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给各位读者分享的浅谈高中体育课堂教学对学生健康的作用局限论文(共含12篇),欢迎大家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万邦1”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篇1:浅谈高中体育课堂教学对学生健康的作用局限论文
浅谈高中体育课堂教学对学生健康的作用局限论文
摘要:通过对高中学生及校领导的调查与访谈,发现学生自身体质健康状况与学校教育有很大关系,同时也发现学生在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及学校体育环境创建等方面还有待学校进一步加强,本文希望通过调查分析城市和乡村两类高中的课堂教学对体质健康的影响的分析,争取为学校培养21世纪合格人才提供一些有效的参考。
关键词:中学 学生 体质 健康
一、学校在学生体质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学校是向学生宣传体质健康知识的重要园地。随着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衡量一个学生也不再是“以分数论英雄”,学生的视野也开始看到了书本以外的东西,越来越多的学生也开始关注体质健康。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城市和农村(乡)高中学生认为学生体质与学校教育有关的分别占46.7%和53.3%。占选项的第一位,其余依次是社会环境,经济条件和其它。认为对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教育很重要的城市高中学生为68.3%,农村(乡)高中学生为51.7%。均占选项第一位,其余依次是重要、一般没有作用,且城乡高中学生对以上问题的回答均无显著性差异;并且将安全意识、生活习惯也列为体质健康教育的内容。学生开始认识到学习文化知识与追求体质健康并不矛盾,两者可以协调统一起来。学生观念上的转变,及对学校在体质健康教育关注与认同,无疑更有利于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教育的宣传与推进工作。
学校是向学生传授增进体质健康相关知识的重要途径。体育课已不再是简单传授一些具体的运动知识技术,而是在传授运动知识技术的同时,也在向学生传达一种“健康”“运动”的'理念,并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观念与态度,使学生能够通过体育课的学习对人体各器官系统有一个初步了解,在学生进行运动技术学习的过程中使身体素质得到锻炼与提高,同时培养学生不怕困难与挫折,建立相互协作与信任等良好心理品质。从调查结果看,城市高中86.7%和农村(乡)高中85%的学生认为体育课对学生体质健康教育效果为“很有效”或“有效”。体育课已成为学生了解体质健康相关知识,掌握健身运动技能,使身心得到锻炼最直接有效的途径,是其它社会健身机构所无法比拟的。
二、学校在体质健康教育中的局限
学校体育教学的计划性是学生获得系统体质健康知识,掌握健身方法与技术的可靠保证,也正由于其计划性过强——规定了教学内容,教学时数,教学进度及要达到的目标,反而制约了师生双方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教学实践中由于教学的计划性使得教师只能按教学计划,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师只能是围绕教学计划进行,而学生只能是按照教师设计的组织教学形式进行学习,使师生自身优势及主观能动性不能够得到充分发挥。为了赶教学进度,许多内容只能是蜻蜒点水式的教学,形成学生为学习而学习,很难体会到学习与锻炼的乐趣,这对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及自觉运用所学技术、技能进行体育锻炼是非常不利的,它制约着学校体育健康教育向纵深开展。学校的硬件设施如篮、排球场,健身器材等锻炼设施是否完备也直接影响着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频率与热情。通过调查了解到,城乡高中都设有篮、排球场和乒乓球台这些基本锻炼设施,但其数目及活动空间等却有很大差异。我们知道体质健康包含有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多方因素。就学校进行体质健康教育而言,除体育课和课外活动外还可以通过开展讲座、板报、心理健康课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体质健康的宣传教育工作,体育课和课外活动只是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的诸多因素之一。
三、小结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体育课是学校进行体质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课外体育活动是其延伸和补充,它们为学校进行体质健康教育提供了时间,场地设施及专业技术指导等多方保障,学校对培养学生参与体质健康教育活动的兴趣,技能及体育锻炼习惯养成方面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学校未能走出封闭式的教育模式,未能与学生家庭、社会建立起互为联系,互为补充的体质健康教育网络,也是目前学校体质健康教育事倍功半的原因之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刘建惠.在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M].教育实践与研究(中版),,(11).
[3]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研究课题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篇2:体育对培养学生健康情感的作用论文
体育对培养学生健康情感的作用论文
学校体育的诸多方面,蕴含着竞争因素,体育课中的教学比赛和对抗练习,课余时间班级和校际之间各种形式的对抗赛、邀请赛、达标赛、选拔赛,全校性的运动会,都为学生投入竞争提供了参与机会。一方面,体育比赛反映了青少年学生乐于参与竞争的心理需求,是他们参加体育活动最喜闻乐见、容易接受的一种形式;另一方面,体育比赛的'效应,在于以运动竞争为媒介,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参与体育的兴趣,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推动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而且必将在学生(包括参赛学生和观赛学生)中产生一种凝聚力和向心力,激发他们对所代表群体(班级和学校)的集体感,从而起到体育比赛部分学生直接参加,多数或全体学生间接参与,共同受教育,激发集体情感的作用。
学校体育无论是体育课或是课外体育活动,其本身特点决定了很多采用集体活动的形式和比赛的方法,这就增加了学生之间的直接接触和交流。他们在体育学习和参加体育活动过程中,相互之间具有依赖性、牵制性和影响性。为了完成体育学习任务和实现参加体育活动的满足感,必然要求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协作,共同参与。学生长期生活在这种体育关系中,就会加深了解,密切来往,使他们的心灵不断受到情感的熏陶,相互之间产生一种深厚而广泛的友情。
青少年儿童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时期,他们活泼好动,在完成紧张学习后的休息中,为了寻求生理和心理上的放松,乐于参加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学校体育寓教育、健身、娱乐于一体,学生在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参加和观看体育比赛中,在锻炼身体、掌握体育知识技能的过程中,陶冶了情操,调节了身心,获得了精神享受,心理上产生一种轻松愉快的感受。他们在参与体育中获得的这种情感体验,有利于文化知识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和发展。
学校体育与其它学科的不同点在于,学生要在身体直接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体会和掌握运动技术。在多种身体活动中,通过自己的努力,学生不断体验着成功的感受,如在跳跃投掷中,高度上升、远度增加;运动技能由粗略掌握改进提高到熟练运用;体育锻炼标准的达标、升级;体育课考核中良好成绩的取得;比赛中的获胜以及老师的表扬……这都是对成功的体验,而且这种体验最直观、最及时、最频繁,因而对学生心理的刺激也最深刻。
篇3:浅析高中体育运动对学生发展的作用论文
摘要:在人生道路中,高中阶段对每个学生的成长具有独特而又重要的意义。在这个阶段,每个高中生无论是在身体素质方面,还是心理发展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变和提高。高中阶段是学生进步最快,努力程度最强,接受知识最多,同时也是压力最大的阶段。学生要高效地完成学业,必须有良好的身体状态,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这些都离不开体育运动对学生起到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高中阶段;体育运动;协同发展;
目前我国高中阶段的学生主要任务是学习,在很多学校学习几乎占据了所有的高中时间,这对学生自身的发展是不利的,也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高中阶段的学生无论是在身体素质方面,还是在心理素质方面都逐渐成熟,这是学生接受各种知识技能的最快时期,也是培养学生人生兴趣爱好的最佳时期。这个时期如果利用得好,将会对学生的长期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但是现在很多高中学校只重视学习,严重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当今世界是知识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期,国家社会需要更多的创新人才,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学生有更多的实践,因此,体育运动给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实践机会。高中阶段适当的安排一些体育活动,不仅不影响学生学习,还对学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高中阶段体育运动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篇4:浅析高中体育运动对学生发展的作用论文
1.1有效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
高中阶段的学生只重视学习,严重忽略了身体素质的重要性,导致很多学生运动能力下降,从而影响到学生体质情况。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作为强大的支撑,很难会有高效率的学习效果。从每年的国家体质健康测试效果就可以对比出,高中三个年级中,高一的成绩是最好的,远好于高二和高三年级学生的成绩。这与济南市体育中考有着密切的联系,就是因为初中阶段体育纳入了中考成绩,所以学生、家长和老师都非常重视体育,在初中阶段学生的体育锻炼就明显增多。正是通过体育中考这样一种途径,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提高,体质明显增强,使学生自己受益,因此学生在高一阶段的国家体质健康测试的成绩是最好的,到了高二、高三身体素质又出现了一定下降。因此,体育运动作为维持和提高学生体质的重要途径,应该引起各学校的重视。
1.2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并掌握身体锻炼的方法,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
体育课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学生在课堂上获取锻炼方法和运动技能的主要途径。高中阶段的学生真正能够熟练掌握一项运动技能人数很少,并且不知道如何锻炼身体,总体来讲男生好于女生。通过体育课的技能学习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对不同运动项目的兴趣爱好,体育课上学生可以获得各种运动技能,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所喜欢的几种运动项目,有了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才会积极参与到锻炼中。将来进入社会生活也能很快地适应各种体育活动,提高运动质量,丰富运动内容,使运动伴随在人生中的每一天,体会运动带来的美好人生。教师通过体育课传授学生科学的身体锻炼方法,避免运动损伤。如果在生活中出现了一些轻度身体疲劳、肌肉酸痛、韧带拉伤等不适的状况,可以通过科学的体育锻炼,有效的恢复手段,使身体状态得到恢复和提高。学生掌握了科学的身体锻炼方法,可以使学生终生受益,也可以有能力帮助身边的人。在体育活动中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掌握了身体锻炼的方法又可以使我们更加安全科学地参与运动,形成相互强化和提高的良性循环,使学生科学运动、科学健身,从而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
1.3作为辅助学科,帮助学生放松心情,摆正心态
在高中阶段体育课应成为一门辅助学科,在保证维持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基础上,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也是体育运动的作用所在。高中生长期处于紧张的学习氛围中,容易造成精神疲劳,长时间得不到锻炼,学生的身体状况的得不到保障,就不会有足够的精力去保障学习的效率,如果高中阶段的学生长期处于紧张的一种精神状态,学生就会出现严重的精神压力,更严重者会出现严重的心理疾病,定期参与体育活动,可以有效缓解不良的紧张情绪,愉悦身心,精神得到放松。所以高中阶段的学生更需要体育运动的调节作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重要时间就是在体育课上,学生通过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在体育活动中放松心情、缓解和发泄学习压力,使学生维持一个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状态,因此体育课是维持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方法和途径。还有学校组织的一些体育活动、体育比赛、集体活动等都可以分解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苦恼,有助于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还可以使学生体验到运动的乐趣,使学生的心灵得到感染,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收获人生中的感悟,使学生有一个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让学生变得更阳光,更开朗,更爱运动,更具创造力。
1.4促进学生身心的协同发展
大部分高中生心理方面发展跟不上身体素质方面的发展,有些学生一遇到困难就退缩,对完成没有接触过的任务没有自信心,对一些陌生的运动有抵触心理。这些现象都是心理方面的问题,体育运动中有很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一个体育项目,一个技术动作,一种游戏的胜利都可以让学生体验到成功,感受到快乐,并且可以得到其他同学的赞扬和认可。通过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让学生体会不一样的快乐与成功,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同时,让学生发现自己的各种自身能力像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创造能力等,扬长补短,使学生更快地成长与进步。我们应该在体育运动中让学生多次体验成功的体验,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快感和自信,并且通过多次体育活动强化学生的这种自信,这种体育的自信会转化为学习与生活中的自信,因此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自信。
1.5提高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学生时代的生活还是比较单一的,学生比较注重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发展,高中生在生理和心理方面已经逐渐成熟,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也需要逐渐提高。在封闭的校园里,为了学生的发展,在校园里参加一些体育运动是培养学生德育,提高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平台。体育活动就是模拟了一种特殊的集体关系和人际关系,多数运动都是有小组、集体来完成,并伴随着比赛、竞争的氛围和途径。通过参与体育运动与同伴合作,体验团结积极,互帮互助,克服困难永不放弃,成功欢快的感觉,从而提高学生在运动团队中的适应能力,收获友谊,体会到关爱与被关爱,鼓励与被鼓励,体验成功后的喜悦,体验失败后的坚持,只有这样才能完善学生的人格,使学生变得更加坚强、更加勇敢。这提高了学生步入社会生活后的适应能力。
2结语
目前很多高中学校给予学生的体育运动时间很少,使学生长期处于一种紧张的学习状态,适当地多安排一些体育活动不仅可以随时缓解学习压力,而且对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是有利的。当今社会发展迅速,需要的是创新型人才与团队合作精神,传统的教学理念和只重视学习的思想越来越不适应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从近几年高考的不断改革和高校招生的情况变化,就可以看出国家培养人才越来越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人的能力的发展,更注重个人专业的发展。因此,体育运动在高中阶段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金波.浅析体育游戏在高中阶段体育教学中的作用[J].中国校外教育,(28):161.
[2]陈韬.基于终身体育运动思想的高中体育教学[J].教书育人,(4):60.
[3]陈刚,邓春涛,刘娟.高中阶段学生体育运动与文化成绩的调查研究[J].科教导刊,(3):248-249.
篇5:体育对培养学生健康情感的作用
体育对培养学生健康情感的作用
皋兰县教师进修学校 王立智一、体育竞争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集体感
学校体育的诸多方面,蕴含着竞争因素,体育课中的教学比赛和对抗练习,课余时间班级和校际之间各种形式的对抗赛、邀请赛、达标赛、选拔赛,全校性的运动会,都为学生投入竞争提供了参与机会。一方面,体育比赛反映了青少年学生乐于参与竞争的心理需求,是他们参加体育活动最喜闻乐见、容易接受的一种形式;另一方面,体育比赛的效应,在于以运动竞争为媒介,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参与体育的兴趣,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推动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而且必将在学生(包括参赛学生和观赛学生)中产生一种凝聚力和向心力,激发他们对所代表群体(班级和学校)的集体感,从而起到体育比赛部分学生直接参加,多数或全体学生间接参与,共同受教育,激发集体情感的作用。
二、共同参与有利于增进学生的友情感
学校体育无论是体育课或是课外体育活动,其本身特点决定了很多采用集体活动的形式和比赛的方法,这就增加了学生之间的直接接触和交流。他们在体育学习和参加体育活动过程中,相互之间具有依赖性、牵制性和影响性。为了完成体育学习任务和实现参加体育活动的满足感,必然要求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协作,共同参与。学生长期生活在这种体育关系中,就会加深了解,密切来往,使他们的心灵不断受到情感的熏陶,相互之间产生一种深厚而广泛的友情。
三、调节身心,有利于培育学生的快乐感
青少年儿童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时期,他们活泼好动,在完成紧张学习后的休息中,为了寻求生理和心理上的放松,乐于参加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学校体育寓教育、健身、娱乐于一体,学生在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参加和观看体育比赛中,在锻炼身体、掌握体育知识技能的过程中,陶冶了情操,调节了身心,获得了精神享受,心理上产生一种轻松愉快的感受。他们在参与体育中获得的这种情感体验,有利于文化知识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和发展。
四、多种体验,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成功感
学校体育与其它学科的不同点在于,学生要在身体直接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体会和掌握运动技术。在多种身体活动中,通过自己的努力,学生不断体验着成功的感受,如在跳跃投掷中,高度上升、远度增加;运动技能由粗略掌握改进提高到熟练运用;体育锻炼标准的达标、升级;体育课考核中良好成绩的取得;比赛中的获胜以及老师的表扬……这都是对成功的体验,而且这种体验最直观、最及时、最频繁,因而对学生心理的刺激也最深刻。
篇6: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对学生的作用论文
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对学生的作用论文
一、增强体育兴趣
根据笔者的观察,内容单一、形式固化的体育教学容易导致学生参与运动兴趣不高,意愿不强,体育运动的多元化功能也无从体现。为此,学校要重视在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中培养学习兴趣,实现学生身心协调发展。以我校实际为例,每天的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有以下内容。
1.入场律动(6分42秒):其作用是调整队形,使学生迅速从静止状态过渡到运动状态,让学生养成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
2.七彩阳光分组游戏(8分32秒):这是反映学校精神面貌的大型集体活动,学生用短绳、长绳、板球、橡皮筋、毽子、沙包等小型器械按班级开展活动,可以鼓舞人心,增强凝聚力,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协调、力量、柔韧等身体素质。
3.韵律操(4分26秒):韵律操是一项激情、健康和经典的时尚运动。它以律动的基本要领为核心,以身体协调为基础,吸收、融合了多种现代优秀的艺术元素编创而成,是包含了强身健体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新兴体育娱乐活动。既丰富了学校的课内外体育活,锻炼了学生的身体,又继承和发扬了体育精神。
4.跑操(3分15秒):其作用是增强学生的柔韧性和协调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审美情趣,展现学生的青春与活力。
5.间奏(31秒):学生归队调整。6.退场(4分30秒):学生整齐有序地回到教室。有了这样丰富多彩的形式和内容,学生能不自觉地参与其中吗?学生的兴趣能不得到提高吗?
二、缓解学习压力
体育运动是缓解压力的有效途径之一。知识难度、课业负担和考试压力等都会引起小学生的心理负担。随着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压力较之以前有了较大的改观,但大多数家长往往受“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错误观念的影响,在课余时间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与兴趣班,没有考虑到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对压力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当这些压力无法通过正确的途径得到释放时,极易导致小学生出现压抑、烦躁继而抑郁等一系列心理问题。阳光体育运动既保证了学生每天的活动量,增强了学生体质,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压力释放的合理出口,一举两得。
三、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与自主锻炼能力
现代社会,锻炼成为时尚,健康也被作为个人财富。想通过一周三节体育课培养自主锻炼能力与终身体育意识显然远远不够。学校体育教师如能及时正确引导使学生意识到体育运动对终身发展以及综合素质的影响,并适时地传授体育运动的知识与方法,帮助孩子每天锻炼一小时,细水长流、日积月累,必将提升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与自主锻炼能力。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阳光体育活动都以韵律操、健美操、跑步、武术等形式展开,很多学校根据本校和学生身心发育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整,调整过后的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更加符合本校学生的年龄特点、体质水平等实际情况,对增强本校学生的整体体质水平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
“学生在校,固应有良好运动习惯;学生出校,亦应能促进社会运动风气。”阳光体育对小学生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基层学校更应该在阳光体育运动组织上多动脑筋,设计出更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及心理特点的活动项目,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其中,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
篇7:初中体育教学对学生成长的作用论文
初中体育教学对学生成长的作用论文
一、体育教学要强化健身习惯培养
坚持锻炼可以让人的身体始终处于较好的状态,对于青少年能够起到强身健体的功能。但是许多学生并没有养成锻炼的良好习惯。一方面缺乏健康锻炼的意识,另一方面时间、场地等诸多因素也没有创造出相应的条件。体育教学要针对学生这一状况深入研究,首先要强化锻炼意识,要牢记生命在于运动。笔者向学生列举了通过运动保持身体良好状态而长寿的许多典型案例,让学生对健康运动的好处具有更加清楚的认识,让他们从内心树立起乐于运动的理念。其次,笔者自身带头组织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住校生坚持早上起来跑步,走读生在时间允许情况下坚持步行、小跑上学,通过平时不间断地锻炼来达到增强体质的效果。另外,笔者还向学生推荐了一些简单易行的锻炼动作,虽然没有场地,不能进行室外锻炼,但是在教室里、宿舍内也可以因地制宜进行一些其他方式的运动,如仰卧起坐、俯卧撑等等。这些简单的锻炼日积月累下来,对增强体质也是大有好处。在笔者的要求下,所任教班级的学生都逐步养成了坚持锻炼的良好习惯,这些习惯的养成对学生一生的发展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二、体育教学要强化顽强意志培育
吃不了苦,受不了累,是许多学生的真实表现。一到800米,1000米长跑,许多学生纷纷败下阵来,这是当代青少年的一大悲哀。除了部分学生确实因体质较差无法完成任务外,相当一部分学生是因为吃不了苦,自己没有耐力而中途退却,这就属于心理范畴的问题。笔者在这些项目训练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激励,鼓励他们要顽强拼搏,不能向目前面临的困难屈服。人生之路还有很长,将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挫折,难道在跑步这一项小小的困难面前就屈服吗?在笔者的鼓励下,许多学生重新调整心态加入到跑步的行列之中,虽然跑得慢一点,时间长一点,但是依靠自己的努力完成了训练任务,在以后的训练中逐步提高。通过这样的顽强意志教育,笔者发现许多学生基本能够在原有基础上实现进步。顽强的'意志不仅表现在体育训练的体能坚持上,还会对学生各学科的学习以及生活产生影响,让他们能够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在思想上藐视困难,在行动上勇于克服困难,这些方面都是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培养出来的品质。许多家长也深有感触,学生变得更加坚强了,遇到困难也不再是惊慌退缩了,而是勇敢面对、细心克服,这些方面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帮助。
三、体育教学要强化自护能力训练
初中生已经不小了,要学会保护自己,当前媒体上报道的许多青少年受侵害案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作为体育教师,要结合学科教学特点为学生的健康成长筑牢安全屏障。笔者在教学中从三个方面入手提高学生自护能力。首先通过思想教育提高学生自我防范意识,如哪些时间段、哪些地方不适宜去,哪些时候需要结伴而行,哪些时候应当巧妙拒绝陌生人的搭话,以及记住报警电话等等,让学生在思想意识上重视起来。其次,教给学生一些处理的简要技巧,如遇到陌生人跟踪时应当怎么办,可以就近向熟悉的人求助,向靠近派出所的地方前进,以及到人多的地方大声呼救等等。教给学生这些必要的自我保护技巧,可以给犯罪嫌疑人以有力的震慑。笔者还向学生传授了如何在突发状况下进行自我保护,对袭击者哪些部位什么时候给予最佳的还击才能帮助自己摆脱困境等等,这些方面对学生而言非常重要。笔者还组织学生进行动作的示范,通过攻防训练提高每一位学生动作的熟练程度。另外,笔者还向学生传授了触电、溺水、骨折等多种状况下的突发处置急救技巧,这些方面对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说不定一项小小的技能就能挽回一条生命。综上所述,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广大教师一定要重视体育教学对学生成长的引领、保障和促进功能,更好地实现体育学科在学生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篇8:体育教学效果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论文
体育教学效果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论文
新的一轮的新课程改革又经历了一段时间,较前一轮的改革,新一轮改革又出现可喜的变化。从改革以来的对学生的体质水平要求过高,而忽视学生的学习态度等,逐步进行改进,如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学习情感体验、学习兴趣等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与重视。但是也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即,关注的点越多,体育教学的目标就越来越散,这样一来,使的体育课变了味,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大大降低,特别是学生的体育技术学习下降了,学生体质健康方面受到了影响。那么,如何面对这样的问题呢?又如何面对新课程改革,这也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体育更注重教学的有效性,该市的体育教学进行有效性研究也已经有多年了,这说明,教学的有效性是非常重要的,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水平与综合素质。研究表明,学生的体质水平连续来一直在下滑,这不得不引起重视。所以,国家教育部也很重视,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来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发展。这些政策与新课程标准是不相违背的,这些体育课程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身体健康发展的需要。该校是一所重点高级中学,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体育教学也逐步加大监管力度,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所以为了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对体育教学的效果与学生之间的体质健康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为了让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看得见,因此每年定期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进行测试,并及时分析上报,测试的项目包括身高、体重、肺活量、跳远、坐位体前屈和台阶测试等。
1三个学年的全体学生体质监测成绩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在优秀这一个层次上,高一年级优秀率为19.35%,而高二、高三级年优秀率有所上升,但是没有很大的变化,都维持在23%以内,再从不及格人数上来看,到了高三年级也在3%左右。我们可以把这些数据可以看成是初始成绩,在这一年中,我们对体育成绩还没有足够的重视。从起,我校更加重视学生的体育成绩。特别是加大了贯彻执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力度,从这一年的数据上来看,及格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上升有1%,良好人数提高最快,特别是高一年级。这说明,我们的体育教学面对大部分学生,他们的体育成绩有了长高的提高。在―这个学年度,我校比去年更加重视体育成绩的提高,并把这一年定为全面实施体育教学质量年,不为体育教学增添一点点障碍,体育教学、体育活动都在丰富,特别是加大了课外体育活动的力度。在这一年中,再与前一年相比较,在优秀率上,有了很大的,高一年级提高5%,高二年级提高14%,高三年级提高10%,再从不及格率上来看,高一高二年级都有很大的下降。这说明,我们对体育教学更加重视,特别是体育尖子生的成绩提高最快,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说,他们更加喜欢体育,在体育课上更为主动的参与。
2结果与讨论
为了研究教学效果与学生的体质健康之间的关系,对此进行了三个年级全体学生进行了每年一度的检测分析。上面3个表格分别显示了三年当中,各年级学生的体育成绩,并统计有优秀率、良好率、及格率、不及格率等。3个表格数据来看,高中一年级的学生是初入校,从初中升入高中时间短,而且在初中时学习压力小,有充足的锻炼时间,而且锻炼也较为系统,因此,身体素质表现较好。到了高中二年级后,特别是该校后二年对学校体育锻炼很重视,注重体育教学质量,而且定期的举行丰富多彩的体育比赛活动与课外体育活动,体育成绩一直保持很好,而且有上升的趋势,特别是第三年,体育成绩进步更为明显。但是,也有不足之处,高三年级,学生的学习压力是在所难免的,优秀率却呈现下降趋势,但不仿碍大部分学生的体育成绩。从20起,该校加大了贯彻执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力度,既对学生的学习提高出了严格的要求,而且,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是体育体育与智育、德育等。在体育这一方面,从老师抓起,比如,备课要规范、上课要严谨,不能出现无教案上课、上课无教案的不良现象。而且,加大了对体育器材、场地等设施的投入,体育器材与场地已经完全满足了体育教学的需要。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求教师不断创新,对现有的资源进行挖掘,确保上好每一节体育课。做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多样化,每节课都有相应的内容,让学生去学习,学生的学习也因此受到了刺激,他们表现出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在2012―2013这个学年度,是该校的体育教学质量年,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体育教学上,为了满足教学,一切工作都可以为体育教学让路,所以,体育教学方面的工作很顺利,教学效率也好。学校的这种对体育的重视,也增强了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在体育课上也愿意去学一些项目的体育技术,并能在体育活动中经常运用,体育能力不断增强。学校的体育工作有自己的特色,当然也要响应上级部分的号召,比如,艺术体育艺术2+1活动中的体育活动非常成功,比如,开始了跳绳特色项目,也足够的锻炼时间,保证每天1h的锻炼时间,让学生进校起,一年内都会高质量的跳短绳、长绳,还会跑各种水动花样的动作,三年内,让学生学会各种各样的跳绳动作。为他们的终身体育打好基础。该校体育教研室是一个团结向上的体育团体,体育老师都热情高,为体育教学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积极配合学校搞好体育教学、体育活动。借学校全面实行教育质量年活动,我们体育老师向体育课堂要质量,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备课上课必然认真,那种放羊的做法坚持不允许,做到不备课不上课,上课必备课,不让一节体育课形成浪费。每次举行体育活动时,各体育老师献计献策,一起努力,每次都能高质量的完成活动,让学生收到应有的效果,学校全体学生的体育素质得到了提高。通过实践证明,该校加强落实《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精神对学生的`体质有很明显的效果,发现,几年之后,学生的各项指标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在各种体质达标与监测等活动中,优秀率、合格率等,都一年比一年好。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学校自以来,对体育工作的重视,已经收到了明显的效益,学生的体育健康水平提高了,实施“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这一举措,把学生的体育成绩进行了测试、统计、分析。从所统计的数据上来看,近几年,学生的体育成绩一直处于上升趋势,健康水平明显提高,特别是优秀率与良好率都提高更快。但是也有不如意的地方,比如,到了高三,学生的体育的健康上升不明显,甚至有所下降,表现在优秀率与良好率下降,及格率不高。这说明,应试教育给高三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学生锻炼的时间被剥夺了。
3.2建议
高中体育锻炼是学习生活中的重要部分,为了更好的提高文化课的学习成绩,我们一定不能放松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还要把体育活动作为重要的工作来开展,宣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要持之以恒的进行体育锻炼,并积极组织各种体育体育竞赛,运用各种形式教育学生多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特别要加强高三年级学生的体育锻炼,让他明白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不能因为一时的学习而丢掉了自己的身体健康,多鼓励他们体育锻炼,做到锻炼学习两不误。笔者认为,要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热情,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体育活动习惯,要做到以下几点:(1)定期组织体育活动,规模大,收益高,对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有很大的影响。(2)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课堂是学生掌握技术进行体育活动的主要阵地,在一周有限的体育课上,教师要做好周密的计划,内容丰富,技术性强,不仅学到技术,还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觉到体育学习对文化学习有一定的帮助。(3)鼓励体育成绩优秀的学习参与体育训练,多参加体育竞赛。
4结语
在高中阶段,要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热情,提高体育教学效果,这也是提高文化学习的有效途径。如果体育教学效果不佳,可能会影响学生的体育学习,那么,身体健康也无从谈起。总之。我们要向体育教学要质量,要向体育课外活动要质量,让学生参与有效的体育活动,从观念上引领其从事体育活动,学习有用的技术,教师要对他们进行体育学习方法上的指导,学会学习,为以后的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篇9:小学体育课堂对提高学生体能的作用论文
小学体育课堂对提高学生体能的作用论文
所谓激励,就是激发与鼓励,即激发兴趣与鼓励学习。在现阶段的小学体育课堂上,很多教师都积极地采用“激励模式”开展教学活动,不仅达到了提高学生兴趣的目的,也极大地促进了学生体能素质的提高,对提高学生的体能帮助很大。
一、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小学生由于天性活泼,好奇心强,因此往往对体育课堂充满了向往。当前,绝大多数小学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能采取变通式教学方式,使学生得到多方面的锻炼。然而,课堂是有纪律性的,体育课堂也不例外。因此,很多体育教师在课堂上习惯于使用命令式的口气训练学生,这实际上违背了学生的成长规律,导致小学生变本加厉,适得其反。此外,在小学体育课堂的评分体系上,很多教师还采取比较单一的模式,没有考虑到各个学生的身体与体质情况,导致学生的发展良莠不齐。所以,针对此问题,笔者推荐采用“激励模式”来开展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这对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体能作用巨大。
二“、激励模式”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1.以激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作为小学体育教师完全可以借助游戏、现代教学工具等刺激学生的神经,激发他们的兴趣。一旦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投入到日常锻炼中,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体能。我们知道,体育活动是需要大量的体力和身体协调性的,所以这可能成为学生放弃或降低积极性的一个原因,因此,体育教师应当合理地安排运动项目与运动量,供学生自由选择一项作为主导进行参与。另外,教师还应该时刻关注学生在训练中的表现,对于遇到困难犹豫不前的学生要给予及时的鼓励,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
2.以激励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
众所周知,体育是一项现代化的竞技项目,它与竞争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小学体育教师应当巧妙地运用这种联系,促使学生积极进取,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学习氛围。比如,教师可以在体育课上组织学生开展比赛,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或精神奖励,这样就会无形地激发学生的求胜欲望,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潜能。经过比赛,获得欢乐的同时也达到了“强身健体”的目的。
总而言之,当前我国开展小学体育教学的最重要任务就是锻炼学生的身体,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而实践证明,“激励模式”确实是一种很好的体育教学手段,因此我国很多小学体育教师都在大力提倡。对于小学体育教师而言,需要全面、深入地了解“激励模式”,并不断进行实践,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体能的提高。
篇10:对于高中体育与健康模块教学的见解论文
对于高中体育与健康模块教学的见解论文
近些年来高中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山东省对于高中教师的远程培训也走过了三个年头。随着不断的学习,新课改精神已经深入到每个学校、每个教师。无棣县第一中学根据《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标准》的指导思想,并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对体育与健康课程实行了模块教学。
一、体育与健康教学实施模块教学,要合理设置模块教学制度与方案
学校高中三个年级共有62个班,平均每个班60名学生,共有体育教师14名。因为场地器材以及教师配备的条件限制,我校设置了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和健美操这五个选修模块,田径和健康教育两个必修模块。模块选修一个学期进行一次,每次六个教学班一起上课(有个别课是七个班),教师的配备根据模块选修学生的数量多少而定。框架要求基本是根据课程标准进行的,有些地方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做了特别规定。
例如在学分处理上,高中模块教学要求在高中三年内必须修满11学分才能合格,也就是说学生在选修模块学习时,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必须达到一定的水平。但在实际中,由于学生个体差异造成了学习能力和技能掌握能力的不同,有些同学的学习和发展肯定远远落后于其他同学,再加上课时上的限制,即使给他们设置了较低水平,他们往往学习达不到要求,也就不容易拿到足够的学分。我们就在模块学习之前进行一次摸底,建立学生水平档案。对于有能力的学生,按照正常的方法进行评价。而对于那些体质或者能力差的同学,则在教学中带动他们学习和运动的热情,情感教育和运动知识技能教育同时抓,对于他们的评价不以技能考试为主,而是参与学习和练习的态度。这样,那些学生也能在学到知识得到锻炼的基础上也得到了认可,也就不会出现有的学生再努力却因为身体等原因拿不到学分的情况。
二、模块内容的设定要灵活,既要关注基础发展,又要关注个性发展
新课程标准中规定了高中模块学习的目标是水平五和水平六的内容。可在实际的模块教学中发现,由于初中阶段体育课教学的不完善和学生自身原因造成了同一个模块中学生水平差距很大,有很多学生,特别是女生,甚至连水平一的能力都达不到,她们基本就是从零开始。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在同一个模块中根据学生情况最少分成两个教学班。例如乒乓球模块中,能掌握推挡和攻球技术的同学分在一个班,而对于刚接触乒乓球的同学还有打过球但水平有限这些同学分在一个班,各由一名教师带领上课,教师在各自的班上还可以再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分层次教学。这样就能满足每个学生发展的需要。
另外,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生主体的思想已被大多数教师接受,但在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往往发挥的不是很理想。有的教师在进行模块教学中还是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和学生之间也没有了解与沟通,这样学生还是学习的机器,缺乏主观能动性,课堂效率低下。要改变这种现象,就要求我们广大体育教师要把学习运用到实践中来,放下架子,走人学生中,多和学生交流,多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教师在课堂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采取各种有效的形式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智力活动去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三、模块教学要淡化竞技,培养学生快乐体育和终身体育的思想
传统的体育课堂带有浓重的竞技化色彩,这种课堂教学往往枯燥无味,不利于学生终身体育的培养。在模块教学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修,这首先就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但在课堂上不能一味的把追求运动机能的提高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否则模块教学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要根据模块选修这一大好时机,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培养学生快乐体育和终身体育的.思想,让学生在模块课堂上,积极的学习,享受着所选模块的运动所带来的快乐。在模块教学内容的搭配上要合理,例如在乒乓球模块选修的课堂上,有些初学阶段的同学,练习的密度和强度就会非常小,达不到锻炼身体的要求。在教学中,除了在模块学习过程中适当加入游戏活动和素质练习外,还搭配着田径模块的必修,这样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总之,体育教师要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多学习,多探索,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注重课堂教学的实用性和科学性,满足每个学生发展的需要,让模块教学的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篇11:对大学生体育健康意识程度及行为调查论文
对大学生体育健康意识程度及行为调查论文
摘要:本文以池州学院非体育专业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 通过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 (χ2检验、雷达图分析) , 对目前大学生体育健康意识的认知和行为进行分析总结, 并在此基础上, 积极寻求对策, 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持续有效推进提供借鉴。
关键词:大学生; 高校; 体育意识与行为; 健康意识与行为;
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是学校体育重要的一环, 是学校体育向社会体育过渡的重要连接点, 是培养学生体育健康意识的关键点, 它对“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建立有显著影响[1]。本研究以池州学院非体育专业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 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和分析, 分析当前大学生体育健康意识养成和意志力的教育现状, 探讨高校体育课程建设, 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体育健康意识养成。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20池州学院非体育专业在校学生进行分层、随机抽查, 按性别、年级、专业抽取1000名 (男424, 女576) 学生进行网上问卷调查。
1.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大量查阅电子文献、书籍, 梳理归纳当前大学生体育健康意识现状和研究成果;问卷调查法:根据研究需要, 围绕体育意识和行为设置问卷, 并对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解析、指导, 确保数据收集的真实性、科学性。对采集数据运用Excel软件进行χ2检验、雷达图分析等统计处理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大学生在体育意识对体育锻炼行为影响的调查
对数据进行处理后, 考虑到男、女生性别之间的差异, 进行χ2检验, 检验男、女生两个样本率在了解体育意识对体育锻炼行为影响上是否有显著性差异[2]。
通过调查, 大学生对体育意识的辨识度较高, 但对体育意识理解深度不够。表1显示, 参加受访学生中, 了解体育意识对体育锻炼行为影响的人数占总受访人数的72.50%, 27.50%的学生不了解;男生424人, 了解人数占87.03%, 不了解占12.97%;女生576人, 了解人数占62.79%, 不了解占37.21%。由统计结果显示, 该校学生体育意识的意义认知整体不高, 仍有部分学生不了解;男生对体育意识意义的认知和了解与女生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男生认知度远高于女生。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该校大学生体育意识整体水平不够理想, 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提高, 尤其是女生的体育意识整体不高, 对体育意识意义的主观认识水平不高。
2.2 大学生维护健康采取的有效方式调查
对数据进行处理后, 考虑到性别差异, 对男、女生主要维护健康方式进行χ2检验, 检验男、女生的维护健康方式是否有显著性差异。
从表2可见, 绝大多数大学生认为运动锻炼、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合理均衡的饮食这三种方式对维护健康最有效, 而对于服用保健营养品和定期体检这两个方式则极少有人采取。男、女生维护健康主要方式有差别, 其中男生前三项依次为运动锻炼、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均衡的饮食, 女生前三项依次为良好的生活习惯、运动锻炼、合理均衡的饮食。统计结果显示, 男、女生在运动锻炼和良好的生活习惯选择上有显著性差异 (P<0.05) p=“”>0.05) , 但是整体比例不高, 说明现在大学生生活作息不够规律, 不能按时、合理的饮食。男、女生在选择维护健康方式上的主要差异, 体现了性别的差异, 男生生理上趋向成熟, 比女生更喜欢体育运动, 更容易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3];女生生理上的特点, 喜欢安静, 对体育锻炼兴趣不强, 因此, 有必要加强女生在体育意识和体育锻炼上的引导和培养。
2.3 大学生体育锻炼频率调查
针对受访学生参加体育锻炼频率的问题, 由表3可见, 大学生每周锻炼1~2次的占36.40%, 每周锻炼3次以上的占28.20%, 很少锻炼的占34.50%, 从不占锻炼的占0.90%;其中男生每周锻炼1~2次的占41.27%, 每周锻炼3次以上的占41.98%, 很少锻炼的占16.75%;女生每周锻炼1~2次的占32.81%, 每周锻炼3次以上的占18.06%, 很少锻炼的占47.57%, 从不锻炼的占1.56%。由此可见, 虽然有64.6%的'学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 但仍有部分同学很少或者从不锻炼;男生参加体育锻炼情况要优于女生, 表明男生体育锻炼习惯较好。结果表明现在大学生能在思想上认识到了体育锻炼对身体的重要性, 但实际参加体育锻炼不够, 尤其是女生, 体育锻炼明显不足, 部分女生除了体育课之外, 从不参加体育锻炼。
2.4 大学生体育锻炼的主要方式和项目调查
从表4中可以看出, 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 主要的锻炼方式为健身跑 (走) 、骑行、爬山、大球类、小球类、健美操。男生主要的锻炼方式为健身跑、大球类、骑行和爬山、小球类, 女生前五位依次为健身跑、骑行和爬山、健美操、小球类。数据显示男、女生选择健身跑 (走) 的人数最多, 健身跑运动受到场地制约的因素较小, 锻炼起来直接、有效、简单, 男女皆宜。骑行、爬山在大学生群体中也有一定的市场, 顺应当前休闲体育的发展趋势, 另外与池州地区优美的风景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息息相关。男生喜欢大球类运动, 与男生的性格特性相符, 热衷于刺激对抗强度大的运动项目, 喜欢更高、更快、更强的碰撞和对抗, 更容易得到身心的满足;女生喜欢骑行、健美操、瑜伽等温和、安静、强度较小的运动项目, 追求形体健美、柔和匀称;“其他”选项的人数位居第二位, 表明现有的传统大众运动项目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现代大学生的需求, 他们勇于尝试一些新的运动方式, 通过这些体育锻炼方式获得满足和愉悦感。
2.5 制约大学生体育锻炼主要因素调查
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大致有学习压力大、场地器材缺乏、没时间、没兴趣等。但由于性别的不同在某些方面存在着一些细微的差别, 运用雷达图分析法, 从学习压力大、场地器材缺乏、没时间、没兴趣等10个方面对制约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因素进行综合评价筛选, 构建基于雷达图评价体系, 更清晰地分析影响因素的大小关系[4]。
雷达图 (图1) 显示, 从横向上看只有在场地器材缺乏上存在较大差异 (男、女性别的图形走势明显不同) , 其他的因素大致相同;而且纵向观察与总体趋势也大致相同;其中“懒惰”“没时间”“没有运动伙伴”三个因素的影响较大 (三个图形在这三个因素上最突出) , 这三个属于主观因素;“没有技术指导”“锻炼设施差”等一些客观因素也有一定影响。表明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最大的制约因素是主观因素, 可能由于部分大学生体育健康意识薄弱制约了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同时, “没有技术指导”“锻炼设施差”也影响了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培养大学生体育意识成为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 技术指导和体育设施的完善也要得到充分的保障。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大学生体育健康意识存在缺失, 性别间差异显著
在体育意识对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上, 27.5%的受访学生不了解, 部分大学生的认知仅仅是孤立地看待体育锻炼, 把体育健康意识与体育锻炼行为割裂。
3.1.2 运动锻炼、生活和饮食习惯对大学生身体健康影响最大
大学生能够客观认识到维护身体健康, 科学有效的体育锻炼、良好的生活习惯及合理均衡的饮食习惯对维护身体健康最有效, 并不迷信服用保健营养品和定期体检两种方式;男、女生在维护健康主要三种方式是一致的, 但在最有效的方式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男生认可运动锻炼方式, 女生则认可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维护健康;男、女生在合理均衡的饮食方式上没有显著性差异, 但是整体认可度不高, 说明现在相当多大学生生活作息不规律, 不能按时作息、控制饮食, 不利于维护身体健康。
3.1.3 大学生认可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但参与热情和毅力不够
调查的学生中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占64.60%, 其余学生很少或者从不参加体育锻炼, 尤其女生很少或者从不参加体育锻炼比例占到49.13%。除学生自身主观的意愿不够外, 池州学院作为新型应用型本科高校, 在升本以及整体搬迁过程中, 存在诸多问题, 比如师资力量不够, 体育设施不完善, 体育器材修缮不及时, 课外体育锻炼场所和指导不够等等, 影响了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
3.1.4 休闲体育成为大学生体育锻炼时尚, 锻炼方式选择存在性别差异
高达2/3的大学生选择健身跑 (走) 方式锻炼身体, 跑步受到场地的局限比较小, 相比其他运动更简单、直接、有效, 骑行是当前休闲体育流行趋势, 受到青年大学生的喜爱[5]。池州为多山丘陵地带, 为爬山爱好者提供了便利条件和平台, 健身跑 (走) 、骑行、爬山成为当代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新宠。男、女生在选择体育锻炼项目时, 体现出性别差异。男生喜欢大球类等传统的、对抗激烈、强度大的运动项目, 女生则喜欢轻松、愉悦, 无对抗、强度小的健美操、瑜伽等运动项目。
3.1.5 体育健康意识薄弱制约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习惯养成
“懒惰”“没时间”“没有运动伙伴”三个主观因素是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最重要的制约因素, 说明大学生体育健康意识薄弱造成大学生体育锻炼困难。大学生课外活动缺乏技术指导, 学校体育设施欠缺影响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 不利于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
3.2 建议
3.2.1 深化体育俱乐部教学改革, 注重教学内容、方法创新
体育俱乐部能有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单一, 影响学生体育健康意识养成。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 通过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 把体育健康意识培养贯穿于整个体育教学过程, 做到授之以渔。
3.2.2 加大高校体育设施建设和维护力度
新型应用型本科地方院校, 在整体搬迁后, 学校体育场地和设备建设滞后。体育设施不足, 损坏的体育设施不能及时维修, 阻碍了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热情, 不利于大学生体育意识的养成。加大高校体育设施建设和维护力度, 对大学生体育健康意识养成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2.3 加强高校体育文化的宣传, 培养大学生体育健康意识和终身体育意识
在就业压力大的环境下, 大学生学业压力增大, 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不足[6], 因此, 高校要充分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通过文化宣传、体育游戏, 趣味体育活动、体育名人进校园等形式创建校园体育文化, 树立“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体育健康意识。
3.2.4 加强课外体育锻炼的指导, 积极引导大学生科学锻炼
课外体育锻炼是大学生体育课之外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渠道, 大学生体育社团活跃于高校校园内, 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目前, 高校体育教师对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指导课时不足, 体育锻炼主要由学生自主或者体育社团完成。为了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积极科学地参加体育锻炼, 要强化高校体育教师的参与度, 积极发挥体育社团的作用, 加强对社团的管理和专业教练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王慧丽, 赵静, 张照哲, 等.高校学生健康教育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3) :98-101.
[2]丛湖平.体育统计学[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3]王革, 吴燕波, 卓莉.广东省大学生体育与健康意识及行为的调查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2) :80-84.
[4]邓禄军, 夏锦慧, 卢扬, 等.雷达图分析法在马铃薯品种特征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贵州农业科学, (7) :59-62, 66.
[5]闫杰, 彭国强.近代我国自行车骑行特征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 (1) :184-187.
[6]周君华, 于德东, 王纳新, 等.大学生体育、健康意识与行为的调查研究[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2) :144-147.
篇12:阳光体育对肥胖大学生健康的影响论文
阳光体育对肥胖大学生健康的影响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较比原来有着天壤之别,生活习惯也截然不同。肥胖问题愈发严重,随之引发一些身体健康问题。大学生中肥胖人群不在少数。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决定着社会的发展方向。本文主要通过调查问卷、文献分析等方法,主要对较为肥胖的大学生身体素质现状展开调查,对“阳光体育”对肥胖大学身体素质的影响进行分析。
关键词:阳光体育;肥胖大学生;体质
进入大学后,学生的生活越来越安逸,体重逐渐上升,身体素质逐渐降低。为增强肥胖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国家倡导学生积极参与到阳光体育活动中来,各大高校也逐渐将阳光体育纳入教育课程中。
一、什么是阳光体育活动
随着教育的改革,学校不再是以文化课成绩为重中之重,越来越重视体育运动对学生发展的影响。纷纷将体育活动与课程相结合,号召学生参与其中。社会发展越来越好,而国民身体素质却日益下降。在2006年的一次体制检验中,结果令人咂舌,学生的速度、灵敏、柔韧的机能日趋减弱,学生的体重和眼睛度数却日益增加。为了解决此类问题,12月23号,在教育大会上提出“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在07年4月全面开展这一活动,要求学生每天能过锻炼一个小时,身体素质达到标准。最重要的是想让学生能够走近大自然,走进操作,走进阳光下进行体育锻炼、各校倡导学生积极参与到阳光体育运动中,贯彻“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阳光运动提倡学校结合学校课程,组织课外活动,建立互助小组,督促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帮助学生形成运动习惯。
二、肥胖大学生的身体素质
(一)肥胖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调查结果
根据对肥胖大学生问卷显示,仅仅有一小部分能够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还有不少学生表示,从未参加任何体育项目。导致大学生肥胖的原因有①高校学生通过高中三年的浴血奋战,从高考中脱颖而出。进入大学后,有部分学生会突然放松下来,导致体重直线上升,同时身体状况日益下降。②部分学生因为参与一些其他活动或者课程比较紧张,导致没有时间参与体育锻炼。③学生没有充分的认识体育训练对自身身体素质的影响,对体育活动没有兴趣,缺少自主性。遗传是导致肥胖的原因之一,有调查结果显示,父母两方都属于肥胖人群,孩子极有可能也会。倘若父母只有一放,那么孩子肥胖的概率为60%。如果父母两方都偏瘦,子女偏瘦的概率较大。生活习惯错乱也会导致肥胖,现在很多大学生生活作息不规律。每天熬夜打游戏、聊天、看小说,第二天到中午才起床。晚起晚睡已经成了他们的习惯,打破了身体原有的生物钟,导致一些身体机能无法在适当的时候进行排毒等工作,对学生的身体素质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还有一个导致学生肥胖的最重要的原因,学生比起参与体育项目更愿意宅在宿舍里。问卷结果显示,体重略重的大学生多半不喜欢参与活动。体育运动枯燥且十分累,在学生眼中,电脑等其他放松方式的吸引力远远高于体育锻炼。已经有研究证明,大部分肥胖人群都是后天形成的,吃下去的.热量除了转化成自身所需物质以外,剩余的转化为脂肪,所以导致肥胖。
(二)肥胖学生和普通学生体质差别
肥胖可能诱发一些慢性疾病的产生,例如,心脑血管疾病等。因为体重较重,负担较大,相较而言,肥胖学生体质达标率远远低于正常体质学生,速度,耐力,柔韧性等最为突出。
三、肥胖学生参与体育训练后体质变化
大学生的体重在逐渐增重,体质在不断减弱。为了响应”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的活动,将学生体质提升到标准以上,各大高校争先恐后参与其中,提出了一系列倡导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措施。但是发展阳光体育的进度参差不一,就体育课程体系较完善的学校来说,他们在教学理念,运动方式等方面与传统的观念有着天壤之别。学校会通过讲座或者横幅等方式,宣传阳光体育开展的必要性以及对学生健康生活的影响,使学生潜意识中产生“健康第一”的理念,促使学生能够自主的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学院还会通过组织各种体育活动来达到督促学生参与的目的,其中,早操是普遍率最高。由各个院系自行组织,早操形式不一,例如跑步、太极拳、健身操等。而且学校体育器材较为完善,全天候免费对外开放。学校还给了阳光体育运动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支持,兴办各种健身社团,跆拳道、徒步旅行、瑜伽等活动不仅能吸引大量的学生参与活动还能起到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持续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对身体素质有极大的改善,尤其是肥胖大学生,利用随机取样的方式在校内抽取一些人进行调查,从三个方面进行评估
(一)肺活量和血压。总所周知,运动有助于增强肺活量,男生正常的肺活量是3.47L,女生正常的肺活量是2.4L。07年前在大学体育测试男生一千女生八百中,跑不下来的女生不在少数,长期不锻炼,导致肺活量降低,跑步大喘气。经调查结果显示,经常参与跑步等锻炼的男女生相较于之前,肺活量明显增强,但是还是有部分女生肺活量达不到正常值,这也是她们疲于锻炼的结果。
(二)学生体质。坚持锻炼能够提高身体素质。主要通过跑步、立定跳、坐位体前屈、引体向上和仰卧起坐的成绩来判断学生的速度、柔韧性以及耐力。测验结果中,男女生坐位体前屈平局较07年增多了3厘米,男生引体向上也较原来多,臂力有明显的提升。身体素质较比以前有着很大的改善。
(三)学生形体。女生更为重视体型的保持。但是一些女生极少参与体育锻炼,她们更喜欢宅在宿舍看电视,这会导致一些女生体重过重。遗传是决定身高因素之一,除此之外,通过锻炼拉长骨骼也能够增高。从调查数据上看,男生平均增高一厘米,女生几乎持平。问卷结果分析得知,学生每天运动一小时的行为使得他们的身体素质得到全面提升,体型和健康状况得到改善,体育测试成绩有所提高。改善体质、减轻体重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坚持体育锻炼配合着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等方面,提高身体素质,将良好的锻炼和习惯融于平常生活。
四、结论
各个学校阳光体育运动进度不一,有些学校因为体育设施和场地等问题,阳光体育活动仍进展缓慢。国内有部分高校的阳光体育进展较快,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果,结合他们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经验,明确哪些因素影响活动的发展,提高学生体质。
(一)渲染深厚校园体育文化气氛。举行体育文化的讲座,宣传体育文化对学生学习和健康生活的重要性,形成学生积极参与阳光体育的氛围,带动其他学生参与其中。
(二)完善运动器材以及活动场地。部分学校因位处城区,占地面积较小,无法满足各种场地的兴建。有一些较为老旧的学校,教育器材破旧且不全。教育部应当加强对各个学校的场地以及运动器材的建设,确保阳光体育活动能够顺利开展,保证学生能够随时参与体育活动。
(三)将阳光体育这一理念融入体育教学中。专业教师指导对学生参与活动有一定的影响,能顾激发学生对体育项目的爱好。有些运动学生平时未成接触过,不了解确切的规则和技巧,导致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学校应当大批招入体育专业教师,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体育技巧。
(四)增加与体育运动相关的俱乐部或社团。鼓励各个俱乐部组织比赛,制定奖励体系,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办法[S].2007,04.
[2]刘花云,孙洪涛.高校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审视[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2:5-7.
[3]邹大进.实用临床肥胖病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9:1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