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学论文 > 政治教学论文 > 哲学视野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论文

哲学视野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论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哲学视野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论文,希望对大家的学习与工作有所帮助。如果这13篇文章还不能满足您的需求,您还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与哲学视野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论文相关的文章。

哲学视野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论文

篇1:哲学视野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论文

哲学视野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论文

近年世界其他国家出现的反社会运动、社会不平等、网络运动等事件导致社会紧张,重新开设思想政治教育课以提升青年的参与意识与能力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并深深地嵌入到其他国家学校教育教学过程和政策设计过程中。在这样一个国际背景下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立足自身优势,挖掘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的优势,寻找新的生长点,才能有效地依据一定的思想道德政治准则和要求对学生有组织有计划地施加影响促进学生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笔者从哲学的道思维、文化思维、公私思维和方法思维四个层面,深层次剖析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规定性和特点。

一、“道”中育人,德智契合

与西方思想政治教育的德智分离不同,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资源源远流长,贯穿古今教育全过程。《中庸》开篇提到:“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中国思想政治教育从产生以来,就十分重视借助”道“理念对自身本质的把握并指导方法的采用。所谓”道“中育人,是遵循大自然的法则和宇宙运行之规律,基于政治道德观念的习染和价值性知识的传承规律,依据万物之性,解除人性之障碍,帮助学生自我实现,达到明道、知道和行道而完成成人的过程。在中国古代教育实践中,修”道“涵盖政治、价值、道德、行为规范等多方面的内容,并具有强烈的社会意识形态性,起着激励、引导、预测方面的功能。这也使得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天然地包含在政治、教育、伦理等各种社会意识形态分合并进过程中。由于受到深厚的道德教化思想影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重教化理论的阐述及其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轻教化理论自身的论证和检验的特点。这虽然造成我国自然科学发展的缓慢,但也造就了政治道德培养与智力培养的整合的天然而成,发挥了强大的政治道德培养功能,形成了人们深刻的价值判断力。

我国在继承和发扬已有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在1984年创建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历经3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自己独有的学科特点。12月23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发布了《关于调整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的通知》,标志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正式确立。在这个文件中,明确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其下属的六个二级学科之一的思想政治教育,规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培养目标、学科研究范围和课程设置以及相关学科。一般而言,一门学科的成形,从哲学上而言,就是要形成自身的科学性知识形态及系统化的理性认识结构,有一整套自身的科学概念和范畴。社会实践和科学研究实践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和来源,科学研究工作者的科学劳动而汇集的知识总和就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

之所以说思想政治教育是德智契合的,是因为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延续中华道德思维的传统,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积极吸收其他学科的优势,独立设计了自身的学科知识体系,又通过整个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渗透价值性知识而发挥教育功效的。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一门体现我国政治优势,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兴学科'”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学科,有着特有的研究对象、领域和范式,具有科学性;同时,它又不同于一般的知识性学科,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思想政治教育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方法,专门研究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培养人们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学科,体现了意识形态性与科学性的统_。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其核心内容,培养学生学习和钻研马克主义理论,提高马克思主义素养,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一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青年现实社会问题和深层次的思想认识问题;二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坚定青年的政治立场、方向和价值观。在此基础上,逐渐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科学化,也就是“高扬科学精神,以科学规范和方法去认识、掌握和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科学的学科,既体现在其智育价值上,更体现在其意识形态性、政治性上。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被认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属性。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知识性服从、服务于其意识形态性,以促进和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为旨归,否则就会偏离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目的,背离”思想政治教育“的初衷'在我国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既注重牢牢占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主阵地,又注重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的充分发挥,提升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和能力。思想政治教育德智统合,需要探索研究型教学理念,培养问题意识、双主体意识、探讨意识、开放意识、能力培养意识五种意识。学科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在于解决教书与育人的脱节问题和学生知与行脱节的问题,让思想政治教育回归教育本质,实现知识、能力与价值观培养三者的有机统一。

因此,之所以说思想政治教育是智德契合的,是由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发展历史及其跨学科性特点决定的。”道“中育人的传统造就了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既与其他智力学科存在部分教育内容交叉,又引入了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美学等其他学科内容,还借鉴、移植教育学、数学、统计学等其他学科的某些理论方法。

二、以”文“化人,人格涵养

与西方思想政治教育的神学文化特质不同,中国思想政治教育深深地扎根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传统之中,它的内容和形式都附带着深深的文化印记。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文化形式,也彰显出我国的文化特点。思想政治教育既是宏大叙事,又是个体关怀;既是意识形态灌输,又是一种文化传播活动'从历史上的主流文化来看,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重视”以礼化俗“,教人行”中道“,提倡政治道德习惯的养成,幸福生活的习染。在儒家文化的影响下,中国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以”积极入世“为其教育哲学。不管是儒家”学而优则仕“的教育观,还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人生观,都反映了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世俗性文化属性。法家、纵横家的治世方式更是彰显中国人的积极入世精神。

”理性贵于一切“的思想成就了中国人骨子里的人至上的思想。在多种力量的作用下,彰显人的价值、重视人格的养成成为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一大特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是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或者说,我们要倡导的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大都可以从传统文化的精华中找到深厚的渊源。以传统文化教育为契机,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从传统民间文化来看,中国人信仰的不只是在神圣世界不食人间烟火的纯粹神,还重视从人世间挑选出杰出代表作为自己喜爱的神灵。中国民间虽然有敬畏鬼神、信奉宗教之习俗,但对鬼神的崇拜、敬畏掺杂着功利动机。民众世俗神的文化观念直接影响民间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化功能。新中国成立后,政治国家与宗教机构分离、教育与宗教分离的政策,使得现代中国人延续和强化了世俗性观念。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的大众化实践正是这一文化的现实诉求。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传承就是要传统优秀文化内容及其方法的现代运用,结合时代需要和主体诉求,创新性地诠释和转化传统官方和民间教育两种资源,丰富当前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健全人格。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后,思想政治教育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得到弘扬,是一种主流的革命教育文化,在实践上逐渐成为社会意识形态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目标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随着社会主义社会文化的繁荣发展,主流文化和大众文化共舞,发挥了重要的文化意识形态的功能。文化因素使得人的环境要素进入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它与社会环境的其他子系统一起构成实践活动的基础,而且与思想政治教育契合中形成双向建构的”文化力“。社会文化浸润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运行过程,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在不同个体和群体中输入、传播、输出和反馈,逐渐增强和提升人们的政治和道德素质。与此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还是自觉建构社会文化场域,融入人的交往实践,激发社会的创新和活力。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文化力量,它能合理引导人不断超越当下物化的、异化的、对象化的束缚,趋向更为理想的、可能的、无序丰富的精神家园。

思想政治教育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个人与社会、个人和他人、主我和客我的关系,这些关系在实践中产生、发展。而这些关系的调节与理顺涵养出明德守法的公民,既需要软约束的道德文化,又需要硬约束的法治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运用心理学、教育学、政治学的方法开展研究与实践来调节各类社会关系,逐步实现人格培养与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相适应相协调,还采用社会学、科技哲学、法学的方法开展研究,推进学生人格培养的理论化和系统化进程。基于哲学探究,我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宗旨在于提高青年人的`精神境界,帮助青年加深对生命的正确理解,涵养健全人格,实现自我发展,达到成人目的。

因此,从传统文化到革命文化,从主流文化到民间文化,都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他们都重视人们关系的协调,强调以”文“化人,以正面人生发展为切入点,主张修身成仁,涵养人格,塑造人的理想信念。

三、己立”群“中,公私交融

与西方思想政治教育以追求个人至上的目的不同,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中蕴含深厚的集体主义追求。为了能深入探究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就必然要追问其研究对象的价值目标,更离不开对人的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探究,离不开对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区分。回溯华夏文明的源头,家庭教化的公私交融特点明显。西周正式提出”有孝有德“的道德纲领,确认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倡妇随的基本道德规范。在深厚的家族观念传统影响中,中国人传承了家族观念,孕育着朦胧的群观念。真正意义的公共观念,是随着国家的建立而得到确立的。从”公“一字的字面意思看,它刚开始指场域、政府,后来演变为公共事务和政府责任,实体意义与政治意义兼备。”公“观念受到家天下思想的制约,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关注社会成员的修身基础上的公德培养、公共规范建构,较少涉及公共生活的提升。宗法社会中家即国、国即家、公私不分,导致中国传统公私关系的层次不清,时常发生群被己代替或己被群遮蔽,但是不可否认家庭观念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群的价值在民族危机时刻发挥重要作用,出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在政治教化领域,中国人提倡天下为公、公为立国之本、大公无私、崇公抑私。

当中国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遇、交融后,革命的群体观念更是突出,表现在唯物史观的确立,对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的认识。思想掌握群众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所在。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掌握本阶级群众的活动,是思想掌握其他阶级群众的活动,是先进思想掌握群众的活动。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产生最成功之处在于中国传统公私观念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统合,确立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体主义原则。集体主义中的”集体“有两层含义:集体,既有一般意义上的

集体,又有个别意义上的集体;集体主义中的”集体“应当体现全体成员的利益和意志;集体主义中的”集体“应当是真实的集体。思想政治教育对教育对象的公私要求进行层次划分,主要分为对优秀者的高义务和低权利,对中等要求者的中义务和中权利,对普通群众的基本义务和基本权利的三种类型。在这一阶段,群的观念、公的观念被集体的观念取代,具有了阶级性。要特别指出的是,这里的”私“不是私人利益,而是指私人领域与个人利益。

要深入把握集体的本质,即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特点,必须以看得见的利益为突破口,即要从学科对利益关系的调节功能和学科自身发展的现实需要出发。思想政治教育为个人正当利益的合理实现和身心健康发展提供积极引导,也正视并积极应对市场经济自发性滋生的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自由主义的挑战[。在现代社会价值多样多元多变的背景下,公私关系通过社会利益关系进一步分化。社会利益种类多样表现为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部分利益与整体利益、近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等。从动因与根源,从客观依据与现实需要来认识,利益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核心范畴。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利益分化加剧,群体矛盾凸显,使得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划分趋于明显,公德教育缺失,挑战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随着社会公共领域向网络空间拓展,人们思想文化交流交锋交融网络化,公私关系、群己关系出现了新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应加强公私领域的研究,才能更有效治理网络空间,澄清价值误区,引导网络舆论和青年价值取向。因此,在群己关系分化基础上发展的公私观,进一步彰显了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基于新型公私关系,要加强公私德教育的整合、思想道德教育和身心健康教育的整合、道德教育与公民意识教育的整合,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中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现。

四、显”隐“互补,重视灌输

与西方关注”道德是否可教“不同,中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直接指向”如何教、教什么“的问题。正是这种教育理念的巨大惯性作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非常重视灌输,同时强化内在修养与外在塑造的协调。《说文解字》对教育进行解释,提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做”善“也。这就是说,古代教育是从上向下施加影响,从而外烁人格,形成”向善“道德人格。古代非常重视礼的社会规约功能,《周礼》记载了”以礼正俗“的思想。中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通过一套系统的德目文本来开展的,既有《诗》《书》《礼》《易》《春秋》等正规教材,又有《三字经》《百家姓》《孝经》《家训》等各类通俗读物,还有法治实践产生的无形教化影响。在理念与实践上,中国思想政治教育走德目主义路线,在历史长河中承担着教化人心和维护社会秩序的功能。所谓德目主义,就是国家以社会主义的道德品质为基本内容,以道德条目为中心编制教材,开设特定的学生必修的课程,并配备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引导学生认识、认同政治道德品质的一种直接的教育形式。这条路线的显著特质之一就是教育灌输。在方法上,主要有教化与修身两类,分别着重倾向人格修炼和道德体验。教育灌输、化民成俗、身教示范、礼乐之教、环境陶冶、践履笃行都是教化的方法,而学思结合、自省克己、慎独和积善成德则为修身方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灌输作为一种原则和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逐渐显现独特的意识形态功能。列宁认为,把社会主义意识从外面灌输给工人,即只能从经济斗争外面,从工人同厂主的关系范围外面灌输给工人是十分必要的。因为没有一种教育不是由外向内的注入,没有一种教育不是以相对确定的真理性为前提的。马克思主义灌输论话语体系中的灌输,是指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内容,以启发与引导为方法,以促进工人阶级自觉为意图并以人的自主发展为结果的理论教育活动。具体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由国家统_规定,由教育部统一规划大纲、教材、课时;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设置强调原理、概念的输入,教材强调理论的系统性与完整性。

马克思主义需要灌输与研究型教育理念,这里的灌输绝不等于注入式教育,而是全面发挥学生主动性上的自我思考,这里的研究型教育是符合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基于实践基础上的灌输才是有效的观点,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价值观的教育,重视启动其他隐性的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唤起学生情感,通过情感导航态度,态度最终影响行为。或者说,为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体验教育,需要借用其他学科的方法,找准学生的需求点、激发学生的兴趣点;同时还要着力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学生喜爱、教学效果好的青年教师,发挥身教示范的作用,加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有效转换。在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既要传授理论知识,又要在教育内容与形式方面自觉挖掘人格教育资源进行施教,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途径的合力作用,把握力往何处去的问题,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结合起来。思想政治教育显性教育方法是教育者通过受教育者直接外显的有意识的心理活动而发生影响的方式与过程;隐性教育方法是教育者通过受教育者间接内隐的非特定的心理活动而发生影响的方式,教育者以隐性课程、文化传统和环境情境为介质引导受教育者体验、分享有益于个体身心、个性全面发展的价值观、理想信念和道德观念。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应以解决学生实际问题为重点,采用具有层次性、通俗性的教育方法,比如说理疏导、典型示范、正面启发、社会实践、行为训练和网络监管等。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效果的前提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这种统一具体表现为同一性、兼容性、互补性,这要求教育内容要实现时代性、对象性和政治性有机统一,教育形式要实现时效性、对象性和生动性有机统一。

总之,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仍然面临诸多挑战,需要从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发展的现实境遇出发,深层次梳理与剖析其内在规律与特色,这也是其永葆活力和学科基业长青的前提与基础,是学人学科自信生发的重要条件。

篇2:对以人为本视野下的国企思想政治教育分析论文

“以人为本”是我国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本篇文章主要探讨了基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国企思想政治教育,从细节上完善我国的国企思想政治工作,旨在提高国企的思想政治水平,促进国有企业的发展。

一、“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意义

国有企业的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同时,也是实现现代化生产的重要步骤。若想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应当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为达到预期的目标,就应当在“以人为本”视野下,对国有企业的员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整个工作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是企业政治思想工作顺利运行的基础,只有秉持着这一理念,才会创造出关心他人,信任他人,理解他人,尊重他人的良好工作氛围,激发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使企业员工本身的目标与企业发展的目标保持一致。在“以人为本”的视野下开展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考虑到企业员工的实际需要,来激发企业员工对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兴趣,使企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得以顺利进行。这样一来,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将会在企业中发挥到良好的作用,从而,促进了国有企业的发展。

二、在“以人为本”视野下,国企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一)结合实际情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国有企业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一定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不可脱离实际。脱离实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很多国有企業的通病,由于没有深入挖掘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导致思想政治工作在进行的过程中缺少理论依据而停留在表面,从而,取得的教育成果并不明显。企业在处理思想问题时,必须以思想政治工作为基础,同时也应当注重工作进行中的细节。不提倡缺乏实际的工作内容。

国有企业应当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的取得成果,促进了国有企业的发展,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企业应当考虑到员工的实际情况和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并将二者相结合,建立起统一的关联思想,并将企业员工划分出不同的层次,依次进行思想教育工作。以此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的。在这个工作中,国有企业的员工作为主体,不仅仅是要接受思想上的改造,同时也应当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在主观上进行努力,不断的向外界取长补短,完善自身的不足之处,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只有从实际情况出发来开展工作,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从而促进国有企业的发展。

(二)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对员工进行心理疏导

1.完善心理疏导体系

企业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应当完善心理疏导的体系,将员工的心理进行细致的分类,根据这套健全的心理疏导体系对员工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促进员工的身心健康。通过心理疏导体系的建立,国有企业可以自身的工作重点为依据,推测出企业员工可能会出现的思想问题,并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完善疏导体系,加强对企业员工的心理疏导。

2.解释员工的疑惑

国有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员工对企业中的一些相关规定不够了解,这会使员工产生思想上的问题,员工的`困惑若不及时的解决,将会造成严重的危害,为了避免这一现象的出现,企业应当及时对员工的困惑进行解释。

企业在做出重大的改革之前,应当按照一定的程序来进行,征集广大员工的意见,对于员工提出来的问题要及时解决,消除员工的疑虑,使员工能积极的参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善自己的思维方式,为企业创造效益,实现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以员工的实际需求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在国企中,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应当协调好企业内的各种关系,深入的了解企业员工所面临的困惑和实际需求。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中,必须严格遵守“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一切从实际情况出发,了解企业的本身的状况,了解员工的实际需求,并深刻分析,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内容,得到实质性的收获,以促进国有企业的发展。

(四)加强企业政工队伍的建设

国有企业应当加强企业政工队伍的建设,在引进政工人才时,应对其进行严格的把关,确保其有积极的思想和良好的工作态度。人才引进后,应定期对政工人员的培训,使其了解岗位,积极的投入到工作当中,为企业做出贡献,确保企业的持续性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篇文章主要分析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在国企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并探讨了在该视域下,国企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并从实际情况出发,完善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希望为今后的国企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促进该项工作的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吴俊文,邵莉丽.国际化视野下思想政治教育弘扬人文精神的新意蕴[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01):31-33.

[2]吴新业.以人为本视野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6(02):44-46.

[3]张琳雪.“以人为本”视野下如何推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模式[J].西部素质教育,,3(11):67-68.

篇3:哲学视野下的和谐思想

哲学视野下的和谐思想

”和谐“在西方哲学的演变中是与”存在“和”理性“密切相关的概念,源于音乐元素在结构上的平衡.和谐并非指事物处于一种静止的实体状态,它本质上是”变“的”逻各斯(理性)“.和谐内在地包含了事物的.差异和变化,是思维和存在的统一.

作 者:姚振强 YAO Zhen-qiang  作者单位:江汉大学,政法学院,湖北,武汉,430056 刊 名: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YANGTZE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 30(6) 分类号:B502 关键词:和谐   变异   存在  

篇4:构建和谐校园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构建和谐校园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和谐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妥善处理各方利益、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大学生自身和谐、人际和谐和人物和谐,促进和谐校园发展.

作 者:刘晓红  作者单位:贵州,毕节,毕节学院马列教学,551700 刊 名:魅力中国 英文刊名:CHARMING CHINA 年,卷(期): ”"(23) 分类号:G631 关键词:和谐校园   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  

篇5:思想政治教育下大学生创业教育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下大学生创业教育论文

一、思想政治视阈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我国的创业教育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受教育理念和教育传统等因素的影响,就目前来看,许多高校仍没有完整的创业教育体系。

(一)创业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不够

在大学生中,很多人认为只要能够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没有必要进行创业,将创业当做是找不到工作的无奈之举。还有一部分人认为,创业是适合少部分人做的,觉得自己缺乏创业的能力,也没有接受系统的创业教育,对自己去创业没有自信心,缺少敢拼、敢闯的韧劲。对于大学生的这些认识其实就是对创业的理解不够、不透、比较狭隘。分析其原因,一方面是老师在平时的引导过程中,涉及创业方面知识较少,导致了学生缺乏创业认知,进而造成了对创业的片面理解;另一方面是学生自己不主动去了解创业方面的相关内容。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更贴近学生的实际,应该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学生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将人才的培养与社会的需求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创业教育形式单一

针对目前高校的现状,创业教育还没有完全能融入学校的整体育人体系之中。创业教育有些被边缘化,学校没有真正将创业教育重视。很多大学生了解创业是通过选修课的形式,而真正将创业课当做一门课程进行全校范围内上课,有意识有目的地去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同时,创业教育没有融入到学生的专业学习中。例如,学生学习的是经济管理、艺术设计、冶金、材料、土木、会计等专业,那么如何将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与专业相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专业领域创业是值得研究的课题。许多人一提到创业就想起做销售、开工厂,那是很狭隘的思想,其实创业无处不在,大学生创业一方面可以考虑从自己的专业出发,发挥自己的优势,另一方面也可以多分析市场,从中找到创业的项目。这些创业能力都是需要大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多见、多闻、多思,因此,高校中的创业教育不仅仅局限于专门的创业课程,还需要专业课老师在上课期间做相关的辅导,通过多角度才能够达到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目的。

(三)创业环境不够完善制约了创业教育的发展

大学生创业环境在我国还处在一个起步阶段,就现阶段而言,还缺乏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有利的社会条件。首先,社会难以给足够的创业空间和技术支持,导致很多具有热情高涨的大学生在缺少资金和技术的条件下放弃创业。其次,关于支持和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法律法规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在大学生创业方面,政府和社会机构的支持力度不够,倾向大学生创业的政策不多,保护大学生创业者权益的法律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创业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联合体,它需要学校、教育行政部门、社会的有效联合行动才能形成一股合力。

二、新时期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措施

大学生创业教育是整个社会创业大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创业不仅能够为社会带来一股新兴的创业方式与想法,它也是一种拉动和促进就业的有效手段。培养、挖掘、提高大学生创业积极性,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和能力的重要环节。

(一)更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观念,注重大学生创业素养的培养。

创业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侧重于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提升大学生的创业素养,塑造大学生的创业人格。不能将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当做单一式的灌输和传授,需要通过教学,让学生有创业思维,进而逐渐形成创业意识。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培育和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在创业过程中实现人生价值,为社会和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重视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第一,创业教育是实践性很强的教育活动,需要把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结合起来。第二,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科研和各种专业竞赛,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创新能力、科研能力。第三,开展创业计划大赛,并与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大赛有机结合,让创业计划大赛成为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一个重要课堂,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第四,带队学生考察参观企业,让学生了解企业的真实状况,明白企业的困境,感受企业的艰苦奋斗精神,分享创业成功的快乐。第五,重视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为学生创业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平台。

(三)采用宣传激励教育、典型教育、咨询服务等方式开展大学生的创业教育。

第一,宣传激励教育就是精神上的潜移默化过程,它的载体是多元化的,包括校园广播、报纸、校园网、校园电视台和校园公告栏等。也可以设立互动式的创业教育,做一些针对性较强的大学生创业专题报道,开通微博、微信平台与大学生参加互动和讨论,增强大学生对创业的了解和兴趣。第二,在大学生创业中典型教育法就是发现典型后,将先进的经验模式进行宣传和推广,传递真能量,发挥其示范和指导作用,循序渐进转化为学生的自身素质。第三,利用咨询服务,给那些创业者排忧解难。对在创业方面有疑惑的大学生,给予给他们在创业方面的指导,尽量让他们少走弯路。

篇6:网络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网络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一、加强网络监管,净化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

在利用网络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的同时我们也看到网络会带来很多负面的东西,谣言的散布、负面新闻的冲击等等都影响着我们年轻的一代。我们必须加强网络监管,坚决杜绝非法犯罪、暴力行径,让网络净化,共同传递网络正能量,传播网络好声音。

(一)学校组织给予保障

高校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到网络教育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同时要给予积极的支持和保障,提供便利的工作条件,要通过净化校园网络,制定网络管理条例,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氛围,过滤网络各种不良信息,形成科学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估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机制,以引导和推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持续不断的拓展。校级党委宣传部、团委,要以积极进取、不断开拓的道德风尚引导和管理学生的思想政治行为,以不断创新的精神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思政教师积极引导

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者。网络背景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教师提供了“第二课堂”,思政教师要积极参与其中,充分利用这一新兴媒体与学生进行互动式教育,引导传递网络“正能量”,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青年教师更应该参与其中,青年教师对网络的熟悉程度更高,运用更娴熟,更容易接受网络新潮流,因此,必须加强对现有思想政治教育人员中青年教师队伍的针对性培养,使其尽快成为既具备较高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又具备网络信息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而其他专业教师也应该更多地参与到网络与学生互动。学生会有对自己专业问题的困惑、心理上的障碍、就业的疑问等,专业教师通过互动平台参与解答学生的问题,既满足了教师与学生平等沟通的`心理,也保护了学生的隐私。

(三)学生自觉参与大学生应积极提高自身信息素养

提高辨识、驾驭信息的能力,增强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在纷繁复杂、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中做出正确的信息选择,选取自己需要的、有利于自身成长成才的信息,同时还要自发的将正面的、有影响力的事例和典型得以发扬和传承,正确树立自己的价值观,传递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精神。此外,还应加强学生志愿者建设网络志愿者队伍,对学校网站、公众平台等进行不定期检查,一经发现不良信息立即举报,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积极有效的在网络上开展。

二、结语

在这个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信息化速度会越来越快,网络的利用率也将会越来越广。我们要紧紧把握住信息网络化所带来的历史机遇,迎接它所带来的挑战,利用好网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服务,通过创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使其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二课堂”;通过建立公众账号微平台走进学生生活;通过开展线上线下的活动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模式。并形成一股由学校、教师、学生组成的合力,共同净化网络文化环境、维护好网络的安定,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创造和谐校园气氛,让每一位同学不仅在课堂上,在生活中也能受到思想政治教育,从而成为一名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世纪“四有”青年!

篇7:辅导员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必要性论文

辅导员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必要性论文

摘要:21世纪我国进入了信息时代,人们获取新鲜资讯的途径越来越多,各种社交软件、网络平台打开了人们的视野。信息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学习与工作,高效快捷的信息交流方式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种种弊端,良莠不齐的信息对人们的思想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关键词:信息时代;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

一、信息时代信息传播的特点

网络信息技术渗透到了各行各业中,人们的生活与精神世界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据调查了解到目前网络信息技术在高校的普及率正在不断提高,重点高校的学生上网率达到了百分之六十二,随着信息网络的不断发展,高等院校的信息化水平还将不断提高。通过互联网,人们只需要点击鼠标就可以轻松了解当下各地发生的新闻事件,信息传播快捷方便,这为人们了解世界提供极大便利。信息时代中每个人都是信息的制造者和接收者,每个人对问题的看法都不相同,再加上信息传播的开放与自由程度较高,网络信息内容的复杂性也变得越来越强,在信息平台中真实与虚假并存,信息资讯质量参差不齐。另外,网络平台上人们可以轻松发布各种信息,复杂庞大的网络系统使得人们难以查询信息的来源,信息来源的隐蔽性较高,信息的隐蔽性使得信息监控管理难度增加,难以查证信息源,各种信息进入人们的视野对现代人的精神世界产生较大影响。

二、信息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辅导员在高校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辅导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关系到学生的终身发展,在信息化时代辅导员应当与时俱进,了解互联网、了解学生,因势利导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高校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网络信息平台信息资讯十分丰富,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各种国内外新鲜资讯,足不出户也能知天下事,然而由于网络平台的开放性强,信息资讯呈现多元化特征,网络上的信息质量参差不齐,在对人们正确认识和利用信息造成了一定影响。消极、负面、暴力、恐怖、偏激等信息容易干扰学生的判断,导致学生做出不恰当的行为。在丰富多元的网络世界里,我们可以看到多元化的价值观,网络的包容性强,因而多元化特征十分显著,多元化信息一方面可以打开学生的思路,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和认识问题,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另一方面它还容易弱化学生的道德意识,在缺乏约束力的网络世界学生缺乏监督和管理,因而很容易受到诱惑表现出人性中邪恶的一面,做出有违道德的行为。

信息时代的到来给现代人打开了新世纪的大门,在虚拟的世界里,人们可以自由发表观点,自由的选择自己的角色,虚拟自由的世界为人们带来了更多可能性,信息交流的随意性增强,网络信任危机加重。当学生长期沉迷在虚拟世界中,学生与真实世界的交流减少,这会导致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弱化,学生的意志逐渐变得薄弱,甚至有的学生还会完全沉迷于虚拟世界,脱离了现实世界,各种心理疾病慢慢出现。信息时代的到来有利有弊,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辅导员应当结合时代特征,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高校学生的心理尚未成熟,在这关键的阶段,高校学生较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学生的三观以及思想道德十分容易受到冲击,高校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各种信息,一些暴力、淫秽、恐怖的信息会误导学生,甚至导致学生迷失自我,丧失道德底线。各种信息资讯变化更新快,在过去高校通常会有所选择的'为学生提供各种信息资讯,学校精心选择的信息往往符合主流价值观,因而学校能够对学生的思想变化有一个较好的把握,这方便了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的展开,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主动性大大增加。信息时代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局势,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地位转变为被动地位,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经不适用当前教育的需要了,辅导员有必要跟上时代步伐,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掌握教育主动权,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三、关于信息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

信息时代有其优势,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应该学会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创新工作方法,增强思想教育的时代性特征,提高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高校辅导员要严格要求自己,多了解网络信息技术,积极建设网络宣传阵地,利用网络平台发布主流信息,引导学生的思想精神。辅导员平时要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虚拟网络世界里,辅导员都要树立积极正面的良好形象,多宣传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另外,信息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们的沟通方式,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借助各种社交软件进行沟通交流,辅导员可以利用在线交流的方式减少学生的沟通压力,方便学生更好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要加强信息伦理道德教育,让学生明白网络通信的规则、礼仪,让学生正确对待网络,避免学生沉迷于虚拟世界不可自拔。辅导员要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积极融入到学生群体中去,掌握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技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四、结束语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的交流越来越方便,互联网信息技术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丰富了信息内容,人们信息交流更加自由。信息化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高校辅导员应当明确自身的责任,全面认识信息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来卓,徐玉明.网络时代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探析[J].黑河学刊,2011(7):100-101.

[2]杨立淮,徐百成.微时代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新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18):79-80.

篇8:宿舍管理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宿舍管理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一、高校宿舍管理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困境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管理理念严重滞后

宿舍管理中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是管理活动的灵魂,是指导管理活动的行动指南。在学校管理中,管理层一般将宿舍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分开进行,认为宿舍管理属于管理范畴,而思想政治教育属于意识形态教育范畴,没有意识到学生宿舍是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第二课堂,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只是思想理论教师的事。在宿舍管理中,管理层单纯的重视宿舍人员配给、宿舍基础设施等物的管理,并将管理任务简单的理解为把学生管住,追求宿舍表面上的和谐,而忽视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等方面的管理。面临宿舍发展的网络化,管理人员依旧按照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而没有对宿舍网络的入侵做好思想上的引导。另外,网络的入侵,减少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减弱了宿舍的凝聚力,但管理人员对此并没有足够的认识,秉持落后的管理理念,将宿舍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割裂,单纯了为了管理而管理。

(二)创新力度不强劲,管理方式陈旧落后

管理方式是宿舍管理人员依据一定的途径、方法开展管理工作的手段。现阶段,在宿舍管理中,面临着创新力度不强劲、管理方式陈旧落后的困境。随着学生自主意识、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传统的宿舍管理方式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显得力不从心,涉及到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的宿舍管理,如果继续采取简单粗暴的管理方式,必定不能达到宿舍管理的目标,甚至会引起学校管理的混乱。在宿舍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单纯的依据现有管理条例,按部就班的进行管理,出现以管代教、以罚代教的情况。忽视了学生是有意识的主体的人,简单把学生作为被管理的对象,没有正确地引导学生认识宿舍管理的重要性,没有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宿舍管理。另外,由于学生的心理素质不稳定、自律性不强,加上宿舍管理人员没有

创新性的利用人性化管理方式,加大了在宿舍紧急情况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管理方式的简单粗暴,严重影响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积极性。

(三)制度支撑不强力,管理制度缺失人性

宿舍管理中,制度是宿舍管理的基础,也是宿舍管理实施的依据,更是宿舍思政教育取得实效的保证。现阶段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制度支撑不强力,管理制度缺失人性的问题。宿舍管理制度设计的目的是为了使管理具有合法性和正当性,其价值诉求应是人本性,但现阶段过分追求制度的工具性和管控性,宿舍管理制度过分追求工具理性,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其人文关怀的特性。管理制度设定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合理建议,没有重视如何尊重和保护学生的隐私,没有关注如何在制度上重视学生宿舍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管理中仅仅指向一般性的管理实务,没有在制度上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到位。另外管理支撑的不强力还表现在制度内容方面,义务性、强制性的条款较多,而权利性、人性化的条款较少;制度过多地要求学生服从与执行,缺乏人性化,很难让学生从心理认同与行动上接受,导致宿舍中思想政治教育也很难深入学生心中。

(四)管理力量不充实,管理队伍力量薄弱

宿舍管理在后勤社会化的过程中,存在着管理力量不充实、管理队伍力量薄弱的问题。从事宿舍管理的人员大多为后勤人员,甚至包括部分临时工,政治素质低,从而影响了宿舍的管理水平。一般情况下,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师与宿舍管理人员分离,削弱了宿舍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力量。再加上宿舍管理人员缺乏对学生在宿舍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宿舍管理还存在着扩招问题导致的宿舍建在校外,学校为了便于管理倾向于委托某些物业企业单独管理,无论是在人员配备还是人员素质能力上,都影响学生宿舍管理的水平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管理力量的薄弱给宿舍中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冲击,导致学生宿舍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呈现真空状态。

二、高校宿舍管理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思路

(一)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宿舍管理的本质是对学生的管理和服务,以学生为本是宿舍管理的重要理念,加强宿舍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不仅是必须贯彻宿舍管理全程的理念,更是宿舍中思想政治教育所要坚持的理念。宿舍管理要达到管理完整意义上的目的,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充分地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维护每个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一方面,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宿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宿舍的主人,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宿舍管理对其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意义,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尊重他们的需要、价值、自由。另一方面,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生活习惯、个人素质有所差异,差异性是学生之间不可抹平和忽视的事实。宿舍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尊重学生的.差异和个性,因人而异地开展管理和教育工作,引导学生增强积极营造和谐宿舍的意识。

(二)提升管理方式的可接受性

学生随着其年龄的增长和自我意识的增强,对自由化和个性化要求越来越高,其对宿舍管理方式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存在一定的质疑。针对现阶段学生对宿舍管理的方式的质疑甚至对抗,必须提升管理方式的可接受性,管理方式的可接受性决定了学生对宿舍管理以及管理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同和接受程度。个别后勤人员的从业素质较低,加上其不恰当的利用管理方式,达不到管理育人的效果。管理方式是管理人员开展管理活动所用的方式方法,思想政治教育也要有效借助管理方式开展工作,将教育渗透到管理当中,寓教育于管理。提升管理方式的可接受性可以从宿舍文化建设方面着手,良好的宿舍文化具有育人、凝聚、开发、导向等重要功能,宿舍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引导宿舍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良好的宿舍文化为提高思想政治的有效性创造了积极的文化氛围。管理过程中可以开展宿舍文化活动,利用宿舍美化、卫生评比、文明竞赛等活动,用社会主义思想占领宿舍阵地,把思想政治工作融于各类宿舍活动中,使大学生们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在教育中得到提高。

(三)强化管理制度的人本性

宿舍管理制度是保障宿舍管理顺利开展的制度支撑。管理制度的设计主体是现实的人,制度设计涉及到学生的方方面面。管理制度的价值诉求应表现为人本性、服务性,但当今过分追求制度的规范性、工具性、管控性,使本应该突出人文关怀的宿舍管理制度因为过分强调工具理性化而忽略了人文关怀的特性。人本性既是宿舍管理制度的根本属性,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的原则。宿舍管理在社会化过程中,存在管理人员与学生之间的一些对抗或者敌对现象,这些都迫切要求宿舍管理制度要突出人本性。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不仅要根据管理制度严格管理,而且还要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及时修改和完善管理制度。另外,人本性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宿舍管理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运用管理制度这个载体开展工作时,可以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学生认同管理制度。提升管理制度的人本性,有针对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样学生才能从心理上予以接受、思想上予以支持、工作上予以配合,从而使管理水平和教育水平得以全面提升。

(四)重视管理队伍的服务性

学校宿舍思政队伍建设,事关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正确形成,事关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事关学校的教学、生活秩序。现阶段宿舍管理队伍在管理中,过分强调管理管控而缺乏服务意识。对此,应提高宿舍管理人员做德育工作的素质,让其积极主动地承担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能积极配合思想政治工作部门开展工作,提高其综合素质、提升其自身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识和能力。针对专职的思政队伍,要选派业务素质高、责任感强的管理人员,对其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按照高素质、严标准来要求管理人员,加强理论学习和工作培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在管理队伍建设中,针对管理过程中队伍缺乏服务性的现状,要加强对专职思政队伍和后勤管理队伍的培训,增强其服务意识,提升宿舍管理水平和思想政治教育成效。

作者:王斌 单位:武汉大学宿教管理服务中心

篇9:网络信息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网络有着多样、及时、共享及互动等优势,为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从而推进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对接和融合。

2.1网络形式的多样性,为其提供了有力支撑

网络有文字、图片、音像、视频等形式,网络的多种形式并用,为思想政治教育注入生动的形象和丰富的内容。多媒体形式在教学上的灵活运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他们对科学知识的探究,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这种传播方式和手段受到在校大学生的普遍欢迎,这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超越。可以说网络形式的多样性无疑为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向网络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潜移默化中传递社会主义、集体主义观念、爱国主义思想,以其达到更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2.2网络传播的及时性,为其提供了必要条件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单一,在有限的时空内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制约了思想政治教育最佳效果。应用网络媒体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传播,师生能够产生互动交流,教师能准确把握学生思想的变化情况,及时回应大学生在思想上产生的偏差,为及时解决和纠正大学生思想上的困惑提供了时间上的保障。不受时空限制,随时随地接收来自各个层面的最新信息,这种便捷、迅速的传播方式,极强的时效性,无疑为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向网络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向网络化发展的必然。

2.3网络信息的共享性,为其提供了丰富教育资源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受时空局限,教学内容单调、枯燥、乏味,加之信息知识陈旧、滞后,思想政治教育功效不能及时有效地发挥,学生思想困惑得不到及时解决。互联网络技术的发展,可在极短的时间内将海量知识,通过网络在一定范围内迅速扩大,从而使原先相对狭小的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变成了全社会性的、开放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空间,使原先滞后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变成了更具有前瞻性、时效性的内容,这就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扩展到了整个网络。突破时空的限制全方位覆盖,共同接受和分享文化教育资源,网络的共享性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平台。

2.4网络内容的互动性,使思想政治教育达到最佳效果

传统的教育模式受地域限制,阻碍了思想政治教育获得预期效果。网络环境下师生可进行平等参与、共同讨论、互动交流,师生可以“一对一”,也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以点带面”覆盖。这种“交互式”交流方式,能够及时反馈学生在思想、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的情况,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时地将社会责任感、价值观渗入到学生头脑,进而达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期效果。

篇10:网络信息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网络有着及时、多样、共享、交互等优势特征,借助网络载体注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其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网络是通过文字、图片、音像、视频等形式传达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这种全新、动态的教育方式,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不可比拟的,极大地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步和发展,为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然而,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网络开放的今天,大学生在接收各种信息,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夹杂着来自不同方面的欧美自由化的思潮,西方思想意识,这些思想正冲击着在校大学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网络作为载体,有时起着良莠不分的作用。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西方思想、网络成瘾、沉迷网络等问题随之而来。正如“网络媒体是一个知识量巨大的信息海洋,也是一个充满垃圾的信息场所,对这些信息很难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而一些不法分子也利用网络,侵蚀年轻学生的思想,使他们形成了错误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影响了高校优秀学子们的健康成长,危害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未来”。为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辅导员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设。

3.1积极开展高校网络建设

建立自己的校园网,应首先在内容上占领到高点,占领主动权、话语权、舆论权,充分发挥网络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用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等思想,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其次在形式上利用网络优势,引入“交互式”的交流方式,采取声、像、图等现代科技手段,注入社会主义主旋律、集体主义价值观和爱国主义为主题的政治教育内容。在活动上采取寓教于乐的方式,开展文化教育活动,用爱国主义的情操、先进的事迹、榜样的力量来影响和鼓舞学生。

3.2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自身素质

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学习最新网络技术,开通个人微博,学习微语言,用最新的网络交流方式,与学生交流互动,做学生的贴心人。并关注大学生的需求,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和提升个人政治敏感度和鉴别力,及时回应学生群体思想动态上的变化。做到网上和网下的结合,课堂内外的统一,虚拟和现实相结合,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使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发挥到最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辅导员必须开动脑筋,创新工作,与时俱进,以适应网络发展的新需要。

3.3建立网络机制和加强网络监督管理

建立网络控制机制,加强网络的监督和管理,优化网络环境,构筑网络道德建设,必须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对消极反动、不健康的内容,做到及时清理,定时筛选,从而形成一种健康的、是非明确的网络环境。以红色网站为主题,加强品德教育,自觉抵制不健康、危害身心的网络信息,增强心理防范意识,杜绝网络迷失、网络成瘾等问题,正确引导大学生上网问题。

篇11:网络信息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1.1形式和内容

从形式和内容上,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采取灌输和单一注入的模式,有限的时空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单一、乏味、枯燥。特别是不能资源共享,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有效传达,而互联网不受时空限制以及及时、快捷等优势,强力地吸引着大学生,或者去微信、或者去微博、或者去微电影、或者去微游戏。互联网已被当代大学生利用的游刃有余。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无疑是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雪上加霜,思想政治教育出现“告急”。

1.2效果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受时空限制,无法达到师生互动交流的效果。这种被动的接受从某种程度上已经限制了大学生自由想像和发挥的空间,趋于落后的、僵化的教学模式被大学生所摒弃。思想政治教育迫切需要改革传统的教育方式,通过网络技术手段,传达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鉴于此,高校要顺应时代的要求,积极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接、延续和融合。

篇12:思想政治教育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一、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的不断重视,各高校已经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到学校的发展规划之中。一、高校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得到改善。二、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逐步加强。三、高校校园文化活动蓬勃发展。

二、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不仅对高校的建设和人才的培养有重要的作用,也对国家的未来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因此,探究当前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也至关重要。

1.高校物质文化建设过于强调形式,不能彰显精神文化内涵。有的高校把高校物质文化的建设和意义看成是建几栋漂亮的高楼,增添若干先进的硬件设施,津津乐道其数量、质量和外形。这种脱离了高校精神文化内涵,单纯的高校校园物质建设就失去了其文化建设的意义。

2.高校精神文化建设与时代特征不符。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网络技术的普及,今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的理想观念多了些功利色彩。同样令人担忧的是,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并没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自身学历的提高而得到改善。一些学业优秀的学生缺乏爱心、责任心,更不用说社会责任感了。

3.校园文化活动重形式轻内涵。当前,一些高校的校园文化活动大多用于企业,厂家的校园宣传,分散了大学生的思维。现在一些高校文化活动主要以娱乐为主,层次较低,不能起到对校园文化的导向作用。

三、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是物质文化建设与精神文化建设相脱离。目前部分高校在校园建设中,只是单纯的进行大学物质、环境建设,离开了精神文化方面的建设,使得物质文化建设与精神文化建设相脱离,也使得校园自身的文化功能无法彰显。二是精神文化建设缺乏深层次研究。一些高校的校园文化精神的研究仅仅集中传统文化、校园自身文化等的研究上,路径较窄与实践结合不够,方法上不够创新,既没有与时代精神的发展相结合,又缺乏系统性、创新型。三是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力度不够。高校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育良好的校园文化精神,校园文化活动仅仅停留在物质上是远远不够的,要发挥活动的引导性。通过对高校校园文化在物质、精神、文化活动方面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不难看出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由此,下面我们主要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来提出建设高校校园文化的对策。

四、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策

一是创建宜人的校园环境,营造舒适的学习氛围。第一,科学合理规划,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即做好绿化美化工作,使校园的山水园林等达到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用优美的校园景观激发大学生的爱校热情,陶冶大学生关爱自然、关爱社会、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操。第二,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校园环境建设的要求,营造大学生成长的良好氛围。校园内各项建设始终都不能影响师生员工的学习、工作、生活。高校还要立足于本校的实际,注重自我特色的体现,将学校的办学特色,社会发展的时代特色和国家特有的民族特色融入到各个物质设施和场景中。第三,加强校园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在教学改革过程中,高校要加大教学硬件设施的投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可以运用投影仪、幻灯片、多媒体等,这能很好地将教学内容与现代教育技术结合起来,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此外,在课堂之外,学生还可以利用电脑、网络等现代学习手段,快速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进行适合自己知识结构的创新实践活动。第四,加强校园网络资源的建设与管理,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二是培育特色的校园精神,提升校园文化品质。首先,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要使我们的大学生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通过高校精神文化建设进一步培养具有良好道德修养和高尚的思想品质、掌握国家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专业本领和丰富知识的.优秀人才,使大学生能够与祖国共同成长、与时代共同进步、与人民共同奋斗,这对于确保实施科教兴国及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所以,高校必须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引导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增强他们在政治上的判断力。

其次,总结、整理和提炼高校自身的历史与文化传统,充实高校精神文化建设。无论高校建校时间长短,每一所高校都有自己的发展历程和优秀传统文化,而高校精神文化的建设,就是要挖掘本校的自身特色,紧随时代先进文化发展的潮流,着眼于社会大局,传承和发挥学校传统与优势,发挥自身的潜力与特长,突出学校办学理念及在精神文化的熏陶下师生立身行事上的个性体现。最后,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意识,构建高校精神文化建设的平台。第一,凝练精神,激励创新,发挥大学精神的指引作用。高校作为文化的生产者和传承者,通过更新教育观念、价值观念、改变思维方式,实现文化的再生产。第二,转变理念,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主观能动性和个性发展。在教学中,高校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发挥他们的创新潜能。第三,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创新服务管理理念。高校各级管理人员要善于听取学生的意见,不断提高服务管理水平,为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提供便利条件。他们还应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情况,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学生进行深入细微的思想教育工作,认真组织有利于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各项活动。三是开展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提供广阔精神的成长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仅为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搭建广阔的平台,而且有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因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第一,根据育人目标开展活动。

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对高校人才素质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应首先着眼于积极举办学术科技活动,不断培养学生的科学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如举办“电脑编程比赛”“物理建模大赛”“博客论坛”等,用这些符合科技发展潮流的活动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为大学校园创造浓厚的学术氛围。第二,强化校园文化活动的育人影响。首先,通过校园文化活动调动大学生的求知欲。其次,通过校园活动强化大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高校应重视校园活动的实践功能,促使学生将课堂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活动中来,从而巩固课堂知识,提高动手能力,强化育人成果。最后,通过校园活动帮助学生调节心情,提高自身素质。.

参考文献:

[1]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

[2]罗国杰.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3]张耀灿.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史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篇13:浅谈9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和思想政治教育策略的论文

浅谈9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和思想政治教育策略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高校9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论文摘要:90后大学生是指1990年至1999年出生的一代大学生,他们具有自信、张扬、思想开放、接受新事物快、自私,集体观念淡薄,承受能力差,缺少责任感、追求高档次、高品位的生活,缺少吃苦精神,没有耐性,有强烈的反叛心里等思想特点,这些新特点对高校的思政工作构成了挑战。由此,本文研究了90后大学生的几个显著特点及成因,并提出90后大学生的教育办法。

时代在变迁,社会在进步,随着90后的大学生渐渐已经成为在校大学生的主体,当今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90后大学生们的成长环境、社会影响、接触的新鲜事物与思想等诸多方面原因塑成了他们特有的性格和特点,这就给高校的管理与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培养好90后大学生”对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来说就是一个必须解决并且必须解决好的课题。

一、90后大学生的几个显著特点及成因:

1、自信、张扬、思想开放、接受新事物快。90后大学生成长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不断发展,我国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父母在“90后”的教育上投入的精力和财力都在变大,不少很多90后都有一技之长,比如音乐、美术、舞蹈、体育等,再加上接触新事物较多,所以在很多场合都表现出自信、个性张扬的一面。90后大学生从懂事开始,就与网络一起成长,网络的迅速发展使得各种各样的信息充斥“90后”的生活。无论是手机、宽带、mp3、mp4、数码产品等,他们对新媒体的熟悉程度和亲和力远远超过前几代人,他们是全球化时代中最易感染和吸收的人群。

2、自私,集体观念淡薄,承受能力差,缺少责任感。90后的大学生很多都独生子,而他们的父母、爷爷奶奶等长辈的青少年时代生活条件多数不好,生怕他们吃苦受罪,所以对“90后”的他们疼爱有加,久而久之养成了“90后”什么事都以自己为中心、按着自己的意愿去做事的习惯。家里就一个孩子的“90后”们从小就一个人玩、缺少心与心的沟通与感情上的交流,从而导致他们养成不知道什么是忍让、不知道什么是协作。很多“90后”都是在父母长辈们的呵护下成长起来的,他们很多事都是由父母长辈们包办,“90后”们根本不知道这些事情是怎么回事,而离开父母到了大学校园他们就面临着竞争的压力,每天生活在竞争、受敦促的环境中,这些常常超出了他们的承受能力,由于没有经历过太大的风浪,致使他们的心理普遍比较脆弱,常因为一点小事受挫就会感觉人生毫无意义,轻者出现学习动力不足、厌学等现象,重者产生焦虑、焦躁甚至抑郁等一系列心理问题。这就造成他们缺乏社会责任感、缺乏为人服务的意识。对很多社会现象不闻不问,更谈不上参与了,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缺少政治追求。

3、追求高档次、高品位的生活,缺少吃苦精神,没有耐性,有强烈的反叛心里。90后大学生是在祖辈和父母的疼爱与呵护下长大的,可以说吃的、穿的、用的几乎是想要就可以得到满足的一代,这样养成“90后”消费观念超前,欲望更强,背后支持消费的能力也更强。服装、电脑、手机、it产品等都追求名牌。许多90后大学生有自己的.观点,敢于反抗,对父母、学校一些不甚合理或和他们不能接受的说法和规定敢于质疑,敢于公然提出。但有时反叛意识会出现偏差,比如一旦在学校遭遇意外事件,比如偶然的停水、停电,有些学生(包括平时比较老实)便会通过起哄、制造混乱来宣泄自己的情绪。一些学生对很多问题不能够用社会化的思维来看待。动辄以民主、自由、权利为理由评价学校的人和事,却往往忽视了社会常识。比如在制止学生使用违规电器时,有的学生讲为什么住在学校的老师可以用,这是不平等。

二、90后大学生的教育办法

首先,教育工作者要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素质,提高服务育人意识。作为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的我们一定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先进的理念、先进的方法,工作中一定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理念,真正做到为了学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工作中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采取正确、恰当、有效的工作方法达到管理育人,科学育人的目的。

其次,从师生到朋友,从交友到交心,从强压倒感化。作为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的我们要尽快调整工作思路,改变工作方法,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应对目前工作中所遇到现实问题。从师生到朋友可以让学生们更主动、更愿意与我们交流,让学生排除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地位戒心,放下心理包袱,这样才能实现从交友到交心,只有了解到学生心里的真实想法,才能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这样做起学生的的思想工作才能有的放矢,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作为学生工作的我们也要与时俱进,改变以往的指手划脚、发号施令、训斥和惩罚来压服或制服学生的工作方法,利用和学生们交心的的机会,从点点滴滴、方方面面来感化他们,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教育效果。

最后,建立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高校教师、家长“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大学生管理不单单是学生工作者的事,教师和家长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所以作为辅导员的我们不要把所有责任都自己扛,要积极发动教师和家长,只有三方统一协作才能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教师们接触学生时间长,而且教师在课堂上直接接触学生,他们掌握着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精神状态的第一手材料,如果我们能主动与教师们建立良好通畅的沟通渠道,从教师手里拿到第一手材料,可以让我们在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时正确的找到切入点,可以达到预想不到的效果。另外,家长应该是最了解自己的孩子的,我要与家长保持联系,从家中那里了解学生的基本信息,并且有点问题做到及时和家长沟通,听取家长意见,做到全方位了解学生,让我们的工作真正做到有针对性。

参考文献:

[1]左小平,论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138-140

[2]梁丽营.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初探[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8,(12).

[3]刘毓,以人为本:高校学生管理的重要模式[j],教育探索,2003,(5):55-561

[4]张宝君.90后大学生教育管理探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3).

[5]王晓丽.二战后韩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及启示[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8,(6):30-33.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哲学视野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论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