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学论文 > 语文教学论文 > 语文教学发展智力的一些探索论文摘要

语文教学发展智力的一些探索论文摘要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语文教学发展智力的一些探索论文摘要(共含18篇),希望您能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懦夫”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语文教学发展智力的一些探索论文摘要

篇1:语文教学发展智力的一些探索论文摘要

语文教学发展智力的一些探索论文摘要

摘 要

语文教学是1个复杂的教学过程,它在智力开发的过程中具有不可等闲视之的重要作用,毕业论文-语文教学发展智力的一些探索 - 语言文学论文。语文教学能否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关键在于教师如何正确引导。作为教师,既不能盲目照搬书本,也不能盲从别人的`经验,而是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本文针对语文教学的现状,主要从智力和语文教学两个方面来讲,拟将解决语文教学如何发展学生的智力,主张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激活语文课堂、培养记忆力、坚持因材施教原则、坚持学生主体地位、加强训练和予以点拨等方法,语文论文《毕业论文-语文教学发展智力的一些探索 - 语言文学论文》。

关键词:智力;语文;语文教学

ABSTRACT

The language teaching is a complex teaching process, it has a vital role in the intelligence development process which cannot be treated lightly. Whether the language teaching effectively develop students intelligence, the key lies in the teacher how to guide correctly. As a teacher, neither blindly imitating the books,nor following blindly others experience, but is must have the goal to have the plan utilization suitable teaching method. Will this article in view of the language teaching present situation, mainly say from the intelligence and the language teaching two aspects, how draws up solves the language teaching to develop the student intelligence, advocated will use the activation language classroom, the raise memory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persisted will teach studen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aptitude the principle, persisted the student main body status, will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and indicates and so on .

Key words:intelligenc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language teaching

篇2:毕业论文-语文教学发展智力的一些探索

毕业论文-语文教学发展智力的一些探索 - 语言文学论文

摘   要

语文教学是1个复杂的教学过程,它在智力开发的过程中具有不可等闲视之的重要作用。语文教学能否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关键在于教师如何正确引导。作为教师,既不能盲目照搬书本,也不能盲从别人的经验,而是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本文针对语文教学的现状,主要从智力和语文教学两个方面来讲,拟将解决语文教学如何发展学生的智力,主张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激活语文课堂、培养记忆力、坚持因材施教原则、坚持学生主体地位、加强训练和予以点拨等方法。

关键词:智力;语文;语文教学

ABSTRACT

The language teaching is a complex teaching process, it has a vital role in the intelligence development process which cannot be treated lightly. Whether the language teaching effectively develop students intelligence, the key lies in the teacher how to guide correctly. As a teacher, neither blindly imitating the books,nor following blindly others experience, but is must have the goal to have the plan utilization suitable teaching method. Will this article in view of the language teaching present situation, mainly say from the intelligence and the language teaching two aspects, how draws up solves the language teaching to develop the student intelligence, advocated will use the activation language classroom, the raise memory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persisted will teach studen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aptitude the principle, persisted the student main body status, will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and indicates and so on .

Key words:intelligenc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language teaching

篇3:语文教学如何发展学生的智力论文

语文教学如何发展学生的智力论文

在语文知识教学和能力训练中,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优势,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素质是当前语文教改深化的目的和宗旨。那么怎样把语言知识教学、能力训练和发展智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呢?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实践大语文教学观

智力的发展需要有一个广阔的“背景”作前提,而要形成这种“背景”,教师就不能把眼光局限在课内、校内,而要把眼光放到课外、校外,树立广泛积累的思想;不能只重视知识和技巧的传授,更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不能只就语文知识谈语文知识,就语文能力谈语文能力,而要注意语文的其他功能,为智力发展提供基础、材料和驰骋的广阔天地。实践大语文教学观,既是语文学习的需要,也是智力发展的必然要求。那么该如何实践大语文教学观呢?

1.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可以使学生直接学习知识、丰富想象、充实语言。这些都与发展智力有密切关系。没有丰富的表象,就不可能进行想象,更不可能进行创造活动。语言的贫乏,不仅使智力活动的结果无法准确记录,而且使智力活动本身也要受到限制。所以,语文教学中增加社会实践是非常必要的。

2.广泛开展课外阅读,有助于积累知识、丰富语言。

知识是智力的基础,语言是智力活动的工具和材料。小学阶段既是记忆的最佳期,又是逻辑思维发展的`关键期。因此,动员学生广泛进行课外阅读是非常必要的。但广泛的阅读不是无目的、无计划的滥读。教师要加强指导,提出明确的要求和任务;制定出计划与措施;推荐知识性和思维性强、语言规范的读物。

3.组织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把语文智力升到一般智力。

语文教学除了要发展语文智力,还要发展一般智力。要把语文智力迁移到课堂外、课文外的问题上,使他们能够运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方法观察、认识社会和自然。

4.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智力潜力,培养他们的理智感。

学生已经形成了初步的智力品质,他们本身也有自我表现的需要,这是一个极大的潜力。如果潜力得不到充分正确的发挥,智力发展将会受到抑制,教育的作用就很难收到预期效果。为此,教学中首先要废除满堂灌的注入式、程序化教学。其次,讲求教学艺术,探索教学风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的探索精神。

第三,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智力层次和语文水平,提出不同的任务、要求,使每个学生都不同程度地有所发展。

二、引导学生充分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高度发挥教材在智力发展中的作用

教材中的课文都是专家按大纲要求挑选的最适合教学用的典范文章。这些文章为发展智力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样板。因此,教师要十分重视引导学生透过语言现象,挖掘智力因素。

1.抓思路。

不论什么类型、什么文体的文章,都有一条思路贯穿其间。这条思路不仅体现了文章的脉络,而且反映了作者的思维过程。抓住了这条思路,就抓住了文章的纲。学生不仅可学习借鉴作者的思维角度与方法,还可以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2.抓特点。

除了抓思路教学外,还要分析文章的特点,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对思维和语言进行训练,同时也使想象和观察得到训练。

3.抓内容。

语言教材具有很大的信息量,它浓缩了古今中外几千年文化遗产的精华,很值得学生记忆背诵。长期坚持熟记脍炙人口的篇章段落、摘录语等,不仅能丰富记忆内容,且记忆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对智力发展有促进作用。

三、在听说读写结合中,多角度进行听说读写训练

语文教学中,听、读是吸收积累和整理信息的过程,说、写是提取和运用信息的过程。听、读是基础,说、写是发展,两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把这四方面结合起来,不仅是语文教学内在规律的要求,也是智力发展的必然要求。

1.抓阅读教学。

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具体特点,提出阅读要求。要求越具体,联系实际越紧密,训练越有效。还要制定训练计划,培养学生自觉阅读的能力。

2.抓训练方式的变化。

智力是在日常训练中形成和发展的,又是在不同条件、不同侧面、不同角度的训练中完善的,因此要采取不同方式,多方面进行训练。

3.抓教学结构的改革。

重视听、说的地位与作用;重视自学与讨论的结论;重视教师、学生、教材的配合。

篇4:语文教学论文摘要

摘要:微格教学是一种建立在现代教学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上,系统培养师范生教学技能的教学方法。“微格教学”意为“小型教学”,师范生在实施微格教学的过程中,可在有限的时间内,解决教学中的某一目标,具有可控制性。对微型课的研究,能有效帮助师范生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为日后的实习、工作打下基础。目前,我国各师范院校都开设了微格教学课程,不少师范院校已经将微格教学作为教师培训课程的必修课程。此外,在教师的继续教育方面,微格教学也广泛应用在各级各类的教育学院和进修学院的教育机构中,并且微格教学在各学科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本文主要研究伊犁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语文微格实践情况、存在的问题及给出的相关策略。

篇5: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探索论文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探索论文

【摘要】教育是国家发展之大计,做好教育工作是每一名教师的职责。尤其是在课程改革以来,素质教育的提出,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语文教材不仅具有一定的人文性,还充满了童真童趣,但是将素材的内容变得有趣是需要教师对学生引导的。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识字教学一直都是教学中的难点,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结合小学语文识字教学部分,以小学一年级为实例,简要谈一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到识字的快乐。

【关键词】小学语文;一年级;识字教学;快乐识字

小学阶段,一年级的学生刚刚从幼儿园走进小学,在这一时期,学生需要掌握的生字量非常大。但是,受限于教学的时间,课程安排得非常满,分配给小学语文教师的时间并不是很多,这也给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带来了非常大的挑战。因此,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寓教于乐,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才有助于在有效的时间内带来更大的效益,调动学生积极性,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结合以下几点分析,探讨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如何实现“快乐识字”的效果。

一、情境激趣,让学生爱上识字

兴趣是小学生学习的基础,尤其是在一年级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想要帮助学生体会到识字的乐趣,就需要教师通过不同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我。如果学生仅仅认识单一的字并不能够实现教学的目标,因此,在教学阶段,可以通过字词的引导,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字的真正含义,从而将字词和生活中具体的情况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语文字词的乐趣。1.故事识字法。一年级的学生非常喜欢听故事,那么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就可以投其所好以故事情境引导学生,让学生在故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推动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如在引导学生认识“明”字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编一个和古代相关的故事:在很早很早以前,世界上不存在电灯和蜡烛,那么那时候的人们是怎样生活的呢?他们在天亮的时候,凭借着太阳的'光芒劳作,在晚上他们就依靠月亮照明。大家知道太阳也被称作“日”;月亮常常被我们称为“月”,他们都有照明的作用,那么日加月组合起来就是“明”了。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故事中体会字词的含义,从而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掌握生字词。2.加减识字法。汉字是分偏旁分部首的,在教学中会发现,很多汉字都是在不同。汉字加加减减得出来的。通过教学中的加加减减,让学生在游戏的氛围中分析汉字的结构,从而全面地掌握汉字的内涵。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很轻松地参与到学习中。3.多媒体识字法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小学教学提供了很大的推力。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引导,帮助学生体会识字的快乐。识字是一个枯燥无味的过程,但是在多媒体的作用下,识字就会变得非常的有趣。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视频或者借助动画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字词的构成,在引导中,加深学生对语言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能力。此外,借助多媒体设备,还可以将声音和学生的思维结合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生动形象的阐释中,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提高学生思维和语言能力。

二、氛围引导,让学生自主识字

良好的氛围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关键。为了达到快乐识字的效果,在开展教学的阶段,我们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并在氛围的作用之下,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在素质教育要求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成为学校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中教师需要注意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再是主导作用,他们需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分析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更多的生字,启迪学生心智。1.融入生活元素。识字不必非得在课堂中,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资源也是学生识字的素材。因此,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引入学生到比较熟悉的生活化的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生活化内容的引导中,帮助学生认识知识的内容。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会注意留心周边的事物,并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地学习相关的知识,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学习“草”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用草坪中随处可见的标语引入“小草青青,踏之可惜!”“小草在睡觉,请勿打扰它!”生活化的内容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的语文,加深对生活未知事物的理解,他们更加喜欢学习生字词。2.引导背诵识字。语文教学中,背诵文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升阅读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在识字中提升自我,积累知识。因此,教师可以抽出课堂中的一段时间,让学生自主背诵生字词,或者是课文,在班级学生全部背诵的时候,学生们争强好胜的心理得到调动,他们就会自主积极地背诵字词,从而达到识字的效果,

三、游戏渗透,让学生学会识字

游戏是学生最喜欢的活动,也是最能吸引小学生教学活动之一。因此,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就需要结合不同的字词,整合不同的内容,通过游戏的方式吸引学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游戏当中,在游戏的作用之下,全面分析了解知识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当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之后,他们就会主动参与到游戏当中,这时候再渗透教学内容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此外,借助游戏还可以解决学生出现的“学得快、忘得也快”的误区,让学生在一个相对轻松的氛围中全面理解知识,加深对生字的记忆。1.找朋友。教师可以通过声母和韵母之间的关系,让班级中不同的学生戴在头上,然后在小朋友之间组合的过程中,得到一个汉字的拼音,然后教师再让班级中其他的学生读出来。在个过程中,学生会根据自己头顶的字母去找寻其他的同学,得到一个字的拼音,学生也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2.开火车。开火车可以将班级中的学生按照学生前后,排成一列列火车(最少两列),然后发出火车开动的声音,之后,教师出示一些生字,问学生火车从哪里开始,有学生应答从自己这边开始以后,就可以按照顺序让学生一一读出生字。如果有学生读错了,就可以让火车暂停修理,然后另一组学生接着阅读。为了避免学生出现不良的情绪,在每一个小组中读错的学生需要在台上表演一个节目。在游戏的氛围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调动,学生学习生字的方式也不再局限于枯燥的课堂教学,学生在游戏中加深对知识的印象,也体会到了识字的乐趣。

总而言之,小学一年级开展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师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帮助学生牢记汉字内容,引导学生从会学到自主学习,在开展识字教学的阶段,教师需要通过阅读渗透,在注重知识传递的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一个相对和谐的氛围中识字。在引导中,学生喜欢识字,并开始自主识字之后,知识会变得越来越扎实,学生今后的学习也会得到发展和提升。

参考文献:

[1]廖桂萍.趣味教学,快乐识字———浅谈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方法[J].课外语文,2015,(9).

[2]温继桂.快乐识字,技巧相随———浅谈一年级识字方法[J].考试周刊,2016,(37).

[3]卢芳文.充分利用资源让学生在快乐中识字———浅谈一年级识字教学[J].小作家选刊,2015,(14).

[4]贺东丽.快乐识字,识字快乐———一年级识字教学[J].中外交流,2017,(33).

篇6: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探索论文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探索论文

一、朗读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朗读参与面窄

语文课堂教学中最基本的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会读。教师往往只关注个别优等生或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让他们示范读或领读,一节课40分钟,都没时间让大部分学生参与朗读,更不要说去指导那些朗读水平较差的学生了,朗读训练变成了少数学生的专利,大部分学生都是在非常被动地当听众,连最基本的朗读机会都无法得到,又怎么能达到会读呢?因此,朗读使相当一部分学生失去了机会和信心,没有起到实质性作用。

2.朗读指导单一

朗读指导方法简单、随意,常见的是教师在分析理解结束时,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情生动地读读刚才所学的段落,或要求学生读出温柔婉约的语气,或要求学生读出粗犷豪迈的语气。有的教师即使指导了,但对要领把握不够,只注重声音、语气的形式,不重视内心独到的体验;只注重表面的朗读技巧,不重视语言的内涵寓意。经常会出现教师随随便便地告诉学生读法,如把那些字读得重些,把这几个词读得轻点,把某个句子读得快些,把这些段落读得慢些,而忽略了朗读表情达意的要义。因此,学生遇到感情比较强烈的句子,就读得非常高,遇到感情比较低落的句子,就读得十分深沉,这种时重时轻的读法,让他们无法理解朗读的抑扬顿挫,无法掌握朗读的真正技巧。

3.范读环节缺失

从教师的自身素质来说,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普通话不标准,朗读基本功较差,自己都把握不住每篇课文的情感、内涵,自己都无法独立地、规范地、有感情地朗读一篇课文,那如何给学生范读、领读?如何去指导学生朗读?如何评价学生朗读?学生读完一篇课文,就只能说“很好”之类的话,让学生无法理解好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好?这种实质上不是评价的评价,就连最基本的激励作用都发挥不了了,更不要说起到发展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学生朗读水平的作用了。

二、优化朗读教学的对策

1.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都知道,凡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他们总是投入全部精力探索、研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朗读缺乏兴趣,不喜欢读、不愿意读,甚至厌倦读,导致朗读能力训练效果不佳、朗读能力提高缓慢。此外,教师的引导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创设适合学生能力发展的环境,倾心营造与学生心灵相通的情境,引导学生想读、乐读,让他们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用意、收获快乐、宣泄情感。

2.保证时间

教师要结合年级特点、学情特点、教材特点安排不同课型、不同文体、不同情感的朗读时间。要有充分的时间保证,让学生正确、流利、富有情感地朗读课文,并要求学生使用普通话,声音洪亮,吐字清晰,字音准确,断句得当,特别是每节课的初读课文,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相对充足的时间读完、读懂,不能走过场,匆匆而过,草草收兵,这样就只完成了教师对读的心理平衡,而没有达到预习或初读的目的。

3.明确要求

在朗读训练中,教师要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让他们努力向这个方向发展。首先,要读正确,即要用规范的普通话进行朗读,发音清楚响亮,不错读、不唱读、不顿读、不加字、不丢字,做到读的最基本标准。其次,要读流利,即不重读、不断读、不读破、断句间歇准确、停顿时值分明、速度快慢适中、语气连贯流畅。最后,要读有感情,即要绘声绘色,有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掌握合适的语调、语气,在深刻领会文意的基础上,能准确地传达出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的思想感情,对所蕴含情感的表露要朴实无华、连贯自然。

4.扩大训练面

课堂教学中的朗续训练面向的是全体学生,教师要让每一个学生在不同层面均得到不同的发展,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地参与。特别强调的是低段学生,他们年龄小,注意力持续时间短,枯燥而单调的阅读方法只会使学生读得口干舌燥,造成时间和精力的极大浪费。所以,教师要适当地创设情境、营造气氛,让学生愿读、乐读、抢着读。例如,可让学生分角色进行朗读,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朗读语气、不同的情感表达、不同的朗读技巧,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听的过程中、评的'过程中找到朗读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参与兴趣,引导他们全员参与。

5.进行有效指导

首先,要把握好文章的情感脉络。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情感基调,如果教师在讲读课文时能够引导学生很好地把握课文的情感基调的话,就基本解决了有感情朗读的大难题。然后,再进行朗读指导的时候,才能水到渠成、轻松高效。其次,要重视技巧指导。朗读技巧,主要是指对重音、停顿、语气、语速等的掌握、控制和运用。朗读中所体现出来的情感首先来自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感悟,教师指导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就是让学生运用恰当的朗读技巧准确地表达出这种理解与感悟,学生才能更好地通过声音将作品中的“情”读出来,才能更好地通过声音将作品中的“意”让听众听出来,进而实现“表情达意”的目标。

6.提高自身素养

要想搞好朗读教学,语文教师需要着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加强普通话的训练达标,除了精心策划课堂教学以外,要多听、多看、多读书、多思考、多感悟,只有自己的朗读水平有了提升,有了一个相当的高度,我们才能有更好地指导学生朗读,我们的学生才会训练成为一个个朗读小能手。

篇7: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智力发展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智力发展论文

1 发展学生智力的意义

教学方法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更新的。建国以来,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发展,大致可分三个阶段。最初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强调概念教学,要求讲透讲深;1992年提出加强“双基”教学,由前一段教学实践证明,单单重视基础知识教学还不够,还必须加强基本技能训练,这样才能把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才能在实践中应用。近年来又提出抓好“双基”,“发展智力”教学,这是由于随着文化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仅仅抓“双基”又不够了,必须在抓“双基”的同时,重视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聪明才智。

2 当前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关于发展学生智力教学的重要性

2.1 发展学生的智力是现代科学发展的需要,是我国实现“四化”的需要。当前,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科学上的新发现和技术上的新工艺不断涌现。

据有关资料统计,仅十年来科学技术的新发现、新发明就比过去两千年的总和还要多。而且每隔七年至十年,人类的知识总量就要翻一番,国际上把这种趋势称之为“知识爆炸”。一个人在学生时代,即使十分刻苦也不能完全掌握将来,从事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当他工作一段时间以后,科学技术又向前发展了。对付这种“知识爆炸”的挑战,最好的办法就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自己去获得新知识的能力。现在的`青少年,是我国实现“四化”的主力军。各条战线都要大批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生产能力和技术革新的闯将,需要大批攀登时间科学技术高峰的科学家。因此,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必须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程度和较高的智力发展水平。

2.2 发展学生智力是人才培养的需要。发展智力必须从少年抓起,耽误了这个时期,后来再抓就困难了。因为,青年少时期是发展智力的黄金时代,他们的智力发展,对人的一生有着决定的意义。俗话说:“从小看一半。”儿童可塑性大,模仿能力强,但各种习惯已经形成就很难改变。如果我们不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形成思维呆板,惰于思考的习惯,将影响他们的一生。所以我们必须培养学生的智力发展。

2.3 发展学生智力,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数学是科学性、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科学,学习小学数学对发展学生的智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有人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习题是思维的磨刀石”是很有道理的。因此,小学教师对发展学生的智力肩负着重任。

篇8:《信息安全发展概述》课程教学探索论文

《信息安全发展概述》课程教学探索论文

信息安全即保证信息的安全性,保护信息资源免受各种类型的威胁、干扰和破坏,是任何国家、政府、部门、行业都十分重视的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国家安全战略。本文首先分析了《信息安全发展概述》课程的主要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其次将课程的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知识结构的建立,第二个层次是应用技能的训练,第三个层次是信息安全素质的培养,在上述教学目标的牵引下,对课程的内容设置进行了探索;最后,针对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验环节等方面进行了实践性探索,着力培养军校学员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对同类课程的教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信息安全发展概述》是本科信息研究与安全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课程。对培养学员信息安危意识、信息对抗能力,为他们今后从事信息安全领域的相关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该课程内容全面、更新快,并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再加上计划课时有限,因此,课程教学难度大,学员有时有畏难情绪。根据本人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和学员反馈信息,在教学过程中,对其理论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环节等多方面进行了一些深入地思考和探索。

一、课程特点及现状分析

(一)课程主要特点:时间紧、任务重

《信息安全发展概述》课程涉及计算机网络、密码学、法规制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内容,涵盖的内容较广泛。同时,随着社会信息化和政府上网工程的不断发展,信息安全新技术、新理论和新知识的实际应用周期大大缩短,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课程的教学任务,即一方面授课教员要讲清基本知识和原理,提高学员对信息安全的认识;另一方面,授课教员要知识渊博,不断地查阅最新资料和文献,并将这些新知识有机的融合进本课程的教学中,提高学员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最终使学员能利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和原理解决在学习生活过程中所遇到的安全问题,以增强学员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感到学有所用,这也是课程的教学目的之所在。

(二)课程现状分析:重理论轻实践

《信息安全发展概述》课程往往以理论讲授为主,整个教学过程对实践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因此学员有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很多学员虽然理解了有关信息安全的设计思想或流程,比如常用的加密技术、攻击者的`攻击手段以及整个攻击流程等,但是在编程实现的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从而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究其原因,还是学员真正动手的机会比较少,实践能力较弱。

二、教学目标及内容的探索

(一)教学目标探索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信息安全发展概述》的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知识结构的建立,使学员在了解信息安全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理解信息安全的基本要求,包括信息安全的定义、信息安全的标准以及信息安全体系,掌握信息安全原理;第二个层次是应用技能的训练,使学员熟练掌握信息安全具体实现技术与实际应用;第三个层次是信息安全素质的培养,使学员具有较强的信息安危意识,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解决学习或生活中遇到的安全问题。最终需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为学员揭开信息安全的神秘面纱;二是增强学员信息安危意识,培养学员的信息对抗能力,使学员不仅会用计算机,还要用好计算机。

(二)教学内容探索

在上述教学目标的牵引下,在内容安排上,以信息安全原理及应用为主线,确定了两大模块来组织《信息安全发展概述》教学的知识体系,一个模块是黑攻击技术;另一个模块是防御技术。同时,围绕这两大模块分成若干相对独立的专题来组织教学内容,突出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同时体现新理论、新技术、新算法在实际中的应用。在黑攻击技术这个模块,按照黑的攻击步骤分为五部分:网络扫描、网络监听、网络入侵、网络后门以及网络隐身。其中,网络扫描、网络监听是攻击者的信息收集阶段,在网络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在攻击者入侵之前都会想方设法搜集尽可能多的信息,网络入侵即攻击者对目标主机或服务器实施攻击,常见的攻击方式有缓冲区溢出攻击、木马、拒绝服务攻击、病毒等。网络后门即攻击者入侵成功后,为了保持对该主机或服务器的长久控制,攻击者为自己开辟的秘密通道。网络隐身是攻击者为了逃避法律责任而想出的方法和手段,比如用代理主机进行攻击、IP欺骗等。在防御技术这个模块,考虑到当前的热点领域和发展方向,分为加密技术、数字签名技术、身份认证技术、VPN技术、防火墙及入侵检测六部分。其中,加密技术是电子商务采取的主要安全保密措施,是最常用的安全保密手段,常用的加密技术分为对称加密(如DES、AES、3DES、IDEA等)和非对称加密(RSA)。数字签名技术是只有信息的发送者才能产生的别人无法伪造的一段数字串,这段数字串同时也是对信息的发送者发送信息真实性的一个有效证明。

三、课程教学探索

(一)理论教学探索

教育学著名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换句话说,教师是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提供者和灌输者。

(二)教学方法探索

好的教学方法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为了培养学员的信心和兴趣,必须从学员已掌握的知识入手,循序渐进、巧妙引导,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授木马的时候,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讲授,由于该方法在传授知识的时候,将知识本身和知识发现的过程割裂开来,没有将知识和知识中蕴含的思想、思维和技巧同步传递给学员,导致大多数学员学了某一个知识或原理,却不能转换为自己的知识,不知道原理的具体应用和作用。

(三)教学手段探索

教学手段的灵活多样化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信息安全发展概述》这门课程比较抽象,学员在刚接触的时候很难入手,但可以通过将一些抽象概念生活化,从而使课程内容简单化,一方面可以使学员易于理解,另一方面可以开发学员的智力潜能,从而调动学员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强大的学习动力。例如,在讲缓冲区溢出攻击时,为了让学员对缓冲区溢出有个更直观、更形象地认识,加深学员对缓冲区溢出攻击的理解,从生活中找到与之类似的实例进行类比:身份认证系统是网络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保护网络系统安全的第一道关卡。

(四)实验教学探索

《信息安全发展概述》课程不仅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同时也是一门应用型很强的专业技术课,实验教学环节举足轻重。通过参考一些国内外著名高等院校的经验与模式,为了培养学员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

四、结束语

《信息安全发展概述》课程不仅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同时也是一门应用型很强的专业技术课。为了让学员更好的理解并掌握信息安全的基本原理及发展趋势,同时培养学员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员的信息安危意识,结合在该课程教学中的一些体会,首先,探讨了课程的主要特点及内容设置;其次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验环节等方面进行了实践性探索,在教学过程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篇9: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实践教学探索论文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实践教学探索论文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是高校开展人才培养和就业指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素养教育和职业规划教育的主渠道。然而作为一门综合性课程,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开设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教育部办公厅发文公布《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各高校要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内容应力求实践性、科学性和系统性,以提高教学效果。

一、理论基础:默会知识论

默会知识(TacitKnowledge)是波兰尼于1958年在其名著《个体知识》中提出的。默会知识的提出,是波兰尼对传统实证主义将知识看成是完全客观的、静态的一种挑战。近代科学革命以来,人们认为知识观是一种客观主义的科学观,只要是知识都是明确的、可表达的。波兰尼提出的默会知识论认为,学习要以人为本,要变革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重视学习者的默会认识,重视学习者的能动性,因此,在教育过程中,要积极探索个性化教学手段,强调发展学生的默会认知潜能。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既有知识的传授,也有技能的培养,还有态度、观念的转变,是集理论课、实务课和经验课为一体的综合课程。态度、观念的转变和技能的获得比知识的掌握重要,态度、观念的改变是课程教学的核心。实践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传达给学生的是默会知识其教学过程要注重默会知识的显性化。因此,基于默会知识论的实践教学改革是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

二、实践教学目标

基于默会知识论,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实践教学目标不仅要与课程教学目标一致,更要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性与能动性。在目标设定中,不能仅限于理论知识的获得,更要重视学生态度、观念的转变,实践教学目标的设置要体现三点。(一)关注学生的意识转变课程的总体目标是通过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促使大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并努力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提高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意识转变始终贯穿课程始末,这也是这门课实践性和综合性的体现。(二)加强技能的体验与理解实践教学的一级目标根据课程的总体目标,主要让大学生掌握各种自我探索技能、信息搜索与管理技能、生涯决策技能、求职技能等,这个技能在理论上容易理解,但在实际操作中很容易因学生的经验缺乏、经历尚浅而难以体会,如沟通技能、问题解决技能、自我管理技能和人际交往技能等。课程应该通过多种实践教学活动,鼓励学生亲自体验、感受不同技能,进而认识到这些技能的重要性,自觉加强技能训练。(三)注重目标的系统化总体目标、一级目标和二级目标应形成内在的一致性,各部分目标之间应具有一贯性、系统性与可操作性。尤其二级目标设计上,根据不同阶段、不同主题的特点,将一级目标细化到每堂课、每个活动中。

三、实践教学内容

实践教学目标是顶层设计,系统的实践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设计的关键。根据教学目标,如何安排丰富的教学内容,探索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方法关系实践教学改革成效。这里,也要注重三个结合。首先,要注重将传统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传统教学注重教师的讲授,注重知识点的讲解,但同时,根据教学大纲,针对不同的教学主题,选择重点的实践教学内容,开展有效的实践教学可以大大提升课程效果,实现课程目标。其次,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根据当前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的教学安排,很多体验与感受在第一课堂无法开展,需要第二课堂积极配合。比如在认识职业社会这个章节,参加学校的招聘会带给学生的收获与体会是第一课堂无法提供的,因此,根据主题活动,将学生的第二课堂有效利用起来,强调活动参与与行动感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方式。最后,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相结合。这门课程主要是在大一上学期和大三下学期开展,在教学内容选取上既要符合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特点,又要设计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活动,同时活动场所不仅在课堂上、校园内,也要充分利用校外的实践基地和企事业资源。实践教学内容不仅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还要注重内容的系统性,并通过主题活动、小组讨论、现场模拟等方式,突出学生的课堂参与,重视学生的体会、感受与收获,才能不断在实践中改进与完善。

四、实践教学评价方式

在教学评价方式上,采用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设计灵活的评价方式,科学全面地反映教学效果。以笔者所在的温州大学为例,目前该课程的成绩计分方式是:平时成绩占50%,期末报告成绩占50%。其中平时成绩由课堂出勤(20%)、小作业(30%)、课堂表现(50%)组成。平时成绩占比大,而其中课堂表现的占比最大,这也是体现实践教学重要性和默会知识特殊性的表现。在实践教学中,针对不同主题,主要的.评价方式有:课程主题讨论时,以学生的讨论积极性计分;课堂体验活动时,以现场活动的表现与投入度计分;课后实践体验时,以小作业的形式了解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况与体悟,并在课程上进行小组汇报与交流,对做得好的小组加分。

五、实践教学实施与反馈

温州大学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是国家示范课程,课程建设已有一定的成效,课程体系建设相对完善。学校在开展教学改革过程中,注重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和落实,根据课程不同阶段与不同专业的特点,积极推行实践教学典型活动,鼓励每位教师邀请企业人事进课堂,邀请校外校友进课堂,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形成系统的实践教学实施方案。根据实践教学开展的情况,课题组于、开展两次网络调查(和全校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一起开展),调查涉及届毕业生1843人,届毕业生1727人。调查结果显示,学校在加强实践教学后,课程教师在实践教学环节投入增加,20到20,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比例由39.3%减少到24.55%;课程实践教学活动也趋于多样化,一些体系化的典型实践教学活动运用增多,如求职情景模拟从21%增加到28%,就业技能演练从9%增加到12.5%,职业体验从12%增加到19%等;课程效果有明显改进,学生评价课堂效果很好或较好的比例从70%增加到77.5%。调查还显示有6%的学生希望课程增加课时量,这也是学生对学校一直以来坚持实践教学改革的充分肯定。在实施实践教学改革后,学生在自我认知、规划意识、简历面试、求职心理等方面的收获和感悟较多,这是实践教学注重课堂参与、注重默会知识学习的体现。同时,在调查中,学生建议课程还要加强实践教学,如教学案例、实践体验和师生互动等。这也说明,就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而言,如何开展实践教学改革,如何使默会知识显性化,如何使学生获得更好的体验与收获,还有待更深入的研究与探索。

总之,基于默会知识论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在进行实践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紧密联系社会实际,注重实践,安排以职业活动为主线,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教学内容,并精心设计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这样才能重新构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体系,更好地进行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郁振华.波兰尼的默会认识论[J].自然辩证法研究,(8):5-10.

[2]梁奎.本科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现状及对策案例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

[3]徐幼文.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4]傅骏藩.广东省医学院校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

[5]张英彦.论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J].教育科学,(4):34-36.

篇10:语文教学论文《放弃是为了发展》

语文教学论文《放弃是为了发展》

培根有句广为流传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许久以来,我们总喜欢用这句话来勉励孩子勤学苦练,苦度寒窗。而以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与掌握为宗旨的课程观更是深入人心。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这种倾向,磨灭了教育本应有的“智慧光辉”。笔者以为,学生是大写的人,是充满灵性的生命体,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在实施教学时,我们必须学会放弃,有所不为。

一、放弃知识灌输,发展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世界上也许没有一本《教育学》是肯定“仓库理论”的,但事实上左右大半部分教师与家长的正是这个被普遍批判的理论——把学生的大脑当成可以容装无限知识的仓库,老师的任务则是用无限的知识去填充这个仓库;衡量一个教师水平的高低是看他在单位时间内向学生的大脑填充了多少知识;评价一个学生的优劣则是看他在一定时间内掌握了多少知识。受“仓库理论”所累,到现在为止,还有许多老师在课堂上把“知识量”作为教学的出发和归宿。正由于这个原因,上课时,明明知道不能什么都教,却还是面面俱到,全面撒网。其结果是,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完全失去自主学习的机会。这样的课堂也势必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刺激。而且在知识形成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些人的极为重要的素质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培养。长此以往,必然导致学生不再主动思考,而是等待教师给予现成的标准答案,成了地道的“两脚书橱”。

为了改变上述状态,教育必须从“知识至上”的狭隘的眼界中走出来,关爱、促进生命的整体发展。为学生的终生学习与工作考虑。

1、放弃知识灌输,发展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发挥,认为学生作为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必须能动地参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把课堂获得的信息“内化”为自身的认识系统。因此,课堂教学要重视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实现在课堂教学中,变重视现成知识的传授为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过程,真正树立师生共同作为课堂教学过程的开发者、创造者和实施主体的教学意识,使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能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形成一种富有民主化的现代课堂教学。

2、促进学生积极体验。

学生真正有效的学习是一种心智活动,而不是单纯的记忆或理解,而体验正是一种心智活动,或者说,是一切心智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研究教学,明确提出要把探究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要求在教学中创设条件让学生去体验各种事实和问题,学生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要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在活动过程中,他们拥有了真正的属于自己的“认识世界、认识自己”的独特感受与积蓄。因而,当他们下笔作文时,那种情感的倾泻,开放的思维,大胆的创新,使文章妙笔生花。如,由于春雨绵绵,使同学们酝酿已久的野炊活动总是一拖再拖,让同学们的心灵在希望——失望——希望中苦苦煎熬,于是,同学们把自己的怨气诉诸笔端:“……这不开眼的天,好像故意要捉弄人,眼看明天就要去野炊了,又下起了雨;春雨呀,你对我们真是情有独钟,你也应该去关照关照干旱地区呀;还有那可恶的太阳,不知躲到哪去偷懒了,我真恨不得一脚把太阳给踹出来……”

让学生从抽象、虚拟的课本世界中解脱出来,给学生感受自然、社会、事件的机会,使学生在与现实世界的撞击、交流中产生对世界、对生活的爱,在探究过程中产生对知识、对智慧的爱。

二、放弃过多预设,培养合作探究的素质。

教学是一项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学运行也需要一定的程序,从某种意义上说,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正因如此,许多教师都十分重视教学模式的研究,教学方案的设计。但是,教学过程毕竟又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的动态过程,具有不可预见性的特点。尤其是新课程更具有许多不确定性,如:由知识、能力、态度、情感、价值等构建起的教学目标与结果的不确定性;课程的综合性加大,教材给教师留有极大的余地引起的教学内容的不确定性;不用统一的规格、答案和评价标准,进行个别化教育引起的教育对象的不确定性,都使得教学不能过分强调预设,更不能拘泥于固定不变的预设中。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提高课堂应变能力,时刻关注并及时捕捉课堂上师生互动中产生的有探究价值的新信息、新问题,重新调整教学结构,重组信息传递方式,把师生的互动和探索引向纵深,使课堂上产生新的思维碰撞和思想交锋,从而有所发现,有所拓展,有所创新,促进教学的'不断生成和发展。

三、放弃封闭教学,开放广阔的学习时空。

拓展学生的学习时空,给孩子心灵自由翱翔的天空。开放,应是全方位的。

一是开放学过程。教学没有指令性,完全由学生凭借学习经验,独立思考,自主发现。教师也不刻意追求课堂结构的完整,而把一堂课的学习作为学生整个学习生活(或者至少是某一思维阶段)的一部分,重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情感体验。

二是开放教学内容。书本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渠道,也不再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唯一材料,教学的终极目标不是为了加深对教材的理解,而是以教材为载体,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因此,既要冲破教材的束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又要在教材之外找“教材”,引进必需的信息和知识,走向校园、家庭和社会。

三是开放学习形式。允许学生根据学习需要,或独立学习,或小组合作,或自找学习伙伴;读、画、批、议、写、演,学生自主采用,不受限制,使学生的手、脑、耳、目、口充分地活动起来。

四是开放教学评价。评价不再是教师的专利,教师不以先知先觉者自居,对学生的学习指手画脚,而是与学生共同探讨,共同评价。注意评价内容的多元性,评价方法的多样性,评价标准的灵活性,充分发挥评价的整体性、激励性、发展性功能,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五是开放学生思维。答案不求统一,允许学生依据自身的知识、经验和思想发一家之言,鼓励创见;积极引导学生大胆进行想象,展开求异思维,重视思维过程的展示,而不仅仅是结果,使学习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知识、能力、情感、人格的意义建构的过程。

四、放弃侵占剩余时间,培养课外阅读兴趣。

许多教师都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为了让学生把教材中的知识学得更充分,更扎实,常会利用课余,午间休息的时间为学生补习或布置较多的作业,让学生“熟能生巧”。可以说,学生在语、数、英老师的“关心”下,课余时间完全被瓜分了。爱因斯坦、爱迪生等伟大科学家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人一生中所学的知识中,只有一小部分是在学校中习得的,而绝大多数都是在课外学到的。所以,我们不防放弃对学生课余时间的觊觎,着手培养他们的课外阅读兴趣。课外阅读是学生独立自主地运用学法的阅读实践过程。保障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提供更为广阔、更多样的自由阅读空间,能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愉快,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无限广阔的天地。

1、归还学生的充裕时间。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实施的一个核心理念。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堂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要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舞台,尽可能做到把时间留给学生,把空间让给学生,把自由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参与体验,并不是淡化知识的教学,而恰恰能更好促进知识的教学和能力培养。许多好的课堂教学实践已有力证明了:课堂教学的有效价值在于不能只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多少而要重视培养能力的多少;学生是否在学习过程中有大量的参与和自由表达的机会;教学中学生究竟质疑和评价了多少;单位时间内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等。课堂的生命活力来自于对事件或事实的感受、体验,还来自于对问题的敏感、好奇,来自于情不自禁的、丰富活跃的猜想、假设、自觉,来自于不同观点的踫撞、争辩、启迪、认同,更来自于探究体验中的时而山穷水尽、时而柳暗花明的惊险和喜悦。这就是我们教师要力求实现的有效课堂教学理念。

2、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

(1)、参与推荐读物,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为了不让学生在选择读物时太盲目,太随意,我经常有意识地指导学生选择一些有益身心发展的读物,但由于时间等关系,不能向学生提供具体的书目。因此,我采用了一个一举两得的方法,那就是让学生自己来推荐。我班每天利用放学后或课后几分钟,进行“好书推荐”。我要求推荐好书的同学把书的名称、作者、内容简介、哪儿买的或借的叙述清楚,最重要的是把书的优点说上两三点。这个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看书、读书、找书热情,也逐步培养了学生做读书笔记、用心读书的好习惯,可以说“一举两得”。

(2)交流展示读书成果,稳定课外阅读兴趣。

当学生的读书兴趣被激发起来以后,如果得不到持续、稳定的发展,兴趣就会慢慢消退。为了稳定、保持这种兴趣,也为了获取学生课外阅读效果的反馈信息,我采用了交流展示的方法。如课前3分钟展示法,手抄报、读书笔记展示法,故事会、朗读会展示法等。多给孩子们一片蓝天、一块绿地,让他们有充实的时间在课外的天地里自由自在地汲取甜美的营养,如沐春风,如啜琼浆,让他们浸透中华人文传统,让他们接触世界人文精华,那么,学生们自然会在课外阅读中体会到创新的乐趣。

放弃不是不负责,而是更高层次,更大意义上的负责。它意味着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展望学生的未来,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

篇11:初中语文教学探索论文

吴豫

7 月 17 日

Ⅰ-1拟定论文题目

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探索√□应用基础研究 ;

Ⅱ-1本选题的研究意义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版)的学段目标提出,7-9年级学生应“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实施建议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在新课程实施的这几年,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日益被语文老师所认识和接受,新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也不断涌现,旧有的阅读教学观念正在逐步改变。然而我们也十分清楚地看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学生掌握了语文知识,却缺少阅读能力、思考能力的训练;学生达成了课堂学习目标,却缺少讨论交流,没有形自己读懂文章的思维能力;教师费时费力于一篇文章,却没有多篇的对比、整合阅读训练;精读训练多,速读、略读等其它现代社会急需阅读方式训练少。课外阅读流于形式,缺少课内外阅读的互相关照,缺乏阅读过程中学生的自我构建和集体构建的训练。阅读教学现实与课标要求有一定距离。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生活实践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获取信息、分辨信息、筛选信息、整合信息、吸收信息已经成为当代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而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无法全面培养学生的社会阅读能力。仍然局限于单篇课文的内容分析,以大声朗读和词句理解为主要教学手段。重课文内容解析,轻摄取要点速读,重教师感受倾诉,轻学生兴趣激发,重课内文本精读,轻广泛吸取多读;重单篇文章讲读,轻全书整体自读的现象普遍存在。读的少,不爱读,没有阅读习惯,没有阅读能力是当前初中学生的普遍状态。我们的初中阅读教学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

群文阅读则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教师和学生围绕议题展开阅读和集体构建,最终达到共识。在群文阅读的课堂上,将打破“教师讲学生听”的既有模式,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阅读大量的文章,开阔视野,学会思辨,提升阅读力,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种新模式,正是解决初中生阅读面狭窄,课内外阅读脱节,阅读方法阅读策略教学欠缺等问题的好办法,是课内外阅读的桥梁,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补充。它为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培养阅读公民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群文阅读”自从专家提出后,全国有十几个省教育行政部门进行了推介,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实践研究,大有普及之势。然而群文阅读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还处在发轫阶段,参与实验研究的教师有对初中语文群文阅读了解得并不深刻。人们对群文阅读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地位,群文阅读的教学目标,议题与文本,议题与学生、议题、文本的层级性,群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操作流程等问题的研究还比较浅表,对群文阅读与学生阅读心理的关系缺乏研究。这些领域都有探讨的必要。

本课题在研究群文阅读相关理论,阅读有关群文阅读经验文章和收看相关课堂实录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初中群文阅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地位,初中群文阅读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何结合中学生特点选择议题与文本,初中群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操作流程等问题进行研究,力图填补初中群文阅读教学空白。为群文阅读教学更好的在初中阶段推广做出贡献。

Ⅱ-2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群文”这个概念,最早是我国台湾地区赵镜中教授提出来的“在儿童阅读运动的影响下,学生的阅读量开始增加,虽然教师还是习惯于单篇课文的教学,但随着统整课程的概念推广,教师也开始尝试群文的阅读教学活动,结合教材及课外读物,针对相同的议题,进行多文本的阅读教学。”

国际儿童阅读研究领军人物吴敏而在《多文本阅读的教学》中论述了群文阅读的方法。“课外阅读要能发挥最大功效,学生必须整合众多文本里的细小讯息,建构出较巨观的图像。进行学科领域的课外阅读时,学生连结他们从教科书里学到的东西跟补充读物里的“新”讯息。在连结的过程中,他们在建构属于自己的意义,并运用此意义来支持、辅助其他的学习历程;学生建构的意义成为进行新学习的一项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澄清先前学科知识里的错误概念,或发展有关社会议题的批判思考,或发展阅读策略本身。因此,进行文本之间的连结是从阅读中学习的关键能力”。

西南大学教授于泽元在《群文阅读教学理论大纲》中较为详尽的阐述了群文阅读的系统理论。他认为群文阅读教学有三个重要的理论来源:阅读的广泛性;阅读对于心智模式的转换;多文本阅读及其教学。群文阅读教学语文新课程的理念,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的创造性的体现。该文阐述了群文阅读教学的内涵、特征与意义。认为群文阅读教学,就是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教师和学生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就选文内容展开集体建构,最终对选文理解达成共识的过程。该文还对“选文”、“议题”、“集体建构”和“共识”等几个群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概念做了解释。

蒋军晶是小学群文阅读的实践家,在全国不少地方讲群文阅读观摩课,他在《从“课堂”走向“课程”——我的语文之路》一书中说明让孩子进行“群文阅读”的原因,一是让孩子在课堂上多读,二是让阅读变得更“真实”,培养学生真实的阅读能力,三是依靠大量生活化阅读,建构实用的阅读策略,如预测、连结、重读、视觉化等。蒋军晶在《阅读教学的跨越式变革群文阅读》把“群文阅读”的特征表述为:同一个议题、多个文本、探索性教学。 群文阅读的教学就是三条:用显性的方式教“阅读,用显性的方式教“文学”, 用显性的方式教“思考”。

河北保定师范附属学校吴丙辰在《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尝试与思考》一文中认为,群文阅读是指把一组文本,按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进行阅读。它一改传统的单篇课文教学,在单元主题教学的框架下,在精读引领课的基础上,更加重视课内外材料的统整、比较和延伸,因而对学生发散思维习惯的培养、阅读能力的提高和知识视野的拓展都大有裨益。

石宏芳在《学子》<教育教学>第8期上发表《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策略》指出,实施群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精选文本,按题材、体裁、表达形式、语言风格、作者合理统整,给学生带来了丰富的信息和巨大的思考空间,也带来了许多疑惑,需要学生在交流讨论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从而厘清概念,发展技能,获得阅读快感。

袁正波在《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群文阅读与课内阅读、课外阅读》分析了群文阅读与课内阅读、课外阅读之间的关系,认为群文阅读全新阅读教学模式的要义是立足于课内精读,做好方法引领,使学生的阅读实现向课外多向度的有效迁移、拓展、整合,从而达到拓宽知识视野,提高有目的的获取并概括信息能力,涵养人文情怀的目的。

四川龙孔中学张玉钱在《群文阅读教学反思》中指出,群文阅读要关注核心目标。当数量较多的文章组合在一起,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时候,容易造成阅读的肤浅化与浮躁化。因此,应在课中让学生查找设置悬念的地方,通过分析、比较,让学生说说这些语段在文中有何表达效果。

204月在成都七中高新校区举行四川省初中语文群文阅读课堂教学范式研讨及观摩活动,围绕初中群文阅读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和范式探索、确立,就初中群文阅读的性质、功用、教学资源开发及利用和课堂教学规律研究课交流了看法。进行不同范式的初中群文阅读课堂教学展示。

Ⅲ.选题材料收集

[1]斯坦利.费什《读者反映批评:理论与实践》文楚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版

[2]佐藤子著《静悄悄的革命:课堂改变,学校就会改变》李秀湄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第1版

[3]吉姆.崔利斯《朗读手册》沙永玲、麦倩宜、麦奇美等译 南海出版社; 7月1日第1版

[4]《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月第1版

[5]曾祥芹《阅读学新论》 语文出版社 年9月版

[6]保罗.利科尔《解释学与人文科学》陶远华、袁耀东等据剑桥大学1981年版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12月第1版

[7] 佐藤子《学校的挑战:创造学习共同体》钟启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8月第1版

[8]赖瑞云《文本解读与语文教学新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6月1日第1版

[9]程汉杰《语文高效阅读教学法》中国林业出版社3月第1版

[10]程汉杰《实用快速阅读法》漓江出版社 1992年年7月第1版

[11] 何克抗《儿童思维发展新论:及其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月1日第1版

[12]韩兴娥《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湖北教育出版社207月第1版

[13]冯晴《阅读教学与思维发展》浙江教育出版社12月第1版

[14]蒋军晶《从“课堂”走向“课程”》长春出版社201月第1版

[15]蒋军晶《和孩子聊书吧——让孩子爱上阅读》教育科学出版社 年1月第1版

[16] 李家栋 曹志祥 付宜红《教师拓展阅读指导》西藏人民出版社月第1版

[17] 赵镜中《提昇閱讀力的教與學--趙鏡中先生語文教學論集》吳敏而主编 萬卷樓图书有限公司2011年11月出版

[18]王耀芬《有关开放性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中的探讨》《课程教育研究》年33期

[19]刘守立《“大而化之”阅读教学观刍议》《中学语文教学》1985年9期10期

[20]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09-25

[21]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

摘自豆丁网www.docin.com/p-723056722.html(原载《电化教育研究》1997.9.20、12.20、.2.28三期)

[22] 吴敏而(台湾)《多文本阅读的教学》(本文为台湾小语会理事长吴敏而博士在2011年四川南充“台湾—内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观摩研讨活动”所做的报告,本文由吴敏而博士提供)

摘自琴Dream的博客blog.sina.com.cn/u/3177202770

[23] 祝新华《六层次阅读能力系统及其在评估与教学领域中的运用》自www.pep.com.cn/xiaoyu/jiaoshi/xueshu/kcyj/zjsd/201008/t20100824_719425.htm下载,原载-10-17 《小学语文》2008第4期

[24]张必隐《阅读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2月1日第3版

[25]马笑霞《阅读教学心理学》 河北教育出版社 12月版

[26] 王耀芬《有关开放性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中的探讨》《课程教育研究》2012年33期

[27] 《给教师的建议》 苏霍姆林斯基 教育科学出版社1月

Ⅳ.研究写作设想

绪论 群文阅读,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趋势

(一)当前初中语文阅读主流教学模式调查。

(二)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应试的附庸

1、教法单调,流程固化

2、阅读量小,费时、低效

3、教学思维公式化,文本理解泯灭个性

4、关注标准答案,忽视方法、策略的教学

5、假话遮挡了真心,形式冲淡了内容

(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二、群文阅读教学的本质探析

(一)群文阅读概念诠释

(二)群文阅读的基本特征

(三)群文阅读的理论基础

三、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初中学生阅读心理探究

(二)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与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不同之处

(三)初中群文阅读教学原则探究

1、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初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以课本为依托把群文阅读教学视作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

3、议题的选择要有深度,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4、关注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四)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借鉴与创新

1、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开展阅读教学

2、大课制。

(五)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具体方法

1、课前热身,教师引领

2、谈论问题,引出议题

3、围绕议题,单篇示范

4、阅读其它文本

5、展开对话分享观点

四、实施群文阅读教学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文本和议题哪里来

(二)从学课文到学阅读的转变

(三)扩大视野和应对考试的统一

(四)学习双基和实践策略之间的关系

(五)短时群文也要优质高效

(六)学生个性阅读与教师恰当引导的关系

五、结论

Ⅴ.本选题创新之处

说明研究内容、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或预期成果中有哪些创新之处。

本选题主要研究群文阅读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施策略。群文阅读这一教学模式出现时间短、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领域实践也不够丰富,更无系统的理论和方法。本选题结合本人教学实践借鉴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一些成功经验,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智力和阅读心理特点研究群文阅读在初中阅读教学中的实施策略,在教学实践中研究归纳群文阅读在阅读教学中的地位,教学原则,具体教学环节,并对群文阅读教学实践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以期对群文阅读这种新兴教学模式的成长和完善做一些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探索,为正在进行群文阅读实验的同行们提供一些讨论的话题和理论上的参考。

Ⅵ.研究写作进度安排

理论研究:应包括文献调研,理论推导,数值计算,理论分析,撰写论文等;

应用研究:应包括文献调研,理论分析,实验设计,仪器设备的研制和调试,实验操作,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撰写论文等。

年5月-7月参加相关培训,收集阅读文献资料。

2015年7月分析研究相关资料,进行理论沉淀,理清思路,撰写开题报告。

2015年9月-1月进行本选题的教学实验和理论研究,邀请导师进行考察。

202月-年3月进行教学在导师指导下完成论文初稿(请导师第二次考察实验研究写作)。

2016年3月-4月在导师指导下进行修改提升(请导师第三次考察实验研究写作)。

2016年5月修改定稿。

Ⅶ.研究写作基础

1.与本项目有关的研究工作积累和已取得的研究工作成绩。

本人有六年中学语文教学工作的经历,在阅读教学方面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三次主持地、县级教学课题研究,主持的县级教学研究课题《初中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方法研究》顺利结题并获奖。参加“河南省中小学群文阅读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推荐为群文阅读种子教师。

本人研究成果如下:

年 论文《怎样做一个魅力教师》获河南省基础教育教研室教学研究论文二等奖

20 论文《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策略研究》获荥阳市教研论文一等奖

2011年 主持县级《初中语文早读辅导技巧探索》课题研究,获荥阳市教育专题研究一等奖

2012年 论文《语文实践课实施策略浅谈》获城关中学教研论文一等奖

2013年 主持县级《初中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方法研究》课题研究,获三等奖

年 主持郑州市级《城乡结合部初中生学习心理障碍及对策研究》,正在评审。

2015年 参加河南省基础教研室《群文阅读实践研究》子课题《群文阅读议题设计策略研究》课题研究,为种子教师。

2.已具备的实验条件,尚缺少的实验条件和解决的途径。

⑴已经具备的条件:

①本人在语文教学第一线工作,可以在所教班级教学群文阅读教学实验;

②作为群文阅读课题研究种子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关于群文阅读研究的信息;

③有教育学、心理学、阅读学知识,可做理论指导

⑵尚缺少的实验条件

①本人只担任一个年级的课程,无法在其它年级教学群文阅读教学实验观测;

②所在地区群文阅读研究起步晚,关于群文阅读的实验材料贫乏。

⑶解决的途径。

⑴ 与教研组组成课题组进行综合研究;

⑵ 建立与《新语文在线》网站的联系,参加群文阅读QQ群。

篇12:职校语文教学新探索的论文

职校语文教学新探索的论文

“教无定法”,虽然已被多数语文教师所赞成,但由于传统观念根深蒂固,不少语文教师仍自觉或不自觉地沿袭“老八股”或“新八股”的教学法,即便于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今天,依旧堂而皇之地当起“二道贩子”,老师怎么教我,我就怎么传给学生,结果是老师灌,学生吞,今天记,明天忘,如此这般做法,欲求提高能力,实是“水中捞月”。因此,教学方法的创新,首先必须从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出发,屏弃陈旧的传统教学方法,确立现代教学新观念,只有这样,才不至于把一篇生动活泼、条理严谨的名篇佳作,分解得支离破碎,让人听得昏昏然,无所收益,也不至于把不同风格、不同文体的文章,千篇 一律不厌其烦地花在分析段落、层次、结构、技巧上,甚至把利于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训练答案,也按图索骥地抄给学生。这种教学法,最省力,也最无效,因此,必须彻底改变或被教材牵着鼻子走,或沉溺于教参的介绍,或游离于教材之外海阔天空一番,诸如此类不负责任的教学方法。

从宏观上看,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多规格的;从微观看,用人单位对求职人员的要求是具有一技之长且又一专多能。因此,作为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必须突出适应能力的训练,这就要强化内外才能的训练。

1、强化内在才能的训练,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整个职高阶段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高度看,应主要体现在内在才能的训练有素上。因此,实际的语文教学要突出专业特色,强化技能训练,并根据谋职就业的趋向,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系列训练,对社会存在的真善美或假恶丑现象能够明辨是非,能用手中笔杆写出令人信服的褒或贬的语言流畅的文章;或拿到一篇内容混杂、词句拗口的蹩脚的文章,能够信笔“斧正”,并从形式逻辑和语法的角度上分析其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的病根来。如此这般,非经语文教学实践的千锤百炼,是难以达到的。同时,实际的教学过程应强调学生娴熟地掌握专业应用文的写作能力,甚至打电报、发通知、出简报这类看似不足挂齿的雕虫小技,也成了职校生不可或缺的谋职技能。只要是能适应社会生存需要,利于学生就业的应知应会的适用语文技能,在语文教学训练中都必须始终贯穿,决不可掉以轻心。

2、注重外在才能的培养,塑造职校生外在美的形象。

语文教学中外在才能训练,主要指口才和书法能力。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内外、校内外的各种有利因素,注重学生口才和书法的训练与展示。西方社会把“舌头,金钱,电脑”称之为人类生存的“三大战略武器”,这“舌头”指的就是实际的语言交际表达能力。如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和校园文化活动,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与时代主旋律相吻合的演讲比赛,是非辩论,这样做,一者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再者可以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的思想情感。此外,还可以利用班会、晚会和社会公益活动有意识让其主持,以培养学生临场应试、即兴演讲的口才能力。一手漂亮的硬笔书法似乎是谋职的一份丰厚的“见面礼”,有的企业面试财经人员甚至把它当作审美“第一关”。因此,强化硬笔书法的训练,对职校语文教学来说,并非是可有可无的`事情,而应该郑重其事地把它摆上重要课程,或开设书法课或开展书法比赛。特别要注重平时作业,要求书写清楚、规范、工整、美观,通过多种有效途径,大力提高学生书写能力。

同时,语文教学必须采取“开放型”的教学法,冲破“封闭式”的课堂教学束缚,超越“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的旧框架,确立以“学生为中心,发展为中心,实际为中心”的新观念。将课堂推向社会,又将社会作为课堂,职业学校学生的见习、实习,社会公益活动和社会调查等都是很好的特殊课堂,也是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生活,接触民众,搏击市场经济大浪潮的最好机遇。只要教师点拨得当,储藏在学生大脑中的知识就会产生奇迹般的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成为打开各种难题的金钥匙,把死的知识变成活的能力。能言善辩,派上用场;优美的书法字迹跳跃在对联墙报上;到处闪光而又散乱的原始素材,就会变成一篇篇情深意浓的文章。

篇13:探索小学语文教学新思路教育论文

探索小学语文教学新思路教育论文

根据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堂教学要创新,创新才能使教师教好语文、学生学好语文。尤其是我们农村小学,由于经济不发达,各种教学设备远远落后于城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满堂灌,同学们学习没有兴趣。那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创新?下面我就多年的教学经验与大家探讨一下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一、巧妙利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生成性资源

所谓生成性资源,就是在课堂教学中伴随着教学过程而产生的能推动教学进程的教学因素与教学条件。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互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经常会有节外生枝的情况。比如我在教学《让我们荡起双桨》这一课时,正在向学生们介绍“北海”,学生突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老师,北海是海吗?”鉴于这个问题具有一定的价值,我就没有将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及时对学生进行引导,挖掘问题的价值。我对学生说:“这个问题提得很好,那么北海到底是不是海呢?大家可以从文章中找出线索和依据。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探寻答案吧!”这样将一个问题巧妙地转化成有效的引导,更容易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迫不及待地想要了解文章、分析文章。在这一过程中,师生之间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有效发挥了生成性资源的促进作用,学生既了解了文章,又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在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的同时,也认识到了人类语言中很多“名不符实”的情况,实现了对语文教材的二度开发。

二、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新课标中指出:语文教学只有在师生平等的对话过程中,才能发挥最大效率。教师和学生之间只有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关系,才能让学生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身心处于放松、愉悦的状态,有利于师生双方相互理解、彼此认同,实现情感上的共同交融,使得课堂学习成为一种享受。因此,在教学伊始,我们一定要营造一种和谐的教学氛围,为与学生顺利沟通奠定基础。比如,我在教授《掌声》这一课时,先问学生:“如果今天有几位新朋友来参观我们的学校,你们应该怎样表示欢迎呢?”学生们说:“鼓掌欢迎。”然后我又问:“你们想得到别人的掌声吗?怎样才能赢得别人的掌声呢?”学生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积极地回答着我提出的问题。于是我趁热打铁说:“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掌声》。”在整个的课堂教学中,对每一位学生的回答我们都报以热烈的掌声,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关系。

在这一过程中,师生双方都敞开了心扉,认真倾听与接纳对方,将课堂与文章融为一体,学生完全地走进了文章,并与课文产生了共鸣,情感也在此起彼伏的掌声中得到了升华。

三、提出具有启智性质的问题

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对于《哪吒闹海》这一课的学习,无非就是先让学生了解一下课文内容,再让学生自己复述一下哪吒闹海的故事就可以了。我在教学中采用了这样的手法:先让学生大体了解一下文章内容,进行简要的讲述之后,再让学生从不同立场、不同角度、不同人物来转述这一故事内容,引导学生走向文章深处。比如,课文的最后一句话是:从此,龙王父子再也不敢胡作非为了,老百姓又过上了太平日子。根据这一句话问学生:“如果你是龙王,你会就此善罢甘休吗?怎样才能让李靖相信哪吒错了呢?”然后再问:“如果你是哪吒,在父亲面前会怎样解释这件事情呢?”学生们的热情瞬间高涨起来,纷纷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最后我不失时机地说:“正因为每个人所站的立场不一样,所以目的不一样,看问题的角度也不一样。那么作者是站在谁的立场上写的这篇文章?”在学生回答之后,我接着问:“假如现在有两位同学站在你面前说一件事情,一个这样说,另一个那样说,那么你该听谁的?”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不但明白了文章惩恶扬善的主题思想,还学会了换位思考的思想方法。因此,在教学中,仅仅关注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深入文章,挖掘其中的思想内涵。从我国目前动态教学的结果来看,大部分教师只是带领学生分角色演绎了文章,仅仅浮游于文章表面,学生很难深层次了解文章本质。新课标倡导:语文教学中应将训练学生的语言和思维作为教学重点,以提升学生深层次的思维能力。

四、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动态化社会活动

学生在动态化社会活动中,可以自主领悟、自主体验,充分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活动之前,可以让学生自己看一下需要哪几个角色,然后根据学生自己的意愿自由结合成小组进行表演。首先确定小组的核心人物――导演,由导演给小组其他成员分配任务,并准备好各自所需要的道具。小组的参与者有自主选择权,这样可以根据需要随时组合或者解散。学生通过这一动态化的社会活动,不仅锻炼了动手、动脑的能力,还培养了团结合作的精神。如在教学《蒲公英》一课时,同一篇文章由不同的小组演绎成了不同的版本,有的用小手制作头饰,有的将太阳公公的胡须画得有半尺长,学生们在欢乐洋溢的氛围中提高了学习能力,发挥了智慧。

总而言之,面对新课程改革标准给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我们要从根本上转变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将“学生跟着老师走”的教学观念改为“老师围绕学生思维进行教学”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增强课堂应变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实现语文新课程教学目标而努力。

篇14:探索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可行性论文

探索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可行性论文

一、教师要不断进行自我学习和自我提升

即使已经拥有了授课资格,教师也不能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因为踏人教师的行列并不意味着自己已经成为一名成功的合格的教师。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知识更新的速度在加速,教师即使进人了职业岗位,也不能放弃学习,因为增强自身的知识更新不仅是教师自己的事情,教师的视野和眼界关系到学生的知识容量,教师所获取的知识会非常直接或者间接地传递给学生。

教师首先要不断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以实现教学过程的突破,让教学过程有所创新,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教学大纲中。其次教师还要丰富自己的知识面,接触其他专业的知识。一个具有宽知识面和开阔视野的教师,给学生带来的影响也是与众不同的。另外,教师还要对教学技巧和教学方法进行深人的钻研,对学生进行的特点和兴趣爱好进行仔细的分析,从而能够寻找出一套适合学生的高效科学的教学方法。

二、创设轻松有趣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是课堂的主人,学生的地位非常被动,他们属于信息的接受者,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整堂课的课堂气氛就非常紧张而又严肃,学生在这种课堂气氛下对学习也提不起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不足。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效性,语文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种比较轻松有趣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上可以自由发挥,自己做主,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投人到学习中去。创设轻松有趣的课堂气氛,有很多种途径,例如,教师尽量面带微笑,语言诙谐,多对回答问题的学生鼓舞和引导,而不是批评和指责等等,学生自然就会放松下来,对学习产生新的认识和理解。教学方法的改进也是创造良好课堂气氛的重要方式,教师可以适当地运用情境教学、游戏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参与积极性。

另外,在对一些问题进行讨论时,教师也可以采用合作教学的方式,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小组讨论,也是创造轻松课堂气氛的有效方式。例如,在学习了《狼与小羊》这一课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这一课的内容尽心表演,让学生通过扮演课文中的具体角色增强对课文内容的认识。这样一种角色扮演法,让学生紧张的心态一下松弛下来,课堂氛围也立刻放松了很多,学生对这种教学方式还表现出了极为高涨的热情,其课堂参与度也大大提高。

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效性,最关键的还是取决于学生,学生学习效率上去了,教学的实效性就会得到提高。那么怎样才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呢?前面已经提到了营造轻松自由的课堂气氛,在轻松的课堂气氛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然会提高。但是要想从根源上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还是要让学生产生好学、愿意学的感受,学生真正对知识产生了渴望,课堂的实效性一定会实现质的飞跃。怎样让学生主动对知识产生渴望呢?那就要从好奇心和兴趣人手,学生对知识产生了好奇心,就会竭尽全力学习知识。要想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就应该从课程导人人手,良好的课程导人能够让学生自始至终保持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注意力。课程导人的方式很多,其中比较有效的一种是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进行生活化教学。

比如,在学习《初冬》这一课之前正好碰上了大雾蒙蒙的天气,笔者就带领学生出去真切感受一下外面的大雾景象,学生由此就会深刻体会到大雾的那种模模糊糊看不清的感觉。进人教室后,笔者就问他们对大雾天气有什么感受,等他们回答了笔者所提出的问题之后,笔者再把新课程导人进来,让学生学习《初冬》这篇课文,学生发现所学内容与自己刚刚体会的大雾天气非常相似,就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在学习的过程中就显得非常主动和积极,对这篇课文的记忆也非常深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也可以发挥好现在先进的教学手段的作用,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教师可以从网络上搜集一些与课本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者音频、视频等,给学生播放,这些生动形象的画面也会激发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教师就“趁热打铁”,引进即将讲解的内容,学生仍旧会保持较强的学习兴趣。另外,组织学生进行有趣的小型知识竞赛或者演讲比赛等,也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出于好胜之心,学生要是觉得自己的知识量不如人,就会在课下积极补充,不断学习。

四、结束

语综上所述,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效性,主要应该从三个方面人手,首先是教师要不断进行自我学习和自我提升,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知识容量;其次,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自由轻松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后,教师要采用合适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好奇。

篇15:师范院校数学教学创新发展的途径探索论文

师范院校数学教学创新发展的途径探索论文

数学教学一直是师范院校教学的一大难点。在新世纪基础教育数学教学的改革要求下,对师范院校的人才输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反思现在数学教学的问题,提出有效的数学教学转变方式,成为师范院校的主要任务。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就是师范院校数学教学创新发展的途径。

在师范院校,几乎每个专业都设置有数学课程,只是不同的专业数学学习时间不同,要求不同。师范院校数学教学的主要培养目标是:让学生明确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了解数学教学的一般规律,掌握与数学教学相关的一系列业务能力。在灵活运用教学方式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数学教学一直是师范院校教学的一大难点。在新世纪基础教育数学教学的改革要求下,对师范院校的人才输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反思现在数学教学的问题,提出有效的数学教学转变方式,成为师范院校的主要任务。

一、师范院校学生要养成正确的数学学习认识

熊金城教授是我国优秀数学教材《点集拓扑学》的作者,他在一所师范院校作报告时,有一位师范生提问师范院校开设的专业课程,对于今后的数学教学有什么作用。这个问题代表了现在大多数师范生的共同问题:我在学校学的这些专业课,对于以后的教学并没有太大作用,为什么还要开设呢?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每个师范学生都面临着沉重的就业压力。在他们的观念里,在学校里学习的任何专业都要对我今后的工作有帮助,否则就是在浪费时间,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例如,有些师范生都会看重英语、法律、财会、金融等对今后的工作有直接效益的课程学习,他们认为只要学好了这些课程,在工作当中就能有较好的发挥。对于一些数学系的师范生,他们将学习的重点放在教材教法、教育学心理学等与教学有直接关系的学科上,认为现在学习的数学,对于今后的教学来说太高深,基本用不上,所以就不会将过多的精力放在上面。这种想法不仅是片面的,还是明显错误的。师范院校高等数学的学习,不仅是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更多的是引导学生形成数学的逻辑性思维,创新能力、自学能力等。初等数学的学习一方面是为了获取知识,一方面是为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在高等数学当中,后者更为重要,也是对于合格师范生的必然要求。

二、选择师范生专用的数学教材

通过对高等院校使用的数学教材进行分析发现,有许多学校都采用的是统一的综合性的大学数学教材。到现在为止,没有出现一套系统性较强的、与师范数学教学相适应的专业化数学教材。综合性的数学教材没有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特殊化处理,对于师范生来说难度较大,尤其是一些本身数学能力就不突出的师范生来说。除此之外,教材和课程设置的滞后性也是师范院校数学教学发展的一大障碍。现在我国许多的师范院校所采用的数学教材,大多是由七八十年代的教材慢慢改编而来。虽然其中的内容和形式有所改进,但是其内部的知识体系仍然没有太大变化,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些问题是存在于数学教学实施条件上的,应当引起师范院校的重视。也是高等数学教学研究者要重点关注的话题,我们要从当前各种类型的学校,以及各个专业的特色出发,设计更加专业化、针对性强的教材,建立具有师范特点的数学教材和数学教学体系。例如,对于师范院校的数学教学教材,应当适当降低难度,注重教材的启发性。

三、需要转变以往单一的、接受性的学习方式

接受性的学习是人类在学习新事物时,自然而然就会选择的一种学习方式。在接受性的数学学习当中,学生依赖教师的引导。在教师的传授下,接受人类长期发展以来,积累的数学知识、数学规律等。在接受性学习过程中,主要的载体就是语言、教材。因此,在没有重点关注数学教学以前,我们采用的教学方式都是接受性的。在中小学、高中的数学教学当中体现的十分明显。学生已经渐渐适应了这一种教学方式。到了大学阶段,如果没有教师的引导,自己也没有想过去转变,那么就还会沿袭这一种学习方式。但是高等数学跟初等数学相比,无论是在知识量上、理论性上,还是逻辑理解上,都上升到了一个较高的高度。他不仅要求学习者要掌握教材上罗列的知识点,还要具有各项思考的能力,以及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接受性学习虽然在初等数学学习当中能够取得一定的'效果,甚至在教师的引导下取得较大收获,但是在高等数学教学当中,接受性学习的条件不足,而且产生的学习效果也是远远不够的。

四、加强“电化教学”,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课堂教学是师范院校数学教学的中心环节,是提升数学教学质量的基本途径。教学手段是联系知识与能力的桥梁,是实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创新能力的必要条件。从知识的特点来分析,高等数学的难度就在于知识点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新旧知识转换能力要求更高。电教媒体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成为高等数学教学必备的工具。但是有些教师没能开发其对于数学教学的真正价值,仅仅将它当做播放课件的工具。其实电教教具能够运用现代化的软件,向学生展示空间想象能力较强的三维立体图形,也能展示一些逻辑思维较强的数学知识。因此,教师应当增加个人对这些教学工具的了解,培养运用电教工具进行教学的能力。

五、结语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当中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人才。师范学校的数学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今后我国基础教育的数学教师专业水平的高低。因此,我们应当为师范院校的数学教学提供更多的理论和实践依据。为师范生数学教学提供更加专业的数学教材,师范院校也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跟进数学教学质量。

篇16: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探索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探索论文

一、在情境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情境教学是教师围绕教育目标有目的地创设以形象为主体,有一定情绪色彩的具体的场景,是现代化语文教学常见的教学形式,它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情感,潜移默化的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寓教学内容于具体的生动形象的情境之中,让学生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亲身感情和体会教材内容,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教学中,让学生提前预习过课文后,在课堂开始我首先播放了一段火烧圆明园的视频,学生看到英法联军在圆明园的烧杀抢掠,能拿走的,统统掠走;拿不走的,就任意存坏,毁掉。最后为了销毁罪证,用一把烧了三天三夜的大火把圆明园毁掉。视频播放完后,我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学生们满腔热血,义愤填膺,见解不一:”圆明园的奇珍异宝就这样被毁,优秀的建筑园林艺术被烧,太可惜了。”“一个国家,只有强大了,才能不受外敌欺负,才能保护好自己的宝贝和人民。”“英法联军侵略中国,毁掉圆明园,太可恶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育分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怀,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国家的发展与兴衰,匹夫有责。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化,让”为振兴中华而努力,这祖国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不再成为一句口号,而成了学生坚定的信念和决心。

二、在互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课堂互动是落实德育内容的关键。课堂互动可有效促进学生学习智慧和教学教学智慧的碰撞,生成德育渗透点,拓展和提升教材的知识点。在课堂互动中渗透德育教育,在于教学对于学生学情的掌握程度和对教材文本的钻研程度,在于对教学环节的预设程度和对文本价值的引导程度。通过认真钻研教材来寻找课文的德育渗透点。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去年的树》时,我是围绕“诚信”来展开教学的。小鸟答应大树要唱歌给他听,第二年回来的时候树不见了,然后小鸟就千辛万苦的去寻找好朋友树。通过对文本的诠释与理解,重点讲述小鸟重视承诺的事。让学生知道”做人当一诺千金“,”诚信是立身之本“,“答应别人的事情要做到“,“诚信做人,认真做事。“等道理。不但有效达成了文本的价值,也使德育教育渗透的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三、挖掘教材,渗透德育教育

学生的行动在很大程度上被自身情感所支配,而语文教材为情感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思想教育要有机的渗透的在知识教学之中。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反映祖国山河秀美的文章,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培养浓厚的爱国主义思想的好教材,如《鸟的天堂》通过语言的细致描绘,为学生展开了一幅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让学生通过展开联想和想象,认识到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也有反映人们对事业对理想的崇高追求的思想境界的许多佳作,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学生的雄心壮志。如,五年级上册《金色的鱼钩》一文,这是一篇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优秀教材,老班长舍己为人的.无私奉献精神和坚强的革命精神深深感动了许许多多的人。在教导这一篇文章时,我除了抓住文章文章中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老班长的崇高精神世界外,重点指导学生进入老班长的角色进行朗读,去体会老班长的话,以及壮烈牺牲的光辉场面。很多学生在读到老班长临死前所说的话时,不禁语带哽咽,甚至掉下了眼泪。可见老班长舍己为人的精神已牢牢屹立在学生的心间,深深的感染着孩子们,并会在以后的人生道路和抉择中影响着孩子们。

四、课外实践活动,加强德育渗透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过的知识要时常实践和练飞,才能体现出学习的价值。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到六年级,就明确提及到与单元主题相关的”综合性学习“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各类语文活动对小学生的道德观有着重要的影响,可以斧正学生的思想误区,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在语文小活动中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在实践中不断训练。课外活动能够全面丰富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构造,促使他们获得思想品德和文化氛围的强力熏陶。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状况适当开展体验的活动。如可以举办革命诗歌朗诵竞赛、讲出你知道的名人故事等活动,以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和优秀品德。如三年级下册第二组关于”环境保护“综合性学习。让学生课前对自己生活周围的环境进行调查和了解,在课堂中与同学交流和讨论,从自己生活出发,更加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最后倡议身边的同学和家长行动起来,从小事做起,保护家园,保护地球。“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基于自己的生活经验,置身于现实的学习环境中,能激发学生更深刻的认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是以潜移默化和熏陶感染为主的。小学语文课堂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教师要把握好切入点,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德育不是空泛的口头说教,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风化雨的作用。

篇17:小学语文作文起步的教学探索论文

小学语文作文起步的教学探索论文

写好作文对小学生来说是学好语文的基础。从作文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知识量,一个人的思维,一个人对外界的了解程度,一个人的想象空间。据了解,目前小学生大多都不喜欢作文甚至讨厌写作文,这是为什么?因为他们不会写作文,当他们面对一个作文题目时他们不知道从何下手,不知道从何写起。小学正是写作文的起步阶段,教师应当好好利用这个时期并在这个时期对学生严格要求同时也要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联系所学课文内容适当地教给学生一些写作手法和技巧也可以让学生试着模仿课文写作,另外还应该加强学生的阅读量,因为一个人的写作水平需要通过不断的阅读不断的观察外界事物以及不断的想象来提高。以下是我对小学语文作文起步的教学探究。

一、提高学生写作兴趣

众所周知,想要做好一件事就必须有做该件事的动力,如果心里面都不愿意去做那件事,那么肯定是做不好的。对于写作文,很多小学生都感到十分苦恼和头疼。他们害怕写作文,觉得自己根本无法写到那么多字数。对于这种情况老师应应当对他们作出正确地引导。首先要排除学生对写作文的恐惧之心,告诉学生写作文的意义以及好处。写作其实很简单,它可以来源于日常生活,可以来源于书本上的知识,可以来源于受到的启发。写作就是表达内心的想法,对外界事物的描述。它就像我们的日常对话,朗诵就是把一件事通过文字的方式叙述出来。其次老师应当注意低年级学生写作的口语化,注重学生在写作中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大胆写作,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也可以采取做活动的方式增加学生的印象,让他们有事可写并加大他们的想象空间。就比如说写一篇有关“春游”的作文,在春游过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提问春游时我们去了什么地方?玩了一些什么?看了一些什么?你觉得最有趣的地方是哪里?此时学生还留恋与春游的乐趣之中,通常会积极发言并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这个时候教师就应适当地称赞学生,对于他们的想法表示赞同,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积极性并且愿意把他们内心的想法表述出来。最后要求学生把春游的经过以及自己的内心感受写下来,并且在班级里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这样不仅让学生写出了一篇他们的作文并在交流中学生还可以了解到别人对春游的感受,别人的乐趣,与此同时增加了课堂气氛并且提高了学生写作兴趣。另一个重要点是老师应当好好仔细审阅学生的作文并且发现学生作文中的不足与闪光点,对学生的作文作出合理的评价并且及时提醒学生他的不足之处并教他如何改正,引导学生作文的写作并对其加以鼓励。

二、注重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

在描写一棵树时,有的学生会写有一棵大树种在我家的院子里,而有的学生则会写在我家的小院里有一棵翠绿的大树,它的叶子是碧绿并繁茂的,它的身材是挺拔高耸的。下雨的时候它用茂密的树枝帮我们挡雨,夏天的时候它又给我提供一片乘凉之地。这两种对大树的描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者语言平实单调无趣,后者生动细腻,而形成这两种不同的写作的原因是什么?是学生对外界观察能力的不同所造成的。当我们描写一个事物时,我们会描写它的外在形态,它的特别之处,它的美,它的细节,而想要写出这些内容我们首先应当做的.是观察这个事物,只有在充分了解该事物的情况下我们才可以对它的特点,细节进行描写,反之若我们对该事物一无所知那写作就会是一味地空想,这样不仅会让学生觉得写作是一件无聊而又浪费脑细胞的事,并且想不出该写什么内容,无从下手。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当在课间活动时带学生走出教室的门去探索和观察外界的事物,鼓励学生亲近自然,观察各种花花草草并且记录他们所看到的东西或者是他们所喜欢的东西。结束课外活动之后可以先让同学在班级上互相讨论自己所观察到的事物或者是特别的事,再要求学生对此次的课外活动写出一篇作文,这样学生将不会再无内容可写并且他们所写出的内容会是细致而有特别的。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让学生亲近了自然,短暂放松了学生学习的压力,还为学生写作提供了素材,增加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同时也让学生更加了解我们的自然世界。

三、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在作文写作中想象力是十分关键的要素,若一篇作文中缺乏想象力那么它只是把一件事物通过最基本的方式描述出来。比如说“一棵树上的花儿开了”和“书上的花儿悄悄地露出了它们的笑脸”你更喜欢哪一句?答案当然是后者,前者只是平淡地写出了花开了,而后者写作之人通过他的想象把花儿拟人化,让句子更加生动和优美,带给人一种舒服的感觉。并且一个人对一件事物的描写也是有字数限度的,当他们想不出该写什么时可以完全依靠他们的想象力,他们可以尽情写有关主题的任何东西,甚至可以编写一些故事来吸引读者,让他们的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同时达到写作的字数要求。小学语文老师应当督促学生多看课外书,比如说一些著名的童话故事,动画故事或者名人传记和小说等,这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想象能力,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可以联系到自己所看过的课外书,可以仿造一些故事进行描写或者是引用一些优美的句子。想象力是写作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老师应当注重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让他们更加擅长作文写作。

四、结束语

小学语文作文是作文的起步,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该时期注重对小学生语文水平的培养,增加学生写作的兴趣,让学生喜欢上语文作文,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篇18:中学语文教学实践探索论文

中学语文教学实践探索论文

【摘 要】中学语文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在新课改运动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从广阔视野不断探索。首先教师应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教学过程要遵循美的原则,按美的规律的进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还要有意识的培养的学生创造性。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方法

语文是个工具性学科,是我们学好其他学科的工具,可以说语文对于其他各门功课的学习起到非常重要的指导和提高作用。比如学生在做一道数学证明题时,如果他没有很好的理解能力——读的能力的话,他就会走弯路,就会遇到困难。如果已知条件他不能够读透彻,那么他就很难做好。因此,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语文课程不仅肩负着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任,更是训练和培训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课堂。目前进行的新课改运动是一场较彻底的教学改革运动。怎样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不断在实践中提高教学质量?笔者认为,只有从更广阔的视野去思考,去探索,求得正确的回答,才可能在中学语文教育改革的道路上迈出真正的、坚实的一步。

1激发学生兴趣,是语文教学的首选方法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如果学生对某一学科发生兴趣,那么无论是多么复杂的学习内容,还是紧张的操作(包括作业),他总是兴致勃勃、全神贯注、废寝忘食地去研究、探索,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设法培养学生的兴趣,使之对此门课程发生兴趣?只有当学生对某门课程产生了兴趣,他才愿意去学、去接受知识并钻研之。只有培养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由被动地、不情愿地学习变为主动地、自觉自愿地学习,并且还会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各种器官,很好地运用有意注意规律进行学习,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可以掌握学生学习认知的特点,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不断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在引入课文之前可以用相似的乐曲开篇,以诉说方式引起学生联想。在教学中,有许多课文能够激发学生的感情共鸣。如讲《荷塘月色》前,先给学生听一段《思乡曲》,让《思乡曲》的旋律跳跃在学生的耳畔,使学生沉浸到一个寂寞、感慨万千的环境中,营造出与《荷塘月色》相应的气氛。然后通过朗读可以“声入心通”,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培养了学生朗读兴趣,而且增强了学生理解课文中朱自清是怎样描写心情、环境的。此外,还有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适当开设欣赏课,提高鉴赏能力,进行诗歌朗诵比赛,培养学生喜爱诗歌的兴趣等多种方法。

2语文教学必须遵循美的原则,按照美的规律进行

要充分体现出语文教学中美的三维结构:教学文本所蕴涵的美、教学过程中所发现的美和教学对象所感受的美。这三维结构又表现出复杂的审美关系:主要有教师从文本中感悟体验出的审美关系;学生自己对文本所感受体味出的审美关系;学生又以教师为中介间接认识理解的审美关系;学生从教师教学艺术手段中享受体验出的审美关系;教师又从学生的反馈反思中发现的审美关系等等。在这一系列的审美关系中,学生是审美的主体,他们既是美育的对象,又是美的接受者和感悟者,更是最终体现出美育效果的反应者和实践者。因而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美育功能,必须以育人为目的,从塑造人才出发,运用种种方法,采用种种途径,使广大学生真正能够在语文学习中体会美、感受美、热爱美、享受美、创造美,真正成为美的精灵、美的化身,在他们的灵魂深处激发美的火花,在行动实践中显示出美的光华!

3要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要切实掌握字的形音义。汉字在语文教学中很重要,它既是形体单位,也是读音单位(一个音节)。现在不少中学生写错字形,读错字音,都是在“字”这个单位上出了问题。我们如能切切实实地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肯定会大有裨益。词语的误用常常也同字义(语素义)有关。语文教学要讲求科学性,讲清字的形音义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学生语文水平不高,与字词句教学未能落到实处有很大关系。

阅读能力在语文训练中十分重要。特别是处于现代社会,不只要求人们读懂文章,而且要求很高的速度。可以设想,在效果大致相同的情况下,甲用一个小时读了一篇万把字的文章,而已只用了半个小时,那么可说乙比甲的效率要高出一倍。吕叔湘先生在《关于中学语文教学的种种问题》一文中举例说陆志韦先生当年教他们心理学时曾提出一个问题:每天看报要用多少时间?这个问题对大多数人来说恐怕不太好回答,因为这往往要根据当天事情的多少来定。可是陆先生说,应该每天看20分钟的报,要在这20分钟里把报的全部内容都看进去,并指出这需要经过训练。这件事对我们很有启发。

4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在阅读教学中,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要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看法,多元化思维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接受美学认为,作品的形象和意义不是作者创造的,而是作者和读者共同创造的,应该允许读者对作品有不同的理解,教师还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我国受“师道尊严”传统思想的影响较深,在多数教师和家长的眼中,具有独立见解、敢于发表反对意见并向老师的结论质疑,敢于说“不”字的学生,往往被视为坏学生,要受到斥责。长此以往,恶性循环,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器,没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缺乏富有个性的创造,一个个都是机械化的产物。黄全愈博士说:“创造性是鼓励出来的,是培养出来的。它需要生长的环境……允许蓝色的太阳、方形的太阳出现,才能打破千篇 一律的常规举动。”学生答出与教师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答案应不应该算错呢?是该鼓励还是该指责呢?培养与扼杀仅一步之遥,稍不注意便会收到不同的效果。阅读教学中切忌教师跳出来将自己的想法见解和盘托出,这样学生会有依赖性,懒得思考、想办法解决问题,根本没有创造性可言。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任意驰骋的天空,发挥他们想象的舞台。我认为在教学中也不必将与课文有关的时代背景都要交代清楚,这样做会使学生对课文理解的思维跳不出作者的“意图”框架。在教学中,教师只是一名导演,起引导、抛砖引玉的作用,应把更多施展才华的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去理解、去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不要将自己的见解强加给学生。

总之,任何事物都具有其自身的规律,语文教学也是如此。无论是“教”还是“学”,都有规律可行,也只有按规律去教,按规律去学,才能达到教师顺手、学生得法的目的。教师应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感兴趣并有意识地扩大知识面,培养他们分析、思考、欣赏等方面的能力。要让学生会更喜爱我们的母语,更热爱自己的祖国,更好地更有效地学好其他各门学科,更好地服务于社会,达到教育的根本目的。只有这样,我们中学语文才能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才会使素质教育的路越走越宽广!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语文教学发展智力的一些探索论文摘要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