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学论文 > 政治教学论文 > [政治论文]思想政治课导学式教学模式初探

[政治论文]思想政治课导学式教学模式初探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政治论文]思想政治课导学式教学模式初探(共含16篇),欢迎参阅。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one9”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政治论文]思想政治课导学式教学模式初探

篇1:[政治论文]思想政治课导学式教学模式初探

[政治论文]思想政治课导学式教学模式初探

内容提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实效,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重大课题。中学思想政治课必须克服以讲为主的模式,倡导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探索出导学式教学模式,它通过自学教材,讨论交流,启发指导,练习总结四个环节,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实践证明,导学式教学对培养学生参与能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育教学效率,对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有着重要作用。

一、问题的提出

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公民品德教育与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全员必修的基础性课程。就其本质而言,它是一门智育与德育相统一的显性德育课程。思想政治课教学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德育功能具有不可替代性。

但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目前的思想政治课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首先,在教材内容上,存在着“三多三少“的情况,即抽象的多,具体的少;遥远的多,现实的少;观念性的多,实用性的少;其次,在教学模式上,往往不能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进行一种注重成效的教育。教师离不开“灌输-考试”的基本模式,学生是离不开“识记-应试”的基本方法。而在教学评价上,往往重视结果的评价,而忽视过程的评价,因而出现片面以学生的书面试卷的分数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对学生则是缺乏实践活动状况的.评价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在不同程度上使得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的实现受到影响。实施素质教育,显然需要我们政治教师对既定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进行必要的改革。其中很重要的是教学方法的改革,导学式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导为主线,学为主体,强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渐进自主学习的模式。

二、理论和实践依据

1、从教育学角度看,导学式教学模式是建立在正确的学生观的基础上的,它充分肯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认知和智力开发来说,学生既是认识的主体,又是发展的主体;从思想品德教育来说,学生既是教育的主体,又是健康成长的主体。因此,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主体意识,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2、从心理学角度看,导学式教学模式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拓学生政治视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就会乐于开动脑筋对它进行思考,教师在学生预习基础上,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探索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辨,课堂气氛会由此变得十分活跃,从而打破“满堂灌”的沉闷的教学格局。

3、从实践角度看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学生将所学的内容,在知情行几方面得到提高和发展。导学式教学会让学生在知识、能力、思想等方面在自学、讨论、启发程序中,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自由发表见解,不断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

三、教学程序及其实施过程

导学式教学模式是对讲授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改造,是一种既不重教也不重学的“夹心族”。其教学流程图式是:自学教材→讨论交流→启发指导→练习总结。

第一阶段,自学教材。它是这一模式的最核心部分,其目的是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自学教材,完成作业的进程中培养其自学能力。教师要向学生阐明自学的意义和要求,引导学生编拟自学提纲,要安排好课堂自学时间,调控好教学进度,通常自学教材安排在课前或课外,但这既占用了学生作息时间,又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可安排在课内提出几个思考问题后,用十分钟左右的时间预习效果是较好的,在学生自学教材时,教师应巡回指导,了解学生中的情况,存在的难点、疑点,有利于讲课中有针对性,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第二阶段,讨论交流。这是这一教学模式的正式启动阶段。旨在对学生共同存在的问题进行相互探讨,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及独立钻研,大胆创新的能力。通过讨论可以变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知识的过程为学生主动学习过程;通过讨论可以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为培养能学习、会学习、有创见的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课堂讨论题目来源有二:其一,在学生自学教材过程中,学生间对某个问题的认识发生分歧,或者学生对课本结论提出怀疑时,教师不作正面回答,将分歧点或疑点交给学生讨论。如在高一哲学常识中讲到人生价值时,学生对“张华救老人有无价值(意义)”存在不同看法,通过讨论,学生可以认识到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不仅要看物质贡献,也要看精神贡献。不能只看物质贡献的大小,忽视精神贡献是人生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二,教师在备课中,根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精心设计讨论题。如在高二经济常识中,在学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可提出“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是否还要坚持艰苦奋斗?”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消费情况,谈出自己的看法。

通过讨论可培养学生敢于发表意见,勇于探索真理,以及自信、好学的人格特征,形成学生之间互相争论,取长补短的和谐亲密的人际关系。为讨论寻找论据,必然会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研究教材,从而使所获得的知识得到提高和巩固。

第三阶段,启发指导。教师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要有的放矢,重点启发,相机点拨,指点迷津,引导学生自求有得。教师的指导作用的性质和方式应根据学生自学能力水平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做好对学生讨论的启发指导,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要尊重学生。我们所面对的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有自我意识和尊严,有自已的精神世界,需要别人的尊重和理解的个体。他们对人对事有自己的见解和评价,渴望别人耐心地倾听和肯定,不愿接受一般化的说教,要求自我表现的欲望十分强烈,同时理解力、概括力、辩证思维也有初步发展。作为教师应充分了解他们的思想、个性、知识等现状,把师生关系确定为平等的地位,共同参与讨论,各抒已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他们能有机会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在此基础上,加以适当的引导,耐心地说服教育,使课堂讨论达到和谐而有成效的境界。

其次,要重视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求知的起点,是学习和发展智力的动力,对讨论的开展和深入有着直接的影响。教师应针对学生的讨论进程加以调控,并不时地运用幽默的语言、机智的思辨力,风趣的体态把讨论气氛引向和谐、激烈,避免讨论走入死胡同,或因缺乏气氛而停止。

再次,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对于一些讨论的问题,为了寻找充分的论据,离不开事先的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但更有说服力的,还是从实践中找真理。如在讲《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时,在学生自学教材的基础上,教师提出讨论题:“究竟是价格围绕价值,还是价值围绕价格转?”,然后带领学生到农贸市场或超市对商品价格及其变动情况作调查,再到课堂进行汇报,这样大多数学生都能依据自己在农贸市场的观察心得,很快能得出正确的观点,从而使学生信服。

最后,重视归纳、整理,总结评价。教师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归纳小结,对讨论结果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加以综合。得出正确的观点、结论,使学生在情感上达到共鸣乃至完全接受,并对讨论作一个评价,肯定每次讨论中成功的地方,鼓励表扬在讨论中有上佳表现的学生,为下次的讨论奠定基础。

第四阶段,练习总结,通过练习、复习、小结、行为训练等,使学生将所学知识纳入已有的体系中去,并自觉运用所学理论指导行动。

在应试教育中,教师在每节课后布置一定量的书面作业,谈不上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更达不到思想政治教学的根本目的,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政治作业必须注意多样化,既有口头、书面,也要注重实践活动,在平时的作业中,我尝试:

1、加强阅读指导,开拓学生视野,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我经常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有意识地指导学生阅读有关报刊杂志,把上面刊登的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文章,通过学生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论一论,启发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消化,达到巩固课堂教学的目的。

2、运用理论知识,联系社会热点,学生进行演讲比赛,指导小论文写作。当今社会,学生接触的媒体越来越多,因而视野也广,他们普遍关心国家大事,在教学中布置这样的作业更好地调动了学生兴趣,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导学式教学模式运用的几点说明:思想政治课教学导学式教学模式的研究目的,在于构建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模式,毫无疑问,这是一种有利于落实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然而,必须指出的是,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一方面依赖于教师的精心设计和精心组织;另一方面,又必须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有针对性地加以选择运用,只有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主要参考书目:

1、《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推进思想政治课改革》

上海市高中思想政治课改革论文集

2、《教学的原理、模式和活动》

吴立岗主编      3日  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

3、《思想政治课“热点问题研讨”教学模式及其运用》一文

上海交大附中  蒋敏然撰写  发表于《思想政治课研究》      第三期

篇2:[政治论文]思想政治课导学式教学模式初探

[政治论文]思想政治课导学式教学模式初探

内容提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实效,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重大课题。中学思想政治课必须克服以讲为主的模式,倡导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探索出导学式教学模式,它通过自学教材,讨论交流,启发指导,练习总结四个环节,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实践证明,导学式教学对培养学生参与能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教学效率,对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有着重要作用。

一、问题的提出

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公民品德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与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全员必修的基础性课程。就其本质而言,它是一门智育与德育相统一的显性德育课程。思想政治课教学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德育功能具有不可替代性。

但从素质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角度看,目前的思想政治课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首先,在教材内容上,存在着“三多三少“的情况,即抽象的多,具体的少;遥远的多,现实的少;观念性的多,实用性的少;其次,在教学模式上,往往不能结合思想政治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特点,进行一种注重成效的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教师离不开“灌输-考试”的基本模式,学生是离不开“识记-应试”的基本方法。而在教学评价上,往往重视结果的评价,而忽视过程的评价,因而出现片面以学生的书面试卷的分数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对学生则是缺乏实践活动状况的评价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在不同程度上使得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的'实现受到影响。实施素质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显然需要我们政治教师对既定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进行必要的改革。其中很重要的是教学方法的改革,导学式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导为主线,学为主体,强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渐进自主学习的模式。

二、理论和实践依据

1、从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学角度看,导学式教学模式是建立在正确的学生观的基础上的,它充分肯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认知和智力开发来说,学生既是认识的主体,又是发展的主体;从思想品德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来说,学生既是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主体,又是健康成长的主体。因此,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主体意识,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2、从心理学角度看,导学式教学模式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拓学生政治视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就会乐于开动脑筋对它进行思考,教师在学生预习基础上,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探索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辨,课堂气氛会由此变得十分活跃,从而打破“满堂灌”的沉闷的教学格局。

3、从实践角度看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学生将所学的内容,在知情行几方面得到提高和发展。导学式教学会让学生在知识、能力、思想等方面在自学、讨论、启发程序中,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自由发表见解

[1] [2] [3] [4]

篇3:高中政治教学论文:思想政治课导学式教学模式初探

内容提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实效,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重大课题。中学思想政治课必须克服以讲为主的模式,倡导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探索出导学式教学模式,它通过自学教材,讨论交流,启发指导,练习总结四个环节,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实践证明,导学式教学对培养学生参与能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育教学效率,对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有着重要作用。

一、问题的提出

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公民品德教育与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全员必修的基础性课程。就其本质而言,它是一门智育与德育相统一的显性德育课程。思想政治课教学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德育功能具有不可替代性。

但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目前的思想政治课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首先,在教材内容上,存在着“三多三少”的情况,即抽象的多,具体的少;遥远的多,现实的少;观念性的多,实用性的少;其次,在教学模式上,往往不能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进行一种注重成效的教育。教师离不开“灌输-考试”的基本模式,学生是离不开“识记-应试”的基本方法。而在教学评价上,往往重视结果的评价,而忽视过程的评价,因而出现片面以学生的书面试卷的分数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对学生则是缺乏实践活动状况的评价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在不同程度上使得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的实现受到影响。实施素质教育,显然需要我们政治教师对既定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进行必要的改革。其中很重要的是教学方法的改革,导学式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导为主线,学为主体,强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渐进自主学习的模式。

二、理论和实践依据

1、从教育学角度看,导学式教学模式是建立在正确的学生观的基础上的,它充分肯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认知和智力开发来说,学生既是认识的主体,又是发展的主体;从思想品德教育来说,学生既是教育的主体,又是健康成长的主体。因此,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主体意识,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2、从心理学角度看,导学式教学模式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拓学生政治视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就会乐于开动脑筋对它进行思考,教师在学生预习基础上,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探索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辨,课堂气氛会由此变得十分活跃,从而打破“满堂灌”的沉闷的教学格局。

3、从实践角度看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学生将所学的内容,在知情行几方面得到提高和发展。导学式教学会让学生在知识、能力、思想等方面在自学、讨论、启发程序中,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自由发表见解,不断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   三、教学程序及其实施过程

导学式教学模式是对讲授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改造,是一种既不重教也不重学的“夹心族”。其教学流程图式是:自学教材→讨论交流→启发指导→练习总结。

第一阶段,自学教材。它是这一模式的.最核心部分,其目的是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自学教材,完成作业的进程中培养其自学能力。教师要向学生阐明自学的意义和要求,引导学生编拟自学提纲,要安排好课堂自学时间,调控好教学进度,通常自学教材安排在课前或课外,但这既占用了学生作息时间,又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可安排在课内提出几个思考问题后,用十分钟左右的时间预习效果是较好的,在学生自学教材时,教师应巡回指导,了解学生中的情况,存在的难点、疑点,有利于讲课中有针对性,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第二阶段,讨论交流。这是这一教学模式的正式启动阶段。旨在对学生共同存在的问题进行相互探讨,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及独立钻研,大胆创新的能力。通过讨论可以变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知识的过程为学生主动学习过程;通过讨论可以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为培养能学习、会学习、有创见的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课堂讨论题目来源有二:其一,在学生自学教材过程中,学生间对某个问题的认识发生分歧,或者学生对课本结论提出怀疑时,教师不作正面回答,将分歧点或疑点交给学生讨论。如在高一哲学常识中讲到人生价值时,学生对“张华救老人有无价值(意义)”存在不同看法,通过讨论,学生可以认识到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不仅要看物质贡献,也要看精神贡献。不能只看物质贡献的大小,忽视精神贡献是人生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二,教师在备课中,根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精心设计讨论题。如在高二经济常识中,在学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可提出“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是否还要坚持艰苦奋斗?”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消费情况,谈出自己的看法。

通过讨论可培养学生敢于发表意见,勇于探索真理,以及自信、好学的人格特征,形成学生之间互相争论,取长补短的和谐亲密的人际关系。为讨论寻找论据,必然会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研究教材,从而使所获得的知识得到提高和巩固。

第三阶段,启发指导。教师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要有的放矢,重点启发,相机点拨,指点迷津,引导学生自求有得。教师的指导作用的性质和方式应根据学生自学能力水平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做好对学生讨论的启发指导,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要尊重学生。我们所面对的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有自我意识和尊严,有自已的精神世界,需要别人的尊重和理解的个体。他们对人对事有自己的见解和评价,渴望别人耐心地倾听和肯定,不愿接受一般化的说教,要求自我表现的欲望十分强烈,同时理解力、概括力、辩证思维也有初步发展。作为教师应充分了解他们的思想、个性、知识等现状,把师生关系确定为平等的地位,共同参与讨论,各抒已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他们能有机会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在此基础上,加以适当的引导,耐心地说服教育,使课堂讨论达到和谐而有成效的境界。

其次,要重视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求知的起点,是学习和发展智力的动力,对讨论的开展和深入有着直接的影响。教师应针对学生的讨论进程加以调控,并不时地运用幽默的语言、机智的思辨力,风趣的体态把讨论气氛引向和谐、激烈,避免讨论走入死胡同,或因缺乏气氛而停止。

再次,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对于一些讨论的问题,为了寻找充分的论据,离不开事先的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但更有说服力的,还是从实践中找真理。如在讲《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时,在学生自学教材的基础上,教师提出讨论题:“究竟是价格围绕价值,还是价值围绕价格转?”,然后带领学生到农贸市场或超市对商品价格及其变动情况作调查,再到课堂进行汇报,这样大多数学生都能依据自己在农贸市场的观察心得,很快能得出正确的观点,从而使学生信服。

最后,重视归纳、整理,总结评价。教师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归纳小结,对讨论结果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加以综合。得出正确的观点、结论,使学生在情感上达到共鸣乃至完全接受,并对讨论作一个评价,肯定每次讨论中成功的地方,鼓励表扬在讨论中有上佳表现的学生,为下次的讨论奠定基础。 第四阶段,练习总结,通过练习、复习、小结、行为训练等,使学生将所学知识纳入已有的体系中去,并自觉运用所学理论指导行动。

在应试教育中,教师在每节课后布置一定量的书面作业,谈不上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更达不到思想政治教学的根本目的,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政治作业必须注意多样化,既有口头、书面,也要注重实践活动,在平时的作业中,我尝试:

1、加强阅读指导,开拓学生视野,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我经常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有意识地指导学生阅读有关报刊杂志,把上面刊登的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文章,通过学生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论一论,启发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消化,达到巩固课堂教学的目的。

2、运用理论知识,联系社会热点,学生进行演讲比赛,指导小论文写作。当今社会,学生接触的媒体越来越多,因而视野也广,他们普遍关心国家大事,在教学中布置这样的作业更好地调动了学生兴趣,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导学式教学模式运用的几点说明:思想政治课教学导学式教学模式的研究目的,在于构建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模式,毫无疑问,这是一种有利于落实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然而,必须指出的是,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一方面依赖于教师的精心设计和精心组织;另一方面,又必须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有针对性地加以选择运用,只有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篇4:思想政治课“导行教学模式”研究

思想政治课“导行教学模式”研究

思想政治课“导行教学模式”研究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不仅是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常识和思想政治理论的认知,更应是由知到行的逐步转化过程。“导行”就是指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明确各种情况下应采取的行为对策,促使学生积极践行的过程。这是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活动向更高层次的延伸,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真正价值所在。如果思想政治课教学达到辨析导行、学以致用的境界,学生知行一致、言行统一,也就实现了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切实提高了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所以,“导行教学模式”是思想政治课又一重要的教学模式。

一、理论和实践依据

1、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教学论。陶行知先生提出以生活为中心并通过生活来表现的生活教育思想。为了实现生活教育的目的,陶行知又倡导了一种新型教学方法论,即“教学做合一”。作为教学方法就是要解决“学非所用,用非所学”,达到“学用一致’。它有两层含义,一是教育要与生活密切联系,教学内容及方式要面向生活,面向社会,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其二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共同活动,即“做”,教师引导活动即“教”,学生参与活动即“学”,师生在活动中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做合一”原则。其实,我国几千年来,历史上的不少思想家、教育家都力主知、行合一。孔子提出“立志、博学、审问、慎思、明辨、时习、笃行”,荀子也提出“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汉朝王充,宋朝朱熹、张戴,明清的王夫之等更明确地把学习过程分为学、思、习、行四个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阶段。陶行知先生则以生活为核心,将学习过程四个阶段融为一体,提出“教学做合一”,进一步强化了教与学的实效性,为思想政治课“导行”教学模式的建立提供了依据。

2、现代心理学关于思想品德形成的理论。现代心理学强调,思想品德整个形成过程需要完成两个转化:一是社会思想、社会道德内化为受教育者的思想观点、道德信念;二是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观念、信念外化为道德、行为。皮亚杰认为主体是通过同化和顺应的方式内化的;班杜拉认为,个体道德规范是通过模仿、认同和强化的途径将外在文化规则内化的。皮亚杰更多的强调内部过程,而班杜拉虽然考虑了内部过程,但他的着重点则放在外界榜样的模仿上,认为新行为就是榜样化,他强调“替代强化”,认为替代过程能产生大量的行为效果。这些理论表明,思想品德的教育不能脱离外部的行为而只求观念的获得,相反,必须在知与行的相互转化中,内化思想道德,展现思想道德,从而为思想政治课“导行模式”的建立提供了心理学依据。

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关于认识的辨证过程的理论。人的认识过程包括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理性认识到实践两次飞跃。也就是说,从感性认识到达理性认识,认识的过程并没有完成,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实践,只有从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认识达到了自身的目的,才算实现了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因此,思想政治课“导行模式”是符合认识的辨证过程的教学模式,通过“导行模式”可以使思想政治课最终实现教与学的目的。

4、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现实要求。应当看到,思想政治课在解决学生知与不知的矛盾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而知与行矛盾的解决还缺乏有效的教学模式。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教学过多地强调认知部分的灌输教育,忽视了情感熏陶、行为的引导,知与行两张皮的状况在一定程度制约了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所谓行,即指人们的行为习惯,它是在一定的政治观点、道德信念和思想感情指导支配下形成的,是衡量一个人思想品德的优劣和政治觉悟高低的重要标志。在从知到行的转化过程中,行是转化的归宿,是教育的终极目的。只有当学生自觉地将他所获得正确的道德观、政治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付诸行动,并表现出一种稳定的倾向性,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时,思想政治课教学才能算是真正取得了成功。可见,思想政治课“导行模式”的探索正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现实需要。

二、教学目标

思想政治课“导行模式”的教学目标是由知、信、行三个维度构成的多维结构。与之相适应包括由知到信的内化环节和由信到行的外化环节,最终落脚于行为目标。

知,即教师引导学生感知教材,理解内容,明白道理,形成观念,解决学生不知与知的矛盾,不仅让学生知道“做什么”,而且要使学生知道为什么做。

信,即教师引导学生内化知识,不仅认知理论而且产生深刻的情感体验,对理论的真理性确信不移,从而让学生知道“必须做什么”,“自觉做什么”,“坚持做什么”。

行,即教师引导学生外化知识,用形成的观点、信念激发情感,指导行为,付诸行动。通过指导实际行动,认识行为的意义,提高调节行为的能力,进一步深化认知,坚定信念。

三、实施条件

导行模式的关键是导。如何导?受导对象的行必须在主体与客体,内因与外因相互作用下实现,内部矛盾与外部矛盾相互作用构成了其行为的动力系统。所以,导行一方面要系统提供充分的外部刺激,以引起受教育者内部思想发生变化,另一方面也要充分了解其内部矛盾,引发内部行为需要,通过强化积极反应,进行教育引导,使其在所学理论指导下,自觉确立行动纲领,选择行为方式,将内化的知识外化为言行。为此,导行模式必须要有三个条件:

1、了解学生的行为需要。导行的切入点是激发学生的内部矛盾,这就要求教师课前要深入学生,调查了解学生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认知困惑和行为需要,以便引导和激发。

2、提供学生行为的参照系。如果说前者是内部引导的条件,那么提供学生行为参照系就是外部引导。班杜拉认为,人的学习活动是一个人的认知、行为和环境三者交互作用的过程,即通过观察他人在特定环境中的行为,审视他人所接受的强化,把他人的示范作为媒介的模仿活动。因此,导行模式的第二个基本条件就是要给学生提供行为参照系,主要是树立具有典型意义的示范榜样,可以是现身说法;可以是传媒演示,包括图片、幻灯、录音、录像、电视卡通片、多媒体等等;也可以是想象模拟等内隐的示范形式。示范的榜样行为若能被认同,产生“认同感”,就会使学习者愿意主动去操作榜样的行为。在这里,提供的榜样示范必须与所学知识相关联,与学习者认识水平大致相匹配,这样一方面容易使学习者产生仿效的心理倾向,同时也使学生的行为模仿有理论知识的依托,使教与学在导行中得到了统一。

3、创设学生知行转化的外部氛围。其一是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充分运用多种课堂教学的形式和手段,为学生知行转化创设条件。如角色小品,模拟法庭等是行之有效的活动形式。其二师生要建立平等融洽的交往环境,才能为教师的导行提供有效的环境基础。

4、拓宽学生行为的外部空间。导行模式是课堂教学模式,但是,课堂教学的空间毕竟狭窄,学生在课堂的活动行为在一定程度上还带有“实验”的成分,如果导行仅限于此,就会中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堵塞知行转化的途径。所以,教师在导行过程中要为学生提供更大的行为空间,让它延展到学生的家庭、社会中去。如提出明确的课外行为要求,参与社区活动等,把课堂的导行教学与课外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导行模式真正取得实效。

四、教学程序

思想政治课《导行教学模式》一般由5个环节构成,其操作程序如下:

教师行为=>导入目标启发感染 范型提示 情景引导 点拨指引

教学程序 激发动机 感悟明理 模仿领悟 变式延伸评价践行

学生行为 产生行为需要 明确行为要求 模仿示范榜样比较思考迁移 参与评价提升

1、激发动机:这是教学的导入环节。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的目的要求和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一定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目标导向,引发学生的行为需要,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激发行为动机。导入的方法可采用影视导入、情景导入、故事导入、热点导入等。

2、感悟明理:这是教学的启发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感知教材,理解内容,解决学生“不知”到“知”的矛盾。即明白“行为”的道理。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但同样是师生教与学的双向活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是解疑释难,启发引导;与此同时要引导学生自学自问自议自辩,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达到理解教材,感悟明理的目的。

3、模仿领悟:这是教学的导思环节。仅仅明白了行为的道理还难以导入行为。教师还要进一步树立榜样,鼓励模仿,引导学生在模仿中思考,质疑,深化,领悟,解决信与不信的矛盾。

4、变式延伸:这是教学的内化环节。明理领悟还只是认同,要变知为行还必须使知识内化。这就需要教师创设和利用特定的教育环境,化境为情,融情入境,以理激情,以情激情,使师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由情入理,变式迁移,使学生内化知识,形成观念,达到辩析导行,学以致用的境界。

5、评价践行:这是教学过程的践行环节。思想政治课的导行模式是开放型模式,因为真正的行不是在课堂而是在课外,因此,作为教学过程的延伸,必须进入这第五个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点拨导引,师生共同评价,提升认识和情感,并乘势拓展,布置课外实践活动,延伸课堂教学,形成辐射力,真正实现思想政治课由知到行的转化。

五、教学策略

思想政治课“导行教学模式”的相关教学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种:

1、互动策略:成功地实施思想政治课的导行模式的过程,应该是既充分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教师的导,没有学生作为主体的参与,既难实现学生知识的内化,更难实现学生知行的转化。因此,导行的过程应该是师生的互动过程。在师生互动中,教师的导是关键,首先,教师要导出学生的主动自学和思考,要导出师生的共同探究,相互交流,实现认知层次上的互动。其次,教师要极力营造宽松的氛围,创设和谐的情境,情境交融,情感互动,以实现通情达理,促使内化,为导行作好铺垫。

2、示范策略:班杜拉通过大量心理学实验研究发现,学习者所观察到的榜样人物的行为后果乃是决定模仿学习的重要因素。班杜拉还发现其他许多影响模仿的因素,如榜样人物在学习者心目中地位高易被模仿;榜样人物与学习者两者特征越相似越易模仿等等。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先进人物的行为作示范;更要以自身的规范行为方式作示范;还要用学生的规范行为作示范。为了使榜样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给学生树立的示范榜样,其形象应具有典型性,事迹要有突出性,既要有感染力,又要有思想性,既要有具体行动,又要有高尚情操。同时还要善于运用榜样呈现的不同方式,要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模仿特点采用不同的榜样教育策略。巧妙地运用榜样示范是导行模式的重要策略。

3、活动策略:强调实践、强调现实的感性活动的决定作用,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所在,也是导行模式的核心和落脚点。因此,在导行模式的运行过程中,教师要把活动作为联系学生本人与外部教育影响的中介,作为沟通学生主体观念和行动的桥梁和纽带。

六、教学评价

一个模式的教学价值只有通过科学的客观评价才能清晰地体现出来。对思想政治课导行教学模式的教学评价应该包含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用于评价该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是否符合导行模式的目标和环节,以及导行模式适用情况。第二部分是对学生的评价,需要从知到行两方面进行判断评价,并且要联系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表现作系统的综合评价。这种评价需要客观慎重,因为它不仅涉及到对教学模式及其效果的评判和改进,更重要的是它将涉及到对学生思想行为现状的评判和今后的发展方向的导向。因此,这种评价一定要立足于学生的提高和发展,应是过程评价与终极评价相结合。

七、教学说明

1、思想政治课的导行模式侧重于在导行训练中让学生体会思想道德观点和情感,实践思想道德认识,从而实现知行的统一。因此,它对初、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都普遍适用。不过,它更适用于行为操练较强,而认知相对较浅的教学内容。

2、思想政治课导行模式的诸环节是教学模式的一般结构,根据教学内容的具体情况和教学对象的不同特点,可以灵活运用。

篇5:思想政治课“导行教学模式”研究

思想政治课“导行教学模式”研究

思想政治课“导行教学模式”研究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不仅是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常识和思想政治理论的认知,更应是由知到行的逐步转化过程。“导行”就是指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明确各种情况下应采取的行为对策,促使学生积极践行的过程。这是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活动向更高层次的延伸,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真正价值所在。如果思想政治课教学达到辨析导行、学以致用的境界,学生知行一致、言行统一,也就实现了应试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向素质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转变,切实提高了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所以,“导行教学模式”是思想政治课又一重要的教学模式。

一、理论和实践依据

1、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教学论。陶行知先生提出以生活为中心并通过生活来表现的生活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思想。为了实现生活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目的,陶行知又倡导了一种新型教学方法论,即“教学做合一”。作为教学方法就是要解决“学非所用,用非所学”,达到“学用一致’。它有两层含义,一是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要与生活密切联系,教学内容及方式要面向生活,面向社会,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其二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共同活动,即“做”,教师引导活动即“教”,学生参与活动即“学”,师生在活动中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做合一”原则。其实,我国几千年来,历史上的不少思想家、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家都力主知、行合一。孔子提出“立志、博学、审问、慎思、明辨、时习、笃行”,荀子也提出“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汉朝王充,宋朝朱熹、张戴,明清的王夫之等更明确地把学习过程分为学、思、习、行四个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阶段。陶行知先生则以生活为核心,将学习过程四个阶段融为一体,提出“教学做合一”,进一步强化了教与学的实效性,为思想政治课“导行”教学模式的建立提供了依据。

2、现代心理学关于思想品德形成的理论。现代心理学强调,思想品德整个形成过程需要完成两个转化:一是社会思想、社会道德内化为受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者的思想观点、道德信念;二是受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者的思想道德观念、信念外化为道德、行为。皮亚杰认为主体是通过同化和顺应的方式内化的;班杜拉认为,个体道德规范是通过模仿、认同和强化的途径将外在文化规则内化的。皮亚杰更多的强调内部过程,而班杜拉虽然考虑了内部过程,但他的'着重点则放在外界榜样的模仿上,认为新行为就是榜样化,他强调“替代强化”,认为替代过程能产生大量的行为效果。这些理论表明,思想品德的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不能脱离外部的行为而只求观念的获得,相反,必须在知与行的相互转化中,内化思想道德,展现思想道德,从而为思想政治课“导行模式”的建立提供了心理学依据。

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关于认识的辨证过程的理论。人的认识过程包括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理性认识到实践两次飞跃。也就是说,从感性认识到达理性认识,认识的过程并没有完成,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实践,只有从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认识达到了自身的目的,才算实现了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因此,思想政治课“导行模式”是符合认识的辨证过程的教学模式,通过“导行模式”可以使思想政治课最终实现教与学的目的。

4、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现实要求。应当看到,思想政治课在解决学生知与不知的矛盾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而知与行矛盾的解决还缺乏有效的教学模式。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教学过多地强调认知部分的灌输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忽视了情感熏陶、行为的引导,知与行两张皮的状况在一定程度制约了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所谓行,即指人们的行为

[1] [2] [3]

篇6:[政治论文]「三自一导」教学模式探析

[政治论文]「三自一导」教学模式探析

“三自一导”是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深入和发展。“三自一导”即在教师的主导下,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质疑、自己求索。实施“三自一导”教学方法的目的就在于充分调动学习主体――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学会求知,学会做人。

“三自一导”教学的读是基础,疑是深入,求是升华。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我们认识到,要让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必须做到:

一、学生自己读书

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自己读书,把握新课的大体知识结构和基本的知识点。我们的做法分三步:第一步,导入,即导入新课,启迪学生思维。其方法大体有:由复习旧课导入,架起通向新知识的桥梁;创设情境导入,如通过趣事逸闻、成语故事、诗词歌曲等,把学生引入获取新知识的愤悱状态;制造悬念,即由问题导入,激起学生求知欲望;开门见山,直接引导学生读书,探索新知,等等。第二步,提示。学生读书前,教师应提示本课的主要内容或读书的基本要求,给学生以思维的支撑点,以聚焦集思,不致使学生大海捞针。也就是说,让学生围绕几个主要问题去读书思考,以免分散精力,偏离教学目标。第三步,读议。学生在读书的基础上,按照教师的要求,或初步拟出本课的学习提纲,或思索教师提出的问题,达到基本把握本课主要内容或基本知识点的目的。读,有粗读、精读之分。粗读,是开始第一遍读,目的是了解大体的内容,建立初步印象。精读,是对重点、难点的反复品味,反复琢磨。精读又可分为通读、分节读。通读以整体推进,分节读以分节、分段或分题推进。此外,还有学生自己默读,或让同学领读,或分角色读,或齐声读。自己默读是学生自个儿钻研,领读是唤起同学注意,分角色读是造成思维的氛围,齐读则是共同探索的.目标或成果(即结论)。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吟。学生只有通过反复读,才能为质疑、求索奠定基础。

二、学生自己质疑

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找难点,找疑点,找关节点,交流信息,敞开思想。学生能不能提问,会不会提问,是检验学生学习深度和思维广度的重要标志,是达到懂、信、用的必经阶段,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引导学生自己质疑的途径有:①在预习中质疑,即初读时学生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或作为自己的攻关目标,或在讨论中提出,作为集体研究的问题;②在讨论中质疑,即同学们在讨论某个问题时相互质疑,以追求问题的真谛;③在教师讲课中质疑,即听了老师讲解,还有哪些不理解,哪些还不能服人;④在练习中质疑,即让学生在练习中碰钉子,对解题思路甚至答案质疑。

学生自己质疑,往往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学生提不出问题,有待教师引导学生向深度、广度去思考。通常的方法有:①抛砖引玉,即由老师提出一个挑战性问题,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与质疑。比如抓住关键性的话或者关键性结论追问“为什么”,进而引发学生质疑。我在讲“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时,一开始先让学生读书,学生似乎一目了然,提不出问题。但当我提问“如何理解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时,学生茅塞顿开,讨论时立即提出:“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是什么含义?”“为什么要转化为生活资料来决定?”同时,对后面的内容,如“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资本主义的特有现象”等都提出了质疑。②旁敲侧击,把学生的思路引向广度质疑。如学习了“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后,引导学生联系现实,谈谈有什么疑惑,或者想不通的地方。学生很容易联想到社会主义工资也不是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那它与资本主义工资有什么区别?既然资本主义工资本质上体现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为什么人们还要竞相进入工厂、企业?③借题发挥,即通过一些具体的事例,或者通过迷惑度较高的多向思维练习,让学生在碰钉子中质疑。④巧布迷阵,即由老师或学生针对某一知识,联系实际,列举若干似是而非的事例,形成一个迷阵,让学生质疑、甄别;或以

[1] [2] [3]

篇7:中职思想政治课体验式教学模式探讨

中职思想政治课体验式教学模式探讨

文/黄岳圣

摘 要:首先阐述了中职思想政治体验式教学的含义,然后分析了实施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必要性,最后从角色扮演、案例讨论、项目作业、创业大赛和校外实训五个方面分析了其实践途径。

篇8:中职思想政治课体验式教学模式探讨

一、中职思想政治体验式教学的含义

体验式教学就是指以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为依据,创设重复经历或实际的机会和情境,还原到教学内容上,将教学内容以真实的情境等形式还原出来。这种教学的关注重点不是通过教学来认识事物和获得知识,而是注重现实生活的经历反馈到教学内容上,作为教学的工具,这是一种以人的生命发展为基础,关怀生命、尊重生命、提升生命和拓展生命的教学方式,对教学的促进作用非常明显。

二、中职思想政治课体验式教学的必要性

课程改革倡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创新意识、主动参与、亲身体验、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的理念。思想政治课作为课改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促进课改实施体验式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在当今素质教育模式下,要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

神,对中职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包括劳动素质、文化科学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其核心部分是思想道德素质,对学生素质的发展方向和性质都有很重要的影响。而体验式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提升素质。中职学生的思想课程既教授学生知识,又对其思想有一定的影响,这在某方面决定了我国的主流思想。通过体验式教学,为学生提供一个实践的平台,从死记硬背、理论灌输、不实用和抽象枯燥的感受中脱离出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实施体验式教学非常有必要。

三、实施体验式教学模式的途径

实施体验式教学模式的途径有角色扮演、案例讨论、项目作业、创业大赛和校外实训。

1.角色扮演

在中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由于学生缺乏社会经验,不能很好地理解某些政治思想和政治原理。因此,通过设计一些游戏,为学生设计一些现实的社会情境,使学生在角色办演的过程中产生情感和思想的共鸣。例如,可以通过设计班会活动,()每周末抽出固定的时间来组织关于特长展示、实话实说、时事评论、人生感悟等各种形式和内容,从而克服学生的自卑和胆怯心理,

为其树立自信心,在班会的.过程中使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并取长补短,同时提高其创新意识和积极参与的意识,逐渐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2.案例讨论

进行体验式教学也可以通过案例讨论的途径实现互动体验。当学生掌握了基本知识以及分销技术后,思想政治老师可以精心策划一些案例让学生运用其所学的政治原理对其进行分析,通过分析、研讨具体的社会问题,可以提高学生判别、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和经验不同,因此,在讨论的过程中会从各个角度进行讨论,从而使其在合作和摩擦中碰撞出火花,最后达到一致的见解,锻炼学生由表面看本质的能力,从而对于枯燥的课程内容以及其中的抽象概念有深刻理解。

3.项目作业

对中职学生思想政治进行体验式教学可以通过设计社会救助设计、扶贫方案策划、社会调研等项目工作来锻炼学生进行实践教学活动,从而使学生主动探究并分析问题,对其想了解的内容自己收集信息,在此过程中逐渐将课本知识融入自己的亲身实践,进行探究式的体验。在设计项目作业的时候要根据项目与教学的关联程度以及学生的能力来合理安排,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其进行指导。

4.创业大赛和校外实训

通过设立创业大赛为学生创设情境,使那些学习能力不是很强的学生有施展自己才华的空间。为学生将其想法付诸行动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从而检验其思想正确合理与否,这样有助于那些学习能力不是很强但很有商业头脑的学生树立自信心,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具有十分显着的教学效果。而通过校外实训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社会生活体验,通过开设实训课程,使中职学生在上学期间就可以对市场有所了解,为其步入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而且也可以鼓励学生进行短时间练摊活动,前提是不耽误学习。通过对各种资源的充分利用来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训活动的体验,从而改进其思维方式,提高其与人沟通及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总之,体验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勤于动手、乐于探究、主动参与的自主学习精神,也可以培养其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还有助于其提高人际关系处理能力,便于其观察、分析并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其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燕喜堂。浅议中职思想政治课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建构[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1):22-24.

[2]何毅。体验式教学在思想政治课中的实施初探[J]。中学教学参考,,24(1):56-58.

[3]刘晓燕。对中学思想政治课实施“体验式教学”的探索[J]。考试周刊,2012,32(1):125-127.

(作者单位 福建省华安职业技术学校)

篇9: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模式初探

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模式初探

生活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教育理念.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可尝试构建生活化教学模式,把抽象的教育理论转化为具体的`选择性策略: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学发展的联系.

作 者:成洁  作者单位:南通市第一中学,江苏,南通,226001 刊 名:中小学教学研究 英文刊名:TEACHING RESEARCH FOR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年,卷(期): “”(12) 分类号:G63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   生活化   教学模式  

篇10:思想政治课教学反思PPE模式初探的教学反思

思想政治课教学反思PPE模式初探的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学的辩证与否定,是教师对教学的重新思考和定义。教学反思已成为现今教学创新和有效教学的手段,已成为每一位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然。如何对思想政治课进行反思、反思什幺、怎样反思成为每一位思想政治教师面临的问题。本文根据常规教学活动的内容和程序,试把反思的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两方面结合起来,探索思想政治课教学反思的PPE模式。

一、课前反思――未雨绸缪,防患未然

课前反思,是“为教学而进行的反思”,即准备性反思(Preparation teaching reflection,简写“P”),是教师上课前对教学的思考和规划,是教师根据既有的教学经验,思考相关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在这一阶段,教师反思的内容应侧重于对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和教材三方面进行反思。

理念是实践的引领,教学理念是教学的指导思想,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观念,理念指引着教师如何组织教学,是人们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所以,它理应成为教学反思的第一要素。思想政治课教师首先要反思的就是自己的教学理念是否与时代的要求相一致,是否符合新课程所倡导的“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核心理念,是否符合教学的开放性和实践性的要求。对教学理念的反思是为了使思想政治课教师自觉将个人的教学观念与教育专家的教学理念相结合,有助于设计出突破传统教学理念的教学活动。

组织教学活动围绕的中心是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具体化了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学习效果。所以,对教学目标的反思是思想政治课教学反思的方向。对这一对象的反思应放在如何有效落实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上,以及如何优化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等方面。

二、课中反思――且行且思,校正航向

课中反思是“在教学中的'反思”,即过程性反思(Process teaching reflection,简写“P”),主要侧重于对教学对象、教学情境、教学技术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进行反思。教学中的反思最重要的是教师要捕捉瞬间获得的反馈信息,并思考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及时调整思路和手段来进行组织教学。

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学生,作为教学对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反思课堂上学生是否能够接受知识、能否跟上老师的进度、能否提出有意义的问题、能否掌握知识和技能,能否体现情感的回归等。

教师要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所创设的情感氛围是否体现了生活性、形象性、学科性、问题性和情感性的特点;情境的设计是否充分发挥了学校软硬环境的效用;是否体现了“三贴近”的原则;是否适合学校和班级的特点;是否有利于班级学生开展讨论与合作学习等。换句话说,教学情境的设置,直接影响到教学目标、教学效度能否顺利完成。

思想政治课的特点是内容抽象而模糊、严肃而深刻,难以引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因此,反思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课程资源、课堂模式等,对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组织显得尤为重要。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反思应从是否选择了恰当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是否恰当、媒体资源的运用等是否丰富、是否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自主学习的环境和空间、是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等方面开始。

三、课后反思――反首而思,聚沙成塔

课后反思是“对结果的反思”,即评价性反思(Evaluation teaching reflection,简写“E”),是教师在课后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回溯、思考、概括和梳理。笔者认为课后的教师反思主要体现在“正负反思”两个方面。第一,反思自己的成功之处,形成正反思的经验。包括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设计情境导入的成功、课堂教学中如何临时应变等。第二,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形成负反思的教训。一般包括教学内容处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教学效果的反馈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等,同时寻找失败的原因,并制定改进的措施,以便下次教学中更改教学设计方案,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是一种沉思,是教师对真知和学生的沉思。教学反思PPE模式,就是我们对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反思的剖析、探索,希望能够用教学反思PPE模式激活政治教学智慧,创新教学模式,领悟教育真谛。

篇11: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探析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探析

教学方法是沟通教与学共同活动的中介,教学模式的改革倡导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改革的关键在于创新,这种创新要把思想观念创新、内容方法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作为突破口,要在教学改革实践和调研的`基础上,构建体现时代特点、符合高职学生实际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以进一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序化、科学化和人本化,使思想政治课更贴近现实、更贴近社会、更能反映时代的脉搏.

作 者:李光胜 LI Guang-sheng  作者单位:沪州职业技术学院,四川沪州,646005 刊 名:教育与教学研究 英文刊名:EDUCATION AND TEACHING RESEARCH 年,卷(期): 23(12) 分类号:G711 关键词: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课   教学模式  

篇12:转变模式,提升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

转变模式,提升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

转变模式,提升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

文/吴小东

摘 要:随着社会变革,教育主体也届届更替,给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难题,需要众多教育志士仁人来探究破解,以提升教育教学效果,培养“四有”新人,实现教育为生活服务、为现代化建设服务。就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提升,可通过“四模式”转变来实现,即转变思维模式、转变管理模式、转变教学模式和转变学习模式。

关键词:模式;转变;效率效果;提升

随着社会变革,教育主体学生也一届一届更替。作为传递文化知识主要手段的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素质教育深入发展,教育中长期改革推行在即,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提升学科效率效果,具体到思想政治教学中,模式转变是重中之重。模式是人们在长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形成的,在人们的头脑中已经被定格的东西,对人的行动有根深蒂固的影响。教育教学效果不佳主要是受传统模式束缚过大。因此,转变模式是提升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的必由之路。

一、思维模式的转变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没有思想意识的转变就不会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要提升思想政治课堂效率效果,教师和学生的思维模式必须转变。(1)教师思维模式的转变。有些教师对工作投入不够,工作效率可想而知。万事怕认真,只要我们认真工作了,真心投入了,结果是必然的`,要摒弃“功利主义”思想,把教育当成事业干,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去教,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学效果的提升就是指日可待的。(2)学生思维模式的转变。“90后”的高中生有热情、敢拼搏,好另辟蹊径,对新事物有极大的好奇心;但缺乏成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存在对比心理、从众心理和享乐心理,并容易受落后腐朽思想侵蚀,多数学生错误地认为学习是苦差事,读书是无用的,不思学习,懒于学习,就想一步登天。这就需要教育和引导,使其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发展,一个阶段完成阶段性目标任务,懂得细节决定成败。

二、课堂管理模式的转变

高效课堂必定是组织有序的课堂,管理是有序的前提。以前的学生大多数家庭条件差,兄弟姐妹众多,本身存在竞争的危机感,自身要求严格,课堂教学中只要认真组织,正确引导便有明显效果;个别学生不当行为,严厉批评收效甚好。现如今生活条件好了,家庭子女少,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养尊处优、个性强、思想独立。教育对象的变化,给课堂管理带来极大挑战,过去“高压”管理方式再也难适应当前形势,必须与时俱进改变课堂管理模式。在课堂上要多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善于捕捉学生语言表达的“亮点”,给予及时的肯定、赞赏和褒奖;少打击、批评和数落,这样师生之间处于一种平等、信任、理解的状态,营造出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才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提升教学效果必须抢占这个“制高点”。虽然是相同的一节课时间,但效果差异很大,究其原因是陈旧的教学模式束缚了师生的发展。过去老师“广播员”式的讲解,学生不假思索地记,考前一股脑地背,只适应应试教育机械式的考核。素质教育要求知识与能力并重,过程与方法并举,达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提升,进而实现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迫使教师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向课堂要效益。(1)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全员参与教学,拿思想政治课来说:导入吸引,老师以国内国际大事、身边周围趣事和关系人们生活起居要事为素材引学生入境。参与分析,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分析问题的对与错、是与非、现象与本质,倡导科学论证,纠正偏激思想言论。点拨提升,老师板书学生分析问题的正确要点,生与生互评补充,老师有理有据多角度点评;同时设法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全体学生快乐参与和讨论,最终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2)进行分类分层教学。这要落实在练习和检测中,表现在学案设计和过程操作中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切合实际的要求,引导其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务,使学生都有成就感和收获的喜悦。

四、学习模式的转变

内因是基础,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真正效率效果提升体现在学生实际学习生活实践中,(1)摒弃思想政治课靠死记硬背来学习的错误认知。多数人觉得思想政治就是固定的条条框框,最简单、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背或记;殊不知政治问题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最后又回归生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要学会运用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指导人们去创造幸福生活。(2)为思想政治课是假大空的理论说教“平反”。思想政治课不是回避矛盾和问题,而是教学生学会一分为二地分析问题,抓住重点、主流、中心和关键,弘扬真善美,鞭策假丑恶。这样去学习思想政治课不用多说,效率效果显而易见。

参考文献:

[1]胡红梅。如何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效率。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09(01)。

[2]李岚。科学整合教学资源,提高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效率。教育实践与研究:B,(06)。

(作者单位 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

篇13: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论文

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论文

论文关键词:

探究式教学 高中思想政治 素质教育

论文摘要: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当今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顺应教学改革深入推进,实现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课程改革目标。本文把高中政治探究式教学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结合起来,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探讨。

在我国的新一轮教育课程改革中,《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将科学探究纳人内容标准,改变了以往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把探究教学方式引人政治课堂教学中,能够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一与学生的交流,能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更能个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对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积极作用。

高中政治探究式教学模式应该通过以下六个环节来实现:

一、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问题情境的创设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中非常重要,其设置的成功一与否将关系到整节课质!i’.的好坏。一种能给学生以情绪感染的情境,能激发学生产生某种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兴趣是知识源泉,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驱动力,是探究活动的起点。在这一阶段,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并提供探究范围。

如在学习《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一课时,我就用多媒体展示我校刚进行完毕的区人大代表的选举,让学生通过熟悉的镜头和图片,看看老师们和同学们是如何行使选举权的。由于学生或亲历这一过程或直接参一与其中,都有所感触,学习情绪很快调动起来。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能够得出结论,什么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让学生明白在现实中,每个公民事实上不可能都直接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公民可以通过选举自己满意和信赖的代表,代表自己行使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激发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珍惜自己手中的政治权利,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这种用生活现象设置情境,可以将看似离自己生活很遥远的政治拉近到学生的身边,容易吸引学生兴趣,驱使学生主动探究。学生通过思考,可以将“似懂非懂”的问题加以解决,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激发了学习热情。

此外,也可以通过引用故事来达到设置情景的日的。例如,在学习“运动概念”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看寓言故事短片《刻舟求剑》,引发学生思考船和流水的运动是不是就是哲学的运动?让学生将日常观念中的“运动”概念一与哲学中的“运动”概念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二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从而在探究学习中,真正理解哲学中的运动的内涵,掌握辩证法的精神。

二、提出问题,明确探究方向

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这个阶段,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自己从学习或生活中发现问题,并在师生讨论的基础卜确定可供探究的主题。

如在学习《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一课时,可以从“同学们在行使什么权利?在选什么?’’“什么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一与我们班内干部选举是一回事吗?”“为什么要行使?行使这个权利有何用?”“应该怎样正确行使?”这几个论题层层递进地开展探究。在这里所指的提出问题,最好让学生提出,因为这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要给学生的提问提供帮助和适当的引导。实在不行也可由教师提出。比如,在讲到选举权的概念时,教师可以问问学生,宪法规定的“选举”和我们生活中的“班干部选举”是否是一回事?当然,教师千万不可以越姐代,否则就失去探究的意义了。

三、合作学习,主动探究

本阶段是探究式学习的关键实施阶段。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动脑,分工合作,在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增强合作精神。本阶段的任务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通过查阅资料、浏览书籍或其他信息资源,对己形成的假设进行探究论证。在收集到有用的信息和数据后,通过对相关数据和信息的分析和整理得出初步结论。在这里,教师是支持者和管理者,学生是探究者和分析者。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做到:多给学生成功的机会,想方设法鼓励学生参与;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探究;协调现有的各种探究所需的资源。

如在学习《正确对待金钱》一课时,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有的负责收集外国名人对金钱的看法;有的负责收集我国古人对金钱的看法;有的负责收集我国当代人对金钱的看法;有的负责收集周围人对金钱的看法;有的负责收集各种典型事例。各小组各负其责,侮个小组将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形成一个总结报告,以各课堂交流之用。每个小组在整理资料时,要发表自己对这些观点、事例的看法。在课堂交流时,不仅要汇报收集的观点、事例,而且要汇报白己对这些观点、事例的看法。

四、相互交流,得出结论

本阶段的任务,对学生来说,是各小组将各自得出的初步结论汇总,并经过交流、讨论、分析后得出能解释前面所提出的问题和假设的最终结论;对于教师来说,是将本次探究进行讲评,通过比较分析,帮助学生建构新的知识。在这里,教师是答疑解惑者,学生是知识建构者。本阶段教师应该把握的.间题主要有:一定要照顾大多数,尽可能的给侮个小组成员发言的机会,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参一与意识;教师应该海纳百川,对于学生的各种观点和结论不应该进行带有观点性的评价;要重视学生得出结论的信息和数据,而不仅仅是结论;要善于发现学生探究的盲点、误点,更要善于处理学生争论的焦点;要尊重学生的观点,而不能硬拉着学生跟自己的思路走。比如,在讲“金钱不是万能的”这个知识点时,有学生搜集了大最金钱能办成事情的材料,硬说金钱是万能的。面对这种情况,千万不能简单粗暴对待,而应该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要循循善诱,与同学一起探讨,利用学生收集的事实说话,要相信真理是越辩越明的。

五、反思评价,引申探究

反思是指在探究活动结束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对整个探究活动的过程进行回顾和总结,总结成功经验,纠正不足,改进方法和手段,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探究水平。

杜威曾经说过,反思行为是自发地对其活动进行认知和评价,能够促使行为向更理性和更高的水平卜发展。通过反思,对探究的各个环节和各方因素进行评价,扬长促短,可以改善和优化探究方法、促进探究者深化认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在该阶段教师应该注意: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收获;不要只停留在知识层的归纳总结,要多考虑过程一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个部分的反思与总结;要多持肯定态度,注意保护学生的积极性;要注意反思的全面性以及深度,切忌蜻蜓点水。这样才能使学科知识一与学生的能力、情感价值观的培养统一起来。

六、运用探究结论,解决实际问题

学以致用是探究教学的特征之一,政治课程亦是如此。探究教学重在知识技能的获得和应用、重在情感态度的培养,而不在掌握知识的数最。因此,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下,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学会迁移,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比如,在学习“税收的种类”之后,教师完全可以提出“如果你在购买体彩时中了400万元大奖,你应该交纳哪些税收,该交多少?”这样的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解决,使得整堂课在问题中开始,又在问题中结束,前后呼应,从而为本次探究活动画卜圆满的句号。

当然,以下六个阶段,只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式教学的一般模式和参考范例,并不是侮次探究性活动都要经历这六个阶段,也不一定都按这个顺序进行,教师完全可以根据不同的学习者、不同的教学环境做出适当的选择和调整。

把探究教学方式引人政治课堂教学中,能够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能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而且掌握了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途径,提高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对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具有积极作用的。

篇14:导学式教学模式初探

“导学式”教学模式初探

郭小华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它是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是教学规律的具体体现,具有指导师生进行教学活动的功能。我校在近几年的政活教学实践中,初步探索出了“导学”教学模式。

该模式是在教师己经认识和掌握了教学规律的基础,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采取有效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导学式”教学法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教师“导”,学生“学”,“导”为主体 ,“学”为主线,把讲授、自学、讨论、谈话、练习等各种形式与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对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有创造精神的人,无疑是大有益处,符合中学生身心发展和思维规律的。“导学”教学模式具体操作如下:

第一步,课前复习,即“复”。根据记忆规律知识应隔一段时间就进行复习巩固 。一上课老师对上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简短提问,或根据学生己知知识创设意境,引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第二步,提出问题,即“导”。 新编教材风格活泼具有可读性, 但对于一个新课题 ,读什么?怎样读?读到什么程度? 学生并不清楚,而且学生读书往往易犯两个毛病: 一是:走马观花, 浅尝辄止 。二是:无疑可生,似乎无师自通。 怎样克服这两种毛病呢 ?这就需要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当好导游小姐的角色 。我们通常在备课时,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知识点 ,设计一些具有明确目的性、知识阶梯性的“自学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 ,沿坡求源地去感知教材内容 ,激发学生发挥智力潜力,循序渐进地探索问题的答案。老师应在开学初就把全书的重难点编成自学提纲发给学生 。一旦老师把本节课要讲的知识结构、知识重难点告诉了学生 ,学生就有了学习的目标和兴趣。

第三步,学生自学,即“学 ”。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学生自学是关键 ,自学是内因, 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学生的认知是任何高明的老师都无法替代的。 所以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依靠他们的心理活动,极积思考自觉探索,动手动脑自我获取知识。 学生采用符号圈点法,即“勾”“画”“圈”“点”法。 要求学生用不同的符号标记内容及掌握知识的程度。 在学生自学时 ,老师有两个任务: 一是指导学法 ,如时间的分配,记忆思维方法、分析问题的角度、哪些知识自己独立完成、哪些需要讨论等 。二是掌握学生自学情况, 老师置身于学生中巡回检查、个别辅导,通过学生的自学情况和个别询问,正确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备讲解时有的放矢。

第四步,学生讨论,即“论”。学生在自学过程中的疑题可以通过互相交流讨论,得到答案。讨论的方式有多种:可以是同座位的两人,或前后四人为一组,也可以是小组、全班讨论,还可以是设立正反两方观点的争论。教师应有意识、有准备地设置问题,将讨论引向深入。既要防止讨论过于简单,出现众口一声的场面;又要防止问题过于深奥,出现无言应答的冷场。讨论可以挖掘学生的发散思维,打开学生的想象力,是学生综合能力的自我培养和锻炼。

第五步,教师讲解,即“讲 ”。学生在自学过程中的疑点迫切需要老师精讲点拨。一般情况下,教师在精讲时要注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紧扣热点、清除思维障碍、侧重联系等几个问题。 老师讲的正是学生所要听的,这样学生才会感到“解渴”。

任何知识都处在特点的体系中,并与体系中的其它知识密切联系。 教师在讲的过程中应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理解知识问内在的联系, 把知识纳入整个体系中, 掌握它在整体中的地位作用 ,使所学知识融为一体逐步系统化, 这样既促进学习,又便于记忆和利用知识解决问题。

学生的听讲是有目的的听讲, 接受教师具体指导,并将自己在自学中获得的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教师讲解的内容相对照,改错、补漏、加深、提高。

第六步,巩固知识,即“练”。教师要精心设计练习题,习题应源于教材,又要活于、高于教材,既要履盖知识点,又要突出重点。要体现启发性、针对性、多样性和系统性。练习的形式要活泼多样:从题型上,要有选择、判断分析、理解说明等;从学生回答方式上分,要有口答、笔答、个别回答、集体回答、竞答、抽签回答等。 练能使教师及时地获得信息反馈,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和进展程序, 发现教学中的薄弱环节然后及时补救。

“导学”教学模式的以上六步,在时间上可分配为:第一步、第二步共约5分钟,是良好课堂的基础。第三步、第四步共约20分钟,是课堂质量的关键。第五步约10分钟,是良好课堂质量的保证。第六步约10分钟,是课堂质量的检验。这六步骤紧密联系、自然过渡、环环相扣。经过几年的摸索实践,我们认为: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思考去获取知识,培养独立学习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和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并能够在科学的学习中培养良好的学风和思想品质。采用这种课堂教学结构形式,对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发智力,发展能力,提高课堂效果等都具有较好的作用,同时,也充分体现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当然,由于探索这种课堂结构形式才刚刚起步,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提高。

篇15:[政治论文]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空白”艺术

[政治论文]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空白”艺术

“空白”,即于教学过程中设定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组织学习,或预习复习,或归纳演绎。“空白”作为教学中的艺术,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尤其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

一、“空白”的意义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空白”艺术的主旨在于留给学生相当的时间,由学生自己对学习内容进行解析、消化,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思考。这将激发每个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热情,使之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质

“空白”艺术要求教师放弃“满堂灌”“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法,彻底克服教者“包办代替”、学者“生吞活剥”的现象。教师将由演员变成导演,学生则由台下的观众变成领衔主演。在“空白”中,学生在教师的指点下,按照自己的思路来解析概念、归纳原理,根据自己的特长来确定掌握内容的具体方式,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应用能力和自学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三)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空白”艺术的特点是:教师指导,学生操作。在“空白”中,学生既要动脑又要动手,或“悟”,或“做”,或“记”,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必将诱发学生的学习灵感,不同思维特点的学生皆可找到用武之处,从而增强教学过程的趣味和学生学习的信心。

(四)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运用“空白”艺术,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都能得到比较充分的发挥。一方面,教师必须于课前对课堂教学作精心的研究和策划,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每道题、每句话都应充分准备。另一方面,学生必须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空白”中,教与学得到有机统一,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知和掌握程度必然会有较大的提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空白”的操作

(一)在“空白”中“悟”

“悟”是领会,是理解,是温故知新,是由感知到思辨的升华。思想政治课的内容理论性强,一些概念、原理十分抽象,单凭教师分析讲解显然不够,至于希望通过“讲得多、讲得细、讲得深”达到学生的透彻把握更是缘木求鱼。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这个“思”,就是“悟”。

在新授概念时,教师应在点化之后让学生自己去“悟”。譬如物质概念中的“客观实在”,教师应该告诉学生,所谓“客观实在”,就是“不依人的意识为转移”,所谓“不依人的意识为转移”,就是“无论你看得见看不见,摸得着摸不着,相信不相信,承认不承认,它都实实在在地存在着”,然后就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

任何眉飞色舞、精辟绝伦的讲解、例举,都取代不了学生自己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最基本概念的感悟。

概念如此,原理也不例外。教师要指导学生由论据“悟”论点,由论点“悟”论据;由理论“悟”实践,由实践“悟”理论;由世界观“悟”方法论,由方法论“悟”世界观。只有这样,才能弄清原理的来龙去脉,把握它的深刻内涵。“悟”是抽象思维的过程,要求开动脑筋,展开思考,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在这里没有任何捷径可走,教师的越俎代庖只会使学生徘徊于思维的迷宫而达不到真理的顶峰。

(二)在“空白”中“做”

“悟”的结果是懂,但懂的仅仅是理论。理论还要与实践相结合,这就要求学生去实践,去“做”。常言道,听一百次不如做一次,“做”能出真知。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做”也就理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手段。

讲授新知识前,教师应该指导学生预习,让学生初步了解新内容,特别是要让学生发现自己理解的“难点”。这样,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有备而来,目的和重点自然明确。

课堂内容的总结和原理的归纳,也应让学生自己进行。教师的责任只在引导学生得出全面而准确的结论,不应把现成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让他去死记硬背。

练习是检查理解广度和深度的工具,是比较重要的“做”。只“悟”不“练”,对知识的掌握难以全面、深化和巩固。教师应该精心设计一定量的选择题、思考题,让学生于练习中发现知识点的误区,通过比较、辨别,加深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

有时还需要把课堂上的“空白”延伸到课后,要求学生走出校门,到农村、到工厂去调查研究,把理论用于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做”是学习的根本,是学习的捷径,只有“做”得出色才算是真正领会,才能把书本内容变为自己的知识。

(三)在“空白”中“记”

“悟”了、“做”了好“记”,“记”了更好“悟”,也更好“做”。“记”是对旧知的回忆和对新知的记忆,既是巩固又是提高。理解了并不一定能够记住,记住了才能进一步加深理解。与学生交谈常常会有这样的对话:这个原理你懂了吗?懂了。这个原理的内容是什么?记不得了。既然记不得,又怎能说是懂了呢!诚然,死记硬背是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大忌,但切不可因噎废食。

重复是记忆的重要形式,然而教师的重复绝对不是学生的记忆。每新授完一个基本概念或基本原理,应要求学生即时强化记忆。给定较短的时间,明确具体的内容,当场抽查。有理解作基础,加上时间的限制、气氛的压力,往往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充分发挥其记忆能力。

复习旧课时,教师更应坚持“提问――记忆――回答”的原则,或回忆概念,或归纳原理,或比较关系,都要让学生先作准备、先“记”。在这个过程中,“记”是目的,其他是手段。

课堂教学要尽可能地利用“空白”让学生记忆那些该记的内容,不要把“记”留到课后,这不仅仅是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更重要的是遵循教学规律,趁热打铁。

三、“空白”的原则

(一)求实原则

具体概念或具体原理的新授与复习,留不留“空白”,留下的.“空白”是“悟”,是“做”,还是“记”,没有固定的模式,应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反对生搬硬套的形式主义。譬如,哲学要多“悟”,政治学要多“记”,而这两门课都要多“做”。至于经济学,最好走向社会、走向市场,多了解些实际知识,这样更能加深学生对经济现象、经济规律的理解和把握。

(二)适度原则

提倡“空白”,讲究“空白”艺术,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效率,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空白”艺术依赖于教师的指导,没有导演的高屋建瓴,就不可能有演员的精彩表演。如果一味“空白”,面对新知旧知,教师什么都不讲,什么都不说,甚至将整节课都交给学生“自由”支配,则是放任自流,违背教与学的基本规律。那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空白”,更谈不上什么“空白艺术”。教师绝不可放弃自己的主导地位,该讲则讲,该空则空,讲空结合,这才是“空白”艺术的要义。

(三)科学性原则

“空白”作为教学过程的艺术,是一种方法,是一种手段,肯定不是教学科学的全部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应勇于探索、勇于革新;一方面要不断丰富“空白”的内容,提高“空白”的水平;另一方面还要拓宽自己的视野,探求更新更好更适应现代化素质教育的教学方式,形成互补,互相促进。这样,“空白”艺术才能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真正焕发出无限的魅力。

“空白”是思想政治课行之有效的教学艺术,是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机统一。它是教学过程的深化,而不是教学过程的中断,“此时无声胜有声”。

篇16:[政治论文]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空白”艺术

[政治论文]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空白”艺术

“空白”,即于教学过程中设定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组织学习,或预习复习,或归纳演绎。“空白”作为教学中的艺术,在强调素质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今天,尤其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

一、“空白”的意义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空白”艺术的主旨在于留给学生相当的时间,由学生自己对学习内容进行解析、消化,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思考。这将激发每个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热情,使之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质

“空白”艺术要求教师放弃“满堂灌”“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法,彻底克服教者“包办代替”、学者“生吞活剥”的现象。教师将由演员变成导演,学生则由台下的观众变成领衔主演。在“空白”中,学生在教师的指点下,按照自己的思路来解析概念、归纳原理,根据自己的特长来确定掌握内容的具体方式,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应用能力和自学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三)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空白”艺术的特点是:教师指导,学生操作。在“空白”中,学生既要动脑又要动手,或“悟”,或“做”,或“记”,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必将诱发学生的学习灵感,不同思维特点的学生皆可找到用武之处,从而增强教学过程的趣味和学生学习的信心。

(四)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运用“空白”艺术,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都能得到比较充分的发挥。一方面,教师必须于课前对课堂教学作精心的研究和策划,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每道题、每句话都应充分准备。另一方面,学生必须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空白”中,教与学得到有机统一,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知和掌握程度必然会有较大的提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空白”的操作

(一)在“空白”中“悟”

“悟”是领会,是理解,是温故知新,是由感知到思辨的升华。思想政治课的内容理论性强,一些概念、原理十分抽象,单凭教师分析讲解显然不够,至于希望通过“讲得多、讲得细、讲得深”达到学生的透彻把握更是缘木求鱼。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这个“思”,就是“悟”。

在新授概念时,教师应在点化之后让学生自己去“悟”。譬如物质概念中的“客观实在”,教师应该告诉学生,所谓“客观实在”,就是“不依人的意识为转移”,所谓“不依人的意识为转移”,就是“无论你看得见看不见,摸得着摸不着,相信不相信,承认不承认,它都实实在在地存在着”,然后就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

任何眉飞色舞、精辟绝伦的讲解、例举,都取代不了学生自己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最基本概念的感悟。

概念如此,原理也不例外。教师要指导学生由论据“悟”论点,由论点“悟”论据;由理论“悟”实践,由实践“悟”理论;由世界观“悟”方法论,由方法论“悟”世界观。只有这样,才能弄清原理的来龙去脉,把握它的深刻内涵。“悟”是抽象思维的过程,要求开动脑筋,展开思考,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在这里没有任何捷径可走,教师的越俎代庖只会使学生徘徊于思维的迷宫而达不到真

[1] [2] [3]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政治论文]思想政治课导学式教学模式初探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