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的学习要点论文(共含1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yinghuo”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篇1:高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的学习要点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的学习要点论文
1文言文中的词语解释
明白词语的意思是文言文学习的基础,有时候学生对一个词语的意思不甚明了就可能导致无法准确把握整篇文章的大意,从而为自己的阅读带来阻碍。因此注重词语方面的学习是高中文言文学习的首要任务,在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时,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1把握重点实词学生在初中接触的生词大部分都是实词,他们在实词的积累和运用上相当熟练,基本上也具备了学习实词的方法。高中实习学习和初中基本相同,在教学中,教师只需在遇到一些重点实词时提示学生,让他们把握这些词语意思即可。同一实词可能会有不同的意思,例如实词“爱”,在不同的句子中就有不同的意思,在“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中其为“爱护”;“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中为“喜欢,爱好”;在“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又是“爱惜,吝惜”;“爱而不见,搔首踯躅”则是“隐蔽,躲藏”的意思。因此,在接触了大量的实词后,教师还要带领学生进行总结归纳,全面把握某一实词的意思,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准确把握,灵活分辨。1.2掌握典型虚词文言虚词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高中常见文言虚词有18个。学生在初中阶段对虚词的了解和运用都比较少,而高中学习中虚词学习和实词学习一样重要,在虚词方面知识了解较少的学生在学习中更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高中重点的18个虚词有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以、因、于、与、也、则、者、之。和实词一样,虚词也存在不同的意思和用法,拿“而”来说,它被用作连词时,就有不同的用法:(1)可以表示并列关系,译为“又”,“蟹六跪而二螯”就是用的这个意思;(2)表示递进,“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中就是递进关系,意为“并且”;(3)表承接关系,“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就是这一用法,意思是“接着、就”;(4)而在“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中则表示转折关系,表示“但是,却”。这仅仅是“而”在作连词时的意思,在作代词和其它用法时,它还有其他用法。由此可见,虚词相对于实词内容更丰富,学习起来也更复杂,教师在虚词学习上应该条理清晰,及时总结概括,争取让学生获得同样清晰的认识。1.3古今异义词的注明在文言文学习中存在一些用法和现在不一样的词语,用当前的看法去解释文中的词语往往是行不通的,这就要求教师要讲解说明一些常见的古今异义词,让学生掌握该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举一些常见的古今异义词(1)行李:古,出使的人,如“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今,行装。(2)夫人:古,那个人,如“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今,人的妻子。(3)师徒:古,军队士兵,如“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今,师傅与徒弟。(4)左右:古,动词,调遣,如“惟君左右之”;今,名词,表示大约,不确定。(5)丈夫:古,男子,如“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今,妻子的配偶。学生掌握这些典型的古今异义词的含义,就避免出现在文言文学习中百思不得其解的情况,自己也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文章大意,加深理解。
2让学生准确把握文言文典型句式
学生把握相关的词语意思后,句式便是他们在学习中的又一项重要内容。对句式不太清晰了解的话,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也会遇到许多困难,因此在学生有一定的基础后,教师要教授学生相关的句式知识,在学习句式方面,教师同样也需要从多方面入手。
2.1掌握几大典型句式
典型句式的句子结构可以看作一个框架,而句子的具体内容可以看作是在框架基础上的填充。文言文句式往往都是根据句式框架来进行的,同一句型的句子虽然内容变化多样,但是其句型的特点根本上没有什么变化。熟悉掌握几大典型的句式后,学生便能在阅读的时候判断出句式,获得很大的帮助。目前文言文中常用的句式一般是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不同的句式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像判断句,既可以表示为“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这样的“……者,……也”模式。也可以表示为“刘备天下枭雄”这样没有任何特征的句子。学生只有真正把握这些句子,才能在句式不同变化中准确判断,理解句意。
2.2了解一些固定句式
文言文句子中除了一些典型的句式,还常常会有一些固定句式,了解这些句式的意思和用法对学生文言文的阅读学习会大有裨益。在学习这些固定句式的时候,教师一方面要让学生熟悉一些固定句式的意思,像表示疑问的词如“奈何”“何如”,表示反问的句式“何……为?”“何……之有?”,表示感慨的句式“何其……”“一何……”,表示选择的句式“其……,其……也。”“与其……,孰若……”。学生之有了解这些句式的意思和结构,才能在阅读中更深入地理解文章,条理清晰。
2.3培养读句子的语感
语感在学生学习文言文中起到重要的角色,学生一旦培养起语感,在学习中就会得到很多帮助。语感能帮助学生判断句式,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大意和词语意思,语感的培养与其说是增强了学生直觉的正确性,倒不如说是学生在阅读中丰富了经验,总结了更多的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培养学生阅读的.语感,带着语感进行文言文学习,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更好地接近文章的中心大意。
3对文章中心思想的探索
文章大意的探索建立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因此,学生只有自由充分理解文章意思,疏通文章结构才能进一步探索文章思想。文章中心思想是全文展开的依据,很多时候文言文的中心思想的表达并不仅仅局限在某一地方,它可能在文章的许多地方都有出现,或者在许多地方被暗示。学生在探索文章中心的时候,要立足整体,统领全文,从全文出发,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进行中心思想的探索。在探索中心思想的时候,学生不仅要在语言上尝试将古文转换成现代语言,还要试着从自身出发,结合时代精神和当代人的生活方式来解读古代人的心境,只有这样认真对待,学生才有可能不断深入文章中心内容,挖掘出真正的中心内容。
4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和学习能力
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中都不能缺少学生的自学,学生只有带着兴趣自主学习,才有可能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文言文教学也不例外,在学习中,学生不能只依靠教师来教,亦步亦趋,处于被动状态,这样学生的学习也会处于不利地位。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具备一定知识和能力的条件下去主动探索,自主解决文言文中所面临的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算真正融入学习中,才能在努力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文言素养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中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教育;另一方面也要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加以培养,保证学生在拥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带着兴趣进行进一步的探索,获得更加丰富的知识,提升自身能力。
篇2:探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文言文的学习兴趣论文
探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文言文的学习兴趣论文
我国文言文里面蕴含丰富的传统文化和思想,可以将历史发展情况展示在学生面前,同时给现实和未来的有效发展带来一定启示。高中生想要学习先人智慧,就应该具备文言文阅读能力,从而促进社会的有效发展。文言文属于古人交流的语言,学生学习的时候会觉得比较枯燥,因此,想要强化文言文教学效果,就应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引导学生了解文言文的深层内涵
进行文言文教学时,既应该重视文言词汇及句式的积累,更要重视艺术形式及内容结构方面的赏析。只有使学生在学习文章内容的过程中得到心理上的享受,才可以真正感染并打动学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及学习兴趣,从而喜欢上文言文。比如,教师在讲授人教版高一下册《鸿门宴》的时候,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相关字词语法,还要使学生明白项羽是因为刚愎自用并且不听忠言而错失良机的,刘邦是因为礼贤下士并且善于从谏而成功从虎口脱险的。让学生从刘邦及项羽的为人方面获得做人的启示,例如他们二人分别对待项伯及曹无伤的态度与实际做法,其中刘邦为了拉拢敌对阵营里面的重要人物忠于自己,不仅“兄侍之”,而且“约为婚姻”,“立诛杀”已经背叛自己的手下曹无伤,可是项羽则轻易出卖给自己带来关键情报的`曹无伤,始终信任明目张胆地保护刘邦的下属项伯。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时候应该善于发现,同时将之引申,不仅要将古人智慧呈现于学生面前,还要结合生活实际,有效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从而强化教学效果。
2.通过“诵读”方式提高学生文言语感
文言文教学比较特殊的一个要求就是大声朗读并且口熟而成诵。和现代文进行比较,文言文比较讲究韵律,而且古人通过吟唱方式诵读各种诗文的主要原因是朗诵对理解内容非常有利。教师应该要求学生读准每个字音,并且注意停顿,将人物语气感情全部读出来,使其在诵读过程中增强语言感悟能力、体会文意、感受文章意境及体味人物的情感。部分难句及长句一时很难领悟透,只有经过反复朗读才能够慢慢弄清其义,获得的效果显著优于教师的指导。比如,教师在讲授人教版语文高一下册《过秦论》及《兰亭集序》等文言文的时候,这些文言文的感情都十分丰富、句式非常整齐并且音韵和谐,读起来让学生有回肠荡气之感,均属于好的朗诵材料。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以让学生死记硬背课文,这样很容易让学生感觉到枯燥无味,同时无法使其享受古文里面的音乐美。教师能够开展各类朗诵表演,增加背读的乐趣,将文言文所含的韵律美及音乐美有效展示出来。
3.给学生创设充足的想象空间
由于文言文语言十分简洁、典雅且凝练,因此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存在非常大的想象空间。教师应该善于挖掘那些存在想象空间的句子,给学生创设相应的想象空间。进行文言文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讲相关故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教师在讲授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烛之武退秦师》这篇文言文时,能够对《左传》部分有关内容等进行扩充,其中文言文的背景故事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消除课本教学内容所具有的枯燥性,从而将学生兴趣有效激发出来。
4.将“授渔”当做指导思想,并且引导学生如何迁移
语文教师需要让学生处于文言文课堂学习过程中的主人位置,并且指导学生独立阅读,深入分析文言文及现代文之间的区别,使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找出问题、深入分析问题并且解决问题,慢慢掌握文言文有效学习方法及技巧,从而提高文言文自主学习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能够开展各类学习文言文的相关主题活动,这样不仅能够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增加学生校园生活所具有的丰富性,还能够让学生更加亲近文言文,逐渐形成文言文校园学习热潮。比如,教师可以在国庆期。间有效组织学生开展爱国古诗文相关朗诵活动,这样学生就会在课内外主动搜集相关内容,并且认真学习及体会。通过这种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可以让学生感受我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魅力,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5.结语
对学生而言,文言文学习十分困难,教师应该发现问题的症结,同时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喜欢上文言文,感受到学习文言文的乐趣,使其主动探索,并在探索过程中发现文言文所具有的独特韵律美,掌握独立阅读古诗文的能力,从而有效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
篇3: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论文
对高中生文言文素养的培养,需要配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法,在培养学生兴趣的情况下,对学生的阅读习惯、理解能力进行提升。把握好文言文的主旨、理解实词虚词的作用、加强对文言文读音、断句的准确性阅读,这些都需要语文老师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变。
一、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现状
1.从教师的角度分析
传统的授课方式已经不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老师必须化被动为主动,通过改变自身的授课模式,让学生们感受到文言文的美感,发自内心愿意去学习新的知识,愿意了解文言文的字词构造和语言特性。如果依旧采用机械式的记忆,进行段落上的背诵,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造成很大的打击。这不利于实现文言文的教学目的,激不起学生兴趣,对文化的传承也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
2.从学生的角度分析
枯燥的学习中,文言文具有理解难度大的特点,这成为学生反感文言文的主要原因之一。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分清实词和虚词的使用,背诵并不太理解的课文,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因而,很多学生选择依赖参考书,放弃独立思考问题的机会,这对学习能力的养成十分不利。换言之,由于他们并没有掌握到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没有感受到文言文之美,没有发现文言文在字词上的奇妙之处,因此,学不好文言文是必然的结果。
二、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
1.通过朗读来培养语感
朗读可以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语感。由于文言文的历史十分久远,在字词上的生疏和读音上的差异,对学生在朗读和理解上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如何使学生快速地进入文言文的学习状态,加强朗读是十分必要的。
2.夯实文言文基础运用
文言文学习的重点之一就是字词句的理解。老师要明确教学目标,通过简明易懂的方法让学生理解这些课堂上的难点。笔者认为,启发推测法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学生面对老师的串讲常常不知所云。转变教学方法,活化授课方式,为学生的学习指点迷津是每一位老师的责任。
3.利用情境任务进行教学
在文言文的学习中,我们也会遇到《窦娥冤》《荆轲刺秦王》这样的长篇课文。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情境任务分配的方式可以展现学生的个人才能,对课文主线的理解是有好处的。情节表演要求学生准确地理解课文,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体会人物的情感。这些都是建立在对文言文的高度理解基础之上的。因此,适当地加入情境任务进行教学,能够有效防止课堂气氛的僵化。
4.利用课外作品扩展知识
课外学习的重要性常常被忽视。在新的教学体系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很重要的。先秦散文、文化经典对学生学习文言文有很大的帮助。老师督促学生有计划地增加课外阅读量,对学生语文学习有很大的启迪作用。除此之外,为了保证学生的课外学习质量,进行文言文知识竞答也有利于课外阅读作业的高质量完成。
5.利用多媒体完善教学
多媒体教学具有声、形、色上的特点。运用多媒体可以通过音乐、画面等直观的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有利于老师对课堂内容的整理和总结。例如,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篇课文中,可以给学生播放影视剧《水浒传》中的相关情节,加深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丰富学生对所学课文的历史学习,也可提高学习兴趣。文言文的学习是高中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言文包含着我国古代的人文精神,对提升个人修养、传承民族文化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文言文的教学存在着教学模式上的僵化,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这一现状,任课老师要革新教学观念,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法,将文言文里蕴藏的知识有效地传递给学生。
篇4: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论文
文言文在高中生的语文学习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进行高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的教学策略研究对于学生的学习具有重大的影响意义。在文言文的学习与授课中,改善教学策略,引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成为高中语文教学值得思考的课题。
一、引导学生做好课前的预习功课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进行高中语文的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功课。教师在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的时候,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将任务进行合理的分配,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注重学生对工具书的使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让学生自主地进行预习,在预习的过程中将课本中遇到的难点进行解答,让学生独立地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
二、借助多媒体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在学生进行语文文言文的学习中,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教师。在初中阶段,虽然学生已经学习了很多的文言文知识,但是与高中的文言文学习相比较,初中仅仅是文言文学习的一个入门阶段。在高中的文言文学习中,无论是知识的难点还是文章的篇幅都在初中的基础上有所上升,文章的样式也多种多样。在进行高中文言文的学习中,学生容易产生厌学心理,对语文文言文的学习失去兴趣,教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进行《阿房宫赋》的文章朗诵时,在读到秦朝的荒淫无道时,就应该使用悲愤的音频做效果,将愤慨之情读出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进行朗诵,产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借助多媒体的设备进行教学,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音频和视频,借助多媒体为学生的朗诵提供一定的.语言环境,充分地调动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使其积极地投入语文文言文的学习中,利用多媒体的形象生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使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不断提高。
三、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1.字形趣味教学对比翻译
在汉字的学习中,有绝大部分的汉字都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字的形式中隐藏着字的意思,例如,“从”“即”等字。所以在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对古代字与现代字的对比探索汉字的意义,此类教学法不仅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可以帮助学生降低学习文言文的难度,给学生的学习带来积极的作用。在平时的课堂测试或者考试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错译进行分析,与正确的翻译进行对比,通过讨论与学习使学生的翻译水平得到提升。
2.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与学习
在文言文的学习中,只有充分地掌握了基础知识,才能对难度比较大的课文进行理解,才能使学生在阅读文言文中进行生词的快速理解与掌握。例如,在《烛之武退秦师》这篇文章中,“越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一句,学生在理解时,往往比较困难,此时教师就应该对学生做出一系列的提示,在实词“越、鄙、厚、薄”等词中会有一词多义、通假等用法;在虚词中有“焉、也、之、其”等词的不同用法。只有对简单的知识达到灵活运用,学生的水平才能得到提升。
四、教学中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在进行文言文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是新课程理念下对文言文教学的要求。在高中的学习中,仅仅掌握基础的语法知识是不能达到文言文教学的效果的。因此应该在实际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人文修养的提升。例如,在经济增长的现状下,很多学生养成了不良习惯,教师在进行《陈情表》这篇文章的教学时,就可以充分地运用文章感人至深的孝道,对学生进行教导,让学生明白“孝道”的重要性,在人文关怀的教育中,使教学的效果显著提升。在新时期的教育背景下,教师在进行文言文的教学时,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差异,发现学生的特点,创新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所收获,让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不断提升。
篇5: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论文
1前言
我国历史悠久,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凝聚着我国民族智慧。文言文作为我国古代文明,更需要文明去继承理解。要提升民族灵魂,就必须先从文言文学起,将文言文学好了,我们才能继承中华民族的美德,充其量能提高点文学修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施行,语文科目着重于学习其文化内涵。文言文的学习中,学生不仅要学习句子文章含义知识,更要体会到博大精深的文化,提高自身全方面成长。
2高中文言文教学现状
(1)教师问题:受高考思想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都是一字一句去教学生去理解,而忽视了文言文本身的内涵。文言文知识是有生命的,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看到的知识单纯的字眼,很难理解一整段话的意思和整段文言文所要表达的内涵,更难理解其中的深刻含义。(2)学生问题:学生的惰性心理。学生对于文言文这看似枯燥的知识提不起兴趣,不愿去学,久而久之,形成了懒散的心理。(3)教材链接问题:我们仔细回想初中到高中的文言文课文,就不难看出初中到高中文言文的跨越性很大,初中文言文比较简单且注释很多,比较容易理解,初中文言文教学的要求也只是熟记熟背,并没有要求很精细,而高中要求掌握每词每句的含义以及它的用法。所以学生刚接触高中文言文时学习起来很艰难,几乎找不到头绪。
3优化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措施
3.1反复朗诵课文:新课标指出,文言文教学应当培养文言语感。当前,高中文言文让学生倍感煎熬,大多数高中生都觉得文言文太难理解,就这现象该以什么方式去教学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先从朗诵着手,能将文言文阅读流利甚至背出来会在之后理解文言文有很大帮助。文言文也分为不同类别,有的铿锵有力有的温婉抒情,教师依据不同的文言文的类别指导学生采用不同的阅读方式[1]。例如《滕王阁序》这课文中,写景、抒情自然融合。此文重点珠描绘滕王阁雄伟壮丽的景象。以有力的朗读方式来诵读,必将滕王阁雄伟壮丽的景象展现出来,但是文中抒情语段也很多,“潦水尽而寒潭清”等诗句描绘了清幽、淡雅的风景,此处运用温润的情感来读,将自己化为王勃,探索他的内心世界。
3.2注重把课堂教学内容引向生活,从生活中感知:文化源自生活,用于生活。电视剧《花木兰传》便是根据史书,根据民间广为流传的故事改编而成。教材中的文言文也多半是一些经典的事例,比如《出师表》、《空城计》就是通过叙述故事歌颂古人的智慧和对英雄人物的赞美。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会对文言文逐句翻译,对不常见的生词逐字讲解,但这种枯燥的讲解学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来熟记,效果不明显。笔者通过已有的教学经验,浅谈看法。教师在上下一堂课前先告知学生要讲哪篇文言文,让学生先自行理解课文内容,可以通过各种书籍辅助理解,学生可以根据时代背景查找一些课外资料或者查看相关电影。根据文章讲诉的情节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别担任编剧、演员、导演、评委、旁白等一些角色,如《廉颇蔺相如传》就可以在课堂上表演。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把文言文翻译成台词,还原成情景再经过老师的讲解不但加深了理解和记忆,也把课本带进了生活,启发了同学们感知生活的意义,不但提高了学生对学习的探知、表演和创作能力也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3重视文言文的多元化理解,拓展思维:从传统的教学模式来看,学习文言文后一般只赞美主人翁的美德,很少从反面去剥析人物的缺点。例如课文《鸿门宴》,传统教学模式老师会告诉学生们项羽鸿门宴上不杀刘邦的原因是项羽狂妄自大、不听忠言、优柔寡断、目光短浅、有勇无谋,是刘邦的有勇有谋、善于用人。辅助时代背景看,后人对此事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刘邦是阴险奸诈的小人,忘恩负义,也有人认为当时项羽不杀刘邦算不得放虎归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特有的阅读体验和理解为先,鼓励学生多元化解读,启发他们的独特见解,还可以设定某一问题开展辩论赛,说明论据是文中哪一字句,这样一来不但激发了同学们对文言文深入探究的欲望,活化了人物形象而且在营造了良好课堂氛围的同时培养了学生们的想象思维和创造思维。自然而然,摸索学习文言文的规律也会变的越来越容易。
3.4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文言文除了字体、文章不易理解,还存在时空的限制,比如读《念奴娇.赤壁怀古》如果不解读一下时代背景可能很难理解为什么作者为什么会那么哀愁。时代在发展变化,信息技术被各行各业广泛使用,当然也应该用于教学授课[2]。试想,相比在教室里反复朗读课文、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将文言文和动画技术结合,集声音、图相、文字于一体,后者是不是更立体化更容易被学习和接受?创造生情并茂、活灵活现的教学场景不但能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把文言文和学生们的距离拉近,不再陌生。如:学习《烛之武退秦师》的时候可以放一些高昂的、节奏感强且快的战争曲,营造一种紧张的课堂氛围以至于让同学们感觉身临其境更容易理解文章;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时候除了播放哀伤的歌曲还可以配上图片,比如配波涛汹涌、浪花高涌和风平浪静的大江图片,让同学们体验“大江东去浪涛尽”,待学到“多情应笑我”的句子时可以配一张头发花白的来人等着滚滚江水发呆的图片,情景再现可以让那种饱经沧桑但情怀仍在的风韵展现的淋漓尽致[3]。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方法不但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全身贯注地体验文化的熏陶还可以让文言文对同学们产生吸引力,也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4结束语
高中文言中教学中,教师要适当指导学生去了解文言文的内在含义,引导学生勤于诵读课文善于思考勤于理解词句意思,利用课外时间去增加文言文知识。学生要以积极的态度去学习,想办法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学会在不同的课文灵活运用文言文词句,真正的理解文言文知识,通过学习领会到古人源远流长的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
参考文献
[1]李朗平.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有效性思考[J].课外语文,2013,14:134
[2]陈佳.试论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主问题设计[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13,02:168-170
[3]陈璐.如何提高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4,02:
篇6: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论文
1前言
语文教学是让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得到传承的重要渠道,而文言文做为中国古典文化的精华又是历年高考占高比例的重要部分,文言文的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性显而易见。新课标指出,学生学习文言文后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从中汲取民族智慧,评价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本文根据新课改的要素,探讨提升高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质量的多种创新性途径与方法。
2注重把课堂教学内容引向生活,从生活中感知
文化源自生活,用于生活。电视剧《花木兰传》便是根据史书,根据民间广为流传的故事改编而成。教材中的文言文也多半是一些经典的事例,比如《出师表》、《空城计》就是通过叙述故事歌颂古人的智慧和对英雄人物的赞美。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会对文言文逐句翻译,对不常见的生词逐字讲解,但这种枯燥的讲解学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来熟记,效果不明显。笔者通过已有的教学经验,浅谈看法。教师在上下一堂课前先告知学生要讲哪篇文言文,让学生先自行理解课文内容,可以通过各种书籍辅助理解,学生可以根据时代背景查找一些课外资料或者查看相关电影。根据文章讲诉的情节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别担任编剧、演员、导演、评委、旁白等一些角色,如《廉颇蔺相如传》就可以在课堂上表演。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把文言文翻译成台词,还原成情景再经过老师的讲解不但加深了理解和记忆,也把课本带进了生活,启发了同学们感知生活的意义,不但提高了学生对学习的探知、表演和创作能力也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重视文言文的多元化理解,拓展思维
从传统的教学模式来看,学习文言文后一般只赞美主人翁的美德,很少从反面去剥析人物的缺点。例如课文《鸿门宴》,传统教学模式老师会告诉学生们项羽鸿门宴上不杀刘邦的原因是项羽狂妄自大、不听忠言、优柔寡断、目光短浅、有勇无谋,是刘邦的有勇有谋、善于用人、当机立断、不卑不亢。辅助时代背景看,后人对此事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刘邦是阴险奸诈的小人,忘恩负义,也有人认为当时项羽不杀刘邦算不得放虎归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特有的阅读体验和理解为先,鼓励学生多元化解读,启发他们的独特见解,还可以设定某一问题开展辩论赛,说明论据是文中哪一字句,这样一来不但激发了同学们对文言文深入探究的欲望,活化了人物形象而且在营造了良好课堂氛围的同时培养了学生们的想象思维和创造思维。自然而然,摸索学习文言文的规律也会变的越来越容易。
4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
文言文除了字体、文章不易理解,还存在时空的限制,比如读《念奴娇.赤壁怀古》如果不解读一下时代背景可能很难理解为什么作者为什么会那么哀愁。时代在发展变化,信息技术被各行各业广泛使用,当然也应该用于教学授课。试想,相比在教室里反复朗读课文、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将文言文和动画技术结合,集声音、图相、文字于一体,后者是不是更立体化更容易被学习和接受?创造生情并茂、活灵活现的教学场景不但能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把文言文和学生们的距离拉近,不再陌生。如:学习《烛之武退秦师》的时候可以放一些高昂的、节奏感强且快的战争曲,营造一种紧张的课堂氛围以至于让同学们感觉身临其境更容易理解文章;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时候除了播放哀伤的歌曲还可以配上图片,比如配波涛汹涌、浪花高涌和风平浪静的大江图片,让同学们体验“大江东去浪涛尽”,待学到“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的句子时可以配一张头发花白的来人等着滚滚江水发呆的图片,情景再现可以让那种饱经沧桑但情怀仍在的风韵展现的淋漓尽致。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方法不但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全身贯注地体验文化的熏陶还可以让文言文对同学们产生吸引力,也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5注重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自主学习
学习古文的生字、语气词的使用、代词的使用以及同一词放在不同字句之间意思产生的变化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是不能忽视的。但是单字单句的解析字句又不免乏味,因为要激发学生们潜在的学习文言文的自主性。学习文言文根据学生的心境和课堂情境教灵活多变的古文字使用方法是提高学生的求知欲的有效手段。如:课堂上师生配合的很好,可以教“其”的用法,符合情境的句式有“故择其所嗜,必先受业,乃得当之;择其所乐,必先有学,乃得为之”、“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每个班级都会有一些学生会在做题过程中因意见不统一而争论,可以利用这个心理特点交“之”的用法,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之,是知也”、“学而实习之,不亦乐乎”、“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等。还可以列一系列语气词用法、介词用法、代词用法的句子,随机点名让学生们自由选择解答字句的用法,答错的说两三个同样或相似意境的句子方可走下讲台,通过教师的引导,同学们有愉悦的心情去体验源自生活的情感,不但可以形成活泼、蕴含情感的教学氛围,培养浓厚的学习文言文兴趣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学习文言文中寻找乐趣,在寻找乐趣中想着如何学好文言文,进而自主的学习文言文。
6总结
综上所述,本文重点探讨如何通过在课堂上实践各类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时代发展带来的新媒体资源,目的在于使众多高中语文教师摆脱“一张嘴、一支粉笔,以块黑板”的陈旧教学模式,发现更多有趣味的、创新性教学方法以达到高效课堂的同时提升学习高中语文文言文的课堂质量。发展更多创新性的教学方法,不但能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同学们在实践中求知,在求知中自主学习还能拓展学生们的思维,多元化思考问题,自由发挥想象和创造力。将创新性融入高中语文文言文课堂,不但能让众多学子们“文言文难,难于上青天”的思想态度改观,真正理解文言文,运用文言文,轻松面对中学阶段各类文言文考试而且能让文言文的传承的价值得以最大化,也将为中华文化的发展注入新的血液。
篇7: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论文
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色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好文言文,既是我们打好高考一仗的保证,同时也是我们提高文素养的途径之一,因此文言文至关重要,笔者认为在高中的文言教学中可以提倡“绿色文言文”教学。
1文言文的重要性
钱梦龙先生说:“经过千百年时间淘洗而流传下来的一些脍炙人口的文言文(包括古诗歌)是诗文中的极品,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精华……这些作者千锤百炼的语言,斐然可观的文采,匠心经营的章法,也都足以垂范后世。”文言文学习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我们苏教版的必修一至必修五,均安排了不止一篇的文言文,还有高二所学的《史记》,几乎用了半个学年的时间,高考中,文言阅读加上默写中的文言,分值在二十分左右,诸此种种,文言文的地位不容小觑。因此,研究文言文教学是很有必要的。
2“绿色文言文教学”观点的提出
最早提出“绿色文言文教学”的是赵谦翔老师,所谓“绿色”,一是纯天然的,二是可持续发展的。那么对这“绿色”,我也谈谈自己的一些心得。文言教学一般采用“熬米粥式”即贯彻八字经“字字落实,句句清楚”。课堂上老师是传统翻译员,学生则是记录员,老师一字一词一句翻译,学生一字、一词一句照抄,学生没有个人思想,没有个人感悟,只有死记硬背,可想而知,学生只会觉得乏味无趣,更觉得文言文难、烦。在中考指挥棒下,这种教学方式确实能获得短期收效,正如学生所说的背几篇名篇就可以应付考试了。可从长期来看,学生没有学会文言文学习方法,即学生只有“鱼”没有“渔”,而且“传承中华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继承先贤优秀品质”的情感目标,就被淡化乃至消失。针对文言文教学的这种情况,这几年来,笔者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信心出发,对自己的文言教学作了一些调整,取得一定成效,下面谈一谈笔者的绿色教学模式,来供大家讨论。
2.1精彩导入,激发兴趣
在传统的教学中,由于文言文的作者一般都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大人物,所以课文的导入基本上是以介绍作者及作品为主,一节文言课就从学生抄、写、记开始了,一点新意也没有,你说学生能有兴致吗,能提起学习的兴趣吗?美好的结果一定要有成功的开头,经过长期观察和教学实践,笔者发现以下导入比较受学生欢迎。
2.1.1故事导入
故事,对哪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是有吸引力的,尤其是对于我们的高中生,他们学业繁重,课程枯燥,适时的故事能首先抓住学生的眼球。譬如我们在学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时,可以用“鹞死怀中”的故事导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还可以了解魏征的为人。
2.1.2成语导入
成语很多出自文言文,用学生熟悉的成语导入,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学习《季氏将伐颛臾》的时候,笔者先在黑板上写了“祸起萧墙”、“既来之,则安之”,然后再引入课文。
2.1.3借助多媒体导入
视觉的冲击远胜于语言的感受,因此,借助多媒体手段,导入新课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教学效果。
2.2重视朗读,培养语感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现”,朗读对于文言教学至关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定不移地实施“朗读法”。课堂上要千方百计地让学生读起来,读的方式可以千变万化:自由朗读、齐声朗读、分组朗读、个人朗读、教师范读,同时注意读准字音、节奏、读出语气、语调、读出作者思想感情。总之,朗读不能单一、机械,而应是灵活的、生动的、神韵的、纯自然地。以《项羽本纪》为例,这是一篇人物传记,重点记述了项羽生平的几个阶段,教学过程中,笔者先让学生自读,概括每一阶段的内容,在次基础上,重点研读巨鹿之战和垓下之战,让学生比较司马迁在对这两次的战争描写有什么不同,学生先读巨鹿之战,当他们读到“项羽乃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读得义气激昂,句式短促,节奏感强,从而读出了当时紧张的形势以及楚军势如破竹的战斗优势。而在读垓下之战的时候,明显感觉气势不盛了,甚至有些低沉,因为此时项羽已经兵败被围。所以,读是很重要的,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到人物内心的变化,而且对人物形象把握更准确。
3内容分析,学生自主,以文代言
新课程改革已提出课堂上学生主体,教师引导的要求,可以说课改几年后,自主学习在现代文教学中体现已十分明显。因此,教师可以采用“点拨”教学,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具体表现为:点拨词语,那些属于重点难点的词语,一定要点拨。而一般书上注释过的,老师就不再啰嗦,全部交给学生回家自学。点拨章法,一般在学生把课文读过几遍之后,老师根据诵读进程逐段点拨思路,为学生背诵扫清障碍,避免死记硬背的现象发生。点拨精神,待到全文熟读成诵、文句疏通之后,围绕文章主题的闪光点,让学生发表见解,书写“一言心得”。教师则在对全班“一言心得”分门别类、深思熟虑后,再作专题评析。比如,在教学《管仲列传》时,就在学生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笔者设置了以下问题:(1)作者从几个方面来写管仲的?(2)管鲍之交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3)管仲任政相齐,做了哪些贡献?要求学生用课文原句回答。学生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后,笔者把学生的答案板书在黑板上,最后引导学生背诵。当然在学生回答的同时,以文代言,对一些字、句作适当的解释。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就自主解决了文章重要问题,还背诵了课文,效率是很高的。
4综合比较,学会积累
关于以上教学安排,一定会有老师置疑,那字、词、句解释怎么办,那考试怎么办?其实,这就要求教师做好最后一个环节,引导学生综合比较,学会积累。文言中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等现象多,因而字、词方面需要综合、比较、归类。比如《口技》课后,引导学生对“指、乳、妙”等词用法进行归类,在一单元或一段文言教学后,要对一些虚词如“之、以”等用法比较归类,最重要的是自己举一反三,如“之”字,在什么情况下解释为“的”,什么情况为代词,什么情况下不解释,还有什么情况下为“到”,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练习帮助学习巩固,这样通过慢慢积累,学生即便遇到课外文言,他也会懂得用积累的经验来阅读,还用得着担心考试吗?学生在这样的学习中也获得了乐趣、自信,教师也在文言课堂上得以解脱。总之,创建绿色文言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自主还给学生,让学生喜学文言、乐学文言、会学文言。
篇8: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论文
一、立足文本,区别对待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的文言选文在体裁和内容上是十分丰富的,例如选文《烛之武退秦师》、《杜甫诗第三首》、《琵琶行》、《赤壁赋》等,都是一些文质兼美的作品。教师在讲解这些文言文时不能以不变应万变,而是要立足文本,有区别地对待。文言文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诗歌、散文、传记等多种形式。其中又以诗歌、散文最为人们熟悉。“诗言志,歌咏言”这句话很好地表达了古典诗歌教学的内容主要是诗歌中蕴含的作者思想感情,也就是“文”方面的内容,教师在讲解古典诗歌时应以讲解作者的感情为主。与诗歌不同,散文的教学则是要“文”、“言”并重。高中文言文篇目,如《烛之武退秦师》、《鸿门宴》、《寡人之于国也》、《劝学》等都是出自先秦至两汉的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的名篇,这些名篇对后世文言散文的创作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教师在讲解这类文章时,一定要重视将“文”“言”结合,让学生掌握阅读文言文的基本技能,也要让他们了解文本的内容,包括作者的情感,甚至是一些文化知识。
二、利用语境,从“文”中学“言”
教师在确立了文言课文的教学内容之后,接下来就要面临“文”和“言”怎么教的这个难题。中学生学习古代汉语的方式与现代汉语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就使用现代汉语进行交流、写作,所以,没有必要识记现代汉语语法的规则。学习古代汉语则不然,学生一般只有在语文课本中才会接触古代语言,所以,学生需要积累一些文言文实虚词和语法知识。可是,单纯的背诵不仅效率低下,而且有可能让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学生学习文言文“言”这一方面的内容时,语境是最不能忽视的因素。因为,语境将词汇的语义具体化。例如,在高中语文必修一的课文《荆轲刺秦王》中有这样一句话“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其中“深”解释为严苛、刻毒,这个义项是学生不太熟悉的,但是,我们可以从文中推测出来。因为,这句话后面紧跟着的就是“父母宗族,皆为没戮”。秦王杀戮、没收了樊将军的亲眷,秦王这样的行为对樊将军来说可以说是太过刻毒,所以,这里的“深”的意义要与后文的内容相符。再如,《鸿门宴》“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中“言”的义项为“告诉”或“对……诉说”,但是,我们从后面的文章中不难发现,曹无伤派人向项羽报告这件事时,刘邦并不知情,所以这里的“言”我们可以进一步理解为告密。
三、字句辨析,从“言”中学“文”
文言文中“文”与“言”的关系非常紧密,我们不能脱离“文”来学“言”,同样也不能脱离“言”来学“文”。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可以通过“言”的分析去得知“文”的内容。例如:高中语文必修一中的课文《烛之武退秦师》,这篇文章语言精练准确,用词又追求委婉巧妙,开篇“晋侯、秦伯围郑”这几个字看似平淡无奇,但却传递了十分丰富的内容。“晋侯、秦伯围郑”中“围”字不仅交代了秦、晋、郑三国的地理位置,也表现出了郑国处于腹背受敌的危险境地。这一句为下文的内容作了铺垫,也渲染了紧张的气氛。《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左传》长于叙事,善于表现当时的外交辞令。文中烛之武与秦伯之间对话是全文最精彩的部分,烛之武在秦伯面前不卑不亢,表现出了高超的外交能力,例如,烛之武说“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中“唯”字在文中是表示“希望”的语气词,而我们从文中也不难看出,烛之武在身份地位上远不及秦伯尊贵,“唯”一词表明烛之武将自己的地位放低,将主动权交于秦伯手中,一方面体现了双方在地位上的差距,另一方面,也表现出烛之武以退为进的高超谋略。
四、小结
高中文言文教学虽然难学难教,但是文言文教学的内容总体上说也就是“文”和“言”两个方面的内容,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立足文本确定教学内容,通过研读课文找到“文”和“言”之间的结合点,利用“文”和“言”之间的内在关联提升文言文的教学效果,一定可以加深学生对文言文“文”和“言”两方面内容的理解。
篇9: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论文
一、注重兴趣的培养,努力激发内驱力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将,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心理成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形成推动学生产生知识探索欲望的内驱力,使学生能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以及求知欲。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法设法培养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这种兴趣要么来源于有争议的字词解释,要么来源于对某句话的理解,要么是受到某个文章的影响,要么是受到古人高尚情操的感染等。因此,教师要通过对课内文言文的讲授,运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如现代气息的语言、文言文中的知识、精彩的引导语等,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二、详细讲解文言文语法,培养基础性知识
很多教师认为,文言文语法知识十分枯燥,学生缺乏听课兴趣,所以干脆省掉不讲。这是不对的。高中由于学时有限,学生阅读量不够,无法像私塾学生那样,阅读背诵大量文言文,进而从中悟出规律。现在的学生学不了古人学习的方法,因而语法开路是学习文言文的最快途径。在讲解文言文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先对文言文的语法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先系统讲一次,然后专门上次语法课程。在具体的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再有针对性地讲解相关语法,有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语法概念,方便记忆和总结。?
三、進循多媒体教学的基本原则,努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文言文教学的过程中,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对学生了解故事情节以及直观人物肖像都有极大的帮助。然而,对学生掌握字、词、句方面的基础知识,作用则非常有限。所以,“讲读”“板书”应是语文教师的基本功。“讲读”的示范性和“板书”的灵活性是多媒体所不能替代的,学生文言文的诵读能力、翻译及理解、想象联想能力等更不是依靠多媒体培养出来的。因而运用多媒体教学应遵循“辅助”性原则,正确处理多媒体与板书、讲读等传统手段的关系,充分发挥各种教学手段的综合功能,力争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四、要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其掌握自学文言文的途径
高中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知识,同时,我们现用的语文教科书上的文言文部分注释十分详尽,学生可以通过注释,并且结合相关资料,自己研读课文基本上就能疏通文意。如果教师再教给他们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文言文的课堂教学完全可以实现以学生的学为主、教师的讲为辅的新局面。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积极参与,深化其对词句的理解。比如,有教师在引导学生对《触龙说赵太后》一文进行学习后,相应地给学生补充了《赵威后问齐使》的篇目作为学生课堂自学的内容。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学生自读、讨论分析、置疑、归纳总结的方式,让学生通过结合现有知识以及文章注释来分析文意和疏通文句,进而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内涵和用法,充分了解文言句式的构造。
五、要拓展课外阅读,巩固、补充、延伸课堂教学
在课堂上学到的文言知识只有通过课外的消化才能真正得到吸收。教材中配备的《语文读本》为我们提供了很多优秀的阅读素材。让学生对《读本》中与教科书内容相关的文章进行同步阅读,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使学生的语言积累得到增加,还能帮助其加深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理解。比如,在教学《鸿门宴》时,让学生同步阅读《垓下之围》,能使学生对项羽这个人的个性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印象;在教学《秋水》时,让学生同步阅读庄子《庖丁解牛》一文,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庄子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以及庄子文章善用寓言和比喻、长于说理、想象丰富的浪漫主义艺术品格等。在阅读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的是在学生不理解词句的意思时,教师必须及时给予讲解。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自能读书。而我们进行古文教学的目的,旨在通过课堂教学地开展,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使他们拥有相应的文言文知识,进而能够阅读简单的文言文,能够体会文言文中的意境。与此同时,我们教师在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做到因人而异,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技巧,因材施教。
篇10: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论文
一、恰当地用广东方言帮助学生理解一些古代汉语语音现象
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第一步应该引导学生能够把文言字音读准,正音是学习文言文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要扫清文字障碍,字音就成了面前的第一个最直接的困难。在文言文的学习中,有很多的文言字比较生僻,对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连成极大困难,不少学生因此望之生畏。语言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不平衡性,很多的语音只在某一个地区或者某一个时间段起到一定的作用,因此,一种语言衍变往往在其他方言中发生,而在另外的一些方言中不会发生。那些没有衍变的语音正好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去学习,让学生在学习当中感觉到很容易接受,而且倍感亲切,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成为学习文言文的一个很好的切人点,以此来帮助学生了解文言文的语音现象。在现在的广东不少地方仍然有用粤语来记诵文言诗文的习惯,很多在普通话发音中比较押韵的一些诗文用广东话来进行朗诵,不但押韵,而且更符合广东人的习惯。学习李商隐的《锦瑟》弦、年、鹃、烟、然,在普通话中发音是押韵的,在广东话当中也是押韵的。为此就可以选用一些文言文当中或者古诗文当中与广东话发音比较相近的文章引导学生开展文言文的朗读竞赛,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也会因此而高涨。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学好文言学文,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持久的热情,在学习文言文之前选择一些典型的文言文引导学生诵读,并且去仔细揣摩这些词的读音,感知相关的个文言词汇、句式,从而更好地去理解文言文,为学生学习文言文奠定较好的基础。
二、恰当利用方言帮助学生运解文言词义
在学习文言文过程中,学生又一重大的学习障碍就是文言文词语。语言是有生命的,在长期的发展变化过程中,语言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变迁而不断的改变。由于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广东和中国政治中心相距较远,广东话的语言发展和中原地区的语言发展差距越来越大,渐渐形成了广东的地方语言体系,而文言文的发展恰恰是以中原地区的语言为主流的。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很多文言词语和现代汉语词义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同时,文言词语又具有较多的义项,学生学起来较困难,而即便是掌握了一些词语的意义,但是很快就会忘记,在学习其他的文章当中也不能够有效地迁移和变通。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很多词语的词义范围、感情色彩也在逐渐发生变化,这就给学生学习带来了较大的困难。通过借助于方言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义的范围变化。广东话在演变中渐渐形成很多典型的文言词汇。例如,“食”就是吃的意思,“行”就是走的意思,“卒之”是最后的意思,“于是乎”就是于是的意思,“重”的意思表示再、还,和《古诗十九首》中的“行行重行行”的“重"意思一样。广东话“旧时”、“几时”,在“旧时王谢堂前燕”“夕阳西下几时回”中学生一定会感到似曾相识。由此可以看出,合理利用广东方言能够让学生消除对文言文的陌生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恰当选用方言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言语法
在学习文言文当中,除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文言的'实词、虚词,还应该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语法规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但是很多学生感到文言文语法学习较为枯燥。在广东方言中也有一些语言和文言文的语法相符合,借助广东方言中的一些语法现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去感知文言文的语法,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文言文生动有趣。文言文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倒装句式,在广东话里面表现得也较为明显。比如,“我走先”中就是“我先走了”,“先”放在动词“走”的后面,这就是状语后置的倒装句。明白了这些,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一些重要文言句式,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去更好地感知文言文。
总之,运用广东方言来作为切人点,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消除学习文言文的陌生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需要认真把握,不断发掘,立足文言文教学,结合广东话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文言文的效率。
篇11: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分析论文
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分析论文
[摘要]文言知识占据语文教学和考试中相当可观的比重,它不仅是语文授课的关键内容,更是教学的难点所在。我从夯实基础、优化教法两方面出发,对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策略进行了初步研究。
[关键词]文言文;预习;归纳;积累
文言文知识抽象、含蓄而又精炼,在理解过程中也会给学生造成不少的障碍。文言文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概括起来包括三部分:其一,预习环节缺失,字、词、句的理解拖延教学时间;同类词语和句式的归纳与总结匮乏,导致学生无法活学活用;学生对古文知识的积累欠缺,使得文言文的学习存在局限性。根据上述现状,我认为教师们应该积极创新教法,打牢学生的基础,具体可以参考如下三种策略。
一、高效预习,熟悉课文和字词
预习是课堂的奠基阶段,这一点对于各个学科来说都不例外。在古文的教学中,学生高效地预习能够使自己对课文产生初步的感知和理解,从而显著地减轻课堂的负担。据此,教师们要强调预习工作的关键作用,促使学生认真、高效预习。我在教学中会经常布置预习的作业,还会通过导学案的方式来反馈学生的预习效果。比如在学习《烛之武退秦师》这一课时,我提前布置了预习的工作并给出了预习提示:第一,熟读课文,查阅不懂的字词读音;第二,熟悉课后注释中词语的含义,把课文其他不懂的字词标注出来,自行查找其含义并试着理解;第三,对课文进行整体审视,归纳段意和行文线索、思路。在预习提示下,学生们展开了有目的的预习工作,第二天的课堂上,我分发了导学案,让学生独立完成。导学案中首先设计了生词和易错读词的读音考查,如“氾南、夜缒”等;其次,融入了对重点实词含义的考查,如“贰、共其乏困”等;再次,还加入了对一些句子翻译和句式判断的考查,如“以其无理于晋,且贰于楚也”“是寡人之过也”等。导学案不仅将这一课的重点知识汇总到了一起,还可以有效检验学生的预习成效,而我则在一旁观察大家完成导学案的情况,无形中通过导学案来激励学生认真预习。高效的预习工作和导学案的辅助测验,让学生对课文和字词有了一定程度地理解和掌握,这样在授课过程中,不仅可以推进教学顺利进行,而且也对学生带着问题听课给予了很大帮助,一举多得。
二、培养学生归纳和总结的好习惯
归纳与整合是古文学习中最应引起重视的工作之一,文言知识中的词性归纳、词类活用以及特殊句式等知识点十分普遍,有效地整合文言文要点可以促进学生融会贯通,在了解和掌握文言知识时更加灵活。比如《过秦论》这篇文章是一篇不作为精讲内容的课文,因此在带领学生们学习这一课时,我选用了以学生自学为主的方式,让大家独立或者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分析整篇课文,然后给大家布置了一项学习任务:将本课出现的所有重点实词、虚词以及文言现象如一词多义、通假字、词性活用、特殊句式等进行总结和归纳。这是一项内容充实的作业,不仅可以让学生回顾这一课的重点知识,还可以促使他们对这篇文章出现的重点内容留下深刻印象。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们开始认真地总结这一课的知识,不仅对“拱手、致”等实词进行了总结,同时对“而、之、也”等虚词的用法进行了归纳,还对文章中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的活用现象进行了整合,如“追亡逐北”中的“追”和“逐”等,最后对课文中出现的判断句、介词宾语短语后置句等特殊句式进行了汇总。大家完成这项作业之后,我利用多媒体通过大屏幕展示了这项作业的“答案”,然后带领学生们一边核对作业一边梳理这一课的重点知识,以这样的方式完成了这一课的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常常组织学生归类和整合文言知识内容,不仅会让学生提升归纳的意识并在无形中养成细化、分类的习惯,同时这也是吃透文言文的优化途径。
三、结合课外阅读积累知识、建构体系
纵观语文试题中的文言文这部分内容,不难发现课外读物的节选作为试题内容是十分常见的事情,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依托课外读物来积累知识。比如我常常给学生们推荐《史记》这本书,书中以古文的形式记录了许多名人轶事,不仅语言形式是典型的文言文,而且内容丰富多样,适于教学和考试。因此我会让学生进行《史记》的阅读,对书中的每一篇文章的字词和句式进行详细分析,把典型的内容记录在自己的积累本上。再比如,我还会鼓励学生将考试题中遇到的文言文内容剪下来贴在积累本上,这样便于回顾错题、对比分析。整合课外阅读内容来积累知识,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文言文的知识体系,同时还可以拓展学生的眼界,其效果可见一斑。总而言之,高中语文文言文的课程要强调学生高效的预习工作,以此为教学打好基础;要重视发展学生归类、整合的习惯,促进他们融会贯通;还要注意鼓励学生结合课外阅读来积累文言文知识,进而建构古文的知识体系。以上只是我对于文言文教学总结的三种有效策略,希望能带给其他教师一些新的思路。今后我会继续重视学生基础的夯实并创新教法,争取将高中语文文言文的课堂组织得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1]胡晓.试谈提高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果的途径[J].现代交际,(05).
[2]胡炉平.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实践探究[J].高考(综合版),(10).
篇12:文言文教学高中语文的论文
文言文教学高中语文的论文
1.系统讲解文言文语法,加强基础知识训练
学习文言文应该注重语法的学习,有部分教师认为文言文语法知识枯燥乏味,学生大多听不进去,为此教师就直接省略不在讲解这部分内容了。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教师在讲解文言文过程中必须引导学生确立语法概念,否则有些语言晦涩难懂。而且学时有限,学生课外阅读文言文的时间有限,不可能像古代的私塾学生一样全天的学习文言文。为此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教师应该加强对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讲解,教师首先对一些有规律性的语法知识进行总结归纳,抽出特定的时间为学生统一讲解,那么就有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语法概念和基础知识,降低学习文言文的难度。
2.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力争取得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文言文教学中对于掌握词、字和句等基础知识以及朗诵和翻译能力等都是多媒体教学不能替代的。但是运用多媒体教学对于学生理解文言文故事情节和评价任务等发挥重大的作用。学习文言文不仅仅要了解文章蕴含的故事内容和人物的情感,还包括想象联想能力以及诵读能力。为此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应该将多媒体定位在辅助性教学的地位,调整好运用多媒体手段教学和板书、讲读等传统手段之间的关系,力争取得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3.注重给学生留足学习的空间,掌握文言文学习方法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语言知识、修辞知识和鉴赏以及历史知识等方面积累了很多,而且新课改之后的教科书文言文注释详尽,学生自己通过注释和查阅相关的参考书等也能对文言文内容了解各大概。这样相比较于传统的文言文讲授方法中教师在讲台上讲的天花乱坠,学生讲台下听得昏昏欲睡的尴尬氛围有所缓解。另外加上教师为学生讲解固定的语法知识,学生自己将一些特殊的句式、词类活用等归纳总结,相信学生也能自学的很好。比如在讲解《触龙说赵太后》一文时教师首先让学生根据自己所积累的文言知识进行通篇翻译和分析文意,然后教师在根据学生翻译的情况适当的点拨一些细节之处,课堂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再次通篇翻译,经过了两轮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很熟练的掌握文章内容了。
4.加强课外阅读,做好课堂教学
内容的延伸、巩固和补充课本上学到的知识经过课下“消化”才能真正起到吸收和巩固的作用。《语文读本》在这方面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阅读材料,学生在课堂上学完一篇文言文之后,在《读本》中寻找一篇内容相关的文章,不仅有助于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积累语法知识;而且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进一步理解。比如在学习《秋水》之后,让学生阅读《庖丁解牛》,使学生积累庄子的文章擅长说理、想象丰富和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学习《鸿门宴》,让学生阅读《垓下之围》,使学生认识到项羽这个人物所具有的鲜明个性。
5.改讲授为互动,创设活泼的教学环境
传统的语文教学讲授法对于文言文教学已经不再适用。文言文的难点就在于学生对于文本陌生,对古汉语的理解有限。但是新课改之后书本注释详尽,基本用不到教师再逐字逐句的带着学生一起学习,进而可以优化课堂教学方法。新课改之后该讲授教学为互动教学,避免出现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讲台上讲的天花乱坠,学生讲台下却听得昏昏欲睡的尴尬局面。首先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播放课文朗读,在视听上加强学生的认识;其次创设轻松的教学环境,遇到情节性较强的文章时,分小组让学生角色阅读或者表演,亲身体验文章的情感色彩。最后文言文中包含着许多的典故,教师将晦涩难懂的典故转化为生动形象的故事,从而加深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认识和了解。
6.总结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能够使学生自能读书。同样学习文言文的目的也是为了能够使学生在具备一定的文言知识之后,能够阅读一些浅显易懂的文言文的能力。但是文言文学习枯燥乏味,教师必须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学生自主性的学习。为此新课标改革之后,改变传统的讲授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保持学习文言文的新鲜感,进而提高文言文教学效果。
篇13:高中语文文言文的学习要点探讨与研究
高中语文文言文的学习要点探讨与研究
我国有着五千年璀璨的历史文化,文言文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不仅语言精练、章法严谨,而且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具有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和学习意义。高中语文文言文学习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还有助于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并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感。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逐渐重视,文言文已经成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重点,如何做好高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的教学更是成为教育工作者重点研究和实践的课题。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学习的词语解释
1.把握好文言文的重点实词
实词是指具有实际意义并能够充当句子成分的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或代词,实词的学习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实词也是构成句子主题的重点词汇。教师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要重视实词的作用,学生只要学会把握句子中的实词,就能够推测出句子所要表达的基本情感和含义。文言文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其在意义表达中实词的运用十分灵活,同一个实词在不同的句式和语言环境中能够表达不同的意思。因此教师在文言文实词教学时要注意带领学生对文言文中出现的实词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把握好实词在文言文的不同句式和语言环境中所表达的意义。例如,“国”在文言文中的运用,就十分灵活,且代表的意义会根据句式和语境有所变化。“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的“国”指的是“国家,国家的”;“六国破灭、非兵不利”中“国”的含义为诸侯国;“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中的“国”则特指国都或京城;“逝将去汝,适彼乐国”中的国则泛指地区和地域;“等死,死国可乎。”中的“国”则指国事。只有掌握好文言文中实词的用法,才能正确理解不同句子的真正含义,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掌握典型虚词
所谓虚词是指不能构成句子成分的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或叹词。文言文中的常见虚词有而、何、乎、乃、其、且、然、若、所、为、焉、也、以、矣、于、之、则、者、与(欤)、因二十个,这些文言虚词在句子中主要是组织语言单位,帮助表达情感。虚词在高中文言文中十分常见,这些虚词虽然没有实际意义,但在文言文中也有不同的用法。例如“乎”在不同的文章和语境中就有不同的用法。例如在《触龙说赵太后》一文中,“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此句中的乎是语气助词,表达疑问语气,相当于“吗”“呢”。在《师说》中“生乎吾前,其问道也固先乎吾。”,此句中的“乎”被用作介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于”。教师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同样要领着学生对虚词进行归纳和总结,让学生能够牢牢的把握好虚词的不同用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的理解文章的情感表达。
3.古今异义词
高中文言文中很多词语的用法与现代有很大区别,这些词用现代词语的解释方法进行解释是行不通的,这类词被称为古今异义词。古今异义词的教学是高中文言文的教学难点和重点,在进行古今异义词的教学时只有将该词放到句子和语境中,才能表达特殊的意义。对于这类词语的教学,教师要注意让学生掌握这类词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意义,教学重点是记忆和积累。例如,《出师表》一文中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茅庐之中。”此文中的卑鄙古意是指出身卑微,而今意则指品行低劣。《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度道里会与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此文中的不过,现代是代表转折关系的连词,古义则是不超过的意思。在面对这些古今异义词时,学生很容易理解有误,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重点强调这些古今异义词的用法和其含义与现代汉语的区别,让学生把握牢。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学习的典型句式
1.掌握典型句式
文言文中有几种典型的句子结构,灵活把握这些典型句式,有利于学生对文言文含义的把握。这些典型句式都是根据句式框架进行的,虽然会有一定变化,但却有着比较明显的共性特征。文言文中的典型句式一般都是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掌握好这些句式,对学生理解和学习文言文有极大的益处。例如在“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用“……者,……也”表达判断;“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中利用“为……所……”表达被动;“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中利用“……非……”表达否定判断等。
2.了解一些固定句式
文言文中还会有一些固定句式,这些固定句式能够表达反问、感慨、选择等。例如在文言文中,常用“何……为!”“何……之有?”表达范围,利用“何其……”“一何……”表达感慨,利用“其……,其……也。”“与其……孰若……”表达选择等。这些固定句式在表达意思和结构上比较固定,学生只要掌握了这些固定句式,就能够在遇到这些句式时把握好文章的意义,帮助学生更容易理解文章,理清文章条理。
3.培养语感
文言文短小精炼,且朗读起来昂扬顿挫、朗朗上口,在文言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朗读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感。一旦学生养成语感,能够更好的判断文章大意和词语涵意,提升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兴趣和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综上所述,文言文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语言表达方式与我国现代的白话文有很大区别。词语和句子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词语和句子教学更是文言文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为了提升高中语文文言文的教学质量,教师首先要把握好文言文的词语和句子教学,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提升高中文言文的教学质量,让学生掌握文言文学习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文言文学习效率。
篇14: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的审美意趣论文
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的审美意趣论文
人们的生活质量在提高,对美的需求也日益明显。学校是用艺术熏陶人生的重要场所。语文课中优美的语言文字,文中华美的词藻,寓意深刻的话语,无不让学生感受到文学的美,并在这美的愉悦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理解一篇作品时,要让学生身临其境,设身处地,用真情实感去感受语言文字的美,感受文中人物的喜怒哀乐,感悟作者抒发的真挚情感,从而认知事物,陶冶性情,体验生活,感悟人生,学会求知,学会审美,更学会做人。
我国古代文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不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充满着神奇的美的力量。但在文言文的教学中,这种力量却偏偏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尤其是一些过于注重语法教学而忽略了文字美的赏读;过于注重条分缕析而忽视了内容美的领悟;过于注重固定化的授予而淡化了形象美的感动,往往在不自觉中淡化了对美的追求,弱化了文言文教学应有的功能――让学生从蕴含着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美的千古佳作中领略祖国文化的内涵,汲取营养,古为今用。由于这种弱化,导致了教学目的上的重大偏差,导致了教学效果上的严重削弱,这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极为不利。笔者认为,文言文教学应从以下三个方面予以足够重视和充分实践:
一、要使文言文的教学充满审美愉悦
综观当今的文言文教学,尤其是在中职,许多老师借故学生基础差,只重灌输不重感悟、只会死记硬背不求理解品味的做法还普遍存在,甚至抵触文言文教学。文言文教学必须充满审美的愉悦,必须能引领学生徜徉于千古佳作的神奇美妙的境界,流连于祖国文化深厚迷人的海洋,才能真正使教学获得成功,即让学生在文字上更增些品味增些风采,在思想内容上多些感悟多些升华,在形象上多些感动多些向往,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审美愉悦很神秘吗?不,它不是水中月,雾中花。一篇声情并茂的朗诵,一则有趣的奇闻轶事,一段作者坎坷的人生经历都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带着审美的愉悦投入到挖掘美的学习中。
二、充分发掘文言文教学的美的因素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历史留下了浩如烟海的古籍,社会科学的,自然科学的,文学艺术的。尤其是古代文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任何一篇美文佳作,都是因其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而深入人心、脍炙人口、流传千古。因此,我们从事教学活动,毫无疑问的是要充分发掘蕴含其中的美的要素,让形式之美、人物之美、情感之美、思想之美放射出无穷的魅力,在教学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了解文言文中的形式美
中国文学从现实主义源头《诗经》、浪漫主义源头《楚辞》以来,有百家争鸣,有汉赋铺陈,有唐宋散文,更有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或韵或散,或律或绝,五彩斑斓,形式异彩纷呈。
文言文的发展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在这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跃动着各种各样的优美文体,语言之美,恰似那清流,那急湍,滋养过多少中华儿女,当然也应该滋养当今的华夏子孙。在现行教材中,分别选取了先秦历史散文、先秦诸子散文、两汉魏晋散文、唐代散文、宋代散文、明清散文。这些入选篇目,均是真正的“古文观止”,历史人文色彩极为浓重。从语言特色来看,这些文章,或音韵谐调,或整散结合,或写实朴素,或比拟夸张,或气势磅礴,或娟秀优美,或情景交融,或直抒胸臆等等,不一而足。使人真正感受到了中国语言之丰富凝练、含蓄深沉。在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其中的形式美,引领学生自主感悟主动倾心文言文。
2、品味文言文中的人物美
人格美的力量是巨大的,在审美过程中,为人物的言行神思而喜怒哀乐,在共鸣中得到审美的愉悦,使灵魂受到荡涤与洗礼,这是文言文教学应有的作用,也是其魅力所在。例如:《项脊轩志》用“以指叩门扉”“以手阖门”等细节和“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这样极其平淡的文字,表达了对母亲、祖母和妻子的思念之情,对物是人非的身世之感,吟咏出深沉的人生哀歌,是对所写人物的心灵美的凸现。
再如《鸿门宴》中的刘邦、项羽的形象,也很值得细细品味。通过在紧急关头这两人的语言、行为、神情的深入理解与讨论,学生才能深入准确把握他们的性格特征,情感得到陶冶,审美得到提高。过去,我们很多人在教学中总是或多或少地存在灌输“知识”的现象,把自己对人物的理解强行输入给学生,更有甚者,以教参为唯一的标准,变教学为搬教参,根本没有自己的见地。文言文的教学,我们的目的之一是让学生进入人物美的长廊,我们必须做的是引领者,而决不是搬运工。
3、体验文言文中的情感美
在浩瀚的传统文化的海洋中,情感美犹如一朵朵浪花,常开不败,留香千载,不绝如缕。进行文言文的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走进作品,通过阅读去了解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感,去同喜同悲、共乐共怒,更进一步,在对人物的.生平事迹、写作背景、写作缘起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之后,更深入地感动于情感之美,产生共鸣,产生向往。了解了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卓然不群,自然能够品味“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此中真味;认识了王羲之兰亭赋诗作序,以文会友的洒脱情怀,才能感受“仰观天地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的无穷意味;魏征直谏太宗十思,只为求得为上者“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文武并用,垂拱而治”的清明政治;杜牧构思《阿房宫赋》,为的是告诫后来者,不要“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归有光写成《项脊轩志》,“多可喜,亦多可悲”的人伦真情;张溥写就《五人墓碑记》,五人之从容就死,“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这些情感之美,闪烁着多么动人的光芒!
4、感悟文言文中的思想美
教材中所选的文言文,都是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的、经过历史长河冲刷而流传下来的作品,当然是思想文化的精华,至少是可以让我们去批判地接受的优秀遗产。而充分发掘出这些作品中的思想之美,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透过这些经典的文言作品我们可以看到隐藏在其背后的生命意识、宽容意识、责任意识和超越意识等思想的光华。
从作品中,我们能够感受到“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的坚韧;感受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的志节;感受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不懈;感受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的生命意识。同样,我们还可以体会到周敦颐的超然个性;陶渊明的淡泊情怀;杜甫的博大胸襟;辛弃疾的豪情壮志。
三、要引导学生诵读,使其亲近课本、接近作者,用情感主动地进行审美
审美从来都不是被动的,只有摆脱非我的束缚,审美才具有其本质的特征。
学生在面对文言文时,如果只是简单地读读看看,那么其心灵的眼睛是关闭的,其感情的大门是封锁的,课文不过是一堆无生命的文字而已,我们还能奢谈什么教学效果呢?真正的诵读要用心读,用情读,反复读。久之,便耳熟能详,目闭可诵,产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艺术感受,不知不觉间就由一个生命进入另一个生命,就会和作者进行心灵的沟通和对话了。因此,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搭建一座桥梁,让学生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让他们和课文息息相通,从而真切地感受到作者的喜怒哀乐、委曲衷情,体会到作者的良苦用心、博爱情怀。惟有用心感受,用情诵读,才能真正走入不同时代诸多圣贤精心营造的精神家园,获得最丰富、最深沉的审美体验。
中职文言文教学,读懂文字、理解意思是基础,品味、鉴赏文言文的神奇的美的力量才是我们学习的最终目的。因此在中职的文言文教学中,用其形式之美、人物之美、情感之美、思想之美放射出来的无穷魅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才是语文教学所担负的历史重任。
参考文献:
[1]王珏.文言文教学价值的再认识[J].语文教学之友,2003,(6).
[2]谭蒙革.提高中职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办法[J].成功教育,2008,(08).
[3]王槐松.文言文诵读法古今谈[J].语文教学与研究,1998,(4).
[4]袁振国.教育新理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