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学论文 > 政治教学论文 > 高中的政治问题式教学运用论文

高中的政治问题式教学运用论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中的政治问题式教学运用论文,本文共17篇,欢迎阅读与借鉴!

高中的政治问题式教学运用论文

篇1:高中的政治问题式教学运用论文

高中的政治问题式教学运用论文

一、高治课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必要性

1.是我国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我国的思想政治课是代表社会主义性质的教学课程,这种课程的性质就要求我们教师首先在教学上要严把知识关。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教材中的各种理论,更要能紧密结合日常生活中相关的经济、文化生活、政治等现象,提高自身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定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当前我国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课与学生的社会生活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会遇到一些与教材知识相矛盾的现象。那么如何解决学生遇到的这些问题,让他们不仅只是简单的学习理论,更重要的是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从而把理论知识变成自己的理解,形成正确的思想。这就要求我们要充分利用好思想政治课堂这一舆论阵地,把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变为实现教学目标和师生互动的重要手段。让“问题”成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一条重要途径,更成为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基石和起点。

2.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

高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是以学生为本的,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如果不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其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就将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如果学生在学习中不会主动去探究和思考,素质教育就失去了它的价值,因为素质教育的核心之一就是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创新的首要条件就是善于创造问题。因此,问题意识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创新能力的起点和动力,体现了学生思维的活跃度,也反映了其思维的创造性。因为在学生进行学习时,他们脑海中问题意识的形成不是简单的提出和解决问题,而是动态的创新过程。所以,在高治教学中重视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任何离开问题意识来谈创新能力的培养都是毫无意义的。

二、问题教学在政治教学中的优越性

1.妙用问题教学,有助于激发学习热情

问题是联系教学各种要素的纽带,这些要素主要包括教师、教材和学生等三个方面。高治教学的目标之一是要让学生领会政治教材内容的特殊性,理解并欣然接受教材中的理论观点。由于现行的教材已规定了学习的基本内容和目标要求,也就是说“讲什么”与“学什么”已有基本的范围,那么教师对教材的把握重点就在于研究如何使用教材的策略。新课程理念下的教材策略就是要实现由讲教材向用教材的转变,基于此,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以实现学习目标为目的,以问题的设计与解决作为连接教师、教材和学生三者的桥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主动发现和思考问题,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最好途径,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巧用问题教学,有助于学生获取新知识

问题教学的前提是要求教师或者学生能提出问题,这个提出问题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由已知过渡到未知的过程,如果不对已有的`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就不能有新问题的提出。在政治教学中,教师如果有意识地通过设计一些新颖的问题、并很好地去解决这些问题,就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动力。在我们的高治教材中有很多知识内容都是需要学生学会运用理论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如要求学生运用价值规律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的经济现象,从而提出解决经济问题的基本方法。巧用这些问题进行政治教学有利于学生的认知发展,使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究者,从而有利于他们新知识的获取。

3.善用问题教学,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往往都比较重视知识的传授,只注重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多少,却忽视了他们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容易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出现走神、思考能力下降等问题,学生对知识也只是盲目的接受,对教材和老师不敢有不同的见解和怀疑,学生的思维逐步变得僵化,从而限制了他们思维的发展。而利用问题来进行政治教学,则能让学生对教材中的知识内容经过思考、分析与整合后有一个更好的理解,发自内心地接受教材中的理论观点。因此,相对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特别是只重视知识结论而忽视实际效果的政治课堂教学,这样的教学模式具有显而易见的优越性,能极大的提高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问题教学在高治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尽管问题教学在高治教学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优越性,但通过对我校高中学生就“高治问题意识现状”的调查来看,目前学生的问题意识普遍淡薄,还无法满足顺利开展问题教学的要求。因此,如何才能真正地发挥问题教学的重要作用?如何让学生敢问、善问,形成以问题教学为重点的学科教学模式,真正实现政治教学在问题中开始,在问题中深入,在问题中发展呢?

1.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技能

要使学生能顺利地参与到问题教学中,首先要求教师要能转变教学方式,具备强烈的问题意识和较高的问题能力,因为教师教学方式的选择直接决定着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的高低。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以教材为依据,将自己置身于教学情景中,提出一些有较强探究性、启发性的问题。同时,还要求教师能以研究者的眼光来分析教学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认真地总结,以形成良好的教学经验,达到提高教学技能和教学水平的目的。所以,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技能和水平是创造性地实施问题教学的前提和基本保证。

2.以问促教,问教结合,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问题,这也是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过程。现行的高治教材中有大量和日常生活相结合的内容材料,结合这些活生生的事例,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和理解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使其学会分析、捕捉材料中所提供的各种信息,思考材料所体现的教学目标,起到激发学生思考的效果。同时,教师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结合课堂教学的重、难点等知识内容进行教学,利用问题教学富有感染力和针对性的特点,把一些抽象难懂的知识通过具体问题的呈现变得形象化、生动化,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有趣。这种以问促教、问教结合的问题式教学,能提高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理解、应用的能力,从而唤醒起他们主动探究知识的问题意识,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3.创设情境,主动引导,实现问题式教学的有效实施

在高中的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各种能激发学习兴趣,适合问题意识萌芽的教学情境。例如教师可利用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来创设教学情境,通过情境来使学生更好地提出教学疑问,打破教学中的认知平衡,引发认知冲突,并在冲突中有效地解决问题。这样的情境教学,符合政治学科教学规律的要求。它既要求学生能不断的转换思维角度来提出问题,也要求教师能积极地帮助学生捕捉问的契机,掌握问的要领,真正养成有疑必问的习惯。因为只有确实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问题意识之后,他们才能参与到政治课堂的教学中来,从而使问题式教学得到有效的运用。总之,我们政治教师在课堂中应充分利用问题式教学的优越性,通过运用问题式教学这一独特的教学手段,发挥问题意识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等方面的作用,同时保证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圆满、顺利地实现,真正提高他们的政治素养并使之终生受益。

作者:吴冬梅 工作单位:福建省厦门市第六中学

篇2:高中地理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运用论文

高中地理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运用论文

摘要:

新课程理论带来了课堂改革的创新,新课程改革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尤其是提倡学生自主、探究以及合作的学习方式。探究式教学也在课堂教学中结出了累累硕果,如果能很好地把探究式教学引入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定能提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能。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 高中 地理教学 运用

新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要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教师就必须相信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去探一探、研一研。探究式教学符合高中学科的教学规律,它既能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但是,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高中地理教学没有真正与探究式教学结合起来,致使高中地理教学效果不佳。如果教师能把两者充分结合起来,使两者完美地融为一体,笔者相信,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质量必将得到大幅提升。

一、探究式教学概述

顾名思义,探究式教学是指以学生的探究为支点,以探究思维、探究精神为主轴,发挥学生的主动思维和主动精神,提升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同时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分析能力和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探究式教学不是不需要教师的指导,而是要教师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运用合适的方式启发和点拨学生。实施探究性学习的前提条件是把学生放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位置上,所以教师应创设各种有利条件和软环境,让学生探个究竟,独自揭开知识的奥秘,从而体验成功、体验快乐、体验自我的价值。通过个人的探究,再经过教师或他人的指导、点拨,最终得出正确或有价值的结论。多次通过这样的思维训练,学生可以提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至关重要。对教师来说,在学生探究前并不能袖手旁观,而应成为问题的孕育者和栽培者,并在学生探究过程中,作好探究的组织者、领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这既是探究过程本身的需求,又是新课程理念对教师能力提出的需求。因此,教师应摒弃传统的课堂主导地位,不能“一言堂”,也不能越俎代庖,替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而要善于“放权”,精简话语,做学生解决问题的幕后英雄,成为学生探究过程的重要他人,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和探究兴趣,培育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对于学生来说,在探究式教学中,学生是主导者,是探究分析的责任主体和行为主体,这一点无可争议,并已形成共识。学生只有成为问题发现的使者和问题解决的先锋,才能保证探究在正确的轨道上渐入佳境。

二、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探究式教学模式,教师应当遵照科学、可行、有规律的流程,注重探究活动的可控性和可操作性,预测当前探究式教学运用的实际情况,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探究式教学的作用,逐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1.创设氛围,提出问题

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地理课堂内容,创设探究氛围,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其次,教师顺势而为,提出一个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供学生思考。在一些情况下,教师可以适当地启发学生,直至学生找到正确的探究方向,自主地探究问题。如在教学有关地球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播放宇宙星体的视频资料,并向学生提出“银河系有多少颗星体”等诸如此类的问题,营造探究式的课堂氛围;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教师可再次提出探究性的问题:“地球在宇宙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从而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又如在教学对流、平流等专业术语以及它们的形成过程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播放一段视频,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威廉詹姆斯曾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就是渴望被肯定。”因此,只要学生取得一点探究成果,哪怕比较幼稚,教师也要及时的给予肯定和由衷的赞赏,从而让学生的.探究欲望越来越强烈,探究之火越烧越旺盛,所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当学生探究成功了一次之后,就会产生多米诺效应,继而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就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请你记住,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深思熟虑,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因此,创造一个适合探究的课堂软环境,需要教师做学生心灵的守护神,给学生的思维插上翅膀。

2.独立思考,小组讨论

在点燃问题的火苗之后,学生独立思考的环节是必不可少的。这是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关键环节,教师应当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并在学生思考结束后,请学生发言,了解学生思考的情况。高中地理是一门很接地气的学科,它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打破时间和地域的间隔,让学生在相互讨论和自我思考中提升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学生发言结束后,教师可根据课堂内容和教学计划,适当地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要求每个小组总结出一名完善的答案,并在小组讨论结束后选派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向其他学生和教师阐述本小组的讨论结果。这样的探究式问题分析方式,既锻炼了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相互之间交流信息、协作分析及总结的能力。

3.小组发言,教师总结

在小组讨论和总结之后,就进入了小组发言环节。同样以“地球在宇宙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这一问题的探究为例,在小组讨论后,教师应当邀请每个小组的代表总结“地球在宇宙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这一问题。在每个小组总结之后,教师应该适当地点评小组代表总结的内容,并指出问题,表扬思路新颖、观点鲜明的“闪光点”,使小组讨论的结果得到一定程度的升华。在所有小组发言结束后,教师还应该综合各个小组的总结,客观、科学地总结“地球在宇宙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这一问题,让学生从教师的总结中了解到了更多的知识,学习到深入分析问题的方式。

参考文献:

[1]李瑞娥,赵培河.浅谈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9).

[2]李君.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施[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S4).

[3]龚伟波.浅谈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7).

作者:周舟 单位:江苏省宜兴市徐舍中学

篇3: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论文

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论文

论文关键词:

探究式教学 高中思想政治 素质教育

论文摘要: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当今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顺应教学改革深入推进,实现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课程改革目标。本文把高中政治探究式教学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结合起来,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探讨。

在我国的新一轮教育课程改革中,《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将科学探究纳人内容标准,改变了以往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把探究教学方式引人政治课堂教学中,能够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一与学生的交流,能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更能个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对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积极作用。

高中政治探究式教学模式应该通过以下六个环节来实现:

一、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问题情境的创设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中非常重要,其设置的成功一与否将关系到整节课质!i’.的好坏。一种能给学生以情绪感染的情境,能激发学生产生某种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兴趣是知识源泉,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驱动力,是探究活动的起点。在这一阶段,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并提供探究范围。

如在学习《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一课时,我就用多媒体展示我校刚进行完毕的区人大代表的选举,让学生通过熟悉的镜头和图片,看看老师们和同学们是如何行使选举权的。由于学生或亲历这一过程或直接参一与其中,都有所感触,学习情绪很快调动起来。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能够得出结论,什么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让学生明白在现实中,每个公民事实上不可能都直接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公民可以通过选举自己满意和信赖的代表,代表自己行使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激发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珍惜自己手中的政治权利,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这种用生活现象设置情境,可以将看似离自己生活很遥远的政治拉近到学生的身边,容易吸引学生兴趣,驱使学生主动探究。学生通过思考,可以将“似懂非懂”的问题加以解决,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激发了学习热情。

此外,也可以通过引用故事来达到设置情景的日的。例如,在学习“运动概念”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看寓言故事短片《刻舟求剑》,引发学生思考船和流水的运动是不是就是哲学的运动?让学生将日常观念中的“运动”概念一与哲学中的“运动”概念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二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从而在探究学习中,真正理解哲学中的运动的内涵,掌握辩证法的精神。

二、提出问题,明确探究方向

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这个阶段,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自己从学习或生活中发现问题,并在师生讨论的基础卜确定可供探究的主题。

如在学习《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一课时,可以从“同学们在行使什么权利?在选什么?’’“什么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一与我们班内干部选举是一回事吗?”“为什么要行使?行使这个权利有何用?”“应该怎样正确行使?”这几个论题层层递进地开展探究。在这里所指的提出问题,最好让学生提出,因为这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要给学生的提问提供帮助和适当的引导。实在不行也可由教师提出。比如,在讲到选举权的概念时,教师可以问问学生,宪法规定的“选举”和我们生活中的“班干部选举”是否是一回事?当然,教师千万不可以越姐代,否则就失去探究的意义了。

三、合作学习,主动探究

本阶段是探究式学习的关键实施阶段。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动脑,分工合作,在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增强合作精神。本阶段的任务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通过查阅资料、浏览书籍或其他信息资源,对己形成的假设进行探究论证。在收集到有用的信息和数据后,通过对相关数据和信息的分析和整理得出初步结论。在这里,教师是支持者和管理者,学生是探究者和分析者。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做到:多给学生成功的机会,想方设法鼓励学生参与;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探究;协调现有的各种探究所需的资源。

如在学习《正确对待金钱》一课时,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有的负责收集外国名人对金钱的看法;有的负责收集我国古人对金钱的看法;有的负责收集我国当代人对金钱的看法;有的负责收集周围人对金钱的看法;有的负责收集各种典型事例。各小组各负其责,侮个小组将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形成一个总结报告,以各课堂交流之用。每个小组在整理资料时,要发表自己对这些观点、事例的看法。在课堂交流时,不仅要汇报收集的观点、事例,而且要汇报白己对这些观点、事例的看法。

四、相互交流,得出结论

本阶段的任务,对学生来说,是各小组将各自得出的初步结论汇总,并经过交流、讨论、分析后得出能解释前面所提出的问题和假设的最终结论;对于教师来说,是将本次探究进行讲评,通过比较分析,帮助学生建构新的知识。在这里,教师是答疑解惑者,学生是知识建构者。本阶段教师应该把握的.间题主要有:一定要照顾大多数,尽可能的给侮个小组成员发言的机会,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参一与意识;教师应该海纳百川,对于学生的各种观点和结论不应该进行带有观点性的评价;要重视学生得出结论的信息和数据,而不仅仅是结论;要善于发现学生探究的盲点、误点,更要善于处理学生争论的焦点;要尊重学生的观点,而不能硬拉着学生跟自己的思路走。比如,在讲“金钱不是万能的”这个知识点时,有学生搜集了大最金钱能办成事情的材料,硬说金钱是万能的。面对这种情况,千万不能简单粗暴对待,而应该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要循循善诱,与同学一起探讨,利用学生收集的事实说话,要相信真理是越辩越明的。

五、反思评价,引申探究

反思是指在探究活动结束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对整个探究活动的过程进行回顾和总结,总结成功经验,纠正不足,改进方法和手段,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探究水平。

杜威曾经说过,反思行为是自发地对其活动进行认知和评价,能够促使行为向更理性和更高的水平卜发展。通过反思,对探究的各个环节和各方因素进行评价,扬长促短,可以改善和优化探究方法、促进探究者深化认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在该阶段教师应该注意: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收获;不要只停留在知识层的归纳总结,要多考虑过程一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个部分的反思与总结;要多持肯定态度,注意保护学生的积极性;要注意反思的全面性以及深度,切忌蜻蜓点水。这样才能使学科知识一与学生的能力、情感价值观的培养统一起来。

六、运用探究结论,解决实际问题

学以致用是探究教学的特征之一,政治课程亦是如此。探究教学重在知识技能的获得和应用、重在情感态度的培养,而不在掌握知识的数最。因此,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下,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学会迁移,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比如,在学习“税收的种类”之后,教师完全可以提出“如果你在购买体彩时中了400万元大奖,你应该交纳哪些税收,该交多少?”这样的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解决,使得整堂课在问题中开始,又在问题中结束,前后呼应,从而为本次探究活动画卜圆满的句号。

当然,以下六个阶段,只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式教学的一般模式和参考范例,并不是侮次探究性活动都要经历这六个阶段,也不一定都按这个顺序进行,教师完全可以根据不同的学习者、不同的教学环境做出适当的选择和调整。

把探究教学方式引人政治课堂教学中,能够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能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而且掌握了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途径,提高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对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具有积极作用的。

篇4:初中化学如何运用探究式教学论文

初中化学如何运用探究式教学论文

长期以来,教师在初中化学课堂上传授着化学知识和科学原理,但对前人是如何获取知识和发现原理的,以及怎样运用这些知识和原理解决问题,却很少教给学生。探究教学将改变我们的教学方式和思维方式,使化学教学与化学科学研究联系起来。开展探究教学,就是让学生类似于科学家搞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从现实情境中发现和捕捉疑问,提出问题,深入探究,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情操。探究教学,其核心是使学生通过科学探究过程理解概念和科学探究本质,培养科学的探究能力和方法。

一、探究活动教学实践

1.初中化学探究活动教学组织

以科学探究为突破口的化学课程改革,是建立在学习方式和课程内容两个支柱之上的。这势必要求教学活动设计及实验必须有利于探究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提供运用探究方法进行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手脑并用的探究活动中切身体验探究过程,学会科学探究。学生是探究活动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去获得知识,发展能力。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行为为学生设计探究的情景,创造探究氛围,组织学生在不同情景下进行探究,使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探究真实的问题。

(1)利用化学实验创设问题情景。人的思维总是在一定“问题情景”中产生。问题是探究的起点,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化学实验过程中伴随的各种各样现象创设出问题情景,能够激起学生情景性的兴趣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我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方法创设问题情景。激趣方法一:巧设悬念,使学生对某种知识产生急于了解的心理,激起学习欲望。激趣方法二:营造氛围。

(2)启发学生从社会、生活中提出可探究的问题。化学与社会、生活等息息相关。一方面化学促进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另一方面,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利用,化学也给人们生活环境带来一定的危害。让学生从社会、生活中等发现一些问题,进而探究问题的成因及解决办法,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而且还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初中化学探究式教学案例

课题:“金属活动性顺序”探究

【问题情景】教师创设教学情景,请学生观察教师演示实验:

(1)将镁片、铁片、铜片分别放入稀硫酸中;(2)铁片插入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3)铜片插入硫酸亚铁、硝酸银溶液中。让学生仔细观察。

【提出问题】现象为什么不一样?镁、铁、铜金属活动性如何?

【猜想】甲:镁>铁>铜∴乙:铁>铜>镁∴丙:铜>镁>铁

【实验方案】利用手边的材料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

方案一:镁片、铁片、铜分别与稀盐酸或稀硫酸的反应;

方案二:镁片、铜片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

方案三:镁片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铁片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实验探究】

【现象与结论】 方案现象结论

方案一铜片上没有气泡,镁片、铁片上产生许多气泡,且镁片上气泡更快镁>铁>铜

方案二镁片表面有金属析出,铜片没有变化镁>铁>铜

方案三镁片表面有金属析出,铁片表面有红色金属析出镁>铁,铁>铜

【结论】镁>铁>铜

二、开展探究式教学活动体会

经过两年多的化学探究实践,本人的教育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角色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由原来只注重教的“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在组织探究教学过程中,本人深感探究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卓有成效。主要表现在:

1.以探究教学为主的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能充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探究学习的兴趣;

2.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时间和空间更多,有利合作意识增强;

3.学生学会了科学探究方法,从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大大堤高,有利于新人才的培养;

4.学生更有兴趣关注身边的化学问题及生活、社会、科技和环保中化学热点问题,甚至着手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更加体现了“化学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

5.使用探究式教学,学生实验能力(动作技能、智力技能)得到了提高,渐渐养成质疑的习惯和多角度对实验评价、改进等。

三、结束语

通过探究教学实践,我深感存在问题还很多,归纳起来有两个方面:一是教学本身的问题,教学实践中的每一步操作都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探究。如教学中问题情景设计受到教师教学水平特别是探究能力的限制,如何提高探究教学能力显得很重要;还有受课堂教学时间限制,有时探究课题未按时完成。如何设计课堂内能完成的教学课题,如何提高探究教学的课堂调控能力也是需要解决。创新精神的培养是关键,目前尚欠力度,整体上不够系统化,要形成较成熟的探究教学模式,还需要较长时间探索。二是教学以外的问题。如教学课题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受限制,如何将教材内容的设计,课外课题的选取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紧密也是目前应该努力解决问题。

篇5:高中体育探究式教学论文

一、探究式教学在高中体育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探究意识不强

教师是体育课堂上的主导者,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才能顺利地进行学习。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教师对探究性教学的认识不够清楚,在教学过程中,很难带领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这不但影响了教学质量,而且还影响了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利于探究性教学的开展。

2.教师对探究性思维和方法有待提高

教师对研究性理论知识认识不足,影响了高中体育课堂中探究式教学的教学质量。

3.没有良好的教学环境和资源,不能顺利开展探究式教学活动

学校体育资源的缺乏,影响了学生体育训练,不利于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在体育课堂上,需要一些体育资源来进行教学。并且资源的不合理运用也影响了探究性教学的进行。

4.探究式教学的应用案例较少

探究性教学缺乏案例的应用,学生很难在实践中加深知识的印象,也无法在实践中获得丰富的知识。这不利于学生积极性的提高,淡化了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从而影响了高中体育探究性教学的教学质量。

二、运用探究式教学提高高中体育课程教学质量的对策

1.培养教学中的探究性意识,加强对探究式教学的认识水平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带领着学生进行学习活动,对于学生的学习有深刻的影响。在探究式教学活动中,需要教师尽心地准备和设计。教师是整个探究性教学中的.权威,这就需要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各方面的素质,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要加强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的设计,不断地加深教师的探究性意识。

2.加强教师科学探究思维,改进方法

高中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以及技能水平等方面都很高,完全能够满足进行探究性教学活动的要求。但是,受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教师对探究式教学的形式还很难适应,在高中体育课堂上只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根据教学设计的知识进行教学,课堂过于呆板沉闷,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教师要发散自己的思维,引导学生创新,提高教学质量。

3.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探究性学习的环境,完善教学信息系统

每个学生对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都不同,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体育活动的创设,培养学生对探究性学习的兴趣。同时学校要积极鼓励教师进行探究性活动,组织各种比赛激发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学校还要完善探究式教学信息系统,为教师了解探究式教学提供支持,不断更新知识,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为学生创设舒适愉快的探究性学习的环境,培养学生学习的热情,开拓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开发探究式教学的应用案例

根据探究式教学的特点,教师合理地设置问题,开展丰富多彩的小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和分析,共同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一定要注意运动技能学习的特点。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探究性学习中来,通过科学合理地应用案例进行探究式教学,不但能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能使学生在高中体育课堂上得到了进步和提升。受我国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在高中体育课堂上开展探究式教学虽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但只要我们肯下工夫,不断探索,不断研究,就一定能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提高探究式教学下的高中课堂教学质量。

篇6:俱乐部式教学在篮球教学的运用论文

俱乐部式教学在篮球教学的运用论文

随着高校课程进程的推进,高校篮球等体育运动教学重要性日益提升。但是传统的篮球教学模式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学生学习效果不高。而俱乐部式教学模式不同于社会上那些商业性俱乐部,而是利用学生课余时间,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学生对篮球教学的需求,主张通过篮球比赛活动来培养学生对篮球的兴趣,提升学生篮球技能。因此,如何才能有效地在高校篮球教学中引入俱乐部式教学模式值得深入探讨。

一、明确教学应用原则

为了确保俱乐部式教学模式在高校篮球教学环节中得以有序开展,必须要明确其应用的基本原则,具体原则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以人为本”原则。在高校篮球教学中应用俱乐部式教学模式的时候,必须要顺应新课标对课程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和标准,始终从高校学生视角入手,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高校篮球教学的重要目标。通过俱乐部式教学模式的合理运用,必须要充分结合学生的'爱好、兴趣及个性,确保可以使高校学生在俱乐部篮球学习中提升自身的篮球技能。

(二)“终身发展”原则。教育是一项终身事业,高校篮球教育也不例外,所以在高校篮球教学中应用俱乐部式教学模式的过程中,除了需要注意在高校篮球课中掌握必要的篮球知识,还需要注意使学生从课外进行篮球锻炼,借此来达到提升学生的篮球技能。而“终身发展”原则的合理运用,需求使学生可以坚持锻炼,强化他们参与篮球运动的意识和习惯,最终达到不断提升他们篮球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三)“把握兴趣爱好”原则。通过采用俱乐部式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篮球的兴趣,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参与篮球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热情,所以高校篮球教师必须要高度重视兴趣爱好原则,充分重视学生在高校篮球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确保可以更好地推动高校篮球运动的发展。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高校篮球教学变革中,高校篮球教师队伍建设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应用俱乐部教学模式的过程中,高校篮球教师必须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有效传授相关八红旗手篮球教学知识,确保学生可以从篮球教学环节中更好地掌握篮球基本知识和技巧,这就要求高校加强篮球师资队伍建设,具体可以开展篮球专业化教学培训来使全体篮球教师掌握必要篮球教学知识和技巧外。另外,高校还要注意积极吸引社会上一些具有比较高篮球技术水平和教学能力的优秀篮球教师,确保他们可以严格把握篮球教学规律,采取科学、合理的篮球教学方法来为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篮球知识。但是在提升篮球技术的时候,必须要强化篮球理论知识和实践锻炼二者的有效结合,确保可以不断提升学生的篮球技能。

三、构建科学组织体制

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在俱乐部式教学模式应用于高校篮球教学工作中的时候,除了涉及到高校篮球教学理念的改变,还需要具备完善的教学组织体制和管理体系制度来更好地开展高校篮球俱乐部式教学。在篮球俱乐部式教学模式指导下,高校篮球教师必须要对所推行的俱乐部管理结构进行优化、完善和创新,根据教育的区别对待原则,对不同篮球基础的学生进行层次化教学,尤其是要注意由高校篮球俱乐部来单独考核俱乐部会员。而在实际的考评过程中,必须要谨遵人性化和科学化原则来确保篮球运动评价的质量,必要的时候可以积极开展俱乐部篮球活动来考核高校学生的篮球技能和篮球欣赏能力等篮球综合素质。

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为了确保俱乐部式教学模式在高校篮球教学中得以顺利实施,除了师资队伍建设外,还要注意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具体除了加大高校在俱乐部式教学模式方面的资金投入外,还可以积极拓展融资渠道来扩大高校篮球俱乐部的社会影响力,借此来吸引社会力量来购置必要的篮球器材和场馆等设备,不断改善篮球俱乐部的教学条件,从而可以为俱乐部式教学模式的顺利应用奠定扎实基础。

五、争取相关部门支持

在高校篮球教学中引入俱乐部式教学模式,还要注意积极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这是确保高校篮球等运行得以发展和进步的重要保障。首先,高校要结合自身教学情况来科学制定学分,确保学生在参与高校篮球运动中可以获取一定学分,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参与篮球俱乐部的积极性。其次,要确保篮球俱乐部有一定场所,以为俱乐部式篮球教学模式的实践应用提供良好条件。再次,要注重校园文体活动和高校篮球俱乐部的协同发展,进一步推动俱乐部式高校篮球教学运动。最后,要注意多吸引一些社会企业向高校篮球运动多提供一些发展资金来更好地促进高校篮球俱乐部的发展。总之,俱乐部式教学模式在高校篮球教学中的合理应用,有助于调动学生参与篮球教学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提高篮球教学有效性。但是为了确保该教学模式的顺利应用,必须要注意明确教学应用原则、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科学组织体系、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还要注意争取相关部门支持,最终达到促进高校篮球运动发展和进步的目的。

篇7:初中生物教学中参与式教学法的运用的论文

初中生物教学中参与式教学法的运用的论文

一、参与式教学的实施原则

1.教学任务的分配要合理

教师在生物课堂教学中不应该再占据主体地位,而应该将其还给学生,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参与式教学要求教师对教学分配有足够的认知,用自身的主导作用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所以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营造出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以学生的需求作为导向授课,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

2.启发和平等原则

如今的教育发展理念是要求学生知识和能力全面发展。平等是良好交流、沟通的前提,教师应该抛弃以往身份的隔阂,真正将学生看作朋友,发挥出启迪者和引导者的积极作用。同时对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要足够重视,尊重每一位学生,跟他们进行平等而友好的交流沟通。重视学生的需求,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并且予以指导,谆谆善诱,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学习中、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使学生得到进步和发展。

3.长远发展和全面发展齐头并进

初中生物教学并不仅仅是为了当前的学习,教师应该以“大众基础教育”作为指导思想,认识到初中生物教学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和今后发展的重要意义,用长远发展的眼光来提高、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以及综合素质,通过学习知识的过程来完善自身的思维、行动和认识。

4.因材施教原则

学生之间肯定会存在不同的差异,教师应该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差异,有层次地为他们制订不同的学习目标,同时考虑到学生的心理需求以及专业基础等,循序渐进地实现目标,这样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乐趣,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参与式教学法的实施策略

1.营造情境氛围

参与式教学的重点就在于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多方互动,所以初中生物教师要善于运用教学策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并且借助问题的创建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度,让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和课堂讨论中。比如,课堂上讲到了植物开花和结果的相关知识,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出外踏青或者借助多媒体让学生看到蒲公英、桃花等植物的区别和作用,然后可以通过动画片的形式展示它们种子形成、扎根并且生长的全过程。之后教师可以适当地提问,比如果实是怎么形成的,植物生长需要什么样的自然条件等,让学生开始进行积极的思考,这种提问和情境创设都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学习中。

2.巧妙吸引学生参与

初中生还处在爱玩并且好奇心较重的年纪,初中阶段也是他们发展认识开阔思想的重要时间,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征,通过游戏、讲故事或者表演等方式更好地引起学生兴趣,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初中生物教师还应该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建立和能力的培养。

3.挖掘教材的深层意义

与传统的教学手法不用,参与式教学更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和态度,重点在于启发和指引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所以,如果想让参与式教学真正发挥出积极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该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的发掘,利用其中的人文和自然精神,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带来人文智慧的熏陶,树立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高尚的审美情操,保证学生在开阔视野的同时身心健康发展。例如,在学习植物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时,可以利用我们日常所见的生活现象来进行生物知识讲解,用沙尘暴以及森林破坏等现象让学生意识到绿色植物对于人类生活的重要性,从小树立学生爱护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

4.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性活动

生物学科的特点是科学性和实践性较强,初中生物教材中有很多与科学探究相关的活动也是为了培养学生从小树立起探究性学习的意识,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科学活动和教学实践中来。所以,教师也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积极利用生活教材中的探究活动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生物知识的博大精深和人文情趣。参与式教学是新课程发展的必然要求,它符合生物学科的教学特征,符合当今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初中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利用参与式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最终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目的。

篇8:探讨式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运用初探论文

探讨式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运用初探论文

[摘要]在生物化学的理论教学实践中,运用了问题讨论式教学方法,改善了教学效果,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讨论式教学法 生物化学 创新性思维

生物化学作为生命科学及其相关学科专业重要的基础课和必修课。但由于其内容十分庞杂、繁多复杂、抽象难懂,学生在学习过程普遍反映难度大,比较吃力,加之需要记忆、理解的内容很多,使该课程成为一门让学生望而生畏的学科,难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1]。在传统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一般都采用课堂讲授、实验验证、作业布置、答疑解惑等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课堂讲授则成为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在这种教学模式中,老师如果一味地采用平铺直叙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很容易感到疲劳,在课堂上缺乏创新性思维过程,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因此,积极探索并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以问题为基础的讨论式(problembasedlearning,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先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在指导教师的参与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必要的知识,学会正确的科学思维与推理方法,提高自学能力[2]。PBL是帮助学生消化巩固并运用理论知识去获得与发展科学思维能力、增强表达及分析能力的一种开放式教学形式,是课堂讲授的继续和提高,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独立思考能力,从而提高综合素质的有益方式。我们将此法应用于生物化学理论课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在生物化学理论课中问题讨论式教学法的尝试

讨论式教学法根据教学内容有“问题讨论式”、“提问答疑式”、“演讲答辩式”等多种形式。在生物化学理论教学过程中我们尝试采用了问题讨论式。例如:在“蛋白质的共价结构”这一章中,蛋白质通论一节的重点内容之一是蛋白质中氮含量的计算以及凯氏定氮法。按照一般的教学方式,老师在讲课时首先介绍蛋白质中氮的平均含量为16%,可利用公式:蛋白质含量=蛋白氮含量/16%,即蛋白质含量=蛋白氮含量×6.25算出某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然后再介绍凯氏定氮法的原理、方法甚至仪器装置、注意事项等内容。这种方式虽然完成了教学过程,但学生感觉平淡无味,只是被动地记住了蛋白质含量的计算方式。对此,笔者在教学中一改往日的模式,首先在课前提出了在我国甘肃等地发生的.“三鹿奶粉”事件,请学生们分析为什么奶粉中添加了三聚氰胺会导致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这种蛋白质含量的计算方法有什么缺陷,应如何避免。然后指定几位学生在课堂上阐述自己的观点。学生们对此非常感兴趣,课前查阅了许多资料,课堂上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通过这种主动学习的过程,学生不仅了解了三聚氰胺的结构特点,而且掌握了三聚氰胺进入人体后造成结石产生的原理及条件,更为重要的是学生们通过这一事件深刻地认识到食品污染给患者带来的巨大危害,更加感受到甄别与检测技术创新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在讲授“物质代谢的相互关系”这一节内容之前,笔者向学生提出了几个问题:肥胖症患者,为了控制体重,应该怎么办?和尚、尼姑长期吃素菜不吃荤菜,这种饮食方式真的健康吗?为什么?人们常说:“早餐要吃得像皇帝,午餐要吃得像平民饱,晚餐要吃得像乞丐”,这句话有科学依据吗?请予以分析,并阐述依据。通过课后对文献资料的查阅和教材相关内容的学习以及课堂上的讨论,学生们不但牢牢掌握了糖、脂、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相互关系的基本概况,而且从机理上了解了合理搭配膳食结构,保持均衡营养、增强身体健康的重要性。通过讨论使学生们体会到了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乐趣,树立了学生科学养生的理念,使学生懂得只有健康地生活和健康地工作,才能提高生活质量,并积极投身到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同时也激发学生们学习生物化学其它知识的兴趣,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

二、在生物化学教学中运用讨论式教学法的体会

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灵活的教学方法则对学生正确理解教学内容起到保证作用[3]。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基本上只是作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很少去进行积极而主动的创造性思维;加之现行考核方法亦多以知识的再现为主,结果在不同程度上助长了部分学生思维的惰性,甚至导致思维的僵化枯竭。PBL以重能力培养代替重知识传授,以学生为中心代替以教师为中心,以小组讨论代替传统授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从“知识中心型”教育向“能力中心型”教育的转变通过讨论式教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真正成为知识的主动探求者。在用讨论式教学法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作为“导演”,对学生的思维加以引导和启发,学生则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有意识的探索活动,始终处于“问题―思考―探索―解答”的积极状态。学生会从各个角度、侧面来揭示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基本规律的实质,如果就这些不同观点和看法展开讨论,就会形成强烈的外部刺激,引起学生的高度兴趣和注意,从而产生自主性、探索性和协同性的学习动力与氛围。这无疑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在问题讨论式教学中,问题的提出过程即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获取知识以及创新性能力,增强了分析与综合的能力。而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在寻找解决问题的理论依据过程中深刻理解和掌握了所学的理论内容,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则体现了学生的创造力。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参与教学讨论的过程中形成了勤于思考、刻苦学习、积极钻研的学习热情。此外,学生活跃的思维也促使教师不断充实自己,拓展知识面,真正体现了教学相长的作用。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讨论式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但并不是所有教学内容都能用该法组织教学。不根据实际教学内容而生搬硬套,只能落入形式主义的讨论局面。这样不仅浪费时间,甚至还可能会带来更多问题,从而影响教学效果与质量。至于如何更好地将讨论式教学法运用于课堂,还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去探索和总结,从而发挥其应有的、更强的教学功能。

[参考文献]

[1]王晓霞,牛勃,解军,张悦红,提高生物化学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9(2):140~143.

[2]吴升华.论PBL医学教育模式[J].医学与哲学,,2l(12):235~236.

[3]吴云,崔树启,戴洁.医学院校教学研究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4(2):125~126.

篇9:初中物理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运用论文

初中物理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运用论文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当前的教学理念, 需要进行发展和创新。初中物理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 学生在进行物理的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 要想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成绩, 让学生更好地进行物理知识的学习和应用, 就需要对现有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很多教育工作者通过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了很多符合当前教学要求的教学方式, 其中探究式学习具有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好奇心的教学优势, 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 初中物理教学; 应用;

探究式教学是我国教学过程中常见的一种教学方式, 现已成为我国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探究式教学的应用能够为教师的教学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满足学生的好奇性,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本文主要对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的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阐述, 包括当前的教学效果不理想, 教师对探究式教学的实质不了解, 师生之间的交流不到位等, 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应用中的问题

1. 课堂效果不理想。

高效课堂是新教育改革的要求之一, 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 很多教师依然按照版本教材来进行知识教育, 课堂的整个教学内容枯燥乏味, 不能对物理知识的学习产生兴趣, 目前我国的教学形式逐渐从传统的.知识教学开始向实践教学发生转变, 教师也要改变教学方式, 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很多学校的教学模式还是传统的以教师作为课程开展的主体, 课堂的教学模式也是教师按照课本讲, 学生进行公式的背诵, 被动的接收知识, 还有很多教师教学使用的工具只是粉笔和黑板, 使物理的实践性完全没有在教学中体现。

2. 探究式教学的实质不明确。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 很多高校开始通过探究式教学的应用, 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记忆, 但目前的探究式教学只是流于形式, 没有真正的明确该教学方法的实质。教师更重视学生的探究成果, 没有对学生探究式学习的流程进行了解, 教师开展教学只是将教材的内容进行了变型, 并没有结合实际情况来进行教学内容的制定, 操作实践的环节也大多数是教师做, 学生看, 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打消了学生的积极性。

3. 师生交流不到位。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 教师要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 明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思维模式, 但大多数师生的交流还存在着很多的误区, 在教学任务的布置过程中, 教师常常会因为不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 出现任务内容与学生实际水平不协调的问题, 起到教学的反作用。还有很多教师错误的认为, 师生之间的交流形式可以通过课堂问答来进行, 设计的课堂问题往往比较简单, 这与探究式教学的要求出现了很大的差异。

二、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方式

1. 注重教学方式的改革。

教学方式也就是教学情境的创立要与实际生活相符, 新课改要求教学的开展要以学生为本, 这就需要教学的开展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思维变化和情感认知。比如, 在进行压强的讲解时, 想要让学生明确这一概念, 就需要将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实例加入课堂的讲解中, 首先先让学生明确压强的公式, 了解压强的变化规律, 这一过程是比较抽象的, 学生往往不能真正的理解, 传统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死记硬背变化规律, 探究式教学法则是通过生活实例, 加深学生的认识和理解。例如:

书包背带很宽, 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 通过增大受力面积, 减小压强;

载重汽车有很多车轮, 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 通过增大受力面积, 减小压强;

针尖做得很尖锐, 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 通过减小受力面积, 增大压强;

滑雪运动员站在雪橇上滑雪, 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 通过增大受力面积, 减小压强。通过这些具体实例的讲解, 能够让学生充分掌握压强的变化规律, 并达到长久性记忆。

2.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想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自主的进行学习, 就需要教师开展课堂实践教学, 通过让学生动手实验来了解物理知识,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前, 对整个教学流程进行合理的设计, 将需要思考的重点知识点在实验过程中进行强调。实验: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 电源的负极接地, 其电动势为E、内电阻为r, R1、R2为定值电阻, R3为滑动变阻器, C为电容器, A、V为理想电流表和电压表。通过教学工具开展实验教学, 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电压表和电流表的制作, 同时还可以设置问题, 让学生探索实验规律。在滑动变阻器滑动头P自a端向b端滑动的过程会出现什么现象 (a点的电势降低) 探索问题:电容器在直流电路中相当于断路, 滑动变阻器滑动头P自a端向b端滑动的过程中, 电路的总电阻减小总电流增大。a点的电势等于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 也就等于R2两端电压, 电压减小, 电势降低, 实验教学法能够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事物的变化规律, 明确教学内容的基本内涵, 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

3. 教师要做好教学引导。

教育改革的过程中, 教师要明确自己的定位, 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导, 教师引导的形式来进行, 这就需要教师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思维模式, 结合实际生活开展针对性教学。教学引导需要在教学前通过一些问题作为教学导入, 问题的设置要通俗易懂, 又不能太过浅显, 要根据学生能够能接受的水平制定。

例如, (重力) 把一个重为3牛的苹果竖直向上抛出, 且苹果在空中运动时受到空气的阻力大小始终不变, 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上升过程中, 苹果所受合力为3.2牛, 则苹果受到的阻力为 , 苹果在竖直下落过程中受到的合力为 () 。当苹果下落到地面并静止时, 苹果所受的重力和____力是一对平衡力。题目设立后,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知识基础进行思考,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两力在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时, 合力的大小等于两分力的大小之和, 方向与分力方向相同;两力在同一直线上, 方向相反时, 合力大小等于两力大小之差, 方向与较大的力的方向相同。这时重力的解题规律, 也是重力问题解答的基础。苹果向上抛出, 上升过程中, 受力的重力和阻力方向竖直向下, 苹果所受合力为F1=f+G, f=F-G=3.2N-3N=0.2N, 苹果在竖直下落过程中, 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阻力, 受到的合力:

F2=G-f=3N-0.2N=2.8N;当苹果下落到地面并静止时, 苹果所受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生活中的实例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主动去探索问题, 这是探究式教学开展的主要目的。

三、总结

探究式教学的内在要求决定了, 教师在教学应用的过程中, 要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改变, 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 充分发挥引导作用,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更好地进行物理知识的学习。教师要明确当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将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探究式教学方式进行融合, 物理一直是初中的教学难点,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止要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物理知识, 还要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为以后的物理学习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林波.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方法[J].学周刊, , (14) :78.

[2]陆艳国.问题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浅析[J].科技创新导报, 2017, (06) :196.

[3]谷西栋.论互动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 2017, (23) :101.

[4]朱利.问题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培训, , (20) :237.

篇10:探究式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1 研究目的

现代教学研究表明,探究式教学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探究式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2 研究方法

2.1 实验法

2.1.1 实验对象:在本学校中的高一年级中随机抽出二个班级的男生,07现代物流班(男生27人)为实验班;07电子技术(3)班(男生28人)为对照班。

2.1.2 实验前实验组学生与对照组学生的三项身体素质的比较与分析:为了了解实验组学生与对照组学生情况,对入校两个班级的学生进行身体素质的测试(50米、立定跳远、实心球)。然后对测试结果进行班级间的比较(见表1)。

表1表明:在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两班之间身体素质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实验组学生与对照组学生是同质的样本,可以进行实验研究。

2.1.3 实验过程

(1)实验班运用“探索”模式进行教学,教师启示,师生共同发现,学生相互讨论,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对照班:按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教师讲解要领,学生练习,教师纠正,学生再练习,最后教师总结。实验时间是9月-7月。

(2)设置实验教学内容:选择高中体育课程中必修的三大类项目,田径项目:50米、立定跳远、实心球 ,学时18课时;球类项目:篮球的运球、投篮、行进间投篮,学时14课时;体操项目中的俯平衡、侧手翻、鱼跃前滚翻、头手倒立、手倒立、直腿后滚翻,学时12课时。

(3)在实验过程中,实验班和对照班采用的'教材、授课时数,课外作业及使用场地设备条件均相同。对照班按传统教学进行教学,实验班探究式学习模式进行教学。

(4)以“探究”模式为尝试突破口,遵循一般教学原则,依照学生的身心特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学习能力,总结教学规律。探索进程,使“探究”模式不断完善,达到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目的。

(5)总结阶段:汇报实验结果,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全面总结实验工作。

实验的控制因素:保证相同的课时,保证教学计划的完成,课后对实验班,对照班的要求相同。

实验的效应指标:以学生完成实验项目的质量、效果为基本指标,辅以必要的心理指标抽测等。

2.2 数理统计法:对所测的数据采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处理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实验结果:

从表2可见,实验班的学生都高于对照班。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加强了人体的用力同物体自然规律的探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积极、主动,因此探究式教学有利于身体素质的提高。

从表3看,通过测试,实验班的学生技术成绩优于对照班,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通过已有的知识去寻求发现未知,并加以运用,加快了技术动作的形成和掌握,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从表4反应,实验班对体操技术及组合动作的掌握的测试成绩高于对照班,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要熟能生“巧”。

3.2 分析与讨论

3.2.1 探究式教学模式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探究模式的体育教学改变了以教师为主的传导式教学模式,学生带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有意识地进行尝试练习,让学生通过讨论与辨析、再与教师共同讲座得出正确的动作要领;如:在篮球教学方面,首先让学生了解怎样地掌握篮球的基本技术,和规范的技术动作,及单个技术动作的形式其次学习技术最终目的是学会怎样的打球,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学习——掌握运用。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探究”模式的体育教学实验表明,实验组的学生在身体素质、单个运动和组合运动技术、技能方面都明显好于对照组的学生,并达到显著差异的水平。

4.1.2 通过“探究”的体育教学,学生的体育兴趣得到了培养,主动而又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程度大大提高;学生学习与参与体育的方法有了明显的改善;学生体育运动的认识水平和创新意识得到了加强。

4.2 建议

4.2.1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运用“探究”模式时,根据体育教学的具体实际情况解决学生的探究式学习问题,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欲望,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发挥他们想象力,使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积极参与。

4.2.2 与“成功教育”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模式和情绪调节教学模式一起运用,使“探究”模式产生更大的功效。

参考文献

[1] 冯克诚、西尔枭等主编. 实用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全书 [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4

[2] 张启福、高长梅等. 学校教育科研案例全书 [M].北京:九洲图书出版社,

[3] 施良方、崔允郭主编 .教学理论[M]. 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99

[4] 王坦.教学模式的选择与运用[J].中国教育学刊,,(3):45-47

[5] 运动心理学教材编写组.运动心理学[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8

篇11:教学在高中语文课程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范例教学在高中语文课程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范例教学是一种很有代表性的教学策略,将这种模式引入高中语文课堂,有助于学生对于一些典型的文学作品以及文学形式形成认知,能够对于选取的范例文本进行深入而透彻的解析,加深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及掌握程度。高中语文课本中的很多选篇其实都可以归结为相同或者相似的文学形式,教师可以利用这些素材来有效地展开范例教学,以这种方式来让学生对于某一类文本的特点、作品的写作思路以及作品背后所要反映的一些道理、价值等有所获知,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提升学生文学素养的教学过程。

一、选取与描述具体范例

在范例教学展开前教师首先要在这种特定的文学形式下选取富有代表性的范例,这是教学的开端,也是后续教学能够有效进行的基础。教师首先要分析这一类文学形式的一些基本特征,以及结合这一类文本的教学需要实现的一些基本教学目标,这些因素都会成为范例选取的重要参照。教师在综合考虑后选取有代表性的范文,然而再来进一步制定针对这篇文章的教学方案。在深入剖析文本前,教师还需要让学生对于这篇作品进行相应描述,要抓住文章的一些关键部分,如文本的故事梗概、文本塑造的人物形象、文章的表现方法与表现形式、文本对话或独白的设置方式等,这些都是学生在初读文章时要重点把握的内容,当然也是让学生对于文章有一个大致领会的自主学习过程。

同时,学生在思考与描述这些要素时其实也是在潜移默化地感知这一类文本的一些基本表现方法,这会让学生对于这一类范例形成直观认知,会为后续文本的深入剖析打下好的基础。以《雷雨》为例,在结合这一篇文本进行范例教学时,第一个步骤便是对于文本进行深入、透彻的分析,以便让学生真正了解它的背景、意义及其所要反映的现实等,从而使学生对话剧这一戏剧剧种的特点有更清楚的认识:首先是它的舞台性,好的话剧作品最后都会被搬上舞台,如何能够让剧本在舞台上有更好的表现形式,这一点作者在创作时都要考虑到;其次是直观性,以演员的姿态、动作、对话、独白等表演直接作用于观众的视觉和听觉,然后用化妆、服饰等手段进行人物造型,使观众能直接观赏到剧中人物形象的外貌特征。话剧是一类很有代表性的文学范畴,高中语文课本中对于这类文学题材的.选篇也比较多,《雷雨》无疑是其中最具代表性也是最经典的作品之一,因而以这篇作品为范例进行教学,会让学生对于话剧这一文学形式有更透彻的认识。

二、结合范例引出一般的、抽象的道理

在学生对于文本的故事梗概、人物形象塑造等都形成了一定认知,并且对于文本的创作背景、创作意义都基本清楚后,教师可以进一步由“个”过渡到“类”,让学生逐渐对于话剧这一类作品的表达方式有所了解,真正体现范例教学的作用与价值,这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教师要借助这个典型的范例让学生了解话剧以及戏剧这一类作品在反映社会现实、揭露社会的一些本质上的功效。当然,教师也要让学生多留意话剧作品塑造人物以及表现人物性格特征所采取的一些方法和手段,如对于人物语言的设置等,这样才能够以范例为根基推演出一些一般的、抽象的道理,进而真正体现出范例教学的内在价值。这一阶段是对个别事物进行归类,对许多在本质特征上相似的个别现象做出总结。

比如,通过《雷雨》的案例教学,使学生获知话剧的本质特征,然后通过归纳和推断,使学生了解一系列类似戏剧的本质特征,如莎士比亚的戏剧,这样才能够让学生认识“类”似事物背后的规律性内容。通过由“个”到“类”的教学阶段,能够让学生对于一类特定的文学形式有比较深入的了解,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丰富学生知识积累和文学素养积累的过程。同时,这也可以使学生认识到,阅读鉴赏板块所选课文大都是名家名篇,注重经典性的同时兼顾时代性,故适合高中语文教学和高中学生的接受水平。

三、透过范例教学丰富学生的人生经验

范例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在具体范例的依托下帮助学生了解与认识某一类文学著作的特质,这是一个很好的丰富学生基础知识积累以及文学素养的过程。同时,教师也要善于通过范例教学丰富学生的人生经验,要在这一类文本的讲析中让学生受到感染,体会作品背后揭露的一些社会现象及实质,这不仅是文学的一种基本功效,这也是教师在进行文学作品的教学时要充分关注的一点。

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完这些典型作品后受到积极正面的感染,让学生的人生阅历得到丰富与拓展。戏剧的表现内容是复杂的,它基本上是一个时代以及一个社会的缩影,这也是戏剧能够长久流传下来,被视作是一种经典的文学形式的原因。通过对于戏剧作品的学习,不仅能够让学生受到戏剧的感染,学生也可从中获取丰富的社会知识和人生经验,认清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同时认识到社会发展的规律。选择《雷雨》进行范例教学,首先是因为这篇文章标志着中国现代话剧的成熟,是中国现代话剧的高峰,这也是这篇作品在不同版本的教材中都会出现的原因;另一方面,这部话剧对于当时的社会情态有非常深刻的揭露,对于人性也有非常深刻的剖析,读完这部话剧后往往能够带给人很多思考与体会,这些都是需要学生用心加以感受的部分,这也是学生的人生经历不断丰富的营养来源。

篇12:大学体育教学中激励式教育的运用论文

大学体育教学中激励式教育的运用论文

摘 要:本文通过对激励式教育进行分析,研究其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起到的推动作用,并且总结出一些对策与意见,以此对未来的体育教学提供参考建议,促进当代大学生体育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激励式教育;高校体育;体育教学

师生之间在相互欣赏的基础上来开展教学活动,这个过程就是激励教育。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采取合理科学的教学方式,这不仅仅可以给学生带来正确规范的引导,而且可以体现对学生不足之处的包涵精神及对大学生优点的表彰作用,而采用激励式教育还可以对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学习积极性的培养起到促进作用,提供一个和谐、愉悦、欢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在其中充分得到成长。可见,高校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利用激励式教育的方法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对提升的体育教学质量及体育兴趣是一个十分有效可行的办法。

1、激励式教育对高校体育教学的促进作用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日常的教学中,某些不经意的方式可能会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高校体育的教育方式与其他学科相比,需要掌握更好的技术要求,但是可能会因为教学整体性的不完善或者是教师在给学生进行教学中教育方式的不足等影响,学生对完整的教学动作不能够完全地吸收,对体育的内涵不能够很好地理解。

但是通过利用激励式教学的方法,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例如,教师在教学中亲身示范,将每一个教学动作都详细地给学生进行讲解,这样对学生的学习效率及学习质量都有显着的提高。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通常都不能及时地知道自己在训练中的错误,更不用说及时地改正,而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的过程中,因为学生人数较多,无法针对性地对每一个学生进行教学,只能够对普遍学生的明显错误进行修正,这也就导致了教学训练的实际效果受到了大大影响。所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激励式的教学方法去教导学生,亲自示范规范动作,让学生能够自我意识到不足,并且自我改正。而且采用激励式教育可以较好地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一个了解,及时地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出相符的教学方案,更好地把握教学进度的进行,有效地表达出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重视,促进高校体育教育能够良好地发展。

2、激励式教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开展形式

2.1、根据大学生的兴趣来开展

当代大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普遍不强,这也是导致大学生体质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在高校进行体育教育过程中,要充分鼓励大学生在体育学习上取得的进步,积极发现学生的优点,并且以此为基础,更好地开展激励式的教育。

首先,可以对大学生的身材特点进行针对性培养,教师尽可能地根据不同大学生的不同身体条件和素质,分别采取不同的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对其进行体育教育。虽然,高校在制订体育教学方案时,制订了严谨、统一、科学的教学计划,但是教师在不违反学校的相关教学规定的前提下,还是能够在一般技能教学及共性指导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教学,并且通过激励式教学的方式对大学生的体育积极性及体育素质起到促进的作用。

2.2、根据大学生的特长来开展

可以依据高校大学生的特长及特点进行划分,总体概述为 2 个形式的内容,并且以此对大学生进行激励式的教育活动。第一,对学生的个人特长进行对比,对大学生过去学习过的体育项目进行了解,并且让学生发现自己比较擅长的体育项目。而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发现自己比较熟悉的体育项目。再对大学生的特点进行评估,帮助大学生制订一个完善、科学、有效的计划,有效地促进大学生的训练积极性,提高学习能力,这样才可以将大学生的特长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例如,喜欢打球的大学生,教师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开展篮球技巧培训或足球教学等教育,促进大学生的特长发挥和发展,以此提高大学生的体质。第二,与其他人做比较,发现特长所在。在对大学生之间进行比较中发现,虽然当代大学生体质整体性在下降,但是根据相关标准进行测试,高校大学生在柔韧性、体力、速度等方面还是可圈可点的。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及时地对大学生特长进行了解把握,大力夸赞学生的特长,积极鼓励大学生投入到体育训练中去,以此全面地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例如,对奔跑速度较快的大学生,教师可以正确、科学地引导大学生练习短跑或接力跑等,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大学生不断坚持训练,以此来提升自身的身体素质。

2.3、利用鼓励的形式来开展教育

鼓励的形式所指的也就是对有进步的大学生们进行鼓励,如大学生在某个与体育有关的方面取得了进步,那么就应对大学生加以赞许,并鼓励他继续奋勇向前。即便是点滴的进步,或是在个人优点上继续发扬而形成的微小进步,教师都需要多给予学生鼓励与支持。并告诫他们这种进步不仅仅是对他们的体质提升有好处,同时也帮助了他们改善自己的缺点,发扬自己的优点。

2.4、利用理解式教育形势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某些大学生可能会利用一些借口、原因及理由来逃避体育训练。面对这种情况,教师不应只是像传统教学模式中那样去指责和批评学生,而是应尽量地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试图理解他们。并且通过学生的角度,去积极地支持、赞同、认识他们的观点,然后帮助他们去解决这些问题,以避免他们产生抵触心理。此外,教师必须责无旁贷地以一颗真诚、用心的心去感化学生,让学生在感受到他们一片苦心的同时,也意识到体育学习的重要性,产生对体育的理解与进一步认识。最后,教师可以通过一些能够适应大学生现状的自由、快乐学习法来推动大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并合理地引导、督促他们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

3、激励式教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3.1、摆正教学态度,多多鼓励学生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多对学生进行鼓励。虽然这种鼓励看似平凡,可是却能在一定程度上赋予大学生正能量,使他们感受到来自校园与教师的温暖。此外,教师也要对自己严格要求,正视自己的教学态度,因为只有教师将态度摆正,以正能量的心态去面对学生,学生们才能够从中领悟到体育学习的重要性。并树立终生的体育意识。

3.2、培养大学生的体育精神

体育精神是大学生体育行为的动力源泉,所以,对大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也是不容忽视的。首先,对不热爱体育,甚至对体育有抵触情绪的学生,教师们应多多关注,对他们进行合理引导,并帮助改善他们这种心理状态。例如,现如今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都沉迷于网络无法自拔,且难以摆脱对电子产品的依赖。那么,教师就可以根据这一点来想办法将学生对网络的热情转移至体育中来。其次,许多大学生会产生对体育的抵触心理,主要是源于体育运动对身体能量所产生的消耗性。

而且还有一些体育项目极具危险性,也会导致学生产生恐惧心理,所以才会有那么多学生不热爱体育,甚至抵触体育。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将大学生对体育的这种抵触进行转移。例如,通过对轻松体育课堂氛围的营造来激励学生的拼搏、挑战精神。或是将体育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更加多样化,适当引入一些有趣的体育游戏等,以提升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

3.3、培养大学生的优点

由于高校大学生已经进入青年阶段,所以他们自己自身的优点与缺点已经基本养成。因此,这就要求各高校的体育教师必须根据大学生的自身优点,或是与他人相比较来说的优点进行延伸,站在激励的视角去发展他们自身已经具备的优点,将大学生正确地引导至体育活动中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可以通过 2 个方面对大学生进行引导:兴趣与特长优点。首先,是特长优点,根据前面所说的,每个大学生已经根据小学、初中及高中阶段的发展形成了自身的体育特长。所以,教师要对这一点充分进行利用,积极地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优点继续发扬光大。其次,就是大学生的兴趣。有的学生可能在某些体育运动上接触的并不多,或者是不擅长,但是却有浓厚的兴趣。所以,教师可以以此为突破口,针对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来激励他们选择自己所感兴趣的体育运动,并开展专项性教学来对大学生们进行体育方面的提升。

3.4、让学生们感受到自己的进步

在高校体育教学的日常实践中,教师要注意让学生们感受自己的进步,这对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体育成绩来说是很有效的,也是激励式教育中的重要要点之一。

首先,在每一次的体育教学中,教师都需要合理地引导学生对自己进行全面的认识,意识到自己的长处与短处,取长补短,避免自己的弱势,发挥自己的优势。其次,教师要让学生看见自己在体育上日积月累的进步,无论进步的大与小,哪怕只是点滴的进步,教师都需要积极地对学生进行鼓励,以协助他们能够在未来的体育运动中更有行动力。例如,教师可以实用一些量化形式,像是对学生的分数进行判定,额外增填评语栏给每个学生,针对他们的不同情况来激励他们。或者是将大学生在学校运动会或者是一些其他体育赛事中的表现以直观数据展现给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整体进步,从而营造良性的学习氛围。

4、结 语

如今时代,大学生们普遍体育积极性低,且整体身体素质也呈下滑趋势。所以,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用激励式教学是很有必要的。这对大学生的体育意识、体育兴趣及体育能力来说,都能起到很好的提升作用。但是,想要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将激励式教育彻底贯彻落实,就需要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正确引导大学生面对体育学习,合理激励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并提升教师的主动性、包容性与创新性。使得大学生最终能够在与教师共同进步的同时也树立终生的体育意识。

篇13:中专体育教学中参与式教学法的运用论文

中专体育教学中参与式教学法的运用论文

摘要:参与式教学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与实际需要,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与过程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中专作为培养专业性人才的学校,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还应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在中专体育教学中运用参与式教学法,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成为学习主人的真正乐趣。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法;中专体育;教学运用

新课程标准下,中专体育教学有着与普通中学一样的体育课程改革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差异与具体追求,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体育学习与锻炼中,培养学生乐于探索、勇于实践的学习态度,实现全面发展。参与式教学有助于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体育锻炼的内容及方式,充分体验体育活动带来的乐趣,在融洽的氛围中密切师生关系,提高中专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1]。

一、中专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中专学校与普通中学相比,教学内容以培养职业技能为核心,对体育教学的投入不够重视。学生将体育课看作提供大量休息活动时间的一门课程,上体育课时,以自由活动居多,教师没有系统的体育教学方法,设计的教学活动内容相对简单,不能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来展开教学,学生缺乏体育锻炼的兴趣。由于中专学生相较于普通中学的学生而言,学习成绩较为落后,会产生失落感与颓败感,甚至出现焦虑、不上进的消极情绪。而参与体育锻炼能够让学生在运动过程中放松自己,也只有加强身体素质的锻炼,才能更好地应对社会竞争。为此,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参与式教学方法,让学生重新树立自信,以健康的心态去面对学习与生活,至关重要。

二、参与式教学法在中专体育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一)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要提高中专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首先要树立其正确的体育学习价值观。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育理念,积极带动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作息规律与锻炼习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为学生创造一个积极自由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对体育锻炼抱有极大的热情与兴趣。学生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收获了快乐的情绪,便会主动参与到体育教学中。另外,还应该增加灵动多变的教学内容,营造出更加良好的教学气氛。以少年拳的教学为例,在课前,教师先给学生播放教学视频,让学生对武术的基本手型、步型有大致的了解,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讲解动作要领,使学生在情境氛围中认识和体会武术的内涵,体验运动的乐趣,起到健体防身的.作用[2]。

(二)学生自主设计体育学习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学习内容与学习过程,通过开展有效的活动,达到教学目的,并让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课后评价,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学生在设计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激发努力向上的学习动机,从而能够在心理上自觉接受、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在喜欢的项目上展现自身的性格特点与才能,将以往被动地接受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地参加活动。比如,投篮训练时,可自行分组练习,并在练习结束后进行一场小型比赛,比赛规则与奖惩制度也由学生自行安排。每位学生都可参加,以练习小组为单位,通过接力赛跑的形式,学生在球场两端罚球线内进行投篮,在1分钟规定时间内进球最多的小组获胜。这样既发展了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又可以锻炼学生的体育技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三)设计体育游戏以辅助教学

体育游戏是中专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师通过体育游戏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情绪处于兴奋状态,在大脑处于良好的机能状态下,加快各项体育知识的学习与掌握[3]。体育游戏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还能通过良性竞争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增强自尊心与自信心,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创新精神,活跃课堂气氛。以“两人三足”游戏为例,教师将40位学生分为4个小组,小组中的两位学生将相邻的两条腿绑在一起,手臂相互搂着同伴的后颈,哨声吹响后同时向前跑,看哪组学生能最快到达操场另一端。通过游戏中的互相配合协助,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和集体主义精神,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使体育教学课程顺利展开。

三、结语

参与式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兴趣,改变学生在传统体育教学过程中被动接受知识的现状。通过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让学生自己设计学习内容与过程。教师设计健康有趣的体育活动,提高了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体现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育江.中专体育教学优化策略探究[J].当代体育科技,,4(35):56.

[2]崔日波.参与式教学方法在中专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6):152.

[3]辛文龙.中专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作用[J].赤子(上中旬),2014(17):67.

篇14:探究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的运用论文

探究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的运用论文

在新课改推行后,提出由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模式取代传统的以教师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参与式教学理念应运而生.参与式教学法就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辅导的教学模式.其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起主要作用,教师只是作为指导者存在.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式教学法既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也满足了时代发展的需要.

一、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参与式教学法的应用原则

1.因材施教原则

教师在应用参与式教学法进行生物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遵循因材施教原则.针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帮助其掌握合适的学习方法,使他们都能保持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进而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全面发展.

2.学生为主原则

传统的教师授课学生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实际需要,使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从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参与式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作为一个引导者或辅助者,给学生提供一些必要的指导,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生物教学的效果也显著增加.

3.循序渐进原则

初中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鼓励学生循序渐进,达到学习目标.

4.启发和平等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营造出平等、和谐的氛围.在学习中,学生出现错误以后,教师应该运用启发式的方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二、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1.以游戏的形式吸引学生主动参与

初中学生的年龄都比较小,对于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也是处于一个爱玩的阶段.因此,教师应该抓住这一特点,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多开展一些简单有趣的游戏活动,通过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进而使学生更加主动地投入到生物学习中去.首先,做游戏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在进行游戏的时候,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能够更好地发挥其创造力,对于学生生物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其次,游戏本来就是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进行的,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学生学习的成效也会显著增加.除此之外,教师应该明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在游戏过程中,应该将学生作为主体,自己只是在旁边进行辅助和指导,不去干涉游戏的正常进行.如此一来,学生的独创性可以得到有效的发挥,自主去探究、思考、交流、分享,使得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印象加深.教师应该利用多种多样的游戏活动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其中,这样学生对于生物学习的感觉就会轻松许多,对生物课的期望度提高,进而对生物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2.构建学习情境,营造参与氛围

参与式教学法的成功应用,离不开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情境,在这种学习情境下,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被调动起来,才能更有效地进行学习.比如,孟母三迁就是为了给儿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这也启示我们好的情境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给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在初中生物课堂上,教师带一个显微镜和细胞片就可以瞬间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表现出一种极为迫切的参与愿望,这也是初中学生好奇心理的具体表现.就如“学起于思,思起于疑”那样,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加,进而参与探究的兴趣也就会明显增加,才能取得更高效的学习效果.

3.明确教学目标,开展讨论教学

课堂讨论是一个应用十分广泛的学习方法,其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感.教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是什么,让学生明白自己应该学习哪些内容,怎样学习这些内容.一旦学生明确自身的学习目标后,就会积极主动地为达到目标而去学习.这时教师应该展开讨论教学,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和谐、平等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例如,在学习生态环境这一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讨论学习,通过分组培养小型的生态环境系统,针对其中的问题展开讨论,得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进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组织社会实践,调动学生参与主动性

随着新课改工作的不断推进,其对教师的教学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再处于一种主体地位,而应该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进行相关的指导工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在现代社会中,仅仅有理论知识是不够的,学生还应该掌握动手实践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种传统观念已经落后于时代发展的脚步.与此同时,在生物课中,逻辑思维的能力很重要,但动手实践的能力更加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实践教学,多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去户外观察自然界的一些现象,或者去参观蔬菜大棚种植基地等.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参与感,将生物理论知识与社会实际相结合,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完善理论.如此一来,学生不仅能有效地掌握生物理论知识,还可以提高动手实践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总而言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参与式教学法,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素质,科学、合理的运用参与式教学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篇15:学导式教学法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如何进行行而有效的人文教育,这对大学语文教师提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因为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要求使学生学习已经越来越功利化,单纯的去为了掌握知识而学习的越来越少,大多数都是在为了以后的职业或者各类考试。而大学语文既不属于考试范畴,也不会为学生职业增加多少砝码,因此这个地位的教学是很尴尬。但是作为文科教师,他本身的职业责任就在于提升学生基本的人文素养。面对这种尴尬的场景,他需要变化自己的教学方式,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吸引学生主动学习。目前比较有效的大学教育方式是学导式教学,所以本文展开对学导式教学在大学语文中应用的探索。本文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论述,首先了解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与兴趣点。其次是教师在学导式教学中的作用,最后讨论学导式教学在大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一、了解大学生身心特点与学习兴趣

大学语文的开设目的就是为了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但是由于一些大学语文教师,过于注重灌输式的教学,使大学语文失去了这种效果,甚至适得其反。大学教育是自学与指导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学生凭借自己的喜好与能力去完成学习任务与课外实践。所以,教师如果按照中学的'教学方式,势必会让很多学生对大学语文失去兴趣,导致对人文学科的厌倦。

大学语文在学校属于普及性的教育,科班出身的中文系学生一般不开设大学语文课程。而是除去中文系以外的专业,理工科、经济、外语等需要在他们专业之外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这也是国家教育部规定,学生需要在大学进行一定的人文教育。

大学生身心发展与中学生不同,大学生已经具备独立思考与判断的能力。他有相当的经验知道自己的喜好与大致的发展方向,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规划能力。大学生对课堂的要求不是教师运用技巧进行知识的灌输,而是希望在课堂上锻炼自己,为将来的前途做铺垫。并且大学生喜欢被教师当做朋友式的对待,而不是听话的小学生。这样的特点决定了大学教育的开放与宽容,注重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与基本的为人素质。

另外一个方面是学生对大学语文的重视也不够。由于高考属于文理分开的小综合,这就导致理科学生在高中时代对文科有了疏远,所以大学语文对他们来讲是陌生而不受重视的。这需要学校进行一定的教学改善,学校注重人文教育将文史哲作为必修课,这可以从思想上引起学生的重视。国外的大学一般在入学的一两年进行的都是人文素质教育,历史、文学和哲学的培养,这对学生形成完善的人格有很大影响。所以,不能从短期的功利角度去看待文科教育,它是一种看不见的资产,学习它是终身受益。

二、大学语文教师在学导式教学中的作用

大学语文教师要了解学导式教学的内容,它主要是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自学。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掌握他们学习的导向。所以,这种学导式教学不仅仅是要求学生积极性,也要求教师主动运用有效的方式,去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大学语文的学习。

第一,教师备课充分,学导使教学不是放羊式的教学,而是掌握要有分寸。其实学导式教学对教师的要求就是要充分做好教学设计,有些老师认为这就是放羊式教学,不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其实学导式教学更注重教师的教学技巧。运用什么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讲先秦文学那块,《论语》、《庄子》、《道德经》等这些都是基本的教学任务,单凭留给学生自己去完成恐怕不能达到教学目的。教师需要用一些学生平时遇到的人生问题,这些古代的哲人是怎么解决的。他们面对功利世俗是如何应对的。用这些作用引起学生注意的线,然后给他们布置相关的参考书,进一步研读他们的思想。

第二,学生着手准备查资料等事宜之后,教师并不是置之不理任其自由发挥。而要去检查,去了解学生在资料中获得了什么。比如教师布置学生去阅读《史记》的一些故事,学生或许刚开始被老师的故事吸引了,所以才去看《史记》,当他们亲自阅读的时候,遇到很多阻碍。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将学生的疑惑进行疏导,然后指导学生去查阅那些书籍进行更深刻的理解。教师的存在不是事必躬亲的灌输,而是指导学生阅读,减少他们查阅资料的时间,而不是帮助他们阅读资料。

三、学导式教学在大学语文课堂上的应用

刚才我们探讨了教师、学生分别在学导使教学中的心态,职责等问题。其实最关键的环节在于课堂教学。如果教师和学生兼具以上两者的思想,那么课堂教学很容易顺利进行。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最大作用的还是在于教师的方法。

1、注意将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

不要以为大学生就可以很耐心的听一些理论的堆叠,其实他们更倾向于教师语言的趣味性与知识相结合,并且可以从中获得某些人生感悟。文科的学习本来就是对人生的感悟。教师只需要将课本与生活,结合起来,抓住学生此时阶段的兴趣点,就可以进行一些教学设计。  2、注重学生自己的实践

例如一个问题在语文课堂上大家有了分歧,教师可以进行分组,然后布置下去鼓励学生搜集相关资料,证明自己的论点。这样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的其他能力,比如辩论、演讲或者是研究。一些大学语文课程要求进行简单的田野调察,教师可以对田野调查的方法做一些简单的介绍。鼓励学生去自由组合,去调查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教师做一个指导辅助性的工作。当学生把自己课题资料拿回来之后,教师应该在此时讲给学生一些分析方法,做课题整理资料甚至是如何组成自己的观点。这些虽然是普通的田野调察,但是如果认真对待,对于学生以后市场调查能力,社会分析能力都有一定帮助。学生在调查、分析之后,教师鼓励各小组进行演讲发言,其余小组作为专家评定。如此以来一堂生动的大学语文将会使学生热情高涨。

3、注重成果验收

如果教师把引导、指导都做好了,不去检验最后的成果,这样也不利于教师总结经验,也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总结。理科学生一般不喜欢书写,不喜欢总结,但是总结确实对学习,对生活都有益处。教师应该在每堂课上进行阶段总结,学生动笔写出自己最近的感悟或者是对某些人文问题的看法。这些文字都代表学生在近一些阶段的人文思想。无论学生以什么的方式写,写出一些什么,都能体现他对社会、对自身、对待生活甚至未来的某种素质是否在提高。

四、总结

学导式教学是大学阶段比较实用的教学方法。教师需要根据自己的科目,和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课程设计。注意趣味性与知识性的结合,注意培养学生实践和思考的能力,用多样化的方式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陈开梅.对大学语文教学的思考[J].恩师技术学院学报,,(01).

[2]高竞艳.对大学语文的定位和教学现状的思考[J].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学报,,(04).

[3]姜小平.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路径[J].教育与职业,,(29).

[4]张成,陈谦.目前大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及思考[J].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03).

[5]郝春生.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黑龙江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学报,,(01).

[6]杨丽宏.大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J].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1).

Abstract: The University is a self-directed learning increases, the main focus on student ability, teacher as a supplementary role. This is called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university teaching guide to teaching. We know college students the language is a basic literary quality of the subject, it attaches to the basic human spirit and reading ability. School and university language teaching guide combination is consistent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university teaching, on the one hand can improve students cultural literacy. This study guide for the teaching method, with examples of university language teaching to be an academic discussion.

Key words: learning guide teaching; University of Language; teaching; use

篇16:高中语文选修课式教学论文

高中语文选修课专题式教学论文

高中语文选修课专题式教学论文

一、高中语文选修课实施的基本要求

从教学目标来看,选修课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备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言审美能力”同时,开设选修课的另一重要目的是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实现不同学生间个性化、差异化发展。因此,尊重学生的个人发展,使用社会对不同人才的需求要求是选修课教学的基本要求。从教学目标上看,高中语文选修课是在必修课基础上的扩展和提高。有的选修课侧重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有的选修课注重陶冶学生的情操,有的在于引导学生进行探索研究。因此,在必修课的基础之上,进行相应的拓展和提高是对选修课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从教学方法上看,选修课和必修课在教学方法是有一定的差别的。不同类型的选修课之间存在着课程目标和教学方法上的差异,所以,选修课需要特别注意寻求与课程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这是对选修课方法上的基本要求。

二、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呈现的“专题”特性

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的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为实施专题式教学提供了保障。主要原因在于此教材的“专题”性特别突出。教材的每个单元都是以某个领域的“上位”文化知识作为这个单元的学习内容。每个单元都有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专题”。首先,选修教材内每个单元的文章都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相互解释。他们不仅在文章选择上相互补充,而且在专题内容也相互补充。例如,选修教材《天工开物》两则《稻》和《冶》中介绍的是古代的科学技术,而“相关读物”是《徐霞客游记》中的一个片段《麻叶洞天》讲述的是科学探险,从古代的科学技术到现代的科学实践,形成了内容的互补。其次,教材在每个单元内提供了相关的知识和学习材料。使得专题能够纵向深处发展。例如,在选修课“佛理禅趣”中,在阅读指南中提供了佛教与中国文化有着怎盐的关系等相关辅助材料,这些材料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选修课中讲述的内容,而且还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使得同学们的文学知识得到纵向的深度发展。

三、专题式教学中“专题”的选择和确立

所谓专题式教学,指的就是围绕一个专题进行专门研究和讨论。所谓的“专题”既不是简单的知识点,也不是在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它是在教材中提炼出来的、具有一定研究价值的、可以统领全部教学的“专题”。这种“专题”不仅是教学的切入点而且是各种语文能力的整合点。例如,在《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诗歌之部”中的教学目标,就是“了解古代诗歌中的常见意向”。根据这个专题,可以设计的教学专题是“具有特定意象词语在古典诗歌中的使用”,学生通过这个专题,不但可以了解到有关“意象”的各种知识,而且还能够提高自己语言表达和鉴赏诗歌的能力,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实施专题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课程内实施选修。所谓选修,其实就是学生对专题的选择。因此,实施专题式教学既有教师为学生选择的专题,也有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的专题。教师可以布置教学任务,提出相关问题并提供相应的材料,学生根据这些教学任务、问题和相关材料确定自己喜欢的、符合语文发展需要的一些专题。

四、“专题式”教学的实施途径

1.从教材中选取合适的专题。如果把选修教材比喻成“大餐”那么,选择专题就是挑选适合自己的“味道”,作为语文老师,可以考虑从教材中选取可供学习的专题。例如,“儒道互补”这个专题,这个专题是一个比较广泛的专题,它不仅涉及思想、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而且没有“儒道”知识的学生来说,让他们去分析两者的互补也是勉为其难。因此,教师在选取这方面专题的时候,就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一个恰当的“专题”。2.细化专题内容。如果一个专题所设计的知识面非常广,那么就非常不利于学生理解。这时就要采用细化专题的教学方式将所要学习的'专题进行细化。教师在细化专题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将专题化整为零,将一个大块的专题分解成一个个的小专题进行学习和研究。3.依托文本,融汇专题内容。高中语文选修课的教学内容是依托于文本的,这是专题式教学的基本途径。通常是以一个文本作为基础,然后选取其他的相关材料作为辅助,通过采用穿越式的方式步步深入,由一点而引发整体,引导学生根据文本与材料之间的关联性,层层深入地了解专题的概念和内涵。

五、专题式教学的注意事项

1.防止学术化。选修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但是现在的大部分选修课的教学内容都编写的过于学术化和专业化,如果我们把选修课当成学术课来学习,那么就会直接导致学生的学习目标混乱、学习压力增大,进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所以,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专题化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选择切合可行的专题,便面出现学术化的教学模式。2.密切联系必修课。必修课是高中学生必须学习的科目,选修课是对必修课知识的巩固和提高。因此,在进行专题式教学的过程中,选修课一定要联系必修课,把必修课作为选修课的基础。这样就能使得学生利用原有的必修课的基础知识来理解和掌握选修课中的知识和内容。这样不仅可以使得学生能够重温必修课的学习内容,而且还不会让学生因为选修课难以理解而丧失学习的兴趣。3.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在进行专题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不容小视的。教师不仅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专题的选定,而且在专题教学的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对专题内容进行吸收和理解,最后,教师还要根据学生专题课上得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归纳。

六、结束语

专题式教学模式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作为高中语文教师一定要积极响应国家的教学号召,积极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普及专题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在教学内容上加以丰富,而且还要善于制定切合实际的教学专题,这样才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高中语文的教学效果,才会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丽媛.少数民族地区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实施现状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

[2]张景婷.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实施初探[D].贵州师范大学,.

[3]原喜娟.高中语文选修课模块教学现状分析及策略探究[D].河南师范大学,.

[4]陈鲁峰.拓宽思路用活方法——高中语文选修课专题式教学的推进策略[J].中学语文教学,,(09):54-56.

[5]吴欣歆.高中语文选修课实施的教学基础——以《中外传记作品选读》为例[J].教育科学论坛,,(03):17-19.

篇17:探究式教学高中语文论文

一、高中语文探究式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针对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个性特点,通过合理的问题的提出以及解决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当学生不断地遇到教师设置的问题时,通过探索、讨论以及解决的过程可以极大地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望和学习的动力。例如,在讲解《最后一片叶子》(苏教版)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老贝尔曼这一人物的性格特点进行简要的分析,并向学生提出贝尔曼为何四十年都没有创作出他理想中的那幅杰作这个问题,同时对学生进行适当地引导:“贝尔曼只是一个失败的画家,那么文章又为何对他有如此多的描述?尤其是文章反复提出那幅尚未创作的杰作其意图如何?”通过这几个问题的提出使学生的好奇心得以激发,为解开心中的疑问而不断地进行探究,从而真正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领会这篇文章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通过分组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随着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对高素质优秀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而教育正是为了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要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优秀人才,就要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主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加强学生自主能力的锻炼。例如,在学习海伦凯特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篇节选课文时,学生虽然可以理解一名盲人对光明的渴求,感受到情感的真实,却可能并不了解这篇文章的历史背景,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合理地分组,让学生通过各种有效的措施搜集并整理相关的资料,并选派小组代表对这篇课文进行简要的讲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很大的增强,在了解了海伦的对生命的礼赞以及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后,学生可以通过对海伦凯勒身残志坚、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的领悟更加地珍惜生命,找寻到精神的激励。除此以外,学生还可以通过作者的其他作品,如《我的生活》《老师》等文章的拓展更好地理解本篇文章,使知识水平进一步的提升。在这种良性的竞争环境中,各组学生都能感受到一定的压力,也会在集体荣誉感的激励下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在搜集资料时更加积极认真,一方面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增强,另一方面也能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三)通过多媒体手段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语文课堂中,多媒体技术有了更加广泛的应用,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以直观具体的形象、图形、视频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发挥各种多媒体技术的独特作用,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更大的兴趣,从而促进语文教学质量以及效果的增强。例如,在教授沈从文的《边城》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播放有关湘西地区的美好风景以及赛龙舟等视频,给学生展示故事展开的环境、当地的风土人情,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当地人善良淳朴的性格,感受主人公之间的美好爱情。

二、总结

总而言之,在语文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不仅是素质教育以及推进新课改的需要,也是知识经济时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为此,高中语文教师更应该积极地应用探究式教学,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探究精神以及实践能力,为学生的思维发展创造广阔的空间,不断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素质,促进语文教学深入的发展。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高中的政治问题式教学运用论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