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学论文 > 英语教学论文 > 通识教育理念下的高职英语教学实践与研究论文

通识教育理念下的高职英语教学实践与研究论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了通识教育理念下的高职英语教学实践与研究论文,本文共10篇,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通识教育理念下的高职英语教学实践与研究论文

篇1:通识教育理念下的高职英语教学实践与研究论文

通识教育理念下的高职英语教学实践与研究论文

论文摘要: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侧重培养适应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复合型应用人才。这是与通识教育理念不谋而合的,高职英语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以促进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发展。但当前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旨在从通识教育理念的视角透视当前的英语教学,通过对教学中所存在问题的剖析,提出解决策略。

论文关键词:通识教育 英语教学 全面发展

通识教育是19世纪不少欧美学者有感于现代大学的学术分科太过专门,知识被严重割裂而提出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将不同知识融会贯通,从而培养出完整的人。通识教育对现代高等教育的影响非常广泛,它是一种人文教育,超越功利性和实用性,它以增加学生知识的广度与深度、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兼备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最终把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作为高职教育的必修课程之一――英语,在学科性质、教学目标以及教育内容方面都与通识教育理念相契合,存在着相当大的相融性。因此,本文试图从通识教育理念的视角,提出几点个人的看法。

一、明确教学目标,更新教学观念

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侧重培养适应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级复合型人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教学目标,这也是与通识教育理念不谋而合的。而传统的英语教学由于受应试教育影响,在教学目标上还是以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为主,在教学过程中,几乎是教师占主导地位,教师具有选择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的权利,教什么以及怎么教都是由教师来决定,而学生则处于被动地位,这就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了解学生的兴趣、需要、个性,把培养应用型人才放在首位。

二、开展多种教学形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基础水平普遍不高,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普遍不高,这对教学效果也有直接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打破传统的课桌――讲台形式,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英语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同学围绕一个“Topic”分组讨论;也可以组织全班同学编故事,由教师给出开头,让同学续编内容;还可以围绕一个主题,由同学编写对话;或者组织学生用英语表演话剧等等。教师还可以利用业余时间,请外教为学生做一些英语讲座,听外国人讲原汁原味的外国文化,使学生有与外国人面对面的机会,从而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和兴趣。

三、更新教学手段,整合教育资源

传统的英语教学工具就是黑板加粉笔,这种落后的教学手段,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局限了教学形式。因此,现代的大学英语教学,要利用现代的多媒体技术,更新教学手段,整合教育资源。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把传统的听力课变成英语视听课,可以在多媒体教室为学生播放经典的英语短片,这样既有唯美的画面,也有经典的故事情节,给学生创造一种语言氛围,使学生在英语语言环境中学习听力,这比传统的听听力磁带学听力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传统的教学评价,往往以书面考试为主要的考核方式。衡量学生英语水平的高低,往往看他有没有通过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或者在期末考试中的卷面成绩,因此,这就给了学生一个应试的导向,使得学生不得不为了应付考试而去记单词、背句型、背作文,考试一旦结束,这些曾经背过的知识,也随之忘到了九霄云外。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应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导向,建立多元评价指标,如可以过程性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口语评价与书面评价相结合。教师可以把学生平时在英语课堂上的表现,作为平时成绩计入期末考试考核结果中去。另外,考核的形式,不仅要有书面形式,还要有口语形式。这样就使得学生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面面俱到,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通识教育理念下的英语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以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丁秀芹通识教育理念观照下的英语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华章,(34)

2倪肠体现通识教育理念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4)

3张书玲通识教育理念下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问题浅析[J]教育前沿理论版,(5)

篇2:通识教育理念下大学语文教育改革探讨论文

通识教育理念下大学语文教育改革探讨论文

内容摘要:通识教育是一种意在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感以及拥有健全人格的公民,具有实用性的、超功利的人文教育。大学语文作为一门高校的通识课程,有必要将通识教育理念贯彻其中,并且最大限度发挥其作用,通过教育使学生成为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

关键词:通识教育;语文教育;改革

随着教育的发展,将通识教育理念在教育中贯彻是当代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成为二十一世纪教育的共识,通识教育更注重人文教育,使学生在自由的、没有专业束缚的环境下受教育。大学语文作为一门通识课程在大学人文教育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经典文献作为教材,大学语文教育不仅仅是专业知识的传授,更是大学生思想品格的塑造,通过教育使学生不仅具有完整的知识体系和较高的综合能力,而且具有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等。

一、通识教育理念下的大学语文教育

中国教育中功利主义一直存在,把教育当作一种获取利益的手段和工具,语文教育也是如此,特别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学教育是为经济建设输送人才,为工业提供科技支持。所以大学语文教育在这样一种重功利的环境下畸形发展,同时也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学生知识结构单一、基础薄弱、社会综合适应能力差、缺乏创新能力等,使我国人才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不高。随着时间的推移,高等教育中过分功利化和专业化的弊端也不断出现,教育界也不断在反思和总结,逐渐改变观念,认同并提倡通识教育理念。因此,通识教育理念的大学语文教育得到了认可,其重要性表现为:首先,有助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基于通识教育理念下的大学语文教育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世界观,能够正确的认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并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提升人文素质和道德品质,成为一名合格的公民。我国自古以来就有“以人为本”思想,重视人本教育,例如儒家思想中仁、义、礼、智、信,就是教人们如何做人。因此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有助于学生正确思想价值观的塑造。其次,有助于学生优秀品德的培养。中华民族传统教育是一种关注人的成长的教育,也就是道德品质教育,这与通识教育理念是相同的,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克己奉公、友爱互助、勤俭节约等高尚品德,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将自我成长和命运与社会联系起来,尊重且追求知识和真理,努力奋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付出自己的力量。

二、通识教育理念下的大学语文教育改革

第一,革新教材内容。当前高校大学语文教材种类繁多,教学侧重点个不一样。首先在教材编订内容上,应该以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为主题的文章,以一些经典的文选占据主导地位,但也要有对自然、社会和人类丰富内涵的内容,通过学习经典文选,了解某一个时代以及这个时代的人和人文精神,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使学生在以后走出校园进入社会以后能够有能力适应职场和社会生活;其次通过对文学经典的阅读和学习,培养学生文学审美能力,从不同时代不同作家文学作品中了解中国古代的思想和观念、文化和风俗,并且体会文章的韵味和美感。学生通过对经典文献的学习,不仅是承担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推卸的责任,同时从这些经典文献中学会如何做一个优秀的人。如果在学习过程只是为了以后在社会职场中创造多少财富的话,学习的过程是没有意义且没趣的,在通识教育理念的知道下,应该注重学生人文精神、人格品质等综合品质方面的培养,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意义。第二,革新教学方式。在通识教育理念下的`大学语文教育中,不仅要实现语文知识的传授,还要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综合素质,充分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以学生为本并且从学生角度和需求出发,使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中国文化深厚的底蕴和丰富精神世界。教师在教学中在传统教学思维和方式的基础上,转变教学观念,革新教学方法,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讲解为辅,帮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例如在学习某一篇经典文章时,先让学生阅读并交流读后感,并提出阅读中不懂的内容或问题,之后教师在针对学生不懂的内容进行讲解,这样就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自主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第三,革新考核方式。大学语文教育一般以考试为主要的考核方式,这种考核方式知识覆盖面不全,不能充分考查学生的知识贮备、运用能力和综合素养。因此,考核方式也应该注重时效性,采用多种考核方式。传统的以考试为主的考核方式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调动,更不利于教学过程中人文精神的培养。例如通过平时的阅读报告、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趣味性活动进行考核,并把人文素质和语文知识有机结合在一起进行考核。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调动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而且有利于综合素质以及健全人格的培养。

篇3:通识教育模式下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通识教育模式下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近些年我国一些高校实施通识教育,通过对学生党支部工作的实践探索,总结分析了通识教育模式下学生党支部工作的现状,提出了通识教育模式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对策与思考.

作 者:刘玲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上海,33 刊 名:理论界 英文刊名:THEORY HORIZON 年,卷(期): “”(12) 分类号:G649 关键词:通识教育   学生党支部   实践   思考  

篇4:高职院校公寓文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教育论文

高职院校公寓文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教育论文

摘要:随着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断深入,以健全大学生教育管理体系,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成为了各高校重要的工作内容。文章通过几年某学院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实践,进一步探索了如何构建一个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高职院校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体系,同时通过直观硬件文化、制度行为文化及精神形态文化的建设,分析和研究如何更好地促进学生公寓育人功能的发挥,从而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促进高职院校育人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高职院校;公寓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公寓是大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大学生在校期间,有近80%的时间在公寓中度过;另外,这里也是学生进行各种思想交流的主要场所。占领这一教育阵地,对于完善高校教育管理体系,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公寓文化建设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载体。良好的公寓文化,对学生的思想引领、行为规范、素质拓展、心理调适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认真研究公寓文化建设的特点,构建完善的公寓文化体系是每个高职院校都要面对的、不可缺少的课题。

一、高职院校公寓文化建设的内涵

提到高校公寓文化建设,许多同志认为就是在学生公寓中开展一些学生活动,事实远非如此,高校公寓文化建设有着其丰富的文化内涵。高职公寓文化建设是以学生公寓为平台,以高职学生为主体,以学校教育管理者做支撑,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涉及到物质形态、价值准则、行为规范、文体活动、人文环境等各种文化现象的高度统一,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具体说可以将其分为三大部分:直观硬件文化、制度行为文化及精神形态文化。

直观硬件文化包含公寓硬件建设及视觉文化,是公寓文化建设的基础;制度行为文化主要是公寓制度建设,它是培养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道德规范的准则,是公寓文化建设的保证;精神形态文化是公寓文化建设的最高层次,它是培养大学生政治信念、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心理素质、审美情趣等素养的文化。这三个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转换,从而构筑起高职院校公寓文化体系。

二、高职院校学生公寓文化缺失带来的主要问题

就我国现行教育来说,由于教育体制、招生政策、培养目标等因素,高职学生与本科生相比有其自身特点:文化知识基础较差,文化素质、文明修养也相对较低;学习动力不足,理想、信念不高,自信心不强;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力较差;经济生活压力相对也要大一些。但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比较活跃,动手能力、专业技能、适应性较强;心理承受能力较强。面对学生的这些特点,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道德修养教育、行为规范教育显得更为重要。显然,公寓作为学生生活、学习、交流的主要场所,是各种问题的多发区,如果学生公寓没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没有先进的公寓文化做引领,将对学校各方面教育和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诸多负面影响。

1.道德缺失

随着高校后勤制度的改革,许多高校实行了学生公寓社会化管理,学生缴费上学、学生缴费住宿。公寓管理者与学生的角色发生了根本的转变。由过去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教育者与被教育者转变为服务者与被服务者的关系。众多的事实表明,由于角色的转变,认识理念产生偏颇,导致学生的公寓道德规范偏离了校园准则。他们自认为是“上帝”,挑剔刁难公寓管理者,将一切问题归咎于公寓管理部门,不能正视自身问题及自我身份,再加上公寓管理者与学校教育管理者的工作脱节,致使教育管理不及时不到位。有些大学生毫无顾忌地在公寓抽烟、打牌、通宵上网;拉帮结伙,打架欺人;夜不归宿、破坏公物;不珍惜环境卫生,公寓内务脏乱差。这种错误的认识理念及行为必将影响大学生良好道德行为的养成。

2.安全隐患突显

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家境不同、成长经历不同、生活习惯不同;同时他们又是一个特殊的青年群体,尤其现在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他们追求新颖,无所顾忌;他们对问题的认识容易偏激;有些学生的生活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与自身实际年龄不相符,这些都容易为公寓带来众多不安全因素。消防安全、财物安全、治安安全、卫生安全、网络安全、突发安全等,如果在安全理念上得不到统一的认同,就不能构建起一个良好的安全体系,公寓不安全事件将会层出不穷。

3.不良思潮侵蚀校园

学生公寓就是一个社会的缩影,大学生又是追求社会新意的主体人群,他们思想活跃,喜欢新鲜事物,乐意追捧新潮思想,然而辨别是非的能力又有限。在当今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任何文化思想都会在大学校园中迅速传播。尤其当今国际、国内环境复杂,各种思想在博弈碰撞,一些不良思潮很容易侵蚀大学校园。学生公寓又是不良思潮传播的'集聚地,要抵御防范不良思潮对青年学生的侵蚀,学校的教育管理者必须充分认识到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意义,要构建优秀的公寓文化,用正确的思想、优秀的文化引领广大青年学生构建积极向上的思想意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

三、加强高职院校公寓文化建设的主要措施

文化是一个群体形成的一种相对固化的思想、理念、行为和习惯。文化的形成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长期的引领与积淀。对于大学公寓文化建设也是一样,要创建一个优秀的公寓文化,需要我们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统一思想、统一认识

常言说得好,“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大学公寓也是一样,一届一届的大学生是公寓文化的践行者,而公寓管理者、学校的教育管理者则是公寓文化的创建者、引领者和传播者。因此需要领导者及管理者对公寓文化必须有一个统一正确的认识。尤其在实行社会化服务的高校公寓,由于公寓的管理者与学生的教育管理者在职责上的差异,造成其对公寓文化认识上的差异,有时会对公寓文化的建设带来负面作用。公寓的社会化管理者必须有对大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理念,积极密切配合学校引领公寓文化建设。学校的学生教育管理者要密切关注公寓的日常管理,支持公寓的管理工作,只有形成这样一个有机的教育管理整体,公寓文化建设才会有培育发展的土壤。就笔者所在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而言,为强化公寓文化建设的教育地位,学院将公寓文化建设称之为学生教育的“第三课堂”(注:第一课堂指课堂教学、第二课堂指学生活动),将其列入为学生的综合素质考核之中,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公寓文化建设教育是重要的一项内容。从入学起始,就在学生思想中根植公寓文化理念。另外,为确保公寓文化的顺利开展,由学院副院长牵头,公寓的服务管理者与学院思想政治处、学生工作处、各系党总支等共同组成一个学生工作委员会,定期检查研究学生公寓文化的建设情况。由于认识理念上的高度统一,学生公寓文化建设一直是学院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亮点。

2.构建系统的公寓文化体系

公寓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不是简单地做一些活动就等同于创建了公寓文化,它要触及到公寓的每一个角落,根植于公寓的每一个管理者和每一个学生的思想中,涉及到教育管理的方方面面。因此要创建优秀的公寓文化,必须深入研究高职院校公寓文化的特点,要根据本校的文化特点和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以形成大学生良好的思想修养、良好的道德修养、良好的行为修养为根本,精心设计适合本校特点的系统文化框架。要将直观硬件文化、制度行为文化及精神形态文化有机融合为一个系统的整体,构建起公寓文化体系。单方面强调一点而忽视其他方面都不能构建起优秀的公寓文化。

3.要重视制度行为文化的创建

根据调研及实践经验,我们认为高职院校公寓文化建设,要在做好直观硬件文化建设的前提下,更要着重做好制度行为文化的建设。制度是行为的保证,无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文化的建立要注意三个方面。首先就制度本身而言,必须坚持以人文本,以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以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激发学生进取,构建和谐、安全、稳定校园为宗旨,构建完善的制度体系;同时又要保证制度内容的可操作性和可执行性。其次,要加强制度的宣传贯彻,采取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让制度融入到每个学生心中。同时管理者更要对制度融会贯通,做制度的宣贯者和执行者。再者,要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在制度宣贯的基础上,要严格执行管理制度,决不能将制度束之高阁。

4.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公寓文化建设之中

公寓是学生生活休息的主要场地,学生大量的业余时间在公寓中度过。在公寓这个生活空间中,学生可以谈天说地,沟通思想,畅想未来,此时他们思想放松,每个人都能展示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在沟通中,各种思想相互交融、相互碰撞。在这种氛围中,青年学生之间最容易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公寓文化建设就是要利用这一阵地做好青年学生的思想教育引导工作。

通过实践尝试,我们认为,在公寓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引导,不宜采取硬性的灌输教育,应采取文化引领、润物无声的方式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

(1)通过规范的制度要求,规范学生的行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规范制度的执行,除日常的要求外,更重要的是要经常组织各种公寓活动,通过大量活动宣贯规范的行为和制度。

(2)辅导员要经常深入到学生公寓中,和学生融为一体,在谈天说地的聊天中,耳濡目染地引导学生构建正确的世界观,向学生传输优秀的思想品质,传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融洽氛围的营造及这种看似无意实为有意的教育,会达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3)党、团支部进入学生公寓。党团组织要充分利用党、团支部的政治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党员、团员的旗帜作用,在学生公寓中营造正确的文化舆论氛围,通过各种活动宣贯优秀的文化思想。例如,可以在公寓建立“学生党支部文化园地”、“团支部文化园地”、“党员挂牌宿舍”、“先锋团员宿舍”等,发挥党团组织的重要政治作用。

5.组织开展寓教于乐、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文化是一种行为,是一种理念。如何将优秀的公寓文化传承给每一届学生,根植学生的心灵,进而使公寓文化不断发展优化,这是文化建设中一个重要的环节。青年学生活泼好动,他们不喜欢生硬的说教灌输。我们要根据青年学生的特点,多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将公寓文化建设融入活动之中,使学生在愉快、有趣的活动中接纳、传承优秀的公寓文化。活动是文化创建、传承和发展的最好载体,对于我们组织的每一项活动,都要赋予文化内涵,决不能为开展活动而开展活动。

6.良好的硬件设施是创建公寓文化的基础

硬件设施是公寓文化建设重要的组织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方式发生着不断的变化。因此,高职院校公寓文化建设也必须满足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需求,要尽最大能力为学生创建良好的生活环境,从硬件设施上要满足学生生活学习的需要。良好的环境能影响人,良好的环境也能教育人。良好的硬件设施,整洁的生活环境,对学生良好心态的培养、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7.创建优秀的公寓文化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公寓文化的践行者,是公寓文化建设的主体。因此在公寓文化的创建中,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广大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以公寓管理者为主导,在公寓中成立有意义的学生组织;在各项活动的开展中,倡导由学生自主负责举办;在日常管理中,发挥学生的“三自”作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使学生真正成为公寓文化的创建者、践行者和传承者。只有这样,公寓文化建设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真正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有益补充。

四、结束语

多年来,笔者所在学院一直将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列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事实证明,优秀的公寓文化对大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严谨作风的培养、思想品质的提升都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学生毕业后到到任何公司、企业就业,都能尽快适应公司、企业的文化,为学生的良好发展打下了一个优秀的基础平台。

篇5:高职体育教学中赏识教育理念研究论文

高职体育教学中赏识教育理念研究论文

摘要:体育教学是高职院校中的重要教学课程,但是由于体育教学在教育体系中所占的比例不大,所以并不受到重视,因此对于体育学生的教育方法也有一定的差异。通常学习体育的学生,文化课的成绩并不好,但是运动成绩比较好,所以老师经常会根据学生的运动表现,对学生进行表扬和批评,有时候会影响学生的心态。为了学生的未来发展,老师应该引入赏识教育理念,多表扬学生,让学生在表扬中能够快速的改变自己的不足,提高自己的体育成绩。

关键词:高职;体育教学;赏识教育;方法;作用

我国高职院校开展的体育教学,在教学方法和理念上还是遵循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但是由于学生的表现各有不同,每个学生的特长也不同,所以严厉的批评并不一定能够起到教育的效果。老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想法,考虑到学生的心理活动,所以最好的教育方法就是引入赏识教育理念,让学生在老师表扬中逐渐的意识到自己的优点以及自己的不足,这样学生更有动力去改变现有的不足,努力学习和锻炼体育的动作和知识。所以,赏识教育对学生来说十分重要。

一、高职体育教学中赏识教育的方法

(一)师生之间互相接纳

教学是由老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一个体系,因此,在教育中老师和学生都不能或缺,所以想让体育教学能够顺利的进行下去,就要让学生和老师能够互相接纳。这就需要运用到赏识理念,老师和学生互相欣赏,才能保证体育教学课程的融洽,也只有保证师生之间相互接纳,才能在接下来的教育中互相配合,老师才能根据学生的各自特点来制定相关的教学计划,才能保证学生心情愉悦的参与到体育教学中,这样对学生锻炼体育技能,学习体育知识十分的重要。因此,只有运用赏识教学理念,才能让体育教学课程更加的人性化,才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课堂教学中。

(二)课堂上进行思想教育

高职院校的学生的心理正处于逐渐成熟的阶段,因此,这一阶段对学生的思想引导十分的重要,如果不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会在学生发生思想问题的时候不能及时解决,所以,应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但是传统的思想教育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在开展思想教育的同时学生并不配合。因此,需要引入赏识理念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接受思想教育的时候,可以积极配合老师开展的学习和活动。对学生来说,赏识理念教育,能够让学生在表扬中发现自己和同学的优点,从而进行自我对比,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这样属于自我反思,更有利于学生解决自己的思想问题。

(三)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学生身上的优点和缺点也是不同的,老师不能用同一个标准来衡量所有的学生,所以,老师要对学生进行仔细的观察,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优点,并且根据这些优点来表扬学生,对学生进行赏识,由于每个学生能够得到赏识的优点是不同的,所以,其它的学生想要让自己的更优秀,让老师更关注自己,就要改变自己的不足之处,尤其是在体育训练和学习上,会更加的刻苦,来提高自己的体育学习能力,和掌握体育技能的特点。这就是赏识理念所带来的教育成果,让学生在保有自尊心的时候,能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变得更加努力,要比批评的效果更好。

(四)根据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赏识教育方法

学生的个体差异随着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人处世能力,思维和心理等各方面的不同逐渐的显露出来,所以,老师不能运用同样的赏识办法来对待每一个学生。这样学生会感觉到老师是在敷衍学生,而不是认真观察学生而得到的结果。所以,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来决定采取何种赏识教育,这样才能够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的问题,也能够让学生觉得老师在重视自己,观察自己,为了让老师更加的满意,就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体育专业技能,同时,能和其它的同学互相学习和比拼,让自己变得更优秀。因此,不同的赏识教育才能对不同的学生起到教育的作用。

(五)掌握赏识的程度

赏识教育更多的是让学生接受表扬,在老师赏识学生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做到更好,而且学生的逆反心理也能够有效的减少。但是并不是学生的所有行为都要接受赏识,老师应该掌握一个程度,不能过于泛滥的赏识学生,这样学生会感觉不到赏识的重要性,这样也会导致学生产生松懈的心理,对表扬和赏识不在乎。因此,老师应该掌握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的程度,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重视赏识教育,知道只有自己做的更好,或者是某方面符合老师的赏识标准,才会获得老师的赏识,从而能够引起学生的良性竞争,让自己表现的更好,对体育学习更认真,从而获得老师的赏识。

二、赏识教育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一)培养学生的竟争意识

高职院校是学生成长的温床,但是学生不能因为学校的环境安逸,就缺乏竞争意识,这样的学生是会在未来的工作中被社会淘汰。因此,只有促进学生更努力的锻炼体育技能,提高体育能力,才能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而老师采用的赏识教育办法,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在学习环境下,创建合理的良性竞争的条件,让学生为了得到老师的赏识而不断的努力,而老师也要根据学生的竞争情况,而不断的提高赏识的条件,这样才能促进学生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不断的加强体育学习和锻炼,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竞争意识不断的加强,以便提高自身的水平。

(二)增强团队合作的能力

体育教学和体育学习不是单独一个人就可以完成的,除了自我锻炼以外,还需要学生之间互相合作,尤其是团体性的体育教学内容。例如篮球和足球的教学,都是需要学生有足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配合能力,才能获得更好的成绩。因此,老师通过赏识教育的办法,可以提高学生之间的配合能力,能够让学生增强团队合作的意识,而且,在团队之中,老师采用赏识教育,可以让表现不突出或是拖累团队的.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不断的改变自己的学习和锻炼的办法,并且可以和其它的人一起锻炼体育技能,这对于整体技能的提高也是有帮助的。

三、赏识教育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引入效果

(一)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每个学生在心里都有一定的不自信,所以,老师想要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成绩,就要加强学生的自信心。而学生的自信心主要来源于体育成绩的提高,因此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的特点,以及掌握体育技能的不同之处,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且在老师不断的鼓舞下,改变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提高学生的体育成绩,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这对于学生来说,是提高学生自信心的最好的办法。因此,老师要重视在体育教学中,赏识教育的使用和引入,而且一定要注意赏识教育使用的次数和长度,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二)使学生中的弱势群体能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老师在教授学生学习体育知识和锻炼学生体育技能的时候,一定要重视体育学生中的弱势学生,这类学生可能是因为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也有可能是其它的原因,导致体育成绩不理想。这时候老师应该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的分析,这样才能了解学生成绩不好而成为弱势群体的原因,从而采用赏识教育,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教学中,让学生成为教学主题,并且让弱势群体的学生,去教导其它的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责任,从而提高学生的体育成绩,改变弱势情况。

(三)创设机会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学习应该是快乐的,不应该是痛苦的。所以,老师在对学生开展体育教育的时候,应该重视让学生快乐。所以,老师可以引入赏识教育,在教学中把赏识教育穿插进去,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被重视,喜欢上体育教学,从而让学生对体育教学感兴趣,这样潜移默化间,就可以提高学生的体育成绩,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体育知识,锻炼体育技能。因此,赏识教育可以创建快乐的教学方法,让更多的学生能够接受体育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四、结语

赏识教育是近年来引入到高职教育的,从心理学角度说,学生接受表扬从而改变自己的效果要比接受批评的效果好。尤其是体育教学,更应该重视学生的心理,因为体育训练强度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大,所以导致学生在学习和锻炼的过程中,会有一定的差异性的表现,而老师应该根据这些差异性,寻找学生的优点,并且对学生进行表扬,从而进行赏识学生,在从中点出学生的不足之处,让学生能够快速的发觉自己的不足,然后接受老师的建议进行改进。因此,赏识教育对于体育学生来说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刘宾.高职体育教学中赏识教育理念的融入及渗透[J].当代体育科技,(20):102-103.

[2]温伟芳.赏识教育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继续教育研究,(08):145-148.

[3]何占奇.赏识教育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2):136-138.

[4]郁水萍.浅谈赏识教育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体育科技,(02):159-162.

篇6: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探究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论文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探究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论文

哈佛大学流行一句名言:“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和思索问题。”即在学习中思索、研究;在思索、研究中学习。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摆上重要的地位。高中化学探究教学通常表现为实验探究与问题探究两种基本模式,它一般包括猜想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解释结论、评价交流几个基本环节,实施高中化学探究教学的核心在于建立假设与实验验证。

一、高中化学探究教学的理论基础

认识的过程一般都遵循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总规律,但科学探究作为一种特殊性的认识,其认识过程模式一般为:

科学认识论强调,真正的学习已不仅仅是指知识本身,而且还包括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知识的再生过程应当以适当的形式重演知识的生成过程;学生所认识的知识,虽然相对于人类而言是已知的,但对学生而言却是未知的。因此学生要想认识知识,也必须按照认识的一般过程来进行探索。

二、高中化学探究教学的基本模式

探究教学的教学模式多种多样,但是实质和特征都基本相同,只是在形式上略有差异。在高中化学的探究教学中应该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基础等因素的不同进行选择。一般来说主要包括“实验探究”和“问题探究”两种基本模式。

(一)实验探究模式

“实验探究模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发下,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充当新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的角色,根据自己设计方案,通过实验探索进行积极主动的分析和思考,去探求未知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一般流程为:

其主要步骤包含:①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有针对性的实验,并对结果进行分析;②提出问题或问题的关键所在,从而明确问题;③根据自身已有的认知经验提出解答问题的猜测和假设;④搜集资料或收集必要的材料设计实验,验证假设;⑤作出判断,形成结论,并进行合理的评价并与他人交流。

案例1:褪色原因的探究

实验情景:在NaOH溶液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再加几滴新制氯水,变无色。

提出问题:为什么试管中的酚酞最终变为无色?

提出假设:①NaOH与氯水中HCl、HCIO发生中和反应,使C(OH-)减小,酚酞褪色。

②氯水中HCIO氧化酚酞使其结构破坏而褪色。

实验探究:①在含酚酞的NaOH溶液申,滴入HCl溶液至溶液褪色,返滴NaOH溶液,又呈红色。

②在含酚酞的NaOH溶液中,滴入氯水至溶液褪色,再滴NaOH溶液,溶液不变红色。

交流评价:学生在讨论、交流基础上获得共识。

得出结论:新制氯水使NaOH的酚酞溶液褪色,是由于HCIO的氧化漂白作用。

(二)问题探究模式

“问题探究模式”是指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实践活动为策略,使学生在学习中理解并初步尝试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此模式教学贯彻“问题解决”这一中心,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能达到学生知识的主动构建。其一般流程为:

其主要步骤包含:①教师设计适当的问题情景,使学生发生认知冲突;②运用猜想与假设,与认知结构中的前概念建立联系;③在对各种假设整理归纳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设计出合理的探究方案;④通过实验探究或逻辑推理,验证假设,寻求认知冲突的解决;⑤引导学生以科学概念代替错误概念,达到认知重组。

案例2:苯的结构的探究

提出问题:苯分子具有怎样的结构?

讨论交流:学生讨论交流,对给予的大量信息做初步的分类与思维加工。

形成假设:假设一:若苯分子为链状结构。(试根据苯的分子式写出二种可能

的结构)

假设二:若苯分子为环状的结构。(试画出可能的结构)

设计方案:①能否使溴水褪色?

②能否使酸性高锰钾溶液褪色?

实验验证:通过实验这些结构又一一被推翻了。

史实情景:介绍化学史实。

讨论交流:学生讨论并预测结论。

结论阶段:确切地表示苯分子的结构。

三、高中化学探究教学的基本程序

1.创设问题、引发探究。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再去认识更高层次问题的过程。问题对于学习过程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以问题为中心,围绕科学的并能激发学生思维的问题展开教学,也是探究教学的重要特征。创设探究情境就是创设一种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教学情境。

2.活动探究、探索问题。明确问题之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活动探究,该过程是整个探究教学的关键环节,它一般包括猜想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解释结论、评价交流几个基本要素。探究活动中可以突出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要素,各个要素的顺序也可以因探究的内容不同作适当调整。

3.评价教学、完善探究。教学评价是教学各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一般包括学生自我评价与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就是学生对探究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的过程。评价的内容主要涉及学生的探究活动准备情况、对探究内容的兴趣度、探究过程中的参与度、探究活动中合作交流情况、对探究活动结果的正确性及满意度等。教师评价是教师对学生探究学习进行评价,可以采用书面测试、活动表现评价等方式。

四、高中化学探究教学中的两个关键:假设与验证

探究教学的过程一般包括“提出问题-查询资料-建立假设-实验验证-形成结论-评价交流”等几个基本环节。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其探究活动的核心应该是“建立假设”与“实验验证”两个环节。

(一)建立假设

“假设”是指学生根据已有的学习经验,对需要探究的问题猜想出来的一种或多种可能的答案或结论,它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特征之一。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假设不要做太多的评价,但是要引导他们对种种假设进行整理归纳,教师对学生因知识上的欠缺而产生离题的假设要给予必要的启发,为学生提出恰当的假设铺路搭桥。一般可以运用归纳法、演绎法、分类法、类比法等方法引导学生提出假设,现以归纳法为例予以说明。

案例3:盐类水解的探究

实验情景:醋酸钠、氯化铵、氯化钠三种盐的水溶液分别滴加酚酞和石蕊试剂。

明确问题:醋酸钠、氯化铵、氯化钠三种盐的水溶液酸碱性为什么不同?

分析讨论:醋酸根与水电离的氢离子结合生成弱电解质醋酸,所以溶液显碱性。

归纳假设:某盐离子能与水电离出的氢离子结合生成弱电解质,则溶液显弱碱性;某盐离子能与水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弱电解质,则溶液显弱酸性。

实验验证:通过实验验证假说的正确性,明确适用范围并形成理论体系。

交流运用: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二)实验验证

任何假设与猜想都必须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在这个过程中要把假设变成可行的、具体的实验方案。学生要选择实验的用品和设计实验的步骤,对学生而言这一步难度较大,教师不仅要给予学生知识上的铺垫,还要给学生探究方法上的指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后,首先要讨论其安全性;可行性、简约性。对有些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予点拨,激活学生思路的中断点,引导学生克服思维定势,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点拨学生时,不宜多讲更不能代劳,只要把关键的问题点到即可。

案例4:苯酚与钠的实验探究

设计方案1:直接加热苯酚,使其熔化,然后再加入钠进行反应。

学生评价:苯酚有毒、易氧化,苯酚在加热时颜色会发生变化,而影响实验效果。

设计方案2:用乙醇把苯酚溶解,形成苯酚溶液,然后再加入钠进行反应。

学生评价:苯酚和乙醇都与钠反应都产生气体,气泡不能证明是苯酚与钠反应。

教师评价:关键要选择一个合适的溶剂,既能溶解苯酚,又不与钠反应。让学生

合作讨论,交流,经过实验比较。

得出结论:苯比乙醇合适。

著名的教育学家弟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在高中化学探究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职责不在于传授给学生多少化学知识,教师要回归一个激励思考的引导者、交换意见的参与者、组织活动的协调者的角色。

篇7:高职旅游专业实训室建设与管理实践研究教育论文

实训基地是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也是实现高职教育目标的必要条件。教育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指出,要“建设一批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研发功能于一体的实训基地或车间”。在这种大背景下,高职院校纷纷建立实训基地,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企业用不上、社会不满意等矛盾日益突出在旅游行业也不例外。因此,为了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进一步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笔者认为,实训室不仅要有,而且要切实“有用”。为此,拟结合旅游专业的特点,从实训室建设与管理的实践出发,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准确定位、统筹规划,建立符合校情的校内实训室近年来,许多旅游类高职院校重视校内实训室的建设,先后投入大量资金建立诸如导游、餐厅、客房甚至吧台等实训室,服务于实践教学,环境一流,设施高档。但同时对部分实训室的建设没有全盘考虑,盲目、重复建设现象严重,大批设备引进后或实训场所建成后并没有真正发挥其应有的功能。有的实训室设备及场所使用率低,闲置浪费,成为摆设。因此,高职院校要加强实训室的建设与管理,首先要准确定位。所谓准确定位,就是根据学校现有办学条件、办学规模、重点专业以及今后办学方向等进行综合考虑,统筹规划。其次,实训室的建设还应具有前瞻性,考虑先进性,注重实用性,并结合高职教育办学水平评估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建设,避免资源浪费。再次,根据学校和专业建设的实际情况,实训室的建设和设备的完善还应该做到有步骤、分批次、有重点。当然,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学校加强校企合作,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为原则,与旅游企业共建实训室也是很好的实训室建设途径。

根据旅游专业特点,建立具有职业特色的校内实训室旅游专业主要是为旅行社、旅游景区、酒店等相关企业培养专业操作技能熟练的高素质、强能力的专业管理人才。同时,也是一个经常与人打交道,对客服务较多,应用性非常强的专业。正是由于旅游专业具有这样的特点,旅游专业的高职教育只重视学生操作技能的训练,仅把实训室作为技能训练的场所是远远不够的,这样培养的学生一旦走出校门,面对陌生的旅游、酒店工作环境以及对客服务中的突发事件往往束手无策。事实证明,职业道德、职业能力等已经成为旅游企业选拔人才的重要考虑因素。因此,校内实训室的建设必须具有鲜明的职业特色,与企业接近,与社会接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才能真正适应旅游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1.要营造实训室的企业氛围。实训室的.建设应具有仿真性,即实训设备的配备、实训场地的布置要做到与真实企业相一致或者接近真实企业,要让学生进入实训室后有置身企业的感受。还应将企业文化、企业精神融入实训室的环境建设之中,建立良好的企业氛围。比如,旅行社追求“品质第一,诚信为本,顾客至上,服务上乘”,星级酒店重视“服务一流,微笑待客,宾至如归”等。诸如此类的企业文化与服务理念,都应让高职旅游专业的学生进入实训室后立即有所感受。因此,实训项目、实训流程、实训操作规范应全部“上墙”,让学生谨记服务规范,提高服务水平,追求服务质量;微笑的面容,一流的服务水平,以及“宾至如归”、“顾客就是上帝”等服务理念应以图片、标语的形式展示在实训室内,让学生耳濡目染感知企业文化,在实训室内受到浓郁的职业氛围熏陶,激发他们努力学习、提高服务水平的热情。 2.管理制度要与企业接轨。为了使实训室与旅游企业“零距离”,实训室管理制度的建立可以借鉴旅游企业的管理制度,并模拟旅游企业的管理运行模式进行严格管理。比如,实训室的钥匙管理由值日学生按照企业交接班制度严格执行;实训室的学生守则完全参考旅行社或酒店的员工守则制定,甚至就采用旅游企业的员工守则。采取这样的方式,学生能较早熟悉并认可旅游企业的规章制度,从而缩短学生在企业实习、就业的适应期。管理制度与企业接轨之后,学校将完全按照企业的岗位标准严格要求学生,进入实训室,学生就要把自己视为企业职员,并自觉遵守企业的上下班制度及工作要求。在这种遵章守纪的过程中,学生将逐渐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养成认真、严谨、敬业的工作态度。当然,这样的方式也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尽职尽责的职业道德。此外,实训室的设备、卫生、安全管理制度也应与星级酒店的前厅、客房、餐厅等部门的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及服务操作规范结合起来,在使学生熟悉和理解企业管理制度的同时,实现实训室的正常运转。

3.要以职业能力为中心开设实训项目。实训项目的开设也应以职业能力为中心,即在开设实训项目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社会对该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要求这一重要因素。就高职旅游专业的学生而言,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不是简单地增强职业技能的熟练程度,最主要的是要提高学生的服务能力和综合能力。因此,实训项目的开设不仅要增强学生的服务技能,还应考虑综合性、设计性的因素,开发综合训练能力强的实训项目,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比如,中餐零点服务在学生熟悉零点服务基本程序及规范以后,可以开设综合性较强的实训项目,并不断变化客人类型、变换服务情境,让学生学会应对不同的服务场景。甚至可将不同的突发状况引入实训项目,诸如弄脏客人衣服、菜品质量出现问题等等,加强学生应急能力的训练和突发状况处理能力的训练,从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

围绕职业岗位真实环境开展实践教学高职学生必须具备职业岗位的素质、知识与能力。为了培养和提高旅游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与综合能力,高职旅游专业校内实训教学的开展应充分考虑职业岗位的真实环境,始终贯彻与企业“零距离”结合的精神,尽可能地模拟真实职业场景或真实的服务现场。在条件成熟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通过服务社会、参与企业化运作的形式,开展全真的实践教学。比如,创建旅行社,开展旅游业务,使旅行社的运营、营销、导游服务等工作与学生实训教学有机结合,融于一体,或者将部分实训室直接建设成学生自主经营、自我管理的企业实体,让学生在真实企业中得到锻炼。这样的形式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企业经营意识和市场竞争意识。如果条件不成熟,也可以利用实训室开展仿真性实践教学,比如,让学生在实训室里感受真实的企业环境,实践教学尽量模拟真实的企业状况或职业场景,采用角色扮演、模拟现场等形式开展实践教学,让学生直接感受现场气氛,从而强化学生的职业角色意识。

拓展实训室功能实训室的建设与管理还应走实用性、社会化的道路,即不仅要让实训室成为学生实践训练的场所,还要发挥实训室的功能为社会提供服务。比如,具备职业资格鉴定功能的院校应充分利用实训室与社会接轨,向社会开放,不仅让本校旅游专业学生在毕业前获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为学生就业提供便利,而且应面向旅游行业的社会人员开展职业资格鉴定,为旅游企业员工的提升、再就业培训等职业需求提供方便。只有这样,学校才能以实训室为纽带,加强与企业、社会的联系,扩大实训室的功效,把从企业、社会中获取的信息及时注入学校教育之中,加强实训室的建设。

加强实训教师队伍的建设实训室还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稳定的“双师型”实训教师队伍。高职教育的实训教师应该具有行业背景或相当的实践能力。因此,实训教师队伍的建设要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方针,一方面,要鼓励教师获取行业资格证书,并选派专业教师定期到旅游企业实践、锻炼,熟悉旅游行业发展动态,切实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另一方面,要经常性地聘请旅行社、酒店等旅游企业的一线员工或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指导学生实践教学,及时将他们的实践经验和行业最新知识传授给学生。

总之,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体现高职旅游专业特色,建立实用、仿真的高职旅游专业实训室,充分发挥实训室的功能,更合理、更科学地利用实训室为实践教学服务,是真正保障实践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

篇8:高职教育中《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研究论文

高职教育中《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研究论文

程序设计课程是计算机软件专业的核心课程,程序设计能力是该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通过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不仅要为学生程序设计能力的培养打造一个坚实的基础,同时使学生通过该课程能科学地认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加深对计算机的理解。对于两年制高职软件技术专业的学生而言,程序设计课程不仅仅是进入专业学习的入门课程之一,更重要的是――它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的重要保证。随着两年制高职软件专业自身的发展和来自社会对毕业生素质的要求,该课程的教学也暴露出些问题,本文结合当前的教学实际,探讨该课程教学的改革。

1.高职教育特色

1.1 培养方向

高职毕业生必须具备较强的就业能力,同时高职教育也要为学生的终身教育打下基础。因此,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向是:以培养适应就业需要的高等应用型技术人才;高职教育的毕业生如果想在很短的时间内即能胜任工作,获得用人单位的认可,就应具备较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更需要过硬的技术应用能力。

1.2 学生特点

高职院校的生源较普通高校差,生源主要是中专生和普通高中生,中专学生基础知识薄弱,而普通高中学生又不具备较强的操作能力,为此高职教育的理论教学应按少而精的原则,讲授最有用的内容;而教师的精力应更多的集中到学生的技能训练上,以理论够用为度,加强实践教学,达到少讲多练,培养学生过硬的技术应用能力。

2.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现状

2.1 没有摆脱普通本科教学模式的束缚

目前高职软件专业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体系仍是本科教学的“压缩饼干”。具体而言,就是仍注重理论知识教学的系统性,忽视教学的应用性,即使考虑了“应用性”,也只是简单的增加例程,选用的例程只起到了对理论的验证作用,很少从学生就业的角度来选择案例讲解理论知识。

2.2 教学方法不够科学

在有限的教学学时里,教师需要讲授的东西太多,仍属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并且对教材配套的习题集和实验指导书依赖较多,尽管这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开阔视野,但也增强了学生的依赖性,从而导致学生的应用能力得不到真正的提高。

2.3 选择程序设计工具存在盲目性

目前多数学校总以为学生懂得的程序设计语言越多,应用能力就越强,学生的就业情况就越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涉及程序设计的课程多达4 门~6 门。这导致当学生学完多门程序设计语言后,样样通,样样松,真正掌握的程序设计应用能力却很少,不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

3. 改革实践初探

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对高职毕业生的需求,增强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能力,针对目前高职软件专业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已有的各种改革方案的分析、比较,我们从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实践。

3.1 修正教学目标

高职软件专业毕业生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更需要过硬的实际应用能力,这就是我们的培养目标。因此我们将原有的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目标修改为,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程序设计能力,能够通过适当的引导解决简单的实践问题。简言之,教学目标应服从和服务于该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

3.2 教学内容精讲多练

为了提高高职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在目前教学学时不断压缩的情况下,教师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贯彻了“以理论够用为度,加强实践教学”的基本原则,减少理论教学学时数,大幅增加实践环节的学时数。理论部分主要以讲授基本知识的应用为主,强调对程序设计能力的运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量避免过度讲解程序设计语言的细节,进而误导学生;通过增加实践环节中实际的完成的案例的数量和提高完成案例的质量,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

3.3“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增加案例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由于我们的任课教师大多都具有“双师”资格,因此在具体的实践环节设计上,我们首先通过教师自己在实际工程项目中实践情况和各方面的反馈进行总结,抓住目前工程实践中使用最广泛和最前沿的知识和技能,进而为学生准备合适的课程设计题目(大多与实际工程项目有关),学生在完成这些课程设计题目过程中,既对基本技能进行了训练,又应用了实际工程使用得最广泛和最前沿的技能。这种技能学习、训练方式为学生毕业进入相关企业,直接参与实际工程项目打下良好的基础。

3.4 加强教学方法的特色性

针对高职软件专业教学的实际情况,我们采用了几种适合高职学生的教学方法:首先,我们根据高职生源素质状况,设计了浅显有趣的教学内容,尽量避免深奥、枯燥的理论教学,而通过采取通俗易懂的方式将摸不着看不到的程序设计知识比拟成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各种事例,设法创造“问题情景”和“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对程序设计的兴趣,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其次,根据高职软件专业教育的特色和规律,我们采用“课堂老师教一点、学生做一点、课堂练一点、作业留一点”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兴奋点,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再次,我们整体的教学内容明显突出一个“项目驱动”原则,在整体的内容中,除了初始的基础知识教学部分,其余的实践应用部分都是围绕一个核心的项目展开的,而整个课程的学习结果就是使学生明确一个实际工程项目的完成过程,在核心项目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展开知识、技能应用的广度和深度,最后达到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最后,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基本上采用启发式教学,每一章节的内容都尽量以核心项目的问题作为开头,用问题的解决为引导,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述解决核心问题的过程中,将本章的知识融入,让学生自主的学习,将课堂教学有“老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改为现在“学生为主”的“学教”模式。_

篇9: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论文

关于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论文

论文摘要:以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建设为案例,重点介绍了学院“4233”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的内涵,多元化、多主体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设和实施效果,并提出了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研究对指导工作的重要性。

论文关键词:质量;监控;评价;执行

一、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督保障体系建设的依据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高职院校要强化质量意识,尤其要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重视过程监督,吸收用人单位参与教学质量评价,逐步完善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引导、社会参与的质量保证体系”。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16号文件)的颁发标志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工作重心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从重点抓规模扩张转向以内涵建设为中心,重点抓教学质量,预示着我国的高职教育已进入以质量和特色求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教育[]5号文件)指出:“高职评估旨在促进高职院校加强内涵建设,深化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形成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为引导、社会参与为重点的质量保证体系,促进高职教育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进一步明确了高职教育必须重视内涵质量建设,必须重视行业企业参与高职教育质量监督。,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加快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吸收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等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国家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吸收企业参加教育质量评估”。这一系列重要文件的出台标准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将把教学质量提高作为提升高职办学内涵和教学改革的重要指导方向。

高职教育“以提高内涵质量为核心、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以校企“四合作”为主线的发展方向”,促进了高职教育普遍重视内涵质量的建设,而建立有行业企业参与教育教学质量的监控、评价、反馈质量保障体系是提高内涵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为适应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改革对教学质量评价的要求,建立相对完整的高职院校教学过程各个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体系、质量监控体系、质量评价体系和反馈体系以及相对应的运行保障机制,形成教学从管理、检查、督促、反馈到整改的闭环系统是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质量保障和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构建“4233”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

1.构建了较完善的教学质量监督保障体系

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监控主要由教学管理部门和质量监督部门组织实施,两个部门并列运行可有效保障质量监督。为适应校企合作共同育人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改革需要,在教学质量监控实践中,我们探索出构建学院“4233”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即4个系统、2级组织、3支队伍和3级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实现了教学质量的有效监督、控制、评价、反馈保障。其中的“4”,即建立了学院教学质量管理监控的4个系统:教学质量管理系统、教学质量监督系统、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和教学质量反馈系统。其中的“2”,即院系二级督导组织实施教学质量监控,院督导室负责全院的教学质量监督、评价、反馈保障和二级教学单位督导组负责本系部教师教学质量的监督、评价与反馈指导。其中的第一个“3”,即3支队伍,院系专、兼职督导员队伍、学生信息员队伍和企业兼职督导员队伍。信息员队伍负责收集和整理本班级教学质量信息,企业兼职督导隶属于各个系部管理,参与系部的教学质量监督。其中的第二个“3”,即三级保障,形成学院、二级教学单位和教研室的教学质量管理、评价与反馈保障。

2.实现了多元化、多主体教学质量评价

教学质量监控是依据教学质量标准对教学过程中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工作进行检查、监督、评价与反馈,如何科学、合理、公平评价,建立与教学质量标准相对应的评价标准是实施有效监督的基本保障。在实践中,我们用3年时间初步完成了教学质量标准体系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设,通过研究和不断实践的修正逐步形成了具有学院特色的多元化、多主体的教学质量监督、评价体系,实现学院、企业兼职督导和社会第三方参与的多元化、多主体教学质量评价。即学院内部对二级教学单位教学工作状态的评价、对教研室教学工作状态的评价和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其中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由学生、同行、二级教学单位领导、二级督导组等完成,在评价指标设计和评价权重上,根据不同的评价主体指标侧重点不一样,这样可使评价结果较客观,教师易接受。外部评价主要是来自于企业兼职督导、实践指导教师和校友对学院专业人才培养的评价、对学生定岗实习的职业能力的评价、社会第三方对学校教学工作质量的评价。在聘请企业兼职督导员方面,选择以人力资源部部长为主要对象的兼职督导,因为企业人力资源部部长对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对毕业学生的职业能力要求最熟悉。因此,从20开始,学院根据二级教学单位规模共聘请了56个合作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部长为学院兼职督导员,得到合作企业的大力支持。为了有效发挥兼职督导员在教学质量方面的监督作用,每年完成一次对系部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测评,根据需要为二级教学单位学生做一次讲座,每学期完成一次听课任务,为学院督导室提供人才培养有关质量信息。教学质量测评则通过二级教学单位实习巡视教师给企业兼职督导和实习指导教师发放评价表的方式对学院系部教学工作和学生职业能力等进行评价。,对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又引入了第三方评价单位,即目前公信力较好的社会评价机构”麦可思评估”,对2010年的毕业生质量进行全面评估。通过企业和社会第三方对学院教学工作状态和教学质量的评估,使学院从上到下普遍重视教学质量内涵建设,提高了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近几年来,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处于同类院校前例。

三、有效实施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学工作是一项针对活生生的人而开展的一种促进人的身、心、能健康发展的师生双边活动过程,是一种复杂的思维劳动和观念形成的过程。不能用简单的方法对某一名教师或学生进行结果性评价,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质量应该建立在过程性和发展性的基础上,进行客观、公正评价。从教学活动过程来看,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师是关键因素、学生是重要因素、教学管理是条件因素、质量监控是保证因素,评价的作用是检查教与学的质量并提出指导建议。对教师的教学质量监控主要从教师工作的责任心、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三个方面进行考察,教师的教学责任心表现在教学态度、教师的精神面貌和教师的为人师表等方面;教学能力表现在教师课程的掌控能力、教学内容的取舍能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运用能力、调节学生心理的能力等;教学水平表现在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教师知识及技能的迁移能力和学习运用能力等。对学生学习监督主要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风气和学习质量进行监控。学习态度表现在课堂学习的精神面貌,对待专题研讨、调研、社会实践等学习任务的态度等方面;学习风气表现在遵守组织纪律、尊重教师、师生互动的积极性;学习质量表现在完成学习任务(作业、报告、演讲)等的质量。对教学管理等职能部门的监督,主要检查管理者为师生提供的教学服务质量并提出指导意见;对管理者监督的主要内容包括管理者对教学管理制度执行情况,为师生提供的教学服务设施和师生对教学、生活等方面的建议意见落实情况等。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在教学质量监控和教学质量管理方面分两条线运行,分别由不同的主管领导管理,其目的是能够较好地实现督管、督学与督教。为适应工学结合的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和质量反馈的要求,三支质量监控队伍分别发挥不同的作用。学院督导对教学质量监督的主要形式有听课、座谈会、专项检查、常规检查、实习巡视监督等。其中听课采取抓两头带中间的办法,重点听四类教学人员的课,即学期评价排名靠后的教师、学生信息员反馈意见较大的教师、近三年进校的青年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青年教师偏多是各个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现象,学院高度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为使青年教师较快通过教学关,通过对“青兰”工程实施的监督检查,在青年教师中开展教学比赛、说课比赛、课程设计比赛,组织青年教师听优秀青年教师上公开课等活动,帮助青年教师过好教学质量关,有效促进了青年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企业兼职督导对学院教学质量的监控主要通过毕业学生顶岗实习、课堂听课、座谈会和填写教学质量评价表、学生实习巡视督导等方式进行。学生信息员对教学质量的监督主要通过各个班级学生信息员每月报送的教学质量意见书、座谈会、学生满意度问卷调查等形式进行。对上述三支队伍反映的教学质量问题,学院督导室根据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建立三个反馈渠道,即通过每周的教学例会反馈一些面上较普遍的教学质量问题;通过对系部主任或书记反馈系部教师、学生和教学管理中发生的教学质量问题;通过对教师一对一反馈教师个人在教学质量方面的问题。通过这些方法和手段的运用,有效促进了学院二级教学单位、教研室教师重视教学质量。

四、建立评价相对应的激励制度

教学质量的提高,仅仅依靠教师、管理者的自觉性或教师的.奉献精神是不够的,需要建立相对完善、科学、合理的评价激励运行机制,其中评价激励制度是激励运行机制的重要保障,评价激励制度包括二级教学管理激励制度、教学工作质量评价激励制度、科研工作质量激励制度、教学团队建设激励制度及教学改革与创新激励制度等,通过这些制度的建设形成有效激励运行机制;通过激励制度的有效执行,可进一步调动教师教学工作积极性和挖掘教师潜在的教学能力。在构建“4233”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过程中,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特别重视激励机制的运用,建立了较完善的教学工作激励制度,对教师教学质量每学期评价一次,与教师的工作绩效、职称评定挂钩,有效提高了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对二级教学单位和教研室的教学工作状态每年评价一次,对获奖二级教学单位、教研室在校园网上公示,极大地促进了二级教学单位重视教学改革与创新、教学研究和学生就业质量,达到了预期效果。

五、注重教育教学工作研究,提高工作能力

教师的教育职业能力不但表现在教师的实践能力方面,同时也表现在教育理论及教学工作的研究中。教育职业性特性决定了教师必须具有教育理论和教学工作的研究能力,通过教育理论的研究提升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是教师教育职业能力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得到他人尊重的基础。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可以有效促进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提高,不会教学研究或不能对教学工作很好地研究就不是一个好教师,教学工作的研究过程也是其教学工作的反思过程,用批判的思想、探究性的方法和创造性思维发现教育教学过程中改革热点问题,把总结上升到经验,把经验上升到理论,实现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特色或教学风格或教学思想。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领导非常重视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提升,专门制定了教师科研激励管理制度,并规定二级教学单位和教学管理职能部门都有研究任务要求,将其作为每年对二级教学单位、职能部门评价的重要内容,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实施,学院教师的研究能力得到了快速提升。例如,督导室自20以来先后完成了一项院级重点课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研究”、一项省级重点教改课题“工学结合背景下教学工作状态评价研究与实践”、一项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重点教育科研课题“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教学质量校企共同评价与保障体系的研究与实践”,20又成功申报教育厅重点教改课题“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模式及教学质量标准建设研究与实践”立项。通过课题研究与实践,开拓了督导人员教学质量监控的视野,加深了督导工作人员对质量标准、评价标准以及教学质量监督的内涵认识,提升了督导室成员的督导工作理论研究水平和实践工作能力。

综上所述,高质量地构建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涉及到质量标准的建立、评价标准的建立、管理与激励制度的建立、管理模式的改革等,需要不断实践、修正、再实践,最终逐渐形成更加完善的学院教学质量监督保障体系。

篇10:基于人性化教育理念的高二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研究与实践论文

基于人性化教育理念的高二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研究与实践论文

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习过程非常重要的环节。在高中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遵循教学发展规律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化学是高中阶段较为重要的学科。学生学好化学理论知识,并运用于实践中,对提高其综合素养具有促进性的作用。人性化教育理念是新课改实施期间一种教育价值的体现,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为更好的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标准,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在高二化学教学设计中,体现出人性化教育理念,并在教学实践中展现出来,将有利于高中化学的发展。

1.人性化教学理念的概述

人性化的教育,建立在人性理论基础之上,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目标,强调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个人特长爱好的形成[1]。该教育理论继承古希腊自由教育的传统,经过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洗礼,思想自由和科学精神两条主线迄今为止没有中断。我们强调个人发展的优先地位,是因为社会的进步只能建立在个体发展的基础之上。社会有责任为每一个人的发展提供帮助,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个人的尊严受到尊重,个人拥有充分的发展机会与民主权利,社会为每一个成员的发展提供的条件比以往任何时候更优越。这个标准是以人为本的,也是符合社会进步需求的。自由教育理念要求放弃狭隘的功利主义,一切从人的需要出发,尊重受教育者的权利,为他们的终身发展着想。真正理想的教育,应该排除现实目标和功利的诱惑,帮助学生形成独立生活的能力,让他们各自的兴趣得到满足,特长得到发展,以便作为未来社会中具有鲜明个性的社会成员,在高水平上享受生活。理想的教育应该帮助受教育者提高理解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教育的目标,首先是要让学生懂得什么是创造、为什么创造,进一步知道怎样去创造。通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前人的创造性成果,也要让他们了解前人创造这些成果时的思维过程。人性化的教学方法是启发式的,不仅具有形式上的多元化,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方面也追求多元化。

2.人性化教育理念下高二化学教学设计与实践

在对人性化教育理念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就需要在高二化学教学设计与实践中加以应用,以此来体现人性化教育理念的价值。

2.1转变教学理念,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

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下,高中化学教师普遍认为自己就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只是知识的接收者。因此,在整个教学中过度强调自己的教学,忽视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也忽视学生自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学习[2]。在教学改革不断实施的过程中,高中化学教师就应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将人性化教学理念渗透于课堂教学的任何环节,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促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主人。同时,教师在规划课堂教学的时候,所有的教学程序应紧紧围绕着学生而展开,促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教师在讲解化学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时候,可合理、有效的设计教学问题,采用有效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应用自己已经掌握的'化学知识在资源开发的具体应用展开分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转变教学理念,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可促使其感受到化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并掌握教师即将要讲解的知识内容。

2.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可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展开不同的教学设计。高二化学课程教学包含内容较多,教师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需采取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如化学方程式配平方讲解,可通过理论与习题来进行。受到此种教学形式的影响,很容易让部分偏爱实验教学的学生,非常容易产生厌倦与疲劳。对此,化学教师在讲解的时候注意吸引学生注意力,促使学生感受到配平方程式后的成就感。完成这一部分教学,教师不仅要进行理论知识讲解和示范,还应进行大量的、反复性的习题练习。为避免学生学习中产生厌倦的情绪,教师可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采用游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以游戏的方式参与到学习中。如,教师可将班上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学生的数量根据班级人数来定。以小组为单位并指明一名学生代表。组织学生到黑板上进行演示,看哪个小组的学生又快又准。在游戏结束后,教师可让表现优异的学生与其他学生分享其化学方程式配平的心得。通过学生的相互交流与讨论,可推动学生共同进步。学生的分享与讨论,可促使学生相互解决学习中面临的困境,继而可共同的参与讨论和解決。

2.3巧用化学实验,启发学生学习

试验同样是高二化学教学活动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高中化学系统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借助试验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在体现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同时,还可满足学生人性化发展,遵循学生个体发展的规律[3]。教师在展开实验教学的时候,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在掌握化学原理与规律的基础上,可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在试验实施期间,教师向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就可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进一步掌握。如化学实验中,可向学生提出加热操作的顺序是什么。在教师问题的指导下,学生就会注意自己的试验程序与步骤,通过亲手操作实验后进行

总结。这在启发学生学习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充分展现出人性化教育理念。

3.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二化学教学活动中,为更好的体现课改的相关性,满足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化学教师就应在教学设计与实践中充分体现人性化教育的特点,以此来推动学生发展。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通识教育理念下的高职英语教学实践与研究论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