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学论文 > 语文教学论文 > 试论小学语文教育创新探析的教育论文

试论小学语文教育创新探析的教育论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试论小学语文教育创新探析的教育论文,本文共16篇,我们一起来阅读吧!

试论小学语文教育创新探析的教育论文

篇1:小学语文管窥创新教育论文

小学语文管窥创新教育论文

在众多学科中,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对小学生以后的学习起着关键的作用。教育改革以来,家长对小学语文教育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创新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就是众多要求中的一个。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将创新应用于教育过程中,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一、转变教育观念,挖掘创新兴趣

社会在不断地进步发展,教育也随之变化,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观念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根据手边可利用的资源,进行教学创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空间。比如,有一篇课文是《画杨桃》,这篇文章的主旨是站在不同的角度看事物会有不一样的看法,希望人们要从多角度看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成三组,分别从三个角度画杨桃,画完之后,让学生调换位置继续画,然后将三幅画放在一起对比,其实学生在自己动手画画的过程中就会发现不同,这样学生自己就会得出书本已有的结论,这比教师只是将课文内容教给学生的效果要好得多,同时也能调动学生积极地思考。

二、启发创造想象,激发创新精神

小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通过启发学生创造想象,对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积极的.意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加入这样的游戏环节,比如,教师可以提问“月亮像什么”,小学生会根据自己的想象回答“月亮像镰刀”“月亮像白玉盘”等答案,教师就可以奖励学生一些小奖品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利用新的信息,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创新能力

现在的多媒体技术可以很好地帮助教师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与创新能力。比如,在语文课本中有一篇文章是讲小蝌蚪慢慢长大变成青蛙的,很多大城市里的小学生没见过蝌蚪和青蛙,教师就可以运用多媒体放映小蝌蚪变成青蛙的全过程,这不仅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小学生还会在观察的过程中提出许多新的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综上,本文从转变教育观念,挖掘创新兴趣,启发创造想象,激发创新精神,利用新的信息,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创新能力几个方面探讨了创新教育如何运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改革之路不是一蹴而就的,希望本文对创新教育的实施有所作用。

篇2:创新小学语文教育模式的论文

创新小学语文教育模式的论文

目前,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还不在活力不强、针对性不明显等问题,要改善这些不足之处,就需要不断创新语文教学模式,灵活安排教学内容的同时,运用合作学习和对话学习等教学方法来优化课堂教学效果,为构建更加开放多元的小学语文教学体系提供更强动力。

【关键词】创新教育;合作学习;课堂对话

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教学模式较为滞后,教育质量普遍不够理想。探寻有效的教学创新模式,有助于构建高效课堂,引领现代小学语文教育发展,提升综合效能。

一、小学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

1、语文教学模式固化。对于小学语文创新型教学模式,我们可以将它定义为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并使用的一种比较稳定的教学活动和程序。因此我们要既要遵循其固有的原则又要进行合理的创新。换言之,课堂上我们可以进行有效的操作,并让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灵活性。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多数教师都存在教学模式概念不清的问题,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缺乏系统性总结,语文教学反思不到位。

2、语文教学程序机械呆板。小学语文课程的有效展开是在围绕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能够有效的兼顾教学的合理性与目的性,为了尽可能的规范教学的过程,我们常常采用导入讲解,分析检测的.流程,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主能动性的有效发挥,因此有些课程会体现出一种机械呆板的状态,让学生难以发挥自身的作用,降低了教学的标准,忽视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效能。

3、语文教学思维的局限性。对于多数小学语文教师而言,教学的外在形式是基于其内在思维逻辑之上的,因此,良好的课程需要教师具备能够切实有效提高学生能力的思维状态,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在学科教学当中,发挥自身的思考力和思维力,在教学实际的基础上,构建属于本学科的教学思维框架,但是就目前而言,教师只是因书本而教学,并没有考虑到更深一层次的教学提升,这就影响了教学的质量与水平。

4、语文课堂氛围压抑。小学语文课堂的氛围是教学成果的直观体现。课堂氛围好,课堂氛围高涨,在某种程度上证明了学生投入学习的积极性高涨,也就是学生对于教师课程设计的能动反应力强。教师在备课之初,都会有意识的去设计互动的过程,使得课堂的氛围能够始终保持在一个良好的讲解与接受的过程之中,但不可避免的是我们在教学之中,难以有效的把控课堂的节奏与氛围,再加上许多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机制缺失,促使这种问题的恶化。

二、创新小学语文教育模式的策略分析

1、提高课堂教学的互动性。良性的小学语文课堂环境应是教师与学生达成和谐互动的一种学习状态,教师能够按部就班的将知识传授于学生,并在必要的环节进行有效的拓展,而学生则是在教师的传授过程当中有意识的进行思索和回答。创新型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激发二者的互动,让课堂呈现一种蓬勃的生命力。这也是提高学生主动性的一种有效措施,真正做到将课堂本身还给学生,让学生能够高效的驾驭课堂,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明白自己的劣势,通过学习补充不足,提高自身的能力,向更高层次发展。

2、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与学科发展而言,最重要的就是活力。这一教学方法的应用,能够实现课堂教学的丰富性与生动性,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无限的乐趣,并能够在这种乐趣的驱使下,有意识的进入深层次的思索,进一步释放学生的活力,让课堂教学呈现更加突出、更加新颖的发展形式。

3、发挥媒体技术的辅助作用。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新媒体新技术已经走入课堂教学当中,成为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生动性与新颖性的辅助工具,为了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促进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我们应在常规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意识的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但琳琅满目的技术手段的冲击下,我们必须要找到一条与课堂内容有效融合的道路,也就是我们必然要将教学的重难点与信息技术的应用进行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发挥多媒体技术的辅助作用。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之初,就要结合本课的教学设计,对媒体手段进行筛选,落实教学发展信息化在课堂上的真正作用。

4、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合作学习时间。合作探究学习的益处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我们有目共睹,但是有些小学语文教师在利用合作学习的时候,却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与讨论,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合作教学的作用与意义。合作学习效果不明显的主要原因,首先就是合作学习时间不够的问题,其次是教师在安排合作内容时没有做到合理有效,三是教师在指导学习合作过程当中,没有发挥自身的指导意义,让自己脱离于合作教学之外,这样就会造成合作学习的难以达成。为了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就需要在合作中继续做好合理科学的部署,同时又要留给学生充足的合作时间,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从而得获得更多的语文知识。

结语:

综上所述,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想提升教育效果与教育质量,要不断创新教育模式,发挥现代教育模式的优势,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满足小学语文教育发展要求。

篇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创新教育探讨论文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创新教育探讨论文

1、前言

创新是民族得以延续和发展的灵魂,更是一个国家能够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把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当成是工作重心,努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与有效途径。语文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为人们的交际做好准备,同时也承载着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是我国丰富的人文精神的组成部分。可以这样说,语文的教学关系着民族凝聚力的形成与增强,关系着民族兴衰的命运。社会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给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质量人才,在某种意义上取决于怎样树立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从而真正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影响下,教学模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建构主义思想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地探究学习,让课堂成为学生进行自主活动和合作探究的天地。语文教学要不断融合创新教育理念,改革课堂教学形式,立体化培养学生在听、说、读、写上的能力。结合传统教学模式下语文教学存在的种种弊端,笔者认为一定要紧随时代发展的步伐,探索语文课堂改革方式,进而有效地提升教学质量,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有效地提升。通过一段时间的调研,笔者认为,要想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实现创新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践,相信可以促进小学语文课堂的不断发展,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2、激发创造兴趣,鼓励创新精神

前苏联知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观点表明,学习的愿望和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教师的一些活动计划和探索才变得有意义。没有求知欲便不存在学习。所以,身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在组织教学的时候一定要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合力擦出学生进行创作的火花。努力让学生的学习活动变得丰富多彩,让学习成为一件换发着吸引力的事情,让学生自觉、自愿地参与到学习中。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学生的进步行为给予及时恰当的表扬,不断增进学生的信心,让学生能够在成功的鼓舞下继续学习,从而获取更多的进步。教师在善于在教学中进行启发,奇妙地设计一些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的思维随着问题而活跃起来,使其精神被振奋,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3、鼓励创新行为,提倡同中求异

在语文学习中,同中求异是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求同,是体现在识字、阅读、作文上的一些统一要求上。求异,则表现在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对作文的构思上。对于统一要求的部分,学生容易失去独立思考的机会,不能体会到独立的快乐,让学生的思维受到相应的束缚。所以,语文教学要注重求异,也就是鼓励不同。比如,学生在理解课文词句和整篇内容的时候、在对文章大意进行概括的时候、在对课后问题进行分析和回答的时候,都不要求学生们的答案统一,而是鼓励多种答案并存,这便是让学生享受创新思维的良好途径。学生在进行语文内容的掌握和理解的过程中,学生个人的感受和经历对理解程度的影响很大,学生的表达会体现出非常明显的个体差异性,表明了语文学习的创造性特征。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务必要坚持同中求异的思想,让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4、倡导游戏学习,激活发散思维

对于语文的教学不只停留在教材上,教师还要帮助学生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让学生进入到更广阔的学习空间里,进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巧妙地将课内学习和课文拓展融为一体。让学生带着生活经历和个人感受走进语文课堂中,再带着语文课堂上的收获与感悟走向生活当中。由于低年级的孩子年龄较小,课堂教学时间内很难一直保持着学习状态。要想让学生的注意力得到维持、保持学生的学习状态,就要通过一些游戏来吸引学生眼球,开拓学生思维。孩子参与游戏当中,实现玩中学,学习效果会更好。举例说明:笔者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将《品德与生活》学科中关于赞美家乡和描绘家乡的部分引入。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生活进行观察和思考,结合与家长、亲友的交谈以及利用网络搜索的方式获取一些关于家乡的信息,包括风景名胜、人文特产、建筑历史等等。然后,鼓励学生将获取到的资料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对于学生表述不合理的地方进行指导和修改,最后给学生一个汇报展现自我学习成果的机会。

通过这个活动,不仅让学生获取到了知识,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自己家乡的热爱。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感受到了语文学习和实际生活的密切关系。在收集和组织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学生要亲力亲为,要思考如何获取和怎样获取,他们的`思维得到了锻炼和提升,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博大精深。学生的学习过程既包含了自主学习,也包括了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再以识字教学为例,要鼓励学生进行主动学习,让学生课前进行预习,在预习的时候通过查阅字典给生字标音并组词。预习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学生通过这种方式,自主的获取一些新知识,能够让学生带着兴趣和问题走进课堂,学生的信心得到增强,学习的效果也会得到非常明显的提高。好的学习模式会带来一种良性循环,学生尝到自主学习的甜头后会继续进行预习,渐渐地,学生的学习习惯就慢慢养成,不仅对语言学科的学习有益,也会带动其他学科的学习高效进行,从而帮助学生成为一个各科成绩都很优秀的学生。

5、结语

综上所述,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对人才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创新型人才毫无疑问地成为目前时代需要的人才类型。在各科教学设计中都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思想融入其中,小学语文的教学也不例外。小学语文是重要的基础学科,要在实际教学中践行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保持创新精神,其次要鼓励学生的创新行为,提倡在学习时同中求异,最后要恰当地引入教育游戏,让学生在一种活跃的思维状态下获取知识。

篇4:创新教育下的小学语文论文

创新教育下的小学语文论文

一、加强和完善课堂教学环境

良好宽松的教学环境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接受新鲜的事物。因此,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同时,也要加强和完善对教学环境的改善。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要经常和学生进行必要的感情交流,让学生愿意和老师交流和沟通,愿意去接受各种新鲜事物。同时,要让学生感受周边的宽松氛围,时刻使自己能够处于一个积极上进的态度,要能够更好地保持住这种学习态度,能够很好地将自我意识表达出来,敢于表现自己,敢于将所想所思分享出来,只有这样持之以恒才能更好地让学生培养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才能够更好地让学生快乐学习、自主学习。在进行教学评价的过程中,也要让学生敢于表达自我的'意思,老师应当多给予其鼓励,对学生能够更加关怀备至。让学生更好地发现自我的问题,同时给予其奖励。只有这样,给予学生敢说、敢做的轻松教学环境,才能够更好地充分利用课堂上的时间,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思想,良好的学习态度,才能让学生充分地发挥自我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更好地表现自己,快乐的学习。

二、加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拓展

创新思维能力主要是通过自己独特的想法进行问题解决的一种思路,这种打破常规的创新做法,是一种反常规的思维方式,需要有独特的思考视角进行思维,进而提出不同寻常的解决方法,这种新颖独到的思维想法,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解决问题和考虑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因此在现有的小学教学中应该广泛开展,并给予大力的支持和帮助。老师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应该给予学生更大更广泛的空间,让学生在理解和思考问题时能够不受限制,并且能够将自己的独特见解和想法表达出来。在思考问题时,思路必须要足够宽阔,要有打破常规的精神和勇气,能够很好的触类旁通。这种行为和勇气,老师要更多的进行支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地利用优势的条件。在语文学科中,应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拓展和训练,通过课堂中的教学内容,依托优质的教材和教学条件,加强对语文课文的理解,紧扣文章的中心思想,让学生展开联想,将自己的想法通过自身的语言总结出来,发挥语文优势学科的地位,发掘学生的新想法、新思维。例如,在学习《乌鸦喝水》这篇课文时,就要通过老师的引导,让学生去寻找和发现为什么乌鸦就可以找到这个喝水的诀窍,进而引导学生去发现和探寻生活中的各种小发现和小常识,让学生能够很好地去了解这种独辟蹊径的思考方式,引发学生的联想,为更好地拓展学生的思维创造力创造条件。这种通过课文的优秀引导,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和创造力的方式,是很值得大家去认真思考和探讨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年龄的原因,每个学生都是一块值得好好雕琢的璞玉,所以在对待学生的教育上,每个老师应该认真地了解每一个学生,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去培养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老师的悉心教导。同时,在开展学生创新教育时,也要不断地去发现和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让学生都能够将自身的价值体现出来。希望通过各位老师的努力,真正实现小学语文的创新教育。

篇5: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创新教育探讨论文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创新教育探讨论文

1前言

创新是民族得以延续和发展的灵魂,更是一个国家能够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把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当成是工作重心,努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与有效途径。语文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为人们的交际做好准备,同时也承载着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是我国丰富的人文精神的组成部分。可以这样说,语文的教学关系着民族凝聚力的形成与增强,关系着民族兴衰的命运。社会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给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质量人才,在某种意义上取决于怎样树立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从而真正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影响下,教学模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建构主义思想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地探究学习,让课堂成为学生进行自主活动和合作探究的天地。语文教学要不断融合创新教育理念,改革课堂教学形式,立体化培养学生在听、说、读、写上的能力。结合传统教学模式下语文教学存在的种种弊端,笔者认为一定要紧随时代发展的步伐,探索语文课堂改革方式,进而有效地提升教学质量,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有效地提升。通过一段时间的调研,笔者认为,要想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实现创新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践,相信可以促进小学语文课堂的不断发展,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2激发创造兴趣,鼓励创新精神

前苏联知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观点表明,学习的愿望和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教师的一些活动计划和探索才变得有意义。没有求知欲便不存在学习。所以,身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在组织教学的时候一定要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合力擦出学生进行创作的火花。努力让学生的学习活动变得丰富多彩,让学习成为一件换发着吸引力的事情,让学生自觉、自愿地参与到学习中。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学生的进步行为给予及时恰当的表扬,不断增进学生的信心,让学生能够在成功的鼓舞下继续学习,从而获取更多的`进步。教师在善于在教学中进行启发,奇妙地设计一些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的思维随着问题而活跃起来,使其精神被振奋,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3鼓励创新行为,提倡同中求异

在语文学习中,同中求异是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求同,是体现在识字、阅读、作文上的一些统一要求上。求异,则表现在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对作文的构思上。对于统一要求的部分,学生容易失去独立思考的机会,不能体会到独立的快乐,让学生的思维受到相应的束缚。所以,语文教学要注重求异,也就是鼓励不同。比如,学生在理解课文词句和整篇内容的时候、在对文章大意进行概括的时候、在对课后问题进行分析和回答的时候,都不要求学生们的答案统一,而是鼓励多种答案并存,这便是让学生享受创新思维的良好途径。学生在进行语文内容的掌握和理解的过程中,学生个人的感受和经历对理解程度的影响很大,学生的表达会体现出非常明显的个体差异性,表明了语文学习的创造性特征。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务必要坚持同中求异的思想,让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4倡导游戏学习,激活发散思维

对于语文的教学不只停留在教材上,教师还要帮助学生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让学生进入到更广阔的学习空间里,进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巧妙地将课内学习和课文拓展融为一体。让学生带着生活经历和个人感受走进语文课堂中,再带着语文课堂上的收获与感悟走向生活当中。由于低年级的孩子年龄较小,课堂教学时间内很难一直保持着学习状态。要想让学生的注意力得到维持、保持学生的学习状态,就要通过一些游戏来吸引学生眼球,开拓学生思维。孩子参与游戏当中,实现玩中学,学习效果会更好。举例说明:笔者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将《品德与生活》学科中关于赞美家乡和描绘家乡的部分引入。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生活进行观察和思考,结合与家长、亲友的交谈以及利用网络搜索的方式获取一些关于家乡的信息,包括风景名胜、人文特产、建筑历史等等。然后,鼓励学生将获取到的资料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对于学生表述不合理的地方进行指导和修改,最后给学生一个汇报展现自我学习成果的机会。通过这个活动,不仅让学生获取到了知识,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自己家乡的热爱。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感受到了语文学习和实际生活的密切关系。在收集和组织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学生要亲力亲为,要思考如何获取和怎样获取,他们的思维得到了锻炼和提升,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博大精深。学生的学习过程既包含了自主学习,也包括了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再以识字教学为例,要鼓励学生进行主动学习,让学生课前进行预习,在预习的时候通过查阅字典给生字标音并组词。预习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学生通过这种方式,自主的获取一些新知识,能够让学生带着兴趣和问题走进课堂,学生的信心得到增强,学习的效果也会得到非常明显的提高。好的学习模式会带来一种良性循环,学生尝到自主学习的甜头后会继续进行预习,渐渐地,学生的学习习惯就慢慢养成,不仅对语言学科的学习有益,也会带动其他学科的学习高效进行,从而帮助学生成为一个各科成绩都很优秀的学生。

5结语

综上所述,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对人才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创新型人才毫无疑问地成为目前时代需要的人才类型。在各科教学设计中都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思想融入其中,小学语文的教学也不例外。小学语文是重要的基础学科,要在实际教学中践行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保持创新精神,其次要鼓励学生的创新行为,提倡在学习时同中求异,最后要恰当地引入教育游戏,让学生在一种活跃的思维状态下获取知识。

参考文献:

[1]张慧云.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师素质[J].教育实践与研究,(07).

[2]陆一平.小学语文教育创新行动[D].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4.

[3]张武升.培养创新人才是跨世纪中国基础教育的伟大使命[J].中国教育学刊,(1).

篇6:浅析语文创新教育论文

浅析语文创新教育论文

摘要: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兴旺和发达离不开创新,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教育事业也一样,必须创新。创新教育,就是指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它要求在注重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高度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即不仅要授之以“鱼”,而且要授之以“渔”,更加要导之以“创”。它是要在全面优良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实践迸出智慧的火花。从这种意义上讲,创新教育不是一种具体的教育模式,而是一种意义深远的教育思想。

关键词:教育;创新;课堂

创新教育首先应展现在课堂上。课堂上我们要努力改变以往“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创新课堂,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当学生有了兴趣才会充分发挥自己创新潜能。因此,开发人的创造潜能,把培养创新能力作为教学核心,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培养其自学能力,让课堂充满创造的活力是我们作为教育一线的老师共同探讨的课题。那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对此我有以下几点想法:

1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

作为一名新世纪的教师,在教学中更应该珍惜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的'火花。要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思想、感情、创造、美和游戏的鲜艳色彩,成为孩子们深感兴趣又富有吸引力的事情。增强孩子的信心,使他们获得取得成功的鼓舞力。在教学过程中,我坚持启发性原则,提问设疑,强烈刺激学生的学习情绪,活跃思维,使之振奋起来,产生积极探求新知的欲望。例如在讲教学《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这篇课文时,小燕子在妈妈的指导下发现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时,我又精心设计了这样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果你是这只小燕子,你会怎么做?学生回答说也会像小燕子一样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我接着又问:那你还能帮小燕子再去一次菜园,看看冬瓜和茄子还有什么不同这处?话音刚落同学们七嘴八舌,争辩激烈,通过孩子们仔细观察与发现,他们还找到了冬瓜和茄子的花的形状、颜色、开花的样子不同、冬瓜的皮厚、茄子的皮薄、冬瓜的种子大、茄子的种子小等诸多不同之处。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正是在这种热烈讨论中受到了锻炼。而作为教师的我在为孩子们感到高兴的同时,更为学生的具有的创新意识与能力而感到惊叹。

2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题的习惯

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学生提问题的过程就是一个思考的过程,也是对知识的进一步了解的过程。只有学生在思考之后才会产生疑问,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对问题的解决方法。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并鼓励学生质疑,经常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质疑,发挥创新的潜能。有的时候学生问的问题是教师想不到的,他们有的时候会比教师想得更全面和更周到。教师要多多的鼓励学生质疑,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肯定耐心地给予解答。学生在提问题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只有这样才会不断让自己的知识联系起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寻求最简便最准确的方法。如我在教学《看电视》这篇课文时,在上课之初我觉得要想让一年级的学生理解其中所包含的家人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关爱的这种情感是比较难的。谁知上课之初我让学生通过自己阅读课文后自己质疑时,一个学生竟能准确地抓住“我家看电视可真有些奇怪”这一名时行提问,这时我感觉找到了突破点,我就对学生说:“就这一名话在小组内讨论,找到家人看电视的“奇怪”所在?我的话音刚落,学生积极行动,在小组内一边找一边讨论。最后学生把奶奶、爸爸、我们看电视的“奇怪”定义为对家人的一种关爱。我顺势引导学生:“正因为有了这种爱,才有了家人看电视的奇怪,而这种奇怪是因为……正因为有了这种奇怪,所以家人才能……所以在生活中我们要向课文中的主人公学习对家人的这种……。我留下了让学生思索与解答的空间,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来表达他们对课文的理解与见解,孩子们发表了许多具有创新性的回答,同是也明白了课文通过奇怪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一堂很平淡的语文课因注入了创新的方法,调动了学生新的思想意识,同时也给我以后的语文教学带来了诸多启发。

3游戏中学习,激活学生思维

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知识,把学习当成乐事。这种情况下,教学效果会有很大的提高。比如课前“猜一猜”,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中预习课文,用知识得到巩固与积累,同时唤起他们的学习需要,使其进入积极主动的状态,为课堂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如生字卡片传递,既是对字的认识与巩固,又是词语的积累;课中畅游“游戏世界”,积极主动学习新知,这样的游戏多运用于生字的认、写学习中。如猜字谜、拼装部件成字等游戏,让孩子乐于学习,游戏于教学。让孩子在快乐中掌握知识,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除此之外自觉参与、主动学习还是很重要的,如在教学《画鸡蛋》这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看图,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充分体验画中人物的内心活动。师生充分交流“达芬奇为什么不耐烦?”时,让学生深刻领会老师话中的意思。使学生自己领会到做事要认真的道理。

总之,开发一个无限广阔的语文学习天地,从而使学生能自主地、合作地、探究地学习语文,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我们老师不变的追求,创新教育已成为了当今教育的主旋律,小学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更应加强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所以我们必须从小学语文这门学科的特点出发,抓住契机,深入小学语文创新教学改革,使新课程改革语文教学创新教育能适应时代需要,培养创新型人才。

篇7:小学教育创新论文

【摘 要】科学有效的教学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基础。对于小学教育来讲,不断创新教育管理的方式方法需要积极发挥教师的管理意识,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参与到教学管理中来,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不断用教学质量衡量教学管理的水平。

【关键词】小学教学 管理 意识 创新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如果说作为办学的目标之一,质量与学校的一切工作或直接或间接地有着关系,无论是学校的管理工作、德育工作,还是教育教学的研究、师资队伍的建设,甚至看似无关要紧的后勤总务工作,都与质量有着这样那样、直接间接的联系。一所学校,当然要以质量立校,以质量兴校,更要以质量赢得发展。我们不得不承认,质量对于一所学校来说就意味着生命,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追求所在,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价值所在。

1 转变、提升教师的管理意识

小学教育,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所以,对小学教育的评价,要重点看常规管理、学习兴趣和习惯的养成、活动的效果。初中教育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对初中教育的评价主要倾向于能力的检验,高中教育,是教育展示的窗口、教学水平的标志。备受社会关注。只要用高考,来进行“选择”和“选拔”,为了多考本科、提高升学率,那么,“应对高考的教育”,就将继续存在。高中就是高考,升学率就是生命线。由小学、初中,到高中,由养成教育、能力培养,到高考选拔,接力递进。养成是根基,能力是躯干,选拔是枝叶,是开花结果。要固其根基,强其躯干,广其枝叶,才能结出累累硕果。根据现代化的教育教学管理来讲,小学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重要桥梁,而且还是一个重要的直接管理者。主要体现在:①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承担着对学生的管理、教学设备的管理等,同时还直接参与了对相关教学的管理;②教师在讲课、批改作业、测试的过程中,要意识到自己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教学过程中的管理者。这是提升小学教育教学有效管理质量的重要保障。

2 要积极发挥教师作为教学管理者的作用

管理意识是管理者素质的具体体现。现代管理者在开展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必须具备分析和解决具体管理问题的能力,能自觉灵活地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管理原则不断创新管理思想。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者的这种独特能力和智慧被称为管理意识。作为一名管理者只有拥有自觉管理的欲望和冲动,才能将自身的管理才能充分展现出来,带动整个企业的发展。学校不是企业,但是教学管理与企业管理同样离不开拥有管理意识的管理人。在现代教学管理中,教师往往是以知识传授者的身份出现的,但他们其实是开展教学管理最重要的管理者。对于小学教育来讲,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但承担着备课、讲课、组织检查和测验学生学习水平等一系列教学任务,作为教学管理者,他们还直接参与到教学管理中,承担着管理学生、管理教学设备等管理职责。所以在现代教育改革中,教师一定要树立起自觉的管理意识,充分认清自己作为教授者和管理者的双重身份,充分发挥其在教学管理上的作用。对于整个学校来讲,要想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就要不断地加强和创新教学管理,只有将教学质量作为教师绩效考核的重要因素,才能充分调动教师的管理积极性,才能将他们的聪明才智真正体现到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效率上来。

3 教学管理中要积极地动员各方面的力量

教学质量的提升是要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实现质量的提升。根据国外现代的教学管理相关的成功经验,要想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必须要有效地联合校内的所有成员、家长、社会,积极的参与到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中。我国在对学校的管理上做得还不够,这不仅对教学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偏差,还对教学质量的提升也有一定的影响。因而,要想真正的发挥教学管理的有效作用,必须要动员各方面的力量,有机地结合起来积极地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去。要想做好管理工作,需要注意以下两点:①加强学校领导的重视,积极调动校内的各个力量,力争与家长、社会取得及时的联系、沟通、交流,让他们参与到学校管理工作中;②在校内要建立健全的教学监督组织、制度等,从而为教学改革提供有效的、可靠的、适用的改进意见。

4 要不断用教学质量检验教学管理的水平

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学管理的最终目标,也是整个教育教学的关键所在。教学质量作为教学管理的重要衡量指标不是检查出来的,而是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在日常的教学管理中,首先要抓好教师的备课,学校应建立健全的备课制度,教师不仅要熟悉教材的教学内容,更要根据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教学方法。要将教师集中在一起进行集中备课,让他们相互交流、集思广益地研究教学方式和策略。其次要抓好上课这个中心环节。上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渠道,教学管理者一定要加强对教师上课的管理。教师在备好课的基础上应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要把新课程的理念体现到教学过程中,组织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再次是要抓好课外辅导。课外辅导虽然在重要性上不及课堂教学重要,但是在小学教育阶段,由于小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差异以及整体认识水平的浅显,他们不可能完全领会到课堂教学的内容,这时就有必要对他们进行必要的课外辅导。

总之,对小学的教育教学管理,不仅仅要制定合理、科学、规范化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更重要的是要从情感上分析和思考管理。通过有效的管理,为师生提供和谐、民主、轻松的教学环境,以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能力,最终增强师生的自我管理意识。

[小学教育创新论文]

篇8:小学语文创新教育

国家推行素质教育,最根本的一条是为了培养独立思考,具有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未来世界充满竞争,归根到底也是创新人才的竞争。

新时代、新形式呼唤教师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创造性人才,那么,如何根据牧区小学生的实际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认为关键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设教学环境,激活课堂教学

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知识面较窄,见闻不广,对熟练应用汉语容易有心理负担,怕说错被别人笑话,无论教师如何调动学生就是不开口,给教学带来许多困难,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为了走出这种教学困境,我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首先师生和谐;教师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开启学生的心智,落实学生的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多提倡读文,以学生的自读为基础,在自读中领悟,在自读中发现。

在自读的基础上交流指点,允许他们说错,容许他们改正和保留自己的意见,鼓动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再让学生畅想畅言,精神上处于一种自由放松的状态,在这种和谐的师生情感中学习,不久,学生逐渐敢说、敢问、自信而活泼。

在课堂中张扬自己的个性,不知不觉中学生已成了课堂的主人,如在教《找骆驼〉》一文时,我让全体学生参与进行课本剧表演,有的朗读课文、有的当导演、有的当演员,从而形成了一种民主、合作、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这别开生面的教学,学生表演的都很投入,激活了课堂教学,激发了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创设敢问的教学氛围,质疑成习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传统教育模式是不行的,还要给学生创造更多质疑的机会,留给学生足够的质疑时间,使学生养成爱质疑,勤质疑,善质疑的好习惯。

思维起源于疑问,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

因此,我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问难习惯。

在课堂教学中主要紧扣文章的重难点讲精彩之处,把剩余的时间交给学生,引导他们看书、思考、交流。

开始时,从不理解的字词开始质疑,对质疑有意义的学生要形成榜样,久而久之,学生的质疑能力提高了,逐渐引发看句子、看文章,哪些是值得思索和回味的。

从质疑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对文章的理解过程。

如在学习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文章《只有一个地球》时,引导学生对当前退耕还林现象展开辩论,学生主动寻求身边的事例进行分析,激活了课堂,既拓宽了学生质疑的途径,又有利于因材施教,是学生思维活跃的体现。

三、创设兴趣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意味着把注意力放在发生的学习活动上,没有兴趣就没有智慧和灵感。

有效的课堂学习氛围,不仅能促进求知欲的滋长,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而且还会使学习变得愉快。

有效的课堂学习氛围是产生创造思维的动力和源泉,是学生不断努力,积极创新的基础。

小学生具有强烈的表现欲望,对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展开讨论,化枯燥为有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保持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

如:有的采用采访,有的让学生当小导游,识字课上猜谜语、词语接龙等活动,对成功者及时表扬鼓励,让他们体味成功带来的自豪和乐趣,让课堂注入新的活力,学生满怀着创新的激情,不断地探索新知,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开拓了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除了细心的点拨引导学生的创新意识,还得在课堂教学中,善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创新的潜能,牧区的学生也一样,关键是看我们老师是否敢于创新,敢于尝试着去抓住学生创新的契机。

篇9:小学语文创新教育

摘要: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迅速,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

语文是一门想象力和创造性都非常丰富的学科,在培养学生个性的教学中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目前,如何在小学语文中增强对学生个性的培养成为一个普遍关注的问题。

本文主要分析了小学语文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小学语文教育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同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学生;个性;培养

一、小学语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在讨论小学语文教育对学生个性的培养之前,我们先来讨论一下小学语文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缺乏主观能动性

经调查,现在小学语文教育仍然以老师讲台说教,学生下面被动听课为主要教学模式,这是一种填鸭式教学。

填鸭式教学的最大缺点就是很难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在课堂上都是一味的在接受老师的灌输,更不要谈对学生个性的培养了。

2、师生互动较少

在小学语文的授课当中,大多数老师都是始终坚持学生听课,老师授课,师生间的沟通与互动非常少。

这直接导致老师不能掌握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不利于及时帮助学生发现长处和改掉不足。

3、教育方法过于单一

据统计,现在小学语文教学方法主要有朗读书本和写字,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识字和读文章。

这样的语文教学忽略了对生活中事物的合理联想,从而很大的阻碍了小学生想象力的开发。

4、语文考试不规范

设置语文考试就是为了真实的检测孩子对语文的掌握及实际应用能力。

但是,实践中很多考试却事与愿违。

例如很多考试故意玩文字游戏,有些考试为了害怕学生都会做而没有区分度设置很多偏难怪题。

这类严重失去规范的语文考试对于选拔优秀人才和学生个性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

5、语言文字运用不规范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互联网的迅速普及,本来应该给当代学生提供更好更快捷的学习方式,可是互联网中到处充斥的网络垃圾却严重的污染视听。

网上的帖子和文字运用严重不规范,甚至错字连篇,语法混乱。

长久如此,小学生不但不能正确掌握文字和语言,反而成为制造垃圾语言的工具。

二、小学语文教育对学生个性的培养

针对上文我们分析的小学语文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一节我们主要针对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们的个性。

1、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个性的机会

表现自己和展示自己是大多数小学生的欲望。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抓住这一特点,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

例如,老师可以让学生自由阅读并领悟课本知识,这不仅能培养学生的个性还能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又如可以安排学生之间展开交流和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样可以使学生乐于交流和探讨,逐渐形成好的个性品质。

2、营造宽松的教学气氛

在传统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中,老师的威严往往使得课堂上的氛围非常严肃紧张,很多学生不敢说,不敢想,甚至说一些空话、假话。

这种氛围极大的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模式,对于自主创新非常不利。

因而,在现代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中应该积极鼓励学生,提高学生自信。

老师在课堂上尽量营造随和宽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大胆放手自己去思考。

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最大发挥个人潜能,敢说敢想,充分培养自己的个性。

下面,主要从三点谈一下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的方法:

首先,老师要主动和学生简历一种和谐、平等的关系,是的双方不仅是师生还是朋友,可以相互信任。

老师只有获得了学生的信任,学生才敢在课堂上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见解。

其次,老师要对班里的每个学生有大致了解,清楚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有针对性的积极帮助他们。

不同性格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引导方式,因材施教能够最大程度的开发学生的长处、优点,更能及时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改掉不足。

最后,老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畅所欲言。

学生对于自己遇到的困难不能畅所欲言,而是保持沉默不仅不利于问题解决,也会极大的扼杀学生的天性。

只有学生敢于大胆表达自己看法,畅所欲言,老师才能才能更好的了解学生,从而帮助他们培养好的个性品质。

3、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让学生阅读课文的过程,实质也是让学生对文章的一个再创造过程。

对同一篇课文有不同生活经历和个性特征的学生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

因此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允许学生有不同答案,允许学生张扬自己的个性,让学生充分的去思考。

创新个性思维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求异。

所以老师一定要抓住求异点,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在求异中去创新。

传统的教育中总是让学生服从标准答案,不能对标准答案有异议。

这其实是在抹杀学生的个性,不利于个性的形成。

所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想是十分重要的。

4、开展良性竞争

当今社会存在着激烈的竞争。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竞争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还可以使学生产生奋发进取、敢于创新的精神。

适当的良性竞争可以培养学生奋发进取、不甘落后的优秀个性品质。

在开展良性竞争的同时,我们还应该发挥榜样作用。

现在许多小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愿意付出努力,但一旦受到阻挠时,就容易半途而废了。

老师在进行语文教育时应该将书本里的那些人物作为榜样,树立典型,用这些来教育学生,培养他们的个性。

结束语

小学语文教育不仅我国的基本教育,还肩负着培养学生个性品质、传承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重任。

在今后小学语文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善于总结,积极发现问题,与时俱进,不断改变教学方法,正确引导学生,充分培养每个学生的个性品质,为社会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有着良好个性品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田美娥.小学语文教学发展学生个性的策略[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王素华.如何实现小学语文教学个性化[J].中国教育发展研究杂志,.

[3]杨舸.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个性品质的培养[J].江西教育科研,.

[4]华国栋.差异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篇10:语文教学创新教育论文

语文教学创新教育论文

一、创新教育应以正确的质量观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和素质

传统的教学是比较着重课本的知识的传授,一般也只能拿学生成绩的多少来衡量教学质量的优劣,在这质量观的指挥棒下,教师也就只注重课本知识的传授,学生按教师传授的课本知识的掌握知识的多少来衡量质量,而不要求从学习的能力和素质的角度来衡量质量。只有教学质量观才会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给予高度重视,语文教学在这种质量观的指导下,在重视课文知识传授的同时,重视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以适应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具体做法如下:

1.从学生学习的差异性出发

营造了富有变化的能够激发学习兴趣的氛围,才能推动其求知欲,发展其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创新意识,不能只靠教师的讲述来启发,要注重营造创新氛围。精讲多练,激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小实验、小发明、小创造,如,在教学《中国石拱桥》一课时,让学生课前收集好中国的各种桥梁图片,让学生给图片上的桥进行归类,并说出各种桥梁的历史和桥结构特点及不足。由课内延伸到让学生自己去设计一座自己心目中理想的桥,然后加以点评,这样既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从中挖掘他们创新意识的潜能。

2.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

让学生在质疑中提高学习能力和素质。学生能够大胆提出问题的能力,其实就是他们自学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显现。学生质疑能力的深浅,其实反映了他们钻研新知识的表现程度,课堂上,教师要做好示范,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要做到立场观点正确鲜明、思路清晰条理、方法科学得当,语言准确生动。如,学习《白杨礼赞》一课,就可以提出一系列问题:找资料了解白杨树是一种怎样的树?它生长在哪里?生长环境怎样?找词典了解“礼赞”是什么意思?结合课文阅读文中描写白杨树精彩片段的地方,理解作者为什么要礼赞它?文章采用的表现手法有哪些?作用何在?这当中,如果学生提出了独到的有新意的问题,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这样学生不仅拓宽了知识面,又能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还能让教师和学生之间关系更加密切,从而营造了和谐、生动的学习氛围。

3.训练学生大胆的想象力

提出自己延伸课内知识的问题,提高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引发学生的闪光点。可以提出一些能引起争议的问题,甚至是已成为定论的问题进行讨论,积极思索、触发灵感、集思广益,从而获得较多的创造设想。如,上《电子计算机的多种功能》一课时,就可以引发到现实生活中来。例如,有些学生由于受许多大中专生走出校门仍无分配的表面现象所影响,产生了读书无用论的思想,产生厌学的情绪,针对这种不良的现象,提出了“读书到底有没有用”的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互相讨论,最后学生明确目标。还可以对学生的想象能力进行培养。想象是创造的源泉,培养学生想象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最常用、最有效的一种方法,比如,《故乡》水生和宏儿以后的生活情况怎样?关系怎样?请你想象一下,并把你的想象内容告诉人家。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发明创造,培养想象能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条件。

二、创新教育应以现代的教学方法教会学生学习语文

现代教育思想是突出学生在动手能力和动笔能力相结合,调动学生内存的能力,认真把握学生主体性的表现形式。想方设法为学生构建学习活动的空间,培育学习的能力。从不同的教学对象的特点出发,可以选用以下几种不同的教学方法。

1.互动法

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学生关注的一些网络语言,吸引他们对学习新课的兴趣,鼓励他们质疑问题,发表不同的见解,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出来,教师可以利用导读方法来启发诱导学生把握方向,认真钻研,主动探求,自主学习,自获结论,逐步减少对学生学习的控制,这样才能逐步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2.动手法

在训练写作时,写一篇说明文,学生如果没有真实的素材,就写不出好文章,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灵感,在写作之前,带学生去参观手工制茶的整个过程,学生亲临之后,个个跃跃欲试,思维顿时就非常敏捷,写作训练会顺利地完成,达到了创新能力的培养效果。

3.归类法

同类型的几篇文章作比较教学,比如,《皇帝的新装》《变色龙》《故乡》等,课文中的人物进行对比来教学,让学生在阅读比较中获得人物形象。

4.图示法

借助多媒体这一教学工具,用不同的符号,用图表示出来。特别是课文中的一些问题,让学生一一提出来,然后一一解答。用这种教学方法,大大缩短授课的时间,增加课堂教学容量,而且能启迪思维,形成条理清晰的整体形象。此外,在语文教学中有意地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推理能力、辩证批判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等,都有助于教师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结语

总之,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以培养学生个性,开发学生的能力为前提,进行多样化、开放性的教学,重视学生学习过程,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启发学生独立谋求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和方法,我想,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才能在知识经济时代不会落伍,不被淘汰,促进教育教学的不断深入,为21世纪多输送创新人才。

篇11:小学语文教育论文

小学语文教育论文

习性效率是效率课堂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保障。习性效率主要体现在学生能否以各种良好的学习习惯高效地完成课堂学习任务。可见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实现习性效率的关键。在近几年的“效率课堂”研究活动中,笔者在“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习性效率”方面作了深入地探究,从中获益颇多,浅谈如下:

一、提高习性效率的良好习惯及培养方法

(一)课前预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能节省课堂上大量的时间,小学低年级语文的预习任务主要是认读二类生字,扩充词语;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等,实践证明,低年级学生经过训练完全能独立进行课前预习。然而要想培养低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却并非易事,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先在课堂上指导预习的方法

一开始,低年级学生的预习能力会很差,预习宜安排在课内,教师先提出预习要求,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进行预习,让他们逐渐懂得如何进行课前预习。在这一阶段,教师应有计划地教会学生正确使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

2、制定表格,提出明确的预习要求

当学生已经具备独立预习能力后,可把预习的时间挪到晚上进行。由于低年级学生记作业常会忘东忘西,教师可以在学期初用小表格的形式制定出每一课的预习要求,打印出来发给学生放在家里,每晚预习时拿出来完成一项打一个对勾,这样还有利于家长进行监督,从而保证课前预习的质量。

3、巧用评价,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坚持不懈地预习对孩子来说是件难事,为此我们可以在课堂检查反馈这一环节中,通过评“识字大王”“朗读小明星”或奖星等评价形式使那些认真预习的学生充分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自己及他人的预习热情,使课前预习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更好地服务于课堂。

(二)专心听讲、认真倾听的习惯

课堂上处处需要学生认真倾听,但低年级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较短,一般上课十分多钟,一部分同学注意力就会开始转移,从而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所以,专心听讲、认真倾听是我们应当重点培养的一个习惯。

1、多进行认真倾听的训练

课堂上我经常安排学生听一段录音,然后让学生说说听到的主要内容;当别人朗读时我就提醒其他学生要认真倾听,准备评价;有时在学生倾听之前我还提出一两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倾听,这样学生会听得更仔细。

2、对走神的同学多采取正面的引导

再怎样严谨的训练也避免不了有上课走神的学生,对待这些开了小差的同学,教师要注重正面引导。如看到有同学走神时可以点他的名字让他回答一个问题,还可以说“同学们看看某同学听课多认真!”小学生都喜欢表扬,一听到老师表扬别人,自己马上也会表现得好起来。

3、采取多种方式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单调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兴趣,从而导致学生转移注意力。”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注意多设计有趣的环节。识字教学中,在学生注意力分散时,我会采用“开火车”的方法:先引导学生模仿火车开动的“呜―咔嚓咔嚓”的声音,然后我问“火车火车往哪里开?”此时所有同学都会举着手抢着说“往这开,往这开”,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另外,还可以用“找朋友”“登山峰夺红旗”“送字回家”等多种方法交替使用,使课堂永远充满吸引力。

(三)干脆响亮回答问题的习惯

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磨磨蹭蹭、拖腔带尾,势必会浪费很多课堂时间,影响课堂效率。因此,培养学生干脆响亮回答问题的.良好习惯也很重要。

1、多鼓励胆小的学生

课堂上总有一部分学生不爱举手回答问题,一叫他起来便会支支吾吾,耽误时间。我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因为这些孩子对自己没有信心,怕回答错了被同学和老师笑话。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师的鼓励显得很重要,此时教师可以说“不要紧,尽管说,说错了也没关系。”“从你的眼睛里老师看出你已经想好答案了,大胆地说给大家听”等。慢慢地学生有了信心,再多给他锻炼的机会,多提醒他说话要干脆响亮,好习惯自然就会养成。

2、教给学生回答问题的方法

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每篇课文的教学任务存在着许多共同之处,如认读生字、扩词、评价朗读等。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可以在平日教学中做一些统一规定:如让学生拼读词语时,都先拼完每一个字,再直呼一遍词;评价别人时,都先指出优点,再指出不足,最后提出小建议等。

这样子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读字词时都会很整齐很响亮,评价别人时都会很干脆不犹豫,从而给课堂节省出很多时间。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应注意的问题

由于低年级学生自制力差,意志力薄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关键在于教师。笔者认为在习惯的养成上教师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做好学生的榜样

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比如让学生干脆响亮地说话,自己就不能说话懒洋洋地;要求学生认真倾听,当学生回答问题时自己也要认真倾听。总之,课堂上教师要时时有惜时的观念,思维敏捷,说话干脆,与学生的节奏和谐一致。

2、要多鼓励少批评

一个新习惯的诞生,必然会冲击相应的旧习惯,而旧习惯不会轻易退出,它要顽抗,要垂死挣扎。所以,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过程中,许多学生必然会出现反复的现象,此时教师要认识到这正常现象,要多谅解多鼓励,使学生坚强地与旧习惯做斗争。

3、要持之以恒

科学证明,一个好习惯的养成需要21天时间。我认为这只是一个平均数,每个人的认真程度不一样,所用时间肯定不一样。所以为了养成好习惯,就要不断地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持之以恒,切不可因其它琐事把学生习惯的培养置之脑后,要随时检查随时督促,时时用积极的语言引导学生,如“你看某某同学听得多仔细呀!”“某某同学回答问题声音真干脆真响亮!”,不断地提醒学生要认真地听干脆地说。

总之,提高习性效率就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决非一日之功。我们只有付出百倍的耐心、责任心和恒心,学生的学习习惯才会早日养成,习性效率才会在课堂上得到更充分地体现。

篇12:小学语文教育论文

【摘要】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培养人文价值教育是时代发展的趋势,也是教育目标的要求。这样,如何在教学中渗透人文价值,就是老师们研究实践的重要问题。在小学语文课堂里,倾注仁爱之心,耐心养成“正当行为”,静思中入情入境,能够达到内化成学生自己的人文价值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渗透 人文价值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段话体现了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价值的重要性。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价值所涉及的内容是比较广泛的,我们尝试从三个方面入手,主要采取以下一些策略。

一、倾注仁爱之心

塞斯亚·赛·巴巴曾说过:“你可以通过仁爱学生来教学生学会仁爱。” “仁爱”是重要的人文价值。我们的语文书里,有很多课文都渗透“仁爱”教育。我们可以在传授学习方法之余,培养学生的仁爱之心。《窗前的气球》是二年级上册第六组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本组以“关爱他人”为专题组织教材内容,《窗前的气球》是一篇充满童心童趣、至情至真的文章,表现了同学之间纯真的友谊。课文以科利亚的情感变化为线索,讲述了科利亚生病住院,米沙和同学用气球给科利亚带去问候的故事。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能充分感受到科利亚的同学关心、关怀之情,从而体会到要在生活中关爱他人、珍惜友情。

教学中,我借助导学案,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精心设计“自学导航”,让学生思考:窗前的气球,是谁送给谁的?为什么要送气球?这是两个很关键的问题,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能感受到浓浓的友情,体会到友情的可贵,认识到要为有困难的人送去自己祝福。在合作学习这个环节,我就引导学生发现科利亚心情的变化。一开始,科利亚独自呆在病房里,觉得“真没意思”,当他看到窗前的气球,“心情一下子好了许多”,并高兴地笑了。科利亚心情的变化,原因在于同学们的“问候”和关怀。课堂结束的时候,我运用了静思,学生安静地闭上眼睛,专心地听我朗读课文,再一次走进课文,感受深刻的友情,明白到要学会关心他人,有仁爱之心。

就这样,学习了这一组以“关爱他人”为专题的课文后,我能感受到学生在关爱他人方面的表现更明显了。看,小年同学即将要呕吐了,小恩马上拿一个小桶给他;小朱流鼻血了,同学们争着送纸巾;小聪忘记带笔盒上学,大家连忙把自己的铅笔和尺子递给他。我越来越欣慰,“仁爱”真是一种巨大的力量,让班集体更温馨、更和谐,学生更融洽。

二、耐心养成“正当行为”

“要控制好自己的行为,必须具有辨别力,因为在判断错误行为时必须要用到辨别力……切不可让错误行为去伤害别人。”——塞斯亚·赛·巴巴

“正当行为”是五大人文价值的其中一个,它包括:礼貌、整洁、尊重、责任感、服务、勇气、义务和自我控制。这段时间,我着重帮助学生养成“正当行为”的“自我控制”。

二年级的男孩子活泼好动,课堂上有时很难做到“自我控制”。看,A同学正在专心致志地玩着尺子和铅笔,头也不抬,把自己置身于课外;B同学则神游太空,眼睛没有焦距,尽情地发呆:C同学手舞足蹈,兴奋得很,自得其乐。这些情景常出现在语文课堂上,严重影响着学习。我分析,这是学生缺乏“自我控制”的控制。虽然他们都清楚课堂的要求,但控制不了自己,不能静下心来专心学习。如何帮助他们解决这头“拦路虎”,让他们做到“自我控制”呢?我充分发挥了赏识和批评教育。当他们专心学习时,我就给予大拇指和赏识的眼神,并播放优美的音乐,让他们感受到“自我控制”带来的好处。当一些学生无法控制自己时,我只有不厌其烦,不断督促,并借助学生的力量,让学生互相提醒。一些可恶分子屡教不改时,只能在课后继续教育,并采用“补习”的方法,让他们在别人玩耍时补回之前的学习。

作为老师,我们要耐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拥有正当行为,让学生渐渐具有辨别力,尽量不出现错误行为,不让错误行为影响自己,更不能因为错误行为去伤害别人。

三、静思中入情入境

静思,是一种让师生在短时间内放松的技巧,也可以用来集中孩子们的注意力;从另一个角度来讲,静思也是一种对自我情绪的调整,通过静思可以让情绪平和。想象静思是很常用的一种静思方式。

《“红领巾”真好》是二年级上册第七组教材中的一首小诗。两幅课文插图形象传神,文章采用拟人的手法,向我们展示了小鸟的快乐、活跃和勤劳。“红领巾”的爱鸟行动点明了“保护自然,爱护鸟类”的主题。课后男孩的思考:“除了爱护小鸟,我们还应该爱护哪些小动物呢?”耐人深思。

课堂上,播放一段鸟儿在森林中鸣叫的轻音乐,孩子们闭上眼睛,竖起耳朵,我就轻声描述音乐所展示的美妙画面:清晨的森林,雾蒙蒙,可爱的小鸟在林间叽叽喳喳,蹦蹦跳跳,一会儿唱歌,一会儿梳理蓬松的羽毛;太阳出来了,机灵的小鸟扑棱棱,飞来飞去,不停地捕捉害虫,保护翠绿的树苗。多么惹人喜爱的鸟儿呀!多么美好的清晨呀!孩子们用心倾听着鸟儿那美妙动听的声音,感受着舒缓的乐曲,似乎看到了诗歌所描述的情境,看到了快乐、勤劳的小鸟,爱鸟之心油然而起。这样,“保护自然,爱护鸟类”的人文价值观念就悄悄地在静思中进入了孩子的心灵。

语文教学中还有许多渗透人文教育的方法。我们完全可以发挥课文本身所固有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目的、自觉地以教材中感人的事迹,高尚的思想情操等熏陶学生,教育学生,在学生的心灵上播撒做人的良种。妥善寻找教学与育人的最佳结合点,在“渗透”“滋润”上下功夫,从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各环节仔细揣摩,有机的进行人文教育。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制定:《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版.

[2]杨爱粉.以生为本 努力搞好语文课堂教学 [J].科学教育,,(11),126.

[3]雅斯贝尔斯.邹进译.什么是教育.

篇13:小学语文教育论文

【摘要】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来源于教师的创新意识。所以教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技巧,教学手段有独创性、新颖性,自然而然就会诱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关键词】学生 语文教学 创新 鼓励

中央领导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21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已经是信息化社会的需求,所以我们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必须着眼于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上,培养和造就具有创造性个性品质的优秀人才。

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创新教育呢?笔者谈谈自己的思考与实践。

1、环境“活”,激发创新意识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闲暇出智慧。”心理学原理也告诉我们,在愉快、和谐的环境中,人的智力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其个性心理特征也能得到充分的展示。由此可见,轻松、活跃的教学环境能够让学生在全神贯注中愉悦身心,激发灵感,淋漓尽致地发挥创造力。由此,教师要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宽松、活跃的课堂学习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我认为,良好的课堂环境应该包括宽松的氛围和创新的情境,二者分别构建了课堂的“大环境”和“小气候”,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实施有效创新不可或缺的外部条件。

1.1 精心营造宽松氛围。

活泼、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是学生创新的重要前提,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说过:“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所以,作为课堂的组织者——教师,应该把自己当做普通一员,与学生和平相处,营造出一种宽松的、具有丰富反映的、给学生以心理安全的学习氛围。

经过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我认为要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首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素质教育的本质是“主体教育”,主体地位的充分体现,是培养学生创新的根本。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尊重他们的人格,信任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我真正把学生当做一个自主的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具有巨大潜能的人,和平对待。因此,学生们有发问的权利,有说“不”的权利,有不同于他人的权利,有保留不同观点的权利。并且我经常给学生创造“钻空子”的机会,时刻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最大限度地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创新活动。

其次教师要把“微笑教学”带进课堂。

一堂课教师柔和的语调、期待的目光、亲切地抚摸、关注地倾听、激励的语言好似一条条情感的纽带,使师生感情更加融洽,沟通更加顺畅;教师的信任、鼓励、欣赏、赞扬,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并产生“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是“营造有利于创新教育的精神环境之关键”。事实确实如此,我在课堂上巧用“微笑艺术”,使孩子们在宽松的气氛中,敢想、敢说、敢做、敢创新。

1.2 巧妙创设创新情境。

求知欲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驱力,也是激发学生创新的基础。因此,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紧密结合语文教材本身丰富的感染力,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内心强烈的兴趣和刨根问底的欲望。从而将“教”的愿望转化为“学”的内在需要。

2、技巧“活”,发展创新思维

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来源于教师的创新意识。所以教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技巧,教学手段有独创性、新颖性,自然而然就会诱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这也正是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成功的关键。

我认为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教学机制,根据教学情况,教师适度的引导和巧妙的点拨,既能保证语文课堂顺利的进行,又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灵活和创新性,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而不着痕迹地启发学生并由此展开文章的阅读活动,则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展创新思维。

2.1 相机而动,巧引导。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研究教育教学理论,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设计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环节,还要在“善导”上下功夫。

在教学《灰雀》时,课文写到第二天列宁到公园见到了那只灰雀。至于灰雀与小男孩到底有何关联,灰雀是怎样回到林中的,是课文留下的空白,我在设计这段教学中,有意挖掘这段空白,引导学生体会小男孩的心理过程,由此引发想象:小男孩对待列宁、对待灰雀的态度及变化,放回灰雀的过程等。这样,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积累和经验,补上了这段“空白”,加深了对文章中心的理解。又如《秋天的思念》一课,我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质疑,学生根据课题找出题眼,大胆发问:“作者思念什么?为什么思念?为什么是秋天的思念?”如此一来,教学指向清晰明快。

在引导过程中,我注意时间和分寸的掌握,既不喧宾夺主,又达到开拓创新的目的。

2.2 实时而为,妙点拨。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教师的引导要注意适时和适度,而点拨则讲究巧妙性和启发性。

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中,学生在赏析“落叶在林中飞舞”一句时,都认为“飞舞”用得好,但好在哪里,一时说不上来。我见此情景,巧妙一点:叶子像什么飞舞?学生马上联想到:蝴蝶,落叶像蝴蝶一样在林间飞舞;有的学生补充:像黄蝴蝶,像红蝴蝶;有的学生则领悟到:啊!树叶活了!秋天的小兴安岭真美啊……又如《草地夜行》的最后一段,文字含蓄,余味无穷,是课文的重点、难点。学生提出问题:课文开头写小战士饥饿疲劳,走路只是一步一挨,后来他既没有休息,也没有吃东西,怎么会“迈开大步”向前走呢?这个疑问的产生是由于对课文的前后联系缺乏连贯的思索。我通过点拨,提醒学生注意这种联系,让他们自己找出答案。学生通过思考,疑问便迎刃而解。随后老师一语作结,使学生的认识更深一层,这样的点拨,真可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巧妙的点拨不但拓展了学生的思路,而且对创新思维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3、主体“活”,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从哪里来?它来自于学生的探索。来自于学生动口、动脑、动手的实践。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主动探究和实践活动是密不可分的,是学生“动”起来的具体表现。只有学生积极地多方面地探索,创新方能逐渐成为他自身品质的一部分。

3.1 积极鼓励主动探究。

学习是一项以个体参与为主要形式的认识活动,没有学习主体的参与,教学工作很难有所成就。小学语文课堂要广泛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为学生的学习内容是开放的、多元的,而学生之间存在不同的个体差异,他们通过独立的学习活动,面对同样的问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思维方式,产生各种各样的结果,正如“一千个读者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会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讨论、交流机会,在互动、互助、沟通的过程中,有效地激发学生创作的火花。

3.2 注重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是语言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活动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锻炼他们敢想、敢做、敢说的创新精神,我在课堂中开展实践活动几乎到了“见缝插针”的地步:从写一两句话的感想到续说、续写课文;从根据课文绘画到表演课本剧;从提建议到写调查报告;从办壁报到做导游等这些活动,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质和综合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锻炼技能,从而挖掘潜质,掌握创新的本领。

教育是一把双刃剑,“可以培养创新,可以扼杀创新”,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在《学会生存》中的精辟论述。它警示我们必须把实施创新教育放到战略的高度,要坚决杜绝压制思想,扼杀创新的行为。我将牢记自己肩负的责任,继续在激活课堂教学,勇于开拓创新的道路上,不断探索,自觉从整体的教育目标出发,审视和设计每一次课堂教学行为,真正挖掘所有学生的潜能,让所有的“金子”在这里熠熠生辉。

篇14:小学语文教育论文

在小学语文教育课堂中提倡素质教育非常重要,素质教育主要是指以培养人的全面素质为目的的教育,课堂是对学生开展素质教育的主要地方,也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渠道,是师生双方活动的重要形式。那么,如何提高同学们的学习效率,让同学们在愉快轻松的课堂上掌握授课知识与提高自身的运动技能呢?如何让同学们从小就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同学们主动、愉快地学习,下面就我的经验简单谈点体会。

一、设计问题引导学生

1.1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理解能力

在进行课堂设计时多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理解能力在进行课堂设计的时候,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生活经验为设计的中心,在设计时多考虑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和内容可以使课堂设计达到预想的目的以及效果。把学生引入课堂教学活动当中,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中心,将问题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进行这一课程的问题设计,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1.2减少授课过程中对多媒体的应用

也许多媒体对于教学有着很大的帮助,但是小学生的教学过程中不应该经常使用多媒体教学,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尽量多得让老师进行板书教学这样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以及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的习惯。知识点都由老师进行亲自的解答,以老师为榜样,锻炼学生自我动手能力,同时,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发言,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1.3增多授课过程中的评价

其实相比于总结性的评价来说,授课过程的评价更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因此,不应该只盯着结果,学生学习的过程也同样应该得到肯定,只有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才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这不仅有利于语文学科的学习,同样有利于其他科目的学习。

二、在课堂应用及实施“质疑、释疑”教育

2.1教师创设“质疑”的环境,教会学生质疑的方法。

2.1.1教材质疑。教学时,可以在审题时让学生提问,引导学生积极回答,引导学生大胆提出质疑,整节课就围绕学生们的疑问展开,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们在课堂上发言积极主动,情绪高涨,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2.1.2联系实际导疑。部分比较接近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的课文或口语交际,老师可以通过在教学中再现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或直接引领学生走进自己日常的学习生活,让他们在实际体验中提出问题。同学们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提出各种问题,在问题中加强对文中的“与书为侣”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2.2教师给予学生“质疑”的动力。

2.2.1教师要善待疑问,评价提高。对于教学中学生提出的好问题,教师应当立即给予肯定,及时表扬,并共同分析这个问题“好”在哪里。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问的学生提高能力,也对其他学生指明了质疑的方向,树立了范例。

2.2.2引导疑问,评价点拨。对于学生提出的“好”问题,教师也应给予肯定和表扬。然后,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稍加点拨”,如“可不可以换成这么问?”也可以追问一个问题,让这些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加深对提问方法的理解,以便为后来的提问打好基础。

2.3教会学生“释疑”的技巧

2.3.1发现契机,辩论释疑。学生在质疑中会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自由思考,组织语言,讨论交流,从而养成自主解决问题的习惯。这样不仅可以解决他们的疑问,也能使学生的思维、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发展,还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交流,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2.3.2引导点拨,对话释疑。在课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天生就存在头脑中的知识给释放出来。以对话的形式既解答了学生提出的问题,让他们在释疑中更自由地思考,更主动地投入学习,从而更深刻、透彻地理解课文。

三、创新开展作文教育

3.1命题注重展现真情实感

学生不仅需要了解怎样的作文才可以称得上优秀,还要明白怎样才可以写出优秀的作文。所以,考虑到小学生本身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在小学语文的写作训练当中,教师应该重视作文命题,能够让学生将真实的生活,真实的情感展现在题目上。

3.2开展作文鉴赏教学

在日常教学环节,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课文进行鉴赏,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学内涵,同时,还能够增强学生的主观感知能力。让学生体会到写作的技巧,掌握这样的写作方式,然后在自己的写作当中应用,有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3.3开展作文精心批阅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会遇到很多问题,但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够忽视作文修改这一块。对于学生而言,作文批改是提高写作能力的主要手段之一。所以教师要注重作文批改,同时帮助学生培养修改作文的习惯。对于学生写作当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需要专门进行讲解,开展各种专项训练,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注重作文讲评,让作文放飞学生心灵舞台,才是作文批改的关键之处。

四、结束语

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小学教育是一切其他教育方式的基础,小学教育的有效进行对于小学生未来的发展是至观重要的。为了促进小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小学语文教师就需要将自身的教学方式加以改善,寻找最适合学生学习的方式。语文作为一门科学,语文教学作为一门艺术,“活”是新课程教学的根基,要让自己在新课程教学中脱引而出,关键是在“活”字上下功夫,这样,新课程才能有一个自由、广阔的天地。目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创新途径还有很长的'一段路需要走,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能够给大家带来更多灵感上的启发,从而为小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带来更多的帮助。

篇15:小学语文教育论文

【摘要】语文教育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学生的价值观除了我们在语文课堂的正确引导之外,生活的浸润也起着非常大作用。如何把语文教育和生活浸润结合起来,我的感悟是:要把生活作为语文教育与教学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欲望:要在小学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感知生活、理解生活、探究生活,从而达到牵手生活融进生活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化;牵手;生活;融进生活

一、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的内涵

小学语文教育的生活化就是要突破语文教育脱离生活的抽象性,使语文教育还原到其生活母体中去,恢复其生活化的品格和价值,使学生在当下的生活中,能自如地表达生活的意愿和洞悉生活的信息,使听、说、读、写成为满足生活需要与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方式。语文教育的生活化就是要使人在生活中感受语文和学习语文,并将生活的兴趣和内容灌注到语文教育和教学中,使学生在语文教育中不断获得精神的滋养和生活感悟,引导学生过一种精神富有和有意义的生活。

二、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要解决的问题

小学语文教育的生活化首先必须解决的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问题,要解决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问题,就必须从生活人手。生活是语文的根。语文学习的兴趣归根到底来源于生活的兴趣。因此,必须立足于生活,去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它是在一定的情感体验影响下产生的一种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是推动人去主动自觉地从事某种活动的一种内驱力。要想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就必须使语文学习走出知识化的牢笼,把生活本身作为语文教育与教学的素材,从而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自主性。

三、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涵盖的教育内容

小学语文教育的生活化要求语文教育内容必须向生活扩散。语文是一门极其生活化的学科,课文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小学生正处于开始关注和思考生活的心理年龄阶段,对一切充满好奇和热情。语文教学应该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扩展,全方位地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缩短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间距,激发学生对生活的好奇之心和惊异之情,刺激学生参与生活、感受生活、探究生活和表达生活的兴趣。学生的兴趣首先源于对生活的亲身参与。针对小学生参与意识强烈的特点,语文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特殊的“家庭作业”,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让他们在学会生活本领的过程中获取素材,在提高生活能力的同时逐渐明白语文的生活意义,引导学生在享受生活乐趣的过程中生成表达生活的兴趣和愿望。

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来自于自己在生活中的专长和自我表现的欲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要有专长,并要敢于在学习、生活中展示自己的专长。在学生对自身专长的展示和表现中,往往会使学生获取许多语文的写作素材,而这些素材往往别具一格,视角独特,对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很有裨益。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来自于对生活的发现和观察。生活之真、善、美是需要发现的。观察是认识生活的前提,是获得语文教育素材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向生活,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生活的良好习惯。小学语文教育的生活化还要求教师注意培养学生表达生活的欲望和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认真地写好每一篇作文,而且更应培养学生用写信、写日记、写随笔等灵活多样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心声的习惯。通过这类社会参与和语文实践相统一的活动,学生的语文学习的兴趣会获得很大的提高,与此同时,学生的语文能力及其背后所蕴涵的现代公民意识和人文素养也会得到提升。因此,小学语文教育的生活化要求学校和教师要创造条件,丰富学生的生活,使学生有景可看,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事可叙,在生活中能够充分感受语文的乐趣,体悟语文的魅力,使语文真正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内在环节。只有如此,才能真正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真正在自主的学习中感悟生活,在生活中感受语文的魅力,在生活化的语文实践中发展和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

四、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要实现从“书本”向“生活”的归真

要想实现小学语文教育的生活化,还必须实现从“书本”向“生活”的归真,使学生在面向“书本”中感受“生活”。语文教学面向“书本世”的阅读、欣赏过程,实际就是引导学生感知生活的渗透过程。教师通过对学生“阅读”、“欣赏”、“描摹”的指导,应当使学生体会到文章所蕴涵的生活韵味并以之去感知生活,提高学习兴趣。具体而言,就是使学生与作者达到精神的沟通与默契,激发积淀在学生心底的生活积累,使他们产生语文表达上的冲动。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学生往往觉得“书本”与他们的“生活”相距甚远,因此,不能真正沉浸在其中。

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指导中帮助学生撩去那些文学巨匠们的神秘面纱,将作品中的生活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拉近,使他们能够站在具体的生活语境中感知特定的生活情境和状态,并注意运用媒体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对生活感知的直观性,开发学生对生活感悟的潜在力。在感知生活、体验生活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让学生在真诚的交流和谈论中探究生活,表现生活。学生的生活积累是有限的,这就决定了他们对事物的认识也是有限的,不同的学生对生活原生态的认识会存在很大的差异甚至是矛盾。这正是引导学生探究生活的前提条件。为提高学生对生活有较深刻、完整的认识,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组织学生相互交流、批评、争鸣,以便他们取长补短。

五、结束语

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是一个很现实和很真实的时代命题。生活是教育的根,在教育学的课程中有很大一部分就是谈教育与生活。离开教育谈生活或者离开生活谈教育,那都叫割裂。特别是离开生活谈教育,教育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作为教师,我们唯有指导学生引导学生,让他们与生活牵手并最终融进生活。让他们真切理解语文和生活之间的内在关联,从而感知生活、体验生活、探究生活,把教育和生活合成为有机和系统的一体。

篇16:小学科学创新教育论文

小学科学创新教育论文

(一)合理选择教学媒体

在小学科学创新教育中,教学媒体的选用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目的。如在科学教学中让学生掌握一件简单电器的使用原理和了解一件简单电器的构成与组装是具有差异的教学目的,前者可以使用投影与板书来完成教学,而后者则需要使用到这件简单的电器;二是教学内容。由于小学生的好奇心十分强烈,并且小学科学创新教育内容与小学生的生活具有紧密关系,所以小学科学创新教育应当重视培养小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应当尽量选择能够呈现直观形象的媒介来开展教学活动;三是教学对象。年龄的差异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接受能力,所以教学媒体的选用要充分考虑教学对象的差异。年纪较低的学生并不具备较强的抽象和概括能力,所以适合选用录像以及幻灯片等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并且具有生动形象特点的媒体,而高年级的学生在媒体选择方位方面则会宽泛很多,这主要是由高年级学生抽象与概括能力的提升所决定的。值得注意的是,当前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在小学科学创新教育中被广泛运用,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中教师需要做到进行的设计、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以及突出教学的`重点等问题,避免过度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而影响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与概括能力的提高,同时避免在小学科学创新教育课堂中加入过多内容而影响学生的有效接受。

(二)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

课堂提问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不仅能够强化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有利于教师更好的对教学过程做出调控。要实现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提高,首先教师应当重视提问过程中的引导,即在新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以与新的教学内容相关的旧知识点作为问题来提问,让学生通过回忆旧的知识并通过对原有知识的引申来发现问题答案;其次教师所提问的问题要具有针对性,这种针对性主要体现在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针对性,避免提问内容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对此,教师需要以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位依据来选择问题,同时要围绕提出的问题做到精心组织措辞、合理选择表达方式,同时要对学生的接受能力做出考虑,确保提问的简单明了、通俗易懂。

(三)提高课堂管理有效性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管理的有效性需要教师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制定严格的课堂规则。课堂规则是确保课堂秩序的基础,教师需要制定适用于学生的有效规则,在让学生明确认识到学校规章制度的同时对课堂中可能出现的几率问题进行有限预判并声明规则,这种预判需要基于教师教学经验与对学生的了解程度基础之上。同时教师要重视对良好的行为进行鼓励以对这种轻微进行强化,对于课堂违纪行为,教师可以使用手势、突然停顿、眼神暗示等方法来及时制止。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将存在行为问题的学生等同于品性败坏,而应当以积极的态度进行纠正和引导;二是做好课堂时间管理。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性与科学创新教育内容的无限性之间存在一定矛盾,而要实现教学效率的提高就必须对教学时间作出严格把控。这要求教师能够做好教学准备工作,将教学的难点放置在学生注意力最为集中的时间段即上课之后五分钟到二十分钟,从而确保教学内容的有效传递并实现教学效率的提高。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试论小学语文教育创新探析的教育论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