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体育学校英语教学实践思考论文(共含1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您。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jjhy6868”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篇1:体育学校英语教学实践思考论文
体育学校英语教学实践思考论文
一、体育运动学校生源分析
目前,体育运动学校的主要生源是通过层层比赛选拔出来的体育特长生,或者是比较有运动潜质的学生。体校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和学校,他们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另外,体校学生入学时间未必整齐划一,不能按照统一时间入校,常因参加某项赛事导致班上几名、甚至十几名学生耽误文化课的学习。所以,教师若一味按照计划进度开展教学,将会对不能参加英语学习的学生造成一定影响,长此以往,会导致他们厌学、弃学,这给英语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再者,进入体校学习的学生一般都比较活跃、好动,并容易在课堂学习中表现出来。教师如果没有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引导和纠正,就会破坏英语课堂学习纪律,影响那些有英语学习兴趣并且认真学习的同学。因此,教师对学生做好管理和疏导工作,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英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逐渐摸索出一套适合体校英语教学的个性化教学方法,以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保证每名学生在体校都能学到扎实的英语文化知识。
二、合理配备和利用教学资源
体育学校的老师与其他学校的老师一样,大部分是学校按照人才引进计划引进的,或者是教育局通过广泛选拔挑选出来的优秀者。教师虽然优秀,但是面对学生的复杂情况,面对一些体校轻文化课教学的现状,仍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之感。有些教育管理部门不给体育学校下达文化课考核指标,一些学校也只将能为学校争得体育荣誉的项目作为重点关注项目,对文化课教学不够重视。所以,在没有任何教学指标考核并缺乏监管的情况下,英语教师受到环境影响,从心理上缺乏工作主动性。这样,教师既无法将最好的状态投入到教学中,也无法体会教学带来的'成功感,进而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因此,要想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从教育管理部门到学校,再到教师,都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三、改进英语教学模式
对于体校学生的英语教学,学校应建立一套适合他们的教学大纲。语言是用来与别人进行沟通的,并非为了应付考试。所以,英语教学要从实际出发,以实用为主,加大英语听、说练习力度。让学生用英语与别人交流时,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让学生从课文阅读中逐步形成英语语感,让学生掌握会听、能说、能写的实用性英语。
四、采取个性化教学方法
招收各专业学生的时候,学校往往是按照年龄层级进行划分,这容易导致教学不系统、不全面的情况。所以,为了保证所有学生能有效学习英语,教师应当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法。(1)测试英语水平,按等级分班并开展教学。在学生入学时,学校应该进行英语水平测试。然后,按成绩把学生划分为基础班、强化班、提高班,并统一安排英语授课时间,在英语授课时间段,教师进行分别授课。到学期末,进行统一测试,再按照学生的英语水平划分班级。这样安排的优势在于教师能够有针对性地完成不同层次水平的英语教学,缺点在于同一英语水平学生之间的年龄结构存在差异,在课堂管理中需要教师加强维护。(2)按等级安排教学内容。学校划分英语班级后,要逐级安排各班的英语教学内容。比如:基础班的教学内容是基本词汇及常用对话英语,要求学生能听懂;强化班的教学内容是在基础班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能听懂、会说;提高班的教学内容是在强化班的基础上要求学生会说、能写。同时,教师可适当对各班加大教学难度,进而激发各英语班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3)按等级优化教学方法。教师应不断改进和优化英语教学方法,比如:基础班以趣味教学为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夯实英语基础;强化班以让学生参与活动为主,强调对话活动,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班以组织各种交际活动为主,强调英语的应用性,并适当增加英语学习难度,以促进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提高。
五、结束语
总之,要提升英语教学效果,相关教育管理部门和教育者不但要重视英语教学,还要克服管理上的困难;不但要从思想上改进,还要从教学上改进;不但要从学生心理入手,还要从学生能力上划分。同时,英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勇于创新、开拓进取,积极采用多方法、多形式的教育教学手段,将因材施教落实到位,才能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许菊芳.体育运动学校英语教学现状及提高教学质量的建议[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10).
[2]于涌.浅谈体校英语教学因材施教的重要性[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06).
[3]白杰.浅析英语教学中文化策略的重要性及政策建议[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01).
篇2: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的实践与思考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初中和高中分别属于中学教育中两个具有不尽相同的教育规律和特点的阶段,在此期间,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均发生了变化,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做好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工作,使高一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高中的英语学习,实现高中英语教学的目标,已成为初中高中英语教学关键所在。
一、根据学生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的实际,做好英语教材、教学目的和要求的衔接。
1. 加强语音训练,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打下基础。要使学生改变不适应高中阶段英语学习的被动局面,必须从提高语言基本技能入手,加强语音训练,使那些还不能正确运用读音规则独立拼读单词和流利地朗读课文的学生摆脱处处依赖教师的被动局面。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学词汇的能力。
2. 搞好初高中英语语言知识的衔接。为了弥补高一英语基础知识的缺漏,应结合新课教学的需要,将初高中英语语言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复习旧知识为新课打下基础。在学新课的过程中,旧知识又得到运用和巩固,使学生的迁移能力得到提高。
3. 在抓阅读的同时,还要进行听说训练。对高中英语教材的课文内容在要求学生以阅读为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同时,课堂上,教师应该用英语组织教学,训练学生的听力,讲课结束后,让学生复述课文,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做好学生学习英语习惯的衔接。
1. 使用工具书的习惯。指导学生选择一本英汉双解词典作自己的良师益友,遇到词汇方面的疑问不被动等待教师解答,学会自己查词典求得答案。同时自备一本好的英语语法工具书,养成经常翻阅的习惯,在口、笔头实践中使学生有意识地运用所学的语法知识,正确地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
2. 预习的习惯。初中英语教师对预习没有严格的要求,初中生对预习也不陌生。但高中英语教师对学生的预习就不能只是泛泛而提,而要把它当作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其进行精心指导,逐步规范要求,使其达到预期目的。
3. 阅读课外书籍与摘抄的习惯。初中英语教学一般还只限于课本,到了高中阶段,英语阅读能力作为一个侧重培养目标,还仅限于课本就不够了。高中英语教师应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水平和兴趣的英语读物,要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和训练,把重心放在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上。
三、注意初高中学生的心理转变,做好英语教学形式的衔接。
初中生比较满足于表层的认知兴趣,而高中的学生心理发育已接近成熟,思维具有较高概括性和抽象性。因此,高中英语教师要创造语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们要采取多种形式教学,一是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组织一些兴趣小组,开展演讲、辩论、搞英语角等活动;二是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看一些英文电影、录像等,创设情景,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把课讲活;三是寓教于乐,利用圣诞、元旦等有意义的节日搞一些英语文化娱乐活动,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一个相对活泼的英语学习环境。
总之,我们对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问题要有足够的重视,通过积极探索,切实解决好这一问题,使学生能够尽快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圆满完成高中英语学习任务。
篇3:英语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和实践论文
英语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和实践论文
创新能力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就英语学科来讲,我们教育教学的重点不是教给学生多少语言知识,而是应该灵活运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手段,尽一切可能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并在培养这些能力的同时,鼓励和引导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敢于质疑、善于质疑。这是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内容,也是进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前提。
基于以上认识,本人力图结合初中英语教育教学工作,总结交流一下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创新能力培养的一些实践做法。
一、课堂教学:创新能力培养的主渠道
1。在对话课中培养创新能力。这主要是针对对话课的特点采取的一些方法。一是移花接木法。英语对话课一直以学生反复操练课本中的对话内容为重点,以期达到知识迁移的目的。但是从初一开始一直使用这样的模式就显得过于机械和单调,而且有的对话内容过于简单,有的又过于复杂,语言背景也往往不符合学生的口味和实际。在这种情况下,我就常常让学生利用身边的实际情况,自编对话。虽然学生在“创作”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语言障碍,但是学生的兴奋点却被激活了,他们在体会到学英语的乐趣后,不再把学习对话当成包袱,参与意识大大提高了。二是改写法。针对有的对话,可以让学生大胆地用不同人称、不同形式改写成日记、故事、书信、说明文等不同体裁的文章,使学生多角度地理解和掌握对话。这样,不仅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锻炼了用英语思考的.能力和英语写作能力。三是辩论会。有些课文可以将同学分成两组进行辩论。大部分同学都很感兴趣,经过认真搜集材料和精心准备展开辩论,很有针对性地锻炼了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尽管有些同学未能发言,但他们深受感染,决心以后更加认真地练习,争取下次机会。
2。在课文讲授中培养创新能力。一是注重朗读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朗读是对英语教学中哑巴英语开出的最有效的一剂良药;其次,朗读可以有效地纠正语音语调;再次,朗读可以很好地强化记忆,实现背诵;第四,朗读可以直接培养英语语感,增强学习情感;第五,朗读可以充分培养英语思维。
二是采取复述和缩写方法激发创新。复述课文内容是一种培养学生多种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方法。我在课文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抓住文中重要词汇、短语和句型的基础上,运用发散思维,对相关词语和句型进行替换或改写后按照一定的线索把课文口述出来。这种对语言的再加工过程,不仅是一个强化记忆、前后联系、提高英语口语能力的过程,也是一个在思维中培养创新能力的过程;同时又不拘一格,无固定的标准答案,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个性发展的空间,在分层教学中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缩写,同复述课文一样,都要求在抓住文章核心意思后,用已学过的熟悉的短语和句式创造性地把文章加工成一篇中心明确、简洁明快的短文,不同的是,必须动笔整理成更加简洁的书面文字。三是放开思想续写文章进行创新。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四是适当采用列表方法强化创新。 3。在试卷讲评课中培养创新能力。英语试题题量大,不可能逐一详细讲解,即使选部分题目细讲,总还会有一些同学听不懂,没讲的题目就更不用说了。我尝试着给学生参考答案后,让他们展开讨论,相互交换看法,弄清整个题目“为什么这样,为什么不那样,还可以怎么样”,然后总结得失。一是针对单项选择题的讲评。主要让学生讨论“该题考查点是什么”、“为何选这个而不选那个”、“围绕这个考查点,还可以怎样出题”。学生运用发散思维,明确了考查点,联系了相关知识点,也学会了合作学习。二是针对完型填空题的讲评。完型填空题是绝大部分学生最头疼的题型,难就难在一篇完整的短文被剜去十几个空格以后,学生阅读时思维出现断裂,难以得到一个连贯的整体意思;注意力也被分散,想看文意,忘了短文结构,想看结构,又忘了前后意思。针对这种情况,要适时建议学生不看选项直接在文中空格处填空,这样就避免了学生思维过程中的断裂现象,保证了思维的连贯性,从而逐步养成跟着前后文章做题的解题思路。学生感觉效果不错,而且减轻了负担。三是针对书面表达题的讲评。如果仅仅按照传统方式对学生进行书面表达的写作训练,即完成“给学生材料——学生完成——老师批阅——老师讲评”这样一个过程,很难收到理想的训练效果。如果在第二步前加一个步骤——求异思维加工,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多角度、多渠道地进行思考,运用所掌握的句型结构,尽可能用多种方式表达材料中的要点,这样的训练效果大都事半功倍。
二、课外参与:创新能力培养的有益补充
1。强化英语课外阅读,重视英语起始写作。学校一般会订阅配套英语课外阅读,要让学生每天或每周阅读一定量的语篇,用小本子摘下生词,并抽时间讲解。久而久之,词汇量会有所提高,语感也会增强。另外,现在的教材,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话题进行展开,在每个单元结束的时候,我都要求学生做一篇习作,通过练习学生兴趣大增。2。用足有限的资料,发挥最大作用。学生身边有资料,要留时间给他们做,然后收上来批阅并讲解,表扬态度认真、错误少的同学,帮助部分学生分析错误原因,增强他们学英语的信心。3。强化课外参与,拓展创新空间。学生的课外参与是课内知识的延伸和生活视野的拓展,因此,学生的课外参与是有目的性、针对性的。首先,教师可利用学生的特点,布置他们感兴趣又有乐于完成的课外任务;其次,还可以利用学生好动的特点让他们参与手工性任务;再次,角色性任务参与也是学生的课外活动之一,如节日时给老师用英语打个电话等。事实证明,有实际操作意义的任务都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篇4:对学校开展阳光体育的思考论文
摘要:本文对“阳光体育”给学校体育带来的积极意义进行了初步分析,同时更加关注在学校实行阳光体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思考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
关键词:学校体育;阳光体育;思考
4月29日,“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全面启动仪式在北京朝阳公园举行。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活动在全国各个中小学启动了。活动要求85%以上的学生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及保证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至少掌握两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
“教育里没有了体育,教育就不完全了”,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使学校的体育工作得到更大的延伸,数以万计的青少年走向了操场。走近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尽情的享受阳光体育带来的无限欢乐,使学校体育的内容得到进一步的充实。
1 学校开展阳光体育的积极意义
1.1 阳光体育丰富和深化着学校体育的内涵
“金色的阳光召唤我,它也召唤你;我们奔向操场去……”篮球在学生中间游弋,排球在空中穿梭,游戏让学生乐开怀……每所学校的每个班级都安排了不同的体育项目。“快乐体育”、“趣味体育”的大餐摆放在学生面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相比传统的体育课,学生更喜欢阳光体育。阳光体育是一种消遣和娱乐的健身,是玩耍和游戏,符合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苦累体育”变成了“玩乐体育”。在阳光体育锻炼中,学生不但心情得到极大的放松,而且学习了运动技能,还锻炼了身体,同时还缓解了繁重的学业压力。学生因此认识到体育不再是枯燥的、无味的、被动的,而是丰富多彩的。
1.2 阳光体育传递着生活的理念
“每天锻炼1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看着那一张张笑脸就能感觉到阳光体育给学生带来的无比快乐,看到运动中学生传接球的默契,他们之间的互相帮助,看到他们从运动之中学会和谐相处,彼此的了解,认识到阳光体育的活动使自己的体质得到了提高,同时又显示出拥有了充满阳光的心理。阳光体育运动是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一部分,它倡导的是终身锻炼的理念,“生命在于运动”的真谛深人人心,阳光体育运动为他们带来了健康与自信。
2 学校实行阳光体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在现实的学校体育中,还有一些因素制约着阳光体育的开展。要真真正正的实施好阳光体育,还有相当多的工作需要做。
2.1 阳光体育为“分”所累
将体育考试纳入升学范畴,无疑最能有效反映国家和教育部门对学生体育锻炼的重视,发挥杠杆作用。旨在“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体育考试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不是为了把学生之间的考分差距拉开。就体育考试的评分标准而言,难度并不大,只要学生在平时进行适当的锻炼,都能在体育考试中取得满意的成绩。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还是出现了专门针对体育考试的“阳光体育”,于是短时间内必须完成一系列的中考体育练习动作,并且还须一定的运动强度,练习密度大,这种针对体育中考的阳光体育对学生来说简直就是折磨、摧残。把学生享受阳光体育带来的快乐变成了煎熬,其结果可想而知。
2.2 体育教师匮乏
《中央7号文件》强调指出:“要切实加强体育教师建设,按照开设体育课和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需要,配齐配强体育教师。”体育教师匮乏的现象,在农村中小学校尤为突出,众所周知,现在初中体育课程设置每周3节体育课,如果再加上阳光体育的话,那么体育教师的负担就更重了,本身每周14节~16节的体育课再加上早锻炼、课外体育活动、课余训练,各种类型的体育竞赛等等,无疑加大了体育教师的工作强度。
2.3 体育场地、器材的严重短缺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说让学生天天跑步、打球,久而久之,学生便感到厌烦。三天一练,兴趣全无。尤其针对女生的活动内容就更少了,阳光体育的开展大打折扣。想方设法让学生有兴趣就必须要有多种的练习形式。这其中体育的设施和场地就必须配齐、配足。而现在学校的场地、体育器材明显不足,难为之及。
2.4 阳光体育没有得到普遍重视
体育某种意义上仍然是少数学校的附属品,只要有关学校体育竞赛的成绩好就万事大吉,一好遮百丑。其他的体育活动就不一定要认真对待,却不知道竞技体育是极少数学生的体育,而我们面对的是全体的学生体育。而阳光体育是学校体育的延续,是学校体育的拓展。可想而知在这种认识下的阳光体育的效果。
篇5:小学体育教学设计的思考和实践反思论文
摘要:体育课是传授青少年锻炼身体方法的途径之一,也是培养青少年学会做人、做事的课堂之一。传统体育教学理念下的体育教学设计以规范的技能教学为主要目标,对复杂多变的体育教学活动作出确定性的假设,从而使体育教学活动程式化、机械化,既阻碍了教师的课堂教学创新,又扼杀了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教学设计以学生发展为出发点,关注学生的发展,把体育教学看成既有计划性的一面,又有生成性的一面,教学设计既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更丰富的资源和更有效的支持、帮助和服务,又为体育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提供舞台。在此理念下的体育教学设计内容也将发生较大变化。
篇6:小学体育教学设计的思考和实践反思论文
体育教学设计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门科学,它需要教育工作者用忘我的工作精神去追求和探索。新课程拓展了我们体育教学工作者的教育教学思维,但并没有具体提供体现学生“汗、会、乐”三维健康目标的范例和方案,把具体的操作问题和课程开发的权力留给了我们一线的体育教师,这对习惯于以传统思路进行教学设计与实践的教师来说难以整体把握教学内容与教学进程,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出现与目标提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相冲突的问题。面对小学体育课程改革所带来的新挑战,我市启动了“小学体育教师全员培训”方案。我作为小学体育教师,通过学习、探索,在教学设计中尝试了体育课的教改实践,收到了显著的成效。
一、课程目标的认识与单元教学目标的构建。
我认为小学体育教学是基于明确的教学目标,在充分体现体育学科特性的前提下,为挖掘和发展学生某一能力,而依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运用具有较强内在联系的知识、内容和运动素材进行整合、重组和拓展性开发,从而确定一个具有趣味化、知识化、游戏化的学习主题,每个主题构成一个学习单元和评价单位。强调以体育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为载体,通过有组织、有目的的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完整的理解学习内容和构建知识技能,提高学生对所学体育知识、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和意识,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例如我们开发的以运动项目和游戏相结合来呈现的主题《健美操、游戏》教学单元;又如我们以即可发展学生的体能和技能,又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的集体项目进行组合构建的主题《建设美好家园》教学单元;以服务于学生掌握某项运动技能和综合运用能力构建的主题《争当环保小卫士》教学单元等。
二、设计单元教学内容,确立重点、难点。
首先,我们在开发单元课时目标时,不仅要依据课程标准的学习目标体系,还要考虑教材的难度、水平学段学生身心特点以及主题单元知识技能容量等情况。例如,我们根据障碍跑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共设计5课时来完成本单元的教学任务,课时主题内容依次为,第1课次:穿越树林(绕过障碍物)——第2课次:踏石过河(跨越障碍物)——第3课次:滚过草地(滚过障碍物)——第4课次:穿过山洞(钻过障碍物)——第5课次:森林擂台(滚跨绕钻组合障碍跑)。其次,在设计课时教学目标时应有所侧重,即每课时突出一个主目标,在主目标的统领下实现教学目标的多元化,确保三维目标在每个主题教学单元中全面实施。例如,我们把“障碍跑”单元的第1课次主目标确立为“运动参与”,第2课次为“运动技能”依次类推……,一般情况下第1课次不直接进行技术教学,强调运动参与、体验、感知。再者,就是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把握正确与否,也决定着教学的成败。例如,我们在学情和教材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本单元教学目标为:
(1)知道简单的“钻、跨、绕、滚”等动作术语,明白安全运动的重要性,乐于按游戏的规则进行比赛。
(2)能做出钻、跨、绕、滚等的简单障碍跑动作,发展速度、灵敏等身体素质和增强过障碍的基本活动能力。
(3)在活动中敢于自我表现,具有热爱大自然的意识及勇敢顽强,相互协作的精神。基于此,本单元的重点、难点是:学生能掌握钻、跳、绕、爬等过障碍物的基本方法,在快速奔跑中灵敏、安全地通过障碍物,并能保持身体的平衡。
三、合理搭配副项内容,弥补主教材的不足。
我们设计教学内容时,首先要考虑到单元的学习内容的搭配能够针对教学目标,统筹兼顾,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要考虑到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把那些对学生身心发展作用不大,学生不喜欢的项目排除在外。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能只安排一个项目,我们确定某个运动项目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称为主教材);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必须还要选择适合的动作或身体练习作为主教材的补充(称为副项)。无论主教材还是副项都要处理好身体发展内容的搭配,从而弥补主教材的不足。例如技能与体能的搭配、上肢与下肢的搭配、运动量大和运动量小的练习搭配等等。做到健身、文化、育人等教育作用有机结合起来,吸引学生,使学生主动地关注学习内容;从而贯穿整个教学甚至整个知识段的学习,为学习内容“抛砖引玉”。
四、设计新颖有趣的准备活动,激发学生的运动欲望。
小学体育教师一般都比较重视体育课中的准备活动,因为准备活动直接关系到基本部分的学习乃至整个体育课的任务完成。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对准备活动的认识不足,有的学生思想活跃,好奇心强,对一套基本体操,一个游戏的长期使用,久而久之,学生感到乏味、厌烦,从而懒懒散散,动作不到位,甚至只把它作为一种形式。要想让学生做好准备活动就要让他们明确准备活动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因此,在设计、选择时我们要注意准备活动的内容应全面、丰富、形式多样,要具有小学特点,要注重一般性准备活动与专门性准备活动的结合。既要有徒手体操,又要有器械操;既有单人的、也有双人或集体的;既有一般练习,又有模仿、诱导或辅助性的专门练习。这样使学生才能感到新颖有趣,才能在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的同时激发学生的运动欲望。
五、合理安排运动负荷,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水平的提高。
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因素,是学生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与锻炼身体所不可缺少的变量,也是体育学科教学的本质性因素与体育课的特点所在。因此,体育教学必须有合理的运动负荷。在体育教学中要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身体和掌握运动技能。学习和掌握运动技术,都必须要有一定的运动负荷、都必须发展相应的身体素质、都伴随着相应的身体练习。能否取得身体练习的效果及取得什么样的练习效果,主要是由两个因素决定的:一是练习方法,二是练习中的运动负荷。而丢掉运动负荷教学的体育课将失去体育课的本质属性,将丢掉学生的健康。没有运动负荷,就不会有锻炼和训练的效果,实现体育教学目标,促进健康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在我们的体育教学中,只有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保持适宜,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过小过大都不行;过小,则达不到锻炼的目的;过大,又超出了学生身心所能承受的限度,对学生身体健康和教学任务的完成都是十分不利的。只有科学合理安排运动负荷,才能锻炼学生身体、才能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和满足学生运动欲望的需要。这也就要求在安排教材内容时,应合理搭配不同性质、不同强度、适宜数量的教材。如运动量大和运动量小的练习交替安排,再如强度较小的不同方式的走、立定跳远、投掷、简单的韵律舞蹈与强度较大的爆发力练习、跑、跳跃、攀登等内容组合。
六、结语。
通过以上的探讨与实践,我体会到:体育教学设计不能违背科学规律,既要遵循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的规律,又要遵循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和动作技能形成的科学规律,不能只为追求课堂氛围的活跃,学生浓厚的兴趣或其他的目的而违反“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我们要勇于探索教学的新途径,合理安排授课内容和运动负荷,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真正体现“汗、会、乐”三维健康目标,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周雁林,张保庆。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模式[J]科技传播,.
(2)赵华丽。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的成功与问题分析[J]内蒙古体育科技,.
(3)张细谦。论小学体育课的设计策略[c]东莞塘厦,2009.
(4)李兵。论东莞市学校体育工作的现状与今后的发展方向[c]东莞塘厦,2009.
篇7:高中英语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和思考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摘要]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标准下教学方式的一种优化,它提倡学生的主体参与与着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合理运用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研究英语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有助于更好地搞好英语教学。
[关键词]研究学习高中英语 新课程 教学方法
一、导言
《英语课程标准》在前言部分提出了五个基本理念:重视共同基础、构建发展平台;提供多种选择、适应个性需求;优化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关注学生情感、提高人文素养;完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不断发展。这是全新的教学理念,它们既是制定课程标准的理论依据,也是指导广大英语教师实施课程标准的准则。在优化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方面指出“要使他们(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探究”等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研究性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拓宽了课堂主渠道,丰富了课外英语活动内容,使学生初步形成具有个性的学习方法和风格。本文就研究性学习的定义、意义、途径等展开讨论,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展开论述,以期更好地掌握这一教育教学方式,服务于新课改中的中学英语教学。
二、关于研究性学习
1、研究性学习的界定
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选择和确定研究的课题或项目设计,自己收集、分析并选择信息资料,应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学习发展能力。研究性学习的实质是一种对教育的理解,对学生的认识。它要求教师调动和保护学生自我探索、求知的欲望和热情,这种欲望和热情是学生毕生学习发展的原动力。因此,研究性学习的观念应该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融会于学生自发的学习过程。它可以与课程教材内容有关,也可以无关;可以是独立完成的,也可以是合作完成的;可以是对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也可以是对未知的探索;结果可以是正确的,也可以是错误的,甚以没有结果。
2、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最终目的
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通过多样化研究性学习活动方法,提升学生自身学习生活的经验、能力,情感体验和价值目标追求,密切学生的生活与自然界、社会生活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加强学生参与社会生活、服务社会、造福人类的社会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观念和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关注自身价值的现实和未来发展的人文精神。
3、发现学习法
布鲁诺“发现学习法”,倡导知识的发现学习,他所说的发现学习并不限于发现人类尚未发现的事物,而是指学生通过自我独立的阅读书籍和文献资料,独立的思考而获得对于学习者来说是新知识的过程,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研究性学习
布鲁纳认为,把教学的过程转变成学生主动求知的过程。为使学生主动地学习,教师必须和学生共同参加教学过程。教学应该使学生们亲自去掌握他们试图掌握的东西,以及让学生亲自了解他们要取得怎样的进步。教师的教学要满足学生在学习和解决问题时所需要探究的种种可供选择的方法。这样才能使教学转变成每个学生都主动求知的过程。布鲁纳认为,所谓学习的最佳经验就是把教师要教的知识转变成学生主动探求的东西。并且按照学生自己选择的方法去学习他们想要得到的东西。使学生既获得知识,又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
4、推动教师成为探索者
课程改革的一个积极意义是推动教师成为探索者----不仅要研究教学的内容做课程的开发者,同时要探索有效学习的策略,探索如何创设情境和氛围,如何搭建师生、生生之间交流的平台,如何构筑研究性学习的支持系统等,探索可以使得课堂多一份灵动与飞扬,多一份朝气与活力。
三、英语研究性学习的几个特点
1、载体的广泛性
英语学科具有自身独立的知识体系,英语教学的内容涉及古今中外的社会、经济、科学、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它是从自然、社会或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与真实的世界有着紧密的联系,细心去研究将会发现,在英语学科中隐藏着大量与日常有关的且值得研究的问题。因此,英语学科可以为研究性学习提供大量的研究课主题。
2、过程的趣味性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中的情绪与教学效果有直接关系,而激发学生学习情绪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教学必须情境化以及充分发挥学生作受体的自主学习。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扼杀学生探究真理的愿望。”研究性学习方式强调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旺盛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创设问题情境,利用趣味性去点燃学生探究的激情,激发学生的研究学习兴趣。
3、学生的主体参与性
在英语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能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而形成多边的教学交流从而形成开放、民主、活跃的课堂气氛。学生在这种教学活动中充当着主人的角色,他把学习看作是自己的责任,而不是教师布置的任务。在分工、协作的活动中,学生能够确立起敢于负责的意识和精神。同时,学生在与教师、同学频繁的交往中学会相处的艺术。这种学习方式并不是教师刻意给予学生知识、能力,而是在学生主动参与中培养独立自主、主动求索、勇于面对困难甚至挫折的精神和能力。
四、英语课堂教学中的研究学习策略
1、知识探究型
学生学到某一方面的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拓宽学习范围,获得学习经验,甚至形成学习报告。这种探究式的学习研究,能有效地独立解决“是什么”的知识探究型问题,是发展基础性学习非常重要的一种手段。例如:在教授Good manners一节课时笔者事先布置学生用回顾已有体验、访问他人、查阅资料等形式列出中国餐桌礼仪,然后再通过查阅图书资料、上网等途径了解西方国家礼仪,然后列表对照比较,同时指导学生从文化的角度试分析产生区别的原因,同学们兴趣盎然,分析问题合情合理,且见解独特。再例如教授定语从句时让学生通过大量的习题从中找到一个普通的规律即什么情况下关系代词用that而不用which。同样的问题老师讲解也许很快,但起不到一种探究的作用,给学生也无法留下深刻印象。
2、热点讨论型
热点讨论是学生根据社会热点问题或学校中学生的敏感话题进行专题讨论,从而使某一问题的看法更加深入和成熟。这种类型的课题的特点是实用性强,操作方便,社会实践性突出。例如:再讲授Computer一节时,针对学生上网现象时有发生,影响学习时,要求学习设计民意调查表,分类别调查几组数据,根据数据整理出目前的真实现状,并根据自己的观察、理解说明发生的原因,提出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因为事情就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身边的同学之间,且这样调查是自身完成的,学生们敢于坦露心声,形成的简短报告很有代表性,也无形中为教师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事实依据。
3、主题研究型
主题研究性是指让学生通过对带有研究性主题活动的课题实践,提出问题、收集材料、资料查阅、对主题进行探索、分析、研究、解决问题。
如我在上《Going Place》这一单元时,适逢国庆假前夕,我把去年暑假旅游时的几张照片呈现给大家,把现实和他们将要学习的新的语言知识巧妙地结合起来,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同时要求学生以“Go on a trip”为主题,在国庆假期间进行一次主题研究活动,对象可以是自身经历的研究,也可以是对亲威朋友及周围人群的研究,并指导学生首先确定课题:如旅游线路的选择,旅游的费用、结伴旅游,旅游环境等等…。国庆假期结束,大部分学生都上交了一篇研究性报告,内容长短不一,但都做到有话可说,而不是空洞无物,有些话题甚至很具有前瞻性,如开发旅游资源,振兴家乡经济等,有些同学甚至用中英文夹杂着写了一篇研究报告,我也给了肯定的评价。这次主题研究活动达到了预期目的,极大地调动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变单纯接受知识活动转化为自身对知识探索、创造、实践活动过程。
五、采用各类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是研究性学习的有效延伸
1、在英语兴趣小组实施研究性课程,为学生探索、研究、运用所学英语,提供了重要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它可以为学生营造一种英语氛围,在身临其境中学习英语,有了实践机会。使学生学到了真才实学,把英语教学活动变成生动活泼的英语研究探索交流活动,容易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学习高潮。
2、编辑英语主题墙报、举办英语园地、举行英语主题party、进行英语主题演讲……都是研究性课程学习的好题材。各种研究性主题活动结合教学课程内容的深入,逐渐展开,形式不拘一格,教学时间可长可短。它强调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促成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我校每年都举办一次校园文化艺术节,自以来,我校英语组每年都在艺术节上准备一台英语专场演出,时由高三各班组织排演的舞台剧《The lost Necklace》时间近1个小时,整台节目从剧本的改写到参与人员的确定、资金的筹措,台词的撰写、服装的调配、舞台的效果都无不体现了学生的组织能力,情感支配以及合作精神。
教无定法,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本身就是一个研究的过程,专家或学者都可以提出那么一套所谓的理论和实践操作方法,但归根结底路是你自己走出来的。有个穷人供奉了一尊神像。他虔诚地祈求神为他赐福,结果他变得越来越穷了。后来,他一气之下抓起那尊神像向墙上摔去,神像的头破了,脑壳里掉出许多金子来。这人把金子拾起来,大声地说:“我看你既可恶又愚蠢,我尊敬你的时候,你一点好处也不给我;我打烂了你,你却给我这么多好东西。”你打破了那尊神像了吗?
[参考书目]
胡春洞、王才仁《英语教学交际论》广西教育出版社
王炎斌《创新、新课改对教师的召唤》教学与进修
肖川《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变革》新教育导刊 创刊号
姚梅林《学习规律》湖北教育出版社
篇8:将中国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思考与实践论文
【摘要】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中国对外开放和对外交流的不断深入,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以适应新形势下对人才的需求,已成为大学英语教学中需要引起重视的一个新的课题。笔者在实践中以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为例,就如何将中国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中国文化 英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
目前,注重文化教学已经引起大学英语教育的普遍重视。因此大学英语教学所使用的教材大多是原汁原味的国外原版资料。课堂上大量介绍英语国家的文化与习俗,而中国文化的介绍和引入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实际上,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只学习英语国家的文化不足以培养学生有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因为交际是双向的,如果只强调一方的文化而忽略另一方的文化必然会导致“中国文化失语”[1]现象的产生,不利于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双边文化交流。事实证明,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往往不能令人满意,甚或根本不知道如何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的文化。尤其在表达一些中国特有的社会和文化现象时,更是力不从心。这无疑与教学中中国文化的输入不足有着极大的关系。长期以来,无论在教学大纲、教材内容的选择还是在教法方面,对母语文化在外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都缺乏足够的认识,导致学生在谈到中国文化和身边事物时患上了“失语症”。因此如何提高大学生母语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以便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是大学英语教学需要引起重视的一个问题。在现有教材中国文化内容含量甚少的情况下,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和正确引导无疑会对此问题的解决提供有力的保障。
篇9:将中国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思考与实践论文
1.1 在词汇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
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最能承载文化信息的组成部分。一个社会的文化特征通常会由其词汇体现出来。同时,词汇教学也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把中国文化融入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是非常有效而可取的办法。
教师在进行词汇教学时,可以列举出与所讲词语相关的中国文化内容。例如,当讲到“elect”一词时,教师就可以相应地引出“选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国务院总理”等的英语表达;根据“representative”可知道如何表达中国的“三个代表”;通过“eve”可引出中国的“春节”;从“pyramid”到“秦始皇兵马俑”;从“opera”到“京剧”;从“religion”到“老子”和“道教”等等。这种教学法可贯穿于整个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因为词汇涉及的面很广,这样就可以更多地让学生接触中国文化,掌握中国文化内容的英语表达。如此日积月累,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意识和能力就会逐步得到提高。但需要指出的是,这种教学法需要教师要具有一定的文化敏感度,掌握丰富的中国文化知识以及它们的英文表达。由于词汇涉及的文化内容可能会相当广泛,所以教师要掌握好度的问题,不能面面俱到,而是要从中选取中国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内容加以介绍,以免影响正常的英语教学。
1.2 在篇章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
英语教学中,课文是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知识和西方文化的重要渠道。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环节,将中西方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加以介绍,使学生能直接体会到中西方文化的异同。例如第四册第四单元课文A的题目是“无名英雄―职业父亲”。如今,职业父亲在美国社会中越来越受到轻视。父亲的重要性被人们所忽视。与职业母亲相比,职业父亲们一方面默默地为家庭奉献着自己,同时他们也在承担着来自多方面的压力。因此他们是无名英雄。这不由会让我们想起朱自清的.《背影》。《背影》是学生都耳熟能详的朱自清的代表作之一。其中的父亲形象在中国文化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背影》中的父亲形象,借用张培基先生的英文译本,组织学生讨论东西方文化中父亲形象的异同。这样学生不仅能掌握如何用英语表达一些中国著名的文学作品,同时也会大大提高他们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1.3 几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是英语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手段。讨论前,教师作为课堂学习的组织者,可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先进行小组讨论,再由各组选派代表将讨论结果进行总结。例如:在讲解第一册第二单元课文B时,内容中涉及到美国的一些代表性食物“汉堡包”、“三明治”等,相应地我们可以将中国食物中具有代表性的“馒头”、“花卷”、“粥”、“面条”、“馄饨”、“油条”、“豆浆”、“包子”、“饺子”等的英文表达介绍给学生。根据中西方饮食的不同特点,可组织学生就“中西方饮食哪个更利于健康?”、“你更喜欢哪个?”展开讨论。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就相关话题进行讨论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一种英语教学手段。讨论中学生面对自己的同学更能畅所欲言,使其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和中心,课堂气氛更加生动活跃,非常有利于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角色扮演可以锻炼学生根据不同场合恰当使用语言的能力。这种方法主要是对日常生活中典型情景的模仿。例如:第四册第二单元课文B讲的是“文化差异”。故事是关于作者在俄罗斯由于文化冲击所造成的尴尬经历。一天,在晚宴后,为了向女主人的热情款待表示感谢,作者为女主人剥了一个香蕉送给她,女主人微笑着接过来,作者因此误认为为女士剥香蕉是一种礼貌行为。但事实却不然。在俄罗斯,男士为女士剥香蕉意思是这位男士对她有好感。这种由于文化差异而引起的文化冲击在跨文化交际中经常会造成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在讲解这篇文章时,可以组织学生以短剧的形式表现一些常见的中西方礼仪,如见面与分手时的礼仪,称呼别人的礼仪,表达赞美及应答礼仪,表达感谢及应答礼仪,餐桌礼仪等等。通过对这些典型生活情景的模仿与对比,学生能亲身体会到并能更好地理解中西方文化的异同。
在文化教学中,对比和比较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通过对比和比较,学习者能够有意识地直观认知两种文化的异同,从而能更好地理解本国文化和目的语文化。以往的文化教学中,我们往往更多地强调两种文化的差异。然而很多学者认为,过多地进行差异对比不利于培养学习者客观正确的跨文化交际态度。文化的共性是跨文化交际的基础。因此在我们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在进行文化比较时,不仅要区分“异”,更要看到“同”,培养学生正确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平等的文化交流意识。例如:第二册第一单元课文A向读者介绍了牛津大学。教学中,可以分别从建校历史、学生、学院的组成、教学科研体制、学位授予、奖学金的颁发和各自的使命等多个方面将其与北京大学进行比较。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更多的中西方文化知识,并能正确认识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特点。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已在各大学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大学英语教学也不例外。多种教学手段的同时运用无疑会对教学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例如,在第一册第六单元讲到课文B时,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到互联网上搜索有关中国“功夫”的知识以及它与拳击的不同之处。鼓励学生更加活跃地参与大学英语的学习,同时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中国文化的意识。
2 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时应注意的问题
2.1应坚持适度原则
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要培养具有一定英语语言知识的应用型和交际型人才,因此将中国文化融入其中只能作为英语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绝不能把英语课堂变成中国文化的讲堂。中国文化只能渗透并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之中。融入中国文化并不意味着转移英语教学的核心,而是进一步深化英语语言教学。教师应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和精心安排,遵循适度性原则,在正常的大学英语教学的框架中融入中国文化。
2.2 应坚持文化平等原则
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应该受到其他民族的理解和尊重。没有一个民族的文化可以凌驾于其他民族之上。教师在教学中的文化对比绝不可以带有哪个文化更好的倾向性和个人的感情色彩。只有坚持平等的文化原则才能实现平等的文化交流。在开放的世界背景下,要培养学生树立开放、平等、尊重、宽容的跨文化态度,以便实现有效的跨文化交际。
2.3 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教师应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所承担的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中西方文化的热情和兴趣。教师不可能在课堂上实现所有中国文化与大学英语课堂的结合,更多的学习是学生通过自己的主动学习在课堂外完成的。而教师的教学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终生进行中外文化学习的意识。
3 结语
进入新世纪,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影响下,缩短文化距离,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已经成为新时代的迫切需求。跨文化交际中,当我们与外国人交往时,我们要做的往往是要介绍自己的东西而不单纯是谈论西方的文化与知识。因此只有对双方文化更好地了解和学习才能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这就需要我们的大学英语教学能够顺应时代的需求,培养出中西文化底蕴深厚的实用型交际人才,更好地承担起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Kramasch, C. Language and Culture [M]. Oxford;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2] Samovar, L. A. & Porter, R. E. 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
[3] 张为民,朱红梅.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J].清华大学教学研究,,(1).
[4] 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M].湖南教育出版社,.
[5] 陈申.语言文化教学策略研究[M].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6] 许力生.语言研究的跨文化视野[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7] 刘世文.重视母语文化外语表达能力的培养[J].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6),18.
篇10: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生了很大变化,学校生源紧张,学生素质出现很大滑坡,他们的英语水平更是参差不齐,所有这些问题都对中职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文章就中职学校英语教师如何进行英语教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作 者:李艳莉 作者单位:河南省濮阳市卫生学校 刊 名:内江科技 英文刊名:NEIJIANG KEJI 年,卷(期): 29(9) 分类号:H3 关键词:中职英语 教学体会 实践与思考篇11:对新时期农村学校管理的思考和实践论文
对新时期农村学校管理的思考和实践论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实施,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课程稳步扎实推进。但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成为制约教育全面发展的因素之一,导致新时期下,学校管理方面存在诸多的不足,学校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和新教育大纲的出台,学校管理改革是进一步优化学校资源、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强化学校管理能力的必然趋势。农村教育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基础教育,而农村学校教育在资源配置、文娱活动、师资力量等方面相比城市学校教育还是比较薄弱的。校长作为学校管理团队的带头人,坚持依法治校、科学兴校、民主办校,走一条农村学校管理理念联系农村教育发展实际的道路意义重大。
一、农村学校管理水平的基本现状
1。配套新课程改革的制度不够完善
依据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学校管理规章制度,是学校管理最基本的“有法可依”。农村学校管理在长期的探索实践当中能够代表新的教育教学、教学管理理念,但是由于我国各地区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农村学校管理系统机制不够完善,是制约农村学校管理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2。思想观念相对落后
农村教育的发展与城市教育的发展相比,存在思想观念的滞后性,通俗地讲,这是由于农村的发展、地域条件的相对落后所决定的,城市学校管理思想观念超前,有新的学校管理思路,教育的发展速度时刻要求学校管理者用新的'思想观念制订学校发展政策并有效地实施。
3。农村学校管理创新意识不强
我国正在大力倡导“建设创新型国家”,在今天,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决定着学校的兴衰,切实做好新形势下农村学校的管理工作,是新课程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由于农村环境的条件有限、资源有限,以致许多农村学校管理没有跳出因循守旧的传统管理模式,不能给农村学校的发展带来全新的面貌。
二、关于新时期农村学校管理的有效基本途径
农村教育的发展程度和水平是我国教育改革成绩的体现之一,在新时期总体教育改革大纲的统一要求、统一实施下,针对有些特殊、个别的地区又有着不同的改革方式,同时各地区学校有着自身的特点。但归根结底,教育的改革发展还要适应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关于新时期农村学校管理的有效基本途径具体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深化教学改革,创新管理模式
不断改革制定新的农村学校管理模式,促进农村学校管理的新突破,紧跟新时期、新课改的教育发展步伐,深化农村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同时教育主管部门做好指导工作,找准出发点,抓住切入点,为农村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用新思路、新方法、新思维提高管理意识。
2。坚持观念创新,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管理者应该多鼓励、多提倡教师观念的转变,在新课改的要求范围内,用新路子、新点子进行不断摸索、不断实践,搭建人文展示平台,建立“尊重、和谐”的新时期下的新型师生人际关系。
3。开展民主办校,提升管理水平
农村学校的管理是一个复杂的工作过程,校长在整个学校管理团队当中角色重要、任务重大,应该进一步建立健全学校管理的民主制度,使广大师生都可以参与进来,集思广益,保障每一位师生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意见,丰富民主形式,制订一套符合学校实际、并适用于学校发展的管理规章制度,从而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
4。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创办农村学校管理新风貌
无论是农村学校管理者还是教学一线的教师,都应该牢固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管理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不动摇,遵循教育的客观发展规律和农村地区的发展水平,不断转变思想,用新知识、新理念指导实践,争取开创农村学校教育管理的新风貌。
5。搞好农村基本教育,实现好教学与管理的相统一
教师的根本作用在于让学生学会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校长的根本作用在于管理好整个学校,很大程度上校长的办学思想和管理理念影响着学校的办学方向,因此,只有实现好教师教学与校长管理这两条主线的相统一,才能保障农村教育的发展更上一个台阶。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育人为先,以人为本。教育的发展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重要力量,并且是一个长期不间断的过程,教育的现实意义重大。而农村学校管理更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长期过程,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和指导,农村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必须与新课程改革保持高度一致,全方位指导实践。
篇12:对初中体育篮球教学的实践与思考初中论文
对初中体育篮球教学的实践与思考初中论文
篮球运动可以带给学生快乐,提高学生的随机应变能力及运动技能,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多种需求。篮球课程的教学方式可因人而异,运动量可以随意调节,因此这项运动项目适宜于所有学生。初中教学中开展篮球这门课程,能使学生增强身体素质,增大身高的尺寸,培养学生在篮球运动的过程中斗智斗勇,有助于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学生团队意识,懂得怎样相互配合,在篮球运动的过程中建立良好的友谊。
一、初中体育篮球教学的实践
篮球运动在教学中的应用,可以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投球训练、带球和传球训练和比赛等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篮球技能,
达到教学的目的。
1.投球训练
投球训练有原地投球训练和移动投球训练(大多时候是进行三步篮训练),这项训练要因人而异,根据学生的性别及身高应进行不同距离的练习。首先,教师要教授学生掌握正确的投篮姿势和发力次序,由脚踝、膝关节、腰、肩关节、肘关节,手腕到手指的发力循序,力道越往上传,发力越小。接着,教师要对其主要内容讲解,并进行标准的示范,演示正确的投篮姿势,最后,要求学生模仿教师的姿势进行训练。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高个的学生和矮个的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学生面对一个篮球架,高个子的学生在篮球场地外圈的线上进行练习投篮,矮个子的学生在篮球场地内圈的线上练习投篮。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按顺序投篮。在投球训练中可以提高学生身体中眼睛、手、腿、腕等器官与肢体的协调能力,增强他们的反应能力、分析能力及推理能力。
2.带球和传球训练
在一场完整的篮球比赛中,不仅要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投篮技巧,还要求学生能够将手中的篮球顺利地传给自己的队友或是顺利地将篮球投入篮筐里,就需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带球和传球技巧。首先,教师给每个学生分发一个篮球,接着,教师针对“持球”“将球放在腰际盘旋”“颈部盘球”“单脚盘球”“跨下前后抛球”“膝部盘球”“跨下8字盘球”“原地低手控球”“双手交互用力传球”“持球环颈”“持球环腰”“持球环绕双脚S型”“贴地运球”“环绕双脚运球”“单手左、右运球”“单手前、后运球”“原地换手运球”“背后换手运球”“原地胯下运球”等动作分别进行讲解和示范,与此同时,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教师的动作流程及姿势。教师每做一个动作的时候,学生都能够认真地进行模仿,他们就会按照教师的姿势做着练着。通过对篮球的带球和传球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篮球运动的技能及模仿能力,使他们具有正确、优美的姿势学习篮球知识。
3.篮球比赛训练
篮球课程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比赛的方式,激发学生对篮球知识的学习兴趣,在学生练习和比赛的过程中,将所学习的篮球课程的知识内容融入一起,锻炼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首先,教师按照学生的技术水平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十名学生和一个篮球场地,再将每个小组分成两个队伍,每个队伍五名成员,教师讲述了比赛的规则之后,要求学生进行文明的篮球比赛。学生都充满了斗志,在场地上挪动着自己的步伐,时而跑,时而投,都累得汗流浃背。通过篮球比赛的方式,能使学生从个性、自信心、情绪控制、意志力、进取心等方面都得到良好的进步,培养学生形成团结一致、努力协作、文明自律、尊重他人等的良好道德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
二、初中体育篮球教学的.思考
1.注重调动学生
初中体育篮球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接触新的知识,接触新的同学,所以不容易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那么,教师就需要调动学生学习和运动的积极性,教师可以用幽默的语言来与学生建造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可以在每个动作演示之后,要求学生模仿学习,这时教师要耐心地对每个学生进行指导,不能忽视任何一个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并用各种方法调动学生全部“动”起来,不能放任任何一个学生,要使学生都能够体验到体育篮球运动带给人们的快乐与益处,只要学生能够“动”起来,体育课程的教学就成功了一半。
2.注重教学方法
初中的体育篮球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合理的语言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初中生的年龄在13~16岁之间,正处于叛逆心理严重的阶段,也是生理发育的重要阶段,所以要考虑学生的自身情况进行合理的教学。比如说,在上体育课的时候,有一个女生,平时一直在体育项目中表现出众,非常优秀,突然有一天,她自己蹲在一个角落里,捂着肚子,那么体育教师就不能严格地要求她过去训练,因为要考虑学生的身体状况是否适合训练,或者可以征求学生自己的意见,合理地进行处理,可以让这名女同学在一边休息或是降低她的运动量。再比如说,有的学生就是抵触体育运动,不肯“动”起来的时候,教师若是强行对其进行要求,那么会使学生的逆反心理加大,这时教师就要耐心地针对学生进行询问或沟通,或是通过间接的方式,暗示其他学生去带动这样的学生进行训练,一旦学生接触上篮球运动后,就会自然而然地喜欢上篮球运动,从而打消抵触运动的心理。通过教师合理地采用教学方法与手段,才能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学习氛围,才能使更多的学生的身心得到良好的发展,不伤害学生的身体健康,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注重合作学习
初中体育篮球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人们离不开群体生活,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更加需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愉快地学习和生活。例如,在篮球比赛的学习中,学生要与自己的队友配合默契,才能更好地占到上风,学生还要与队友建立良好的友谊,不能因为比赛或是学习,产生嫉妒心理,打架斗殴,影响学生心理的正常发展。要求学生不要违反篮球比赛的规则,一定要在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合作学习练习中,能够突破一些动作的学习,例如,交叉步的突破,顺的突破,后转身的突破,前转身的突破,前方假动作的突破,创造更好时机的突破等,这些动作要领的突破,都需要学生配合来练习完成。在体育篮球教学中,学生通过相互合作来学习或者比赛,能使学生相互学习彼此的长处,扬长补短,在与别人接触学习中找到学习的方法,从而突破学习的难度。
在初中体育篮球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更多的学生投入到篮球运动中来,并通过教师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都能够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训练,有效地使学生在篮球投篮项目的训练中,在篮球带球和传球项目的训练中,在篮球比赛中,运动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不断地激发他们更好地进行刻苦的训练,增强他们的身体素质,使他们的身心都得到健康的发展,并且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建立良好的友谊。
篇13:高职护理专业大学英语教学专业化的实践与思考论文
近年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多元化的趋势,以往高校所培养的单一技能型人才已无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外语能力的评估更趋理性化,懂专业且具备相当英语应用能力的人受到市场的欢迎。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也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因此,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必须实现英语学习与专业学习的结合,在提高专业水平的同时,提高英语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开始重视英语教学与专业的结合,甚至开设了专业英语课程。然而,由于公共英语教学与专业教学之间的衔接存在着诸多的矛盾和问题,使得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达不到预期的目标。笔者多年来从事护理专业的大学英语教学,对护理专业大学英语教学的专业化有一定的思考与探索。
一、护理专业大学英语教学专业化的实践研究
1.明确课程目标,优化课程设置
为满足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实现培养技术、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高技能人才的目标,从2008年开始,本院的公共英语教学已经尝试性地进行了一些改革,制定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相关方案,并在本院的重点专业护理专业试行。方案突出能力培养的目标,并把英语教学分为两个阶段:第一学期要求学生进一步巩固基础的语言知识,重点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树立大胆开口说英语的信心,积极开展听说训练,能通过大学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第二学期,针对专业特色,通过对行业的调研,分析临床护理岗位对职业人英语应用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基本要求,确立课程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态度目标,并且按照认知规律,遵循“必须、够用”的原则,归纳学习单元,序化学习过程,构建护理专业课程内容体系,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特点,为加强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教学改革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
2.依据典型工作情景设计教学
确立以典型临床护理工作岗位所需要的英语交际能力为主要内容的听说训练。将临床护理五大典型工作情境中的十项主要工作任务转化为五大学习情境和十个学习任务,内容包括入院护理(入院接待、病情评估)、用药护理(用药前解释、用药后观察)、手术护理(术前告知、术后观察)、生活护理(卫生评估、生活指导)和出院护理(出院告知、出院指导),突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同时加强与护理专业的专业教师沟通,参与到学生的社会实践工作中进行现场指导,让学生了解英语在所学行业的运用情况,强化所学知识的运用。
3.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应用语言的能力
教师要设法给学生提供体验、实践英语对话的机会,且内容要与护理工作密切相关。可通过恰当的医护对话、请学生介绍病房情况或鼓励他们自己扮演护士或病人等形式,让学生在讨论、小组活动、角色扮演等情景活动中学会使用医护英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以使教师及时得到反馈信息,从而更好地组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不断积累经验、掌握技巧,合理调整各项活动,激励学生创造性地参与学习活动,使他们从语言实践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4.开发适合高职护理专业的大学英语教材
教材内容的确定必须以培养目标为依据。高职护理专业培养的是从事临床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管理和涉外护理工作的高级医疗护理人才,是具有较高英语水平的护理人才。因此,我们应据此开发护理专业的大学英语校本教材,使学生通过接触与今后的.工作密切相关的语言材料,提高自身的学习兴趣,改变学习态度和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
5.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要搞好与护理专业的大学英语教学,相应的师资配备是前提。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顺利进行英语教学的基本保证。高职大学英语教师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学生的专业,因此,英语教师不仅要掌握英语教学的理论和方法,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还要了解护理专业的基本知识。学校应有计划地培养“双师型”教师,挖掘现有的英语教师潜力,通过进修等渠道,让他们在短时间内掌握护理专业的英语知识,督促教师在提高英语水平的同时,不断探索适合高职护理教育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二、护理专业大学英语教学专业化的意义
1.有助于改变教学内容与工作实际相脱离的现状
护理专业是培养能从事医院临床护理、社区卫生服务中的护理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护理人才,而传统的大学英语课程属于综合素养类课程,与专业结合较少。大学英语课程作为工具课程应该服务于专业,重在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英语能力。专业化的大学英语教学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为学生就业和未来的工作打下良好的英语语言基础。
2.有助于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
高职护理专业大学英语专业化改革,打破了大学英语一贯式、单一化的教学模式,将有关听、说、读、写的各项技能的学习内容与专业知识相融合。学生通过接触与今后的工作密切相关的语言材料,提高自身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
3.有助于促进高职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
在护理专业大学英语教学中,以专业课程中需掌握的内容为主线展开,所有教学内容以专业工作职场要求为核心,将英语教学渗透到专业知识的不同章节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巩固了英语知识,而且掌握了系统的专业知识,积累了大量的灵活运用专业英语的经验。护理专业的大学英语教学专业化的实践有利于完善护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其他专业的大学英语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并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周小微.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英语教学改革[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