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学论文 > 数学教学论文 > 数学转化法巧用管理论文

数学转化法巧用管理论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数学转化法巧用管理论文,本文共6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数学转化法巧用管理论文

篇1:数学转化法巧用管理论文

数学转化法巧用管理论文

当一道应用题出现两种标准量时,数量关系比较复杂,学生很难分析出它们之间的关系,给解题造成了一定的困难。这时我们可以通过两种单位之间的内在联系,把两种单位转化成一种标准单位,使比较复杂的数量关系转化成比较简单的数量关系,从而达到解题的目的。

例1.某校举行两次数学竞赛,两次参加的人数相同。第一次及格人数是不及格人数的3倍多4人。第二次及格人数增加5人,恰是不及格人数的.6倍。问有多少人参加数学竞赛?

这道题虽然第一次及格人数与第二次及格人数都是以不及格人数为标准量,但由题意可知两次不及格的人数不同,所以标准量不同。我们不妨用下面方法转化标准量,使其单位“1”统一。

解:设第一次不及格人数为单位“1”,则第二次不及格人数为(“1”-5)。

此题变为:某校举行两次数学竞赛,两次参加人数相同。第一次及格人数是不及格人数的3倍多4人。第二次及格人数增加5人,恰是(“1”-5)的6倍,即恰是第一次不及格人数的6倍少5×6人。问有多少人参加数学竞赛?

这时我们通过画线段图很容易列出算式:

(5×6+5+4)÷(6-3)

=39÷3

=13(人)……第一次不及格人数

13×3+4+13=56(人)……参加竞赛人数

例2.有两队小朋友做游戏,甲队比乙队的3/4还多10人。若乙队给甲队10人,则甲队是乙队的4/5,求两队原来各有多少人?

此题虽然都是以乙队为标准量,但原来乙队人数与调整后乙队人数(即现在乙队人数)不同,所以标准量不同,我们也可以按上面方法进行转化。

设原来乙队为标准量“1”,现在乙队为(“1”-10),现在甲队人数是(“1”-10)×4/5,即现在甲队人数是原来乙队的4/5少10×4/5人。

通过转化此题变为:

有两队小朋友做游戏,甲队比乙队的34还多10人。若乙队给甲队10人,则现在甲队是原来乙队的4/5少10×4/5人。

求两队原来各有多少人?

这时通过画线段图很容易找到对应关系,从而列出算式:

(10+10+10×4/5)÷(4/5-3/4)

=28÷120

=560(人)……原来乙队人数

560×3/4+10=430(人)……原来甲队人数。

篇2: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要巧用反思法论文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要巧用反思法论文

教学活动是师生双边的活动,它是以教材为中心,教师教的活动和学生学的活动的相互作用,使学生获取数学知识、技能和能力,发展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创新意识,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教育改革中教师是关键,学生是主体。同时,教师能力的提高及学生能力的提高,都是在实践的探究中逐步确立。由此可见,教师与学生要想发展,必须要将实践与探究融为一体,使之成为促进师生发展、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而反思则是将二者有效结合。那么应从哪些方面实现师生互动的反思模式构建呢?

一、要求做好课堂简要摘记

当前,老师讲学生听已成了教学中最普遍的方法。而要学生对教学的内容进行反思,听是远远不够的。要反思,就要有内容。所以学生就要先进行课堂简要摘记。课堂简要摘记给学生提供了反思的依据。学生也能从课堂简要摘记中更好的体验课堂所学习的内容,学生的学习活动也成了有目标,有策略的'主体行为,可促使老师和学生进行探索性,研究性的活动。有利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个人体验,提高个人的创造力,所以课堂简要摘记是学生进行反思的重要环节。

二、指导学生掌握反思的方法

课堂教学是开展反思性学习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进行反思性的学习。学生的实践反思,可以是对自身的认识进行反思。具体有以下五种方法:

1。在解决问题中反思,掌握方法:解题是学习数学的必经之路,学生解决问题时,往往缺乏对解题过程的反思,没有对解题过程进行提炼和概括,只是为完成任务而解题,导致解题质量不高,效率低下。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整理思维过程,确定解题关键,回顾解题思路,概括解题方法,使解题的过程清晰、思维条理化、精确化和概括化。

2。在集体讨论中反思,形成概念:“活动是感知的源泉,是思维发展的基础”。每个人都以自己的经验为背景来建构对事物的理解,所以认识相对有限。学生通过集体讨论和交流,可以了解同伴的理解,有利于丰富自己的思考方法,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增强迁移能力。概念形成的关键是重视意义建构过程,而不仅仅是单调记忆,所以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集体讨论、争辩,来促进个人反思,实现自我创新。

3。在回顾知识获取时反思,提炼思想:在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比较注重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实践、合作探究,主动获取知识。其实,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总是根据问题的具体情景来决定解题方法,这种方法受具体情景制约的,如果不对它进行提炼、概括,那么它的适用范围就有局限,不易产生迁移。

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获取知识后反思学习过程,引导他们在思维策略上回顾总结,分析具体解答中包含的数学基本方法,并对具体的方法进行再加工,从中提炼出应用范围广泛的数学思想。

4。在分析解题方法中反思,体验优势:学生在解题时往往满足于做出题目,而对自己的解题方法的优劣却从来不加评价,作业中经常出现解题过程单一、思路狭窄、解法陈旧、逻辑混乱、叙述冗长、主次不分等不足,这是学生思维过程缺乏灵活性、批判性的表现,也是学生的思维创造性水平不高的表现。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分析解题方法的优劣,优化解题过程,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通过这一评价过程,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思维逐渐朝着多开端、灵活、精细和新颖的方向发展,在对问题本质的认识不断深化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以促使学生形成一个系统性强、相互联系的数学认知结构。

5。在寻找错误成因中反思,享受成功: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时往往不求甚解、粗心大意,忽视对结论的反思,满足于一知半解,这是造成作业错误的重要原因。结果常常出现不符合实际,数据出错等现象,特别是一些“隐性错误”发生频率更高。因此教师应当结合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帮助学生从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角度来剖析作业错误的原因,给学生提供一个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重新理解的机会,使学生在纠正作业错误的过程中掌握基础知识,理解基本概念,指导学生自觉地检验结果,培养他们的反思能力。

三、从课后学习情况的反思及作业情况的自我反思中加强反思能力的培养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抽些时间回顾所学的内容,摸索知识之间的一些规律和自己在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在作业中也要认真反思,尤其是在批改之后的作业,并要求学生仔细分析自己的对题和错题,写下自己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还可以写下自己的新思路和自己的创新。

四、帮助学生提高反思效果

在经常引导学生反思时,如每次只是这样简单地做一做,学生很快就会有厌烦情绪,这就需要我们在每次引导学生这样做的时候,给与其大量的鼓励、启示和评价,让学生体会到自己这样做的好处,使他们在这样做的过程中,得到激励和启示,并在后面的学习中获得成功。如:在平时,每次引导学生反思时,我都会大力表扬那些思考认真的同学,对一些同学能在反思的基础上提出问题的,就引导大家都向他学习。我经常对学生说:只要是能在反思的情况下比以往有所进步,这就是最大的成功,那么这个学生就是一个勇士了,因为他已能战胜困难,获得胜利了。让孩子们感到自己在不断地反思后,能够不断地成功,能够经常地、认真地反思,那么学生就会在反思中真正领悟生活和学习的思想、方法,优化自己的认知结构,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篇3:如何巧用数学方法来解决生活中问题论文

如何巧用数学方法来解决生活中问题论文

一、以题引思――每一道数学题都可能是一个有趣的生活问题。

案例――有一次,我解了这样一道题:妈妈要买5kg大米,但没有秤,她只有能装12kg和7kg的两个桶,你有什么办法?如果要买10kg可以怎么买?用12kg和7kg的桶可以买多少不同斤两的米呢?

我的解答――第一问:12-7=5(kg),答(略)

第二问:(12-7)*2=10(kg),答(略)

第三问:除了可以买5kg、10kg的米,还可以买12kg, 12+7=19(kg),12*2=24(kg)或12*3=36(kg)……,7*2=14(kg)或7*3=21(kg)……,(12+7)*2=38(kg)或(12+7)*3=57(kg)……,(12-7)*3=15(kg)……

我的发现:没有用秤称,照样能够量出米的很多不同重量,妈妈启发:“学数学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你身边有很多东西可以拿来解决数学问题的”。我欣喜的说:“是的,我们可以用尺子测量桌子,还可以用绳子、手、铅笔盒、图本好多东西来测量桌子的。”于是我和妈妈讨论,找到了不少可以解决数学问题的.东西,有体积标注的密封盒,标有ml的饮料瓶……

二、借题推思――每一个生活问题都能变成是一个有趣的数学游戏。

因为还没有学过体积的知识,我和妈妈就拿出我夏天玩水用的不同ml标注的饮料瓶、罐,这些瓶瓶罐罐有500ml的,有250ml的,有220ml的,有300ml的,有120ml的,还有100ml的,那么多的不同的ml种类,不是也可以用来解决许多关于生活当中液体刻度问题吗?于是我们各自给对方出题,用这些饮料瓶、罐来做起了解题游戏:

文:我要称200ml的水,只有500ml和100ml的容器,可以怎么做?

妈:500-100*3=200(ml),答(略)。

妈:我要称80ml的油,可以用上面的哪两个饮料瓶帮忙?

文:300-220=80(ml),答(略)。

文:我要称30ml的有,可以用上面哪两个饮料瓶帮忙?

妈:250-220=30(ml),答(略)。

妈:用250ml,220ml,100ml可以称出哪些不同容量的饮料呢?

文:250ml,220ml,100ml,250+220+100=570(ml),250+220=470(ml),250+100=350(ml),220+100=320(ml).250-220=30(ml),250-100=150(ml),220-100=120(ml)250+220-100=370(ml),250+100-220=130(ml),答(略)

妈:提示:220+100-250=70(ml)

…………我们游戏可以进行很多很多

三、推思运用――每一个数学游戏都可能成为解决生活问题的小窍门。

暑假,外公住院,每天都要检测小便的量,小便器上的数字很小,外婆带上老花镜都不太看得清楚。我将吃完的250ml的饮料瓶给外婆,对外婆说:“这个瓶子有250ml,外公的小便可以用它量。”妈妈接着说:“那外公每天的小便量起码要600ml,你只给外婆250ml的瓶子怎么测呢?”我说:“那简单,再准备一个100ml的空瓶,250*2+100=600(ml)。”

我还用这样的方法,帮助外婆舅公计算过做葡萄酒。当时舅公的5斤葡萄里要放1800ml的水,舅公家没有容器量,我建议舅公用家里500ml和100ml的空雪碧瓶量的,因为500*4-100*2=1800(ml)。

四、运用反思――减少解决生活问题时出现的小误差。

做数学是把1000写成100就错了,所以用饮料瓶罐测量容量也要减少差错。每一瓶饮料未起饮前,都不是罐装到顶的,从瓶口到饮料处的这个部分就是最出现误差的地带。怎么办呢?现在我在喝这些饮料之前,都会有记号笔作一个记号,以便下次把它当容器时可以更加准确一些。

在生活中跟数学有关的事情实在事太多了,超市里的标价买东西要用到数学,种植花卉要用到数学、做出租车要用到数学……就连最近侵袭人们的甲流,也让我们每天都用到了数学上学到的测量和统计的方法。数学在生活中学习特别有趣、有意义。

篇4:巧用错误构筑精彩数学课堂的方法论文

巧用错误构筑精彩数学课堂的方法论文

错误是孩子学习的原生态,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教学的重要资源。那么,教师在课堂上就不要怕孩子出错,而应充分发掘错误,利用错误,化弊为利。

一、关注错误,加以重视

关注孩子的错误首先是发现孩子的错误,那么孩子的错误通常会发生在哪里呢?根据学生不同学习阶段,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 在学习新知识时,学生尝试解决问题产生的错误。2. 在刚学习过新知识后的似懂非懂情况下产生的错误。3. 在平时作业中对于一些易错题掌握得不够好。那么,针对孩子们的这些不同时段出现的错误,我们如何做才能及时抓住这一瞬间呢?

首先,教师在课堂上要及时巡视学生的课堂作业,除了检查学生的正确率外,还要尽量关注做错的孩子错在哪里,其错误是否具有代表性。

其次,在课堂上有时教师不需要急于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判断,而是鼓励学生各种不同的想法,发现有价值的错误再与学生一起探讨。

再次,教师要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找出学生容易做错的题目,在课堂上作为分析的重点。

二、利用错误,化弊为利

针对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中出现的错误,教师不仅要关注,更要学会如何处理,让这些错题为我所用,化弊为利。

(一)引导辨析,拓展学生思维

陈述性知识主要来源于口耳相传,容易被遗忘。而高层次的程序性知识,是通过学生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与转化得来的,学生不仅能够长时记忆,而且运用起来也更加得心应手。因此,巧用程序性知识,对学生的错题利用尤为重要。

如在执教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首先,教师没有直接给出平行四边形的计算公式,而是给学生一个平行四边形,让学生自己尝试动手量出认为需要的条件并计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时学生的意见分为两种:一种是量出两条邻边的长度,再用邻边相乘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还有一种则是利用底乘高计算面积。接着,教师不作判断,而是让学生先动手操作,再辨析。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通过相互之间的讨论,逐渐明白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之间的联系,最后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可见,学生在初学新知时,总会对学习材料有这样或那样的理解,而且难免会出错,这是因为孩子们还不能真正理解知识本身。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告知学生结果,那么学生的错就没有价值了。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正确和错误的题目进行辨析,让他们在辨析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思维的碰撞,慢慢找到错误的原因或正确的理由。如此,学生得到的知识已经转化成程序性知识了。

(二)利用错误,寻找教学新起点

学生常在运用新知解决问题的时候出现错误,如果教师能抓住这些错误,将其作为我们的教学重点,获益将会更大。

有这么一道题:给出平行四边形一组对应的底和高和一条不对应的高,让学生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大部分学生会用一组对应的.底和高,而一小部分学生则不知道选择哪条底和高进行计算。正是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抓住孩子错误的例子,将本节课的另一教学目标(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应该选择一组对应的底和高)落实好,这样,学生的错才错得有价值。

(三)突破易错题,解决学习难点

学生的易错题不仅出现在课堂上,而且还出现在作业本和测验卷上,这些错误往往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对于这些题目,教师不仅不能忽略,反而要更加重视,让学生在“犯错——找错——纠错”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掌握知识。

如在简便计算这一单元的学习中,学生最容易错的地方就是对于乘法分配律合乘法结合率的应用,那么这些错误也正是我们要直面的问题,惟其如此,我们才能学好这个单元。比如,对于25×32×25×8和25×32+25×8这样的题目,学生容易混淆,测试的时候也容易失分。教师在学生作业出错的情况下,将错题展示出来,让他们反思,这不仅能让他们进一步区别乘法分配律和结合律之间的异同点,抓住算式的特点,加深对这两种不同运算定律的认识,而且也能提升学生突破知识难点的能力。

学生的错误是构成课堂的要素之一,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善于观察,捕捉孩子们在课堂上的错误,善于反思,寻找孩子们作业中的错误,让错题为我们服务,让错题成为我们学习的宝贵资源,让学生体验错误的价值,让课堂更精彩。

参考文献:

[1]叶澜.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J].教育研究,(05).

[2]成尚荣.教室,出错的地方[J].素质教育大参考,(04).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英)M·W·艾森克M·T·基恩.认知心理学(第5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篇5: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转化”的原则及方法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转化”的原则及方法论文

转化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个重要思想方法。任何一个新知识,总是原有知识发展和转化的结果。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应逐步教给学生一些转化的思考方法,使他们能用转化的观点去学习新知识、分析新问题。转化的方法很多,但是无论采用什么方法都应遵循下列四个原则。

一、熟悉化原则:

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把教材知识结构转化为自己认知结构的过程。那么,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把学生感到生疏的问题转化成比较熟悉的问题,并利用已有的知识加以解决。促使其快速高效地学习新知。其方法如下;

1、运用类比,实现转化。

在教学梯形面积公式的指导时,可先复习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基本思路:把三角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如图1)

然后引导学生类比、联想,尝试用同样方法推导梯形面积公式。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测量剪拼就能把梯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长方形,很容易得出梯形的面积公式。

另外还有圆面积公式也是通过转化为计算长方形的面积而得到的。

2、根据联系,实现转化。

有些数学题初看起来比较陷晦生疏,难以下手,但如果抓住条件之间的联系点,问题便能迎刃而解。

例1:求下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见图3)

图上阴影部分是个不规则图形,似乎无法求解。但是如果把甲向右平移2米得到图4,就容易求出面积了,图中那个长4米,宽2米的小长方形不正是原来的阴影部分吗?

图3图4

根据这一原则进行转化的过程中,老师必须找到新旧知识的结合点,选择合适的方法才可进行转化。

二、简单化原则:

就是把较复杂的问题转化为比较简单的问题,以分散难点,逐个解决。

1、合理分割,实现转化。

计算组合图形面积,没有现成公式,必须把原图分割转化。这题可分割为三个图形。(如图6所示)

这样转化为很简单的问题了,当然完成这一转化需要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能力。

2、求异求简,实现转化。

例3:计算(5.1×1.21×1.9)÷(5.7×1.1×1.7)

这道题如果按运算顺序进行计算,不仅繁琐,而且容易算错。倒不如另起炉灶,把它转化为分数形式:

三、具体化原则:就是把抽象的问题转化为比较具体的问题,命名其中的数量关系更为明确、更容量把握。

1、举例说明,实现转化。

例4:一个数减少50%后又增加50%,结果是原数的百分之几?

这里可将一个数具体化,如设一个数是100进行探求。100×(1-50%)×(1+50%)=75,很容易得出答案:结果是原来的75%。

2、图形显示,实现转化。

作图分析可使抽象的问题具体、直观、形象,从而获得清晰的解题思路。

例5:六年级30人,每人至少订了一份杂志。全班共订《少年文艺》25份,《故事大王》20份,求这两种杂志都订的有多少人?

用图7帮助思考,图中左面大圆表示订《少年文艺》的人数,右面小圆表示订《故事大王》的'人数,中间的阴影部分则是表示两种杂志都订的人数。

从图7中可以看出,两种杂志都订的人数是:25+20-30=15(人)

四、和谐化原则:就是通过协调问题中未统一的部分,来突出条件之间的本质联系,便于解题。

1、等量代换,实现转化。

有些数学题给出了两个或两个以上未知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要求这几个未知数,可以选择其中一个最基本的未知数量作为标准,通过等量代换,使题目的数量关系单一化。

例6:粮油店里,2千克大米和3千克面粉共值1元8角,3千克大米和2千克面粉共值1元7角,求1千克大米和面粉各值多少钱?

因为:3千克大米+2千克面粉=17角……①

2千克大米+3千克面粉=18角……②

所以:5千克大米+5千克面粉=35角,则2千克大米+2千克面粉=35×=14角……③

把③式代入①式中得到:

1千克大米=17-14=3角

把③式代入②式中得到:

1千克面粉=18-14=4角

2、量率统一,实现转化。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中不同标准的分率不能放在一起运算,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做好标准量的转化工作,十分重要。

例7:工厂把一批白皮球涂上红漆,上午白球是红球的,下午又把100只白皮球涂上了红漆,结果白球是红球的,问这批球一共几个?

这题中由于红球、白球只数上午、下午已变化,而总只数没有变,所以必须把两个不同标准的分率转化为以总只数为标准的分率。

上午白球是红球的白球是总数的

下午白球是红球的白球是总数的

下午做完后比上午少了100只白球,正好是总数的,所以总只数为:(只)。解答这道题目,用同一标准转化分率是关键。

总之,转化的种种原则是互相联系的,在实际解题过程中,又常是互相影响、交织进行的。即使是同一题目,因思考角度不同,又可选择不同的转化途径。所以,我们要重视教给学生转化的思考方法,让学生掌握多种转化途径,掌握解题策略,提高解题能力。

篇6:少数民族地区数学教学中后进生的转化的方法分论文

少数民族地区数学教学中后进生的转化的方法分论文

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政治、文化、交通、都较为落后,没有开阔的视野,大部分家长还没有意识到让孩子接受教育的重要性,很多学生没有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意识,学习积极性不高,加上教学条件差和教师队伍不完善,教育教学固然也比较落后。导致学生没有端正学习态度,基础差、纪律懒散、思想落后、具有厌学情绪。作为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初中数学教师,要用一颗包容的心来看待后进生,用心去理解与体会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让后进生意识到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性。要让后进生找到自信,树立自己的目标,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他们发挥自己的潜能。

一、数学后进生形成的原因

说到“后进生”,很多人自然而然就会把他们与学习不认真、纪律懒散、思想落后、心理偏差、性格偏激等不良的品性联系在一起。认为正是这些不良的品性等原因导致他们学习差,跟不上集体的步伐。笔者认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初中数学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总的说来有以下两个方面:

1.客观因素。在偏僻落后的山区很多家长没有文化,为了生活忙于生产劳作,无暇关心学生的学习,加上没知识文化也帮不上孩子的忙,从而导致学生没有压力与动力,很多学生学习成绩不良,数学成绩更是如此。由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教学条件的落后,师资不足,教学设施不齐,导致学生没有接受良好教学的条件。部分教师的教法陈旧,课堂教学缺乏创新性和生动性,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不喜欢学习数学,这些都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提高的客观因素。

2.主观因素。学习态度具有一定的决定性,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多数学生作风散慢、不思进取、不爱学习、不遵守纪律,因此知识基础不扎实。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而稍有点上进心的学生学不得法,上课时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随着学习任务的增加,难度增大,内容增多,他们就产生了很强的依赖心理,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而丧失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导致数学成绩一塌糊涂。

二、少数民族地区数学后进生形成的主要表现

1.基本定理、概念模糊不清。学生对最基本的公式、定理、定义没有理解和掌握,脑里没有知识可用于解题。技能不系统,没有形成较好的数学认知结构,不能为连续学习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不能梳理知识点,没有把知识点系统化,概念与概念之间联系不起来。

2.学生自学能力差。多数学生学习被动,课前没有预习、课后没有复习、上课没有专心听讲或者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进度,也没有及时的复习巩固,久而久之他们对数学失去了学习兴趣,造成后进生不知道自己在学习什么,不能找出章节的重点和难点,无法运用学过的知识解题。

3.参与意识弱。有些学生上课不听讲,课堂上缺少参与动脑的积极性。课堂上对教师布置的练习以及提出的问题漠不关心。解题过程凌乱没有步骤,缺乏积极思考的动力,不动脑筋,对提出的问题漫不经心,避而不答。

4.作业缺探究。教师布置的练习、作业根本不放在心上,甚至有些同学不知道老师布置的作业是什么,要交作业时急忙抄袭应付。还有一部分同学根本不复习,没有弄清所学的内容,遇难不究,不寻根问底。再者解题时不遵循步骤,杂乱无章,解题过程没有逻辑性,更不用说正确灵活地运用定理、公式,还有部分同学死搬硬套,不能正确评估自己的作业或试卷。

5.侥幸心理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学生不重视考试,大多数缺乏竞争意识。抱着能考多少就考多少、能抄袭同学的就抄袭,这样可有可无的态度参加考试。不认真复习,马虎应付,考场上“临时发挥”。

三、数学后进生转化的措施

1.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正确的学习观念是正确、有效的学习行为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少数民族学生从小生活在边疆农村,见识少,所学知识均为书本知识,对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一无所知,因此,一些学生认为自己所学的知识对将来没有任何作用,具有基础差、知识面窄等薄弱环节。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可以通过主题班会、社会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知识教育的渗透、召开辩论会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教师一定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学习数学的意义,让他们端正学习数学的态度。在教学中,为了让少数民族学生正确认识数学的实用价值以及重视数学知识的学习,应该尽量搜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运用的实例,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用到数学,把当今数学研究的重大成果在实际应用的前沿所做出的贡献的相关信息和材料广泛应用于生产以及企业中的数控技术的使用情况和意义等,介绍讲解给学生听,展示给学生看。通过这些数学研究成果实用情况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学习数学的意义。也可以带他们做一些有利于学习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数学知识存在于生活、存在于社会,并不是自己和家长所想的一无是处。这样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把“要我学”改变为“我要学”的正确学习观。

2.培养学习的兴趣、狠抓基础。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才会想学、爱学,才能主动学习、掌握知识。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学家、思想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才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以学为乐,欲罢不能。数学是较为枯燥的一门学科,一些学生觉得难,没有兴趣。教师就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创造环境,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兴趣。初中阶段,孩子的心理和情感发展还不完善,具有很强的向师性。教师的情感的`投入可以使学生产生间接的学习兴趣。“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乐其道。”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结合教材内容及知识的内在联系,创设形象生动的学习环境,来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兴趣,启迪学生思维。

(2)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生积极的思维往往从“疑”开始,而好奇、质疑正好是学生的天性。但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与习惯并非是轻而易举就能形成的。是教师按“引疑—质疑—解疑”精心设计问题的程序,逐步地引导。以导引趣:导入新课是上好一节课的重要一环。可以给学生创造一种良好的情境,把学生带进学习的氛围里,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疑引趣: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智慧的窗口,善于提问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金钥匙。在教学中,教师要适当设置疑问,并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可通过不同的教具、多媒体以及不同的教学场地使教学动起来,让课堂教学成为充满乐趣,充满活力的乐园。

(3)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教师可以让学生从身边找出数学问题。家里一年的水电费、温度与负数、一个月的开支等都是很好的教学资源,教师一定要注意引导。这样一来,把数学知识融入到了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满足了学生的需求感,使学生学习兴趣倍增。

由于边疆少数民族学生基础差,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平时学习中对基础知识掌握欠佳。因此,教学起点必须以所教学内容的最基本、最本质的知识作为教学重点,从学生已学过、所掌握、所熟悉的知识例子为起点,通过新旧数学知识的对比进行教学。作为数学教师要注意克服急躁的情绪,比如对后进生加大、加重作业量的做法。对待数学后进生,教师要尽量放低要求,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和谆谆诱导的方法,从学生的起点开始,有耐心地辅导后进生一点一滴地补习功课,让学生逐步提高。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3.注重培养后进生学习数学的方法。

(1)让学生学会预习。预习,也就是在上课前将所要学的内容提前阅读,以达到熟悉即将要学的内容,提前认识自己不懂的地方。上课前的预习是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教师一定要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让学生明白预习的重要性。

(2)教会学生认真听课。听课是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大多数学生“听”的方法不恰当,学习数学的效果也就不明显。那怎样听好课呢?首先,在听课过程中必须认真专心,不能“身在教室心在外”。其次,抓住重点,做好笔记。在上课时,教师都会反复强调重点知识,学生在听时,仅仅只是暂时的记住和理解,因此,一定要学生将知识点记下来,以便于复习巩固。第三,预习过程中不清楚的知识点,一定要“认真听,多提问”,保证做到完全听懂自己预习时不懂的知识点。第四,上课时积极回答教师的提问,要做到先思考后回答,切记不要不经思考乱回答。第五,认真完成课堂练习,这样所学知识当堂巩固了,也能发现自己在这一节中的不足之处,并向老师提出疑问。

4.认真对待考试,培养自信与自尊。认真把握好考试观, 是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的考查。组织学生考试是为了检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有利于学生比较正确地认识自己一阶段学习的水平。根据这个成绩,学生可及时调整学习心态和方法,更有效率地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考试后,学生掌握情况如何,知识上的缺漏点在哪里,教学中的盲点、不足都需要对试卷进行一定的质量分析来评价。在考试前,教师要对学生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对后进生以及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有些学困生经过努力也有得较高分的机会,这样可使这些后进生信心增强,让他们有成就感,从而培养了后进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激励他们努力向上、积极争取,从而达到转化学困生和后进生的目的。

只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认真、细心地引导培养,以现代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纵观全局,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激活思维能力,运用人格魅力,弘扬学生个性,我们的付出定会得到回报。

参考文献:

[1]学沛,杨尚莹.数学教育实践中实施素质的问题及其解决[J].数学教育学报,2003,12(4).

[2]王子兴.数学教学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3]陈振宣.中学数学思维方法[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88.

[4]杨世明,王雪琴.数学发现的艺术[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1998.

[5]彭湘云,敬炳安.中学生心理问题漫谈[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3.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数学转化法巧用管理论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