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册课文知识梳理
第四单元
第9课:《古诗三首》
1.课题解读
《示儿》“示”告诉,告之,“示儿”是写给儿子看的诗。
《题临安邸》题:题写,把诗句写上。邸:官员居住的地方。题目的意思:写在官员府邸上的诗句。
《己亥杂诗》“己亥” 本诗所指的“己亥年”是1839年。这一年,正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腐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腐败,百姓民不聊生。这时候,龚自珍写下了我们要学的这首诗。这是第220首。
这三首诗都表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感,以及忧国忧民的思想。
2.课文重点解读
(1)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理解:乃翁:你们的父亲。诗意:等到将来朝廷军队挺进北方,收复中原的那一天,祭祀祖先的时候,不要忘记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啊!
(2)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理解:醉:沉醉。 直:简直。诗意:阵阵温暖的风把那些当政者吹得醉生梦死,他们简直把这临时避难的杭州当成汴州了。
(3)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理解:深层含义: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
(4)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理解:重:重新。 抖擞:振作精神。拘:拘泥,束缚。诗意: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地选拔人才。
3.主题概括
《示儿》的作者是宋代诗人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这首诗是诗人临终前写给儿子的绝笔诗,表达了诗人至死不忘收复失地、渴望统一祖国的热切心情。
《题临安邸》的作者是宋代诗人林升,字云友。这首诗是诗人题写在临安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全诗讽刺了南宋统治者忘记了自己的国家正处于危难之中,被淫靡之风熏得醉生梦死,苟且偷生。
《己亥杂诗》作者是清代诗人龚自珍,诗人批判了死气沉沉、缺乏生机的社会现状,希望巨大的社会变革迅速到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未来命运的关切和对当政者能够广纳人才的渴望。
4.学有所得
这三位诗人有着浓浓的爱国情怀,他们心中的爱国情是那样真切、深刻。其实无论是古代还是当今,爱国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谁能不爱自己的国家呢?让我们行动起来,做国家的栋梁,为完成伟大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吧!
5.结构导图
6.问题探究
(1)联系前两句思考:诗人明明知道死后万事皆空,还要让儿子把祖国统一的消息告诉他,这不是前后矛盾吗?
诗人虽然知道人死后,这世间的一切都与他无关了,但还是希望祖国能早日统一。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
(2)《题临安邸》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读出了作者浓浓的爱国之情和对当朝者的讽刺。
(3)结合注释想象“万马齐喑”是一种什么样的局面。
理解:“万马”是一幅非常壮观的画面,气势很大,“万马齐喑”则让人感到有些压抑。那么多马在一起却是沉默的,没有一个发出声音。
(4)“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此处的“风雷”仅仅是指自然界的风雷吗?作者想表达的是什么?
理解:新兴的社会力量及尖锐猛烈的变革
改革现状的强烈愿望。
7.课外拓展
(1)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南宋爱国诗人。乾道二年,因主张抗金而被免职。四十六岁入蜀,六十六岁后遭弹劾罢官,退居山阴达二十年。
林升,字云友,又名梦屏,南宋诗人,约生活于南宋孝宗年间(1163~1189),生平不详,浙江平阳(今浙江苍南县繁枝林坳)人。
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幻,成就尤大。有《龚定庵全集》。
(2)北宋灭亡
北宋宣和六年(1124)十月,金太宗下诏侵宋。同年十二月,徽宗向南逃窜。同月下旬,徽宗禅位给太子赵桓,是为钦宗。靖康元年(1126),金军占领开封城;靖康二年(1127),金俘获徽宗、钦宗。三月下旬,金军先后两次将皇室直系宗族及后、妃等四百七十多人全部押送回金,北宋灭亡。
(3)南宋偏安
建炎元年(1127)五月,赵构即帝位于应天府,重建宋王朝,史称南宋。……经历了“富平之战”,金虽战胜但金军主力留驻西北,南宋得以立足江南。
(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订立绍兴和议,岳飞被杀害后,秦桧独相擅权终生,迫害抗金派,任用奸佞,贿赂公行。秦桧死后高宗仍实行降金求和国策。
(4)北宋时期的汴州
北宋天禧五年(1021)初,开封(汴州)城内约有百万人口,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北宋末年京城商业繁华,……许多街道商店清晨五更便开始营业,直至半夜方歇,而一些饮食店甚至通宵营业。
(5)写作背景
《示儿》
宋高宗赵构建立南宋,为官者贪图荣华富贵,对外求和,最终灭国。大好河山落于金兵铁蹄之下,难以收复。《示儿》为陆游的绝笔,作于宁宗嘉定三年(1210年),既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人发出的最后的抗战号召。八十五岁的陆游一病不起,在临终前,留下了一首《示儿》,表达了诗人的无奈以及对收复失地的期盼。
《己亥杂事》道光十九年,也就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龚自珍已经48岁,对清朝统治者已经大失所望,于是毅然决然辞官南归,后又悲伤迎娶眷属,往返途中,将所思所感,写于纸上,形成了由315首诗组成的巨型组诗。这就是《己亥杂事》——那一年是己亥年。
(6)陆游的诗句:
53岁写的《关山月》:
遗民忍死望恢复, 几处今宵垂泪痕。
62岁写的《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67岁写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68岁写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7)拓展阅读
己亥杂诗·其五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第13课:少年中国说(节选)
1.课题解读
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我们承担着国家复兴的责任。清代末年,有一位非常有远见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梁启超,他就明白这个道理。因此,他写了一篇脍炙人口之作——少年中国说。这篇文章用事实和道理告诉我们,告诉全世界,我们中国的少年充满了希望,少年的中国更加充满了希望。
2.课文重点解读
(1)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理解:红日刚刚升起,道路充满霞光,象征着少年中国的灿烂前程。
(2)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理解:河:指黄河。意思:黄河之水从地下冒出,汹涌奔泻浩浩荡荡,象征着少年中国的发展无可限量。
(3)潜龙腾渊,鳞爪飞扬。
理解:潜龙从深渊中腾跃而起,它的鳞爪舞动飞扬,象征着少年中国突然崛起。
(4)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理解:小老虎在山谷吼叫,所有的野兽都害怕惊慌,象征着少年中国的巨大声威。
(5)鹰隼试翼,风尘吸张。
理解:鹰隼展翅试飞,掀起狂风,飞沙走石,象征着少年中国的冲天气势。
(6)奇花初胎,矞矞皇皇。
理解:奇花刚开始孕育蓓蕾,华美瑰丽,富丽堂皇,象征着少年中国的美好未来。
(7)干将发硎,有作其芒。
理解:干将:古代宝剑名。硎:磨刀石。宝剑在磨刀石上磨,发出耀眼的光芒,象征着少年中国奋发有为。
(8)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理解:头顶着苍天,脚踏着大地,象征着少年中国顶天立地。
(9)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理解:因为中国少年承担着祖国繁荣昌盛的重任,所以少年强才能中国强;而强大富庶的中国为中国少年的成长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故中国强所以少年强。因此,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3.主题概括
本文以整齐的句式描绘了少年中国的光辉前程,激励中国少年发愤图强,勇挑建设少年中国的历史重任,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繁荣富强的殷切盼望。
4.学有所得
“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作为新时代的一员,我们要从小立志,发愤图强,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努力吧,中国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