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知识梳理
第五单元
第15课:《搭船的鸟》
1.课题解读
“搭”是“乘、坐”的意思,“搭船”即“顺便乘坐船”。一个“搭”字使鸟儿具有了灵性,体现了鸟和人在自然中的和谐。
2.课文重点理解
(1)天下着雨,雨点打在船篷上,沙啦沙啦地响。
理解:这句话是对当时环境的描写,写出了作者对环境细致的观察,为作者后来留意到小鸟作了铺垫。
(2)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丝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理解:这一段是对小鸟外貌的描写,“多么”一词是对小鸟的赞叹。具体写出了小鸟的样子,从中让我们感受到作者观察很细致。
(3)后来雨停了。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理解:这段话详细地描写了翠鸟的外形特点,分别描写了它的羽毛、翅膀和长嘴,是抓住身体部位的颜色进行描写的。作者从视觉角度对翠鸟的外形进行了细致的观察,描写了翠鸟艳丽的色彩,突出了翠鸟外形的美丽。
(4)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理解:这段话是描写翠鸟如何捕鱼的,是抓住翠鸟的动作进行描写的。“一下子”“没一会儿”说明翠鸟捕鱼的速度非常快,用时非常短;“冲”“飞”“衔”“站”“吞”说明翠鸟捕鱼时动作的敏捷。这段话表现出作者的惊奇和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3.主题概括
本文描写了“我”在去乡下的路上观察并认识翠鸟的过程,表达了“我”对翠鸟的喜爱之情,体现了鸟和人在自然中的和谐。
4.学有所得
只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我们就会发现:大自然中处处流露着美,同时也有着无穷的知识。
5.结构导图
6.问题探究
(1)作者是怎样描写小鸟的“美丽”的?
作者抓住“美丽”一词,写出了小鸟的羽毛、翅膀和嘴巴的颜色美。其中,在写羽毛和翅膀的美时,和鹦鹉进行对比,更突出了小鸟的美。
(2)说说“搭”字运用的妙处。
一个“搭”字使鸟儿具有了灵性,体现了鸟与人在自然中的和谐。
(3)想想作者对哪些事物作了细致观察,说说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作者对船上的场景和对翠鸟的外貌与动作作了细致观察。作者在在第1自然段中描写了雨天船上的场景;在第2~4自然段中描写了翠鸟的外形和动作。如第2自然段写翠鸟的美丽: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7.课外拓展
(1)有关人与动物的关系的句子
同在蓝天下,人鸟共家园。
动物是人类亲密的朋友,人类是动物信赖的伙伴。
地球上没有动物,那是一个没有活力的世界。
(2)经典国学
迎燕
[宋]葛天民
咫尺春三月,寻常百姓家。
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
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
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
译文:阳春三月已近,燕子飞入普通的百姓人家。为了迎接新一年里燕子的归来,主人不放下破旧的帘子。燕子的翅膀被细细的春雨淋湿,嘴里衔来的泥土有落花的芳香。燕巢早已筑修好了连小燕子都长大了,主人一家与燕子相伴着又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
第16课:《金色的草地》
1.课题解读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位小男孩子无意中发现草地会变颜色,然后开始观察,发现草地变色的原因,并从此和蒲公英成了好朋友的故事。
2.课文重点理解
(1)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
理解:“不是……而是……”是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否定草地是金色的,肯定草地是绿色的,用“并”字,让人感觉“我”过去一直认为草地是金色的,强调了对过去错误认识的否定。
(2)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花瓣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了,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理解:这段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蒲公英的花比作人的手掌。这样写的好处是更加真实形象地描绘出蒲公英的花是如何张开、合拢的。
(3)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理解:这两个感叹句表达了“我”对草地、对蒲公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
理解:因为蒲公英的花张开、合上,与人的起居以及昼夜的更替极为相似,所以说它和“我们”一起睡觉,一起起床,这增添了文章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3.主题概括
本文描写了生活在乡村的小男孩观察发现草地颜色的变化并寻找原因的过程,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让我们感受到留心观察给生活带来的乐趣。
4.学有所得
蒲公英不仅给作者的生活带来了快乐,还带来了探索发现的喜悦。我们也要学会用心观察,这样不仅能增长见识,还能发现生活中更多的奥秘。
5.结构导图
6.问题探究
(1)草地为什么会变成金色的呢?
因为草地上长满了蒲公英,当金色的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
(2)第2自然段描写了一件什么事?为什么要写这个情节?
这段话写兄弟俩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向对方脸上吹蒲公英的绒毛。写这件事一是为了说明蒲公英给“我们”带来的快乐;二是为了表达“我”对草地的喜爱之情;三是为下文描写草地颜色的变化埋下伏笔。
(3)“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蒲公英的花比喻成“我们的手掌”,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蒲公英的花的特点:可以张开、合上。把一种不容易说清楚的现象讲得清楚明了。
7.课外拓展
(1)蒲公英开花的变化规律?
蒲公英的花如同人需要睡眠一样,也有自己的休眠时间。虽然它们的花都是早开夜闭,但具体时间与花的品种、天气情况等有关。如:晴天时,蒲公英上午7点左右开花,下午6点左右闭合。阴天开花的时间要晚一些,闭合的时间则要早一些。
(2)你留意过哪些事物的变化?
芙蓉花的颜色一日三变,早上、中午、傍晚各不相同。合欢的叶片白天水平状张着,晚上则向上合拢。猪笼草生有似猪笼的叶片,上端有小盖,平时张着,笼口有甜性分泌物,能吸引小主,一旦小虫走到笼口,即会滑入笼内,小盖随即盖上。笼内有消化液,将小虫消化吸收后,小盖再次张开,等待新的食物。
综合性学习
交流平台
理解:这次交流的主题是“观察”。围绕这个主题,可分两个方面来交流,一是留心周围的事物,二是进行细致的观察。常言道,“处处留心皆学问”,留心周围的事物是观察的前提条件,只有留心,才能有所发现,才能有观察的目标。有了发现,有了目标,如果不进行细致的观察和认真的思考,那就只能停留在事物的表面,而不能对事物有更多、更深的了解。
当然,只有细致的观察还不够,还要在观察的时候多问几个“为什么”。《搭船的鸟》中,如果没有问“它站在那里做什么呢”,作者就不会发现翠鸟捕鱼的精彩一幕;《金色的草地》中,如果作者看到草地的颜色会变时,没有问“这是为什么呢”,他就不会找到草地变色的原因。问了之后才会去思考,“问”是探究的动力,“思”是深入的基石。
初试身手
你在生活中观察到了什么?用几句话写下来。
理解:把自己在生活中的观察和发现与同学进行交流,是一件快乐而有意义的事情,这不仅能增进同学间的友谊,还有利于互相提高,增长知识。交流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充分准备。回忆自己以前都做了哪些有趣的观察,有什么样的发现,又有哪些收获和感受。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方面来讲。
积极交流。在小组内勇于发言,与组员一起交流感受。
取长补短。交流时要互相补充、评价,共享发现的乐趣。
答案:在植物兴趣小组,我发现向日葵的花盘总是向着太阳,好像对太阳特别有感情。
我发现树木有年轮,通过年轮大致可以推算出树木的年龄。年轮越多说明树的年龄越大。
我很好奇,蚂蚁是怎样进行交流的呢?通过仔细观察,我发现蚂蚁们是靠碰碰头上的触角来传递消息。
我发现太阳总是从东边升起,向西边落下这是为什么呢?通过查阅书籍,我终于明白了这和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有关。
习作例文
我家的小狗
问题探究
(1)开头是怎样观察并描写“王子”的?
开篇抓住小狗的外形和性格特点,总体介绍了小狗“王子”。
(2)用“ ”画出描写“我”想象的句子,感受观察与想象相结合的好处。
作者观察得真仔细,他发现教“王子”念“狗”的时候它叫得最欢,还认真揣摩“王子”的想法,使“王子”生动的形象跃然纸上。
(3)“我”经过细致观察,发现了“王子”有什么样的特点?
“我”发现“王子”有淘气又可爱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