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考点汇编
第12课《醉翁亭记》
【课内知识点总结】
一、字音
滁(chú) 壑(hè) 琅琊(láng yá) 潺(chán) 酿(niàng )
辄(zhé) 暝míng) 伛偻(yǔ lǚ) 蔌(sù) 觥筹(gōng chóu
翳(yì)
【易错读音】林壑(hè) 伛偻(lǚ)
提携(xié) 宴酣(hān)之乐 阴翳(yì) 饮少辄(zhé)醉 山肴野蔌(sù)
二、字形
【易错字词】峰回路转 水落石出 觥筹交错 醉翁之意不在酒
三、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州吉水(今属江西省)人。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代表作有《朋党论》《醉翁亭记》《秋声赋》《卖油翁》《采桑子》《踏莎行》《蝶恋花》等。
唐宋八大家:唐代的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是北宋时期的文坛领袖,除其之外还有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2、课文说明
欧阳修因支持韩琦、范仲淹等人的革新运动,遭到保守派的反对。革新运动失败后,欧阳修被贬到滁州。《醉翁亭记》就是欧阳修任滁州太守时写的。欧阳修在滁州实行宽简政治,大力发展生产,使当地人过上了和平安定的生活,而且滁州又有令人陶醉的山水,这些都使欧阳修感到无比快慰。但是当时的北宋王朝政治昏暗,奸邪当道,有志改革图强的人纷纷受到打击,国家的积弊不能消除,衰亡的景象日益增长,这又使他感到沉重的忧虑和痛苦。
【主题识记】
文章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自然风光,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心中抑郁的复杂感情。
名句积累
1.奠定文章抒情基调的千古名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 文中描写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3. 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四、重点讲解
课文重点句子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赏析】
核心句:表明“醉”是表象,“乐”是根本。
课文重点句子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赏析】
对仗:两句前后相对,描写出山里早晨和晚上的景色,句式整齐,有音乐美。
课文重点句子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只乐其乐也。
【赏析】
主旨句:表明醉翁真正的快乐是与民同乐,因民之乐而乐。
五、课文赏析
文章表现作者的“乐”趣:一是“山水之乐”,二是“宴酣之乐”,三是“乐人之乐”。这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六、课文释译
醉翁亭记
作者: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