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大家分享。如果这11篇文章还不能满足您的需求,您还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与小学数学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论文相关的文章。
篇1:小学数学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论文
小学数学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论文
一、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确定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策略
1.以生为本,教师要把握学生的数学能力
高年级学生的数学能力已经具有一定的差别。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要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因此教师首先要把握每一个学生的数学能力,以人为本,将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地位。教师要积极转变教育观念,真正激发起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展现自己优秀的一面,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师要准确把握每一个学生的数学最近发展区,根据学生数学能力提升方法以及教学要求确定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2.以学定教,选择适合学生数学层次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同一堂数学课上要想都有一定的收获,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能力开展分层教学。教师课上授课的侧重点不同,其结果势必不同。教师在课堂上不但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结果,还要重视学生完成知识的过程,让学生逐步学会数学知识的架构。如,在人教版“旋转”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设计不同的问题让学生能在同一堂课上都会有所收获。
二、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课堂教学,促进不同能力的学生数学能力提升
1.多媒体课件辅助小学数学教学,采用多种策略提升学生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能力培养应该放在首位。教师要创建各种教学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但是小学数学教材中有些教学内容较为抽象,这就需要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辅助形式辅助课堂教学。如,在小学数学“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已经具备的数学能力结合教学内容制作教学课件,对于学习能力低的学生,教师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教学内容,而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加深训练难度,让每一种类型的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2.有效鼓励,强化竞争意识
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教师的鼓励能够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恰当的评价会能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教师发现学生的优点之后,要恰当评价和鼓励,并及时将激情的话语传递出去。教师要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让学生感知教师的关怀。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逐步形成自学的能力。教师应实现高效课堂,并运用多媒体课件精心选择课堂习题,让不同能力的学生都得到学法的指导。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1.通过学问卡引导学生课前自主学习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就必须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各项教学内容的研讨过程中。传统意义上的课前预习,教师对其所做的要求并不是很大。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通过教研组集体备课的形式研讨出每一单元每一课的重点教学内容,针对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出示适合学生课前预习的思考题让学生重点感悟、探究。学生拿到由适合本班学生的数学问题形成的学问卡进行课前预习的时候,将自己已经明白的教学内容写在学问卡上,将自己不太明白的学习内容也要标注在学问卡上。同时,在教师正式授课之前,要将学问卡提交给教师,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如,在五年级数学“因数和倍数”的课堂教学之前,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制作学问卡供学生课前思考、探究、交流,并要求学生将尚未明白的数学内容标注在学问卡上以便教师在课堂上更好地和学生进行互动。
2.合作互助,共同提升
小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交流能力。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关注学生的合作环节。教师要选择适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的数学题目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在探究中共同提高合作学习的能力。在小组的创建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数学能力按照同组异质的原则组建合作小组,再选择数学能力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辅助本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工作。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要加强合作学习的指导,引导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行动起来,能够自主探究,积极发言,不断提升自身数学能力。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提升学生数学能力放在首要位置,然后针对本班学生数学能力的不同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教师不但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辅助手段进行辅助教学,还可以根据学生能力利用合作小组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合作中发展,在思考中提升能力。
篇2:小学数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论文
小学数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论文
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国家民族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创新源于人才,而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工作。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源泉,而数学又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的重要学科。由此可见,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就应该开始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在潜移默化中让创新在学生的心灵中萌芽。创新是教育之本,科技之源,民族之魂,那么教师应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呢?
1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里就包含了民主、平等、和谐,和谐、良好的教学氛围能够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能更快地参与并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引诱剂,它能在学习过程中给学生添加无限的动力。那么,教师怎样做才能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呢?首先,要先给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时间,然后再积极地引导学生尝试着去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并启发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更好的方法,这样就能逐渐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创新思维。比如,在推导等腰梯形面积公式时,有学生提出能否将梯形剪成两个三角形和一个矩形来计算面积。在推导扇形的面积公式时,除了用圆心角来计算,有学生提出能否用弧长和半径来计算。对于学生提出的这些疑问,教师应加以鼓励,因为能提出相关问题,说明学生进行了一定的思考。所以无论是否正确,教师都该从正面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提问。久而久之,将学生的好奇心、探索精神、创造性思维结合在一起,便能逐步形成创新意识。然而,在启发学生创新学思维时,也要注意一些小细节。有专家指出,良好的情绪有利于思考与学习。所以,教师要以平和的态度面对学生,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不仅在学习方面对学生的缺点加以宽容和理解并及时指出,也要再生活方面多关心学生,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学生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中,才会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并使自己的思维逐渐活跃起来。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良好的教学氛围是不可或缺的。
2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讲授的时间远远多于学生思考的时间。如果教师一味地要求学生死背公式定理,而不是引导学生理解记忆,很可能就会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所以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要敢于向传统的教学方法挑战,改变死板、机械的教学方法。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根据所学章节的内容,不断更新出合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充满新鲜感,才不会感觉枯燥乏味。比如,我们可采用激发式、讨论式教学,通过启发、猜想、提问、解惑等环节,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带着兴趣置身于学习的乐园,还可以在与学生互动环节里做到经验共享。实践证明,这样开放、自主的课堂教学方式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激发学生想象力,培养发散思维
每个人都有无穷的想象力,特别是小学生,极富有想象力。想象力是创新的源泉,知识的进化更离不开想象力,它是数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多引导学生展开联想,能够帮助他们突破思想的枷锁,发挥出真正的创造力。曾经有学者做过调查,老师在课堂上画下一棵树,然后再让学生画出心目中的树,结果大部分学生都只是依样画瓢,所画的树与黑板上的差别不大。而老师如果把黑板上画的树擦掉,让学生画大树时,结果就迥然不同了。所有学生画的树都是千姿百态,各有特色。这是为什么呢?其实问题的关键是固有思维阻断了学生的想象力的发挥。而当我们把这个障碍拿开时,学生的思维才会被完全打开。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既要因材施教,更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帮助他们突破传统的`束缚,发挥想象力,进一步培养出创新意识。
4增加课堂实践活动,提高创新能力
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很重要的。在课堂实践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已有教具让学生加强动手能力,并且积极参与到实践中,多动脑、动手。在教学中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不断探索研究并得出正确的结论。在讲解习题的时候,要让学生动脑筋思考,动手操作,最后由教师指出易错点。激励学生主动学习,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知识点串联起来,并认识到问题的实质。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找到数学的奥妙以及做题的喜悦感。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教师若不断以开放的思想教学,转变观念,开发学生潜能,并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便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现代化的课程,需要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让学生体验这个思考的过程。在不断的引导中,学生就不会拘泥于固有的方法,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篇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论文
创新思维是指人们通过对所掌握的知识和经验的运用,以及对客观事物的观察、类比、联想、分析、综合,探索新的现象和规律,以产生新的思想、新的概念、新的理论、新的方法、新的成果的一种思维形式。它与常规思维相比,具有多向性、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可以认为凡是能创造出新事物、想出新方法、发现新路子的思维都属于创新思维。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呢?
一、实践和探索求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在实践中加以探索
实践操作是数学教学中构建新知识最常用的手段,也是创新思维的基础。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教材为学生提供了许多实践、探索的机会,教师应重视学生的探索,让学生把操作和思维联系起来,在实践探索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教学“直线、线段、射线和角”这节课时,讲授完新知,在巩固练习中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用我们手上的一付三角板,你能拼出哪些新的角?有的学生得到了120°=30°+90°、150°=60°+90°、180°=90°+90°、135°=45°+90°、75°=30°+45°、105°=60°+45°、15°=45o—30o等。有的学生得到了60°、30°、45°的另一种画法:60°=90°—30°、30°=90°—60°、45°=90°—45°等。甚至于有的学生想到角的一条边可以看成一个180°的角来得到一组新的角:135°=180°—45°、150°=180°—30°、120°=180°—60°等。还有的学生得到在初中将要学习的角:210°=180°+30°、240°=180°+60°、270°=180°+90°、225°=180°+45°等。甚至还有的学生与同桌合作,利用三角板找到了更多新的角。实际操作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能使学生从摸一摸、看一看、动一动的过程中学习新知识,锻炼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
2、在求异中进行创新
求异思维是对一个问题从不同的方向,甚至相反的方向,去寻求不同答案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它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思维方法。任何发现和发明,任何科学理论的创立,都是建立在求异思维的基础上的,没有“求异”就无所谓“创新”。首先,要鼓励学生敢问、多发问。问题既是教学的起点,又是教学的归宿,所以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敢提问题、多提问题,这样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其次,应加强学生思维的发散性训练,在教学中力求摆脱习惯性认识程序的束缚,用“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等方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思路去思考问题。
如:“一辆汽车3小时行驶120千米,照这样计算,要行驶360千米,需要几小时?”看似一道简单的应用题,在教师“看谁的解题方法多”一句话激发下,学生思维非常积极,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思考:360÷(120÷3);3×(360÷120);120:3=360:X。让学生从多角度进行思维发散训练,将会使学生的思维更开阔,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二、再现创新过程,培育创新思维
1、重视教学过程,激励创新思维
学会学习、学会思考是创新的前提。不展现事物的发展变化和思维活动的过程,不仅不能揭示事物的全貌,而且很难激励起学生的参与热情,导致被动学习。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轻结论、重过程,教给学生学习和思维的方法,引导学生开动大脑参与学习,使教学内容与大脑中原有的知识经验产生同构,建立起非人为的本质联系,激励学生创新学习的思维活动。
“直线、射线、线段”的教学,让学生看书上的结论用了不到一分钟。为了让学生弄清“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和区别,我设计了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首先从不同类型的线入手,观察“直的线”和“曲线”;让学生感性认识“直线、射线、线段”都是“直的线”,接着让学生随着计算机的演示从“能否延长”、“能否度量”、“几个端点”等方面弄清直线、射线、线段的区别;最后再通过学习教材与找一找、量一量等活动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教学中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利用已有生活经验建构起了新的知识,也掌握了学习、思考的方法。
2、重视多向交流,在多向互动中激活创新思维
学会合作与交流的能力是现代社会所必需的,也是数学学习过程应当提倡的组织方式。从课堂教学改革上可以看到,“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为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采用。例如我在教学“两位数减两位数”时,首先用电脑显示了“小熊买东西”的情境,让学生根据情境列出算式65—23,然后同桌合作学习,探究计算方法。有的学生想出了65—3=62,62—20=42;有的学生用5—3=2,60—20=40,40+2=42;还有的学生大胆尝试用竖式计算……。教学42—28,因为是退位减法,难度增大了,老师采用四人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先让学生摆小棒,引导学生把摆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有的学生模仿前面竖式的做法,有的学生在摆小棒中受到启发,用30—28=2,2+12=14;有的用12—8=4,30—20=10,4+10=14。关键处让学生讨论,难点处让学生交流、合作,鼓励学生大胆汇报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质疑。两次有层次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求异探索、同思共想、动手操作、互说互议的过程中更多地获得了展示自己的机会,注重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通过相互交流,能够互相影响、互相激励。
总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要针对学科的特点,做到适时、适度、自然结合,同时要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做到有趣、有力。这样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会在教学的惊讶和发现中逐步培养和发展起来。
篇4:浅谈数学建模竞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论文
浅谈数学建模竞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论文
【摘要】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衡量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提高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在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近年来,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也越来越受到高职院校的重视.数学建模竞赛对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推动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学改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结合数学建模竞赛的特点,分析竞赛对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因素,从而探索高职数学教学改革.
【关键词】创新思维;数学建模竞赛;高职数学教学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为服务国家经济转型升级培养了大量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据统计,全国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达1341所,招生数348万,毕业生数322万,在校生数1048万,占高等教育的41.2%.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占据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为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发挥了基础性和决定性作用,成为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中坚力量.加强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对增强高职院校竞争力,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都显得十分重要.
一、加强创新思维的培养对提高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培养创新性思维是提高创新能力的核心环节.创新性思维既可以推进理论发展,又可以促进实践变革,是带有开拓性和挑战性的新鲜、新奇、新颖的创造活动.创新性思维不仅具有创新性、突破性,而且具有开拓性和综合性的特点.不管是个人、集体还是国家,创造意识越强,创造性思维越活跃,创新能力就越强.当今是创造力空前活跃的时代.国际上日趋激烈的科技竞争、经济竞争的核心要素就是创造性思维的竞争,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衡量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是否具有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在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的新世纪,科技创新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越来越决定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发展进程和国际地位.在这样的形势面前,敢不敢创新,能不能创新,关键在于是否善于培养创新性思维,是否能够培养出一批具有创新性思维的人才进而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机遇[1].
二、数学建模竞赛对培养高职学生创新思维的作用
数学建模竞赛与传统的课堂教学大不相同,不是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满堂灌的学习方式,而是真正的以学生为主,利用所学的知识,并结合网络查阅相关资料去分析问题,从而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最终利用合理的数学计算方法并结合计算机进行求解的创新型科研活动.因此,通过数学建模竞赛,不仅能丰富高职学生的数学知识,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我校近五年来培训及组织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的经历,数学建模竞赛对高职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赛题内容的多样性和实际性可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才能集中注意力去学习和探索,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是培养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前提.数学建模竞赛是一种创新型的科研活动,竞赛题目来自于实际问题,例如,高职组的赛题分别是机器人的避障问题和脑卒中发病问题的'研究,的赛题分别是药品柜的设计和养猪场的设计的分析等等.由此可见数学建模竞赛题目与传统的竞赛题目不同,它源于生活领域的各个方面,需要学生了解和查阅相关的知识并利用数学的方法建立模型.由于题目都是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这也能让学生产生熟悉和亲功的心理,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让学生有意识地进行探索和分析.
(二)赛题组织形式的独特性可有效地开拓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数学建模竞赛的组织形式不同于传统的数学竞赛,它是由三个人组成一个团队参与竞赛,且可以在互联网上自主地搜索各种相关资料的竞赛.大多数高职学生都没有参加竞赛的经历,且对于参加竞赛十分不自信.然而数学建模竞赛的团队合作的形式能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且三个人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也能擦出新火花,产生新思想,从而培养创新思维.同时数学建模竞赛需要结合实际问题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把握问题的特点,分析问题并建立数学模型.学生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不仅能学到很多知识,而且必须对查阅的相关资料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和重组,这一过程也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赛题结果的开放性有利于鼓励学生探索求异,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数学建模竞赛要解决的是一名学生从未见过的实际问题,没有现成的模型和方案.解决的方案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不相同.但只要解决的方法切合实际且有创新性,都能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因此在数学建模竞赛中,学生必须合理地利用查阅到的资料,准确地分析问题的实际背景,把握问题的关键,揭示问题的本质并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这些都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通过三天三夜的竞赛,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都能得到较好的锻炼[2].
三、结合数学建模竞赛,探索高职数学教学改革,培养高职学生创新思维,提高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结合数学建模思想,大力推进教材改革.通过对150名了解数学建模竞赛的高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显示,有74.12%(比重排第二)的学生认为数学建模竞赛赛题的实际性有利于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高职学生录取分数较低,学习能力差,特别是对于数学,理论基础差,计算能力弱,且大多数学生认为学数学没用,早已放弃对数学的学习.而在高职数学教学中引入数学建模案例,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体验到数学的实用性,从而进行有效的学习和探索,培养其创新思维.在高职教学中引入数学建模案例,主要体现在教材的改革中.教材是教师备课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在教材中引入适量的数学建模案例,不仅能弱化理论知识,还能增强知识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案例的选择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案例要尽可能的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只有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例子才能吸引大多数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他们的兴趣,从而激发他们进行主动学习.例如,人口增长模型、减肥模型、雨中行走模型等等.其次,案例中知识点要尽可能的简单易懂.高职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极不自信,利用原理简单的案例进行分析,有利于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激发他们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例如,易拉罐的设计.
(二)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普及数学建模思想.近年来,高职院校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大专业建设力度,进行了大量的改革.然而,由于总学时的严重缺乏,导致公共基础课被不断地压缩.数学课时的大量缩减,使得数学教学内容不断地被删减.数学建模思想的学习需要循序渐进,有限的课时显然不能满足这一需求,需要大力开展第二课堂.目前第二课堂的形式主要有数学建模选修课和数学建模社团.公选课不仅补充了课时不足的特点,更重要的是授课方式灵活,内容丰富多彩,还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社团活动可加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同时通过不定期的专家讲座也能提升学生的知识面.第二课堂的开展首先必须面向所有学生,让大多数学生了解数学建模思想,学会用数学思想分析简单的生活问题.其次,第二课堂应该提供必需的实训条件.数学实验是数学建模的一部分,问题的求解必须利用计算机进行编程求解,实训条件是必不可少的.第三,社团活动必须由建模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全程指导.数学建模社团是以学习和竞赛为主的社团,而学习和竞赛是高职学生的弱项,为了社团活动有效顺利地开展,需要经验丰富的教师全面计划和组织.
(三)鼓励和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数学建模竞赛,让越来越多的高职学生体验数学建模竞赛的全过程,从而促进创新思维的培养.通过对150名了解数学建模竞赛的高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显示,75.29%(比重排第一)的学生认为数学建模竞赛团队合作的形式有利于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团队合作是数学建模竞赛不同于传统竞赛的一大特点.团队合作的形式能够增强高职学生的自信心和参赛热情.然而,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只是少数学生的竞赛,大多数学生都没有机会体验这一过程.只有让学生参与到竞赛中,才能让他们体会到数学建模的全过程,通过团队协作、共同探讨,促进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除了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以外,学校应该多组织和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数学建模竞赛.例如,校级数学建模竞赛、华中杯数学建模竞赛、网络杯挑战赛等.指导教师在竞赛前应对赛题进行把关,尽量为高职学生选择适合他们的赛题,超出他们能力范围的题目会严重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其次赛后应对学生的模型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讲解,引导学生进行后续的研究,以此激励学生继续探索,进而培养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张保权.论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及其培养途径[J].桂海论丛,(4):67-69.
[2]鲁习文,等.从数学建模竞赛看创新能力的培养[J].化工高等教育,(3):44-46.
篇5: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的问题和策略论文
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的问题和策略论文
随着社会主义生产力不断的发展,产品日新月异,知识量激增已达到爆炸的情况,旧的“填鸭式”的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社会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今教学发展和提升的一个重要课题。中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时期。因此,在最基础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每个中学教师最基本的任务。如何才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如何才能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越来越凸显出其重要性。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一、改变传统教学观念,积极提升教师自身的创新意识
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曾说“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格、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有这样或那样的影响着全部学生。”因此,要提高同学们的创新思维能力,首先要从教师自身的思维转变开始。教学上要敢于创新,只有教师教学素养和教学能力增强了,学生创新的潜能才能被激发出来。所以我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就应该带有目的性的为学生创造一个合适的,有利于帮助学生创造的环境,给予他们创造性尝试的体验,对于学生富有创意,另辟蹊径的解题办法及解题思维给予充分的肯定,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本身的潜能和能力,也从教师的赞许中体会到创新和成就的乐趣,同时也可以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更好的发挥,进而自发地持续地去创新,去提高自我。
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对所学学科的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品质的重要一环。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这一点特别是对于中学生来说,拥有更为现实的意义。作为数学老师来说, 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将理论知识和学生的日常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离不开数学,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切身体会到数学的美感。为他们提供体验、动手、实践探索的场合,运用所学的知识,知行合一,让学生体味到“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课堂上,教师应该让学生尽可能的提出自己与众不同的'想法,在不违背客观事实的前提下,多鼓励学生的奇思妙想。时常表扬和支持学生,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自身作为学习的主体,在学习的过程中,尤其是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更应该多多深入到数学学习实践中去,不能仅仅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应该多思考、多假设、多运用,以此来不断培养自己数学学习兴趣,提升自身的创新思维。
三、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
传统课堂往往陷入老师问学生答的固定模式,很多时候学生的回答就是走过场,他们的思维往往是被老师引导着按照老师设计好的路线思考。但是如果要想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就要求教师在课堂内能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由思考的空间。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刻意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这样学生才能有创新的积极性。然而要想营造这种活跃的课堂气氛,又要求学生愿意与老师进行交流,这就又需要师生之间具有和谐平等的关系,只有建立起这种师生关系才能使师生间沟通没有障碍。所以,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放下传统观念上的威严和架子,无论在形式上和在思想观念上都要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去,切身感受学生真实的想法。生硬的师生关系使得教师和学生都处于高度紧张的机械的知识传授中,很难形成创新意识,这些严重阻碍了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良好的课堂气氛和师生关系是必不可少的。
四、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的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教学评价体系直接制约了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实践活动,教师如何教,学生怎样学与教学评价体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选取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质量都受教学评价体系的制约。因此可以说教学评价体系会直接影响教学系统,进而影响到教师采用何种方式教学。
传统教学模式中,对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价主要侧重于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并且一般仅仅重视学生学习的效率和对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缺少对学生创新思维的考察。尽管目前的教育中,人们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和能力教育,新课改也转变了以往的用分数评判教师,评判学生的传统方式,但在实际教学中,仍然以智能教育为主要内容,学业成绩仍然是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的状况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因此,只有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才能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五、结语
总之,创新教育的实质就是改变传统,勇于创新,就是要打破一些老旧的所谓权威的教学方式方法。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需要学校老师以及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才可以将这件事情做得更好。在教学实践中,既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师生默契的配合,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春生.美国和俄罗斯关于创新教育的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11)
[2]孙波,杨欣虎.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评价体系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7(l)
[3]邹开煌.弘扬陶行知教育思想,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J].福建教研,2007(3)
[4]李岚清.基础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奠基工程[J].人民教育,(5)
篇6: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创新思维
一、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确定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策略
1.以生为本,教师要把握学生的数学能力
高年级学生的数学能力已经具有一定的差别。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要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因此教师首先要把握每一个学生的数学能力,以人为本,将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地位。教师要积极转变教育观念,真正激发起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展现自己优秀的一面,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师要准确把握每一个学生的数学最近发展区,根据学生数学能力提升方法以及教学要求确定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2.以学定教,选择适合学生数学层次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同一堂数学课上要想都有一定的收获,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能力开展分层教学。教师课上授课的侧重点不同,其结果势必不同。教师在课堂上不但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结果,还要重视学生完成知识的过程,让学生逐步学会数学知识的架构。如,在人教版“旋转”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设计不同的问题让学生能在同一堂课上都会有所收获。
二、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课堂教学,促进不同能力的学生数学能力提升
1.多媒体课件辅助小学数学教学,采用多种策略提升学生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能力培养应该放在首位。教师要创建各种教学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但是小学数学教材中有些教学内容较为抽象,这就需要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辅助形式辅助课堂教学。如,在小学数学“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已经具备的数学能力结合教学内容制作教学课件,对于学习能力低的学生,教师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教学内容,而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加深训练难度,让每一种类型的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2.有效鼓励,强化竞争意识
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教师的鼓励能够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恰当的评价会能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教师发现学生的优点之后,要恰当评价和鼓励,并及时将激情的话语传递出去。教师要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让学生感知教师的关怀。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逐步形成自学的能力。教师应实现高效课堂,并运用多媒体课件精心选择课堂习题,让不同能力的学生都得到学法的指导。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1.通过学问卡引导学生课前自主学习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就必须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各项教学内容的研讨过程中。传统意义上的课前预习,教师对其所做的要求并不是很大。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通过教研组集体备课的形式研讨出每一单元每一课的重点教学内容,针对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出示适合学生课前预习的思考题让学生重点感悟、探究。学生拿到由适合本班学生的数学问题形成的学问卡进行课前预习的时候,将自己已经明白的教学内容写在学问卡上,将自己不太明白的学习内容也要标注在学问卡上。同时,在教师正式授课之前,要将学问卡提交给教师,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如,在五年级数学“因数和倍数”的课堂教学之前,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制作学问卡供学生课前思考、探究、交流,并要求学生将尚未明白的数学内容标注在学问卡上以便教师在课堂上更好地和学生进行互动。
2.合作互助,共同提升
小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交流能力。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关注学生的合作环节。教师要选择适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的数学题目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在探究中共同提高合作学习的能力。在小组的创建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数学能力按照同组异质的原则组建合作小组,再选择数学能力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辅助本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工作。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要加强合作学习的指导,引导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行动起来,能够自主探究,积极发言,不断提升自身数学能力。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提升学生数学能力放在首要位置,然后针对本班学生数学能力的不同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教师不但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辅助手段进行辅助教学,还可以根据学生能力利用合作小组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合作中发展,在思考中提升能力。
作者:赵功祥 工作单位:陕西省紫阳县向阳镇鸡鸣小学
篇7: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创新思维
一、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激发创新思维
在教授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一定要注意教学语言的规范化,必须使用普通话和文明用语,解题步骤要正确,教学方法要灵活而艺术,让数学教学在学生愉快的体验与参与过程中共同完成。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应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掌握学生的具体、特殊情况,要关心学生,这既是数学教师高尚品德的表现,又是实现成功教学所必需的,对那些其他课学习成绩优秀而数学成绩稍差的学生,要当做重点对象培养其数学能力的发展,带动全班同学努力学习数学,共同进步,有效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实施讲与学互动,倡导主体意识
传统教育方式的基本特征是以知识的传授为核心,以教材和课堂讲授为重点,偏重于传授学科中固有的知识,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组合,对课堂教学进程实施有效的调控,使学生在特定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及其内在的规律,对概念的形成与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反复演示,直至每一个学生都能理解、接受为止,从而实现对相关数学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有效应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为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提供了技术保障,利用信息技术的方便、快捷等优势,能够把常规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技术有效结合起来,使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教师要做教与学的引路人,为学生自主学习做好督导工作,要积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实践,教师把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设计好的多媒体教学课件,通过利用网络等现代多媒体教学资源的优势,可以对数学难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去探索一些生活中蕴含的数学问题,鼓励学生共同参与构建研究探讨性数学课堂,先发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进行大胆质疑。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结合文化情境教学,对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更加形象化地理解数学知识有很大促进作用,能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效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小学生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提高数学教学培养孩子们从小磨炼意志、树立攻克难题的决心,培养勤学苦练的顽强斗志,勇于攻克学习与生活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教师要针对小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和培养数学思维方式的有效途径,为促进学生素质教育发展奠定基础。在小学阶段进行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结合生活实践,强化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对小学生的综合素养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对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促进作用,数学教师必须以良好师德和高度责任感加强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探索,培养小学生学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兴趣。实施情境化教学,争取做到以教促学,共同参与探讨,有利于研究探索型教学模式的实施。
三、构建和谐教学气氛,培养探索精神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创设富有生活特色的文化情境,为小学生上好每一节数学课营造和谐教学环境,小学数学教师要针对孩子们不同的心理特点,首先要激发他们热爱数学知识的兴趣,获得快乐,同时要十分注意使用恰当的评价语言对待每一位学生。有时候一句赞誉学生的话,就像精神营养剂一样,能够激发后进生的学习信息,能够让那些好学生做到更加有信心学习,能够焕发全体学生的精神面貌;相反,在数学教学课上,有时候教师随意对学生批评一句,可能导致孩子一整天不愉快的情绪,或者使小学生产生不愿意学数学课的逆反心理,时间长有可能产生厌倦情绪。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而敏锐地发现每一位学生的自身优势和闪光点,并且及时给予正确评价和鼓励,让客观的评价语言在孩子们心灵上的燃放出强大助推力,千万不要以为是小学生,就随意批评,那样只能伤害他们的自尊心,打消积极性。而客观而恰当的评价语言不仅仅是由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决定,更为关键的是由教师的高尚职业道德和良好心理品质决定的,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切记不能把个人的情绪掺杂到一起,千万不要有任何私心,基础教育最重要的是共同配合,协调发展,教师只有把自己的高素质渗透教育教学实践中,才能在孩子们中间树立起威信,才有利于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有效提高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四、结束语
小学数学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逐步强化数学应用意识,结合生活实践中的数学问题,逐步提高小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小学生良好数学能力的培养,进一步实现以点带面,有效促进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开拓学生的数学视野,提高数学运用意识、观察和思维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尝试多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浓厚学习兴趣是最重要的途径。
作者:王彩花 工作单位:内蒙古托克托县双河镇第二小学
篇8: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创新思维
一、小学数学教育对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就开始着重培养学生的理论性知识理解能力,而小学生在这方面的实际能力是比较薄弱的,所以小学数学的教学与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学生的客观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在学生拥有良好的思维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会出现巨大的难题,只有尽可能地加强小学数学教学,才能让学生在思维创新发展方面有更好的发展。
二、数学基础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式
1.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培养创新教育理念
学生在学习中所起到的作用才是最主要的,这个理念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中有明显的改变,教师不再是学生的领导者,而是为帮助引导促进学生的学习去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过程不再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所能比拟的,在新课程教学理念中,要想完成教学模式的改革,就必须先进行师生关系方面的改革,让学生重新认识教师的职责与教学理念,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小学数学教学,这样才能为培养创新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2.打造良好的教学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习惯
教师要想促进学生在创新思维方面的能力,就必须尊重学生自身的发展与能力,不能做出片面的理解和认知,在教学课堂中尽可能地给学生留下发展的空间。小学数学教学课程中,教学内容所涉及的问题相对比较广泛,答案与解题思路大多都不局限在唯一的情况中,所以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必须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出创新思维的习惯。
3.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小学阶段,学生对学习内容与学习知识掌握的最佳途径就是提高自身的学习兴趣,更好的融入学习中去。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增加数学教学活动的次数,让学生可以通过实际与教学内容的结合,更好的理解数学内容,通过这样的方式,也就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让学生在学习思维的同时找到自身的发展方向,有更广阔的发展之路。
4.教学内容的新时期有效改革,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中,对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有了比较明显的变动,修改了传统的教学路线和培养模式,不再是传统的知识灌输型,而是重在学生的理解和认知,教师在新时期的教学中需要多加注重学生的发展和能力,对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有良好的把握,对教学内容的逻辑性有准确的掌握,这样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会因为传统的教学模式而限制学生的发展。在改进教学内容的同时也要注意课堂安排的改善,尽可能地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效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让学生更好地吸收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让小学数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更好的帮助。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这个时代的要求,也是学生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必须有的能力,以新课程教学改革为教学核心,不断加大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程度,让小学数学教学的价值和意义不断凸显,让创新思维的培养在小学数学中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不断总结研究的方式让这项研究内容有更广阔的前景。
作者:杨文振 工作单位:福建省安溪县祥华中心小学
看过“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创新思维”的还看了:
篇9:小学数学的教学创新及创新思维培养研究的教学论文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教学的改革也被很多教学研究者和工作者所关注。要实现创建高效小学课堂的目标,简单的知识教授是远远不够的,其关键在于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创新实践能力,最终形成高效的数学思维能力。要想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才是根本途径。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教学方法;创新
创新才能发展。在我国创新性人才不足的情况下,我国教育改革任重道远。我国的教育改革在不断进行当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就笔者的教育实践来看,小学数学教学领域就还存在着教学方法创新性不足的问题。对于很多小学生来说,小学的数学课堂枯燥而且严肃。很多学生上数学课的时候,自然感到负担很重,从而提不起对于数学的兴趣。恶性循环下,小学对于数学课程的排斥让很多学生到了中学仍然厌恶数学。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对小学数学的常规教学方法进行深刻的反思,在科学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情况下,对小学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
一、教师转变教学思维,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大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在分数为上的应试教育下,很多数学教师仅仅为了学生分数而对学生进行大量机械性的做题训练,或者是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仅仅是将知识用强行灌输给学生。这样的情况下,虽然学生可能在勤奋地训练当中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其创新思维和能力却没有得到真正的培养。比如关于乘法口诀表的教学,很多教师仅仅在讲解完简单的乘法概念以后,便开始让学生盲目背诵乘法口诀。虽然,学生最后都能够使用乘法,也能够明白乘法的真正内涵,但是教师却忽视了对于学生思维能力训练的时机。在讲解时钟的小时、分、秒的时候,假如一味干瘪的阐释,学生根本无法提起对于数学的兴趣。所以,教师应该转变教学思维,不能够只是针对数学考试而进行教学,应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深入浅出地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在转变意识以后,才能够在课堂的设计当中真正将创新融入,才能在教学实践当中获得更多的启发。
二、重视课堂导入,重视创新思维训练
学生对于数学课堂的排斥,课堂呆板、无趣,知识量大是主要的原因。中国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丰富,难度不小,教师尤其是应该重视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程度。其中,课堂导入是整个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只有将学生真正带进课堂当中,教学才能够取得满意的效果。课堂导入还需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年级阶段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设计。只有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才能够让学生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体,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仅如此,教师还应该多学习关于创新思维训练的教学方法,互相交流,寻求一种科学的创新思维训练方法。一个具有创新性思维能力的人,往往不受传统观念束,能揭示事物的本质,探求事物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小学数学创新教育的关键。逆向思维、多维发散等思维方法都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方法,教学过程的设计当中需要重视创新思维训练,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和猜想,改变传统的知识灌输方法。课堂当中或者课后,教师还应该重视创新思维训练的反馈,注重引申练习,基本了解教学效果。
三、营造合作交流学习氛围
教学方法的创新要求教师必须改善传统的教学方法,尤其是不能够急功近利,对学生采取强行的知识灌输和机械训练。小学的数学教学作为基础课程,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学生对于数学课堂的兴趣往往都是因为跟不上学习进度而逐渐消失,也有一些同学,能够在课堂上听懂老师的教授,做题的时候却不能够举一反三,无法找到正确的方法。造成这样情况的原因在于教师不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沉重的教学氛围。上文已经详细说明了创新思维训练的重要性,只有加强创新思维训练,学生才能够学会和掌握对于知识的运用。而要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就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个适宜于创新思维养成的自由空间。教师不能够一味为了教学进度,忽视对于教学效果的检验和学生的反馈。教师需要营造一个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在一个相对自由的学习环境下勇于探索和发现,在不断探求最为科学的方法过程中,学生能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也能够感受到数学课堂的自由和平等。创新思维一定是在好的氛围下形成的,当学生们不再谈数学而“色变”的时候,他们便会更加享受思维训练的过程,提高数学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高效课堂的构建在于真正转变教学思维,只有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最大程度的培养才能够转变知识为能力,而创新思维培养的关键却在于不断在实践当中探索创新和科学的教学方法,从而才能真正改变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
参考文献:
[1] 屡传楼.浅析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J].学生之友:小学版,(11):46.
[2]陈保睿.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科教文汇.(06):70.
[小学数学的教学创新及创新思维培养研究的教学论文]
篇10:初中数学教学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论文
初中数学教学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论文
一、以教研为切入点,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版)》中提出明确要求,“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创新意识的培养应该从义务教育阶段做起,贯穿数学教育的始终。”教育部提出要求,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而笔者认为,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数学教师本身必须首先具有创新思维、创新意识,而后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将这种创新思维、创新意识通过创新型教学方法,传授给学生。在教研探讨中,有些教师一提创新思维,想到的就是让学生搞小发明小创造。这些活动虽然确实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但有些脱离数学教材。笔者认为,通过挖掘数学教材,将时代潮流的思想和观点融入到数学教学中,与课堂进行结合,也算是一种创新。数学教师需要的就是这种顺应时代发展的创新教学法。
二、营造创新思维环境,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在以往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常常一个人在讲台上唱着“独角戏”。教师是整个课堂的主角,传道、授业、解惑,偶尔提出个问题,点明学生回答,而后教师再进行点评。整个课堂的节奏和推进完全有教师一个人把控,学生只需要听讲,按教师的要求做即可。这样的被动听课模式,课堂容易死气沉沉,学生容易丧失兴趣,课堂教学也不容易出效率。在数学交流研讨中,笔者和几个数学教师一致认为应该改变这种教学模式,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创新思维的数学课堂环境,让学生发散思维。例如数学教师可以在讲课过程中,就某一知识点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自主讨论,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观点,突出自己的课堂参与者地位。再例如,数学教师可以在某个小节进行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将讲台让给学生,由学生扮演“教师”的角色进行授课,其他学生向其提问题。在这一交互过程中,扮演教师的`学生能发现自己对知识点掌握的不足,双方学生也能在观点碰撞中擦出火花,迸出灵感,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三、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敢于质疑权威
在创新思维的培养中,最大的“拦路虎”就是定式思维、思维僵化、守成不变。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情境,鼓励学生进行质疑,如质疑同桌提出的解题思路、某问题的答案、质疑教师的讲课内容,甚至质疑数学教材这一“权威”。在质疑之后,便是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之间的观点交流和碰撞。通过质疑,逐渐打破常规,打破学生的定式思维,让学生自己去检验自己的想法,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从而培养创新思维。为了让学生敢于质疑,笔者和其他数学教师研究决定,在课堂教学或者布置作业时,教师可以故意设置一些错误,让学生去发现,去质疑。只要学生迈出了质疑的第一步,以后的路就“顺”了。
四、培养创新兴趣,为思维形成提供动力
如果说质疑是打开创新思维的阀门的话,那创新兴趣的培养就是动力支撑。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好奇的阶段,对任何事情都容易产生兴趣;与此同时,他们也有些“三分钟热度”,喜欢的事情过不了多久就失去了兴趣。因此数学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还要保持住这个兴趣。在研讨中,笔者总结出几个数学教师常用的“小妙招”。
首先,可以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先让学生在学习中尝到失败的滋味,而后再创造条件,让学生享受成功,这时的成功无疑更有意义,更能让学生激动和珍视。如针对不同基础和水平的学生,开展有趣的数学图形设计大赛、数字福尔摩斯等,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和联想,进行创造,在发扬个性和创新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又或者,利用初中几何知识的各种变换和奥妙,让学生创新联想,将不同的图形和线条组成各种新的图形,让学生感受几何的创造之美。当然,在创造中,数学教师更可以结合生活,融入生活中的图形元素,将学生自由发挥聪明才智,体会生活中的成功和快乐,培养生活中的创新兴趣和精神。当然,笔者认为,为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教师也不能一下将目标定得太高。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原地站着够不到;踮踮脚,跳一跳,努努力就能够得到”。这样,学生不至于因为过于简单而失去创新的兴趣,也不会因为难度过高而没有信息。经过自己努力达成的创新,极容易让学生产生成就感,从而增大兴趣和积极性。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学生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和科技不断进步的必然结果。笔者作为教育工作者中的一份子,借鉴和学习之前优秀数学教师的宝贵经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再通过自己的实践总结和不断探索,探究出越来越丰富和完善的教学方法,为家长、为学校、为社会、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有用且全面的创新型人才。
篇11:数学创新思维培养及其训练论文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与训练创新思维的必要性
数学是一门与数字打交道,研究事物数量关系等辩证关系的学科,是人类科研研究的基础,在人类历史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利于促进人类社会的生产实践,同时也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小学数学是学习数学课程的基础,在小学数学创新思维进行培养与训练,这是由数学这门学科本身性质决定的,也是学生认识世界的重要基础,起到对事物认知的启蒙作用。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与训练创新思维需要坚持的原则
(一)对教学主体加以明确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面对的是学生,通过数学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对于知识的运用能力,培养动手动脑的神经系统支配协调能力,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培养能力的对象是学生,所以学生是教学主体。教师应该明确与学生之间的辨證关系,明确数学学科培养的是学生哪些能力,对其加以正确引导,使其能够自主学习、思考与提问,使学生表现出高度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要为学生创造数学知识运用的机会条件,才能为创新能力的发挥创造良好的环境范围。
(二)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
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创造,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创造有利于保持良好学习环境的条件,活跃的课堂气氛能够增加乐趣,使原本枯燥乏味的知识通过教师幽默的语言与生动的演示增加几分趣味性,学生愿意跟随教师的思路,参与到学习中来,享受学习带来的无限乐趣。
数学学科的学习每天都在与数字、公式打交道,面对复杂一些的题目需要动脑,常常令学生抓耳挠腮,难免会产生厌倦、缺乏热情的心理表现。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很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数学又是一门在很多学生看来很枯燥的学科,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参与学习的热情是使其端正学习行为的重点,也是提升创新思维能力的重点。虽然小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但是他们具有很强的求知欲,如果使其亲身接触到感兴趣的事物,注意力就会集中起来。小学数学中通过教师生动有趣的教学设计,活跃课堂气氛是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尤为注意采取有效、有趣的教学方法,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为学生发散思维,充分发挥创新思维的作用提供有利条件。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及其训练的策略
(一)引导学生主动提问
主动提问是学习自主性的体现。有疑才有问,有问题的产生才会思考,思考的过程有利于激发创新思维的产生,所以,也可以说问题是产生创新思维的原动力。教学活动中应注意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自己的思考或者教师的帮助解决问题。由教师提出问题或者学生主动提出问题,采取必要的措施,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多鼓励大胆提出问题,循序渐进地给予指导,对提出问题的学生给予奖励,调动学生勇于提问发言的热情,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创新思维便会得到很好的训练与提升。
(二)创造机会向学生提出问题
教师的任务是教,学生的任务是学,教与学才是完整的教学活动构成因素,是师生互动的双边活动。教师的义务与责任当然是传授知识,但是不能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过于古板,不能忽略学生主体地位,不能不考虑到学生的感受,要对其表现给予激励,给予启发与引导。将教学活动看作是一部“戏剧”,如何导演好“戏剧”,关键是教师这位“导演”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在这场“戏剧”中设置提出问题的情景,给予学生为解决问题创造机会,使学生作为“主角”积极思考探索,养成动手动脑的习惯,竭尽全力激发出创新思维演好这部“戏剧”。
(三)引导学生大胆尝试
问题是尝试的基础,有问题才会尝试,而尝试促进创新能力的产生与发展。尝试是探索与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本身就是一种激发创新思维能力产生的行为。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应对教学方法、思想观念进行创新,改革教学方法,设置多个问题,使学生尝试逐步解决问题,不断提出新问题,不断解决新问题,这样在问题的提出与解决过程中,学生通过不断的尝试,得以激发创新能力的提升。通过激励因素的运用,使其大胆猜想,大胆尝试创造。
四、结语
对于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与训练,不仅仅只是有利于创新能力的提高,教学互动中也能提高人际交往等其他能力素质,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师生关系,采取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法,使其大胆提出问题,通过独立思考探索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