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学论文 > 体育教学论文 > 理工类学校体育的探究论文

理工类学校体育的探究论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理工类学校体育的探究论文(共含5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瑞文戴尔公爵”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理工类学校体育的探究论文

篇1:乡镇学校阳光体育论文

关于乡镇学校阳光体育论文

一、乡镇学校阳光体育活动开展现状

阳光体育鼓励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它要求学生每个学习日都要有一小时的锻炼时间,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等级以上标准,至少掌握2项运动技能,坚持锻炼。但是,通过对阳光体育活动的调研,我们发现,乡镇学校活动的开展效果非常不理想。首先是学校没有重视阳光体育活动,教育的重点依然放在学生成绩的提升上。同时,阳光体育活动的教学模式没有凸显体育活动的阳光性。体育活动内容严重违背了阳光体育活动的宗旨,相应的运动计划和实施方案和现实的教学现状契合度不高。此外,很多乡镇学校的体育教师严重缺乏,教师没能真正把握阳光体育活动的教学精髓,体育活动缺乏针对性。

二、乡镇学校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意义

青少年只有拥有了强健的体魄,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文化课的学习中,并成为支撑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随着我国素质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教育界对于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体育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创新。我国依然是一个农业大国,大部分学生都集中在乡镇学校中,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能够有效地弥补乡镇教育中的漏洞,构建科学的教学体系。阳光体育活动的重要意义还体现在弥补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逐步将教学资源引向乡镇地区,以体育活动教学为抓手,逐步实现城乡教学资源的统筹化和均衡化。

三、乡镇学校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策略

1.强化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认知。乡镇学校开展阳光体育活动,首先要强化对于体育活动的认知,学校领导要从思想上重视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要争取得到学生、家长、教师的广泛认可,鼓励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把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教师要以身作则,融入阳光体育活动中,带领学生完成体育活动,并及时总结活动经验,保证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例如,在广东某乡镇学校中,新任校长以组织学校春季运动会为契机,在学生群体中树立了爱运动、敢比拼的体育作风,促进了学校阳光体育活动的发展。2.提升教师水平、创新活动模式。乡镇学校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离不开教师的支持,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活动开展的有力保障。在一些乡镇学校中很多学校的体育教师都是兼职教师,不具备现代化的体育教学思维。因此,乡镇学校要积极招聘优秀的体育教师任职,提升学校的体育教学质量。再者,阳光体育活动要凸显乡村特色,乡镇学校的活动场地比较充裕,学生可利用的活动空间较大,但是体育教学设施却很难配套,对此,学校可以将体育活动引申到娱乐性和游戏性较强的项目上,例如,广东某乡镇学校组织女学生开展了踢毽子活动,并选择较为平整的场地设置了简易的足球场,让学生沉浸在参与体育活动的欢乐中,实现了阳光体育活动强身健体、陶冶情操的`教学目的。3.教师参与、弘扬特色活动。教师是阳光体育活动的组织者,更是参与者,因此教师要和学生打成一片,和学生保持融洽的关系,带领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培养学生健康的体育观。乡镇阳光体育活动要和当地特色的体育活动结合在一起,集成本地的体育资源,将宝贵的传统资源和现代化的体育精神结合在一起,实现传统体育项目和现代体育精神的融合。例如,在太极拳发祥地,河北地区就将这一古老的功夫技艺和阳光体育教学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在操场上练太极拳,这种古为今用的体育活动充分激发了学生对传统体育文化的探究热情,也起到了强健体格、塑造人格的作用。

乡镇学校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学校要加强对阳光体育活动开展的认知,提升教师水平,创新阳光体育活动教学模式,秉承全员参与的原则,弘扬特色体育活动,完善乡镇体育教学体系。

篇2:浅谈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论文

浅谈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论文

【内容提要】

本文明确提出了终身体育和学校体育的关系以及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依据和目标。论述了学校体育不仅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也是终身体育非常重要的关键环节,必须强化学校体育,充分发挥其所具有的多种功能,使学校体育在终身体育中承担更多更重要的责任和作用。

【关键词】

学校体育 终身体育 体育教学 体育兴趣

实现全民健身计划,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和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内容,为实现全民健身计划的目的除动员和引导广大群众积极投身健身活动外,学校体育将是实施全民健身的重要阵地。因此,改革我国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必须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传授体育健身的理论知识、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建立终身锻炼的意识习惯,使之终身从事体育锻炼。

据调查,现在社会上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人群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退休以后的老人,由于在家无事可做,为了消除孤独、与人交往、延年益寿,而坚持体育锻炼;另一类是身患疾病或体质虚弱者,为了增强体能、提高免疫力、恢复健康,而经常进行锻炼。绝大多数人很少或根本不参与体育锻炼。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与我们的体育教学未能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有密切的关系。

从目前我国民众的状况来看,人民的健康状况还不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其最主要最令人担忧的是青少年和知识分子的体质和健康问题,尤其是青少年的健康问题。因此,提高青少年的健康水平,无论是从提高全民族健康水平的近期需要还是远期目标来说,都应是全民健身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而提高青少年健康水平的关键环节,正如李铁映同志曾经指出的那样“全民体育主要是青少年体育,青少年体育主要是学校体育,实施全民健身,必须以学校体育为基础和重点”。学校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点,是终身体育的基础,它既直接关系到青少年一代的体质与健康,又会对他们今后的几十年的身体健康产生重要影响。当前社会上反映强烈的学生体质不佳和中年知识分子英年早逝等现象,不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毕竟与学校体育有一定的关系。

长期以来,学校的体育教育一直受传统的教师主导教育思想的束缚,学校的体育教育以教师为中心,重知识传统、轻能力培养,重教轻学,重统一步调,轻个性发展,因而出现了填鸭式,注入式的教育方式,在当今知识膨胀,信息畅通的时代,这种教育思想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

而目前我国的学校体育教学中无论在教学思想、组织形式还是教学方法等方面,都还没有冲破传统的、封闭式体育课模式的束缚,这种教学就是以教师为主,根据学生的身体条件,以及学期、季节等因素安排学习内容,学生按规定的模式进行活动,或者单纯追求练习顺序、练习方式,这种教学虽然通过了许多种运动,给予学生运动刺激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增强体质,掌握运动技术,但由于受某种模式和规定的局限,甚至有些带有强制性的运动项目和运动方法,对追求运动的持续性和长远性是极为不利的,更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人才发展的需要。举例来说,在体育教学中的铅球和标枪项目,它们作为一种锻炼身体的方法手段,在过去的体育教学中起了一定的锻炼身体的作用。但对现在的学生来说,这种项目已引不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只是在有运动会的时候,一部分学生才会勉为其难的去练习,运动会之后他们很快就把其抛之脑后,再说,这样的项目也不可能成为他们终身体育锻炼的手段,谁会为了增强体质去投掷铅球,而又到哪里去找一个大又方便的场地进行练习?因此,在我们的体育教学中,改革传统教学,开拓新的教学方式,搞创新教育,是现代素质教育提出的新型课题,这就要求体育工作者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立足于处理好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双边关系,使教学相长,不仅让学生在学校体育中得到身体锻炼,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的目标。

国家教委体育司曲宗湖就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提出:“学校体育要促进学生身体发展,增加学生体育意识,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使学生终身受益。”著名法国教育家保尔・朗格朗在他的代表作《终身教育引论》中提到“如果将学校体育的作用看成是无足轻重的事,不重视学校体育,那么,学生进入成年阶段后,体育活动就不存在了。如果把体育只看成是学校这一段的事,那么,体育在教育中就变成了“插曲”。这就明确提出了终身体育和学校体育的关系以及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依据和目标。那么,到底何谓终身体育?我国体育理论专家认为:“所谓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体育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即要在人的一生中实施体育。”依据终身体育的观点,体育将持续人的一生,它将是学前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等体育教育层次构成终身体育的教育全过程。因此,学校体育将成为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阶段。

学校体育是一个长达十几年的教育过程,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不同阶段的学校体育具有各自的目标、任务和特点。相对于其它学科而言,学校体育更具有其特殊“使命”。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也是终身体育非常重要的关键环节。无论学生在进入学校时的体质状况如何,当他走出学校时,理应达到丰富的知识和强壮的体魄的完美的结合,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德、智、体全面发展。不仅如此,学校体育的教育对象是学生,培养的是国家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所需的专业人才,与其他体力劳动者相比,他们更需要体育,更应成为终身体育的对象,而这部分人的体育素质与学校体育有直接关系。因此,必须强化学校体育,充分发挥其所具有的多种功能,使学校体育在终身体育中承担更多更重要的责任和作用。

学校体育是终生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及奠定终生体育的基础。

一、转变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习惯

要使学生走上社会后能自觉进行体育锻炼和坚持从事体育锻炼,最关键的是使学生接受体育教育过程中养成体育兴趣和习惯。体育是一种有趣的、有意的、有效的健身活动,体育活动的过程给人的欢愉的体验是强烈的,很多内容都是学生感兴趣的。为此,学校体育教育必须改变现有的重身体素质练习,轻运动技术教学,教学模式单一,教学过程公式化、训练对象成人化的现状。在教学中教师应把教材分类,以喜闻乐见的形式介绍给大家,使学生能认识和接触到更多的体育项目,为以后的分组练习做好准备。在教材中多安排游戏,尽量把一些枯燥的练习以游戏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如耐久跑的教学,用“网鱼”的游戏来代替枯燥的跑,既能提高兴趣又能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中教师统一命题,提出教学目标,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以学生的兴趣分类,把学生分成多组,每组都由学生自己组织体育活动,自己设计体育项目和学习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引导学生创造性的学习,创造性的思考,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这样既营造了良好的民主气氛,又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来对某些项目进行考评,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同时在学习中让学生自己运用保健知识进行自我医务监督和处理突发事件,让学生自我调节运动强和运动量等等,这样就全面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性,同时培养了学生对体育的浓厚兴趣,体验从事体育运动的乐趣,使学生自发、自主、积极的从事体育锻炼。

二、改变体育教学中重视近期效益,忽视远期效益倾向

目前,在不少学校中,把教学重点都放在身体素质练习和体育锻炼达标率,忽视了学生心理、学习方法、创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对体育产生了应付心理。对毕业走向社会后如何从事体育锻炼不能产生积极影响。

新的体育教育思想应适应经济、社会和学生自身发展为需要,挖掘和发挥学生身心发展的潜能,弘扬主体性和主动性。把只强调学生在校期间阶段效益跃升为追求以阶段效益为基础的长远效益,把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和习惯放到首要位置。

三、重视学生终生体育能力的培养

终身体育是贯穿人的一生的生活内容,学生从学校毕业走向社会后几十年,仍能自觉地从事体育锻炼,首先应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其次应加强对学生体育能力培养,使学生在校期间掌握一定的体育理论知识,一两项有专长技能的锻炼方法和身体娱乐的方法,能自主合理的进行体育锻炼。心理学证明成功的体验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意志品质的添加剂。在青少年时期成功体验最激发他们的热情。在学校体育新课程改革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要求选择不同的难度练习或不同类型的练习,自己可以自由选择参与练习的组别。这种多元化的途径,平衡了学生间的某种差别,为大部分学生在某一方面获得成功创造了机会。同时,不同难度、不同类型的练习,还能让他们体验到通过自身意志努力而达到目标的成功感。这些成功的情感体验会使学生在视觉上、心理上产生良好的感觉,这时体育就成为成就上、交往上、认识上、调节身心上等的需要,使体育成为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行为,进而养成一种终身体育习惯。让学校体育在学生跨出校门踏上社会后,仍然自觉地进行体育锻炼,直到贯穿其生命的全过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终身体育不仅是人们个体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全民族体质的需要,更是全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需要。终身体育思想指导下的学校体育,不仅对学校体育作用、目的以及对教师产生深刻的影响,同时也将对学校体育课程、体育教材产生深刻的影响。我们只有认真研究与探讨终身体育教育观下学校体育教育内容的更新,树立终身体育教育观,才能使学校体育成为实施终身体育教育全过程中的基础阶段。

参考文献

1、季浏、胡增荤:《体育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2月。

2、季浏:《体育健康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8月。

3、李思禹:在“玩”中自主学习是培养小学生体育兴趣的有效方法,,9月。

篇3:后现代教育思维学校体育论文

后现代教育思维学校体育论文

1.从后现代视角发现当前学校体育存在的问题

不难发现,无论是中小学还是大学,体育课一直是学生们最喜爱的课程之一,学生喜欢体育课并非是体育教师教学好于其他科目的原因所致,而是由于体育自身得到健身娱乐功能吸引着学生们的参与热情。但目前学校体育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一些体育教师存在言语粗暴、过于严厉甚至要求苛刻的现象,特别是一些缺少教学经验,年轻的教师,当一些学生不能很好地领会教师所教的动作技术时,教师就会觉得是因为学生太笨,得出朽木不可雕的结论,然后大发脾气的情况,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学生们学习的兴趣,也不利于教师自身的职业发展。究其原因是缺乏对学生的关爱,这是与后现代教育思想严重背离的。另外,当前体育教学还存在机械式的教学,为了教授技术动作而教学,不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和灌输,长此以往势必会使学生逐渐对体育课感觉越来越无聊,甚至产生反感情绪。后现代主义教育观反对长期以来被中外教育领域看作是现代课程“圣经”的泰勒式的“机械课程论”,这种机械教育视学生为机器,把教育作为一个机械的过程。即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学生学习的好已坏仅仅是凭借学生对知识接受的多少来评判,而容易忽视额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所以这种教学方式在后现代主义观点的审视下显得机械、简单、刻板、僵硬的特点。学校体育也存在类似的情况。其次,还存在强迫式体育运动情况,参与体育不是来自于学生内心的情趣所致,而是一种强迫,家长强迫孩子运动、老师强迫学生运动。体育运动变成了学生负担,体育不能给学生带来快乐,而恰恰相反是无休止的烦躁与痛苦,这样的一种被迫运动状态如何能使身心得到锻炼,最多也不过是及格万岁罢了,“其结果是学习对学生不是一种快乐,而是一种苦役;不是灵性的滋养,而是精神的荒芜”正如美国教育家卡伯莱早在19一针见血指出,“我们的学校在一定意义上是工厂,学生在其中作为原材料将被制成产品以满足生活各式各样的需求。后现代教育思维认为,学生是鲜活的生命,不是机器,不是制造社会工程的零件。学习、考试都是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教育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活出生命,活出尊严,活得快乐,活得舒展;而不是活得机械,活得萎缩,活得憋屈,活得痛苦。正如有学者指出的那样,“教育是把学生引向‘活’路,而不是用无生命的知识积压他们本来存有的创造空间,把他们逼上死路。”

2.后现代教育观点给学校体育的启示

2.1体育课应重视身心合一,要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情感教育

体育教师应懂得视学生的身心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反对分裂学生的身心。我们面前的学生不是身心分离的,而是身心一体的,他们是“整合成一体的人的存在。”因此,整合教育强调对学生身体的重视,强调学生身心愉悦对学习的重要性。因为人的身心之间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在怀特海看来,“当教师进入课堂的时候,他首先要做的第一件是使他的班级的学生在那儿高兴。

2.2注重学生的运动参与与感受

运动应该是一种宣泄,一种释放,或者说是一种享受,学生在参与体育运动时能够体会这种参与的良好感受要比学生被迫的学到一点点技能要重要的多。在我看来,参与的热情和感受的获得要比技能本身重要,有些体育运动项目,学生在学校有机会学习,但是在课程结束不久,由于疏于练习和缺少参与的条件和机会,他们就会迅速的忘掉学习过的动作技术,而当时获得的感受是很久甚至一生都不会忘记的。因此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3学校、家长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体育学习

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的各级学校、家长、甚至全社会对于青少年学生的体育关注不够,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兴趣和机会也是少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相比之下,美国很多大学在录取学生的时候都会把学生的体育特长、体育参与等情况作为一项指标来综合考核学生是否能被入取的标准。

2.4体育教学要更多地接触自然

后现代主义教育主张接近自然,感受自然、融于自然,而并非是现代工业提倡的征服自然,因为自然是无法征服的,它有着自身的规律,试图征服它滥用它必然会带来一些不可估量的后果,我们已经看到了中国正在遭受西方国家几十年前曾经遭受过的征服自然留下的后果,特别是近两年来的全国大范围的雾霾天气就是最好的例子。体育课程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让学生接近自然,感受自然,热爱自然。学校可以利用本校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和气候等有力条件开设和自然界联系紧密的体育项目课程,“靠山开山,靠水开水,”比如离山区较近的学校可以开设爬山、户外越野等项目,接近湖海的可以开设划艇、游泳潜水甚至冲浪等项目。

篇4:理工类学校体育的探究论文

理工类学校体育的探究论文

长此以往,体育特长生将要被动的承受额外的压力。一旦处理不好,这种压力就会造成心理问题影响他们的健康和全面发展。因此,理工类高校针对体育特长生的教育资源整合力度有待加强。专业培养方案制定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有三方面。一是,理工类高校对体育特长生和人文社会类学科的认知普遍存在误区。只有理工类高校正确认识到人文社会类学科在学校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用发展的眼光,客观地看待体育特长生,根据每一位学生在文化基础成绩上的差异,逐渐开放不同专业,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理工类高校针对体育特长生专业设置过少的问题。二是,理工类高校制定体育特长生专业培养方案时,没能充分考虑教育规律及教育方法,实施了违背个体教育发展规律的培养计划。因此,高校在制定培养方案时应有的放矢,将体育特长生的专业培养方案单列,科学、合理的结合他们的体育优势,才能真正实现体育特长生及其体育优势的可持续发展;也才能从根本上增加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进而带动专业知识的学习,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三是,理工类高校针对体育特长生的教育资源整合工作重视不足,片面追求大局,忽视细节的发展。只有高校充分了解到体育特长生被动承受压力的来源,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进而缓解教育资源不公平的问题。

专业培养方案制定的原则理工类高校体育特长生专业培养方案制定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遵循学生学科知识非均衡发展规律的原则;二是体育优势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三是因材施教、尊重学生个体教育发展规律的原则;四是专业知识与体育优势相结合的原则。[3]专业培养方案制定的程序及方法理工类高校体育特长生专业培养方案制定可参考以下程序和方法(见图1)。第一步,充分理解专业内涵,考虑与体育优势的结合点。第二步,根据教育评价准则确定专业培养目标;结合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确定总目标;分解总目标,理顺各层次目标的相互关系;及时反馈到专业内涵与体育优势结合的思路上考察,发现不符合要求应及时更正。第三步,确定课程设置及课程建立、评价准则,构建课程矩阵;及时反馈到专业内涵与体育优势结合的思路上考察,发现不符合要求应及时更正。第四步,运用AHP层次分析法验证所列课程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及时反馈到专业内涵与体育优势结合的思路上考察,发现不符合要求应及时更正。第五步,根据验证结果调整课程设置及内容,使培养目标与课程的重要性和可行性相匹配;及时反馈到专业内涵与体育优势结合的思路上考察,发现不符合要求应及时更正。第六步,根据确定的课程设置,结合总学时细分各学科的学时及学分;及时反馈到专业内涵与体育优势结合的思路上考察,发现不符合要求应及时更正。第七步,根据第六步的结果编写教学大纲。第八步,根据第七步编订的教学大纲选择教材。第九步,完成师资配置;用逆向法,由第九步开始倒推,看是否能实现第一步的要求;如果不能应放弃此培养方案,重新制定。专业设置的对策理工类高校体育特长生专业设置可以参考如下方式进行。一是,开放学校所有人文社会类专业,学生自主选择为主,学校适当调剂为辅的办法完成确定专业的工作。二是,根据学生高考的数学及理科综合成绩,有选拔性地为理科体育特长生提供相关理工科专业,且开设的`专业数量达到或超过学校全部理工科专业的50%。三是,设有体育学院的理工类高校,应允许学生自由选择学校体育学科所辖的任何二级学科,原则上鼓励学生选择非体育专业,以利于体育特长生的全面发展。专业培养方案的内容理工类高校体育特长生专业培养方案的内容应包含以下内容。培养目标;培养要求;学制、学位;主干学科;主要课程;主要实践环节;学分要求;专项、副项;备注;专业课程设置。其中,主干学科应含两部分,一是本专业学科;二是体育学。主要课程应含两部分,一是本专业的主要课程;二是体育学的主要课程,其中专项、副项应选择本校体育教学部或体育学院所辖的一门专项和一门副项。专业课程设置除本专业的课程设置外,还应包含所学专项和副项的课程设置。

制定科学合理的理工科高校体育特长生专业培养方案是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本研究只做抛砖引玉之用。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至少应注意以下问题。第一,应至少将体育学概论、社会体育学、运动训练学列入必修课环节。第二,应至少将体育心理学、运动解剖学、体育管理学、体育教育学列入限选课环节。第三,实验或实习环节应考虑加入体育学元素;国家二级运动水平应与学位证挂钩;毕业学分应比同专业的普招生高出6~10个学分。第四,专项课和副项课程的开设应根据本校体育教学部或体育学院所辖的体育学二级学科所确定。第五,学校在招收体育特长生时应特别注意,只能招收本校所辖的体育学二级学科专项的学生。第六,为拓宽体育特长生招生范围,学校应适时引进稀缺运动专项的体育教师。参考文献

篇5:[体育论文]自然主义体育思想与我国的学校体育

[体育论文]自然主义体育思想与我国的学校体育

自然主义体育思想的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家、体育家威廉姆斯。其基本观点是:1、体育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成为适应社会生活的人才,而健身作用只是体育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中“自然得到的副产品。”2、“体育即生活”,使儿童现实生活丰富、愉快、满足。体育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过程应符合儿童本能,应有利于儿童个性自由发展,应从儿童的兴趣出发采用贴近生活和贴近天然的运动。3、儿童倾向于自然生活活动,而体操则是非自然的、违反人的本性的、形式化的活动,没有真正的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价值。应提倡顺应自然的、随心所欲的身体运动,如游戏、舞蹈、户外竞技运动、野外活动和基本技巧等。4、体育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应以儿童的心理需要和满足为中心,教师只能起辅导和鼓励作用,而不能充当主导者、维持纪律者和发布命令者。5、竞技运动是体验社会生活的一种良好形式,它能使人充分显露才华,并能表现出人的道德价值和社会价值。

自然主义体育思想中可供我国借鉴的内容:自然主义体育思想从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多方面的需求来研究体育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它反对强制、单调、枯燥、呆板的体育教学形式,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体育教学气氛的活跃性和娱乐性,注重体育内容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注重体育对人心理培养,强调体育在适应社会生活能力方面的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价值,为推动学校体育向科学化方向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自然主义体育思想中这些合理的部分对促进我国学校体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对改变我国学校体育较呆板的教学模式、丰富学校体育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克服体育教学中“严肃有余、娱乐不足”的倾向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同时,它还将促进人们对学校体育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启发人们创造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和欢乐和谐的教学气氛,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愉快的情感参与体验体育运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习惯,为学生热爱体育并终身参加体育活动奠定良好基矗自然主义体育思想中不符合我国国情的内容:1、否认增强体质是学校体育的主要目的`。增强体质是我国体育教学活动的中心任务,绝不能象自然主义体育所主张的那样将其视为满足学生兴趣而产生的“副产品”。2、片面强调学生兴趣。3、排斥非自然的操练性的体育活动。体育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既要有满足学生心理需要的活动,又要有发展学生体育素质的、具有量化标准的练习;既要利用某些体育内在的悟性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作用,培养学生勇敢、果断的品质和竞争、协作的精神,又要利用某些指令性活动的强化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作用,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集体主义观念。片面排斥非自然性的操练性的体育内容,将导致体育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效果因“偏食”而“营养不足”。4、否定体育教师的主导作用。体育教师担负着育体育人的重要职责,是完成我国学校体育任务的重要保证。任学生自由发展,将无法完成学校体育任务。

[1] [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理工类学校体育的探究论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