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大学体育教学中网球专项学生执裁能力的培养论文(共含10篇),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guangde02”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篇1:大学体育教学中网球专项学生执裁能力的培养论文
大学体育教学中网球专项学生执裁能力的培养论文
一、大学体育教学中网球专项学生执裁能力的培养方式
体育裁判员指的是在体育比赛时,按照比赛要求及标准,裁决比赛人员的成绩、比赛结果的胜负的体育工作者,体育裁判是体育活动的中坚力量,其所完成的工作是随机应变能力较高、适应能力较强、业务性较高的工作。裁判人员工作质量的好坏,对比赛的顺利开展有直接作用。各大高校体育专业是目前国内培养体育人才的重要基地,并且向国内各体育比赛项目输送高素质的裁判人员,进而促进各类体育项目的快速发展。目前大多数网球二级或三级裁判都是由大学体育专业培养出来的,所以开展关于大学体育网球专业学生执裁能力培养方式的研究意义不容小觑。
1.网球专项学生执裁能力培养的学习方式
根据关于高校体育网球专业学生的裁判学习方式的调查结果,可以发现被调查的学生中参与网球培训不仅受到系统理论讲解而且受到实际网球技术训练的学生不足15%,大部分仅仅受到了基本理论培训,或者是网球裁判实践训练,甚至少数完全未接受任何训练,所以不难发现,各大高校体育网球裁判训练体制尚未真正实现理论与实际的充分融合,仍需要加强改善。
2.网球专项学生网球裁判课时安排的调查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高校每年开展裁判演讲或裁判培训次数超过6次的仅仅只有10%,大多数高校都是1~2次,当然仍有少数从未开展裁判讲座或裁判课程的,这也仅仅占了15%。从上述结果可以发现,许多高校愿意为学生开展网球裁判演讲或开设网球裁判课程,只是次数较少,所传授的知识比较表面、简单。整体而言,各大高校应注重增加网球专业学生裁判演讲及裁判课时,从而夯实学生的裁判理论知识。
3.网球专项学生裁判实践机会获取方式的调查
网球裁判基本理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在真正的网球竞赛中,裁判员往往还要借助丰富的经验、系统的裁判理论以及出色的裁判技巧才能真正实现任何网球竞赛的执裁。实际上,大学体育网球专业学生获取裁判实践机会的来源较多,比如网球课程教学小竞赛、校内网球竞赛、市级职业网球竞赛或者兼职等。其中比较常见的是校内网球竞赛,能参与业余竞赛或职业竞赛的执裁人数较少。根据上述数据表明,学生获取裁判实践机会的来源限制较多,各大高校需要多多为学生创造外出实践的机会,进而全方位加强大学体育网球专业学生的执裁能力。
二、大学体育教学中网球专项学生执裁能力培养的现状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主体在实际教学中所要实现的预期目标或预期效果,其对开展教学有指导及标准作用。根据调查不难发现,现在关于大学体育网球专业学生的教学过程中,裁判教学的基本目标是借助教学让学生了解基本网球规则、裁判标准等,有能力组织小规模网球竞赛,而这种教学目标比较笼统,不仅可能阻碍教学目标的完成,还可能影响学生的考核成绩。
2.教学内容
根据调查,现在大学体育网球课程,基本上分为人体研究等理论课程以及竞技项目等学术课程,并未重视比赛编排、裁判工作课程的学习。在网球教学过程中,大多以网球技术讲解为主,对于比赛的组织及裁判能力教学所占比重较低,网球裁判基本理论课时过少,单凭几个课时的裁判理论学习,学生难以真正把握裁判标准规则,更别提学生网球执裁能力的提升了。
3.教学方法
网球裁判是综合性较强的竞赛评判技能,其分为比赛规则、裁判标准、比赛编排及比赛记录等部分。根据调查,不难发现目前各大高校提升学生网球执裁技能的方式大多采取先理论后实际操作的模式。理论学习则通过基本规则讲解、专业术语介绍、不同裁判职责、比赛编排等方面开展,而实践课则通过基础技能演练为主,实际上,这类教学方式达到的效果往往不明显。比如:一些学生理论比较扎实,实践能力落后;一些学生过分强调实践能力训练,忽视基本理论学习;一些学生只重视裁判方面的学习,忽视与其他工作人员的配合等。结合大学体育对网球专业学生裁判教学方法的研究以及专家询问,可以发现各个高校结合教学目标采取适合的教学方式。比如裁判标准的发展、网球比赛的编排、比赛规则的基本理论等相关内容则运用理论教学方式,而关于规则的`执行、裁判的临场应变能力等一系列内容则适合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先对基本理论进行介绍,再在实际比赛中充分运用。
4.教学组织形式
就调查结果显示,现在各大高校体育教学形式包括集中教学、分散教学、随机教学三种。集中教学是指在某个时间段有目的地进行网络裁判教学;分散教学是指结合网球课程的设置,在各个学习阶段开设裁判课;随机教学是指在实践课上,根据具体需要,随时讲解裁判理论。各大高校体育网球裁判教学形式大体分为以上三种,结合学校体育网球裁判培养的目标,可将三种教学形式定义为“集中型”、“分散型”以及“随机型”。第一种教学指的是每个学习阶段专门进行裁判教学的时间。第二种教学形式指的是关于裁判教学的课程应分散到每个学习阶段。最后一种教学形式指的是在实际网球技术教学时,适时融入相关网球裁判基本理论的讲解。根据调查可以发现,大部分高校采取三种教学类型相结合的形式,结合裁判教学的需求,合理适宜地安排教学组织形式。
三、高校领导对网球专项学生裁判工作的看法
领导是指特定组织及社会群体中,为了完成设定的目标,领导通过赋予的权利以及本身的执行力来对被领导者产生作用,同时实现设定目标的过程。领导通常具备三个必备要素:领导必然有下属;领导必然有对下属产生影响的能力;领导必然存在一个具体的目标,从而组织下属实现最终目标。所以,领导是事物发展的指明灯,并且领导的思想及行为必然对事物发展趋势、发展效果产生直接作用。事实上,大多数体育高校的领导对网球专业学生裁判工作的认识不够,给予的重视较少,目前只有不到15%的高校领导比较关注学生裁判理论的学习及实践的掌握。造成上述这种现象,其根本原因是高校领导并未充分意识到网球专业学生执裁技能提升对学校体育发展的重大影响,尽管目前许多高校已逐渐意识到优秀裁判对学校体育赛事的重要影响,然而仍然不愿花费精力、时间及财力去培养裁判员,甚至还会制定一些限制性的规定去抑制学生裁判的自由发展。实际上,大学体育领导需要关注网球裁判队伍的构建,进而增强学校体育赛事的整体水准。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实际上,许多大学体育网球专项学生是热爱网球这项运动的,而且也有较强的从事网球裁判的工作意愿,但是由于大多数学生网球接触时间少,执裁经验不多,系统的理论学习以及实践操作很少,导致一些学生不具备担任高水准网球竞赛裁判的能力,很容易在比较正规的大型比赛中执裁偏离正常水平。大学体育网球专项学生大多数对网球裁判准则掌握不透彻,网球技术一般,执裁经历、比赛经历较少,极易在网球竞赛裁判时出现错误的裁判。大学体育网球专项学生在网球竞赛时精力相对较集中,然而其比赛前、比赛时承受的压力较大,执裁过程中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与赛场司线员配合度较差。大学体育网球专项学生的执裁技能很大程度受到竞赛场地的环境、比赛规模、比赛时间长短、网球参赛者的整体素质水平以及竞赛激烈度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大学体育网球专项学生执裁能力的培养训练方式有待完善,考核制度有待加强。除此之外,高校领导应注重网球专项学生的裁判工作。
2.建议
大学体育老师需要注重网球专项学生基本理论的掌握,并且多给予学生实践机会,尽量达到网球裁判热爱者的实际要求,真正实现实践技能的提高。
(1)大学体育网球专业学生自身也要多读网球裁判类型的书籍,真正把握网球裁判的相关准则要求,切实加强自身的网球技术,多参与网球业余比赛或担任裁判员,从而充实自己的裁判实战经验。
(2)大学体育网球专业学生需要开展系统、全面的心理素养培训,多多观摩高水准裁判的现场执裁,多与一些经验丰富的裁判沟通,加强自身的信心,在裁判工作完成后多总结经验教训。
(3)构建完善的执裁技能考评系统。大学体育需要经常开设网球比赛裁判的培训课程,并且在课程结束之后进行理论测试,大体分为裁判规则、网球基本理论、比赛规则等方面,而裁判的实践考评则结合学生网球裁判工作的具体表现,大体包含了学生对裁判这项工作的认识、比赛临场发挥以及工作效率等部分,最后以理论测试以及实际操作考评为依据,授予网球专业学生国家二级或者三级裁判。
(4)大学体育网球专业学生在担任裁判之前需要做好思想准备,确保充分的体力,日常多观摩大规模的网球竞赛,从而有效加强自身网球技术,让自己能适应大规模网球竞赛的标准要求。
(5)开拓信息来源,加强学生裁判的互相沟通。促进裁判信息的沟通是加强裁判整体素质以及实际能力的主要方式。借助信息的相互交流,能够让学生裁判快速掌握网球发展趋势,把握网球潮流,同时吸收别人的经验之道,共同研究关注问题,分享裁判工作的感受及心得,发表个人意见;学校定期举办各种各样的课外辅导,比如组织学生共同观摩并学习大规模网球竞赛;多开展专家讲座,通过不同方式在各种情况下加强训练,进而最大程度提升学生的网球执裁技能。
篇2: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论文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论文
创新教育改革已成为教育发展的基本目标和根本目的,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不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发展起来,难以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知识经济逐步到来的今天,大力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一、要营造有利学生思维素质提高的氛围和环境
每一所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心,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性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氛围和环境,对于学校来说,是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的标志性体现。素质教育要求学校营造出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生机勃勃的氛围和环境。这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目标的全面激活学生主体思维的氛围和环境。作为教育工作者在生活中要善于发现学生潜藏的积极因素,并加以热心的爱护和保护,包括他们的好奇心、求知心、探索精神和创造性的品质。要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帮助学生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辩证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要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开发学生的禀赋与潜能,对他们的创新成果给予积极肯定和扶持,鼓励他们努力探索、努力发现、努力创造。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倡导、推行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树立教师良好形象,以身示教,是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思维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迫切需要。俗话说:“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是学生的效仿者。教师要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为己任。不断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和教学业务水平,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改革,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关爱学生,树立公仆意识,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自觉地正师魂、修师德、树师表、练师能。教师的教学方法也要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有助于提高学生思维素质、创新能力,有助于学生的禀性和潜能的充分开发。
三、强化教育教学活动
建立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的科学思维训练体系,促进学生自主自觉地向全面发展的方面健康发展,各方面的教育应当把关注和改善学生的思维状态作为共同的着眼点。
1、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是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的统一,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统一。因此,在数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多动手、多参与、多操动,在认识的基础上探索规律。鼓励学生一题多解、一问多答,摆脱传统观念和思维定式的束缚,勇于异想天开、标新立异,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开展科技活动、手工制作,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培养和锻炼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在感知记忆的基础上,对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重新组合,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借助想象力,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事物、发展创造力。作为教师,对学生的“异想天开”不能泼冷水,而应多鼓励、赞扬,引导他们敢于想他人之未想,做他人之未做。这样他们的.创新欲望就会被激发起来。青少年的想象力往往是面广而不深的,情节简单而不稳定。因此,教育工作者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和培养,创设激发想象力的氛围,给学生提供感性材料。
3、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意志
自我意志是人们依据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发展而形成的有关自己的情感和态度。正确的自我意识对青少年儿童创新意识的培养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有了正确的自我意识,学生才能充满信心地进行创造,发挥巨大的创造潜能。教师应充分发挥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要创造民主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充分、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既要对全体学生提出统一的要求,又要照顾每一名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视自己为集体的一员,有一种主人翁的自豪感。
4、培养学生健全完整的人格
人格是指人的整体精神面貌。人格完整指人格构成诸要素气质、能力、性格和理想、信念、人生观等方面平衡发展。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百折不挠的人生态度,勇于实践、勤奋好问、谦虚诚实的个性品质,远大的理想和脚踏实地的敬业精神都有助于创新潜能的开发。
5、培养学生创新兴趣
兴趣是人的精神对特定对象或某种事物的喜爱和趋向,是人在探索、认识某种对象的活动中产生的一种乐趣。这种乐趣能够使人们得到极大的满足,从而促进人们注意力高度集中,达到忘我的程度。许多科学家正是因为对科学有浓厚兴趣,从科学研究中感受到无穷乐趣,才坚持不懈的研究,创造了巨大的科学价值。因此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融入适当的思维训练,揭示思维方式演进的规律,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目的。
所以说,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是为学生的主体思维素质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环境和条件。经过学校、教师的努力,必将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出现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维、主动提高自身素质的有利局面。
篇3: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
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
【摘 要】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渠道,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本身必须具有创新教育意识,精心进行教学设计,把创新与实践巧妙地融于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之中,并努力构建平等、自主、和谐的体育教学氛围,引导、启发学生勤于思考、积极探索、交流合作、勇于实践,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创新能力途径方法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渠道。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本身必须具有创新教育意识,精心进行教学设计,把创新与实践巧妙地融于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之中,并努力构建平等、自主、和谐的体育教学氛围,引导、启发学生勤于思考、积极探究、交流合作,勇于实践,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几种途径
1、从儿童的身心实际出发,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
了解学生情况要“清”。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思想、感情、兴趣、爱好;了解学生的行为动机和心理特点;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知识基础、认识心理,学习态度、接受能力、参与的主体性、环境影响;了解学生的学习意向、体察学生的学习情绪,诊断学生的学习障碍,只有对学生的情况了解清楚,才能采取有效措施,因势利导,取得良好的效果。
2、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为实施21世纪的体育教学目标,首先树立学生全体性的思想。学生主体性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其“生理-心理-文化”结构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某个方面或部分的局部发展,学生主体性的素质是一种综合的整体素质。所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习为主线的体育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翁,真正参与到教学实践中。创新意识是实现创新能力的基础条件,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中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学生创新意识才会激发出来。
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内容上必须新颖有创意。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学生都能够运用足够的体育实践活动时间充分参与体育练习过程。通过各种形式多种、生动活泼、层次分明、结构紧凑的身体练习。实现学生自身创新能力。
二、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与手段。
1、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创新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促进学生热爱学习,学会学习,主动发展。
首先,教师应善于通过平时观察、个别交谈、课外活动等多种途径去了解,发现学生的直接兴趣,进而有针对地激发诱导;其次,教师应对学生加强体育与健康意识的教育,使学生把体育学习与远大理想联系起来,形成长远的学习动机,以此来激发其间接兴趣;再次,由于体育与健康本身具有直接性、外在性,教师应在体育教学中综合考虑学生的不同兴趣,积极引导学生参与,使学生在运动中更好的认识自我,找出适合学生自己练习的项目和锻炼的方法和手段,这样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学中练,练中学,练中学变,学生可自我设计,自我组织各种练习。 2、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问置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体育教学中,教师要针对体育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结合学生实际,巧妙地设置疑点,启发学生思考,并且,问题的设计要注意不同的方向性,既要启发学生顺向思考又要有逆向思考,既要有纵向思考又要有横向思考。教师要因势利导,释疑的重点应放在“二点”(重点和难点),“二性”(科学性和系统性)。“二联”(新旧知识的联系、理论和实际的联系)上。例如:在弯道速度跑练习时,提出:为什么右臂比左臂要摆得快?“在投掷实心球练习时,让学生回答,如何能使实心球抛掷得更远?让学生结合其它学科的知识去分析,去思考,找出答案,从而更能投入到练习中去。
3、为创新活动留有余地,鼓励学生用语创新
没有自主就没有创新,自由的课堂氛围有利于营造积极创造的环境。教师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少讲,使教学内容保持一定的思维价值,给学生自主发展有一定时间和空间,让我们去发挥,去创造,去想象。一种创新活动可以派生另一种创新生活,创新和创新之间可能有一种技术技能互补的关系,一项活动创新可能引导另一种活动创新。教师教会学生各种技术技能,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程度选择组合。
4、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愉悦、和谐的气氛中产生探索新知的兴趣、积极主动的去追求人类的最高财富--知识和技能,从而使学生敢于创造,同时迸发出创造思想的火花。教师还就教学内容设计出富有趣味性,探索性、适应性和开放性的清净性问题,并为生提供适当的指导,通过精心设计支架,巧妙地将学习目标任务置于学生最近发展区,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另外,老师应多为学生创造表现机会,使学生在自我表现的过程中增强自信,提高创新能力。
5、创新式的教学,带动学生的创新理念
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互动的双边教学关系,从学生的学习角度讲,教师必须提高教学的艺术性,转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要从以往的继承性学习转为创新性学习。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学思维,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例如:在篮球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只有运球的篮球比赛,或进行只有传接球的篮球比赛;在足球”三过一“教学中,可引起鼓励机制,对在比赛中采用了这种技战术的小组进行加分奖励。教师还可以因地制宜地对一些运动项目进行改编,如足球比赛可采用”五人赛“比赛形式。另外,也可对体育器材进行创新性使用。例如:栏架可用来跨栏,可用来投射门,也可以作障碍游戏中的”战壕“等。
6、培养情商,奠定学生的创新基础
传统体育教学中”一个哨子一个球,学生教师都自由“的局面,不利于师生、同学间的交往和合作与竞争意识有体现,不利于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即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提高他们的情商,同时要结合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总之,创新教育就是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以创新精神为核心,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习惯、基本的独立操作能力与实践能力。因此,只有教师具有强烈的创新教育意识,在体育教学中不断摸索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方法与途径,才能培养出独立自主的、有创新精神的学生。
篇4: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论文
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论文
在体育教学中仍有部分教师使用让学生步调一致的机械似操练的教学方法,像“齐步走”、“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导致一部分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吃不饱,也吃不到”,身体素质差的学生“受不了”,大大抑制了学生学习与练习的积极性。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呢?
一、转变教学观念,创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相处的氛围上必定是和谐的。
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起着主导作用
作为体育教师首先要转变旧的教育教学观念,要从“师道尊严”的权威中完全解脱出来,俯下身子,去用心聆听孩子们的心声。学生虽然是未成年人,但他们同样是独立的、有人格的、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教师与学生只是在教学活动中担当着不同的角色,并没有人格上的高低贵贱之分,必须平等地对待和关注每一位学生,了解并尊重孩子们的个性差异。这样才能建立起新教育形势下新型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形成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2.要关爱学生,以情动人
“感人心者,莫过乎情”。寓情于教,以情动人是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之一。爱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纽带,只有师生关系处在关爱、平等的和谐氛围之中,学生才能大胆地在学习中体验、创新、提高。要在教学中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就必须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沟通与交流。比如在课堂教学中善于蹲下和学生谈心,体贴、关爱学生,善于对学生进行鼓励性的评价,在课堂教学中多微笑、多表扬,表现出师爱的真情,克服过去学生惧怕体育老师的现象,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和教育学生。
有了这样新型的师生关系,学生自然会心情愉悦,乐于参与,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会得到极致发挥,从而为“自主学习”奠定坚实的思想与心理基础。
二、改变教学模式,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环境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及时转变角色,改“一言堂”为“群言堂”,变主讲为主导。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主要是学生的主动练习,鼓励学生张扬个性,充分展示自己的运动才能,真正让自己成为课堂的主人。
1.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说过,“学校最大的浪费在于儿童在学校中不能完全自由地运用已有的经验,采用自己的方法获取知识。”体育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完成“要我学”到“我要学”,形成“学会”到“学会学”的转变。例如传统的投掷内容的教学,如果让学生面对面站立进行投掷练习,几次练习后,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失去练习的兴趣,不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方法进行投掷练习,他们有的选择正对投掷方向的练习,有的选择侧向的练习,有的选择助跑投掷练习,更有一些喜欢游戏的学生展开了投掷游戏大战,个个练得满头大汗,不亦乐乎。同时注意合理的分组,注重孩子们的安全。实践再一次证明,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可以克服传统教学的许多弊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既照顾到全体学生,又有利于学生个体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2.让学生自主选择合作伙伴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一般不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学习与练习的伙伴,认为自由组合练习小组易形成“小帮派”,扰乱课堂教学秩序,这是由于我们总是站在教师的立场上,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身体和情感需要。在教低年级立定跳远教学时,我就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伙伴,大多数学生会选择与自己关系密切的同学在一起。他们一起练习、互相纠正,共同交流与总结,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事实证明,采用这种形式教学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三、合理多样地变换教学组织形式,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
1.创设教学情景,提高学生认知与练习的兴趣
精心创设符合生活实际的学习场景,容易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情绪会变得高涨,参与活动的主动性被激发。学习动力增强,他们会在不知不觉中领悟动作、技能,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如在三年级立定跳远的教学中,我创设去“池塘郊游”的教学情境。在音乐伴奏声中,小朋友们来到“郊外”,在教师的引导下做各种自己想到的跳跃游戏活动,孩子们在创设的“大自然”氛围中学习、体会并练习小青蛙跳的本领,情趣盎然,兴趣倍增。通过生动形象、富有情感的情景创设,促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引领学生观察、思考、练习,在学习模仿演练小青蛙的跳跃本领中,领悟并初步掌握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通过情景教学活动,学生体会到了主动参与活动的快乐,学习效果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得到了充分提高。
2.开展形式多样的竞赛游戏
小学生是极其好胜的,对于各类体育游戏比赛他们往往乐此不疲,特别是当老师和他们共同作为参赛的选手比赛时,他们会异常地兴奋。师生之间的民主与平等,能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更多的互动时空。
体育课堂教学期待着自主性教育,只有学生学会了怎样学与练,体育课堂教学才会变得有序、有乐、有趣、有健康,才能让体育课堂真正成为孩子们生命活力的“健康之泉”。
篇5: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
摘要:
创新思维的培养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必须认真探索,积极研究,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把创新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本文从体育教育观念转变、学生、教师的创新能力进行探讨。
关键词:
体育教学;创新能力
1体育创新能力的概念
早在二十世纪初,就有人提出“创新”这一概念,当时主要是经济学家从技术应用的这一角度提出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而不断扩展和深化。创新包括新的发现发明,新的思想和理念,新的学说和技术以及新的方法等一切新要求,体育创新能力是指创造性地运用已掌握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本领,是体育能力的高级表现形式。体育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新技能的培养、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的培养。
2创新能力的培养要转变体育教育观念
2.1体育教育观念的转变
现代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对21世纪的体育教学影响极大。从以“教材为中心”和“以教师为中心”的传递式教学观念转变为“以学生为本”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人本主义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首先要转变体育教师的教育观念。新的课程标准给予了教师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不要固守竞技体育的范畴,应该求新、求异、求变。教育教学中,要对传统的体育教学采取“扬弃”的态度,用现代体育教育理念,对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体育教学方法,体育教材内容,体育教学评价标准进行改革与创新,以培养勇于探索,敢于竞争,善于协作并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发展学生的个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2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有创造性思维
第一,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要展开“幻想”的翅膀。
第二,培养发散思维是指倘若一个问题可能有多种答案,那就以这个问题为中心,思考的方向往外散发,找出适当的答案越多越好,而不是只找一个正确的答案。人在这种思维中,可以左冲右突,在所适合的各种答案中充分表现出思维的创造性成分。
第三,发展直觉思维是指不经过一步一步分析而突如其来的领悟或理解。直觉思维在学习过程中,有时表现为提出怪问题,有时表现为大胆的猜想,有时表现为一种应急性的回答,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当这些想象纷至沓来的时候,可千万别怠慢了它们。第四,培养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第五,培养强烈的求知欲,青年人求知欲最强,然而,若不加以有意识地转移到发展智力,追求到科学上去,就会自然萎缩。
篇6: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
3.1要善于激发学生对体育内容的兴趣
①趣味性,即对现行的那些单调、枯燥、重复的教材进行适当改编,使之体现游戏性、竞争性和适当的惊险性。
②艰难性,教材有适当难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智力发展。在教材的处理上,要让每堂课内容都具有一定的'难度。
③教学中的不同情景,会促使学生产生不同的学习感情,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对场地、器材进行科学安排,并利用色彩、音乐伴奏等创造一种情景交融,具有强烈感染力的学习环境。
3.2重视发展学生的观察力
在发展学生观察力时:
第一,做好观察前的准备。在要求学生观察前,教师首先通过讲解、示范或录像等手段,让学生对动作有一般了解,并注意让学生明确观察前的目的和任务。
第二,要让学生有计划、有选择、有重点的观察。教师在让学生观察示范动作前要提醒学生,按照动作的先后顺序、节奏、运动轨迹等;重点观察什么动作、什么部位,特别是要求学生注意某个部位动作时更应如此。
第三,观察时要教会学生选择合理的位置。观察时如果选择的位置和角度有所不同,观察的效果也就不同。总之,观察所选择的位置,一定要清楚地看到动作完成的整个过程和重点环节。
3.3注重学生的质疑思辨能力
创新意识最基本的态度就是质疑。陶行知先生说“:动手不动脑,早晚被打倒,动手又动脑,才能有创造”这就说明思考的重要性。不会提问就意味着不会创造,因为任何创造总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勇于质疑,敢于提出问题,促进创新意识的形成。
3.4构建有利于师生参与创新的课程环境
培养学生通过各种体育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教学活动,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展现情景,以图画、录音、录像、多媒体再现情景,以音乐渲染情景,以语言描述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情趣,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3.5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
现代社会科学在不断发展,知识在不断更新,教师的工作不是简单的劳动,而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教师首先必须富有创新精神,成为一个具有创造力、具有创新思维,且想象力丰富的人,他能不断学习新的专业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学习掌握新的教学模式与组织形式,确立科学的评价标准和科学体系。其次教师应拥有广博的和前沿性的自然科学知识、人文社科知识,这样才能保证体育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触类旁通。结合自己的专业需要,在提高自己专业技能的同时,尽可能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形成复合型知识结构。
总之,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我们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基础。在体育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积极的思维活动,创造条件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拓展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对技能的掌握与创新。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为此在教学中利用体育教学的优势,因材施教,多渠道多层次的启发学生的思想,塑造创新意识,开发创新潜能,使他们的创新能力逐步得以培养。只有不断地更新知识、转变观念、持之以恒地探究体育教育的规律和创新教材教法,才能造就一批高素质的体育人才。
参考文献:
[1]曲宗湖.学校体育教学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76-179.
[2]曹声平.论体育教育中创造教育与创新能力的培养[Z].2000(5).
[3]范军平.创新教育与体育教学[J].体育函授通讯,(1):91-92.
[4]曾琴.论学生创新的能力的培养.中华教育与教学实践2000,(下).
[5]许德顺.体育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体育学刊,2002,(6):100-101.
[6]陈小蓉.体育创新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4.
篇7:浅议高职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探讨论文
浅议高职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探讨论文
论文关键词:就业导向;高职体育教学;职业能力
论文摘要:职业能力是高职学生今后谋生和发展的必备条件,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应根据学生今后将从事的职业所必须具备的身心素质的要求,进行职业体能、职业意志力、职业竞争能力和职业保健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一、职业能力是高职学生就业和发展的必备条件
二十一世纪,我国既需要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也仍然需要发展各种劳动密集性产业,高等职业教育是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求而产生的、直接面向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教育。它所培养的是要与现代化相适应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高职学生具有就业基层化的特点。今后所从事的劳动实际操作性强。面对当今新的生产力飞跃,如果一个劳动者没有良好的职业能力,将不能适应未来的生产方式,会造成生存和发展的种种困境和危机。美国劳动部《关于的报告》中提出,未来的劳动者应打好从业的各种基础,应具备从业的各种能力。德国职业协会1991年一个调查报告显示,企业把对员工的职业能力要求列在首位,即要求员工具有独立自主进行有效工作的能力。所以我们的学生——未来的劳动者,今后要谋生和发展,就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能力,这样才能经受住现代化经济建设浪潮的冲击。
二、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是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
在学校教育中满足学生的需求,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各国的教育学家都强调在学校的各种学科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更多地关注受教育者毕业后的发展前景,培养他们适应社会发展能承担起各种职业劳动的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变革和发展的社会以及大工业生产的客观需要,对高职学生的能力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那么,作为以培养学生的全面能力为核心的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就应把发展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满足学生今后劳动就业需求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
高职学生今后从事各种职业,除了需要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行为规范、精湛的专业技术知识和能力外,还需要具备健康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以及每一种职业所需要的特殊体质和体能。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就应根据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利用体育教学的优势,结合高职教育总体培养目标,以学生为本,立足学校,放眼学生的未来,直接服务于学生今后的职业要求,在对学生进行全面锻炼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职业体能、职业意志力、职业竞争能力、职业保健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为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能力基础。以利于他们在日后经济建设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三、体育教学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主要途径
(一)紧扣专业特点,发展学生的职业体能
高职院校的学生专业性很强,各专业特点差异较大,分类很多,有计算机通信类,电子工程类,航运、船舶、水利类,桥梁、公路、建筑类,车工、钳工、切削工、钻工、焊工类,旅游、环艺陶艺、广告、服装设计类,贸易、金融、税务、会计类等等。学生今后将从事与这些专业相关的职业,每一种职业对从业人员的体能都有特定的要求。因此在高职院校的体育课教学中,根据各种专业的特点,紧扣职业劳动的需要,进行各种实用身体训练,可以使学生获得适应职业的身体素质,毕业以后可以很快地适应职业劳动要求,并为将来在各个劳动岗位上千出成绩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
(二)适应劳动就业的需要,锤炼学生的职业意志
所谓职业意志,是指学生在今后从事各种职业活动中,能自觉的确定目标,调节行动,去克服困难,出色地完成工作任务的心理过程。它表现为一个人在工作中的自觉性、坚持性、果断性和自制力,是一个人生存发展的基本能力要求。
学生今后所从事的职业,一般都是属于劳动密集性产业,有一定的艰苦性。在工作中也不可能一帆风顺,遇到挫折是不可避免的。要求从业者有顽强的意志和不怕失败,不言放弃,敢于拼搏的精神。那么在教学中,就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可增加学生的体育锻炼的时间,加大练习的密度和强度,进行一些磨难教育,创设困难情境,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克服困难和战胜困难。可利用节假日组织自行车、远足、野营拉练,开展“三项铁人”运动(游泳、自行车、越野跑),设计一些障碍跑、长跑、跳山羊、军事体育中的卧倒、摸爬滚打动作、武术中的摔打等动作练习,引导学生战胜运动过程中的苦和累及惰性、极点等生理和心理上的困难,让学生在体育练习中得到意志的锤炼,培养其挑战极限、超越自我、顽强拼搏的精神和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
(三)顺应社会快速的节奏,培养学生的职业竞争能力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的急剧变革,使人们面临着瞬息万变的境遇和生存发展的各种困惑。当今社会风起云涌,职场变化多端,就业机会稍纵即逝,一个人如果没有竞争的能力,将很难在这样充满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中生存和发展下去,所以在体育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竞争能力。竞争是体育中最突出的特点,体育教学与体育竞赛中始终贯穿着竞争向上的精神,在体育教学中,应多采用竞赛教学法、游戏法,为学生创造竞争的机会,让学生在体育中得到胜负、成败、荣誉、争让等情感的体验,使竞争意识得到升华。多让学生自己参与组织小组、班级、系部之间的体育竞赛活动,使学生的竞争意识得到强化,并从客观上形成一种积极的竞争氛围,使竞争的意识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去,为学生今后拼搏职场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四)增进健康,提高学生的职业保健能力
任何一种职业,对人体都会有一定的影响,有的职业如果防护不当,还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和危害,因此,每个从业者都应了解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劳动所具有的各种危害因素,进行自我防护、自我调节、自我锻炼,最大程度地维护自身的健康。所以,在体育教学中,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对学生加强职业保健知识方面的教育,以利于学生今后进行自我保健、预防各种职业病。在体育教学中,应传授各种职业病的预防和劳动防护措施,消除劳动疲劳的方法,常见劳动伤害的预防和简易处理,如触电、中暑、外伤、溺水、烧伤、烫伤等工伤事故现场紧急处理方法。传授冬、夏季户外作业防护以及怎样根据自己的面色、脉搏、汗量、体重、食欲等变化来进行自我身体状况的检查和调节等劳动保健常识。为了便于学生今后利用工作间隙进行体育锻炼,快速消除疲劳,恢复身体活动,还应教学生健身操、眼保健操、太极拳、传统的养生功等体育养身保健方法。
四、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以就业为导向构建新的体育课程体系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教育。在高职院校强调“以就业为导向”、“以社会需求设专业,以岗位核心能力设课程”的课程教学改革目标的主导下,学校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基本要求,树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以“育人”为最高目标,以“终身所从事职业”为主线,把“育体育心”、“未来生活需要与学生专业主体需要“、“增强操作能力与终身受益”三者紧密结合;结合我校发展的定位和办学特点,取消普修体育课,普及选项课,加强课外体育俱乐部环节,实施课内课外一体化,建立“个性一职业协调发展”的高职特色体育教学模式;在实现增进学生健康、增强体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目标,保证《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的同时,应积极树立高职院校社会本位教育思想,开展未来社会职业岗位需要的特殊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即开展“课(校)内外一体化”的职业实用性体育教育;充分考虑学科需要、学生需要、社会需要、职业教育特点,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以就业为导向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体育课程体系。
篇8: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
摘 要:所谓创新教育,就是根据有关创造性发展的原理,运用科学性、艺术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和健康个性,造就创造性人才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体育学科为学生提供了独有的、开阔的学习和活动环境,以及充分的观察、思维、操作、实践的表现机会,对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提高,具有其独特的优势。
关键词:体育教学 创新能力 培养 方法
体育学科是学校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它他不仅与学校的其他课程在很多方面具有一致性,更具有自身的鲜明特性。体育学科为学生提供了独有的、开阔的学习和活动环境,以及充分的观察、思维、操作、实践的表现机会,对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提高,具有其独特的优势。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现根据创新教育理论及学校体育教学的特点,对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作如下阐述。
一、体育教学中创新教育首先要注重智力的开发
人的智力发展主要依靠智育来完成,但人体智力器官的机能发育却有赖于体育活动。在教学中可利用图解观察,练习中因势利导,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例如,要让学生了解如何跑得快、跳得高,应懂得人体运动的规律和形体结构,使学生选择跑、跳的最合理姿势和用力方法。教师在讲解示范时,亦可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从而获得学习上由体育到智育的迁移。学生学习知识,除了依靠注意力、记忆力等智力因素外,还受到兴趣、情感、动机、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同样重要。
二、创新教育要多样化
1、强调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灵活运用,实现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体育教学有集体教学、分段教学、循环教学、提示教学、电化教学、分组考核、小组创编队形以及理论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教师要有意识地组织多样化的生动有趣的活动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
2、教学内容的多样性与可接受性。新课改中,体育教学内容从“以运动技术为中心”向“以体育方法、体育动机、体育经验为中心”转移,这并不意味着对运动技术教学的否定。具体的教学内容将根据社会体育的发展、学生个体的需要及学校的教学条件进行调整,内容的广度将拓宽,包括理论、技术、保健、素质等方面,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我们在课堂上就要注意授课内容的可接受性,突出健身性、娱乐性、终身性、实用性,以利于吸引学生主动地投入课堂,发展创新思维。
三、创新教育要加强自主性教学
体育教学的要素有教师、学生、教材、教法组织、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发展以及场地器材等。这些要素之间,既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每一种要素的变化都影响着其他要素的变化。因此,要使体育创新教育获得最大效益,必须从整体观点出发,把握住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之间的关系。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意识,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喜欢学生顺从一点,学生越顺从、越听话越好。实际上,顺从和不顺从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一个有创造性的人,在创造性领域里往往具有一种不顺从和不随俗的特点。我们应辩证地去看待和培养学生的个性、独立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使学生获取知识,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就是看是否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使学生做到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是否有利于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创新精神与能力,并以身体练习为主要形式来实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2、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陈腐论调至今仍有着很大的市场,新型的师生关系应当是以民主、平等、理解、尊重为基础的积极合作关系。教师不再是领导者而是指导者,是学生人格上平等的朋友。新型的师生关系的创立能时时处处激发起学生创造的兴趣,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3、处理好知识与身体活动的关系。体育教学的基本特性是身体活动,这是体育教学的特殊性。首先,体育教学以身体活动为主,活动量和生理负荷是显而易见的,但身体活动同时还兼有传授知识、发展技能、体验情感等作用。因此,创新教育应以运动负荷量、知识的信息量、活动中获得情感体验的量的合理性进行评价。其次,学生的进步还表现在所学技术难度的不断提高及感受——理解——创造的思维前进上。再者,身高、体重、肌肉类型及神经类型的不同对于运动技能掌握的影响很明显,体育课中的个体差异大于文化课中的个体差异。因此,创新教育在内容、难度、量和学习方法等方面要给学生选择的权利。
总之,创新教育需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以创新精神为核心,重点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习惯、基本的独立操作能力与实践能力。体育教学同样能利用自身的独特性为这一宏伟目标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北京教育,,05。
2、《采取多种途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北京教育,2000,08。
3、《培养创新精神——素质教育的核心》.山东教育科研,2000,064。
4、《创新教育与教师观念更新》.探索与求是,2000,04。
篇9:试论高职高专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
试论高职高专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
论文摘要:高职高专体育课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因此,从体育教学的特点出发,探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法,使其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论文关键词:体育教学;创新能力;创新思维;培养
一、前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新世纪将是高等教育发生划时代变革的世纪,培养具有竞争意识,开拓创新意识的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将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体育教学不仅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更具有自身鲜明特性,体育教育为学生提供独特的学习生活环境以及充分的观察,思维,实践操作的表现机会。对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提高,具有其它学科教育无法比拟的优势
二、体育教学中应突出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的个性意识。个性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个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性以及经常出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的倾向性是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认识和获得某种事物的意识倾向,以及坚定某种观点的正确性和支配其行动的倾向性。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认为个性是创新能力的前提条件,培养个性是创新素质的基础。而体育活动它要求参与者的身心必须有较大强度的紧张,同时与追求优异成绩的积极意向紧密联系,这对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社会交往能力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因此,长期系统的体育教育对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是学校体育的重要功能之一。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是创新素质培养的重点,是创新人才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创新素质表现为发现问题、求新求变、积极探索的心理趋势和理性精神。体育活动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它不仅可以培养人的自我完善能力,还可有效塑造人的行为方式。在体育活动中不断突出自我,完善自我,最大限度的发挥体力和智力水平的实践活动中以创造佳绩为目标,在这一过程中已经蕴含着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过程,因此,学校教育必须肩负着这一培养重任。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创新素质培养的关键。创新能力主要表现在求新求异!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等,要善于获取知识,永远充满对获取知识的渴望,并具有较宽的知识面,还要具有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具体和深入,因为创新能力是一个人创新素质的最好体现,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核心,教学中要让学生独立思考,在体育运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其创造思维的能力,教学实践中转变传统灌输式教学,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性的培养,开发学生的潜能,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是造就创造型人才的首要任务,
三、体育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
(一)转变教学指导观念。树立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为目的的教育理念,体育教育应身体力行,转变观念,从单一的生物体育教学观转变为多维的体育教学观,从传统的以体育知识、技能灌输为中心转向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锻炼、发展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要充分相信学生,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独立性,正确处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关系,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地位,让学生树立起自理、自制、自练、自评的思想,只有让创造者独立自主地进行创造性的活动,才有可能使其创造力得到培养和发展。
(二)改变传统的教学形式和方法,体育教学必须实行师生互动的教学形式,并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以往的教学形式是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的封闭式教学,这是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及其它能力的培养,应把封闭式教学转为开放式教学在完成教学计划后,让学生走出课堂,到图书馆及社会上去学习,寻求创新的灵感。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和活动空间,培养他们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在教学的'双向活动中,要使学生主动处于积极的创新思维状态中,改进体育教学方法,启发诱导学生的思维具有重要意义。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问、答疑、讨论、布置作业、设计创编动作,社会实践以及教学中的区别对待等,这些都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激发求知欲和创新思维,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创新活动求知欲和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发展紧密相关,相互制约。在教学实践中,经常鼓励和表扬,有利于学生探索精神和行为的发展。相反,如果受到不合理的惩罚和批评,则会使其丧失信心,抑制求知欲和创新思维。因此,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求知欲和创新思维讲求方法的灵活性,要使教学内容保持一定的思维价值,为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提供良好的条件,积极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掌握创新的方法。例如,学生在掌握体育游戏或体操技巧单独动作后,就可让学生自己动脑筋创造小游戏或技巧小组合。在组织形式上也可以让学生轮流带领做创编的准备活动和新游戏等。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和组织才能的创新能力。 (四)创设有利于创造性发挥的教学情境。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创新教育的实施者。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教师应为学生创造一个能支持或高度容忍标新立异者或偏离常规者的环境,让学生感受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善于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寻求正确答案;要鼓励学生质疑、争辩、自由讨论,要指导学生掌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促进学生认知功能和情感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努力营造平等、和谐、宽松的课堂环境,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才能充分挖掘其潜力。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使学生在参与中领略运动与锻炼的价值,把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娱乐、休闲结合起来,为终身锻炼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教学评价中应体现创新成分
1、设立创新附加分。以往的教学评价以技能方面定成绩,缺乏创新能力方面的考核,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因此,教学评价中应设立创新附加分,鼓励创新思维。这样有利于学生把学到的知识技能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进行创造性的发挥。例如在健美操教学中,教师不失时机的让每个小组创编一套健美操,经过一段时间的编排,教师组织学生创作作品展示。学生们自创自编自演的青春飞扬、激情飞越等健身操不仅创意新颖,而且也具有一定的健身效果。
2、设立自我表现分。在教学活动中,学生都具有强烈的表现欲,教师应创造条件满足学生的这一要求,创造一个让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使其施展各自的特长,并尽情发挥,表现其活力。要适时表扬其创新精神。例如在游戏活动中,让不同省份的学生展现和带领做其富有民族或地域特色的游戏或舞蹈,这样学生的自信心及参与积极性得到提高,更有利于学生智力及创新能力的发展。
3、改变课堂提问方式。课堂上可由学生提问,教师回答问题。根据学生提出问题水平高低,给学生打分。如在讲解推铅球的出手角度时,有学生提出要使物体抛得更远抛物线的最佳角度是多大推铅球的出手角度,是不是45度?为什么要小于45度呢?教师在讲清楚铅球的出手点和落地点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有个地斜角的关系。因此,出手角度应该为38~42度之间。学生更能注意听讲,用心去想问题。这样,不仅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又可以使教师直接了解每个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情况,改变学习地位,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形成。
4、改变课的评价方式。学生在课堂上除了身体的实践外,还应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析问题,利用多种信息丰富自己的头脑,开拓视野。例如由学生轮流进行课的小结,对师生在课堂上的各种实践活动如组织纪律、运动负荷、技术质量战术运用等情况进行评价,指出优缺点及改进意见等。这样不仅可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更能使学生自主学习,发展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素质。
四、结束语
体育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传递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问题。只有转变教育思想,改进教学形式和方法激发求知欲和创新思维,创造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从考核方法上入手,组织和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项体育活动,在体育实践和处理各种人际关系中培养创新素质,才能使学生不单纯学会一定的知识技能,而且向着高综合文化素质方向发展”使其具有创造性学习的品质!具备会学习和独立学习的基本能力,成为能够独立自主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人。
篇10:农村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练能力的方法论文
农村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练能力的方法论文
[摘要]在新形势下农村中小学中,场地小的问题有所改善,但是器材数量少、不全面,体育教师师资缺乏,学生每节课练习次数少等,严重阻碍了学生自主学练能力的发展。留一定时间还予学生自主学练,让学生自己想、自己做、自己改、自己评价,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练能力,有效的发展学生全面素质。
1.培养农村学生自主学练的必要性
在新形势下农村中小学中,场地小的问题有所改善,但是器材数量少、不全面,体育教师师资缺乏,学生每节课练习次数少等,严重阻碍了学生自主学练能力的发展。正确的认识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的不足与缺陷,改进教案设计与教学方法,将有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传统的体育教学为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知识—布置课后练习。教师的过多主导,忽略学生的主体,使得在课堂中学生自主练习时间、次数少;运动量小,体育教学大纲的教学任务不能有效地完成。学生缺乏创造性、创新性。在教学中教师的活动占据了大部分时间,安排的内容多、难,是学生缺乏足够的自主学练的时间,约束思考、探索的客观原因。
例如上鱼跃前滚翻,半节课把鱼跃前滚翻的动作都教了,学生能够掌握吗?但当一半时间教动作(不要过多强调学生动作的对错),另一半时间让学生自己去做(自己练习)、看(人家怎么做,老师怎么做)、想(为什么这么做,还有其他好的方法吗?)、试(试试自己能做好吗?我的做法对吗?)。在摸索中提高学生对技术动作的了解、掌握。留一定时间还予学生自主学练,让学生自己想、自己做、自己改、自己评价,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练能力,有效的发展学生全面素质。
2.如何培养农村学生的自主学练能力
2.1教案设计时考虑周详
教案的设计直接关系到一节课的成功与否。特别是农村中小学中,班级学生较多、师资、场地、器材少的特点,使得教案的安排尤其重要。一定要因地制宜处理好复习课与新教课的关系;体育好的学生与体育后进生的关系,才能使学生自主完成课时任务。
例如中学教材中的跳远(新课),在农村中学一般会受到场地限制,备课时可将学生分成男、女两组,如何安排学生运动的量和学习效率是关键,如果让学生练习一次跳远后,再安排一定的素质练习,虽解决了运动量,但对学生跳远动作的掌握效率则不高。我们在教学设计中可将男生分成甲、乙两组,使男生的甲组练习,乙组观察记录错误人次、错误类型以及哪位同学跳的好、教师的指导性建议。练习一定时间后双方交换,最后如何安排讨论的时间。女生安排其他复习课内容。对于复习课中,对于掌握动作技术较快的学生指导其他落后的学生,也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一项有兴趣的运动进行练习,如篮球、羽毛球等备课时还应将跳远的常见错误、解决方记法录在案,这样有助于在讨论时减少时间。只有这样才能弥补学生跳远的运动量的不足,使学生更快、更好的掌握跳远技术。让学生在认识、比较、练习、探讨、思考中更快的掌握技术动作的要领,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和对体育课的兴趣。
教案不宜死,要活,也不要对学生要求过高。教学内容要有实用性、趣味性,使学生自己积极地去学。死板硬灌的课不是体育课,更不是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而是枯燥的军事操—体操课。要求过高学生掌握要领时花费的时间多,且效果不明显。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教材的需要和场地、器材的实际情况,在教案中适当编一些游戏项目,在游戏中让学生找到学练的`乐趣。要求体育课堂教学气氛达到活而不乱、自由思索、探究的情形,真正实现学生自主学练。
2.2实践课中练习任务,学生自主完成
教师在体育实践教学过程中,对新动作进行简单阐明、示范后,组织学生分组(每组7人左右)进行练习。各组自主学练,对练习中存在地问题进行探讨,提出解决方法。然后各组由一名代表根据练习的实际情况,提出遇到的问题,以及他们所找到的方法。并总结练习心得与效果:为什么—怎么练习—有无改进(创新)方法—效果怎样。立定跳远教学中,我在讲解其姿势要领时,同时也对学生提出要求“两脚平行,与肩同宽,半蹲充分,摆臂与起跳协调,蹬地有力,空中收腹、收大腿,落地时小腿前伸,手臂用力往后摆。”分组练习,在练习中分组让学生主动学练并观察其他同学的姿势正确与否,并对自己的动作做出自我评价。有疑难或技术动作不明确地向组长汇报,由组长负责帮助指导。练习后集体讨论立定跳远中的重点、难点、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法。十分钟后,再由教师总结分析普遍存在的问题,指导纠正个别动作的错误学生,最后学生各自练习5、6次。对于有创新的意见或方法给予肯定,在这个练习中有同学提出“在脚落地时,可否成外‘八’字形来增加跳远的距离。”我当场给予表扬并成立课后研究小组,事后表明确实有所提高。对于复习内容则要求学生多练、多思、敢于做、敢于改,小组长在训练结束时汇报复习情况。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培养了体育好的学生的指导能力,而且带动了其他学生学练的积极性和所有学生的思索性。同时增强了学生间的凝聚力、团结协助的集体精神。而作为教师一定要善于观察、捕捉学生的优点和发现学生的缺点,及时进行表扬和改正,使学生真正获得自主练习的时间、空间、方法,激发学生思维和创新的积极性。
2.3教师做好课后小结
课后小结,是将学生在练习中常见错误的动作,违规的行为,创新的建议,练习的态度、效果和教师的组织教法的失误或者值得一提的成功之处,临时发生的意外事件及处理方法等都记录在案,并且在一定时间后进行归类、分析、总结。这将对我们以后改进教学教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总之,每堂体育课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寻找有效的学练方法,使学生思维活跃、精神饱满的参与并完成每次体育课的学习任务,达到预期教学目标效果。教师要教法灵活、创造情境指导学生掌握自我学练、自我检测、相互协助、自我评价的方法,增强学生在体育实践课中的自主学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