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学论文 > 政治教学论文 > 接受理论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论文

接受理论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论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接受理论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论文(共含10篇),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littlestar9”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接受理论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论文

篇1:接受理论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论文

接受理论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论文

[论文摘要]接受理论是研究外界信息对受众与效果的观点和方法,它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大学生接受机理,是基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进行信息的获取、融入与内化的过程。当前,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着一些影响大学生接受效果的障碍因素,应当积极借助接受理论,跨越信息效果不佳的障碍,实现信息传动与信息接受的有效契合,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论文关键词]接受理论 思想政治教育 激励 障碍 策略

接受是指人对外界信息的感知、吸收和内化的过程,接受效果受到信息接受者、信息传导者、信息传导媒介、信息接受环境等诸多要素的影响。接受理论是基于接受影响要素之间关系的理论和方法,它强调信息接受者对信息的感知和对接受者的影响效果,简而言之接受理论是研究外界信息对受众的影响与效果的观点和方法。

在人类社会活动中,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互动,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转化人的工作,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它更离不开高校教育工作者与大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而互动的效果决定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其中最关键的是大学生的接受效果,即大学生选择信息、获取信息、加工信息、消化信息之后的思想观念转变效果或思想发展效果,由此可见,接受理论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当前,加强对接受理论的研究和实践探讨,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有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一、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大学生接受机理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大学生接受机理,就是大学生获取、吸收思想道德信息的过程和原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为了提升大学生的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而大学生思想素养的不断提升不是在获取接受信息之后,就马上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它遵循一定的接受机理,需要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方式,经历一定的发展变化,才能将获取的.信息内化为大学生自身的思想道德价值取向,最终实现大学生思想观念的成熟与发展。从接受机理的角度分析,大学生接受信息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1.信息的获取。高校思想政治的实质就是通过各种途径,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施加影响,而对于大学生来说,接受信息的第一个阶段是信息的获取,获取的方式就是通过自身的感官系统和神经反射系统,将外界信息反射到大脑。当然这种信息获取过程不是无条件地全面获取,而是根据每个学生个体已有的价值判断标准、思维方式确立对信息取舍,是对信息有选择、有标准、有条件地获取,也就是说获取信息的过程是有选择的获取过程。信息的获取是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步,只有他们的感官得到了刺激,接触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才有可能获得信息。当然,因为学生个体对信息的选择有获取也有舍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是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使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工作者传送的信息多选取、少舍弃,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2.信息的融入。大学生个体接受信息后,经过思维加工、梳理之后就要融入自身的思想体系中。这种融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当融入的思想信息与原有的思想认识一致时,将起到丰富思想体系、固化思想认识的作用;二是当融入的思想信息与原有的思想认识不一致时,将起到优化思想体系结构、改变思想内容成分、转变思想认识的作用。总之,思想信息在大学生思想体系中的融入,在不同程度上将引起受教育者思想观念、政治倾向、道德意识的优化和思想认识层次的提升,将有利于使大学生从感性层面得到思想境界或理论知识上的提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无论通过理论灌输或说教的方法,还是通过其他途径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送,大学生信息的融入都会引起其思想道德体系的优化,促进其思想政治道德感性认识的提高。所以,信息融入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奏。

3.信息的内化。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融入大学生头脑,成为学生个体的感性认识之后,其形成的思想道德认识还十分浅显,还不能成为稳固的、真正的思想道德价值取向。这种思想道德认识必须经过外化的过程,即经过个体在客观世界和社会活动中进行反复验证,逐步固化,才能使个体形成自己独立的、稳固的思想道德价值取向(价值观),达到大学生思想道德内化的效果。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通过理论灌输、理论教育固然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但要真正使之形成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必须引领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通过社会活动、实践检验,才能真正使大学生领悟、认知和验证已有的思想政治道德观念,最后形成自己独立的、稳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取向。

由此,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大学生接受机理是一个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感知、信息选择、信息融入和信息内化的过程,它基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需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定方式方法,来达到大学生接受的效果。

二、影响大学生接受效果的障碍因素分析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效果,受到信息输送者、信息接受者、信息传播媒介和方式、信息传送环境的影响。其中信息传送者的自身素养和工作能力影响大学生接受信息的效果;信息接受者的感知能力、需求动力、实践活动影响自身的接受效果;信息传播采用的方式方法、传送途径体现了信息传送者的工作艺术,直接影响到接受者的接受效果;信息传送的社会环境影响信息接受者接受动力的发挥。由于上述诸多要素的共同作用,相互影响,使得大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方面存在一些突出的障碍因素,主要表现为:

1.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存在互动关系中的障碍。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无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政工干部还是专业任课教师,要实现育人的目标,必须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而在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在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中,存在不同层面、不同内容的障碍性因素,使得他们之间的互动关系不协调、不顺畅,甚至发生矛盾冲突。从教育者自身看,有的政工干部或教师的认识不到位,使得教师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表现出生硬、直接,或不看时机和学生的需求,不讲策略与方法,缺乏与学生的情感沟通,没有真正做到对学生的关爱,从而造成学生的抵触情绪或接受态度的漠然;从学生自身看,有的学生由于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缺乏成才意识和发展意识,以混学历、耗时光的态度对待大学生活,很多学生往往缺乏与教师的沟通,使得他们对教师的信息发送无动于衷,有的甚至置之不理,我行我素。

2.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当前,社会各种思潮激荡,多元价值并存,多种矛盾冲突,使得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文化需求等方面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和大学生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高校很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传送中,有时夹杂有不健康的思想信息,或表现为传送信息上的不切实际,这对大学生造成了不利影响,导致他们对外界信息刺激模式的淡然。就大学生来讲,由于环境的影响,也使大学生对主流思想信息的获取、吸收和内化缺乏动力驱动,甚至存在厌烦和抵触情绪。

3.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存在缺陷。我国历来重视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也存在很多问题,影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接受。如长期运用政治观点来代替整体的思想道德教育,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有浓重的政治色彩,导致大学生在思想道德、人格发展、社会化程度、心理健康、文体特长、审美发展等很多方面的教育缺失。尤其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还沿用传统的灌输方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缺乏创新,不能满足大学生的需求。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失去了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和感召力,直接影响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态度,阻碍了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接受的主动性、能动性。

三、运用接受理论,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从方法论的角度出发,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就要针对大学生思想的实际,借助接受理论,跨越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效果不佳的障碍,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使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传动与信息接受达到有效的契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1.更多地关注接受对象。思想政治教育的落脚点就在于促进教育对象思想政治观念的转变,从接受理论的视角出发,就要关注大学生。大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者,他们获取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决定于大学生的自身愿望、利益需求和个体状态。因此,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更多地对大学生群体和个人进行深入的了解和研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探知他们的各种需求,抓住他们的矛盾冲突所在,根据他们的发展、成才规律,按照全面素质培养原则,施加各种有针对性、有价值的信息,从打好思想素质基础做起,促进他们思想道德素质的全面提高。

2.做好与被教育者的主动沟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学校和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和工作中处于统领地位。因此,政工干部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转变工作观念,调整工作状态,积极与学生沟通。教师要注重自身的工作角色,更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和激励大学生,增强他们主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除在正式场合与学生沟通外,也要善于运用非正式场合、运用非正式交流的方式,与学生交朋友,增进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要从抓住大学生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入手,着重做好与学习障碍群体、经济困难学生群体、心理问题群体、交友困惑群体、择业就业困难群体等学生群体的沟通与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

3.调动大学生的主动性。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不但存在着被接受性、被动性,也存在着主动性、能动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善于运用各种方式方法,增进他们接受的愿望和动力,激发他们主动与学校、教师沟通的积极性;要通过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性、趣味性,努力增加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和感召力;要改变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形式,调动大学生的参与性,让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对社会的认知。要抓住他们的现实需要和主要矛盾所在,有的放矢,科学引导,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需要和未来发展结合起来。

4.发挥个案问题解决的信息辐射作用。由于大学生的成长背景、年龄特点不同,因此表现出不同的思想特点,也由此在大学生群体中出现了的不同类型的矛盾和冲突。但矛盾和问题都有其共性和发生规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善于运用个案的解决来教育群体学生,使他们接受经验教训信息,避免相同或类似矛盾问题的发生。个案问题的解决不是个别现象的终结,而是要善于运用个别矛盾解决信息的传送,有针对性地做好大学生的宣传教育,引导学生提高自己的素质。

篇2:就业指导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论文

就业指导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论文

引言

現阶段,本已十分突出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受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形势更加严峻,直至引起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各级各地社会各界,纷纷采取措施,积极给予关注。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指导大学生就业,以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成为摆在每一所高等学校就业部门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一、大学生就业面临的问题

我国的高等教育主要培养的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高素质高水平人才,而随着近几年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很多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已经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对高等教育教学进行改革势在必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差异,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在学生毕业面临就业这一问题时,各大高校也是尽心尽责,对大学生进行心理以及知识上的培训,但就目前来看,大学生对于就业这一问题存在很大的迷茫性。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现阶段我国很多的大学生对就业形势的严峻性丝毫没有察觉,对其认识非常肤浅,而且对大多数的社会岗位技能需求也不是很了解。因此在选择就业岗位的时候,往往自己没有什么主见,不是家里给安排,就是自己随意选择。其次,一部分大学生对公有制的事业单位非常关注,而对那些中小型的企业就业就持有抵触心理。为了能够实现自身预定的理想目标,很多毕业生就选择了等待就业,自身实力与所确定的就业目标存在很大的偏差。再次,我国的大部分大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出现了很严重的诚信缺失现象。这部分大学生为了追求自己的切身利益,不顾职业道德,没有职业操守,从而导致这部分大学生就业问题难以解决。

二、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在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的时候,由于大学生的情况各不相同,所以就需要教师注意,选择哪种合适的方法才是实现就业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一)构建高校学习型组织,不断激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对能本管理组织来讲,其主要是以个人能力为主,因此,该组织必然是一个学习型的组织。在这个组织中,注重培养组织人员的能力作为主要目标。换句话说,就是学习组织的构建中,学习是核心要素,通过学习可以提升不同个体的个人能力,从而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而对于组织来讲,个体能力的提升,最终会引起组织整体能力的进步。但是,笔者认为学习型是通过系统的认知和记忆,从而将系统整合起来,并形成具有一定价值思维观念、行为模式的团体,进而让组织适应变组织的构建,并不是简单的将不同个体相加或者是进行累积,而革,并保持创造能力。而在这个过程中,高校作为一个学习的主要载体,其主要是通过学习让学生进步。因此,从高校自身功能来讲,就可以将其看成是一个学习型的组织,并需要采用学习型组织构建的原则和策略进行建设和提升。

(二)加强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要特别注重人文关怀和就业心理疏导,这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激烈的就业市场,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由于专业素质、自身实际和心理素质的差异与不足,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如焦虑心理、急躁心理、暴躁心理、自负心理、自卑心理、依靠等待心理、攀比心理、从众心理、犹豫心理等等。如果不及时对大学生的`这些心理进行调适,就会妨碍正常的就业,甚至产生心理障碍,严重影响择业和今后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要结合大学生的就业实际,分析产生这些心理的主观原因,对症下药,通过传授就业技巧、调整择业观念、分析就业形势等各种方式来疏通思想疙瘩,帮助大学生进行合理定位,找到满意工作。

(三)帮助他们了解现阶段的就业形势与政策

高等学校需要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运用多种形式引导毕业生了解现阶段的就业形势和政策,围绕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整合校内外资源,将职业生涯发展教育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全程树立育人为本、终身教育、素质教育和多样化人才培养的观念,引导学生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去,到基层去,到西部地区去,鼓励学生做有志向、有担当、有作为的时代青年。高等学校可以利用互联网、微信公众平台、QQ 群、主题班会、公告栏等形式向同学们介绍目前国家严峻的就业形势,特别是本校开设的专业已经毕业学生在社会各个层面的就业状况,使在校生精准了解社会进而定位自己。同时,可以多宣传国家三支一扶、西部机会、征兵入伍、档案转递及报到手续等就业政策的细节,帮助学生顺利就业。

(四)改变传统的就业思想教育教学模式

首先,要进一步明确培养大学生树立理性的就业理念和教育教学目标。其次,要构建专业化的教学团队,创建一个集就业指导教师、思想政治理论教师、专业教师于一体的多元化的就业辅导教学团队。再次,要重点突出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实践性。教师还要通过多种教学途径来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引入其中,将言传身教与身体力行进行有机整合,让家庭、社会和学校共同培养大学生的就业观,落实可行的就业理想。让大学生能够自觉的去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切实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中的作用。

结束语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如何有效的提高技校毕业生的就业率成为了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为学生提供更多关于就业的技巧与知识是十分重要的,而更为重要的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就业观,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加从容的面对就业,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并且做出最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王玉霞,李沙. 加强“90 后”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J].职业时空,(11).

[2] 范红丽. 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的贫困大学生就业指导研究[J]. 现代企业教育,(16):279-280.

篇3:浅论新媒体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选择论文

浅论新媒体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选择论文

所谓新媒体技术,主要是指通过利用数字、移动通信以及互联网等高科技术, 向群众及时传递最新信息并提供服务。 新媒体技术不仅应用十分广泛,而且可以借助多种媒介加以传播,除了博客和各种搜索引擎之外,大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络数字电视以及计算机来筛选和获取所需信息,方便沟通和交流。 庞大的信息资源和灵活多样的获取方式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受到学生的极大追捧和喜爱。 在新媒体技术的影响下,对于学生来说,无论是生活学习,还是思维价值观念,均发生了很大变化。 由此可见,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引进新媒体技术,十分必要。

一、简析新媒体技术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积极影响

(一)信息资源的获取渠道更加灵活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师生深受“填鸭式”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在上面教,学生在下面学,十分单一枯燥。 并且获取知识只能借助课本和各种课外书籍,严重限制了学生的信息储备和学习能力。 但是,利用多媒体技术,学生能够灵活利用网络等多种途径获取信息, 不再局限于文字图片内容传递,还可以观看相关音频信息,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二)沟通方式更加便捷

在新媒体还没有广泛普及之前,学生通常利用书信或者电话往来交流,信息发送不及时,沟通成本太高。 而现在,学生之间经常使用 QQ 、微信、Skype 甚至开通博客、微博进行在线交流,能够及时传递表达内容,借助平台上面丰富的表情包还可以生动形象的表达感情和当下心情,进一步拉近了沟通距离,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学习习惯发生改变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很多疑难问题,需要翻阅参考相关资料。 通过多媒体技术,学生不再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而是学会利用各种搜索引擎来对所需资料进行寻找和整理,以便从中获得灵感和启发,促进问题的顺利解决。 但是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如果过多的依赖网络,也会在某种程度上降低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导致学习更加被动。

(四)学生性格更加完善

通过网络平台和多种社交软件,学生能够在这些平台上构建属于自己的一片小天地 (例如 QQ 空间和个人博客等),充分展现自我个性。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由于种种因素的限制和影响,学生尝尝隐藏和压制自己内心的各种想法和情绪,不善于及时在人前进行表达, 但是学生可以在自己私人博客和空间中自由表达和宣泄当前情感, 对于缓解压力和不良情绪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二、新媒体技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独特优势

(一)教育平台更为广泛全面

传统书信电话往来很容易受到时间和空间等因素的限制, 然而多媒体技术可以打破时间地域等的限制及时快速传播信息,而且信息资源十分丰富,能够借助多方媒介进行交互传递和全面覆盖,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首先可以采取科学手段对信息进行筛选和处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加工整理信息,确保信息的真实性、科学性、有效性。其次,通过多媒体平台,教师还可以加大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力度, 向学生广泛普及相关政治理论和政策,以便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提升教学效果。

(二)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更加灵活多变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学往往局限于课堂之上,教学模式十分单一,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多媒体视野下,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更为灵活多样,教师可以灵活选择手机、博客、空间、论坛等平台将课程内容通过语言、音频、动画、图片等多种模式及时直接传递给学生, 生动形象的授课方式能够极大的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热忱, 便于学生更为深刻理解所学内容,加深印象。 同时,学生学习不再受到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可以根据自身需求灵活的安排学习时间,当内容难以消化时, 还可以重复播放课件,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理解。 提升思想政治教学质量。

(三)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和谐

新媒体平台常常具有一定的虚拟性, 人们在这些平台上的交流互动可以不受身份、年龄、职业以及外表等的限制,能够极大地降低人们的防范心理,卸下防备心态,不再受到现实的多种束缚尽情的展示真实的自我, 及时表达和宣泄自己内在的真实想法,强化深入沟通和交流,拉近人们之间的距离。体现在师生关系方面,利用多媒体技术,师生可以以短信、QQ以及博客等为载体进行心与心之间的沟通, 加深对彼此的了解,逐渐建立信任关系,营造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确保教学活动能够顺利开展。

三、新媒体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作为新生事物得新媒体技术极大地方便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到很大帮助作用。但是新媒体的劣根性给学生带来的消极影响也不容忽视。首先,信息缺乏有序性和真实性, 消极言论和思想会腐蚀和扭曲学生的价值观念。 很多大学生身心发展还未成熟,再加上个性张扬,常常十分排斥和质疑权威主流思想,容易被虚假信息所吸引。很多大学生并未对网络上的事实辨析真伪, 很容易受到被人的挑拨和利用,从而价值观念发生扭曲,做出不合理的行为,危害他们的同时给自身发展带来很多不利之处,引人深思。 其次,挑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随着新媒体的不断普及和应用,大学生不再被动接受信息,而是变得更加主动,独立思考能力也大大加强, 能够充分根据自身需求和个性特点来选择适合自己学习和发展的新媒体平台。然而,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学模式仍然相对落后单一,并不能和新媒体技术及时接轨,导致二者之间产生矛盾,严重挑战着传统权威教学思想和观念。如果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一直不进行变革, 将会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四、在新媒体视野下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对策

(一)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积极引入新媒体技术, 根据当代信息技术潮流及时变革和转变教学模式十分必要, 这是现代素质教育和新理念的基本要求。新媒体技术灵活多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传统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果,所以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必须有效结合双方特点并充分发挥各自优势, 走在教育的前沿。 首先,知识改变命运,知识是高校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如果没有充分系统的知识,即使遇到问题,也难以有效解决,必须强化对知识的接受力度。 其次,必须充分重视处于教学活动主体地位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 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巧妙利用文字、音频、图像、动画等模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获得更为直观的体验和感受,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与教师形成良性互动。 例如,在充分考虑学生喜好和个性的基础上,适时地播放符合教学内容的公益作品或者相关动画音乐视频, 并鼓励学生在观后及时进行讨论和交流,受到感染和启发,激发和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寓教于乐,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陶冶情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与传统媒体不同,新媒体具有很强的参与特点,在激发学生兴趣和参与热忱方面具有独特魅力。 高校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可以不再局限于课堂,而是将教育环境逐渐延伸到课堂之外, 并合理设计和组织符合学生发展和喜好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很容易接受活动安排并积极参与其中, 对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的思维模式逐渐发生变化,转化为更高层次的实践层面,培养和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同时,微博是学生私人活动平台,具有很高的活跃度,高校可以针对学生对微博的喜爱开通高校官方微博, 并鼓励学生成为其粉丝, 借助粉丝力量,在微博上发表各种积极言论和有意义的倡议活动,对大学生的言行举止加以引导和规范。比如,学校很多餐厅浪费粮食现象严重,为了节约粮食,避免过多浪费,高校官方微博可以组织光盘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从而达到节约粮食的目的,养成良好的就餐习惯。 再如,很多大学生对经典书籍缺乏重视,阅读水平低下,针对这一现状,高校可以通过官微适当发布一些高质量书籍和文字片段, 使学生在浏览微博的同时进行网上阅读,提高阅读的效率。并且由于网上阅读文章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当学生对某些内容感兴趣时,往往很容易继续发掘和阅读相关文章, 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扩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另外,开展公益活动对于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念来说意义十分重大。 很多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有着各种不良习惯,例如乱扔垃圾,对草坪进行肆意践踏,对桌椅进行涂鸦,过度消费等,根据某一主题组织和开展公益活动,对当下不合理行为进行展示和抨击,并收集优秀的公益作品,从而向学生传递正能量,逐渐改掉自身不良行为,养成良好习惯。

(三)扩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渠道

在新媒体技术的影响下,信息传递和沟通成本大大降低,能够快速为人们提供各种各样的信息服务, 十分丰富且多元化。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该善于高校利用多媒体技术,从管理、活动以及社会特点等多个角度寻找合适的教育出口,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构建全面系统的教育平台,不断扩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渠道。第一,按照一定的级别和层次开通官微,并安排专人进行管理和维护,按照固定频率对微博内容进行及时发布和更新, 并且所发布的内容必须符合现代教育需求,与时代接轨,把握当下,贴近学习生活。鼓励学生对此进行访问和回复, 以便对学生的想法和动态进行及时了解。 第二,构建完善系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及时发布学校最新动态,为学生构建互动交流的平台,使学生能够对学校动态进行及时了解, 培养积极乐观的价值观念。 第三,及时开通高校官方微信。 目前,很多学生喜欢使用微信进行交流互动,逐渐降低了对微博的依赖和关注。 与微博相比,微信更加便捷, 能够对文字、语音乃至影音信息进行及时传递,不仅能够一对一交流,还可以多对多,丰富了交流方式,能够更强沟通,深受师生的青睐。 第四,高校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结合发布内容创建群、讨论组或者党支部,灵活采取多种渠道向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

(四)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 很多高校受到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的影响,过度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地位,参与教学活动的热忱不高。 因此,教师必须积极更新和转变教学观念,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题教学活动,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形成良性互动。 并且,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灵活采取教学手段,对各种社会现象进行深入剖析,引导和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千变万化的社会现象,明辨是非,提高学生筛选和识别信息真实性的能力,养成良好习惯,培养科学的政治态度和思想观念,为学生日后的学习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篇4:思想政治教育下大学生创业教育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下大学生创业教育论文

一、思想政治视阈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我国的创业教育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受教育理念和教育传统等因素的影响,就目前来看,许多高校仍没有完整的创业教育体系。

(一)创业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不够

在大学生中,很多人认为只要能够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没有必要进行创业,将创业当做是找不到工作的无奈之举。还有一部分人认为,创业是适合少部分人做的,觉得自己缺乏创业的能力,也没有接受系统的创业教育,对自己去创业没有自信心,缺少敢拼、敢闯的韧劲。对于大学生的这些认识其实就是对创业的理解不够、不透、比较狭隘。分析其原因,一方面是老师在平时的引导过程中,涉及创业方面知识较少,导致了学生缺乏创业认知,进而造成了对创业的片面理解;另一方面是学生自己不主动去了解创业方面的相关内容。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更贴近学生的实际,应该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学生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将人才的培养与社会的需求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创业教育形式单一

针对目前高校的现状,创业教育还没有完全能融入学校的整体育人体系之中。创业教育有些被边缘化,学校没有真正将创业教育重视。很多大学生了解创业是通过选修课的形式,而真正将创业课当做一门课程进行全校范围内上课,有意识有目的地去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同时,创业教育没有融入到学生的专业学习中。例如,学生学习的是经济管理、艺术设计、冶金、材料、土木、会计等专业,那么如何将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与专业相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专业领域创业是值得研究的课题。许多人一提到创业就想起做销售、开工厂,那是很狭隘的思想,其实创业无处不在,大学生创业一方面可以考虑从自己的专业出发,发挥自己的优势,另一方面也可以多分析市场,从中找到创业的项目。这些创业能力都是需要大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多见、多闻、多思,因此,高校中的创业教育不仅仅局限于专门的创业课程,还需要专业课老师在上课期间做相关的辅导,通过多角度才能够达到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目的。

(三)创业环境不够完善制约了创业教育的发展

大学生创业环境在我国还处在一个起步阶段,就现阶段而言,还缺乏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有利的社会条件。首先,社会难以给足够的创业空间和技术支持,导致很多具有热情高涨的大学生在缺少资金和技术的条件下放弃创业。其次,关于支持和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法律法规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在大学生创业方面,政府和社会机构的支持力度不够,倾向大学生创业的政策不多,保护大学生创业者权益的法律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创业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联合体,它需要学校、教育行政部门、社会的有效联合行动才能形成一股合力。

二、新时期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措施

大学生创业教育是整个社会创业大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创业不仅能够为社会带来一股新兴的创业方式与想法,它也是一种拉动和促进就业的有效手段。培养、挖掘、提高大学生创业积极性,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和能力的重要环节。

(一)更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观念,注重大学生创业素养的培养。

创业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侧重于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提升大学生的创业素养,塑造大学生的创业人格。不能将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当做单一式的灌输和传授,需要通过教学,让学生有创业思维,进而逐渐形成创业意识。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培育和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在创业过程中实现人生价值,为社会和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重视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第一,创业教育是实践性很强的教育活动,需要把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结合起来。第二,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科研和各种专业竞赛,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创新能力、科研能力。第三,开展创业计划大赛,并与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大赛有机结合,让创业计划大赛成为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一个重要课堂,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第四,带队学生考察参观企业,让学生了解企业的真实状况,明白企业的困境,感受企业的艰苦奋斗精神,分享创业成功的快乐。第五,重视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为学生创业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平台。

(三)采用宣传激励教育、典型教育、咨询服务等方式开展大学生的创业教育。

第一,宣传激励教育就是精神上的潜移默化过程,它的载体是多元化的,包括校园广播、报纸、校园网、校园电视台和校园公告栏等。也可以设立互动式的创业教育,做一些针对性较强的大学生创业专题报道,开通微博、微信平台与大学生参加互动和讨论,增强大学生对创业的了解和兴趣。第二,在大学生创业中典型教育法就是发现典型后,将先进的经验模式进行宣传和推广,传递真能量,发挥其示范和指导作用,循序渐进转化为学生的自身素质。第三,利用咨询服务,给那些创业者排忧解难。对在创业方面有疑惑的大学生,给予给他们在创业方面的指导,尽量让他们少走弯路。

篇5:思想政治教育下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论文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党中央、国务院在经济新常态下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应有之意。如今,创新精神和创业活动也常常被认为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内生发展的核心动力,而在我国掀起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也被视为中国经济发展在新常态下的引擎。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转变成大众教育,大学生群体已成为创业群体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但我国目前大学生创业的比例远低于国际同类型学生创业水平,因此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率,以及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素质以成为必要,创业教育已经成为教育实践探索的一个重要领域。

一、现阶段高等教育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从开始,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为重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对创业人员的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以往的粗放型创业现在已经不再适用。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将创业及创新的内容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更贴近社会,更加具有实效性。根据李芳凝,张建哲的研究认为,学生创业素质模型包含三个维度,分别为心理特征、创业能力和知识结构。而创业所需的品质及能力,其中包括心理品质及创业能力,其中心理品质又涵盖了如创新精神、责任意识、独立的意志力及韧性、冒险精神、诚实守信等。以上这些品质的养成都可以成为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契合点。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常常包括以下课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生心理健康等等。开设的这些教育课程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填鸭式或重复式教育,而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自然引出相关创业教育,以真实的成功或者失败案例来引导学生挖掘其创业理想和创业信念,并且这些相关的创业知识无论是在创业还是在就业方面都是一种对自身素质的提高。这些课程直接的作用就是可以在大学生的心理品质中提高相关的品质及精神。

二、目前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教育部确定9所高校进行创业教育试点开始,已经多年过去了,但在实际的创业教育中还存在各种问题尚未解决,而目前较多的从技能角度对大学生创业能力进行的提高并不明显,创业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合的不多。导致目前大学生创业发生率低,创业项目同质性高,创业类型简单等问题。创业教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创业教育形式单一,未形成规范的课程体系。

经过研究比较可以确定的是,目前在中国高等院校中的创业教育仍处于一个比较初级阶段,教育的形式较为单一,并未能成为有效的课程体系,缺乏规范性。有些高校对于学生的知识结构偏向性较大,而将把创业教育弱化为与技能教育相比用处不大的业余教育;简单采用开展自发性的创业大赛或仅划出部分区域建设创业园来代替系统的知识教育,缺乏理论及系统的支持直接降低了创业教育预期的效果。在这种创业模式的支持下,出现了很多小商小贩的创业活动或者是剥削简单劳动的所谓创业,而这些创业模式,缺少科技成果的支撑也因此缺乏核心竞争力,因此,在这种创新模式下出现了很多简单同质创新,缺乏新意和多样性。

(二)重视创业实践而忽视基本思想素质的培养。

在普通高校的日常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未能有效地介入到创业教育中,在创业者素质中的心理素质类内容并没有得到切实的提高。许多学校所谓的创业训练是将工商管理专业的内容打包后填鸭式地灌输给学生,认为这就是创业素质的培养,殊不知这种急功近利行的创业实践仅仅是对学生创业基本能力素质的灌输,而支持创业大成功的心理品质并没有得到训练和提高,也注定创业的综合能力形成明显的短板,造成创业成功的困境。

(三)创业教育面向极少数人而忽视大多数学生。

目前还有很多高校在开展创业教育时不能面向大面的学生进行创业教育,较多地依托创业知识竞赛和成立大学生创业园的模式开展,这种模式的特点是比较容易看到创业教育的成果。如在某年内学院组织的比赛中有多少人获得创业教育的奖励成果,但这种模式注定是为少数的精英而服务,以某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院全日制大学生约12,000名,创业知识竞赛每学期举办一次,每次获奖人数在30人以下,若按照20%的获奖率计算,其受众仅有150人左右,而该学校的创业园每学期仅有30名左右的名额,这两种主要的创业模式统计在一起的话仅占总学生数目的2%左右。所以对绝大多数学生而言更需要创业教育的普及。而思想政治教育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是对所有学生全面覆盖的,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引入创业素质培养的概念,虽然不能产生如同创业大赛之类比赛那样明显的成果,但对提高广大同学的心理品质和创业能力方面有着极大的效果,这种潜移默化的效果对广大同学带来的好处甚至可以伴随其一生。

三、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对创新创业素质提高的措施

(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通过教育创新引入创业理念。

在互联网时代最鲜明的特点是信息沟通的变化越来越快,一项好的创新和创意能够很快转化为创造效益的企业或者方案。但同时也同样在市场中会出现很多的跟随着和模仿者。因此在创业的过程中专业化、多元化、差异化变得尤为重要,作为创业教育的一部分,一方面需要了解产业和行业的新理论、新技术、新应用等新兴模式来开拓学生的思维,另一方面可以引入优秀创业校友的例子,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

(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对创业意识的培养。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心理健康教育、思想道德修养教育、相关法律知识教育都是其主要的'内容。这些内容对大学生的创业意识的培养、创业人格的塑造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需要调整和充实关于创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努力构建一种以兴趣为导向的教育方式,现代大学生对于社会的探索欲望有着极强的趋向性,运用好这一特点,将社会创业的实际环境及状况告诉学生,并归纳总结关于创业所需要的一些品质,由现象引出本质,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

(三)为学生提供个性充分发展的环境和空间。

如何有效为学生提供创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关乎培养的有效性。通常可以根据以下几个方面同时进行引入。一是着力提升第二课堂的作用。高校第二课堂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给同学提供第一课堂无法提供的一些教育资源,通过第二课堂这种非正式组织的形式,由学生的行政聚集到兴趣聚集,让志趣相投的同学在一起互相讨论提高,取长补短并由老师引导,带动学生创业素质的提高。二是因材施教,过程化管理。在对同学的创业素质提高过程中,应当注重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管理和不同时段采取不同内容的创业素质提高教育,随着信息化及新媒体的普及,学生的个性及偏好越来越多地得以掌握,根据不同时间段的学生心理素质发育成长的客观条件,进行有针对性的创业素质提高,在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全过程为学生匹配不同的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

四、结语

本文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对大学生创业能力和创业素质的提高进行了研究,在分析出大学生创业素质及创业能力的要求后,提出目前创业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创新创业教育的提高措施,可为探索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李芳凝,张建哲.大学生创业素质模型构建及培养路径[J].现代教育管理,2011,8:105~108

[2]黄江霞.创新是企业第一推动力[J].企业改革与管理,,2:2~33

[3]许国彬.国外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实践及其经验借鉴[J].青年探索,,2:39~44

篇6:人文角度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人文角度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一、现阶段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相关领导不够重视

此处的重视强调的是发自内心的重视,是深刻领会了人文主义思想的精髓,并切实将其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其实在笔者进行走访调查的过程中就发现了这样的问题:虽然几乎每所高校都会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或是定期举办一些活动进行宣传,不过其中大多数都没有确立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思想,只是一味相互模仿或是走个过场,这样就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较差,不能为迷茫中的大学生提供一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究其根本,还是相关的领导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不能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身处地的进行思考。这样一方面树立了一个不好的榜样,下级部门往往会上行下效,也是敷衍地走走过场,使相关的工作流于形式;另一方面,领导不重视,相关的资金投入就不会充足,这就使相关的研究难以维继,或是即使开展下去,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也会大打折扣。

1.2重视老师,忽视学生

这是现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最为突出的问题。现实中,高校在开展相关的思想政治工作时,往往过于突出教师的地位,而忽略了学生作为受教育主体的这一角色。这就使教师极易过于高估自己价值和能力,只是以自己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能动性,如自我的筛选能力、判断是非的能力和批判性吸收的能力等;某些教师甚至将自己的价值观生硬的灌输给学生,强迫其接受一些死板教条的主义;或是只知道照本宣科,将一些社会美德等读出来,告诉学生应该这样去遵循。这样就使教学这一双边的互动环节变成了老师的一言堂,使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不能很好的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而且还出现了这种现象:迫于尊师重道的传统美德,许多学生一提出反对意见就被认为是不尊敬老师,所以很多学生选择保持沉默,而这无异于对学生思想和相关思考能力的扼杀,高校教育绝不能依旧采取初高中那种填鸭式的教育手段。

1.3重视共性教育,忽视个性教育

重视对于学生共同性的培养,反对其个性的张扬与发挥是我国教育体制长期存在的`弊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域也不例外。教师在对大学生进行教育时,往往习惯性的将学生塑造成为一个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社会人,这种人具有统一的模式与套路,具有相同或者是类似的思想和价值体系,拥有相近的社会关系,遵守着相同的社会规则,他们的生活方式一成不变,他们大多不会思考,只知道服从。在这种教育中,教师负责将“形状”不同的学生塑造成统一的模样,然后再放到社会这个大市场中进行“销售”。这种教育方式是为社会服务的,但是忽略了社会是由人组成的,忽略了社会最终是为了人服务的。在这种教育体制下,学生往往只会按照教师或是家长为其制定好的方式进行学习和生活,不敢提出过多的意见,按部就班,抱残守缺,更不用奢谈其创新能力和创新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了。不可否认,这种教学方式与我国几千年的教学传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但是这也不应成为我们继续放任不管的借口。

1.4重视管理,轻视关爱

由于高校教师队伍人员的缺乏,相关的专业辅导员急缺,某些高校的辅导员老师一个人要管理几百个人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状况。在这种情况下,要想让辅导员老师再密切注重学生的思想动态,积极对其进行相关的心理疏导,是非常牵强甚至是不可行的,因为辅导员老师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于是在这种情境下,为了维护学校的稳定和学生的安全,学校只能进一步加强对于学生的管理,有时甚至不惜采取一些强制的手段。这样就使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自觉或不自觉地充当了对付突发事件的“消防队”的角色,总是出现了问题后才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这种情况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变成了对事不对人,哪里还有时间去关注学生在思想方面的矛盾和纠结,于是就很难激起同学们的积极性,使学生处于一种非常被动弱势的地位,有时甚至会与校方爆发较为严重的冲突。

二、提高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关措施

2.1深刻认识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性

首先相关的领导着要摆正态度,要深入了解所谓“人文思想”的核心内涵,要设身处地的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关注学生所关注的,要充分了解这个阶段的孩子们存在的困惑和迷茫进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帮助他们,在他们犯错后积极地与他们进行交流和沟通,帮助他们对于自我进行进一步的完善,这样的领导者才应该是高校领导者所应有的姿态。也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榜样作用,使有关的下级从内心深处重视起这项工作,从而将其做到最好;也只有这样,才能筹措到充足的资金进行有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从而进一步掌握大学生思想的动态和特点。其次则是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工作的一线教师们需要深刻认识到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性,要从自己内心深处认同这种人文主义的思想,从而在进行相关工作时将其在自觉或是不自觉中渗透出来,像春风化雨般深入学生们的内心深处。也只有这样,相关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有条不紊的开展下去,而不仅仅是在表面上走形式;也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义,真正为迷茫中的大学生做出一些实事。

2.2重视发挥学生教育主体的作用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明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服务对象就是大学生,我们是为其服务、为其排忧解难而不是与其对抗的。只有明确了这一点,才能够在内心深处产生认同,认知决定行动,从而采取一些措施,做出一些改变。换言之就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要积极引导他们主观性的发挥,要给他们以平等自由参与的机会,让他们能充分地自我认识、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激励和自我完善。只有这样,学生们才能充分的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力,从而积极地配合工作的开展,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只有这样,学生们才能真正感受到自己的意见会被尊重,自己的参与具有价值,才能逐渐的认知肯定自我,学会对自我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从而使学生们心悦诚服的接受相关的道德准则,进而成为一个符合社会要求的积极向上的有为青年。要想达到这种效果,教师们可以通过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来实现。教师应该定期搞一些活动,这些活动应该既包括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辩论演讲、情景模拟等活动,又包括一些较为大型的群体性活动,如可以几所高校一起举办或是由政府相关部门牵头在省内举办一些比赛等。这样才能为学生们提供一个广阔的平台,从而使其更加积极主动的融入到这个情境之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教师还可以利用课余和寒暑假让大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与实践,开展社会服务活动与义务劳动,参与校内外的志愿者活动,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等,从而使学生们将所收获的思想应用到实际中,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2.3重视个性教育,提倡素质教育

这一点是对于第二点的补充说明,教师在进行相关的思想教育时,要尽可能的照顾到学生的个性,毕竟每个人都不想被当成一件没有生命力的物品对待。所以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们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即使这些想法显得十分的幼稚。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掌握住学生们的思想动态,更好的开展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

三、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还存在着主体不明确、教育手段单一、教育内容单调陈旧和扼杀学生个性等弊端。但是只要我们充分理解人文思想,并用其指导相关的教育工作,就一定能革除弊端,更好的为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服务。

篇7: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分析论文

1.1 工作方式的转变

传统的高校思政教育开展主要有主题讲座、思政课程、老师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等方式,存在形式单一,内容枯燥等问题,工作开展上存在着较大的被动性,学生积极性不高,难以对所有学生实时情况有较为全面和及时的了解,无法在第一时间有效的对学生异常思想行为进行指导教育。互联网时代下的思政教育在其工作开展的方式上相较于传统方式将发生转变,变被动和为主动,利用互联网技术与工具对相关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能及时了解学生动态。同时,结合网络社交软件,使师生间的交流由课堂延伸到了网络,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改变了传统思政工作的开展方式,能让老师更加深入的了解大学生的生活情况,对大学生思想与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实现准确和细致的指导教育。

1.2 工作的效率的提高

互联网下的思政教育,通过利用网络社交工具作为传播载体,以学生为受众,传播更为广泛。运用计算机技术作为支撑,建立学生综合信息数据库,不仅能对学生信息数据进行整合分类,在教育工作者之间进行信息的传递与共享,实现工作业务的信息化,免除了传统方式上繁琐的信息收集整理流程,让工作流程得到简化,而且能在思政宣传内容中加入学生普遍关注的实时热点,增加学生对此的关注度,更加易于工作的开展,让老师对学生情况了解更为全面,学生对思政工作更加配合。思政教育开展更加有的放矢,确保了工作针对性。学生信息在工作人员间的传递与共享,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工作的时效性得到了保证,从而实现工作效率的显著提升。

1.3 对学生吸引力的加强

互联网时代下的思政教育的革新,能利用互联网的资源,如微博、微信、QQ等网络社交工具,加入网络流行元素,丰富了思政教育的内容,贴近了大学生的生活,使得大学生思政教育开展方式变得多元化、人性化。通过网络开展思政教育相关活动、课程,更加生动有趣,使思政教育不再单调乏味,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增加思政教育的趣味性。在开展相关工作的过程中,通过网络途径更能融入学生校园生活,增加思政教育学习对于学生的吸引力。通过网络社交、邮件等方式同时也避免了直接询问学生个人生活的情况,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学生也更易于接受这种教育方式,工作开展能够更加顺利。

2 具体的实施方案

2.1 构建多位一体的网络平台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大高校的学生工作进入了信息化时代,构建了各种信息平台,以前的繁琐的工作流程得到了简化,但对于思政教育却很少配套相关平台,这使得思政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进展缓慢。因此,加快思政教育信息化建设应从构建多位一体的网络平台着手。建立校内社交网络、思政学习,思政论坛相结合的综合网络平台,方便学生了解社会热点,拓宽学生思政理论课程学习渠道。建立学校师生与家长的校外综合交流平台,老师能通过邮件、论坛、社交工具等多方面的了解学生的生活情况,及时掌握学生动态。家长也能及时了解学校与学生情况,能与老师配合开展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同时也能让社会了解学校工作开展情况。多位一体的网络平台,将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为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革新提供了一条便捷的道路。

2.2 线上与线下相结合

运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工作,能够增强思政教育工作的效果。线下教育主要以思政课程、讲座、与学生面对面交流为主。如果仅仅通过线下开展工作,方式过于单一,内容单调乏味,效果通常不好。而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思政教育, 通过网络平台,网络社交工具宣传,加入微电影与社会热点等因素,能引起学生广泛关注,更好的对学生思想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同时,在平台上还可以向学生进行课程直播,分享网络课程等视频内容,补充线下教育过程中的不足,从大环境下影响学生思想行为。同时,线下开展的思政理论课程、师生面对面的交流、各类讲座等,在对学生进行多方面进行指导教育,塑造大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方面能够起到更好的作用。

通过两者相结合的形式,学生能从心底里接受这种方式,老师也能够与同学拉近距离,营造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工作的展开也是有着重要作用。

2.3 塑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利用好网络的优势能弥补传统的思政教育日渐凸显出来的不足。同时对于网络带来的弊端,我们要予以重视。网络越来越多的介入我们的生活,大学生对于网络的接触也越来越多,网络带给大学生的影响也日趋增强。使得一部分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无节制的在寝室玩游戏看电影,严重者甚至因此变得逃避现实出现交流障。并且,由于大学生涉世未深,网络中鱼龙混杂,一些网络不正确言论、黄色暴力信息可能会动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造成不良影响。

对于网络这把“双刃剑”,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加强网络正能量宣传,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运用大数据技术,对流入学校的网络信息进行筛选,通过关键字将网络黄暴信息屏蔽,为学生营造一个干净、绿色的网络环境。此外,也要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倡导学生适度游戏,健康生活。

2.4 提高教育工作人员综合素质

为顺应互联网时代下思政教育的革新,对于工作人员队伍的建设也是十分重要的,在网络普及大众的当下,对于思政教育工作人员的要求更加的全面,不仅要思政教育工作者的拥有丰富的经验,较高的的政治理论水平,更需要工作者了解网络,能够接受新鲜事物,这样才能更好的了解学生心理。

同时,也要求工作者与时俱进,不断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大学生每天都会接受到大量的信息,因此,这也需要工作者不断学习,才能使思政教育更好的开展下去。

篇8: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分析论文

3.1 分清主次

在思政教育的革新过程中,要分清主次,以线下教育为主,线上教育为辅。网络虽然让思政工作开展变得更加的简单,但是网络也存在其局限性,过度依赖网络手段也会出现问题,无法与问题严重的学生进行直接的交流,疏远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所以说线上教育只是为了更好的开展工作,还应以线下教育为主。

3.2 贴近学生需求

对于互联网技术在思政教育中的运用,应贴近学生生活。在校内网络社交平台、学习的平台中的内容要包含社会实时热点,关注学生所感兴趣的点,使教育性与娱乐性并重,吸引学生,增加学生用户对于校内平台的关注度,更好的推广网络平台,使得平台能为学生所用,更好的开展工作。

4 结语

互联网时代下的思政教育的革新要深入思考、分析,如何在运用网络技术更好的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应找到其平衡点,是所有思政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的挑战。时代在不断的进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紧跟时代的步伐,才能在互联网时代更上一层楼。

篇9: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管理论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管理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的初衷是树立大学生的道德观、人生观,对于思想处于摇摆时期的大学生而言,专业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好的实现自我价值。在大学生群体中,出身于贫困家庭的大学生群体在思想状态上易于受到蛊惑。高校自扩招之后,便取消了大多数大学生国家资助,而倾向于针对优等生、特困生的定点鼓励或扶持。对于贫困大学生的关注日益升温,诸多社会力量对大学生的现实生活问题进行了有效支持,不过对于受支持、受资助大学生的心理关注并未随之完善。类似不尊重受资助大学生或者被资助的贫困大学生心理反而因此出现问题的情况时有发生。所以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教育要求更高,也更需要“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介入。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现状

(一)在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方面不够重视

在日常的调查研究中可以发现:大部分大学生并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乐观向上,对生活充满信心。这里偏向于研究以下心理类型的大学生:首先是内向乐群性低的大学生;其次经常焦虑且因琐事便会产生心理抑郁或其他障碍;最后是碍于某些心理原因,造成学习困难的大学生,该类大学生更加缺乏存在感,更难以融入群体。在针对于这些大学生的人格完善与培养方面,思想道德教育管理略显乏力。

(二)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针对性不强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理应形式多样。然而目前看来,各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单一。重理论、轻实际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整体,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变得很盲目,没有针对性,单向传播的局面。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人性化的内涵及方法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适时引入大学生思想道德工作相关研究,使得整个工作更加人性化。由于大部分高校均有常设的心理咨询机构,所以在运行过程中,可积极利用这些机构,全面把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客观情况。

(一)建立以大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

目前我国已有超30%的高校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机构,这些机构通常的运行方式是被动式的,即仅仅承担咨询职能,而不负责调研,更不会对大学生心理问题进行风险预判或者心理健康体检。极少有高校会针对本校学生特质指定可操作性更强的制度执行细则。缺乏执行细则,很难保证制度落实,这就直接造成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脱离了大学生心理需求。

(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需要做到因人而异,因地制宜。针对大学生的不同需要进行不同的管理方式。由于大学生心理承担能力和客观条件局限造成完全差异化的教育难以实现,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细心观察,将现代化的教育管理方式融入进日常工作,并积极探索研究。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人性化的意义

针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果实现人性化,将对大学生产生深远意义。首先,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健全人格。坚持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一改之前仅仅拿教育管理相关制度来单一管理的方式,以人性化的方式开展针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教育、党的方针政策理念教育、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其次,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调动学生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积极性,并适度提升其他领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有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自我,做复合型人才。

四、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优化

对于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心理干预工作应得到更多重视,并且上升成为整个贫困大学生支持工作的必要环节。

(一)教育形式从被动变主动

不难发现,对于普通大学生,承认自己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并且主动积极的.配合治疗仍非常困难,那么对于有心理问题的贫困大学生而言,迈入心理咨询室就变得几乎不可能。此时转换心理干预工作的被动方式显得尤为重要,应将心理干预工作作为贫困大学生扶持的重要环节,弱化物质支持所带来的负面精神影响,强化心理干预,使得受帮扶的大学生拥有更多的社会认同感,帮助其实现心理复原。

(二)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

对于大学生本身特质纳入考虑,一改之前诸多教学工作都是根据书本的照本宣科。对于大学生个体的心理问题,并未纳入考虑,如贫困大学生在受资助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大多产生于被资助过程中隐私的泄露。一部分贫困大学生由于家境贫寒,对自身固有身份缺乏认同,甚至唾弃自己的家庭出身。保护其隐私,以便给心理干预工作挤出时间。

(三)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兼顾了私密性和即时性,对于心理干预工作极为重要。当下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工作应着力于网络,利用网络进行调研、干预和事后问效。同时引入现代化设备,建立现代化的心理咨询室,来保证心理干预工作的质量。总之,针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势必要结合大学生个性发展来定向发展,这样才能通过长期的努力坚持,让所有大学生都接触到这些合格的理念。从而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方面的成功。

篇10: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新媒体逐渐被运用到生活中,且在人们的生活、学习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一门较枯燥的课程,将新媒体运用到该课程的教学中,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课程教学效率。但同时,新媒体的出现也为思政教育带来了诸多挑战。因此,各高校针对新媒体带来的挑战,不断地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调整,提升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一、新媒体概述

(一)新媒体的内涵

学者们对新媒体的界定,可谓众说纷纭,至今仍没有定论。一些传播学期刊上设有新媒体专栏,但所刊载文章的研究对象分别有数字电视、移动电视、手机媒体、IPTV等,还有一些刊物把博客、播客等列入新媒体专栏。新媒体的内涵具体是什么呢?新媒体这一概念是1967年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率先提出的。学界学者对新媒体的定义是:所谓“新媒体”是与传统媒体(如报纸、广播、电视等)相对而言的,是“建立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基础上[1](P4)”的一种新媒体形态,其主要利用信息技术、数字技术及网络技术等渠道,通过手机、电脑等终端向用户传送信息。

(二)新媒体的特征

第一,即时性。所谓即时性,就是指消息传播的迅速性。新媒体以网络为依托,利用数字技术等传递信息,打破了传统媒体信息传递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局限,能为用户提供海量、即时的信息。

第二,共享性。通过新媒体,每个个体可以把发生在自己周围的重大事件以及有价值的资源上传到个人微博以及各大论坛社区等,使其他受众可以即时、准确地了解有关信息。

第三,交互性。在新媒体中,各个用户可以进行网上交流,探讨对相关问题的看法,加强人与人之间的社交。这一特点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媒体中传播客体处于被动地位的状况。

第四,个体性。新媒体迎合了人的个体差异性,不同个体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来选择自己所需的'信息类型。

第五,开放性。开放性是就媒体环境而言的,但就媒体的开放性是以遵守各项法律法规为前提的。在这个大前提下,人们可以就一些问题充分、全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二、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新媒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辅助性工具且对其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但是,新媒体的出现,无论对教育者而言,还是对受教育的客体而言,产生的作用都是利弊共存的。

(一)新媒体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

1.获取资源的途径更加多元化

在传统媒体环境下,大学生主要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获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途径较为单一,且获取内容不全面。而在新媒体环境下,各种资源共享的APP不断增多,校园网站不断推出精品课程,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生获取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途径。

2.内容更加丰富化

在传统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主要源于教科书,学生接触到的知识较少且具有同一性。而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其传播速度快和信息传播的即时性,使学生能及时获得海量的资源,这些内容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为一体,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性。

3.交流平台扩大化

新媒体的出现使师生之间的交流平台更加宽广,由传统的课堂模式走向网络,由集“一家之言”于一堂转向集“百家之言”于一堂。通过利用新媒体,思政教育教师和受教育的大学生,甚至更多、更广泛的群体都可以通过各种交流平台相互探讨,相互分享,相互吸取经验,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

(二)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1.大学生的价值观受到冲击

新媒体具有开放性和交互性的特点,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可以触碰到不同的价值观。由于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还处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在不同价值观的碰撞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会受到一些扭曲价值观(如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影响,导致其做出错误的价值判断和选择。

2.教育工作者的地位和权威受到挑战

在新媒体问世前,教师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形象普遍具有权威性,大部分学生都认为认可教师的观点。然而,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其可以打破时空的局限获取多种多样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信服度、崇拜度呈现弱化的趋势,甚至会对教育工作者的观点及看法持怀疑态度。这使教育工作者的地位和权威受到挑战。

3.新媒体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新媒体环境下,教师备课的内容相较于新媒体传播的速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接受理论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论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