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学论文 > 语文教学论文 > 语文教学技能创新论文

语文教学技能创新论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学技能创新论文(共含17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美猪”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语文教学技能创新论文

篇1:语文创新教学论文

新世纪所需要的人才不是知识的机械记忆者与运用者,而是探究者、发现者与创造者。这对我们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再机械的传授教材知识,而是将创新教育无形渗透于教学中,彻底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讲解为中心的枯燥灌输式教学,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以生活为平台,以探究为主的自主启式教学,引导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活跃的思维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展开有深度有广度的探究,让学生在探究中自主构建知识、提升技能,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探究过程中来,成为探究的主体,成为真正的发现者、探索者与创造者。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具有很强的问题意识与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那么,在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创新教育,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下面,笔者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一、精心导入,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的认知活动中并不是可以忽视的,而是学生认知的内在动力与强大推动力量。可以说,学生对认知对象是否感兴趣,直接关系到学生探究的深度,关系着认知活动的成败。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渗透创新教育,引导学生展开主动而积极的探究,这样学生的探究热情才能更高涨,探究思维才能更活跃,才能在教学中有更多的发现与创造。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课堂导入环节的设计,要以新颖、富有吸引力与感染力的导入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热情。

1.引入生活活水。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新课改非常重视语文学科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明确提出:要从学生所的生活现象与生活事物入手,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此,在教学导入环节,教师要重视教材与生活之间的关系,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生活素材,将语文教学带入宽广的生活空间,以生活的活水来为语文教学注入生机与活力,这样的语文教学才能更具趣味性与形象性,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现代信息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引入现代信息技术的语文教学不再是枯燥的粉笔加黑板的教学,而是以图文声像来传递信息,能够将学生带入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动静结合的教学情境之中;不再是单一的信息传递,而是以生动的图片、直观的画面、动听的音频来综合传递信息。这样的教学视听结合、动静结合,更能以音乐的感染力与画面的渲染力使语文教学富有生命的活力。处于这样的教学之中,才能不断激起学生参与的主体性与思考的主动性。

二、巧妙设问,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以教师讲解为中心的教学只是将现成知识单向地传递给学生,并不能激起学生思考的`独立性与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只是在机械地接受知识。要实施创新教育,就必须要扭转学生在教学中的被动地位与机械状态,将探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以问题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样的探究才能成为学生的主体行为,才能使学生在探究中自主地解决问题,有更多知识与技能上的增长与提高。

1.提出富有探索性的问题。问题是探究的主线,问题是否具有探索价值直接关系到学生探究的深度,决定着探究的成败。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在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与所要学习的新知之间找到最佳的结合点,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提出问题,这样的问题才能既有一定的深度,能够引发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同时又与学生的基础密切结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来成功地学习新知。

2.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正所谓“不愤不悱,不启不发”。学生的探究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阻碍着学生的思维与探究。要突出学生在探究中的主体性,就要善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学生思维困惑无法继续探究时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以问启思,以此来引导学生从新的角度与方向来展开思考,帮助学生完成探究,这样更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与灵活性。

三、鼓励质疑,增强学生问题意识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而且,解决问题只是对知识的运用,而提出问题则代表着学生思维的全过程。因此,鼓励质疑不仅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同时能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与创新意识,更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1.营造民主氛围,让学生敢问。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与认知水平,在阅读时也往往会产生许多的独特见解与感受,与教师、与教材、与学生有着不同的意见,但是在课堂上却很少听到来自于学生的不同声音,不是学生没有问题,而是畏于教师与教材的权威不敢提问。为此,教师要打破专制教学,站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以此来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与平等意识,这样才能让学生打消心中的顾虑,勇敢地发表个人不同见解,勇敢地提出问题。

2.加强方法指导,让学生会问。“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的学习贵在掌握方法,这样才能带领学生打开探究的大门,自主地学到更多的知识与技能。要让学生能够自主地提出问题,具有很强的问题意识,教师就不能只是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更为重要的是传授方法。学生只有掌握了方法,才能展开自主探究,在探究中发现、提出、分析与解决更多的问题。

3.实施赏识激励,让学生乐问。教师要运用赏识教育,发挥评价的激励效应,以得当的评价来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功与进步,享受到提问的乐趣,这样更能强化学生的探究动机,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这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核心所在。为此,我们要深入学生的学习过程,表扬与批评并行,这样才能让学生享受探究的乐趣,成功的喜悦。

参考文献:

[1]陆文玲.关于高中语文创新教育的探讨[J].新课程导学,(7).

[2]郑俊香.对高中语文创新教育的几点认识和思考[J].考试周刊,(19).

篇2:语文教学创新思路论文

语文教学创新思路论文

一、影响中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因素

(一)改革开放以来知识观的改变及信息技术的进步

促进了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知识便是生产力的思想使得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不断融入并影响着人们的知识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欣赏的是创新型人才,社会要求学生个性必须充分发展,善于自学,而这种改变与需求要求教师必须转换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进而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全能型人才。

(二)新的教育理念的诞生促进了语文教育方法的深入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1)学习在本质上是学习者主动构建的过程;(2)教师和学生分别以自己的方式去建构对世界的理解与认识,教学过程便是教师与学生合作性建构的过程;(3)教学策略必须以学习者为核心,教师只是起引导作用等。此种理论运用到语文教学方法上,就是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不再执着于简单地传播语文知识,而要在教学过程中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鼓励学生运用意会、感受等方法去进行语文学习。

(三)课程改革的力量深入了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

建国以来,我国进行了多次课程改革,一次比一次深入,新课改的实施进一步促进了各学科教学方法的改革。它要求改变以往以教授课本知识为主的教学理念,要求必须以学生为本,充分调动并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要求教师必须积极提高自身素质,进而实现“从教教科书到用教课书教学”的转变,进而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共同的成长和个性的全面发展等等。

二、优化语文教学方法策略浅析

(一)实现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自我意识和创造性

语文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必须摒弃以往“满堂灌”的教学模式,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对学生学习兴趣、接受能力、知识基础的掌握水平、学习态度、习惯、个性特点等的考察来设计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在教学方法上,教师根据课堂需求灵动变化,总之,不管运用何种教学方法,一定最大程度地考虑到学生的需求,注重对学生创造性的'培养。比如在教授《鸿门宴》一课前,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去找课本外的对项羽评价的诗词或其他文字,之后在教授该课时对项羽进行分组讨论与评价,并鼓励学生踊跃发言,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同时实现了学生主体地位及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

(二)在继承传统教学方式的同时赋予其现代化的教学理念

传统教学方式能流传至今肯定有其可取之处,对于传统教学方法我们应持“扬弃”态度,也就是说,将适应当今教学理念的合理部分保存下来并加以利用。比如我们教学中常用的问答法。问答在各科教学中的地位尤为重要,它可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教师通过问答可及时得到教学效果的反馈,根据学生认知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改善教学活动。但问答不能随意发问,必须目的明确;课堂时限一定,问题量要适中,不能满堂问,更不能拿问题去为难或惩罚学生;最后,问题难度要适中,且有梯度,对那些主观性创造性较高的问题则不必设定标准答案,根据情况利用该问题积极鼓励学生发挥其个性化的理解。对有疑问或有自己独特看法的学生,教师应积极鼓励并给予开导或启发。总之,不能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我们应充分挖掘其有用之处,使其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发挥更大作用。

(三)积极学习并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使其融入到现代汉语教育教学中

改革开放以来世界各国各民族之间的民俗文化也在不断融合与发展,在此过程中,我们可积极汲取其中有益于我国教育教学事业发展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实现我国教育事业的大发展。比如: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出现后被逐渐引入我国,情境教学法便是其中一个,且在我国各科、各阶段教学中均得到有效运用。在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也得到了很好的利用与发展。如在《麦琪的礼物》一文中,设置悬念是文章的一大特色,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寻找文中的设置悬念之处,看谁找得多、找得快。学生被激发了主动性,紧张地去认真阅读课文,寻找答案。学生大多都能在这种竞赛的情境下解决问题。

(四)提升教师素养,积极探究并创新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新课改强调教学方式的改变与创新,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积极补充能量,丰富个人知识与教学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进而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经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比如:“自学——指导式”教学,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目标,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学生在主动探索过程中学习并掌握知识。再如“引导——发现式”教学,这种教学方法是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有就是陶冶式教学,通过设计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快乐愉悦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这样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审美能力,陶冶学生性情,同时活跃了教学氛围,提高了教学效率。以上教学方法能实现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加深师生情感,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创新能力。

篇3:小学语文教学创新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创新论文

【摘要】面对现在教育教学中暴露出现有教学方法带来的弊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就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改善原有的情况,同时顺应时代潮流大发展的浪潮,不断引入新的教学模式,还给学生一个快乐的课堂,让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同时懂得做人的道理,并且能够为学生日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课堂教学

在原有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大部分时间是以讲授为主,按照教材,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的讲。殊不知,传统的和尚念经式的教学,只会使学生们觉得学学的内容都是书本上写的,自己看书就可以,何必还要浪费时间在课堂上。因此,这就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在课堂上引入新的教学模式。“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通过同志的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未来人才培养的核心就是创新能力。因此,我们必须从小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开端。

一、对课堂组织形式进行创新

传统的课堂是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的,这种死板的组织形式很容易遏制学生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学生需要自己去对文章进行阅读和感悟,也需要和其他同学一起讨论,相互帮助。讨论式教学能够很好地满足学生的这一学习需求,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经常采用的讨论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同桌讨论,一种是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

论。为了改变这种一成不变的讨论方式,我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例如,学习《只有一个地球》时,为了使学生能够对课文有一个深入的理解,我以“火星也和地球一样有水和生命存在”这句话作为切入点,组织学生进行了一场辩论———“移民火星能否实现”。学生围绕着这一问题进行正反方的辩论。学生通过自己在网络或图书馆里所搜索的资料将课文内容进行了延伸,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对教学手段进行创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逐步走入了小学课堂,为我们的教学起到了很大的辅助作用。多媒体具有强大的信息输出功能,它能为学生带来立体的刺激,使学生的多种感官都参与到认知活动中来,变抽象为具体、复杂为简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激发,促进课程教学的不断优化。如教学《科学的精神》时,我就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了水稻丰收的场景和炸药爆炸的情形。当课文中的内容用多媒体以动态的方式展示出来时,学生都感到非常震撼,也深深地体会到了科学家不畏困难,刻苦钻研的精神,学科学、用科学也成了他们头脑中一种强烈的需求。再回到课文学习中来,学生无论是回答问题还是进行交流和互动,都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学效果也非常好。

三、对教学语言进行创新

教学语言能够反映教师的综合能力,也是学生能够感知最为迅速的因素。对教学语言进行创新是教学创新中最为直接和外在的因素。每个教师的教学语言都有自身的风格。风格化语言的形成是教师个体精神的外化,它的形成非一日之功,只有当教师对于创新达到了一种自由的成就阶段,它才会逐渐产生、发展并最终形成。如进行复韵母ei的学习时,为了避免学生将ei与ie混淆,我就先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大e要和小i一起爬山,爬了一会小i就爬不动了。这时,大e说:小i,我拉着你爬。于是,大e在前面拉着小i往上爬。大e带小i,边爬边喊ei,ei,ei。全新教学语言能够使学生对拼音的学习产生一种形象的认识,他们对这种练习形式也很感兴趣,学习兴趣得到了有效激发。

此外,教学语言并不只是教师所说的话,它还包括教师的体态语言,即教师的'面部表情、目光以及手势等。我们的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艺术创新过程,教师要将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言充分地调动起来,二者相互作用,形成有效合理,创造一种形式多样,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的教学语言,使学生对教学产生一种美的体验,强化他们的审美感受。

四、对板书进行创新

板书是教学内容的浓缩,对于整堂课来说,板书的作用是总结学习内容,提醒学生注意本课的主要脉络。要想使板书新颖别致,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教师就要对课文进行深入的挖掘,发现其潜在的构思线索,将课文的内在结构以一种直观的形式展现出来。同时,板书要形象、生动,如果可以,还要配上一些简笔画或几何图,凝聚课文精华,从微小之处探寻课文,将所学内容以创新的形式定格。如学习《龙的传人》一文时,我先利用简笔画在黑板上画了一幅简单的龙的形象,然后结合课文中对龙的描述“角似鹿,头似牛,嘴似驴,眼似虾,耳似象,鳞似鱼,须似人,腹似蛇,足似凤”边说边画,并不时地咨询学生的意见:“大家看老师画的角像不像鹿?”等我画完,学生基本上就能将龙的这几个特征都记住。到课堂的最后,我又将一些与龙有关的成语整齐地写在了黑板上。在进行板书的创新时,教师只有让学生充分地参与进来,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板书的设计与完成环节,才能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为深刻。总之,教师要对板书的形式进行创新,力求新鲜生动。这是课堂教学艺术的有效体现,也是我们进行教学创新的一个目标。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关注学生的发展,使学生对创新没有任何的顾虑,爱上创新所带来的成就感,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使他们成为高素质的建设人才。

参考文献

[1]房玉红.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实践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Z2).

[2]刘红云.新课标下如何创新小学语文教学[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3):148-149.

篇4: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论文

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在培养学生创性能力方面比其他学科更具有优势。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我们语文教师更应该发挥本学科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启发学生的思维,利用丰富的教学材料,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转变观念,树立创新意识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这就要求教师要从战略的高度认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彻底转变陈旧的教学模式和落后的教学观念,树立同时代要求相适应的教育观念。要重点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改变过去单以分数高低衡量学生优劣的质量标准,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着眼点,把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中之重。这就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对事物的质疑态度和辩驳批判精神,要改变教学中“满堂灌”、“填鸭式”、“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等传统方法,转变迫使学生机械地被动地获取知识、接受教育的观念,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亲自实践,提高他们对各种事物的正确认识。这样会变“学会”为“会学”,学生的创新能力必然会在教学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在传统的思想中,教师是具有绝对权威的,这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思想。比如问到“弯弯的月亮像什么”这个问题时,几代人的回答几乎如出一辙,那便是“弯弯的月亮像小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敢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创设一个宽松、愉快的课堂学习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激发兴趣,鼓励学生创新

谈到创新,学生往往会产生神秘感和可望而不可及的惧怕心理,认为那是科学家的事,自己没有资格也没有能力去创新。其实,人人都有创新的潜能,教师只要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导,就能极大地挖掘这种潜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适时引导,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敢于发问,敢于提出新颖大胆的想法和主张。教师对学生充满好奇心的问题要特别重视和呵护,要多用一些鼓励性的话语,如“你提的问题很不错,很有见地,继续努力”、“这位同学的想法很新颖,咱们不妨一起来讨论一下”等等。这样的鼓励,能使学生在课堂上敢问、敢说,敢问别人不敢问的问题,敢说别人不敢说的想法,能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开拓和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方法灵活多样,激励学生创新

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阅读法。要想有所创造就必须先学习知识、经验和技能,创新要求学生必须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结合语文的学科特点,阅读便是储备知识的一个最好的方法。 在教学中,我总是鼓励学生多阅读,以拓展知识面,丰富知识储备。如在讲过《晏子使楚》一文后,我便鼓励学生课下查阅资料,阅读晏子的其他故事。这样就让学生养成了多读的好习惯,增加了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他们的视野,活跃了他们的思维,为其创新打下了基础。

2、讨论法。在课堂上,老师可根据学生掌握的知识,有意识地创造一些“小问题”让学生讨论,将学生分成正反两方,让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不断发表新的看法和见解,久而久之,便渐渐地形成和提高了创新能力。如在讲《麦琪的礼物》一文时,就可以设置问题,让学生讨论:两个人都卖掉了家中最宝贵的、心中最珍爱的东西,买来的却成了最无用的东西,这样的做法究竟可不可取?学生们分成了两派:有人认为,为了“爱”,这种做法是对的;有人认为,爱情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上的,连最起码的生活都保证不了,还如何去“爱”?两派同学进行了激烈的辩论,通过争论,学生们对问题看得更全面,也更深刻地理解了文章的主旨,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和发展。

3、想象法。在教学中,我总是让学生尽情发挥、大胆想象。讲《背影》一文时,读到父亲为我去买橘子的情节,我就让学生推测父亲的内心活动,体会他的内心世界。通过这样的想象,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了父亲的良苦用心,更好地理解了文章的主旨。在讲古代的诗词时可让学生在脑海中想象诗人的形象,想象诗人所描绘的名山大川的形象,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大胆想象,大胆创新。

4、逆向思维法。即让学生抛开常规的思维方法而采用反向的思维方法。如在写《我的老师》之类的文章时,学生们大都是赞美老师,而我就会指导并提醒学生:老师不是圣人,他们也只不过是食人间烟火、吃五谷杂粮的凡夫俗子,有着人所共有的七情六欲,所以他们也有缺点和错误,大家在写作文的时候,可以大胆地写出你们对他们的看法。后来,就有学生在作文中写出了老师们存在的一些问题,语言恳切,很有新意。

5、实践法。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创新的舞台,使其有用武之地。在教学中可让学生亲身实践,如学习《白毛女》之后,可组织学生表演课本剧,在表演过程中,学生对人物的性格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文章的写法、布局有了更科学的想法,从而也会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另外,还可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如演讲比赛、征文比赛和社会调查等,让学生走出课堂,多实践、多锻炼,促使其不断创新。

篇5:语文教学创新教育论文

语文教学创新教育论文

一、创新教育应以正确的质量观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和素质

传统的教学是比较着重课本的知识的传授,一般也只能拿学生成绩的多少来衡量教学质量的优劣,在这质量观的指挥棒下,教师也就只注重课本知识的传授,学生按教师传授的课本知识的掌握知识的多少来衡量质量,而不要求从学习的能力和素质的角度来衡量质量。只有教学质量观才会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给予高度重视,语文教学在这种质量观的指导下,在重视课文知识传授的同时,重视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以适应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具体做法如下:

1.从学生学习的差异性出发

营造了富有变化的能够激发学习兴趣的氛围,才能推动其求知欲,发展其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创新意识,不能只靠教师的讲述来启发,要注重营造创新氛围。精讲多练,激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小实验、小发明、小创造,如,在教学《中国石拱桥》一课时,让学生课前收集好中国的各种桥梁图片,让学生给图片上的桥进行归类,并说出各种桥梁的历史和桥结构特点及不足。由课内延伸到让学生自己去设计一座自己心目中理想的桥,然后加以点评,这样既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从中挖掘他们创新意识的潜能。

2.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

让学生在质疑中提高学习能力和素质。学生能够大胆提出问题的能力,其实就是他们自学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显现。学生质疑能力的深浅,其实反映了他们钻研新知识的表现程度,课堂上,教师要做好示范,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要做到立场观点正确鲜明、思路清晰条理、方法科学得当,语言准确生动。如,学习《白杨礼赞》一课,就可以提出一系列问题:找资料了解白杨树是一种怎样的树?它生长在哪里?生长环境怎样?找词典了解“礼赞”是什么意思?结合课文阅读文中描写白杨树精彩片段的地方,理解作者为什么要礼赞它?文章采用的表现手法有哪些?作用何在?这当中,如果学生提出了独到的有新意的问题,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这样学生不仅拓宽了知识面,又能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还能让教师和学生之间关系更加密切,从而营造了和谐、生动的学习氛围。

3.训练学生大胆的想象力

提出自己延伸课内知识的问题,提高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引发学生的闪光点。可以提出一些能引起争议的问题,甚至是已成为定论的问题进行讨论,积极思索、触发灵感、集思广益,从而获得较多的创造设想。如,上《电子计算机的多种功能》一课时,就可以引发到现实生活中来。例如,有些学生由于受许多大中专生走出校门仍无分配的表面现象所影响,产生了读书无用论的思想,产生厌学的情绪,针对这种不良的现象,提出了“读书到底有没有用”的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互相讨论,最后学生明确目标。还可以对学生的想象能力进行培养。想象是创造的源泉,培养学生想象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最常用、最有效的一种方法,比如,《故乡》水生和宏儿以后的生活情况怎样?关系怎样?请你想象一下,并把你的想象内容告诉人家。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发明创造,培养想象能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条件。

二、创新教育应以现代的教学方法教会学生学习语文

现代教育思想是突出学生在动手能力和动笔能力相结合,调动学生内存的能力,认真把握学生主体性的表现形式。想方设法为学生构建学习活动的空间,培育学习的能力。从不同的教学对象的特点出发,可以选用以下几种不同的教学方法。

1.互动法

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学生关注的一些网络语言,吸引他们对学习新课的兴趣,鼓励他们质疑问题,发表不同的见解,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出来,教师可以利用导读方法来启发诱导学生把握方向,认真钻研,主动探求,自主学习,自获结论,逐步减少对学生学习的控制,这样才能逐步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2.动手法

在训练写作时,写一篇说明文,学生如果没有真实的素材,就写不出好文章,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灵感,在写作之前,带学生去参观手工制茶的整个过程,学生亲临之后,个个跃跃欲试,思维顿时就非常敏捷,写作训练会顺利地完成,达到了创新能力的培养效果。

3.归类法

同类型的几篇文章作比较教学,比如,《皇帝的新装》《变色龙》《故乡》等,课文中的人物进行对比来教学,让学生在阅读比较中获得人物形象。

4.图示法

借助多媒体这一教学工具,用不同的符号,用图表示出来。特别是课文中的一些问题,让学生一一提出来,然后一一解答。用这种教学方法,大大缩短授课的时间,增加课堂教学容量,而且能启迪思维,形成条理清晰的整体形象。此外,在语文教学中有意地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推理能力、辩证批判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等,都有助于教师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结语

总之,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以培养学生个性,开发学生的能力为前提,进行多样化、开放性的教学,重视学生学习过程,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启发学生独立谋求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和方法,我想,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才能在知识经济时代不会落伍,不被淘汰,促进教育教学的不断深入,为21世纪多输送创新人才。

篇6:创新实践语文教学论文

创新实践语文教学论文

一、让小学生走向智慧需要学生重视实践

新教育倡导者曾经对理想的智育进行过比较丰富而又准确的诠释,其中有一条是这样说的:“理想的智育,应该具有开放性,注重实践性,与生活相联系,与社会相沟通,使学生关注窗外的世界,校外的天空。”这样的诠释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语文课程实践性很强,我们的语文教学则应当认真思考广泛而又普遍的实践性问题。

以往的语文教学我们也比较重视学生实践,但学生的实践时空还显得不够理想,这就从一定意义上说明,小学生很难形成语文阅读的创新创造能力。依据教授所阐明的原则,小学生阅读实践必须追求开放性,开放的内容可以是我们学生的生活,也可以是社会,还可以是学生学习生活之外的所有内容。

对学生学习生活的开放性实践,我们往往会有比较片面的理解。首先是担心浪费了学生学习的.时间,其次是担心学生会走向不正之途。譬如学生现在大部分都能够用QQ来聊天,我们的教师和家长一般都是禁止的,但往往又不能禁止得了,小学生还是偷偷摸摸地聊着。那怎么办?我们身边的许多教师都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如何利用QQ让小学生“聊”与语文学习有关的“天”,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笔者感到其发展和创新意义还是比较明显的,譬如在教学中,我们让学生上网搜寻资料,提高学生的前置性学习效果;让学生把自己的阅读感悟和同伴进行网上交流,获取互动效果。现在我们则可以做出这样的猜想:如果我们能够让孩子多进行电子作文,学生之间利用信箱进行文稿交流,相互之间进行评点,肯定能够获取更为广泛而又深刻的实践效应。学生完全可以博采众长,进而发展自己的智慧。

二、让小学生走向智慧需要学生创新探究

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在我们的一些老师尤其是我们的家长中仍然看重学生的分数,这也难怪,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还是要靠分数衡量学习效果。但对于我们每个教师而言,应当认真关注的不是结果——学生的分数,而应当是学生争取高分的过程——手段和途径。当下语文阅读教学叫得最响的应当是学生的创新探究。

所以,我们必须努力形成这样的思想:、使教学活动走出分数的误区,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使学生成为人类文明之火的传薪者。”要想真正意义上让我们的小学生能够在未来将中华民族的文明之火理想地传承下去并能够有所发展,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则必须努力起步开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

小学语文的每篇课文,都堪称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的典范,譬如六年级上册教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记述古代人物的课文《负荆请罪》,有记述现代人物的课文《最后的姿势》《钱学森》等,有体现当代思想观念的课文《学与问》,也有生动地赞美动物的课文《麋鹿》,有的课文还热情的讴歌了人间的亲情,如《船长》,诸如此类的篇目,如果让我们小学生进行创新探究,那么小学生的智慧则将更为丰富起来。譬如让学生探究《最后的姿势》,笔者就注意让学生紧扣“最后的姿势”品读语言文字,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达成这样的教学目的,必须让学生创造性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必须让学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要让学生抓住“英雄不死,精神千秋”这句话进行挖掘,使学生能够将文题中“最后”的内容变得丰富起来:爱的姿势、责任的姿势、英雄的姿势、师德的姿势、千秋的姿势。

三、结语

总之,语文教学是实践性强的课程教学,语文学科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实现学生创新创造力的必然途径。学生创造力的体现离不开学习智慧的生成,生成学生课堂学习智慧是我们广大教育教学工作者都应该认真思考的课题。

篇7:语文教学论文:浅论语文技能教学-说课

文/王海莉

摘 要:说课的重点是“为什么这样做”,说课在于说理,在于说清“为什么这样做”。在说课活动中教师不仅要说清怎样教,而且要说出这样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根据,力求做到言之有理有据。

关键词:技能;说课;说理

在当今教育模式不断进步和完善的大背景下,要求老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技能不断地与时俱进,已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说课就是老师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技能。

说课是在我国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进行教学研究的有效形式。最初的说课主要是指授课教师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讲述自己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听者评说,提出改进意见,再由教师修改,完善教学设计的活动。随着说课的深入发展,特别是语文教学这样一个有着自由创作的学科,赋予教师和学生多的自由性,这样就要求老师说课的形式和内容越来越丰富。基础性的说课要更加深入发展,说课的形式和内容及设计也要更加吸引学生。在语文教学中,老师要深刻研究教材,熟悉课程标准,研究和丰富教学方法。我认为,说课的过程不是教案的简单重现,而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这也就说明说课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技能。在教学中老师要明白说课的重点是“为什么这样做”,要把教学构思、教学效果及其理论依据说清楚。说课不是宣讲教案,不是浓缩课堂教学的过程。说课在于说理,在于说清“为什么这样做”。在说课活动中教师不仅要说清怎样教,而且要说出这样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根据,力求做到言之有理有据。教师要明白提高教学质量,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关键是要改变课堂教学形式,而说课在改变课堂教学形式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语文教学中,我十分重视说课这种教学技能,在不断的研讨中,我相信会使老师的教学能力有一个大的飞跃,可以更加自如地应对各种教学材料和教学问题,大大提高老师的教育成果。说课就是借助于语言把教师的知识和经验呈现出来,在我的语文说课中,我认为这就是老师对自身的教学情境和经验作出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和反省,可以发现和澄清自身的隐性教育观念和思想,并在说课中发现新的教学理念,进而转化为老师自觉的教育教学行为,在不断的说课中使老师不断成长。语文说课中老师可以运用无限的想象力和自由创造力,这样就更加保证了在语文说课中不像理性学科中有那么多的限制,可以让老师之间的交流更加有深度,更加有针对性,使老师得以在更大范围内共享。在传统的.学校文化里,老师长期奉行“个人主义”,这样使老师的学习和教学与其他老师相互隔离,有时还会使老师陷入孤立无援的困境,由此我也发现在教学中能使老师解决许多问题,在和参与说课的老师们通过对课堂内容分析、阐述、讨论,表达自己对教学问题的解决和思路,就会让我学到很多知识,老师们各自分享想法,相互解答疑问,争辩、评价解决各种问题,从而可以使老师更好地改进课堂。

在语文说课这种形式下,我相信会对老师自身的教学有很大的启发,在说课这样的教学技能下,通过沟通不断地反思、虚心求教,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提高老师的对话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老师能够独立思考,充分发挥老师的创造性。

说课,让语文教学变得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肖峰。学会教学:课堂教学技能的理论与实践。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朱新春。教学工作技能训练: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07.

(作者单位 河南省濮阳市第九中学)

篇8:小学语文作文创新教学探讨论文

小学语文作文创新教学探讨论文

摘要:对于小学生来说,作文是提升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作文对于小学生表现自身情感,了解文字魅力,反应小学生文学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写作可以扩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语文修养。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如何在作文教学中探究新的教学方法,进行作文教学的创新和探索,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关键。本文从作文的教学实际出发,分析和阐述了当下作文教学的弊端和不足,提出了有指导作用的创新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创新

随着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作文教学也在不断变革。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多钻研教材,多学习教育理论,与时俱进,创新教学方法,让作文教学再上一个新台阶。纵观现在的作文教学,方法的传授压制了对学生情感的启发,学生的作文流于形式,缺少真情实感的表达。教师要丰富作文教学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教学气氛中提高写作兴趣和写作技巧,从而实现作文带动语文成绩的提高。

1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1.1不重视培养学生的写作情感。从作文教学现状来看,学生的作文重技巧轻情感情况突出。学生的作文要么记流水账,要么是华丽辞藻的堆砌,没有真情实感的表达和流露。文章是有章法的,作文教学如果只教学生怎样在写作时遵循规矩,而不重视让学生在文章中表达情感情绪,学会用情感写作,这样的教育教出来的只能是作文机器,而不是真正喜欢写作的人。

1.2作文教学与现实脱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写作文,有兴趣的去表达比知道写作技巧更重要。很多教师更侧重于传授学生写作方法,让学生在考试中如何取得高的分数,或是告诉学生某一类作文如何写,急于让学生的作文达到一定的思想高度和境界。这往往都是欲速则不达的教学结果。学生的写作兴趣彻底被抹杀,只剩下机械的照搬模式写作,今后写作水平的提高很难。有句俗语“编筐织篓全在收口”,所以会看到很多小学生的文章,通篇的表述都稀里糊涂,就是收尾会有个很有高度的概括,一看就是根据老师教授的作文方法加上去的。这样的作文教学往往会让学生失去写作的兴趣,违背了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改变了他们对世界真实看法。

2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创新策略

2.1改命题作文为作文题目自拟。以前语文考试大多是命题作文,学生根据作文要求写的有板有眼,但是缺少创新,学生的思路总是围着文题,怕跑题。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考试作文的题目一般都是给范围,然后由学生自拟题目。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也要让学生开阔思路,学会自拟作文题目。享受更广阔的'作文创作空间。教师要循循善诱,让学生学会自拟文题创新的同时不跑题,教会学生创新的方法和规则。使学生的作文思维不断发散,打开写作思路。小学作文会在选题上不断发展,让学生更加感受到作文的文学魅力,从而使学生的写作水平持续发展下去。

2.2应用多种形式的作文教学方法。作文教学要想提高质量,必须改变教学方法,以往那种教师灌输式教学模式已经被彻底淘汰。课改之后的小学作文课堂更加生动活泼,教学形式多样,教学手段多元,随着作文课堂不断优化,学生对作文课堂越来越感兴趣,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朗诵自己的文章,讨论对作文题目的意见等等。学生们通过交流写作心得来提高写作的兴趣和质量。随着多媒体教学的加入,作文课堂教学也更加生动起来,视频、音频的加入,让更多的好文章进入同学们的视野和耳朵,让学生在增加见识的同时也兴趣倍增。这种形式多样化的作文课堂,不但是课改的要求,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

2.3让作文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艺术源于生活。很多学生在写作时空洞无物,是因为他们没有经历,没有见识造成的。要想让学生写出一篇好文章,就要让他们从生活中、从现实中去感受,然后把感受升华到情感,最后完成文字的表达。作为教师要利用作文教学,为学生提供这样的机会,或是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多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和自然的美好。教师可以启发式的安排一些实践活动,比如观察校园里的花草树木,比如带学生去福利院看望孤寡老人,有这样的经历,学生再写作情感会真实很多。教师还可以组织作文比赛,对作文水平高的学生进行表扬和奖励。

3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创新的意义

3.1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爱写作才能会写作。要想让学生把作文写好,首先要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学生对写作有兴趣才能写出好文章。现在有很多学生讨厌写作文,只能背作文,买来作文选一个类型的文章背一篇,等考试的时候就不用再写了。面对这样残酷的现实,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必须创新。要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喜爱写作,而不是讨厌和恐惧写作。学生只有对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写出好文章。喜欢写作的学生会乐于收集平时生活中的趣事写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良好的写作习惯就形成了。

3.2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首先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作文几乎占据了考试的一少半成绩。一个爱写作的学生语文成绩不会太差。相反如果作文成绩上不去,语文成绩的提高就是空话。语文教师通过创新作文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不单单是让学生掌握写作方法这么简单,也要多读书,丰富阅历,走出家门、走出校门,到社会中去实践和感受。多进行作文练习,写作能力会加强,写作成绩也会有质的飞跃。

4结束语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创新是大势所趋,是教育规律的驱使,也是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和语文成绩的关键。小学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多观察,多收集写作素材,进行真情实感的表达,反映对生活的热爱和执着,展现学生的天性和童真,真正写好作文。

作者:周华 单位:大石桥市南楼经济开发区南开小学

参考文献:

[1]孙振山;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创新初探[J];中华少年;2016年11期.

[2]许雪红;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5年03期.

[3]刘凤霞;浅议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3年09期.

篇9:语文教学论文:植根传统文化 创新语文教学

语文教学论文:植根传统文化 创新语文教学

语文教学论文:植根传统文化 创新语文教学

作者/白荣琦

语文教学需要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才能为语文教学注入生机和活力。

一、把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生考试成绩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主要指标,教学因此变成考什么就教什么,并逐步演变为纯知识、纯技巧的教授和模拟考题的反复演练。这极大降低了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语文课成了学生最头痛的课程,语文教学因此走入瓶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学”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关键。中学语文教材所选的古诗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在教学中不应只是教师讲讲字词,学生背背课文,而是要引领学生走进屈原、诸子百家,走进陶渊明、李白,走进杜甫、苏轼、陆游、辛弃疾,走进李清照、柳永,与他们进行心灵的对话和精神交流,理解他们的浪漫豪放,他们的爱国情怀,他们的婉约缠绵。让学生在走进经典的过程中,充实精神世界。让学生学在仰望苍穹、亲近自然的过程中,感受亲情,纯洁心灵。朗诵比赛、名句赏析、文体改写,旧曲新弹、古为今用,凡此种种,都可以极大丰富语文课堂的内涵,调动学习的兴趣。

二、传统文化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中华民族的历史是一部波澜壮阔的斗争史,无数爱国忧民的仁人志士抒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光辉诗篇。屈原的《离骚》、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示儿》、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夏完淳的《别云间》、谭嗣同的《狱中题壁》、陈毅的《梅岭三章》等等,都堪称佳作。通过这些内容,让学生了解志士仁人投身国家、建功立业的人生追求和矢志不渝的报国情怀。让学生懂得个人的命运只有和国家、民族的利益联系在一起,才是最有意义的,才是对社会最有益的。

三、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作为传统文化载体的精彩华章,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人文情感,饱含着丰富的道德因素,蕴藏着厚重的文化积淀,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最佳学习材料和内容。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用心去理解、细细地品味感悟其中的丰富意境和深刻哲理。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使心灵的琴弦被拨动,传统文化的营养就会像春夜的喜雨,悄然滋润学生的心田,文明的种子才会生根、发芽、成长。(教学论文 )要用事实让学生懂得,那些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中取得卓越成就,做出巨大贡献的人物,无不与他们深厚的传统文化积累息息相关,他们用文字记载下来的研究成果,同样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博大的人文情怀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堪称楷模。一个具有丰厚传统文化知识的人,往往是一个有良好修养的人,他们表现出来的高雅气质和文明言行会使人顿生敬意。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自觉地掌握和积累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凡是那些被人称道的锦绣文章,字里行间无不闪耀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光芒。“腹有诗书气自华”,学生养成了学习和积累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习惯,假以时日,他们必将收获丰硕的成果。

四、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有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

中国传统文化,包含许多修身养性、洁身自好、独善其身、重义轻利、安贫乐道的内容,儒家思想更是成为影响中国两千多年的`道德标准。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人生态度,今天仍被许多人作为座右铭,勉励自己不畏艰难,敢于探索,奋力实现人生目标。

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处世观、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铮铮气节、王之涣《登鹳鹊楼》中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杜甫《望岳》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等诗句,给人一种积极、乐观、充满信心的力量;岳飞《满江红》中“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文天祥《过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人生价值观、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旷达胸襟和深沉的忧患意识、郑板桥《竹石》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体现了作者不畏艰难的人生观等等。

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以强大的人格力量感染人,在潜移默化中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在今天仍然具有积极意义。语文教学中要把这些传统文化中的精粹与我们时代的要求有机结合,激励学生珍惜美好时光,培养良好品德,努力学习,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积极投身到祖国的建设事业中,实现人生价值。

五、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知识有利于拓展语文教学

因为语文教材的篇幅有限,所以,仅依靠课本传承传统文化远远不够。在教学中,一是要根据情况增加一些符合学生实际的传统文化的经典 篇章。二是要把传统文化的传承从课内向课外延伸,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中。

比如,可以让学生练习钢笔字、毛笔字,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利用周末时间,指导学生搜集传统文化的内容和当地历史,办手抄报、黑板报,写调查报告,并要学生在家长指导下学习刺绣、剪纸、布艺等。给学生提供的这个平台,当学生亲身去了解、感知以后,当他们真正体会到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后,民族自尊心和文化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

以传统节日为载体,也是传承传统文化的有效方法。中国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

因此,充分利用民族传统节日,能有效传承民族文化。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冷淡源于他们的不了解,责任不在学生。每一个传统节日到来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通过访问长辈,查阅资料,了解这个节日的来历、民间庆祝节日的活动方式、纪念意义等,让学生把收集到的内容在班级中交流,用收集到的内容办手抄报、黑板报,以记事的方式写作文,既传承了节日文化,也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把语文教学植根于传统文化的沃土,把传统文化中的精粹与我们时代的要求有机结合,激励学生珍惜美好时光,养成良好品德,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积极投身到祖国的建设事业中,实现人生价值,是语文教师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作者单位: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三墩中学(735000)

篇10:小学语文作文创新教学探讨论文

摘要:对于小学生来说,作文是提升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作文对于小学生表现自身情感,了解文字魅力,反应小学生文学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写作可以扩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语文修养。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如何在作文教学中探究新的教学方法,进行作文教学的创新和探索,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关键。本文从作文的教学实际出发,分析和阐述了当下作文教学的弊端和不足,提出了有指导作用的创新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创新

随着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作文教学也在不断变革。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多钻研教材,多学习教育理论,与时俱进,创新教学方法,让作文教学再上一个新台阶。纵观现在的作文教学,方法的传授压制了对学生情感的启发,学生的作文流于形式,缺少真情实感的表达。教师要丰富作文教学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教学气氛中提高写作兴趣和写作技巧,从而实现作文带动语文成绩的提高。

1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1.1不重视培养学生的写作情感。从作文教学现状来看,学生的作文重技巧轻情感情况突出。学生的作文要么记流水账,要么是华丽辞藻的堆砌,没有真情实感的表达和流露。文章是有章法的,作文教学如果只教学生怎样在写作时遵循规矩,而不重视让学生在文章中表达情感情绪,学会用情感写作,这样的教育教出来的只能是作文机器,而不是真正喜欢写作的人。

1.2作文教学与现实脱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写作文,有兴趣的去表达比知道写作技巧更重要。很多教师更侧重于传授学生写作方法,让学生在考试中如何取得高的分数,或是告诉学生某一类作文如何写,急于让学生的作文达到一定的思想高度和境界。这往往都是欲速则不达的教学结果。学生的写作兴趣彻底被抹杀,只剩下机械的照搬模式写作,今后写作水平的提高很难。有句俗语“编筐织篓全在收口”,所以会看到很多小学生的文章,通篇的表述都稀里糊涂,就是收尾会有个很有高度的概括,一看就是根据老师教授的作文方法加上去的。这样的作文教学往往会让学生失去写作的兴趣,违背了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改变了他们对世界真实看法。

2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创新策略

2.1改命题作文为作文题目自拟。以前语文考试大多是命题作文,学生根据作文要求写的有板有眼,但是缺少创新,学生的思路总是围着文题,怕跑题。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考试作文的题目一般都是给范围,然后由学生自拟题目。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也要让学生开阔思路,学会自拟作文题目。享受更广阔的作文创作空间。教师要循循善诱,让学生学会自拟文题创新的同时不跑题,教会学生创新的方法和规则。使学生的作文思维不断发散,打开写作思路。小学作文会在选题上不断发展,让学生更加感受到作文的文学魅力,从而使学生的写作水平持续发展下去。

2.2应用多种形式的作文教学方法。作文教学要想提高质量,必须改变教学方法,以往那种教师灌输式教学模式已经被彻底淘汰。课改之后的小学作文课堂更加生动活泼,教学形式多样,教学手段多元,随着作文课堂不断优化,学生对作文课堂越来越感兴趣,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朗诵自己的文章,讨论对作文题目的意见等等。学生们通过交流写作心得来提高写作的兴趣和质量。随着多媒体教学的加入,作文课堂教学也更加生动起来,视频、音频的加入,让更多的好文章进入同学们的视野和耳朵,让学生在增加见识的同时也兴趣倍增。这种形式多样化的作文课堂,不但是课改的要求,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

2.3让作文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艺术源于生活。很多学生在写作时空洞无物,是因为他们没有经历,没有见识造成的。要想让学生写出一篇好文章,就要让他们从生活中、从现实中去感受,然后把感受升华到情感,最后完成文字的表达。作为教师要利用作文教学,为学生提供这样的机会,或是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多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和自然的美好。教师可以启发式的安排一些实践活动,比如观察校园里的花草树木,比如带学生去福利院看望孤寡老人,有这样的经历,学生再写作情感会真实很多。教师还可以组织作文比赛,对作文水平高的学生进行表扬和奖励。

3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创新的意义

3.1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爱写作才能会写作。要想让学生把作文写好,首先要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学生对写作有兴趣才能写出好文章。现在有很多学生讨厌写作文,只能背作文,买来作文选一个类型的文章背一篇,等考试的时候就不用再写了。面对这样残酷的现实,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必须创新。要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喜爱写作,而不是讨厌和恐惧写作。学生只有对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写出好文章。喜欢写作的学生会乐于收集平时生活中的趣事写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良好的写作习惯就形成了。

3.2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首先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作文几乎占据了考试的一少半成绩。一个爱写作的学生语文成绩不会太差。相反如果作文成绩上不去,语文成绩的提高就是空话。语文教师通过创新作文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不单单是让学生掌握写作方法这么简单,也要多读书,丰富阅历,走出家门、走出校门,到社会中去实践和感受。多进行作文练习,写作能力会加强,写作成绩也会有质的飞跃。

4结束语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创新是大势所趋,是教育规律的驱使,也是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和语文成绩的关键。小学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多观察,多收集写作素材,进行真情实感的表达,反映对生活的热爱和执着,展现学生的天性和童真,真正写好作文。

作者:周华 单位:大石桥市南楼经济开发区南开小学

参考文献:

[1]孙振山;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创新初探[J];中华少年;2016年11期.

[2]许雪红;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5年03期.

[3]刘凤霞;浅议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3年09期.

篇11:中职语文教学模式创新论文

中职语文教学模式创新论文

一、中职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语文教学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广泛,特别是针对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应该具备一定的专业特点和适应性,涉及到许多实际应用的内容和领域,这就要求教师除了要具备良好的语言知识功底之外,还要具有灵活的思维和应用能力。而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并不乐观,教师的综合能力普遍不强,教学的组织和安排缺乏特色,教学内容的设置也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专业特点,教师的教学技能、课堂主导能力以及学科实践应用水平都亟待提高。教师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欠缺,必然会严重阻碍中职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二、中职语文教学模式创新策略

1.提高学习的语文关注度

要想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关注度,就要从兴趣的培养着手。其实,作为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语文学科,还是很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兴趣的。中国的文学与文化源远流长,热爱文学的学生也不占少数,教师可以通过对一些优秀作品的品鉴和讲解,让学生感受到文学的力量和魅力,引导学生进入文学的殿堂,让学生养成乐于阅读、勤于思考的习惯,这也是为他们打开兴趣之门的第一步。另外,教师的人格魅力也是十分重要的,要“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应该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言传身教,让学生对语文学科产生热爱之情,乐于同教师进行探讨和交流,培养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对语文学科爱好和重视起来。

2.确立以就业为导向的语文教学内容

中职语文教学的内容要有所侧重,不能等同于一般高中的语文教学。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的时候,要将课本内容同学生的专业学习内容结合起来,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在相关领域内的语文应用能力。比如,写作教学就要更偏重于应用文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应用文阅读和写作能力。阅读能力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要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这对他们将来的就业都是很有帮助的。现在网络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入一些网络上的热点内容,或者选取一些和学生专业学习相关的内容,进行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善于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关心时政的习惯。只有建立起以学生专业学习和就业为导向的语文教学体系,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才能更加充满生命力,达到技能培养与教育育人的目的。

3.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

中职语文教师的自身能力提升,也是提高中职语文教学质量和效果的`重点。学校应该重视中职语文教师的培养和发展,在引进一些专业素养较好的教师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在职教师的培训,经常组织集体备课,让有经验的教师介绍教学经验,传授教学方法。同时,学校要积极鼓励教师革新教学方法,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积极推广多媒体教学和新课件的应用,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方法和理论的研究和调研活动,对教师的科研和教学改革提供支持和资助。只有教师的综合能力提升了,教学内容和模式的改革,才有可能可持续地发展下去。

三、结论

中职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值得我们研究和思考的,教学模式的改革与转变也势在必行。在职业化教育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积极转变观念,革新教学思路和方法,将对中职语文教学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作为中职语文教学的一线教师,更应该对教学现状进行认真总结和探讨,拓展思路,为中职语文教育的发展开辟崭新的空间。

篇12: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论文

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论文

一、语文教学营造争鸣氛围

思考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一旦学生能自己提出问题,说明他们的思维已经活跃起来了,对问题有了兴趣,这时候教师更要及时进行启发和引导,让他们对同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从而促使他们养成爱提问和善质疑的良好学习习惯。在平时的学习中,学生向教师发问时急切渴望教师的解答,但是我认为,此时教师不宜急于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而给予解答,而应循循善诱地引导他们做更进一步的分析和理解,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路径,促进学生思维的进一步发展,提高学生语文教学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教师更要分析和总结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把问题归类解决,一般的情况下:

第一类是关于字、词、句的理解,分析和运用问题;

第二类是关于思想内容、修辞手法、写作特点和写作手法的总结和掌握的问题;

第三类是超出课文外或有时甚至是教师也未想到的问题。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不论是课内还是课外,甚至是意想不到的,教师都应该引导学生认真细致地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思考、探究、讨论,并寻求尽可能完善的答案,在讨论中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问题具有创见看法和想法的学生要及时表扬,激励大胆创新,争取营造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热烈学生争鸣的良好课堂氛围。对于第一类、第二类的问题教师可放手将它“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进行讨论、总结,必要时教师给予点拨和引导,在学生的共同讨论下,他们自己总结出结论,获取满意的答案,同时掌握思维的方法和过程。对于第三类问题,虽然复杂些,也许教师始料不及,但千万不能惊慌失措或乱分析或给予不正确的答案,要真诚地表扬学生积极主动思维的精神和学习态度,同时也要坦率地承认自己的不足,把问题反馈给学生,师生共同研究和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最终解决问题,得到完整的答案,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善于钻研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拓展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促进思维创新能力的`形成,有利于实施创新教育。

二、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创新教育倡导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强调教学过程中师生交流和共同发展的互动活动,使其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掌握自学本领,培养社会所需求的创新型人才。所以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执着于每一个学生个性与特长的发展是创新教育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把实施创新教育落到实处,首先教师要树立发展学生个性的观点,主要是尊重学生个性尊严、尊重学生存在价值、发挥学生的独特性和创造性,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相信他们会创新,有创新能力,然后在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让他们主动地发挥自身的潜能,积极地去想象、去创造、去发展,并满足他们求知的欲望和好奇心理。关于创新教育方面,我很欣赏优秀教育工作者魏书生老师的语文教学,他上课高度民主化。他在教课中,首先每篇课文学哪些内容,这些内容用哪种方法进行教与学,一节课结束后,上得如何,全由学生举手表决决定,一堂课学生举手表决多的有20多次,他的这种授课方式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真正的主人,它的这种思想和做法是创新教育的做法,是一种先进的教育思想,我们应该学习和借鉴。

篇13:小学语文作文创新教学探讨论文

小学语文作文创新教学探讨论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创新

随着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作文教学也在不断变革。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多钻研教材,多学习教育理论,与时俱进,创新教学方法,让作文教学再上一个新台阶。纵观现在的作文教学,方法的传授压制了对学生情感的启发,学生的作文流于形式,缺少真情实感的表达。教师要丰富作文教学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教学气氛中提高写作兴趣和写作技巧,从而实现作文带动语文成绩的提高。

1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1.1不重视培养学生的写作情感。从作文教学现状来看,学生的作文重技巧轻情感情况突出。学生的作文要么记流水账,要么是华丽辞藻的堆砌,没有真情实感的表达和流露。文章是有章法的,作文教学如果只教学生怎样在写作时遵循规矩,而不重视让学生在文章中表达情感情绪,学会用情感写作,这样的教育教出来的只能是作文机器,而不是真正喜欢写作的人。

1.2作文教学与现实脱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写作文,有兴趣的去表达比知道写作技巧更重要。很多教师更侧重于传授学生写作方法,让学生在考试中如何取得高的分数,或是告诉学生某一类作文如何写,急于让学生的作文达到一定的思想高度和境界。这往往都是欲速则不达的教学结果。学生的写作兴趣彻底被抹杀,只剩下机械的照搬模式写作,今后写作水平的提高很难。有句俗语“编筐织篓全在收口”,所以会看到很多小学生的文章,通篇的表述都稀里糊涂,就是收尾会有个很有高度的概括,一看就是根据老师教授的作文方法加上去的。这样的作文教学往往会让学生失去写作的兴趣,违背了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改变了他们对世界真实看法。

2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创新策略

2.1改命题作文为作文题目自拟。以前语文考试大多是命题作文,学生根据作文要求写的有板有眼,但是缺少创新,学生的思路总是围着文题,怕跑题。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考试作文的题目一般都是给范围,然后由学生自拟题目。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也要让学生开阔思路,学会自拟作文题目。享受更广阔的作文创作空间。教师要循循善诱,让学生学会自拟文题创新的同时不跑题,教会学生创新的方法和规则。使学生的作文思维不断发散,打开写作思路。小学作文会在选题上不断发展,让学生更加感受到作文的文学魅力,从而使学生的写作水平持续发展下去。

2.2应用多种形式的作文教学方法。作文教学要想提高质量,必须改变教学方法,以往那种教师灌输式教学模式已经被彻底淘汰。课改之后的小学作文课堂更加生动活泼,教学形式多样,教学手段多元,随着作文课堂不断优化,学生对作文课堂越来越感兴趣,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朗诵自己的文章,讨论对作文题目的意见等等。学生们通过交流写作心得来提高写作的兴趣和质量。随着多媒体教学的加入,作文课堂教学也更加生动起来,视频、音频的加入,让更多的好文章进入同学们的视野和耳朵,让学生在增加见识的同时也兴趣倍增。这种形式多样化的作文课堂,不但是课改的要求,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

2.3让作文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艺术源于生活。很多学生在写作时空洞无物,是因为他们没有经历,没有见识造成的。要想让学生写出一篇好文章,就要让他们从生活中、从现实中去感受,然后把感受升华到情感,最后完成文字的表达。作为教师要利用作文教学,为学生提供这样的机会,或是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多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和自然的美好。教师可以启发式的安排一些实践活动,比如观察校园里的花草树木,比如带学生去福利院看望孤寡老人,有这样的经历,学生再写作情感会真实很多。教师还可以组织作文比赛,对作文水平高的学生进行表扬和奖励。

3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创新的意义

3.1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爱写作才能会写作。要想让学生把作文写好,首先要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学生对写作有兴趣才能写出好文章。现在有很多学生讨厌写作文,只能背作文,买来作文选一个类型的文章背一篇,等考试的时候就不用再写了。面对这样残酷的现实,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必须创新。要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喜爱写作,而不是讨厌和恐惧写作。学生只有对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写出好文章。喜欢写作的学生会乐于收集平时生活中的趣事写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良好的写作习惯就形成了。

3.2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首先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作文几乎占据了考试的一少半成绩。一个爱写作的学生语文成绩不会太差。相反如果作文成绩上不去,语文成绩的提高就是空话。语文教师通过创新作文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不单单是让学生掌握写作方法这么简单,也要多读书,丰富阅历,走出家门、走出校门,到社会中去实践和感受。多进行作文练习,写作能力会加强,写作成绩也会有质的飞跃。

4结束语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创新是大势所趋,是教育规律的驱使,也是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和语文成绩的关键。小学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多观察,多收集写作素材,进行真情实感的表达,反映对生活的热爱和执着,展现学生的天性和童真,真正写好作文。

参考文献:

[1]孙振山;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创新初探[J];中华少年;2016年11期。

[2]许雪红;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5年03期。

[3]刘凤霞;浅议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3年09期。

篇14:新课标小学语文创新教学论文

浅谈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创新教学

作者/夏明华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新课标的实施,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当前人才培养的目标。从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以及作业布置三个环节,论述了小学语文教师的创新教学以及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篇15:创新教学小学语文的论文

关于创新教学小学语文的论文

(一)树立正确的创新方向

我们在进行改革与创新的过程中,要注重创新的方向,在小学语文中进行素质教育和学生文化内涵的培养。教学中,教师要适当地进行人文关怀,努力做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并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多方面能力与素质,让小学生树立良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的文化,认真识字、写字。

(二)教师要有创新的意识

小学语文教师要想创新,就必须树立创新的意识,才能在实际的教学中进行创新性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在课程设计上要做到结合实际,设计符合小学生的实际需要,处处体现出创新的意识。

(三)教师要善于发现问题,培养学生能力

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需要,善于发现自身的教学不足点,通过发现问题来解决问题。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基本知识,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认真严谨的态度。教师要努力改善教学现状,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注重与学生进行沟通,开拓学生的学习空间。

(四)教师要能够全面地掌握教材

教师只有做到对教材的熟知,才能更好地设计好教学课件,能够更好地让学生接触语文知识。因为学生是一个群体,这个群体中存在着各种不同的个体,个体的个性和发展需要不同,课程设计必须根据学生个体的发展需要来制定。教师在平时的讲课中,要注重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的应用,好的教学评价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兴趣的提高。综上所述,语文教师要善于进行创新,善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小学语文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篇16: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策略探讨论文

摘要:新课改在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才能成为了各阶段、各学科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想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才能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小学语文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科目之一需要紧随新课改提倡的思想,把培养学生创造才能作为课堂目标。结合目前很多学校在原有的小学语文课堂模式中的变革情况,新课改以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才能需要保持新课改的教育理念,把学生在外界的思想观念和教学环境等统筹规划,用符合实际的策略促进学生展现创造才能的发展,因而在未来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中需要多方面采取突破措施。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新课改思想;创新才能

1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才能的困难

目前,我国的小学语文的教学和新课改提倡的内容正在融合,结合了很多学校的新教学模式,从很多学校教学中吸取了实践经验,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仍旧有传统观念的制约,使得学生不能主动在学习中参与创新,而且教师枯燥的用传统教材教学,忽视学生发展需求的教学现象普遍,这严重制约着学生的创新才能。把语文语言、文字等学习当作死板的知识进行教学,这很难让学生的发散性创新思维得到锻炼,也就没有可能发挥出创新才能。而且在当前的考试制度下,小学语文教学教考不教能成为常态,教师的教学主要倾向于教考试内容,学生迁移发散、创新能力的发展则被完全忽视,导致很多学生不能优化思维结构,发展创新才能。而很多学生也没有重视这个问题,只顾掌握让自己能突破考试的知识,利用每一刻时间完成教师交代的一些训练作业,很少有机会进行创新活动。小学语文教学逐渐发展成为了让学生完成考试作业的死硬课堂,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也就不能创新。这样的教学模式让教师很难把语文教学变成学生喜欢的课堂,无趣的死硬的课堂也不可能让学生能有创新思维的发展,更不能激发学生创新才能,教师在教学中也不可能让学生能有创新的能力。

2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力受阻的原因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才能的阻力很多,究其源头影响和阻碍主要和学生个体,教师,生活环境息息相关。

2.1学生个体的问题:学生个体的的差异性严重影响了学生创新才能的发展,而在我国的班级授课制的影响下,很多学生的思维很难在几十个人中凸显出来,教师的教学也很难针对每个学生差异而设计单独的培养学生创新才能的活动,同时对于教学资源的分配也很难真正实现公平,这样学生想要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发挥创新才能就更加难。再加上小学学生学习时就很难从思想上重视自己的创新能力发展,没有重视也就更难突破。

2.2教师个体的问题:有一部分小学语文教师没有理解创新的真意,活动等组织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发展学生创新的能力,也没有引导学生从思想上重视创新才能,在教学中逐渐忽略创新力培养。

2.3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问题:在学习环境方面,学生没有在班级或者校园参与创新才能展示的机会,也就不能发展自己的创新才能,在班级中教师的教学活动没有针对学生创造环境,学生的创新才能发展缓慢。在家庭生活方面,学生更加没有机会创新活动,很多学生沉迷在游戏、电视中机会不动手,也就没有创新。

3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才能的措施

小学语文教学不一定要严格围绕考试知识,不一定要用固定顺序进行教学,想要培养学生创新才能,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经验以及学生志向等因素灵活开展教学。第一由景入题用多样的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才能。教师活用多媒体、动画、图片、音乐等素材,创造多样的情境,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创造的兴趣,充分发挥教学经验,引导不同的学生对相关教学素材发表自己的看法,以此发展学生创新才能。教师设计新课导入时的探究问题要符合学生兴趣,使之能在有形的控制下发挥无形的探究创新思维,也就可以借此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才能。第二用好教具,代替旧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的讲授现象,这不利于学生想象力、观察力的发展,而用新的教具来展示则能改变传统的旧教学法,还能使学生在观察中掌握创造性、发散性思维。第三,以新课改为指挥棒,培养个性和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师以新课改思想为指导创设环境,安排教学探究活动,能很好的保持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个人个性,有个性的探究才能有效培养学生创新才能。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多使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来吸引学生的兴趣,用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发展思维,辅助和指导学生在探究中发现创新。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把新课改教育思想作为教学活动的依据,作为培养学生创新才能的指挥棒能很好的保持学生个性和开展情境创造。同时把教学鲜活化、把生活经验情急化、把图片、动画等使用到实处进行教学,才能吸引学生精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尽管学生受到外界的思想观念的影响不能完全把学习重心放在创新才能的发展上,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仍然可以用一些灵活的技巧和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才能。

参考文献:

[1]周永霞.“新课改”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与实践[J].河北师范大学.2010(26)

[3]冯丽.对“新课改”理念下的小学语文创新性教学的研究[J].南京师范大学.2008(06)

篇17: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策略探讨论文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离不开教师严于律己的教学风格以及与学生的配合,更要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中。

一、在教学方法中实现创新

(一)教学方法的创新离不开课堂,环境是比较重要的,教室要布置出一种劝学的气氛,教室要尽量布置得简洁大方而且和谐舒适,让学生感到轻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学习的兴趣和勇于表现自己、展现自己的信心。

(二)在教学中应该遵循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不应该像“大锅菜”一样对待,应根据学生的成绩、性格等全面情况进行分析,选择适合他们个性的教学模式,活泼、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严格的要求反而会使学生产生抗拒心理,导致讨厌老师,不愿意认真听讲。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如果在回答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教师应积极引导,应该积极表扬,增加学生的自信心。课堂的严与松要把握好“度”,学生的自控力比较差,换个角度,如果对学生的这种天性加以控制和运用,带动的不仅仅是课堂气氛,更多的是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和认知,片面的教学只会把学生教成机器,缺少创新意识。教学的创新不仅仅是教师要创新,也不仅仅是教师自身的课题,和学生的互动也十分重要,教学方法的创新应不断在课堂中实践,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应结合实际

(一)教学方法的创新要结合实际,不能凭空想象,在教学方法中要结合小学生的思维情况。要在教学中运用符合他们的想象方法,拓宽思维、善于发现,这是对教师的要求,更是对学生的要求。在教学当中,要引导学生思维的拓展,不能仅依靠教材上的内容,要在教学方法中积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创新中应结合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实事求是地选用相关的教学方法,创建轻松的学习环境,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增加课堂的活跃程度,积极引导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散思维,实现小学语文教学创新需要教师自身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丰富的知识储备,并大胆地进行教学上的创新。

作者:李玮 丁丽慧 单位:辉南县实验小学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语文教学技能创新论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