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学论文 > 语文教学论文 > 如何巧设语文课堂教学让学生乐学论文

如何巧设语文课堂教学让学生乐学论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如何巧设语文课堂教学让学生乐学论文,本文共15篇,欢迎您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何巧设语文课堂教学让学生乐学论文

篇1:如何巧设语文课堂教学让学生乐学论文

如何巧设语文课堂教学让学生乐学论文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正进行着新一轮课程改革。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程专业推进工作组”项目负责人余文森教授指出:“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与终极目标是重建课堂文化。”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最大的特点是好奇心强,教师的职责就在于激发学生好奇、求知的热情,引导学生生疑、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下面我以数学课堂教学为例,谈谈自己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课堂文化的几点做法。

一、营造参与氛围

在教学中,师生应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进行读书、讨论、研究、争论。教师应是一名平等的参与者,并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不仅教师可以问学生,学生也可以问教师,同时要鼓励学生之间互相讨论,互相问答,正是在这种相互作用的共同活动中,学生才能成为能动的学习主体。

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倾听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敢说、爱说,甚至提出跟教师不同的想法看法。

1.培养良好班风

在班集体中,由于学生参差不齐,一些学生定位困难,角色不当,发挥不了应有的潜能,成功的体验较小,而且常常会遇到挫折情境,教师要大力表扬和鼓励主动积极配合教师教学的学生。要将“鲇鱼放应”运用到教学中,特别善待课堂上积极发言的学生,善待插嘴的学生。其实爱插嘴的学生有些说明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或有独特的见解。每个学生都具有极大的潜能,有时连学生自己也不相信自己还会有这种潜能存在。因此,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要给学生更多的爱心,要以真诚的爱心来呼唤学生心灵深处的那种奋发向上的本能,让学生找到自己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角色――“最近发展处”,使每个学生都找到正式的而且有发展潜力优势的角色岗位,让他们各司其职、人尽其才,并随着才干的显示、能力的提高,寻找更高的目标。

2.激发主体意识

素质教育最基本的条件是面向全体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而真正在课堂做到面向全体却存在着诸多困难。对于教师的提问不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有站起来表达的机会,这时候如何创设条件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讨论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讨论能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学生口头表达自己认识活动的机会,尤其是成对交换意见、分小组讨论的形式,为学生提供表达意见的机会更多,除了表达机会的增多,同时讨论法还可以使学生听到各种意见,拓宽思维,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参与思维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一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会发出特有的.声响,要使孩子的心弦对准基调。特别注意把学生由被动受问者转变为主动发问者,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自主意愿和自我发现的积极表达者。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的发散思维,敢于标新立异,大胆创新。如何做到让学生大胆创新思维呢?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人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都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促进化的源泉。因而在平时的游戏学习活动中,教师要鼓励、支持和肯定孩子的一切创造活动,让思维活跃起来。福禄贝尔也曾说过:“游戏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创造性教育应当重视学生的游戏。”如教师讲故事时,鼓励学生创编故事的某个情节等等,让他们在自由的天空中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

4.培养参与能力

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自主实践的基础上回顾学习过程,总结学习规律,提出改进措施,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和方法,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激励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树立“我也行”心态。特别是一些内容浅显的数学课,例如:在教学《元、角、分的认识》一课时,把一节课的内容编制成学生们去超市购物这样一个情境,把例题和练习题设计成超市里发生的事情,学生和教师分别扮演了顾客和售货员的角色,让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学习元、角、分的进率。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达到“自主学习”的理想境界。

二、要让传统的属于教师的某些活动让学生来尝试参与,让学生担当起“小教师”的角色。

新课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必须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否则课程内容无法理解,学生参与学习是课程实施的核心。积极参与是情感问题,有效参与是认知问题,而教学过程既是认知过程,又是情感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认知与情感相辅相成。学生参与的根本目的是学会自主学习,因此说积极参与与有效参与缺一不可。

1.尝试参与问题设计

古语云:“学起源于思,思起源于疑。”教师应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探求的欲望,并有意识地为他们发现疑难、解决问题提供桥梁和阶梯,引导他们一步一步走向知识的殿堂,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对问题情境的创设,对问题的分析及解决过程,实际上也是给学生起到一个示范的作用,逐步引导学生如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提高建立数学模型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让学生扣住课题,提出问题,教师明确指出哪些问题提得准、提得好,正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然后让学生围绕所提问题自学本课的学习内容。

2.尝试参与板画板书

如教《乘加乘减》一课,我让学生看图引入,通过写连加算式后逐步讨论过渡到写乘加乘减的算式,让学生参与板书算式和课题,甚至让学生板画图。结果出乎意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尝试参与讲解

学习数学离不开解题,但不能为解题而解题,应在解题过程中重视解题思路的讲解,哪怕是错误的;说的过程中也能及时发现错误的存在,有利于及时地修正、吸取、总结经验教训,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同时,引导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能较全面地反映学生的想法,暴露学生思维的过程,以利于教师及时掌握准确的信息,做进一步的指点。特别是一些内容浅显的课,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在教师的指导下,请学生走上讲台讲解、问难、检查,这样会极大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有利于主体作用的发挥。

4.尝试参与练习设计

如教师提供一定的模式,让学生设计思维练习题;编写一些简单的解决问题的题目;设计单元测试题,如填空题,判断题等。我在教学中经常对于一些简单的题目让学生同桌之间出题并且做出相互评价,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对知识的分析能力,而且还培养了他们敢于尝试探究的能力,对于后进生的学习进步表现更为突出。

5.尝试参与动手操作

“儿童的智慧集中在手尖上”。在教学中,采用直观与操作的教学方法,利用教具演示、运用学具操作,协同多种感观共同参与,通过摸、指、画、剪、折、摆、比等积极的思维参与活动,直接接触各种事实,在心灵上获得深刻印象,从而获得有用经验。这样既可满足学生动手动脑和求知的需要,又为数学概念的建立描绘了形象生动的第一印象。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活动中,既增长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设问,对于刚上二年级学生可问:如搭一个三角形要3根相同的小棒,那么搭5个这样的三角形要几根小棒?学生们七嘴八舌,思维十分活跃,在争论无果的情况下,我让学生先动手试一试,然后再确定,于是学生动手做起来。答案确定后,紧接着我就指导学生练说是怎样操作的?结果怎样?为什么有这样的结果,要求把操作的经过用语言说出来。让学生动手操作的实验设计,既检验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几个几相加的道理,又可让学生悟到一条数学与生活是密切联系分不开的。

6.尝试参与学习评价

运用幽默、风趣的评价语言可调节师生情绪、打破课堂枯燥局面。新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理念,要求教师通过转变评价的方法、手段及评价实施的过程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笔者认为,要想通过评价促进学生获得更好更全面的发展,有两点特别重要:一是要学生接受对他的评价,二是学生要认真反思对他的评价,吸取经验和教训,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

要让学生接受对他的评价,我们应该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用“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理念来评价学生,努力做到:重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

在学生接受对他的评价后,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对评价进行反思,从评价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享受学习的快乐,从而喜欢学习,爱学习;从评价中理清自己以前存在的不足,下一步的努力方向,及时端正态度,调整方法……让学生在评价教师的讲解,同学的回答中寻找值得学习的长处,指出存在的不足;评价质疑问难的质量,评一评谁提得好;评价学习的习惯和方法……这样克服了满堂问满堂灌的不良做法,变单向的传授为多问的师生互动,创造了让学生多实践多参与的机会,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参与学习的自主能力。

“平瘠的土地更需要肥料,纤弱的小苗更渴望阳光”。在教学过程中,对中等偏下的学生,要多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循循善诱,因势利导。

我相信,只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勇于改革旧的教学体系,大胆探索和创建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机制,重视课堂教学的改革,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过程,在知识的发现过程中掌握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主动探索的精神,在课堂上层尽情充分展示自己,学得轻松,学得快乐,让数学课堂真成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大本营,那么,我们的教学就达到目的了。

篇2:巧设课堂教学,让学生乐学

巧设课堂教学,让学生乐学

小学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未形成,学习完全凭兴趣。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是填鸭式硬灌,由学生进行死记硬背的枯燥无味的“苦学”,就会导致学生“厌学”、“怕学”和“拒学”。因此,我们就必须巧设课堂教学,使低年级的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乐学。一、挖掘课文的童趣低年级的语文教材的内容大都是童话故事和描写儿童生活的故事。这些课文内容所描写的语言、行为、心理和情节都具有儿童化的特征,贴近儿童生活实际。例如:《美丽的公鸡》中公鸡骄傲而又知错就改;《蓝树叶》中的李圆圆因舍不得自己的绿铅笔而不肯借给同学;《司马光》中的司马光机智勇敢。这些故事低年级的小学生读起来倍感亲切。因此,我们教学时就要注意挖掘课文中的童趣,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把学生引入到充满童趣的课文内容中,使学生对课文内容产生兴趣。二、趣味性的导入课堂上,要给学生创设一种愉悦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才能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完成教学任务。因此,课堂教学就要抓好导入环节。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导入要有趣味性,例如谜语导入、故事导入、游戏活动导入、实验演示导入新课等。我在上第二册《乌鸦喝水》时,是用实验演示导入的:上课时,我先出示自制的教具“乌鸦”与装着半瓶水的小口瓶,依照课文内容一边演示,一边讲述:“有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突然,它看见了一个装着半瓶水的小口瓶,连忙跑过去想喝水,但瓶口太小了,乌鸦喝不着水,怎么办呢?后来乌鸦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办法吗?我们一起来学习《乌鸦喝水》这篇课文就知道了。”通过这样的演示,导入新课,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又为进一步理解课文打下良好的基础。三、寓教于乐根据低年级学生天真活泼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童趣性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在天真活泼的教学情境中产生兴趣,投入学习,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1.导演童真味的课文剧。教师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些表演性的训练,引导学生进入角色,进入情景,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更浓了。我教《狼和小羊》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狼和羊的形象,在学生对课文内容初步理解后,把编好的课文剧让学生表演。我让两位学生分别戴上狼和羊的头饰进行表演。这两位学生模拟狼和羊的语言、行为、神态,表演得非常逼真,其他学生看得非常有趣。这样,学生很轻松地从狼的故意找碴儿和小羊据理申辩的语气、语调、神态、动作中看到了狼的狡猾、凶恶和小羊的善良、老实,从而也领悟到狼的本性是凶残的,对像狼这样的坏家伙只讲理是不行的道理。2、在课堂中穿插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让学生演一演,做一做,能使学生学得更有趣。例如,教“一把”、“一口”、“一只”这样的数量词时,为了使学生更好理解和运用,我编了“找朋友”的游戏,让学生找一找哪些词是上面数量词的朋友,再把它们搭配在一起。这样,学生兴致浓,学得快,也记得牢。3、根据教学内容,利用有趣的顺口溜、儿歌、口诀,让学生学得轻松活泼。我教汉语拼音时,考虑到硬要学生记住字母的形状、发音方法和一些规则,会使学生感到乏味的,我就利用有趣的顺口溜或儿歌让学生诵读熟记。如:“脑袋圆,小辫翘,嘴巴张大aaa”,“嘴巴圆圆ooo”等。为了让学生记住“ü”上面两点的省写规则,我利用口诀“jqx,真淘气,从不和ü在一起,它们和ü来相拼,见了鱼眼就抹去”来帮助学生记忆。四、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化首先,低年级教师要经常保持童真,课堂中的教学语言要儿童化,描述事件时要生动形象,惟妙惟肖,学生才喜欢听,才容易懂。运用电化教学手段要恰当。一些描写景色的课文,语言比较含蓄,由于低年级学生想象能力和文学的理解能力不强,难以进入情境,这样,就要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才能使学生有兴趣地学,轻松地理解课文。教《浪花》一课时,我用录音机和幻灯进行教学。我先放幻灯让学生认识“浪花”,然后放《海之歌》音乐让学生听一听海浪声像什么,学生都说:“像歌声、像笑声”。我又问:“这些歌声、笑声是谁发出的呢?”学生说:“浪花”。接着我又放幻灯,让学生看着幻灯读课文中的句子“浪花轻轻走来,搔痒了我的'小脚丫”,“浪花跑去又跑来,给我送来雪白的贝壳、小虾”。这样浪花就象一个淘气的孩子出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很有兴趣地看着幻灯片,身临其境。我马上问:“这海边的景色怎么样呢?”学生答:“很美丽。”我趁热打铁问:“如果你是画上的小孩子,你会觉得怎样?”学生说:“我很高兴,很喜欢那里。”这样,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被激发起来了。我最后让学生谈谈自己应该如何去保护大自然,学生各抒已见,畅所欲言,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根据课文内容的需要,适当地运用体态言语――手势,这除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外,还能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知识。如我教“一把”这个数量词时,考虑到直接告诉学生“一把”是数量词,学生很难理解。我就根据课文中的“一把伞”,先让学生回忆平时我们是怎样拿打开的雨伞的。接着,我做出手拿打开的雨伞的手势,并且告诉学生凡有柄的东西都可以用“把”。最后让学生说说“一把什么”。学生纷纷举手回答。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种种愉悦的激励性手段进行愉快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主地投入学习,把学习视为享受的乐事,更好地促进学生素质的和谐发展。

篇3:巧设课堂教学,让学生乐学

巧设课堂教学,让学生乐学

小学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未形成,学习完全凭兴趣。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是填鸭式硬灌,由学生进行死记硬背的枯燥无味的“苦学”,就会导致学生“厌学”、“怕学”和“拒学”。因此,我们就必须巧设课堂教学,使低年级的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乐学。一、挖掘课文的童趣低年级的语文教材的内容大都是童话故事和描写儿童生活的故事。这些课文内容所描写的语言、行为、心理和情节都具有儿童化的特征,贴近儿童生活实际。例如:《美丽的公鸡》中公鸡骄傲而又知错就改;《蓝树叶》中的李圆圆因舍不得自己的绿铅笔而不肯借给同学;《司马光》中的司马光机智勇敢。这些故事低年级的小学生读起来倍感亲切。因此,我们教学时就要注意挖掘课文中的童趣,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把学生引入到充满童趣的课文内容中,使学生对课文内容产生兴趣。二、趣味性的导入课堂上,要给学生创设一种愉悦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才能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完成教学任务。因此,课堂教学就要抓好导入环节。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导入要有趣味性,例如谜语导入、故事导入、游戏活动导入、实验演示导入新课等。我在上第二册《乌鸦喝水》时,是用实验演示导入的:上课时,我先出示自制的教具“乌鸦”与装着半瓶水的小口瓶,依照课文内容一边演示,一边讲述:“有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突然,它看见了一个装着半瓶水的小口瓶,连忙跑过去想喝水,但瓶口太小了,乌鸦喝不着水,怎么办呢?后来乌鸦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办法吗?我们一起来学习《乌鸦喝水》这篇课文就知道了。”通过这样的演示,导入新课,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又为进一步理解课文打下良好的基础。三、寓教于乐根据低年级学生天真活泼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童趣性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在天真活泼的教学情境中产生兴趣,投入学习,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1.导演童真味的课文剧。教师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些表演性的训练,引导学生进入角色,进入情景,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更浓了。我教《狼和小羊》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狼和羊的形象,在学生对课文内容初步理解后,把编好的课文剧让学生表演。我让两位学生分别戴上狼和羊的头饰进行表演。这两位学生模拟狼和羊的语言、行为、神态,表演得非常逼真,其他学生看得非常有趣。这样,学生很轻松地从狼的故意找碴儿和小羊据理申辩的语气、语调、神态、动作中看到了狼的狡猾、凶恶和小羊的善良、老实,从而也领悟到狼的本性是凶残的,对像狼这样的坏家伙只讲理是不行的道理。2、在课堂中穿插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让学生演一演,做一做,能使学生学得更有趣。例如,教“一把”、“一口”、“一只”这样的数量词时,为了使学生更好理解和运用,我编了“找朋友”的游戏,让学生找一找哪些词是上面数量词的朋友,再把它们搭配在一起。这样,学生兴致浓,学得快,也记得牢。3、根据教学内容,利用有趣的顺口溜、儿歌、口诀,让学生学得轻松活泼。我教汉语拼音时,考虑到硬要学生记住字母的形状、发音方法和一些规则,会使学生感到乏味的,我就利用有趣的顺口溜或儿歌让学生诵读熟记。如:“脑袋圆,小辫翘,嘴巴张大aaa”,“嘴巴圆圆ooo”等。为了让学生记住“ü”上面两点的省写规则,我利用口诀“jqx,真淘气,从不和ü在一起,它们和ü来相拼,见了鱼眼就抹去”来帮助学生记忆。四、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化首先,低年级教师要经常保持童真,课堂中的教学语言要

[1] [2]

篇4: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角论文

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角论文

在“新课程标准”推进过程中,其关注点逐渐从热热闹闹的形式回归到实实在在的本质时,再以冷静的眼光审视我们的课堂,对课堂教学评价的重心逐渐从丰富多彩的环节转移到教学的实际效果上来,细细想之,现在的新课堂存在着好多困惑。

一、不着边际,过于迁就学生的.趣味

【案例】“玩具世界”真奇妙?“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上课伊始,师:机灵狗的商店今天开业了,小朋友猜猜机灵狗会开什么店呢?霎时,小手如林,学生纷纷发言。肯德基店、水果店、玩具店、书店、水晶店……各式商店应有尽有。场面很是热闹,好不容易老师控制住了局面,随即出示画面――“机灵狗玩具店”,货架上摆满了标明单价的玩具。画面的下方是笑笑和淘气分别拿着60元、70元钱。师:机灵狗的玩具店开业了,看到这么多的玩具,你想说什么?顿时,教室里又像炸开了锅。“我最喜欢那只兔子,它比我家里的那只大。”“我喜欢机器猫和憨憨猪。”“这些玩具我都喜欢。”“一只甲壳虫要20元,是不是会变形的?”“遥控车我都玩腻了。”……不同答案五花八门。课始至此,15分钟过去了,小朋友们还陶醉在玩具世界里尽情地说着他们想说的…。。

【思考】表面看来这情境确实吸引了学生,人人都参与到情境中,课堂气氛热烈,学生说得不肯罢休。可是我们不禁要问:情境创设到底为哪般?15分钟学生收获了什么?15分钟对一节数学课意味着什么?为什么15分钟过去了还不能切入主题学习?笔者以为这样的情境过于迁就学生的趣味,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并无实质性的作用,陷入了一种“浮躁的繁荣”之中。

二、趣味有余,偏离数学的本质内涵

【案例】“倒着说”真有趣?教学“倒数的认识”一课时,师生首先玩一个游戏,游戏的名称叫做“倒着说”。教师说“1、2、3”,学生就说“3、2、1”;教师说“老师爱学生”,学生就说“学生爱老师”。接着教师又说数学中也存在这种现象,比如“八分之三倒过来是三分之八”“二分之一倒过来就是一分之二”,然后让学生做“分数倒说”的游戏。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几组分数,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理解倒数的意义,探讨求倒数的方法。

【思考】粗看之下,这位教师似乎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设计“倒着说”的游戏情境,力求借助情境快速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求倒数的一般方法(先化为分数,再把分子和分母调换位置)。如果仔细推敲的话,就可以发现这个情境创设是失败的,无效乃至负效的。原因就在于执教老师对教材分析把握不够准确,没有抓住倒数概念的本质(乘积为1的两个数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而只是抓住了表面的皮毛(两个数正好都是分数的特例情形),反而弄巧成拙误导了学生,使得他们认为2。3和32之间也是倒数关系。新颖、奇特、华丽不是情境的代名词,有效的教学情境应该为学生学习数学服务,能促进学生进行缜密的数学思维,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简单、有效、大众化才是它的真谛。让我们凭理性演绎理念,用务实缔造真实,让数学情境走向“草根化”,以追求教学的高效和实效!

篇5: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乐学”

数学知识往往比较枯燥乏味,学生会没有兴趣和激情。因此要从现代生产、生活实际出发,给出一些新鲜的、生动的、有趣的、真实的问题让学生解答,让他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例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教师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假设一个生活场景:商店挂着一则商业广告,所有商品一律“八折”优惠。有一种原标价为120元的衣服,老师想买这件衣服,你帮老师算算,应付人民币多少元?又如在教学“比例尺”时,我把一张中国地图发给学生,提问:你想到哪个地方去旅游,知道它离我们有多远吗?顿时,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教师及时点拨,起到了水道渠成的作用。

二、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通过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知识的内在规律和相互联系,根据需要设计多媒体课件,使学生手眼脑齐动,不仅可以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强化了学生的感知。如,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因为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虽然有“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简单意识,但对人民币各种票面认识不全,对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中的作用体会不够,传统的方法是教师和学生每人都要准备各种票面的人民币先让学生认识各种票面,然后再进行简单计算。这样用真币来学习,一来不安全,给家长带来负担;二来不卫生,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用模拟人民币,但配套教具尚未出台。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时,多媒体课件先展示生活中的购物、乘车购票、存钱的场景图,同时配上画外音,引入新课,让学生很容易地体会了人民币的功能和在生活中的作用,然后大屏幕再展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让学生认识,接着再让学生分类,用课件展示分类的过程和结果,最后进行简单换算。这样教师讲得少了,学生思考得多了,教师由传授者转变为指导者,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学生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中,轻松地接受了新知识。

三、展开适宜的教学评价,强化学生的成功意识

篇6:如何让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论文

如何让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论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有的时候,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的比较活跃,课堂氛围也比较好。但是教学的效果却不够理想,教学存在着死气沉沉的情况。教师在教学实际中不能够灵活开展教学,这样就会使学生失去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因此,为了更加有效地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教师应该注重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努力使语文课堂更加活跃。

1提高备课效率,夯实课堂教学基础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丰富,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教学活动。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需要因人而异,结合不同学生的情况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任务,使学生可以更加灵活地掌握这些内容,这样可以使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掌握更加有效。因此,教师应该注重提高备课的效率,更加充分地准备课堂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计划。教师只有把教材中的内容吃透,在讲解的过程中才能够更加有效。教师可以在备课阶段为课堂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制定相应的策略,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例如,在学习《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时候,小学生可能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通过高效率的备课,就可以提前做好预案。这样的方式对于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语文课堂真正地活起来有着重要的作用。

2创设教学情境,开展快乐学习

对于小学生来说,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开展学习最重要的动力。只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够使学生的求知欲望得到激发,使学生更加有效地开展语文学习活动。因此,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实践活动的时候,应该注重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乐趣。这样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时候,其语文综合素养会得到有效的提升。例如,在学习《小桥流水人家》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倾听相关的背景音乐,然后让学生根据音乐和所学习的内容画出自己脑中的小桥流水人家的画面。通过创设这样轻松的教学情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感受到快乐,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大大提升,从而实现快乐学习,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目标。

3给与学生充分空间和时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想要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使课堂教学能够活起来,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保证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应该给与学生充分的空间和实践,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于语文知识应该有自己的而理解,从而保证高效率的语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学习古诗《乡村四月》和《四时田园杂兴》的时候,教师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的习惯,可以使学生更加有效地理解古诗的内容,学生可以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学习的习惯。这样对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语文课堂“活起来”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后,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的效率会更高,学生对于古诗词的掌握会更加有效,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自然会得到有效的提升。只有实现了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才能够称得上是“活起来”的.语文课堂教学,对于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才更加有意义。

4完善教学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想要使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教师还应该注重完善教学评价,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小学生来说,每个人都喜欢得到教师的认可,得到教师的鼓励和肯定,只有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才会得到激发,学生学习的效率才会大大提升。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善于抓住,每个机会来鼓励和表扬学生。在学生表现优异的时候应该给与鼓励,让学生更加自信,使其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有效地获取语文知识;在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给与学生解决问题的信心,让学生有更加充足的学习的动力。例如,在学习《晏子使楚》的时候,对于学生的不同理解,教师应该予以支持,这样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使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有着重要的作用。

5结论

想要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能够活起来,教师应该给与学生更加充足的发挥空间,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体地位。同时,还应该避免过于放松,影响学生学习的效率。因此,教师应该注重提高自身的专业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更好地引导学生开展高效的语文学习活动。教师还需要不断提升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可以有效了解课堂中的各种情况,保证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只有这样,才能够使语文课堂教学真正“活起来”,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作者:徐勤路 单位:山东省新泰市第一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1]叶珠.让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J].华夏教师,(8):54.

[2]邵文才.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J].中国校外教育,2016(7):74.

[3]孙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J].学周刊,(33):40.

[4]厉晓霜.试论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3(13):34.

[5]张金涛.浅谈多媒体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3(13):93-94.

[6]孙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J].学周刊,(12):47.

篇7: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乐学、好学论文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乐学、好学论文

在生物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我认为,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首先应该是在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中坚持进行乐学情绪的培养。在此基础上,学生才会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最终可能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几年来,我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有效的尝试。

1.游戏实验在教学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阶段,知识深度增加,知识面拓宽,学习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若适当采用游戏实验将学生置于一种自然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可以有助于学生掌握难点知识。例如,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一难点内容。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体会等位基因的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我利用人类10对单基因控制的性状:有耳垂和无耳垂;卷舌和不能卷舌;发际有美人尖和无美人尖;拇指可向背面弯曲和不能向背面弯曲;食指比无名指长与比无名指短;左右手嵌合时右手拇指在上与左手拇指在上;双眼皮与单眼皮;有酒窝与无酒窝;正常足与扁平足;色觉正常与色盲;白化病与皮肤正常等进行游戏实验。

在课堂上采用不同性状的组合方式,请具有相应性状的学生站立,否则坐下。如有耳垂者站立,无耳垂者坐下;其中能卷舌者继续站立,不能卷舌者坐下;再其中有美人尖者仍然站立,无美人尖者坐下……依此类推。最后,在50人的班级中,往往实验到第七、八对相对性状时,站立的只剩下1人,说明这位学生在全班中的唯一性。而采用另一种不同的性状组合,最后剩下的又是另外一个人,也说明他在全班学生中的唯一性。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认识了人类的一些单基因性状,兴致盎然地参与在整个实验中,气氛异常热烈。然后,我适时地和他们一起计算这10对单基因性状的自由组合方式有多少种?得出210=1024种(假设不连锁)。学生恍然大悟:为什么采用不同性状组合后剩下的总是不同的人。从而,认识了生物多样性和特异性,进一步理解了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为知识的灵活应用奠定了基础。

2.多种学科渗透,使学生感受所学知识被应用的乐趣

如果所学其它学科知识能被用来解决本学科的问题,往往引起学生对自己能力的肯定,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在生物课教学中,教师创造机会增加学生的这种情感体验,将对课堂教学效果产生积极的影响。在数学知识方面,学习遗传变异部分内容时应用较多。例如计算配子种类,若3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3对同源染色体上,如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能产生几种配子?可用分枝法来做:可直观地看出有ABC、ABc、AbC、Abc、aBC、aBc、abC、abc8种配子。也可用组合法来计算,转化为数学组合题:有3个盒子,每个盒子中有2个不同元素,从每个盒子中任取1个元素,有多少种取法?如图:Aa Bb Cc学生会轻而易举地算出C12.C12.C12=8种的结果。在课本第141页中,为说明DNA分子的多样性,指出:“若1条多核苷酸链中有100个4种不同的碱基,它们的可能排列方式是1个非常巨大的数字。”师生可用排列法计算,得出:学生从数字上体会到DNA中蕴藏着巨大的遗传信息。

在化学知识方面,生物课的第一、二章内容与之有密切的联系。学习酶的专一性时,为了使学生更明确这种生物催化剂与化学催化剂的区别,我举例MnO2作为化学催化剂可催化截然不同的反应:而作为生物催化剂的蛋白酶,只能催化蛋白质这一类物质的分解,不能催化其它物质的分解。

学习糖类时,结合化学中有关知识,说明葡萄糖与果糖的同分异构关系;给出核糖C5H10O5与脱氧核糖C5H10O4的分子式,使学生直观看出其名称的区别;通过多糖、二糖的水解反应探讨它们与单糖的关系等,都可使学生不觉得死板。在物理知识方面,也与生物学有广泛的联系。学习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时,理解膜上蛋白分子多在ATP驱动下运动,那么磷脂双分子层的磷脂分子为什么也可在一定范围内运动呢?这里把握住分子运动论,问题便迎刃而解。学到中耕以促进根的呼吸作用时,不免要涉及中耕保水的问题,这里可以提示:土壤板结必形成土壤毛细管,水分会顺毛细管大量散失,而中耕的作用在于切断了土壤毛细管,避免了水分丢失。这时,学生为物理学的一些基本原理能解决生物学问题而欣慰,知识的掌握便自然一些。在哲学知识方面,生物学中许多原理能用哲学知识帮助理解:非生物与生物界的统一性;遗传和变异的辩证关系;蛋白质多样性与DNA多样性的现象与本质的关系;生物与环境的辩证关系;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的矛盾对立统一的关系以及生物发展进化原理等。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能够准确应用哲学原理,理解以上思想,同时也学会了终身受益的思维方法。如在讨论遗传与变异的相对性与绝对性时,类比静止与运动的关系,学生得出遗传是相对的,变异是绝对的'正确结论。在地理知识方面,课本第7章生态系统部分与地理课有关内容重叠。介于学生对本部分知识已有一定程度的掌握,学习时可以采用学生试讲,教师补充的办法。新型教法的采用使学生感到新颖有趣,能积极参与。其中学习到我国珍稀植物为什么多为裸子植物的问题,可引导学生联系第4纪地质大冰川对我国影响较小,使她成为许多地质时期植物的避难所,说明我国有大量残遗种的原因。在学习化石和地质历史年代表时,也可与地理知识结合。

3.介绍最新生物学成果,展望生物学发展前景,激发学生求知的渴望

我在教学中,常常搜集一些新的生物学成果介绍给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当英国疯牛病肆虐的时候,我国采取了严密的防护措施以避免该病侵入我国。我适时给学生介绍疯牛病的最新研究成果:并非异常大脑蛋白引起该病,而是人们未知的病毒等常规感染因子造成,但不管什么引起疯牛病,它都会使人得致命脑病。学生们就会理解世界各国对此唯恐避之不及的心态了。

通过以上乐学情绪培养途径的实施,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情有独钟,在快乐的情绪之下,好奇多思,好学多问,为生物学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篇8:小学生语文课堂教学论文

一、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措施

1.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技术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将多媒体与教学相结合,可以使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变得更有活力,可以将书本上的“死知识”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小学生的面前,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的学习的气氛,让学生主动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例如,在进行《盘古开天辟地》一课教学时,教师不要急于教授学生生字和课文,可以先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盘古开天的视频动画,色彩丰富的动画一下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视频动画将学生带入了一个神奇的世界,那里是一片混沌,而盘古手拿巨斧将这一片混沌劈开了,形成了天地。此时,教师就会问学生“:同学们,如果想知道后来发生了什么,那么就请和老师一起来学习《盘古开天辟地》一文吧!”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引导,学生的兴趣充分地被激发出来,在兴趣的作用下,学习知识也更加的快,记忆更加深刻,学习效率自然得到了提升。

2.利用游戏教学,提高学习效率

在新课程改革要求下,教师要将课堂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同时,还要扮演好组织者、领导者、指引者的角色,为学生的学习指明方向。而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而游戏教学的运用恰好能达到这一目的,并且,游戏教学更加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例如,在学习诗词古文的时候,由于诗词记忆对学生来说是很枯燥的,学生对背诵有一定的抵触情绪,而教师可以将游戏引入课堂,可以带领学生玩击鼓传花的游戏,教师可以让学生围成一个圈,用鼓棒敲击讲桌,学生传递纸花,敲击声停止,拿花的学生就要背诵一首古诗,如果背诵错误作为惩罚就要表演一个小节目。游戏的应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学习气氛十分高涨,都积极地进行着诗词的背诵,学生不仅在游戏中获得了快乐,同时,也在玩乐中掌握了知识。

3.知识联系生活,做到学以致用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还不够成熟,在语文知识学习的过程中,还是有一定困难的,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将知识与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语文课堂教学的时候,让课堂教学生活化,利用学生生活中的经历和身边熟悉的人和事来进行教学引导,不仅可以拉近知识与生活的距离,还能更容易让学生理解所学的内容。例如,在学习《慈母情深》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描述自己母亲关爱自己的事件,让学生讲述妈妈为自己的付出,在讲述亲身经历的时候,学生更能够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体会母爱的伟大。通过联系生活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的内容,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结语

总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及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的时候,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让学生真正地爱上语文知识的学习,同时,利用游戏教学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获得快乐,除此之外,还要将知识与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明白知识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这一道理,懂得如何运用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才是教书育人的真谛,因为,我们不是在培养记忆的机器,而是要培养可以运用所学知识去创造美好生活的高素质人才。

篇9:小学生语文课堂教学论文

一、有效提问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科学合理的问题情境,采用有效的提问方法,引导小学生主动学习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因此,提问的方式方法对于教学过程的开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影响着课堂的效果。为此,语文教师在课堂提问中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要有目的性。一节语文课需要提多少问题?如何提问?学生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这些都是教师应关心的问题。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遇到突发的情况,要能够及时化解;提问要由浅入深,逐步推进,让学生能够紧跟教师的思路去考虑,提高问题解决的有效性。二是要有启发性。提问要能够引起学生的互动,引发学生思考,不能为了体现课堂的活跃度,设计一些缺乏质量、提问方式过于简单的问题,学生要经过一定的思考才能想出答案,而不是张口就来。三是要难易适度。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结合学生层次的不同做到难易适中,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有所进步,避免让学生觉得不知所措、难以应付而产生抵触心理。对于一些比较难的问题,教师可以具体分解,以减少学生的压力,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二、指导学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障

教学的重要任务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这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自古就存在道理。为此,教师应从三个方面去指导学生学习。

(一)指导学生预习的方法

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是提高学习效果的关键。然而,从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都没有预习的习惯,都轻视预习的作用,导致语文课堂效果不是很理想。因此,教师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要告知学生预习的范围,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找出文章的主要问题。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会带着问题去研读,从而提高了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其次,要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对于在预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学生要敢于提问、勇于提问,并做好预习笔记,以为进一步解决问题做好充足的准备。再次,教师要教给学生具体的预习方法,提高学生自学的水平,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能够通过圈、点、批、注等做好标记,提高预习的效果。

(二)指导学生听课的方法

听课是小学生学习的核心环节,学生学习程度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课效果。如果学生会听课,在课堂上就能够消化知识,再加上课下巩固,学习成绩就好;相反,如果学生不会听课,不能当堂听懂,课下又不懂复习,学习成绩自然不会好。因此,教师要教给学生听课的方法,让学生会听课,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精力集中,紧跟教师的教学思路,在听课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动脑、学会记忆,提高听课的效果。

(三)指导学生复习的方法

人的记忆规律都有遗忘的特点,对此教师要结合心理学的知识指导学生及时复习,根据不同的时间间隔安排复习的进度,这对于提高小学生的成绩,提高他们学习的效率是有帮助的。总之,课堂效率的提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广大语文教师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引领下,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不断探索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而不断努力。

篇10:小学生语文课堂教学论文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开展德育教育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首先,教师要通过讲解加强学生对德育教育的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语文教材中的语言、文字进行详细的讲解,并且注重提醒其中蕴含的德育教育内容,让学生通过详细的讲解理解教材要表达的意思,在这个过程中,德育教育和智力教育是有机统一的。其次,教师可以利用情感熏陶的方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要采用相应的语境对教材中的情感进行充分的表达,这样不仅能够创造更加形象的课堂教学氛围,而且能够增强学生的实际感受,激发学生的.情感,在加强德育教育的同时让学生对教材内容有着更加真实、深刻的掌握。值得一提的是,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为情感熏陶增添了素材,充分地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营造更加逼真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德育教育的进一步渗透。最后,榜样学习方法也是小学语文教育中德育渗透的一种重要方法,借助于教材中的英雄人物为小学生塑造榜样形象,这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道德情感,而且对学生民族自豪感的培养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二)充分运用语文课外活动渗透德育教育

语文课外活动不仅能够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获得的知识和能力,而且有趣的语文课外活动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成为德育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在进行语文课外活动设计的时候,要充分结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实际,要看到小学生独立性差、模仿力强的阶段发展特点,在组织课外活动的过程中,选取正面例子,让小学生直接接触到健康积极向上的形象。

(三)利用丰富的课外阅读渗透德育教育

课外阅读既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方式。开展丰富的课外阅读不仅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对于学生健康品格意志的形成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教师要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实际情况,为学生选取,或者是划定课外阅读教材和范围,并且在学生阅读过程中及时的“解惑”,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在指导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在提高语文学习效果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四)语文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榜样

在小学教育阶段,教师的榜样力量是影响小学生行为习惯、思想道德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教师的情感、态度、言谈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要做到言行一致、为人师表,不论是从言语谈吐、行动举止,还是在待人接物、思想情感等各个方面,教师要时刻注意自身的行为规范,要为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榜样力量,用自身的行动为学生健康道德风貌的形成起到良好的表率。

二、结语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既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也是小学德育教育开展的有效措施,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从课堂教学过程、课外活动、课外阅读等方面采取积极措施,不断渗透德育教育,并且注重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不断提高语文德育教育效果,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思想观念,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篇11:如何让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充满活力论文

如何让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充满活力论文

摘 要: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高中语文教材内容的人文性逐渐增强,但是“以高考为核心的考试文化遮蔽了教育的原生性目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逐渐消失殆尽,现在的语文课堂显得沉闷而缺乏活力,因此,如何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每一个高中语文教学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活力

笔者根据多年高中语文教学的实践,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探讨。

一、挖掘教材内涵

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占了很大比例。其目的之一是弘扬优秀文化遗产,更多的是让学生能从文学作品中受到熏陶,感受其博大的内涵、典型的社会意义,了解其高超的表现手法,从中受到多方面的裨益。

1.感受人文性

充满人情风味。地理风光的语文教材,都充斥浓郁的人文性。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对教材的感受能力,挖掘教材的深度,运用具有趣味性的方式去处理教材,使教材发挥其应有的魅力,去引导学生,感染学生。如,在《边城》一文中,作者描写了湘西边地特有的民俗风情、水光山色,构成了理想的人情世态。作品通过翠翠表现出强烈的人性美和人情美。作者这样理想化的描写,不仅是对社会矛盾的`淡化,也是对纯真的人性美的追求。另外,作者这种诗化的写法,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回味和想象空间……在这里,我们不仅能感受到湘西的人情风俗,还能在字里行间体会生命的赞歌。这篇文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延伸到生活中。针对此类文章,可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比如作家专题作品的讨论、诗歌朗诵等,让学生在开放的语文知识中遨游,享受语文带来的快乐。

2.注重趣味性

语文是由文字组成的,所以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着手,从作者生动的语言描写中感受文字的魅力,体会文字中所蕴含的情感及思想。比如,欣赏朱自清《荷塘月色》中的片段:“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教师可准备相关的图片芭蕾舞女或是荷叶实物,让学生把眼前看到的荷叶与芭蕾舞女联系起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先是看到的,朱自清笔下的荷塘:繁密茂盛的荷叶,片片相连;由于出水很高,就像是亭亭的舞女的裙,联想到像优美典雅的芭蕾舞中的舞女的裙,进而将静态的荷塘幻化为动态的舞台,舞女们穿着翠色的裙子,在舞台上翩翩起舞,呈现出荷叶的姿态。这样,结合文中的描述,伴随着充分的想象,学生才能将眼前的景物看成是活的、有生命的动体,既把握了文本的内容及思想,又升华了文本的内涵,达到了教学目的。

二、设计教学方式

成功而具有活力的一堂语文课,与教师在课堂中运用的科学而合理的教学方法是分不开的,因此,教师在教材内容的设计上,应力求新颖而充满趣味,才能保证教学效果的成功,也才能使课堂充满活力。

1.紧抓学生心理,打造活力课堂

想要上好高中语文课,只有合理的教学方法是不够的,还应该了解高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要针对学生心理特点,从他们身心特点出发,激发他们的潜力,打造有效的课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打造一堂有活力的课堂,应该注重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在课堂中,教师如果只是按传统的教学方式,“一言堂”,不注意学生的学习状态,也不注意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学生就不能积极主动地接受教学知识,只能是被动地学习,这样的教学无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接受知识和经验,只能是被动地学习,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上都处于滞后的状态。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及时掌握学生反馈的信息,抓住他们的心理,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2.架设思维桥梁,放飞学生思绪

学校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有知识、有能力的学生。有能力就是要学生既可以自己动手动脑,又能够独立思考。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是重中之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多地创造机会,为他们搭建平台,创设情境,从文本出发,放飞学生思绪,让他们各抒己见,展开想象的翅膀,畅想与文本相关的内容,畅谈自己独特的见解。

3.加强课内朗读,提高学习兴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就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在教学中,它们没有首次之分,每一项能力的培养都不容忽视,所以,在课堂教学时,应尽可能让学生反复朗读,在朗读中体会人物性格、作者的情感,让学生自己渐渐进入角色,从而准确把握人物思想内涵,感受文章的中心思想。学生的情绪也渐渐在朗读中被感染,情绪高涨,课堂气氛就活跃起来了……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习知识,印象会更加深刻。只要课堂呈现出其应有的活力,教学效率才能得到极大地提高。

总之,高中语文教学应在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基础上进行,既挖掘了学生潜在的能力,也提高了课堂效率,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当然,激发学生活力的教学方法很多,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心地发现、钻研,精心地设计,将课堂演绎成精彩的知识殿堂。

篇12:谈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论文

谈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论文

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营造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堂是很有成效一种方法,也是从传统的语文教学转变为创新教学的一种趋向。

一、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调动学生积极性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单纯为完成一节课的任务,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使课堂变得机械、沉闷。学生有很大的潜能等待教师去挖掘。就情感体验而言,只要教师“导”得好,学生的情感就可以被激发出来。例如,在教第五册《灰雀》一课时,我鼓励学生对课文进行自我解读,然后进行师生角色互换,组织课堂教学。让学生提出疑问,让其他学生做小老师来解答,最后全班讨论达成共识。通过找重点句、分角色朗读,体会句中人物的情感,学生认识到抓灰雀是一种错误行为,并知道要做一个诚实、知错就改的孩子。就这样,我的教学过程就变成了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学生不是听的配角,而是课堂教学的主人。他们既理解了课文,又懂得了怎样做人,课堂教学就由“死”变“活”了。

二、提供参与教学的机会,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

坚持在课堂上给予每个学生发言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缩短了,少了主次的关系,多了讨论、民主的发言,课堂就愉悦多了。例如,第五册《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我首先让学生敢想。

“如果让你想象西沙群岛,你会怎样想?”让学生展开联想。其次让学生敢说。让学生说他喜欢的大海、岛屿是什么样子的。让胆大的、胆小的学生都说。再次再让学生敢问。把他不懂的地方提出来,问问西沙群岛到底是什么样子?美在哪儿?富饶在哪儿?通过想、说、问,学生能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多方面的发展,也能够达到创新教学的目的,课堂也就充满了活力,效果也大大增强了。

三、灵活课堂教学方式,让学生自己设计问题,共同解答

传统的师问生答式的教学方法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而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方式正迎合了学生的需求。课堂上多以合作探究形式为主,由学生自己设计问题,小组讨论解决,并在班上汇报,师生共同总结。这样在很大程度上锻炼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也挖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见解得到认可的'喜悦。例如,教第五册《找骆驼》一课时,我请同学们分组坐,在读完课文的基础上,我提出一个问题:走失的骆驼是什么样的?然后我发给他们每组一张纸,要他们自己设计问题,然后小组讨论后得出解决的办法,由小组长汇报。有的同学提出了为什么骆驼走过的路,脚印一只深一只浅;有的同学提出骆驼吃过的树叶为什么留一个牙印;有的同学提出为什么路上撒了些“蜜”和“米”。最后得出结论,原来大家要找的是一只跛脚、缺齿,驼着“蜜”和“米”的骆驼。通过这种活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

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由配角变为主角并不是一件易事,但只要老师在课堂上充分让学生发挥展现,学生就能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水到渠成了。

篇13: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论文

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论文

论文摘要: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过程,对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的意义和方法作了简略的陈迷,目的是为了使互动过程更加完善。

论文关健词:数学教学参与思维创造能力

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但是,教师的“导”要具有科学性、启发性和艺术性,才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而离开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也是不行的。

一、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的意义

数学教学是教师思维与学生思维相互沟通的过程,从信息论的角度看,这种沟通就是指数学信息的接受、加工、传递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满了师生之间的数学交流和信息的转换,离开了学生的参与,整个过程就难以畅通。《线性代数》课程是以线性方程组为主线,以行列式和矩阵为工具阐明线性代数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强调矩阵基本方法的应用,适当加强了矩阵分块运算,特别是简单实用的矩阵列分块在证明问题中的应用,显示了矩阵方法的简洁与精巧性。具有概念多、结论多、内容抽象、逻辑性强的特点,但是,由于学生是初次接触这门课程,特别是对行列式、矩阵等这些概念从形式上产生的陌生感,加大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所以,首先应帮助学生消除对课程的陌生感。其次是尽量启发他们对本门课程的兴趣;再就是增强他们对学习本门课程的自信心。教师在教学上要力求处理得深人浅出、通俗易懂、难点分散。但是,教师主导作用的效果应以学生主体功能的发挥是否充分来衡量。特别是把本门课程的学习看成是在每个学生不同的数学世界里,通过自身的内化、重组、操作和交流主动进行建构的过程,这就表明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另外,从当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来看,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就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这与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的的素质教育完全一致。因此,在课堂上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不仅具有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近期作用,而且具有提高学生素质的远期功效。

二、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

《线性代数》中重要概念的建立、公式定理的揭示及知识应用,都是人类勇于探索、富于创新的结果。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利于学生参与的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达到开发能力、增强创造力的目的。

不参与概念的建立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

数学概念的形成一般来自于解决实际问题或数学自身发展的需要。(线性代数》这本教材上的定义常常隐去概念形成的思维过程,不便于学生理解概念的来龙去脉,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因此,学生应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参与到这些数学概念的建立过程中来。一般可分为三个步骤:(1)实验―获得感性认识;(2)提出问题,思考讨论;(3)揭示本质,给出定义。比如在“矩阵的定义”的建立中,首先,可以用一些经济管理中的报表,或者,用一些表示变量与变量之间关系的方程组,如:

让学生自行观察类似的例子中实际上需要进行分析、比较的只是表中的数据和方程组里的系数。获得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然后针对这种认识,给学生提出“是否可以去掉表中的说明部分和方程组中的变量,只保留表中的数据和方程组中的系数,并按它们原来的位置、次序排好?”的问题,让他们展开讨论。将他们讨论的结果收集发现,大家认为可以这样做。这时,教师再给出矩阵的数学定义和形式:

并揭示矩阵的重要性是把一些实际间题变成一些数值表,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从而解决问题。让学生从感性认识过程上升到理性认识过程。

2.参与公式的发现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数学公式、定理形成过程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经过观察、分析,用不完全归纳法、类比等提出猜想,而后寻求逻辑证明;二是从理论推导出结论。《线性代数》教材中的每个公式、定理都是数学家辛勤研究的结晶,他们的研究蕴藏着深刻的数学思维过程,而现行的教材中只有公式定理的结论和推导过程,而缺少公式、定理的`发现过程,因此,引导学生参与公式、定理的发现过程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例如,讲解“矩阵的乘法”这部分时,先让学生看一个例子。

某厂生产AB两种产品,第一季度按月销售额如下表所示:

当产品质量全为一等品或全为二等品时,其利润率如下表所示:

因此,该厂产品若全为一等品或全为二等品时,利润如下表所示:

可以看出,矩阵C中第一行第一列的元素3.1等于矩阵A的第一行各元素与矩阵B的第一列对应元素乘积之和,即3.1=5x0.2+7x0.3

矩阵C中第一行第二列的元素1.55等于矩阵A的第一行各元素与矩阵B的第二列对应元素乘积之和,即1.55=5x0.1+7x0.15

其余类推。

学生发现了矩阵A,B,C之间的这种关系可以表达成以下形式:

并且还发现只有当矩阵A的列数等于矩阵B的行数时,A才能与B相乘,乘积的行数等于矩阵A的行数,而列数等于矩阵B的列数。

这时,教师可以给出矩阵乘法的一般结论:

设矩阵

经过这样一个发现的过程,学生对矩阵运算中比较重要而又比较复杂的乘法,有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提高了内容的趣味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类似的还有:二元一次方程组中用加减消元法得到的两组解分别用行列式表示出来以后,学生发现的规律推广开来即可更好理解和记忆“Cramer法则”。

3.参与问题的不同解法的探索中,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在基本概念、定义、定理理解的基础上,解决数学问题要指导学生按照著名数学家乔治・波利亚的解题表中的四个步骤:弄清问题―制定计划,一一实现计划―回顾来进行。《线性代数》例题、习题虽然难度较大,也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例题的教学一定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教师再进行剖析、讲解后、鼓励学生寻找多种解法。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教师应启发学生对一个数学问题从多方位、多角度去联想、思考、探索,这样加强了知识间的横向联系,使思路变得更为广阔。同时,教师也可以从学生的多种解法中得到一些有益的补充。这无疑对老师,还是学生来说都是一种好的方式。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思想,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促使学生自主能力的提高。从认识学习论的角度看,数学学习的过程乃是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相互作用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主体的一种自主行为,而数学学科又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高度的抽象性等特点,所以数学学习更需要积极思考,深人理解。作为教师,有责任去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篇14:语文课堂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论文

语文课堂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论文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多采用“填鸭式”教学。大多数教师是“满堂灌”,老师一味地讲解,学生处在被动的地位,老师教给学生的仅仅是死板的书面知识。忽视了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这与素质教育的实质相悖。现代的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使其真正成为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一、观察能力的培养。

观察是学生直观认识事物的一种手段,观察能力是一种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语文教材中设计了很多配合教材的图画,这些图画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图画,先阐明观察的目的',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逐步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如在讲《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这篇看图学文时,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俄国著名的画家列宾的油画中十一位纤夫的外貌、神态、动作,让学生通过观察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起学生对沙俄统治的强烈不满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从而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培养良好的观察能力,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还有助于学生写好作文。学生只有学会观察,善于观察,勤于观察,注意观察周围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才能掌握写作的第一手材料,才能写出好的文章来。

二、阅读能力的培养。

《大纲》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

它是识字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提高识字质量。能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提高听话、说话、作文的能力;能够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发展思维,提高认识,受到思想教育和美的熏陶。这就充分揭示了阅读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在平时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首先在思想上要有足够的认识:“怎么读都不过分”。有人说过这么一句话:“十年后学生很少记住教师精彩的讲解,而对课文中的精彩片断会记忆犹新。”的确,这充分道出了阅读的重要性。因此,教师要把阅读付诸于教学实践中,重视学生的阅读,让学生有大量的时间来读,也就是说,教师要精讲,可以让学生自由朗读、默读、齐读、重点读、带着问题读、有感情地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会读,才能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比如学习《荷花》一文,教师要根据这篇课文写得非常优美的特点,设计大量的阅读练习,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读中受到美的熏陶。

需要指出的是,阅读教学切忌让学生无目的地读。教师要进行适当的指导,有的放矢,精心设计好教案,这样才能事半功倍,达到阅读的效果。

三、自学能力的培养。

现行语文教材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有着明确的要求,主要体现在阅读课例、读写例话和基础训练当中。教师在进行这三项内容的教学中,要做到大胆地“放”,“放”中有“扶”,主要通过让学生自己来阅读、自己来练习解决问题,重视学生学法的指导,培养学生正确进行思维的能力。通过自学,让学生找出重点句子,重点词语,并加深理解,然后从理解中谈出体会,最后再通过读来加深认识。如此,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自学能力就逐步提高了。

另外,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还要突出训练的重要地位。过去的语文课多是教师讲,学生听,忽视语文训练,这背离了语文教学的功能和性质。叶圣陶先生指出:“多年来我一直认为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训练思维、训练语言,同时也训练思想品德……”这就告诉我们,语文课应该突出训练,让学生在训练中发展思维,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完成语文课的任务。教师要彻底更新观念,不要对学生“不放心”,要相信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学以致用,学会运用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

篇15: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论文

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论文

兴趣可激起学生的情绪,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活动中去,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和掌握知识,陶冶情感,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呢?

一、创设民主和谐的气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通过生动幽默、富有情感的语言来创设民主和谐的环境气氛,促使师生情感交流及和谐状态的形成,使师生情感产生共鸣;“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促使他们主动发展。

二、巧设导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语是教学一篇课文的开场白,是教师在新课的开始阶段,从一定的目的出发,用很短的时间,并采取一定的方法或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心理情绪的重要教学环节。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往往得力于一个生动的导语,这是因为学生对每一篇新课文都有一种新鲜的感觉,都怀着新的兴趣和期待。因此精心设计好一个导语,因势利导,那么上课开始就能扣住学生的探究心理,激发其兴趣,活跃其思维,从而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境是人们对事物进行形象感受最为直接的方式和方法。语文课堂教学中,可运用具体的事例(实例来自我们的生活,最好是接近学生的生活),去激发学生的乐学情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让学生“动”起来。这样能促进学生的思考,促进学生各种智力因素的发挥。

1、迁移情境。

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原来的认知结构,以此为基点,营造一个利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通过特例示范、教师点拨、学生互激、教师讲析以掌握新的知识的氛围,使学生掌握新的知识,教会学生迁移应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问题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问题性是思维的重要特征,思维火花总是围绕着问题进行操作的,而人的思维发展水平取决于思维操作水平。以生动有趣的故事或熟悉的生活实例或直观形象的实验演示引出疑问,制造悬念,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教师如果把知识创设成各种生动有趣的情境,则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诱导学生思考,训练学生思维。 3、质疑情境

古人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要营造质疑情境,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大胆质疑。我们应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不同的甚至可以是针锋相对的观点。只要学生言之有理,我们就给予肯定。这样做,其实就是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创新的精神。

4、合作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使学生之间产生互动,形成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补充、相互帮助的良好气氛。这种情境具体体现在讨论式的学习和研究性的学习中。教师要善于设置具有思辨性的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全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巧设提问,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提问是教师有目的地设疑,以引起学生积极的定向思考的一种方式,它是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有效控制手段。语文知识的传授离不开创造性的提问,适合学生思维心理特点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引燃学生的思维火花,从而有效地唤起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当学生求知的渴望被激发后,才能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会得心应手,教学效果就会明显起来。提问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如口头提问、书面提问、集体讨论、学生自己设问等形式和方法。还可以选择一些较为简单的故事让学生读后给老师提问,然后再让学生谈自己的感想,让学生感觉到课堂不只是教师的,也不是个别成绩优异者的,课堂是我们大家的课堂,我们在课堂中应发挥出自己应有的能量,变“苦学”为“乐学”。

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离不开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强烈兴趣,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积极引导学生,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去感受中华民族语言文字的魅力,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积极性,并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优化课堂教学,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如何巧设语文课堂教学让学生乐学论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