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学论文 > 体育教学论文 > 高校体育教学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论文

高校体育教学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论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下面给大家分享高校体育教学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论文(共含15篇),欢迎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hujim_999”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高校体育教学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论文

篇1:高校体育教学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论文

如上所述,高校体育教学影响因素颇多,为了更好地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就需要采取如下应对策略。

2.1提高理论实践结合程度

理论灌输、技能的模仿,对学生体育能力的提高的效果有限,且会打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有自身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方法,单纯的理论灌输,不让学生发挥个性,对学生能力的提高有着不利影响。为此,教师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体来说,应该采取如下措施:第一,加深对学生的了解。不同的学生对理论的认知和学习不尽相同,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提高实践能力,教师需要加深对学生身体素质、心理、兴趣等方面的了解,并以此作为教学的依据。第二,集中讲授,分段教学。教师可以采取集中讲授的方法,但是不能停留于此,而应该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不同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进行分段教学,让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都有所成长。第三,实践反哺。以篮球教学为例,尽管教师教授了,学生也理解了,但是要达到精通仍旧困难。为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实践,并通过对经典比赛视频的讲解,来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2.2配给足够的教学设施

教学设施是体育教学的基础,若是脱离了这些物质载体,体育教学的效果就沦为单纯的理论讲解,教学效果自然不理想。为此,高校应该配给足够的教学设施。一方面要使设施能够满足教学的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体育锻炼;另一方面要保证教学设施的多元性,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在场馆上,高校也应该预留足够的空间,让学生能够有足够的空间,进行课内外的'体育锻炼,为其终身发展奠基。

2.3完善体育教学考核方式

考核是总结、凝练、升华的步骤,要提高体育教学水平,这个步骤是必不可少的。然而以往的考核评价体系,大多考核评价都较为陈旧、肤浅,未能与现时代体育精神相结合,埋没了一批优秀的体育人才,对学生体育习惯、体育精神的培养产生了消极影响。为此,高校应该在完善体育教学考核方式上多加努力。考核不但是对以往的总结、升华,也是对未来的激励和引导。教师在考核的过程中,要偏向对学生能力、进步等方面的考核,而不能单纯的进行常规指标的考核。体育教学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树立体育精神,养成良好体育习惯。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就需要使其认识到体育的内涵,能够通过自己的进步,逐步领悟到体育的内核,这样才能使其得到更好地发展。

2.4更新体育课程、模式

体育课程、模式是体育教学的载体,要想取得更好地体育教学效果,就需要更新体育课程、模式,使其与时代体育的发展相契合。具体来说,要主义如下两点:第一,更新课程、教材设置。在设置课程、编写教材的时候,应该以终身体育理论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体育课程、教材一方面要与最新的体育科学、精神相契合,另一方面要保证教学的梯度化递进,做好课程的科学布局。在教材体系上,应该引入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诸如保龄球等,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第二,更新体育教学模式。体育教学是为学生服务的,理论、技能是需要让学生掌握的。而为了使其更高效、愉快地掌握这些内容,就需要对教学模式加以创新,使其领悟体育精神,徜徉在体育锻炼的“海洋”中。

2.5提高体育教学综合素质

当前高校很多领导对体育教学的认识较为肤浅,在人才选聘上也未指定科学的标准,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不是很高,导致教学缺乏人性化因素,整体的教学质量较低。为此,高校应该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这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对老教师的培训。对已经招聘的教师,为了提高其综合素质,可以定期安排培训,并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学习、继续教育,不断充电,满足体育教学的客观要求。第二,改善招聘标准。在招聘新教师的时候,要尽量多的选择那些专业技能过硬、素质全面的人才,并开展入职前培训,使其了解将来将要迎接的教学,确保其能够在教学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3结语

该文分析了高校体育教学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应对策略,以期更好地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

篇2:高校体育教学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论文

1.1理论实践结合程度低

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灌输、“手把手”式教学广泛为高校所采用。这样的教学模式,只是将理论知识、动作要领灌输给学生,虽然能够使学生的体质得到改善,身体素质得到提高,但是却难以培养学生的体育习惯、体育意识。机械的教学,让学生仅仅是领略了理论、技术要领的表层,学生单纯的模仿,这样的学习和吸收过程,不但会让学生对体育的理解陷入误区,还影响学生体育的终身发展。理论固然是高校教学的重点,但是实践同样不可小觑,两者不能有效地结合,就难以发挥体育教学的效用,从而制约体育教学的发展。

1.2教学设施还比较欠缺

体育教学的开展大多都需要专门的设备、设施,设备、设施是发展专项体育,调动学生体育兴趣的关键所在。然而,我国各区域的经济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很多高校的教学设施还比较简陋。或是体育器材、场地比较少,难以满足学生的运动、锻炼需求;或是体育科目比较少,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育是高校的重要学科,是缓解学生压力,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实现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缺少教学设施的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定然会受到不良的影响,这对高校的体育建设,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都会有很大制约。

1.3教学评价、内容教单一

考核评价是每个学科都难以避免的,我国的体育教学自从小学阶段就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教学评价内容、标准较为刻板。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高校仍然将跳远、短跑、俯卧撑等作为考核项目,几乎和小学、中学的教学没有什么差别。这样的教学评价、内容,虽然具有较强的普及性,但是也埋没了许多的专项人才,对天赋上佳的学生会产生拖累,不利于其长远发展。

1.4课程设置、模式教死板

现在的体育教学课程、模式存在较强的继承性,是对以往的教学课程、模式精粹而成的,但是其仍旧没有脱离于传统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单一,很多内容都较为赘余,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现在很多学生都因为死板的课程、教学模式,对体育学习失去了兴趣。而兴趣的丧失不但使其缺少了一个发泄情绪的途径,也倒逼其沉迷网络、游戏,对其终身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

1.5教师综合素质教低下

现在很多高校的领导,本身的教育管理精神未能与时代相契合,对体育课程的重要性把握不当,仍然按照以往的要求来开展体育教学。由于对体育教学的期待不高,所以在择取教师的时候标准比较低,大多都只是对教师的专业技能、教学证书等进行简单的考核。很多教师缺乏心理学、管理学、生理学等方面知识的了解,综合素质偏低,这样就使得单调的体育课程,难以激起半点涟漪,仍旧未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导致教学水平难以提高。

篇3:高校体育教学行为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教育论文

论文摘要: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从行为态度、主体规范、感知行为控制三个方面分析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行为的影响因素,并从促成体育教师积极的教学行为态度、强化主体规范作用、增强感知行为控制三方面提出了改进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行为的策略.

论文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计划行为理论;教学行为

随着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化,体育成为高校与社会联系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健康第一,快乐体育”的观念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同.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体育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不足以及教学方法有所欠缺等方面原因,很多学生因缺乏有效指导而无法发现“快乐体育”的真谛,这使高校体育教学工作成为高等教育中较为薄弱的环节.当前对高校体育教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体育教学改革的问题与策略等方面,如关注高校体育教育创新理念、教育环境、改革教学内容、改革教学目标、改革评价体系及激励机制、体制等方面.还有学者针对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和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并有研究开始关注教师的积极性应从哪些方面得以提升.但目前没有研究直接指出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具体应承担的责任或基于某个经典理论对高校体育教学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对高校体育教学给予理论上的指导.计划行为理论(TheoryofPlannedBehavior,TPB)是被广为接受的社会学领域研究行为意图方面理论,自提出以来该理论在各领域的运用证实了其对实际环境中的行为有较强的解释力和预测力.从高校体育教学实践看,高校体育教学行为直接受到高校体育教学意图的影响,而其意图又受到了主体进行体育教育改革的态度与倾向、外界环境给予的压力以及对教学行为的执行能力认知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本文用计划行为理论框架来分析高校体育教学的影响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的策略,旨在为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新型人才提供一定的参考.

1计划行为理论的含义

计划行为理论(TPB)是由Ajzen,Timko和White等人在理性行为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理论框架.理性行为理论假设:人们的行为是有理性的,各种行为发生前要进行信息加工、分析和合理的思考,一系列的理由决定了人们实施行为的动机.该理论针对人的认知系统,阐明了行为信念、行为态度和主体规范之间的因果关系.它假定人是能够系统利用或加工可获得信息的理性生物体,个体行为完全受到个人的理性和意志的控制,即行为由行为意向来决定,行为意向又由“行为态度”(AttitudeTowardBehavior)、“主体规范”(SubjectiveNorm)来决定H.为了试图对所有行为都给出相应的解释和预测,计划行为理论在理性行为理论的基础上加入“感知行为控制”(PerceivedBehavioralContro1)的因素,即个体对自己所拥有的从事某项行为的能力的认知,并认为当感知行为控制达到可以准确反映实际行为控制的程度时,就能够同意图一起被用来预测行为.该理论的框架如图1所示.

篇4:高校体育教学行为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教育论文

高校体育教师是一个特殊群体,其学历构成、教学内容、教学工作环境等都与其他教师群体有鞍大的差异.体育课程对学生的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的锻炼和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体育课程的实施者,体育教师在推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方面担负着重要的职责].本文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框架,从行为态度、行为主体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方面分析不同的影响因素.

2.1影响高校体育教学行为态度的因素

在计划行为理论中,行为态度是个体对执行某特定行为喜爱或不喜爱程度的评估口].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动机和态度、教育背景和经历、教学经验的总结与反馈等因素都是教师的教学行为态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2.1.1教学动机和态度体育教学动机是推动体育教师的行为,实现一定教学目标的内在因素,是激励教师进行体育教学行动的内驱力.积极进行体育教学活动的行为则是这种内在过程的结果,它具有使行为以一定强度在活动中保持的特性.教学态度是指教师对待体育教学活动所持的评价和行为倾向性,同样制约体育教学活动行为的结果.高校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的动机和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和影响着教师的行为强度和方向,从而影响着体育教学的质量.

2.1.2教育背景和教学经历教师的教育培训和教学经历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从而影响教学质量.在现在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仍有相当一部分体育教师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动作简单的重复和模仿中,没有充分认识到动作学习也是不断发展和创新的过程.同时,根据现代心理学对动作技能的研究发现,人的学习技能的过程不仅是技术学习的过程,也是动机的培养与激发和积极情感熏陶的过程.高校体育教师如果没有受过系统的、科学的体育教育培训,对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缺乏深人的了解,就难以运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整个体育教学过程.而富有体育教学经验的教师与刚开始接触体育教学教师在课程组织、实施等行为上的差异也是非常明显的.

2.1.3教学经验总结与反馈教学经验的总结与反馈是改进教师教学、增进教师技能、提升教学水平的重要因素,是教师从经验中不断学习、自我更新、持续成长的关键.体育教师是否在自己的教学课程后以各种形式呈现对自己的教育实践的反思,总结教育经验,交流教学心得,就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展开讨论、协商,特别是是否针对教学总结中的一些经验教训而反馈于下一阶段的教学活动中,直接与其教学的动机和态度相关,也决定着教师能否进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

2.2影响高校体育教学行为主体规范的因素

在计划行为理论中,主体规范是指个体在决策是否执行某些特定行为时感知到的社会压力,它反映的是他人或团体对个体行为决策的影响.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评教机制、学校管制压力、自我发展压力等因素对体育教师的教学行为决策影响明显.

2.2.1评教机制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工作是高校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重要措施,对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确保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体育教学评价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情况、认识到还需要改进的地方,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二是检查教师的教学情况,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但是,实际工作却经常使评教工作成为为评价而评价,把评教作为体育教学的目标对待.目前,很多高校实行学生对教师的网上评教,评教结果作为教师的~种绩效考核的重要因素,因而考虑学生的评教更是成为体育教师工作中新的压力.

2.2.2学校管制压力教师实行的是计划录用、行政任命和调配任用的管理制度,许多方面都没有真正形成竞争和激励机制.教师职业的“身份制”、“终身制”已严重地影响了教师积极性的发挥,也是体育教学改革的巨大障碍.目前,高校的体育教学是根据教师所学专业开设各选项课程,或教师一起上同样的教学内容.在以往这种管理机制下,教师往往把眼光盯在每年的职称评定上面,从助教到教授只能上、不能下,学校工作的着眼点和教师的注意力全都在“评”上.而体育教育改革是对未来体育教育的设计或反应,意味着破旧立新,正因为改革具有超前性才使得在工作岗位上已经习惯成自然的体育教师心理受到冲击,对教师教学行为的主体规范有较大影响.

2.2.3自我发展压力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都具有不断提升自己、不断完善自我的内在需求.随社会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新知识、新观念、新技术层出不穷,教育改革也不断深入发展.广大教师必须克服时间、经济、身体及精力等方面的诸多困难,尽最大努力丰富和发展自己.但是,由于各种条件所限,高校体育教师相对其他教师而言,面临着社会地位不高、工作不够受重视、进修晋升机会少、有边缘化趋势的困惑,越来越多的体育教师开始感到自身发展方面的压力.由于大多数体育教师的职业发展需要得不到满足,因此普遍存在较大的心理压力;另外由于工作聘任、职称评定和进修机会等在教师之间会引起竞争,也容易引起教师之间关系紧张,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增加体育教师的职业压力.

2.3影响高校体育教学行为感知行为控制的因素

在计划行为理论中,感知行为控制是指个体感知到执行某特定行为容易或困难的程度,它反映的是个体对促进或阻碍执行行为因素的知觉.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职业认同感、教师的素质构造、教师的心理品质、学校的激励政策等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感知影响较大.

2.3.1体育教师职业认同感职业认同是指一个人对所从事的职业在内心里认为它有价值、有意义,并能够从中找到乐趣.教师职业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它不仅关乎教师自身的未来发展,对学生未来的影响更是长远而不可逆的,所以尤其需要建构坚实的职业认同.现阶段,虽然我国高校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有了很大的提高,体育教师专业化的理念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但是,很多体育教师对自身职业的认同程度却并没有随之而提高:他们是否真正把体育教学看作是一门具有较高社会地位、社会价值和个人意义的专业,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学是否只是一门相对稳定的`职业、是一种谋生的手段,是否将之提升到为学生的终身健康服务,是否将体育教学放到事业的高度.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越高,其进行体育教学工作的积极性越强,对体育教学改革的进程也越有信心.

2.3.2体育教师的素质构造专业的体育知识结构、教学能力结构和职业道德是构成大学体育教师素质的三大要素.体育教师的工作是一种较复杂的体力与脑力劳动,为了使教学工作有效进行,体育教师必须具备定的智力水平,用以协调以上三大要素.当智力超过某一水平以后(如高校教师本科以上文化水平),它不再起显著作用,而其他认知因素或人格特征起着更大的决定性作用.另外,体育教师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诊断学生学习困难的能力以及他们思维的条理性、系统性、合理性等与实现更好的体育教学效果有较高的相关性. 2.3.3体育教师的心理品质体育教师应具备的非智力因素心理品质主要有:情感品质、意志品质、兴趣和性格品质.在体育教学中表现为:一是教师的热心和爱心;二是教师富于激情和想象的倾向性.在教学实践中,富有爱心和热心的教师能更好地在课堂内与学生分享喜爱和感情,同时,富有激情、想象力强的教师更热心于自己的学科,能努力地让自己的教学工作取得成功,从而也增强教师达到理解教学效果的预期.

2.3.4学校的激励政策学校管理过程实际上是一个通过不断满足教师的合理需要、激励他们达到目标的过程.在学校管理中,实行激励政策利用奖惩手段来激励教师,对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的调动是有积极影响的.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可以调动体育教师搞好教学、科研及其他工作的积极性,促使高校体育教学质量上等级、上水平,使那些有真才实学、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受学生欢迎与喜爱的优秀体育老师能发挥出更好的作用.由此可见,学校的激励机制也是影响高校体育教学行为感知行为控制的因素之一。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的教师教学行为影响因素理论模型如图2所示.

3改善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行为的对策分析

3.1加强培训,促成体育教师积极的教学行为态度

体育教师在推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方面担负着重要的职责.只有当体育教师能正确对待体育教学,积极提升自己的能力,主动推进体育教学改革,提高体育教学质量,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才能真正贯彻落实.因此,应面向体育教师开展系统、有效的教学培训.有针对性地分析体育教师的教育背景与经历,确定其培训需求,建立合理的培训机制,持续有效地开展丰富、系统、弹性灵活的体育教学培训,有效地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规范体育教师的教学动机与态度,适时满足教师教学发展的需求.

3.2改善管理。强化主体规范作用

学校管理应形成以人为本,善待体育教师,激励和约束并存、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并重的管理体系,承认人的各种需要的合理性并创造条件予以满足,促进人的健康全面发展.学校管理的视角应该由工作转向人,教学工作的安排、规章制度的制定、组织结构、管理方式的变革,要更多地考虑体育教师的因素,切实把体育教师放在体育教学的主导位置.这样才更有利于提高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激发体育教师的创造性.同时,围绕体育学科发展和教学改革,拨出专项经费设立人才培养基金,实施奖励制度,为骨干教师队伍快速成长创造一定的条件,使他们脱颖而出成为学术带头人,把体育骨干教师队伍培养作为体育教师队伍设的重点.

3.3正确引导。增强感知行为控制

行为控制能力的感知是影响体育教师教学行为的重要因素.教师的职业认同感、素质与非智力心理品质都是影响教师感知行为控制的基础,必须加以重视和正确引导.首先,要加强老师职业道德修养.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说,教师应具备两种教育功能:一是用丰富的文化科学知识去充实学生的头脑;二是以自身的道德品格去铸造学生的心灵.体育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体育教师对学生的榜样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体育教师应该不断学习,加强自身职业道德修养,树立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诲人不倦的教育思想,在教学中严于律、以身作则、努力提高师德水平.同时,有效的教师教学行为激励,是教师实现有效教学行为的关键性动机因素,直接影响到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努力程度,从而有助于他们实施成功体育教学的信心和决心.

篇5: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压力影响因素与对策论文

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压力与经济因素与社会地位、学生、教师的责任意识、职业规划与发展、教学、教师自身的专业技能以及科研等因素有关.而在具体表现上,男、女教师也有所不同.如由于男女性在职业发展上的期望不同,因而导致高校男性体育教师的职业压力明显大于女性教师.

1.1经济因素与社会地位

经济因素主要是指高校体育教师的收入情况,包括津贴福利等.体育课在高校教育中是一门基础课程,是必不可少的.但体育课的重要性上却远远比不上高校的其他基础课程.因而体育教师在学校中的地位实际上与其他高校教师存在一定差距,体育教师的实际收入也与他们的实际贡献相差甚远.当然,体育教师不受重视的现象不只存在于高校之中,这种现象在初、高中的教育中更为严重,体育课甚至有时会被认为是“没有存在必要”的课程.据调查,高校体育教师普遍认为自身的的津贴福利低于高校中其他教师的津贴福利.长此以往,体育教师心中的不平衡感会导致高校体育教师产生较大心理压力.

1.2学生因素

学生是高校体育教师工作开展的直接对象,对教师开展的教学活动是否有兴趣直接决定了学生对体育教师教学的配合程度,从而影响教师教学任务的完成程度.而体育教师与高校其他科目的教师一样,同样面临着教学检查,因而在面对某些“不配合“学生时,高校体育教师会感受到较大的压力.此外,由于体育教学以室外教学为主,直接决定了高校体育教师对于学生的安全会有较大的担忧,一旦学生发生意外,教师自身就需要承担相应责任,这样一来势必会对教师产生压力.

1.3责任意识

不得不承认,在当今教师队伍中教师的责任意识参差不齐.责任感较强的教师将教授学生正确进行体育训练、正确开展某些项目看作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会采取各种有效方法进行,因而这些教师的职业压力会更大些.而在现实生活中,存在那么一些责任意识较弱的体育教师,他们以敷衍的态度进行教学.那么对这部分教师来说,他们的职业压力就会远远低于那些责任感较强的教师.

1.4职业发展规划

每一个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规划都不同,有的教师满足于在教育一线做一名普通教师,而有的教师则希望可以做到行政层.那些满足于做一名普通教师的高校体育老师对自己的教学评测没有太多要求,因而可以平淡对待;而那些有明确职业规划,希望“向上爬”的高校体育教师就会对自己有较高要求,希望自己的教学评测的成绩突出,因而他们会给自己较大压力.而那些希望“向上爬”的教师,在面对缺少晋升机会等问题时,往往会面临更大压力.

1.5教学因素

现今是一个改革频发的时代,教学改革更是如此.因而有的教师一时间会难以适应课程改革与实际教学中的差距,在面对差距时,这部分教师往往会给予自身较大压力.在高校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可以看到全校某一类体育运动的教授依靠的是那么一两个体育教师.这些体育教师的工作时间是长于其他科目的教师,教授的学生基数也大于其他科目的教师,这样一来也易对教师产生较大压力.此外,有的体育教师难以适应学校行政部分的检查、评估机制.明明教师自身按要求完成教学任务,得到的评价甚至还不如某些浑水摸鱼的教师,如此一来,心中自然会有难以排解郁气.

1.6专业技术因素

部分教师自身存在专业技术单一的问题,只擅长某一些体育项目难以适应高校对于体育教学的'要求,因而会产生较大压力.而那些拥有较高体育素养,擅长较多体育项目,却在教学水平上存在问题的教师,同样会产生较大压力.

1.7科研压力

高校体育教师与小学、初中、高中体育教师存在的区别是,除进行日常教学任务外,他们还需完成着科研的任务.因而,部分难以完成自身科研任务又或是由于自身水平有限而未能承担相应科研任务的体育教师就会存在较大压力.

篇6: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压力影响因素与对策论文

2.1体育教师自身

2.1.1提升自身的水平,树立正确的责任意识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其本职工作是对高校学生进行体育教育.作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必须拥有必要的专业技术,擅长多项体育项目,并要求自身的教学能力与专业能力相匹配,从而使教师自身拥有足以满足教学要求的专业素养.而作为教师专业素养之一的责任意识,高校体育教师必须明确:将责任意识看的过轻或过重都不利于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压力的纾解.因而高校体育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责任意识.

2.1.2提升自己的科研水平

科研是高校体育教师的另一任务,想要顺利将这座压在高校体育教师心头的大山去除就要求高校体育教师拥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科研水平.教师可以在闲暇之余对国内外与自身科研任务相关文献进行了解,并自身进行试验,从而得出可靠数据与新的发现.

2.1.3正确认识自己,平和对待职业发展

高校体育教师需要用一颗平常心去面对职业发展.教师晋升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在面对缺少晋升机会时,首先从自己身上发现不足,而不是去责怪学校与社会的不公,这对于高校教师压力的缓解具有一定作用.此外,正确认识自己,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不报不切实际的幻想对于舒缓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压力也起到重要作用.

2.1.4树立正确压力观

想要缓解压力,首先就需要正确认识压力.在面对职业压力时,高校体育教师认真分析自身压力来源,并正确对待这些压力,从而在达到缓解自身过大压力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帮助教师激发自身潜力,达到更好教学水平.

2.2学生

高校学生作为高校体育教学的受方,他们的行为举止可以说是教师职业压力的来源之一.因而想帮助高校体育教师缓解职业压力,就必须让学生明确:在平时参加教学活动时要积极参与,不因个人不满而妨碍老师教学任务的进行;要尊重老师,不对老师恶语相向.

2.3学校

2.3.1平等对待体育教师

高校作为高校体育教师的直接管理者,应给予教师平等的对待,特别是在津贴福利上.津贴福利教师受关注程度是直接体现,平等的津贴福利能让体育教师直观感受到自己的受重视程度,从而减轻他们由于不平等对待而造成的的心理负担.

2.3.2公平开展职称、职务评选

公平公正的进行职称、职务的评选可以帮助高校体育教师在面对不公平时产生的心理压力.而适当提供更多的晋升机会则有利于舒缓高校体育教师由于职业期望与实际职业发展中存在较大差异而导致的职业压力.

2.3.3教学评价标准合理

在进行教学评价时存在着一些不平等因素,如学历、年龄等,这些因素会导致体育教师职业压力的形成.因而,为缓解高校教师在面对教学评价时的巨大压力,高校必须进行认真探讨,从而制定科学的教学评价机制.通过合理教学评价机制是正确反映教师教学任务完成情况.2.3.4适时给体育教师提供进修机会拥有强大的专业素养是一名体育教师信心的来源之一.学校适当的给教师提供培训机会、鼓励教师进行进修有利于体育教师专业技能的提高,从而有利于教师职业压力的舒缓.2.4社会2.4.1贯彻素质教育观念,正确对待体育教学和体育教师社会对于不同科目教师所存在的差别对待问题一直很突出.而这种问题首先是在小学中存在.小学中家长将语、数、外看作是主课,其他课程看做是副课.家长教育孩子要认真对待主课,而副课则都是些“没有用的课”,这就是“学科歧视”.随着年级的升高,这一“歧视”现象表现的更加明显:高考要考就是主课,高考不考的就是副课.人都是经验类的动物,孩子们在耳濡目染中学会了对课程重要性的划分,并将这种划分延续到大学之中.高校中的体育仍旧是副课,得不到应有的重视.高校体育教师心中自然就产生压力,因而社会必须树立正确是学科观,将素质教育的理念继续深入贯彻,对所有学科一视同仁,给予体育学科、体育教师应有的重视.

2.4.2加强与家长、学生、学校的沟通

高校体育教学需要学生、学校的共同理解,只有提高对于体育教学的认识,才能给帮助高校体育教师获得理解与支持.学生无理的投诉、学校给予的不公平待遇都会导致体育教师心理负担加重,从而导致教师压力的增加.社会作为共同的桥梁,有义务去畅通学生、学校与教师之间的沟通渠道,通过建立网络论坛的方法,使得体育教师压力的减少.3结束语高校体育教师产生的职业压力由多方面压力来源组成,想真正解决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压力带来的问题,首先就要对于高校的体育教学予以其应有的重视,对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予以其应有的重视.教师年复一年的进行教授着相似的内容,极易产生职业倦怠,而要想真正解决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除解决教师的职业压力外,还需从多方面看待这一问题从而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法.

参考文献:

〔1〕郭敏.基于教师专业发展视域的高校体育教师职后教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2〕井玲.大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

〔3〕李海.河南省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的现状调查[D].北京体育大学,.

〔4〕谢岚岚.四川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状况调查分析[D].苏州大学,.

篇7:高校体育教学质量影响因素论文

高校体育教学质量影响因素论文

一、高职体育教学现状

迄今为止,我国高校的体育教学思想仍是以运动技术为中心,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尚未真正树立。因此,在我国高校的体育教育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

我国大多数高校在体育教育中,只是注重传授体育知识,教授体育技能,其目标是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但是,大多数学生对于体育知识,普遍只能达到模仿的程度,而不能对其灵活地运用。我国高等院校在体育教学中,特别容易忽视对学生的体育思维的教育。这种教育的缺少,也是学生在平常的学习中,对体育学习不重视的原因之一。虽然,高校的体育教育一直在改革,但是,对于学生的素质教育却然没落到实处。通过对高校大学生的健康调查得出的结果显示,学生的健康情况,并不是随着体育教育的改革而改善的。与之相反,有时还会出现下滑现象。学生的健康是学习体育的根本。有一个好的身体素质,才会学好体育。所以,高校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教育,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身体素质。

(二)创新观念无法作用到体育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中

我国高校的课程改革已经历经了几十年的过程。但是,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有些教学内容比较陈旧,并且存在着重复的情况。在新的发展情况下,有许多限制,大学生对此不容易接受。大多数学生上体育课就是为了修学分。因此,对体育学习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在上课的时候,只是敷衍了事。所以,很多学生在走出校门后,没有教师强制着进行训练,导致体质越来越弱,健康情况也逐渐下滑。

(三)体育教学的价值未得到重视

目前,许多高校虽然已经开设了独立的体育教学,但是,取得的效果却并不是十分满意。在不断地教学改革中,体育教学显得越来越重要。其价值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这一点,可以从高校体育的课程设置中体现出来。在一定程度上,体育教学的教学价值,可以通过教学改革来提升。但是,我国高校的体育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也没有对其进行充分利用。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模式,仍然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体育教学的价值,在教学活动中并没有体现出来。高校开展体育教学,对塑造学生的精气神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高校体育教师和领导,以及学生对此没有太多的重视,导致体育教学的价值一直不能得到充分地发挥。

(四)教学观念依然陈旧

在目前的高校体育教学中,始终不能获得更好的效果,这也是目前各高校体育教育教学表现出的较普遍的现象。其主要原因就是,高校的体育观念与现代的教学宗旨不能相互适应。高校体育教学无法从传统的教学观念中跳出来。大多数体育教师的教学习惯还是以学生自由活动为主,让学生在体育课上自由玩耍。在体育教师的观念里,体育课程的设置就是为了让学生抛开繁重的课程,享受新的教学环境,能够让学生在体育课上尽情地释放自己的情绪。这是一种落后的教学观念。这样,不仅阻碍体育教学的发展,还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不到锻炼。

二、影响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因素

体育教学设备不完善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运动场地以及运动设备是教师进行体育教育的前提。要想提高体育教学的教学质量,必须要保证运动设备的完善。但是,目前许多高校的运动设备不够充足,场地也比较落后。这些,显然会对体育教学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而且,学生也会对体育学习失去兴趣。有一些高校是由于条件有限,所以体育教学设备比较陈旧。诸如此类情况,也非常普遍。例如,在一些比较偏远的地区,学校没有多余的资金引进新的体育设备。这会直接影响体育教学的发展。也有一些高校是由于客观原因,比如场地不够大,无法放置过多的体育设备。这也影响了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因此,要想使高校的体育教学得到充分的发展,体育设备的问题必须解决。

(一)体育教师专业素质不够高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不仅是体育教学的主导者,更是学生与体育之间的桥梁。通过教师的执教思想、教学能力等方面,我们可以看出体育教师是否合格。学生都是在体育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体育运动的。所以说,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对体育教学成果有着一定的影响。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主要包括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以及职业道德。如果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不够高,就很难完成对学生的体育教育。这不仅阻碍了高校体育教学发展,还减少了学生对于学习体育的热情,学生只是被动地去学习体育,并没有体会到其中的乐趣。这也就失去了体育教学原有的意义。因此,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对于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学模式缺少创新目前,大多数高校的体育教育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主要原因是,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高校体育的教育模式,正在向着健康娱乐的方向改革。但是,并没有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没有可以参考的教学案例,也没有可以实施的教学实践。因此,很难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只能利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高校体育教学就是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无法进行教育的改革与创新,使学生对体育失去了兴趣。至今为止,高校体育教学还是依照传统教材的内容进行设置,并没有将现实的体育活动融进体育课堂。除此之外,传统的教学模式,也阻碍了体育教师以及学生的思想,严重地影响了体育教学的发展。

(二)体育教学的评价内容与标准过于单一

传统的体育教育观念对教师和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他们认为,体育就是要跳得高、跑得快,而忽略了体育带来的健康性与社会效能。大多数的高校体育课程对于学生的评价,只注重其科学性、量化的客观性和绝对的公平性,却忽略了学生之间由于遗传或是后天努力而形成的差距,忽略了对学生努力过程的评价。而对于体育成绩的评价,也只是通过竞赛的方式来进行,只是考核学生身体素质以及运动能力。这种方式比较片面,而且存在一定的不科学性,自然会减少学生对于学习体育的热情。那么,对体育教学的发展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三)体育教学理论与实践脱离

现如今,大多数高校设置体育教学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体质。所以,高校体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只注重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并且教给学生一些简单的体育技能与技巧,从而忽视了实践教学,不能使学生的综合体育水平得到提高。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只是让学生对简单的体育动作进行模仿,没有给学生多余的时间进行自我锻炼。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不能使体育教学得到发展,反而会使学生失去学习体育的兴趣。同时,还使高校体育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脱离,不仅使教师、学校以及学生忽略了体育教学的价值,还使体育教学的价值,不能充分地体现出来。

三、提高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途径

(一)树立正确的体育教学观

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健康的概念也一直在更新,体育的教学观也发生了改变,从传统的健康观提升到了生物、心理、社会三维观。同时,也从体能锻炼转向了以素质为主的'健康教育观。传统体育教学观的教学目标是教授体育技能,从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这种教学观已经满足不了高校体育的发展需求。所以,高校体育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健康素质为教学核心,使学生注重自身的体能以及自身的素质培养,从而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

(二)更新体育教学设备

完善的教学设备以及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的基础。因此,必须要根据体育教学的需要,加大教学设备的引进和更新。体育教学设备,不仅仅是体育锻炼的工具,更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关键。所以,高校对于体育设备的更新,是极为重要的。比如,高校可以利用计划之外的资金来引进新的体育设备,使高校体育教学得以逐步发展。对一些比较偏远的地区,国家和政府要在资金上给予一定支持,使全国的高校体育教学都得以全面地发展。

(三)提高体育教师综合素养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所以,在高校体育发展过程中,一定要注重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高校应该根据自身体育教学的发展状况来选择体育教师。选择教师时,应该适当地提高一下选择标准。再有,体育教师也要适应社会的需要,对于教学理念要不断地更新,并且教学模式也要进行创新,保证体育教学的愉悦性与趣味性。因此,高校要想使体育教学得到发展,必须要培养体育教师的综合素养,选择符合标准的体育教师,进而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

(四)注重体育课程的更新和教学模式的创新

1体育课程的更新体育课程的建设和教材体系的构建,是高校体育教学开展的基本条件。它们必须要符合终身体育的理念。对于课程的建设应该在系统设计、科学选择和整体推进的基础上进行。在构建教学体系时,可以适当加入一些比较新鲜的项目。2教学模式的创新目前,体育教学的需求越来越大。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满足不了新形势下体育教学的需求。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不断地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使学生燃起对体育的热情。比如,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运用师生互换身份的形式,使学生体验一下当教师的感受,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使高校体育教学得到更好的发展。

(五)体育教学评价方式应该多样化

在高校体育教学成果评价时,单一的评价方式会对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高校要对体育教学成果的评价方式要进行改革,使其达到合理化、多样化。体育教师在评价时,要在考虑学生需求的同时,建立一套综合性的体育考核体系,以达到体育教学评教的合理性,使学生对体育学习、参加体育训练产生浓厚的兴趣。体育教师对于学生的努力,应该看在眼里,并且给予肯定。特别是体育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有了教师的鼓励和肯定,学生会更有信心,会更加努力地学习体育。这对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非常有帮助。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不论是教学方面,还是设备方面,仍然存在不少影响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因素。所以,高校体育教学要想得到更好地发展,必须采取相应的策略解决影响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不利因素,提高教学质量。高校体育教学,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好坏,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解决影响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不利因素,是目前各个高校的首要任务。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更好地学习体育,高校的体育教学,才会得到更好地发展。

篇8: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影响因素论文

2.1高校体育教师的素质

教师作为体育学科授课的主体,也是体育课堂重要的组织者,其自身专业素养水平是与课堂质量以及学生学习效果息息相关的,因而教师这一要素也是左右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教学思想上,教师是指路人、开拓者,各种现代化体育教学理念以及素质教育的教学思想都是需要通过教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融入教学的。在教学能力上,教师如果水平不足思想局限,单纯采用填鸭式的模式对学生进行体能训练或技能学习,无法落实课改中育美于教、育乐于教的教学方式,还会导致学生对体育教学产生厌烦枯燥的学习心理,不利于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2.2体育硬件教育设施

体育教学硬件设施作为学生投入到体育学习当中的重要教具,是高校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保障,其影响着学生学习效果以及学习质量。然而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学生的体育学习需求与设施缺乏或是不完善形成了矛盾,如果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缺乏相应的设施设备,必然无法对所学知识得以强化和练习,例如:学习篮球的学生需要不断在篮球场中进行比赛或是训练,如果篮球场地以及设施不足,势必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教师的积极性,无法保证正常的篮球教学展开,进而直接影响最终的教学效果。

2.3高校体育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本身是服务于教学的最终目标的,采用何种教学模式首先要依据目标而定,如果教学模式与教学目标相背离,其必然会导致教学失败。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已经将传统的以体能训练为主的教学目标提升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高度上,如果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势必无法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符合现代体育精神要求的教学模式可以塑造学生的现代体育价值观,促使其形成健康心理素质以及人格,因而体育教学模式也已经成为了影响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重要因素。

2.4体育评价内容与标准

体育教学评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作为学生学习状况的'反映,同时也是教学效果的重要评判指标,它能够帮助教师改进教学计划促进学生完善学习目标。科学的评价机制与标准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帮助教师提高执教能力,而落后陈旧的方式和标准只会阻碍体育教学的发展。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很多高校在评价方式上依然采用看谁技能熟练、能力突出的方式,忽视了学生的自身体育素质以及学习的过程努力,不利于完整反映整体科学准确的教学和学习效果。并且这种落后的评价方式和标准也极易抹杀学生体育学习的热情,不利于高校体育教学的长久发展。

篇9: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影响因素论文

1.1教学思想方面

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化,在高校的体育教学发展中,教学思想由以往的身体素质教育转变为现代素质教育,即终身体育与健康。这是我国高校体育教育随着时代发展向现代体育变迁的主要体现。然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依然存在教学思想以传统的促进健康与技能掌握的落后教学思想存在,阻碍着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进一步深化发展。

1.2教学研宄方面

总体来说,针对高校的体育教学近些年来个各方面学者或机构也做出了大量的研宄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例如:在到之间,在所有的7300多篇研宄文献里,体育教学类的就占到了4792篇,极大的促进了我国现代体育教学的进步。但是当前高校也面临着一个问题,在非体育专业类大学中,体育科研往往排在其他科研、学术研宄之后,重视不足,严重制约了高校体育教师的创新能力发挥,阻碍着高校体育教学的现代化发展。

1.3教学模式方面

我国最早的高校课程体系框架初步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其主要的教学模式与中小学的体育教学模式区别不大,在经历改革开放后一直发展至今,在高校体育教学领域经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形成了体育专项课与选修课的现代课程教学体系,并且依据现代体育理论探索出和创新出许多新兴的教育模式,使得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步伐得以加快。然而即便如此,在目前的教学中依然存在填鸭式教学现象,在对学生的考试评价上大部分沿用了传统的技能测试,对整体的体育教学过程评价不足。

1.4教学师资力量方面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我国高校的师资力量建设也得到显著发展,专业教师的人数普遍提高,,全国普通高校共有教师约123.7万人,比1949年增加了76倍,年均递增7.6%,极大促进了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另外,在学校硬件建设方面,各个高校也都建设了许多现代化体育场馆,引进了许多现代化教育设施。但是随着高校的扩招,学生人数的增加导致了学生平均享有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设备不断降低,无法满足学生的体育教育发展需求。

篇10: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影响因素论文

3.1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水平

目前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问题归根结底在于管理机制不完善,体育教学管理涵盖了教师、学生、资源、材料等等内容,可以说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教学质量的高低,因而提高体育教学管理水平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在教学质量管理上,建立科学的符合教学大纲的质量管理要求,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其次完善教学管理档案,作为教学发展调整的依据,及时改进教学过程的不足,不断调整教学计划;此外,还要健全教学评价管理体系,重视学生体育学习过程性评价。只有加强体育教学多方面的管理并积极落实,才可以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的健康发展。

3.2树立正确的体育教育观

社会的快速发展赋予了21世纪体育教育新的内涵,体育教育也从传统的单纯体能教育转变为体能、心理以及社会的三维健康体育观,因而摒弃传统陈旧的教育观念,深化素质教育理念是促进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首要前提。在教学中,首先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本着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展开个性化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终身体育教育思想,将体育知识、技能、锻炼方法有机结合,塑造学生终身体育观。

3.3创新教学模式,合理设置课程

高校体育教学大纲明确了体育教学的宗旨和目标,因而高校体育教师应该积极贯彻落实素质教育观念,运用现代化体育理念不断创新和完善教学模式。首先在体育课程的建设以及选材上,要依据课程教学理念科学选用,其次在课程的设置上要符合教学要求,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特色体育教学,拓展学生体育学习的知识面培养其创新能力。另外,教师也要创新教学模式,不断探索新型教学方法并勇于实践,在不断提高自身执教水平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体育教育的魅力,积极推进体育教学事业的前进。

3.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作为体育教学的重要角色,也是影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发展极为重要的因素,其个人体育专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最

终的教学效果,因此,高校必须要加强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首先,在选聘体育教师时,高校管理部门要依据具体情况高标准的选用,提高学校的体育教师质量,其次要加强在职体育教师的培训再教育,提高其执教能力,也可以为教师创建更多的交流平台,例如:定期与其他院校开展体育工作交流会,帮助体育教师解决实际教学问题促进教学发展。除此以外,教师自身也要不断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体育综合素质。

4结语

总而言之,能够左右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发展进步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只有从教学管理、思想、模式以及师资建设等多个环节全面抓起,才能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的健康协调发展,进而提高我国整体的体育教学水平,推动我国体育事业进一步取得更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连洋.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理性思考[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宄与评估版,(9):52-53.

[2]李斯钦.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现状及其发展研宄[J].体育时空,2014(23):62.

[3]刘宗瑜,梁静.浅谈影响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因素及其策略[J].才智,(5):251.

[4]李娜.刍议影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因素与解决策略[J].中外企业文化(下旬刊),2014(12):241.

篇11: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的影响因素分析论文

体育教学环境是体育教学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体育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对推动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要采取措施使高校体育教学环境得到优化,促使体育教学成效最大限度的提升。文章分析了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的影响因素,并进一步分析了高校体育教学环境优化策略。

高校体育教学环境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体育教学环境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从宏观的角度来看,主要分为两种:外部教学环境与内部教学环境。外部教学环境主要包括了场馆以及场地设施条件,而内部教学环境主要包括高校风气、课堂氛围等内在影响因素。教学环境是高校体育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对于体育教学活动来说,教学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体育教学的最终效果,因此要不断优化与完善体育教学环境,才能够促使体育教学的成效不断提升。

篇12: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的影响因素分析论文

高校体育教学环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是最主要是受高校设施环境、时空环境以及心理环境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设施环境影响

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设施环境是开展体育教学的基础所在,主要包括了体育教学中的教学设备、设施以及场所。高校的体育设施是否完善对体育教学的质量会有很直接的影响。体育教学的场所主要指的是高校中的体育活动场地。比如,体育馆或者是篮球场等,这也是保证体育教学顺利开展的关键,但是在很多高校中并不具备完善的硬件体育场所。比如没有体育场馆,而且很多高校所配备的体育教学场地,比如篮球场、田径场等基础设施有较大的差别。体育教学设备也是体育教学开展的必要条件,为体育教学提供了重要保证。只有体育教学设备得到合理的配置使用,这些教学设备才能够被高效利用,从而促使教学设备能够充分地发挥出最大价值。体育教学设备主要有体育图书以及体育资料等常规性设备,另外,还包括了体育常用的器材,比如篮球、足球以及配套设备等。这些设施为体育教学任务的完成提供了必要的保障。但是由于高校的体育杂志资料相对较少或者是体育器材等存在着陈旧以及老化等现状,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体育教学的要求,不仅会对体育教学的实际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而且不利于学生的身体与心理素质的全面提升。

1.2时空环境对高校体育教学的影响

时空环境因素主要指的是时间与空间要素。体育教学活动要想顺利开展就必须需要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要素支持。教学的时间要素是一种无形的要素,要充分地利用时间要素,比如合理安排体育教学计划、方案以及内容,从而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合理安排利用课堂时间。根据学生特点在不同的时间段合理安排相应的内容,最好做到体力与脑力劳动相互结合运用,使学生的状态始终保持在良好的状态。但是目前高校中并没有合理安排体育教学课程,安排的体育课程相对集中,而且时间相对较长,这会直接导致学生对体育课程产生厌烦,不利于体育教学效果的提升。因此需要高校对体育课的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使时空环境要素能够充分地发挥出实际作用。空间要素主要包括了班级的规模以及体育课堂上的队形以及队列布署。由于高校中的体育课程属于是公共课程,再加上没有引起高校的高度重视,一般在体育教学中多采用大课教学方式,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体育教学的效果。

1.3心理环境对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的影响

心理环境主要包括了高校的校风、课堂教学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等对学生心理产生影响的因素。高校校风的形成是需要经过漫长岁月的积累而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高校的传统以及风气会对学生品格以及学习态度产生很大影响,因此高校要注重精神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校风,从而使学生的素养得到提升,但是目前高校没有对精神文明建设引起足够的重视,无法形成优良的校园风气,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体育课堂气氛反映出了大多数学生的情绪,会对学生的课堂行为产生很重要的影响,因此要对体育教学的氛围进行改善。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交往过程中而形成的一种心理关系,这种关系关乎着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尽量改善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从而促使体育教学的成效不断得到提升。

2优化策略

2.1完善高校体育教学设施

完善高校体育教学设施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首先,高校要加大对体育教学设施的投入。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加大对体育设施的投入,从而使高校的`体育器材得到完善。除了高校自身加大投入以外,高校还可以积极争取国家政策的支持,从而为高校完善体育设施、体育器材以及场地建设提供便利的条件,使高校体育教学环境得到改善。其次,要合理地利用体育器材以及场地,高校在完善体育教学器材以后,还要对体育器材的使用情况进行合理规划,从而充分发挥出体育器材最大利用率,比如,要合理地计划以及对体育器材以及场地进行合理布局,从而促使体育器材达到整体上的协调。还要对体育课堂的时间进行合理安排,从而使体育器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

2.2合理规划时空环境

从时间因素来说,高校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体育教学课程的时间进行合理安排,比如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心理承受能力等确定不同的体育教学内容,从而最大限度地促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更好的发展。而从空间的角度来说,高校要对班级的规模进行合理安排,最好体育课程的规模控制在20~40人,这样才能使体育教学达到最科学合理的状态。另外,体育教师还要不断调整队形、队列,以使后排的学生也能够清楚地看到教师的演示动作,进而最大限度地提升体育教学效果。

2.3健全心理环境

心理环境是一项非常复杂且又系统的环境。首先,高校领导要不断完善相关的制度,促使学生的思想意识不断得到提升,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决定了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以及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只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使课堂的气氛更加融洽,才能推动体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其次,高校既要重视高校内部环境建设,又要充分利用外部环境,高校要不断改变自身的认识,重视高校内部的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形成良好的校风。同时,高校又要把工作的内容拓展到整个社会,因为社会风气能够通过各种渠道向学校渗入,从而使高校的风气受到影响,因此高校仅是加强内部建设是不够的,还必须通过各种措施利用社会中的积极因素,同时又要加强对教师以及各部门的引导等方式,从而尽量避免社会信息中的消极影响。

3结论

体育教学环境是综合性的环境,不仅包括了物质环境,又包含了心理环境,这些都是体育教学活动开展的前提条件。高校只有不断完善高校的体育器材,不断优化高校的场地建设,为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打下必要的基础。另外,高校还要不断加大精神文明建设的力度从而形成良好的学风,为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促使体育教学活动更加顺利的开展。

篇13:高职体育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对策论文

高职体育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对策论文

一、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目标

学校体育教育作为社会体育、竞技体育、终身体育的基础,是国民体育的重要组成,国民身体素质提高重点在学校。

健康的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因此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应结合素质教育,以有利的教育模式对学生身心健康、身体素质以及适应社会奠定基础。高职院校应本着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全方面素质培养,以适应社会现代化建设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而没有健康、强壮的身体是很难胜任的,而健康的体魄也是毕业生服务于社会、企业,提高工作热情与质量,实现个人价值的先决条件。

二、影响职业学校体育教学质量因素分析

现如今虽然高职体育教学如火如荼的开展,但是教学效果差强人意,而影响教学质量偏低的因素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个体差异的影响体育课程的开展对于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而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参差不齐,受性格、身体素质水平、心理承受能力、学习能力等的影响,也导致了教学内容难以有效开展。部分学生身心发展基础较好,而有的学生基础差,难以对教学任务、教师的教学节奏进行有效跟进,这就导致学生上课接受吃力,教师教学进度难以统筹,部分学生在经过努力还跟不上教师节奏情况下,便出现对体育课的畏惧和失去兴趣。

(二)运动环境的影响运动环境是学生对体育课程不感兴趣的重大影响因素,就当前情况而言,学校体育空间远没有达到满足学生体育锻炼的需求,主要表现在:器械设施不完善、运动场地少、参加练习机会少、等待时间长,这些因素就造成了学生自身时间、精神资源的浪费,使学生对体育锻炼兴趣索然。尤其是对于学校女生,她们胆小、害羞、爱干净,这种心理情况更大地限制了对体育课的热情程度。

(三)教师因素的影响教师对于教学的影响举足轻重,教师有着足够的主导作用,可以说教师的教学引导水平对教学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处在一定主导地位,而随着教学理论与模式的完善,教师应更好地处在一个引导地位,实时地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活动。教师讲解也应该形成简明扼要、条理清晰、语言生动、风趣幽默的特点,再结合动作示范准确、协调、优美,学生自然会很快地领会要点、振奋精神,提高热情,反之则对于学生的'兴趣爱好是一种深深的打击。

三、提高职业学校体育教学质量措施的探讨

(一)建立创新教学体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长久以来,学校体育教学内容重复、枯燥、单一等情况严重,这就使学生对于接受体育教学特别难,甚至产生厌学情绪,所以,应对教学内容进行统一改革,采用有较高锻炼价值并且受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进行拓展。职业学校对于体育课程教学教材选择,应考虑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两方面,综合考虑对职业学校、初中、小学教程进行很好的衔接,避免重复、按部就班、乏味地进行教学开展。可以开展更多学生感兴趣、有更好锻炼价值的体育项目,如羽毛球、网球、游泳、艺术体操、健美操、瑜伽等等,除却对于专项体育型人才培养,也要使得大众学生能够接受体育教学对于他们的积极影响。

(二)精心设计课程教学,吸引学生注意力体育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要比普通文化课程有更强的实践能力,这在课程设计和教学开展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通过对有效教学手段的实施,打破学生对固有模式结构平衡的认知,激发学生对新事物的好奇与兴趣,吸引注意力,以达到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学习的目的,并最终完成教学任务。现今教学模式过于保守,应有意地引入和创设具有情绪色彩和形象生动场面,以图画、录像、多媒体、音乐、表演、语言等等艺术迎合学生心理爱好,丰富课程内容,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更生动活泼地理解教材,在快乐的氛围下完成学习,掌握运动技能和身体锻炼方法,逐渐使学生养成进行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以达到培养兴趣、增强学生能力、开拓创造力、创新思维的目的。

(三)预设情景,提出问题在以往教学中,体育教学基本是以教师为主体,进行单方面的教授行为,而这只能使教学内容更加枯燥乏味。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提出有趣的问题,要经常、有目的、有预见的给学生设置问题障碍,以激发学生对于解决问题的挑战,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对学生掌握技术动作要领,积极开展教学任务,活跃气氛有着很好的带动作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体育锻炼,并积极主动地进行锻炼,这样要比陈旧的教学模式更加活泛有效果。

(四)充分了解学生,适当开展体育项目有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学生对现有的体育课程持厌烦心理,普遍认为如田径、篮球等项目不感兴趣。学生更希望能够学习一些新的体育项目,延续活动价值,如健美操、台球、交际舞等等,既提高自身生活情趣,也对发展情商有利。

普遍现象表明,只以教学任务为目的的教学模式难以得到学生接受和认可。

我们所开展的一切文娱项目,都能够培养高雅情趣,愉悦身心,给人以活力和创新精神。简单举例,如国际交际舞,它的步法简单易学,对于场地器械要求比较低。可以锻炼身体,也同样可以塑造身形,同时对于陶冶情操、提高精神文明有着很好的帮助,并且学习交际舞可以广交朋友,对音乐鉴赏力也有提高。学生认为有价值的体育项目对于他们自身的影响是深远的,为何学校舞会会有大批的学生参加,但是课程设置却不积极,值得我们反思。

(五)课程器材准备场地、器材是体育课程教学的前提,是否安排妥当对于能否赢得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有着很大影响,青春期的学生是容易受干扰的,教师应充分利用场地、器材等硬件设施的优势,引导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对参加活动练习产生兴趣。

(六)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保持良好的职业素养教师一直主导着课程的走向,教师应具备敬业、爱业的基本素质,要成为称职的教师,在拥有坚实的专业知识作为基础的同时,还要遵守职业道德,要勤奋热情、积极向上,要有组织协调能力、管理能力、社交能力。精通专业体育知识外,还要对相关学科有所涉猎,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完善自我。通过自身的个人魅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了解学生身心健康状况,进行及时的课程调整和方法运用,同学生一起轻松、融洽地进行体育锻炼学习。

四、结语

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要不断地进行创新和借鉴,以以人为本的虚心态度,了解学生的需求,社会的需求,让学生活泼愉快地在运动中感受体育的魅力,在具有特色的锻炼中让学生的身体和心理茁壮成长,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培养终身体育的观念并养成终身健康锻炼的生活习惯。这对于学生在学校期间对体育课程认知有着重大的意义,也是对学生进入社会前有意义的指导,更是职业学校教育中一条新的德育途径。

参考文献:

[1] 丰力李 , 占文 . 如何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11)。

[2] 李龙 . 浅谈职业学校体育教育与素质教育人才培养[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0(4)。

[3] 杨波 . 浅谈“以人为本”的高职体育课程改革与创新[J].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

[4] 信伟 . 团队考核在普通高校难美类体育课程考核评价中的正向激励研究 [J].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 ( 自然科学版 ),2014(1)。

篇14:高校体育教学生态化的影响因素及实施策略的论文

高校体育教学生态化的影响因素及实施策略的论文

生态观点已经成为整个世界大力关注的焦点,在我国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教育生态学也应运而生,成为构建生态体育教育的理论基石。体育生态教育作为生态学和教育学的交叉与融合学科[1],将生态理念融入体育教学过程,以整体论和系统全面的观点对体育课程进行审视,探索体育教育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途径与对策,体现了人与自然及社会相互渗透、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平衡问题,已成为当今体育教育工作研究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拓宽了高校体育教学的研究领域,为我省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改革开辟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教育生态环境下高校体育教学的主旨是实践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生态结构的最优化和学生身、心、人格与社会适应力的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生态功能的最佳发挥。

一、教育的生态环境与体育教学的生态化

教育生态环境是把教育与生态环境相连接,以教育为中心,以教师教学组织、学生个体发展为主线,以学校相关教育为中轴,结合教育环境、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系统,构成的具有相互关联与作用机理的复合教育系统[2].它不仅反映了教育体系内部教学手段、内容、教学思想和价值取向等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也反映了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及社会适应力等在复合教育生态环境内的个体发展因素。

体育教学生态化是从体育课程教学可持续发展的视角,教师利用系统资源,积极营造教学情境,组织与协调教学过程中的诸多内外因素,将学生的个体发展与技能学习置于不断互动的教育生态环境系统之中,运用均衡理论、协同学理论研究体育教学目标、内容、师生互动、教学环境的设置以及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促进学生完成体育课程教学目标,推动体育教学的良性发展。

体育教学生态化教育不仅要求体育教学中的各因素保持良好的动态平衡,而且使学生、家庭与社会等相关因素保持良好的生态关系,形成一个有益于学生良性发展的生态环境[3].另外体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教学课程,在高校体育教学生态环境中需要加强主客体间教学生态系统因素间的交流与互动,教师和学生是系统的主体,教学内容是客体;教师作为教育过程的实行者,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实施生态式的教学,无论从教学理念与风格、课堂言语表述,还是教学手段与肢体动作交流,都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以理解、宽容、关怀与支持的教师情怀,为学生营造宽松、温馨的教学的环境以及充足的运动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引导学生个性发展的和谐与完善,体现体育教学的价值。

二、影响体育教学的生态化因素

(一)教学形式落后

目前,山东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形式落后,课程仍以技能学习为主,设置统一化的技术与考核标准,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新形势下的教育理相脱节。许多高校虽然提倡学生自主选课,仍不能做到“以人为本”价值理念的体现。高校体育教学目的`是以技能学习为手段,全面掌握体育理论知识,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体育教学的目的与任务不在“教”,而在“学”,学生学习了就掌握了知识;教师要从“课堂、教材”向“学生、学习、学习过程”转变,关注学生如何学?学到了什么?改变单一的、枯燥的技能学习,能使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就是好方法;将周期性教学结果反馈给教师,以改进教学质量;这样不仅丰富了体育教学生态系统,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创造性的发挥。

(二)学生主体地位的缺失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缺失、从属被动,学习上处于被动状态,无自主性,不能提起学习的兴趣;教师作为体育教学的组织者,满堂灌的落后课堂教学模式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找不到知识、技术、方法的创新切入点,结果是窒息了学生的能动性和创新思维。因此,在生态化体育教学中尊重学生学习选择,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及能力进行多元化教学,开展自主学习,以多阶学习、高阶思维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推动体育教学生态化的可持续发展。

(三)课堂教学环境的影响

由于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教育环境的影响,教学环境对体育教学具有较大的影响;适宜的教学环境有助于完善学生人格,促进能力的发展。我省多数普通高校教师没能将体育教学的新理念、内容和方法纳入教学情境,去营造温馨、宽松与和谐体育教学环境,难以形成师生间的“和谐、自主、互动”式课堂教学场景以及师生双边的“讨论式、启发式、参与式”教学方式与“趣味、实际、活泼、新颖”的良好课堂教学气氛。

因此体育生态化教学要创造良好的环境,充分体现出体育教学的人本精神,避免课堂学习及运动时人为因素的不良影响,才能提高体育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学习能力。另外体育教学环境还要考虑到天气、场地、器材、自然形态(温度、湿度、光线、通风等)等因素,根据环境要素的变化及时合理地改换教学计划与内容。因此体育教学环境系统内的各要素保持一定“动态平衡”,是维持体育教学生态化的基础保障。

(四)校园体育文化的影响

校园体育文化是高校体育教学生态化的外部教育生态环境,又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学的主客体、价值取向、教学理念、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等体育课堂教学因素。受政治及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目前山东多数普通高校注重文化教育及科技能力等课程的教学,而体育课程仍是文化教育的附属体,没能形成内容丰富、独具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在全民健身的教育生态大环境下,滞后的校园体育文化,已严重的阻碍了体育教学生态化的发展,影响了在《新课程》背景下生态体育的教学改革。因此,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会给体育教学带来多元化变革,促进体育理论与校园文化教育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三、生态体育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树立生态化体育教学的理念

体育课程教学是对人体健康与生命的诠释,体育课程教学生态理念的建立,标志着在教育生态大环境下体育教育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生态化体育教学过程就是将课程视为教与学的主客体参与与课程的发展和谐统一的生态体系,在教育生态体系与社会环境间保持动态平衡[4].生态化体育教学目的:其一就是追求学生健康的根本价值,在健康的基础上提高生命活力与创造力。其二最大限度地遵循人体的自然规律、社会行为规律去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他们成为能适应社会、促进社会发展的人才。生态化体育教学实践性、开放性强与课程多样性,教学过程中具有灵活多变的特点,因此教学生态体系既要保持专业知识的完整性,又要适应现代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变化,以生态理念开展各种体育教学活动,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二)构建生态化课程体系

体育教育应树立专业理论、能力与终生意识培养的整体观念,课程生态化系统的构建在教学与评价实践全过程基础上,各阶段不同侧重,明确各阶段实施计划与相应的手段,建构学科知识体系。生态化教学体系中突出体育学科的手、脑并用的实践特性,有助于促进理论与实践结合,突出教学综合设计和多元学习相结合,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突出教学场景中的知、情、意、能的高级复合作用,增进教学效果。

体育课程评价体系以学生健康价值取向为基础,评价的内容、方法上与形式要与学生的“三维健康(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相对应,转变以学生成绩“优良差”等级性区分的课程评价,以健身和提高整体健康水平为目的,提高发展学生的潜能、增强体育意识与技能,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三)校园体育文化的塑造

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是体育教学生态化的核心,通过校园网络及广播站为学生积极传播健康上进、拼搏奋进的顽强体育精神,以校园多阶体育竞赛内化体育的价值与意义,渲染与烘托体育锻炼对人健康与生命的价值,促进体育教学与课外锻炼的有效连接,使体育教学、运动锻炼校园体育竞赛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另外高校体育的实施进一步推进了学校体育制度的文化建设,督促体育制度的规范与落实。使学生不仅能够在浓厚的校园体育文化中掌握体育锻炼知识与技巧,促进个性健康发展;进而推动山东高校体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四)重塑和谐师生关系

教师和学生在高校生态化体育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与主体作用,体现着系统内教与学的生态化共生性。教师应放下传统的“仰视”尊位理念,以立德树人、启迪智慧、启迪文化的教学目的,以教师的“真情、宽容、友善”教学模式,传授专业知识与技能;以鼓励与欣赏的教学态度,进行师生双边的“讨论式、参与式”教学交流与对话,克服学生的畏惧心理;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挖掘学生的内心想法与需求,形成一个“和谐、趣味、活泼、新颖”的良好教学场景,重塑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不仅能更好地反馈教师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而且对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具有助推作用。

在我国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生态教育的大环境中,山东普通高校体育生态化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以增强学生健康、提高生命活力、培养健全人格与创新力为教学目标,构建生态化体育教学体系,更新教师教学理念,增进多元化教学形式,重塑和谐师生关系,提升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促进生态化体育教学的可持发展。

参考文献:

[1]冯振伟。教育生态学视域下高校体育教学生态化探析[J].运动,2014,(1)。

[2]李正贤。普通高校篮球教学活动的教育生态研究[D].苏州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3)。

[3]沈逢元。实施生态化教学策略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J].教育教学论坛,,(12)。

[4]仇有望。体育教学生态化影响因素及生态体育课程的构建[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0,(6)。

篇15:高校女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及对策论文

有关高校女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及对策论文

在当前高校不断扩招,高等教育准入门槛降低的大环境下,就业问题时横亘在当前高校教育问题与大学生成长成才问题中的重要话题,相比于同期毕业的男大学生,女大学生的就业率多低于男生,对入职单位的满意度也想对较低,因此,女大学生求职、择业时间相对较长,就业单位的选择范围比男生减少很多。究其根本,影响女大学生顺利就业择业的原因是体现在多方面的,在求职中,女大学生会面临更多的性别歧视问题,心理压力问题,从女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和特点来看,对于高校女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环境因素

在社会心理学中,有一个概念叫做刻板印象,表示社会认知偏向性和凝固性的,因此,稳固的影响一旦形成便很难改变,极易让人产生偏见。在当前供远远大过于求的就业市场上,诸多用人单位带着对女大学生的刻板印象,在招聘工作中带有鲜明的性别歧视色彩,使用或明或暗的手段提高女大学生的招聘门槛,同时附加诸多不合理的条件,将很多优秀的女大学生拒之门外。同时,从人力资本投资上来看,女性在职业生涯中所面临的结婚、生育等必然问题,女大学生生理原因导致的工作效能降低,这些都使得女员工的人力成本及福利成本要远远高于男性员工,这些附着在女大学生身上的成本条件,成为了许多企业不愿意招收女员工的原因,加之当前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健全,国家强制性政策保护的弱化,劳动政策保障的不完善,成为了影响女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因素。

二、教育环境因素

从教育环境来看,女大学生的学科分配、教育知识结构的不合理,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匮乏,多成为影响女大学生顺利就业的重要因素。在我国,女生多就读于文科专业,而男生则更多于理工科等一些知识技能较强的专业,因此,女生多常见于应聘一些文秘、语言、行政、管理等知识技能及收入相对较低的行业,而进入知识密集型行业的女生则相对较少,这本身是受女生知识结构的局限影响的。在学科设置上,一直较为忽视适应于女性学科的建设,使得女性特长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女性教育缺少特色,并且在教育过程里,并不看重对学生心理塑造与独立人格培养,女性优势无从发挥,女学生的特点与需求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

三、女大学生自身因素

从自身因素来看,女大学生就业的`首要影响因素是生理因素。女性体力上先天弱于男性,不能参与较为繁重的体力工作,大大缩减了女性就业的行业范围。从心理上,女性更倾向于依赖和从其他途径得到帮助,而男性在性格上更倾向于与他人交际、表现与征服。在女大学生进入职场不久,便将面临结婚、妊娠、哺乳、育儿,造成职业生涯的中断,严重影响了女性的职业发展,使得她们由于生理因素,在就业、升迁等问题上遭遇了极大的不公平。在学业上,女大学生更看重于学业成绩,而忽视自己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社交能力等总是素质的培养。在职业选择上,女大学生更偏好于稳定性强、舒适度高、挑战性低的工作,对自身定位过高,不符合自身能力素质实际,攀比心理较强,过分依赖家庭和其他社会关系。综合以上因素,可以看出,影响女大学生就业的因素来自于包含生理、心理、社会环境与教育体制等多方面问题,因此,思考行之有效的对策缓解女大学生就业压力,提升女大学生求职技能,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我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法律法规及政策支持。为了遏制就业市场中的性别歧视问题,许多国家设立了完备的法律法规,保障女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合法权益,而我们国家在此项问题上号召性政策较多,对于解决劳务市场上出现的歧视女性问题,在实施上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国应尽快的完备相关法律法规,严肃追究违法人员的法律责任,加大对歧视行为的惩罚力度,使用人单位意识到不合理的拒绝女性求职者将要付出成本代价,矫正和干预女性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权利受到侵害的情况,保护女性平等就业。

(二)社会树立性别平等就业理念。借助社会化媒体力量,进行性别平等的就业理念宣传,打破封建思想糟粕,增加公众对女性求职者的认可度。就业上的性别平等,并不是指女生也要从事高强度的体力劳动,而是用人单位在选用人才时,不能带有刻板成见,轻视女大学生的个人能力与综合素养,将就业平等不仅仅体现在法律上,还体现在招聘录用的过程中。用人单位须充分认识到女员工在职场上存在的天然力与竞争优势,更多吸纳女员工入职,使单位男女员工比例协调化,在工作中利用各自优势互促互进,拓展处理工作中出现问题的思路与解决办法,促成企业使用利益更大化,也帮助企业创造更为和谐轻松的职场环境。

(三)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除了改变外部环境外,强化内因,提高女大学生自身就业心理与综合技能,才是改善就业状况的根本。相比于男生,女大学生在某些方面具备明显优势。女大学生的课业成绩较优,学习能力较强,研究表明,女性有更为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能更加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同时,女性在思考问题时更加全面,在处理问题上更加周到细致,具备更强的感性认识。另外,在工作问题的协调上,女性的亲和力更容易推动问题的解决,在社交场合上往往具有较高的人际交往能力。另外,女性还有很强的自我管理能力。因此,女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积极锻炼自己,克服自卑与恐惧心理,对自己客观评价,充分展示自己的优势与才华。因此,端正就业心态,根据自己的性格、专业、气质与兴趣,勇于面对压力,严格要求自身,必定将帮助女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打造一片崭新的天空。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高校体育教学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论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