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电教论文(共含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泗忍蕴”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篇1:浅析小学语文与电教媒体整合教学论文
摘要:详细分析运用电教媒体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 充分发挥电教媒体的优势, 扩展知识空间, 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电教媒体; 小学语文; 教学情境;
1 前言
电教媒体是现代教学的一种有效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有效利用电教媒体可以为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起到很大的作用。电教媒体为学生创设形象、生动、直观的学习情境, 为学习语文知识提供有效方法,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 电教媒体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探索精神的发展也有着积极的作用[1]。
篇2:浅析小学语文与电教媒体整合教学论文
创设教学情境, 加深课文理解
合理利用电教媒体, 对创设教学情境十分有效。投影仪教学直观、形象生动, 学生可以快速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人物形象及场景, 就像是身临其境一样, 良好的教学情境更容易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形象生动的教学也很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让他们对语文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探索的欲望。
如四年级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 整篇文章都流露出父亲对儿子的爱、儿子的坚强勇敢和对父亲的信任, 这篇课文的教学要点是要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到文章中浓浓的父子情。但小学生阅历较浅, 对地震这种自然灾害的认识也不够, 只有把地震等这些抽象模糊的概念、事物以直观的形象表现出来, 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这个时候就要发挥电教媒体的作用, 利用电教媒体创设特定的情境, 让学生通过视频、图片等直观的教学情境, 感受文章的事物和情境, 深刻体会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上课时, 先给学生观看地震灾害的视频和图片, 通过观看视频和图片, 学生必定会对地震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可以感受到地震灾害的震惊场面以及在自然灾害面前人类的无奈和渺小, 调动学生的情绪, 提升课堂教学气氛。看完视频和图片再给学生讲解课文, 结合课文内容, 让学生对文章流露的情感产生共鸣, 深刻理解文章中描绘的父亲对儿子浓浓的爱以及在灾难面前永不放弃的精神内涵。
扩展学习空间, 提高语文能力
小学语文课程是为了培育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以及口语交际等能力, 而这些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往往遇到很多困难。如今, 电教媒体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诸多便利。在电教媒体教学中, 多媒体计算机运载的信息量大、速度快、交互性能好, 学生可以很大范围内查询、分析、筛选、整理、积累信息和知识, 极大地扩展学习空间。同时, 在多媒体的帮助下, 利用播放视频与音频、展示图片等手段, 让小学生的'识字写字、阅读写作以及口语交际等能力都得到很大的提高[2]。
在识字写字教学中, 对于象形字、会意字和形声字的教学, 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或者视频, 来达到让学生认识字并会写字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学象形字“山”, 可以展示一幅一座高大山峰的图片;教学会意字“森”, 可以展示三个“木”字结合成“森”字的过程;教学形声字“鹅”, 可以播放鹅叫的视频;等等。利用这些展示手段, 可以让学生轻松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 有效提高识字写字的能力。
又如在教授三年级课文《月球之谜》时, 除了讲解文章涉及的月球知识外, 还从网上寻找许多月球的知识, 给学生观看、阅读。对于对月球感兴趣的学生, 可以把一些介绍月球的书籍、网页、网站、论坛等介绍给他们, 教授他们寻找相关知识的方式方法, 扩展学习空间, 激发求知探索欲望, 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
巧用电教媒体, 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很多文章比较抽象, 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没有直接相关性, 学生容易对其缺乏兴趣。小学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 电教媒体技术能够提供生动、形象的参照物, 创设情境, 把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境逼真地展现出来, 吸引学生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观察,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教授《桂林山水》时, 由于很多学生没有去过桂林, 只是阅读课文里面的文字和听教师的讲解, 他们无法知道桂林山水具体是什么样的, 对于文章中美如画的意境的描写也很难理解。在教学中, 笔者巧用电教媒体, 把《桂林山水》中抽象的语言文字用生动直观的图像表现出来。同时, 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关于桂林风土人情的视频, 让学生充分了解文章背景。在导入新课后, 一边播放桂林山水的视频图片, 一边播放朗读课文的录音, 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桂林的美景之中, 充分激发学生观赏、品味桂林山水的兴趣, 对于文章中“奇峰罗列”“怪石嶙峋”等抽象的词语, 也能结合形状各异的山峰图片来让他们理解这些词语的含义。通过这样的教学, 让学生品味出作者语言文字的美, 如身临其境一样去欣赏桂林山水, 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 从而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激发学习兴趣。
充分利用资源, 突破重难点
在教学中把握重点、攻克难点是提高学习效率最有用的方法。小学生的学习经验不是很丰富, 思维有一定的局限性, 理解学科知识也有一定的难度, 教师要正确梳理好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 充分利用电教媒体的资源, 把抽象难理解的知识点转化为具象的、容易理解的知识内容, 逐一突破教学的重难点知识, 让学生能全面理解文章内容, 更好更有效率地接受语文知识[3]。
如在教学《称象》这个课文时, 经过梳理, 这一课的重难点知识就是“曹冲怎样称出大象的重量”。如果只是依靠阅读课文和教师的讲解, 学生很难理解曹冲到底是怎么称出大象重量的。所以, 这时候就要借助电教媒体, 充分利用资源, 把“赶大象上船”“船舷画线”“赶大象下船”“放石头上船”“运石下船”“称石”这一曹冲称象的过程用多媒体展现出来, 让称象的步骤以直观、生动、形象的方式来表现出来, 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多媒体展示完之后, 让已经理解曹冲称象原理的学生上台表演, 把称象的过程演示出来, 让同学和教师进行点评, 让学生以更加轻松的方式学习知识、掌握知识, 突破重难点, 从而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认识。
拓展教材内容, 培养创新能力
新课标提倡大语文教学观, 指出语文教学不能局限于教材, 要在教材的内容上拓展延伸, 开阔学生视野, 丰富学习知识, 积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利用电教媒体可以弥补教材资源的短缺, 有效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延伸, 节省课堂时间, 优化教学环节。同时, 电教媒体丰富的知识环境可以把学生带入一个全新的世界, 打开学生进行创新的大门。
如在教授《乌鸦喝水》时, 为了拓展延伸知识点, 可以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找一些类似《乌鸦喝水》这样益智的故事讲给学生听, 让学生拓展知识面, 发散他们的思维。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可以先播放乌鸦喝水的影像, 根据影像让学生发散思维, 想象一下除了课文中提到的乌鸦喝水的方法外, 还有什么方法能让乌鸦喝到水。这时候让学生进行讨论思考, 增强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针对学生思考的结果, 教师要做出科学的点评, 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正确引导和鼓励, 积极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又如在教学《鸟的天堂》这一课时, 为了加强学生的想象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可以利用电教媒体播放相关视频, 通过视频, 学生可以看到茂盛葱绿的树木, 手一拍, 就看到了多姿多彩、大小不一的鸟类, 就像文章中所写的“大的, 小的, 花的, 黑的, 有的站在树枝上叫, 有的飞起来, 有的在扑翅膀”。这生动鲜明的一幕, 让学生深深地感受到“鸟的天堂”。针对学习这篇课文, 给学生布置一个描写大树的写作练习, 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可以描写风吹下的大树, 也可以描写下雨时的大树, 更可以描写大雪下的大树。总之, 让学生全凭自己的想象来描写, 以此方法来拓展延伸知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挖掘美感因素, 提高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在欣赏课文的同时应该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努力挖掘文章中的美感因素, 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深入领会课文的意境,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使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同时能感受美, 受到美的熏陶。
如在教授《燕子》时, 可以借助文章中的“燕子”来赞美春天的美丽。在教学时, 教师可以利用幻灯片来结合文章, 帮助学生欣赏文章中优美的句子。介绍完课文的背景知识后, 教师可以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同学们, 你们有没有听见过春天的脚步?有没有看见过春天婀娜多姿的身影?有没有感受过春天沁人的气息?”对于这些问题, 学生一开始可能回答不出来。这时候教师就可以进入课堂教学, 为学生答疑解惑。在教学时, 教师可以一边播放幻灯片一边对文章进行朗诵, 将文字和图片结合在一起, 让学生在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之后, 深刻体会到“春天的脚步”“春天婀娜多姿的身影”“春天沁人的气息”这些美的意境, 感受到春天的美, 得到美的熏陶, 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
3 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有效运用电教媒体, 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很好地培养了学生观察、想象、审美等方面的素质。因此,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更好地教授学生语文知识。同时, 教师也应该记住, 电教媒体只是教学中有用的辅助手段, 课堂还是要以学生为主, 教师在教学中要寻找到最佳契合点, 让电教媒体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得力助手[4]。
参考文献
[1]张小伟。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4) :83。
[2]曾晓荣。充分发挥电教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小学教学研究:教学版, 2010 (4) :26—27。
[3]董新全。解析对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的思考[J]。中小学电教, (1) :105。
[4]何兰芝, 张淑平。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课件使用的误区及评析[J]。新课程:教育学术, (9) :125—126。
篇3:运用电教媒体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论文
运用电教媒体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论文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电教媒体已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小学语文教学中,电教媒体的恰当运用,使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有声有色,感知过程活灵活现,从而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笔者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利用电教媒体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谈几点感受。
一、运用电教媒体,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初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的外部活动感兴趣,而对学习内容兴趣不浓。因而,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的兴趣。如教学《触摸春天》一文时,我首先播放同学们熟悉的舞蹈节目《千手观音》,那生动、鲜活的情境极富感染力,能够调动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学生不时发出“啊”、“啊”的赞美声,我适时点拨一群残疾人做出了许多常人很难做到的事,真是一个奇迹,有个盲女孩也创造了一个奇迹,让我们跟随着她一起去触摸春天吧!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运用电教媒体,突破重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教材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很多,我在实践中体会到巧妙运用电教媒体是理解教材重难点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在教学《五彩池》时,为了让学生理解五彩池池水颜色成因这一难点,我借助电脑展现阳光在池水中折射的动画,并配以悦耳动听的音乐,和谐可亲的解说,这样色光交融,视听结合,帮助学生在语言信息和图形信息之间搭建起相互转化的桥梁,使这一原本深奥的物理学中光的折射原理变得直观化、具体化、简单化,同时又让学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奇丽。
三、运用电教媒体,发展思维
培养学生的思维必须贯穿于语言训练之中。但小学生的思维以感性认识为基础,没有外界媒体的刺激、启迪,他们思考问题时,经常出现思维障碍,有时还会出现思维不完整现象。使用电教媒体的刺激引导,会启开学生思维闸门,收到豁然开朗的效果。如《触摸春天》一文中学生对“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这一句很难理解,于是我在教完全文后出示自制的网页,让学生观看我搜集的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并配上音乐《感恩的心》,让学生通过视觉的观看、听觉的冲击、心灵的震撼。从而明白:他们虽然是残疾人,但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创造了奇迹, 他们有生活在这个世界的权利,他们应该受到人们的尊重,我们作为健康人,更应该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更好地为他人服务。
四、使用电教低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逻辑思维也比较差。
要让他们口述一件事情的经过或某一事物的特征是比较困难的。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教师首先要根据学情,适时利用电教媒体进行直观教学,由于电教手段具有生动直观、形声兼备的特点,可把书本知识转化为动态的、超越时空的、有声有色的形象化知识,适应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也弥补了他们视野较窄、直观表象储备少的缺陷。从而让学生的思维、想象等心理活动有一定的物质依据,让学生依物说话、言之有物,逐渐有话可说、学会说话。如在教学《雨》这课时,我训练学生说说下雨的场景,由于年龄特征的限制,在学生的头脑中雨只是个模糊的印象,他们没有留意过它的声音,更没有能力去通过声音去分辨雨的不同。这时我利用电教手段,将大雨“哗哗”、中雨“淅淅沥沥”、小雨“沙沙”通过声音表达出来,这样就立刻唤起了学生的`联想,头脑中的表象一下子清晰了,一个活生生的画面顿时显现在学生眼前,此时再要求学生说雨的特点,他们就能说得真实、具体了。
五、使用电教媒体,加强信息传递,强化有意识记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项目之一,在识字教学中采用电教手段,可以加强信息的传送,强化儿童的有意识记,加强字、词教学的直观性,提高识字效率。如学习“芽”的草字头和“树”的木字旁时,利用电教媒体展示了从小草(大树)到古文字再到偏旁的渐变过程,由具体到抽象,生动再现了象形字的演变过程及规律,揭示了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强化了形与义的内在联系,既形象又生动,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总之,由于电教媒体的多样性,用它作为教学手段有非常大的优越性。它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更能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水平。因此,我们要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恰当地运用电教媒体,提高教学质量,让它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发挥更大更积极的作用。媒体,可提供丰富直观的训练说话材料。
篇4:运用电教媒体创设小学语文生态课堂论文
运用电教媒体创设小学语文生态课堂论文
摘要:运用电教媒体创设生态化小学语文课堂, 能以境激情, 以情促思, 以幻促想, 以动悟知, 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电教媒体; 语文教学; 生态课堂;
“生态”现在通常指生物的生活状态, 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 也指生物的生理特性和生活习性。课堂是一种不同一般的生态系统, 是由教师、学生、教学环境间共同作用使课堂成为有机的生态整体。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如何让学生进入生态中, 充分享受生态课堂的乐趣呢?我认为电教媒体的合理运用, 能使小学语文课堂与生态零距离接触, 成为激发学生生命潜能、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享受语文学习乐趣的空间。
那么如何正确地运用电教媒体呢?笔者就从自己的平时教学谈几点自己的做法。
一、创设生态化意境, 以境激趣
电教媒体有其色彩丰富的画面, 身临其境的声音, 让课堂快速进入生态化的情境。生动可感的声音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意境, 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对文章描写的景、物、人, 仿佛带上3D眼镜, 就在眼前, 易激发学生极大的兴趣, 唤起强烈的探索欲望, 学习便成了一种轻松愉快、主动求索的过程。
骆宾王的《咏鹅》以清新欢快的语言, 抓住事物 (鹅) 的突出特征来进行描写, 写得自然、真切、传神。我利用电教媒体把古诗变为动画, 让学生在画中领悟, 用动画促进学生朗读, 用动画创设一种鹅在水上游的场景, 边读便欣赏, 对诗意的理解难度降低, 充分感受到小作者对鹅的喜爱。首先借助音乐课件, 正确流利地读熟诗。其次出示图片, 让学生读诗选诗句描写的图形, 从而理解、感受“曲项向天歌”的完美艺术造型, 并倾听“鹅”的叫声, 渲染气氛。由此再依据诗句为画面涂色, 领略“白毛、红掌、绿水、清波”色彩的鲜明与和谐之美, “拨清波”动作的轻盈。最后通过视频再现让学生直观感受, 把学生带到鹅的身边, 加深对动词“拨”的理解。这样就理解了诗意, 同时强化了记忆, 感悟到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 激发对古诗学习的兴趣。
二、创设生态化情境, 以情促思
借助图像烘托、音乐渲染等手段促使学生进入教材所描写的特定生态化情境中, 便能使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地与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 入景生情, 学生对事物的感受和情感体验越深刻, 对事物的感知理解便越深入, 思考分析也越透彻。
如《草原》一文, 前半部分重点写了作者进入草原感受到的草原之美。我在教学这一部分是这样处理的。首先, 请学生闭目听教师配乐朗诵, 想象老舍笔下的草原是什么样的。其次, 请学生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看看课文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了草原之美的, 划出认为描写优美的词句, 印象深的.地方多读几遍。再次, 根据学生的汇报, 教师重点出示四张图片:草原天空、天涯碧草、草原羊群、柔美小丘, 导读并理解。
(1) 能不能说一说在你脑海中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2) 配腾格尔的《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音乐指导诵读, 全班齐读。
(3) 你能想象一下作者看到这美景会有什么感受?
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而且还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达到既感悟草原之美, 又“以情促思”的目的。
三、创设生态化幻境, 以幻促想
电教媒体可以为学生提供生动的生态化情境幻境, 以促进他们开动大脑, 积极主动地去想、去创造。
多种媒体的综合使用, 能将课文的内容以声感、形感、色感、动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 让学生产生丰富的幻象。《夹竹桃》这篇配图学文, 是学界泰斗季羡林老先生的作品。文章描绘了在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 夹竹桃的可贵韧性, 以及加月光下的夹竹桃带给作者的幻象, 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从个体看, 文中描写的一红一白夹竹桃色香俱全, 姿态各不相同;从整体看, 满盆夹竹桃挨挨挤挤, 静态极美;加上可贵的韧性, 带给作者的种种幻象, 令人赏心悦目。根据本课教学要求, 为了达到激发兴趣, 深化认识, 全面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教学目标, 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采用多种电教媒体的组合使用:用夹竹桃插图, 欣赏画面导入, 进入学习夹竹桃的静态美;学习夹竹桃可贵韧性段落文章用投影, 出示重点句子, 朗读体悟;在学习夹竹桃带给作者的幻象段落时, 可以制作动画, 感受夹竹桃带给作者的幻象:地图、荇藻、墨竹, 体会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美感, 接着想象还会带给作者什么样的幻象, 把它写下来, 分组汇报。最后播放夹竹桃录像, 这样循序渐进, 带着学生走进教材, 辅之以学生听说读想写的训练, 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四、创设生态化动境, 以动生情
创设动态的情境更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因为小学生只有置身于动态的情境之中, 才会真正受到感染, 产生情感的共鸣, 在求知的海洋中遨游, 感悟知识的乐趣, 真正走入文本, 和作者心与心沟通交流。而运用电教媒体, 就可以达到创设生态化动态的情境。
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 为了使学生深入理解作者对小女孩的同情, 对黑暗的资本主义社会的控诉, 我利用自制Flash课件进行范讲, 用动画的形式对文中进行了梳理, 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小女孩在大年夜卖火柴, 特写镜头把那双大拖鞋拉近, 由近景卖火柴, 到远景消失在雪夜中, 配以音乐范读“天冷极了, 下着雪, 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这一整天, 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 谁也没给过她一个钱。”接着指导学生生说出内心的感受:小女孩真可怜啊!太悲惨了!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呢?学生又从动画投影中了解了五次擦燃火柴过程。同时安排小组讨论学习, 完成表格。 (幻灯片出示)
这样通过投影的演示, 使学生对小女孩悲惨的遭遇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犹如身临雪夜。在讲课文最后一节“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 她曾经多么幸福, 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我又用上了半边富人庆祝大年夜的情景, 半边是小女孩卖火柴, 五次擦燃火柴, 最终小女孩面带微笑的死去的动景, 强烈的视觉对比, 使学生自然理解了富人穷人的天壤之别。学生仿佛置身雪夜, 陪同小女孩一起度过, 并沉浸在对小女孩深切的同情之中。
总之, 恰当地运用电教媒体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有助于学生进入生态化课堂, 化解学生认识生活中的难点, 深化学生情感活动, 能让学生学得兴趣盎然, 教师教得生动活泼, 达到激情引趣, 以情促思, 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真正是小学语文生态化课堂的灵魂所在。
参考文献
[1]电化教育, (1) .
[2]谢进军.构建语文生态课堂策略, (11) .
[3]新语文学习, 2012 (2) .
篇5:[小学语文论文]运用电教媒体 创设乐学氛围
[小学语文论文]运用电教媒体 创设乐学氛围
苏联心理学家赞可夫主张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十分重视学生的“情绪生活”,设法造成一个愉快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运用电教媒体进行语文教学,便能创设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爱学”、“乐学”,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一、创设意境,以景激情。
电教媒体集“声、色、画、乐”于一体,色彩丰富的画面,
生动可感的声音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意境,学生置身其中,其景、其物、其人仿佛触手可及,引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唤起强烈的探索欲望。学习便成了一种轻松愉快、主动求索的过程。
《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抓住小兴安龄一年四季景色变化特点,描写了小兴安岭的美丽诱人与物产丰富。这篇课文,语言流畅,文质优美,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小兴安岭无限的情与爱。然而,由于小学生生活经验少,对小兴安岭没有感性认识,任凭教师“千呼万唤”,学生对小兴安岭的“情”也难以激发起来。而借助电教媒体,进行情境教学,便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上这一课时,我先告诉学生,今天老师将带大家到小兴安岭去作一次愉快的旅游。同学们兴致盎然。然后我又用语言描述:请大家上飞机,闭上睛睛。然后,我按下录音机键,教室里响起隆隆的飞机声,逼真的声音仿佛真让学生感到乘上了飞机,来到了小兴安岭。同学们一睁开眼睛,又从电视屏幕上看到了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同学们情不自禁地议论开来;小兴安岭的树真多啊,小兴安岭真美啊……学生们置身于小兴安岭的美景中,心中怎能不涌动起由衷的情,由衷的爱,这里运用电教媒体,达到了“入境始与亲”的目的,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怎能不乐于观赏和学习呢?
二、激发情感,以情促思。
人的情感怎是在一定的情境之中产生的,借助图像烘托,音乐渲染等手段促使学生进入教材所描写的特写情境中,便能使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地与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入境生情,学生对事物的感受和情感体验越深刻,对事物的感知理解便越深入,思考分析也越透彻。
《翠鸟》是一篇介绍翠鸟的外形和生活习性的常识性课文,全文洋溢着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教这篇课文时,我先让大家看录像,录像里的翠鸟色彩明艳动人,歌声清脆婉转,动作轻盈敏捷……同学们通过耳朵听、眼睛看、脑子记,多种感观协同活动,很快地翠鸟在大家的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我就让学生说说翠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有的同学说:“翠鸟很美丽,真可受,我很喜欢它。”有的说:“翠鸟很机灵,我也很喜爱它,真希望也有这么一只翠鸟。”看到学生的情感被激发起来了,我又问:“你们喜爱它的哪些方面呢?说说理由。”我用这一问题来促使学生把留在头脑中的翠鸟形象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处理,学生的`思维既轻松又活跃,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分析为录像中翠鸟形象的回味,这不仅培养了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而且还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样教学使学生易懂难忘,达到“乐中学知”的目的。
三、启发想像,静中思动。
想像,是借助表像在脑中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电教媒体可以为学生提供生动的表象,以激发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积极主动地去思索、去创造的热情。
教《惊弓之鸟》一课时,我让学生观看“更羸‘射’鸟”的投影片后思考:“图上画的是更羸拉弦前,还是拉弦后?”学生据图联想,静中思动,进行了合理的想象;有的说:“我看到更羸的手放到背后,大雁落下来了,就说明已拉过弦了。”有的说:“大王在摸摸胡须,好象感到惊奇,卫兵的脸上露出了赞叹的神情,从这里可以看出更羸已拉过弦了。”我又问:“你若是图中的一个卫兵,看到更羸只拉弓不射箭而把大雁射下来,你当时会怎样?我又让几个同学进行表演。表演后,学生发表意见:演更羸的同学很自信,很老练,有点射箭能力的样子,但‘更羸’的神情不太好,太骄傲了点,课文中的更羸比较谦虚,书上有这样几句话:‘我可以试试。’更羸笑笑说:‘不是我的本事大。’说明
[1] [2]
篇6:小学数学电教论文
一、在新旧知识连接点上
在领会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凭借电教手段助一臂之力,能使学生的思维在“旧知识固定点――新旧知识连 接点――新知识生长点”上有序展开,促进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从而轻松地获取新知识。
如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我设计了两组画面。第一组认识一个数或一个计量单位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 ,再通过学具配以折折、摆摆、画画等实际操作,感知单位“1”,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以及何为“平均分” 。
第二组认识由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如六个苹果组成的整体、八面小旗组成的整体 ……通过幻灯在银幕上依次显示。于此同时教师边引导边板书,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边回答教师在讲解“分数的 意义”过程中所提出的有关问题。
通过直观演示,学生对单位“1”、平均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等分数概念诸多要素有了全面的感知,即而 抽象概括,一个东西(一个苹果、蛋糕)、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如一堆苹果、一些小旗、一片森林、一 群羊、一队小朋友……)都可看作单位“1”(同时银幕不断显示这些画面,加深对单位“1”的具体理解――单位 “1”小可小到比细胞还小,大可大到整个宇宙)。由平均分成2份、3份……最后抽象为平均分成若干份……然后 将抽象出来的各个本质属性综合起来就很自然地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二、在教学重点处
如教学“相遇应用题”时,其要点是:①掌握此类应用题的结构特征;②在能正确分析此类应用题数量关 系的基础上正确解答此类应用题。如教学时,在两张胶纸上各画一汽车,通过抽拉直观演示,显现两车相遇的 全过程。如这样分解就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a时间:同时;b地点:两地;c方向:相对;d结果:相遇。待 学生掌握了这些特征后,进一步通过投影片抽、拉的演示,弄清速度和、相遇时间、相距距离等概念的含义。 即速度和――单位时间里两车共行的路程;相遇时间――从两车同时出发到同时相遇所经过的时间;相距距离 ――相遇的这段时间里两车共行的路程。教者通过投影的直观演示,突出了相向而行的两车各从起点出发开始 直到两车相遇难点。突破了难点后,学生对相遇应用题特征既有感性认识又有理性认识,因而解答起来就会得 心应手。
三、在教学关键处
在教学关键处,借助电教手段,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如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关键是要求学生弄清楚分母不同为什么不能直接相加减的道理。在教学1/ 2+1/3时,我设计了这样两框投影片:
附图{图}
教学时,首先展示第一框,启发提问:1/2+1/3结果是多少呢?是2个1/2吗?是2个1/3吗?同时旋转动片, 从1/2片的阴影使学生看清2个1/2的阴影面积便是整个圆;然后旋转1/3片,使其占有2个1/3的阴影面积,此时 再将1/2阴影面积与1/3阴影面积相加后,与上两次2个1/2与2个1/3面积所得圆的阴影面积均不同,然后再旋转 它们各复原位。使学生直观观察到1/2+1/3既不是2个1/2,也不等于2个1/3。从而自然得出异分母分数分母不同 ,即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的.结论。明确了这个道理后,学生由于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正迁移的启示, 就会立刻联想到通分,化为同分母分数后再相加减。待学生答出各分数通分后的结果时,展示第二框,并将两 框图形完全重合在一起,如下图:
这样,整个思维过程、计算方法全容于一框投影片中,不知比传统媒体――由几个不透明的图来讲述效果 要好多少呢。
附图{图}
四、在学生思维转折处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思维导向,要有一定的预见性,在学生思维转折处采用恰当方法及时 点拨提示,尽可能地使学生产生发散性思维,又少走弯路,提高学生解题的能力。
又如当学生学习了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后,学生在计算半圆周长时,常把圆周长的一半误为半圆周长。产生 这种错误的原因:一是受圆周长计算方法和“半”(1/2)字的影响。二是在思维转折处发生了障碍,没考虑圆周 长的一半与半圆周长二者的区别。此刻,展示半圆图(弧长和直径可以分离的复合片)。通过抽拉演示并伴以 “半圆周长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这一提问,学生就会立刻明白错在哪里,并使之印象非常深刻。
五、在学生思维困惑处
教者如能在学生思维困惑处介入电教媒体,既有利于及时点拨和调控,也利于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解题能 力的培养。
如:教学长方体、正方体体积之后,出示这样一题:把一个棱长为3厘米的正方体表面全部涂上红色,然后 将此红色正方体切割成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小块,一共可切多少块?其中一面、两面、三面有红色的各为 几块?还有几块一面红色也没有的?
由于学生缺乏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解答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这时,通过投影在银幕呈现“切割”、“ 旋转”、“提取”等动态过程,使学生一目了然,这其间既发展了学生的想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也培养了 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总之,电教媒体具有形象、直观、生动,声、光、色、形兼备,静动结合等诸多优点,确有利于优化教学 效果,提高教学效益。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特点、教学内容、教学任 务、学生学习实际等诸多因素去综合考虑,选取电教媒体的最佳作用点,绝不可认为电教媒体用得越多越好, 弄成了电教“满堂灌”。
篇7:小学数学电教设计的论文
小学数学电教设计的论文
从班级授课制初创开始,传统教学媒体就开始流行,经典的传统教学媒体就是黑板加粉笔。随着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目标不断提高与传统教学媒体不能满足目标需求的矛盾日益凸显,电教教学应时而生。虽然电教教学在初入小学数学课堂是备受教育者质疑,但是随着试用时间的推移,电教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果,极大地提高了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顺利地通过了教学实践的考验。笔者认为电教教学主要可以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三个方面来进行具体的优化。
一、课前的情境创设
一堂生动的课并不取决于教学内容的有趣程度,而是依赖于教师的。一成不变的教师口述式教学通常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课堂的学习氛围。单一的教学形式不仅不利于学生知识的理解,让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同时也降低了教学效率,阻碍了教学目标的完成。但是电教教学运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就能很好地解决该问题。数学知识环环相扣,具有严密性和逻辑性,考虑到小学生整体的认知能力,教师应该利用电教资源创设相关教学情境,弱化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赋予数学知识一定的趣味性和生活性。
例如,一年级小学数学内容《比一比》,一年级小学生思维简单,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来思考问题,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呈现几幅图片,让学生明白“多和少”的概念,教师可以将画着两张一样的物品图片放在一起,各占幻灯片的一半,比如左边图片的盘子里放着堆得高高的六个苹果,而右边图片的盘子里只有一个苹果,教师提问学生哪个是“多”?哪个是“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多和少”的概念,从而进入到《比一比》的学习中来。再举个例子,小学三年级《认识小数》,教师可以利用电教媒体搜集资源在屏幕上显示图片:超市水果上的价签上标着“6.5、赛车玩具上标着“88.9”、书店里的漫画书上标着“20.8”,教师试探性的问学生:这些都表示什么呢?这些数字和我们以前接触的`数字有什么不一样?你想知道它们的含义吗?这样教师就成功地利用电教媒体将教学和实际生活的距离拉近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课堂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往往是一节数学知识的核心,也是数学考试中分值占得较多的一部分,所以数学教师特别重视重点教学内容的灌输,但是在未使用电教教学之前,教师除了对重点教学知识进行多次口头重复之外没有更多有效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课堂上总是重复地进行统一知识点的讲解不仅教学效果不佳,而且耽误了课堂时间影响了其他知识点的教学,学生也会对这种“老生常谈”产生消极的抵触情绪。电教教学表现形式多样,教师可以利用特殊的音频,特殊字体颜色和动画甚至是图片视频来突出教学重点,用丰富的多媒体信息表达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自然地加深重点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比如,小学数学九九乘法口诀表是小学数学的重中之中,是小学数学学习的基础,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但是教师只是一味口头强调乘法口诀表的重要性太过苍白,学生也难以背下来,这时教师可以利用电教媒体的音频播放《九九乘法表》的歌曲,这样就降低了学生背诵的难度,同时将歌曲和数学知识相融合,学生在课堂上纷纷尝试,数学课堂增添了较多活力。
三、数学教学难点
小学生认知发展水平不高,在教学过程中遇到难点问题是十分正常的。但是作为小学教师,还是要关注学生思维发展的情况,针对学生的不同个性采用有效的重点讲授方法。多数情况下,教学的难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小学生偶尔挑战知识难点有利于其数学能力的提高和拓展。小学数学课堂四十分钟,教师要让学生吃透教学难点具有一定挑战性,但是教师可以利用电教教学降低难度。电教教学的最大优势表现在它强大的表现形式和丰富的课外教学资源。电教教学集声音、文字、图像、视频为一体,它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生活化具体化,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将文字转换成图画,大幅度地降低了学生的理解难度。比如,小学五年级数学《求长方形的体积》的相关教学内容,一道例题只给出了长方形的具体“长、宽、高”的数据,要学生计算长方体的体积,长方体是一个空间图形,而小学生习惯了求平面图形的面积,难以想象“体积”的大致意义,因此教师要再电教媒体上显示该长方体的平面图形,让学生仔细读题将题目中的“长、宽、高”与图片中的边一一对应。这就是利用电教媒体将教学难点简化的过程。以上就是笔者对于优化小学数学电教教学的具体建议,作为合格小学数学教师还需要从更多方面考虑,不断优化电教教学的课堂效果,为学生快乐学习而创新努力。
篇8:小学数学电教媒体研究论文
小学数学电教媒体研究论文
摘要:小学数学的知识是一些相对来说比较简单的,但是对刚刚接触数学的小学生来说这些却并不简单,学习数学需要一些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相对来说有些单调,并不是很丰富多彩,这给老师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但随着科技和教育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逐渐被广泛应用起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电教媒体可以应用数学新课的导入、计算等多个过程,它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产生兴趣,使教学效果显著。本文根据自己多年来的经验,分析如何利用电教媒体优化小学数学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电教媒体;新课导入;方式探究
一、引言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只依靠黑板和粉笔进行教学的时代已经渐渐远去,越来越多的多媒体技术和工具被直接应用在教学中,例如:电脑、投影仪、多媒体教学软件等等。这些多媒体设备的应用,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曾经那些在课堂上难以实现的'方法都变得可行。而利用电教媒体的新课导入,使学生们愿意跟着老师的步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不会让学生溜号,能够很好的完成新知识的导入。传统的教学模式正在被新时代的教学模式和方案所淘汰,更加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应用。
二、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
目前,除了一些发展较为落后的乡镇和农村在基础设施上没有太多的变化外,很多地方基本都有了多媒体设备,但是比较明显的问题是它的应用率并不是很高,一些教师即使有这些新型的教学工具,但他们还是习惯用之前的教学方式导入新课,使学生没有太多的学习热情和效率,学生不愿意听讲,老师的教课兴致也不高涨。
三、如何利用电教媒体导入新课
(一)激发学生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产生兴趣,就会促使学生热爱学习和探索,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电教媒体可以摆脱课本上枯燥单调的文字和符号,应用很多声音、视频等。例如,在学习《认识时间》这一节时,可以在投影仪上放映时钟行走的过程,让同学们观察一分钟、五分钟、一小时,秒针、分针和时针是怎样变化的,它们分别运动了几个圆周,每个针转动一周都代表什么等等,若是真的观察钟表,有很多时间就无法完成和观察,这就是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二)设置疑问导入新课。中国有句古语“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问是最大的学习的动力,它可以激发学生去探索、去发现、去寻求答案,激发学生的思维,教师可以充分抓住小学生好奇心强这一特点,多设置疑问,启发学者。例如,在学习《十以内的加减法》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先在投影仪上放置集中几种商品并标记单价,例如,苹果一元钱,桃子两元钱,香蕉三元钱,如果你手中有十元钱,购买一个苹果、一个香蕉后还剩多少钱?以上三种商品都购买一个还剩几元钱?若两个香蕉。两个桃子,是否还剩钱?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们产生疑问,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而通过这些问题的反复练习,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设置悬念导入新课。对未知的事物,会激发人们探索的本能,而小学生更是对未知的事物有强烈的猜想,激发他们思维的不断应用。例,在学习《一百以内的加减法》时,教师可以首先在投影仪上放映1+2+3+4+5+6+7+…+98+99+100=?这样一个问题,然后告诉同学们,“这道题除了一个一个进行加总计算,还有一个更简单的方法,这种方法是著名的数学家高斯在他上学的时候使用的方法,可以更加快捷准确,大家开动脑筋,看你能不能找到这种好的方法?”通过设置这个悬念,强烈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促进学生去努力和探索,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愿意去尝试。
(四)创造情景导入新课。建立一个情境,将数学和生活结合在一起,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欲望,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有求知的欲望,加强学生的认知能力,而这种方法,更加依赖电教媒体才能实施。例如,在学习《循环小数》时,为了让学生产生兴趣和好奇心,老师可以首先让学生观察一组动图,就是交通灯颜色变化的顺序,让学生观察之后,说出自己的发现,然后老师向同学们解释这就是生活中的无限循环的例子,然后再进行课本上知识点的学习,这种知识点的新课导入方式,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将抽象难懂的数学知识融入生活中,创立一个真实的情境,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若是离开了电子媒体,显然这种教学方法就不能实现,就不能实现这种动态的展示方式。再如,在学习应用题计算时,两个人在100米的跑道上来回跑,两个人速度分别是6m/s和9m/s,当两个人同时回到出发点时共相遇了几次?老师可以制作一个模拟动画让学生观察,虽然很快能知道答案,教师再用数学方法给予解释。
总而言之,电教媒体的出现对小数数学教学来说是一个福音,它给教学带来了太多的便利,是传统教学方法无法实现的,为新课的导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希望本篇文章对优化小学数学电教媒体导入新课的方法的探究,可以对小学教育事业有所帮助,也欢迎仁人志士可以提供更加宝贵的意见。
参考文献:
[1]国新,高晓艳.适时适度发挥电教媒体的最大作用[J].科技展望,2016(02).
[2]伍刚.浅谈电教媒体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06).
篇9:运用电教媒体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语文论文
当前教育界议论较多的话题是创新教育。但是改革的思路一般是关心体制、教材、教法等方面的变革,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国际教育界出现了一种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的发展动向,这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广泛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它能促使我们的教学方法、教材内容到教学模式、教育观念及至教育形态的一系列变革。这些变革为创新教育的实现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入课堂教学已成为一种趋势。在语文课堂上恰当地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能使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提高,尤其实在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语言能力、自学能力等方面。更是起到了其它手段所无法比拟的效果。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电教媒体达到教学最优化的效果,怎样根据具体的教学对象,确定最优化的教学目标,选择最优化的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方法,设计最优化的教学过程,从而使学生用较少时间,学会较多知识,身心全面发展,素质全面提高呢?通过几年来的语文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要使电化教育促进教学优化,必须把握学科特点,研究教学规律,科学运用电教媒体,只有这样才能发挥电教媒体优化教学的作用。进一步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改进小学语文的教学结构。
在实践的过程中,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和语文学科的性质,依据学生学习语文的认识规律,我探索了在阅读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使学生“认识——理解——内化——扩展”的教学结构。
1创设情境、导情激趣。
我们常说“万事开头难”的确如此。一个精彩的开场白可以大大的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投入到自主的学习当中。因此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将文字描述的抽象情景、意境,创设成能激发学生学习情趣的一种场景,就十分必要了。而多媒体的教学手段的运用往往能在这时起到十分有效的作用
例如:在上一节口语交际课“神奇的七巧板”时我在课的开始设计了这样的开头“同学们老师最近又有了一项新的爱好,今天我把我的作品带来了你们想不想看看。”同学们都好奇的期待着,这时老师适时的运用电脑课件出示用七巧板拼成的各种图案再加以相应的配音,声情并貌、生动有趣。同学们看得津津有味,这样大大的调动了同学们拼组七巧板的兴趣,他们一个个跃跃欲试,求知欲空前的高涨,收到了非常好的学习效果。
感知阶段电教媒体发挥了创设感知词语知识的情景,提供与所学词语知识有关的事实材料(声音的、图象的),帮助学生迅速、正确理解所学词语的作用。
2指导点拨、自主探索。
在观察感知的基础上,自主理解学习内容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存在的疑难,充分发挥电教媒体的功能,可以十分有效的突破课堂的重难点。
如我在教学《海底世界》一课时,讲到动物的活动方式一段,学生由于缺乏实际经验,对各种动物的活动的样子理解的不是很好,而通过语言文字很难使学生产生直接而深刻的印象,这时就是利用多媒体的好时机,让学生通过录像、动画和电脑制作的课件,可以非常直观形象的观察到各种动物的活动方式,那生动的形象、丰富的知识给学生留下了清晰的印象。课后他们兴致勃勃谈论着课上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并且还能把这些知识自觉的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之中。
在深入理解学习内容的阶段电教媒体以自身所特有的表示词语信息形象化的优势,起到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的作用。
3深化练习、延伸扩展。
在课后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要求确定的重点词语,运用电教媒体设计图文结合的多种形式练习,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加深理解、熟练运用。更可以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扩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见闻使他们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不仅仅局限于书本之中。
如在教学12课《吃虫的植物》时在学生学习完课文内容以后学生对吃虫的植物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而生活中我们又很少能看见这种植物,如何使学生的求知欲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呢?现代的多媒体教学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帮助,学生可以通过上网浏览了解到更多关于吃虫的植物的知识,不仅有利于本课知识点的巩固,并且可以使课上的知识得到扩展,还很好的培养了学生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巩固学习这一阶段中,电教媒体有效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使所学的知识得以巩固和扩展。这样做,有效地训练和培养了学生正确理解、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此外,恰当运用电教媒体辅助语文教学,就要寻找它们最佳结合点。
首先,教师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重点、难点,从教学要求和学生心理特点出发,设具体生动的可感可知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真实、形象地去感知所学内容,这就是运用电教媒体和理解学习内容的最佳结合点。
其次,教师运用教学语言,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联想投影、录像、电脑课件等,对感知材料进行理解和概括,使思维活动有了依托,实现了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从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这就是运用电教媒体理解学习内容的最佳效果。
再次,教师依据教材、教学目标、围绕应掌握的知识点、能力点,设计以电教媒体为中心的画面,进行深化练习,将知识进行延伸、扩展,以达到在理解语言基础上自如运用语言的目的。
最后,教师要选择电教媒体使用的恰当时机,克服随意性。那么电教媒体适合在什么地方运用呢?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情境、提高兴趣、引发学习动机的;
(2)意思抽象的词语离开具体形象的感知难以理解的;
(3)重点、关键词语需要强化加深印象的;
(4)内容展示的事例需要拓宽视野的;
(5)提出问题、可以讨论引起思辩的;
(6)显示过程、可以启发思维的等等。
以上的这几种情况,学生由需要而引起“兴奋”的心理状态,在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兴趣最浓、想象最丰富,这是如果恰当及时运用电教媒体,就可以把学生的兴趣迁移到学习目标上来。
总之,抓住电教媒体最佳作用点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之关键。教师要依据学生认知水平、教材特点、教学目标,将教科书与电教手段有机结合,精心选择,设置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并注意随时调整、补充,以便电教媒体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发挥最佳的作用。
篇10:浅谈运用电教手段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论文
浅谈运用电教手段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论文
电教媒体是一种较先进的教学工具,是教学的有力辅助手段。在教学中恰当运用电教媒体,可以使声、形融为一体,为课堂教学创设立体化环境,使学生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学习,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的素质,也使教学变得更加活泼、简洁、明快,从而实现了教学的优化。
一、运用电教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小学生最初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的外部活动感兴趣,对学习内容却兴趣不浓。电教媒体具有趣味性的特点,它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学生兴致勃勃地学习。它能使单调乏味的教学变得趣味盎然,使无声化为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把学生带入课文描绘的情境之中。如教学人教版五(上)《只有一个地球》时,可运用电脑制作这样一段活动画面:①茫茫的宇宙中群星璀璨。(配上优美的音乐)②旋转着的地球出来了,又慢慢缩小,最后成了宇宙中的一叶扁舟。(对比说明地球在宇宙中是渺小的)③伴随着音乐转动着的、蔚蓝色的地球再次呈现,老师声情并茂地讲述地球上的空气、水等对于生命的重要性(体现地球的美丽壮观,和蔼可爱)。如此导入吸引了学生,使他们既感受了宇宙的宏大浩瀚,又体会到地球的美丽壮观,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体会到大自然的奇妙,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为成功的课堂教学铺好了道路,也培养了学生认真观察,热爱自然的情感。
二、运用电教手段再现历史,培养情感
《七律·长征》讲述的故事与学生的生活相距甚远。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将红军长征中的重要事件,如:翻越五岭、乌蒙山闯过敌人四道封锁线,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等制成“连环画”,配上音乐和教师的解说,再现了红军长征中遇到的艰难险阻,让学生走进长征,感受红军不怕任何艰难险阻、所向无敌的革命英雄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在此基础上,学生与文本对话,深入了解长征。通过课前布置学生查阅资料和课上播放影像资料等手段,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为课文的理解减缓难度,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做好铺垫,使得学生对一些重点字词的理解能水到渠成。
三、运用电教手段培养学生想象力,理解古诗内容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占有一定的比重。
这些诗歌语言精炼,意境优美。但由于小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对诗歌中所描绘的社会时代、风土人情感到疏远,因而古诗教学一直是小语教学中的难点。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若在古诗教学中合理地运用电化教学媒体,有助于发展学生想象力,促进学生对古诗的学习理解。
如教古诗《望庐山瀑布》,开始播放配有优美音乐的录像,引导学生边听、边看、边想,并问:“如果你也来到这里,会有怎样的'感受?”学生有的说:“香炉峰上升起雾气,在阳光的照射下,变成了紫色的云霞,多美的景象,我仿佛漫步在烟雾燎绕的仙境之中。”让学生领会三、四两行诗境时,关掉录像声音,让学生边看壮观的瀑布,边展开丰富的想象,提问学生:“你觉得眼前的瀑布像什么?”有的说:“瀑布像银光闪闪,像天上仙女手中挥舞的银纱,太美了。”有的说:“瀑布从高高的山上奔腾而下,仿佛一条白色巨龙从天而降。”再让学生在优美的乐声中反复吟诵这优美的诗文。同学们仿佛沐浴在千丈瀑布激起的“如烟、如雾、如尘”的水气中。学生既体会到了诗文的语言美,又感到了瀑布的景色美。电教手段的使用,促进了学生与作者的情感交流,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运用电教手段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引导学生作文入门
说话训练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作文的初步训练。儿童的模仿力和记忆力都很强,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期,在这一阶段,“说话”教学的形式和方法直接影响整个“说话”教学的效果。如果在低年级“说话”训练中巧妙地运用电教媒体,利用它的新颖性、直观性、趣味性等特点,以及灵活多变的使用方法,会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调动“说话”的积极性,从而取得其它媒体所无法取得的效果。
如《猴子捞皮球》是一个由四幅图组成的童话故事,一群猴子在玩拍皮球的游戏,一只顽皮的小猴把皮球踢到旁边的池塘里,怎么办呢?画面是静止的,对于许多儿童来说,认识上是有困难的。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便设计了“猴子捞月亮”的动画镜头,孩子们的脑海中也迅速产生一个类似的思维过程,既然心中有所想,口中就有话说,学生纷纷举手发言,学生想说的愿望被充分调动起来了。这时教师再让学生同桌对说,小组讨论,大家交流,学生的话匣子一下打开了。这说明三维动画的运用为突破教学难点起了关键性作用,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轻松地进行口语交际,为顺利地迈进作文的门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由此可见,电教媒体生动多样,用它作为教学手段,不但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思维等方面的能力,还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更能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水平,具有非常大的优越性。因此,教师要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精心制作、恰当巧妙运用,并致力于灵活运用电教手段,一定会收到独特而又创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