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学论文 > 化学教学论文 >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论文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论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论文(共含17篇),欢迎大家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清冉凌”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论文

篇1: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论文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论文

摘要:介绍了改革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通过结合本校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改革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以及丰富教学手段。

关键词:有机化学实验课;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创新能力的培养

有机化学是我校药学院中药学专业、药学专业、制药工程等专业的重要基础课,而有机化学的内容可以在有机化学实验中得以体现,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可以在有机化学实验中实现,是有机化学的最终表现形式。有机化学实验的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基本技能操作、性质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牢固掌握基本技能的操作,熟悉性质实验,在综合性实验中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传统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是老师在实验前先进行讲解,包括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装置、实验注意事项等,学生根据老师所讲解的内容进行操作。实验的反应步骤、反应现象,甚至连实验结果都写的清清楚楚。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即使不预习,也清楚如何操作,即使不认真观察实验现象,也能清楚有何现象,即使不认真总结规律,也知道会有什么实验结论。因此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对这种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1-2]。

1改革传统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改变以老师为主体,而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实验预习阶段、实验讲解阶段、实验实施阶段、实验报告撰写阶段、实验评价阶段。实验预习阶段。提前一段时间(2周左右)将要做的实验通知学生,要求学生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掌握实验目的及原理,分析各实验方法的优劣,优选出最佳实验方案,并画出实验装置图,列出相关注意事项等。实验讲解阶段。老师通过批阅学生的预习报告,挑选3组最具代表性的实验方法,让同学就自己所优选的实验方案进行讲解,最终通过讨论、问答,确定2套理想的实验方案实施。实验实施阶段。根据确定的2套实验方案,把学生分成2个大组,再将大组分成合适的小组进行实验。每个大组采用其中的一个实验方案,对2个不同的实验方案进行比较,比较实验的时间、现象、结果等内容。实验报告撰写阶段。要求同学根据实验方法写出相应的实验报告,并写出自己的实验体会,也可以通过跟另一大组的同学进行交流,以比较两种方案的差异。实验评价阶段。老师通过批阅实验报告,对学生实验报告中的实验时间、现象及结果进行统计,结合实验中的创新性对2个实验方案进行一定的评价和打分,也可以把实验方案的采用及实验方案评价结果计入实验成绩,以督促学生积极、主动、有创新性的优选实验方案。这样在实验进行的所有阶段,都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督导,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挖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

2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培养创新性

有机化学实验基本包括3部分内容,基础操作、性质实验、综合型实验。我们在实验内容安排上,遵循减少性质实验、保留典型的综合型合成实验、增加与生活相关实验的原则进行实验的安排。例如,对于合成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备和乙酰苯胺的制备是有机合成实验的经典,必须保留并进行强化,这些实验能够巩固学生的基础操作,并有助于学生把有机化学理论课堂上讲的理论知识与实验进行有机结合,进行充分理解和掌握,为创造性的发挥奠定基础;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增加了天然有化合物的提取实验,如从牡丹皮中提取丹皮酚等。牡丹皮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质,而丹皮酚又是一种利用价值较高的化合物,学生的兴趣瞬间提升。从牡丹皮中提取丹皮酚的实验,主要是利用丹皮酚的理化性质符合水蒸气蒸馏的条件,让学生掌握水蒸气蒸馏的基本原理、实验操作和实验装置。传统的水蒸气蒸馏实验常采用苯胺或肉桂酸作为分离对象,使用的药品毒性较大,学生的实验积极性不高。改用牡丹皮做实验原料后,学生积极性的提高极为显著。学生能够对实验原理透彻理解,对实验中现的现象认真观察,积极讨论,收到了非常满意的教学效果。在实验过程中,实验原料是生活中常见的,学生对实验就会有更加浓厚的兴趣。在观察实验现象时就会更更认真,更能容易独立思考和积极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并在实验报告的讨论中更为认真的进行了实验经验的梳理。因此更利于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和创能力的培养。

3丰富教学手段,进一步进行创新能力的挖掘和培养

要在课题教学的基础上,增加灵活多变的实验教学手段,进一步丰富有机化学实验内容。例如可以在传统实验教学的时间之外,开放实验室。让学生自主选题选导师,到实验室进行SRT的实验,就是我校近年来开展的一个极有意义的实验项目。学生在查阅文献后自主选题,设计实验方法和路线,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这能激发学生对实验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育是什么?有人说教育就是把学校教给你的知识都忘记,剩下的就是教育。创新能力则属于剩下的内容!

参考文献

[1]兰州大学,复旦大学.有机化学实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24-125.

[2]何伟力.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12):166-167.

篇2:浅析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论文

浅析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论文

1引言

有机化学实验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实验课,是化学、化工、材料、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医药及海洋等学科学生必修的主干课程之一。通过实验课的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熟练的实验技能,加深对有机化学基本理论和概念的理解,还可逐渐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厦门大学启动本科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着眼于以素质与创新精神培养为重点的新教学实验体系的构建。,我校又全面启动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并根据“以学生为本”的实验教学理念,对管理体制、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体系进行全面的改革。实践证明,实验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我校化学实验教学中心荣获教育部公布的化学类第一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称号。本文结合我校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具体情况,阐述了在实验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评价体系三方面进行的改革探索与实践。

2改革实验教学内容

以往的实验课程多是以理论课程为主设置的验证式实验,将化学实验局限在传统的二级学科范围内,不合理地割断了化学学科内在的联系。基于传统有机化学实验内容上的缺点和不足,我校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改革。

2.1实验教学内容“绿色化”

传统的常量实验药品用量大导致教学经费投入大,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等。相对于常量实验,小量、半微量实验对学生实验技能、实验的准确性和精密度、学生自身综合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校编辑的新版教材《有机化学实验》中,本着尽量安排符合“绿色化学”要求的实验原则,根据不同的要求,每个基本操作及合成实验都涉及小量、半微量或微量实验操作。

绿色化的教学内容是实施绿色化教学的核心问题,我校对实验内容的“绿色化”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微波化学作为化学领域中的新兴学科在国外的研究十分活跃,微波化学反应因其高效节能无污染,属于绿色化学的范畴。在德国召开的IUPAC(国际理论和应用化学联合会)第一届绿色化学会议中,微波化学就是其中的重要一项议题。因此,在我们的新版教材《有机化学实验》中增加了微波合成的内容,包括阿司匹林、乙酰苯胺等的小量微波合成。

2.2实验教学内容“优化”

优化和重组了实验教学的内容与结构,从“基础、综合、设计”三个层次上全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基础实验不仅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规范,养成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而且为以后的综合实验和设计实验打下坚实的基础。基础实验内容包括实验室的安全和注意事项、工具书的使用、常规仪器的熟悉和使用、化学药品的性质、规格和使用等。其中常压蒸馏、减压蒸馏、水蒸气蒸馏、萃取、重结晶、熔点的测定、升华等基本操作实验,我们采用对比法让学生尽快掌握。

综合实验以制备实验为主,将实验教学大纲中所要求的基本操作、性质实验融合在每次的制备实验中,在各种制备实验中反复训练基本操作技能。如:在肉桂酸的制备实验中,不仅要求掌握回流、水蒸气蒸馏、重结晶等基本操作,还需测定产品的熔点,并根据α,β-不饱和酸的特点,进行初步的'性质检验。这样既节省实验时数,又降低药品的消耗,扩大了实验教学的信息量,强化了基本操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验教学效果。

通过基础和综合实验技能的培养,在学生基本掌握实验技能的基础上开展设计实验。教师提前两周提供选题,学生选择感兴趣的实验,再进行实验前的文献查阅,对实验的原理、试剂和仪器,操作步骤等自行设计。实验前学生进行实验原理和步骤等的阐述与讲解,教师参加讨论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方案独立完成实验。设计实验大大提高学生的实验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2.3实验教学内容“更新”

实验教学内容需要及时的修正。如:在肉桂酸的制备实验中,早期的实验教材中采用氢氧化钠溶液来中和反应混合液,而实践证明强碱氢氧化钠易使未反应的苯甲醛发生歧化反应,生成苯甲醇和可溶于水的苯甲酸钠。这样就不能由水蒸馏将苯甲酸钠除净,酸化后生成的苯甲酸与肉桂酸混合物影响产品纯度。因此,在我校使用的新教材中将氢氧化钠改为了碳酸钠,能获得更好的实验效果。

除了重要的传统有机反应类型外,在学生已基本上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技能基础上,适当开设多步骤合成实验,把前一步实验的产品作为后一步实验的原料。由于每一步产品的产率及纯度都关系到下一步实验的进行,这就要求学生必须细心操作。通过这种复杂的有机合成实验,使学生掌握各类有机化学反应的机理、各种官能团之间转化的方法,,从而全面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内在关系,并且使学生的实验综合能力也得到提高。

适当增加应用性实验。为加强学生应用学科知识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明确化学与生活的关系,并激发学生对有机化学实验的兴趣,我们在有机化学实验的教学中,相应地增加了一些关于香料、药物的合成及天然有机物的提取等应用性的实验,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3改革实验教学方法

传统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方式是教师“照本宣科”,学生“照方抓药,做完了事”,形成“教师讲的累,学生听的烦”的恶性循环,学生没有了自由发展和自我思考的空间。这种教学方式,既束缚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又不利于学生实验能力和科学创造力的培养。

3.1注重“学生预习、教师备课”

学生实验前,必须认真预习实验内容,写出具有一定规格的预习实验报告,在我们要求学生在预习时要做到“看、查、写”三点。“看”就是要求学生仔细阅读与实验有关的内容,如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注释以及实验中的注意事项等;“查”就是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来了解本次实验中要用到化合物的性质和物理常数;“写”就是要求学生在“看”和“查”的基础上认真做好预习笔记,使学生对本次实验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这种预习方式决不是按教材上的内容简单“照抄”,其目的是让学生对所要做的实验做到心中有数。

作为实验教师也应该认真备课。实验课的备课不仅要求教师掌握和讲述实验有关的原理等理论知识,还要掌握本次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难点、疑点,做到“成竹在胸”。近年来,不断有年轻的新教师参与有机实验的教学工作。由于教学经验不足,加上所受的有机实验技能训练也参差不齐,因此对有机化学实验任务与要求的理解也不同,特别是对基本实验操作的规范要求不完全统一。因此,我们采用了以“老带新”以及新教师必须经过严格的培训,试讲合格才能上岗进行实验教学的措施,保证实验教学的高质量、高水平。我校在、连续两届全国大学生化学竞赛中荣获有机实验操作个人第一名,20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邀请赛又获得一枚金牌和两枚银牌的佳绩。

3.2注重“学生成为教学主体”

改革教学模式,就是要在实验教学这个舞台上,教师由“主角”变成“导演”,而学生由“观众”变成了“主角”,通过实验探索,由感性认识升到理性认识。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成知识主动的发现者,成为教学主体。这就要求主讲教师在讲解实验课时,不但要简明扼要,抓住重点、难点讲授,而且还要生动形象,富有启发性。在讲授实验课时,教师应尽可能加大学生的思维量,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问题,寻找规律,并加以总结和提高。例如采用讨论式、提问式、发现式、比喻式、启发式、比较式等多种方法对学生加以引导,把学生放在主导地位,由他们自己完成对本次实验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这种教学模式,能提高学生的主动性,课堂氛围良好而又互动。

3.3注重“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实验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采用Powerpoint以及Flash动画相结合的课件演示,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传统实验教学中教师在黑板上板书的单调与枯燥。当然,对于实验原理或反应机理等重点还应结合板书,才能重点突出,否则学生光看课件就会觉得像放电影一样一晃而过,无法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再如,利用《有机化学实验MMCAI教学课件》,学生可以在电脑中进行模拟实验仪器的选择、仪器的顺序安装和拆卸等,提高了实验的新鲜感。如果只用CAI教学软件,不用真实的实验仪器进行演示,学生面对真实仪器不知如何操作,所以先进的CAI教学只有和传统实际演示相结合,才能成为完美的教学手段。

4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实验成绩评定制度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实验课学习的态度和积极性。规范的实验成绩考核制度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实验成绩评定,应避免根据各次实验成绩计算平均分的方法,这样反映不出学生对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的掌握情况。为此,我们不断完善了考核评价体系。对有机化学实验课成绩的考核分平时考核和期末考试两部分。学生的实验课成绩以平时考查为主,占总分的60%,平时成绩又分预习报告(20%)、实验操作(40%)、实验报告(40%),每次实验均按上述项目及比例给出成绩;在课程结束时,为了进一步复习和巩固实验教学内容,我们将进行期末考试,期末考试占总分的40%,期末考试又分笔试和实验操作两部分,其中笔试成绩占40%,操作考试占60%。由于各个实验班的主讲老师评分尺度有所差异,我们再将各班的学生成绩进行排队,最后将学生的实验成绩评定为“优、良、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其中“优”的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15%。这种考核办法,体现了宏观和微观相结合,横向和纵向相交叠,比较全面、客观、公正地反映了学生学习有机化学实验的实际情况,提高了学生对有机化学实验课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热情。

篇3: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的论文

摘要:基于对当前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不足,提出几点关于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构想。灵活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多样的实验考核评价机制、参与校际间的实验竞赛,以及鼓励学生主持或参与大学生实验创新项目,将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大学物理实验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大学物理实验;实验教学改革;实验模式创新

基础物理学历经三四个世纪的发展已经逐渐成为一门相当完备的学科。基础物理学中的知识也已经运用到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相比于基础物理学,大学物理课程则做了相当多的简化。对于工科这些非物理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大学物理作为公共基础课程,课程的简化是合理的,为学生学习其本专业的课程节省了更多的时间。物理学有理论物理学和实验物理学。同样,大学物理的教学过程中也分为理论讲授和实验教学两部分。实验是一门非常重要而且是必须需要掌握的科学,然而在大学物理的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部分通常是被老师和学生忽略的一部分。大学物理实验是非常基础的一门实验课程,它是连接理论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感性认知到实际可操控的实验科学知识的桥梁[1-2]。更深层次的科学研究也分理论研究和实验探索,而大学物理实验是将来更深层次实验研究的基础。笔者结合近一年来对大学物理课程的讲授与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课下与学生的交流、探讨、思考,提出几点关于大学物理实验改革与创新的构想。

1大学物理课程与实验教学的现状

1.1理论与实验的脱节

目前,大学物理的理论讲授和实验教学是分开,而且理论授课的老师和实验教学的老师是不同的老师。理论授课老师在课堂上把相关知识讲授完,学生再去实验室由实验老师指导实验的完成,而且期间相隔了很久。这会出现两方面的问题:其一,理论讲授与实验教学的脱节,学生在做实验时,实验老师不能很好掌握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导致实验老师在讲授实验知识时没有针对性和侧重点。其二,学生课堂学习与实验操作时间的脱节,实验课的安排通常要比理论课程的讲授晚上几周,这就导致学生不能及时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实验教学的学习效率将大大折扣。

1.2实验课程的机械重复

目前在大学物理实验的教学和实践过程中,很大程度上是不断地机械地重复和验证已有的定理和定律,加上实验老师在讲述实验原理的千篇 一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觉得枯燥无味。实验仪器的老化和数量不足,也会使学生对实验不感兴趣。在实验数据的处理上,有统一印制好的实验报告,千篇 一律的固定格式。学生把相关实验内容抄进去,记录数据、计算数据、误差分析。而老师也是机械地批改,对于实验目前存在的不足、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等却很少也学生交流。这将严重影响学生对实验的兴趣。

1.3教师对实验的不重视

笔者了解到,老师对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不够重视。老师在实验室讲授完实验原理后,学生开始自己动手做实验。基本上是老师讲老师的,学生做学生的,之间没有互动。至于为什么做这个实验、谁发明的这个实验、这个实验现在在哪些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等老师很少涉及。学生不知道为什么做这个实验,只是为了学分而学,学生对实验的兴趣也就可想而知。

篇4: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的论文

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对大学物理实验学习的兴趣以及加强对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视是目前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结合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从学生那里得到的反馈信息,谈几点对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模式改革的几点构想。

2.1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

如何调动学生对大学物理实验的兴趣,首先要从根本上着手。大学物理的理论和实验是有区别而又密不可分的。有时理论走在了实验的前面,通过实验来证实理论的正确性;有时实验走在了理论的前面,通过理论分析实验现象,进而形成理论定理定律。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可以从根源上着手,从实验的历史背景做简洁的介绍,比如,物理学中哪个物理学家第一次做了这个实验、期间遇到了哪些困难、初期得到了什么结果、后来哪些物理学家对该实验做了修正、最终得到了我们书本上以该物理学家命名的定理,以及该实验原理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重要的应用。老师在讲授实验之前应该简明扼要的把该实验的历史背景、发展历程、和实验背后的物理学家小故事介绍一下,这样学生首先对该实验有个初步的认识,也会引起学生想自己动手证实一下这个实验的兴趣。更重要的是物理学家的名人小故事对学生也是一种激励作用。此外,目前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模式是理论讲授与实验教学是分开的,可以把与实验相关的理论知识带到实验室去讲授,老师讲授完理论的.基本原理后学生开始做实验。整个实验过程应该以学生为主,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老师应该作为指导,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实验完成后,处理实验数据和实验报告后,让学生对实验的过程做一个简短总结,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改进和创新。

2.2灵活的实验考核机制

实验报告不应该是实验考核的唯一标准。目前的实验报告是统一印刷制订的,学生的实验报告也是千篇 一律。笔者在批改实验报告过程中,发现实验数据有雷同的成分,至于某些学生是否真正掌握实验的原理、操作、数据分析就不得而知。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分组来避免该问题的产生,让每个学生都有独立完成实验的机会。每次实验中对组员中的成员进行分工,负责实验过程中的某项事情,也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此外,鼓励学生自制实验仪器来完成要做的实验,用最简单的实验仪器来验证大学物理中的定理定律。一方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锻炼学生自己动手自制实验仪器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能促使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加以运用,学生在学理论知识的时候就不会觉得枯燥,学习效率也能提高。对于这部分学生,考核机制应区别对待和加以鼓励。实验竞赛也是一条激发学生对大学物理实验产生浓厚兴趣的有效途径。笔者了解到每年不同省份的学校都会举行大学物理方面的实验竞赛。参加这种比赛的经历对学生在以后的继续深造中会有很大的帮助,让学生了解到实验物理学的初步认知,也提高了学生对实验的兴趣。

2.3大学生实验创新项目的参与

目前,学校鼓励学生参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和实验创新项目的政策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学生也在积极的参与其中。通过实施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能促进教育思想观念转变,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创新能力训练,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最终的目的是为国家建设培养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然而创新是需要有基础的,大学期间的基础物理实验课程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抛开基础创新也就成了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对于理工科的学生,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积极申报学校的实验创新项目,比如,一些与大学物理实验相关的简单的APP开发应用、适用型的专利申请、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项目。创新项目的参与过程不仅能让学生灵活运用之前学到的实验知识,也能激发学生对困难问题的挑战和问题解决思路的培养。此外,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项目的主要承担着,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教师只作为指导者。

3结论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模式应该是灵活的、开放式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应该以学生为主导地位,教师作为指导者应该以提高学生对实验的兴趣为主要目标。大学物理实验是学生在大学中最先接触的最基础的实验,它是让学生从之前的理论认知走向对物理本质的探索的重要的一条环节,也是学生在之后大学学期期间参与科技实验创新的基础,最重要的是为学生将来在科学领域继续探索基本物理学规律的必须的经历。因此,目前传统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模式是亟待改革和创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吴永均.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

[2]肖立娟.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与教学改革的探究[J].大学物理实验,,28(6):114-116.

篇5:基础有机化学实验的教学改革探讨论文

关于基础有机化学实验的教学改革探讨论文

1引言

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培养是21世纪经济社会科技发展的要求,各高等院校正在推行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和高尚道德人格的素质教育观念为核心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实验教学是改革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有关“抓紧建立更新教学内容的机制,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重视实验课教学,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精神,四川大学对基础有机实验课的教学进行了全面改革。本文就“基础有机化学实验”课程实验教学改革作一些探讨。

2改革方法和内容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基础有机化学实验在整个化学实验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化工、高分子、材料、轻纺与食品等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基础实验课。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理论联系实际、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能力、促进知识型向能力型转化的重要途径。因此,实验教学改革必须贯彻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

2.1实施因材、因需施教

在综合性大学,由于培养目标的不同,不同学科专业对有机化学知识需求的深度和广度也不同。如何根据多学科多专业综合性大学的特点,开展基础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是综合性高校所面临的问题。我们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学科专业后续课程学习和未来主要从事工作对化学实验技术的不同需求,制定了不同培养目标,开设不同的实验内容。

2.2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和形式

针对传统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验证性实验较多,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与开放性的实验内容较少,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现状,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了必要的更新和设计。

首先,在保留了原有一些有代表性的、典型的、重要的有机反应类型的合成实验的基础上,引入了部分近年来实验教学改革中形成的新实验及多步合成实验,将原来过多的验证性实验更新为具有培养学生创新情感、创新精神的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与开放性的实验,并兼顾了实验的安全性、试剂的来源、毒性和避免环境污染的要求。在教学中,注重加强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能力的培养以及理论知识的提高,按照基础训练———综合实验———设计创新实验三个层次组织教学。

在完成了主要的实验基本技能训练的基础上,从科研成果中引入和设计了具有应用性的多步合成实验,例如《2,4-二氯苯氧乙酸的合成》,每一步产品的产率与纯度都关系到下一步实验能否正常进行。因此,学生在进行多步骤的综合性实验时,必须精心地对待每一步反应和每一个操作。这种综合性多步骤系列合成实验的引入有益于学生的实验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得到提高多步骤的合成。引入设计性和开放性试验,在这种实验中要求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设计出实验室方案,教师审阅方案后进行实验,科研性较强,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给学生提供了发挥各自能力的机会。同时加深了学生对试剂、试药特性和仪器与器材性能的'掌握。

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与开放性的实验的开设,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同时还可缓解由于扩大招生学生人数增多、购买器材和药品经费紧张的矛盾,节省了经费的开支。如有些实验的产品可以用来作为下一个实验的原料。通过改革教学内容的方法,激发了学生求知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提高了学生实验设计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2.3实验教学方式的改革

实验教学过程中到底教会学生什么?是“鱼”还是“渔”?是教学生还是教学生学?在基础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越来越明显地感觉到方法与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我们改变了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采用启发式、提问式、讨论式等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查阅科技文献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交流沟通能力,使学生有了自由发展的空间,提高了综合素质,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情感和钻研、探索、创新精神。每一堂实验课前,老师通过提问及检查学生的实验预习报告,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以便在实验中老师进行适当的提示和指导;同时老师还在批阅实验报告的基础上,总结前一次实验课中出现的问题,解答学生提出的有关理论与实际操作等问题,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有关的理论与反应机理,避免实验中的错误操作,提高实验成功率与操作技能,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生独立完成实验,这样确立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求知和创造欲望。老师本身的言语、行动、学风和科学素质要成为学生的表帅,老师要做到“四勤”(勤巡视、勤询问、勤表扬、勤总结),实验过程中对学生严格要求,认真巡查、观察和规范学生的操作行为和过程,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此外,实验课前,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挂图、墙纸等方式进行辅助教学,使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形象直观地了解到反应中所需的仪器与实验装置,掌握实验中必须注意的事项、所需的物理常数等,提高了的预习效果和实验的成功率。

2.4改革实验教学考试方式的打算

考核的目的是了解学生的实验技能、操作水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以及综合素质。我们准备采用实际操作考核与笔试相结合的实验考核方法。在实际操作的考核中老师设定多个多步合成实验考试内容,由学生自己选择某一考试内容,并在规定的考核时间内完成考试的合成内容。学生通过查阅有关的参考资料来完成考核内容。老师发给学生固定数量的某一初始原料,记录合成的中间体与最终合成产物的相关数据,检验产品的产量、纯度,以便记录成绩。通过这种考试方式,学生在查阅资料的同时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同时既培养了学生查看文献资料的良好习惯,又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实践中得到提高。通过这种考试方式,可以使绝大多数学生在查阅资料、实验基础操作、观察、记录、推理、综合表达、分析解决问题5个方面的能力上均有长足的提高。该方法是我们下一步改革实验教学的一项内容。

3改革试行的效果

该改革方案通过在级、级学生基础有机实验中的试运行,证明该改革内容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受到了学生的欢迎、领导的肯定。学生普遍反映,通过有机实验课的学习之后,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得到更深刻的认识与体会,实验技能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后续课程的教学老师也反映学生查阅资料和动手能力提高了,实验习惯更好了,实验记录和报告的撰写规范、图表绘制漂亮。实验教学改革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把自己的科研经验融入教学中,还需加大工作量,全身心投入,同时还要努力提高专业知识和系统授课的能力。因实验教学改革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只能全方位齐抓共管,才能实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我们对基础有基础机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进行了一些有益尝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不少问题,仍需再接再厉,将实验教学改革坚持下去,使之不断完善,真正达到教学改革的目标。

篇6:有机化学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

有机化学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

(一)单独设课

有机化学教育同其他高等教育一样,也经历了不断的教学改革,并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取得了显着成效。但是,多数农业院校有机化学基础课程内容的设置并没有因专业不同而不同,当然也有些院校的药学专业开设与其他专业不同的教学内容。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有制药工程和动物药学专业,以前有机化学课程设置完全一样,用同样的教材,讲授相同的教学内容,各专业没有区别。但是问题逐渐暴露出来,这点化学知识对于药学专业的其他后续课程的学习根本就不够。生命学院和动物科技学院的领导与化学教研室部分教师一起探讨、协商了有机化学的教学改革问题。目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药学专业有机化学课程设置已做了调整,采用单独的教材、教学进度、教学大纲,增加学时,单独考核。根据制药学专业的特点以及专业定位,在教材的选用、教学大纲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等方面,我们都做了充分论证,选用倪沛洲主编的《有机化学》作为教材,教学大纲与专业课教师共同研究制定[2]。教学内容在保持有机化学理论体系相对完整和系统的前提下,在内容的选择、重点与难点的把握方面,反复研究,力求使该课程所讲授的内容更贴近药学专业的特点和需求。例如立体化学、手性化合物、杂环部分,对于农科各专业,只讲授比较基础的内容,不作过高过深要求,但对于药学专业讲的内容要多、要深,要重点要求;再比如碳负离子的反应,在农科有机化学教材中并没有单独列出一章,只是在相关章节中介绍了几个简单的反应,而在倪沛洲主编的《有机化学》中单独列出一章,这部分内容在药物合成中有很重要的应用,所以要重点讲授,重点要求。

(二)尝试多种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师生互动是培养学生兴趣的手段,学生课下探究是提高学生能力的有效办法。我们重点围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兴趣和提升能力进行教学方法改革,改革过程中正确处理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既要提炼出符合药学相关专业共性的教学方法,又要结合学生的层次、其他课程的开设顺序、学生的知识储备,任课教师做出必要的调整。即所谓“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探讨符合学生实际、易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的教学方法是我们教学改革追求的目标。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满堂灌”式教学方法,采取问题探究、类比归纳、专题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将教材的部分内容及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进行加工整理,提出具有普遍性、启发性的问题。比如在讲旋光异构时,可以从同分异构现象出发,设计出一系列问题,层层深入,引导学生思考、辨析、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加以分析、归纳,总结出知识的内在联系和一般规律,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就某些问题进行专题讨论,培养学生语言表达、逻辑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互相取长补短、相互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我们还让学生撰写科研小论文、综述、查阅学科前沿,比如“手性药物的研究进展”“、阿司匹林的多种合成方法简介”等,在课堂上加以介绍,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科研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机化学涉及微观世界的内容较多,如电子云的空间形状、轨道的杂化过程、化学反应机理、旋光异构体、立体异构、共价键的形成等内容抽象,理解难度大。针对这些内容我们开发了多媒体课件,课件力求形象、逼真,通过课件对抽象的反应过程、分子形状、分子构型进行宏观模拟,变静为动。同时我们利用多媒体课件形象再现了药物生产的工业过程,使有机化学教学过程更加直观、生动,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既要突出专业特点,又要不断创新,为此我们制定了多媒体课件使用准用制度,保证授课质量。有些内容如分子结构、立体化学等也运用模型进行讲授。同时我们还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优化实验内容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药学专业的实验课教学和理论教学的改革是同步进行的,由于有机化学课程设置的改革,所以在实验内容上也进行了相应的变动,除了开设一些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训练的实验内容之外,还陆续和准备开出与药学专业相关的综合实验内容,如药物合成、药物分析等,比如冬青油的合成,乙酰水杨酸的制备等。此外,我们结合国家和省实施的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学院教师开展的科研项目,组织学生结合自身职业规划有目的地进行申报,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创新能力,为使之成为合格的药学人才奠定基础。

(四)提升课程实习质量

学校确定了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为了确保目标的实现,必须加强课程实习环节。目前,由于学生人数较多,教学经费投入不足,学生实习场地和实习组织难度较大,课程实习有被削弱的倾向,甚至有被毕业实习、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所替代的现象。这种现象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课程实习有助于提升学生对课程的整体认知,进而对学生加强专业教育,有助于了解工业生产流程和劳动纪律,进而加强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的教育。所以课题组着重研究了课程实习的整体设计方案,提出课程实习注重时效性,即将课程实习安排在理论课程的前期或中期,以便于学生对课程的整体把握。课程实习注重合理的规模,将学生适当分组,避免走马观花。课程实习要加强组织,做到要求明确,指导到位,考核科学。

(五)完善课程考核方法

课程成绩仍然是学生关注的重点之一,所以课程考核是课程教学的隐形指挥棒,适应课程特点、培养要求,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考核方法是我们追求的。所以该课程的考核办法确定的基本原则为:理论和实验单独考核、注重过程、方法多样、随时调整。即任课教师根据学生课堂学习的出勤率、回答问题、上课纪律、平时测验、课程实习、专题研讨报告等实际状况在合理的区间内设计平时成绩的比重,进而强化过程考核。鼓励任课教师进行多种考核模式探讨,比如同一门课程内根据内容设计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考核模式,微课程考核模式等等。教师设计的考核模式如果科学,可以定期调整考核办法。

(六)组建稳定的教学团队

自药学专业有机化学课程设置改革,我们立即组建了相对稳定的教学团队,组建教学团队的原则:除了注重合理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之外,注重考虑了不同科研方向教师的合理搭配,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配备。使得任课教师均有多年授课经验,职称、学历高,经验丰富,同时也加强对年轻教师的培养,通过听课、外出培训、国内访学等多种途径培养青年教师,使之迅速成长,使该课程教学团队更加稳定,结构合理,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进行。21世纪是药学迅猛发展的一个世纪[3]。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对高校培养的药学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使他们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基础知识,更应具有科研创新能力和良好的综合素质。而有机化学课程是基础,是重要基石,我们应坚持不懈地进行教学方法改革,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优化教学环节,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又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能够适应社会对高级药学人才的需求[4]。

篇7:浅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及创新论文

浅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及创新论文

摘要: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是学生获得化学知识和检验化学知识的重要手段。通过化学实验能为初中生形成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提供感性认识的材料, 也能够有效提升初中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因此,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需要在改革和创新中不断前进, 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 养成良好实验习惯。

关键词:初中化学; 实验教学; 创新;

一、指导实验操作技巧, 增加探究练习

初中生刚刚接触化学, 对于化学实验的操作还存在误区, 需要化学教师给予正确、及时的指导, 帮助初中生快速掌握化学实验方法, 培养学生规范操作实验的能力, 给初中生施展才华的空间。同时, 化学教师还要尝试在实验教学中增加探究练习, 使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 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在探索中发现并掌握新知识。比如, 讲初中化学实验《实验室制取氧气》, 我首先会教学生实验室器材的正确使用方法, 引导学生认真操作并做好实验记录, 遵守实验室的纪律等。实验室制取氧气是学习化学必须具备的技能, 也是中考的重点考试内容。当学生按照实验步骤操作以后, 我为学生设计了探究性问题:如果采取排空气法收集氧气, 应该是向上排空气, 还是向下排空气?我们如何知道是否收集满了呢?初中生都踊跃的去尝试, 这样的实验教学方式补充了学生的知识面, 培养了学生严谨求实的态度。

二、提高分组实验效果, 鼓励团结协作

化学实验教学要创新, 就必须重视学生分组实验, 提高分组实验效果, 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以后的化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分组实验有利于初中生进行团队协作, 提高学生统筹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进行分组实验教学时, 化学教师应该做好课前预习检查, 实验中的详细指导, 以及实验结束后的讨论。比如, 讲初中化学实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教学重点放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和实验装置的确定, 我采用异质分组的方式开展合作探究,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在为学生做了规范的演示之后, 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 请学生动手进行二氧化碳的制取。我要求每个小组要使用自己设计的装置进行实验, 组内学生经过不断的.尝试、体验、改变和反思, 不仅掌握了实验的基本技能, 还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

三、紧密联系化学教材, 创设实验情境

初中化学教材是学生学习化学和进行化学实验的基础, 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准则, 化学教材利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化学知识掌握的扎实程度。化学教师在实验教学时必须要紧密联系化学教材, 认真钻研, 勤于交流, 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挖掘出教材的精髓, 这样才能够把知识传授得更全面, 剖析得更透彻。比如, 讲初中化学实验《酸的化学性质》, 这节课的内容是在学习了氧气、碳及其化合物、金属等简单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基础上, 更高层次的学习。我通过创设问题情境, 请学生回答如何区分盛有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的烧杯, 进而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的观察、猜想、设计、交流等一系列活动主动获得知识。教学时我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教材, 学会酸的三个方面的化学性质, 提高自己归纳总结的能力。这样学生在填写实验报告的时候才能够更加准确和严密。

四、加强演示实验教学, 启迪学生思维

初中生化学实验能力差, 对实验的重视程度不够, 实验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 这些问题导致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不高。化学教师必须要改变固有的教学策略, 加强演示实验教学。同时, 还要注重启迪学生的思维, 统一师生的关注点, 使学生对实验获得更清晰的印象。比如讲初中化学实验《铁的生锈条件的探究》, 为了让全体学生都能够自主探索得出铁生锈的条件, 进而推断防止铁生锈的方法, 我提前进行了演示实验。把三枚铁钉分别放入三个试管中, 一个试管放入干燥剂, 一个试管放少量的水, 浸没铁钉的一部分, 另一个试管放满水, 将铁钉完全浸没, 最后分别用试管塞把三个试管塞紧。放置几天后取出三枚铁钉观察, 发现第二个试管中的铁钉在紧密接触水面的地方有铁锈, 而其他两个铁钉无铁锈。可以得出实验结论:潮湿的空气是铁生锈的重要条件。

五、开展课外实验活动, 锻炼创新能力

无论是课内实验, 还是课外实验, 教师都要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 才可能发挥实验的最大效益。比如, 在讲完初中化学《水的净化》后, 学生了解了净化水的一些基本方法, 如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 能把简单净化水的方法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我设计了以此课外实验活动, 首先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 了解本地政府采取了哪些举措来治理污染的水?要使被污染的河水得到初步净化, 要经过哪些操作?自制简易过滤净水器并进行组间对比。通过这次实验活动, 学生增强了合理饮用水的意识, 更加爱护、珍惜水资源。

总而言之,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展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有助于培养初中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初中化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必须要重视实验, 采取措施确保实验教学效果, 积极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质量。

篇8: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慕课教学改革研究论文

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慕课教学改革研究论文

摘要:

有机化学实验是高等农业院校与农、林、牧、生等相关专业重要的基础必修课程。这门课程的开设既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有机化学中的基本知识和反应机理,又能提高实验技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随着课程改革,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的学时数逐渐减少。为了在短学时内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结合高等农业院校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浅谈慕课背景下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

关键词: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慕课;高等农业院校

0、前言

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是高等农业院校农学、林学、生态、兽医、畜牧、生物、食品、水建、材艺等近几十个相关专业重要的基础必修实验课程,是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的培养和科学方法训练的有效的途径[1]。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化教育在教学改革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慕课”从中脱颖而出。近年来,随着课程的改革,某农业大学公共基础有机化学实验课的课时数减少为32学时。结合目前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实际情况,如何在课时减少的情况下,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并适应大学教学改革,是亟待解决的一个课题。

1、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某农业大学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依然沿袭传统模式,即教师讲解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学生按照实验教材“照方抓药”。学生在课前通过课本等参考资料预习实验内容,写出预习报告;课堂中教师讲解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注意事项以及演示实验装置,然后学生操作练习,教师再进行指导;课后学生总结实验及撰写实验报告。受传统实验教学思想和方法的制约,学生积极性不高,主观能动性低,实验预习不充分,学生实验技能的训练得不到提高,教学效果不够理想。此外,随着实验学生人数的增加(一般30人左右),教师对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指导时不能顾及到所有学生,导致部分学生操作不规范。再者,随着学时数的减少,学生只能进行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如熔点的测定、分馏、折光率和旋光度的测定等等。要让学生在很少的学时内学会应该具备的有机化学实验技能,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为专业课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不可行的,因此必须对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进行改革。

2、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慕课(MassiveOpenOnlineCourse,MOOC),是在传统授课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它的核心理念是“微课程、小测验、实时解答、学习自由”,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把传统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重点培养学生自我创新的实验技能[2,3]。目前,根据某农业大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现状,需要将慕课与传统教学相融合,才能有效地提升教学效果。针对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需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实践:

2、1教学理念

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产生对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的学习兴趣。不能像传统教学模式那样从头到尾都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要随学生而动,学生要随教师而思。并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专业+特色”的教学观念。明确有机化学实验课程作为高等农业院校的一门基础核心课程,它在各个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定位。针对每个专业对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的需求度,合理安排课时数。比如对于生物制药、农学、食品等对有机化学实验需求度高的专业采取48学时制,对其他需求度低的专业采取32学时制。并对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感兴趣的学生开设有机合成化学的全校选修课。

2、2教学内容

目前某农业大学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先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比如分馏、蒸馏、熔点及旋光度的测定等,然后是性质实验,最后是基础合成实验,即分别做一个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和天然有机化合物的提取和分离实验。这其中涉及一些重复性操作,并且大部分合成的产物没有进行纯化和表征,让学生在实验时感到枯燥无趣。针对上述问题,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实现基本操作实验与综合实验和设计实验相联系,增大综合实验和设计实验的比例。并尽可能将基础操作实验和性质实验合并到综合实验中,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并达到性质实验的教学目的。比如,乙酰苯胺的合成实验,对于合成出来的产物利用熔点的测定进行表征;溴乙烷的合成实验,对产物通过折射率的测定进行表征。此外,对于天然有机化合物的提取实验尽可能选择贴近生活或者有地方特色的化合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设计实验采取和生活密切相关或者结合教师的.科研,比如表面活性剂、药物中间体的合成或者果蔬中色素的提取等。并且采取分层次教学,分别设置32学时和48学时的教学内容供相关专业进行选择。

2、3教学方式

针对某农业大学的实际情况,采取传统教学为主,翻转课堂为辅,二者相结合的方式,建设有机化学实验网络教学平台[4,5]。慕课的主要载体是十分钟左右的微视频,我们可以为每一个精选的有机化学实验制作微视频,在视频中引导学生思考实验原理、考虑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教会学生规范的实验操作。学生在实验之前,通过视频和教材进行预习,对实验过程已心中有数。在具体操作时,就可以避免边看书边做实验,解决了以前“照方抓药”的坏习惯。并且针对视频中提出的问题,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寻找答案,从而达到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培养能力的目的。此外,针对有机化合物合成实验,可以在网络教学平台中建立虚拟实验室,让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慕课学习,自己设计合成路线并通过虚拟实验室进行研究,通过不断改变条件达到最佳的实验结果,从而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究,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实验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配合有机化学理论教学,有机化学实验课程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理论课程中的基本知识和反应机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形成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工作和科研提供所需的知识、技术手段和创新能力。而如何在减少课时的情况下,有效实施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慕课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值得大家思考。

3、结语

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慕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有效补充。本文根据某农业大学有机化学实验课程实际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浅析慕课背景下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旨在学时减少的情况下,提高教学质量,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聂旭亮,熊万明,刘长相,陈金珠。高等农业院校应化专业有机化学实验慕课教学改革初探[J]。江西化工,,(5):167―168。

[2]岳斌,常国华,陈明凯。“慕课”背景下的《有机化学》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6):139―140。

[3]温燕梅。慕课时代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广工化工,,41(18),180。

[4]仝芳。浅谈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J]。广东化工,,45(12):248。

[5]赵新筠,周忠强,吴腊梅,陈玉。有机化学实验短视频辅助实验课堂教学研究[J]。大学化学,2018,33(3):32―35。

篇9:高校经济管理实验教学改革创新论文

关于高校经济管理实验教学改革创新论文

一、高校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的必要性

1.当今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

当前高校经济管理专业的课程教学中,其教学的两大环节主要有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理论教学主要是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其授课的形式在某种程度上往往是参照大纲教材进行的一种课堂讲授,而实验教学主要是在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综合性教学。实验教学最主要的目的则是通过实验室的软件设施以及其硬件设施,将理论知识进行虚拟性的演变,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综合推理能力加以培养。因此,高校经济管理实验教学有着一定的必要性,是对当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同时在某种程度上将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逐渐转化为实践能力的培养,并将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以培养。

2.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需要

随着时代经济的飞速发展,当前的知识经济时代对于创新有着越来越高的重视度,当今国家之间的竞争逐渐趋向于知识经济以及人才的竞争,这一现象表明,传统的教育模式难以适应当今多元化经济发展的主题,其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而高校经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其面临的挑战也是极其严峻的。创新能力作为国家经济飞速发展的重要基础保障,直接关乎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整体可持续发展。创新能力在培养的过程中,往往和创新教育有着直接性的关联,对于高校经济管理专业的教学而言,其创新教学在某种程度上和实验教学有着直接性的关联,其教育一旦和创新实践相脱离,其实践能力以及理论知识的局限性,以至于其培养的人才难以从根本上适应当今时代发展的需求,其学生创新思维以及意识难以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启发。而对高校经济管理专业实施实验教学,并借助于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某种程度上创设一种现实经济社会运行的模拟仿真环境,从根本上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

3.深化了教育改革并推行了素质教育

21世纪的今天,知识经济时代逐渐发展的同时,各个学科在实际的高度分化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相互融合和渗透,其人才培养的目的更加注重高素质和综合性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对于高校经济管理专业教学而言,更应该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和当前实验教学新形式充分融合,进而对创新人才加以培养,着重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全面提高,进而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总而言之,高校经济实验教学最主要的目的是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并和现代化全球经济多元化一体化发展的主题相融合,进而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以及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高校经济管理实验教学有着一定的必要性。

二、高校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的现状

1.教学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高校经济管理专业作为一种全新的学科,其实验教学是在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下逐渐形成的,但是在当前高校经济管理实验教学改革实际推进过程中不难发现,其教学观念相对传统,对于文科知识有着一定的偏重点,其课堂上的教学仅仅局限于课堂授课,在某种程度忽略了实验教学的课程。部分高校不重视经济管理实验室的建设,其资金的投入量相对较小,以至于高校经济管理实验教学难以从根本上开展。同时,高校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重视理论知识,忽略了实践能力的培养,这种根深蒂固的传统教学观念使高校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的质量难以提高,同时也难以适应当今时代对经济管理专业人才的实质需求。

2.实验教学方法较为呆板

伴随社会的飞速发展,高校经济管理专业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逐渐增长,虽然当前大部分的高校对于经济管理专业有着相对较大的投资,成立了大批的实验室,鼓励实验教学改革工作全面发展。但是就其实质性而言,当前高校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其教师多采用理论知识的课堂讲授,借助于参观法以及演示法进行灌注式的教学,难以从根本上培养学生自主动手能力,学生学习的热情相对较低,从而使学生难以满足社会的真正需求。

3.存在盲目性的硬件建设

经调查发现,目前高校经济管理实验室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缺乏严密的科学论证,与高校自身教学的实际需求相脱离。实验室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有所建立,但是其师资力量相对较弱,资源浪费严重,难以从根本上展开设计性、综合性以及创新性的实验,其相对较低的高校实验室利用率难以从根本上使各个学科专业实现共享。

4.实验教学管理手段较为落后

当前高校经济管理专业的实验教学在实际的改革探索过程中起步较晚,面对现代化知识经济多元化发展的今天,其实验教学管理的方法以及其教学手段难以从根本上适应现代化实验教学的实际需求,其相对落后的实验教学管理手段使其管理的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漏洞。

5.师资队伍难以适应实验教学的需要

实验教学的师资队伍作为现代化高校实验教学最主要的支撑力量,主要有试验技术人员和试验管理人员,同时也有着一定的实验教师,当前高校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的教师不仅仅对传统理论教学有着极大的.依赖性,同时在某种程度上对于实验室教学开展的积极性相对较低,对于实验室的实验教学的开展有着一定的不利影响。总而言之,更应该对当前高校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提高重视度,在提高理论教学理论教学质量的同时,完善实验教学体系,进而将实验教学创新改革全面推进。

三、高校经济管理实验教学改革创新的具体举措

1.更新教育观念

推行高校经济管理实验教学改革创新,就要对教育思想进行转变,并对其教育观念进行更新处理,并正确看待理论知识教学和实验教学,将实验教学和理论知识教学摆放在同样的位置。加强传统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之间的联系,进而突出实验室建设实际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激发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

2.创新实验教学方法

一般而言,传统的理论教学主要依赖教师课堂讲授,有着相对单一的教学方法,在对高校经济管理实验教学改革创新进行推进的过程中,更应该顺应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提高其实验教学的设计重视度,对传统单纯的知识传授方法加以改变,将传统单一的实验模式分为三个层次,依次为基础性实验教学、综合性实验教学以及创造性实验教学,对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以及实验操作能力加以培养。

3.创新实验教学内容

高校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创新改革的过程中,更应该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并对实验教学体系进行全面改革,将传统理论教学和现代实验教学有机结合,对学生的知识潜力进行挖掘,提高纵向知识的系统性以及连贯性重视度,关注学生的共性要求,激发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主体作用。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对高校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全面加强,就要对现有的师资人员的实验教学技能进行强化,使得现代青年教师在企业进行试训,并将其实验教学水平提高,引进企业和事业单位的实务专家,对实验教师的实验教学技能加以培养,着重加强实验技术人员的考核。总而言之,推行高校经济管理实验教学改革创新,其具体举措并不仅仅局限于以上几点,在实际的改革创新中,更应该对实验教学管理体制加以完善,并将实验室的资源利用率着重提高。高校经济管理实验室创新改革作为一项相对复杂的系统工程,更应该立足于当前,并结合高校自身实际的发展需求,加强学生擦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等的培养,进而更好地适应当今时代经济对经济管理人才培养的要求。

篇10:药剂学实验教学改革及创新分析论文

药剂学实验教学改革及创新分析论文

摘要:结合药剂学课程特点,对药剂学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在实验准备、实验过程、效果评价3方面进行探索,取得一定成效。

关键词:药剂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及合理应用的综合性学科[1],其主要是将原药物通过各种方法制备成适宜的剂型,以满足临床用药需要。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独立研究能力的最好途径,是对理论教学最好的补充[2]。信息时代的到来和制药工艺的改进,对教师教学水平与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药剂学重要组成部分的实验教学,也需要优化。笔者在近几年教学中,结合药学专业药剂学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目标,从课前准备、实验过程、效果评价3方面,对药剂学实验教学进行初步探讨。

1高职药剂学实验教学现状

当前,高职药剂学实验教学所用教材内容侧重于药物常规剂型简单制备,不符合药物制剂生产车间实际生产过程[3],重理论、轻实践,重实验内容、轻实验意义———更好地验证理论和拓展理论,进而提高动手能力,培养职业精神。此外,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灌输式教学大大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和发散性思维,无法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2药剂学实验课前准备

虽然多媒体已经进入课堂[4,5],但是单一的PPT仍然不能解决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生仍处于被动地位。鉴于目前信息化发展的趋势,我们将药剂学实验中的相关知识点制成微课视频,让学生在掌握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观看微课,进而小组讨论,归纳制备工艺流程,再运用到实际操作中,最终了解制剂制备过程。此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主动探究生产工艺流程,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而提升动手能力。现以制备醋酸洗必泰栓为例,做一介绍。先将实验过程等内容制成微课视频。由于栓剂成模时灌模的多少、灌模的温度等因素会直接影响栓剂最后成型,在微课视频中,将几种情况通过视频一一展现,让学生归纳、总结,最终得出栓剂制备工艺,从而制备出合格的成品[6]。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真知,真正了解栓剂生产工艺。

3实验教学改革

3.1改革实验教学模式

在更新实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将传统灌输式实验教学方法改为“三步教学法”,即学生结合教师布置的预习内容以及提供的.微课视频,以小组讨论等形式设计实验预方案,实验课上初步了解实验原理、步骤等,教师密切关注学生实验操作,及时纠正错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7]。

3.2改革实验内容

根据实验性质,我们将药剂学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分为基本验证性实验、综合实践性实验和自主探究性实验,有选择地进行实验教学。基本验证性实验主要用于更好地巩固理论内容,适合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综合实践性实验有助于多学科的交融,如含量测定、杂质检查等,促进学生综合发展;自主探究性实验需要学生课余查阅资料,设计工艺路线并加以实施,教师由知识传授者变成指导者,学生由执行者变成主动参与者,因而能发挥学生潜能,激发求知欲[8],进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3.3改革实验管理模式

药剂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传统药剂学实验教学都是在实验室内进行。由于实验室资源有限,一些需要大型设备如压片机、胶囊机、充填机等教学的实验往往以演示为主,学生很难进行实际操作。我们采用开放实验室的形式,让学生课后随时到实验室练习,提高动手能力。同时,成立实验室管理小组,由操作熟练、规范的学生管理和示教,实现教、学、做的统一。之后,适时带学生进入药厂见习,深入生产一线,实现理论与实践、学校与药厂的零距离对接,加深学生感性认识,提高教学效果。

4实验效果评价

实验考核是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9],完善的实验考核体系能够全面反映学生能力水平[10]。结合实际,我们对实验考核方法进行改革,分为5部分。

4.1实验预习报告

教师提前布置预习任务,提供相关实验视频,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学生通过自学,查阅相关文献,完成实验预习报告(包括文献查阅结果、本次实验基本操作过程、注意事项等),在实验课前上交,教师给出本次实验预习成绩。

4.2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是实验态度的体现。小组合作过程中,有些学生较少动手,抄袭他人实验报告。我们要求小组长对实验内容进行分解,让每位组员都有事可做,每个人对于实验报告的书写都有所侧重,这就需要成员对实验内容有深入了解。学生将实验报告写好之后,上传至云班课学习系统,同时附上实验成品图片。教师根据实验报告和实验成果给出成绩。

4.3实验态度

尽管很多实验都是在小组合作下完成的,但每位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却有所差异。根据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和参与度,由小组长对组员表现进行评价,给出本次实验态度成绩。

4.4学期实验考核

学期结束前,安排一次期末实验考核,主要考查学生动手能力、实验动作规范程度、实验态度等。

4.5见习

为加深学生感性认识,提高岗位适应能力,教学过程中,安排学生去药厂轮岗实习。将学生分成小组,深入到药厂的各个生产岗位,跟着师傅学习制剂生产的各个细节,学习GMP的各项要求。见习结束后,由带教师傅给出见习成绩。

5实验成绩

平时成绩:实验预习报告成绩占20%,实验报告成绩占30%,实验态度成绩占20%,学期实验考核成绩占30%。平时成绩占实验总成绩的70%,见习成绩占实验总成绩的30%,实验总成绩占期末总评成绩的40%。6成效实验教学是药剂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实验教学中,学生较被动,实验效果也不理想,不利于提高其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实验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强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其胜任岗位工作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崔福德.药剂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马春娟.基于能力培养的“药剂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33(6):49-50.

[3]范高福,刘修树.基于“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融合的高职药剂学实践课教学改革初探[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36(29):65-66.

[4]汤继辉,金涌,臧红梅,等.药学(临床药理学)专业的药剂学教学探讨[J].安徽医药,2011,15(2):262-263.

[5]查道成.多媒体技术在《中药药剂学》教学中的利弊[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23(9):74.

[6]刘苗,张邦乐.探索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药剂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及评定标准[J].卫生职业教育,,34(15):84-86.

[7]鲁莹,钟延强.药剂学课程群建设与实验教学改革和探索[J].药学教育,2012,28(2):20-23.

[8]姚建文,陈静,刘珂.颜元教育思想对药学教育创新的启示[J].药学教育,2011,27(1):17-19.

[9]杨金香,李俊波,贺艳斌,等.整合药学专业化学实验课程探索建立教学新模式[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1,24(5):626-628.

[10]孙少平.药剂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J].实验室科学,,17(6):113-115.

篇11: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论文

一、引言

西南石油大学决定全面深化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设高水平特色大学和百年名校,提出“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加快发展、提升质量”的总体要求。如何在教学工作中实现这十六字方针是各二级院系迫切需要思考和积极探索的现实问题。稳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是实现十六字方针的根本保障。

二、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内涵

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原因是什么?这个问题回答好,也就搞清楚了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内涵。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根本原因在于目前高校培养的人才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正处在市场经济的转型期,由原来的依靠牺牲环境、劳动力密集、各种工业投资的高增长的粗放型经济向以消费、技术密集、环境友好、国际化的市场机制为主要特征的高附加值的经济形态转变,继续按照传统的人才培养要求来培养学生,得到的结果肯定是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新型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直接体现出来的就是学生就业压力空前,三大石油公司受国际油价持续走低的影响招聘人数急剧下降,地方企业受经济转型影响效益下滑,一般工作人员需求急剧下降,同期就业人数与去年相比下降10%左右,这种就业形势能否快速扭转与全国经济形势密切关联。因此,高校必须要研究经济转型后呈现出的新特征,预判经济转型后经济的主体构成、市场对人才的需要,在充分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来构建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以适应转型后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这样就抓住了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基本内涵。

三、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体系的构建

1、全力保障本科教学质量,牢固树立教学中心地位。当前国内高校扩招人数已逐渐达到巅峰时期,今后几年全国本科招生人数基本维持平衡,总体规模还会略有增加,而部分省市高考人数开始逐渐减少,由此高校教育将逐渐走向大众化教育。高校的规模扩大并逐渐稳定后,其发展必然由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转变,逐渐实现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目前国内高校部分教学内容落后,教学方法陈旧呆板,教学质量保障不力,素质教育没有落到实处,培养的人才和企业的需求差距大,这些问题对高等教育影响较大,没有完全达到家长和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期望,培养的部分学生工作适应能力不强,对社会发展的助推力得不到体现。

同时由于目前高校在职称晋升、考核和聘任等事关教职工发展的关键问题上片面的追求科研项目和高级别论文,导致花费大量精力从事本科教学的教师发展受到限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出现学生的高度评价不如一篇文章的作用大的现象,给一线从事教学工作的老师造成一定的困惑,因此真正愿意扎根于教学一线的老师数量明显不足,部分教师只是完成基本教学要求即可,没有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工作中。高职称教师主要通过指导博士、硕士研究生和完成科研项目即可达到工作考核要求,科研没有很好的促进教学,提升学生培养质量和水平,冲击了教学的中心地位。高级职称的教师承担本科生课程教学的比例偏低,大量的课程教学压在青年讲师身上,而青年讲师在学科积淀上又与高职称教师有一定的差距,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本科教学的质量。

因此,本科教学中心地位主要受到现有教师考核评价体系不健全、过程监督机制不完善的影响。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一是必须先解决如何保障本科教学质量,真正树立教学中心地位的问题。首先是完善现有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充分考虑教师教学水平、教学投入、教学工作量,以此为教师考评、职称晋升的基础,让教师在教学上的投入能得到相应的体现,让教学水平高、工作量大、全心投入教学、学生认可度高的老师也能够活的精彩。同时开通有教学特长老师在职称晋升、考核和聘任方面的各条通道,鼓励愿意从事教学的老师深入研究教学,革新教育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践教育改革成果。其次必须强化教学过程监督机制,不让各种制度流于形式。

2、全力打造复合型师资,与国际先进水平和行业需求接轨。大学培养的不是单一的专业人才,而是培养复合型通用人才,必然要求构建一支与国际先进水平和行业需求接轨的复合型师资队伍。

一是培养一支具有一年以上出国学习经历的师资队伍,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比例达到50%以上。

二是构建一支来自不同优势学科、学缘结构多元化、以中青年为主的教师队伍,避免学缘结构单一带来的发展潜力受限问题。

三是引进一批具有深厚工程背景的双师型教师,既有十年以上在企业从事研究、生产、管理的经历,又能够胜任高校教学、研究的高级工程师,多角度多层次的解决理论和实践的融会贯通问题,比例达到15%左右。

四是培养一支以中青年为主、硕士学历以上的实验教师队伍,具有较好的理论基础,同时又能熟练操作现代实验、教学、研究和检测设备,保障实践教学的优质高效,提升实验教学的质量,改变传统实验教师配置的观念,比例达到20%左右。

五是培养一批培训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队伍,培训学生行业资格证书,让学生取得学位的同时能够取得1~2个行业资质证书,与行业需求接轨,毕业后能立即上岗,比例达到15%左右。

六是培养一支年富力强的学生工作队伍,指导好学生的职业规划,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社会适应、人文交流等综合素质,保证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做学生成才的领路人;七是培养一支高效、务实、忠诚可靠、具有开拓精神的管理队伍,在他们的带领下使教师队伍高效的运转起来,全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

3、搞好特色教育改革工作、突出有显示度的可量化成果。

(1)抢占行业发展的.制高点,引领突破新专业建设。材料学院在敏锐的看到了全国新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国家出台的大力扶持政策,积极的申报了全国战略性新兴专业“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首批获准设立此专业的学校之一,一举进入全国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新专业建设的前列。因此在教育改革与创新中要善于抓住这类机会,实现专业建设的突破,进入新兴行业。如果在教育改革与创新中选择老路,进入传统行业,那面临的问题是可以预见的。

(2)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一方面培养基础扎实的创新研究型人才,另一方面培养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卓越工程师,走出原来没有竞争力和特色的普通模式。材料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获批四川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新能源材料与器件获批创新班,逐步推进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3)积极探索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培养学生的科研动手和思维能力。通过设立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科技活动月、开放实验室大精设备等措施,让有能力的学生得到有效的科研基本能力锻炼,逐步产出有价值的科研成果,为进一步深造夯实基础,同时也拓宽了本校研究生、博士生的考生来源和提高了生源质量。2014年材料学院多名学生获得国家级、四川省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四川省科技创新苗子工程等项目,发表SCI学术论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等。

(4)大力推进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夺取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各类大奖,为学校争得荣誉,提高学校知名度,增强个人综合竞争力。二级学院必须要有组织、有计划的鼓励一批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提供相应的经费保障和条件保障,不能仅依靠个别学生、个别老师这种自发参赛的模式。材料学院学生在中国大学生新材料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蔡司金相学会杯”全国高校大学生金相大赛等获得优秀组织奖、优秀指导教师奖、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二十余项,2014年承办和参与各类学科竞赛7项,20承担学科竞赛8项。

(5)探索本科生双证式培养,加强行业资格证书培训,拓宽与各类有影响力的行业协会的深度合作,与行业需求接轨。材料学院近年来先后开设了无损检测、焊工培、国际焊接工程师和热处理工程师培训班,近两百名学生取得了国际、国内和行业资格证书,提高了学生就业数量,保障了学生就业质量,进一步加大了学院在行业协会中的影响力。

(6)加强各类教学改革研究,探索和应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为申报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贮备支撑材料。近三年来,材料学院积极组织教师申报各类教学研究项目,先后获得省级教改项目资助、校级重点教改项目资助、校级一般教改项目资助和青年教师教学研究项目等十余项,成功申报四川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一项。

(7)借助“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课堂教学质量奖”等各类教学比赛和教学研讨活动等培养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搞好成熟教师和新进教师之间的传帮带,在全国高校中提升学校知名度。

四、结语

经济的转型必然给高校教育带来巨大的挑战,目前的经济形势已经倒逼高校教育进行改革,只有全力推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在改革与实践中不断的探索,提前预判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对高校学生的需求,对高教教育教学进行全面成体系的改革,培养的新型人才才能适应转型后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成为未来经济建设的中坚力量。

篇12:工商管理教学改革与创新论文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到来,企业迫切需求的就是高级管理人才。高校是为企业输送人才的主要场所,其教学质量决定了人才的能力。就目前看,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在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解决,面对经济大环境,要提高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解决高校教育中的问题迫在眉睫。笔者根据自身教学经验以及多年在企业中的管理经验对工商管理教学的改革和创新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1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

工商管理专业之所以宽泛而不专业,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教育者和学生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目标认识不清。尤其是在人才培养上,工商部门事实上是服务部门,在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要坚持一定的教学原则。其中包括,树立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其专业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能力。工商管理不仅是事业部门,也是企业部门。因此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就业观;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其能够从事更多的工作。以相关法律法规来约束自己,出色的完成自己的工作;培养学生掌握企业管理和运营的方法、方针,并通过适当的实践教学来使其养成专业的素养和职业能力。每个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都应意识到,自己是未来社会的核心。要发挥自身的作用,就要在学生阶段打好基础。工商管理对经验和基础知识的要求都很高,学生要掌握本专业的知识,并且要了解与其相关的其他专业的知识,这些都要在高校教学中完成。同时,技能的提升要靠平时的实践来完成。高校在培养过程中要对教学进行改革,以增加实践教学内容,并且要求学生有较好的英语交际能力,因为现代社会我国已经进入国际市场,掌握英语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与客户进行沟通。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驾驶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等。掌握的越多,对其日后工作就越有力。在教育目标上,高校还应重视该专业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每个企业都希望招聘忠诚的人才,对于工商管理部门来说,更是国家和企业的核心部门,涉及企业的管理工作,因此培养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道德品质是必然的。在工商管理基础课程中,都会涉及党的方针路线,思想等,只不过在教学中对于这部分的教学经常被忽视。总之,要基于教学需求,来培养社会需要的专业型人才。

2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的问题

根据现代工商管理专业教学的现状我们可以发现,工商管理虽然已经作为众多高校的专业,但对于专业的划分和就业目的均存在问题。我国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缺口巨大,这与教学中的忽视和教学方法的传统性有着密切的关系。改善这一问题迫在眉睫,我们现将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如下分析。

2.1工商管理理论脱离实践

在大学教学中,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与其他专业一样,具有理论与实践之间衔接不紧密的问题。这与多年的教学方式有关,多年来我国始终坚持应试教育,素质教学的提出并未改变教育的本质,分数成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导致很多高校实践设施缺乏,不能带领学生完成必要的实践。学生在毕业进入工作后,管理能力几乎为零,这使得我国高校教育与企业需求之间存在巨大的差距。教师的观念落后,依然占据课堂的主体地位,且理论讲解的时间过多。这些都造成了工商管理教学效率低下。

2.2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内容不符合时代需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工商部门的管理任务发生变化。现代工商管理的涉及面更广,社会需求的是全面性的人才。而在高校工商管理教学中,内容的更新慢,教材书籍多年来不换。很多内容已经不符合现代企业的要求,甚至与当下的法律法规不相符。在许多内容方面,也与工商管理实践之间联系不够紧密,需要重新编排。

2.3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安排没有考虑到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上文我们分析,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职业道德培养十分重要。但在当下的教学中,并未将这项内容列为重点。理论教学是高校教学的重点,其他均被忽视。教师并未认识到这一缺失的重要性。而事实上,无论是企业单位还是事业单位,由于工商管理部门的道德缺失而造成的个人和集体损失不在少数。忽视法律这一基础的工商管理教学是不合理的,也是缺乏支撑的。不利于高校为社会培养更多更专业的人才。只能导致学生毕业后,法律意识浅薄,社会犯罪率升高。

篇13:工商管理教学改革与创新论文

根据高校工商管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考核等几个方面的改革上进行了分析。

3.1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内容的改革

经济理论是为了辅助经济发展,世界在发展,经济的影响因素也不断的在变化。因此,经济理论的教学也要随时补充新的教学内容,尤其是在案例分析上,要选择现代的,具有代表意义的案例。要求教师具有观察局势的能力,通过自身经验对工商管理教学内容进行编排。工商管理教学内容不能过多,也不能宽泛的讲,而是要实现少且精的目标。为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要求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课后总结,必要时撰写论文报告,对当代经济学案例进行分析。此外,教师还要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实现共同进步,培养学生的管理思维。

3.2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方式的改革

工商管理专业对于学生来说不是一个新鲜的专业,但很多学生对于这个专业的就业前景并不了解。多数学生的想象是狭隘的,工商管理在企业单位和事业单位中的作用同样明显。但在教学中,教师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始终占据着课堂的主角位置,这就造成了其对工商管理的错误理解。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管理人才缺失成为我国的主要问题。将教转化到学中来,激发学生在教学中的作用。另外,还应截取现代的案例。尤其是教师在实践中亲自参加过的案例更有力。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增加大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时间,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当然,任何一个专业的学习离不开实践,基于学生实践不足,实践能力缺乏的现状,要与企业之间建立联系,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的机会。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将工商业内人士请进校园,为学生讲解工作实践,将这一项工作落实到位。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学校组织讲座,但结果是学生不愿意参加,主讲人的授讲内容空泛无用。因此,在聘请人员上和专业内容上,都要注意专业性。而所谓走出去就是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工商管理复杂,涉及多个方面,单靠讲解很难让学生理解。目前,很多高校与企业之间有合作,由企业出资为学校建设实践基地,由学校进行人才培养,这是一个好的开始。教师带领学生进入实践基地,培养其全方位的实践能力,使其职业化能力提高。在教育教学上,还要根据企业需求进行调整,使教学方法不再拘于一个方面,改变观念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才能提高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的效率。

3.3工商管理专业考试制度的改革

在众多的专业改革中,考试制度的改革不可或缺。在以往的教学考核中,成绩是唯一标准,而教学内容又存在缺失。对于学生的兴趣提高来说不具备任何作用,反而使学生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工商管理在文理划分中多划分为文科类,其理论知识以文字为主,现代教育考试中,教师多数为学生划题,学生只在考试前进行背诵即可。这样,即便是最基础的知识,学生也不再学习。而对学生的考核,也以成绩为主的奖学金制度,很少出现实训的考核,尤其是对文科专业而言。为此,高校要对其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建立一套全新的学生考核体系,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包括成绩、平时表现、动手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考核,采用正确的和现代化的考核方案。在考核中,教师注重其对某个知识的掌握,注重某个能力的提高,或者将考核的重点放在其思维能力上。总之,对学生的评价不能是单方面的,考核的重点也要进行转移。从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出发进行教学并进行考核,才能为社会培养更多专业的工商管理人才。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对于讨论结果教师要给予总结。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才是教学的目的。最后,对于一些教学内容而言,可以要求学生独自完成,教师无须评价,这种方式并非放任自流,而是专业人才培养的一种模式。

4结语

工商管理是企事业单位的重要部门,工商部门具有重要作用。为了培养更多的管理人才,高校教学效率的提高是必然的。目前,工商管理专业的教材陈旧、教学方法改革速度缓慢,都是其主要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要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分析,明确教学目的,并从教学方法上,教学理念上甚至是教材的编写上辅助其改革。在人才培养中,高校要注重专业性和职业性人才的培养,专业性是指学生不仅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应具有专业的管理实践能力。职业性是指从业人员要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从根本上支持我国的管理法律法规,在管理中要发挥其积极作用,促进企业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也促进我国社会的稳定与进步。

参考文献

[1]张健.高校工商管理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40):2-3.

[2]蒋钛博.浅谈工商管理教学方法现状及改革策略[J].商场现代化,2013(29):111.

[3]刘平.工商管理教学手段改革与创新模式思[J].创新与创业教育,,6(3):72-74.

篇14: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创新人才培养论文

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创新人才培养论文

摘要:针对目前实验内容缺乏创新,内容涉及面狭窄,不注重实践,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较弱的情况下,这就要打破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定性思维,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增强化学实验的趣味性,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投入更多的精力到实验中去,发现化学实验的乐趣;还可以通过化学实验,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提高师范生的全面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更加适应社会的人才。

关键词:实验教学;教学改革;人才培养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为重中之重。然而,对于许多高校来说,化学实验室教学依旧没有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思维,教学方式较为死板,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对化学实验失去了兴趣,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这些问题而言,该项研究对于打破传统化学实验教学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和有效性[1]。我校开设了许多与化学有关的实验,主要分为四大类:分析实验、无机实验、有机实验、物化实验等,但是,我校的化学实验并没有打破传统的实验教学[2],存在许多弊端,主要表现为:(1)仪器短缺:许多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未能操作精密仪器;(2)实验内容狭窄:一般只根据相应的课程内容而定,缺少趣味性和创新性;(3)重理论轻实践:过于强调理论在实验中的作用,而未能付诸于实践;(5)实验考核缺少相应的规章制度:一般是根据学生的出勤率和实验报告而定,考核办法过于简单,所以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作为高等师范院校,应顺应时代潮流,为化学方面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师资人才,所以,解决存在的问题迫在眉睫,我们认为在短期内突破问题的关键就是打破传统化学实验教学,对化学实验教学进行全面改革[3]。本课题探讨的就是如何对化学实验教学进行全面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问题。

1具体改革内容、改革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1具体改革内容

实验室仪器短缺,不仅常用仪器不全,而且学生无法使用精密仪器;教学方式老套,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做学生看;实验内容缺乏创新,内容涉及面狭窄;不注重实践,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较弱;实验考核制度不完善,学生产生应付的心理。

1.2改革目标

打破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定性思维,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4];增强化学实验的趣味性,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投入更多的精力到实验中去,发现化学实验的乐趣;还可以通过化学实验,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5],提高师范生的全面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更加适应社会的人才。

1.3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实验室设备及实验室管理;扭转学生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扩大实验课程内容及范围;训练学生的实践技能;拟定完整的实验考核体系。

2实施方案

全体教师开会,讨论化学实验室教学有哪些问题,先让老师意识到问题所在处;提出写好的改革方案及全体教师的可行性意见,商量如何对化学实验教学进行改革[6];整合改革方案,对相应的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最后教师带领学生一步步进行改革。

3实施方法

3.1建造一流实验室

“实验室”是现代化大学的心脏。对于化学专业来说,实验室是实践教学中的重要手段,在学习的教学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实验室的建设强度直接决定教学的质量,因此加强对实验室建设是至关重要的。同时,高等学校仪器设备是发展高校实验室的砝码,是办学的物质基础和先决条件,所以应为学生提供较为全面的仪器设备。实验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映射出学校的教学质量、科研水平、管理水平。加强实验室建设,首先,学校应加大投入,引进先进的仪器和购买全面的仪器设备,保证学生能够自己动手实践,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教学提供便利。此外应成立化学实验中心,负责实验室日常管理和对未来实验的规划。建立一套完整的实验室管理体系,方便对实验室的管理。

3.2更新实验教学内容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潮流,使得不同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仅就化学而言,它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却是非常密切的`。化学是许多科学技术的基础之一,也是许多交叉学科的生长点。所以化学实验课程也应添加新的实验内容,而不是只根据相应的理论内容而定,如此,可以让学生了解当今化学的发展,从而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教师应打破传统实验教学模式,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丰富实验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手段,把实验内容的更新与时代的发展相结合,把现代化气息融入到高等院校化学实验教学当中,增加一定的实用性,推出具有化学特色的实验课程,加大实验课程的数量和课时。除此之外,为了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当今化学发展形式,进行讨论、思考,从而设计出新的实验内容。但是,必须注意的是,更新实验内容的前提是保证实验安全,教师应格外注意。俗话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新的实验内容能够培养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投入更多的精力到实验中去。

3.3强化实验技能

实验室实践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是,对于许多师范院校的学生来说,实践却是他们的软肋,许多师范生的动手能力很差,操作不规范甚至操作错误。因此这需要专门训练学生的实践技能,以满足培养合格师资人才的需要。大部分学生的实践能力依旧十分薄弱,因为他们不重视实践,认为把理论学好就万事大吉。为了打破学生重理论轻实践的意识,首先,要转变学生的思想,给学生灌输实验的重要性,让学生意识到化学实验是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综合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形成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实验室实践也是检测学生是否掌握理论的有效手段,是对理论内容的进一步升华;其进行实验教学时,应教会学生规范操作,让学生意识到实验室实践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并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和思考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再次,应整合实验室师资队伍,对教师进行培训,建立专门的实验考核队,在学生进行实验时,不定时抽查,对学生的实践进行指导、评分。

3.4建设开放实验平台

当今,智育已不是学校教育的唯一目标。过去已使我们认识到“应试教育”存在的问题,认识到了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思维能力、实践探究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成为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性。在巩固基础实验的同时,学校应开展自主实验平台。面对全体学生,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可以去锻炼自己的实验技能;并让教师去轮流监督,在保证实验安全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型实验,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在一定的时间内,定期举办实验技能与创新竞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增强学生对学习化学的自信心和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学习乐趣。

3.5完善考核制度

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是引起学生重视的表现,所以需要寻找和建立适合的考核制度,提高师范生对实践和理论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要求更加严格,降低实验报告占分比重;寻找具有可操作性、富有思考性的实验,考核学生的实践技能,训练实验思维能力;建立实验考核小组,讨论出难度适宜的试题,以计算机抽题形式进行考核;是不定时举行实践技能小比赛,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与热情;是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设计实验,培养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

4具体实施计划

首先,建立一套完整的实验室管理体系:教师开会,讨论出实验室各项管理的方法,然后进行整合,建立出一套管理体系。其次,实验室仪器管理小组登记整合仪器:不仅要对实验室仪器进行查漏补缺,还要购买精密仪器。然后,扩大课程范围:重新编写实验教材,跟紧化学发展的脚步,增加一些新的有趣味性的化学实验。最后,实验老师集中培训:让实验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打破传统化学实验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勤于思考的好习惯;让老师在实验中对学生严格要求,训练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5效果分析

现在社会就业竞争激烈,对各方面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社会需要的是实践能力高,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而不是空有理论的人。化学实验教学不仅是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可以把化学理论转化成实践,所以打破传统化学实验教学刻不容缓。在该项研究中,提出的打破传统实验教学的方法并不是太难,解决方法都是有针对性的提出的。相信该项研究在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可以实施并取得一定成果。

参考文献

[1]赵伶俐.课堂教学设计与操作技术[M].成都: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5.

[2]邝明.关于工程图学课程的教学设计[J].工程图学学报,(4):136-141.

[3]巫旭芳.优化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与能力[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12):13-14.

[4]王晓丽.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教学仪器与实验,2004(1):24-25.

[5]刘志龙,王文云.实验教学中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J].甘肃科技,2003,19(12):169-170.

[6]郑毓信,等.数学思维与数学方法论[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1:79-85.

篇15:实验教学改革和创新精神培养的论文

实验教学改革和创新精神培养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实验教学创造能力创新精神改革培养

论文摘要:分析高校实验教学现状与人才培养的差距,实验教学和培养创新人才的内在联系,对实验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在新的经济模式下,经济的竞争将是一场人才的竞争,而是否具有较强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是衡量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标志。高等学校作为培养高科技人才的重要基地,如何顺应时代的潮流,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具有创造能力、创新精神的综合性人才,是需要每位高等教育工作者思考和解答的时代命题。

1、实验教学现状与人才培养的差距

中国传统教育偏重书本知识的传授。历来是灌输太多,创新不够,过分依赖书本,培养的学生缺乏创新精神及创造能力,即闯劲不够。因此,必须尽快通过现代科学教育,特别是在实验室中的教学来培养,来改变这种状况。这就要求我们积极探索如何改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和创新能力。而我国高等教育长期以来形成的一套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思想观念,已经不能适应二十一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具体到实验教学,主要表现有三个方面:

一是受“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思想影响,实验教学被置于从属地位。实验内容验证性实验偏多,而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性实验偏少。教学方法历来是学生按照规定的实验方法与步骤读取数据和得出结论。对实验质量的评价,主要是看结论是否与书本一致。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实验结束后,很多学生不会设计实验,也不会观察、分析问题,根本起不到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效果很差。

二是实验教学本身没有建立起科学的教学体系。在高校的整个教学计划中对实验教学很少做全面、系统、科学的考虑与安排,缺乏完整而又相对独立的实验教学计划,各门课的实验安排不当、主次不清,很少重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衔接,从而难以达到实验教学过程整体结构的优化。

三是很多实验设备陈旧,测试手段落后,在数量上也不能满足实验需要;各专业、学科间设备资源不能共享,浪费了资源。

2、创新与实验的内在联系

高校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而实验室可以比拟作现代化大学的心脏,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源头。实验教学对创新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

在农业经济与工业经济时代,技术进步和知识更新的速度缓慢,人们运用已有的知识就可以解决存在的问题。而知识经济是创新经济,创新被赋予了特定的经济涵义,它是指创造或执行一种新方案,以达到更高的经济或社会效益。创新的本质在于开拓和跨入新的境界。而实验是在科学思想指导下,在一定条件下运用技术手段,探索未知或假说的实践活动,所以从本质上讲,实验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活动。实验教学有别于科学研究,它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手段,验证或加深理解所学的知识。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学习和掌握必要的工程技术、测量方法、先进设备和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造思维习惯,以及收集、处理信息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实验教学的主要任务应是培养学生探索未知的能力,即培养创新精神,增强创新能力。

3、改革实验教学体系,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质量的人才,而“培养质量”和“人才价值”的关键在于创新。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贯穿于实验教学的.全过程,体现在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

3.1改革实验教学内容

实验教学作为高等学校整个教学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或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进行实验教学改革。

首先,要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优化实验知识结构,从本专业能力培养的目标出发,调整相关学科知识配置。根据改造和拓宽专业的要求,重组实验教学体系和优化课程结构。

其次,更新实验内容,着重在于实验内容的筛选、取优。在课程建设中,增加实验教学独立设课,并要求改造和更新实验内容,不追求实验个数,抓实验质量,实验项目要及时反映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另外,要合理调整实验教学内容,使之成为一套完整、科学的实验教学体系。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按认识和能力提高循序渐进的原则,分层次或阶段安排实验内容,明确能力培养定位。具体可分为验证实验、综合实验、设计实验、研究实验四个层次。验证实验为基本技能培养层次,必须熟练掌握,该部分实验以验证性形式为主,实验项目要精选,要求学生牢固掌握,为此管理上应向学生开放;综合实验是该体系的核心,综合能力的培养直接影响后续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是学生能力培养的最低线;设计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绝大部分学生来说,应完成设计性能力阶段的学习,以具备初步创新能力基础,锻炼学生的开放性思维能力;研究实验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广大学生希望尽早接触课题的愿望,对学生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做进一步的培养。

3.2改革实验教学方法

过去的实验教学方法基本上以验证、模拟、灌输为主,实验讲义编写详细,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按部就班”地操作,实验报告按固定格式填写,从而使得基础差的同学在做实验时产生应付心理,甚至出现抄袭、拼凑实验数据等现象。这种将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的教学方法,不仅不利于扎实、牢固的掌握理论知识,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思维能力。因此,近几年来,我校对实验教学方法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以物理实验室为例,实验课中积极采用启发式、引导式实验教学方法。在“设计实验”中,采用选题及制定方案、教师初审、实验操作、实验成绩考核四个步骤进行。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做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的积极性很高、思维活跃、富有创新精神。我们还采用体会式教学方法。在认真、扎实吃透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重视实验的归纳、分析和渗透、综合。这是一种探索性学习方法,符合实验“探寻未知”的原则,增强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收到了良好效果。

3.3改革实验教学手段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时代。高校实验室本身就是信息网络、信息通信、智能化等产、学、研相结合的基地。作为实验室和实验教学也必须实现信息化管理。可以说,现代科学技术令当前的实验教学面临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为此,我们必须尽快地增大投资力度,引入先进的现代技术,以丰富实验教学手段。

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以其卓越强大的功能为我们展示了计算机辅助实验教学的广阔前景。各种多媒体教学、实验教学软件应运而生,cai已开始进入课堂,它一出现就以其独到的直观性、可操作性、知识性、趣味性赢得了学生的喜爱和极大的兴趣。它将成为一种非常理想的教学辅助手段。

运用远程教育网络,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网络使学生的课程、实验变得更加生动而丰富。网络加入实验教学领域,将会使之发生一个质的飞跃。通过系列科学性、智能性、交互性、艺术性较强的电教教材,实现文献资源、科技情报共享,为创新教育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利用先进的实验手段开展创新实践活动。

加大实验设备投资的力度,淘汰过时、陈旧的设备,添置先进的、高科技的仪器设备。近几年来,我校多方筹措资金,采购添置了大量的教学设备,其中不乏许多大型精密仪器设备,仅就达5000万元。由于实验教学装备条件的改善,大大提高了实验教学水平。我们成立了实验中心,实现了教学仪器设备,特别是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价值共享。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也是实验教学可持续发展的保证。通过实验教学体系的进一步系统化、科学化,对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将会起到十分有益的作用。这对于培养适应工作实际、适应社会需要的创新性人才具有极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实验室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许敖敖:加强实验教学改革,努力培养创新人才,实验教学与创新能力[m].南京大学出版社..3-8

篇16: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

摘要:高分子化学实验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接受课堂高分子化学理论学习,巩固高分子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培养科学素质。

文章介绍了嘉兴学院对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实践,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实验前的部分准备工作、调整实验项目、完善实验考核制度及建设实验课程的网站方面进行改革与实践。

通过两个学期的初步实践表明,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探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提高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方面已初见成效。

关键词:高分子化学实验;改革;实践

高分子化学是嘉兴学院材料与纺织工程学院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核心基础课程,它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通过实验课的教学,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熟练的实验操作,还可通过安装实验装置、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进而分析现象、解决问题,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由于本专业设立仅有5年时间,高分子化学专业课程的开设也只有短短的3个学年,由于教学经验有限及实验室建设的延迟,所开设的实验一般都是一些典型的验证性实验(如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醋酸乙烯酯的乳液聚合等),学生往往不用动脑思考,只要按照标准步骤动手完成实验即可。

基础性的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基本的实验技能和熟悉实验仪器的操作,但是,往往难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及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提高。

等到学生到大四做毕业论文时,问题也暴露出来:缺乏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意识没体现出来。

经初步调研论证,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我们确定选择即将开展高分子化学实验课程的高材09、10级学生作为这次实践教学改革的试点,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与实践。

一、让学生参与实验前的准备工作,珍惜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实验前期准备工作是实验顺利进行的保证。

尤其是高分子化学实验,在实验前有大量实验准备工作,包括实验室仪器设备调试、检修工作;所需玻璃器皿的清洗工作,化学试剂的配制,如单体、引发剂的精制,溶液的配制等。

这些工作都由实验老师来承担,学生不了解实验的顺利开展凝聚着实验老师的大量劳动,所以,往往不珍惜实验过程。

在已开展高分子化学实验的09级同学中,我们让学生适当参与实验的准备工作,如玻璃仪器的清洗,做过高分子化学实验的人都知道,残留高分子物质的玻璃仪器难以清洗,同学在清洗玻璃仪器的过程中,既珍惜实验过程,又能初步了解高分子的性质;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的蒸馏,在甲基丙烯酸甲酯溶液中往往加入微量的阻聚剂,以避免溶液在储存、运输的过程中发生聚合,所以为了缩短实验时间,提高反应效率,实验前学生在实验老师的指导下采用蒸馏的方式对单体进行提纯,加深理论课程中关于阻聚剂的理解。

通过参与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同学们懂得实验的成功不仅取决于实验过程,与实验前的准备工作也密不可分,从而更加珍惜实验教学过程,珍惜自己的实验成果。

更重要的是,实验的准备工作又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二、结合嘉兴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特点及实际情况,改革优化实验项目,着重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精神

高分子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传统的实验课程内容主要是验证性实验。

通过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及物理化学的基础实验,已使学生掌握了基本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相关实验操作。

因此,在专业高分子化学实验中,过多地开设验证性实验,不利于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因此,必须对高分子化学实验项目进行改革,主要包括:①基础实验项目的改进,巩固及培养学生的基础理论与操作技能。

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制备,学生可根据兴趣选择悬浮聚合或本体聚合,确定实验所需仪器设备及药品。

在实验过程中,不同聚合方法有不同的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如,本体聚合分为三阶段进行,不同阶段温度不同,关键在于第一阶段转化率的控制,避免出现爆聚,反应时间相对较长,最终的实验产品为板材;而悬浮聚合实质也是本体聚合,但由于分散介质的加入可以很好地进行传质和传热,避免爆聚现象的发生,搅拌速度是控制实验成败的关键,聚合时间相对较短,最终的实验产品为球状小珠。

同学之间对各自的实验现象、产品外观、产品性状等进行热烈讨论,从而加深对于聚合方法的理解。

②强化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

开设具有工程特色的综合性实验项目,如聚醋酸乙烯酯乳液聚合实验,扩展为一组设计性、综合性实验:从单体精制、引发剂精制、乳化剂的选择与用量、到动态光散射法测定乳胶粒尺寸、稳定性的测定,最后在将其配制成乳胶漆,测定涂层性能与乳胶粒尺寸之间的关系。

学生通过对整个材料制备及使用过程的全程跟踪,掌握结构、性能与合成之间密切联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工程能力,有利于引导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性实验的科学研究,培养学生的工程观念。

③适当增加科研性实验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增强对本专业的了解与热爱。

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参与科研的积极性,浙江省设立了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嘉兴学院每年也设立大学生研究训练(SRT)计划,本专业大部分09级的学生都参与到科研性实验项目研究中。

学生们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申报热情,他们自愿组成实验小组、每组成员3~5人,分工明确,团结合作。

如作者本人就指导了一项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研究,团队负责人由08级同学担任,主要成员为09级同学。

项目开展之初,主要由08级同学设计并实验,09级同学从旁学习并辅助完成实验,项目进行中期,09级同学已掌握实验方法与手段,具备独立完成实验能力,08级同学的主要精力可放在考研复习上面,顺利完成新老接替的工作,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同时,学生更多地接触到高新技术和应用技术,开阔思路与视野,增强他们对于本专业的了解与热爱。

④增加经典验证性实验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很多同学刚上大学的时候,严重缺乏对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了解,因此对于学习没有兴趣,甚至有些学生想要转专业。

为了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将一些经典的验证性实验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增加实验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如,制备有机玻璃板前,让学生们准备一些干花、干树叶或大头贴,在注模过程中放入其中,等产品成型后,美感十足的玻璃板就制成了,学生们非常有成就感,同时提高了对于高分子化学实验的兴趣。

三、完善实验考核制度,全面反映学生实验各环节中的表现

我们进一步细化与完善了实验的考核方式,使学生在实验各环节中的表现均得到不同程度的体现。

以往我们只根据学生的实验报告来评定学生的实验成绩,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的预习、实验装置的安装、实验设备的清洗、实验室的清扫等工作都不能得到体现,缺乏客观、公正、全面的实验考核机制。

因此,我们借鉴比较传统的有机化学实验的考核机制,将实验成绩的评定细化:预习报告20分,实验着装10分,实验装置20分,操作规范20分,实验结果20分,卫生情况10分。

将实验成绩的'评定标准公布给学生,加强学生的实验规范观念,从实验预习开始直到实验结束清扫实验室的整个实验过程都能认真完成,从而改善学生不注重实验教学过程的现象,增加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四、建设实验课程网站,有助于学生的课前预习,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在以往的实验教学前,教师要详细地讲解实验原理、方法、步骤、仪器使用、数据记录、数据处理及实验注意事项等,甚至要把实验从头到尾演示一遍,让学生看得清清楚楚,学生完全不用预习实验,也不用思考问题,这样就造成了学生对于实验教学的忽视。

在理论教学中,多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但在嘉兴学院大部分实验教学中,还没有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模式。

而多媒体的生动性、可重复性可以让学生直观感受实验操作,可以很好地进行实验的预习。

因此,我们正逐步建设高分子化学实验课程网站,初步将实验课的教学大纲、讲义等内容放到网站上。

编制实验教学课件,如实验过程所涉及的基本仪器、基本操作、基本装置、注意事项等。

实验课程网站的建成,方便学生的课前预习,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为了进一步完善课程网站的建设,我们还拟采用Flash演示等手段,帮助学生掌握实验步骤,了解注意事项。

目前,实验课程网络的正在逐步建设与完善中。

参考文献:

[1]余兆菊.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的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8):118-119.

[2]宋丽娜.浅谈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9):233-234.

[3]祖立武,张小舟,王雅珍.高分子化学设计性实验的教学实践[J].高师理科学刊,,(27):94-96.

[4]张巧玲,刘有智,杜栓丽,王香梅.高分子实验教学改革的几点探索[J].高分子通报,2010,(7):107-110.

[5]张晓云.提高高分子化学实验效果的尝试[J].高分子通报,2007,(10):62-64.

篇17: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

摘 要:高分子化学实验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实验课。

概述了目前国内高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共性问题和关键问题。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论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