的是实验过程以及对于实验的分析与思考.如果能够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化学实验中,通过学生的自主体验,领悟化学原理的真谛,对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以及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都是大有裨益的.传统教学中以教师讲述为主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的主体作用,为学生打造体验式化学课堂,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与参与欲望.例如,在讲“溶液的酸碱性”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溶液进行酸碱性的实验探究,进而总结出不同溶液酸碱性的归属.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参与感,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还会因为不同溶液酸碱性的表现不同而产生更大的探究兴趣,这比将最终结果直接告知学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教学效果也远远超出以教师讲述为主的教学模式.
二、在情境创设中体验
初中化学的知识点较为抽象.对于初步接触化学的学生来说,在学习时难免存在一些理解上的困难.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学习情境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课堂体验.例如,在讲“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时,由于这部分内容过于抽象,学生很难想象得出分子、原子、离子的'结构,也很难理解原子、分子、离子间的相互关系,因此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感觉有理解上的难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施,帮助学生将原子、分子、离子的特征通过具象的形式表现出来,并且将其构成物质时的状态也通过视频等形式进行展现,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形式观察理解原子、分子、离子的特征,并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原子、分子、离子结构模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观察分子分解的过程以及分子、原子与离子是怎样构成物质的.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以及结构模型,可以清楚地观察到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的特点以及微粒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对这部分知识形成较为立体化的认知.这种情境创设体验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化抽象为具体,拉近化学知识与学生间的距离,帮助学生形成对化学知识的正确认知,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对神奇的化学世界的探究中.
三、在社会实践中进行体验
化学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化学中的许多知识是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现象而得出的,最终服务于人们的生活.教师可以让学生多多参与社会实践,学生通过课本知识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些化学原理,然后让其在社会实践中对化学原理进行检验以及再学习,既可以对自己的原有知识系统进行修正,还可以实现新的知识点的补充,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并让学生充分了解到化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是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实用性学科.例如,在讲“铁的冶炼”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入炼铁厂观察实际炼铁的过程,让学生在实际观察中掌握炼铁的步骤,并可以通过自己掌握的炼铁知识解释炼铁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化学现象.如此一来,学生对于铁的冶炼的认知,通过学生对炼铁过程的亲身体验,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提升.
四、通过师生辩论升华体验
师生通过课堂辩论,可以使一些具有争议性的化学问题越辩越明,即使最终无法得出统一的辩论结果,但是在辩论过程中,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应变能力,考查学生的知识结构,也可以使学生学习到更多更专业的化学知识,实现对自身理论体系的不断更新.例如,在讲“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时,教师可以设置正反双方两个辩题“化学的利大于弊”和“化学的弊大于利”,让学生进行辩论,让学生通过对化学利弊的双方面考虑,对化学形成正确的认知态度,生活既不可以过度依赖化学,也不可以完全将化学抛弃,应该有选择地利用,尽量减少化学对生活产生的不利影响.在辩论后,教师可以选择一方作为支持对象,然后与另一方进行观点辩论,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总之,体验式教学应用到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对学生的知识体系进行扩充.体验式教学具有开放性、轻松性的特点,更易获得学生的接受,并激发学生的参与感,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篇5:导学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导学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1、导学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对于很多学生来讲高中物理的难度比较大,学习起来比较吃力,学生当中学不会物理、不愿意学物理的声音越来越多。学生对物理学习没有兴趣,物理课堂中经常出现教师讲、学生开小差的情况,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利用导学案开展教学,使学生在学习前根据导学案中教师的提示和问题对物理内容进行有效地预习,明确学习的目标。在预习过程中,学生找出自己的疑难之处,当教师进行教学时,带着自己的问题进行学习,能够极大地提高学习效果。学生对物理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导学案中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和分析,开动学生的脑筋,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够主动地投入到物理学习中,逐步形成物理学习的意识,促进物理学习效果以及学习能力的提高。
2、导学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高中物理知识难度比较大,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教师可利用导学案,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以及求知的欲望,顺利地导入新课。
(2)以学生为主体,指导学生自学。导学案能够在短时间内将学生带进学习状态,教师应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指导学生进行自学,教师在此基础上给予适当的点拨,通过自主学习,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会更加深刻,学习效果更明显。例如在学习《向心力》时,教师可以通过问题的设置指导学生自学《向心力》:
①向心力是根据什么命名的?
②无具体条件,仅知物体做圆周运动,能否指出向心力的施力物体?
③向心力是合力还是某个具体的力?
通过这些问题的设置,让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自学。这种自主性的学习,能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答疑问,有助于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提高自学兴趣,促进物理学习效果的提升。
(3)加强课堂上学生的合作学习。在导学案教学中,对于学生提出的或教材中的各种疑难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讨论学习。学生通过与小组成员的共同探讨和交流,逐步完善自己的问题答案。合作学习讨论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彼此间交换意见和想法,对于发展自身的能力,培养物理思维具有积极的意义,而且合作学习还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例如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以下问题进行合作学习探究:
①课本中是如何研究打桩机重锤在下落过程中机械能的.关系的?机械能守恒吗?条件是什么?
②机械能守恒的表达式是什么?
③在只有重力和弹力做功的情况下,机械能守恒定律应该如何表述?
④你是怎样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条件“只有重力做功”的?
通过合作探究,交换彼此的观点,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和能力的培养。
(4)注重学生思维发展。在导学案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出发,设计问题时要层层递进,符合学生的实际能力需求,指导学生分析、思考问题。通过问题的逐个解决,不断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深入和发展。例如在“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通过实验观察,教师指导学生解决问题:
①如何正确地测单摆的摆长?
②怎样才能满足摆角小于10°的要求?
③如何正确测出单摆的周期?
④如何正确使用秒表?秒表的读数如何正确读?
⑤为什么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要防止单摆做圆锥摆运动?
通过问题的逐个分析和解答,实现学生思维的开发和锻炼。
3、结束语
导学案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被广泛地应用于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导学案的积极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以及合作学习,打破传统教学中学生长期被动的局面,通过情境的创设,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求知的欲望,并通过自主学习以及合作学习,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养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效果。
篇6:思维导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思维导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一、思维导图作为化学学习工具的应用
思维导图作为学习工具是促进学生发生联想的工具、进行理解的工具、帮助记忆的工具、知识建构的工具、帮助进行问题解决表征和确定问题解决策略的工具.在化学教学中,形象的、具体的、直观的事物要比抽象的语言容易记忆.“百闻不如一见”也是这个意思.“千言万语不及一张图”.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零碎的知识难以记忆,而结构型的知识记忆牢固.思维导图将所学内容用图表加以重新编排、整理,不仅促进了记忆,而且其生动、直观的图示表示方式,能激发学习者记忆的兴趣,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生活经验,协同视觉、听觉和其他感官功能,让学习者协同使用自己的左右脑轻松加以记忆.
二、思维导图作为化学教学工具的应用
1.帮助进行系统化的'教学设计
思维导图可用于系统化的化学教学设计.通过制作教学设计思维导图,教师可使自己的思维充分发散,并在思维导图中将各个教学的活动与学生分析、教学目标的相关节点用连线联系起来,构建起教学设计各因素之间的联系,将知识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进行整体构思和分解.在思维导图中,教师可以呈现自己的思维过程,并在教学过程中按照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教学,注重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达成教学目标,同时对教学过程中的生成环节也能掌控自如.
2.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建构的工具
认知心理学家认为,有意义的学习是符合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里已有的概念建立关联而产生的,教学就是帮助学习者将新的概念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并加以“综合贯通”.在学习新的内容前,辅以适当的引发性材料,如思维导图,发挥先行组织者的作用.实质就是用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的图式同化和顺应新知识,并将其放入原有知识体系的适当位置上与旧知识建立联系,使原有知识体系进行重新建构,从而完善原有的知识体系.
3.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解决
思维导图的建立,有利于人们对其所思考的问题进行全方位和系统的描述与分析,有助于人们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深刻的和富有创造性的思考,从而有利于学习者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或关键环节.因此,思维导图可作为化学问题教学模式的重要工具.例如,在教学中有如下问题:(1)已知某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质的质量,求溶液的质量.(2)已知溶液的体积和密度,求溶液的质量.教师可以首先引导学生建构如下思维导图,然后根据思维导图解决问题:(1)结合图右下侧的支链就可得出.(2)观察图左上侧支链就可得出.此思维导图把抽象的一些化学概念,通过一步步发散、联想、类比等连续的思维方法进行整合,逐渐理清了各种概念之间的关系,并且最终落实到化学问题的解决中,实现了知识的可视化.
三、思维导图在诊断学生化学学习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可以激发人的丰富的联想力,它能将个体的许多思维方式表现出来,包括思维的连续性、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批判性、发散性思维、类比思维、形象思维、灵感思维、辨证思维等.大脑的信息加工方式就是树状发散式的,这与思维导图树状发散结构的表现形式一致.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将发散式思考具体化.同时,思维导图借助文字、图象、色彩和线条等,组成的简单明了的图形把复杂内隐的思维过程呈现出来,这样实现了隐性知识的可视化、显性化.从学生的思维导图中,教师能发现学生在概念的辨别、理解、关联上的问题以及知识体系的完整性,比较不同学生思考的发散性,能捕捉到学生思维过程中的细节.思维导图的表征,体现了出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体现学生的个人学习风格,有助于教师的因材施教.
总之,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应该是逐渐养成的.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这样的思维方式.除了学习,其他的事务也可以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清晰表达,从而将这种思维方式应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篇7:学案导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学案导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一、“学案导学”概述
我认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一定要一改过去教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的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变成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互动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学案”无疑成为新式课堂的载体.“学案”是学生课前预习的指导、课堂中的活动线索、课后复习反思的辅助,具有“导学、导思、导做”的作用.由于数学的学科特点,学案的应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尤为重要,在数学教学中合理利用学案能较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学案与教案的区别
教案是给老师用的,学案是老师和学生都可以用的,在学案中可以在适当的地方添加学生动手填写的部分.学案和教案的区别主要在目的、性质、角色、表达等方面,具体来说:教案的目的是为教师上好课做准备,学案是为学生自学提供指导;教案的性质以教师为中心,单向性,封闭性,学案的性质以学生为中心,互动性,开放性;从角色来看,教案是教师自导自演,学生是听众,学案是教师组织调节,学生是主角;从表达形式来看,教案表述严整周密,多用书面语,学案表述生动活泼,多用口语.我认为从教案到学案,那是教学上质的飞跃,教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教师讲什么和怎么讲,而学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开启学生智慧,调动学生积极性,发展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前者重在教,后者重在学,前者以教师为中心,后者以学生为中心,前者强调“给予”,后者强调“拿来”,前者侧重“学会”,后者侧重“会学”,前者追求的境界是“谆谆教诲,诲人不倦”,后者追求的最高境界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却彻底变换了.
三、学案的编写
“学案”,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学习的方案,它的内容一般为学习课题、内容分析、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法指导、学习过程、达标测评,学案在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目标性原则、启发性原则、渐进性原则、挑战性原则、指导性原则和评价性原则.
1.目标性原则学案设计应紧紧围绕学习目标进行.从教材的理解到练习题的设计和学生的反思小结都应以目标的达成为宗旨.学案,作为引导和帮助学生自学、探究的方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起着启动、引导和组织的作用.
2.启发性原则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学案设计的时候应作适当的提示,并配以一定数量的思考问题,以引导学生自组学习、探究.学案要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个合适的平台,要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旧知识,开展丰富的联想,构建较为明晰的个人意义,要有利于学生开展对知识的研究,经历抽象概括、归纳猜想、实验验证、演绎证明等过程,让每个学生都会用自己的内心的体验去学习数学.
3.渐进性原则学案中问题的设计应有一定的层次和梯度,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以引导学生逐渐走向深入.
4.挑战性原则学案设计时,所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挑战性,以引导学生去深入地研读教材,开展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归纳发现能力.
5.指导性原则由于学案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方案,是连接“教”与“学”的最佳结合点,是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和谐统一.
6.评价性原则学生在学案的'的引导下进行学习,其效果如何需要及时地予以评价,而且对有些学习内容的真正理解是在相互评价中完成的.除了以上原则,我个人觉得在学案编写时还应注意以下这些问题:(1)使学生学习有路.学案对于那些盲目不知如何预习的学生来说,应该是一条容易通过的学习之路.(2)使学生学习有劲.“学案”的编写应做到“低起点,小台阶”,既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轻松,又能增强登上下一个台阶的勇气.(3)使学生学习有法.学案要尽量教会学生如何读书,如何思考等学习方法.
四、学案的使用
由于“学案”的编写还不是很完善,并且教学时课堂也在不断变化,因此在使用时要因材施教,合理运用,灵活对待.
1.自主探究.依据学案,让学生带着问题对学习内容进行自主探究.教师在学生预习、自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之“疑”,巧用“导”术,启发思维,引导学生解释疑团,从而扫清预习障碍,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2.合作交流.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已经掌握了大部分基础内容,但“学案”中问题不一定全部解决,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紧扣教材、针对“学案”中存在的问题讨论交流,“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确保课堂教学效率.
3.巩固练习.“学案”中练习的设计应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应注意多做案例、多设疑,使学生由未知到有知、由浅入深、由此及彼地掌握知识.练习题要求学生当堂完成,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知识,评讲时教师围绕学生疑难点、重点、关键点提问、追问、反问.五、使用学案后的心得使用学案后我发现课堂上我讲得少了,学生讲得多了;学生的思维比以前活跃了,提出的问题变多了,由于学案给了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上课时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变多了,视野变得更加开阔.其次,我更加深入地体会到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话的含义,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宰者.我觉得学案导学的加入是课堂教学发展的大趋势,是今后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教学手段.因此,我们还应下大力量进行学习研究,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篇8:“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孙伟彬
福建石狮市凤里中学(362700)
【摘要】“学案导学模式”是以学案为载体,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和思考,本文就学案导学在语文教学中应如何设计学案及学案的实施等进行了浅略的分析思考。
【关键词】学案导学;语文;实施;思考
1问题的提出
我有幸连续两年担任毕业班的语文教学工作。语文中考是注重考查语文能力与能力品质,所以语文教学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品质和创新素质,以适应中考由考查知识向考查能力的转变。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传统的复习教学中,往往是教师讲,学生背和练,教师再讲,这种模式(讲―练―讲)使学生省略了“方法”的思考和能力训练的过程,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在练习中,采用的是“题海战术”,训练的目的是应付考试,考什么看什么。其存在的问题是:
1.1题海战:课上教师只讲题,背诵答案,课后学生再做题,再背诵答案,未能充分发挥例题的知识总结,形成解题技能,开发学生能力的功能。
1.2课堂活动:教师不是当好“导演”而是充当“演员”,学生则当“听长”,只能被动地听教师讲,拼命地记答案,无独立思考活动,没有生动的竞争学习和快乐的协作学习。
1.3教学方法:上课老师讲得唇焦口燥,咽喉肿痛,学生则埋头苦干,奋笔疾书。教师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填鸭式地讲,不考虑学生的感受和体验,至于学生掌握如何心中无数,更谈不上对学生能力品质和创新素质的培养;教学手段单一――粉笔+黑板+试卷,未能充分发挥现代网络的教学功能,课堂容量小,教学节奏慢,效率低下。
面对这种情况,在去年初三的一开始的复习过程中,学校领导就果断要求我校教师采用学案导学法进行复习。在语文教学上我尝试 “学案导学――专题复习研究”,使我获益匪浅。
在余校长的大力倡导下,学校今年掀起了新一轮课课程改革的热潮,由此展开了以学案导学为主题的校本研修。作为语文教师的我有幸参与其中,并承担了初三年级现代文单元的学案编制工作,使我对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有了更进一层的理解和思考。
2语文学案的设计
2.1学案设计的原则:
一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每节课的导学学案都要包括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法指导、思维训练等内容,学生可以通过学案,对照课本,联系生活,查找相关资料,独立自主地学习。这样学生每节课的学习都有目标,有重点,有难点,有路可循,有法可用,充分发挥了45分钟的效益。
学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他们积极动手做,动脑思,动耳听,动口说,精力集中地去接受和加工信息,成为认识客观规律的主体,成为不断改造自我并获得发展自我的主体。这样,学生把自己能解决的问题于课前预习时就解决了,(语文教学论文 )疑难问题做好标记,那么,带着问题去听课,自然,课堂效率也就提高了。并且在题目的旁边设有学法指导,包括学习方法的提示、思路的提示等。
另外,学法指导要紧紧联系学案内容,根据学生在学习时有可能出现障碍和不知如何下手时而设计的,以帮助学生顺利解决问题,因此,学法指导犹如一盏指路的明灯,它的设计一定要结合内容实际和学生实际。所以,学情的了解和调查在学案设计之前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是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学案的设计无论是自学预习,还是课堂的导学导练,直到反馈训练,都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的。
老师提前备课,查阅资料,把握每一课的重难点,把学生可能不明确或产生疑惑的问题,编成题目,发给学生提前预习,思考,试着解决,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思维训练,同时又可有自己的创见。
三是体现思维训练为主动的原则。思维是智力核心,教育竞争就体现在人才培养和智力的开发上,因而要注意导学学案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
另外,在学案设置的“课前尝试”中,要注意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去创设种种问题情景,让学生巧妙地实现新旧知识的搭桥。在“课堂探究”的过程中,则要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诱导学生去探究、去认识,起到新旧知识的结合,并进行信息加工,澄清模糊认识,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培养训练,并自主组建新的知识结构。
2.2学案的基本模式:
《www》学案
一、学习内容:wwwwwwwwwwwwwwww
二、学习目标:wwwwwwwwwwwwwwww
三、学习重点与难点wwwwwwwwwwww
四、课时安排:wwww
五、学习过程:
(一)课前尝试:
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
(二)课堂探究:
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
(三)课堂总结:
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
(四)拓展延伸:
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
六、相关学习资料链接:
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
七、课后作业:
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
3语文学案的实施
3.1课前尝试:自主学习,尝试解疑。
布鲁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所以学案应在课前发给学生,在课前就让他们明确学习目标。让他们以学案为依据,并以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为主攻方向,主动查阅相关资料、工具书、做实践活动等,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尝试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同时为课堂学习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如有关作者的介绍、文章的写作背景等可在课前收集资料完成;通过课前预读课文,做好圈点批注工作,解决文章中的生字词;对文中的疑难句做好标记,对文章的重点、难点、疑点做到心中有数,以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听课,提高课堂学习质量。对于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通过同位商量,小组讨论、全班辩证等多种讨论形式、并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带头作用,多角度、多层次的辨析,尽可能的相互启发,消化个体疑点,教师迅速准确的发现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疑点和难点。
3.2课堂探究:讨论交流,精讲精点
课堂上对于基础知识部分的教学可通过填空、提问、学生主动发问等方式进行。对于重点的知识一般宜在教师的主导下,以小组(前后排4人)研究模式进行,让各层次的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探索、汇报学案中设计问题的解决策略,促成各个教学目标的落实,同时对学生确实无法解决的问题可在教师点拨下达成。对学生具有普遍意义的疑点和难点,教师可采用两种方式处理。一是点拨,让疑点不同的几个小组进行讨论,教师参与其中,适时点拨;也可以采用“学生教学生”的办法,让已经解决问题的小组的学生当老师,面向全班进行讲解,教师适时点拨。二是精讲,教师要抓住问题的要害,一语道破天机,收到教与学的高效率。同时布置适量有梯度的作业,要精练。
3.3课堂小结:回扣目标,自我总结。
在课结束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回顾总结本课学习的主要目标、重点和难点。做到加深学生印象。同时引导学生对当堂课的收获和表现进行自我总结评价,起导向作用。
3.4课后反馈:消化整理,批阅解惑。
课后要及时反馈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一方面要求学生在课后对课堂上未完成的部分也在课后及时完成,同时对学案进行消化、补充、整理、归纳。另一方面完成跟踪练习并及时上交。教师应对每位学生的学案进行细致、认真的批阅,对其中存在的个别问题则由个别辅导解决。对共性的问题则下一课集体讲解,真正做到教学一步一个脚印,收到实效。
4教学思考
4.1语文学案导学使用的优点:
4.1.1课堂的容量加大,教学的效率提高。
虽然学习目标、学习重点与难点的确立、学生学情的调查和把握,相关知识的链接等,都需要花费老师很多的精力和时间。但因为整个学案中所使用的内容都是教师自己根据学情编写的材料,是学生真正需要的东西,教师不需要在学生已经懂了的问题上花时间,不需要在大多数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上花时间,不需要在相关知识的介绍上花时间,所以教学节奏加快,课堂容量加大,这切实提高了教学效率。
4.1.2教师的主导性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增强。
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就“学案”提问、讨论,也可以离开“学案”就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问、交流,对于“学案”中的问题教师一般能做出肯定答复,而对于学生随机提出的问题,尤其是带有一定思想倾向的问题,教师往往不能立刻做出回答甚至以后还不一定能做出回答,但有些学生可能做出回答,因而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之间互动增强。语文学案导学模式因为设计了学生认知准备状态的“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和难点”“课前尝试”和“相关知识链接”学习程序,学生有准备地、有侧重听课,故提高了学生的听课质量和听课效率。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课堂容量和教学质量。学案导学使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动力,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与施展。
4.1.3教师的求知欲增强,教学相长。
“语文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特别是学案的设计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本身的专业素质和人文素养,但一方面由于语文世界的浩瀚和博大精深,另一方面由于教师本身的阅历浅,知识面不宽,最新科技成果了解甚少,故在开发问题的兴趣性、价值性、层次性、开放性方面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深深感到语文老师要不断更新知识,充实知识,提高在新课程改革中的适应力,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
4.2语文学案导学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4.2.1耗费精力多,时间多。
一个学案从设计到完成,教师需要投入的很多精力,很多的时间。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的确立、学生学情的调查和把握,相关知识的查找等,都需要花费老师太多的精力和时间。
4.2.2学案内容习题化。
语文学案存在的重要问题就是往往学案习题化。学案不杜绝习题,但如果在设计“学案”时没有认真研究,只是把教学内容简单地编制成一个个的练习题,甚至机械照搬课本内容,连编排顺序都完全一样,认为这就是“学案”。教师就按这样的“学案”进行教学,结果成了学生简单机械地寻找答案。而课堂则成了师生对答案的过程,所谓的师生互动则是机械的问答式,根本无法体现“学案导学”教学的优势。
4.2.3教学方式单一化。
学案习题化引起的一个问题是教学方法的简单化。单纯习题的罗列,抹煞了学案导学的本来面目,失去了学案所应该具有的功能,也就从实际上失去了导学学案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次数多了,学生会产生乏味和厌烦的情绪。教师应注意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先进的教学手段。一方面,它能使学生所学的内容当堂巩固,最大限度提高课堂效率。另一方面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如今,我校新一轮课课程改革已走上轨道,如火如荼。我相信在语文课课程改革中,“学案导学”也必将深入而有效地开展下去!
篇9:导学案教学法在政治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
导学案教学法在政治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
摘要:为解决好初高zhong的政治教学的衔接和大力提高课堂效率,我们实践运用了“导学案教学”的方法,即编写导学案——运用学案导学——讨论释疑——总结反思,现把一学期的实践作一总结与反思,为形成更有效的政治教学模式提供探索。
关键词:导学案 高一政治 实践 反思
一、问题的提出
高一学习是初zhong阶段向高zhong阶段学习转换和衔接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于以后的学习将有重要的影响。而作为高zhong的政治,它与初zhong的政治无论在学习内容、难度和考试方法上都有很大区别。另外,长期以来,政治教学都陷入“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热情低,课堂效率低下,考试成绩差。如何让学生顺利完成初高zhong的政治学习的过渡,提高课堂的效率,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所得,减轻课后补课的负担,成为了我们高一政治老师一直都苦恼的问题。
恰逢广东教育学院周峰教授来我校讲学,介绍了江苏省洋思zhong学的成功教学经验。在周教授的启发下,我们科组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决心在高一政治zhong实践导导学案教学的方法,寻找适合政治课教学的有效模式。
二、实践过程
我们以《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一课为切入口,实践新的教学方法。现把教学过程作一总结:
(一)编写导学案
1、标明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是一堂课教学的出发点、是教学过程的路标和教学检测的标准,教师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依据,教师确定的问题应该使学生感到就是他们本人的问题。在这课,学习目标就表明为:
一、学习目标
(1)知道我国人民是如何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的;
(2)知道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和职权
(3)了解了人大代表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
(4)认识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设置问题,列出导学提纲
心理学强调“问题即思维”,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我们努力把教学变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改变教师把真理、结论直接“奉献”给学生的做法,努力做到质疑而导其思。
例如,在这框题zhong,就列出了如下提纲:
二、主干知识
一、我国宪法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但是我国有13亿人口,人口众多,地域辽阔,人民如何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呢?
二 、人民代表大会是一个怎样性质的机构?它怎么组成?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①性质:
②地位:
③与其他机关的关系:
④职权**:
⑤常设机关:
⑥常设机关的作用:
2 地方各级人大
①地位:
②作用:
三 、人大代表——肩负着人民的重托
1、人大代表的法律地位:
2 、产生方式和任期:
3 、人大代表的权利:
4、人大代表的义务:
5、人大代表与人民的关系
学生对照提纲阅读教材、整理概括,通过预习能在整体上了解所学内容,并对所学内容的有一粗浅的、感性的了解,为进一步的理性学习作好知识上的铺垫。
3、设计针对性练习和课堂练习
学习是为了运用,针对性练习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练习的内容应围绕“导学案”的学习目标、突出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学生学习可能存在的疑点、反映社会热点,然后把不同的知识点转化为形成性的练习思考题。“题型”的选择应根据对不同知识点的不同能级要求合理设计、恰当安排,对能级要求低的问题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以帮助学生鉴别、识记,对理解运用的知识点可设计辨析题、分析说明题,引导学生在思辨、分析问题zhong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主干知识针对性训练
一、我国宪法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但是我国有13亿人口,人口众多,地域辽阔,人民如何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呢?
二 、人民代表大会是一个怎样性质的机构?它怎么组成?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①性质:
②地位:
③与其他机关的关系:
④职权**:
⑤常设机关:
⑥常设机关的作用:
2 地方各级人大
①地位:
②作用:
三 、人大代表——肩负着人民的重托
1、人大代表的法律地位:
2 、产生方式和任期:
3 、人大代表的权利:
4、人大代表的义务:
5、人大代表与人民的关系近年来我国颁布实施的法律,大约有90%是由全国人大委员会制定和审议通过的,全国人大常委会( )A、是另一个具有独立地位的国家立法机关B、具有与全国人大平等的法律地位C、在法律地位上低于全国人大D、在法律地位上高于全国人大
今年初,江西省寻乌县人大代表在参加县人代会时提出“关于扩大县有线电视收视覆盖面的议案”。该县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这一议案,及时督促政府的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通过县人大常委会对该议案的认真跟踪督查,目前,该县有线电视网已遍布全县15个乡镇,使该县80%以上的老百姓都能收看到县有线电视台的节目。根据材料回答2—3题
2、这体现了人民代表具有( )A、质询权 B、监督权 C、发言、表决免责权 D、提案权
3、材料也体现了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的宗旨是( )A、为人民服务 B、民主集zhong制 C、实事求是 D、维护国家的权力
课堂练习:
1、3月5日举行的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一府两院”的工作报告。这表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级机关的关系是:
A 互相监督、分工合作关系 B 监督与被监督关系 C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的关系 D立法机关与司法机关的关系
2、一位人大代表说得好:“每个人都要尊重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作为人民代表,不能只是张张口、举举手。”这位代表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他认识到人民代表应该
A履行政府的赋予的权利和义务 B直接行使立法权和监督权 C直接行使国家最高权力 D履行宪法赋予的权利和义务
3、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人大自以来,每逢双月的10日,全区237名区级以上人大代表,以代表小组为单位统一组织展开活动,围绕现实工作zhong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视察、调查、评议等活动,了解社情民意,为群众办实事。“代表活动日”开展的有形有色。这说明:
A人民代表行使国家职能 B人民代表大会密切同人民群众的关系 C 人民代表享有特殊的公民权利 D了解社情民意是人民代表的权利
4、浙江义务全国人大代表为了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更好地履行代表职责,主动通过电视台打广告向选民征集议案。这位代表的做法
①依法创造性地履行了人大代表的`义务 ②有利于进一步密切人大代表与选民的关系③表明人大代表的权利不断增强 ④有利于人大代表更好地行使宪法合法律赋予的权利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203月5日至3月16日,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北京开幕,这次会议的主要议程是:听取和审议政府的工作报告,审查和批准计划报告、预算报告,审议并表决通过了《物权法》《企业所得税法》,听取和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材料zhong人大的主要议程体现了我国怎样的政治制度?
(2)这一种种制度在材料zhong是怎样体现的?
(二)导学案的运用
1、“导学”与自学
“导学案”编写好后提前12天发给学生,要求学生根据“导学案”的要求初步阅读教材,并对学生阅读应作三点指导。一是要求学生读书要快、要尽量节省时间;二是要求学生在读书zhong找出的知识点或问题答案要准,并在书本上钩划出来,在“导学案”上填出来;三是边阅读,边思考,找出疑点,作好记号或记录。在学生初步感知教材的基础上对形成性练习作初步尝试,做到动眼、动脑、动手。为了保证导学案的有效运用,教师应对课前预习的情况进行检查,并作适当的激励。同时通过检查,教师还对学生的模糊点有所了解,上课时可以进行针对讲解,提高学习的效率。例如在该框题zhong,通过对导学案的检查,就发现学生对“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地位和职权”还相当模糊,因此教学过程zhong,教师就有目的地增加了对应材料,供学生分析。
2、师生共学
完成上述自学指导工作后,师生之间已有沟通的共同基础,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在教师的点拨和在“导学案”的引导下解决问题的过程。但值得注意的事,学生完成了自学并不等于教学的完成,而恰恰是教学的开始,这时的教学应该更有针对性,更有深度和广度,否则,教学留于知识的重复讲解,将使学生失去兴趣,弄巧成拙。
这个框题的教学,教师就依据“导学案”zhong的主干知识框架,用提问的方式把知识要点过一遍,并运用针对性练习把练这一环节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zhong,讲练结合,通过提问、讨论、辨析、点拨和训练,使学生在探讨解决一个个问题zhong进一步理解知识、学会方法、提高能力。
另外,在课程设计zhong,教师还有意识地穿插结合本地实际的时政要闻设置问题,充实课堂,明辨知识。例如,在学习“地方人大的地位和职权”的时候,教师就播放了“东莞市第十四届人大”的视频录像,让学生讨论分析,地方人大的地位、职权等,深化了课本知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实践结果与反思
通过学案导学教学,课堂的效率被大大提高,学生能看见自己学了什么,学会了什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另外,大部分基本知识在课堂上就能充分掌握,在平时的月考zhong,学生不需要特别的记忆,就能把基础题回答完整。实践证明,本人所教班级,在学校几次的考试zhong,班级成绩都优于其它平行班。
通过实践,我们认为导学案的教学法是有效的,现把它的意义总结如下:
1、培养学生学习习惯
真正的学习是在学生走进课堂之前和在学生走出课堂之后的后续学习。“导学案”是改革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学生根据“导学案”进行预习,目标步骤清晰,可以避免预习的盲目性,尤其对学习习惯不好的同学,他们没有预习的习惯,更不知道如何预习,有了“导学案”他们可以根据“导学案”逐条看书,初步理清教材内容,记录预习zhong的问题,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zhong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这对处于转型学习期的高一学生来说,尤其有效。
2、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通过预习学生有了认知冲突,教与学都有了明确的方向,教师只是有重点地帮助学生解决疑点,而不是面面俱到,可以把大量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导学案”提纲充分展现课堂的学习任务和课堂知识结构,学生对照“导学案”,只须作适当的记录,节省了大量板书的时间和学生作课堂笔记的时间,让学生的注意力集zhong到对问题的理解和深化上。
3、便于复习
将若干个“导学案”集zhong起来,就是一份很不错的复习资料,简明扼要提纲挈领,同时可以帮助学生再现学习情景,提高复习的效果。
4、减轻课外负担
“导学案”在导学和助学上的作用大,大部分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在课堂内消化、理解、巩固和提高,很多思维训练和练习都能在课堂上完成,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5、教学相长
学生在自学时可能提出一些问题,提出一些新的想法,甚至是一些教师没有考虑到的问题,课前收集这些问题,有利于促进教学相长。
导学案的教学方法在实践zhong的确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我们在实践zhong还有几个问题有待解决和提高。例如:
1、在“导”这一环节上,有时显得还不是那么轻松自如;在“讲”的环节上,由于受旧的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讲的还是过多;
2、在导学案设计上清楚完整地反映了一节课所要求掌握的知识点以及应培养的能力。但缺少给学生留出记笔记和思考空间,某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自我调节和提高,这是我们以后编写导学案上需要进一步思考与探索的重要问题;
3、为了提高和检查教学效果,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如讨论、训练和考试,加强对残缺知识进行有效矫正和补救,防止知识缺陷或积少成多,实现知识的有效学习。
4、目前,“导学案教学法”主要追求的直接目标是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绩与质量的提高。但从长远看,其目标不应只停留在这一水平上,它将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相关,那就是通过围绕“学案式”教材的使用使学生会学习,并培养学生学习的主题意识及自我意识,让学生做学习生活的主人。
总之,“导学案教学法”某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灌、学生装的费时低效的教法,有效地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升,尤其是如我们一样的薄弱学校,单纯的讲解式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众多媒体并存的今天,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引入,可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化解教与学的矛盾,使学生在宽松的氛围zhong获得一个理想的硕果。
参考文献:
1、《从“洋思”到“东庐”——优质学校形成机制探索》周峰 郑向荣 选编,广东教育学院基础教育研究zhong心出版
2、《基于学科学习的“学案式”教材开发研究》富阳市常安镇zhong课题组
篇10:课堂互动在儿科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讨论文
课堂互动在儿科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讨论文
【摘要】在儿科学教学过程中采取课堂讲授、多媒体应用及课堂互动等综合教学方法,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尤其是课堂互动将被动接受和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课堂学习气氛活跃,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有限的理论学习过程中基本掌握儿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技能,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儿科学教学;课堂互动;实践探讨
我院现有中西医结合、针推、全科医学、临床医学及检验等专业,这些专业的儿科学课程设置大多为36,54,72学时,作为一门临床学科,尤其是中西医结合专业,课堂授课时必须分别介绍中西医的相关病名、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及治疗,内容较多,而课程时间较短,在这种情况下,给学生传授本学科最基本的知识和理论,按传统的讲授是不能完成教学任务的。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对教学方法做了一些改进和尝试,即以课堂讲授为基础,采取多媒体教学方法,配合课堂互动形式。通过对学生总成绩的分析、比较,课后与学生交流,大家一致认为这种方法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在理论学习过程中掌握儿科学的基本内容和技能。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值得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1 方法
根据课程设置和安排,儿科学大多安排在大学四年级,这个阶段学生已学习了医学基础课程和大部分临床课程,对医学已经有了比较充分的了解和掌握,同时对大四学生来讲,他们的自学能力已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独立思考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已明显提高,因此,我们分别在03级和04级中西医结合本科班儿科学教学中采用了课堂互动的教学方法。具体方法:在下课前10 min左右,教师将下节课的讲授内容以课余作业的形式提出,要求学生准备,明确通知学生下节课先由他们自己对问题逐一讲解和解答,再由教师应用多媒体课件,突出重点讲授,使学生掌握新知识、新内容。
2 优势
通过这种综合性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成绩和综合能力明显提高,其优势体现在2个方面。
2.1 成绩分析
通过与上年度学生总成绩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采取课堂互动的教学方法后学生平均成绩明显提高,见表1。
表1 3个班级学生平均成绩比较 (分)班级n平均成绩02级中西医结合本科班4863.5403级中西医结合本科班4676.级中西医结合本科班5379.65
2.2 课余调查
采取这种教学方法后,学生反映良好。初起由于学生存在胆怯心理,不免有些紧张,但通过多次锻炼后能力明显提高。由于这种方式对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压力,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习积极性提高,便于学习和掌握知识。例如新生儿黄疸这一章节,其中有关新生儿黄疸的定义、分类(生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等问题,学生回答讲解十分到位,但对新生儿为什么容易发生黄疸这个问题回答的不是很准确、不够全面。教师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多媒体手段进行详细讲述,突出重点,归纳总结。①新生儿胆红素来源多,胎儿在宫内处于低氧环境,生成的红细胞数量多,出生后血氧浓度提高,过多红细胞破坏,新生儿红细胞寿命70~90 d,比成人短20~40 d,形成胆红素的周期短等。②新生儿肝功能发育不完善,肝脏酶系统发育不成熟,使胆红素结合过程受限以及新生儿排泄结合胆红素的能力差。③新生儿肠肝循环特殊,新生儿肠道细菌少,不能将结合胆红素还原为尿胆元及粪胆元,肠腔内β-葡萄糖醛酸酶活性较高,使部分结合胆红素分解成未结合胆红素,迅速被肠黏膜吸收进入血循环,增加了肠肝循环。由于上述种种因素,很容易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黄疸。而且新生儿出生后各种生理状况尚处于不稳定阶段,功能不完善,由于饥饿、缺氧、胎粪延迟排除、酸中毒、颅内出血等因素均可使黄疸加重,因此新生儿出生后60 %的足月儿和80 %早产儿都会出现黄疸。还要突出重点讲述病理性黄疸的病因病理等,使学生对新生儿黄疸的生理因素和产生病理性黄疸的因素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和理解,并对病理性黄疸的相关治疗手段、严重黄疸造成的危害等一一加以介绍。通过归纳总结,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全面掌握本章节知识。
3 讨论
通过上述教学方法,尤其是课堂互动形式,其优势不可否认,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一,部分学生胆怯心理较重,讲述时声音不够洪亮,影响了整个课堂听讲效果;其二,学生讲述时内容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欠缺。针对上述问题,我们经过分析探讨,一致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反复多次地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能力,充分利用时间,例如在课间见习结束后利用节余时间,组织学生针对该患儿病情分组讨论,组织互动式的病案讨论,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复习相关知识和集体讨论等方法培养临床诊疗思维能力。一般选择与教学大纲相吻合的较典型且有一定难度的病例,至少应具备主诉、现病史、中西医体格检查阳性体征和有鉴别意义的阴性体征,以10~15人为1组,对该病例的西医诊断、中医诊断及证型、辨病辨证依据、病因病机分析、进一步检查项目、鉴别诊断及治则治法、处方和治疗方案等各抒己见,然后各组推举一位同学介绍讨论结果。最后由教师对讨论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对难度较大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要联系相关学科知识进行讲解,给出正确答案。病案讨论过程是多种信息多向交流的过程,通过讨论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创造性思维、表述能力及分析能力的培养,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临床诊断、治疗和分析处理儿科疾病的能力得到提高。在儿科教学过程中经常采取这种方法,循序渐进,能力得以提高。同时要培养学生对知识内容学会加以整理、总结,全面掌握、突出重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这种教学方法,最终达到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使学生掌握儿科学的基本内容、完成本学科的教学任务的目的,同时最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11:浅谈学案导学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浅谈学案导学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在初中生物实验课中,通过“学案导学”,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依“案”而“导”,学生依“案”而“学”,从学案的设计、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实验等方面对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以及提高初中生物实验课堂有效性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学案导学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许多生物现象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得到解释。实验教学在生物课程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在生物学的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的实验能力的培养。初中的学生,尤其是初一和初二的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好奇心强,兴趣浓,若能利用这一特点,在初中的起始阶段,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实验习惯,培养专业的生物素养,逐步具备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将使学生终生受益。另一方面,由于初中生刚接触生物实验,做实验时,注意力容易分散在实验仪器及用具上,不注意听讲,在实验过程中不能有效操作,使实验课堂的有效性大大降低。有什么办法既能提高实验课堂的有效性,又能关注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学案导学”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学案导学”是以“不待教师教,学生自己能学习”为宗旨,立足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以创新性、发展性为目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实现学生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学科素养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模式。下面,笔者以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三章第二节中的一个探究实验《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下简称为《酒精》)为例,谈谈“学案导学”在初中生物实验课中的应用。
一、学案的创新设计是“学案导学”的基础
实验学案的一般组成应包括学习目标、实验过程、学习检测三部分。
学习目标要明确,要求学生运用各种学习手段去完成、落实。这一部分还包含有学习重点、难点,主要的问题与解决的办法,即学习准备。
实验过程可按照“提出问题――作出假设DD制定计划DD实施计划DD得出结论DD表达和交流”这种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来设计。如《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等探究实验。
学习检测是为巩固所学知识以达到学习目标进行的练习,选题要力求典型,有梯度,力争全部学生均能完成基础题,优秀学生能完成拓展题,使各类学生均可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布鲁纳曾经说过:“最好的动因是学员对所学材料有内在的兴趣。”要激发学生这种内在的动力,需要一份让学生感兴趣的学案。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我认为学案的设计应在上述基础上有所创新:
1、加入情境内容
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进入角色,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在《酒精》一例中,我以“水蚤国国王离奇暴毙”为诱导,结合当时热播的电视剧中的人物“古灵精探”,创造出浓厚的情境氛围,学生很快就表现出极强的好奇心,想了解当中的原因,也就有了做实验的兴趣。
2、结合生活设计层层深入的问题
问题是激发学生探索和求知的重要手段,其设计是学案设计的关键环节。问题的设置不仅要有一定的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还要有一定的层次和梯度,循循善诱,层层深入。如《酒精》中,我先让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来说明酒精会影响水蚤的心率?”,继而提问“白酒和啤酒对水蚤心率的影响一样吗?”,联系生活,引导学生阅读资料,按照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一步一步完成实验。
二、教师的引导是“学案导学”的关键
导学的目的,就是采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引导出学生潜藏的且能够解决问题的知识联系和能力,从一种潜质转变为现实。对于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来说,导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少教,“不教”,让学生针对问题多思考,多交流。导学是让学生能在主动学习,主动探求,主动交流,主动应用的学习活动过程中,使学生的“自我”得到充分发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案导学”的课堂教学的五个阶段中,教师的引导是关键。
1、示案导学阶段
教师把学案发给学生以后,通过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阅读学案,明确学习目标,并激发学生的思考。在《酒精》一课中,创设情境后,教师马上引导学生思考引发“水蚤国王”死亡的原因,从而联想酒精对水蚤心脏的影响,继而查找喝酒对人类健康影响的资料,通过比较后,作出问题的假设。
2、引导讨论阶段
在学生确定研究的问题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问题,然后巡班指导,并在这个时候进行个别的辅导,提醒学生做好学案的记录。
学生的分组要提前做出干预,确保组员的层次性,提高分组讨论的效率。在学生的交流过程中,可引导学生尝试解答学案中提出的主要问题。如《酒精》的实验中:“为什么可以用水蚤来做实验?”“水蚤心跳很快,如何数水蚤的心率?”等。
3、集思广益阶段
如果小组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可集思广益,在全班的讨论中提出这些问题,寻求解决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引导者的角色。每一小组把未解决的问题由代表提出来,这个时候老师不要急于回答,而是通过“互问互答”的环节,让已经解决此问题的小组做一次“老师”,面向全体同学讲解,教师适当补充点拨,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要通过巡堂时的准备,快速确定要讲的内容,抓住问题要点,层层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互问互答”环节以竞赛的形式进行,既加强了小组间的合理竞争,又使学生的自我价值得到体现,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4、归纳巩固阶段
教师根据课堂学生实验收集到的反馈情况,引导学生归纳出规律性的知识,通过梳理概括,总结在学案上,使知识系统化。学生通过对比、分析、综合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同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以创新为本的价值理念,注重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5、迁移应用阶段
教师要善于在总结阶段引导学生完成学案中精心设计的课堂练习,引导学生通过习题训练迁移获得新知,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如《酒精》一课中,便可设计这样一个练习:“如果您是一个医生,如何劝告人们避免水蚤国王暴毙的悲剧?”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思维活跃,纷纷在学案上写上了“给广大群众的健康建议”等应用于生活实际的内容。这个阶段是学生是否理解实验目的的检验,更是一种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时还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要创设民主的氛围,倡导自由讨论。
(2)在“互问互答”环节中要不断引导学生,在一位学生发言后,允许其他学生的补充,或者请另一位学生来判断前一位学生讲得对不对,为达到分层教学的目的,可以要求部分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的同时要说明理由。
(3)教师要充分备课且对课堂有较强的驾驭能力。自由讨论的课堂不同的意见较多,对教师的调控能力及知识修养有较高的要求,教师要善于处理“放”与“收”、互问与互答、主题与个性化问题等几方面的关系,既要使学生各抒已见,又不能干扰课堂正常进行,更不能偏离主题,要做到课堂秩序活而不乱,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
三、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有效实验的核心
学生实验是初中生物实验课堂中学生学习活动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实验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以及动手操作技能都得到了锻炼与提高。但实验课和一般的.授课对学生有不同的要求,最明显的不同是学生必须要动手做。传统的实验课往往是教师教,学生做,教师先讲清了每个实验的内容、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实验目的和全过程,然后让学生按教师要求完成实验,这种教法一成不变,学生的思维难以发散。“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体现出学生是实验活动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要在课堂上敢于放手,让学生主动接手。
(1)要让学生接手,必须在学案的设计上重视教学目标的设计,明确学生的学习,不但要学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的学习,通过实验的操作,培养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把固化的思维变灵活,让灵活的思维更灵活,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实践体验。
(2)在教学组织形式上,改变单一的“教师教,学生做”的教学形式,给学生一定空间和时间,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方案,归纳和总结实验要点。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质疑也可以改变教师“一言堂”解疑释难的方式,可以把“假设与结论不一致”“实验现象不明显”等问题交给学生,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实验操作可能产生的误差或错误的操作等。
(3)“学案导学”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建立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学习共同体,营造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无论什么问题,都不是把现成答案讲授给学生,而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在初中生物实验课上应用“学案导学”,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结合学生实验和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学生生物实验的能力和学科素养,也有效提高了生物实验课堂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宋世卿,邱烈..“学案导学”模式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探索,9(4)514~516
[2]赵加琛,张成菊..学案教学设计[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37~73
篇12:学案导学法在人体免疫系统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学案导学法在人体免疫系统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在当今的素质教育的大潮中,如何在短短的45分钟的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同时,高效率的完成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已经成为摆在众多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学案导学法是一种能充分体现这两方面要求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为了让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中把握教材的相关概念,我认为教师编写的学案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学习目标的确认、学习重难点确立、温故知新、学习探究、质疑问难、当堂达标。通过以上环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以后的探究性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现在我就以学案导学法在“人体免疫系统”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为例,简单谈谈我对这种方法的认识。
一、学习目标的确认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只是在备课的时候将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写在备课本上,然后,在备课的过程中围绕教学目标,整合课本知识、查找相关资料。而学生很少直接明确每一节课的学习目标,为了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应该在学案的编写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制定适合学生的学习目标,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自学的时候,能够明确自己行为的方向和所要达到的标准。只有明确学习目标,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在本节课中确认了以下学习目标:
①、探究免疫系统的组成及作用,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②、区分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③、概述抗原的知识,解释特异性免疫中特异性的原因所在,树立生命的物质性观点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二、学习重难点的确立
学案中学习重难点的确立有利于帮助学生明确攻坚的方向,合理的分配时间,避免在细枝末节上浪费大量的时间,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本节课的重点是抗原和抗体的知识;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难点是抗原、抗体、抗原决定簇、抗原识别受体等概念的理解。
三、温故知新
学习的过程就是重复学过知识,同时,不断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温故知新这一部分有利于学生复习前知,同时又为下面将要学习的新的知识点埋下引线,使学生能够自然地进入新知学习阶段。因此,在学案编写中温故知新的编写必须注意采用上节课重要且能与本节课知识有联系的题目,以便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学习探究
这一环节内容实质就是:通过教师提供的一系列问题情景来帮助学生形成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也为在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提供了讨论的议题。所以,在编写学案时,必须认真的整合课本知识,掌握考纲要求。
同时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将重要的知识点转化为适合学生回答的问题或议题。
该项内容分为课题导入和新知学习两部分,在课题导入这部分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要设计与课题相关的问题或现实中与生活密切相连的实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新知学习这一部分一定要注意设置一系列与课本知识相关的问题。问题与问题之间一定要注重衔接,体现一定的层次性,既能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的学习到新的知识,又能在学习中获取乐趣。
1、课题的引入由当今社会关注度非常高的疾病——艾滋病,以及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自然地导入免疫的概念,为后面学习“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免疫的分类”打下基础。
2、新知学习教学过程如下:
(1)、阅读教材的“探究活动:探究免疫系统的组成及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①根据这些实验结果,分析判读实验中涉及了哪些免疫器官?
②根据实验中对不同免疫器官的处理以及输入的不同免疫细胞出现的实验现象,试着推断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的关系?
③除了实验中涉及到的免疫器官之外,联系实际思考一下,人体中还存在那些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2)阅读教材中的“免疫的分类: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回答下列问题:
①根据课本知识回答: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②特异性免疫中淋巴细胞为什么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
五、质疑问难
这一部分的内容就是解决那些经过学生思考、讨论仍未能解决的问题,或者是那些教师根据对考纲的理解经常考察但是课本中又没有的知识点。这一部分的编写必须建立在老师对学生充分了解的前提下,提出的问题必须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拓展性,通过这部分知识能够丰富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六、当堂达标
当堂达标这一部分知识主要是对本节课教学成果的检验,更是教师了解、掌握学生实际情况的窗口。教师通过对这一部分知识的批阅,有利于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同时根据学生的差异,对部分学生进行个别指导,从而实现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的承诺。因此,在编写是一定要选取那些有针对性和突出重点的典型题目,以期获得良好的效果。
以上所列就是“人体免疫系统”的学案,编写学案的关键就是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将课本中的知识分解成便于学生探究和解决的若干问题,便于学生在解决相关问题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掌握知识,并且,提高了学生的自学探究能力。正如古人所云“读书无疑者,需教有疑。疑者觉悟之机也,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实践也证明学案导学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较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的实现了教学中的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教师通过编写学案自然地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中去成为学生学习的协助者,而学生通过自学解决问题的同时掌握了知识,使整个教学过程顺畅、轻松、快速、高效符合现代教学改革的要求。
篇13:导学案自主探究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导学案自主探究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一、导学案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实施的意义
(一)导学案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内涵
导学案教学模式是以教师的指导为主,以导学案为辅,让学生自主学习,师生之间共同协作完成课堂目标。对于高中数学教学方面,高中生面临这高考的压力再加上课业量的繁重,对于数学课本身就没有多大的兴趣,导学案的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高中生的课堂积极性。这种导学案的教学模式一改传统的学生被动听得灌输模式,充分发扬学生积极动手实践的能力,对于高中生自身数学的发展和思维方式的锻炼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实施意义
导学案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来强烈的冲击,也启发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来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还要结合当下的教学环境不断改变自身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也具有反思学习目标、巩固学习内容、增强所学知识的意义。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对于自身思维能力的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都具有促进作用,对于教师的教学经验与有一定的帮助和积累作用。
二、导学案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的应用实施
(一)制定学习目标进行自主预习
探究式教学模式导学案的第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指导学生明确课堂的学习目标,明确了目标以后就有了学习的方向,教师在上课前,提前将导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根据导学案所涉及的知识内容先进行提前的预习。比如,教师要讲高中数学中“圆的方程”的教材内容,教师先将导学案发下去,让学生提前了解并自己对圆的方程的相关概念和公式知识进行自主学习,这样有利于课堂上教师的讲解和课堂效率的提高,以及学生理解能力的增强。
(二)创造问题情景制定学习方案
在技术环境的'支持下,教师可以根据多媒体设备,让学生自主通过教师创设的情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探究式的数学学习,例如高中数学中的“离散型随机变量”,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多枚骰子,在课堂上先用一枚骰子进行演示,和学生一起进行可能性的交流,然后把骰子发给学生,让同学之间互相配合,一起探讨事件的可能性。
(三)教师进行点拨抓住重点进行例题讲解
这一环节教师的主导作用就非常强了,教师根据高中数学内容的重点、难点进行点拨,对于重点的例题,尤其是历年高考中的例题中的要点进行精讲,根据学生在课堂上已经学习到的知识,启发学生自己找到问题的解决答案,并尝试不同的解题思路。在例题的精讲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了解到数学问题解题步骤的严谨与规范,另外也要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假设、不畏艰难的探索精神。
三、自主探究式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
(一)自主探究式导学案需要满足的基本要素
导学案的完整包括目标要素、情景要素、问题要素、知识要素、学法要素和评价要素。目标要素在于课堂目标的体现,它决定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方向,学习目标是一节课的出发点,也是课堂知识掌握的重点。学生根据课堂目标的要求加上教师的指导,进行自主的学习探究,一节课的课堂时间有没有充分利用体现在导学案要满足的要素是否充分解决,由此看出导学案的编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也是对教师能力的体现。
(二)自主探究式导学案的使用
导学案的使用并不是随意将学案发下去,让学生自主探究。导学案的设计目的虽然是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强化学生的自我动手能力,但教师在教学应用导学案也应该做到以下要求,不放弃引导学生,启发学生的探索思维,以导学案为本精细师生交流,进行课堂总结例题精讲点拨。导学案的使用时教师学生的双相配合交流,在自主探究式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经过转变自己的教育思维模式与学生之间加强课题之间的交流,配合学生完成自主探究学习目标,学生在使用导学案时,先学会根据导学案的课堂预习,对于课堂目标的相关数学概念先进行理解。
四、结语
通过对导学案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高中数学的应用探究,告诉我们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下,要发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学生应该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被动听讲到主动学习的角色转变。高中数学本来就是一门枯燥难学的科目,通过自主探究式的教学模式能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对于教师的数学教学方面也带来一定的思维启发,也有效地提升了教师的讲课效率,从侧面来讲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篇14:探讨初中英语分层教学在导学案中的运用的策略论文
探讨初中英语分层教学在导学案中的运用的策略论文
关键词:初中英语 分层教学 导学案
所谓的导学案就是教师编制的用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了解学习的目标、学习的重点、学习的难点、自主测评和学习反思等环节。所谓的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学习成绩以及其他非智力发展因素等差异,尊重个体的差异性,从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出发,使全体学生在分层教学中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就目前的英语教学中,存在着学生两极分化严重的教学现象,这对初中英语教学质量以及学生总体成绩的提高都有较大的影响。
一、分层教学的实施
初中英语分层教学主要就是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学习成绩以及日常表现和非智力因素等对学生进行分层,其中各层次的人数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制定,但不得少于5人、这样的分层教学主要目标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等。在实施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在备课的时候
要根据学生的基础以及认知能力的差异,因材施教地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尽可能地让优等生感染差等生;
2。在练习题的训练中
要充分分析每一个练习题的难易程度,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分层练习;同时,初中英语还可以是根据各班的具体情况,以班级为主导进行分层教学,这主要涉及到每一节课的进度以及每一节课的.难点等,根据“易――难――易”的教学顺序进行教学。
3。也可以运用做练习题来对学生进行监督
这也要求教师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分层布置。这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轻松掌握知识的同时,也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的兴趣。
二、分层教学在导学案中的主要形式
分层教学在导学案中的运用通常分为预习案和训练案,在预习案部分则分为预习检测、思考探究、明日追踪三部分,在训练案部分主要注重成效追踪以及能力阶梯训练。
例如人教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们采用了分层教学的方式,实际操作过程如下:
首先,全体学生都在课前进行预习,并结合导学案每一课时的预习案中的练习进行适当的自我检测。此步骤中,层次不同的学生需要完成的预习要求和练习作业自然是各不相同的:A层学生(优秀者)需理解性地记住有关交通方式的单词和相应短语,并在完成预习检测的过程中落实这些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相关课时的语用功能、句型结构也是需要在完成了预习检测的思考探究等内容后在头脑中有较深刻的印象的;B层学生(中层生)尽量记住有关交通方式的单词和相应短语,在完成预习检测的过程中,尽可能地去记住这些表达;而C层学生(后进生)只需能在书本预习时结合预习检测练习去找出相应的词汇和短语书写下来,并去花时间记忆即可。
其次,在课堂上核对导学案答案的过程也是类似的一个分层展示或分层检测的过程,尽可能地让A层学生能起到“小老师”的作用,引导B层学生积极向上,带领C层学生从基础知识开始努力,力求各类学生都能增强自信,增强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再次,当一个课时结束,学生在使用导学案训练案进行知识的检测和巩固时,也应遵分层教学的理念,A和B层学生完成的内容和难度相应会比C层学生的多而且大。因材施教,即便是第四课时写作课上,导学案中针对各种层次的学生所给出的写作任务也是不同的。如C层同学的写作任务通常是由问答式而引出的话题写作,学生只需读懂和本单元“乘坐某种交通工具上学”话题有关的问题,并就此给出答案,连句成篇,那么他们基本的写作任务也就完成了,这也是逐步提高其写作能力首先需要完成的任务。而其他层次的学生则需要完成难度稍大些的话题作文,或给出图片,或给出中文提示,写出类似本单元话题的规定了字数的英语作文。如此一来,通过这样分层的形式,结合其在导学案中的运用,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恰当的训练和巩固。
最后,每个课时的练习之后,导学案中再次出现了一套综合能力练习题。此时,题型无异,层次不分,所有同学都将通过这种练习对自己在本单元相关知识和能力的掌握程度上进行一样的检测,并为接下来全年级的测试做好充分的准备。
总之,忠于分层教学的原则,在每个单元的导学案设计中需要体现“因材施教”的理念,难度针对各层次学生恰到好处,让优生更优,让中层生逐渐优秀,让后进生有希望优秀起来。
三、总论
分层教学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主要对象、以教师为主导力量,并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分层次制定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实施教学指导,在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前提下,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降低学生学习的障碍。
一般情况下,初中英语分层教学在导学案中的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首先,教师没有注意到学生个体存在的真正的差异性,在教学教案设计的过程中只关注到了部分学生,忽略了学生们基础能力上的差异,进而出现降低了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现象,没有充分发挥分层教学的真正优势。与教案不同的是,学案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教师在设计学案的过程中,主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个体制定不同的学案,并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出现的重点、难点进行详细的讲解,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而这也体现出了现代化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有效地打破了传统的一刀切的学习状况,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参考文献
[1]Jian wang Application layering method improve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J]。Journal of anhui metallurg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cational college journal,,02。
[2]ChengQin Implementing the layered teaching method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of exploration[J]。Science advisory (education scientific research,2009,03。
[3]HuangHui Introduction to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J]。Journal of layering method in English teaching of new curriculum (academic) education 04, 。
[4]Guide Cui Gongwei Learn case research method in the teaching application[J]。Journal of literature education (under),2009,(7)。
篇15:学案导学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运用的论文
“学案导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旨在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益。所谓“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老师单纯地讲,学生被动地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学案导学”教学法分为五步,即教师设计、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精讲释疑和巩固练习。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然后,根据学案要求完成相关内容,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师生共同研究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一方面满足了高中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能满足高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需要,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一、科学设计教学学案
要想将学案导学更好的应用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推动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效的提高,教师就必须把握学案导学的关键之处,即科学地设计以及编制导学案。在学案的设计编写时,首先,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应全方位地对课程标准和信息教育改革的要求进行研究,以便将新课标的理念渗透到学案当中,推动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其次,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沟通,也就是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基础、学习目标、学习需要等,这样才能确保设计的学案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相符合,以保障教学的效果。最后,教师设计的学案必须坚持循序渐进和逐步深入的原则,以提高学案设计的层次性,引导学生逐步的感知和深入的探究教材内容。学案的设计和编写工作对教师综合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学校应采用教师分工合作的方法来做到集思广益,使备课组的集体力量得到最大化的发挥,以提高学案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在学案设计编写时要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课时化。信息技术课程的学案设计编写需要采用“菜单式”来划分课时,做好每节课程的划分工作,避免将多个专题进行混乱的课题安排,否则学生将无法根据学案来明确学习方向和重点的学习内容。
第二,问题化。在学案设计编写当中,教师应将新课程改革当中的一些知识和技巧,渗透和融合到学案当中,并且将其变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探究的问题,用问题来启发引导学生,使学生能够自主探究和解决,这样学生不单单可以出色的掌握信息技术知识,还可以锻炼自学能力和创新思维。
第三,参与化。学案导学强调的是师生互动参与,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并引导学生在合作当中总结学习策略与技巧。
第四,层次化。富有层次的学案设计和编写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获,因此,学案编写要把握难易程度,选用阶梯式的设计技巧。
二、创新学案导学过程
导学案的.设计编写对于学案导学法的应用效果来说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学案导学能否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当中成功地应用和发挥最大化的功能,则与学案导学的应用过程密不可分,所以教师需要在学案导学的过程中不断创新,恰当地把握重点教育环节。下面笔者以《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一课为例,对学案导学的过程安排进行说明。
第一,提出问题。在上课之前可以将学案发给学生,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初步的熟悉,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在教学当中对其进行同步应用。这一环节要注意的关键问题是让学生根据学案当中设计的问题来对教材内容进行自主学习,也就是让学生不了解将要学习的重点内容,培养预习习惯。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多媒体技术是什么?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范围?现实生活当中有关于多媒体应用的实例有哪些?
第二,交流讨论。学生根据导学案当中的问题在进行了预习和初步的思考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自学的收获以及在自学当中遇到的问题和障碍进行交流。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类整理,通过学生的疑难反馈来对教学方案进行调整,还可以明确本课学习的重难点,以便对这一部分内容进行精讲,对于能力提高问题进行适当的启发和点拨。教师在这其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发现学生的进步和闪光点,并给予学生激励,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得到增强。
第三,练习巩固。为了让学生巩固课上学习的有关于多媒体技术应用的内容,并让学生真正做到知识迁移,教师需要在学案导学实践当中为学生设计难易适当并且突出重点的练习题。针对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教师可以让学生恰当的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艺术节海报,并通过学生等作品来了解学生的优势和不足,以便进行教学的归纳总结。在信息化时代的大背景下,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逐步凸显,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作为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环节,更要承担起教育的重大责任,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信息综合素养的提高。学案导学在信息教学应用当中有着突出的应用价值,能够极大的拓宽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空间,引导学生主动的构建知识和完善学习策略。高中信息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需求科学设计导学案,注重优化学案导学的教学过程。
篇16:学案导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的应用论文
对于学生而言,高中地理是一门具有一定难度的学科,其在高考中占据着一定的比例。因此,教师应当积极探索高中地理的教学方式,学案导学法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
一、学案导学法概述
学案导学法是基于新课标要求提出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在实施过程中非常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教师给学生布置一定的教学任务,包括地理作业的布置、生活常识的理解及地理知识文字阅读等,通过任务的执行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定的理解,之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进行知识的教授与梳理,充分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及教师补充的有效性,从而充分促进学生知识体系的形成。在教学中采用学案导学法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的提升,充分拓展学生的学习思维,从而使学生全面掌握知识。学生的学习基础与学习兴趣往往不同,在学习意识与学习方法上也存在差异,因此,对学生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难以取得最佳的效果,一般在公开课中进行短暂或表演性的授课时会采用这种方式。高中地理对学生的识图能力、绘图能力及知识梳理能力有较高的要求,教师如果将其知识技能的获取全部交给学生自己来完成具有较大的难度,采用学案导学的方式能够有效解决此问题[1]。
二、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学案导学方式的应用策略
检验学案导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的是否充分,就应当积极探索其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看其能否加强学生对地理学科重点知识的.掌握,能否加强高中地理预习的进行、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促进学生提问能力的提升及加强学生记笔记意识的提升。
(一)加强地理学科重点知识的掌握
任何学科在学习过程中都有重点知识,教师应引导学生对重点进行把握,在高中地理学科教学中也不例外。通过学案导学的方式能够加强学生地理知识体系的形成,利用学案中的材料充分梳理教学知识点,教师应当针对教学内容提供具体的事实依据和理论基础,从而全面概括教材中的相应知识点,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充分精简与提炼,促使学生充分把握课程教学中的核心知识点。通过学案导学的方式加强了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把握与理解,避免了学生将全部教学内容都看作重点从而产生识记效果较差的现象。教师采取的方式一般是对导学的内容进行类似论文关键词的排列,利用关键词将教学内容进行充分梳理,从而充分标示出不同环节之间的联系。
(二)利用学案导学加强高中地理预习的进行
由于高中地理学科的难度比较大,预习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采用学案导学的方式能够有效加强学生预习的充分进行。学生在课下写作业的时间进行预习,对于自制力不够强的学生而言,预习环节难以充分保证,而采用学案导学的方式是在课前的十五分钟或十分钟之内指导学生预习,让学生互相讨论,并解答疑惑,或者是在课后的二十分钟时间内让学生进行基础习题的解答,将答疑解惑环节放在最后的几分钟时间里。同时对学生的预习效果进行检查。由于知识有限,学生一般在预习环节难以对知识有充分深入的了解,导致出现走马观花或蜻蜓点水的现象,难以充分把握住核心问题,而采用学案导学的教学方式能够让教师参与学生的预习环节中,提升了学生预习的热情,全面促进了学生预习效率的提升,从而切实加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进行[2]。
(三)利用学案导学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材有着核心的作用。教师应当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采用学案导学能够对教材进行充分利用,对课程知识进行精炼处理,从而做出条理分明的导学案。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浏览教材最少要花费十五分钟,而以学案导学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只需要花费五分钟左右的时间就能够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对于学生而言,地理教材具有较大的难度,学生学习与阅读起来比较吃力,而采用导学案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其对教材知识进行精准提炼,从而促进学生完成知识的掌握。地理教学对学生地图概念的掌握及地理知识思维的训练等有较高的要求,采用学案导学的教学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充分把握高中地理教学的知识体系。这就要求教师对教材进行充分挖掘,将其中的重要环节以导学案的形式梳理出来,或者将其中价值性比较高的问题直接组成学案,指导学生在教材中寻找答案。
(四)利用学案导学提升学生的提问能力
高中地理教师在制作导学学案时应当对自身的教学经验进行充分挖掘,注重学生对书本知识的全面理解与体会。学案设计应当涵盖比较全面的知识点,教师对其内容要进行充分论证,做出精准的学案以促进学生的有效思考。在地理学习中学生的提问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当利用导学案的教学方式积极提升学生的提问能力。教师可以采用分组学习的形式,按照学生学习成绩与学习能力的不同安排不同的小组,每组四至六人,在不同的组内安排相应不同的学生,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积极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小组成员在完成学案教学后对其他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教师对其加以有效补充。对于学生存在问题的现象充分点拨,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对导学案中的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进行积极思考从而进行提问,从而提升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提问能力。对于学生而言,高中地理课程具有较大的难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然要进行提问,提问能力对于学生地理学科能力的提升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采用导学案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地理提问能力的提升[3]。
(五)加强学生记笔记的意识
对于学生而言,笔记具有重要的作用。高中地理学科教学中有大量的知识点需要理解与识记,教师应当培养学生记笔记的学习习惯,采用导学案的教学方式能够充分浓缩教材知识,促进学生把握教学重点,由此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充分理解与把握,将一个个知识点连接起来形成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加强学生记笔记的意识,学生在掌握知识点的同时还能够充分把握教学重点,并加强对其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其充分运用,加强学生的学习意识。因此,在高中地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定期检查学生的笔记,从制度上促进学生养成记笔记的习惯,采用学案导学法的教学形式能够充分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结语
学案导学法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将其运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中能够帮助学生构建地理概念、形成地理思维,促进学生对地理教材进行充分利用与挖掘,加强其地理学习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依腊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13):185.
[2]尹丹.“学案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湘潭:湖南科技大学,2016.
[3]朱玉婷.“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芜湖:安徽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