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新课改下初中的政治教学现状与对策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大家分享。如果这12篇文章还不能满足您的需求,您还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与新课改下初中的政治教学现状与对策论文相关的文章。
篇1:新课改下初中的政治教学现状与对策论文
伴随着新课改在全国的推广,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越来越成为广大教师在教学中的指导思想,但是在传统教学模式向新型的教学方式转变过程中,暴漏了不少问题,就当前的初中的政治教学而言,既有教学方式落后教学观念陈旧的问题,也有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积极性差的问题。因此,教师必须提起高度重视,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笔者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经验,从当前初中的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当前初中的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初中的政治课程所包含的教学内容广泛,学习这些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组合素质,但是由于初中的政治在中考中所占的比重较低,导致学生和家长、甚至教师都不够重视初中的政治课程学习,使政治教学走进了一个误区,成为阻碍初中的政治教学的严重障碍,制约着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初中的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观念没有得到真正转变
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理念,才能跟好的满足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然而在当前的实际教学中,教师仍在在充当知识传递者的角色,依然在使用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有些教师对新课改理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对新课改提倡的教学方法不能灵活的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则满足于教学现状,甚至陶醉于自己在传统教学方式中取得的经验,导致新课改下的初中的政治课堂教学效率较低,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2、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在当前的初中的政治中,大部分的教学内容比较枯燥和抽象,在加上教师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更使初中的政治课堂显得枯燥乏味,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课堂学习积极性不够。在当前的初中的政治课堂教学中,很多政治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仍然采用粉笔加黑板的落后方式,很多能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和手段没有得到运用,致使学生只能被动的来接受枯燥的教材内容,按照教师的思路来一味的提高考试分数,忽视了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3、师资不强,问题多多
在初中的政治教学中,教师的师资力量对教学效果的高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当前的初中的政治课堂教学中,政治在中考中所占比重较低,学生学习兴趣也不高,以至于有些老师也开始消极怠工,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很多的初中老师没有危机感和忧患意识,有的不思进取,不但没有什么专业的技能,就连自身的品德素质也不佳。在教学上,没有创新,使得自己止步不前,大大影响了政治教学的效率。
二、新课改下优化初中的政治教学的对策探究
1、更新教学观念,重视政治教学
新课改提倡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更新旧的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现代社会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所以要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只看重分数的高低,只注重语数外学习的教学理念已经不符合现代教育的要求。因此,学校要提高对初中的.政治学科的重视,把政治教学当作常规的学科来进行教学,使学生和教师在思想上重视初中的政治学科。
2、转变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方式单一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因素,加上初中的政治的教学内容大多枯燥乏味,学生更是提不起学习兴趣。因此在初中的政治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多种趣味化的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初中的政治学习的快乐,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如:能有效引起学生注意力的课前导入,趣味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等,能将学生引入到特点的环境中,让学生在教师营造的氛围中积极的学习和思考。
3、强化师资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教学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这学生学习效果的高低,因此,强化师资队伍,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成为当前初中的政治教学的重要内容。作为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用自身高尚的品格和精深的文化修养来感染学生,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真心对待每一位学生,还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总之,在当前的初中的政治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广大教师共同发现并采取合理的策略来改善初中的政治的教学状况,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邵战胜.如何调动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积极性[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08).
[2]陈建林.政治教学中如何做到“以学生为主体”[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12).
篇2: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影响因素与对策论文
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影响因素与对策论文
一、前言
在教学的过程中, 数学是由教和学共同组成的,为此,要促使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一定要重视这两个方面。 教师要创新其教学观念,并根据新课改的相关要求,根据实际的情况,运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充分考虑学情, 并要运用有效的手段促使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 从而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新课改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
(一)学生方面
第一,数学学习兴趣不一致。就八年级的数学知识而言, 其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性以及抽象性,从而导致了学习难度增加,为此,要在长期的深化中逐步掌握知识, 这就需要学生在数学这一学科中具备一定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但是,对于每一个学生而言, 他们的学习兴趣都是不一致的, 因而对于课堂教学的质量具有很大的影响。可见,学习兴趣浓烈的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并主动去思考,进而促使其学习质量的提高。 而学习兴趣不高的学生在课堂上偶尔会出现走神的现象,甚至是不听课,从而导致了学习质量的大大下降。
第二,数学学习能力不一致。 对于不同的学生而言,他们的学习能力也是不一致的。 紧跟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初中数学的教学内容越来越偏向于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 在这种情况下,学习能力低以及学习能力高的学生就会存在一定的`差异。 此外,新课改也要求了要减轻学生的负担,即课后作业等,为此,教师要把一部分的课后作业移到课堂中,从而导致了课堂教学的时间很紧凑,教学的内容也会增加,进而不利于学生的发言以及独立思考,特别是对于学习能力不高的学生来说,在数学的学习中所面临的难题也越来越多,进而不利于其学习质量的提高。
(二)教师方面
第一,课堂教学的主体模糊。紧跟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 教师也逐渐意识到学生是教学的主题,但在现实中,依旧有一部分教师依旧以自身为主体。在教师进行备课的时候,一般都是围绕教学的内容进行备课, 而忽视了学生在其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学生对于知识有了新的想法的时候, 会促使教师教学计划的打乱, 并促使其教学进度减慢,最终不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二,教师教学的手段单一。单一的教学手段并不适合所有的学生, 特别是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的个性都不一样,单一的教学手段会不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数学教师一般都是运用单一的教学手段进行课堂教学, 通常都是在学生接受能力的前提下以及教师自身的教学方式的前提下选择教学手段, 从而严重忽视了学习能力高以及学习能力低的学生。 除此之外, 数学教师存在着缺乏互动、情境的教学手段的选择,进而不能有效的促使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促使新课改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途径
(一)运用趣味情境教学,促使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首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运用趣味情境教学能够有效的促使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提高。 为此,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要设置形式多样的趣味情境, 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师可以多运用和生活相关的教材的趣味情境,也可以通过多个角度设立趣味情境,从而能够促使学生学习数学热情的提高, 并且能够有效的简化具备一定难度的知识点, 有效的促使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比如,教师在讲解几何问题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情境,提供一定的想象空间给学生。 教师可以运用真实的立体几何,并沿着棱剪开,从而让学生通过想象得出不一样的解决方案,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会主动去思考研究, 从而能够有效的得出问题的答案。
(二)要明确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 初中数学教师要主动转换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观念, 并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课堂上的互动,能够促使学生参与力度的加大,从而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拓展学生的思维。比如,教师在讲解三角形有关的内容的时候, 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让学生自由的运用木棒搭建三角形, 同时教师要进行相关的提问,比如,三角形需要三根木棒就能搭建了吗? 通过提问,学生会带着问题去搭建三角形,进而能够得到不一样的答案。 通过课堂教学的互动,学生能够主动的去思考,进而能够促使学习质量的提高。
(三)展开分层教学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得知, 不一样的学生在数学的层面上的发展程度是不一样的, 学生要通过自身的努力, 促使学习目标的实现。 为此, 数学教师要按照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知识水平进行分组, 从而能够按照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同时,同一层次小组的学生也能在数学基础基本一致的前提下共同学习,并逐步达到学习的目的。在数学教师进行分层教学的时候, 可以根据以下的标准进行教学,即作业分层、练习分层、课堂教学分层以及教学目标分层等,通过分层教学,能够有效的促使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 最终能够促使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结语
紧跟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能够有效的促使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目前,对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而言, 依旧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数学教师要不断查找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促使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最终有利于初中教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篇3:新课改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困惑与对策论文
【摘要】乘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东风,初中语文教学体现了春笋拔节般的生机。在看似别开生面的课堂中,发言人更多了,课堂气氛更活跃了,但是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语文课堂出现了一些令人尴尬的教学局面:既不像传统教学中那样扎实地讲授基础,又没有落实新课改的精神实质:课堂成了师生的表演秀,合作成了“权威者”的独角戏,学生成了上帝,课件“一枝独秀”。为此,我们应该让文本解读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教学评价的语言要丰富、形式要多样,努力解决好媒体运用与以课本为主的关系。
篇4:新课改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困惑与对策论文
语文课堂教学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基本途径,课改在收获喜悦的同时也不乏一些遗憾。课堂教学在以下几个方面迷失了方向。
困惑之一:阅读课中,究竟谁来主导探究?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对于刚刚脱离童稚的七年级学生来说,由于存在大量的知识缺陷,他们在实际的课文自主或合作探究活动中,往往只能停留在文字表面意思这样的肤浅层次,而很难达到课文的深层意蕴,更不要去奢望他们提出来一些视角新颖的、有价值的问题了.每当这时,语文老师们就不得不面对这样一种两难选择:讲,还是不讲?若讲,对一些正在思考且马上就要接近胜利终点的爱动脑子的学生来说,似乎有一点强行剥夺他们思考权利和成功喜悦的嫌疑,显然有悖于新课程改革精神.而对另一部分不爱动脑子的学生来说,正好满足了他们的“不劳而获”的懒惰心理,可谓害处多多;不讲吧,眼睁睁的看着孩子们在真理和成功的花园围墙外乱撞而不得其入门要领,心中总是于心不忍,况且宝贵的时间也随着孩子们的叽叽喳喳而悄悄流走,教学任务眼看无法完成,又不由得让人心生焦虑.再说,就算是讲,又该如何确定介入学生探究活动的深度与广度?讲深了,不仅学生难以听懂,且属越俎代疱之举,似乎又走回了“满堂灌”的老路;讲浅了,对学生的理解又没什么实质的帮助.或许正是出于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不同,在很多的“公开课”“示范课”中,主讲老师们经常会选择这样两种极端的处理方法:一种可以称之为“保姆式探究教学法”,即由于唯恐学生找不到“标准答案”,在学生开始深入探究课文之前,教师就先明确地给出了讨论的问题或范围,以便让学生们的讨论时“有的放矢”,少走弯路,而且在讨论中还时不时“欲说还休”地给学生们提示一下,直到最后圆满地完成找到“标准答案”的任务.另一种呢,则恰好相反,或者可以称之为“放羊式探究教学法”,即教师在学生的整个探究活动中始终以旁观者自居,任由学生有那里艰难地摸索,甚至于连教师作一下点评和总结的权利也彻底下放了.困惑之二:古诗、文言文教学到底该不该逐句翻译讲解?为继承和吸收我国优秀的古典文化,在我国的大中小学各阶段的语文课程中都涉及到一定量的古诗词和文言作品,由于年代的久远及语言的变迁,加上初中生的语言知识和理解能力有限,使他们对这类作品的理解相当困难.因此,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给出“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的浅显要求,并重点强调了朗诵和积累教学要求.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师对诗文的句意讲解的不够,造成学生对诗文中的语句理解不够深入,很多只是一知半解,致使他们在后面的教学环节如作品主题的探究,课文的理解背诵,名言佳句的灵活使用等方面都产生了很多的障碍,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困惑之三:字词积累、病句修改之类的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当如何进行?我在教学中发现,我所任课的七年级班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的人远未达到新课标中规定的“(5~6年级)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积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会写”学段目标要求:有约三分之一以上的学生认不全也读不准《汉语拼音字母表》中的声母和韵母,亦不能熟练地使用字、词典等工具书,写起作文来更是病句连天,让人哭笑不得.显然,他们的语文基本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其中又以词汇的积累严重不足表现的尤为突出.而且,由于这种问题的存在直接导致了更多问题的连锁产生,如学生的朗读能力很差,一段很短的现代文在给了相当长的时间预习后仍然读得结结巴巴,动笔写字就是“别字大全”,给我的教学带来了很多的不便.为改变这种状况,我也曾希望从一些市、区两级的公开课中找到一个解决的办法,但令我失望的是从这些公开课中似乎也未看到诸如此类问题的处理方法.困惑之四:教材中设计的“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活动是否城市味太浓,而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农村中小学的实际?就目前我接触到的七年级上下册教材来看,其中设计的绝大部分活动都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即动手搜集与活动主题有关的大量各种资料,如文字、图片、影像光盘、录音磁带甚至于实物等,有的甚至还需要学生走上街头做实地调查……就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来说,这样的要求无非是为了提高学生们利用现代各种传媒有目的的采集实用信息,以提高他们实际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并有意地调动其社会参与意识.然而这些专家学者们似乎忽略了这样的一个简单而又不得不面对的社会现实,即中国目前仍然是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而其中80﹪以上的人口是农民!相应地,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中亦有大部分是生活在广大偏远乡村的农村孩子.试问,对于很多当地尚未接通宽带网络,连上一次城都很不容易的农村娃们来说,你让他们到哪里去上网查资料,又到哪里去搞什么社会用字情况调查呢?更不用说让他们去搞什么野外探险活动了,就算孩子们想去,可他们有那个时间和经济实力吗?可若是不搞这些上网查资料、做社会调查的准备活动,这项综合性学习活动又成了无米之炊,无源之水.对于我们这类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师来说,这的确是一个同样感到头痛的矛盾问题
1.语文课堂成了师生的表演秀
课堂活动体验新课改要求用“以活动促学生发展”的指导思想来设计与组织活动,活动要真正具有教育价值并适合于学生,使活动真正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但如果使用不当,就会喧宾夺主、画蛇添足。主要表现有:表演不适合中学生的身份。比如让学生表演狼的目似瞑、意暇甚,表演没穿衣服的皇帝……体现在课堂中的不是思维的火花,而是滑稽的丑态,无益于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活动脱离语文本身。有些语文课堂中,教师片面追求课堂气氛的活跃,片面追求跨学科的学习,导致语文教学中出现的非语文化现象突出,有些老师热衷于学生游戏、学生表演,硬生生的将一堂语文课上成了思品课、自然课、法律课等。
这些活动使初中语文教学表面上看起来热热闹闹,但由于有很多活动游离于理解和运用语文之外,加之耗时多,语文学科基本特点丧失,语文课程根本目标迷失,语文课成了大杂烩。荒了自家的地,种了别人的田。双基很受冷落。在一些语文课堂中,只要是活动,教师总是生硬的让学生表演课文内容,造成了学生的视觉疲劳。教师一味的追求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却忽视了文本的解读和基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不重视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
2.合作成了“权威者”的独角戏。
新课改要求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小组的合作交流,让更多的学生有发言的机会,活跃课堂气氛。它的初衷是使学生学会参与、倾听、尊重、团结他人,但是在小组讨论运用中却往往不当:シ止げ幻魅贰P∽槌稍敝内没有具体的分工,讨论没有组织,小组成了开小会的场所。或是,小组内成了优秀者的一言堂,落后者永远是听众,老师成了旁观者,学生各自为政,不知道如何合作,只能随性乱说一气。有的小权威一言九鼎,还有的争执吵闹不休。课堂气氛看似活跃,但学生的沟通合作无从谈起……氛围好了,惰性却有了。小组合作中,发言者的表演酣畅淋漓,但学困生只能依赖盲从。因为学困生知道只要一讨论,优生总会畅所欲言,他们只需稍稍附和,认真做好笔记,老师要的氛围就有了,小组讨论的任务就算完成了。长此以往,后进生不但“进不了”,反而更加懒惰。
3.学生成了上帝。
在一堂看似活跃的语文课堂上,学生就若干问题你说我讲,纷纷攘攘,畅所欲言;教师只扮演者点名者、赞赏者的角色,打着“把学生失去的课堂交还给学生”的“光辉旗帜”,“一言堂”一下子变为了“大放羊”。滥用表扬。新课改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并不意味着课堂上教师脱口而出的随意表扬。当表扬鼓励在课堂中发挥了它的重要作用的时候,不当的现象又随之诞生了:只要是学生的回答,都表扬。虽然语文学科的主观性比较强,很多问题言之有理即可,但过多的表扬只会导致学生随意应付,学生并没有深思熟虑、拓展思维。教师的评价语言单一,苍白。学生回答后,教师口中经常是你答得“太对了”、“你真棒”“真了不起”“你真的很不错”。学生的答案究竟对多少,错多少,老师模糊,学生迷惑。究竟学生在遣词造句上和思维方法上优点在哪里,差距有多大,学生无从可知。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又怎样提高?有些老师还包办了对学生的评价,忽略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问题的价值取向在哪里也无从可知。
4.课件“一枝独秀”
新课改的实施也提高了对教师基本功的要求。人们在评价一堂课的成败时,往往要看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信息技术的使用虽然可以从时间、容量、资源上,为课堂呈现了一片广阔的视野天地,但如果我们忽视了传统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一堂语文课的魅力也将大大削弱。我们始终要明白课件是为教学服务的这一点,如果它起不到服务的作用,就是喧宾夺主,我们的运用就是失败的。课件是板书的复制。鼠标取代了粉笔,老师所要写得东西全部实现输入电脑,在“请君入瓮”式的引导下,依次将课件展示。这违背了新课程的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教师失去了练习粉笔字这个基本功的机会。图片取代了语言文字。大部分老师在课堂中将优美的语言文字转化成了图片,满足了对学生的感官刺激,但学生体会不到文字的无穷魅力。师生也失去了展示语言表达的机会。录音代替老师的朗读。课堂中,再也听不到老师朗读课文的声音,再也看不到学生听朗读时的如醉如痴的眼神。语文课即语言课,很多时候一堂没有琅琅读书声的语文课是不能很好的完成教学目标的。
5.要解决新课改下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以上问题,笔者认为要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
让文本教学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新课改下语文教学注重人文性,但也不能忽视其工具性的一面,应当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水乳交融,而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从教学目的上看,如果一个学生连字音都要读错,又经常出现错别字、病句连篇,那么即使他文学感悟力再强,也是难以表达出来的。我们不能以牺牲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为代价,来换取语文课堂的热热闹闹。要使学生在学习语文基础知识、形成语文基本能力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并获得这门学科的正确的价值观。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
目前我们所遇到的问题并不是教师没有给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与时间,而是教师在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时缺乏相应的方法指导,使得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因此,教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成为当务之急。教师要倡导的是在自学、自悟基础上的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通过学生互相启发、共同探究,不仅有所发现、学有所得,而且可以培养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只有在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才能使他们互相取长补短,变得知识更加丰富,能力更加全面。教师要精心组织学习活动。一是要组织好自学,核心是使每个学生都能独立思考;二是要组织好合作学习,既做到在互动中把学习引向深入,又做到因材施教,加强个别辅导;三是要组织好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加强引导、调控,以全面实现教学目标。总之,教师要通过有效的学习活动,通过师与生、生与生的交流,使学生不断进行自我组织、自我建构,在这种组织、建构中,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评价的语言要丰富、形式要多样。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路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倾听每一位学生的发言,应根据学生的回答客观、准确地指出学生的长处与不足,既对学生表现出色之处给予肯定,同时又有针对性地提醒并纠正学生的不足。教师要正确处理学生的重复性回答。对于学生重复了前几个同学的回答,或重复提出了同样的问题,这时有些老师评价说:“重复的不要说。”这种评价,显然是不妥的,很有可能挫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若能真诚的说“哦!你认为这很重要,再强调了一下,对吗?”这一亲切、真诚的话语不就能有效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了吗?一句充满爱心、智慧的话能化解学生在课堂中的尴尬,小心翼翼地保护了学生的心灵。他们自然会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地投入学习了,自然会争先恐后地发言了。ソ淌还可以借助幽默诙谐的评价语言让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幽默的教学语言,打破了课堂内死水般的枯燥局面,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教师的课堂评价语不能单调,应富于变化,幽默诙谐,这样更好地调节师生的情绪,激起课堂的气氛,让学生想听、爱听、百听不厌,并享受其中的乐趣。努力解决好媒体运用与以课本为主的关系。课件制作者制作前要树立现代化的教育思想,以课为本;制作时,要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超越传统媒体的局限,变抽象为形象,化繁为简,更好地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而不是将精力放在流光溢彩的图片、活泼生动的动画上。这样制作后才没有或少有遗憾,课件才能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繁华过尽见淳朴。
多媒体的运用要在明确目标的前提下采取适当、适量的原则。多媒体辅助教学它只是一种辅助手段,其目的是弥补教师授课时“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的,一张嘴巴”的不足,多媒体手段只能是在教师主导作用下的辅助手段,不能代替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思维过程,所以必须摒弃“不怕多用,只怕不用”的原则。这里提倡的是进行媒体组合教学设计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的需要,为实现教学的整体目标服务,不能为了实现形式上的多样化而滥用多种媒体教学,要让多媒体手段恰倒好处地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孙建军:《对当前几种语文教学法的剖析研究》,《中学语文教学》,第10期,第80页
[2]卓巧文:《深化语文教学改革的突破之管见》,《语文教学通讯》,第12期,第3页
篇5:初中语文单元教学现状与对策初探论文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教材编写建议中明确:“教材内容的安排要避免繁琐,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现行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基本贯彻了这一精神,尤其是以人文主题来组织各单元内容这一特色,有利于师生进行人文、思想、情感、审美等教育,但这同时又容易产生语文单元教学中“人文至上”、形式化、读写脱节等弊病,增加了语言综合运用教学的难度,影响到语文工具性这一根基的强化。所以在肯定语文新课改成果的同时,还应清醒地认识到有很多地方还值得教师研究和反思。
一、语文单元教学现状剖析
1.教材组元不尽合理。单元教学的优势就是通过迁移达到巩固知识、提升能力、体验过程、掌握方法、内化情感的目的。现行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扭转了过去“工具至上”的编排方法,以人文主题构建单元。这在强化人文教育的同时,却削弱了语文的工具性地位,增加了从单元角度整体建构单元知识点和能力发展点的难度。虽不乏一些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单元,如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主题是“建筑艺术”,其中,《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巍巍中山陵》等几篇选文均为不同风格的说明文,通过该单元的学习,学生对说明文的写作方法及语言特点能进行综合理解。然而更多的单元组合则是“混搭”,如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枣核》《最后一课》《古诗四首》等,除了都属于爱国主题外,似乎找不到其他的“语文”联系,教师只能从人文着手进行迁移整合,语文课上充斥着思想品德课的氛围,缺少“语文味”。此外,单元与单元间的组合也很难寻觅逻辑性,无法体现单元教学目标间的层级递进关系,以致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很难循序渐进地进行。
2.单元教学形式化。“以教读带自读”是单元教学最具特征的教学形式,然而,目前很多教师的单元教学都流于形式,如将单元教学当作几篇课文的简单相加,没有单元整体教学的思路。教读课一讲到底,恐有疏漏,却很少给学生讲规律、教方法;自读课则放任自流,缺少引导,无法做到“瞻前顾后”和“篇间联系”,学生学到的都是零碎、片面、局限的知识点,能力训练无法系统、有序进行。另外,在科学化思潮影响下,教师试图总结出单元教学的示范性流程,以期达到效率最优化,如山东省的“四步骤多课型”、广东省的“五步三课型反刍式”单元教学模式等,笔者认为,这种程式化的教学过程忽视了课堂教学中的生成规律,不利于建设以生为本的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3.读写脱节。我国的语文教学普遍认可以“阅读为基础”,现行教材的编排以阅读材料为主,单元教学也以阅读为中心组织教学,这就导致写作教学处于无时间保障、无系统教学计划的状态。具体表现在:①阅读教学对写作指导的作用薄弱、阅读积累向写作能力转化的效率低下。阅读教学过程侧重于文本分析与情感体验,多围绕内容、选材、结构、语言、立意等展开,这本应与写作教学相融合,但许多教师没有进行整合。除了教学观念和方法不能适应新课改外,编排教材时人文性为主的阅读教学与工具性为主的作文教学间缺少系统联系也是一个重要原因。②有些教师在融入写作知识教学时,或是面面俱到,不分主次,或是蜻蜓点水,一笔带过,很少留有写作实践的机会,因此,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是貌合神离,效果很差。
二、提高初中语文单元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1.进行单元重组,突破教材组元不合理的瓶颈。鉴于现行语文教材偏重人文主题、弱化语言训练的现状,教师需立足教材,在单元教学中进行内容重组,以突破教材组元不合理的瓶颈。一线教师虽无法左右教材体系的编排,但却可从单元教学需要和学情出发,积极进行基于语言运用能力的单元重组:设计合理的单元应予以保留并充分利用;设计欠妥的单元则应在深入解析单篇课文知识点的基础上,将包含相同语文知识点的篇目同类合并,构成以“文”为主的新单元。在此基础上,还可进行调序、增删,调序是指理清新单元中各篇文章的主次关系,确定教读篇目和自读篇目。增删是指忽略一些工具性较弱的篇目,增选一些符合单元教学目标且文质兼美的文章,以满足相关知识点的教学。值得一提的是,在以“道”组织的单元教学中,因其人文主题是并列的,故单元的顺序排列往往缺乏逻辑性。当按“文”重组时,单元间应符合学习规律的合理排序,以利于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层级递进,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2.转变教学观念,科学、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单元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利于构建促进学生发展的高效语文课堂。针对单元教学中出现的形式化弊端,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单元教学观念,并以此为指导,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
单元教学的突出优点是通过“以教读带自读”,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教读课承担单元教学的主要任务,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示范作用,讲清重点,突破难点,注重规律性内容的梳理,切实起到“举一”的作用;自读课能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主要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体验中灵活运用教读课上习得的知识,实现知识与技能的迁移,真正达到“反三”的目的。其中,教师的组织、引导和合作是提高单元教学有效性的关键,这要求教师认真研究教材,找准教读课和自读课之间的连接点,架起从教读到自读的桥梁,进而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在单元教学的组织方面,教师可从1987~1988年版的人教社初中语文教材中汲取营养。根据单元目标,每单元均由一两篇教读篇目领衔,由此让学生对单元目标产生较为深刻的理性认识,然后“举一反三”,以两三篇自读篇目为拓展,以此巩固学生的认识,最终落实到写作教学上。
3.坚持以读促写,引导学生全面提高语言运用能力。针对读写脱节的教学现状,教师应将单元阅读教学中的相关语文知识与写作教学相整合,引导学生把阅读中积累的素材运用到写作实践中,切实做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
首先,教师可针对单篇课文中的某些写作亮点进行课堂练笔,这既有利于丰富阅读教学的形式,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写作教学课时不足的缺憾。文中精彩的段落,可仿写;课文的留白,可续写;有悬念的结尾,可改写;文章学完后,还可写读后感……教师也可综合运用这几种方式,通过写作实践,使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融合。值得注意的是,同一个单元内的课文侧重点不同,训练点也不尽相同,并非每篇课文都需找到其写作训练点,只要择其一二、为我所用即可。
其次,单元教学进入尾声时,常有一个围绕单元教学目标展开的作文训练,这是考查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及对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现今的单元教学多以阅读教学为先导,其对写作教学的指导往往是“散兵游勇”,缺乏系统性。如果能在单元教学中尝试以写作为先导,既能为阅读教学指明方向,又能弥补现今系统性作文教学的缺失。为写而读,比泛泛而读的成效要大得多,单元教学应当从单元的作文训练入手,整体把握单元教学的目标,充分发挥每篇课文的示范作用。
实践证明,单元教学自产生开始便为语文学科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单元教学中注重作文教学是对语文工具性本真的回归,同时,教师也应正确理解新课标强调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性质,切不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王家伦,赵黎丽。呼唤单元教学的涅盘.中学语文,,(31):3-5.
王家伦。呼唤单元教学的涅盘(之二).中学语文,,(7):9-11.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有效评价初中语文互动教学的重要性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不能扼杀作家成长
篇6: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与对策论文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与对策论文
摘要:文章针对目前我国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进一步改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的对策,即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给予学生有效的写作指导、建立合理的作文评价机制,从而有效提升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水平。
关键词:初中作文教学;兴趣;评价方式
作文不仅是考查学生语文综合运用能力的一种手段,也是学生表达内心想法和感情的一种书面语言形式,是一种丰富多彩的语言活动。就目前我国初中语文教学现状来看,作文教学活动中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教师不知道怎么教,学生不知道怎么写,师生之间在作文交流上并没有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本文将对当前阶段我国初中作文教学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措施,改善目前作文写作的尴尬现状。
一、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
第一,教师的教学观念存在偏差。不少初中语文教师认为,作文写作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写作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学生的日常知识积累,教师没有办法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写作问题,也正是由于这种观念的影响,导致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并不能学到有用的写作方法。第二,教学方式不恰当。教师采用的作文教学方式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学生对教师讲解范例式的教学方式已产生厌倦感,不仅无法传授给学生写作知识和技巧,还让学生对写作失去兴趣。还有些家长或教师认为作文是考试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学生可以通过背诵来取得更好的考试成绩,这种做法无异于火中取栗,直接降低了初中生整体的写作水平。第三,学生写作态度不端正。学生写作态度不端正,出现抄袭和厌倦心理,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改善,会严重影响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甚至还会影响到其未来的发展。第四,作文评价不合理。教师在对学生作文进行评价时,往往忽略对学生作文整体内容的评价,而且教师将自己认为好的作文在班级中展示,学生不重视教师评语,从而使得教师的作文评价不合理。
二、改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的对策
(一)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学生成长和学习过程中最好的老师,初中阶段的学生对新鲜事物比较好奇,教师应抓住学生这一特征,将作文教学活动变成一件生动有趣的事情,通过潜移默化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提高其作文质量。其一,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感悟生活,获取不同的写作素材,帮助学生走出写作中空话、套话和假话的误区,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快乐。为此,教师要帮助学生逐渐养成善于发现生活和美好事物的良好习惯,如看到孩童嬉闹而想到天真无邪的童年,看到飘落的花瓣而想到“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同时还要逐渐培养学生写日记和周记的习惯,鼓励学生将自己真实的感情抒发出来,以此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其二,教师应鼓励分层教学和个性发展,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发展空间和可能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作文教学活动中实现自我价值,从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给予学生有效的写作指导
在语文作文的教学中,教师应给予学生有效的写作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其一,教给学生写作技巧。例如,在确定文章题目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引用与材料中心思想相吻合的诗句、名句、歌词、俗语及广告等作为文章的标题,这种标题比较容易吸引读者注意,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概括和总结中心思想,还可以利用修辞手法来拟定标题,包括比喻、拟人、借代等手法。其二,教给学生写作方法。作文的开头和结尾非常重要,好的开头能够迅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给人一种先声夺人的感觉;好的结尾能够给人营造出一种“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氛围。因此,在写作文开头时,可以采用修辞、悬念、抒情、转折、描写等方式,结尾写作时可以采用自然收束、画龙点睛、首尾呼应、名言警句、抒情议论等方式,处理好开头和结尾写作是作文成功的关键。
(三)建立合理的作文评价机制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树立先进的教学观念,建立合理的作文教学评价机制,结合教师、学生、家长的评价,实现对学生作文的综合评价。对于教师来说,可以从学生写作内容和语言运用能力上进行评价;对于家长来说,可以从学生写作态度进行评价;对于学生自身来说,可以从自己的思考过程和写作过程进行评价,综合三方评价,对学生作文做出更合理的评判,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评价机制中,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和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三、结语
写作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思维习惯和综合能力。在写作的过程中,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和运用能力能够得到综合培养和提升,因此,教师应该更加重视语文作文教学,开展有效的作文指导活动,鼓励学生注重日常知识积累和运用,鼓励学生之间多进行写作心得交流,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创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徐玲.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增刊1):406.
[2]周贤.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创新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14):17-18.
[3]袁星琼.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指导的问题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10):58.
篇7:探究新课改下语文教学的现状及对策论文
探究新课改下语文教学的现状及对策论文
摘 要:当前,新课改在全国已全面展开,新课改的精神主要体现为变“课堂”为“学堂”、变“教师主导”为“学生主体”、变“重学习结果”为“重学习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和核心。
关键词:初中语文 困惑 对策 三维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我们应该大力践行的,初中语文课程改革是初中语文教育的一场深刻变革,它涉及语文课程的体系、结构和价值取向,将引起语文教学理念、教学结构、教学方式方法的重大革新,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困惑。作为一线教师,我将试着从初中语文课改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所想到的一些浅陋的对策这两方面略述看法。
一、初中语文教学困惑之一: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完成教学任务难。
初中课改实施后,语文教学已分为两个系列,第一个系列有五个必修模块,按现有要求,必须在高一和高二上学期的前半学期内完成,这样,每个学期现有的教学任务,就由原来的一本书6个单元变为了两本书8个单元。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策略:
1.指导学法,培养自主学习。丰富的教学内容靠教师逐步讲读是不现实的,教的目的就是为了不教,所以在教学中应加强学法指导,讲读结合。
2.突破重点,提高效率。教师应了解大纲,把握本册的教学重点、单元教学重点、课堂教学重点,抓住教学的纲,然后根据学生情况,突出教学难点,才能高屋建瓴,统筹安排教学时间,不必逐课讲解,也不必平均使力。我校重点采取单元教学法,突出了单元重点,明确了课堂教学重点,让每一课的教学作为单元教学,做到重点突出,提高教学效率。
3.精讲精练,讲练得法。俗话说“光说不练假把式”,讲是必要的,练更是必要的。练要注意难度、时间和数量。如一位教我习武的老师告诉我“久练”的含义,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一是一次进行很久的练习,一是长久的练习。我们的作业就应该有常规训练和课堂训练,常规训练养成学生的学习习惯,如练字、背诵等;课堂训练帮助学习巩固所学知识,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初中语文教学困惑之二:学生自主学习难。
新课改要求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变“教师主导”为“以学生为主体”,讲究“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
可我们的学生生源主要是二类及其以下的学生,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学生基础差;2.学习习惯差。
根据因材施教,结合本校实际,我们采取了以下策略:
1.加强双基训练,培养学习习惯。要督促学生养成做笔记的习惯、练字的习惯、背书的习惯、阅读的习惯,如每天坚持练字和背书训练。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我们在教学中放慢进度,逐步过渡,坚持一节课多练,多让学生动笔;坚持不出示标准答案,培养学生多思的习惯。在教学中,降低难度,精心设计提问,坚持多问,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树立信心,有自己的见解,逐步放手,培养其自主精神。
3.加强活动开展,激发兴趣。要“寓教于乐”,在语文活动中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高效完成语文学习任务,生成语文能力,达成课堂教学目标。活动方式如知识竞赛、探究活动、品读活动、辩论活动等,打破了课堂死气沉沉的氛围,给学生以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活动的主人,那么语文课堂就充满生机和活力了。
三、初中语文教学困惑之三:考试评价难。
学生基础差,而教材统一,考试统一。现在社会和家长评价好学校的唯一标准仍是考试的成绩,它并没因课改而改变。虽然近些年来考试的内容和题型上已经有了很大的调整和改革,课程也一改再改,但这种舍本求末的做法并不能真正使学生从传统的升学考试制度中解脱出来,于是很多教师就在新课程理念的理想和重成绩、重高考升学率的现实中茫然了。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做了以下对策:
1.尽量减少考试的.次数,可取消周考、单元测试,最好只保留与学校或年级同步的月考、期中考和期末的考试。
2.减少考试的长度,降低考试的难度,加强平时检测,在平时作业中有意识地做一些考试题型的过关训练,这样训练目的明确,针对性强。
3.改变唯有笔试的测试模式,结合单元教学重点组织更多的语文活动来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如诗歌教学单元组织诗歌朗诵比赛,演讲词单元进行演讲比赛,戏曲单元组织戏剧表演等。这样既能逐步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又能全面地衡量出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
新课改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困惑,新教材给我们带来了焦虑感和无助感,最重要的对策就是我们要改变自我,端正教学心态,提升自我素养,加快自我成长。“人是需要终身学习的”,这也是新课改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我们身为人师,别无选择,行动是最好的方法。要积极研究教材,了解相关知识,批判性地接受各种全新教育理念,学习使用包括网络在内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培养健康的心理和完善自己的人格,使自己真正成为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广博而精深的文化素养以及丰富的人格内涵的新一代教师。这既是新课改对我们的要求,也是教师个体追求自我实现的精神需要。
篇8:论新课改下初中政治教学的创新
论新课改下初中政治教学的创新
论新课改下初中政治教学的创新文/汪国良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开展政治教学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重要基础。因此,如何做好新课改下初中政治教学的创新成了现今人们关注的主要问题,就此问题进行了相应的探讨。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政治;创新教学
传统的初中政治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只是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掌握,并且采用强迫记忆的方式,导致学生对政治学习感受到乏味和枯燥,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初中政治学习的效率,本文就从新课改下初中政治教学的创新上进行了相应的探究。
一、激发学生兴趣,拓展教育模式
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初中政治积极性的基础。受应试教育的束缚,初中政治教学的.效率较低,学生学习缺乏动力。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教师在政治教学课堂上,应该有意识地将政治知识和时事、历史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主动地阅读和关注政治变化,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提高初中政治的教学质量。
二、加强师生沟通
在初中政治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发挥学生的潜能,加强和学生的沟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困惑,充分发挥政治教学的思想引导作用。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围绕一个社会热点来进行知识拓展,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分析问题,寻找问题的原因,丰富学生的政治知识,最大限度地发挥政治教学的作用。
三、结合热点,把握时代脉搏
由于政治课是一门时代性较强的学科,所以初中政治教学不能够脱离时代,要根据时代的发展进行政治教学。另外,初中生的思维较为活跃,他们喜欢去了解时代的最新资讯。教师在这个时候应该了解学生需要什么,要把握好学生的思想脉搏,把问题和教材的内容有效地联系在一起,这样不但可以加强政治课教学的说服力,还可以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使学生能够心甘情愿地接受教师所教授的知识,从而达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下进行初中政治教学,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改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差异,并不断发挥学生的潜能,加强师生沟通,结合热点,把握时代脉搏,以此来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
篇9:新课改下的初中生物课教学论文
新课改下的初中生物课教学论文
初中生物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中国有句古话:近亲结婚亲上加亲。可是国家婚姻法却明确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禁止结婚。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等学生讨论后,再给学生讲述,近亲结婚到底有多大危害。笔者列举了这样一个事例:1840年2月,21岁的维多利亚女王和她的表哥(舅舅的二子)阿尔伯特结婚,婚后给她的个人生活带来了巨大不幸。他们生下的9个孩子中,有3个患有遗传病----血友病,其他人是血友病基因的携带者。真是无独有偶,1839年,30岁的达尔文与他的表妹爱玛结婚,爱玛是他舅舅的女儿。谁也没有料到,他们的6个孩子中竞有3人中途天亡,其余3人又终身不育。到了晚年,达尔文在研究植物的生物进化过程时发现,异花授粉的个体比白花授粉的`个体结出的果实又大又多,而且自花授粉的个体非常容易被大自然淘汰。这时,达尔文才恍然大悟:大自然讨厌近亲结婚。向学生讲解这些名人的沉痛教训,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近亲结婚会导致遗传病,所以是应当禁止的。
总之,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实现课程目标。一切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能生动活泼的进行学习的教学策略和方法都应该提倡。真正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全面发展的目标。
篇10: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一,在数学教学中模拟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增强数学的趣味性,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达到教师和学生一起探索数学的目的.在教学中模拟情境的学习方法非常有效.在新课改下教学内容发生了变化,教师教学的方法也要随之改变.模拟情境让数学课堂不再枯燥,带领着每一个学生一起探索,可以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有效学习,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达到了对学生综合培养的目的.例如,在讲“三角形的性质”时,教师要将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带入课堂,如有些方便折叠的桌椅,其内部都是有呈现三角形的钢体结构,在打开桌椅使用时,充分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生活中的晾衣架,之所以挂上沉甸甸的衣服不会变形,也是因为其形状类似三角形,结构十分稳定.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这些生活中的问题,并让他们独立思考并加以解决.第二,保护学生的自信心.每一个学生都有或多或少的好强心理,如果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受到挫折,会严重打击学生对于学习的自信心.初中学生的年龄只是十几岁,心理需要更多的是鼓励,如果打击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就不会再对这方面的事物产生兴趣.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科学有效地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对其进行鼓励,加强他们的自信,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第三,把握好学生的好奇心理.初中学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因为他们的心理还比较稚嫩,对于许多不懂的事物的好奇心更加强烈.好奇心的增强,伴随着兴趣的增强,把握好这一点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恰到好处地提出数学问题,难度最好要适中,问题要有趣味性,增加学生想要知道答案的欲望,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来增强兴趣,他们就会因为兴趣而自主学习,积极思考,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讲“抛物线”时,教师可以用打篮球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究竟应该以一个什么样的角度出手,才能投篮更准呢?这就需要教师带领着学生共同去解决这个问题.利用学生对篮球的好奇心,能够让学生高效地学习关于抛物线的知识.
二、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的教育理念要改变,要以学生为中心,要将学生的“学”作为教学的主题思想,以前的灌输式的教学不再适合新教材和现代学生的发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学不再是教师的个人任务,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的过程.互动教学是目前为止在新课背景下比较适合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整个互动的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中心,教师要围绕这个中心开展教育工作.在数学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起到辅助作用,要让学生有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机会.同时,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把握住学生的特点,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以及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师生共同努力研究问题,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三、采用启发式教学
初中数学具有抽象性,思维逻辑性很强,需要学生具有很强的记忆力、理解能力以及逻辑分析能力.教师要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方式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启发式教学就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知识掌握程度、认识事物的能力等实际情况出发,使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融入课堂,发掘知识,加强逻辑的教学方法.作为初中数学教师,需要很强的洞察力、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在采用启发式教学时,要把握好时机,依据教学内容,设置启发环节,制造气氛,对学生进行启发.在启发的时候,要具有层次感,提出的问题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慢慢深入,达到层层思考的目的,促使学生逐渐理解.如果遇到的问题直接深入的话,学生很难理解,就会对数学产生抵触心理,根本想都不去想,所以由易到难的层次很重要,也是教学的一个技巧.还有,教师在模拟情境进行启发的时候,要具有创新能力,使情境丰富多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讲“轴对称”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教室中,或者是在生活中找出一些轴对称的物品,在学生都没有答案时,教师可以给一些提示,对学生进行一些启发,利用引导的方法,让学生掌握知识要点.总之,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内容重新编排,这就使教师的教育理念需要与时俱进,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不再适合这个新的环境,需要新的教育模式来培养新时代的学生.教师不仅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营造趣味课堂,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教师不仅要将学生的数学成绩提高,更要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逻辑推理、独立思考问题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篇11:高职生物理学教学现状与对策论文
高职生物理学教学现状与对策论文
【摘要】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起点低、数学物理基础薄弱、学习意识不强等特点;从当前“高职生”学习物理学的现状分析,对如何处理大学物理与中学物理及后续专业课的衔接关系、结合演示实验和先进网络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引入物理学史和实例教学、注重学生的兴趣激发几个方面进行探析;给出了解决该问题的几点对策;为进一步提高“高职生”学习物理学的积极性、主动性、优化课堂教学质量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高职生;物理教学;现状研究
一、当前高职生物理学学习状态及成因
物理学是高职院校绝大多数理工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它不仅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知识支撑,而且学生通过物理学的学习,能够培养其严密开阔的逻辑思维方法和创新能力,有利于促进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但面对物理学学习,学生普遍感到枯燥乏味且难以理解,加之缺乏兴趣和主动性,课堂气氛沉闷。经过近几年的教学研究,分析原因如下:1.数学和物理基础比较薄弱物理科学和数学科学的发展相辅相成,密不可分。高职生数学底子相对薄弱,物理学会普遍运用到数学知识。可以说物理和数学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若从数学的角度来说,中学数学基础功底不扎实,会直接影响到高等数学的学习,而大学物理趋向于用高等数学中的导数、极限、微元、定积分和不定积分等知识点解题。但高职院校的学生不适应这种知识的转变,思维能力还停留在原来的知识水平上。不善于从变换问题的认识角度去分析解决问题。他们只习惯于把中学的思维、分析方法生搬硬套到新的物理情境中来,比如在求解变力沿任意曲线运动做功问题时,学生只知道解决“直线运动中恒力的功”的问题,不能灵活处理“变力在曲线运动中所做的功”的问题。没有采用化整为零的“数学微元”思想去解决物理变力做功问题。即“把轨道曲线分割成许多无穷小段近似看为直线,在无穷小线段上,作用的力的大小和方向可看作不变。变力做功转化为恒力在无穷小直线段上所做功的问题,在有限过程中,变力所做的总功等于所有无穷小段元功之和,也可以用数学积分的方法求得”。学生的空间思维拓展和创新能力提升明显受限。可以说,学生的数学基础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大学物理学的兴趣及物理学教学质量的提高。2.未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自律能力高职院校的学生生源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普高生,一类是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包括职高生、中专生等。由于他们在各自的学校接受教育的方式不一样,物理学基础底子层次不一。普高的学生物理底子相对比职高、中职生强些。但有的职高生和中职生在原中学阶段几乎没学过物理。主要学习各专业的理论课程知识。即使学习物理也只是学习一些简单的概念、公式。他们大部分掌握的物理知识水平只是停留在物理的初级阶段。中学物理底子薄弱,加之大学生自律意识差和学习自主性缺失,物理内容难于理解学习兴趣缺乏等因素存在。3.自学能力不强学生对公共物理课的学习认识也不够全面,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他们自认为专业课才是重要核心课程,一些公共基础课程对后续专业课的学习起不到什么重要的辅助作用,教学内容还难于理解掌握,学与不学一个样。只要学好本专业的专业课程就能“对口”现代社会招聘的需求岗位。另外,物理学的学时已被大大缩减,教学内容多但学时少。授课教师为了与教学进度一致而忽略了学生听课的效率,对这些物理基础薄弱的“高职生”来说,因听不懂教师所讲解的重、难点被“卡”住。完全脱离教师的思路轨道,跟不上教师的授课“步伐”。他们对物理课的学习已产生了“畏难”情绪。这些“高职生”渐渐地对物理学的学习失去了耐心,更别谈提高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物理学的知识点不能很好地被融合在后续专业课的学习中,不利于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物理学的教学质量的提高及后续专业课程的衔接学习。4.教师教学信心不足,教学方法改革不深入“高职生”的整体素质水平不高,学习基础相比“本科生”要薄弱的多,作为公共基础课教师不仅要备好课,还要备教材、备学生,对不同系部专业的课程标准体系要有所了解。做教学进度表时,教师要根据各专业的培养计划,授课内容侧重于后续专业课程知识点的衔接。但有的教师不配合好专业课程的服务教学,在教学内容和难度上没有调整物理学的授课计划,不注重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之间的衔接。而采用“一刀切”教学,没有侧重难点,做同样的教学计划,不管系部、专业不同还是基础层次不同的学生均采用同一种授课方案[1]。再说,高职生的学习基础和综合能力差,知识点讲授要比本科生简单些,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新旧知识点的导入过渡,引导学生对物理学学习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培养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兴趣,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注重与后续所开设专业课程内容的衔接问题。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物理学不是仅仅为了期末考试综合成绩能过60分,能尽早修满学分。重要的是使学生能够认识到物理学的学习是为了与专业课程的对接,服务于专业课教学,是一个整体,而不是各个分支零散拼起来的拼图。教师根据学院各系部的专业培养计划制定与后续专业课程衔接的教学内容,以便更好地提高物理学的教学效率。
二、改进高职生物理学教学的'对策研究
针对“高职生”的数理基础底子薄弱、自律能力低且学习兴趣缺乏,教师的教学等现状,根据这几年的教学实践和经验提出了以下几点对策进行研究1.处理好中学物理与大学物理的衔接关系作为物理学教师不仅要备好课和教材,还要备好学生,了解相应的专业培养计划,衔接好与专业课的对应内容。教师在讲授物理新课前,先了解学生的来源、课程基础,再简要复习涉及到的中学物理知识,接着指出用中学物理知识解题的局限性和特殊性,再自然而然地过渡到本节课要学习的物理学知识点。由于“高职生”本身物理底子薄弱,基本的物理知识都不了解,如果教师没有很好地把握中学物理和大学物理学知识的衔接,会造成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困扰”,难于接受新知识,会渐渐对物理学失去学习的兴趣。不仅是影响高职物理学的教学效果,更影响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2.构建好物理课与专业课相融合的教学模式为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学生,物理学作为一门公共基础性学科与所学专业课程严重脱节的现象亟待转变。因此,我们秉承“以学生为主体”、“以创新发展为中心”的育人理念,以培养“厚基础、高素质、高技能”综合型人才为目标,通过对“物理学”这门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程相互融合的教学模式探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前了解各系部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侧重物理学内容以辅助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比如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需要侧重点讲授的是电学和磁学部分,特别是动量守恒、能量守恒,静电场,电磁感应、磁场的能量等等。对于土木工程系建工和道桥专业的学生,需要测重点讲授的是力学部分,如重力、弹力、功和能、冲量和动量、刚体的定轴转动等。这些知识与后续开设的专业课程《电子技术》《电机及拖动》《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等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在讲授物理学内容时要测重专业知识的对接,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好服务基础。在知识传授和技能运用上培养学生应用物理学的意识,激发出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兴趣,学会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强化实践演练,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高职生物理基础薄弱,对于他们来讲物理学抽象、难学,即使上课能理解物理学的概念、定理定律等,课堂中所学知识和生活应用问题严重脱离,学生学习效率不高。分析其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对这些知识点没有吃透,可能是机械性地死记硬背,对物理学习没有积极性,课堂气氛死气沉沉[2]。作为物理学教师也应该反思教学,激发出学生学物理的兴趣,可以通过演示相关的物理实验或视频来辅助课堂教学。如在讲授静电场——尖端放电和静电现象时,可以做电火花计时器和螺丝刀来演示实验现象,并解密手上静电能否搞坏一台电脑。通过演示实验帮助学生理解静电原理和应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发明创新设计一些发明、创作等,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4.结合实际发明成果,引导物理知识的应用根据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课堂教学是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若单纯地讲授理论,学生会感觉空洞乏味。即使死记硬背掌握了一些理论知识,却不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掌握不了物理学的实质问题。教师课前应查阅相关的物理学史料适当穿插到课堂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如在讲授动量定理时,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若生鸡蛋落在水泥地板上或地板上的一堆棉花上,鸡蛋的命运是否一样。教学过程中以实例提出问题让学生相互讨论、探讨,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办法[3]。再介绍古今中外一些著名的物理学家生平事迹及取得成果背后的努力和汗水,如牛顿、爱因斯坦、钱学森、霍金等等。他们经过反复做实验得结论,再演算、推导研究一个定理或定律,鼓励学生学习要像科学家有恒心、耐心。消除学生学物理的“畏难”心理,引导学生探索它的奥妙,培养“用物理”的意识,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5.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由于大学物理是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物理教师在课程内容上不仅要强调它的基础性、实用性,更重要的与后续专业课程内容的衔接性。物理学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网络技术手段来模拟物理现象,创设情景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调动他们的潜能,发挥其自身的优势,乐于去思考、探究物理问题。比如教师在讲授角动量守恒原理时,可以借助多媒体实验演示直升飞机机翼旋转产生角动量情景[4],引导学生探索角动量守恒的原理。再说新时代的学生使用手机或电脑在学院用WiFi上网随时随地了解课堂上学习的新知识,及时巩固旧知识点。如果遇到理解不透彻的问题还可以通过网上QQ或微信留言给老师,老师、同学之间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观点或对教学内容的建议等[5]。通过多种现代化网络技术手段建立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学习交流平台。这种平台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地学习目标,激发出学物理的兴趣,远离自认为的“物理无用论”思潮。
三、结束语
物理学是理工类学生必修的一门通识性基础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高职生的物理学基础及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后续专业课程的特点,“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备人才培养方案”等等,调整物理学教学内容,侧重教学重难点,并在教学中融入物理学思想、史料、生活中的案例。有效地与专业课程内容衔接,构建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程之间的桥梁;激发学生学好物理学的兴趣,克服大学物理与后续专业课程的脱节现状[6]。更好地提高优化物理学的教学质量,发挥出物理学作为基础课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铺垫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梁金荣.高职物理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63-64.
[2]赵升颜.浅议大学物理与中学物理教学的衔接[J].科技信息,(24):109-110.
[3]张章.论从中学物理到大学物理学习转变的引导策略[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4):128-130.
[4]王红成.地方性院校《大学物理》教学改革探索[J].嘉应学院学报,,27(3):39-42.
[5]刘崇华,杨喜庆,王迎春.高等数学与土建专业后续课程的联系[J].黑龙江科学,(8):109-109.
[6]陈兰莉.工科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以南阳理工学院为例[J].教学艺术,(8):31-32.
篇12:教育现状与发展对策探讨教学论文
教育现状与发展对策探讨教学论文
摘要: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近些年来新兴起的一个热门学科,是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以培养综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课程涉及艺术设计、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等多领域的知识,发展前景广阔。在高职高专学校中开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对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水平的专业化人才有重要而现实的意义。从分析高职、高专院校中环境艺术专业的教育现状出发,探讨了促进该专业发展的教育教学方法。
关键词: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现状;发展对策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近些年来新兴起的一个热门学科,它是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它以培养“掌握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能从事环境景观设计、建筑小品设计及施工技术与管理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教育目标,课程涉及艺术设计、建筑工程、植物学、管理学等多领域的知识,其专业培养目标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的就业率高,因而发展前景广阔。现在的许多高职、高专学校都开设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然而,由于该专业的教育在中国起步较晚,发展尚不成熟,因而许多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仍有许多不完善之处。了解高职院校中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现状,找出教学环节中的不足,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一、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人才培养方式与培养目标脱节,高职特色不够突出
高职院校中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以培养综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的,人才培养的方式应该以就业为导向,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培养出应用型而非研究型人才为培养方向。然而,许多院校在进行教学安排时,却并没有突出高职特色,教学体系仍旧是偏向于理论教学,教学设置重理论而轻实践;在教学方法上缺乏新意,仍旧照搬老一套的教学方法,教师讲课缺乏激情,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许多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进度,不惜将教学内容压缩,许多知识并没有讲透,学生听的也是一头雾水;在课堂教学中,仍旧以“教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为主,学生被“牵着鼻子走”,缺乏和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无法培养他们独立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内容滞后于专业知识的更新速度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与时俱进的学科,它受市场发展变化的影响,知识的更新速度和推陈出新的速度比较快。而且它作为一门边缘化的学科,课程涉及的领域广,诸如艺术设计学、景观学、植物学、工程控制学、建筑学等都是该专业课程包含的内容,因而,任何一个领域的更新都需要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做出相应的知识调整。然而,受教学条件和教材本身的限制,大多数高职院校并不能在教学中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设置,因而落后于市场发展额需要;再加上许多教师自身的能力有限,习惯于采用单一的授课模式,课件内容无法及时更新,案例设计也比较陈旧。这就导致了学生在毕业找工作时遇到了困难,许多用人单位也抱怨应届毕业生的工作能力不强,知识水平不高,因而不愿意录用。
3.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实践课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这在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高职院校中就显得更为重要。合理的实践教学安排和设计,有利于让学生在真正的实践和动手操作中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所学的理论应用于实践,同时还能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促进学生专业综合能力的提高。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不难发现,许多院校虽然都安排了实践课,但授课的效果并不理想。教学条件有限,模拟出来的实践环境与真实的环境相差很大;任课教师自身的能力有限,教学方式传统,实践课的授课内容也与现实脱节;学生在设计方案时,过多地看重艺术表现力,而忽视了实用性和可行性,仅凭感觉对待设计任务,因此设计出来的作品出现许多常识性错误,漏洞百出。
4.教师构成单一,不能满足学科融合的需要
教师队伍的素质对教学的成功与否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在高职院校中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大多数都是从高等院校毕业的本专业人才,虽然他们具备了一定的理论水平,但是缺乏相关的从业和实践经验。他们也许在理论知识的讲授上还比较如鱼得水,但是到了实践课的时候,就会面临经验不足的问题。除此以外,由于这是一门边缘化的学科,许多时候,科班出身的教师在讲授一些有关建筑方面的课程时,远远不如建筑专业的教师讲得透彻。师资队伍的构成也是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急需解决的另一个问题。
二、改进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现状的对策
1.确立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观
确立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观,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方法,确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教育观。在教育方法上,改变以往的程式教学,变填鸭式的教学为探究式教学,注重激发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探索精神;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进行创新探索,在教师提供引导和帮助的前提下,让学生自行设计实践方案;在课堂上要给予学生思考和发问的机会,尊重他们的不同想法,让不同思想在讨论中交锋,最终得到真理性的认识。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竞赛的形式多给学生创造一些展示自己的机会,让他们的才能得以施展和发挥,同时培养他们对本专业的好感和学习热情。更要鼓励学生参加一些国家级、省级的赛事,以开阔他们的眼界,通过和优秀的专业人才进行比赛,收获更多的实战经验。
2.注重教学内容联系专业实际发展状况
为了降低由于教材内容更新滞后带来的损失,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教师应该在教授课本的同时,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或者网络资源更新自己的知识库;制作课件切忌懒惰,不能讲陈旧的内容重复使用。为了保证学生所学内容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我专门订阅了一本适合高职学生阅读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刊。每一期的学刊我都会认真地研读,并且将其中能够被学生理解的.、符合教学需要的文章复印出来,分发给学生阅读。这样,通过阅读相关的专业期刊,就能够弥补教材内容滞后的缺陷。
3.建立健全的实践课程体系
为了让实践课程有实质性的进展,我校专门与一家专业公司联手,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开设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在真实的环境中收获实战经验。这样,学生每隔一个月就有机会到该公司参观学习,并且在学期结束之后还会安排学生去该公司实习,由专门的人员带领。学生通过向这些在专业岗位上奋战多年的工作人员交流和讨教经验,渐渐学会了许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学生的实践能力大大加强。
4.优化教师队伍
要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的建设,在教师录用时,可以适当录用一些诸如建筑专业、艺术设计专业出身的教师,这样能够增强教师之间的互补性。同时,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水平和过硬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教学水平,能够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来讲解知识。不仅如此,教师的专业实践经验也十分重要,这是由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因为这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只有自己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才有能力上好实践课,才有能力教好学生。因此,不妨聘请一些行业高级从业人员来担任教师。必须指出的是,任何一门学科都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没有一成不变的知识,因此,教师也要时常参加一些研修班来丰富自身的专业水平。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从高职院校中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现状入手,总结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希望能够对专业教学提供一些帮助,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综合型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李砚祖。环境艺术设计的新视界.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许丽。中国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研究.现代装饰:理论,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