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学论文 > 英语教学论文 > 新教材下教师素质的缺失及补救措施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新教材下教师素质的缺失及补救措施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新教材下教师素质的缺失及补救措施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希望您能喜欢!如果这8篇文章还不能满足您的需求,您还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与新教材下教师素质的缺失及补救措施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相关的文章。

新教材下教师素质的缺失及补救措施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篇1:新教材下教师素质的缺失及补救措施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作者: 江苏姜堰市二中 唐 亮

高中英语新教材以它新颖、科学的编排体系和丰富有趣的内容博得广大师生的好评,为我国中学外语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使之焕发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但是,新教材在使用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究其根本原因是教师素质滞后.这一问题直接影响到新教材的使用效果,并成为束缚中学英语教学健康发展的瓶颈.

一、滞后的表现及其原因

1. 教学观念滞后

新教材采用交际教学法的思路.“交际教学思想的核心就是把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工具来教、来学、来用,而不是把教会学生一套语法规则和零碎的词语用法作为语言教学的最终目标.”(龚亚夫)不少教师一方面未能正确理解交际教学的思想,片面地把交际教学法理解为只重视口语,不重视书面语;只重视交际能力,不重视语法知识,因而排斥交际教学法.另一方面,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认为掌握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虽然教材是新的,但观念是旧的,教法也是旧的.其实,交际教学法不但重视听、说、读、写,并且认为语法知识,包括词语用法是交际能力的组成部分.英国的交际教学法专家Littlewood认为,交际能力的组成有三点:

(1)The ability to understand structures and vocabularies.

(2)Knowledge of the potential communicative functions of linguistic forms.

(3)The ability to relate the linguistic forms to appropriate nonlinguistic knowledge in order to interpret the specific functional meaning intended by the speaker.

可见,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就是能听得懂、说得出、读得懂、写得出词汇运用和语法结构正确的句子.但是,语言知识归根到底是为发展语言能力服务的.不少教师未能认识到这一点,教学观念仍停留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层次上,认为语言知识应尽量详细地给学生讲解,语法知识应系统全面.在这样的教学观念的影响下,课堂仍是教师一言堂、填鸭式地灌输,只重视语言知识的积累,忽视语言实践;只强调教师的教,忽视了学生的学.加上新教材容量大,因此就产生了教不完、课时不够的困惑.造成教学观念滞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旧教材在编写上,以语言知识为中心,以语法系统为线索;在教学思想上,强调语言知识的积累和语言技能的培养.新教材把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作为教学的最终目标,强调大量的语言实践.教师如不能认识到这个转变,就不能适应新教材的教学;(2)受高考的影响.语言能力或语言水平的考查按理应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但由于客观的原因,NMET试题对听说能力的考查有一定局限,因此,即使有些教师已意识到新教材在指导思想上的变化,仍不能以新的教学观念来指导教学,而是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应试准备上;(3)教师对新教材的使用在思想上准备不足.有些教师没有接受过新教材培训,对新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体系、特点认识肤浅,没有对新大纲、新教材进行深入的学习和钻研,认为不管什么教材,语言的教法总是一样的.观念没有转变过来,就造成“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

2. 知识与能力滞后

新教材的编写以话题为中心,体裁有故事、科普小品、书信、日记、说明文、对话、短剧、传记、通知、童话、广告、记叙文、政论文、诗歌及应用文等.内容也丰富多彩,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贴近学生的实际.这就要求教师除了应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外,还应具有广博的知识,尤其是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外语是跨文化的人文学科,外语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目标语国家的民族、文化、历史以及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知识.有些教师不注意这些知识的积累,不注意知识的更新,除了课文和语法外,其它方面知之其少,因此上课内容单调,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新教材对教师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教师的作用只是充当一名讲师(lecturer),而新教材要求教师集各种角色于一身:在复习时是记忆激活者(activator),在呈现新内容时是示范者(demonstrator),在操练时是组织者或指挥者(organizer or conductor),在学生自己练习时是管理者(supervisor),在巩固环节时是帮助者(helper).在五个不同环节中,教师所发挥的作用是不一样的.教师能力滞后体现在只会当演讲者,无法在不同教学环节中变换角色,组织有效的课堂活动,从而激发起学生参与语言实践的热情.

二、关于英语教师素质结构的思考

英语教师素质滞后影响新教材的使用,那么,英语教师又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呢?按照英国爱丁堡大学应用语言学专家Peter Stevens的意见,有三个方面:

1. 个性品质

内在的品质特征就是身体健康无缺陷,有较高的智力,有坚强的性格,感情上成熟;通过教育培养而形成的品质特征是受教育程度高,有比较广泛的知识,精通掌握所教的语言.

2. 教学能力

对教材要有创造性使用的能力,会根据不同情况进行改编与设计,有控制课堂教学的能力,能识别所教学生的成绩和问题,使学生的学习效果达到最大限度.

3. 事业心

能把自己的工作看作是教育事业的一部分,并为之奋斗;能正确理解语言教学形势和发展趋势,并有正确的观点.

美国有一项调查认为,教师素质结构的比例应为:学识20%、教学态度10%、工作计划性20%、组织能力15%、表达能力15%、教学方法20%.可以看出,学识和个性品质是教师素质结构的基础,是教学能力赖以发展的前提;而教学能力又是素质结构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教师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准.就我国的实际来说,英语教师应具备良好的个性品质、必要的知识水平和一定的教学能力.个性品质是教师的非智力因素,它包括广泛的兴趣、强烈的求知欲、稳定的情绪、坚强的意志、活泼开朗的性格和民主的态度.知识水平包括教师的英语知识和语言技能、汉语知识和技能、心理学、教育学以及外语学科理论知识.智力水平指教师应具备的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想像力和科学思维能力.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教师应具备的教学工作能力和从事教学研究的能力.按照英语教学的特点,具体包括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模仿表现能力、创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的能力和教学行为研究、经验总结、教学法研究乃至语言教学研究等工作能力.

三、提高教师素质的几点建议

决定素质教育能否实施、怎样实施、实施成功与否的人不是学生,而是教师.提高教师素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英语教师本身有意识提高自身素质,同时也需要学校把它当成一件大事来抓,创设条件,让教师更快地提高.根据英语学科的特点,笔者认为应从两方面入手:

1. 教师的自我进修

自我进修包括两方面:提高英语语言水平和学习有关学科理论.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应坚持阅读各种英文报刊,坚持收听各种英语广播.只有这样,知识才能不断更新,能力才会不断提高.另一方面,教师应订阅有关中小学外语教学研究之类的、与教学结合十分紧密的教学科研杂志.此外,外语类学科现代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也是教师自我进修的理想读物.

2. 发挥教研组作用

教研组可以开展各种旨在提高教师素质的教研活动:(1)组织集体学习、观看有关的教学录像,如《中学英语课堂教学艺术》、新教材培训录像、全国英语优质课竞赛录像等;(2)开展教学基本功竞赛,组织听课、评课,开展“说课”活动,这些活动为教师提供了学习的机会,有利于教学能力的提高;(3)开展“创优课”活动和“教改实验”.全国英语优质课竞赛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它告诉我们:通过“创优课”活动,可以极大地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和教学观念的转变;而教改实验、课题研究,可以促进教师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且不断创新,推动教学向纵深方向发展.值得一提的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如多媒体技术在英语教学上的应用及和谐发展,为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篇2:新教材使用中的教师素质问题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福建省厦门市同安第一中学 邵永平

新教材使用一轮以来,以它新颖、科学的编排体系和丰富有趣的内容博得广大师生的好评,为我国中学外语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使之焕发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但是,新教材在使用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不少教师感到内容多、课时少;语法知识零散、不系统等。造成这些困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因素是外语教师未能领会新教材的精神实质,以致未能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究其根本原因是教师素质滞后。这一问题直接影响到新教材的使用效果,并成为束缚中学英语教学健康发展的瓶颈。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教师的素质已被摆在十分重要的地位,被认为是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

一、滞后的表现及其原因

1.教学观念滞后

新教材采用交际教学法的思路。“交际教学思想的核心就是把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工具来教、来学、来用,而不是把教会学生一套语法规则和零碎的词语用法作为语言教学的最终目标”(龚亚夫)。不少教师一方面未能正确理解交际教学的思想。片面地把交际教学法理解为只重视口语,不重视书面语;只重视交际能力,不重视语法知识,因而排斥交际教学法。另一方面,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认为掌握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虽然教材是新的,但观念是旧的,教法也是旧的。其实,交际教学法不但重视听、说、读、写,并且认为语法知识,包括词语用法是交际能力的组成部分。英国的交际教学法专家Littlewood认为交际能力的组成有三点:

(l)The ability to understand structures and vocabularies

(2)Knowledge of the potential communicative functionS Of linguistic forms

(3)The ability to relate the linguistic forms to appropriate nonlinguistic knowledge in order to interpret the specific functional meaning intended by the speaker

可见,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即能听得懂、说得出、读得懂、写得出词汇使用和语法结构正确的句子。但是,语言知识归根到底是为发展语言能力服务的。不少教师未能认识到这一点,教学观念仍停留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层次上,认为语言知识应尽量详细地给学生讲解,语法知识应系统全面。在这样的教学观念的影响下,课堂仍是教师一言堂、填鸭式地灌输,只重视语言知识的积累,忽视语言实践;只强调教师的教,忽视了学生的学。加上新教材容量大,因此就产生了教不完、课时不够的困惑。

造成教学观念滞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受传教学观念的影响。旧教材在编写上以语言知识为中心。以语法系统为线索;在教学思想上强调语言知识的积累和语言技能的培养。新教材把培养学生的语言能

力作为教学的最终目标,强调大量的语言实践。教师如不能认识到这个转变,就不能适应新教材的教学;(2)受高考的影响。语言能力或语言水平的考查按理应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但由于客观的原因,NMET试题未能

对听、说加以测试。因此,即使有些教师已意识到新教材在指导思想上的变化,仍不能以新的教学观念来指导教学,而是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应试准备上;(3)教师对新教材的使用在思想上准备不足。有些教师没有接受过新教材培训,对新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体系、特点认识肤浅,没有对新大纲、新教材进行深入的学习和钻研,认为不管什么教材,语言的教法总是一样的。观念没有转变过来,就造成“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

2.知识与能力滞后

新教材的编写以话题为中心,体裁有故事、科普小品、书信、日记、说明文、对话、短剧、传记、通知、童话、广告、记叙文、政论文、诗歌及应用文等。内容也丰富多彩,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贴近学生的实际。这就要求教师除了应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外,还应具有广博的知识,尤其是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外语是跨文化的人文学科,外语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目标语国家的民族、文化、历史以及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知识。有些教师不注意这些知识的积累,不注意知识的更新,除了课文和语法外,其它方面知之甚少,因此上课内容单调,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新教材对教师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教师的作用只是充当一名讲师(lecturer),而新教材要求教师集各种角色于一身:在复习时是记忆激活者(activator),在呈

现新内容时是示范者(demonstrator),在操练时是组织者或指挥者(organizer or conductor),在学生自己练习时是管理者(supervisor),在巩固环节时是帮助者(helper),在五个不同环节中教师所发挥的作用不一样。教师能力滞后体现在只会当演讲者,无法在不同教学环节中变换角色,组织有效的课堂活动,来激发

起学生参与语言实践的热情。

造成知识与能力的滞后有几方面的原因。首先,中学师资状况欠佳。一方面师范类院校英语专业生源欠佳,大部分在中学时英语学得好的学生不愿选择教师这一职业,从而造成整体素质下降;另一方面师范类院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存在弊端,长期以来,英语专业师范生学的是以语言知识和文学为主线的课程。虽然师范类院校也开设教学法及心理学等课程,但一般来讲这些课程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新教材所体现的交际教学思想要求教师对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等都有所了解。但实际情况是,不少教师对这些学科理论知识知之不多。由于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一些教师习惯采用“单词一课文一巩固

操练”的课堂教学模式,乐当演讲者的角色,不愿尝试新的教法。因此,其它方面的能力长期以来得不到锻炼,个别人甚至连用英语组织教学都有困难。再者,教研风气不浓,教师缺乏业务进修的自觉性。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有些教师满足于对课本的教学能过得去、学生能听下去就行,整天埋头批改作业、卷子,而深入钻研教材、提高业务的热情不高。久而久之,就象“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那样,原来在学校学到的那点东西得不到充电。正由于有些学校教研风气不浓,对于听课、评课流于形式,难以鼓励有改革创新意识的教师。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师的素质很难得到提高,甚至可能下降。

二、关于英语教师素质结构的思考

英语教师素质滞后影响新教材的使用,那么英语教师又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呢?按照英国爱丁堡大学应从语言学专家PeterStevens的意见,有三个方面:

1.个性品质。内在的品质特征应是身体健康无缺陷,有较高的智力,有坚强的性格,感情上成熟;通过教育培养而形成的品质特征是受教育程度高,有比较广泛的知识,精通掌握所教的语言。

2.教学能力。对教材要有创造性使用的能力,会根据情况进行改编与设计,有控制课堂教学的能力,能识别所教学生的成绩和问题,使学生的学习速度达到最大限度。

3.事业心。能把自己的工作看作是教育事业的一部分,并为之奋斗;能正确理解语言教学形势和发展趋势,并有正确的观点。

美国有一项调查认为教师素质结构的比例应为:

学识 20%

教学态度 10%

工作计划性 20%

组织能力 15%

表达能力 15%

教学方法 20%

可以看出,学识和个性品质是教师素质结构的基础,是教学能力赖以发展的前提,而教学能力是素质结构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教师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准。就我国的实际来说,英语教师应具备良好的个性

品质、必要的知识水平和一定的教学能力。个性品质是教师的非智力因素,它包括广泛的兴趣、强烈的求知欲、稳定的情绪、坚强的意志、活泼开朗的的性格和民主的态度。知识水平包括教师的英语知识和语言技能、汉

语知识和技能、心理学、教育学及外语学科理论知识。智力水平指教师应具备的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和科学思维能力。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教师应具备的教学工作能力和从事教学研究的能力。按照英语教学的特点,具体包括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模仿表现能力、创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的能力和教学行为研究、经验总结、教学法研究乃至语言教学研究等工作能力。

三、提高教师素质的几点建议

决定素质教育能否实施、怎样实施、实施成功与否的人不是学生,而是教师。第三次全教会把提高教师素质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提高教师素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英语教师本身有意识提高自身素质,同时

也需要学校把它当成一件大事来抓,创设条件,让教师更快地提高。根据英语学科的特点,笔者认为应从两方面入手:

1.教师的自我进修。自我进修包括两方面:提高英语语言水平和学习有关学科理论。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应坚持阅读各种英文报刊,坚持收听各种英语广播。只有这样,知识才能不断更新,能力才会不断提高。另

一方面,教师应订阅有关中小学外语教学研究之类的与教学结合十分紧密的教学科研杂志。此外,外语类学科现代教育理论方面等书籍也是教师自我进修的理想读物。

2.发挥教研组作用。教研组可以开展各种旨在提高教师素质的教研活动:(l)组织集体学习、观看有关教学录像,如《中学英语课堂教学艺术》、新教材培训录像、全国英语优质课竞赛录像等;(2)开展教学基本功竞赛,组织听课、评课,开展“说课”活动,这些活动为教师提供学习的机会,有利于教学能力的提高;(3)开展“创优课”活动和“教改实验”:第二届全国英语优质课竞赛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它告诉我们通过“创优课”活动,可以极大地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和教学观念的转变;而教改实验、课题研究,可以促使教师将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且不断创新,推动教学向纵深方向发展。值得一提的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如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上的应用,为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参考书目:

1.周流溪主编《中国中学英语教育百科全书》,东北大学出版社

2.王才仁《英语教学交际论》,广西教育出版社。

3.龚亚夫“正确理解交际教学思想”,《中小学外语教学》第1期。

-摘自《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篇3:浅析新形势下教师素质的缺失兼论补救措施

浅析新形势下教师素质的缺失兼论补救措施

一、清楚新形势下教师职业的走势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建立优化教师队伍的有效机制。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这是党和政府对广大教师的爱护和有力鞭策,是所有教师面临的一个新课题。那么,教师怎样才能适应日新月异且竞争激烈的形势?笔者认为,教师的视域必须拓宽到首先清楚新形势下教师职业的走势。

1.铁饭碗趋向不稳定性 如果说,教师有过“只要进校园,不愁没饭吃”的历史,那么今天就没有“风吹雨打不动摇”的稳定性了。改革的深入发展,关系到每个领域每个人,教师自不例外,自我封闭的牢固和自感良好的稳定便不复存在。一些地区让一些不能任教的教师转岗或下岗,是向教育阵地这座“顽堡”的有力冲击,动摇了一些教师“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旧观念,越来越多的教师无不意识到自己工作的危机感。铁饭碗随时有被打破的可能,这是广大教师清醒的体悟和共识。

2.优越感呈现暂时性 铁饭碗的打破必然意味着教师职业优越感的暂时性。由于我们中的一些人长期背着优越感的包袱,工作马虎,不思进取,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甚至不想撞、不愿撞,导致一些学校人浮于事,办学效益只低不上,地方领导和群众颇有意见。尽管不少地方干部、工人纷纷转行、下岗,而教育阵地依旧按兵不动,教师薪水按时发放,没有吃穿之忧。这虽然体现一些地方“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远见,殊不知,当改革的东风劲吹教育这方热土之时,也就是危机降临之日,一些教师下岗待业势所必然。故而,优越感的暂时性就是教师职业的应有诠解了。

3.封闭性走向社会性 几千年教育历史的沉淀,虽不乏永远闪烁着光辉的精华,而封闭性的劣根性则是滞后于时代的不足。一般说来,大多数教师从风华正茂走入校园,一直到两鬓染霜离开讲坛,其间数十年,不乏为民族培养了大批有用人才,但也不排除庸庸碌碌度一生的。除了多种因素外,教育的封闭性不可说不是一个弊端,现在,这一弊端渐趋被革除。有的地区对教师的职称评定和聘用采取一些新的举措,如申报放宽;不问你是否师范院校毕业,只要你认为自己能胜任教师这一职业就可以申报做教师;评审由社会决定;一个教师是否称职,不是学校说了算,而是由社会来评审,江苏海门市一所学校开展的“千名家长评教师”活动,从师德、教育教学两方面,请家长品评教师的好、中、差,这是走向开放的一条好途径;聘任在学校考核;学校根据申报者的品德、专业能力诸方面,决定是否聘任其从事教师这个职业。可见,开放性、社会性的聘任制度,给我们每一位今天担任教师角色的人敲响了警钟。

4.诸种观念的滞后性 包括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以及服务观等,我们一些教师远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谈及教育,只注重文化知识传播,甚至认为越全越深越好,于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重智育,轻忽其他。谈及质量,把学生的文化成绩、学校的升学率看得重而又重,排成绩名次、订升学指标,自以为深谙质量之精髓。谈及人才,相当一部分业内人士把成绩好的学生看成是人才,其片面狭隘之谬尚不自觉。这种观念的偏狭,必然导致服务观的倾斜,学习尖子成了教师的掌上明珠,全面周到,自不待言,只盼“一枝红杏出墙来”,不思“百花齐放春满园”。

5.教师素质的滞后性 这主要指的是教师的敬业精神和业务水准及适应素质教育需求的程度。一位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不可否认时下的教师素质比之这样的要求有些距离。这不是吹毛求疵或危言耸听,遍观今日教师之现状,不无感到敬业精神令人忧虑。靠“一根教鞭治天下’者有之;搞第二职业,如投身商海,做有偿家教者有之;人到心未到,出勤不出心者亦有之。凡此种种,无须一一;可见一些教师敬业精神的严重缺失。其二是一些教师业务水准的滞后。因为新形势对教师的业务水准提出更高更全面的要求,我们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尚未意识到自己已经落伍了。不少人只有单一的专业知识,而缺乏组织学生搞素质教育的其它相关素质。

二、确认新形势对教师的新要求

解读新时期对教师的新要求,众多教师不难把握其流动不止的血脉。作为手里把握着祖国未来、民族前途的教师,无外乎要具备热爱教育、追求教育的内在的而非表化的敬业精神和较高层次的、较全面的业务能力。诚如《决定》所要求的:“教师要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要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要有宽广厚实的业务知识和终生学习的自觉性,掌握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要遵循教育规律,积极参与教学科研,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人格,因材施教,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1.必须具备树立远大理想及献身教育的人生观念和通过参与教育的改革事业,实现奉献自我的价值现。一些优秀教师的事迹昭示我们,尽可能多地造就社会有用人才是教师的远大理想。也许,一个教师年轻时有过这样或那样的“梦”,而一旦担承教师这职能,就必须植根于教书育人这一基点之上。为收获理想之果,理当具备两种意识:参与意识,教育改革已进入实质性的攻坚阶段,如不少学校实行教师聘任制,你不能充当事外闲人,应当使出浑身解数,满怀信心地投入其中,以你的高素质、高水准赢得属于你自己的一席之地;奉献意识,教师常常与清贫划等号,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不能这山望着那山高,要乐守清贫,要呕心沥血,今天仍要弘扬“春蚕精神”“红烛精神”。养尊处优本来就与教师无缘,饱食终日、无所事事不是教师职业的应有之义。质言之,当教师注定要有一种牺牲精神、奉献精神,不然,最好另择他路,否则就有充任“冒牌”角色之嫌。

2.必须树立“爱即师魂”的观念,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面对有情感有活力的一群,只有洒下爱之甘霖,才可获取爱之回报。事实上,我们中的一些人对“爱”的理解颇为狭隘,以为“严即爱”,上演一幕幕苗折花蔫之悲剧,更多的人认为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就是爱。前者失之过度,后者流之肤浅。真正的爱,必须营造彼此沟通心心相印的氛围,而如此则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多看到学生的闪光之处,从做人、求知等方面予以悉心关照,不自恃过人、高居人上,应以兄弟姐妹式的、新朋故友式的,这样才能构筑师生之间的桥梁,收到“春风风人,夏雨雨人”之效。诚如马卡连柯所说:“如果有人问我:你怎样能够以简单的公式概括你的.教育经验的本领时,我就回答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

3.必须确立正确的人才观。什么是教师眼中的人才,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界定和标准,“学而优则仕”、出人头地、高人一等是封建社会教师心目中的人才;上名牌、读重点,相当长一段时间是我们中小学教师心目中的人才。为了培养这样的人才,有的学校加班加点,频繁考试,加大学生课业负担;有的教师偏爱成绩好的尖子,悉心关照,百般呵护。这样,难免培育出畸形“人才”,这些学生的意志品质、言行举止很难与时代合拍。何谓新时期的人才观呢?《决定》给了我们明晰而正确的答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了完成这个宏大任务,我们必须矫正自己的人才观,以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全面素质为己任,不以一模识人才,不拘一格育人才。

4.必须树立宽广的服务观。既然“教师的天职是变化、自化、化人”,那么,新形势下的服务观务必是宽广的而不是狭窄的。过去一度受“智育为上”的支配,虽然我们一些教师也服务于学生,但只关照成绩较好的学生及其学业成绩,热心于一些学生,冷淡一些学生,造成人温自怨的尴尬局面。我们提倡的宽广的服务观涵盖两层意思:一是服务于全体,不厚此薄彼,想到手心手背都是肉,好生差生都是生,做到一碗水端平,让所有学生同乘一辆前行的车。二是服务于全面,对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品质、学习成绩以及身体素质都要悉心关照,服务周到,促使其全面发展。由此出发,我们每位教师都必须权重于服务育人。

5.必须迅速适应科学发展形势,掌握必要的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当今的教师要想保住其“地位”,延续其职业,还必须迅速适应科学发展的形势,学习、掌握一定的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马克思指出:“如果你想欣赏艺术,你就必须成为一个在艺术上有修养的人。”有位学者说过:“教师要向学生释放知识的能量,首先自己要有丰富的库藏;要散布阳光到人心里,自己心中必须先有一轮太阳。”这些话都颇有见地。平心而论,我们许多教师已认识到自己知识的缺失,也采取诸如自学或参加继续教育等措施,但人们往往重视专业知识的提高,而忽视知识的广度,特别是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不可否认,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一些教师尚不知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为何物,沿袭多年不变之教法。同样不可否认,科学走入校园,科技走近学生是早晚的事。因此,教师必须先行一步,必须认识到尽快掌握计算机、多媒体等教学技术手段,是刻不容缓、势在必行的。可喜的是,许多教师放弃节假日休息,自费或投亲拜友学电脑。一个教育技术手段的革命正在蓬勃地、悄然地兴起。

6.必须掌握与素质教育相关的知识。素质教育给教师素质提出全新且全面的要求。科技的高度发展促使文理相渗相通,作为新时期的合格教师,必须既专且博,而现今教师的现状则令人堪忧:语文教师不懂理科常识,遑论新科技;数学教师常写错别字,更不说正确规范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绝大多数教师不识五线谱,不懂色彩、线条。总之,我们不少人专得不够,何谈为博?为了拓宽知识面,承担素质教育这副重任,一些教育主管部门实施了补救措施,如开设音乐、美术、普通话、电化教学讲习班,程度不同地改变着教师知识水平的缺胳膊少腿现象,但历史的痼疾非朝夕之间能够痊愈,我们必须有打常规战、持久战的准备。就个人而言,当有目标、有计划的学习,一点一点的积累,一个顽堡一个顽堡的攻克;就主管部门来说,应给教师提供必要的条件,予以必要的指导,加强督促检查,真正扎实有效地补好这一课。

7.必须不断更新教学方式方法。《决定》号召我们要“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教学质量,改革教学方式方法迫在眉睫,不改不行,迟改也不行。众所周知,“一言堂”“满堂灌”“地毯式轰炸’等现象十分普遍,形而上学的诠解“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把学生看作接受知识的机器,把考试分数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津津乐道的是某某学生考得怎样,闭口不谈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更只字不提如何提高学生的动脑动手动口能力,以加重学生负担为能事,搞得学生苦不堪言,甚至怨言四起。看来,教学方法的更新,首先,得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还自主给学生。其次,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之中获取新知。第三,尽快采取启发式、讨论式等被实践证明了的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以提高教学效益。否则,教师的地位必然会发生动摇。倘若至此,必悔之晚矣。

三、巩固自我地位的途径

一要广施爱的甘霖 爱是教师手中不可须臾离开的魔方,产生的魔力是不可估量的,以高尚的情操感召学生,以和谐的环境陶冶学生,以丰厚的知识哺育学生,以满腔的热忱关爱学生,如此,则既无“误人子弟”之嫌,亦无被炒鱿鱼之虑。

二要弘扬师德 古人从师讲求为人师表,当今的教师就更应如此。我们讲为人师表,以全新的视野看教育,从全方位的角度审视自己,执着追求,精益求精,对自己不能低标准和低境界。要讲:“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多工作,少索取,甘做红烛,乐当人梯,真正实现属于教师自己的主体价值。

三要不断充电和补充营养 陶行知说:“教师必须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有人讲教师应是个“杂家”,言下之意,就是教师的业务知识必须全面,在新形势下这种要求就更迫切了。教文科的必须掌握点数理化,教理科的也应懂点文史哲,还必须提高教师思想素质、心理素质乃至音乐、体育、美术和劳技素质,否则就是只有健全身体而非健全头脑之人。

四要增强自我涵养 学生是教师的上帝,不应当是应景之悟,必须溶入血液中,落实到行动上。学生有了进步,你不能沾沾自喜,要引导其走入更广阔的天地;学生有了过失,你不能急躁甚至暴跳,要诱导他们认识、改正错误,一切讽刺、挖苦都是下下策。总之,作为教师,既要喜欢“春光明媚,鸟语花香”,又要容得下“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因为,站在你面前的总是一群天真无邪、烂漫如花的孩子。

篇4:素质教育观下的基础英语教育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二十一世纪,我国中小学教育必将以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作为实现中学教育目的重要途径之一的英语教育,我们考虑更多的是“在认识上应如何适应素质教育思想;在理论上应如何体现素质教育思想,在实践上又应该如何落实素质教育思想”。①本文将以素质教育的主体性、全体性、全面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等几个基本特征为出发点,结合“应试教育”在教学中暴露出的一些弊端,谈谈如何在素质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来搞好基础英语教育。

一、主体性

主体性教育是素质教育思想的核心,因为人的发展既不能由父母包办,也不能由教师代替,人的发展从根本上说是主体性的发展。“没有主体内在潜能的开发,没有外在文化知识经济发展主体的内化,人的发展是不可能的”。②

教育是教师和学生双方作用的过程(即人作用于人的过程),其核心关系是教与学的关系,因此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也就是说主体的发展,不仅不否定教师的作用,而且把教师也视为并列的活动主体,且发挥着指导者的作用。教育中的这种‘双主体性’决定了教师要负教的责任,学生要负学的责任,只有双方的主体作用都得到充分发挥,教育才能收到最佳效果”。③然而,考察我们当前的课堂教学实践,则不难发现受“应试教育”、“升学教育”的影响,教师把持课堂的现象仍然存在,其根源就在于忽视了学生主体作用的正常发挥。这种状况既阻碍了教学改革的开展,也阻碍着素质教育的实施。 英语教育应该如何发挥这种“双主体”作用呢?在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引导者、促进者,是言语交流活动的共同交际者,也是教学方法的探索者、研究者。教师进行的一切教学研究活动都应该在考虑教学目标和教学目的的基础上,以学生的需要,学生的能力,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以能够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为前提。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①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灵活选择教学模式。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四种言语活动是相互联系和促进的,教师根据不同学习阶段和不同教学对象对听说读写进行有侧重或平衡的综合训练。 ②重视师生间情感沟通。英语教学中具有大量的言语交流活动需要学生积极参与,而语言的交流离不开情感交流。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语言教学课这一有利条件,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尊重学生发表的看法,理解学生学习中的顾虑和难处,关爱学生,信任学生,给学生提供“安全感”。在宽松和谐的语言学习气氛中,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增强自尊,从而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目的。 ③启发学生积极参与言语交流活动。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关键。英语教学中,从造句到看图说写,从讲故事、情景对话到角色扮演、即兴发表见解都是启发学生想象力进行创造性活动的有效途径。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体现英语教学的交际性特征,加大师生间、学生间言语沟通的面,做到用中学,学为了用(learn by doing,learn for doing)。外语教学的意义就是在这种“使学生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中真正获得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④

④做好学法指导。教学是教学生学,外语课是使学生掌握外语,学生掌握外语必须靠自己去学,这是学生主体性的根本表现。简单说来,就是“学生愿学,能学,可以不走弯路地学”。 ⑤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认为主要就是表现在,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被动接受式的“要我学”转化为主动进取式的“我要学”,最终走上能自我教育式的“我会学”的路子。总之,“我们提倡学生主体,并不排斥教师指导;只是教师指导的作用在于实现学生主体而学生主体又反过来活跃教师的指导活动,两者相互为用。对于学生来说,可以因教师的指导作用而发挥更好的积极性,学习上不走弯路;从教师说,可以收到教学相长的进步”。⑥所以发挥师生的双主体作用是素质教育落在实处的根本。 二、面向全体性

“应试教育”使学生遭到不平等的对待,只注意少数学生,忽视了多数学生,特别是歧视差生的现象在许多学校仍不同程度地存在。这完全违背了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面向全体学生,对每个学生负责。英语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主要学科当然应面向全体学生。随着国家对外开放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英语作为交际工具已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日渐发挥作用,懂外语已成为衡量现代人的标准之一,每个未来的普通公民在中学阶段都应打好一门外语的基础。每个学生,无论将来干什么,如果缺少能基本运用一门外语的能力,必将影响到个人才能的全面发展。因此,英语教师一定要面向全体,努力使每个学生的学习都基本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目的和要求。 当然,面向全体不等于“齐步走”、“一刀切”,“因材施教”指的就是既要面向全体,又要承认差异。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抓中间,而不放两头,知人善教,好、中、差分别要求,如对外向型学生,要利用其善交际之长以带动班上的言语交流活动;对内向型学生,则要鼓励积极参与,大胆张口。总之,教师要从学习上,个性上发挥不同学生优势,做到既照顾全体,又培养个别。

三、发展全面性

英语教育因其教育的特殊性要体现素质教育的全面性是大有可为的。首先,初、高中英语教学大纲在教学目的的规定上,已明确提出英语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获得语言基础知识、言语基本技能和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方面的教育),这足以说明英语教育必须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其次,中学英语教学的内容和过程本身就是发展学习智力因素,提高认识素质的过程。如通过对语音、语法、语句、语篇的学习而发展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和记忆力;通过对英语语法结构,文学作品和语言逻辑问题的分析而发展其思维力和想象力。值得一提的是,研究表明,非智力因素对青少年的外语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成功的中学英语教学必然与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正确动机、浓厚兴趣和坚强意志紧密联系。因此,要体现素质教育全面性,这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此外,英语学科中大量开展的听、说、读、写言语活动对学生心理素质、交往素质也有促进作用。目前英语教学中大力倡导的“语言整体教学”(the whole language teaching)能较好地融上述多种素质的培养为一体,是一种值得认真研究和掌握的教学模式。

在英语教育中我们应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全面性特征,但全面性不等于全优生,“品学兼优”在任何时候都是少数。全面发展也不等于“平均发展”,在注重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同时,英语教育也应为有专长的学生提供应有的发展环境。 四、注重基础性

素质教育的基础性即指在教育内容要求上要从最基本最必需的,对今后发展有一定影响的方面去培育人,为他们学习做人和进一步学习乃至提高全民素质打好基础。换句话说,“基础教育不是直接出人才而是为未来人才的成长奠定基础的教育”。⑦

本着素质教育的这一基本属性,素质教育向学生提供的只能是“基本素养”而不是职业素养或专业素养;是让学生拥有“一般学识”而不是成为某一专门领域的“小专家”。“应试教育”突出的则仅是考试的选拔功能,在其影响下,为了升学,应付考试,教师不得不把学生往“题海”里拉,让学生钻牛角尖,专门关注偏、难、深的知识点,教学要求被随意拔高,教学难度被无限加大,从而使教育忽视了最重要的一点---对全体学生进行最基本的素质教育,造成学生畸型发展,“高分低能”的现象很普遍。 英语作为基础教育中的三大基本学科之一应该给学生提供哪些最基本的东西呢?我认为《九年义务制教育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在教学目的中所提及的四个方面,正是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即:掌握英语基础知识,获得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习能力。就英语基础知识来说,要求学习掌握正确发音,具有拼读能力,能用最基本的句型进行口笔头语言交流,切实掌握大纲要求听、说、读、写四会的基础词汇;在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方面,做到能听说最基本的日常交际用语(《大纲》已列出),能读懂简易读物、浅显的书信、报刊、说明、时刻表等,以及能写英文短信、留言、通知、日记等;此外,通过英语教育能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品德和学习习惯,使其具有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能力。上述所指不仅能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打好基础,而且能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好英语打好基础,为学生今后的就业也能打下一定基础。 五、着眼未来发展性

“素质教育的发展性,主要指培养和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知识与能力,把教育的重点转移到开发潜能、启迪心智、增强后劲上来”,⑧也就是说,教育要着眼于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的要求,其立足点就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面向”。“应试教育”则着眼现在,着眼于能考多少分,不关注现在的教育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多少价值。这种教育上的“短期行为”带来的自然只是“短期效应”,难以使学生在竞争日趋激烈的21世纪获得“生存能力”或立足之地。 着眼于学生未来发展的潜力,英语教育就要在教给学生知识,培养语言能力的基础上,加强语言交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和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语言知识是“基础的”,具备的语言运用能力也只是“初步的”,要把英语作为交际工具用于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是远远不够的,而未来的工作和生活所需要的语言知识和某方面的交际能力更多的还是要靠学生今后去继续学习,不断练习提高。这种学习能否继续下去,关键就在于学生是否具有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或说“终身学习能力”,或说“学会学习的能力”。 要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主要指自学能力),关键又在于:“学生是否有学会学习的自觉意识和自觉行为;教师是否有教会学生学习的自觉意识和教学对策”。⑨为此,英语教育首先要发扬学生的主人翁精神,激励他们满怀信心、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英语活动,了解掌握英语的过程,掌握英语学习的规律,从而学会有效的英语学习方法,培养独立自学和自我教育、自我调节的能力。

教师还要重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这是自学的基础。从一个单词的发音到一条语法规则的掌握,从一个问题的解答到一篇文章的理解,教师都应把独立思考,积极参与的机会留给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通过自己的思考而理解学习内容的体验可以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快乐感。如果教师过早地把答案告诉给学生,实际上就是人为地终止了学生的思考,从而导致学生产生惰性心理,不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 最后,教师在加强学法指导的同时,还要注意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使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积极性,这是学生今后的英语学习能否继续下去的前提。在无外语学习环境的中国,学生要想追求自我发展,把英语自学下去,没有强烈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再强恐怕也难以坚持下去。因此,英语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在教会学生英语的同时,还要培养出“爱学英语”的兴趣和乐趣,只有这样,学生在校时所学的英语才不会半途而废,才能为其今后的人生发展助一臂之力。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要得以施行,师生都必须树立素质教育新观念。只有用素质教育观指导基础英语教育,才是我们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

篇5:新课标新教材背景下的任务型教学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摘要:《新课程标准》强调通过“任务型”学习活动,发展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新教材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围绕话题开展活动。在采用话题,功能,结构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开展“任务型”的活动。本文主要阐述了教师如何依据新课程的总体目标,结合新教材的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任务型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能力,完成教学任务。

关键词:新课标 新教材 任务型教学

一、新课标与任务型教学

《英语新课程标准》以学生 “能做某事”的描述方式设定各级目标要求,提出了新的教学途径――任务型教学。《新课标》提出:任务型教学就是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或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的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而不是以测试的分数)来体现教学的成就。形象地说,即为学而用,在用中学,学了就用。这就要求教师应该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教师应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任务型教学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实践空间,能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可以说,任务型教学是一种与《新课程标准》理念相匹配的,有助于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教学途径。

二、新教材与任务型教学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新修订的高中英语教材构建了一个多元化的教学目标体系,它将语言技能目标、语言知识目标、情感态度目标、学习策略目标和文化意识目标有机地融合起来,并把这五大目标的整合发展作为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基础。

新修订的高中英语教材覆盖了新课标所列的24个话题、66个功能意念项目和3,000多个词语,比原教材提升了教学要求。该教材注重进行听、说、读、写技能的全面训练,每个单元的口语和书面语两部分紧密联系,融为一体。在选材内容上力求贴近时代和生活,符合高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该教材涉及的话题众多,文化知识面广泛,其中包括道德教育、行为规范、风土人情、传统习俗、语言学习、兴趣爱好、文体活动、名人传记、旅游博览、信息技术、环境保护、文化艺术等。许多课文渗透着思想品德的因素,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有些课文还充满跨文化交际的信息,这些信息有助于学生拓宽国际视野,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

该教材还以话题为核心,以结构和功能项目为主线,设置了“热身练习”(Warming up)、“课前阅读”(Pre-reading)、“综合技能”(Integrating skills)等新栏目,安排了大量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旨在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想象,并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敢于实践,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增强他们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仅如此,该教材努力倡导探究式和发现式的学习方法,提供了内容丰富的“任务型”活动素材,其中有许多“任务”(Project)需要学生通过探究和实践、集体合作和课内外结合才能完成。

三、任务型教学的基本含义

任务型语言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语言教学方法。它把语言运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所谓“任务”,简言之,就是“做事”,在做事的过程中,学习者始终处于一个积极的、主动的学习心理状态。参与者之间的交际过程是一个互动的探究过程。进入21世纪后,这种“用语言做事”(doing things with the language)的教学理念逐渐引入我国的基础英语课堂教学中,尤其是教育部新制定的《英语课程标准》明确倡导在英语教学中实施这种任务型语言教学。这说明任务型语言教学是我国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

四、任务型教学的基本原则

1. 任务型教学注重真实场景下的、以明确目标为导向的语言交际活动;它要求学生通过完成任务的学习活动来掌握真实、实用和有意义的语言。

2. 任务型教学提倡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它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交流和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参与教师或教材精心设计的任务型学习活动中认识语言,运用语言,发现问题,找出规律,归纳知识和感受成功。

3. 任务型教学将英语教学中常用的呈现--练习--运用(Presentation, Practice, Production)模式颠倒过来了。在常规的“3P”教学模式中, 任务通常体现为Production中的综合运用式练习,用来巩固所学的语法结构、语言功能或词汇。而在任务型教学的模式中,学生通常以完成任务的活动开始学习,待任务完成后,教师再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活动中使用的语言上,并对学生使用的语言进行纠正和调整。

4. 任务型教学模式对教师的教学、教材的编写和学生的学习都具有挑战性,它要求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课堂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它要求教材的编写发话题为主,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设计能引导学生完成语言目标的任务或活动;它要求学生从被动的听众变为主动的参与者。

五、任务型教学的过程

1、任务呈现

在教师教的过程,首要环节是:任务呈现,就是使学生置于需要完成的任务情景的氛围中,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处于一种主动,积极的能力状态,触发学生完成任务的迫切需要,此时,学生就进入了学习模式的“参与任务”环节。

2、引导学习

学生具备了这种心理倾向就进入了学习过程的第二环节“学习新知”。“学习新知”是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等学习活动,它包括学生个体独立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但学习的内容是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进行的,这时,教师就进入了“引导学习”环节。

3、师生合作、巩固新知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在学生没有对新知识达到一定熟练程度之前,学生很难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而由师生共同合作,结合任务进行对话、交流和采访等活动,这就是“师生合作、巩固新知”环节

4、组织练习、点拨评价

学生掌握新知之后,从而形成“活学活用”的能力,这一环节是学生形成知识迁移,能否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关键环节。在这一环节教师既可给学生提供一些相关任务,又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要求设计一些与他们的生活、学习贴近的活动情景。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会更高,兴趣会更浓,在语言实践中更容易迸发出创造性的“火花”来,学习效果特别明显。 因此,这个环节对于学生来说是:“主动学习、操练运用”的过程,对教师来说是发挥“组织练习、点拨评价”的作用。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对学生交流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点拨,并以鼓励为主的方式进行评价,使学生有一种自我展示的成功体验。

5、学生体验成功。

当学生完成任务之后,进行分组交流或当众表演,让学生充分感受成功的喜悦。

六、教学示例

根据任务型教学的原则,本人在教学的过程中设计了各种任务,让学生为学而用,在用中学,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实践空间,充分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完成任务的成功和喜悦。以下就列举了几个教学示例:

Task 1

任务:模拟感恩节

目标:1、运用已学的语言对家人、老师及朋友表示感谢。

2、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有关感恩节的资料。

3、通过表演的形式对这个西方传统节日有更多的了解和体会。

语言技能要求: speaking,listening, reading

语言知识:有关节日、习俗方面的知识和词汇。

情感态度:让学生用英语表达对他人的感谢之情。

文化意识:进一步了解西方文化。

操作过程:

1、教师在课前布置任务,要求学生以6人一组为单位,收集有关感恩节的知识并进行分角色表演。

2、教师播发一段录象,让学生观看西方人是如何过感恩节的,旨在让学生进入状态。

3、给学生几分钟,进行操练并修改。

4、教师抽几组学生进行全班表演,并让学生选出最好的一组。

Task 2

任务:做一次挽救濒危动物的演讲

目标:1、运用有关语言,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加深对濒危动物的了解,提高保护濒危动物的意识

语言技巧:Listening,speaking,writing

语言知识:演讲用语和本单元学过的有关濒危动物方面的词汇。

情感态度:能用英语进行演讲并激发保护濒危动物,保护环境的情感。

操作过程:

1、教师在上完阅读课文之后,布置任务。

2、学生以4人为单位进行任务分工收集濒危动物的资料。具体了解:1)濒危动物的名称;2)生活习性;3)分布情况;4)濒危原因;5)现已采取的保护措施。

3、小组合作根据所收集到的资料写出演讲稿。

4、教师上课时让每小组的reporter上台演讲,师生共同评价。

Task 3

任务:制作一张个人卡片

目标:1、运用已学的语言介绍自己的Likes and dislikes.

2、帮助学生相互认识和熟悉,引导学生建立友好关系,学会相互交往。

语言技能要求:Writing,speaking

语言知识:表示喜好的词组、句型。

情感态度:让学生用英语表达自己的喜好,并加上自己的创意,体会学习英语的乐趣。

操作过程:

1、个人活动:设计卡片,用文字介绍自己。

2、小组活动:在小组内介绍自己,并根据组员意见进行修改。

3、班级活动:以墙报形式展示成果,全体同学选择自己最想认识或结交的朋友。

总之,在新课标和新教材的背景下,把任务(task)引入英语课堂教学俨然已是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如何将任务型教学更好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还是一个需要我们英语教师在实践中进一步摸索和探讨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 《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Jane Willis ,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Longman,

4、翁明伦, 《新修订的高中英语教材“新”在哪里》,www.jyw.cn,

篇6:论英语教师素质的提高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论英语教师素质的提高

文章摘要:当今是一个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的时代,信息的传递与交流日益迅速,这就给我们从事英语教学的工作者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面对时代的挑战,确实要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本文就此问题发表一点见解,以供探讨。

关键词:国际合作 语言素养 电教设备 自我进修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经济发展突飞猛进。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中国越来越深入地融入到国际社会中。但是,当今中学英语教育与社会要求之间还存在着许多差距。比如:已经学了多年英语的高中毕业生,面对日常生活用品的英语标志还是感到困惑,对进品商品及药物等的说明更是难以弄懂,不知所云。电脑的普及给英语教学提出了另一个问题。还有,中国加入WTO以后迎来了更广泛的国际合作空间。贸易往来,外国企业大批量涌入,中国企业的海外延伸及各种教育、科技的合作交流,都对大众的英语交际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是对英语教育提出的又一种挑战。

面对上述的种种挑战,我们英语教育工作者就应该确实提高每个学生的素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于实际的能力,使学生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艺术欣赏、劳动技能等方面都得到开发、培养、训练和提高,以适应社会发展,符合时代的要求。

要达到上述目的,就要确实提高每个英语教师的素质。我们不能满足于原来的业务根底,应不断吸收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否则,就会被时代所抛弃。英语教师首先要提高思想素质,要经得起当前经济大潮的冲击,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具有敬业奉献精神。关心热爱学生,以良好的形象、高尚的品德、文明的举止影响学生。同时,也要提高理论素质,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外语教育等等,以理论指导教育工作,了解英语教学法、教学流派的特点。博采众家之长,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补己之短,形成自己的特色;认真反复研究教学大纲,领会其精神实质,钻透教材,以大纲为指导,合理使用教参,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更新观念,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作为一名英语教师,除具有正确扎实的语音、词汇、语法等英语基础知识以外,还要有较强的听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以及较广博的世界人文地理知识和丰富的英、美文化知识。

更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录音机、幻灯机、录像机、电视机和计算机等电代教学设备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英语教学之中,这对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运用英语的能力,提高英语教学质量起着很重要的促进作用,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学会使用、操作、保养这些现代化教学设备。

为了让英语教师能够更快的提高自身素质,根据学科的特点,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与时俱进,不断用新知识充实自己。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在知识更新如此之快的信息时代,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否则就会落后于时代。努力创造机会出外进修学习,当然,一些教师上课负担较重,出外学习机会比较难得,这就需要自己在课余抓紧时间自读一些与外语教学有关的书籍和期刊。例如,《当

代国外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文库》可谓精品。其中部分书籍应为英语教师的必读之物,如《语言教学的流派》(Richards,J.et al 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该书对上个世纪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逐一进行了详细阐述,更为有益的是该书在导读中指出了如何阅读。建议广大教师一定要对导读部分仔细阅读,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这样的理论书籍,有时仅仅读上一遍是不够的。只有多读上几遍,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教学,相信读过该书的教师一定会有同感。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如果希望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建议大家读一读探讨科研方法的书籍,补充自己在这方面的知识。只要我们能够持之以恒,就一定会有所收获,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同时我们必须记住,“The amount of benefit gained is usually more or less proportional to the amount of effort you put into it”。只要我们真正做到踏踏实实读书,相信我们的付出一定会有所回报。

2.认真备课,做到精益求精。

英语教师在使用教学参考书过程中并不是简单地照搬答案,而是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作为一名英语老师,若想提高自身专业素质,认真备课毫无疑问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过程。如,我们在学书上列出的表示图表和时间表的chart和schedule之外,是否还同时向学生讲授了 timetable、table、graph、diagram 这几个词以及它们的含义和用法呢。其实我们只要在备课过程中多查词典,搞清这几个词的区别并不难。老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勤于动脑思考。当然,认真备课并非仅仅指以上提到的个别方面,它还包括许多方面。但老师认真备课与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是紧密相连的,这是毫无疑问的。

3、发挥教研组作用。

教研组可以开展各种提高教师素质的教研活动。如:组织集体学习、观看有关教学录象,开展教学基本功竞赛,组织听课、评课、说课活动,这些活动为教师提供学习的机会,有利于教学能力的提高。开展“创优课”活动和“教改实验”,全国英语优质课竞赛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它告诉我们通过“创优课”活动,可以极大地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和教学观念的改变,而教改实验、课题研究可以促进教师将理论与实践相给合,并且不断创新,推动教学向纵深方向发展。

4、创造机会,在工作和生活中尽可能多用英语。

很多英语老师都有相同的体会,有些我们讲授过的知识,如果长时间不再接触,也会出现遗忘现象,我认为克服这一现象的最好办法就是我们自己创造机会多运用这些知识。我至今仍然清楚地记得北京师范大学田贵森教授的箴言“Knowing without doing is not really knowing at all”。我们从中可以悟出亲自去做是多么重要。众所周知,一名教师的英语水平涉及到听、说、读、写、译多个方面。如果我们能够在教学之余努力创造机会多用英语,无疑有助于提高我们自身水平。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们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如果自己也能够动笔写一写,会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电脑的普及使得人们相互之间的联系日益容易。在和懂英语的朋友联系时,我们可以全部使用英语。除此之外,在打电话时,也可以和喜欢讲英语的人尽量多用英语交流。很显然,这样做对保持和提高英语水平十分有益。

民族的振兴在教育,教育的希望在教师。今天,历史所赋予我们的任务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富兰克林有一句话:“空无一物的袋子是难以站得笔直的。”英语教师如果没有渊博的知识,不注重吸纳时代的活水,创造力就是一句空话。在现代科学迅速发展的今天,各学科

间的横向交叉、渗透和融合趋势日益明显,这必然反是映到英语教学内容上来。因此,英语

教师必须多读书,广泛涉猎各种科学知识,认真汲取新信息并加以选择,熟练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左右逢源,游刃有余,才能成为真正有创造精神的学者,从而培养出有实践能力有创造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书目:《中国创新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珠海教育出版社)

《中小学外语教学》(第10、12期)

论英语教师素质的提高

浦江二中 郑悦倩

5月

篇7:新课程、新理念下英语教师的转变(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新课程、新理念下英语教师的转变

1、教育教学观的转变

1)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

传统教学重视对“经”的传授,忽视了“人”的发展。课堂改革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呼唤人的主体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使学生掌握知识,又要让学生得到情操的陶冶、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同时又可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教学过程既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又是一个身心发展、潜能开发的过程。

2)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

一刀切、齐步走、统一规格、统一要求,这是应试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要让学生全面发展,并不是要让每个学生、每个学生的每个方面都按统一规格平均发展,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怀每一个学生,促进每一个学生不同程度的发展,承认个体差异,实施有差异的教学。关照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同时,给吃不饱的学生另外提供补充性挑战,根据不同学生的能力、水平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

3)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

“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不过是“授人以鱼”;“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才是“授人以渔”。我们在教学中要以这种思想来处理教学: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会;给孩子一些困难,让他自己解决;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给孩子一种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向前去。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还学到了涉猎知识的方法,尝到了学习的快乐。

4)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

传统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处于“我教你学”的地位,学生完全任教师摆布,被教师灌输,教师处于居高临下的地位。在新教材的实施过程中,为了融洽师生关系,我们要尝试着把“三尺讲台”让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自我表现中体验成功的快乐。这样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培养、锻炼了自主学习能力、表达能力、自我表现能力。英语课堂不再是空洞的“听说读写”,玩具和开心在教室里传递,融洽的氛围使学生丢弃了以前的紧张与拘束,学生们乐于学英语,乐于说英语,大胆讲英语。

3、教师角色的转变

1)由“权威”向“非权威”转变

我们应该允许教师在某些知识领域有不懂的问题而不是绝对的权威。教师可以向学生学习,可以向学生承认自己不懂的问题,可以请学生帮助老师解决教学中的疑难,让学生消除学习的“神秘感”。教师不应该以“知识的权威”自居,而应该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平等的交流,是一种享受,是一种生命的呼唤。

2)由“指导者”向“促进者”转变

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不仅仅是指导者,要变“牵着学生走”为“推着学生走”,要变“给学生压力”为“给学生动力”,用鞭策、激励、赏识等手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3)由“导师”向“学友”转变

我们倡导专家型教师,但不提倡教师站在专家的高度去要求学生。教师要有甘当小学生的勇气,与学生共建课堂,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快乐一起分享、一起成长。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的良师,更要成为学生的学友。

4)由“灵魂工程师”向“精神教练”转变

长期以来,人们把教师比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实教师不应该作学生灵魂的设计者,而应该作学生灵魂的铸造者、净化者。教师要成为学生“心智的激励唤醒者”而不是“灵魂的预设者”,要成为学生的“精神教练”。

5)由“信息源”向“信息平台”转变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成为了学生取之不尽的“知识源泉”。缺乏师生互动,更缺乏生生互动。在新课程中,教师不仅要输出信息,而且要交换信息,更要接受学生输出的信息。教师要促成课堂中信息的双向或多向交流,因而教师要成为课堂中信息交换的平台。

6)由“一桶水”向“生生不息的奔河”转变

我们曾经认可教师要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必须要有一桶水的观点。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教师原来的一桶水可能已经过时,这就需要教师的知识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的更新,需要教师成为“生生不息的奔河”,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挖泉”即挖掘探寻,以寻到知识的甘泉。

7)由“挑战者”向“应战者”转变

新的课堂中不能仅仅是教师向学生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解决问题。它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因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向教师提出问题,便是对教师的挑战。开放的课堂中教师随时可能接受学生的挑战,而成为应战者。

8)由“蜡烛”向“果树”转变

中国的传统文化把教师比作“春蚕”、“蜡烛”,不管是春蚕还是蜡烛总是在奉献给客体的同时而毁灭掉主体。新时代的教师不能再作“春蚕”或“蜡烛”而应该在向社会奉献的同时不断的补充营养,成为常青的“果树”,而不是在照亮了世界或吐尽了芳丝后就毁灭掉自己。

9)由“统治者”向“平等中的首席”转变

教师不能把课堂视为自己的课堂,而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不能作课堂的统治者,因为统治者总免不了令人“惧怕”。教师应该从统治的“神坛”上走下来,与学生融为一体。在新课程中教师不能再是居高临下的,而是与学生站在同一个平台上互动探究,在平等的交流中作“裁判”,在激烈的争论中做“首席”。

10)由“园丁”向“人生的引路人”转变

“园丁”是令人尊敬的。但“园丁”又是令人遗憾的,因为园丁把花木视作“另类生命”。园丁在给花木“浇水、施肥”的同时,还要给它们“修枝”、“造型”,他们是按照园丁自己的审美标准把花木塑造出来供人们欣赏。在园丁看来不合自己情趣的“歪枝”、“残枝”是可以“判死刑”的,他们可以随意“修剪”,可以培育出以曲为美的“病梅”。然而教师与学生的生命同源。教师应该允许学生的缺点存在,应该允许奇才、偏才、怪才、狂才的发展。教师应该给学生的成长引路,给学生的人生导向,而不是限制学生的发展空间,更不能给不服自己管教的学生或有某种缺陷的学生“判死刑”。教师应该多一些爱心,多一些对“问题学生”的理解与关怀,将学生的缺点当作财富而施教,因为它可能使你成为教育家--没有任何一个教育家不是因为对“问题学生”的教育获得成功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家的。

4、教学目标的转变

由单一的知识目标向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转变(即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由重视少数优秀学生发展向重视多数学生发展转变;由片面的书本知识教学要求向全面的书本知识、实践技能、体验感悟、创新探索教学要求转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实现全体发展,全面发展和特长发展、个性发展。

5、教学环境的转变(如下表)

英语《新课标》与传统的课程环境的明显的区别

表现方面 传统课程环境 新课程环境

教师与学生 教师中心 学生中心

学生的发展 单方向发展 多方向发展

学生的学习方式 独立学习合作学习

学生的学习状态 接受学习探究式学习

学生的学习反应 被动学习有计划的行动

学习活动的内容 基于事实基础的学习批判思想和基于选择决策的学习

教学情景 独立的人工情景 仿真的、现实生活的情景

教学媒体 单一教学媒体 多媒体

信息传递 单向传递 双向或多向交换

总之,教学的本质是“对话与交流”,教学的关键是“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和对问题解决的追求”;教师应当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和机会留给学生;教师应该“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课本是教师教学的载体,但绝不是教课本。教师不再是权威,不再是课堂的主人,而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合作伙伴;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

篇8:新课改下农村高中英语教师的困惑与反思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新课改已在全国进行地轰轰烈烈,宝鸡市的高中英语新课改也进行了一年有余,有些城市学校更是进行地如火如荼。我县作为一个偏僻的山区,新课改已姗姗来迟。在进行了近一年的新课改的此时,我发现新课改确实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教师之间的讨论多了,比以往更加好学了;师生之间接触多了,关系更加密切了;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课堂气氛更加和谐了……,但英语新课改也给我们农村高中

英语教师带来了许多困惑。

困惑一:新教材知识之间缺少系统性,教师在教学中难以把握

Learning English是中加合编,河北教育出版社与DC

加拿大国际交流中心合作编写。依据教育部颁发的《英语课程标准》改编的初中英语教材,它吸收了国际上新的外语教学理念和实践经验。但过于强调交际和会话,把重点放在交际即听和说上,轻了语法,从而使知识之间缺少系统性。作为起始版教材,学生对知识第一感知,是最犹新的。如果某些情况下不强调大的语法和语音错误,恐怕在以后的英语学习中就难以改正过来。甚至弄不好就会使之以后永远失去学习英语兴趣。尤其对连自已县区从未出过的山区孩子(甚至大多数学生连坐火车是啥感觉都不知道),严重缺乏学英语环

境,只靠课本,光靠听和说,这就好比纸上谈兵,这如何能提高他们的学习英语的兴趣,使他们学得牢固呢?因此,我

们认为,这套教材某些章节只适合大城市和比较发达地区,而不适应于小城镇与广大农村。

困惑二:新教材的操作难度大,加大了教师的备课与授课的难度

Leaning English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具体的话题展开,但毕竟课文里的具体的可操作性的内容较少,教师在备课时需要自已精心编排方能授课,而且教师手头又没有现成的资料或教学辅导材料可以利用。至于偏远的贫困地区,电脑与网络资源更是空中楼阁,无法利用。学生只能靠现有的资料以及教师的讲去理解,教师上课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再加上知识不象以往那样成体系,许多教师时还不能完全适应。更何况,我们现在每个班学生都在六、七十人,每周课时都近二十节,除了上课,要备课,批发作业,并且还要应付上面各种名目繁多的检查、听课、集体讨论、评课等等,这些都使教师不能在有效的时间完成好自己的工作,就抽晚上加班加点,周末将工作带回家做,大大加重了教师的负担。

困惑三:新教材的词汇量过大,也影响了教师的授课质量,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Learning English每一阶段的词汇量超过了一千,有的

一课生词达30多个,而目前人教版教材在初中毕业时,英语大纲规定的词汇量也不过八百多个。仅仅记忆单词方面,就已成为初一学生学英语的一大障碍,使他们对英语学习本色有畏惧情绪。记忆单词本身就是一件难事,再加上现在学校为了升学率而给学生加班加点,还有其他学科的学习,学生也不可能只记单词。这样教师也不得不逼着学生记,势必使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乃至产生厌恶,到最后使学生彻底放弃学英语,这无形之中对教师的教学增加了新的压力,更影响了授课质量。

困惑四:评价体系陈旧落后,使教师在新课改中不敢放开手脚,始终难以走出应试教育的阴影

新课程标准对评价的内涵进行了极大的补充,评价并不是考试,考试只是评价的手段之一。但事实上,几乎所有学校对教师的教学水平的评价,都以其所学班级的考试成绩作为最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标准,把这也作为教师评优树模最重要的衡量标准,更有甚者,有些上级部门以学生最后一次期末成绩,对老师进行末位淘汰。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不敢完全放开手脚,按照新课改提出的要求,课堂要组织英语游戏、唱英语歌曲等生动活泼的课堂,就更不用说组织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了。事实上,大多数学校的管理极为严格,根本不允许教师擅自搞课外活动,而只要求想尽一切办法去提高学生的英语考试成绩。这样一来,要想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水平,也就难上加难了。因此,不少教师感叹:课改到底改在何处?除了给教师加大工作量和工作压力外,与以往相比,换汤不换药。话虽不太合实际,但也道出不少教师的心声。

困惑五: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力度不够,教师缺乏对新课改的热情

现在大家都知道globalization(全球化),任何东西都要与国际接轨。外语教学更是这样,过去我国实行的科举、应试教育,方法是简单的,甚至是落后的,如果要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心灵智慧的方法,就必须实行课程改革,而且势在必行。那么要课改,也势必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甚至可能会面临失败。因此新课程改革,毕竟是一种新生事物,我们教育部门应该从领导到普通教师,都应该去学习,去适应。但事实却与此相反,许多领导都不愿在教育改革中出风头,不敢“轻举妄动”,如果失败谁负这个责任。他们本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只要不影响教学成绩就行。这样,作为普通教师,如果没有领导的大力支持,谁还敢放开手脚去干,这确实束缚了教师新课改的热情。

以上这些观点,只不过是我们在课改中一些感想和忧虑,也许某些观点有点偏激,但确实道出了不少教师的心声。我们认为,新课改必须进行下去,但要完全实施,还得多站在贫穷、落后、偏远的地区角度看问题,更要站在本土上来谈课改。我们的国情和英国、美国等英语语言国家不一样,我们有我们中国的把英语作为外语来教学的实际。国情和学情的不同直接影响我们要教和学的内容不同,教法、学法和学习策略也不一样。就像北京师范大学易代钊教授所说:“在理论与实践创新的探索之问,不能忽视研究,应用西方语言理论专家和教学法专家的研究成果,要‘洋为中用’,但是不能‘食洋不化”,。

(小周)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llxedu.com/e/data/tmp/dt_temptext1.php on line 246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新教材下教师素质的缺失及补救措施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