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学论文 > 英语教学论文 > 谈英语本科教学问题论文

谈英语本科教学问题论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谈英语本科教学问题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如果这20篇文章还不能满足您的需求,您还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与谈英语本科教学问题论文相关的文章。

谈英语本科教学问题论文

篇1:谈英语本科教学问题论文

谈英语本科教学问题论文

一、参考文献

毕业论文开题之前,通常都要求学生搜集并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在充分了解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开始自己的研究。目前英语专业学生对参考文献的搜集和研究不够充分:第一,学生搜集的资料多以中文为主,英文较少;以国内的资料居多,国外的较少。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未能了解目的语国家的在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和成果,令人遗憾。第二,不善于对文献进行筛选,引用的参考资料来源于无名之人的较多,名家名篇的较少。第三,少数学生不能安心研究,甚至根本就不看参考文献,论文后面标注的参考文献和论文相关性很小。

二、毕业论文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语言基本功不够

在英语专业的教学中,语言技能课(听说读写)始终占据重要的地位。尽管如此,语言技能课在课堂教学和课外学生自学方面都还有待改进。课堂教学方面,教学有效性不高,一些教师的思想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未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学生课外自主学习中也有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师对学生课外学习的关注不够,较少布置课外作业,对于学生课前课后的预习和复习没有明确的要求,对学生课外自主学习很少给予指导和帮助。很多学生在技能操练方面投入的时间也很有限。所有这些因素都妨碍了学生英语基本功的提高。

(二)知识面狭窄

与其他专业相比,外语专业的学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练习语言技能,所以他们用在掌握知识方面的时间相对较少。《大纲》将英语专业的课程分为专业技能课(听说读写译等)、专业知识课(英语国家文化、文学、语言学等)和相关专业知识课(贸易、经济、金融等)。由于总课时有限,教学中重点保证的是专业技能课,其次才是专业知识课,排在最后的是相关专业知识课。受到课时的限制,一些学生缺乏对目的语国家文化、社会和文学的了解,不能熟练地掌握专业知识。相关专业知识课的教学也不容乐观,这些课程通常是用英语授课,但是目前此类课程的教材和师资力量都较为薄弱。

(三)思辨和创新能力薄弱

外语专业的教学偏重技能训练和知识传授,对学生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往往不够重视。美国心理学家LorinAnderson曾于19XX年提出一个有关认知能力的六级模型,由识记、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构成。这六个类别的认知能力对思辨能力的影响依次逐渐增加。总体来看,英语专业在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学过程等方面主要关注的都是处在认知能力底层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对于和思辨能力关系较大的“理解”、“应用”和“分析”关注较少,对位于认知能力顶层的“创造”能力更是很少涉及。教学中对思辨和创新能力的长期忽略妨碍了学生相关能力的发展。毕业论文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包括选题范围狭窄、缺少论点、不善于论证、结论不合理等问题都和思辨、创新能力薄弱有很大的关系。

三、解决措施

(一)语言技能和知识教学

熟练的语言技能和良好的知识素养是英语专业毕业生将来从事相关专业工作的必要条件。毕业论文所反映的学生在写作能力等方面的欠缺和本科阶段的教学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在技能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语言输出能力,尤其是写作能力的.培养。为此,除了改进写作课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以外,其他相关课程(例如基础英语、高级英语、阅读等)也中也可增加写作任务。多种渠道并用,增加学生练习写作的机会。此外,还要关注学生的课外学习,通过互联网、学校图书馆等途径,向学生提供学习资源,扩大学生课外的语言输入量,通过输入来带动学生输出能力的提高。要加强语言和文化知识教学,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加他们对于英语国家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的了解。对于相关专业知识课程,在课程设置、教材和师资力量方面都需要改进。不同类型的院校在考虑课程设置时,应根据自身条件,充分利用本校或本地的师资力量,扬长避短,开设适合的课程。对于相关专业知识课程采用英语授课有困难的院校,笔者建议改用汉语的教材,由其他相关专业的教师用汉语授课。以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二)思辨和创新能力培养

一是增加相关的课程,系统地训练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二是转变观念,将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融入英语专业的日常教学,将这些能力的培养和教材的编写、课堂教学以及学生课外活动等各个方面相结合。三是充分利用毕业论文写作的机会,进一步训练学生的分析、判断、推理、思考和辨析的能力。首先,在论文的选题阶段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选择具有创新性的题目。其次,在论文写作的过程中,指导教师不仅要在语言文字上把关,也要关注文章的论点和论证过程,指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创新。总之,毕业论文是英语专业本科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其质量综合反映了整个本科阶段英语专业的教学质量。因此,从毕业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可以发现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找到改善的途径。毕业论文中暴露出的学生语言基本功不够扎实、知识面狭窄、思辨和创新能力薄弱等问题都和前期的教学密切相关。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改善学生素质,需要加强语言技能和知识教学,尤其要重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并对相关专业知识课程进行改革,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与此同时,还要在日常的教学中增加思辨和创新元素,克服英语专业学生思辨和创新能力薄弱的痼疾。

篇2:英语问题式教学论文

英语问题式教学论文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提出,初中英语教学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传统的英语教学中老师居于主体地位,而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很多的初中英语教学工作者都对初中英语问题式教学进行了探究,他们希望通过这种问题式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主动性,而且问题式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笔者从事初中英语教学多年,对初中英语问题式教学也进行了一定的探究。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英语;问题式;教学策略

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是存在有很多的问题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注重发挥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主动性,没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没有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待英语学习的主动性也不强,学生处在一种被动学习的状态,他们只会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来进行英语学习,不会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需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问题式教学就是顺应新课改教学提出的,这种教学方式对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很有帮助的,还能够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初中英语课堂当中。那么,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问题式教学呢?笔者将在下文谈论自己的观点。

一、把握问题难度,激发学生兴趣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提问是至关重要的,老师的提问能够帮助学生回顾以往学过的知识,对旧知识进行必要的巩固和复习,老师的提问也可以对学生进行检测,这样能够帮助老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老师只有了解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才能够进行下一步的教学,教师的提问也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老师的问题会激起学生的探索意识,只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还能够帮助学生发掘他们的能力,也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获得英语学习的成就感。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的.时候需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避免学生对问题的畏惧心理,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学生一听到老师提问就非常紧张,这就是因为学生很害怕老师提问,这种态度是不对的。老师在进行初中英语教学之前,应该先准备一定的问题,要注意提问的策略。

需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特点设计不同的问题,因为学生之间是具有个体差异的,每个学生的想法和能力也是有差别的,老师给每个学生设计不一样的问题,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进步和成长;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必须与教学目标相适应,我们经常看到有些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会提出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这是很影响教学质量的,老师提出的问题必须要和教学内容有关;老师在进行课堂提问的时候需要注意提问的顺序,问题的难度可以从简单到复杂,这样便于学生的学习与思考;教师在提问的时候要注意问题的思想性,能够开扩学生的思维的问题才是好问题。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老师的教学内容,提出一些具有层次性的问题,让学生可以循序渐进地学习英语。而且,教师需要充分把握课堂提问的难度和密度,教师不能够在课堂上总是提出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这样会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还会让学生害怕英语的学习,这对学生的学习是有很大影响的,教师在课堂提问的时候也不能总是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这样会使得学生轻视初中英语的教学,简单的问题也不能够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欲望,也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在设计一些问题的时候要注意充分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也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尽量设计一些难度适中的问题,也要注意课堂提问当中问题的数量,只有合理地对学生进行提问才能够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当中,主动地去思考老师提出的一些文图,这样就可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如果一个老师在课堂上提出了大量的问题,那么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会全程高度紧张,他们会把所有的课堂时间都用来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这样学生对学习会产生厌烦和畏惧心理。

二、培养问题意识,奠定教学基础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学生遇到自己弄不懂的问题会直接跳过去,这样的做法是不对。学生在面对难以理解的问题的时候,需要主动怀疑、主动探究,这便表明学生需要具有问题意识。问题意识能够促进学生去主动探究和主动学习,问题意识也能够帮助学生进行发明创造,问题意识还能够帮助学生探究奥秘。教师在进行初中英语教学的时候,需要注意培养和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勇敢提问和大胆质疑。比如,老师在教学《Sports and Games》这一课之前,可以让学生先在课下收集一些关于各种运动的有关资料,之后在课堂上要求学生用英语来解释他们搜集到的资料,其他学生听完这些同学的讲述之后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由讲述的学生来回答这些问题能够帮助学生培养问题意识,也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质疑习惯。而且,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地提出问题。

随着课程改革的提出,教师需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给学生营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还要多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我们可以看到在传统的英语课堂当中,教师居于主体地位,教师一直在给学生灌输很多的知识,老师根本不重视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培养,学生一直处在被动接受知识、被动回答问题的状态,这样的教学很难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师也需要给学生营造一个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学习,这样能够快速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质疑水平,教师可以创设一些问题情境,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够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给学生充足时间,发展学生自主能力

教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要注意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思考时间,要鼓励学生打开自己的思维,允许有各种奇思异想出现,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提问,让学生能够自己感受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也让他们获得英语学习的成就感。我们经常看到很多老师在课堂提问过程中给学生的思考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学生根本没有办法进行深入思考,学生也很难提出一些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四、结束语

总之,义务教育阶段初中英语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进行问题式教学能够改善学生的学习状况,也能够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教学内容适当运用问题式教学法进行教学。

参考文献

[1]吴小燕.将问题式教学法引入英语课堂[J].课程教育研究.(20).

[2]左磊.问题式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运用策略[J].吉林教育.2015(16).

篇3: 浅谈计量经济学本科教学问题的研究论文

浅谈计量经济学本科教学问题的研究论文

针对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面临的困境,如学生厌学,成绩下降等问题,结合学生及课程特点分析学生厌学的原因,提出减少理论教学、重视实践教学等相应对策,着重对学生计量分析思维和分析能力的培养。

一、引言

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一门以经济理论为指导,以实际观测资料为背景,以数学方法和计算技术为工具的研究经济现象,分析经济变量间的数量关系,揭示经济规律的交叉学科,对于我院的全日制本科经济类的学生主要讲授内容有经典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包括一元模型和多元模型;放宽基本假设的计量经济模型,包括异方差、序列相关、多重共线性和随机解释变量问题;联立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等[1]。

7月,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在第一次会议上,讨论并确定了高等学校经济学门类各专业的8门共同核心课程,其中就包括《计量经济学》。将《计量经济学》首次列入经济类专业核心课程,是我国经济学学科教学走向现代化和科学化的重要标志,对我国经济学人才培养质量产生了重要影响。然而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许多学生对计量经济学的学习兴趣不高,成绩下滑。很多学生不能按时上课,或者上课不认真听讲,课后抄袭作业。期末考试的平均成绩只有70分左右,不及格的学生占到8%以上,远差于《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课程的成绩。对于《计量经济学》这样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如果成绩太差,将造成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弱,缺乏定量分析的意识,进而影响到毕业生的整体素质,因此这个问题必须引起教学工作者的重视。

二、原因分析

学生对计量经济学课程兴趣不高,成绩较差,如果简单归结于学生学习不努力、基础差等原因是不合理的。我们需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从课程特点以及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等方面来探讨原因。

(一)学习动机不强

由于我校计量经济学是在大学三年级的下学期开设,随着年龄的增长,考试成绩以及老师的表扬对他们的激励作用日益减弱。准备毕业工作的学生只对找工作有益处,将来工作用得着的课程感兴趣,而对其他的课程仅仅追求及格。同样准备考研的同学也只是对考研有帮助的课程才肯花时间和精力认真学习。他们把《计量经济学》同《财务管理》、《金融学》、《英语》等其它课程相比,普遍认为后者能够学到一些实际的工作技能,而前者只是一些抽象的理论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很少用到,或者即使用到,也可以借助于现成的工具解决。因此,很多学生对前者的学习动机远弱于后者。

(二)课程难度较高

《计量经济学》是统计学、经济理论和数学这三者的交叉学科,其中大量使用到数学、统计学的知识进行推导,不同于《金融学》等通过简单的语言描述即可说明一个原理。比如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矩阵表示和参数的矩阵方式求解,需要大量运用线性代数的工具进行推导,因而非常抽象。由于经济类学生的数学基础相对较差,因此教师若要在较短的时间内讲

授完这些抽象的数学原理的推导,学生很难听懂,不得不放弃听讲,转为以自学为主,进而放弃这门课程的学习。

(三)教学方法单一,重理论,轻实践

在计量经济学教学中,由于各种条件限制,课堂教学方法不灵活, 几乎都以讲授为主,比较强调理论体系的完整,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和实验教学没有很好展开。由于计量经济学的理论方法大量用到数学与统计学知识,较多地偏于理论方法的证明,使部分学生感到有一定困难,且与经济学课程似乎有一定距离。

由于教学条件较差或者缺少实验师资力量,在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只进行理论教学,而没有实验教学。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不是很好。学生面对复杂的数学推导与数学运算,难免会对计量经济学产生厌烦和畏惧心理,课后作业也完成不好,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在这种“填鸭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理论知识,不能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更谈不上运用所学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深入研究现实经济问题。

计量经济学教学中,比较注重理论方法的介绍,而这些方法离开了计算机又很难实际运用,而软件运用的实际操作训练仍然是薄弱的环节。学生学了不少估计和检验的方法,还是不知道应该怎么用,或者对计算的结果还是不能做出合理的解释,运用计量模型分析和解决经济问题实际能力的培养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计量经济学研究应包括建立模型、估计参数、模型检验及模型的应用,目前的教学中主要注重参数估计和各种检验的理论和方法,对如何从经济问题出发建立模型、如何应用模型分析实际的经济问题,却讨论得较少,学生在这些方面的练习也很不够[2]。

三、对策与建议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产生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我们也要有针对性地从多个方面改进教学,以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善于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果

当学生对于一门课程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时,就会投入更多的时间更大的努力来学习这门课程,否则就会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习。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毕业生固然有从事所学“专业”的,但越来越多的人,从事的职业,跟专业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他们从大学得到的只是学养和素质。包括逻辑思维能力、科学化做事的素质,与人合作的基本能力能,应该是综合发展,人格健全的人。其次要让学生认识到这门课程对其未来工作的.有用性。教师可以结合经济类科学的前沿,介绍一些最新的发展动态,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的经济学、金融学问题和现象都可以用计量经济学来揭示和解释。

(二)适当减少理论教学,减轻难度,着重计量分析思维的培养

本科的计量经济学教学要重基本思想、基本方法、基本应用,要强调实际的经济背景。本科毕业生除了少部分继续接受研究生教育以外,大多数将直接走向实际的经济管理工作岗位。因此,在本科阶段的计量经济学课程,应当定位在使学生掌握计量经济研究的最基本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的经济问题。

为此在教学中应当以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的由浅入深为线索,将各个单元串接起来。每一单元以实例分析和计算为中心,在分析中引入新的计量经济学教学内容,尽量回避数学推导,同步进行某一特定软件的教学,并注意已学过的经济学理论在分析中的应用。在每一单元,通过一个实际问题的分析计算,完成该单元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的教学内容和相应的软件计算方法的教学,并配合实际习题练习,层层深入,逐步巩固和提高。这样,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计量经济学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兴趣,打破计量经济学教材纯数学推导的局面,使软件教学与理论方法教学一一对应,及时练习和巩固。按照这一方法组织教学,即使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也能对该课程产生兴趣,掌握计量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思想与方法,并用于解决实际问题[2,3]。

(三)充分重视实践教学,注重计量分析能力的培养

教学实践中,应当建立适应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的案例库。在建立案例库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是案例来源广泛,尽量利用针对性强的经济实证分析材料,素材可以取自国内外,尤其是那些对中国经济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的论文或著作,也可以来源于教师承担的相关科学研究项目,以增加对不同兴趣和需求的学生的吸引力。二是案例数据来源的方便性,能够保持案例的动态更新,在案例分析中体现出对经济热点主题的反映和解释,改变教材中实例一成不变的现象,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索精神,达到与时俱进的效果。三是案例要能够尽量浓缩计量经济学的概念和原理,案例所提供的信息和资料,必须尽可能多地蕴涵教材中的重要概念和原理,从而使得学生在探究案例的过程中加深和巩固理论知识的学习。四是案例应包含有复杂、模糊或亟待解决的问题,让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因为案例教学法主要不是传递信息,而是让学生在问题的发现和解决过程中建构知识,做到经济学理论分析、计量经济学方法及其软件应用的结合[2,4]。

在实验课程教学中,应编写上机实习指导,并要求学生掌握一个计量分析软件。掌握了一个计量软件等于掌握了一个有用的工具。目前在经济计量分析中,使用较为广泛的应用软件有Eviews、SPSS、SAS、STATA。这些软件解决问题的方法原理是一致的,但处理计量经济问题的功能强弱有差别。对本科生教学来说,使用Eviews 软件是比较适宜的[1]。

上机实际操作也是案例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要求学生动手完成的, 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重要阶段,都要给学生安排一次。这里的所谓案例,是经教师精心设定的一个经济计量问题。学生在建模分析中要达到的目的是,掌握经济计量软件建模的计算机实现过程、读懂输出结果、撰写分析报告。为此,必须编写上机实习指导,具体地列出实习中涉及的理论知识点和计量软件的操作方法以及对学生的具体要求。

另外,为了提高学生运用计量经济方法的实际能力,应在教学中要求每一个学生针对某些具体经济问题,至少要自己动手做一个模型,写出分析研究的报告,积极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课程论文,这方面应当成为对学生考核的重要内容。

四、结束语

《计量经济学》作为经济类学生的专业基础课有着重要的应用意义,而且课程本身难度较大。因此教师一定要努力探索教育教学规律,了解学生的心理及认知规律,认真把握课程的特点,以求获得活跃的课堂气氛、良好的教学效果。

篇4:谈初中历史教学问题与方法论文

谈初中历史教学问题与方法论文

对策一:加强理论学习,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手段来推进现代化进程

课堂教学的现代化是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全方面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对此教师要正确认识,并不是贴上现代化的标签,就是实现了课堂教学的现代化。教学的现代化需要从多方面着手进行。因此,要加强对新课改的学习与新课标精神的领会,突出历史学科特点,将新课改所提出的全新的教育理念、教学观念,先进的教学手段、教学模式运用于具体的实践教学中。对于教学手段而方,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来选择合理的教学手段。问题二:课件越精美越好运用多媒体的主要目的之一就在于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传统教学中教师采用黑板加粉笔加教材的教学模式,将历史课上得枯燥无味,学生参与意识不强,学习动力不足。而多媒体具有图文并茂、声形结合的特点,这符合初中生的特点,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浓厚的学习兴趣。许多教师正是看到多媒体可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这一优势,而片面地认为多媒体课件越精美越好。因此,在制作课件前盲目追求课件外在表现形式的华丽与优美,插入了太多的图片、视频、影视剧资料等,只是这些素材的简单叠加,而忽视了与具体教学内容的关系。将学生的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在这些素材上,而无法引起学生对知识本身的关注,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很少,更不要说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对策二:课件要实现外在形式与教学内容的统一

有效成功的课件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将学生顺利转移到对知识本身的关注上来,使学生对历史知识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与欲望。这对课件的制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件不能只求素材的优美,而是要以具体的教学内容为中心来进行各种素材的选取。要选取最有代表性与典型性、最具说服力的素材,增强课件本身的知识含量与技术含量。做到既要以课件形象直观的素材来吸引学生,更要以丰富的知识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体性与主动性。因此,在制作课件时,一方面要研究教学内容与学生情况,达到准确掌握与全面了解,在二者间找准最佳的结合点,以学生最为感兴趣的方式来引入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要广泛收集各类素材。可以发动全校历史教师,依托强大的互联网,建立素材库,发挥全校教师的力量,将各类素材收录其中。这样在制作课件时便可以从素材库中直接提取。更为重要的是在制作时要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融入其中,使课件更具特色,更具个性,以独特的风格来吸引学生,带动学生。教师成了操作者,学生成了观赏者教学不是教师或学生单方的单向活动,而是教与学的统一。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控制者,学生是被控制者,将教师与学生推向了教学的对立面。但在运用多媒体的过程中,有的教师不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自身的主导性,而为多媒体所奴役,教师成了课件的操作者,而学生成了课件的观赏者,教师与学生并没有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师生间与学生间的'讨论与交流都没有了,都被多媒体所代替。教师只是埋头于电脑前,忙于操作课件、讲解课件,学生也常常是停留在精彩画面与图片的欣赏上,学生并没有太多思考的时间与探究的空间。

对策三: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与教师的主导性,实现教与学的互动统一

学生不是被动的接受者,教师也不是机械的传输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经过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构建,所形成的知识才是最为有用的知识,这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因此,不能把学生当作被动的接收者,而是要把学生当作主动的构建者,为学生的主动参与提供机会、创造条件。一切以学生为中心来进行教学活动。在运用多媒体的过程中,不要让学生将全部精力与视线都集中在多媒体上,而是要让学生有更多的阅读教材、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积极思维、充分交流与激烈讨论的时间与空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教师的主导性,让学生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与启发下得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全面提高。问题四:多媒体成为唯一的教学手段多媒体具有其他教学手段所不可替代的优势。因此,有的教师将多媒体视为唯一的教学手段,认为多媒体就是万能的,没有多媒体是万万不能的,而将其他教学手段完全排斥于历史教学之外。新课的讲解要用多媒体,习题课也要用多媒体,讲评课也是用多媒体,就算是讲解一个语言就能讲清楚、学生理解容易的小知识点也要采用多媒体,可以说多媒体无处不在。多媒体用得多了,教师和学生都会产生一种心理与审美的疲劳,甚至这种消极的情感、多媒体的负面影响会压过师生积极的情感与多媒体的优势,而使多媒体辅助教学成为鸡肋。

对策四:实现多媒体与其他教学手段的有机统一

多媒体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只是课堂教学的辅助,而非全部。在激发学生兴趣、化解教学重难点等方面多媒体确实具有很大的优势,但是其他教学手段也并非一无是处,它们同样有着多媒体所不具备的优势。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每种教学手段的优势,用彼此的优势来弥补不足,以为学生展现一个魅力四射的历史课堂,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中得到全面发展。

篇5:谈职中会计教学问题及建议论文

谈职中会计教学问题及建议论文

1、构建新会计实践课程体系

培养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践操作能力、电脑能力和创新能力应作为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应着力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对会计人才的要求,更新教育观念,实施以能力为本的教学指导思想,专业教师应走出校门,走进由企业。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来调整会计实训阶段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训内容与当前社会大多数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相近,重新整合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编制实用性强的校本实训教材,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和相关的教学内容,改进实践教学方式,确保实践教学质量,制订相应的实践教学方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加强珠算、点钞、计算器、收银机的操作和使用。计算机基础及文表的处理、会计电算化等作为实训课程,必须加大以操作技能训练为主的学科,如出纳与点钞、传票、会计实践操作、会计电算化、珠算、办公软件应用的课程训练。专业课课堂教学,如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成本会计、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税收基础等课程,主要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加强对会计专业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业务认知能力和职业道德修养,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岗位适应能力。

2、创建校内模拟实验室和校外实训基地

在校内创建一个实用性强且能融合日常教学和实践操作的多媒体财会实验室,使手工记账技能训练和电算化实际账务处理能在此大显身手。在会计手工操作中,让学生搭配组合三人一组,分别担任三个财会工作岗位,也就是出纳、会计及会计主管,可设置一人一岗,也可设置一人多岗进行训练。在各个不同岗位上,按各自职责分别配置一套会计工具,如回形针、夹子、印章、印泥、胶水、计算器、点钞券、报销单、借支单、收据、各式业务发票和办理银行业务的单据等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三栏式、多栏式、数量金额式、增值税等明细账和总账账簿,各种纳税申报表和财务报表,凭证的封底、封面等,以及会计科目章。会计模拟实训要求完成以下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的操作:(1)原始凭证的填制及审核;(2)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3)登记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并做到日清月结;(4)登记明细账:多栏式、三栏式、数量金额式明细账;正确使用更正方法对错账进行更正;(5)编制“丁”字账并编制科目汇总表;(6)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账;(7)编制报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学生学习对真实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填制、传递、处理、装订、保管,学习各种票据、凭证、账簿、报表的填制处理,最后的归档保管,学生深入其境地进行财务工作操作,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从而获得履行职责的快感,提高学习乐趣。手工操作的实训教材,最好能由授课教师深入企业进行收集各业务资料、设立某企业的一套完整的经济业务资料,包括企业基本情况、生产工艺流程、购销业务合同、单据、生产费用发生时所涉及的票证,各费用开支的审批流程,缴纳的税种及国地税申报表单等情况。并提出实训操作的步骤和实训目的,选定一种账务处理程序,要求学生对该企业的经济业务进行正确的证、账、表的业务处理并能进行纳税申报。各岗位的具体业务、岗位职责及各岗位之间要注意相互配合、相互衔接,保证实验能正常进行,教师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辅导、指正、总结,保障各工作岗位操作的规范性和各项数据资料的准确性。会计手工记账的操作完成后,将刚完成的手工会计资料搬到电脑上用财务软件进行处理,体验手工记账与软件记账的流程、岗位设置、职责的差异性及财务数据的一致性,其工作的内容是:进行初始建账,整理录入记账凭证,审核、过账,并生成科目汇总表,设置并生成会计报表。填写纳税申报表最后完成当月的纳税申报。充分利用计算机处理数据的优势,把手工账务处理流程中繁重的登账、对账以及编制报表工作等转化为电脑操作,完成从手工到会计电算化操作的过渡。目前社会需求的不仅是懂得财会的人员,更需要具备财会专业知识的组织管理人员,培养学生处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关键。整个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教学设计过程采用了多种教学方式,运用了学生所学的各种知识,提高了会计专业学生的综合水平,使学生手工操作与电算化操作真正达到紧密结合,能胜任实际工作。通过对企业会计模拟实训的操作,教与学、学与用紧密结合起来,学生不但能获得会计各岗位工作内容的感性认识,还能掌握会计工作的实际业务处理的技能技巧,开拓了视野,增进了对企业经济业务的了解,为学生今后从事财会工作起到了先导的作用。在模拟实验过程中如同置身企业的真实环境中,达到巩固理论知识,锻炼实战应用能力的目的。

3、提升财会专任教师的职业能力

第一,加大“双师型”的专任教师培养力度。财会教师必须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鼓励其考取初级、中级专业技术职业资格证,及进行学历提升。持证教师必须参加继续教育,保证学习时间,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教师参加考证、学历教育,给予适当的费用优惠,提供学习实践交流的机会,以调动会计专业课教师进行自身业务能力和专业理论水平提升的积极性,更好地服务于职业教育。第二,提供机会,让会计专任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建立与企业的联系与交流,鼓励优秀的持证教师到企业兼职担任财务顾问、财务会计等进行业务锻炼,增加实践工作经验和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也可以每学期安排教学轮空,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财务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实践基地进行阶段性的实践锻炼。鼓励教师主动参加会计职业界与教育界的各种论坛与会议,及时了解会计行业发展的最新动向和会计理论发展的.趋势。对在企业锻炼过程中学习到的要善于总结归纳,撰写专业论文与心得体会,并运用于日常的教学教育工作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的同时也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基础。第三,加强会计专业的学科带头人和“双师型”骨干教师队伍建设。重点培养一批理论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会计专业学科带头人和“双师型”骨干教师,并设立奖励专项经费,建立以老带新制度,树立教学领军人的楷模式人物,以此激励整个教师队伍比专业、比能力、比水平的好风气。第四,向企业社会引入有一定理论功底和实践经验的财务工作者到校担任客座教师,直接参与会计课程教学,让他们将企业的实际操作中的案例、操作技巧带进班级与师生分享,帮助指导学校的会计教学工作,促进与专业教师沟通交流,从而为学校的实践性教学注入生机。第五,学校组建代理记账机构,由专业教师承接具体业务,直接参与企业的账务处理、工商年检、纳税申报等真实的业务活动,增加实践经验,锻炼理论过硬、实践更硬的一批专业教师。学校因此能够快速培养专业会计教师实际动手能力,完成双师型队伍建设,可以加强校企联系,充分利用行业资源,互惠互利,取得共赢。总之,职业教育的成败关键在于是否办出自己的特色,要想改善当前中职会计实践性教学的现状,使学生熟悉和掌握会计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应加强和完善科学的会计实践教学,设置科学合理的教学课程,重视会计实践性教学,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提升教师专职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未来中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应适合会计专业教育特点,坚持教材实践性、教学多样性、师资双师型的发展模式,以求培养出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和灵活运用能力较强、适应社会需求、胜任工作岗位的高素质的综合型会计人才。

篇6:谈大学英语分级教学论文

谈大学英语分级教学论文

摘要:大学英语要求分级教学,是改革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模式、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需要。本文从教育学、心理学角度分析了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理论依据,并结合大学英语教学的实际,提出了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设计与管理的构想。

关键词:大学英语 分级教学 设计与管理

教育部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下发《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以下简称《要求》),拉开了全国范围内大学外语教学改革的序幕。

《要求》提出大学英语教学设计要“充分体现个性化,考虑不同起点的学生,既要照顾起点较低学生,又要给基础较好的学生有发展的空间;既要为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又要培养他们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既要保证学生在整个大学期间的英语语言水平稳步提高,又要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以满足他们各自不同专业发展需要”。这样,如何构建出适合我国国情并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外语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大学外语教学改革必须审慎思索并着力予以解决的问题。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以教育学、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科学设计大学英语教学流程,突破传统外语教学在应试教育背景中简单的知识授一受和习惯性运作模式,试图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外语教学模式提供参考。下面试作论述。

一、分级教学的理论依据

从教育学角度:分级教学,有利于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因材施教是我国教育史上历来提倡的原则。两千多年前的孔子,是我国第一位自觉实践这一原则的伟大教育家。正因为孔子能“因材施教”,主张根据学生的个性与特长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注重补偏救弊,使弟子扬长避短,学有所得,促进学生的正常发展,所以培养出了各具千秋的七十二贤人。宋代朱熹对孔孟的因材施教思想赞不绝口,他总结孔子的教育经验说:“圣贤施教,各因其才,小以小成,大以大成,无弃人也。”蔡元培提出了“尚自然”、“展个性”的教育主张,主张教学不拘形式,尊重学生兴趣,采取学生自动、自主、自学和自助的教学方法,反对“守成法、求划一”。陶行知先生针对我国20世纪代的教育状况,提出了“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的方法,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学生怎样学就怎样教,学得多教得多,学得少教得少,学得快教得快,学得慢教得慢。班级授课制是目前学校教育中的基本组织形式,它的最大弊端是“教学步调统一,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和现行的考试制度,使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只是用一成不变的授教方式“孜孜不倦”地把几十年不变的知识内容传授给一批又一批变化了的同时又是个性差异很大的学生,教师面对的个别差异悬殊的学生组成的班级,进行的拉平教育和补短教育,难以开展扬长教育、创新教育,难以挖掘学生潜能,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剥夺了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承认差异,张扬个性,做到既不压制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又不放弃学习基础差的学生,使每个学生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求得最佳的发展。

二、分级教学的意义

1、教学理念的转化。教学理念由传统的“独白”式教学向“对话”式教学转化。“独白”式教学是工具主义、权力主义和科学理性主义至上的预设,知识传递成为教学的中心,学生成为教学的.边缘。“对话”既是分级动态教学的一种教学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态度,也是一种认知方式。

2、教师职能转化。教师角色实现由传统的知识权威者、中心者向组织者、引导者转化。教师在分级动态教学中从事的是越来越有效果和有创造性的活动:讨论、激励、了解、鼓舞,促使教师在教学中实现学术与理念的成长,从而成长为反思式教师。

3、学生职能转化。学生角色实现由传统的被动学习、他主学习向主动学习、自主学习转化。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化既是分级动态教学之因,也是分级动态教学之果,其中隐含的是学生生命意识的觉醒。

4、师生关系转化。师生关系实现了由传统的“主体一客体”向“我一你”关系转化。传统上的“主体一客体”关系内隐着中心与边缘的命题。“我一你”关系是“主体一客体”师生关系的扬弃,它张扬是人际交互作用、求同存异及个人的独特性,体现的是一种平等,一种尊重,一种认同。

三、分级教学模式设计与管理

1、分级教学模式设计。将大学1-2学年作为大学英语基本能力教学阶段,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基本能力为主要目标,打破传统上英语教学一贯制式平铺直叙的做法,全面实行分级动态教学,使学生以不同的资质站在不同的起跑线上,各尽其职,各守其位,各尽所能。以学分为管理和激励手段,学生完成某一级别的学业,将获得相应学分。

新生入学伊始,在全面听证、考察和征求大学英语教师意见和建议基础上,按照测试学原理,科学设计入学考试,对学生进行分级测试,并结合高考外语分数,测试出新生的英语入学成绩。新生将按照分级测试成绩分别进入预备二级、一级、二级或三级,开始不同起点的大学英语学习。学生需要在两个学年、四个学期内修完大学英语基本四个级别课程。修完每一级别,进入到下一级别学习,并获得4学分。鼓励学生尽快完成基本能力阶段学习而进入下一个阶段――应用能力阶段深造。

2、分级教学管理。分级教学中,对各级别教学与学生学习实行动态、弹性管理。该阶段大学英语成绩实行双轨制管理,即分级教学动态管理成绩和学期成绩。前者作为学生分级教学动态管理标准;后者作为学生本级别的期末成绩标准。

改革考试制度,加强学习过程管理。加大主观题分值比重,全面测试学生英语实用能力,加强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具体措施包括:加大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听力分值的比重;每学期期末考试写作部分设最低分数线,若达不到最低分数线,在总成绩中倒扣分;增加主观试题的比例,重点考核学生的语言基本功,从而为培养学生的英语实用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陈琳霞:《大学英语分层教学的重要性》,黑龙江高教研究,(1)。

篇7:英语本科论文字数

英语本科论文字数

英语本科论文字数有要求么?都会有的,但是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要求,下面为大家带来了英语本科论文相关的写作方法。

英语毕业论文是每个英语专业大学生离开校园,走向工作岗位之前必须完成的一项任务。

此项任务完成得好坏,顺利与否直接关系到毕业生的按期毕业问题。

毕业论文也是对学生进行综合实践训练,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

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向学生介绍一些写英语毕业论文的技巧,以便他们能顺利完成此项任务。

本文虽然主要介绍如何写英语毕业论文,但从写论文的步骤、方法等方面来看对其他专业的学生也有一定的可借鉴之处。

撰写英语毕业论文主要分以下几个阶段:准备、撰写提纲、第一稿、第二稿、第三稿、定稿与答辩。

以下是我多年来撰写毕业论文的一点经验,与大家分享。

毕业论文一般包括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文献综述、论文正文等部分。

其中论文的写作步骤如下:

I.英语毕业论文准备

学生可以根据本专业教学大纲选定研究范围(英语教育、文学、翻译及外贸等),英语毕业论文选题应符合下列要求:

1.结合专业特点,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2.尽可能与社会实践实际相结合。

3.题目的难度和分量要适当。

在这个阶段学生们遇到的主要问题是如何限定课题范围。

最好是课题已在学生脑子里酝酿了好长时间,并且他现在急于将他的思想观点诉诸纸上,与他人分享;最差的是课题由导师布置给他。

他应该时刻牢记他要讲有用之词,而不仅仅是用字填满空白纸。

限定课题范围的技巧就在于缩小课提范围。

限定课题可以使他更深入地谈问题,言之有物,不至于由于范围过广,导致泛泛而谈,空洞,浪费读者的时间。

此阶段包括资料的收集与整理、阅读文献。

II. 英语毕业论文提纲

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分析和研究所采集的资料的基础上,撰写英语毕业论文提纲。

毕业论文提纲应尽量做到全面缜密,理顺所要论述内容,避免以后反复修改。

纲要可以使作者一目了然地看出他的论文是否前后一致。

主题是纲要的关键,因为它简明地陈述了作者的目的。

正式纲要(哈佛纲要)中,各级纲目的格式依次为:I,A,1,a,(1),(a)。

任何纲要如不严加遵守则毫无用处。

在确定了英语毕业论文选题,撰写了英语毕业论文提纲后,学生应对毕业论文的质量标准有一定的了解。

英语毕业论文质量标准:

1.选题恰当、与毕业生的知识水平与认识能力相当;

2.内容丰富、资料翔实、论证充分有力;

3.观点正确、逻辑性强、无违反国家大政方针的观点;

4.叙述清楚、层次清晰而丰富;

5 .语言表达正确,无拼写错误、语言错误控制在20-25%00(万分之二十到二十五);

6.用词、造句、谋篇、布局等方面无明显失误,修辞错误率控制在2%。

英语毕业论文内容要能反映社会和时代特征,具有理论价值或实践意义,有新颖性。

毕业论文可以对某个理论问题的探讨,也可以是实践问题的解决。

毕业论文不仅要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且要反映他们对相关问题的较为正确的论述,要有一定的独立见解。

论文必须做到主题明确、论据清晰、内容具体而充实,切忌空谈。

写翻译的英语毕业论文,除实例分析外,还要提供原文的译文,以便弄清译论的依据。

如果英语毕业论文是实践性的,它必须提出一定的解决途径、方案。

III. 英语毕业论文第一稿

要求学生必须严格按照指导教师审定后的英语毕业论文提纲进行写作,不可自行其是,随意更换主题。

正文:用小4号字,分标题用4号字黑体、正文内容需编序好.大部分用罗马字,小部分用一般数字符号:引入正题的引言不超过2段,编序应遵循下列顺序:

I.II.III.IV.V.VI.VII.VIII.IX.X.

II.1.1, 1.2, 1.3, 1.4, 1.5...

III.1.1.1, 1.1.2, 1.1.3/2.1.1, 2.1.2, 2.1.3, /3.1.1. …

一篇好的毕业论文从选题、构思、撰写、修改到最后定稿、答辩,是比较复杂的流程,在这过程中,童鞋们可以锻炼思维能力、信息检索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写作能力等,当然也有很多童鞋可能因为应聘求职、工作实习、时间紧迫等原因而耽误毕业论文的提交。

首先我们要确定标题。

1. 英语毕业论文标题

标题是英语毕业论文的不可分隔的重要部分。

论文标题要使读者愿意选读该论文;它或者明说或者暗示论文的内容,而且为论文确定基调。

没有标题的论文是不完整的论文。

确定了论文标题后,我们就要写毕业论文摘要了。

因有很多学生不知如何写英语毕业论文摘要。

对此笔者要较详细予以论述。

2. 英文毕业论文摘要各部分的写作

根据《EI》对英文摘要的写作要求,英文摘要的写作并没有一成不变的格式,但一般来说,英文摘要是对原始文献不加诠释或评论的准确而简短的概括并要求它能反映原始文献的主要信息。

2.1. 英语毕业论文——目的(What I want to do?)

目的。

主要说明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或本文主要解决的问题。

一般来说,一篇好的英文摘要,一开头就应该把作者本文的目的或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非常明确地交待清楚。

必要时,可利用论文中所列的最新文献,简要介绍前人的工作,但这种介绍一定要极其简练。

在这方面,《EI》提出了两点具体要求:

2.1.1) Eliminate or minimizebackgroundinformation(不谈或尽量少谈背景信息)。

2.1.2) Avoid repeating the title orpartof the titlein the first sentence of the abstract(避免在摘要的第一句话重复使用题目或题目的一部分)。

2.2. 英语毕业论文——过程与方法(How I did it?)

过程及方法。

主要说明作者主要工作过程及所用的方法。

在英文摘要中,过程与方法的阐述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开头交待了要解决的问题(What I want to do)之后,接着要回答的自然就是如何解决问题(How I did it),而且,最后的结果和结论也往往与研究过程及方法是密切相关的。

大多数作者在阐述过程与方法时,最常见的问题是泛泛而谈、空洞无物,只有定性的描述,使读者很难清楚地了解论文中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因此,在说明过程与方法时,应结合(指向)论文中的实例、实验框图等来进行阐述,这样可以既给读者一个清晰的思路。

2.3. 英语毕业论文——结果和结论(What results did I get and what conclusionscan I draw?)

结果和结论部分代表着论文的主要成就和贡献,英语毕业论文有没有价值,值不值得读者阅读,主要取决于你所获得的结果和所得出的结论。

因此,在写作结果和结论部分时,一般都要尽量结合实验结果或仿真结果的图、表、曲线等来加以说明,使结论部分言之有物,有根有据;同时,对那些看不懂中文的英文读者来说,通过这些图表,结合英文摘要的说明就可以比较清楚地了解论文的'结果和结论。

也只有这样,论文的结论才有说服力。

如有可能,在结尾部分还可以将论文的结果和他人最新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以突出论文的主要贡献和创新、独到之处(回答 What isnewand original in this paper)。

2.4. 英语毕业论文摘要的文字效能

为了提高文字效能,应尽量删去所有多余的字、句。

在这方面,《EI》提出了两个原则:

2.4.1) Limit the abstract tonewinformation(只谈新的信息)。

2.4.2) 尽量用短句(useshortsentences)。

2.4.3) 描述作者的工作一般用过去时态(工作是在过去做的),但在陈述由这些工作所得出的结论时,应该用现在时态。

2.4.4) 一般都应使用动词的主动语态,如:写成 A exceeds B 比写成 B isexceeded by A更好。

写完摘要后接下来就是英语毕业论文的导言段。

3. 英语毕业论文的引言段

引言段也许是整个英语毕业论文的最重要的一部分。

需要花费最大的精力。

正是这一段,将决定读者是否要将全文读完。

一个枯燥乏味的开篇,如“在本文中我将讨论……”,会使读者很快就转向别的论文上去。

引言段当然应包含论文的主旨,论文的展开方法并确定论文的基调。

从纯写作技巧的角度看,导言段中的每一个句子都能够成为正文中每一个段落

4. 英语毕业论文的段落

一个段落通过一些互相关联的句子发挥一个观点。

这一观点由一个主题句引出。

主题句就是该段的主要思想。

主要思想是由一系列证实主题的互相关联的句子而发展起来的,最后由一个结尾句收尾。

一个叙述有力的段落,必须前后一致而连贯。

5. 英语毕业论文的主题句

主题句必须生动感人,发人深思,因为读者是否愿意继续读下去是取决于主题句的。

作者必须时刻牢记,他要努力引起并保持读者的注意和兴趣。

听众出于礼貌得把讲演一直听完,而读者则与听众不同,他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停止读下去,而一旦他不打算继续读一篇论文,作者是毫无办法使读者重新注意那篇论文的。

段落的发展方法。

段落的主要部分都是作者用来证实主题句的。

如果段落发展无力或不完整,就是作者没能把问题说清楚。

因此段落的发展必须充分。

只有两三句话的段落就像一份偷工减料的三明治那样不能令人满意。

6. 英语毕业论文的结束句

每个段落都需要有一个结束句,一个让读者知道作者已经叙述完毕的句子。

结尾应该是一个合乎逻辑的结束,它实质上告诉读者:看,我已经证实了我的主题句。

一致性和连贯性。

段落中的每一个句子都与主题句有关即可达到一致性,这就是说,每一个句子都是主题句的进一步的发展和证实。

连贯性指句与句之间的逻辑联系。

7. 展开——英语毕业论文的主体

一旦读者的兴趣被引言段引起之后,作者必须力求用正文中的每个段落使读者的兴趣保持下去。

作者必须时刻牢记,读者是多变的,他可以在任何感到厌烦的时候停止阅读作者的论文,而作者却毫无办法使读者重新拿起该文。

作者应不时反躬自问:我的英语毕业论文有何优点能使读者在所有同类作品中选中我的?

8. 英语毕业论文的一致性和连贯性

正如每一个段落都应具有一致性,而作为一整篇论文也必须具有一致性。

作者必须明确,每一个段落都是导言段中所陈述的主题之进一步发展。

作者还应当保证,段落与段落之间要有恰当的过渡,要有逻辑联系,要保持一致的叙述角度,要去掉一切离题的和无关的内容。

9. 英语毕业论文的结束段(结论)

结束段使读者清楚地了解,英语毕业论文的全部论据已经叙述完毕,论文结束了。

一篇组织得当的论文,会很符合逻辑地、自然而然地告终。

如果作者发现他不得不使用“in conclusion”或者“to sum up”之类的词语,这实际上说明论文的结尾是软弱无力的。

当然也可以将导言段重新措辞作为结尾,这总比没有结尾强。

而检验一个结束段是否恰当的标准是很简单的:假如一个结束段恰好就在一页纸的底部,读者是不是还打算翻过一页,继续往下找什么。

篇8:英语本科论文致谢

I would like to thank all of you for helping me in writing this paper.

My deepest gratitude is first to professor *** *, my mentor, for his constant encouragement and guidance.He wrote my essay at all stages.Without his usual and enlightening guidance, this paper would not have been in its present form.

Secondly, I would like to express my heartfelt thanks to professor *** *, who has led me into the world of translation.I am also very grateful to professors and teachers of the English department: wu * *, *** and ** *, and for the past two years, I have been guiding and helping me.

Finally, I would like to thank my dear family for their love and great faith in me for many years.I also want to thank my friends and classmates who have given me help and time to listen to my opinions and help me solve my problems in the difficult process of my paper.

篇9:英语本科论文致谢

First of all, I would like to express my sincere gratitude to my boss, *** *, for her helpful Suggestions and helpful Suggestions for my paper.I am deeply grateful for her help in completing this paper.

***my wifes profound knowledge of English has inspired my love of this beautiful language and my attitude towards learning English.

I also thank all the teachers and teachers in the translation studies for their direct and indirect help.

Special thanks to my friends who have spent a considerable amount of time and energy on the draft.

Finally, I thank my parents for their continued support and encouragement.

篇10:英语本科论文致谢

I would like to express my gratitude to all those who have helped me during the writing of this thesis. I gratefully acknowledge the help of my supervisor Professor Zhu Jimei. I do appreciate her patience, encouragement, and professional instructions during my thesis writing. Also, I would like to thank Miss Wen Pingzhen and Miss Li Wenying, who kindly gave me a hand when I was making the questionnaire among the college English learners.

Last but not the least, my gratitude also extends to my family who have been assisting, supporting and caring for me all of my life.

篇11:本科英语学期论文

本科英语学期论文

本科英语学期论文范文

关于英汉翻译中引喻的等效保值问题

[摘要]引喻是人类语言中重要的修辞手段之一,它能生动简洁的表达人们的思想,有时也能起到幽默,张现个性的效果。但是,在许多英语中出现的引喻翻译成汉语的时候,应该采取什么方式翻译,是否能够向读者传达到与原文等值的效果却是一个难题。本文就英汉翻译中引喻的翻译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论文关键词:英汉翻译,引喻,等效保值

一、引言

引喻(allusion)在牛津的字典里面解释为“indirect reference”,翻译成汉语意思是“间接提及、暗指、典故。”平时在我们阅读英语文章的时候,经常会遇到许多陌生的加引号的人名,地名,仔细联系上下问推敲它的意思也无法得知它的含义,最后才发现原来是作者引用了英语中的典故。关于引喻的解释还有很多:英语中的引喻(allusion)具有“引”和“喻”的双重特点:引用读者熟知的人名、地名、名言故事等作喻体,来说明本体。如果引用的是历史或者文学作品中著名的人名、地名、名言故事,英语里称做“literary allusion”,相当于汉语中的“典故”。请看下面这个例子:He is called “Rip Van Winkle” for he often dozes off in class.在这个句子里面就使用了引喻,我们知道,Rip Van Winkle是美国小说家及历史家华盛顿·欧文(Washington Irving, 1783-1859)的名篇<< Rip Van Winkle >>里面的主人公,在一个山谷中沉睡了二十年。这里把这个上课爱打瞌睡的学生比做“Rip Van Winkle”,就运用了引喻的修辞手法。在各种各样的中英文的文章里面,引喻这种修辞手法随处可见,引喻的使用常常能让读者产生深刻的印象,使读者产生由引喻引起的联想,从而使自己的表达更加生动、形象。引喻常常能把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形象的展现出来,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更加的生动活泼。但是我们发现,许许多多的带有引喻的句子需要进行翻译的时候,却遇到了困难,下面两节将会讨论英汉翻译中常常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及相应的修改方案。

二、英汉翻译中引喻翻译常常出现的一些问题

2.1 读者无法弄清原文作者引喻所要表达的内容

一般情况下,引喻不会把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意思直截了当的表达出来,而是通过引用典故依靠读者对其相关背景知识的掌握从而来传递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但是,引喻又不是简单的引用和比喻,而引喻又较之更加难以理解。如果读者在原文没有注释的情况下对于作者所描绘的对象的背景知识一无所知的话,这种时候读者无疑对作者表达的意思是一知半解的。作为一名翻译者,即使自己弄清了原文作者引喻所要表达的内容,但是在翻译成另外一种文字的时候,却忽略了读者可能无法得知原文作者引喻所要表达的内容的情况。这样同样导致翻译的失效,没有达到原文作者通过引喻想要表达的效果。

2.2译者错误的表达了原文作者引喻所要表达的内容

引喻大都是通过历史或者文学作品中著名的人名、地名、名言故事,而大多数情况下,引喻的词语往往不只一个特点,这时如果译者错误的理解了原文作者使用引喻所想要表达的意思,翻译出来的文字同样也只会错误的传递信息。就用引言中的例子打个比方。He is called “Rip Van Winkle” for he often dozes off in class.“Rip Van Winkle”可以解释为1. a person oblivious to social changes.(时代的落伍者)。2. a person who sleeps a lot(嗜睡的人)。但是在上句话里面把“Rip Van Winkle”翻译成“时代的落伍者”,很明显就违背了原文作者的意思。同样的例子还可以列举许多,如:He is “Yao ” of our basketball team.这里的“Yao”可以有许多解释:1.very tall; the tallest basketball player of our team.(我们球队中最高的球员)。2. Center of our team.(我们球队的中锋)。3. good at jump-shot and free throw(擅长跳投和罚篮)。4. good at scoring(擅长得分)。“Yao”具有以上的特点,但是原文作者使用引喻描述的对象可能只具有“Yao”的其中某一个特征,而译者怎样翻译就必须联系上下文做出相对应的翻译。

2.3译者的译文解释阐明了原文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但是译文却失去了原文通过引喻想要表达的效果

在弄清楚原文作者引喻所要表达的意思的情况下,译者就需要联系引喻的背景以及上下文,从而做出相对应的翻译。但是许多时候尽管解释清楚了原文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但是翻译出来的译文却失去了原文的色彩。比如,International Milan experienced “Waterloo” in the last round of Italian Football League, Series A,01-02.翻译为“国际米兰在意大利足球甲级联赛01-02赛季的最后一轮遭到了失败。”众所周知,“Waterloo”(滑铁卢)指的是比利时中部城镇,拿破仑的法国军队在这里遭到了彻底惨败。现在“Waterloo”通常被用来比喻“惨败”或者是“毁灭性打击”。这里将“Waterloo”翻译成“失败”似乎没有什么不妥的地方,但是我们联系实际的情况来看的话,在意甲01-02赛季,国际米兰一直在最后一轮都保持3分的领先优势,最后一轮只要在打平的情况下就能够夺取冠军,但是遗憾的是,国际米兰在2度领先的情况下却以2:4输给了拉齐奥,最后痛失了冠军。因此这里仅仅把“Waterloo”翻译成“失败”,程度远远不够,但是2:4的比分也不能算惨败,所以翻译成“毁灭性打击”比较妥当,而且最好把输球的结果补充说明一下,所以我认为译文翻译成这样似乎更加贴切:“国际米兰在意大利足球甲级联赛01-02赛季的最后一轮遭到了毁灭性打击,痛失了冠军。”

三、一些就此的修改方案

3.1 直译注释法

因为在许多时候原文作者使用的引喻词语是来自英语中著名的人名,地名,名言故事或者事件,直译过来的时候也常常使不知道引喻不背景的读者感到十分的困惑,这时我们就需要注释,象“Rip Van Winkle”、“Waterloo”这样特殊的人名和地名可以使用注释来交代清楚的引喻的来历,故事背景。在许多情况下,受到上下文的制约,使用直译注释能够更好的向读者传递原文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扫清由于引喻造成的理解上的障碍。一方面,使用直译能够保证原文的语言纯洁性,达到读者使用引喻修辞手法所想要达到的.效果;另一方面,对直译过来的词语,加上注释加以解释说明,可以补足引喻的语义和背景。比如,“He is “Vincent Van Gogh” in the domain of letters.”翻译成中文就是“他是文学界的文森特·梵高”。

这里我们可以把原文直译过来,再对“Vincent Van Gogh”标记并加以解释:Vincent Van Gogh(文森特·梵高)(1853 - 1890)是继伦勃朗之后被认为是荷兰最伟大的画家。他和高更、塞尚并称为后印象派。他们吸收了印象派的精髓,却反对印象派纯客观理性的描绘,提倡事物的实质和象征意念,是现代艺术最重要的先驱。这里使用引喻,借用“凡高”来形容“他是文学界的天才。”但是明显这里使用直译注释法使用意译为“他是文学界的天才”要更好地保持原文使用引喻的效果。

3.2 意译法

不可否认的是,使用直译注释能够地保留引喻的形象以及喻义色彩。但是,也有许多情况,受到句型,译文读音或者是引喻的背景知识的影响,直接将引喻对应翻译也不定是翻译引喻的唯一选择。有时直接使用直译还容易造成误解,引起读者理解上的障碍。比如,“The news of victory is doubtless penicillin to his fever.”这里直译过来就是“胜利的消息对他的发烧来说无疑就是盘尼西林。”注:“盘尼西林”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青霉素,抗生素的一种,适用于敏感细菌所致各种感染,如脓肿、菌血症、肺炎和心内膜炎等。这里直译并对其加以注释,译文让人读起来十分别扭。这里使用意译的效果也许会更好一些:“胜利的消息无疑是治疗他发烧的良剂。”同样,有时直译会使读者感到困惑,注释又稍嫌冗长,罗嗦,容易引起读者的厌烦。在译文中使用意译,可以简洁明了的传达原文的含义。

3.3 对应代替法

因为引喻在大多数情况下是被赋予特定意义的词语,但是这些词语的故事背景都发生在作者使用语言的历史里面。而翻译出来的文字却是另一种语言,所要面对的读者也将是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有时使用注释又会显得十分的冗长,罗嗦,这时在对应的译文语言中寻找一个相对应的能表达出同等含义的词语也是一个可行之策。这是意译法的一种引申,既能省略了冗长的注释,有时对于引喻的翻译也能同样能够达到等效保值的效果。比如“Harpagon is the only image I can remember him for he never paid me one dinner or even bought me something on my birthday.”这里直译为“阿巴贡的形象是我唯一能记住他的东西,因为我过生日时他从没请我吃过饭或是送我什么礼物。”阿巴贡是莫里哀喜剧《悭吝人》的主人公,是个典型的守财奴、吝啬鬼。他爱财如命,吝啬成癖。他不仅对仆人及家人十分苛刻,甚至自己也常常饿着肚子上床,以至半夜饿得睡不着觉,便去马棚偷吃荞麦。他不顾儿女各有自己钟情的对象,执意要儿子聚有钱的寡妇,要女儿嫁有钱的老爷。这里如果使用直译注释的话会显的十分的冗长,如果翻译成中文的话,可以对应的在中国的文化里面找一个相对应的吝啬鬼的形象。将引喻“Harpagon”翻译成为中国人民家喻户晓的严监生便同样可以很好的表达出这种效果。

四、结语

引喻是语言中最为生动,简洁的表现手段之一,正是有了这些各种各样的修辞手段,语言才会变的如此的丰富多彩。在各种中英文文章文献里面,引喻这种

修辞手法随处可见,引喻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的更新变化,在形式和意义上继承了历史上经典的典故,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构成了引喻的渠道。因此,在对待引喻的翻译问题上也显得十分的重要,翻译引喻的方法有很多,但是要保持译文的等效保值,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考虑,翻译的时候也应该对应具体的问题具体分析,联系上下文,结合实际的语境,做出既能让读者满意,又能传达作者原本语言效果的翻译。

参考文献:

[1]陈明瑶.论报刊英语引喻极其翻译[J].福建外语,(1).

[2]关孜慧. 20世纪英语引喻探源[J].北方论丛,(2).

[3]刘全福.关于二十世纪英语引喻的思考与翻译[J].中国翻译,(1).

[4]刘振江,陈淑媛.谈英语引喻的汉译[J].中国翻译,1995(5).

[5]王恩冕.翻译补偿法初探[J].中国翻译,1988(5).

篇12:本科教学财政学论文

本科教学财政学论文

一、《财政学》本科教学的一般特点

作为一门应用经济学,财政学本科培养自然也离不开实验教学。但是,当前《财政学》课程的本科实验教学主要还是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缺乏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性的实验内容。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财政学》课程实验教学内容几乎千篇 一律,甚至诸如预算管理等相关几门专业课的实验教学内容也具有较高的重复率。与此同时,大多数高校在组织实验教学的要求和形式上都采取一刀切方式,对学生参与实验教学的要求上也仅限于实验数据和实验报告的完成,这导致整个实验教学过于程式化、固定化,并未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独立思考,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有效挖掘,阻碍了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

二、大数据时代对本科教学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在大数据时代的今天,信息资料爆炸式增长给我们的《财政学》本科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具体表现为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增强和学习选择方式的多元化,这将进一步降低学生对于传统《财政学》教学模式的兴趣。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相对于大数据时代所带来的挑战,它更是一种帮助我们进一步推进本科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的机遇。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海量的数据信息资料,为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供了可能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计量单位已经从TB、PB(1000个TB)扩大到ZB(10亿个TB)。国际数据公司(IDC)的研究结果表明,全球数据总量高达1.82ZB,相当于全球每人产生200GB以上的数据。这些海量的数据信息资料,一方面为《财政学》本科课堂提供了丰富而生动的教学素材,提高了教学内容的可学性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大量新颖案例的引入,有利于进一步丰富案例教学过程,同时通过生动和多样化的呈现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思考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二)大量微观统计数据的引入,为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提供了重要保障

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诸如企业调查数据、居民户入户调查数据等微观统计资料不断涌现,这些数据由于在调查样本规模上相对于传统宏观数据具有着明显的巨大优势,而越来越多的受到相关教学研究人员的关注。以由中国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营养和食品安全研究所与美国北卡罗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卡罗纳人口中心联合调查并创建的“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库为例,截止到9月中旬其在Google学术搜索引擎中以“CHNS”可以得到40100条搜索词条,可见该数据库在科研教学中的使用之广。大致相似的情形也出现在诸如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上市公司数据等企业统计数据方面。这些大样本的微观统计资料,为《财政学》课堂教学之外的学生自主小组学习及本科实验教学内容的多样化都提供了很好的基础保障。教师们更能够通过这种开放教学的形式,帮助学生从被动的.知识学习向主动的知识创造转变。

(三)依信息处理而发展的数据处理及多媒体技术,为多样化教学实践提供技术手段

在大数据的加工和管理过程中,大量的数据处理、分析及呈现技术不断涌现,这些以生动、科学和准确为特点的技术手段,也能够为《财政学》本科教学实践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诸如动画、多维、形象的内容描述,以及动态模拟前景走势的数值模拟分析等先进手段,可以很好的提高本科教学的课堂活跃程度,抓住学生在课堂中的注意力,并引导学生在比较和发展的视角下去理解相关教学内容,较好的提高教学质量。

三、大数据背景下《财政学》本科教学改革探讨

大数据时代所带来的各项新的机遇,为我们推进《财政学》本科教学改革、提高教与学的效果提供了各项保障。在新的背景下,我们可以通过在传统本科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充分吸收和利用大数据时代所带来的各项机遇。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一步推进《财政学》本科教学改革:

(一)理论知识辅以大量资料信息,丰富《财政学》教学内容

针对教学内容上偏理论性的问题,在大数据背景下财政学课程任课老师可以辅之以数据经验分析内容。与理论知识灌输过程中的枯燥乏味不同,数据经验部分更加生动活泼,同时也更能够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性;与此同时,建立在理论学习基础上的数据信息资料能够帮助学生更好、更牢固的巩固和强化理论知识。比如在针对公共选择理论章节,可以引入中西方行政决策机制上的话题引入讨论。而事实上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几乎针对《财政学》课程中的每一个章节我们都可以在互联网上搜索到非常多的相关信息数据,这些内容的加入能够极大地弱化纯粹理论讲授所带来的教学效果不佳的问题。

(二)知识讲授辅以大量典型案例,多元化《财政学》教学方法

讲授与提问,甚至是单纯的老师讲授,是传统《财政学》课程本科教学过程中的一种主要的开展模式,而这实际上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引入典型案例教学与讨论的方式,将枯燥的理论拉近实践。例如在阐述公共品概念及范畴过程中,可以结合各种相关社会新闻中的民众存在争论或困惑的产品类型作为案例分析素材。在这种教学模式下,针对特定某些章节教师可以运用现实中的一些实例,一方面帮助学生接触到现实;而另一方面有利于促进他们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思考,扩大其视野。在大数据时代,这些教学案例的搜寻变得越来越简单和方便。与此同时,案例的呈现方式上也可以进行一些精心设计,也可以通过借助多媒体手段,如声音、动漫视频等,甚至是组织学生情景表演等方式来实施整个案例教学活动。这些方式也能够促进学生的形象思维刺激,最终达到提升教和学效果的目的。

(三)课堂教学辅以多小组自主学习和展示,提高《财政学》课堂的学生参与度

大数据时代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便利,同时也极大的降低了学习成本。在《财政学》课程主干知识的课堂讲授教学基础上,教师可以通过一定方式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课下自主学习。具体而言,可以在给定宽泛主题或者与相应章节相关等要求下,让学生根据学习兴趣自主选择具体主题,主动地、互助地实现课下学习。这种学习模式打破了常规,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创作,即不再是各种现成知识的存储和提取,更应该是针对具体问题的探索和创新。在整个过程中,通过课外学习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强化了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理解。此外,可以进一步通过课堂展示小组学习成果,以及纳入学生平时成绩考核的方式来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与多小组自主学习和展示的积极性,同时保证学生适应从学习过程中的被动旁观者向主动参与者的角色转换。

(四)传统实验教学辅以科学研究实践,提高《财政学》实验教学效果

《财政学》本科实验教学,不应当只是传授传统实验内容,更要传授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品质,使学生具备潜在的发展能力和基础。因此,实验教学必须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为出发点,通过指导学生在大数据时代如何搜集大样本的微观数据,如果去寻找相关问题的学术前沿,怎样去开展和推进一项科学研究,如何撰写学术论文的模式,激发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的浓厚兴趣、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设计和开发体现学科先进性、富有挑战性,同时也具备现实应用性的实验教学内容主题,激励和提高学生的知识创新意识和研究学习能力。

篇13:本科临床医学教学评析论文

本科临床医学教学评析论文

1宣传动员,统一思想是迎评工作的重要基石

1.1明确思想,统一认识

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是对本科教育的一次大检阅,是规范高等学校办学与管理,促进学校建立内部质量监控体系,提高教育质量的一项重大措施,符合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实际需要,这对于我国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是很有必要的。我院充分认识到迎评促建对提高学院教学水平、教学质量的重大意义。初学院成立了本科教学评估领导小组,专家小组及工作小组,对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制定了珠江医院《迎接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组织实施方案》,对主要内容和要求做了详细的说明。学院上下明确了思想,统一了认识,牢固树立迎评促建工作的中心地位。全院动员、全员动员,“人人皆知、人人过关”,全院同志在思想上树立高度的责任感、紧迫感、危机感、使命感,充分发扬主人翁精神。充分认识评估的重要性和艰巨性的同时,对本科评估的目的及意义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1.2明确任务,统一方向

为迎接预评估,学院提出了“全员参与、领导当先、突出重点”的工作思路,全院一盘棋,成立了评建领导小组,评建办公室,机关工作组,督导小组,临床评建组,其中临床按照业务分工分了14个组,每个组的任务都非常明确。稳抓评建重点:一是各种评估材料的准备;二是教员、学员的准备;三是硬件条件的准备。学院、教研室、三级学科三个层面按照评建要求准备,层层落实,责任到人。

1.3明确计划,统一步骤

我院的迎评工作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①学院组织专家及评估领导小组成员与校本部专家共同赴外院参观学习阶段;②学院组织评建专家集中学习,制定《迎接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组织实施方案》,迎评工作全校动员阶段;③5月份学校自查阶段;④207-8月份请外校专家模拟评估检查;⑤年9月份迎接广东省教育厅本科教学工作检查评估;⑥2008年12月迎接教育部专家检查;⑦学校整改阶段。根据各阶段要求,学院各部门从全员迎评知识掌握、教师学生培训、座谈会的准备、教学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迎评材料的整理等五个方面,积极准备,同时进行自查、自纠、自评,发现问题,不断完善。根据学校两次自评的情况,外校专家模拟评估检查及广东省教育厅本科教学工作检查评估情况,总结各阶段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针对存在问题对下一步工作重点作详细的部署,进一步明确了各处(室、部)、各教研室、科室的任务分工,制定了严格落实层层负责的责任机制。

1.4明确细节和重点,统一部署

由于我校前身为第一军医大学,从为部队培养医科人才到为地方培养人才,面临人才培养对象,办校方针的转变,在行政、管理、教学等方面与地方院校存在差异。而采用现行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对我校的本科教育教学工作进行评估,评估结论都有可能出现偏差。因此根据我校参加外校本科教学评估专家经验,针对我校实际,加深评估方案中部分指标内涵的理解和把握,明确细节和重点,制定了详细的指导意见,并统一进行部署落实。例如关于迎评材料的准备方面:明确了分卷材料要严格按一、二级指标中的各观测点进行准备,对这部分内容应逐项准备,突出重点和特色。关于迎评准备工作中应重点把握的问题方面,强调了关键指标的准备是迎评资料准的重点,注意基本数据的一致性。对评估指标观测点中最易出现的问题,考察与考核中易出现的问题作等也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说明。

2加强建设,注重质量是迎评工作的核心

2.1加强教学基地建设、教学硬件设施建设、师资队伍建设

教学基地建设、教学硬件设施建设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近年我院每年投入教学经费300万元,进行各项教学基地,教学硬件软件设施和教学办公设备的改进。新增了各项内外科教学式教室、外科操作技能训练室、外科手术室及动物实验用房共1450mm2。学院新增了数字化教室350mm2,用于多媒体教学。同时进一步完善了教学网络建设,教师课件及视频材料经归类上传方便学生自学和复习。所有临床课程纳入了计算机试题库管理。增加了师生互动园地,课外辅导专栏等,便于师生课外交流学习。学院20申请了全国腹腔镜培训基地,正在积极进行相关设备的购买和场地的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核心。针对临床医学院部分科室人员结构欠合理,部分临床教研室师资队伍出现断层,高学历的教师比例尚可,中级职称教师比例仍未能达到要求的情况,为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学院制定了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及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训选拔方案,鼓励在职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学院从抓好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着手,以名优教师为示范,组织中青年教师观摩学习,并每年进行中青年教师“教学擂台赛”,教研室、教学督导组、优秀教师点评的方法,迅速培养了大批中青年教师。学校及学院设立了教学基金,鼓励中青年教师申请教学基金及发表教学论文,激发教学热情,提高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积极性。鼓励教师进行教学理论探索、课程建设及临床技能等方面的教学改革。尤其我院的双语教学及查房示范课件得到了校内外专家的肯定和好评。通过上述措施,我院临床师资队伍稳定,具备了成熟的教学经验,提高了教学效果。

2.2严抓教学规范化管理

学院一贯重视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建设,为了迎接本科教学评估,我院更是严抓教学规范化管理。先后制定了《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实施细则》、《本科教学督导制度》、《临床实习考核办法》等制度和文件。内外妇儿科以第6版教材为基础,根据临床医学特色和发展,重新编制了《临床医学教材》、《临床医学进展》,汇集各学科最新的研究进展和热点问题,要求授课教师对卫生部本科教材进行深加工和再研究,使学生在学习临床基本知识的同时,对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及研究方向有了进一步了解,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医学探索热情。各科室及各教研室设立了专门的教学秘书,整理各种教学档案及课件,教研室记录手册、临床教学记录手册、教学过程实时记录、对教学全过程进行监控和管理。

2.3严抓教学质量监控

教学质量是教学工作的生命线,直接关系到评估成败。在传统的课堂观摩教学和临床实习评估工作基础上,我院进一步建立起符合我院教学实际的教学质量监控及评价体系,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管理制度。通过实施主讲教师资格认定制度,青年教师培养制度,领导干部听课制度,教师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制度,教学事故一票否决制度,同行评议制度,督导委员会听课制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制度,研究生导师制度,研究生中期考核汇报制度,院系教学状态评估与考试过程监控制度,考试质量分析制度和试卷评估制度等,增强了教学质量意识,建设了教学质量文化,构建了全员参与、全方位、全过程的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确保了学校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2.4严抓临床基本技能培养

学生的临床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的培养关系到学生成才关键,也是评估检查重点内容之一。为此,在强化训练的同时,学院编印了《临床实习诊疗技术操作规范》,进行临床基本技能强化培训,对临床各科室常见技能内容进行了规范化整理汇编,并对各项技能设立考核标准。规范制作了包括外科无菌术,切开、缝合、止血、打结以及各种穿刺术等示范多媒体课件。录制了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三级教学查房录像,各类外科手术操作多媒体材料等。建立实习医师外科操作手术室,购买试验动物,抽调优秀中青年教师专职操作培训。在此基础上,科室筛选病例进行实习医师“主刀”操作,极大地加强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临床技能操作的规范性、正确性。

3归纳总结,完善材料是迎评工作的重要内容

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过程中,材料准备亦是一个艰巨而琐碎的工作,主要包括自评报告在内的背景材料,佐证材料和备查材料。材料准备过程也可以说是对学院多年来教学工作的总结回顾,有利于我们发现不足,更好地规划今后的教学工作,促进教学工作持续发展[3]。为此学院专门成立了相关的材料准备工作小组,学习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方案有关材料,将评估方案中的各项指标进行分解,深刻领会评估指标的内涵和外延。各工作小组分工明确,对有关材料进行全面收集、归纳和整理。各临床科室及教研室组织专人收集整理原始材料,并进行加工整理,一般由科室教学秘书或行政住院总医师负责收集整理;材料撰写小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材料的加工,进一步整理各项备查材料,撰写初步总结材料;材料审核小组专家则对照评估指标和要求对撰写材料进行进一步检查,查漏补缺,不断规范,不断完善。各教研室、各处室撰写自评报告,学院汇总撰写自评报告。自评材料的准备充分认识自己的优势与薄弱环节,突出特色项目,注重内涵。备查材料目录,自评结果及多媒体汇报材料通过学院专家小组论证及大学,省专家小组评估检查,保证材料的准确性,完善性和科学性。各专项评估结合学校的教学状况、基本统计数据,自评报告等材料公正、客观;定性材料要有依据,具有说服力,定量材料要数据真实准确,有利于专家组结合进校实地考察作出评判。

4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积极作用

评估的过程是对附属医院、教学医院临床教学管理规范化的检验过程,完善的临床医学教学规章制度是保证评估成功的基础。为达到教育部提出的“厚基础、高素质、强适应”目标,培养高素质的德才兼备的医学专业技术人才,教学医院应与时俱进,更加科学、规范地加强医学教育管理,通过参与普通高等院校本科教学的评估工作使医院获得可持续的发展。通过迎接本科教学评估检查,我院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进一步明确了办学理念和办学指导思想及科学管理工作思路;改善办学条件,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办学基础;强化教学体制创新和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管理更加规范化;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了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了师生综合素质;增强了学校的凝聚力,促进了优良校风的形成,促进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篇14:本科教学方法论论文

本科教学方法论论文

一、困扰与选择

比较文学教学中的困扰存在于两个方面。其一是关于学科性质的争论。部分研究者主张比较文学是一门理论课,应该重视理论的讲解;①另一部分研究者则主张比较文学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方法论的课程,应该重在介绍方法并指导学生学会运用。②其二是关于学科教学研究内容的争论。对于目前比较文学的研究内容,有的学者认为,从与其他学科的差异性来看,只有形象学可以成为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而其他内容都与别的学科有交叉,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比较文学研究对象。但更多的研究者却将更为宽泛的内容置于其中。基于这样一种考虑,我们首先要合理分配教学时间。目前很多高校比较文学课程的课时大概为36学时左右。为了能够对学生有一个较全面的从理论到实践到研究的渐进教学过程,我们将学时进行了如下分配:理论学习占四分之一左右;四分之二学时分配于教师讲解比较文学论文,以帮助学生学习运用本学科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并形成本学科的学术规范;最后是学生的讨论和研究时间。在合理分配学时的基础上还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教材。目前比较文学的教材对比较文学理论的阐释各不相同:有些课本重在理论的讲解和阐述,知识系统且详细深入,而且很多学者的阐述有个人特色,并将目前理论的争议写进教材中;有些教材则选择了传统的已经公认的学科理论体系作为教材的框架,具体的知识点也是得到共识的,争论不大。虽然课本创新性不强,但是却增加了不少的实例作为理论框架的补充,这些例证和具体知识点相配合,以利于学习者更好地充分理解知识点。笔者认为对于本科生而言,选择理论较确定且有穿插实际例证的教材较合适。原因有二,一是考虑本科生的课程设置。比较文学课程一般安排在三年级,这时候是中文专业课相对集中的时候,专业课的增多使得学生要花费更多时间进行消化,包括课外阅读、思考、完成作业,因此用在每门课程中的时间就相对较少。而且三年级的学生基本完成了本专业基本方向课的学习,包括中外文学和文学理论、美学等,需要学生对这些课程进行整合。比较文学就是介绍文学的整体研究的一门课程,思维的转化需要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从单一视角研究扩展到整体视角,将这些课程联系起来进行跨越性的思考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因此在学生刚接触这门课程时,讲授不宜过深,还是以比较文学的基本理论加上方法的实践运用为宜。二是从学习的阶段性来说,本科只是建立基础专业知识体系的阶段,宜全不宜深,研究生阶段才进入深、难的讨论研究阶段,是本科阶段的深化。本科阶段的比较文学学习就只是基础知识的学习,是一种方法论的学习,要求的是学生建立起一种开阔的视角,以更宽广的文学整体视角来审视文学尤其是中国文学与其他文学的关系。虽然比较文学课程目前有很多的不确定性,但是我们只要学会在困扰中选择,应该会给这门课程的教学带来好的效果。

二、理论———学科的基础

我们知道,目前比较文学的学术研究大多集中于高校,因此争论往往被学者写进教材中,导致教材经形成各言其是的局面,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带来了众多一线高校教师教学实践上的困惑。③教师们在不同教材中看到的是不同的学科体系和学科内容,不知道在教学中应该以理论为主,实践为辅;还是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选取哪些内容进行讲解,讲解到何种程度等等都是问题。笔者认为当一门学科处于初期阶段,纷争不断之时,研究者应该从实践做起,从最基层的学科研究做起。一切的理论都是实践的总结,然后运用于指导实践。因此实践的运用才是学科理论成熟的基础。只从理论上进行探讨,往往会流于空洞。但是面对大学本科高年级学生,在教学上采取先进入理论的方式则更为恰当。以这种思想做指导,笔者在教学中选择了以学科基本理论讲解为基础,在学生理解理论的前提下,教会学生如何将这些理论运用于个案分析中。在理论的学习上,本科阶段的比较文学教学还是选择已经有定论的基本理论较合适。告诉学生最基础的概念、方法。让他们对学科理论有一个感性认识,逐渐训练其思考问题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选取好的比较文学理论文章直接给学生分析,作为补充,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当然理论文章的选择要有标准,从正反两个方面入手。平时多注意学者们在实际中对比较文学理论的应用,挑选出非常优秀的和较肤浅的文章形成自己的资料库。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多会选择学术大家的文章和书籍,一方面这些学术大家视野宽阔,文章的.容量大;另一方面文章的理论性强,分析深入透彻,逻辑明晰,概念周延。学生可以直接以这些文章为起点,不必走弯路。选择文章时,要注意学生的知识积累,挑选学生熟悉的知识背景,这样学生才能更深刻的理解文章的观点和思路。学生就是在教师引导和文章的示范的共同作用下学会知识的,对于比较文学的学习尤其如此,要使理论具体化才能让学生建立起感性知识,再通过实践过渡到理论,最后把比较文学的方法运用到所有学科的学习中,真正起到方法论的作用。

三、个案教学———知识的拓展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让学生参与实际个案的分析更有助于他们对理论的理解,也就是说通过个案分析的方法有利于其知识的拓展与消化比如比较文学中的文类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难点,学生对其中的许多知识点都存在理解困难,但是教师在讲解的同时,如果有合适例证出来给学生演示,那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选择了田园诗作为个案分析。田园诗是东西方都有而且还是主流的文类,从理论上对二者进行总体比较,对本科生来说这种宏观的把握很困难,即使是现成的文章,学生理解起来仍然有一定的难度。于是笔者在教学中由华兹华斯和陶渊明两者的比较引入,选取现成的文章讲解,把比较的范围缩小化、内容具体化,让学生先掌握在比较视域下对二者田园诗的对比研究,然后教师让学生尝试将比较的范围扩大到整个西方和中国的著名田园诗人。按照文类学的方法进行操作,既可以归纳出世界文学范围内田园诗的共同之处,又可以对中西田园诗特点和风格不同进行比较研究,直至文章的理论化。当然在选择个案的时候我们需要精心设计。在这个问题上笔者之所以选择陶渊明与华兹华斯,是因为这两人是东西方田园诗的代表人物,学生对陶渊明非常熟悉,华兹华斯也是很多学生喜欢的诗人,诗歌的翻译已经经典化;另外学界对这两人的比较研究已经进行了很多年,大多与田园诗有关,④可以有更多的角度选择进入。⑤比如华兹华斯和陶渊明诗歌中有一些相同的意象,如果单单把这些意象进行比较,那么就忽视了文化的隔阂,忽视了这些意象对二者的不同意义和作用,忽视中国传统意象对陶诗的影响,这种研究就只能是浅层次的。从表面看,二者都有出世归隐的目的,但是在这表面的相似背后,华兹华斯和陶渊明却因文化背景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价值观念。⑥如果能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那么教学的效果或就会得到进一步延伸。因此我们可以以此为契机,教会学生比较文学真正的学术要求和目的:不是只停留在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找寻和罗列,而是要深入到异质文化的深层进行思考。

四、研究———思考的延伸

在教师讲解的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培养他们的理性思维,这也是比较文学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在此,笔者更多的是选取合适的论题供学生思考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完成小论文。在问题讨论与论文撰写方面,采取集体协作方式,不要求一人一个问题或者一人一篇论文,而是用分组的形式进行。在两步中笔者一般会选取同样的论题,这个论题可以是学界已经讨论过的,也可以是没有人接触的,只要能开发学生的思维。比如鲁迅和外国文学的关系的讨论,这个问题已经有专著和大量的文章,我们在课前要求学生下去查阅相关资料,对学术史进行梳理,然后提出问题。在讲解影响研究的理论之后,让学生进行分组探讨。讨论前要求每一位参与发言的学生或者小组选定一个小的角度:或者是某一个外国作家对鲁迅的影响,或者是某一种外国文学样式对他的影响,也或者是某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学对他进行的影响,反方向进行鲁迅对外国文学的影响也可以。在讨论过程中我们可以把学生分组,让他们分别讨论,然后再推选代表发言,一组发言时其他组可以发表不同意见,进行质疑。讨论结束后,任课老师可以选取其中的一个研究方向,进行演示性总结,并将议题深入化和理论化。最后要求每一个讨论组提交一篇小论文。在这里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要注意点评,引导学生使用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其学术规范意识。在这里我们还要注意的是,由于受到新媒体的影响,本科学生的阅读和学习范围往往出乎教师的预料,关心的话题也是没有时间、地域和学科限制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虚心向学生讨教,和学生展开讨论,取长补短,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总之,比较文学的学习在笔者看来应该是分阶段的,本科只是初步接触和学习,应该使之简洁化、易操作,已建立感性认识为主,重视学科中的方法论意义。这样既可以为以后的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又可以为本科所学课程的综合、总结提供有用的工具。

篇15:比较文学本科教学评析论文

比较文学本科教学评析论文

一、当前比较文学本科教学评价机制及其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国内普通高校比较文学本科教学评价主体来看,主要存在两种主要模式:一是高校督导的听课及评价,二是本专业同行的评教。这两种教学评价对比较文学本科教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尤其是教学督导在教学效果、同行在教学内容及技巧方面的督促、提醒,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对于比较文学教学的帮助作用。但问题是,仅仅局限于教学督导和同行们的角度来评价比较文学本科课程的教学,而忽视了对于其他评价主体的关注,显然难以达到真正、全面改善教学效果的目的。就国内普通高校比较文学本科教学的评价反馈机制而言,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第一,忽视了对于比较文学本科教学课程开展之前教师教学能力、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知识储备、外语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评价。一般而言,高校比较文学课程的开设往往是依据既定的本科培养计划开展,根据学生所在的年级、专业等情况而设置。但是在开设比较文学本科课程之前,院系通常并不会关注授课主体和听课主体的能力、素质及其匹配性。院系在开设比较文学本科课程之前,注重教师教学任务的承担、学生学时的多少、具体的课程设置等内容,而对课程开设之前教师的授课风格、讲授技巧、学生的接受心理、外语能力以及学习氛围等往往不太重视。这种教学活动开展前预评价的不足,使得不少院校在比较文学本科课程开出之后会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教师的研究兴趣与授课内容的偏离;教学任务与学生学时的不对称;教师的讲课风格、技巧与80、90后学生的难以兼容;学生外语能力欠缺,导致比较文学教学中涉及外文文献查找、阅读等活动难以进行;知名教授过于学术化、专业化的讲授与本科学生既有的知识储备、理解能力出现巨大鸿沟等等。

第二,比较文学本科教学评价缺乏定性、定量的指标体系,因而使得不少评价显得较为随意,缺乏连续性、稳定性。即便一些开设比较文学课程较久的院校摸索了一些比较文学本科教学的评价指标,但它们也大多因为停留在描述性、结论性的评价水准上,评价方式主观性大,评价标准模糊,难以成为客观的、可复制的评价指标。体现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就是一些督导、同行根据自己的理解、喜好对比较文学任课教师进行评价,他们虽然也可能向学生问及对于任课教师的评价,但由于缺乏具体的、精确的评价项目,个人的好恶、亲疏以及专业背景等因素严重干扰了评价的可靠性。

第三,目前的比较文学本科教学评价体系不太全面。较为全面的比较文学本科教学评价机制应囊括教学设计、学前评价、教学管理、外语能力培养等内容在内,以便尽可能地展现出影响比较文学教学效果的一系列因素,进而揭示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果的途径。而目前的比较文学课程评价则往往只突出教师的讲授能力、课堂纪律、学生互动等评价,而对其诸如课程规划、教师配置、学前考察、考后评价等功能较为淡漠。

第四,从评价主体构成来看,通常的比较文学本科教学评价注重的是学校管理方和同行的评价,而对于教学活动中的其他相关主体的`评价是忽视的。目前的比较文学教学评价比较看重来自学校督导、院系同行的评价,这构成了评价的核心部分。虽然也有不少学校开展了学生评教的活动,但是这种评价往往带有许多变动因素,显得不太客观、准确。例如,学生往往从教师授课的风趣与否、个性突出与否、老师与学生的亲切与否等进行评价,而对于比较文学课程本身的授课策略、以及教师本身的学术能力缺乏辨别的能力,难以有效地反映出比较文学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很多院校对于学生比较文学专业外语能力、查找文献能力、中西比较视野的养成等相关评价不太重视,许多指标都没有体现在当前的教学评价体系中。正是由于当前普通高校比较文学本科教学没有建立一个全面、立体、合理的评价机制,使得比较文学课堂教学及其效果中隐藏的一些内在不足无法得到及时的发现和纠正,学生在比较文学的课堂学习过程中也很难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无法达到比较文学教学的预期目标。

二、建立比较文学本科教学评价机制的原则

针对比较文学本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建立科学、立体的比较文学教学评价机制,以期切实提高教学效果。其中,有这样一些原则应体现在比较文学本科教学的评价机制中:首先,建立多方联动的比较文学本科教学考核机制。多方联动的考核机制较之一般教学评价,它的突出特点是将比较文学教学过程中涉及相关部门、主体组织为一个有机整体,考核主体既包括授课教师、教学督导、同行同事,也包括教务部门、学生、社会单位等。它可以使每个教师都有机会接受来自校内外、上级部门、社会和同行、学生等各方面的评价,更为客观、真实地反映出比较文学本科教学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其次,应该制定具体的比较文学本科教学考核办法,依据评价指标体系组织考核,并采取相应的奖惩措施。为了充分发挥评价机制的引导、激励作用,院系应通过多种渠道及时反馈评价信息,进行比较文学教学的考核工作。评价与考核并不是目的,评价、考核的主体和对象应进行良好沟通,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为此后课堂教学的提高提供切实的帮助。同时,应该将比较文学教学评价与考核结果纳入教师的年度工作考核,作为晋升工资、评定职称、评优等的重要依据,使教师们形成自觉搜集课堂教学评价信息、进行自我提升的意识。再者,在比较文学教学评价机制中,应合理安排好教学评价的先后顺序。在评价目标的选择方面,我们可以先以教学资历较长、各方评价较好的教师课堂教学评价为试点,引导其他教师逐步转换,通过典范的影响推广经验,然后再推广至其他老师的课堂教学评价中去。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不宜操之过急,否则很可能会形成一种强大的压迫力,反而使得教师在授课时无所适从。同时在评价内容的制定方面,应制定科学、全面、合理的比较文学本科教学评价指标和标准,使之能够多方位地揭示比较文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上课学生的实际情况,由此来进行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评价及考核。我们力图构建的普通高校比较文学本科教学评价反馈机制的若干原则,充分考虑到课堂教学活动开展前后的不同阶段、不同部门的作用,尽可能地客观揭示比较文学教学过程中的各方影响因素,综合课堂教学的各方主体形成全面、科学、客观的评价,从而能够为比较文学本科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和不断提升提供参考意见。

三、比较文学本科教学评价机制的指标体系建构

针对目前普通高校比较文学本科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所存在的诸多不足,我们通过大量的问卷调查、文献搜集、数据分析,根据比较文学课程的培养目标和课堂教学的要求,尝试建立起一套较为有效、全面的高校比较文学本科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理想中的比较文学本科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分别由总体指标、分类指标、分项指标和具体指标四个递减的层次构成,它们对应于比较文学本科教学的不同能力要求。这个评价指标体系中所涉及的各指标的分值、评价等级标准,是基于我们对于比较文学本科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效果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制定的。为了使这个评价指标体系真正落到实处,每一个具体指标都与一个指标分值联系起来,以方便评价主体结合具体的标准进行比较文学本科教学的评价。

篇16:地方本科院校英语教师教学论文

地方本科院校英语教师教学论文

一、研究设计

本研究选取西安文理学院英语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教师11人,女教师72人。本研究主要是采用Excel作为统计分析的工具获得调研数据,主要采用归类、分析方法总结了访谈的结果。对教师群体中学历、职称、从教年限等基本情况调查,从教学课堂设计、教学管理能力、教学创新能力等方面调查分析了地方本科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现状。

1.教师队伍年轻化,教学经验相对不足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83名英语专任教师中,20岁至25岁1名,26岁至35岁有38名,36岁至45岁25人,46-60岁有20人。即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总教师人数的46%。这些青年教师大多数都已具备硕士学位,从专业知识的角度看还是具有较高水平的。但是40%的年轻教师是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由此可见,教师队伍相对年轻,教学经验显得有些不足。西安文理学院属于二本院校,受到学生自身英语水平的制约,课堂上经常出现“沉默”。调查了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行为关注,发现9.2%的非常关注,37.8%的教师比较关注,40.1%的教师不太关注,12.9%的教师不关注。青年教师往往不由自主还会以灌输法进行授课,仅按照自己预先设计的教学思路进行,缺乏师生互动。部分教师课堂教学环节中对教材的处理不够灵活,照本宣科。重点难点的讲解不到位,或者扩展信息量不足。

2.教师队伍教学热情不高

在高校中,英语课教师往往课时量较高,平均周课时都在10节左右,疲于备课、上课,经过几年的重复教学后,往往热情较之以前有回落。从学生的学习现状看,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就是应对考试、准备出国、就业竞争。真正对英语有兴趣的学生只有15%,所以,英语课上学生玩手机、打瞌睡、复习专业课的比比皆是。学生缺乏兴趣,也是导致教师上课热情不高的原因之一。学校对教师的科研水平有量化的标准,但教师的教学水平欠缺衡量的合理化标准。50%的教师认为完成了教学工作量就可以,不愿在提高教学质量和课堂有效性上浪费精力。教师职称晋升时,科研论文质量和数量是重要指标,教学质量往往不被重视。职称评审的导向性也是造成教师对教学热情不高。

3.职后培训形式化

在岗的西安文理学院的英语教师中,学士23人,占27%。硕士和在读硕士57人,占69%。博士和在读博士3人,占4%。调查表明,78%的教师是愿意接受继续教育,期待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升素质,开阔视野,提高学历或职称。入职前,教师都是经过了严格的专业训练,具备一定的水平的专业素质,职前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的,可是入职后的继续教育往往缺乏系统性,流于形式。79%的教师对培训的满意度为一般,13%的教师对培训的满意度为比较满意,只有8%的教师对培训的满意度为满意。关键是培训内容不能真正满足教师的.需求,内容上没有更新,培训形式比较枯燥,不能吸引教师的注意力。另外英语教师参加通识培训也只是为了继续教育的学分,它是职称评审时的必备条件,学习动机不单纯,造成培训效果不理想。培训时间一般都是大规模的暑期或周末,受训教师深感疲惫,无法收到培训预期效果。

4.课堂教学创新性不高

在课堂设计方面,88%的教师表示能够对课堂教学有整体计划,69%的教师认为自己教材分析和处理得当,65%的教师认为自己能够熟练运用教学媒体,79%的教师认为自己教学方案设计能力过硬。但是,存在的问题是年轻教师依赖教学参考书比较多,年老教师对多媒体使用不太熟练。在调动学生兴趣方面,教师的自我评价高与学生的评价,教师认为70%的教师认为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45%学生认为教师课堂无趣。这个反差,表明教师在课堂创新方面不高,仍然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完全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注意力。

5.英语教师缺乏ESP方向研究背景

西安文理学院的英语教师有83人,都是从师范大学、外国语大学等高校本科毕业的。另一方面,学校加大在职攻读学位的力度,并且高校引进人才对学历的要求也学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硕士研究生加入到我校英语教学队伍中,但据调查数据分析,90%的教师都自己承认只会上基础英语,无法胜任ESP教学。究其原因,就是所有的英语教师在本科阶段和研究生阶段所学的课程有二语习得、应用语言学、教学法、心理学,跨文化交际等,但没有开始过一门关于ESP研究的课程。

二、转型期适合地方本科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建议

1.构建平台培养青年教师,建立教学激励机制

要搭建一个培养青年教师的平台,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能力。邀请一些专家和资深教师开设讲座,多举办一些教学公开课评比,通过专家的点评,使青年教师对有效课堂更容易有客观的认识。通过学生反馈、同行反馈、专家反馈,英语教师更准确地了解课堂教学各环节的教学效果评价,及时弥补不足,发挥优势。定期通过教学指导委员会听课,同行互评,学生评教等综合评价,鼓励教师更多地投入教学,并对于优胜者给予奖励,促进英语教师互相学习,你追我赶,创新教学。

2.形成系统的职前职后培训课程

完善“双师型”ESP师资建设。为了适应知识的更新,每位英语教师都应该接受专业教师的职后继续教育,达到终身学习。职后培训内容要多样化,最好和提高教学能力、提高科研能力相关。培训时间也应大胆改革,改变传统的暑期培训。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与转型发展相适应的师资队伍。培养为数众多的“双师型”师资是关键。制定出长期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中短期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才能保证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才能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总之,地方本科院校在发展转型为应用技术型大学期间,提高师资力量是关键问题。但目前看来,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现状还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切实找出构建培养青年教师的平台、建立教学激励机制、形成系统的职前职后培训课程、完善“双师型”ESP师资建设的对策,旨在对教育工作者有所脾益。

篇17:谈西方音乐史教学论文

谈西方音乐史教学论文

自20世纪代,国内开始对西方音乐史进行学习,并逐渐发展成为了高校的基础性课程。它主要讲述西方音乐的发展史,全方位地展现出西方不同时期的文化发展。截止到现在,它已发展有90余年的教学历史了。随着西方音乐的快速发展,课程设置、教材选择、教学方法等也在不断的变化中,我国只有紧随时代的发展,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学,才能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课堂的教学质量。

一、课程的设置

由于音乐类学生的专业类型不同,在西方音乐史的教学上要有侧重点。比如表演专业学生,要侧重教授西方器乐的发展史;对于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要侧重教授西方音乐的名作赏析;对于作曲专业、演唱专业的学生,要侧重教授西方音乐谱曲、演唱及名作赏析。由此可见,我国高校可根据专业的不同,确定不同的教学课程,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充分利用所学知识,提高自身能力。

二、教材的选择

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期间,是我国西方音乐史教学的初期阶段,教材相对匮乏,各大院校均将张洪岛撰写的《欧洲音乐史》作为教材。在教学中,这本教材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这本教材已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随之,我国出现了一系列的专业研究西方音乐史的书籍,其中冯志平撰写的《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当前,这本书籍以教学知识和实际运用作为撰写理念,成为我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本科的专业教材,以提高我国对西方音乐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和内容

我国西方音乐史的教学目标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课堂学习知识面的扩大,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提高自身能力;二是引领学生充分地认识到西方音乐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准确地掌握每个时期的发展背景、主要流派、优秀音乐家以及经典曲目等知识,增强自身对西方名作的赏析能力,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

当前,西方音乐史的主要教学内容可总结为以下几点:

(1)西方音乐的历史发展

主要包括音乐内容和形式的发展史、音乐理论的'发展史、音乐家的艺术生涯、音乐作品的更新换代以及音乐体裁的发展史等诸多方面。

(2)西方社会、政治、经济对其影响

从西方音乐的发展史出发,探究西方文化的发展历史,展现出西方的人文精神。

(3)西方音乐的表现方法和审美能力

通过教授西方音乐史,传递出音乐的各种表现方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主要包括音乐鉴赏的基础知识、音乐流派表现手法以及音乐的各种理论等内容。

根据我国西方音乐史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严格遵循教学要求来进行,多教授一些西方音乐的创作背景、西方音乐的特征点以及西方经典名作的鉴赏等内容,不断提高学生对西方音乐的认识,体会到西方音乐作品中的精华,加强自身的音乐学习能力。

四、教学方法

由于音乐类学生的专业类型不同,在西方音乐史的教学中要懂得因材施教,掌握良好的教学方法,可从以下几点进行:

(1)学术性和实用性相结合

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接受能力,选择相对应的音乐理论和音乐术语对学生进行教学;针对不同学生音乐知识接受的程度,可省略或增加教学内容,而不是降低学术含量,便于学生加以理解和掌握;将学术性内容和实际运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加强学生对经典名作的赏析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

(2)借助多媒体教学

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计算机不断普及,多媒体的教学方式也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因此,西方音乐史的教学方法可借助多媒体,将板书内容、音乐图案、音乐作品五线谱等内容表现出来,增加课堂的有趣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掌握更多的音乐技能。比如教师在讲授某个音乐知识面时,可直接连接上最先进、最权威的学术网站,找出相关的学习内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准确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注重启发教育

在音乐史教学的过程中,主要是以音乐发展史作为主要内容,从中展现出不同时期的音乐作品、文化以及人物。中外文化既有不同的地方,也有相通的地方,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抓住中外相通的地方,采取启发教育的方式,对音乐类的学生进行教学。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将西方音乐的现象和国内音乐的现象相对比,找出两者的异同点,便于加深学生对西方音乐的理解力,从而准确地掌握这门学科的精髓所在,提高个人的文化素质和音乐修养。

五、结语

音乐教学应以一种客观、合理、完整的教学方式,使音乐类学生充分地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并且接受和理解音乐,积累相关的音乐经验,为以后的事业做好前提铺垫。因此,我国对西方音乐史进行教学,并不是为了培育出能熟练掌握音乐史知识的学习机器,而是为了培育能够深刻地体会到音乐精髓和全世界的文化精髓的人才,从而扩宽他们的知识面,提高自身的音乐审美能力。

篇18:谈英语小班化教学

谈英语小班化教学

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教师教学的互动性.英语小班化教学模式为新课程教学提供了一种非常高效的模式.小班化教育的理念在于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让学生充分分享各种教育资源,有更多的机会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有更多时间与教师交往、沟通,得到个别化的教育;增加优质教育的机会等,通过探求、摸索、借鉴、吸收,旨在通过对教学形式中量的.强化,来实现最优化教育从而达到质的飞跃.英语教学实施小班化,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家长与教师之间的人际交往密度和频度将提高,情感交流的机会将增多,从而大大增强教师对学生的人格影响力、学校生活的亲和力和集体的凝聚力.

作 者:王俊华  作者单位:临沂实验中学,山东,临沂,276000 刊 名: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20) 分类号:H3 关键词: 

篇19:平面设计教学应用问题对策实践应用研究本科论文

平面设计教学应用问题对策实践应用研究本科论文

第1篇:项目教学法在平面设计教学中的实践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学习是建构内在的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法要求,在学习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起帮助者角色,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1、项目教学法概述

项目教学法是符合建构主义理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科学教学方法,是先进的教学法,也是中国近年来积极进行的职业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通过选取工程项目来创设情境,通过协作学习的方式开展学习,通过完成工程项目来达到意义建构。通过项目教学法学习的学生,他们的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提高。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知识结构与能力难以满足现代企业的需求,大量的学生在社会上找不到与所学专业相吻合的工作。因此,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教学必须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改变传统的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目标,替代为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目标,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方法,重视对学生能力和创造性的培养,以适应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

2、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课程中的优势

项目教学强调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它能很好地将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也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2.1项目教学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来选择学习的主题和内容,学生对学习有充分的.自主选择权利,在这种学习活动中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体。

2.2项目教学有利于合作精神的培养

它强调的是协作,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充分体现了合作学习的精神,加强了学习者之间的有效互动。

2.3项目教学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学生需要创造性地利用所学知识与技能来解决问题,项目教学为学生创造了一种发挥创造力的情境。

从项目教学的优势看,我们可以说项目教学为师生提供了一个知识建构的平台,是目前计算机有效课堂教学一个重要的方法。

3、项目教学法的实施

Coreldraw平面设计课程是14计算机网络班的必修课,是本专业的重要课程。在前面的时间里,学生已经学习了色彩构图、Coreldraw平面设计基本命令和常用工具,能够独立完成书本中简单的综合实例,教师也鼓励学生适当添加自己的设计元素在里边。在此基础上,为了巩固已学知识,达到学以致用,把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和工作岗位中,提高学生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成就感和自信心的目的,提供一些小项目,试探采用项目教学模式,让学生独立探索、大胆尝试设计。下面文章就以设计公司logo这一小项目为例。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如图1所示。

3.1项目主题

该项目历时2周,学生要对国内外企业文化与企业logo之间的联系、logo设计理念进行调研,并填写《调研进度报告》,进行调研活动小结。项目目标是制作腾讯广告公司的logo,logo要能体现该公司的特色。

3.2驱动问题

对象:14计算机网络班的学生;学生角色:平面设计师;教师角色:面试考官。

产品设计团队需要招聘一名平面设计人员,要熟练使用Coreldraw等平面设计软件,有较好的视觉、色彩审美设计能力。职责包括产品创新,界面视觉引导,原型设计,与开发一起推动设计实现。要求面试者可以独立工作,和团队成员合作,交流各种想法,画出原型,参与产品整个的周期。有意者请用Coreldraw等平面设计软件为本公司设计logo,将设计的logo与其理念,该logo设计将作为入职的首要条件。

3.3项目的学习目标

该项目为腾讯广告公司设计logo,学生首先进行各项调研,了解各大企业logo的制作理念,再根据腾讯广告公司的企业文化及制作要求,完成公司logo,共分3个阶段。

(1)第一周对各大企业的logo进行调研。认识并理解logo;能够很好地、合理地使用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能够在互联网上搜集各大企业的logo;能够通过其他一到两个渠道搜集各大企业的logo;能够发现并探索出logo与各企业间的联系;能够从各企业的logo设计得到启发,并进行logo计划书的设计。

(2)第二周了解本公司的企业文化。能够理解本公司的企业文件和精神,对信息进行解释和传递,利用计算机处理信息能够清晰描述所理解的本公司企业文化和精神。

(3)第三周进行logo设计。能够根据本公司的要求与特色制作;能够用Coreldraw软件对图形进行处理与编辑,选择适当的设备和工具,把技术应用到具体的任务中;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复杂的问题;能够在众人面前清晰描述设计logo的目的、意图、内涵;能够与周围同学交流自己的设计理念;能够有很好的视觉效果,作品中体现一两个创新点,学生填写《学生陈述与展示简报》。

3.4项目活动

为了实现项目学习目标,项目活动包含以下内容:(1)帮助学生理解logo和logo与企业文化的联系,同学间相互探讨并积极提问;(2)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去搜索企业logo,了解各大企业制作logo的理念;(3)学生根据腾讯广告公司的企业文化与精神,自创该公司的logo。根据学生特点灵活采用不同的策略:(1)结构式项目。由教师主导引领项目开展,学生跟随指示,达成既定的目标;(2)引导式项目。教师协助设计,指导学生所需技巧,师生共同商讨如何推进项目;(3)开放式项目。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提出问题与主题、设计并进行探究学习。

3.5项目管理

当教师完成这个项目的整个策划后,要想让学生成功完成项目,需要给予学生一些直接的指导,教师先组织学生就各大企业的logo进行的调研在班级讨论,为大家进一步研究logo与各企業间的联系做些铺垫。在项目进展过程中,教师也会安排一些直接讲授的课程,包括专业设计师设计logo的理念与思路。

项目管理包括对项目所需要资源的组织和管理,这些资源包括企业文化资料、画图软件、计算机房、制作logo的素材。

项目的成绩离不开管理策略的运用,教师通过进度报告密切跟踪项目的进程和发展方向,进度报告包括调研进度报告、教师的观察、学生的活动日志。

4、实施项目教学法的反思

平面设计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和创新精神,只有通过自己一步一步地具体操作,多观察,多思考,才能真正理解所学的知识内容,提高操作技巧,解决实际问题。

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就应该把每个教学任务整合为一个个单独的项目,渗透“项目教学法”,学生经过若干个类似实际岗位的项目实战全程演练,极大提升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设计项目的能力,大幅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求知欲,学生可以主动地建构整个知识体系,从而能够很快适应现实的就业环境对人才的需求。

5、结语

作为一名计算机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利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水平,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见解。“项目教学法”是一个值得大家去不断尝试与总结的教学方法,有待每一位教学工作者进一步研究和实践。

篇20:非法学院法学本科国际经济法教学问题初探论文

非法学院法学本科国际经济法教学问题初探论文

国际经济法是我国教育部对于专业本科生的教学统一指定的16门核心课程之一。

国际经济法课程应用性较强,特别是对于地方高校非法学院的法学本科教学来说,由于其在学生培养目标的定位、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学生实践条件、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学校原有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的限制,给这门课的教学提出了严峻的课题。笔者从2003年开始一直在地方工科院校法律系从事国际经济法的教学,对此有一些思考,特予以总结,以供交流。

一、关于培养目标问题

目前,许多学者职责地方高校非法学院法学专业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上存在着误区,认为他们大多处于应试和研究型教育阶段,仅仅将教学目的定位于服务于考研和司法考试的需要,而忽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以至出现培养出的学生不会起草合同,不会办案的反常现象”。国际经济法课程尤其面临这种难题。国际经济法一般都是被安排在专业课的最后阶段,即大四第一学期。这一阶段是学生“三考一试”(司法考试、考研、考公务员和应聘面试)阶段或其准备阶段。学生急需这方面的指导,哪管什么素质教育或综合教育?而且个体的学生之间本身也有不同的定位,此时的国际经济法课程自然难以面对如此迥异的多重目标,只能变成考研或司法考试辅导。同时,选择其他目标的学生此时已无心他顾,只能选择缺课。

对此,我们认为,非法学院地方院校本身具有多种多样的特色和层级,其法学专业的定位也是多元的,包括法律职业教育、素质教育、通识教育或者精英教育。“三考一试”也是学生进行自我定位或测试自己的定位的过程,也是提高学生法律职业素质或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不应将二者截然区别开来。据此,我们的做法,一是在坚持素质教育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同时,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对考研和司法考试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专门讲解,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二是将这门课程调整到大三第二学期,避免在司法考试之前学生漏掉这门课,也避免在大四第一学期考研之前安排过重的课程。我们在实施了这两项措施之后,效果很明显:学生考研和司法考试通过率大幅上升;国际经济法课堂学生出勤率大幅提高。

二、选修课设置与师资力量问题

非法学院类地方高校法学专业选修课在专业课中的比例一般都比较低,而由于地方院校涉外人才的.缺少,国际经济法方面的选修课更少,只能采取“大国际经济法”课程的办法,将此领域全部内容囊括其中。这一问题确实难以解决。我们根据自身在知识产权法方面的专业特长以及教师结构开设了若干选修课,如国际知识产权法、WTO法、海商法等。另外我们发现,选修课比例低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教师缺乏,二是学生较少,按照学校规定选修某门课程的学生人数少于一定限度,就停开这门课。因此,我们建议适当整合学校教师资源,特别是从其他专业的教师中选择选修课教师,如国际经济学、社会学、外语等专业。同时,考虑从一年级开始就在全校范围内放松转专业的限制,允许其他专业的学生转入法学。目前这些建议尚未得到全面和大力实施,尚无法看出其效果。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问题

许多学者所推崇,被一些法学院系所采用的案例教学或诊所式教学方法并未见取得明显的效果,反而可能由于过于重视本来就不符合我国法律制度习惯和特点的案例教学而忽视了学生对成文法规则的解释和适用以及法律理论的学习。因此,我们结合这些情况和国际经济法的特点,采取了如下教学方法。

(一)双语教学

国际经济法的最大特点是其条约、惯例以英语文本为主,条约的制定、国际商务谈判、国际商事仲裁和国际法庭也主要以英语作为工作语言。在此情况下,双语教学成为必须。我们经过与学生之间的多次双语互动试验,最后决定采取一种独特的双语教学模式。

首先,不指定教材。目前我国缺乏国际经济法双语教材。仅有的如姜作利的《国际商法》,(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沈四宝的《国际商法教学案例(英文)选编》(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顾百顺的《国际商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分三本:“合同销售”、“代理法与产品责任”和“公司和票据法”,仅限于国际经济私法部分),孙法柏的《WTO与国际经济法》(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等教材内容范围宽窄各异,但其共同的缺点是大多遵从汉语版国际经济法教材的结构体系,未能反映国际范围内的学者所关注的其他问题,如Lowenfeld的专著“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中的国际竞争法、国际知识产权法、国际环境法以及国际经济制裁法和日本学者中川淳司等著的《国际经济法》中的国际经济刑法等。国际上最受推崇的Lowenfeld教授的专著由于版权和费用等问题无法在国内推广。另外,通过前期教学实践和调查,我们发现,国内本科学生(即使是一些像对外经贸大学等著名高校的硕士研究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远达不到阅读原版教材的水平,让学生使用纯英文版教材,难度太大。因此,为了实现“大国际经济法”所要求的教学内容和体系。我们决定不选择教材,而是集众家之长而选择具体的授课内容,由教师分发一些教学材料和教会学生获取其他教学材料的手段,由学生自行补充教学材料。这样也可以锻炼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其次,在课堂上,教师课件采取中英文并用的办法,主要采取在汉语课件中加入英语关键词句、段落,特别是条约惯例以及裁决的原文以及学者观点的原文。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外语水平和难易程度灵活决定口语授课的比例,在英语授课部分必要时参以汉语解释,在汉语授课部分加入英语关键词句和片段,以学生能够基本听懂为限。

另外,对于重要知识点,教师都在课堂上插入少量精选的“英文原读”的内容,要求学生快速阅读并翻译其关键词句或找出作者的核心观点。同时,向学生提供扩大阅读的链接或其他线索,如外国著作、论文,方便其课后进一步阅读。

(二)课堂/模拟法庭以及课下互动/辩论教学

同其他应用性法学专业一样,国际经济法的实践要求这门课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语言沟通能力和辩论能力。因此,我们在这门课的教学设计中特别重视这一点。首先,安排2到4个学时的专门的辩论课,主题主要是国际经济仲裁案例模仿,如WTO专家组对案件的审理或解决国家与他国国民之间投资争端国际中心(ICSID)仲裁庭的审案程序。学生通过辩论课,直观第了解了国际经济争端解决的程序性问题,有助于其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其次,在平时的课堂上,对于每一章都选择一到两个主题(该主题可能由老师提出,也可能是从学生分章论文的题目中选择),要求学生提前准备并在课堂上进行发言(presentation),阐述自己的观点,其他同学提出质疑,进行辩论,解决了学生被动“听课”、老师在台上唱独角戏的问题。另外,以教师的博客和学校教学网站为平台,与学生进行互动,学生可以下载所需课件资料,更可以随时在网上向老师请教某些问题,或者发表自己的观点,弥补课堂教学时间的不足。

四、学生实践锻炼问题

内地高等学校与国外的各种交流非常有限,其中的法学/法律系更是如此。这对于传统的法律学科如民法、刑法、行政法等专业似乎不是大问题,学生学习这些课程可以通过本地的各种法院等机构的实践得到锻炼。但对于国际经济法的课程来说,在内地几乎就没有实践锻炼的机会。我们的做法是组织有兴趣的学生参加国家级的学术会议,如国际经济法学会学术年会、中国社科院国际法中心(现改为“国际法研究所”)举办的各种国际学术会议等。另外,也鼓励学生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参加国内著名学府举办的各种国际经济法培训班或研修班。这样使学生直接向我国和国际著名的国际经济法学者学习和与其交流,获得受益。

五、教学评价估体系问题

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大多采用填空、选择、辨析、名词解释、简答、论述、案例分析等题型。特别是工科院校,传统上要求对每一个考试题都要附以标准答案,作为打分的依据。这类教学规定应用到在后来增加的需要发散性思维的法学专业,显然并不合适。据此,我们在国际经济法的考试上进行了一些变化,首先是提高课堂辩论表现的分数比例,并将学期或章节论文及其课堂陈述的成绩作为平时成绩的重要部分;其次,在期末考试中,在模拟司法考试和研究生考试试题的同时,增加案例评析试题,特别重视学生在这些试题中的有创建的观点和发散性思维,不拘泥于“标准答案”。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谈英语本科教学问题论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