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英语翻译医学本科毕业论文题目探究的论文,本文共13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1:英语翻译医学本科毕业论文题目探究的论文
英语翻译医学本科毕业论文题目探究的论文
摘要:从医学论文英文题目的翻译原则、方法和要求三方面集中探究了医学科技论文英文题目的翻译规范和译法,以期引起人们对医学论文英文题目表达准确性和适宜性的重视。
关键词:医学论文;题目;英语翻译
医学论文的题目(title)是论文主要内容的高度凝练,表明其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最恰当简明的词语逻辑组合。就医学论文题目英语翻译而言,“作者不仅在题目的选词上要力求准确,意思表达要清楚,更重要的是要符合英语医学论文题目的写作习惯和要求,为国际医学同行、读者所接受”。
一、医学论文题目翻译原则
名词性短语( noun phrase)是医学论文英文题目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在能准确、如实地反映文章主要内容的前提下,字数越少越好,最好在12个单词以内,通常最多也不要超过16个单词。对较长的题目,作者可以采取增加副标题( sub-title)的方法进行补充说明,医学论文英文题目的翻译原则可主要归纳为如下的三个方面。
1.在医学论文汉语题目当中,经常出现如“浅谈……”“试论……”“………的研究”“……的探讨”等这样的词语表达,但上述词语的使用并不符合医学论文英文题目的翻译原则。这是因为按照西方人的观点,上述表达本身并没有什么具体的含义,也不能反映出研究的对象和方法。所以,“当汉语题目带有‘研究‘报告‘观察‘分析等词时,译成英语均可省略不译”。换句话说,英文题目中通常不会出现“Research on…”“The Study of…”“An Investigation of…”等这样的词语表达,目的是为了突出重点。例如:
(l)桔梗药材及饮片的质量标准研究
Quality Standard of Medicinal Materials and DecoctionPieces of Platycodonis Radix
依据题目的翻译原则,上例在翻译成英文题目时无须翻译出“研究”二字,即不用写“The Study of…”。
2.英、汉两种语言在用词上有显著差别。在汉语里经常是动词的使用很频繁,但名词的使用比较少,介词用的也不多。因此,汉语题目中常出现动词或动词性短语,也可看到用一个完整的句子作为题目的情况。但在英语里名词的使用很频繁,介词也经常出现在题目中,反而动词用得相对比较少,这是因为出于表达习惯.英文题目往往是由名词性短语构成的,题目中通常不出现动词或动词性短语,一般也不用完整的句子作为题目。因此在医学论文英文题目翻译的过程中,应选取英语动词的动名词形式或其名词形式来代替医学论文汉语题目中相应的动词,用英语名词性短语的形式来替换汉语句子式题目。例如:
(2)手法结合中药治疗膝关节积液症
Manipulation Combined with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Hydrarthosis of Knee Joint
上例汉语题目其英文翻译是由多个名词和短语组成的。“手法”的英语动词形式为“manipulate”,这里用了其相应的名词形式,即“manipulation”;“治疗”的相应英语动词形式为“treat”,这里用了含有其名词形式“treatment”的短语,即“inthe treatment of”。
3.年代时间或病例数在医学论文汉语题目中往往是突出的重点,一般出现在主标题之中,通常不会放在副标题里,并且医学论文不少题目中信息含量比较大,因而题目中包含的文字也较多;而在英文题目中年代时间、病例数或者题目名称较长的时候,常常是采用一个副标题的形式来说明年代时间、病例数或把题目中的部分次要信息转移到副标题上,从而达到突出重点的`目的。此外,在翻译成英文题目时,一般在主、副标题之间用冒号隔开。例如:
(3)针药结合治疗失眠60例临床疗效观察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Chinese Medicine for Insomni-a: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60 Cases
(4)近5年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文献研究综述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 Treated by Acupuncture:A Lit-erature Review in the Past Five Years
二、医学论文题目翻译方法
1.表示“某种方法治疗某种疾病”的常用英文题目表达方式为:1)治疗方法+ for+疾病名称;2)Treatment of+疾病名称+by+治疗方法。例如:
(5)试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for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
(6)穴位推拿治疗脑梗塞偏瘫
Treatment of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Hemiplegia by Acu-point Massage
2.表示“某种方法对特定对象或成分的作用或影响”的常用英文题目表达方式为:1)Effect of+治疗方法+on+受到影响的成分或对彖象;2)受到影响的成分或对象+ Affectedby+治疗方法。例如:
(7)化瘀温胆汤对代谢综合征大鼠血脂、血压的影响
Effect of Huayu Wendan Decoction on Blood Pressure andLipid of Rats with Metabolic Syndrome
(8)肾气丸对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Proliferation of 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 of Rats Af-fected by Shenqi Pills
3.表示“某种药物制剂成分含量测定”的英文题目常用的表达方式可写为:1)Determination of+受测定成分+Content+ from+药物制剂;2)Content Determination of+受测定成分+ from+药物制剂。例如:
(9)麻黄多糖中糖醛酸的含量测定方法
Determination of Uronic Acid Content in Polysaccaridesfrom the Stems of Ephedra Sinic,a Stapf
(10)大豆与其生物发酵制品淡豆豉异黄酮含量研究
Content Determination of Soybean Isoflavone from Soybeanand Semen Sojae Praeparatum
三、医学论文题目翻译要求
1.标点符号一般不会出现在英文题目当中,因为英文题目要求是名词性短语而不能是句子的形式,但如果有副标题出现在英文题目中的时候,在主标题之后常用冒号来引出副标题,这与汉语中用破折号引出副标题是不同的。
2.英文题目中缩略词( abbreviation)的使用需要论文作者加以重视。一般情况下,那些全称很长,并且使用已久的缩略词可以直接应用于英文题目当中,例如DNA(deoxyribo-nucleic acid,脱氧核糖核酸)、HPLC(High Performance LiquidChromatography,高效液相色谱法)等。但读者对于绝大多数的医学英语缩略词并不认识和熟悉,因而应该在第一次出现时使用其全称,之后括号里附上它的缩略形式。例如:
( II)树舌多糖GF对HepA瘤细胞C-myc基因表达的影响
Effect of Ganoderma Appanatum Polysaeeharides GF(GAPSGF) on C-myc Gene Expression of HepA Tumor Cells
3.近年来医学英文题目有日益简洁化的趋势,不定冠词或定冠词(a,an,the)在可用可不用时一般都省略不写,这是因为无论是定冠词还是不定冠词在英文题目中更多的只是起到了语法作用而不表达任何具体的含义,如去掉之后可使英文题目更简洁明了、重点突出。例如:
(12)针刺眼部肌肉经络治疗外展神经麻痹
The Acupuncture at the Eye Muscle Meridian for the Ab-ducens Nerve Palsy
上例英文题目中标黑的三个定冠词“the”均可以去掉不写,这样可使题目重点突出,也易于读者抓住题目中最主要的信息。
篇2:本科毕业论文英语翻译
本科毕业论文英语翻译
翻译是在准确、通顺的基础上,把一种语言信息转变成另一种语言信息的行为。怎样写关于英语翻译本科毕业论文?
随着我国涉外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英语变得越来越重要,它是不同文化背景下与游客之间的一种纽带和交流桥梁,通过这种纽带和桥梁,让游客能真正了解一个有着丰富文化和历史内涵的中国,所以它的语言是独特的。本文阐述了旅游英语的语言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旅游英语翻译的翻译策略及方法,对旅游英语的研究及旅游管理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
目前,我国已经开始从旅游大国发展到了旅游强国,具备了各层次的旅游管理、教学性人才,旅游英语方面的培养也受到了很大的重视。很多高等院校已开设旅游英语、旅游管理专业,旨在培养更多的旅游综合性人才。
旅游英语的发展是我国旅游业日益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研究旅游英语的语言特点及翻译策略,旨在更多地诠释旅游英语,并为旅游管理中英语方面的问题提供参考意见,使旅游性管理人员了解旅游英语翻译的应对策略,进而使我国旅游业能更好地发展。
一、旅游英语的特点
(一)旅游英语的风格特点
1.形象生动:旅游是一个过程,是满足人们旅游需要的一个过程。在涉外旅游接待的过程中,旅游服务人员要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对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所见所闻进行翻译。而旅游服务人员的这些生动的、活泼的翻译,能够给旅游者带来听觉上的享受,给旅游者的旅游活动留下完美的旅游经历。2. 简明扼要:在很多的旅游宣传资料中,很多的旅游介绍却并不能把旅游信息准确地介绍出去,让游客看的不清不楚。而旅游英语翻译的目的,在于把本民族的语言完整准确地介绍出去,让人能准确地了解。
(二)旅游英语的语言特点
语言都是为不同目的服务的,在不同场合使用不同的语言。旅游英语具有语言包含信息量大、语言的直接性、能唤起情感欲望的特点。当旅游者开始某一新地方的旅游时,需要这一地点的各种信息。
(三)旅游英语的修辞特点
旅游英语是经过润色的优美语言。它具有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的消费,很大程度是进行一种文化产品的消费。要促成这种文化的消费,语言的沟通与美感是关键。美的语言形式往往能使人们记忆深刻、所了解的文化或事物产生良好反应与记忆。形象生动的语言往往与修辞紧密相连。修辞的使用能够提供形象生动、具有吸引力的描写。旅游英语通过使用修辞方法为人们提供了更有趣、更具吸引力的旅游材料。
(四)旅游英语的文化特点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感悟。旅游英语是不同文化背景下与游客之间的一种纽带和交流桥梁,通过旅游英语这个跨文化交际的媒介,让游客能真正了解一个有着丰富文化和历史内涵的中国。中国有诸多的`文化古迹、独特的风土人情和精湛的手工艺品。自然的上水景观和历史人文景观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独特的旅游文化特点。我们要利用旅游英语弘扬民族精神,发扬中国文化。
二、旅游英语的翻译策略
(一)避免出现书写、拼写、语法、标点等方面的错误
在我国各地的旅游宣传资料或景点手册上,此类错误的翻译频繁可见。例如,在深圳某景区的英文宣传资料上,把本来是“electronic materials”却写成了“electron materials”。此外,在上海的有关宣传中,把上海的英文翻译写成shang hai,其实由于上海是地名,应该写成shanghai。虽然这都是一些小的错误,但是却能体现我们的英语翻译水平。所以对于此类问题,一定要注意。
(二)避免出现直译、乱译、音译、硬译等方面的问题
我们汉语在表达一个意思时,有时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就能表达很深的含义,例如我们经常讲“五讲、四美、三热爱”,五讲是指“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四美是指“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三热爱是指“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这七个字具有丰富的内容及思想性。在有些对外翻译时却被翻译成了“we advocate three loves,four beauties and five stresses”,这在外国人看了却可能被理解为我们提倡热爱美人与情人了,可能就会闹出笑话。但如果能用“good virtues and noble values”来替代,则可能会得到更好的表达意思。
(三)灵活采用翻译方法
通常我们可以依据以下方法进行处理:增添法、注释法和删减法。一是增词法和注释法。由于中国与讲英语的国家在社会、历史、文化诸方面都存在着差异,中国旅游资源所涉及的内容、背景知识等都是独具中国特色的,有许多东西在英语语言、文化里找不到现成的对应概念,因此,对中国人来说,可将那些人人皆知的常识性东西在中文原稿里省略不写,或是一笔带过。例如,具有中国特色的词语“西域”的英译以适当增补注释性文字为好。可译为:“as a boy…he was well- known in the west region,a vast area including what is now western gansu,xinjiang,and part of central asia”增补后的英译给外国人提供了较为全面、具体的西域概念。二是删减法。在英译时,要注意将那些在汉语原文里面面俱到,词义重复,而对等译成英语后又显繁琐,对原文理解无实质性帮助的字、句删去。这样做,从形式上看英语译文和汉语原文没有保持严格的对等,但从实质意义上看,译文经过删节,反而简明,有助于外国人理解。例如,有这样一段文字:“无论子船还是母船,皆为独木镂空。”在英语词汇里,canoe 一词的意思就是独木凿成的小船,原译者在这里只用了canoe 一字,就把独木镂空的意思表达的恰到好处。试想如果非要对等译成:“the large canoe or the small canoe is made with a single log.”反而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三、小结
旅游英语翻译人才是旅游业对外交流发展的瓶颈。因此,我国一定要做好对旅游英语翻译人才的培训,只有如此,我们的旅游英语翻译水平才能越来越高,也才会有更多的优秀作品供旅游者欣赏,旅游者也才能真正地领略中国的文化及大好河山的风光。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旅游英语的翻译工作任重而道远。本文探讨了旅游英语翻译的特点与策略问题,期望对相关旅游工作者有所帮助。除了以上所探讨的内容外,旅游英语的翻译工作急需大量的人才,这个人才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尤其是各大高校对旅游业专门从业人才的培育,当然也需要相关政府部门的支持。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旅游业发展的需要,使我国旅游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篇3:医学本科毕业论文
下面对两组献血者采用不同方法的穿刺和拔针进行可行性比较,现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 :
1.对象 3月对在流动献血车上的初次献血者中的165人,其体检符合献血条件的初筛标准(随机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81例 实验组84例。
2.方法 选用山东威高集团医用高分子制品有限公司提供的一次性塑料采血袋,采用针头为16号进口针头,采血者均选择上肢肘窝静脉,每人次献血量为200-400ml(其中400ml居多)
2.1 实验组:采用一般护理方法,静脉穿刺的同时和献血者聊一些感兴趣的话题,以分散其注意力,左手拇指按住静脉下方,在所选静脉正上方,针头斜面向上呈30°角,直接快速刺入静脉,一旦感到手有落空感,即刻变换进针角度,<15°平行匀速进针1㎝。拔针时,用左手按住纱布块,压力以不牵动皮肤为限,右手持针头尾部保持进针时的角度、速度进行拔针,并告诉献血者用三指顺针眼处向下按压3~5分钟左右,切忌按揉,在静脉穿刺和拔针时尽量不告诉献血者。
2.2 对照组 采血前只做一般护理,不做心里护理。常规静脉穿刺,拔针时左手按住纱布进针穿刺点,右手用力拔出针头,按压针眼处不出血,穿刺前拔针后需要告诉献血者。(这一点与上有所不同)
2.3 观察献血者的面部表情
操作结束后询问献血者疼痛的感觉,以判断疼痛的程度
无痛 :献血者接受操作时,面部表情无任何反应,局部无痛感;
微痛 : 献血者面部表情无改变,无任何反应,但在穿刺部位有短暂的刺痛感,疼痛时间<3s;
剧痛 : 献血者出现皱眉 咬紧牙关或张口甚至呻吟 头部抬起,主要告知护士穿刺点的疼痛,疼痛时间>12s.
结 果 :
对两组献血者采取不同方法进行穿刺和拔针,结果差异均有显著性,见表1、2。
表1 两组献血者经不同穿刺操作后的疼痛比较
组别剧痛无痛和微痛合计实验组 176784对照组315081合计48117165
表2 两组献血者经不同拔针操作后的痛觉比较组别剧痛无痛或微痛合计实验组107484对照组285381合计38127165
讨 论:
护理工作是血站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无偿献血对现代护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护理工作是一种服务性强,服务面广的工作,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护士的崇高职责,只有在这个思想指导下,护士才能自觉注意自己的语言、行为、态度、表情和姿势等。为此,我们作为一名采血护士要做到:语言亲切、态度和蔼、服务周到、亲切信任感;仪表端庄、整洁文雅、稳重大方;动作敏捷、利落、紧张有序;具有高尚的医德医风,认真负责严谨的工作作风,精益求精的服务技术。
如何让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以最佳的心里状态献血,使献血者感到安全和愉快,是采血护士的基本技能,只有掌握了与对方沟通的技巧,才能确保采血工作的顺利完成。1、语言是沟通的重要工具 (1)要有主动性;(2)要有针对性;(3)要有科学性、艺术性。2、善用非语言性沟通 (1)注意外在形象;(2)营造温馨环境;(3)保持眼神的交流。 3、加强服务意识,提高自身素质。
献血者看见采血针头较易产生紧张恐惧心里,并促使血管、肌肉收缩而造成穿刺阻力大,痛感增强。同时,心里因素对个体的痛域及耐痛域影响较大,而疼痛又加剧献血者血管痉挛、血管坍塌及心里紧张等,易促发献血反应。
因此,做好献血者的心理护理工作是无偿献血工作中的重点部分。“良言一句三冬暖”工作人员的愉悦的心情,诚恳的态度,善意的谈吐,文明的问候,以及亲和的体态语言,与无偿献血者频频交流,使他们有一种宾至如归、如沐春风的感觉,和他们聊一些轻松的话题,有意识地转移其注意力,可以消除其紧张恐惧的情绪,增强其对疼痛耐受阈值,减少因紧张而带来的疼痛,使整个献血过程在献血者精神放松的情况下顺利完成。常用的心里护理方法有以下几种:(1)比较法 对身体素质较好而本人又担心的可以提示他看那些比较弱小者也能承受,让其增强信心顺利完成献血。(2)脱敏法 有些献血者认为献血很可怕,针对这种情况,可让其先观看别人献血,直到恐惧心里有所减轻再开始献血。(3)分散注意法 有些人从开始直到结束均处于紧张状态,此时必须特别注意应站在其身旁与之交谈,话题应尽量与献血无关,比如生活中的一些轻松话题,以转移其注意力,达到缓解紧张心里的目的(4)暗示法 有些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引起心慌、四肢无力、叹息或打哈欠,可暗示献血者,你气质很好,脸色红润,采血马上就完成等安慰性语言,使献血者增强信心,尽快回复正常。
采血时的疼痛强度与外在刺激强度、时间和作用面积有关。采用锐利的进口针头可以减少进针阻力;选择正确的进针角度可以使针头以最短距离自皮肤进入血管,减少刺激时间,减轻疼痛;一般针头斜面向上呈30°角快速穿刺,对静脉表浅者可适当减少进针角度,肥胖者血管位置相对较深,进针时可适当加大角度;进针后,按血管走向固定针头,避免针头上翘或移位刺激血管壁而引起疼痛。
皮肤用碘伏消毒后应作用两分钟,待吸收后再进针,否则,消毒液会刺激穿刺点而引起疼痛。
进针的快慢与下列因素有关:(1)与血管的位置、深浅度、滑动度有关。一般首选血管弹性好、充盈、粗大、不易滑动的血管,无论是何种血管,进针时要一手固定住血管的下方,对滑动度大的血管,要由助手在距穿刺点上方6㎝左右按压血管,距离不可太近,否则容易造成采血的同时血液喷出(压力大、进针慢)或触摸不到血管等。(2)与导管折叠位置有关。采血者为防止空气进入导管,应将导管折叠。在导管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处折叠,左手拿住折叠处的同时固定血管下方,右手持针灵活,可以控制进针速度。(3)与进针方式有关。采用两步进针法(先进皮再进血管),因皮内血管神经末梢丰富,会增加采血的疼痛,所以,进皮时速度要快,针头在皮下停留时间要短,不要来回穿刺。
拔针时,针头与皮肤保持进针角度,减少针头对皮肤、血管壁造成新的损伤而引起疼痛。拔针时按住纱布的力量以不牵动皮肤为限,压力过大可增加血管壁皮下组织及皮肤的张力而加大对针头的阻力,压力过小则局部易被牵拉,造成疼痛发生或加重。针尖完全拔出后可加大压力。
精湛的技术和全面的知识是维系沟通效果的纽带,娴熟的技能是取得对方信任,建立和维持良好关系的环节。所以,作为一名血站的护士应注意技术的培养和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更好的为献血者服务。
参考文献
1、王培华,主编.输血技术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4
2、洪炜,主编.医学心理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2017.12
篇4:医学本科毕业论文
1材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随机选取该院—第一学期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生理学期末考试试卷159份。
试卷由教研室老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从试题库中抽题组卷,基本覆盖了生理学教材(朱大年主编,卫生部规划教材生理学第七版)十二个章节的知识,试题层次包括了解、熟悉、掌握三方面,其中了解占8%,熟悉占15%,掌握占77%。
并按照教学课时数统一分配各章节知识点所占分值,经教研室主任审核后,交由教务科统一安排和组织考试,采取专人监考,考生单人单桌考试。
1.2试题组成和评分方法
本次分析的期末考试试卷共69题,试题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两类。
客观题为单项选择题,共60题,分值60分;主观题分为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分值40分,满分100分。
试卷评阅标准依据出题时制定的标准答案和评卷标准,客观题由教务科读卡机阅读,主观题由教研室组织任课老师集体阅卷,采用流水作业,由专人复核阅卷情况后统分,提交至教务科。
1.3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将159份试卷中每道题的编号、得分、总分和每个学生的学号输入Excel表建立数据库,并用Excel软件的函数公式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计算各题得分均数、标准差和方差,分析本试卷的信度、难度和区分度,计算公式如下。
试卷整体的信度α={k/(k-1)}×(1-∑Si2/St2)(k为试题总数目,Si2为第i题得分的方差,St2为总分的方差);客观题难度系数:P=V/W(V为该题的答对人数,W为参加测试的总人数);
主观题难度系数:P=X/W(X为该题的平均得分,Y为该题的满分值);试卷整体的难度系数=各题难度系数的平均值;每题的区分度:D=2(∑Hi-∑Li)/nWi(将学生考试成绩由高向低依次排列,从两端各取抽样总人数的27%,分别为高分组和低分组。
∑Hi为高分组该题得分总和,∑Li为低分组该题得分总和,n为高分组和低分组总人数,Wi为该题的满分值);试卷整体的区分度=各题区分度的'平均值。
2结果
2.1成绩分布
试卷满分100分,平均成绩81.00,最高分97.90分,最低分30.80分,标准差8.43分。
学生成绩分布为30~49分2人,50~59分3人,60~69分11人,70~79分48人,80~89分79人,90分以上16人,由图1可见成绩呈负偏态分布。
2.2试卷质量的分析
2.2.1信度信度是指考试结果的稳定性或可靠程度,是衡量试卷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
篇5:医学本科毕业论文
一、临床医学本科生“早临床”的意义
不少研究认为实施“早临床”可以改善“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医学教育下理论和实践联系不紧密的情况。
“早临床”是我国根据国情,积极转变教育理念,整顿教育资源所提出的医学“三早(包括早临床,早科研,早社会实践)”教育中最基本的环节,也是我国医学教育与世界接轨的重要手段之一。
以美国为例,美国的现代医学教育模式是西方国家医学教育的模板。
美国医学学制为四年,第1、2年学习临床前医学基础理论,第3、4年的时间都发生在教学医院的病房或社区门诊。
美国学生在带教医生指导下进入各科室实习、观察并参与患者的治疗。
与我国的医学学制相比,美国的“早临床”教育是“前瞻性”学习,能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基础知识,主动解决问题,实现基础知识与临床知识的结合。
我国的临床本科生教育是“回顾性”学习,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单纯地实现基础知识与临床知识的转移。
在“早临床”过程中,学生跟随带教老师查房、问诊、为病人检查、观看手术过程与临床基本技术操作,有疑问即提出。
此过程可刺激学生在学习中寻求答案,发现新问题,从而深刻理解临床与基础医学知识的联系。
在医院见习过程中可提前熟悉医院的运作,为自己的实习打下基础。
另外,在“早临床”过程中,能培养学生的沟通技能。
在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InstituteforInternationalMedicalEducation,IIME)所制定的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中,沟通技能是基本核心之一。
在西方国家,沟通技能的重要性甚至超过医学教育中的医学教育本身。
因此,良好的沟通技能是医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不可或缺的因素。
同时,学生与病人接触的过程能对病人受疾病的折磨有感性认识,这对培养医学生的人文关怀,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尤为重要。
特别是近年来患者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空前高涨,医务界正在面对全社会对医疗活动近乎严酷的审视和要求,良好的沟通技能越来越能体现出它的重要性。
二、我国临床医学本科生以“早临床”为核心的教学改革
(一)高等医学院校“早临床”制度的推行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高等医学院校都认识到当今时代迫切需要高素质,综合能力强的医务人员。
而我国传统以“学科为中心”的医学教育模式造成的基础与临床严重脱节,不利于培养高素质、综合能力强的医务人员。
近年来,许多高等医学院校推行的临床本科生“早临床”教育,仍停留在学生自愿进行临床见习的阶段,学生不够重视,其成效不显著。
因此,推行临床本科生“早临床”制度,将在学习基础课的低年级学生推向临床是必不可少的举措。
(二)医学院校与附属医院实践平台的打造
医学高等院校应与附属医院达成共识为医学生提供最直接的实践基地。
附属医院也借助医学高等院校的医学人才资源和科研优势更好地开展医疗服务与科研工作,双方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三)临床实践基地教师队伍的建设
高等院校附属医院作为实践教学基地,则附属医院的教师队伍建设是教学改革中最重要的一环。
临床实践基地教师队伍带教质量直接影响学生“早临床”的培养质量。
学校和实践教学基地要让临床教师明确自己的责任与义务,对临床教学职称的聘任制度要严格把关,建立临床教师评价体系,评价教师的理念,临床操作标准化,临床能力,讲解能力。
有些教师在带教过程中,由于学生处于低年级的学习,未学习专业课,不熟悉临床工作,教师更愿意将机会给高年级的学生或选择自己完成工作。
因此,临床教师的理念和责任义务的明确,决定带教质量和学生临床学习效果。
另外,教师带教时对于教学内容的讲解方式决定学生对临床知识的接受程度。
在此问题上,可采取临床教学实践基地师资培训制,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同时选派学校经验丰富的教授或讲师到附属医院进行示范教学,与附属医院的临床教师队伍互动交流,让临床教师充分了解低年级医学生与高年级医学生对知识接受方式的不同,便于教师带教时调整自己的讲解方式。
(四)“早临床”教学过程中PBL教学模式的采用
在临床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学内容的学习采用PBL(Problem-BasedLearning,PBL)教学模式。
该教学模式在1969年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首次提出。
PBL以非教授讲授为主,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通过学习者合作和自主探究来解决问题,从而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自主学习能力。
在临床教学中,PBL以病例衍生的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主体,临床教师为导向,启发学生以问题为指导,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临床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将所学医学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实现从理论到临床知识的过渡,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独立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我国临床医学本科生教育中以“早期接触临床”为核心进行教学改革,明显优于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能解决我国临床医学本科生教育中基础医学与临床严重脱节的问题,实现基础医学与临床的结合。
篇6:医学本科毕业论文
医学本科毕业论文
摘要:
目的:探讨对透析患者进行健康宣教的意义。方法:用口头讲述的方式对患者进行营养、体重、高血压、内瘘及生活习惯自我管理等方面的健康宣教。结果:患者由于自我管理不当发生意外事件的发生率较往年下降了50%。讨论:加强透析患者自我管理的健康宣教有助于调动患者主动参与治疗的积极性,消除焦虑抑郁的心理,掌握透析治疗的各项注意事项,增强体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回归社会。
关键词:血液透析 自我管理 健康宣教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但因为患者情绪激动、疲劳引起的脑血管意外,因透析后忘记放松止血带引起的内瘘闭塞,因不注意控制饮食、体重增加过多引起的急性左心衰竭等意外事件时有发生。【1】因此加强的患者健康指导与自我管理在透析治疗中占有及其重要的作用。自xxxx9年1月-xxxx0年3月,我们对88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了自我管理的健康指导,有效地控制了因自我护理不当所引发的意外事件的发生,其经验如下:
1.资料与方法:
本组88例患者,男47例,女41例,年龄18-77岁。其中本科以上学历12例,专科21例,高中29例,初中19例,小学7例。采取以口头讲述为主要形式的健康宣教。
2.结果:
本组79例患者能独立主动参与到自我管理中(占89.77%),9例患者需要家人协助完成自我管理(占1.02%)。意外事件发生率较往年下降了50%。
3.护理措施:
3.1 加强营养的支持
血液透析的患者由于消化道症状或低蛋白饮食常处于营养不良状态,加上血液透析时营养丢失,因此合理的调整饮食,加强营养的摄入是极其必要的。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饮食习惯合理安排饮食,经常调换口味,注意食物的色、香、味,促进食欲。摄取足够的热量和蛋白质,热量的主要来源是适量的糖类,适量补充植物脂肪。【2】蛋白质尽量选择优质的动物蛋白,如鸡蛋,瘦肉,牛奶,鱼等;烹饪以植物油为主,避免进食无磷的鱼,动物内脏等。同时限制钠盐和水的摄入:钠盐的摄入应根据患者的尿量,一般为2—3 g/d。每日体重增长量为前一天的尿量加上500ml。此外,还应注意钾和磷的摄入,尿量较多者无需严格限钾;无尿患者宜低钾饮食,高钾食品如香蕉、橘子、海带、紫菜、炒根茎类植物,干果,豆类等。磷主要来源于食物, 高磷食物包括牛奶、奶酪、各类奶制品、冰淇淋、麦片、豆制品、巧克力和葡萄干,蛋黄、动物内脏(如脑、肝、肾),骨髓、坚果(如花生、杏仁、南瓜子)等,应避免多食。在烹调鱼和瘦肉时,可用水煮一下捞出,再进行热炒,可降低鱼、肉的含磷量。
3.2 避免体重增长过多
避免体重增长过多是透析患者面临的首要问题,也是患者最难以解决的问题。体重增长过多不但使患者在透析治疗中易出现低血压,肌肉抽搐等急性并发症,还极易导致患者发生心衰,脑出血等意外事件的发生。在这方面,我们采取:1)向患者讲解体重增长过多对身体造成的危害,使患者认识到严格控制体重可以提高透析质量,降低并发症,提高生存率。2)告知患者按照规定限制钠的摄入,做到低盐或无盐饮食。3)指导患者按照规定限制水的摄入,教会一些减少饮水量的小窍门:a 以汤服药 b 用有刻度的小杯饮水,解渴即止 c 可将饮品做成冰块含化后吐出 4)计算液体摄入是应将食物中的水分计算在内,绝对不能忽略粥,蔬菜,水果中水分对体重的影响。5)告知患者自备体重称,随时测量体重增加的情况。
3.3 加强干体重的自我管理
干体重的准确评估是保证患者透析充分性的先决条件,因此我们要教会患者正确评估管理自己的干体重:1)学会正确测量体重的方法,避免由于体重测量的误差而影响透析治疗,干扰干体重的评估。2)每次透析治疗时尽量穿着同样衣物,如增减衣物时,应测量衣物重量,通知医生,调整干体重。3)注意自身的饮食情况,定期向医生汇报,以利于医生对干体重的评估。4)告知患者按时透析,避免体重增长过多,保证透析的充分性。5)告知患者透析时尽量禁食,避免引起低血压,影响透析效果。6)指导患者如出现低血压,肌肉抽搐,高血压,水肿,呼吸困难,夜间睡眠不能平卧等不适症状时,及时通知医生调整干体重。
3.4 重视动静脉内瘘的.保护
动静脉内瘘是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内瘘的感染、狭窄、闭塞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透析效果,要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要做到以下几点:1)向患者讲解动静脉内瘘的建立方法,在透析治疗中的重要作用,使患者充分认识到内瘘对其生命的重要性,增强患者保护内瘘的意识。2)告知患者内瘘术后2周即可进行早期锻炼,教会患者促进动静脉内瘘成熟的方法:每日用内瘘侧手臂捏橡皮健身球或握拳3-4次,每次持续15分钟;或用止血带压住内瘘侧手臂的上臂,使静脉适度扩张充盈,每日2-3次,每次5-10分钟;局部肿胀者可用热毛巾热敷内瘘侧手臂。3)告知患者动静脉内瘘成熟时间至少1个月,最好在术后3-4个月后再使用。4)教会患者自行判断内瘘是否通畅:每日触摸内瘘肢体静脉处有无震颤或用耳朵能否听到杂音,有震颤或杂音表示内瘘通畅,如消失或瘘管处有疼痛则应马上通知医生进行处理。5)告知患者注意保护内瘘肢体,避免受压,内瘘肢体的衣袖不能过紧,不戴手表,不跨重物,不佩戴过紧饰物;睡觉时避免侧卧于内瘘手臂侧;不能在内瘘肢体测血压,静脉注射,采血或输液。6)告知患者保持内瘘肢体手臂清洁,透析穿刺前用肥皂和清水洗净前臂,防止感染。7)避免内瘘肢体手臂侧外伤,最好带护腕,以免引起大出血。但护腕松紧应适度,不能过紧压迫内瘘导致闭塞。8)透析结束后压迫止血时间不宜过长,一般20—30分钟,按压力量要适中,以不渗血及扪及压迫点的近心端有血流通过为宜。9)透析结束当日穿刺部位避免接触到水,并用无菌敷料遮盖4小时以上,防止感染。如穿刺处发生血肿,可压迫止血;并用冰袋冷敷,24小时后可用热敷,并凃喜疗妥消肿。内瘘处如有硬结,可每日用喜疗妥涂擦按摩,每日2-3次,每次15分钟,透析治疗前将药物洗净。
3.5 鼓励适当的体育锻炼
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改善透析患者存在的几种代谢异常,改善糖的利用,降低血浆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及胆固醇,也可以减少忧虑情绪和精神压力。患者可因人而异,选择一些强度不大的运动方式,如慢走、散步、骑车、游泳、跳舞等,但要坚持。上班族患者要鼓励其投身于工作中,无工作者应提倡经常下地活动,做家务,并经常参加一些社会活动,鼓励回归社会。
3.6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作为透析患者,我们指导他们要做到:保持乐观的情绪,勿紧张、焦虑、生气;保证充足的睡眠,做到作息时间有规律;节制烟酒,吸烟特别对透析患者有害;杜绝暴饮暴食,做到遵从医嘱,规律进食;适当地锻炼及参加有益的活动,增强体质、减慢骨质疏忪、防止心脏病及动脉硬化等;清楚地了解自己,每日测量体重、血压、摄入水量,了解血液检查后的结果,加强自我管理。
3.7 高血压的防控与指导:
由于透析患者肾脏功能的减退,肾素-血管紧张素调节功能失调,患者常常伴有高血压,这就大大增加了患者出现心脑血管意外事件的风险,因此指导患者有效的控制血压是及其重要的。我们指导的内容如下:1)告知患者加强干体重的自我管理,认真评估干体重的变化,保证充分透析。2)告知患者按规定限制水和钠的摄入,避免体重增加过多。3)指导患者降低脂肪和高胆固醇类食品的摄入,防止动脉硬化,戒烟,进行适当的活动。4)建议患者自备血压计,每日定时测量血压,3-5次/天,按医嘱定时定量服用降压药每次吃药前测量血压一次,避免低血压。,如血压不正常或波动明显,应及时通知医生调整降压药用量。5)告知患者注意休息,避免劳累,情绪激动等。
4.讨论:
血液透析治疗是一种患者主动参与和配合的治疗方式,患者的自我管理做的越好,透析越充分,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生命持续的越长。因此做好患者的健康宣教与指导是护士的首要工作之一。这项工作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也可采用口头讲诉,文字宣传等多种形式。充分调动患者主动参与治疗的积极性,消除焦虑抑郁的心理,掌握透析治疗的各项注意事项,增强体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回归社会,这是我们透析工作者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黄津芳,刘玉莹.护理健康教育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xxxx2:6.
[2]赵法及,蔡东联.实用营养师手册[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8.
篇7:本科毕业论文题目
本科毕业论文题目大全
1.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与通货膨胀关系的实证研究
2. 完善我国金融监管协调制度的对策研究
3. 外汇储备增长、货币冲销对物价及产出的影响效应分析
4. 贷款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5. 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测度及趋势分析
6. 公开市场操作对股票市场价格的影响效应分析
7. 我国外债管理中的风险防控问题研究
8. 郑州航空港建设中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
9. 郑州航空港建设中的金融产业发展问题研究
10. 互联网金融时代网络银行的监管问题研究
11.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的国际经验及启示研究
12. 宏观审慎监管的国际实践及其经验分析
13.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机制研究
14.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风险管理研究
15. 我国信用担保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16. 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的发展模式研究
17. 我国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的效应分析
18. 我国公开市场操作业务的效应分析
19.金融危机治理目标体系构建研究
20. 商业银行合规性管理研究
21. 我国政策性银行体系的现状及完善对策
22. 我国地方债务潜在的金融风险问题探析
23. 我国地方融资平台存在的问题及其治理对策
24. 我国财政补贴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对策
25. 我国社会养老金缺口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26. 我国发行地方债试点相关问题分析
27. 我国社会保险体系的现状及完善对策
28. 我国社保基金投资渠道及完善对策
29. 我国现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缺陷及完善对策
30. 我国失地农民和农民工社会保障政策研究
31. 我国政府投资美国国债的风险分析
32. 我国土地财政依赖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33. 我国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相关问题分析
34. 我国开征房地产税的政策建议
35. 我国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问题及对策
36. 我国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存在问题及完善对策
37. 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企业的影响及对策
38.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思考
39. 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发展趋势
40. 电子银行业务创新途径
41. 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策略
42. 商业银行开拓中小企业信贷市场的思考
43. 开发性金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探索
44. 民间金融产生的制度性因素及其规范化路径
45. 国际离岸金融市场监管制度比较
46. 地方性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模式选择
47. 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的潜在风险及防范
48. 健全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思考
49. 影响我国金融创新的因素分析
50. 浅议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
51.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思考
52. 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浅析
53. 我国住房消费信贷发展中面临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
54. 政策性银行的历史变迁及其改革展望
55.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和理财产品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56. 加快发展我国个人理财业务和理财产品的思考
57. 个人理财业务:国际比较及启示
58. 我国个人理财业务和理财产品的`演进轨迹及未来方向
59. 公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的网上营销研究
60. 公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的特定客户资产管理研究
61. 公募证券投资基金费率结构研究
62. 公募证券投资基金交叉持股研究
63. 公募证券投资基金集中持股研究
64. 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的投研团队建设研究
65. 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投资策略研究
66. 私募证券投资基金量化投资研究
67. 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杠杆交易研究
68. 私募证券投资基金风险控制研究
69. 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的产品结构研究
70. 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产业园区的集聚效应研究
71. 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对公募基金的投资研究
72. 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开展公募基金业务研究
73. 证券投资基金与股权投资基金协同发展研究
74. 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影响及其对策
75.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76. 我国影子银行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77. 人民币自由兑换面临的障碍及其应对策略
78. 我国股票市场投资者结构实证分析研究
79. 我国股票市场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
80. 我国IPO制度向注册制转化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
81. 我国股票市场波动与信贷政策变化相关性研究
82. 我国股票市场波动与财政政策工具变化相关性研究
83. 我国股票市场投资者行为研究
84.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面临的问题及其治理
85.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问题研究
86. 我国股票市场波动的制度性成因及其对策
87. 中美IPO制度比较研究
88. 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
89.农业保险的规范性经营与监管问题
90. 农业保险的财政补贴机制设计与补贴效率研究
91. 农业保险运作模式研究
92. 农业保险运行绩效及其评价研究
93. 农业保险产品创新研究(如指数保险、区域保险、价格与收入保险等)
94.农业保险支持农业产业化与农业现代化研究
95.《农业保险条例》和农业保险法律法规建设研究
96. 农业保险对农户生产行为的影响研究
97. 农业大灾风险分散机制与再保险制度安排研究
98. 新型城镇化道路中农业保险的作用研究
99. 农业保险与农村信贷合作模式研究
100. 农业保险准备金提取与偿付能力编报规则研究
101. 主要国家农业保险立法与运营模式研究
102. 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对农民贫困状态改变研究
103. 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研究
104. 农村保险覆盖率问题研究
105. 农业保险业务流程完善研究
106. 农业风险评估与农业保险费率精算研究
107. 新农合运作模式研究
108. 新农保运作模式研究
篇8:预防医学本科毕业论文
预防医学作为医学的三大分支学科之一,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公共卫生学科,在整个医学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预防医学的研究对象有别于其他类别的医学,它是以群体为研究对象的,研究的是人群的健康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出促进人群身体健康、预防疾病发生的一系列的可行性方案。进入21世纪以后,人类的各种传染病、突发性死亡率都在不断的增长,预防医学显得越发的重要,因此,除了加强对预防专业的医学生的教育之外,还要加强对非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生预防医学的教育,确保他们在将来的岗位中能够学以致用,更好地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发光发热。
1.非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生预防专业教学与实践的现状
20世纪80年代,教育部发出“加强对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学”的通知,90年代教育部又在“面向21世纪高等医学教育改革”中专门设立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所以各大高校就开始了对非预防医学专业的医学生进行了预防医学专业的教学研究,并将其投入到实际的教学中去,对非预防专业的医学生开设了预防医学的课程,但是,由于此课程面对的是非预防专业的学生,所以,对从教教师是一种考验,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现状制定新的教学计划,不可以将其与专业的医学生进行同等的教学,需要把握一个度。但是,由于这不是医学生所学的本专业,许多学生认为学习这门知识也不能将其运用到实践中去,就失去了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所取得的教育成果就不是很明显。
2.提高非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生预防专业教学与实践的措施
2.1选用教材是要严格
对于非预防专业的学生的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对预防观念、群体观念环境观念有所认知,进而是他们形成良好的预防观念与思维。因此,这就对教科书具有一定的要求,所选的教材的内容必须是在非预防专业学生的接收范围之内的,还需得到国家卫生与教育部门认可才可以。不得随意选用网络上的没有认证商标的教科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对非预防专业医学生的教学质量。
2.2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由于对非预防专业学生的教学是新开始的教学课程,所以,该学科的教学的各个方面还不是很完善,其中,比较突出的就是没有完整的、固定的教师团队,大多数都是从预防专业里借调过来的教师,或者是从校外聘请相关专业的教师进行教学,也就是说,非预防专业的教师的流动性很大,这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因此,加强非预防专业教育的师资团队的建设很重要。因为,具有结构合理、水平高超、相对固定的师资团队是提高非预防专业的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2]。
同时,还要做好教师团队的教学质量的监督工作。一方面,要让参与教学的教师进行集体的备课、试讲与教案的编写,这样可以让教师就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共同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还可以从教师的试讲中寻找出教师在讲课中存在的不足,及时的改正,确保非预防专业医学生的教育的质量;另一方面,要求校领导或者是教科研的人员进行听课,监督教师在课堂上对非预防专业学生的教学,并给予适当的评价与指导。还要求教师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与方法,不断丰富非预防专业教学领域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完善教学模式的创新。
2.3增强学生的对预防专业的重视
要知道,对非预防专业的医学生进行预防专业的教学使为了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为他们着想。但是,许多非预防专业的医学生却不以为然,认为这是在浪费他们的时间,因此,就要提高非预防专业的医学生的预防专业的重视,让他们认识到这门学科对他们的重要性,只有这样,非预防专业的学生才可以认真的学习这门课程,也只有这样,才可以不断地提高非预防专业医学生预防专业的教学质量[3]。
2.4加强非预防医学专业的实践教学
加强非预防医学专业的实践教学,让非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做到学以致用,把所学到的专业的知识理论运用到具体的实际生活中去。教师要带领学生进行教学实践,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到相应的社区进行实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医学预防专业对他们将来的从医道路上的重要性,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以此为未来的工作中做好铺垫。
总之,要通过对非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生的教育,让这些医学生建立起疾病的预防理念,增强学生的群体健康意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完善的稳定的师资团队,采用科学的、适当的教学方法与先进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同时,还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与专业素养,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非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生预防医学专业的教学质量,才可以不断地提高我国医学团队的整体素质,才能做好保障我国人民群众的健康工作。
篇9:预防医学本科毕业论文
近几十年来,经济和科学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随着医学的社会化、疾病谱和死亡谱的改变、健康需求的提高以及医学学科的内部融合与外部交叉发展,医学模式从单一的生物学角度去观察和处理医学问题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由多元的生物、心理和社会学角度综合观察和处理医学问题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预防医学是医学的一个分支,它是应用基础医学、环境医学等有关学科的理论,运用流行病学、统计学、毒理学等方法,研究自然和社会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及其作用规律,并予以评价,进而采取措施,以达到预防疾病或伤害,促进身心健康、延长寿命的目的的科学。预防医学面向社会、面向人群,在新的医学模式里,它的作用越来越大。而预防医学自身也要发展、完善,以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其中,预防医学专业必修课《社会医学》的教学改革就是很重要的一环。社会医学是从预防医学中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它是在适应疾病谱变化和医学模式转变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是预防医学发展的必然产物。社会医学侧重于社会预防,重点研究社会环境、卫生服务、行为生活方式等因素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制定综合性的社会预防策略和措施[1]。社会医学就是完整体现医学模式从生物型向生物心理社会型的转变的一座桥梁。目前,《社会医学》这门课程是我校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安排在第三学年学习。本课程采用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四版李鲁主编教材,全部为理论课教学,共32学时,理论课由教师按教材和大纲进行课堂讲授。为了能更好地培养出一专多能的高素质型人才,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医学教学的改革就变得迫在眉捷。
一、教学方面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教学内容较旧。本课程教材已改编了4版,总体上来说,无论是结构还是内容均有所变化,增加了一些新的章节,扩充了一些新的知识。但是,教材的编写出版周期往往较长,每次改编的教材对新的专业发展动向仍不能及时反映,一些新的知识在教材中没有得到很好体现。
2.教学方式单一。教学仍然是以教师的“讲授式”授课为主,学生听课时要做的就是记笔记,考试也主要是考记录的重点内容,这只是对学生掌握知识情况作一种考查。由于这些知识主要是通过被动的途径获得的,印象不深,考试结束后大部分很快又忘记了。虽然有一些内容也采取讨论式教学,但由于学时上的限制尤显不足。这种纯灌输的教学方式不能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其造成的结果就是,学生对本门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而他们提出问题、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也欠缺。
二、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
当今社会更注重能力、素质教育,一个人有良好素质和各方面能力比单纯掌握某方面知识具有更大的优越性。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学生的培养应从知识型教育向知识、能力和素质型教育转变[2]。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校对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社会医学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改革尝试,即建立社会医学社区现场实践教学基地,构建了适应医学模式转变的社会医学教学方法,经过实践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社区现场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就是让学生走进社区,参与社区的日常卫生服务工作,进一步掌握初级卫生保健和预防医学工作的基本技能,了解我国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及其基本对策,使学生能建立社会大卫生观念。
1.具体方法。社区实践教学的具体方法是:根据社区机构的工作安排,辅助参与社区居民家庭健康档案的建立。根据实际情况主要采取入户调查的方式进行,学生每2~3人组成1个小组,设组长1人,以辖区所有居民为主要对象,以面对面访谈方式为主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问卷内容主要是个人基本信息、生活方式、现存主要健康问题、既往病史、主要用药情况等;体格检查主要包括腰围、臀围、身高、体重测量,血压测量,心、肺听诊和腹部触诊等,以及血糖及血、尿常规的检测,并在调查中进一步对居民感兴趣的保健问题进行适时的解答。要求学生在调查过程中遇到问题及时和带教老师沟通,并将调查中所发现的问题带回课堂一起和老师、同学们讨论。参与社区教学的老师平均2~3天即召开学生讨论会,把同学们在实践调查中遇到的问题汇总起来进行讨论,各组同学互相交流各自情况,帮助大家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使调查可以顺利完成。
社区现场实践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个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在现场,边学边干,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也加深了学生对社会医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促进了理论联系实际;社区实践还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素质[3]。
2.教学效果。社会医学教学模式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社区现场实践完成后,通过学生反馈的信息、成绩分析以及社区实践基地评价等,对社会医学教学改革的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教学模式的改革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了,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1)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成绩明显提高。通过与学生交流及现场问卷调查发现,90%以上的学生都较支持这种教学方式改革,认为这样不仅使他们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更是给了他们积极思考、表达自己观点和想法的机会,使他们对书本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更加深刻、牢固。成绩考核也显示,学生的平均成绩明显高于实行教改前的学生,说明学生对知识掌握得更加扎实。
(2)着重能力培养,提高学生掌握独立开展群防群治的基本技能。社区现场实践充分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实际工作能力,知识上收获比较大,也比较扎实。通过以问题为导向的讨论,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均有所提高。
3.不足与期待。现阶段,我校社会医学教学模式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我们在教学改革中也遇到了许多问题和困难。如师资的问题:规范地建立社区教学基地需要一定的师资力量,我校就是由于师资的原因迟迟未能很好地开展教学基地建设;经费问题:学生参与社区实践缺乏资金的支持,只能在预防医学专业学生中试行,而大批学习社会医学课程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未能获益;当然还有许多问题需要协调解决。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如何构建适合我校的社会医学教学模式更值得我们探索。
篇10:预防医学本科毕业论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形式和内容存在很大程度的差异性,预防医学会涉及到很多的专业知识,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公共卫生要对各项工作进行统筹,工作非常复杂,但是只有二者兼容并济、相辅相成,才可以完善公共卫生行业,为广大群众营造健康的生活环境。为了不断提高公共卫生服务的质量,就必须要理清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之问的联系,明确工作内容和形式,从本质上提高服务质量,为公众提供更有效、更健康的安全卫生保障。
一、公共卫生服务的现状以及内涵
公共卫生服务是临床医学中最重要的学科之一,主要通过完善各项保障措施、落实各项医疗政策、评价各项医疗服务等来切实促进国民的身心健康,属于一种服务性的模式。而公共卫生就是通过对有关监测指标进行细化,综合考评各级医疗机构、卫生组织,对其工作进行有效监督,从而促使其不断进步。近数十年,我国政府已经充分认识到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性,充分重视中央、地方等各级地区的公共_卫生服务,深入公共卫生服务理念,同时积极落实各项政策,杜绝形式主义,同时以服务人员为公共信仰,健全有关制度、体系,保障公共卫生服务的顺利开展,解决国民的健康问题。
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来看,公共卫生服务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会一劳永逸,社会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完善进程将贯穿在整个社会发展的进程之中。但是目前我国公共卫生服务的发展遇到了一些问题,一些重大的传染性疾病严重威胁着国民的身体健康,所以在今后很长~段时间内,公共卫生服务都应该以此为重点,加强对重大传染性疾病的防控措施,降低重大传染性疾病对国民造成的危害性,同时,公共卫生应急处理突发、紧急事件的能力还有待提高,没有形成统一的、科学的联动机制,问题发生后,经常会出现互相推诿责任的现象,倒是应急处理能力和工作效率得不到提高,此外,国家一些落后地区以及农村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由于缺少足够的人力、财力投入,导致工作质量不高。
二、预防医学的现状以及内涵
预防医学也是临床医学中最重要的学科之一,是公共卫生服务的前提和基础。主要以人群、环境的健康为基点,借助于临床医学、环境卫生学、基础科学的理论研究结果,来探讨人类健康和环境因索之间的细微连接,从而将其适用于人类,寻找有关疾病的防治规律,以预防为主为理念,推动公共卫生服务事业的进步和发展。
通过对预防医学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清晰的发现预防医学具有以下特点:
预防医学重视环境、健康和人群三者之间的紧密联系,强调微观、宏观统一分析的研究理念;(2)预防医学非常重视和临床医学之间的结合,以预防、治疗有机融合作为基本的医疗理念,不仅仅强调理论的指导性作用,更加注重实践的重要性。(3)预防医学涉及到的对象不仅仅是单一的个体,还包括以区域划分的人群,尤其是没有身患疾病的人群。
三、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之间的联系
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从表面上看,是两个工作内容、发展方向各不相同、并且分工明确的学科,但是二者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且只有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才可以不断提高二者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首先,公共卫生服务是预防医学的实践应用。如果说预防医学是一种理论性的研究,那么公共卫生服务就是一种实践性的检验,两者不可以混为一谈。虽然公共卫生服务和预防医学的目的都是为了国民的身体健康,但是都需要社会各界的大力配合。预防医学更加倾向于研究,研究健康、人群、环境三者之间的微观联系,研究控翩疾病发展、保障公众健康、改善环境的方法,而公共卫生服务则更加倾向于实践,通过采取有效措施,检验理论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及时反馈理论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正。所以,可以这样说,公共卫生服务经过长时间的不断发展,已经成为了一种制度,一种可以保障公众身体健康的重要制度,而预防医学无论经过多长时间的发展,都仍然属于临床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2)其次,预防医学是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结合有关工作实践分析,公共卫生服务在某种程度上涵盖了预防医学的部分内容,也就是说,可以将预防医学划分到公共卫生服务的范围内,这种说法虽然可以清楚的显示二者之间的联系,但是却有很大程度上的片面性。预防医学通过有效的研究。
对疫情的传播和发展实施了有效的控制,防控效果较好,所以可以说,预防医学是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效力的关键环节。
最后,公共卫生服务和预防医学是互相促进、互相发展的关系,公共卫生服务需要预防医学为其指导发展的方向,而预防医学也需要公共卫生服务对其进行有效管理,只有实现二者的紧密结合,才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二者的工作效力,不断发展,互相促进。
综上所述,预防医学决定了公共卫生工作的深度,而公共卫生服务决定了公共卫生工作的广度,只有最大限度的扩大公共卫生工作的广度,使其覆盖公众生活的各个方面,才可以充分发挥两者的工作效力,并且,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不仅是保障国民身体健康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我国卫生服务质量的重要基础。
篇11:预防医学本科毕业论文
1预防医学的内涵及其面临的挑战
1.1预防医学的内涵
预防医学是医学中的一门学科,也是公共卫生服务的基础。预防医学是使用宏观或微观的技术,以环境、人群、健康为基础,通过结合环境卫生学、临床医学的研究结果来对影响健康的环境或因素进行理论分析的一门学科。预防医学在预防各种疾病,保证人体的健康,提高生命质量上具有重要的作用。预防医学的对象包括了群体和个体,关注健康及无疾病征兆的人群,其主要目的在于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及时制定阻碍疾病传播途径的方案,减少疾病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1.2传染病及非传染性慢性病的蔓延
抑制传染病的传播一直是预防医学的一大难题,即便近几年医学技术对病毒及药理的研究有了极大的进步依然无法遏制传染病的传播。目前预防医学致力于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对一些病原体和细菌的科研力度加大,希望对遏制流行性的传染病的传播有帮助。心脑血管疾病、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病都属于非传染性慢性病,由于城市化的发展,生活环境的变差,因慢性疾病而死亡的人数居高不下。因此,需要加大预防医学在此类疾病上的研究,保证人们的生命健康。
1.3心理问题及精神问题日益严重
心理健康问题和精神问题渐渐成为一种疾病,侵害人们的思想和生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压力的不断变大及人口和家庭结构的变化使得人们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因为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而自杀的人数逐渐增多。据调查,目前大多数现代人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现代社会人们的心理问题和精神问题日益严重。
1.4预防医学服务体系不完善
预防医学的研究需要完备的信息量作为研究基础,但目前信息的采集和整理仅仅依靠上级的指令,采集时不注重信息的时效性,整理时缺乏科学统一的整理方法,在信息的完整方面及信息的统计方面存在严重的问题。预防医学的组织机构也有待完善、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目前没有明确的部门进行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对数据处理的能力较低,使得信息收集和管理工作滞后。
2预防医学与社区服务的联系
2.1社区服务是预防医学的实践
预防医学注重研究环境、人群、健康之间的相互联系,即如何改善环境,如何控制疾病发展、如何保证人们的健康,而社区服务则主要研究如何采取措施有效的防范疾病,社区服务是将预防医学的研究结果进行实践的一种方式。社区服务致力于人民群众生活的各个细节,将预防医学的知识应用到了实际生活中,给人们提供了解预防疾病知识一个新的捷径。
2.2预防医学是社区服务中的重要环节
广义来说,社区卫生服务涵盖了许多的医学知识,预防医学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普及医学知识在社区服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预防医学是社区服务的重要环节,它将加大人们对预防医学的了解程度,对人们的生命健康具有积极的作用。
2.3社区服务与预防医学相互促进
预防医学与社区服务在发展中互相结合、互相促进,预防医学需要社区服务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社区服务需要预防医学对其发展指引方向。社区服务可促进预防医学在实践应用中的研究,提高预防医学的研究水平,预防医学可促进社区服务的医疗卫生建设,提高社区服务的预防疾病的水平。只有预防医学与社区服务两者紧密结合,才能更好的发挥医疗卫生的效力,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
3预防医学在社区中的应用
3.1加大对环境卫生、食品卫生的监督力度
在社区中加大预防医学的普及,将有效提高居民对环境卫生和食品卫生的重视程度。预防医学的知识中阐述,疾病的蔓延与环境卫生有着直接的关系,不健康的环境和不卫生的食品为疾病的传播提供了载体,加快了疾病的蔓延。因此,在社区中普及预防医学知识,将提高管理部门对环境的关注,社区居民也将自觉维护环境卫生及购买健康安全的食物,减少了疾病对人体的侵害。
3.2加大对疾病预防的力度
近几年,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和一些流行性的传染性疾病成为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随着城市化的加快,社区环境差、社区的居民人数多且集中,这些都导致社区成为疾病的主要高发地区。预防医学致力于预防疾病的发生,社区加强对预防医学的宣传和提高对疾病的监控,在疾病未出现时便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范,将有效的抑制疾病在社区中的产生及蔓延。
3.3保证居民的心理健康
现代社会的进步使得人们生存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预防医学在辅助人们的心理及精神问题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只有提前对人们加以心理辅导,才能提高人们的抗压能力,帮助人们以合理的方式方法缓解心理压力。在社区中应加强预防医学知识的应用,及时了解居民的心理、精神状态,对心理出现问题的居民及时进行引导,疏解心理压力,使得居民保持健康向上的状态,有助于社区的管理和居民之间的和谐相处,避免疾病的发生。
4预防医学在社区服务及社会中的重要性
4.1提高社区对疾病的防范能力
加强社区服务中预防医学的宣传将有效的提高居民对疾病的防范意识。许多流行性疾病的蔓延大多在于人们平时不注重对身体的保养,在疾病到来时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范。因此,社区应加强对预防医学的重视,定期对居民身体的各项指标进行监控,加大居民自身的防范意识。
4.2预防医学关系到民族的身体素质
国家传染病的发病率、人民的身体健康、寿命的长短都直接关系到民族未来的发展,民族的健康素质直接关系着社会经济建设的好坏。目前世界上已具有多种传染性疾病和慢性疾病,预防疾病对民族产生的效果要远远胜于治疗疾病。因此,应加大对预防医学的研究力度,提高预防医学对疾病的防御水平,全面提高民族的身体健康素质。
5结论
综上所述,预防医学在社区服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且两者互相结合,具有促进居民身体健康的作用。预防医学对居民的环境卫生、劳动卫生、食品卫生等进行了要求,在社区中普及预防医学知识将有效的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增强人们预防疾病的意识,提高社区对流行性疾病及突发疾病的处理能力,减少疾病对居民的侵害。
篇12:学前教育本科毕业论文题目
101 幼儿同伴冲突中教师教育行为研究
102 幼儿教师教育科学研究能力形成的关键事件研究
103 幼儿园新教师专业能力期待的研究
104 幼儿园亲师沟通状况研究
105 幼儿教师合作的内隐观研究
106 幼儿教师生命教育观研究
107 教育机会均等视野下师幼互动研究
108 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多元文化课程实施研究
109 男幼儿教师专业认同的个案叙事研究
110 关于教师对幼儿读经的价值取向研究
111 少数民族地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112 幼儿社会教育实践性问题研究
113 生态学视野下的幼儿园主题教育研究
114 幼儿园园本课程资源整合利用的探索
115 父母婚姻质量、亲子依恋与幼儿焦虑的关系研究
116 幼儿的焦虑及其与母亲心理健康、教养行为的关系
117 民办园教师专业自主权的缺失与回归
118 幼儿园教师教学行为的知识学研究
119 4~6岁幼儿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
120 兰州市幼儿教师职业认同与专业发展研究
121 幼儿教师课程改革认同现状研究
122 3~6岁回汉幼儿心理理论发展的跨文化研究
123 幼儿园课程园本化
124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125 农村幼儿园混龄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126 在沪韩国幼儿园生活教育研究
127 H省A市幼儿园利用家庭、社区教育资源的研究
128 幼儿教师教育活动反思的调查研究
129 园长领导力的反思与重构
130 幼儿社会技能培养的生态环境创设方案研究
131 幼儿教师关于早期阅读教学的信念与教学行为研究
132 关于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适应性的研究
133 内蒙古地区幼儿园园长课程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
134 人类学视阈下的城市蒙古族幼儿家长教育观念研究
135 蒙古族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
136 熟悉环境下幼儿对抚养者依恋行为的研究
137 4-5岁儿童欺负行为与儿童气质、母亲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
138 回族传统文化背景下的回族幼儿教育
139 幼儿教师职业角色认同的研究
140 幼儿园教师科学素养的调查研究
141 3-5岁儿童自主性与母亲心理控制水平的相关研究
142 5岁儿童约束性顺从行为与社会观点采择能力的关系研究
143 大连市幼儿教师主观幸福感与教学动机的相关研究
144 西安市幼儿园教研工作现状调查与研究
145 我国幼儿园英语三种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
146 父母对3-7岁儿童的期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47 对幼儿教材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148 英语浸入式教学中师幼言语互动研究
149 幼儿同伴合作行为研究
150 西安市高年级小学生心理健康与父母、教师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151 师幼交往中幼儿主体性素质建构的研究
152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学指导语策略之研究
153 幼儿音乐教育档案袋评价的'探讨
154 故事讲述与扮演的结合对幼儿叙事能力的影响
155 幼儿园男教师实际工作情况以及影响男性参与学前教育因素的研究
156 父母数学教育观念及其与儿童数概念发展关系的研究
157 对广州市幼儿早期阅读父母参与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158 对课程管理中幼儿教师自身角色定位的研究
159 课程视野下广州市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研究
160 父母关于儿童入学准备的观念研究
161 幼儿园课程建设现存问题之研究
162 湖南省示范性幼儿园示范作用发挥研究
163 幼儿园课程评价与幼儿创造潜能开发的研究
164 农村幼儿意外伤害现状与对策研究
165 幼儿园艺术教育中的教师角色研究
166 自在世界与规范世界
167 幼儿园大班社会退缩幼儿的同伴关系状况研究
168 论童话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价值
169 幼儿同伴冲突解决策略研究
170 大班幼儿对图画书的解读
171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养方式的现状研究
172 幼儿园观摩教学中教师表演的研究
173 幼儿选择性缄默症干预个案研究
174 社会支持对幼儿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影响研究
175 幼儿教师心理素质基本结构的研究
176 蒙古族民间游戏在幼儿园课程实施中的个案研究
177 家长关于早期教育相关问题观念的调查研究
178 在园幼儿人身伤害事件的个案研究
179 幼儿园团长课程领导的个案研究
180 情绪调节方式及其对幼儿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影响研究
181 幼儿父母自我效能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82 幼儿园教师课程决策的个案研究
183 长春某幼儿园开展民间儿童游戏的个案研究
184 幼儿园园本教研的特点及存在问题研究
185 3—6岁幼儿合作学习的水平与特点研究
186 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专科课程设置研究
187 生命化幼儿园体育活动及其实施原则研究
188 “做中学”活动中幼儿的学习过程及其特点研究
189 心理理论视角下3~6岁儿童情绪理解能力发展研究
190 探寻走向专业化的职业历程
191 幼儿园档案袋评价的实施策略研究
192 幼儿园活动区教育的策略研究
193 关于幼儿园男教师角色职能的研究
194 幼儿教师的情绪教育观研究
195 选择性小学入学测试现象透析
196 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非正式评价行为的研究
197 幼儿园教育过程中的教育公平研究
198 “幼儿弱势群体”的人际交往研究
199 主题探究教育活动形式下的幼儿艺术教育研究
200 幼儿焦虑状况与气质、家庭环境的关系研究
篇13:学前教育本科毕业论文题目
1 治疗取向的班级艺术活动对情绪困扰幼儿的影响研究
2 养育事件对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影响的研究
3 南京市0~3岁婴幼儿教养机构运营模式研究
4 成长的足迹
5 童谣综论
6 幼儿“我也”行为研究
7 自闭倾向儿童游戏治疗个案研究
8 3—6岁儿童气质对合作行为的影响
9 幼儿期亲子关系的类型研究
10 蒙古族传统家庭教育及其传承研究
11 基于蒙古族文化的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
12 回归生活课程理念下的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研究
13 少数民族传统游戏与文化传承
14 幼儿园社会领域教学实践考察
15 大班幼儿沉浮概念转变教学之研究
16 大班幼儿规避行为研究
17 中班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指导行为研究
18 发展性教育评价理念在实践中的运用
19 5~7岁儿童沉浮概念的发展
20 论杜威的过程思想及其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21 从独唱走向合唱
22 幼儿歌唱音准特点研究
23 关键事件与幼儿园骨干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
24 幼儿对安全相关概念认知的研究
25 幼儿园自由游戏情境中5-6岁儿童自语研究
26 幼儿园实习教师与指导教师互动的研究
27 幼儿父母养育幸福感研究
28 基于幼儿体验的绘画欣赏教学策略研究
29 成长取向的儿童教育
30 5~6岁幼儿对“家”的理解研究
31 民主·科学·生活·创造
32 实习场与幼儿园课程研究
33 5-6岁幼儿韵律活动的教育实验研究
34 3-6岁儿童早期分数概念发展的研究
35 幼儿园活动室墙面环境创设现状研究
36 人文视界中的早期阅读教育研究
37 促进幼儿主体性发展的教师支持性教学策略的研究
38 园长课程领导的现状与策略研究
39 学龄前儿童握笔姿势的发展性研究
40 4-6岁幼儿对数学加减逆反原则理解和运用的发展研究
41 婴幼儿电视节目制作思想之个案研究
42 上海城乡结合部公办园家长对其子女教育的需求研究
43 母亲指导对婴幼儿早期阅读兴趣的影响研究
44 3-6岁儿童在合作装扮游戏中的元交际发展研究
45 幼儿园利用家庭、社区资源进行科学教育的研究
46 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47 整合性音乐教学与5-6岁幼儿音乐节奏感发展的研究
48 4-6岁儿童在Tic-Tac-Toe游戏中认知策略获得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49 沙箱游戏疗法对攻击性儿童的鉴别与干预研究
50 幼儿园玩沙游戏环境创设与幼儿行为的研究
51 上海市幼儿教师职业压力与社会支持研究
52 学前儿童对于图画作者意图的认知发展及教育启示
53 上海城乡结合部与中心城区幼儿园园本教研特点的比较研究
54 幼儿园家访的研究
55 幼儿园教师在职培训及其效益研究
56 城市居住区的学前儿童户外游戏与游戏场地的研究
57 中班幼儿依恋内部工作模式对其同伴冲突情境中表现的影响研究
58 幼儿园艺术教学活动中对幼儿评价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59 幼儿性教育目标与内容的研究
60 湘西自治州幼儿园本土艺术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61 班集体与个人
62 个人和知识
63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的研究
64 幼儿园分组教学研究
65 《幼儿园渗透式领域课程》研究
66 长沙市幼儿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现状研究
67 湖南省农村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现状研究
68 幼儿园保育员基本素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研究
69 多媒体辅助幼儿园教育活动对幼儿认知发展影响的研究
70 幼儿园园长课程领导面临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71 幼儿合作学习活动的指导策略研究
72 幼儿同伴合作学习的影响因素研究
73 童话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现状研究
74 幼儿园死亡教育的价值及特点研究
75 幼儿教师专业自主权现状及原因分析
76 数学文化视野下的幼儿园数学教育策略研究
77 4-6岁儿童数学元认知的发展研究
78 学前儿童性别角色教育特点研究
79 High/scope课程理论对农村幼儿社会适应行为发展的影响
80 幼儿教师批评幼儿的研究
81 幼儿教师教学提问的研究
82 大班幼儿自我概念特点之研究
83 大班幼儿生活活动中利他行为之研究
84 幼儿教师的奖励行为研究
85 幼儿教师情绪劳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86 男性幼儿教师职业发展研究
87 动画片语境下小班幼儿英语语音学习的研究
88 幼儿教师工作倦怠研究
89 儿童幸福观之比较研究
90 西南地区城市公立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现状研究
91 重庆市保育员素质状况研究与对策思考
92 幼儿园科学课程实施现状研究
93 教师介入幼儿游戏方式的研究
94 重庆幼儿教师专业能力的现状调查研究
95 幼儿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研究
96 幼儿教师继续教育认同感的研究
97 绘画中的留守儿童
98 亲子游戏中家长角色的个案研究
99 幼儿园社会课程实施的个案研究
100 幼儿园假装游戏现况研究及对之开发和利用的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