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关怀的关系论文,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如果这13篇文章还不能满足您的需求,您还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与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关怀的关系论文相关的文章。
篇1: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关怀的关系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关怀的关系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学生的品德行为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引导性。随着我国社会的迅速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也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化的社会,人文关怀的教学形式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又能让学生吸收更多正面信息。思想政治教育更能够让学生掌握人生观与价值观,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1.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关怀之间的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以人为中心的社会性教育活动,具有浓厚的人文关怀内涵,包括培养人、塑造人、发展人等多个方面。从哲学的角度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实际上就是建设人本身与探究人存在的意义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对创造人的精神家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也是人文关怀的表现。另外,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来说,无论是受教育还是教育者都是人,换而言之,思想政治教育是育人育德的过程,人与人之间相互沟通并相互影响,因此,思想教育本质上也是一种人文关怀。
2.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主要内容
2.1关心并满足人的需要
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包括生理、安全、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需要五个层次,另外,马斯洛认为只有低级的需求被满足后才会想要满足高级的需求,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需关心并满足人的需求。人的需求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人文关怀关注更多的是精神需求方面。
2.2提升精神文明
社会的迅速发展让人的需求由低层次向高层次不断地转变,在满足基本的物质需求后,精神需求就会日益增加。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同,人们会存在多种多样的精神需求,同样是精神方面的需求,有些人会追求道德情操,有些则会追求低俗趣味。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不单单只停留在物质需求方面,更多的是注重提升人的精神文明,帮助人们从物质利益方面上升到塑造理想人格等精神方面。
2.3创建精神家园
由于社会处于转型的特殊时期,部分人无法适应社会的转型,从而产生迷茫,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最终的目的是帮助人们创建精神家园。创造精神家园是人文关怀的最终关怀,最根本的是让人们认识到生命的意义,达到精神自由与心灵自由的境界,同时也是是现代化教育的最终目标。
3.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内容体系的策略
3.1加强多元化的思想政治教学方式与方法
思想政治课程无论在容上还是形式上都有较强的针对性,当出现不同的论点时,学习的要点也会变得更加丰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多元化的思想政治教学方式与方法,形成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例如,教师在讲解三个代表思想时,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针对核心内容进行小组讨论和分析,让学生对三个代表思想有更深入的了解。在分析和讨论过后,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三个代表思想的看法,从而让学生养成关注社会主义建设的习惯,对我国的国情有进一步的了解。
3.2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更早地对社会有一定的认识。在开展思想政治实践活动的同时,让人文关怀内容渗透到活动中,积极开展相关的志愿者活动。例如,开展下乡支教的活动,让学生亲自感受贫困山区的教学环境以及山区孩子对学习的渴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3.3教师加强人文关怀内容的引导
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都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师所具备的.要求更加高,需要有更高的职业素养。学生的学习最需要兴趣,教师应当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人文关怀内容的引导。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当学生的发言或判断存在一定误差时,教师尽量避免正面的批评。高校学生最大的特征是自尊心较强,教师充分地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学生才会虚心接受教师所提出的建议与批评,并主动改正。另外,教师对于成绩比较落后的学生要适当地进行鼓励与肯定,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针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上所讲述地内容,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归纳与总结,创建轻松的学习环境。
3.4不断地完善精神文明建设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推进,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但心灵世界变得越来越空虚,甚至有少数人的社会道德观念都令人堪忧,因此,需要不断地完善并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从而提高道德水平。精神文明的建设是人文关怀的重要内容,在完善精神文明建设上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树立正确的荣辱观。第二,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核心,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促进学生精神文明水平的提高。
4.结束语
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以人为本的理念也得到了发展与延续,思想道德教育在教育工作中变得极其重要,其中最核心的是人文关怀。目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人文关怀的内容体系建构方面依然存在一部分的缺陷,需要不断地进行完善,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教育者的共同努力。除此之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人员,必须意识到人文关怀的重要性,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在人格力量方面需要不断地加强,促进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篇2:人文关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人文关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思想教育引导学生去发现和完善其世界观和人生观,因此“人”是不可或缺的出发点,而其中人文关怀就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它通过发现人,理解人,关怀人的不同的精神生活来让大家在校园精神生活中得到充分尊重,高校中加入人文关怀工作理念,不仅可以提高学校对学生的归属感也是顺应社会和时代的需要。学校的人文关怀体现在其会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关心学生,理解学生真正做到以情动人,以情育人,如果缺失了人文情怀,那学校的一切思想教育就会失去实用性从而变成空洞乏味的说教。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现状分析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价值
人文关怀是把人作为一切理论的目标,是对其身处的生活环境好坏的一种关怀,是一种可以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举措。把人文关怀的理念加入大学生思想教育课程中,不仅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适应以人为本的社会价值观的体现。作为即将步入社会,成为未来国家建设人才的大学生,其思想政治教育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好坏决定了今后的发展,因此在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融入人文关怀理念,结合学校学生实际情况,关注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在思想教育中贯穿学生的自我反思和教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增加也是对我国“以德树人”方针响应的举措。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现状
人文关怀的缺失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弊端。首先是在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下,学生已经习惯了对所有合理的安排,不发表任何属于自己的看法,过分尊重别人的看法,把自己的自主选择权抛之脑后,缺少了自己的个性。再者现代教育制度的不完善也是其人文关怀严重缺失的'原因,教育者的主导地位在传统理念中一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认识和看法,这也造成了在实际的教学中两种情况的出现;一是教师过分强调学生的自由,任何事情学生都可以自作主张,他们的张扬个性也被尊重放大,不关注学生的成长环境,此类老师的存在可有可无;一种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对自己权威性的运用,喜欢把自己的想法或决定强加给学生,对学生进行刻板的管理、束缚,导致学生的个性被压制。虽然现代社会考核人才标准和理念,已经从单一的成绩单变成了对全方位的考量,可是现实教育理念在现代管理过程中推行的缓慢程度,也还是其不可忽略的情况。
二、人文关怀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一)创新思想教育精神
对于高校来说,工作的内容和对象几乎以学生为主。因此在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下把把人文关怀作为出发点,学生作为工作的重点,在做好学生工作的同时更要考虑工作方法的创新,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不断推进工作质量的提高和观念的创新。教育者在特定条件下鼓励学生,丰富学生自我精神家园才是高校教育人文情怀创新的本质,而不是把空洞的说教和抽象的概念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无论接触什么事物都会激发其好奇心理,从而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时候就需要我们深刻理会新时期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融入人文关怀精髓,把目标知识运用到日常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及内容中,解决他们的疑问,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生命力。
(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作为一个独特的群体,在大学生的教育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其全体发展的需要,也要尊重个性区别化发展的要求,真正做到全体和个体两手抓,全面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虽然即将步入社会,可是由于接触的事物相对来说比较少,缺少了面对压力问题的经验,因此在面临人际关系、学习、就业等现实问题的时候,倘若处理不当容易给其带来消极心里,诱发心理疾病。因此在大学生的日常思想教育中加入人文关怀来帮助解决他们所遇到的问题,及时处理他们的心理需求,帮助他们解决自身问题是必不可少的。
(三)促进和谐校园建成
在提倡创造和谐人际,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下,如何建设和谐校园也成了学校工作重心,而广大师生作为和谐校园建设的主要力量,人文关怀对其提倡发表个人思想,尊重学生个性,提高教师素质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在现实校园环境中,因为思想和理解的不同,大学生中会出现这样那样不同声音,对于这些声音,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其归为不和谐因素而强加压制。而是应该通过途径找到问题的所在并用人性化的方式去看待,尊重学生意见,通过民主交流的方式去把我们所要传达的内容和学生想听到的信息相结合,真正做到让学生在平等交流中获取信息,引导学生对进行自我管理和约束。真正让学生领悟到自己的主人翁意识。
三、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对策
(一)增强大学生人文素养
在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下,学生被养成了对灌输的有关规章制度或思想全部欣然接受,把自己的行动和思想寄托予规定,按照规定去做或者不做,把自己固定在被选择的一方,丧失了属于自己的个性特点。所以,增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素养,让学生找准自己的定位,从潜意识里真正把自己看作主人翁。如何把学生的思想观念从被选择转变成自主选择这是教育者要思考的关键,这就要求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充分尊重教育者的主体性和多样性,坚持以人为本,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唤醒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再通过了解学生的心理、思想上的个体差异,注重教育的层次性,让学生充分发挥其个性优势,做到全面健康发展。
(二)更新教育者教育观念
人文关怀的本质在于:以人为本,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加强与学生的平等交流,使师生的关系建立在平等、合作的基础上,也是教育者人文素养的表现。所以作为教育者应该具备博大的胸怀,在教育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当作可以交流沟通的对象。敞开心扉与学生进行真诚的交流,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和想法,对于有目标,想法独特的学生更要给予支持。把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单方面的灌输教育变成师生之间双向的认识与了解。教育者还要转变学生自我发现的特性,在沟通中发现每个学生的个性和长处,积极引导其按自己的个性特点去正确的学习和努力,减少学生迷茫的发生。
(三)健全有关的人文环境
首先,在管理上遵循以人为本的核心观念。倡导学生积极参加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管理建设工作,对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不足提出意见和建议。还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力量,培养学生干部队伍,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增强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其次,在人际上,师生关系、同学关系都对校园的和谐与安定起到直接影响,所以作为人文关怀的传播者的导师,应该发挥其在思想教育工作中的作用,主动接触学生,关心学生,让学生在学习及生活中充分感受到被尊重和被关爱。最后,在服务上,学校各级部门应该通过实行人性化的管理以及高质量的服务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四)深化教育理论的研究
在人文关怀还不是很成熟的大学生教育体制里,高校所能做的就是从大学生的实际情况为立足点,注重对问题的发现、分析以及解决,对理论知识进行深刻研究,加入更多的人文把空洞的教育内容变成贴近学生思想实际,符合精神需要的内容。同时,在加强理论应用实践的同时还要深入学生生活调研,充分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从而才能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进行有效的指导。首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理论应该在反映时代要求的同时立足于学生实际生活。其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要着眼于大学生的未来发展,以新的思维和视角出发,系统且多方面,多角度、立体化的进行研究。最后,在制度方面可以探索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真正做到老师对学生的全方位关心和了解。
(五)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首先老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因此老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政治素养和道德品质的好坏影响着学生的未来。因此作为老师特别是思想教育的传播者首先要做到的是自爱、正己再者才能律人。脚踏实地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才能言传身教的去教育学生,才会对学生有所影响。其次,作为不断接受新学生,新事物的教育者,要求老师也要不断学习和探究,并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使自己的教学理念符合学生的需求。最后,在学校教学资源方面,为了学生教育质量的提高,学校应该不定时给老师提供进修深造的机会,让教师队伍的水平得以不断提高。
四、小结
“以人为本”一直是所有高校的办学理念,在现代社会,无论是谁,都不能忽略人与人沟通这一重要手段。而作为一项育人灵魂的教育心理活动,如何把促进学生思想解放,树立自己目标的人文关怀贯穿到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始终是重点所在.因此找准突破口,在思想教育过程中把人文关怀作为教学的核心思想,脚踏实地地做好教育工作,让老师与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实现良性互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篇3: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体系建构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体系建构论文
一、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内容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1.1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新教改实施以来一直遵循着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培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结合人文关怀内容体系,恰到好处的符合新教改的教学要求。通过对思想政治教学中,案例分析和理论知识内容的不断学习,正确认知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促进高校学生自行对自己的价值观进行有效判断。老师充分尊重学生对课上知识内容的理解和判断,给学生足够的自我认知空间和机会。让学生对政治课程事件内容的学习,对自我的想法形成参考价值。如:在学习矛盾辩证统一这一教学内容时,积极引导学生明白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具有两面性。要正确的看待事物的发展状态,以辩证统一的原理对待问题,以此来促进学生在保持理性价值判断的前提下,促进其个性的快速发展。
1.2实现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水平
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课程中进行人文关怀渗透,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教学。引导方式、教学方法。根据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渗透,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认知的表达。老师首先要使学生感受到人文关怀下的教学环境,对学生学习上的关心和肯定,使同学们了解人文关怀对他人的服务价值。让学生更加愿意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精神渗透,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实现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提高学习的教学水平。
二、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内容体系渗透方法
2.1注重思想政治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多元化
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本身理论针对性较强,对于论点的学习内容较多。这就要求老师要注重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多元化渗透,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形式。如:在讲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时,老师要求学生积极展开讨论,通过自己对社会的认知,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都会有哪些。并说出每个小组的制定的内容的`思想来源,有效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关注度。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通过分析我国的国情,在自主学习的状态下,自主关心现实社会中的百姓生活和社会需要。最后老师再进行总结并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学生不仅能够对所学内容记忆深刻,也对人文关怀精神进行有效地思想实践。
2.2倡导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针对高校学生这一生源群体而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以让高校学生更早的融入到社会认知状态。根据思想政治的实践活动开展,有效践行人文关怀内容的教学渗透。老师在办学条件允许的范围内,积极开展社会志愿者实践活动。如:关注弱势群体,下乡支教。让学生在贫困山区亲身感受教学环境的前提下,给孩子上课。通过对小学生的耐心讲解,感受老师教学过程中的辛苦。感受贫困山区孩子对知识的渴求欲望,从而发奋读书回报社会。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停留在课堂,让学生能够充分的参与到实践中来,对人文主义精神的内容渗透效果更加显著。
2.3老师自身教学过程中对人文关怀内容的引导作用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老师也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角色。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对学生的发言或是错误的理论定义判断,避免正面的批评和指责。由于高校学生的自尊心意识较强,找到充分尊重学生自尊心理的引导方式,让学生愿意主动接受老师的批评和建议。积极给予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一定的鼓励和肯定,避免出现偏袒优秀学生的教学现象出现。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每个内容概念的讲述中,都积极引导学生自行进行归纳总结和表达。给予学生一定的学习空间,让学生感受到轻松无压力的教学课堂环境。
篇4: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论文
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及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生了很大变革,素质教育成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很多教师都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逐渐实施人性化的教学方式。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贯彻人文关怀理念,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最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主要对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人文关怀理念的运用进行研究,提出有效建议。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人文关怀意义;实施途径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要想有效贯彻人文关怀理念,就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促进学生学习效率提升。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则是引导学生、教导学生、理解学生及关心学生的重要学科,能够带领学生健康成长。因此教师必须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贯彻人文理念,以此充分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促进学生未来更好地发展。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贯彻人文关怀的重要意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人、塑造人及发展人的重要学科,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贯彻人文理念,突出其人文关怀的特点。做好人文关怀的贯彻,对大学生发展及成长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由于人的本性特点决定了思想教育工作必须以人为本,用人文的方式教育人、理解人,从而带动人的发展与进步。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只有加强人文关怀,才能充分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主动性,将大学生塑造成具有优秀品质的社会主体,不断完善大学生的品格,增强大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大学生主动认识自我,不断塑造优秀的品质,提升自身素养。另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贯彻人文关怀,将有效促进大学生创新意识及开拓精神提升,能够完善大学生各方面素质,促使大学生在社会中有更好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本质便是重视人的因素,以人为本,而以人为本的核心则是贯彻人文关怀理念,这也是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提升的重要支撑,能有效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与进步。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实施途径
2.1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对大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还是一种具有价值的信念,同时是一种有效的实践性力量[2]。人文关怀的教育理念不能仅仅是对人文观念的简单服从,必须立足于人的基础上,激发人的个性。因此需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贯彻人文关怀,必须对传统观念进行突破,对人的价值进行深入研究,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及方法论,从而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另外,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以此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促进大学生将个人精神与其他学科精神有效统一,使其健康成长。
2.2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基础所在,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质量。传统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仅将其看做一门普通的学科对学生进行教学工作,并且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对其兴趣较差,逐渐产生厌倦心理,学生的创新性及思维能力无法得到提升,最终影响学习效率。因此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个体思想,让学生主动接受思想政治知识。但是教师不能过于放任学生,要做好引导工作,利用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学习与成长。教师要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之间相互理解及信任,从而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促进师生共同进步。在人文关怀视角下,教师要与学生做好情感上的共鸣,从而让学生对教师产生兴趣,促进师生之间和谐发展与进步。
2.3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高校要加强思想政治课程设置及教学的综合性,将人文精神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从而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教学中为学生营造有效的人文氛围,在教学内容上注重传统文化精神,加强文化的交流融合,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现今世界全球化不断深入,各个国家之间的文化经济交流日益密切,不同的文化包含不同的思想,因此教师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要批判性地传授外来文化,发扬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人文精神及科学精神有效融合,从而不断丰富学生的文化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
2.4创新教学方式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创新自身的教学方式,有效贯彻人文关怀理念,以此为基础,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的成长,能认识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以及各个学生的独特性,从而有效对各个学生实施教学,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生思维判断能力的提升。人文关怀下教师要主动了解学生、关注学生,知识的灌输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进行知识教学。同时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掌握大学生的心理变化特征,不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事物,培养学生自尊自信的精神,促进学生积极向上,用乐观的态度生活。
3.结语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融入人文关怀,尊重学生,充分营造和谐的环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篇5:高职贫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的论文
招生规模的扩大,为更多的学生提供了进入高校的机会,同时贫困学生的比例也随之加大,尤其是高职院校的生源大多数来自农村,使原本存在的贫困学生问题更加突出。如何做好高职院校贫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何研究贫困学生出现的新特点、新问题,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和有效途径,提高其实效性,是现阶段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和研究的新问题。
一、贫困学生思想教育中人文关怀的缺失现象
(一)对人文关怀的理解偏差
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忙于事务,只注重为贫困学生经济援助工作,忽视了贫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些辅导员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还是传统的教育方式,现在贫困学生工作是以经济扶贫救困为中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不实用;也有的人认为可以忽略贫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要给每个贫困学生的钱发够了,经济关怀就是人文关怀,贫困学生也不会出现什么思想问题。这些都反映出部分辅导员的思想认识还不到位,对人文关怀的理解存在偏差。不仅一些老师如此认为,就是某些贫困学生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讲大道理,不能为贫困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对贫困学生进行经济上的扶持才是最大的人文关怀。
(二)贫困学生的精神文化需要得不到满足
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热衷于满足贫困学生的经济需求,较少关注贫困学生的精神文化需要。事实上,贫困学生除了经济上需要帮助,思想上也有许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比其他学生要多,除了要解决他们的经济问题外,更要解决他们思想上的问题,需要对他们进行思想帮扶、精神帮扶。他们希望得到集体的温暖,又害怕参加集体活动;他们希望得到更多同学的关心,又怕与别人交往;他们需要更多的精神支持,又缺乏勇气。因此,如何营造一个宽松的文化环境,让贫困学生在文化的熏陶下,逐步培养起自尊、自立、自强的精神,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贫困学生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疏导
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认为,对贫困学生实施经济援助,解决了他们的生活困难,贫困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问题就算解决了。事实上,贫困学生除了有经济压力、学习压力以外,各种心理压力也是贫困学生面临的大问题。有的贫困学生因生活拮据,总是为自己的学习费用、生活费用而发愁担忧;有的为了不让同学们知道自己的困境,很少和同学、老师交流交往,害怕参加集体活动,对他人的事情漠不关心,消沉地对待生活,宁可生活很艰难,也不接受贫困补助;有的担心找不到称心如意的工作,愧对含辛茹苦的父母。各种压力使得他们焦虑、紧张、不安和恐惧,有的甚至出现焦虑不安、忧愁烦躁和抑郁等情绪障碍。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及时给予他们帮助,帮助贫困学生解决出现的各种心理疾患和障碍,给贫困学生一个理想的心理环境。否则,经济帮助再多也无济于事。
二、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内涵
(一)人文关怀是关心与呵护
在高职贫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突显人文关怀,是对这一特殊学生群体的细心呵护,这一呵护不仅仅是“送钱送物”进行“物质扶贫”,更重要的是对贫困学生进行“精神扶贫”。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主动关心他们的进步和成长,有进步多鼓励,有困难及时解决,有困惑及时排除。尤其是多鼓励他们多参与集体活动,多与他人交往,启发他们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意识和勇气。
(二)人文关怀是理解与尊重
在贫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是对他们人权的尊重和保护,是对他们人格的尊重和人格完善的善意扶持,使他们活得有尊严。经济上的扶持是必需的,但如果他们失去了别人的尊重,再多的经济援助也不会打动他们的心,反而会加重他们的逆反心理,采取拒收的过激行为或对别人的经济援助不屑一顾。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首先要体现在对贫困学生的理解和尊重上。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方式,诚心诚意地帮助他们分析暂时的困难,理解并引导他们认识到贫困不是自己的错,更不能说明自己没有能力。通过情感上的理解,使他们感到温暖,引发情感上的共鸣,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人文关怀是教育与引导
贫困学生经济困窘,对就业前景担忧,加之高职院校对贫困学生扶助力度不足,一些贫困学生把他人的帮助看成理所当然的事,缺乏感恩意识。因此,对贫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从感恩教育入手,引导他们以感恩之心接受他人的关怀;引导他们找寻和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培养知恩图报的道德情怀,并懂得回报他人和社会;引导他们消除等、靠、要的依赖心理,树立自强自立的精神;引导他们变资助为自助,激发热情和勇气,争做生活的强者。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与引导是最大的人文关怀。
三、思想政治教育中重视人文关怀的措施
(一)提升贫困学生的道德素养
贫困学生生活在家境贫寒的环境中,过早学会了坚强面对社会生活,他们中大多数人具有自立自强的精神,但思想波动较大。因此,加强对他们的人文关怀应与道德教育相结合。一是在经济关怀的同时不忘道德关怀,引导他们学会知恩、感恩、报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二是在人文关怀的过程中发现其优点并给予肯定,如他们大都学习态度端正、吃苦耐劳、生活俭朴,做事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力等,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三是选拔一部分贫困学生担任学生干部,树立先进典型,让他们感受到被人重视的自豪感。鼓励他们积极参加社会实践,逐步在交往中体会到积极主动参与的`价值,通过自身的努力去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完善自我。
(二)满足贫困学生的心理需求
高职院校辅导员与学生的联系最多,在与贫困学生的心理交流中,及时实施心理辅导是对贫困学生最好的关怀。贫困学生的心理困惑比其他学生多,需要他人的帮助和化解,若我们在帮助他们解决经济困难的同时,多一点心理关爱、多一点心与心的交流、多一点心理辅导、早一点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困惑,其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将会事半功倍。其一,帮助贫困学生消除焦虑心理。贫困学生的内心焦虑、错综复杂,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深入到学生中去,及时帮助贫困学生化解心理焦虑,这是人文关怀的具体体现。其二,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为有相同心理困惑的贫困学生进行系列团体辅导,如贫困学生成长辅导小组、自信心训练小组、人际交往训练小组等,通过组织团体辅导与行为训练来解决他们的某些具有共性的心理障碍问题。其三,结合贫困学生的实际建立预警机制,对存在个性心理问题的同学,选出特别的样本进行追踪研究,一旦发现异常现象,立即组织专门的访谈和辅导,由专家进行心理咨询和干预,及时给予心理援助和人文关怀,解除他们的困惑,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学校给予他们的关心和温暖。
(三)满足贫困学生的精神需求
从某种意义上说,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就是信息的获取、选择和传播的过程,就是用正确、生动的信息影响、熏陶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和精神状态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想发挥信息优势,因势利导地开展贫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在入校时对每一名贫困生进行调查,及时了解他们需要什么、精神上最缺什么,以便有针对性地利用报刊、互联网等,为学生们提供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等各个领域的知识和信息,从而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和空间,增强感染力和说服力。二是通过网络聊天、学生网站等与学生在网络上交流信息,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在最短时间内提供给学生所需要的信息和知识,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趣味性和实效性。三是以感恩教育为切入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一个互尊、互爱、宽松的氛围,让贫困学生多一些感恩的体验,体会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各种责任关系,引导他们从身边事情做起,学会接纳,自信地直面贫困。
(四)满足贫困学生的交往需求
在交往问题上,贫困学生有两面性。一方面有强烈的交往欲望,另一方面又怕遭到别人的轻视和拒绝,往往想参加集体和社交活动,又因担心而远离集体活动,形成行为孤僻、冷漠的封闭心理,甚至会导致信心丧失、自我拒绝等自我意识的偏离。因此,满足贫困学生的交往需求,也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一个重要方面。第一,辅导员改变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将对贫困学生的“说教式”思想政治教育,改为以“以情感人”的情感教育。无论是与贫困学生交谈,还是处理贫困学生的问题,都要从情感入手,以善意的情意感化他们,让他们在温暖的情感中接受教育。第二,积极发挥学生中的党组织、团委、社团、班级、宿舍的作用,开展各种心连心活动,努力营造对贫困学生理解、尊重、信任、关怀的和谐集体氛围,使他们感受到集体大家庭的温暖,为学生营造一个团结友爱、相互关心、助人为乐、和谐融洽的学习与生活环境。第三,多开展一些有意义的集体活动,如主题会、演讲比赛、文体活动等,鼓励贫困学生积极参加,在活动中体会人与人的关怀,增进同学间的相互了解和理解,帮助贫困学生走出自我封闭的心理,建立和睦、和谐的人际关系。
(五)当好贫困学生的四种角色
贫困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人文关怀,就是通过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的沟通方式,来影响他们的心理状态,降低、解除贫困学生思想障碍。这是人性化的一种具体表现,是满足贫困学生心理需求与精神需求的一种科学做法。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解决贫困学生思想觉悟方面的问题,而应贴近学生的发展,从贫困学生的实际问题和状态出发来做思想工作,重视被教育者的整体发展和心理因素。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须当好四种人:一是做贫困学生的知心人,努力贴近他们的心灵,了解他们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实际上这就是一种人文关怀。人文关怀是一种手段,要让贫困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二是做贫困学生的贴心人,解决贫困学生当下的问题,如经济、学习的实际困难和心理困扰等,给予指点、关怀。三是做贫困学生的引路人,关心他们的未来,为他们的职业规划当好参谋,让他们意识到成才不仅需要知识和技能,也要注重对健全人格培养、思维能力训练。四是做贫困学生的同行人,一个优秀学生的成长是在一个环境中渐进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成就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贫困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一路同行,一次谈话、一句问候、一次关怀、一次帮助、一次鼓励给贫困学生的影响都是巨大的。
(六)组建贫困学生的互助社团
组建互助社团。第一,心理互助。互助社团作为一个有亲和力的组织,为贫困学生搭建了一个互动、互助的平台,他们遇到的困难可以互助解决,有心理话可以相互倾诉,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可以相互交流,有困惑可以互助解开,为了相同的目标相互勉励。第二,信心互助。定期举办会员主题沙龙和讨论会,将思想政治教育寓于活动之中。会员在讨论会上可以畅所欲言,在讨论中不断提高认识,树立自强的信念。第三,能力互助。通过举办各种小型活动,如组织各种学习竞赛、人际礼仪表演、勤工技能竞赛等,创造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展现自我,充分调动会员的积极性,发挥各自特长,在活动中互帮互学,提高社团干部及会员的策划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交际能力。第四,经验互助。通过开展各种培训,如学习方法技巧交流会、面试技巧培训、创业技能培训等,锻炼其人际沟通和实际工作能力,并让他们从实践中领悟,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七)增强贫困学生的自强能力
对贫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以培养贫困学生自立自强、自我发展为基点,如果不能激活贫困学生的自强意识,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再多的思想政治教育也达不到好的效果。对贫困学生的人文关怀,不仅仅是在学校期间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更重要的是增强他们的信心,培养他们自立自强的能力,为走入社会打下基础。为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首先,重点开展对贫困学生的意志品质教育。帮助他们冷静地分析困难,引导他们勇敢面对暂时的经济困难,让他们意识到年轻时贫穷的经历是一种很好的历练,变压力为动力,形成坚韧、乐观的性格。其次,开展互帮互学活动。通过贫困学生之间的交流让他们相互了解身边还有很多相同困境的同学,相同的话题、相同的目标使他们在言传身教中体验其他同学是如何面对困难和如何自立自强解决困难的,感受榜样的力量、精神的鼓舞力量,营造“自立自强光荣”的氛围,激励他们走出困境。最后,多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开展科技创新大赛、学习竞赛、创业大赛等,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就感,培养他们靠自己的力量自立自强的创新精神、艰苦创业的意识和能力。
贫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实施的人文关怀,不是单纯地向他们灌输一些思想道德修养、人文知识,而是以尊重人、关心人、帮助人为前提,努力营造对贫困学生理解、信任、关怀的和谐氛围。只有以情感人,通过对贫困学生的关爱、启迪、扶持与引导,关心和及时解决他们的思想困惑与各种需求,才能唤醒他们的主体意识,帮助他们形成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品质。
篇6: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缺失与对策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缺失与对策研究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缺失问题严重,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提高认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实施人文关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创新,完善入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在创新课堂教学的同时,开展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活动,促进大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
作 者:翟丽萍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刊 名: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NDONG YOUTH ADMINISTRATIVE CADRES' COLLEGE 年,卷(期): “”(3) 分类号:G641 关键词: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人文关怀篇7:注重人文关怀,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理应体现人文关怀。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的,无论是教育目标的制定、教育内容的设计还是教育方法的实施都应当贴近受教育者,适应受教育者的需要,从而达到转变人的观念,重塑人的精神世界的目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应当从关注人的发展与自我完善的视角来彰显其特有的人文关怀价值。事实上,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忽视对人的现实关怀,忽视对人的现实需要和精神需要的满足,使思想政治教育偏离了“现实的人”这一主题,脱离了每个具体的个人对自身发展的追求,从而消减了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兴趣,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不难看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人人文关怀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3.注重人丈关怀是人本性的内在需求
思想政治教育说到底是一种彻底人性化的事业,离开了作为教育主体的人,思想政治教育也就违背了它的根本目的。注重人文关怀,弘扬人的主体性,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人的内在需求。在教育心理学看来,注重人文关怀,是人本性的需要。根据马克思主义的人性观,人性是人在其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征。人是社会中的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存在是客观能动地趋向于无限多种可能发展的生命创造体,也就是说人具有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他不是被动地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全面关注人的本性,尊重并培养人的主体性,不断增强人的主体意识,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从根本上满足人本性的需要,也只有这样,才能走出有效性不足的困境。
二、注重人文关怀就要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四个统一
1.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的价值定位,坚持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和谐统一
在注重以人为本、强调人文关怀的社会发展理念中,重新审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定位,客观而全面地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在促进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中的价值和意义,更加科学地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并充分挖掘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价值,将社会发展的诉求与个人发展的需要有机结合起来,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重要途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是以人为核心的教育活动,其目标是培养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人。正如马克思所言:“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在关注其社会价值、致力于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必须更多地肯定人的价值,肯定人的尊严和人生意义,克服“只见社会不见人”的价值错位,促进个体的成长与发展,像挖掘财富一样把埋藏在每个心灵深处所有的才能挖掘出来,从而达到个人价值的实现,并最终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和谐统一。
2.注重层次分明的目标制定,坚持目标的个性和共性的和谐统一
在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制定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每个受教育者的需要的多层次性以及思想觉悟的层次差异,实现由片面强调整齐划一向包容个性转化。现实生活中的人,都是有不同个性的人,每个人的`思想层次和需要层次都有很大差别。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制定应融人人文关怀理念。在强调共性的同时,也应该给予人的个性更多的关注,从每个人的生理、心理需要和思想实际出发,承认个体发展的差异性,注重个性的丰富性,“对症下药”,因材施教,为每个有个性的人的创新力的生成创造自主发展的空间,努力开发其潜在的个性优势,增强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感,以求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3.强调满足爱教育者需要的内容设计,坚持人的幸福需求与政治需求的和谐统一
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在教育内容上的体现就是要实现人对现实生活的回归,关照人的生存状况,考虑人的生存境遇,突出人格完善,从人的现状出发选择多样化的教育内容。人的感受和需求是多层次、多方面的,除了政治需求外,还有文化需求、生存安全需求以及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因此,建构富有人文关怀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应以尊重、关心人的需要,特别是精神需要为基本特点,以不断提升人的精神品位、丰富人的心灵世界为价值取向,以唤醒人的主体意识和塑造独立人格为本质特征,以培养人的伦理情操、完善人的道德境界为核心内容,以建构精神家园、引导人的终极关怀,促进入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比如在当今时代,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更加突出幸福观教育、生命观教育以及和谐社会心理教育等。
4.采用突出受教育者主体性的方法,坚持灌输与平等交流的和谐统一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育心育德的文化心理活动,是人与人之间交往对话和心灵沟通,是通过提高人的思想道德水平和人格境界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受教育者作为接受教育的主体,其对任何思想信息的真正接受都是以其自身的判断、选择、肉化等一系列内在思维运动为基础的。这就决定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必须是非纯灌输性的,“我们不知道有任何一种力量能够强制使在健康清醒状态的每一个人接受某种思想”。因此,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教育者就必须深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规律,尊重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必须超越压抑人性的纯灌输式教育方法,实现由居高临下的单向灌输向平等交流对话转变。唯有这样,才能改变那种无视受教育者主体性、无视接受规律、脱离生活实际的教育方法,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三、坚持疏导,是人文关怀视角下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所谓疏导,即疏通引导,是指采取有效途径,广泛开辟言论渠道,让大学生畅所欲言,帮助他们实事求是地认识和分析问题,从而将他们的思想和言行引导到积极、健康、正确的轨道上来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大学生是有思维、有情感、有知识的群体。在日常的校园学习生活中,他们总是渴望得到学校和教师的关怀体贴与热情帮助,并将这种关怀和帮助看作是对自己的鼓励和支持。当大学生认为自己得到了这种鼓励和支持时,对于批评的意见就能心情舒畅地予以接受,并及时加以改正,否则,将会产生抵触和逆反心理。大学生思想感惰的这种特点,要求在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必须从关怀对方、理解对方人手,做到情真意切、情理交融,以炽热的情感去打动学生的心灵,使其接受教育,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疏导可有如下方式:1.理论疏导是指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用科学的理论、民主的方式、说理的方法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这就要求大学思想政治工作者自身要有较高的理论修养,才能有条理地、有逻辑性地进行理论疏导,使大学生明事说理,心悦诚服。2.感化疏导行为科学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由需要引起的。这是因为人们要在社会中生存,就必须要对社会提出生理、安全、归属、自尊和自我实现等方面的需要。大学生的思想问题,除了一部分纯属认识问题和思想意识问题外,在许多情况下都是由实际需要得不到满足而形成的实际问题所引起的。如学业压力、就业压力得不到解脱等等,都可能引发思想问题。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通过感化疏导,诚心诚意地积极为学生排忧解难、解决实际问题,才能使学生感化,增强教育的有效性。
3.启示疏导
就是运用恰当的事例对学生进行教育疏导。学校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善于运用典型引导、典型疏导途径,引导学生见贤思齐,赶超先迸。在启示疏导中,也有硬性和软性之分。如在大庭广众之下,对逆反心理和虚荣心比较强的人进行硬性启发性教育,就很难收到预期效果,而采用隐喻、幽默、形象的软性启示疏导效果更好。
4.美育疏导
美无处不在,美无人不爱。美最能打动人的心灵,美对人有神奇的诱发力。美的特殊功能和人们爱美的心理,要求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人员要善于运用艺术美育、自然美育、社会美育、心理美育和环境美育等美育疏导的途径,充满人文关怀,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篇8:注重人文关怀,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马从兵
(淮阴工学院江潍学院,江苏淮安223001)
摘要:注重人文关怀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注重人文关怀就要在价值定位、目标制定、内容设计及方法实施中坚持思想政治教育进程中的四个统一,即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个性和共性、个人幸福需求与政治需求、灌输与平等交流的统一。坚持疏导是从人文关怀视角下,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人文关怀;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C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12-0132-02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中要注重人文关怀,这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宗旨和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人文关怀是以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的个性为基础的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它表现为对人的需求、尊严与价值的尊重与关切,以及对人的解放、自由与全面发展的追求。现实中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缺失导致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不足。如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更多地融人人文关怀,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所必须面对的重大理论和现实课题。
一、注重人文关怀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意义
1.注重人文关怀是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必然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贯彻以人为本,就必须注重人文关怀。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就是以人为中心,突出人的发展。人是教育的中心,也是教育的目的;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最终归宿。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人为本,这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以人为本不是从抽象的人出发,而是从现实的人出发。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就是把受教育者看做是有独立个性和特定观念的主体,以充分地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发展人、完善人为内在价值尺度。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形成与发展规律受到人的发展的规律制约。无视人的发展的功利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不足,从反面证明了正确而深刻地认识和了解人,遵循人自身的发展规律,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贯彻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关注人的需要和发展,应该是思想政治教育走出当下困境的必然选择。
篇9: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论文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论文
一、对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再认识
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阶段尤为重要,一方面是高校学生已经成为成年人,需要以成年人的心理需求来对待;另一方面随着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通过心理学和教育学有关知识理论的学习,能够使高校学生消除心理压力和思想困惑,能够自觉的调整心态,培养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而且心理健康教育使大学生能够有着健康的心理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因此高校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上就要充分运用心理学、生理学和社会学来教育和引导高校学生,从而培养高校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不断促进和提高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可见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合格人才所不可或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始终是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所明确的,是培养高校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需要,通过对高校学生进行正确的政治观点、思想体系和道德标准的教育,就能够使高校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在思想认识上能够指导自己的行为活动,而且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还能够促进高校学生心理素质、知识技能以及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各项教育的基础教育,与心理教育一样思想政治教育同样是高校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高校各项教育工作的实施起到决定性作用。
二、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
前面已经提到了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二者之间虽然有着一定的区别,但是又相互依存,相互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而心理健康教育又有效的保证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稳步实施,从而使高校学生能够在德、智、体、美等全方面得到发展。
(一)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一致性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保证高校学生成为社会有用之才,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为目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从高校学生的心理和生理教育出发,通过心理和生理知识的学习,心理问题的咨询辅导和良好的行为训练等等,最终达到高校学生身心健康,能够有着较强的适应社会的能力,成为对社会的有用之人,而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社会意识形态,信仰以及政治立场等方面的教育来使高校学生在思想和行为上始终保持积极的正确的政治路线,不断对高校学生得主观世界进行改造,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高校学生能够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因此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具有一致性,虽然采用的教育方法有所不同,但是其最终目的都是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而服务的。
(二)心理健康教育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
一个高校学生如果心理不健康那势必影响到其思想和行为的正确性,高校学生首先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和生理作为学习的条件,才能够保证思想政治以及文化知识的学习,不然就不会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特别是在当前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使高校学生增强自身适应能力,而且能够面对困难和挫折激发内在潜力,能够始终做到自尊、自爱、自强,从而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使高校学生心理素质得到提高,那么在思想政治教育上就能够事半功倍,对高校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而且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在大学生中有效开展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思想政治教育指导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
高校教育就是以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为目的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始终要放在首位,只有保证高校学生思想的先进性和政治立场的纯洁性才能保证教育方针和路线的贯彻执行,在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带动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在就业方面,能够从思想认识上给予高校学生心理帮助,提升高校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反之,如果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脱离思想政治教育的,那么高校学生即便心理素质和适应社会能力有所提高,但是其思想政治落后,也不会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理想教育更是与心理健康教育紧密相关的,高校学生有着科学的信仰,不迷信才能保证心理健康。同样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道德教育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决定性的作用,高校学生有着良好的道德品质就能够帮助克服心理因素所带来的各种困难,抵御住心理压力等。因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要始终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指导,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合格人才服务。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一个教育整体,心理健康教育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效的保障,而思想政治教育又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所在,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互相保证的,高校教师要有机的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为一体,以心理健康教育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以思想政治教育指导好心理健康教育,从而培养高素质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篇10: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论文
1前言
现阶段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利益需求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各种价值观念交互碰撞,不可避免地会让大学生陷入心理困扰、产生冲突。近些年,大学生心理问题尤为突出,患有心理疾病的几率逐步增加,极端事件日益涌现。我们应正确认识这一问题,除思想观念、政治文化与道德修养会引发这一问题外,还和心理问题存在关联。因此,本文对于心理健康和思想政治教育这两者内部关系的探讨在高校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2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
心理健康代表一种心态,心理健康的人可正确认识自我、科学看待客观世界,映射着自我调控能力,不存在人格缺陷与障碍。在社会生活中,可与他人友好相处,拥有合理的自我观念,可正确评价他人,心理满足行为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指借助心理学原理,面向学生围绕与心理学相关的理论和方法开展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心理辅导与咨询是该项教育活动的基本任务,旨在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来增强心理素质,提高心理防范能力,引导学生形成坚定、健康、优良的心理品质。
3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指代依托政治观点,依照思想体系,借助道德规范,发挥针对性的影响,帮助和引导人们构建满足阶级建设、适应社会发展的思想品德。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社会实践活动,旨在借助特定的手段,开展相应的活动,以此来感染和影响人们,使其思想观念与行为活动发生改变,实现为阶级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大量人才的目标。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作用在人的思想,强调意识形态的显层次,旨在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增强思想觉悟,提升道德品质。
篇11: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论文
4.1相同点
4.1.1工作内容相同心理健康教育紧紧围绕思想道德素质,且不允许背离三观标准,思想政治教育依托心理状态,从工作内容层面而言,这两者相互渗透、互为前提。学生只有拥有健康、积极的心理,方能主动接受和配合思想政治教育,同时,转化为内部信念与行为活动。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心理健康教育可为其的开展创造心理条件,且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当的拓展,也为思想政治教育指出了新的教学方法。因此,舒缓学生的心理矛盾、攻克心理疾病、调整心理偏差、强化心理健康、保持心理平衡,这是增加思想政治教育实用性和有效性的基本途径。相反,优良、崇高的思想道德可增强心理素质。通常怀有崇高理想、具有远大追求的学生,与普通学生相比,可正确评价自我与辨别是非,并会借助顽强的品质与积极乐观的心态不断调整心理活动,主动培养形成完整的人格。另外,心理健康教育还能够借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成功方法。
4.1.2根本任务相同对于高校而言,思想政治教育是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从本质层面而言,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教育者的思想意识也发生了转变,进行了外延深入,这是对知识体系以及方法论的全面整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主要借助教育手段来实现教育目的。从学生的层面而言,旨在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让高校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构建科学的认知理念,进而满足当代社会思想标准。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应有效开展教学活动。主要包含思想教育、德育教育等。另外,高校还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借助心理咨询辅导,有效解决学生的各种疑惑。由此可知,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在根本任务方面具有相同性。
4.2不同点
4.2.1工作动机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可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式,来实现预期宣传效果,实现教育目标,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大学生有效解决心理疾病,及时消除困扰。一般可借助主题讲座、专项辅导和活动宣传来拓展教学内容。而思想政治教育则利用课堂传授的形式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旨在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提升思想道德素养。综合来说,前者强调个性化选择,后者则是在非主动状态下进行知识学习。
4.2.2理论基础心理健康教育由教育、心理与医学方面的知识共同构成理论基础,具有一定的理论实践指导性。主要涉及基础心理学与性学等多种学科。从理论层面而言,除拥有社会意识形态,还具有个性化特点,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工作的开展建立在社会意识形态之上,主要涉及马哲理论,并紧追时代发展,推陈出新,与心理健康教育互为对应。
4.2.3对工作人员的标准截止到目前为止,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时间并不长,正处在初级阶段,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大多数人员是从其他学科转调的,专业学科知识牢固性不够,接受的系统化培训与专业化指导不够全面。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最终的教学和工作效果可能并不理想。但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人员却恰恰相反,都受到过专业培养,同时择优录取,相应的教学和工作效果必然会很高。
4.2.4具体任务在具体的教学活动,心理健康教育主要研究学生的心理,不仅具有心理学的相关特点,还拥有高校学生心理特点,强调学生自身的调节能力和外界环境之间的和平相处。而思想政治教育则研究品德思想,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是育心,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是育德,在具体任务中存在差异。
4.3相互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促进、和谐统一。健康、优良的心理素质主要体现在坚定的意志品质、乐观的人生态度、开明的处事方式等方面,且也是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有利于健康心理的形成,为其创造了必要条件。与此同时,在高校中开设思想政治教育,还可改善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提升教育效果。若想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单纯进行心理指导是不够的,还应强化思政教育,重视引导,只有这样,方可获得可理想的效果。对于学生而言,其心理状态与素质关乎着思想品德。坚定的意志与健康的情绪是健全的品德结构的基本组成,且必不可少。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可促进优良品质的'塑造与形成,同时,有利于思想问题的梳理和解决,效果良好。心理教育作为核心教育,若想提升教育水平,则一定要提升思政教育水平。综合来说,这两者的融合既是可行的,还是十分必要的。为有效、合理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推向更高的平台,让大学生保持健康心理,提升心理教育水平,实现综合发展,笔者认为迫切需要整合心理和思想政治教育。
5整合策略
5.1更新观念,加强人文关怀
高等教育的相关文件中明确指出,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在教育实践中应强化心理健康辅导,加大教育力度,让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优良的道德情操。这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在具体的工作活动中应积极贯彻上述政策。高校领导以及德育教育工作人员应更新观念,明确开设和发展心理教育的意义,同时,把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全面整合。另外,还应加强人文关怀,改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心理健康和思想政治教育都服务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然而,发挥的作用和具体的作用方式均存在差异。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应强化人文关怀,以此来提升教育活动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5.2思想政治教育应借鉴心理健康教育成功的方法,培训队伍
现阶段,大学生所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较为突出,针对这一问题,各所高校纷纷围绕心理健康教育成立了特定的管理体系,各不相同,有些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些则成立心理咨询中心。然而,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状况复杂,问题突出,单纯借助几个教师是不能解决的。因此,高校领导应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峻性,从多种渠道共同着手开展有效的心理咨询与合理的辅导,同时,提供充足的物质保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时,相应的主体人员不仅要解读思想政治理论,还应开阔视野,深入研究,并掌握一定的原则。其教育人员肩负着沉重的教育任务,且区别于心理健康教育。这要求思政政治教育者应依托思想政治教育,有机整合心理健康教育,运用于日常工作。另外,这两支队伍还应多多交流,积极分享工作经验,定期培训,不断改进,共同进步。
5.3扩大渠道,充分发挥正面教育功能
教育不仅是社会实践的基本组成,还是教育实践效果存在的理论支撑。在新时期,教育发展除了彰显本质规律外,还会受到环境因素的作用。因此,应不断丰富教育的内涵,改进教育方式,以此来让学生主动接受、有效吸收教学内容,在提升教学效果的同时,增强社会生活能力。可借助网络技术大面积开展教育活动,扩大影响力,最终冲破传统观念。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而言,在实践活动中,理论的丰富与实践的落实都很重要,并折射在教育方式上。因此,可利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手段,全面开展教学活动。例如,可实施同辈教育,以此来辅助教育活动。从心理学层面而言,大学生的性格不仅具有开放性,还具有封闭性,在面临困惑时,倾向于自我调整与朋友倾诉,因此,同辈教育具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6结语
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政治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基本工作内容,共同影响着人才培养情况,决定着学校的发展,且都服务于高校总目标,缺一不可。因此,高校应明确这两者的内部关系,除要加大抽象研究力度,获得理论成果外,还应妥善把握实践层面,全面整合,促进大学生的发展与成才,共同影响,积极配合,有效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小凤,姜巧玲.高校网络心理咨询的服务形式探析[J].教育与教学研究,(6).
[2]赵联.试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J].教育学术月刊,(3).
[3]李雪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途径的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0.
[4]胡新峰,李威娜.以研究式教学加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3).
作者:张艳丽 单位:贵州商学院学生处
篇12:人文关怀视域下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
人文关怀视域下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检验思想政治教育是否达到“应然”状态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就是“有效性”.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不足,难以达到社会对思想政治教育由“实然”到“,应然”的期望,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缺失.因此,走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不足之困境,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之效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然”状态,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注重人文关怀理念的贯彻,在价值定位、目标制定、内容设计和方法实施上更多地融人人文关怀.
作 者:李向军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北京,100089 刊 名:党政干部学刊 英文刊名:JOURNAL FOR PARTY AND ADMINISTRATIVE CADRES 年,卷(期): “”(1) 分类号:G641 关键词:人文关怀 思想政治教育 有效性篇13: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众所周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在教育时期的开展正是奠定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观念的黄金阶段。我们要好好重视!
浅析学团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
摘要:在当前发展形势下,对团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需加强重视,首先分析了高校团学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提出了一些有利于团学工作顺利开展的建议和解决方案。
关键词:思想;教育工作;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