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学论文 > 化学教学论文 > 高中化学分层教学策略探讨论文

高中化学分层教学策略探讨论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化学分层教学策略探讨论文,方便大家学习。如果这18篇文章还不能满足您的需求,您还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与高中化学分层教学策略探讨论文相关的文章。

高中化学分层教学策略探讨论文

篇1:高中化学分层教学策略探讨论文

高中化学分层教学策略探讨论文

摘要:高中化学在教学难度以及深度等方面较之前有了较大提升,这就意味着相关教育者应当对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模式进行必要改革。对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式进行优化,从而促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根据相关实践表明,化学分层教学法对于提升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化学分层法教学方式,不但促使教学难度得到降低,而且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文主要对高中化学分层教学实施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中化学;分层教学;实施策略

高中化学采取分层教学模式已经取得良好效果。其中,采取分层教学方式,不但需要突出教学的层次性,而且应当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一般来讲,分层教学本质上就是认识到学生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差异性,并且将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等分层次、分步骤实施。由于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彼此之间的素质差异,教师应当采取分层教学模式,对于比较难的内容进行分解,逐步引导学生,促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

一、分层教学含义以及特点分析

分层教学法主要是针对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教学策略。比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本班级优生、差生以及中等生采取不同的深度以及广度的方式进行教学,并且对每个层次的学生提出合适要求。分层教学方式促使教师的教学应当适应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知识水平。化学教师需要开发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并且促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其中,分层教学模式和传统的重点班以及普通班教学存在差异,重点班和普通班一般采取考试选拔策略,分层教学主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基础知识等,并且结合学生的特点,将学生划分若干层。

二、分层教学实施策略

(一)学生分层

学生分层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或者智力因素等差异性,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层,并且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合适的教学目标以及内容等,促使学生的成绩能够有所提升。一般来讲,分层教学中,分层的形式包括隐形分层、显性分层以及自主定层等,其中,显性分层对于学生学习至关重要,如果没有处理得当,容易给学生造成负面的影响。此外,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强调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容易伤害学生的信心以及学习积极性。为了避免分层教学产生负面影响,比如产生标签效应等,应当对学生的'教学采取隐形分层形式,教师根据学生的行为习惯、兴趣爱好、智力水平、学习成绩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将学生分为若干层次。

(二)目标分层

学生经过特定阶段学习之后,在技能、情感、知识、技能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教学目标具有稳定、导向、激活等功能。教学目标应当具有适度性、阶段性以及层次性。换句话说,目标制定过程中,应当符合学生学习实际,并且学生能够实现教学目标。一方面,教学目标定位过高,学生无法完成,以及影响学生积极性,从而打击学生自信心。一方面,定位过低,学生难以得到提升。因此,应当对目标进行调整,促使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提高。比如,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目标,其中包括长期目标、短期目标以及课时目标等,对于优等生应当增加其独立思考以及学习的机会,可以适当地提供其更多课外研究机会。对于中等学生,采取竞争策略,促使其不断超越。对于差生,应当加以关心以及鼓励,从而培养其学习的兴趣。

(三)课堂分层

首先,分层摸底。在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出几道学习题或者测试给学生们,要求学生们自主思考或者进行小组讨论等。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摸底。其次,导入课题,教师通实验或者游戏等方式设置相关情境,促使学生的思考能力得到培养,以及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积极性。比如,学习《乙醇》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带一瓶酒到课堂上,对学生提问等。再次,定向自学,导入课题之后没应当要求学生们自学,并且做测试题,一般来讲,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大小选择不同的题目。教师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看,可以辅导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最后,讨论探讨,课堂智商进行小组探讨,在讨论过程中,要求学生积极参与,相关教师对于学生的问题以及建议等给予鼓励以及肯定,促使学生的自信心以及积极性得到激发以及提高。

(四)分层作业

课堂教学完成之后,化学教师为了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需要设计课后习题。一般来讲,习题主要分为三种。首先,基础题,题目难度较低,成绩较差的学生也能够独立完成。其次,提高题,稍微具有一定难度以及深度。最后,拓展题,难度很大,不但综合性强,而且具有技巧性,优等生也需要认真思考才能作答,主要在于培养优等生的发散思维以及创造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分层教学根据学生接受能力自己综合水平因材施教,已经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分层教学方式,不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化学教师应当在化学课堂上广泛以及深入应用分层教学方式。本文主要对分层教学的内涵以及特点进行分析,并且对化学分层教学策略进行论述,应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分层教学方式。包括学生分层、目标分层、课堂分层以及作业分层等。

作者:黄朋寿 单位:南昌市铁路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鲁兵.分层教学法在高校足球选项课中的运用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01:79-80.

[2]张秋亚,葛青,范焕文.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法的实验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06:47-49.

[3]贾智丰.试析高校体育个性化教育策略下分层教学法的应用[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04:116-117.

[4]王超.分层教学法与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科学,2011,12:141-142.

篇2:高中化学教学如何实施分层教学论文

高中化学教学如何实施分层教学论文

摘要:开展高中化学教学,实施分层教学不但可以推行素质教育要求,更能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因而针对高中学生的不同开展分层教学法,能够推进高中学生的发展,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化学;提高质量;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也可以称之为分组教学,主要是教师根据学生的智力发展情况和学习成绩,把学生分成若干个不同小组,小组形式下开展不同形式的教学模式,通过小组分层,学生的各项能力能够得以发挥,另外也可以通过分层教学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情况,找到合适与学生水平的各类学习方法。

一、高中分层教学开展的意义

1.提升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空间。高中化学课堂中开展分层教学是一种新的创新手段,主要是将水平和能力相似的学生分成一个小组,通过提高他们的团队意识和竞争力,让学生在相互协调中获得知识的深化。比如教师把学生能力较好的学生放在一个小组内,他们彼此之间相互竞争,产生不甘示弱的竞争态势,这样可以推进学生的学习劲头,并且通过对比,学生了解自己在学习方面的不足,主观改进学习方式,这样将会好于教师或者家长指出。让班级出现你追我赶的学习状态,班级中的.学生在竞争状况下会有更好的发展。另外,在小组中层次低的学生与层次高的学生作对比,在对比中看到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奋起直追。由此可见,分层教学模式的开展让班级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风气,对每一个层次的学生来说都是激励。

2.分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分层教学模式的开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聚合在一起,由于学生在知识水平和理解方面的差异性,可以运用分层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更多可交流的心得。化学教师在教学时,要有针对性以及系统性,尤其在讲解化学知识点时,不要运用太多嗦和重复的教学环节,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以提升学生学习目标为主要教学要求,通过分层了解学生的水平,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步骤,提升教学效率。

二、高中化学分层教学策略

1.课前分层教学准备。化学课上课之前需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教材为基础开展课堂设计。备课过程中要结合分层教学情况,详尽地做好教材内容的分层处理,以期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化学教师在教学时需要做好明确的定位,努力挖掘出高中生的学习潜力,这样学生可以在化学学习中取得更快的发展。高中化学教材中普遍体现出来的问题是知识难度较大,抽象性较强,因而教师在上课期间需要详细介绍好每一个知识点,然后运用合适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化学学习的奥秘。教师在备课前通过互联网做一些学生比较喜欢的化学小实验,这样可以使学生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也能提高各个层次学生的能力。

2.讲课过程中根据课程大纲分层开展教学。课程讲解时化学教师更要重视教学的细节,在掌握好方法的同时,实施各类分散性教学措施,教学中避免千篇 一律,分层教学的模式可以贯穿课堂讲解、课后练习和作业方面,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达到课堂教学的要求。但是在分层过程中教师需要顾及到每一个学生的自尊心,不要把学生详细划分成优等和劣等,可以将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如在讲解“氯水的成分和性质”时,教师应明确告诉A层次的学生掌握氯水的成分,理解其性质。B层次的学生掌握氯水的成分,能够分析在不同的反应中所体现出的不同微粒的性质。C层次的学生不但掌握氯水的成分,而且熟练掌握氯水与不同物质反应时体现不同微粒的性质,并且会设计实验验证各微粒的性质。化学教学和其他学科相比较,有着自身的特点,在化学教学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就是情景教学法,特别是针对于化学实验教学,合理巧妙地构建教学场景,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更能体现出学生的自主性,有利于分层教学法的推行。在发现教学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而学生则起到主体作用,教师的责任在于引导和启发学生,使学生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在教师发挥其作用时,最主要的就是让学生学会知识。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既学会了知识还懂得了道理,这就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提出不同的假设问题。比如在学习“碳酸钠性质”的时候,由于碳酸钠和盐酸发生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为气体可以让气球胀大,由于实验中气体的压强不稳定,或者气密性不好,因而实验现象不能及时观察到,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自己的改进措施。措施提出过程中,教师可以分层引导学生,A层的学生可以根据实验情况提出具体的改进方略,教师可以让学生大胆创新;B层的学生需要根据实验拓展出其他同类实验,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拓展能力;C层学生则需要了解实验基本原理即可。分层开展教学目标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适应课堂要求,教学效果更佳。高中化学开展中对学生实施分层教学,是保障全体同学共同进步的基础,并且教学过程也能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中融合现代教学思想中的“以人为本”的理念,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分层教学中提升自己的化学素养。

参考文献:

[1]黄昔才.浅谈高中化学分层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J].教育教学论坛.(15):12-13

[2]徐妮.分层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必要性[J].黑龙江科技信息.(18):17-19

篇3: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策略论文

高中化学这一学科,新课改倡导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着力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并且通过科学探究让学生体验自己探究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在这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都能得到培养,也让学生在化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科学探究过程中与科学研究方式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诸方面得到全方面、和谐的发展。探究式教学无疑就成为了高中化学学科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重要教学理念之一。通过探究式教学,实现让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学会合作讨论,依照客观规律,结合所学教材内容,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当中。

一、创设探究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毫无疑问,学生需要有对问题解答的好奇心与兴趣,才会愿意去进行探索。问题是探索的第一步,发现和提出问题是探索式教学的开端,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善于创设问题,通过阅读教材、实验、观察等各种途径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将新知识置于问题情境之中,使获得新知识的过程成为学生主动提问,并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的过程。而创设情境的具体方法,就是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毕竟化学与我们的衣食住行都息息相关。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一定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把化学在实际生活和社会当中的运用作为切入点,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利用这个过程最终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比如,在进行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这一知识的研究时,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知道,食物在夏天会比冬天更容易腐烂,这是为什么呢?通过这一现象能得出怎样的结论?通过学生对这一问题的深入讨论与探索,学生最终可以得出结论:温度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之一,温度越高,反应速率将会越快。当用化学知识解决一些日常生活的问题之后,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他们的学习情趣,最终达到他们主动学习的目的,让学生更乐意逐步关注生活、关注社会,还能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制造认知冲突,激发探究兴趣

课程内容被转变为问题,是将本来以“定论”形式陈述的材料,进行转化,变成引导学生探究的“问题”形式,变被动为主动的探究式学习。当然,关键是真正挑起学生认识上的`矛盾,形成一种“认知冲突”,让学生的求知欲得到激发,对所要探究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只有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实验结果又令学生感到困惑的时候,已有知识与眼前的事实发生了冲突,对这些情况感到困惑,才能使学生产生很强烈的学习动机,进而对问题的本质进行进一步的探索与研究。比如,在“探究氢氧化铝的两性”有关内容的教学中,先让学生回忆在初中曾经学过的有关碱的性质,学生都能一下子回忆起碱可以与酸发生酸碱中和反应的知识,然后让学生进行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观察到明显的现象,那就是白色胶状沉淀消失。接下来可以再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氢氧化铝这种碱能否与碱发生反应呢?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肯定会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两种碱是不可能发生反应的。之后教师布置实验的任务,提出探究内容,即“氢氧化铝能否与碱发生反应?”然后学生们自己动手做实验,实验结果让学生们非常困惑,白色的氢氧化铝沉淀居然最终消失了。这与学生的经验与认知是相矛盾的,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化学的各种趣味性,以及科学是不能一概而论的,一定要严谨,不断进行对真理的探索。

三、构建民主范围,鼓励大胆质疑

科学探究活动不适合在严肃的氛围中进行,一个自由而轻快的气氛无疑对科学探究活动的进行奠定一个好的基础。所以,在探究活动中,要给学生充足的自由时间和空间以及活动的自由,帮助学生克服内心的恐惧,不敢发言、害怕出错和失败的心理,不断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究活动当中来。并且,在探究活动中,教师要努力建立与学生之间的、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积极、平等、协作的关系,真正使学生感受到教师也是学生的探索合作者、指引者,教师要充分肯定和赞赏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兴趣与热情,对学生的研究行为和结论进行恰当的指导和帮助。比如,在研究与大气污染有关的问题时,就可以将探究问题提前公布给学生,让他们去进行相关的研究,具体可以是“酸雨的形成与危害以及防治措施”,当学生对这个问题通过查阅资料解决问题之后,要鼓励学生提出内心的疑问,对酸雨形成的原因提出更多的疑问。让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问题,然后大家一起进行讨论和分析,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体会探究性学习的乐趣,更加愿意主动地进行探究。总而言之,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渠道与方式,对学生的探究过程进行帮助与指导,让学生体会探究活动的乐趣。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互联网上寻找信息和材料为探究学习服务,另一方面,还可以指导学生运用某些计算机软件对探究的数据进行处理。为了鼓励学生们进行探究性学习,还可以鼓励他们到专门的探究性站进行注册,选择感兴趣的探究课题,促使学生利用资源投入到探究式学习中。

篇4: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分析论文

摘要:高中化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学科特征就是以实验为基础。通过实验进行化学教学是高中化学课程中的一条重要途径。新课标中要求教师在进行试验教学的时候要摒除传统教学的弊端,将实验教学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从而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学的实效性。

化学主要以实验为中心,开展实验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种探究式学习的方法,它可以使学生变被动的知识接受为主动参与教学,并在实验中主动的获取知识,同时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发挥实验的特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化学实验中存在各种各样新奇的化学现象,通过化学实验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对未知现象的求知欲,从而更好的激发学生学好化学的愿望,同时化学实验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面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例如,学生在“化学能和电能”这一章节的时候,需要学习电能和化学之间的转换关系,这就涉及到原电池的原理。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可以先演示“西瓜原电池”(用到的实验材料有铜片、导线、锌片、音乐卡以及西瓜等)这一实验,使学生在音乐声中心中产生这样的疑问:这是什么神奇的构造,为什么它能使音乐卡发出声音。在学生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望的趋势下,进一步引导学生:音乐卡发出声音肯定有电流通过,这电流又是怎么产生的.呢?这时学生思维高度集中,迫切的想知道这电流到底是怎样产生的。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提出自己心中的想法。从而就顺利的进入本课堂的教学内容: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理解化学能和电能之间的转换关系。通过化学实验为学生学习设置了一个真实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探索真知的欲望,在通过学生自己的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原电池的理解,从而对知识产生了深刻的认知

二、化学实验帮助化学教学

在进行化学教学的时候,如果能将化学实验教学与化学课本知识教学很好的结合起来,对于学生理解化学课本中化学概念能提供很好的帮助。教师在进行讲解课本知识的时候可以自己演示实验,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并观察自己的实验现象,这样加深学生对化学概念的理解。例如,在讲述“物质分类”中的丁达尔效应的时候,教师可以安排这样的实验: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CuSO4溶液和Fe(OH)3胶体,并将它们放置在黑暗处,并用激光照射,从与光线垂直的地方观察烧杯中出现的现象。学生在看盛有Fe(OH)3胶体烧杯的时候,发现有一条光亮的通道,而盛有CuSO4溶液的烧杯则没有。通过学生直观的观察,使学生更加的容易理解:这条通道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的散射形成的,从而使学生对丁达尔效应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

三、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如果说传统的演示实验教学是一场精彩的舞台剧,那么学生自己主导的实验教学则给了学生一个道具的舞台。学生在独立完成实验的过程中,通过自己亲自动手加强了学生对理性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了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实验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科学态度。

例如,在做“乙醛滴定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同时进行加热”的实验的时候,一般情况应该先出现橘黄色,再出现砖红色沉淀,但是有些学生却出现了深棕色甚至黑色的沉淀。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如实填写实验现象,并和学生一起分析讨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乙醛滴加量不足,或乙醛不均匀,或加热温度高造成以前挥发,或温度过高氢氧化铜分解为氧化铜。在分析了这几种原因的同时,不仅学生对实验有了更具体的了解,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采用控制变量法来分析可能出现的原因。

四、带着问题观察化学实验

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演示实验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但是在演示实验教学中要避免学生只看热闹不动脑筋的现象。所以,在演示实验的时候可以列举一些问题或现象,从而更好的利用问题来创设情境,从而使学生更好的观察实验现象。同时学生可以在实验中了解关于问题的内容,这样就加强了学生对这方面内容的映像。

例如,镁条在燃烧的时候,如果没有目的的观察,一般只会注意到镁条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而不会注意到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的烟尘,学生在忽略了这个现象的时候就无法正确的理解化学变化的概念。又如,细铁丝在纯氧中燃烧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带着下面的问题来观察化学实验:

(1)铁丝在燃烧的时候有没有火焰出现;

(2)生成物质的颜色和状态怎么样;

(3)铁丝在燃烧的时候为什么要弄成螺旋状;

(4)集气瓶底放一些水或沙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在观察实验现象的时候,带着这些问题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实验,可以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同时学生在观察实验现象的时候对于为什么在瓶底放一些水或者沙的问题也迎刃而解。

总之,实验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作用,我们在实验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在学生动手做实验的时候,要让学生在实际实验中了解实验该“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以及“还能怎么做”,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层次来思考问题。学生在观察教师演示教学的时候,要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让学生在演示实验中可以更好的观察实验现象,同时引导对“为什么这么做”展开思考和探索。

参考文献:

[1]林文兴,胡志刚。化学课堂教学中的相机诱导[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7)

[2]宋心琦。有关化学实验改革的想法与建议[J].化学教育,(3)

[3]郑长龙。化学实验教学情景及其创设策略研究[J].化学教育,2009(12)

篇5:体育课分层教学策略与案例评析论文

体育课分层教学策略与案例评析论文

体育分层教学是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身体素质、运动技能、兴趣爱好等因素基本相同进行组合,划分不同层次,确定不尽相同的学习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育教学,并制定不同评价标准的一种教学模式。体育教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教学方法,创造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环境,使每个层次学生的个性和体能都得到充分发展,学有所得,学有所获,以达到共同提高。

一、分层教学的教学策略

1、发展策略

我们知道,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学业成绩不是很突出,总认为升学无望,体育再好也白搭,严重影响了他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给我们体育新课程教学带来了严峻挑战。针对这种教学现状,我们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策略”。这种教学策略的指导思想是让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发展,尤其是个性特长要得到充分的张扬和展示。如在长跑训练中,对于耐力较差的女生,只要能坚持跑完全程就是好,就要受到表扬。

分层教学是基于学生个体差异,以学生的相互协作和全面发展为教育取向而设计的一种有效的教育组织形式。这种组织形式虽然将学生分层,但不限定学生,更不是给学生贴上等级标签,这种组织形式创设了教育小组,每一个学生在小组中都是作为具有独特个性的存在而与其他同学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这种组织形式兼顾了学生个别发展和共同发展,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衡量标准,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的成长进步。

2、组织策略

学生分层是分层教学的前提。首先通过了解和研究学生,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划分成A(优)、B(中)、C(差)三个层次(此层次是动态的),然后把三个层次的学生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分到各个小组,每个小组6-8人,并且从中选出一名知识、能力较强的作为小组长,各小组学生总的身体素质、学习能力相同;此类分组可以消除一些负面影响,不会造成“标签效应”,不仅不会使得那些所谓的“差生”对学习失去自信,而且对学生的人格的形成、个性的培养等都带来了极有利的影响,同时也便于推行合作学习。(见案例一)

案例一:耐力跑与自信心

(1)教学目标:通过长跑活动学生将既发展心肺耐力,又提高自信水平。

(2)教学内容:耐力跑

(3)教学步骤:

①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启发学生对成功的判断标准进行讨论。然后,教师归纳出对成功评价的客观标准与主观标准、“胜人”标准与“胜己”标准。

②帮助一些信心不足的学生对自己信心不足的原因作出分析:他们对长跑的信心不足,可能是因为总落后于其他同学,可能是因为自己身体太胖、体质较弱而不能取得较好的成绩,可能是因为长跑项目枯燥乏味等等。

③引导学生运用成功的多维标准对自己的长跑成绩作出评价。例如,白己的长跑成绩是否比过去有所进步,自己对长跑活动的态度是否积极等。

④鼓励学生根据新确定的成功标准对自己的长跑能力作出新的解释,并给他们提供更多的社会支持。

3、目标策略

一般意义上讲,教学要达到以下几个目标:一是掌握好知识;二是要培养能力;三是要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四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怎样去定这些标准,怎样在这些标准E去分层,则要视不同的教育对象具体分析。根据我校的实际,我们强调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认识”。要求C层和B层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和所练习的内容有感性的、初步的了解;而要求A层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和所练习的内容不仅有感性的而且有深层次的理性认识,不仅能识别它,而且能掌握练习它的方法。

(2)“理解”。对于C层学生的要求是对所学的知识和所练习的内容有一些初步的表象的认识,能够用语言表述它的基本含义,知道它的作用和意义;而对于A层和B层的学生的要求是对所学的知识和所练习的内容有一些理性的认识,能够用语言表述它的作用和意义以及练习的方法,能够判别跟健康的联系等。

(3)“运用”。运用是学生进行分析、综合、推理等的综合性思维活动。我们要求C层学生进行简单的运用,B层学生进行复杂的运用,A层学生进行高级运用。(见案例二)

案例二:

(1)教学目标:学生将初步掌握耐力跑的途中跑技术,发展耐力素质,形成相互鼓励的意识,培养顽强的意志品质,提高对耐力跑的信心。

(2)教学内容:途中跑与毅意志品质

(3)教学步骤:

①自定2分钟的`慢速节奏跑,要求学生在跑的过程中体会技术动作、呼吸方法、呼吸节奏和慢跑节奏。

②2人一组自定慢跑速度的5分钟伴同跑,要求学生2人一组,跑速一致,快者应鼓励慢者,并肩跑进,跑下来后,交谈体会。

③教师提问:影响坚持跑下来的因素是什么?(学生可能回答:速度的控制、耐力水平、同学的鼓励、坚强的毅力和信心等)

(4)评析:本案例以耐力跑中的“途中跑”为载体,设计多目标的达成,努力使学生不但掌握耐力跑的途中跑技术,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如坚强的毅力、信心等)和社会适应能力(如学生的相互交流、相互鼓励等)。

4、反馈策略

教学分层是分层教学最重要的环节。根据我们的实际,我们的施教的原则是:对C层学生采用低起点,拉着走,多鼓励,掌握最基本的基础知识和运动技能,尽力使身体素质和学习能力达到及格水平;对B层学生采用慢变化,多练习,抓反馈,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并使身体素质和学习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一般方法有:

(1)、任务反馈。课堂提出的目标要精心设计,教师所提的目标要处与学生体育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提出的目标要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好斗心,还要在原有基础上进行铺垫。练习要有层次性,先易后难,简单的,机会让给由C层学生,难度大的则由B层学生或A层学生解决,特别难的在组.匕讨论,FA层学生做老师的帮手辅导C层学生练习,进行一帮一的或二帮一的学习。

(2)、目标反馈。在进入新内容教学时,为C层学生设计坡度目标,并利用课后的“小灶”进行补缺补差。在进行新内容教学过程中,鼓励A层学生自主探索、自我尝试;对B层学生和C层学生可利用观摩、模仿等手段进行练习,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直观化;同时利用小组协作,使得B层学生和C层学生能够顺利达到目标。

(3)、练习反馈。根据我们的实际,我们首先把练习进行分层,根据练习的难易程度分成三类:第一类,基础练习;第二类,技能练习;第三类,综合练习;要求C层学生完成“基础练习”;B层学生完成“基础练习+技能练习”;A层学生完成“基础练习+技能练习+综合练习”。

5、评价策略

分层评价主要是在教学中通过形成性评价,及时了解学生达到分层目标的情况。分层评价的基本要求是差异性、及时性和鼓励性。分层评价在教学过程中随时进行,在练习、提问、讨论和练习后都要及时评价,并对达到本层目标,特别是对取得向前推进的学生加以鼓励。(见案例三)

案例三:

(1)教学目标:培养对篮球运动的兴趣,学会自主学习与锻炼,提高与他人沟通与协作的意识和能力。

(2)教学内容:篮球运球

(3)教学步骤:

①欣赏篮球比赛精片断:绝妙的传球;魔术般的运球。

②篮球游戏:成纵队头顶与跨下传接球接力;四人一组“抢断球”游戏。

③运球比赛:直线运球比赛;曲线运球比赛。

(多学生畅谈运球比赛的感受:取得成功的奥秘,个人技术与集体配合。

⑤老师小结:运球比赛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

⑥两人一组,自由组合,选择自己喜爱的运球方式进行练习。两人交换练习,相互协作,互相勉励。老师巡回辅导。

⑦展示练习成果,相互评价。

⑧小结。

(4)评析:本案例的目的在于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选择自己喜爱的运动方式并展示练习成果,根据不同的层次和运动水平分组进行练习和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成就感。

6、矫正策略

根据形成性评价的结果,及时采取矫正、调节措施。具体做法如下:

(1)对未达标的学生采用课外互帮互学进行补救;老师、家长对特殊困难的学生进行个案会诊,制订具体的教育方法。

(2)教师重新合理调整教学要求,改进教法,开展新一轮分层教学。(3)重视教师的自我调节,根据前一阶段的分层教学,适当地调节教学的指导思想及目标实施方法。(4)慎重处理学生的升层和降层。我们以学生的成绩为基本依据,用发展的观点进行动态评价和综合评价。

二、实施分层教学的几点再思考

以上论述只是笔者在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的一点粗浅认识和不成熟做法,还有待于不断尝试,逐渐完善。针对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除上面总结的一系列环节,还有几点值得注意。

1、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探求一种好的教育教学模式,总结出优良的教学方法,需要教师有为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踏踏实实地工作,并要不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以科学的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

2、教师要有很强的教学组织能力。课堂教学中既有教师的讲授,又有小组间的自由讨论,只有恰当地组织和指导,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3、科学地设置学习小组很关键。组建小组要遵循三个原则:一是核心原则,有学习骨干做小组长;二是组织原则,小组人员应以自愿结合为主,要关系融洽,有内聚力;三是互补原则,能取长补短为好。

4、应有长期的计划。实施分层教学,最好从初一下学期开始,长期坚持,必见成效,不可急于求成。

篇6:初中语文区别对待分层施教的教学策略论文

初中语文区别对待分层施教的教学策略论文

“新课标”提出“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非常明显地,这里强调的是学生的个体、自主与有效参与.

那吗,在阅读教学中要贯彻和落实这一指导思想,实施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是“新课标”要求改进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要迈好这一步,首先就应该承认学生的差异.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改变过去那种“少数尖子撑场面,多数学生作陪客”的被动局面,采用“区别对待,分层施教”的教学策略,让每个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努力提高他们的有效参与度,从而逐渐缩短学生之间在认知领域方面的过大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从自己的水平线上得到较好的发展.

一、目标分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激起参与的兴趣

古人云: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可见,没有兴趣的强制性教学,势必会扼杀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自然不会乐学.只有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建立具体适当的学习目标,才能使他们变“被动式接受为主动式探求”.在阅读教学中,根据学生客观的差异,采取目标分层递进的办法,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循序渐进的可接受目标,可以增强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信心,激发他们主动参与教学的兴趣.

例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一课的教学,在对典型事例进行分析、感受时,就可以围绕重点训练项目制订总目标和分目标.总目标为:学习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出的分目标:

1、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内心活动;2、身临其境,通过人物所处的环境、动作、语言、神态体会内心活动;3、将心比心,通过第三者的内心揣摩和人物所处的环境,动作、语言、神态体会内心活动,进而体会他们的高尚情操.

这些目标层层递进,不同层次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基础按分目标选择.这样做,分解了学生悟“内心”的难点,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性和对教学内容的易接受性.使教学效果及学生参与达到最佳,尤其使基础较差的学生觉得我能悟出,让中等生感到我能行,满足优等生试一试就会成功的愿望.

二、训练分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参与的机会

基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智力因素的差异,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便有强弱之别.如果对每个学生的训练都能同一标准,则势必强者兴趣过剩,弱者畏难扫兴.在阅读教学中采取分层训练的方法,既有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达到基本要求的统一尺码的训练,又有因人而异训练的兼顾,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参与训练的机会,激发兴趣,提高整体水平.

1、分层次“训”,异步参与在阅读教学中,“训”要有价值,课堂提问则是重要的手段之一,问得“合时宜”能燃起每个学生思维的火花,疏通其思维的流程,进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一步达成同一训练目标.例如:上《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课,让学生画出“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示意图,更好地、更直观地理解新闻的主体内容.交流示意图时,教师有意识先请中等生到黑板画图,他画出渡江的示意图.然后又请优等生补充修改.最后再请基础较差的学生照示意图进行解说.这样,全班学生都有参与机会,达到“异曲同工”之效,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2、有侧重“练”,同步参与每个学生所处的“最近发展区”是不同的,为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跳一跳,摘果子”,设计“练”时有所侧重,可以采取“分食制的办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练”.例如:教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课时,设置这样几个爬坡似的练习题:①、(巩固题)要求学有困难的学生找出这篇新闻的结构五要素(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想一想,它们一般位于新闻的什么位置;②、(提高题)要求中等生想一想这篇新闻是怎样以简洁的语言报道“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一壮阔的场面的,进而体会新闻的特点;③、(发展题)要求优等生根据所学的新闻知识,以“新学期新面貌”为标题,写一篇报道开学第一天情况的新闻.这样的设计,既避免了成绩好的学生“吃不饱”,成绩差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又减轻了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全面提高了学生课堂参与的效率.

3、搭阶梯“训练”,全程参与例如:

分段教学、概括段意、归纳中心是小学时阅读能力要求,初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记叙文单元教学对此有涉及、复习,教学《背影》一课的分段时,设计如下教学过程:

(1)引思:让学生充分发言,展示各种分段结果,延时评价.

(2)促思:要求学生各抒已见说出分段依据,每个学生用心听,认真思考各种意见的理由,准备谈看法.

(3)深思:说说通过这篇课文的分段,学到了哪些关于分段的知识和方法.

(4)运用:在学生初步掌握按地点和根据课题意思分段这两种方法后,让学生从第一单元课文中各找一篇,分别作两种分段法的例证.

老师在此巧妙地架设语言训练阶梯,活化训练过程,有效地促使了每个学生都回忆并进入经历学习分段的全过程,老师也可以借此了解学生语文阅读的基本能力.

三、评论分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参与的乐趣

评价具有导向、激励的功能,“新课标”指出评价“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不难看出,评价的功利性是“新课标”所反对的.而事实上,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一直都是以学生的考试结果为主,以教师的.讲课评价为辅,学生很少参与.大部分人都忽略了学生参与教学效果的评价的作用,特别是在阅读教学中,如果能够发动学生参与教学效果的评价,对他们的阅读能力的提高、对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都会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参与教学效果的评价,是以充分发挥每个人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激发每个人成功感为前提的,“每个孩子身上都有?

金矿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以不同起点为标准的相应评价照样能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利于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保持他们良好的心态和学习的自信心.

1、评价分层与目标分层相结合分层评价与分目标相适应,能较好地发挥评价的激励性.例如:基础较差的学生一但达到分目标的要求,教师适时的肯定、适度的鼓励性评价,会成为推动学生不断进取的催化剂;又如:让学生形成一种习惯-------对平时少发言的,只要有说(不管对或错),就给以掌声鼓励;对发言中的同学,只要有一两句自己听了觉得好或精彩的,就可以以掌声表示赞同或鼓励,让学生树立起更强的自信心和荣誉感,促进学生相互讨论切磋.

2、评价分层与相互学习相结合在阅读教学时,应注重在教师指导下,依据恰当的评价标准让学生相互评价.例如:一位教师教《东郭先生和狼》一课时,当教师让学生们谈谈对老农的认识时,有一个学生说:

“我以为光说老农聪明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老农善恶分明.如果说老农聪明,东郭先生是个读书人,应该更聪明.他所以糊涂,根本原因是善恶不分.

”这段回答很有水平,按常理教师应该大加赞扬.然而这位教师不露声、色的地说:

“大家认为刚才这位同学回答得怎么样?

”学生纷纷举手,有的说:

“回答得好,他能透过现象看本质.

”有的说:

“他能把东郭先生和老农对比着分析.

”这时,教师笑着说:

“这位同学回答得很精彩,刚才同学们评得同样精彩,这说明不少同学已经学会了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读书方法和对比分析的方法.

”这种相互评价,有利于形成宽松的氛围,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有助于学生取长补短,掌握语文知识,同时培养和提高了鉴赏能力.

总而言之: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进行目标分层、训练分层、评价分层,完全符合“新课标”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的建议,又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时的某些心理障碍,激发学习欲望,逐步形成学习活动时的最佳心理发展过程,提高不同层次的学生课堂教学的有效参与度,大面积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篇7:高中化学论文

摘要:使用化学用语不规范,描述实验现象不准确,不单单是学生学好化学的障碍,也是学生考试失分的重要原因.影响学生规范能力的因素是多种的,本文主要从教师层面分析,并探究可行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规范 化学复习细节

无论高考还是平时测验,由于化学用语的表达不规范使考生失分的现象十分惊人,如将硫酸铝钾的化学式写成”KAlSO4“;如何检查某溶液中含有Fe3+ 很多学生是这样表达:加KSCN溶液;有些化学方程式不配平,条件状态未注明等等,这些学生明明能知道答案,但却会而答不全,会而答不对,而导致不必要的失分.高考越来越强调化学用语的规范表达,所以在总复习过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视化学用语的规范表达.

不少教师认为:学生规范能力的养成关键是在新授课中,高三学生已有一定的化学知识,对错误也是根深蒂固,再谈规范已为时过晚.笔者通过实践认为:若教师在高三复习课中重视以下几方面的细节,规范教育将为时不晚.

搞统计,作诊断,明重点――符合目的性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教师必须要了解学生,从学生的作业,试卷总结出他们哪些方面存在不规范,分析造成不规范的原因,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有针对性,而且高三复习时间紧张,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对症下药,复习课才会更有效.

例如有机化学题答题中的不规范主要表现为:

1,错别字方面:将酯化反应写成”脂“化反应,消去反应写成”消化“反应,羧基写成”酸“基,苯写成”笨“,碳碳双键写成”炭炭“双键等.

2,化学方程式方面:分不清反应是用”=“,”“还是”→“,一般的无机化学反应用”=“,可逆反应,弱酸,弱碱的电离用”“,有机化学反应用”→“;没有注意生成物中”↑“和”↓“的正确使用;反应条件写错或漏写,反应漏写无机”小分子“,酯化反应的生成物漏写”水“;用分子式代替结构简式.乙醇脱水生成乙烯,这是一个很普通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发现比较典型的错误反应式有:

①C2H6OC2H4↑+H2O

②C2H5OHCH2=CH2↑+H2O

③C2H5OH CH2=CH2+H2O

④CH3CH2OHCH2=CH2↑+H2O

⑤CH3CH2OHCH2=CH2

3,有机物结构简式表达不正确:原子间的连结方式易写错位,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等官能团不要简化,如COOHCH2CH2OH(羧基连接错),CH2CH2 (少双键);缺氢少氢现象严重等.

4,描述实验现象不全面:如怎样鉴别分子中有醛基 大多同学回答是,加新制的氢氧化铜(少了具体的操作和现象).

二,精语言,求规范,给方法――讲究示范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因为教师教书育人,言传身教,能起到感化学生的作用,学生尊敬老师,常模仿教师的言行,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如何操作进行实验,学生就按怎样的操作来做实验;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如何书写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学生就按怎样的方式进行书写.因此,为培养学生的.规范能力,教师不仅要严格要求学生,而且还得严格要求自己,做到教学语言示范化,使学生有样可学.具体来说有以下做法:

1,教师的语言表达要严谨,科学,准确

教师的语言应具有科学性,启发性,教育性和艺术性,做到准确,简练,有条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运用准确,科学的语言表达各种概念,原理和理论.例如”1摩尔水是18克“的说法就不够科学,而应该说” 1摩尔水分子的质量是18克“.又如有的教师在说有机分子式时,将”碳“元素读成英文字母”C“,这种不科学的语言表明,化学教师注意严格的化学标准语言表达的训练是十分必要的.

在进行实验操作教学时,教师不仅要作出正确的操作示范,而且同时要用准确规范的化学语言进行表达.例如,不能把”试管“说成”玻璃管“,不能把”蒸馏水“说成”清水“.另外教师必须语言精练,言简意赅,做到字字句句都有目的,如”取少许溶液于洁净试管中“,焰色反应操作”取洁净的铂丝蘸取待测物“.

2,教师在板书时要规范

①规范书写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

化学用语是国际统一规定的化学文字,它使用简便,又能表达确切的科学涵义;它具有形象直观,词简意赅的特点,既抽象,又严密.教师要规范使用化学用语,符号,书写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时笔画端正,不连笔书写,注意字母的大小写;并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受到规范的,严格的教育和影响,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知识.而不要以为高三学生是无所谓的,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模仿性是与生俱来的,其模仿能力也是很强的,高三学生也不例外.如在书写有机结构简式时,教师为了快速只写碳链:C4H10的同分异构体有C-C-C-C, C-C-C,而学生则在不经意间受到了这种”示范“的影响,在考

C

试中就只写碳链而不配上氢.

②规范,完整写出解题过程和格式

有些教师对化学习题的解答特别是书写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高三复习重要是对知识的梳理,教会学生方法和解题思路,而不必板演解题的过程;要么嫌麻烦,有意或无意的存在”偷工减料“的情况.

如(06全国I)由硫酸钾,硫酸铝和硫酸组成的混合溶液,其pH=1,c(Al3+)=0.4 mol・L-1,c(SO42-)=0.8 mol・L-1,则c(K+)为

A.0.15 mol・L-1 B.0.2 mol・L-1 C.0.3 mol・L-1 D.0.4 mol・L-1

笔者在一个班级详细板演解题过程:

已知pH=1,所以c (H+)=0.1 mol・L-1

根据电荷守恒有:c (H+)V+3 c(Al3+)V+ c(K+)V=2 c(SO42-)V

c (H+) +3 c(Al3+) + c(K+) =2 c(SO42-)

c(K+)=2 c(SO42-)―c (H+) -3 c(Al3+)

=2×0.8 mol・L-1 -0.1 mol・L-1-3×0.4 mol・L-1

=0.3 mol・L-1

结果可想而知:在板演过班级的学生基本能运用电荷守恒来解决这类问题,而没有板演的班级,仍有一部分学生不会做.所以,教师”多讲“不如”多写“,把整个解题过程在黑板上板书,使学生加深印象,培养学生规范的同时,更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建构语言表达的有关模式

很多情况下,学生已经具备了解决问题的知识,却不能将知识组织起来,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这是因为学生头脑中缺乏必要的句法结构,根据语法启动理论,需要教师帮助他们去建构语言表达的有关模式,给学生提供模仿,学习的范本,突破典型的问题.

例如:怎样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答案:用试管分别取样,向试管中分别滴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原溶液是稀硫酸,无明显现象的是稀盐酸.

有关物质鉴别的问题的语言表达模式是:

如不这样强调,学生往往说成:向溶液中加入氯化钡,稀硫酸生成白色沉淀,稀盐酸没现象;或就回答加氯化钡.

又如,描述出稀HNO3 与Cu片在烧瓶中反应的现象

答案:Cu片逐渐溶解(固体),表面有气泡产生(气体),溶液变为蓝色(液体),烧瓶上方出现红棕色(气体).学生往往只写了其中一方面,教师要强调回答实验现象通常应从固体,液体,气体各方面观察,做到全面规范地表达.

实验现象描述的表达模式:

溶液:1,颜色由…变成… 2,液面上升或下降(形成液面差)

3,溶液变混浊 4,生成(产生) …沉淀 5,溶液发生倒吸

全 6,产生大量气泡7,有气体从溶液中逸出 8,有液体溢出

固体:1,固体表面产生大量气泡 2,固体逐渐溶解

面 3,固体体积逐渐变小(变细)4,颜色由…变成…

气体:1,生成…色气体 2,气体由…色变成…色

3,先变…后…(加深,变浅,褪色)4,色味

语言表达的模式,经过强化以后,被学生掌握,根据语法启动理论,今后如学生要表达类似的问题,他们会自动生成语法,产生相应的句法结构,组织出合理的句子.

三,创情景,激动机,唤欲望――增强情趣性

新课程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师要创造各种有利情景,寓教于乐,利用丰富多彩的活动采用各种形式加强练习,对学生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的训练,动手写,动嘴说,以提高说,写的能力, 使学生形成技巧熟练化学用语.

1,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给学生”说“的机会

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看过多遍不如教上一遍,其主要原因是”说“在起作用,从理论上讲是通过”说“对知识做了”精制“,所以记得牢.因此,教师在复习中可以通过口头提问,板书口述,转译,学生讨论等做法,为学生提供”说“的机会,使学生在”说“的同时,提高了语言表达的规范性.

例如,有这样一个问题:新制氯水为什么要用棕色瓶保存

正确的回答是:”防止氯水中的次氯酸见光分解“.而有学生却这样回答:”见光分解“.这样的回答很不具体,很不准确.教师可引导其他学生对其进行评价,然后及时纠正学生在表达过程中不准确或错误的地方.

2,回归课本,给学生”读“的机会

在人们的观念中只有语文,外语等文科知识需要”读“,像物理,化学等理科知识只要看懂,理解就可以了,其实这是一个误区,知识的载体--教科书,是教师传播知识的工具,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同时它又是学习化学语言很好的范本,通过读化学书,学生不仅可以掌握大量的化学术语,化学习惯用语,积累”化学词汇“,还可以学习化学语言的表达习惯,表达模式.比如,怎样描述物质的性质,怎样叙述实验操作步骤等.化学用语的知识点,考点几乎全部出自课本,”年年题不同,岁岁题相似“.

在学生不会,争议,困惑时,教师引导学生要回归课本.如浓硫酸沾在皮肤上怎么办 先用”毛巾“还是直接”水冲“ 人教版化学必修第一册第130页倒数第二段,明确指出”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3,多种渠道,给学生”写“的机会

俗话说,好记忆不如烂笔头.好多教师认为上课时间紧张,练不如讲,教师认为讲清楚了,学生肯定会了.其实学生只知意思,而不会用学科语言规范表达.教师从严要求,营造各种环境,激励学生多写,在书写中总结经验,形成规范.不但在课堂上要求”写“,课后要有针对性的练习,在每一次练习或考试后,都要及时反思,及时纠正,究错,对差错做出深入的分析,找出错误的根源,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回头进行反思,确保在考试中做到”错过的不再错,会做的不失分“.

4,巧用”错本“,给学生”练“的机会

错本,是教师将学生所犯的错误摘录出来的范本.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该资源,可改编成选择题等形式,作为例题或练习给学生练习,让学生能深刻认识到错误.

例在讲PH试纸的使用时,教师结合学生以前练习的错误,编了这道题:

测定白醋的PH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用玻璃棒蘸取少许白醋 B.用玻璃棒蘸取滴在试纸上

C.用玻璃棒蘸取少许白醋滴在PH试纸上

D.

篇8:高中化学论文

高中化学论文 -论文

摘要:使用化学用语不规范,描述实验现象不准确,不单单是学生学好化学的障碍,也是学生考试失分的重要原因.影响学生规范能力的因素是多种的,本文主要从教师层面分析,并探究可行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规范 化学复习细节

无论高考还是平时测验,由于化学用语的表达不规范使考生失分的现象十分惊人,如将硫酸铝钾的化学式写成”KAlSO4“;如何检查某溶液中含有Fe3+ 很多学生是这样表达:加KSCN溶液;有些化学方程式不配平,条件状态未注明等等,这些学生明明能知道答案,但却会而答不全,会而答不对,而导致不必要的失分.高考越来越强调化学用语的规范表达,所以在总复习过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视化学用语的规范表达.

不少教师认为:学生规范能力的养成关键是在新授课中,高三学生已有一定的化学知识,对错误也是根深蒂固,再谈规范已为时过晚.笔者通过实践认为:若教师在高三复习课中重视以下几方面的细节,规范教育将为时不晚.

搞统计,作诊断,明重点——符合目的性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教师必须要了解学生,从学生的作业,试卷总结出他们哪些方面存在不规范,分析造成不规范的原因,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有针对性,而且高三复习时间紧张,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对症下药,复习课才会更有效.

例如有机化学题答题中的不规范主要表现为:

1,错别字方面:将酯化反应写成”脂“化反应,消去反应写成”消化“反应,羧基写成”酸“基,苯写成”笨“,碳碳双键写成”炭炭“双键等.

2,化学方程式方面:分不清反应是用”=“,”“还是”→“,一般的无机化学反应用”=“,可逆反应,弱酸,弱碱的电离用”“,有机化学反应用”→“;没有注意生成物中”↑“和”↓“的正确使用;反应条件写错或漏写,反应漏写无机”小分子“,酯化反应的生成物漏写”水“;用分子式代替结构简式.乙醇脱水生成乙烯,这是一个很普通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发现比较典型的错误反应式有:

①C2H6OC2H4↑+H2O

②C2H5OHCH2=CH2↑+H2O

③C2H5OH CH2=CH2+H2O

④CH3CH2OHCH2=CH2↑+H2O

⑤CH3CH2OHCH2=CH2

3,有机物结构简式表达不正确:原子间的连结方式易写错位,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等官能团不要简化,如COOHCH2CH2OH(羧基连接错),CH2CH2 (少双键);缺氢少氢现象严重等.

4,描述实验现象不全面:如怎样鉴别分子中有醛基 大多同学回答是,加新制的氢氧化铜(少了具体的操作和现象).

二,精语言,求规范,给方法——讲究示范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因为教师教书育人,言传身教,能起到感化学生的作用,学生尊敬老师,常模仿教师的言行,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如何操作进行实验,学生就按怎样的操作来做实验;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如何书写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学生就按怎样的方式进行书写.因此,为培养学生的规范能力,教师不仅要严格要求学生,而且还得严格要求自己,做到教学语言示范化,使学生有样可学.具体来说有以下做法:

1,教师的语言表达要严谨,科学,准确

教师的语言应具有科学性,启发性,教育性和艺术性,做到准确,简练,有条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运用准确,科学的语言表达各种概念,原理和理论.例如”1摩尔水是18克“的说法就不够科学,而应该说” 1摩尔水分子的质量是18克“.又如有的教师在说有机分子式时,将”碳“元素读成英文字母”C“,这种不科学的语言表明,化学教师注意严格的化学标准语言表达的训练是十分必要的.

在进行实验操作教学时,教师不仅要作出正确的操作示范,而且同时要用准确规范的化学语言进行表达.例如,不能把”试管“说成”玻璃管“,不能把”蒸馏水“说成”清水“.另外教师必须语言精练,言简意赅,做到字字句句都有目的,如”取少许溶液于洁净试管中“,焰色反应操作”取洁净的铂丝蘸取待测物“.

2,教师在板书时要规范

①规范书写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

化学用语是国际统一规定的化学文字,它使用简便,又能表达确切的科学涵义;它具有形象直观,词简意赅的特点,既抽象,又严密.教师要规范使用化学用语,符号,书写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时笔画端正,不连笔书写,注意字母的大小写;并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受到规范的,严格的教育和影响,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知识.而不要以为高三学生是无所谓的,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模仿性是与生俱来的,其模仿能力也是很强的,高三学生也不例外.如在书写有机结构简式时,教师为了快速只写碳链:C4H10的同分异构体有C-C-C-C, C-C-C,而学生则在不经意间受到了这种”示范“的影响,在考

C

试中就只写碳链而不配上氢.

②规范,完整写出解题过程和格式

有些教师对化学习题的解答特别是书写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高三复习重要是对知识的梳理,教会学生方法和解题思路,而不必板演解题的过程;要么嫌麻烦,有意或无意的存在”偷工减料“的情况.

如(06全国I)由硫酸钾,硫酸铝和硫酸组成的混合溶液,其pH=1,c(Al3+)=0.4 mol·L-1,c(SO42-)=0.8 mol·L-1,则c(K+)为

A.0.15 mol·L-1 B.0.2 mol·L-1 C.0.3 mol·L-1 D.0.4 mol·L-1

笔者在一个班级详细板演解题过程:

已知pH=1,所以c (H+)=0.1 mol·L-1

根据电荷守恒有:c (H+)V+3 c(Al3+)V+ c(K+)V=2 c(SO42-)V

c (H+) +3 c(Al3+) + c(K+) =2 c(SO42-)

c(K+)=2 c(SO42-)—c (H+) -3 c(Al3+)

=2×0.8 mol·L-1 -0.1 mol·L-1-3×0.4 mol·L-1

=0.3 mol·L-1

结果可想而知:在板演过班级的学生基本能运用电荷守恒来解决这类问题,而没有板演的班级,仍有一部分学生不会做.所以,教师”多讲“不如”多写“,把整个解题过程在黑板上板书,使学生加深印象,培养学生规范的同时,更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建构语言表达的有关模式

很多情况下,学生已经具备了解决问题的.知识,却不能将知识组织起来,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这是因为学生头脑中缺乏必要的句法结构,根据语法启动理论,需要教师帮助他们去建构语言表达的有关模式,给学生提供模仿,学习的范本,突破典型的问题.

例如:怎样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答案:用试管分别取样,向试管中分别滴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原溶液是稀硫酸,无明显现象的是稀盐酸.

有关物质鉴别的问题的语言表达模式是:

如不这样强调,学生往往说成:向溶液中加入氯化钡,稀硫酸生成白色沉淀,稀盐酸没现象;或就回答加氯化钡.

又如,描述出稀HNO3 与Cu片在烧瓶中反应的现象

答案:Cu片逐渐溶解(固体),表面有气泡产生(气体),溶液变为蓝色(液体),烧瓶上方出现红棕色(气体).学生往往只写了其中一方面,教师要强调回答实验现象通常应从固体,液体,气体各方面观察,做到全面规范地表达.

实验现象描述的表达模式:

溶液:1,颜色由…变成… 2,液面上升或下降(形成液面差)

3,溶液变混浊 4,生成(产生) …沉淀 5,溶液发生倒吸

全 6,产生大量气泡7,有气体从溶液中逸出 8,有液体溢出

固体:1,固体表面产生大量气泡 2,固体逐渐溶解

面 3,固体体积逐渐变小(变细)4,颜色由…变成…

气体:1,生成…色气体 2,气体由…色变成…色

3,先变…后…(加深,变浅,褪色)4,色味

语言表达的模式,经过强化以后,被学生掌握,根据语法启动理论,今后如学生要表达类似的问题,他们会自动生成语法,产生相应的句法结构,组织出合理的句子.

三,创情景,激动机,唤欲望——增强情趣性

新课程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师要创造各种有利情景,寓教于乐,利用丰富多彩的活动采用各种形式加强练习,对学生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的训练,动手写,动嘴说,以提高说,写的能力, 使学生形成技巧熟练化学用语.

1,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给学生”说“的机会

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看过多遍不如教上一遍,其主要原因是”说“在起作用,从理论上讲是通过”说“对知识做了”精制“,所以记得牢.因此,教师在复习中可以通过口头提问,板书口述,转译,学生讨论等做法,为学生提供”说“的机会,使学生在”说“的同时,提高了语言表达的规范性.

例如,有这样一个问题:新制氯水为什么要用棕色瓶保存

正确的回答是:”防止氯水中的次氯酸见光分解“.而有学生却这样回答:”见光分解“.这样的回答很不具体,很不准确.教师可引导其他学生对其进行评价,然后及时纠正学生在表达过程中不准确或错误的地方.

2,回归课本,给学生”读“的机会

在人们的观念中只有语文,外语等文科知识需要”读“,像物理,化学等理科知识只要看懂,理解就可以了,其实这是一个误区,知识的载体--教科书,是教师传播知识的工具,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同时它又是学习化学语言很好的范本,通过读化学书,学生不仅可以掌握大量的化学术语,化学习惯用语,积累”化学词汇“,还可以学习化学语言的表达习惯,表达模式.比如,怎样描述物质的性质,怎样叙述实验操作步骤等.化学用语的知识点,考点几乎全部出自课本,”年年题不同,岁岁题相似“.

在学生不会,争议,困惑时,教师引导学生要回归课本.如浓硫酸沾在皮肤上怎么办 先用”毛巾“还是直接”水冲“ 人教版化学必修第一册第130页倒数第二段,明确指出”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3,多种渠道,给学生”写“的机会

俗话说,好记忆不如烂笔头.好多教师认为上课时间紧张,练不如讲,教师认为讲清楚了,学生肯定会了.其实学生只知意思,而不会用学科语言规范表达.教师从严要求,营造各种环境,激励学生多写,在书写中总结经验,形成规范.不但在课堂上要求”写“,课后要有针对性的练习,在每一次练习或考试后,都要及时反思,及时纠正,究错,对差错做出深入的分析,找出错误的根源,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回头进行反思,确保在考试中做到”错过的不再错,会做的不失分“.

4,巧用”错本“,给学生”练“的机会

错本,是教师将学生所犯的错误摘录出来的范本.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该资源,可改编成选择题等形式,作为例题或练习给学生练习,让学生能深刻认识到错误.

例在讲PH试纸的使用时,教师结合学生以前练习的错误,编了这道题:

测定白醋的PH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用玻璃棒蘸取少许白醋 B.用玻璃棒蘸取滴在试纸上

C.用玻璃棒蘸取少许白醋滴在PH试纸上

D.先将PH试纸湿润,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少许白醋滴在PH试纸上

E.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少许白醋滴在PH试纸上,然后与比色卡对照读数

抓本质,提能力,培规范——突出实效性

学生学习化学用语,记忆负担是较重的.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理解化学用语的含义,把符号,图式与物质的特征,化学反应发生和现象结合起来,以丰富联想为线索,减少机械记忆,增加理解记忆,从而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提高记忆效率.

如装置气密性检查的教学:笔者第一次用”先总结再练习“方法教学.

设问:如何检查下列装置的气密性

图1 图2

教师总结,图1用加热法:将导气管放入水中,给气体发生装置微热,若不漏气将观察到:导气管末端有气泡产生,停止微热后导气管末端有一段倒吸的水柱 关键词为”浸液,加热,冒泡,水柱“.图2用液压法:塞紧塞子,关闭活塞,通过长颈漏斗向试管中注水至漏斗中液面与试管中液面形成高度差,一段时间内不变,则证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关键词”关塞,加液,静置,液面“.

练习:请检查下面装置的气密性

图3 图4 图5

对图3学生的回答:用酒精灯加热,导管口有气泡产生,撤掉酒精灯有水柱产生;或到入水,形成液面差则气密性良好.图4,5他们无从下手.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学生没有理解本质,只是强化记忆,易混淆,新情景就不会运用.

于是笔者改变教学方法,即”给出两种方法——对比分析——总结——应用“.但用同样的习题,在对比分析上化了较多时间,引导学生思考:影响气体体积有哪些因素 两种方法有何共同点 何时检查 让学生在思考讨论中得出:首先形成密封体系(通过关塞或加水实现,所有的出气口均要关闭,但只有一头是”软“关)然后改变条件(温度或体积),使定量气体在前后有压强的改变,在”软“关一头产生明显现象,以达到检查气密性的目的;且检查气密性均在装药品前.这样学生明白其本质就是利用压强差,不管是何种装置,都是这样的.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对图3,4,5都能轻松回答,在以后的练习,考试中,学生都能规范表达,因为他们理解了实质.

细节决定成败,在倡导”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的新课程理念下,学生所学知识的难度要求普遍降低,但对解题的规范,实际的动手规范等细节方面的要求却逐步提高.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其规范的教学会使学生受益终身,教师应本着严谨治学的态度,注重教学各环节的规范性,使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邹庆根. 化学教师应加强语言文字修. 化学教学. .1

[2] 黄延旭. 规范化学用语 提高学科素质. 河北理科教学研究. 2006.3

[3] 江会照. 从”首因效应“看化学课堂教学的规范性 .化学教学2006 .8

[4]彭辉. 中学化学语言的初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7

篇9:幼儿教育教学策略论文

幼儿教育教学策略论文

摘 要:幼儿时期是智力发育和教育启蒙的黄金时期。在这一阶段,幼儿的学习兴趣与方法都获得了较快提高。因此,幼儿教育教学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而科学合理的策略是幼儿身心健康快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因素。可以从幼儿教育教学策略入手,对情感策略、互动策略和生本策略这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关键词:幼儿教育;情感策略;生本策略

幼儿园是孩子们的启蒙之地,是身心发展的沃土。在新形势下,幼儿园的一些幼教策略已满足不了教学需要。通过分析现今幼儿教育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幼教改革势在必行,且应当从情感策略、互动策略和生本策略这三个方面实施。

一、情感策略

情感策略是幼儿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广大教师更应该努力提高情感教学水平,做到在情感教学的同时能够注意到幼儿的情感变化,并根据反馈积极调整教学方法。

1.教师情感教学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采取情感教学是很有必要的。教师需要结合教材进行分析,设置情感教育的环节,运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加强环境渲染与情感表达。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遇到过幼儿对书本中的一些内容难以理解的现象,对此,教师以一个积极热情的姿态投入到教学之中,借助充满感情地描述和讲解,得到了很好的效果,也带动了幼儿继续学习的兴趣。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更应注重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发挥自身的“传情”作用,使情感教育得到有效的实施。

2.教师关注幼儿的情感反馈

在情感教学的同时,教师还应当注意到幼儿的情感变化。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关注幼儿的语言和表情,来了解幼儿的情感反馈。然后教师根据反馈结果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包括调整教学节奏和转换教学方法等,从而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针对一些幼儿性格内向、胆怯的情况,我们密切关注他们的情感反馈,单独为他们制订教学策略,为幼儿创造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幼儿能够向外界表达出自己的感情。

二、互动策略

在幼儿教育中,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有助于幼儿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对于幼儿认知水平以及师幼关系的发展都大有裨益。

1.构建有效的互动策略

当前幼儿教育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就是在互动策略的贯彻落实中,幼儿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保证,许多教师都以自我为中心开展互动,以致课堂效果大打折扣。对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加强幼儿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此来构建有效的互动策略。在课堂互动中,教师的角色应当完成由师长向幼儿朋友的角色转换。在这样平等、尊重的课堂氛围中,幼儿便获得表达自己的欲望和表现能力的机会。这样还能使教学适应不同水平的幼儿。广大教师只有具备了积极的互动策略,培养幼儿的探索兴趣与能力,才能打造有效的互动课堂,并使教学成果惠及所有幼儿。

2.创造良好的互动环境

良好的互动环境也是幼儿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课堂中的提问环节就是一个可以充分利用的互动环境,教师把握好提问的内容和时机就显得极为重要。教师有效地提问和追问能为幼儿提供探索的支架,在这样的互动环境中,幼儿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都被激发出来,课堂也变得妙趣横生。此外,幼儿园的园区和教室布置也是能够创造良好互动环境的。在园区开辟互动活动区、手工坊等,在教室让幼儿自己布置墙饰,这些举措都是能够增加师幼互动的,还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

三、生本策略

近年来,生本教育理念的.试验开展在幼儿教育界引起了巨大反响。与传统教育管理思路不同的是,生本教育明确提出“真正以学生为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理念。生本策略是一种崭新的幼儿教育教学策略,能够使受教者在自己活动与学习的过程中享受到快乐。

1.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学习

在生本策略中,教师是生命的牧者,而不是拉动学生的纤夫。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发挥桥梁作用,积极正确地引导幼儿。生本教育是为儿童好学而设计的教育,而教师更要把课堂上的教学内容转变为知识的线索,借助课堂活动,引导幼儿在活动中习得知识,并体会自然及社会的美好。这样就达到了生本策略的目的,课堂教学也由此成为朴素而无形的德育过程。

2.引导幼儿自主学习

在幼儿教学活动中,我们应当实现由“师本教育”向“生本教育”的转变,使幼儿居于主体地位。积极贯彻实施生本策略,将幼儿引入自主学习的道路。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做到“隐身”,把课堂空间交给幼儿,促进自主学习。教师作为引导者,还需要提供充足的时间,以展现出幼儿的主体性,使幼儿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在这样的教学策略下,幼儿愉悦性、体验性和技能学习都是在自己操作中获得的,实现了幼儿主动、积极的发展。

许多幼儿园因受传统教学思想的限制,仍然只注重于照本宣科式地给幼儿授课,造成了教学策略上的缺失。对此,广大教师要清醒地认识到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对幼儿发展意义重大。我们是幼儿的启蒙老师,应该结合幼儿的心理和兴趣,精心设计安排课程,综合运用情感策略、互动策略和生本策略,做到“一切为了幼儿,为了一切幼儿,为了幼儿一切”。使得幼儿园以教学为中心,教学以幼儿为中心,真正实现幼儿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钱维丹.运用情感教学策略促进幼儿情感积极发展[J].学前教育研究,(09).

[2]裴银霞.浅谈现行幼儿教育的教学策略[J].科教论坛,(07).

篇10:高中数学教学策略论文

高中数学教学策略论文

一、对高中数学教学现状的剖析

一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过分地强调学生的自主性而忽略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指导作用。在现代教育理念里一再强调学生在小学中的主体性,这没有错,但是事物到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不能够因为因为学生是学习活动中主体而忽略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否则又会走向另一个教学的极端,导致教学活动的盲目性。二是在初高中知识的衔接上还存在不足。相对来说,高中知识要比初中的数学知识在难度上要大的多,在广度上都有大幅度地提升。在这种大的跨度里,学生不太适应这种突然的变化。他们总是感觉到高数学难学,丧失一些学习的信心。

二、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对教学的现状的教学策略

1.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积极转变教学观念,用于不断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在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中,一再强调要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合作地学习活动,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所以,作为教师,应该首先在观念上积极地转变教学的观念,在教学中多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的地位,因为毕竟在教育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属点。在教学中积极做好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学习中都能够在不同程度上得到发展。

2.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积极加强初高中知识的衔接。在高中各科教学中,其知识点跟初中都有联系,但是在深度上有着截然不同的一面,面对这些差异。作为高中数学教师,一定要积极地在初高中知识的衔接上处理好,便于高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教学之前,一定要了解这些学生的学习程度和在学习中的接受能力。在对学生学习基础和小学能力的充分了解基础之上,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多加强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学习方法的有效指导,让学生在小学中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助于高中数学教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3.在教学资源上进行必要地开发和利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我们有必要积极地对教学资源给予必要地开发和利用。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常常用语言尽管表述得特别清楚,但是学生就是不能够达到深入地理解和把握。鉴于这种状况,有必要在教学资源上进行开发和利用,充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出一些丰富多彩的教学课件,帮助学生对高中数学知识的更好滴理解。比如针对“集合”一节教学内容,我们就可以挖掘出生活中的有关于集合知识的一些片段,将他们以文件的方式存储起来,以备教学时使用。

4.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积极整合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活动。一般来说,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常常要在黑板上板书出许多的数字和文字,而那些解题过程在板书中,所花时间有太多,给教学带来诸多不便。倘若我们能够有效地整合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活动,则完全可以将以前需要在黑板上板书的题目和解题过程,都能够在瞬间里完成。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还充分地运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使其转变为色彩丰富的视频,在数学课件里做好。我们在充分地使用了教学课件进行有效的教学,在教学内容上明显有增加。我们希望高中学生在同样多的时间里,掌握到更多的高中数学知识,我们可以用传统教学中表述方式进行教学活动,积极地展示解题思维方法、教学重点难点。在这一过程中,为了节省更多的时间,我们完可以合理地利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来进行教学活动。例如:在教学“等比例求和”教学内容的时候,就可以见这一抽象的思想问题用图形思维,将等比例求和转化为图形进行理解,可以有效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综上所述,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对于刻意强调学生的学习白主性忽略了教师的作用、对初高中知识的衔接重视不够、课时严重不足这些问题,我们只有积极地采用一些应对的策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积极转变教学观念用于不断适应新课改的要求、积极加强初高中知识的衔接、在教学资源上进行必要地开发和利用、积极整合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活动,都是良好的解决策略。

作者:王忠莲 单位:重庆市江津八中

篇11:英语课堂教学策略初探论文

英语课堂教学策略初探论文

学习是学生大脑的一种认识活动,必须由学生亲自参加和体会才能完成。学生的学习不仅是继承性的学习,更是创造性的学习。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主动地去激发学生的学生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觉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但能转化为学习动机,而且也能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因此,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利用不同的情境进行教学。情境要贴切逼真,方式多样新颖,以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和主动性。

1、创设学习情境。

课堂上可利用直观教具创造情境,让学生一目了然,有身临其境之感。如在教授三年级《新标准英语》第二册第四模块Food时,我把香蕉、梨子、苹果放在篮子里,带到课堂上,同时挂一幅劳动场面的张贴画在黑板旁边。首先,我用一个苹果、香蕉和梨子作为教具来复习前一课学过的英语内容,然后指着篮子问学生:“What’sinthebasket?”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当学生渴望得到答案时,我从篮子里拿出面条与米饭,他们会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怎样用英语来表达面条与米饭,为教活新课埋下了伏笔。接着,我让学生结合张贴画展开想象,如农民伯伯在做什么、劳动果实是怎么样得来的、果实得来的易与难,渗透一些必要的思想品德教育。情境教学唤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其主体性得到了发挥。

2、英文歌曲激发学习兴趣。

音乐有神奇的力量,在歌曲演唱中,能获得轻松愉快的感受。教学英语歌曲,是英语教师用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创造一个轻松愉快、和谐协调的课堂气氛的重要手段,能让学生在歌声中学习新词、新句型,在轻松的气氛中学到新知识。

如我在教授《新标准英语》第一册第一模块第二单元《Howareyou?》时,利用歌曲教学:“Howareyou?I’mfree,thankyou。”同时加上动作、手势来表达意思。我走到学生中间,跟学生握握手、摸摸学生的头,让学生感到亲切、轻松、自然,很快地学生就学会了这首歌。在歌唱练习中,学生自然地模仿起老师的动作,握着同桌的手,抚摸着对方的头,进行小组英语歌曲比赛,课堂出现了你追我赶的良好学习氛围。

二、设置问题,激励思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多层次的要求,鼓励学生提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给学生一片探索的空间,给他们选择的权利,让其主动加入到教学过程中来。我在教学英语数词从thirteen到nineteen时,引导学生做比较,激励学生提问,找出这些数词的共同点与不同点,于是学生便有了疑问及答案:

(1)这些数词后面都有“teen”。

(2)fourteen、sixteen、seventeen、eighteen和nineteen都是由four、six、seven、eight和nine后面加teen而得。

(3)thirteen和fifteen与其他词不一样。

(4)这些数词的结尾“teen”读音都一样吗?

对于学生得出的答案我给予肯定,表扬他们,激励他们,同样给他们的疑问相应的答案。教读这些数词时,以thirteen、fifteen为例,我让学生总结“teen”的准确读音,然后让学生去认读fourteen、sixteen、seventeen、eighteen和nineteen等单词,给他们独立思考的机会,发挥其主体性。

三、引入竞争机制,开展竞赛活动

小学生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这种心理如果引导得当,会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在课堂上,适当引入竞争机制,开展竞赛活动,可让学生忘记犹豫、忘记自卑、忘记恐惧、调动积极性,使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得以发挥,课堂效益得以提高。

如在教小学《新标准英语》第二册第九模块Possessions时,我采用了传话的活动方式,展开了小组竞争的活动。教学“I’vegotanewbook,it’sanicebook”等句子两三遍后,便展开活动进行机械性的记忆。我小声地把“I’vegotanewbook”这句话告诉每一组第一个学生,然后由他们把这句话传给身后的学生,以此类推,每组的最后一个学生把所听到的话告诉我,比赛中用时间最少、答案又准确的小组为胜方,教师给胜方奖励一面小红旗。又如在数字游戏中,我把全班分成两队,黑板上画有一个大圆圈,指定一名学生到黑板前记分,每个队选出一名参赛者站到黑板前,当我说出1到15之间的数字时,若黑板的圆圈里已有这些数字,擦掉它,若没有则补上这个数字,看谁的手最快,最先在圆圈中写下数字或抹掉数字的,为本队挣得1分。接着让这些选手挑选下一个参赛选手重复这个游戏,直到所有的学生都轮上为止,得分最多的队为胜方,用红花奖励。整个活动过程紧张又活泼,充满了主动性。

学生的素质、智力、理解能力是参差不齐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给不同学生创设不同的问题,选择适合他们的起点,尽可能地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展现的舞台与表现的机会,善于用辩证的、发展性的评价来激励学生,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增强课堂的主体性。

篇12:初中语文教学策略初探论文

初中语文教学策略初探论文

1、明确最基本的朗读要求,把握各类文章的朗读技巧

语文教师有责任和义务教学生准确、流畅、有感情地进行朗读。朗读最基本的要求有:第一,字正腔圆,声音要真实,不夸浮或飘动,其次,节奏要平稳的变化,不要太紧也不要太松,每个词之间的疏密度要恰到好处,最后,结合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掌握文章中的重音,进行适当的停顿,还要掌握其他的技巧进行朗读。同时对于各类文体的朗读要注意把握其不同的特点,朗读中国古典文学,语气要温柔、深沉,清晰而响亮,从而能够清晰而准确地揭示文章的涵义;朗读诗歌,要掌握好押韵及节奏,跌宕起伏的节奏通常是诗句的特征,这就要注重停顿、快进等;朗读散文要体现情感发展脉络,明确作品中流露的`或激昂、或低沉、或明快、或舒缓的情感节奏等。

2、通过范读,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起朗读兴趣

列宁说过:”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认识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注意,记忆和思考。“范读的作用,在于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快速走进课文,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引起强烈地朗读兴趣和求知欲望。因为,”知之者不如好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变色龙》,一个可笑、可悲、可怜的奥楚蔑洛夫展现在同学们面前,引发同学们对当时社会的思考。在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小石潭记》、《岳阳楼记》等名篇时,对于经典段落,要反复朗读,读出重音、节奏、韵律、感情意境等,在范读的过程中,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一幕幕多彩的情意,激荡在同学们富有创造的想象中,再者初中生形象思维强,善于模仿,记忆力好,只要范读得好,就能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他们就会朗读得”有滋有味“,朗读出”成果“来。

3、巧妙利用音乐等多种手段,营造气氛,引领学生入境

新课标中要求关注学生的情感的独特体验,就必然离不开朗读这个环节,叶圣陶先生认为,朗读与研究课文同等重要,二者缺一不可。一堂精彩灵动的语文课,必也离不开学生入情入境的琅琅书声。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叫做”美读“,就是要”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然而真正能读出感情来并不容易,除了对文本的理解这一步,我们还应该看到:情绪具有感染力,如见到月缺花残易触发感伤情绪。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相应的音乐,渲染课堂气氛,创设浓厚的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环境中,似见其物,似闻其声,变作品中的”此情此景“为”我情我景“,让学生闻”声“动情,进入朗读的最佳境界。有人说,音乐是”美丽的画“,是”流动的诗“。特别是对于初中年级的学生,他们情感饱满而易触发,想象力丰富。音乐反映的画面和形象,与课文内容融为有机整体,他们的想象力即刻被调动,在音乐特有的旋律和节奏下能快速的进入情境,达到对课文的深入理解,自然而然地读出”味道“来。例如,在教学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一课时,在欣赏了星空的美丽景色后,我播放《星空》的钢琴曲,让学生跟着时而寂静时而跳跃如闪烁星空的钢琴曲试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作者情感,作者对天上街市的喜爱,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都在他们动情的朗读中体现了出来。他们读完后我设问:”如果你在如此繁多星星的天空下,看着这半明半昧的群星,你心里怎么想,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这样,在音乐声中,学生放飞自己思绪,似已伫立星天下,入情入境,争先描述自己”眼前"所见之景,抒发他们的喜爱向往之情。再通过老师适当的点拨、范读,让学生品味语言文字的美,激发起他们强烈的朗读欲望,在此情此境中进行朗读,从而使朗读引人入胜,叩人心扉。课堂将再不是枯燥的读书,而是学生带着美好的心灵与文本对话,这样的课堂,怎会不享受?学生的朗读能力怎能不提高?总之,朗读就是要运用普通话,将书面语言清晰、响亮,并富有感情地读出来,变文字这一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只要广大初中语文教师能坚定信心,正确应对朗读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不断加以分析改进和完善,就一定能迎来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春天。

篇13:高中英语教学策略论文

高中英语教学策略

文/张 书

摘 要: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以生为本,以学定教,优化课堂教学环节,创新教学方法,巧用教学策略,让学生自主进行英语学习。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还要巧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多角度拓宽教学渠道,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

篇14:高中英语教学策略论文

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调整自己的英语教学策略,积极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不断地将语言技能转化为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促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学习能力以及英语运用能力。

一、以生为本,以学定教,优化课堂教学环节

高中英语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参与的基础上的教学,只有学生乐于参与的英语教学才是真正的英语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把握学生的学习能力,根据学生的实际英语学习能力选择英语教学策略,让学生能够不断地在现有的基础上获得能力的提升。高中英语教师在备课时,要将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放在首位,让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参与课堂学习。在课堂上,教师要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的训练落到实处,还可以提出分层教学思路,让每一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都能在现有的基础上获得质的飞跃。

二、创新教学方法,巧用教学策略

高中英语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是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思考的过程,是学生能力获得提升的过程。教师要让学生明确每一堂课的学习目标,(www.fwsir.Com)发展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喜欢上英语。如,在英语学习氛围不是很浓郁的班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前进行三分钟的英语口语交流,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加强指导,引导学生层层深入,积极思考,逐步掌握英语学习方法。

三、运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多角度拓宽教学渠道

教师要运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如学校具备多媒体教学条件,教师就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教学重点,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难点,提高他们对英语的运用能力。如果学生具备多媒体学习的能力,教师可以运用英语教学网站等教学平台进行英语教学,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智慧和积极性。

总之,教师要整合运用多种教法,实现情境、知识与英语交际过程的统一,充分利用多媒体等丰富的网络资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逐步形成具有个性特点的英语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的实际英语能力选择教学策略,确保每一个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都能获得能力的提升。

(作者单位 河南省洛阳市金帆中学)

篇15:经济管理教学策略论文

经济管理教学策略论文

1任务的提出

目前,很多高校经济管理类课程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用“统一的教学内容、标准的答案、机械单一的考评”等方式,要求学生循规蹈矩,亦步亦趋,被动接受。在教学内容上往往只重于课本,脱离实际,并且“满堂灌”,对于培养学生优良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和实践能力等存在一定欠缺。这不仅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也压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学习死板,多局限于只会做题,缺乏实际动手能力,不能达到学以致用的高度[1]。为改变这种状况,北京工商大学陆续开设出一批经济管理类实验课程,目的是为了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符合市场需要的现代服务业人才。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学校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与支持下,学校经济管理类实验课程不仅在数量上大幅增加,而且在内容上也是不断推陈出新,如今,经济管理实验课程已经成学校的特色和亮点之一,在国内高校有着广泛的影响。学校绝大部分学生都不同程度地选修过这类课程。但是从学生的视角看,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实际效果究竟如何,学生在参加这类课程的学习与训练后到底有哪些体会和收获,这些信息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收集与分析。过去,一般只是在课程结束后,通过学生撰写课程总结和参加“学评教”的形式来了解学生对某实验课程的评价。由于课程总结附带有学生实名等信息并与成绩直接挂钩,因此,很难使学生表达真实意思,往往是好话连篇。而学评教则只侧重对教师教学水平、态度等的评价,带有较多感情色彩,对课程质量涉及不多,因此,评价信息结果的参考价值有限。为了搞清大学生参加经济管理类实验课程后的真实感受,本课题组利用“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计划资助”等项目的支持,开创性地策划,并在大范围实施了匿名问卷调查活动。根据学生对问题的关注特点,我们有针对性地设计了调查问卷,内容包括6大问题、28个关注点。然后分别向参加本学期所开设的约20门不同经管类实验课程的1100位学生发放,要求他们以匿名的形式在调查问卷上填写个人感受与评价。根据统计,共收回有效问卷1076份,这一数量占本学期学生参加不同经管类实验课程总人数的50%以上,样本覆盖面具有较高代表性。此外,由于问卷调查采取不记名方式,从而可确保学生最大限度地自由表达看法,这也为使获取的第一手信息与评价更具真实性和可靠性奠定了基础。最后,项目组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再进行认真分析并将结果汇总,把所获得的信息及分析结果提供给学校教务管理部门和实验教学部门参考,以利更好地提升实验教学质量。

2对经济管理类实验课程效果评价的调查问卷统计结果及分析

2.1经济管理类实验课程给学生普遍带来收获,但仍不尽如人意

根据调查问卷(见表1、表2)结果,57.92%的学生在参加经济管理实验课程后感觉收获很大,其中有66.46%的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53.96%的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得到提高,52.90%的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得到了提升,51.88%的学生通过课程使社会就业能力与就业竞争能力得到提高。这些说明,通过经济管理类实验课程可以较好地从不同方面,不同程度地提高学生相关的能力,而且在某一些方面的`提高效果显著。通过对问卷统计表1的分析,我们也注意到仍有高达1/3(33.33%)的学生在选修完经济管理实验课程后感觉收获一般;6.88%的学生的总体感受远不如预期,个别学生甚至有后悔的感觉。这说明部分学生在上完经济管理类实验课程后的实际收获感觉与原先的期望值还存在较大落差。从问卷统计表2反映的信息可以看出,在知识结构改善(38.96%认同)、创新意识与能力的提高(35.83%认同)、意志力与自信力的改善(20.21%认同)以及学习主动性的改善(39.17%认同)方面,大多数学生并不认同。经与部分学生沟通了解到,主要有以下原因:(1)由于这类课程的重点在于组织学生动手实验,教师在理论知识方面的讲授相对较少,因此,对于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效果一般;(2)由于该类课程基本上每周就上一次课,学生只有在上课时才会接触到这门课,而且,教师都比较注重课上训练,课下留的作业不多,缺乏平时复习的支持,导致学了新知识忘了旧知识,效果并不好;(3)由于这类课程基本都安排在机房进行,在上课期间,由于各种原因导致部分学生乘机利用电脑干起了自己的事情,导致听课效率不高;(4)有的学生在刚开始时对这类课程兴趣浓厚,可因为专业性较强和课程进度太快等原因,越来越跟不上进度,也就逐渐失去了对这门课的兴趣;(5)个别教师在实验课程设计与组织方面存在问题,如上课内容简单、形式单一、缺乏难度和挑战性等,还有的教师课程组织管理不到位,对学生过于放任等,这些也都导致了学生参加经济管理类实验课程后总体收获不如预期。

2.2经济管理类实验课程得到学生普遍认可

调查结果(见表3、表4)显示,高达75%的学生认为开设经济管理实验课程很有必要。其中有52.08%的学生认为经济管理类实验课程在能力培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有46.46%的学生认为课程与理论相辅相成,有39.17%的学生认为这类实验课程符合教育规律,可显著提升学习兴趣和效果。这说明学生对此类课程总体上是认可的。其实,从学生角度看,非常期待通过经济管理类实验课程加强对平时知识的消化吸收,把平时学习的理论用于实际操作中。多数学生在参加这类实验课程后也切身感受到,很多专业课程都需要实际的操作才能对知识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从中获得自己的见解及经验。从表3中我们还注意到,有14.58%的学生认为经济管理类实验课程应该适当开设,但不要太多,有10.2%的学生认为开设经管类实验课程可有可无,或没必要。前者的原因是由于这部分学生担心开得太多可能会没有时间学习其他课程,不能更好地拓宽知识面,所以他们认为经济管理类实验课程要适当地开设。至于后者,由于某种原因,可能还缺乏对这类实验课程作用的全面了解与认同。

2.3多数学生主动积极选择经管类实验课程

调查结果(表5)发现,89.79%(除去10.21%的学生认为容易拿学分)的学生选择经济类实验课程的目的是积极的,其中有76.04%的学生是为了锻炼实践应用能力、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而选择此类课程。这说明,由于这类实验课程实用性及应用性较强,所以学生会选择这些与自身今后发展密切相关的课程,从而锻炼提高自己的能力。其中有部分学生之前学过相关理论课程,出于完善自己知识的系统性考虑,特意选修具有很大关联性的实验课程,想通过这个平台,将课堂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加以实际的操作应用,从而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还有一些学生,之前并没有学习过相关理论课程,但是出于自己对此类课程的兴趣,或者是希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而特意选择此类课程。相比较这些抱有积极主动态度的学生,我们也注意到,有10.21%的学生选修经济管理类实验课程的目的是因为拿学分较容易,尽管这只是极少数学生,但从一个侧面说明,在部分学生的理解中,这类实验选修课可能存在着教师给分偏松的现象。此外,一部分学生抱着能在半学期内学完一门课程拿到学分的心态来选修此类课程。还有一少部分大一新生,由于压根不了解此类课程,对实验课程内容认识不清,选课目的并不明确,导致他们单纯为挣学分而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打折扣。

2.4学生对实验教学组织形式的期待非常务实

由调查问卷表6发现,学生普遍不喜欢以“教师布置任务后完全由学生自主完成训练任务”的上课模式(只有24.58%认同)。多数学生希望教师在实验课程组织过程中能够做到模拟操作配合案例分析与讨论(51.46%认同),同时,有45.21%的学生希望采取理论授课与训练结合的方式,35.21%的学生认同由实验课程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各项训练任务。经过与学生交流沟通了解到,由于多数学生初次接触实验课程,对动手实验操作有一种既兴奋又陌生的感觉。在教师布置实验训练任务时,常会遇到很多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要么是在操作过程中步骤经常出错,要么盲目操作,跟着感觉走。如果没有教师的指导、帮助,再加上学生不得要领,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甚至厌烦。此外,很多实验课程的展开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如果没有把握好基础知识,学生在做实验时就会带有很大盲目性。因此,学生普遍期待着卓有成效的课程教学组织形式,希望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少走弯路,尽快达到实验课程预期的目标。他们希望教师能在教学过程中起到教育、引领和指导作用,不仅讲解必要的相关理论基础知识,还要亲自指导学生完成训练任务和模拟操作,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同时,希望师生一起参与讨论问题,进行案例分析等。希望通过这些过程,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还能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得学生更愿意和教师交流。

3对策与建议

在对大学生实验课程评价信息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项目组也征求了部分学生的意见,在此汇总几条建议供学校相关部门参考。

3.1有针对性地分层次开设经济管理类实验课程

针对学生在参加经济管理类实验课程后的体会与评价有较大差异,建议这些实验课程的开设可考虑分层次的模式,课程内容的难度和深度要有所不同,以便于更具有针对性:

(1)专门面向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实验课程。所开课在内容上要有深度和难度。对于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来说,不仅应该开设较多的相关实验课程,更应将其中一些课程作为必修课,以强化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对所学的专业知识能够深入理解,并使相当部分的知识能达到应用的水平。

(2)面向非经管类专业学生开设的实验课程。由于这类课程需要一定的前期相关知识基础,建议实验课程适当放低难度,注意经济管理基础知识的介绍和讲解,使这部分学生能及时补上这方面的不足,有效地融入到课程中。

(3)面向全校各专业学生开设一些通识性实验课程。主要是用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和满足学生广泛的兴趣,拓展知识和能力结构,为今后的自身发展提供更宽的选择[2-3]。

3.2合理安排课程时间及内容,确保实验课程取得预期收益

由于部分经管类课程时间常采取每周4节课连上的形式,使得学生连续下来感觉很疲劳,难以消化学到的知识,影响学习质量和收益。因此,建议在时间安排上考虑从每周4学时更改为每周2~3学时,教师可放慢进度,照顾大多数学生的承受能力,以便学生更容易投入课程中并收到良好效果,从而也更愿意去参与这门课。此外,建议在每次上课后,适当留一些课后练习作业,同时提高平时成绩的比例,注重对平时成绩的考核,这样有助于学生注意及时对课程教学内容的消化与吸收。期末考试可以采取论文、实验总结报告、实际任务解决方案和动手操作等为主的方式,不能只要求死记硬背知识点,应该通过更多的形式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4]。

3.3注重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考虑到多数学生普遍希望通过实验课程来提升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等,建议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有侧重地培养学生某一方面或者某几方面的能力,如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与就业竞争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意识等[5-7]。建议教师在每次实验课上有针对性地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或研讨分析,主动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还可适当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活动”,布置一些课题让学生动脑、动手去搜集资料,最终撰写研究报告等,注重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和思考的能力。此外,希望经济管理类实验课程教师合理进行课堂设计与组织,在知识讲解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案例分析内容。因为案例能够更生动、形象地反映知识的要点,通过这些案例,可将生硬难理解的理论知识变为更能被学生所接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8-9]。教师在课上多加强课堂讨论,通过师生互动,或让学生组成小组相互讨论,激发学生思考,在讨论发言的过程中锻炼各方面的能力,并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对于有一定难度的训练任务可以由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同时也可以播放一些视频短片等来帮助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学生兴趣。

3.4加大对经管类实验课程的宣传力度

通过对周围学生的调查了解,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经济管理类实验课程了解不够,往往只停留在字面上的一些理解。为了使更多学生详细了解此类课程,建议教务处和教学部门加大经济管理类实验课程的宣传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如网络宣传、视频、讲座、试听、参课学生座谈、交流心得体会等方式,对课程主要内容、特点、适用范围、需要的前期专业知识基础、师资情况等信息进行必要的宣传和介绍,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这类课程的优势和特色[10-12]。这样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背景和未来职业发展预期,有目的地选择相关实验课程,避免选课时的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

3.5加强经管类实验课程效果的调研、研讨与交流

我校有一大批来自相关学院和经济管理实验中心讲授实验课程的教师,他们兢兢业业、开拓进取,开设了很多特色突出、内容充实的经济管理类实验课程。这些课程大都深受学生喜爱,其中不少实验课程由于名额所限,往往使相当一部分学生多次选课无果,难以如愿。建议学校不断加强经管类实验课程建设,将收集和了解学生对课程的评价与反馈意见常态化。通过不定期召开有实验课程教师和学生参加的实验课程建设研讨会,共同商讨、认真分析和研究实验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及时论证和实施改革方案,使实验教学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不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4结束语

通过本次实践创新活动,深入实际,利用无记名调查问卷的形式,统计学生对经济管理类实验课程的体会和评价,从中获得了不少第一手信息,了解到学生对经济管理类实验课程的一些真实想法,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分析结论。由于本次问卷调查选取的样本数量较多,涉及范围较广,因此,其信息结果基本上可反映学生对经济管理类实验课程的总体真实感受,是从学生视角对这类实验课程的客观综合评价。对这些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可有效发现我校在经济管理类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希望这些分析结果无论是对于改进和提升学校实验教学水平,还是完善实验课程建设,都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篇16:高中语文教学策略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策略论文

摘要: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提高其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在课堂上实施深度阅读教学,引导学生体验语言文字的张力和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可以有效促进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文学修养的提升。结合实践,提出高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 深度阅读 教学策略

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高中语文教师应着力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分析和运用能力,让学生在对课文的深度阅读中提升审美素养。在课堂上实施深度阅读教学,引导学生体验语言文字的张力和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可以有效促进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文学修养的提升。以下结合教学实际,谈谈高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把握文章主旨,掌控全文内容

把握文章主旨,掌控全文内容是进一步学习课文的基本要求。不同体裁的文章,其写作特点各有差异。教师应把握文章特点,采取恰当的教学策略,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鉴赏性阅读,引导学生深度阅读,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收获感悟。

(一)找准文眼

深度阅读应先从文眼开始,即从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的词句入手。文眼是窥看主题思想的窗口,能帮助我们理清全文脉络,搞清文章各部分间的.关系。清代文学家刘熙载说:“揭全文之旨,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探寻文眼需细细揣摩,通读一番找到后会顿时心生喜悦,同时可以感受到作者赋予这寥寥数语的情意。如《项脊轩志》中的“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即是全文的文眼,承上启下,文章的感情由喜陡然转悲。课堂教学就可从此开始,让学生找出“喜”“悲”各有哪些方面,作者又是如何以平淡的叙述来表情达意的。再如《过秦论》中的“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说明了秦朝由盛而衰的根本原因,总结了秦二世而亡的历史教训,劝诫汉文帝施行仁义之治。

(二)抓取段落中心句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均是精挑细选、字字珠玑的名篇,但由于教学进度的限制,课堂教学不能面面俱到,应抓取文中的关键句段进行重点教学。中心句就是文章的骨骼,是作者写作思路留下的轨迹。文章中心句因所在位置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段首中心句起点明主旨、概括总述的作用;段中间的中心句多是过渡句,与上下文联系紧密;段末的中心句或总结段意,或呼应前文;开头或结尾的中心句也有强调和增强印象的作用。如《说“木叶”》一文,行文思路清晰,每一段中心句都位于段首,集中概括了本段段意。如以“‘木叶’是什么呢”为中心句,展开了“木叶”之出处和古代诗人对“木叶”钟情的表述。“古代的诗人们都在什么场合采用‘木’字呢”一句发出疑问,随后介绍“木”字并非随处可用,并举例说明用“树”与“木”给人的印象存在差别,为后文辨析“树”“木”的不同和介绍“木”字的特征作了铺垫。

二、寻找细节线索,体会作者情感

(一)体悟语句的感情

凡是震撼人心、发人深省的文学作品,必会让读者透过文字感受到作者情怀。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深度阅读文章时,应侧重让学生根据上下文和写作背景分析文中语句的感情。《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文中,主人公别里科夫“总想把自己包在壳子里,仿佛要为自己制造一个套子,好隔绝人世,不受外界影响”“,凡是违背法令、脱离常规、不合规矩的事,虽然看起来跟他毫不相干,却惹得他闷闷不乐”。几句话活灵活现地展示了一个可悲可恨的19世纪末俄罗斯知识分子形象。封建专制统治下的沙皇政权牢牢监控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对宣传革命的进步人士进行残酷的镇压,作者通过此文表达了对残暴的沙皇统治的厌恶和对麻木民众的痛心。

(二)从细节切入

从文章细节入手,在揣摩文章细节中产生阅读的兴趣和满足感,会使学生更愿意深入地阅读,并在思考和发现中不断提升文学素养,获得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构思精巧、环环相扣,“草蛇灰线,伏脉于千里之外。”《林黛玉进贾府》一文就很考验学生的细心。教师可设置问题,由学生分组讨论,并派出代表来回答。如:“王熙凤为什么要夸林黛玉通身的气派不似老太太的外孙女,而是真真的嫡亲的孙女?”稍稍考虑,我们就可给出答案:王熙凤心思通透,聪慧识趣,一句话就夸赞了在场的林黛玉、贾母和贾氏三姐妹“。林黛玉为何如此多虑,为何进入贾府后‘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以此问题组织班级讨论,让学生们设身处地地回到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时代,“体验”寄人篱下的可怜,理解黛玉的担忧和敏感,从而获得情感共鸣。

三、鼓励学生反思与质疑

部分学生阅读时喜欢一目十行,走马观花,这样虽然看似阅读效率高,实际上看过便忘了文章内容,忽视了作者的情感。阅读是和书本的神圣对话,需平心静气,细细思量,实现心灵沟通,产生思想共鸣,才不辜负著书者的深意。高中生思考能力趋于成熟,应努力领略书中风光,吸收文字表达的思想,以有价值的材料促进自我心智的成熟,做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生在阅读中增强感知能力,能根据自身的阅历和视野提出问题,才算是有价值的阅读。学习《赤壁赋》(前《赤壁赋》)时,教师推荐学生对《后赤壁赋》进行拓展性阅读,比较两文的写作手法和所抒发思想的异同,思考为何《前赤壁赋》名声更大,并说明自己更喜欢哪一篇以及为什么喜欢。通过反思阅读,加强了学生对于《前赤壁赋》的理解和记忆,也加深了学生对文章主旨的认识。在学习鲁迅的《祝福》时,班上就有学生质疑:“为何境遇值得同情的祥林嫂最终会被村里人嫌弃?”针对这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笔者特地空出半节课的时间组织了班级讨论。学生通过讨论认识到:祥林嫂过度消费别人的同情以博取大家的关注是不可取的,她虽有反抗精神,却顺从礼教的压迫,并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这就是自主思考的好苗头。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多鼓励学生质疑,提供机会让学生质疑,并及时进行引导与指正。四、结语养成深度阅读的习惯,学生会受益无穷。深度阅读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丰富其精神,提升其审美情趣,加强学生传承中国文化的责任感。高中语文教学总体来说以教师的教为主,但教师应给学生创设适宜阅读的环境,引导学生从精致文化中寻求精神安慰,培养纯正的阅读兴趣。

篇17:美术教学策略探讨论文

美术教学策略探讨论文

美术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各种活动方式和程序的总称。以下是“美术教学策略探讨论文”,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教师在美术课堂教学方面需要不断创新,使美术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充满活力。那么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呢?本人就教学经验浅谈一下关于中学美术课堂教学方法的运用。

一、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

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即教师为引导学生而提出问题,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通过学生独立的探究,寻找问题的答案而获得知识的方法。教学时教师要努力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的良好的教学情境,选择和确定探究发现的问题(课题)与过程,有序组织教学,积极引导学生的探究发现。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具体实施流程为:创设问题的情境一选择与确定问题一讨论与提出假设一实践与寻求结果一验证与得出结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一游戏一体验一环环相扣一成功。该过程具有一个或几个体验绘画乐趣的环节,有时这些环节互相连接、层层递进,使学生能体验到绘画、学习、挑战、交流和创造的多种乐趣,通过游戏合作方式让同学体验成功,增强学生自信心,培养学生创造的兴趣,为学生的和谐发展提供契机。

二、“先试后导,先练后讲”的教学

在这一教学方法中,主要突出的是一个“先”字。教师在组织教学时,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先让学生思考,积累感知体验之后教师再进行导学,用切合学习内容的可操作性的具体训练,使同学大胆尝试和创作。在进行具体操作实践时,先让学生动手画,教师通过随机的鼓励式的评价和适时的诱导、讲解,使学生顺利掌握学习内容。

这一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能积极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并通过尝试、创新让学生体验成功。实施方法与步骤为:导学,创设问题的情境一组织反馈,展开教学一尝试、创新一随机评价一体验成功。美术教学中若能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设计构思巧妙独到,充分做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势利导,就能成就个性化的、成功的美术课。长此以往,必定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三、实行美术愉快教学策略

美术的愉快教学,就是要从本学科的特點出发,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愉快因素,采用学生喜爱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愉快中学到知识。本人多年来一直从事初中美术教学工作,围绕着美术课的愉快教学,本人做了一些初步的探讨和尝试。

教师的教态应该亲切自然,师生共同创造一种和谐愉快的气氛。教师的教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外部表情与内在气质的形象反映,它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情绪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好的教态,学生会感到亲切、轻松、愉快,有利于提高学习的兴趣。教师面带微笑,和颜悦色,会给学生愉快的暗示,学生会从中受到感染。许多优秀的教师都懂得微笑的意义,他们即使在十分疲惫或身体不适的情况下,也总是面带微笑走进教室。因为学生会从教师的微笑里感受到关心、爱护、理解和友谊。同时,学生也会从教师的愉快感中受到鼓励,激发起爱教师、爱这门课的感情。所以,在学生面前,教师应永远是亲切自然的。即便是对待差生,教师的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期待的眼神、一句幽默的话、一个暗示的动作,有时比严厉的批评更能让学生接受,使学生从中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尊重、爱护和关怀,从而使学生能自觉改正缺点,避免产生师生间的对立情绪。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始终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促进师生在认识与情感两方面的沟通,变消极状态为积极状态,师生共同创造一种和谐愉快的气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接受美的教育。

四、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

应用多媒体进行学校美术课的辅助教学,可以使教学信息含量大增,更具灵活性和生动性,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信息,在美术欣赏课中这一点显得尤为突出。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点在于,它可以使学生同时接受图像、动画、图片和文字对视觉器官的刺激,进行全方位的信息交流和转换,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

那么如何巧妙利用多媒体进行趣味性教学呢?常言道:“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教学是一个由师生双方共同参与并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任务的整体行为,教学本身就是再创造的过程,教师必须在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的、任务、重点、难点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知识现状和认知心理,设计出科学的、有创新的、有实效的、趣味性强的美术多媒体课件,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利用电脑上美术课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用来思考。电脑还可诱发学生产生新、奇、特的幻觉,制作出平时绝对意想不到的画面。它的不足是,用电脑上美术课,学生失去了用手接触各种媒材进行创作的机会,这一机会被剥夺将造成学生的美术素养不健全。因此,电脑美术教学在某些方面有它的积极作用,但它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的美术教学。

总而言之,从教者应善于从实际出发,把各种教学方法结合起来灵活运用、创造性地应用,同时结合中学教学法中的要求与经验,更好地运用于教学活动中,争取做好中学美术教学活动,培养新时代的美术爱好者。

篇18:初中生物教学策略探讨论文

初中生物教学策略探讨论文

摘要:初中是学生智力、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养成的关键时期,授课教师只有贯彻正确的教学方法、教学原则才能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因此教师要善于摒弃传统教学模式中错误的教学方法,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下,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下文中笔者主要以初中生物教学为研究对象,深刻阐述在新时期、新阶段、新时代背景下的应实施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初中;新课改;生物;教学

我国为了更好地培养创新型人才,在二十世纪初提出“新课程改革标准”,要求在中小学义务教学阶段认真落实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思想,让学生和教师共同进行“探究式”教学,从而提高课堂的整体教学效率,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和运用。

1初中生物教学现状

首先,初中生物教学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这说明有些初中教师在进行教学任务之前并没有搞清楚初中教师应该传授什么样的生物知识,或者某些初中教师对某些知识也不甚了解;其次,初中生物知识教学存在着随意性。在教学目标中,无论是对知识讲解的范围,还是讲述的方式并没有一定的界限和规定,这就会导致在教学中,教师不再认真的去研究初中生物知识,只是随意的去讲解一下,教师了解的就讲的详细,教师本身不清楚的就一笔带过;最后,初中生物知识教学存在着走向形式化的趋势。面对着中考巨大的学习压力以及重要的教学目标,使得生物教学在初中教学中越来越变得不那么重要,学生也在生物教学过程中缺少了参与教学的环节,这就影响了学生由知识到能力的一种转变。

2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教学模式的僵化:在初中的生物学习中,学校和老师大多采用的是以老师讲为主,学生听课为辅的方式,教学模式非常僵硬和传统,在生物课堂上广泛出现了“一言堂”的现象,学生在这种模式下的学习必定是事倍功半的。学生在生物课的学习中无法占据主动地位,必然会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降低,不仅如此,初中学生承担的压力很大,这样僵化的学习模式会促使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长远来看,生物老师在生物课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也会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下降,如果无法培养学生一种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那么在今后激烈的社会中必然会遭到淘汰。

2.2教学观念落后:初中生物教师普遍认为学生的理解能力差、缺乏创新性思维,因此教师总是喜欢充当“主导者”决策,在课堂的四十五分钟都是教师一个人在讲述,学生的参与很少,甚至是零参与。教师还认为,初中生面对的主要问题就是升学压力,只要取得高的分数就可以了,因此老师常常采取“题海战术”,学生普遍感到学习压力重大。该教学方式下,学生逐渐丧失了对课堂学习的兴趣,加上一些学生本身的学习基础较差,就更容易造成学习成绩上的落后。

3初中生物教学教学新方法

3.1注重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众所周知,生物是一门基于实验的自然科学。初中阶段的生物学习过程中,忽视了生物实验的重要性,那么就会造成学生理解不深刻等多方面的问题。生物实验在初中生物学习中是充满了乐趣的,适当的让学生亲自操作,可以提高他们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对于初次接触生物的初中学生而言,他们还无法真正理解课本上的理论基础知识,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一生物中的“显微镜的使用”这一章节时,学生对于课本上的使用步骤只能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记忆,时间一长,学生就会发生知识的遗忘,并且学生表示单纯的记忆常会让自己感到枯燥乏味。针对该情况,教师在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上,还应该注重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教师可以将显微镜带进课堂,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在进行理论学习之后,让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演练,教师再根据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进行更为具体的解释和纠正。该教学方式有助于形成师生共同协作的学习方式,同时加强了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表示,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能轻松、快速的形成永久性记忆。

3.2创作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学习生物需要引导学生更好的走出课堂,走向鲜活的自然和生活,引导学生经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有机联系,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既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让学生感知生物的`价值和功能,培养学生的科学史和生活观、初中所学的大部分生物知识都与我们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初中生物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教材知识的同时,还应该引导学生从各种生活现象发现问题,用生物学的知识来解决该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科学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

3.3合理的布置生物作业:初中生面临的巨大压力便是中考,各个学科任务非常多而繁重。生物老师盲目的给学生布置生物作业只会加重学生的负担,效果低下而且会使学生产生敷衍塞责的态度。因此合理的布置生物作业是十分重要的。生物老师应该对生物作业进行精心的布置,通过合理的控制生物作业难度结构,重视与书本的结合,充分兼顾各层次学生之间的差距才能起到生物作业应有的理想效果。对于在生物学习中学生掌握较为薄弱的部分,可以让学生做一个错题本,避免错误的重复,老师也应该做重点的讲解和归纳。

3.4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越来越发达,教师可以把握时代的机遇,将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教学中去。初中生物知识虽然总体上难度较小,但是对于初次接触的初中生而言还存在较多难以理解的抽象知识。比如在学习生物链这一知识点时,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通过粉笔加黑板的方式像学生展示一条又一条链条线,学生越学越糊涂,教师越说越头疼。教师将多媒体引入课堂,利用精彩的“动态课件”为学生们展示复杂的生态链结构,学生对于丰富多彩的幻灯片教学更能产生学习兴趣,从而能更加快速的融入学习情境中。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初中生物教学还存在一定的弊端,面对出现的主要问题,教师和相关的校级领导要高度重视,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真正落实科学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进行积极的教学反思,教师与教师之间也应该加强积极的交流与合作,针对学生和教学中出现的具体情况,适当的改变教学方法和践行正确的教学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初中生物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彭奇志.初中生物教学模式新探[J].知识经济,2014,13:177.

[2]王惠琴.初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江南大学,2013.

[3]钱琳琳.生物教学促进初中学生“德、智、美”发展新探[J].科技资讯,2013,31:183.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高中化学分层教学策略探讨论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