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学论文 > 数学教学论文 > 高中数学概念教学论文

高中数学概念教学论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论文(共含15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fourkama”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高中数学概念教学论文

篇1:高中数学概念课教学提升建议论文

高中数学概念课教学提升建议论文

一、备课做到心中有教材、有学生、有方法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备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目前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如何备课呢?是不是简单地选择例题让学生在接触概念后就大规模训练呢?这样的做法显然是错误的.备课应该就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学情进行分析,教材分析的过程是找概念间联系的过程.数学概念是高中数学基础中的基础,而概念与概念之间又相互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一味的加强练习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学生只有正确认识和理解了数学概念,以此为前提,才能够更好、更轻松地运用概念进行准确地判断和推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新授课前,我们教师要回到学生思维的原点,思考三个“什么”.拿“椭圆”这个概念教学为例,思考“椭圆这个数学概念是什么?”、“椭圆这个数学概念为什么是这样?”、“椭圆这个数学概念还有什么?”这样的备课能够接近学生的学习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才能举重若轻,更清楚、透彻地将数学概念深入浅出地讲给学生听,使得学生对于抽象复杂的数学概念了解清楚.当然课前的分析除了要思考教材外,更重要的是要分析学生的原有认知经验和思维发展水平,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具体学情,科学地选择教学思路,即备课要做到心中有教材、有学生、有方法,把概念课教学从理论走向实践,从根本上改变目前高中数学教学耗时、耗力、低效的现状.

二、课堂45分钟要精细化管理

1.引入概念的过程有技巧

怎么样才能改变高中数学概念刻板生硬、枯燥乏味、难以令人印象深刻的现状呢?数学概念的引入方法是关键.巧妙引入概念的方法有很多,归纳起来大概有这么两类:一是在已有的知识框架基础上引入新的数学概念.任何数学概念都不是独立的,以旧有的概念引入新的概念,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记忆,还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整个知识体系的认知能力.比如在讲分数指数幂的时候,可以从初中的加减乘除、乘方、开方来入手进行引导,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地进行讲解.这种方法就能够让学生更加容易的接受和理解新的概念.有时引入甚至可以跨学科,比如在讲授向量的概念时,先回顾物理上的力、加速度的特点,并分析其与质量、时间的区别,从而引入向量的概念.这样有助于学科之间的互动、发散学生的思维.二是结合实例引入新的数学概念.这类方法一般都具有探索性,能够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通过分析问题归纳出新的数学规律和数学概念.这样的方法能够让学生对新的概念的认识更具体、形象和深刻.比如在讲授异面直线时,教师可以使用长方体、正方体等教具,让学生观察组成这些模型的线条有哪些不平行也不相交,然后归纳出异面直线的概念.在引入y=2x(x>0)这个函数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通过对折纸张、计算对折后纸张的高度来得到.

2.抓住概念的本质并对概念进行延伸

首先,在引入概念时,不可避免的会运用到其他数学现象和数学规律,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引导学生把握住概念的本质.比如对概念当中关键的字句进行推敲,从而避免学生在理解概念的时候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和干扰,使问题复杂化.其次,任何数学概念都不是独立存在的,众多数学概念更像是一个网络.因此,在掌握了概念的本质之后,教师还应该进行知识延伸,即把新的数学概念和已经学习的相关概念之间的关联和不同之处作比较.比如在讲空间角和空间距离的概念时,就可以延伸到平面角和平面距离的概念上来,让学生理解两者之间的发展关系,帮助学生构筑起相关的数学知识体系.

3.重视概念的运用与巩固

数学学习终究还是要回归到解题上,所以,在成功引入、理解了概念之后,还要会用概念、牢记概念,即概念的运用与巩固,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在实际教学中,常常会有这样的现象:生搬硬套概念的题目(尤其是公式类)学生能够得心应手,可一旦对题目加以变更或创新,学生就不会了.这就需要教师在指导学生运用概念解题时,要注重扩展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打开思路,而不是只注重结果本身,所谓“授人以渔”,这样才能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另外,高中阶段的学习,由于科目繁多、知识量大,还容易出现记得快忘得也快的现象,而通过有效的'概念运用,就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这就是概念的巩固.

三、注重课后学习反思习惯的培养

学而不思则罔!一节课45分钟时间很短暂,很多知识和概念还停留在大脑的短暂记忆皮层,及时地反思有利于概念的内化.对高中数学的概念课教学而言,教师要做的不仅仅是让学生知道自己在“学什么”,还要教会学生“怎么用”.这是一件写出来容易,做起来则比较难的事情.虽然我们一直在强调这种新的教学理念,但是对于传统的突破和改变显然不是能一蹴而就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同教师面对的学生群体都不一样,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勇于打破传统,还要对教材的知识体系有更加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加强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理论的学习,在引入数学概念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在延伸概念时应该注重对学困生的引导,在运用和巩固概念时要能够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一堂课结束以后,还需要有深入的分析和归纳:哪些数学概念适合用旧有的知识引入,哪些概念更适合用实例引入,教学中有哪些成功之处,又有哪些需要改进的不足?尤其应该重视学优生与学困生之间的差距.因为,任何理论的实践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理论服务于实践,也完善于实践,只有不断的探索,才能够让概念课教学在高中数学的课堂上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优势.综上所述,对于高中数学来说,概念课教学从理论走向实践的探索过程,无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能够从根本上改变“生搬硬套”的学习模式,从更为本质的角度出发,变“轻概念、重解题”为“重概念、巧解题”,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以“渔”为重,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习效率.

篇2:高中数学概念教学设计

一、问题导入,引发探究

师:我在旅游时买回来一种磁性蛇蛋玩具(如图),所谓生活处处皆学问嘛,我把它运动过程中的轴截面用图形计算器做出了以下有趣的现象:

两个全等的椭圆形卵,相互依偎旋转(动画)。你能通过所学解析几何知识,构造出这种有趣的现象吗?

二、实验探究,交流发现

探究1:卵之由来——椭圆的形成

(1)单个定椭圆的形成

椭圆的定义:平面内到两定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即若平面内的动点到两定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则点的轨迹为以、为焦点的椭圆。)

思考1:如何使为定值?

(不妨将两条线段的长度和转化为一条线段,即在线段的延长线上取点,使得,此时,为定值则可转化为为定值。)

思考2:若为定值,则点的轨迹是什么?定点与点轨迹的位置关系?

(以定点为圆心,为半径的圆。由于>,则点在圆内。)

思考3:如何确定点的位置,使得,且?

(线段的中垂线与线段的交点为点。)

揭示思路来源:(高中数学选修2-1P497)如图,圆的半径为定长,是圆内一个定点,是圆上任意一点,线段的垂直平分线l和半径相交于点,当点在圆上运动时,点的轨迹是什么?为什么?

(设圆的半径为,由椭圆定义,(常数),且,所以当点在圆周上运动时,点的轨迹是以为焦点的椭圆。)

图形计算器作图验证:以圆与定点所在直线为轴,中垂线为轴建立直角坐标系,设圆半径,,即圆,点,则点轨迹是以以为焦点的椭圆,椭圆方程为。

(2)单个动椭圆的形成

思考4:构造一种动椭圆的方式

(由于椭圆形状不变,即离心率不变,而长轴长为定值,则也要为定值,因此可将圆内点取在圆的同心圆上,当点在圆上动时,即可得到动椭圆。)

图形计算器作图验证:当圆内动点取在圆的同心圆上,运动点,即得到动椭圆。

(3)两个椭圆的形成

观察两个椭圆相互依偎旋转的几个画面,分析两椭圆的位置关系。判断两个椭圆关于对称轴对称,且直线过两椭圆公共点,所以直线为两椭圆的公切线。

因而找到公切线,作椭圆关于切线的对称椭圆即可。

探究2:卵之所依——切线的判断与证明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

(1)利用图形计算器中的“图象分析”工具直观判断与椭圆的位置关系.设圆上动点,则线段的中垂线的方程为,将动点的横坐标保存为变量,纵坐标保存为变量,随着点的改变,在Graphs中画出相应的动直线.用图形计算器中的“图象分析”工具找出椭圆所在区域内的直线与椭圆的交点,拖动点,动态观测交点个数的变化,发现无论点在何处,动直线与椭圆只有一个交点,因此判断直线与椭圆相切,并可求出该切点的坐标.也可以将椭圆方程与直线方程联立,用“代数”工具中的solve求出方程组的解,从而判断根的情况.

(2)证明椭圆与直线相切.

不妨设直线:,其中,,与椭圆方程联立,得,因此

将,,代入上式,用“代数”工具中的expand()化简式子,得,所以椭圆与直线相切,切点为.

(3)证明由任意圆上的动点和圆内一点确定的椭圆与线段中垂线均相切(反证法)

因为椭圆是点的轨迹,而点是直线与线段中垂线的交点,所以点既在椭圆上,也在直线上。因此,直线与椭圆至少有一个公共点,即直线与椭圆相切或相交。

假设直线与椭圆相交,设另一个交点为(与不重合).因为,所以;又因为,

所以为定值,而,矛盾.因此直线与椭圆相切。

探究3:两卵相依——对称旋转椭圆的形成与动画

当圆内动点取在圆的同心圆上,作椭圆关于切线的对称椭圆,运动点,隐藏相关坐标系与辅助圆等图形,呈现两卵相互依偎旋转的有趣效果。

改变一些问题条件,进行深入探究与发现。

探究4:改变点位置,探究点轨迹

(1)曲线判断:利用TI图形计算器作图分析,拖动点,当点在定圆内且不与圆心重合时,交点的轨迹是椭圆;当点在定圆外时,则,交点的轨迹是双曲线;当点与圆心重合时,点的轨迹是圆的同心圆;当点在圆周上时,点的轨迹是是一点(圆心).

(2)方程证明:圆,设点,可解得点的轨迹方程为

当或时,点的轨迹为圆心;

当且时,点的轨迹方程为

当时,点的轨迹为圆:;

当且时,点的轨迹为椭圆;

当或时,点的轨迹为双曲线。

探究5:改变切线位置,探究由切线得到的包络图形

查阅有关参考书籍,了解圆锥曲线的包络线,并利用图形计算器作出椭圆、双曲线的包络图形,自主探究抛物线的包络线(将定圆改为定直线)。

结论:所谓包络图,就是指有一条曲线按照一定运动规律运动,保留其所有瞬间位置的影像,会有一条曲线能够和该运动曲线所有位置相切,这条曲线就成为该运动曲线的包络线。

探究6:拓展延伸:椭圆切线的几个性质及其应用

性质1:是椭圆的两个焦点,若点是椭圆上异于长轴两端点的任一点,则点的切线平分的外角。

性质1′:点处的法线(过点且垂直于切线)平分。(即为椭圆的光学性质:从椭圆的一个焦点发出的光线,经过椭圆反射后,反射光线交于椭圆的另一个焦点上。)

课后探究:阅读数学选修2-1P75阅读与思考——圆锥曲线的光学性质及其应用,了解双曲线、抛物线的光学性质。

练习1:已知为椭圆的左、右焦点,点为椭圆上任一点,过焦点向作垂线,垂足为,则点的轨迹是_____________,轨迹方程是_______________。

解:(1)直观判断:作轨迹

(2)严谨证明:圆的定义

由此得到:

性质2:是椭圆的两个焦点,是长轴的两个端点,过椭圆上异于的任一点的切线,过做切线的垂线,垂足分别为,则在以长轴为直径的圆上。

练习2:已知为椭圆的左、右焦点,点为椭圆上任一点,直线与椭圆相切与点,且到的垂线长分别为,求证:为定值。

解:(1)直观判断:作图

(2)严谨证明:利用性质2及圆的相交弦性质,

由此得到:

性质3:已知椭圆为,则焦点到椭圆任一切线的垂线长乘积等于。

课后探究2:已知为椭圆的左、右焦点,点为椭圆上任一点,直线过点,且到的垂线长分别为,则

①当时,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相交)

②当时,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相离)

(类比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几何法,此为直线与椭圆位置关系的几何法)

课后探究:双曲线、抛物线的切线是否有类似性质?

篇3:高中数学概念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与任务

1、学习目标描述

知识目标

(A)理解和掌握圆锥曲线的第一定义和第二定义,并能应用第一定义和第二定义来解题。

(B)了解圆锥曲线与现实生活中的联系,并能初步利用圆锥曲线的知识进行知识延伸和知识创新。

能力目标

(A)通过学生的操作和协作探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B)通过知识的再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C)专题网站中提供各层次的例题和习题,解决各层次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各种的需要,从而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德育目标

让学生体会知识产生的全过程,培养学生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学习内容与学习任务说明

本节课的内容是圆锥曲线的第一定义和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以及利用圆锥曲线的定义来解决轨迹问题和最值问题。

学习重点:圆锥曲线的第一定义和统一定义。

学习难点:圆锥曲线第一定义和统一定义的应用。

明确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以学习任务驱动为方式,以圆锥曲线定义和定义应用为中心,主动操作实验、大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抓住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采取的基于学科专题网站下的三者结合的教学模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充分利用《圆锥曲线》专题网站内的内容,在着重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内延外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克服困难的信心。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说明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习惯、学习交往特点等)

l本课的学习对象为高二下学期学生,他们经过近两年的高中学习,已经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较为熟练。

高二年下学期学生由于高考的压力,他们保持着传统教学的学习习惯,在

l课堂上的主体作用的体现不是太充分,但是如果他们还是乐于尝试、勇于探索的。

高二年的学生在学习交往上“个别化学习”和“协作讨论学习”并存,也就是说学生是具有一定的群体性小组交流能力与协同讨论学习能力的,还是能完成上课时教师布置的协作学习任务的。

三、学习环境选择与学习资源设计

1.学习环境选择(打√)

(1)Web教室(√)(2)局域网(3)城域网(4)校园网(√)(5)Internet(√)

(6)其它

2、学习资源类型(打√)

(1)课件(网络课件)(√)(2)工具(3)专题学习网站(√)(4)多媒体资源库

(5)案例库(6)题库(7)网络课程(8)其它

3、学习资源内容简要说明

(说明名称、网址、主要内容等)

篇4: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一、与时俱进的更新教学理念

教师要积极的与时俱进,转变原有的教学观念。以往的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大多侧重于对各种数学知识的讲授。在新课程大背景下,教师要积极的更新教学理念,将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上。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大胆的抛弃以往的“注入式”教学模式,积极开展“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分析各种数学问题,并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并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思考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等,然后予以合理的总结和引导。

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良好的教学气氛十分重要。因此,教师要注意积极的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从而有效的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高中阶段,学生需要学习的科目较多难度较大,整体学习压力较大。而且,很多学生都认为高中数学十分枯噪乏味,甚至晦涩难懂,学习积极性不高。加上数学本身具有较强的严谨性院,因此实际课堂气氛往往会流于便沉闷,无法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院。所以,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便要注意准确的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并结合教材内容,联系学生日常生活中较为熟悉的各种数学问题展开教学。尽可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三、充分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所有教学活动的开展都要紧密围绕学生这个中心。但是,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在很多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仍然占据着主体地位,主宰着整个课堂。处于这样的模式之下,学生只能十分被动的、机械的跟随教师的脚步,接受教师对各种数学知识的讲授。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显然无法很好的开展学习活动。所以,教师要注意积极的转变自身的角色,充分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时刻将自己放在服务者和引导者的位置上,并始终围绕学生为主体这个中心来开展各项教学活动。并积极的通过各种方式,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发挥自身主体性院的空间。例如,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和学生进行互动,并鼓励学生随时举手发表自己的意见。

四、积极完善教学方法

俗话说,“教无定法”。对高中数学来讲,涉及到大量的数学知识,每节课的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以及教学目标等都各不相同。因此,教师要注意积极的完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等,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展开针对性较强的教学。例如,在讲解立体几何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便可以应用演示法,向学生展示各种几何模型。并借助教学模型,更好的引导学生理解各种几何结论。而且,在一节课中,按照实际教学需要,教师还可以积极的将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在一起使用。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全面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尽可能的提高教学方法的针对性。总之,只要能够为教学活动服务,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五、将现代化技术引课堂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技术开始被大量的应用到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因此,教师要注意熟练掌握一定的现代化教学技术,并将其合理的应用于教学活动中。高中数学涉及到大量的概念和公式等,单纯由教师进行口头讲授,学生大多会感到十分枯噪乏味。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知识点,还会出现难于理解的现象,影响教学效果。此时,教师便可以积极的将各种现代化技术利用引入课堂。课前,教师可以先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然后将教学内容制作成PPT,并从网络上收集一些有趣的教学素材和案例等,制作出内容丰富,趣味十足的课件。然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以适时的将PPT展示给学生们观看。并带领学生一起观察课件内容,分析各种数学问题。这样一来,不但有效的增加了课堂容量,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有效提高教学的效率。例如,在讲解立体几何中一些问题的时候,教师便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题目和相关图形直观的展示在学生们的面前。在讲解棱锥体积公式推导过程的时候,也可以利用电脑进行演示。

篇5: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探究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策略

作者/钟伟香

摘 要: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进步的今天,知识的更新速度日新月异,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学者,只有不断学习、进步,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策略

在新课改不断推行的过程中,各门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符合新课改的要求,高中数学也做了一些相应的调整,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课堂是教学开展的主要平台,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它就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主要途径,而高效课堂是促使教师教学效率以及学生学习效率稳定提升的主要途径,所以,高效课堂成为整个教育界共同探讨的话题。如何构建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课堂成为新课程改革大环境下一个相当棘手的话题。因此,本文就如何构建高效的高中数学课堂提出几种策略。

一、通过生活化问题情境的导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是多么的重要。只有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师,其课堂教学效率才会高,教学结果才会理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的首要教学任务,就是通过精心设计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导入课题,激发学生与课堂产生共鸣,让他们能够触景生情,积极走进课堂,参与教学。比如,我在教学高一《集合与函数概念》这一章中“函数及其表示”这一知识点时,为了促使学生很快清晰地掌握完整的函数定义,我结合学生刚学过的《集合》这一章内容进行导入,首先,我借助有关集合的两个例题,让学生回顾与集合相关的知识,然后我根据学生实际生活进行提问,引发学生进行思考,如,“期中考试的成绩出来了,我们班50人中,每个阶段的学生人数都不尽相同,成绩分布如下,90――100分5人,80――90分12人,70――80人10人,60――70分8人,60――50分5人,40――50分5分,30――40分3人,20――30分0人,而20分以下2人,请同学们分别算出各个阶段学生的数学成绩的概率是多少?”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复习了以前的知识,同时,也激发了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如,我在教学《空间几何体》这一章时,为了促使学生意识到什么是空间集合图形,我首先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举了两个例子,如“粉笔盒”“电冰箱”“洗衣机”,而后再结合空间集合图形的结构特点对学生进行引导,再让学生联系的亲身经历,谈谈他们所认识的`空间几何图形。学生在我的引导下,积极动脑,主动思考,很快地就走进课堂,融入教学,这对我下一步教学的开展是非常有利的。

二、重视“问题”在教学开展中的重要性

数学是一门思维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其教学过程也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作为整个数学课堂的灵魂,在教学中非常重要。因此,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问题”的重要性,要善于“提问”.

1.在关键处提问

“提问”是激发学生思维发展的直接途径,是促使学生开动脑筋思考的最有利手段。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在关键处“精”问,问题要能够起到引导学生思维发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目的,切忌提“对不对”“是不是”“不是吗”等毫无启发价值的问题。例如,在教学《函数》这一知识点时,为了让学生明白函数在生活中的运用,我通过“同学们,你们还能举例说明函数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吗?”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注意提问的技巧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提问也是一门艺术,有许多的提问技巧。教师要善于总结、归纳,并灵活运用。首先,在课堂上,教师的提问要具有启发性,能够引导学生思考,最好在关键处进行提问,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动脑。其次,提问的语言尽量简单、明了、循序渐进,使学生容易理解,便于接受。最后,每次提问,教师都应该给学生留足够的思考时间,切忌盲目地提问,无效地提问。

三、提倡学生注重预习

学习是“文本”“教师”“学生”三者有机结合的过程,每一个因素在教学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分量。就高中数学这门教学课程的学科特点而言,对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的要求都很严。而高中数学教学大纲也曾清晰地指出,高中数学教学必须倡导学生自主动手,主动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预习,课文预习、习题预习。在文本预习中,学生要能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教学内容,明确课文中的基本概念,并且通过分析、整理,能够掌握概念、公式的特点、规律,同时,在预习中能够针对教材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并作上相应的标记符号,方便在新授课中的学习。在习题预习中,要重点根据文中例题进行分析,总结做题思路以及格式,能够提前将文本相应的习题做一遍,并找出相应的重难点。

四、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将课堂还给学生

在新课程的前提下,教师在课堂的教学角色也发生着相应的改变。相对于以往的以老师讲为主的教学模式,以学生学为主的新型模式已经被广大教师所接受。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宰者,而是转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帮助学生学习。教师与学生应该是一种“交互主体”的关系,教师不能把学生作为客体化的对象加以控制和支配,二者同为主体。认识到教师和学生的这种关系,教师就不能推行单一的“灌输式”课堂教学,而是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学生有个性的学习提供空间。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少讲,把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学习的机会,教师只需要伺机指导,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总之,高中数学作为高中生学习的主要任务,在高中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高效课堂是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升、思维发展的最有效途径。然而,如何才能构建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课堂,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我们广大教育者不断研究、学习。

参考文献:

[1]姜世武。创设问题情境构建数学高效课堂[J].学苑教育,(15)。

[2]宋扣兰。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对策[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13)。

篇6: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一、教师要做到精讲,需要解决的问题

精讲的过程要努力做到“四精”:内容精简、语言精练、方法精湛、突破精准。内容精简是重点,教师要正确理解教材意图,准确把握知识主线,结合学情适当调整和精减教学内容。教师的教学语言要通俗易懂,启发性强;形象生动,趣味性强;节奏明快,感染力强;条理清晰,逻辑性强。通常一节课,精讲用时一般不宜超过15分钟,如果用时过多则势必影响学生自主性的发挥和巩固练习。对于学生自己可以解决的问题坚决不讲,可以让学生自己发言,代替老师讲;对于需要教师点拨才能突破的问题,只进行点拨,剩下的留给学生思考讨论,在有学生突破了后再请学生讲;对于学生没有办法突破的问题,教师要精心准备,认真备课,做到讲解条理清晰,思路明确,最终突破难点;这样的老师,才是我们所倡导的智慧型教师。

二、精讲的基本策略

1.研究教材,明确精讲内容。

教学大纲和苏教版课本是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师要想明确精讲的内容,首先需要准确理解教材的安排,能够把握知识主干,在教材整体结构的指引下,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综合考虑文化知识的发展趋势,科学技术的最新成就,对教学内容作相应的不重合修改。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给学生科学的、先进的内容;其次需要通过挖掘教材中的知识内涵,数学学科的特点,寻找教育的切入点,让精讲的内容与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培养目标融为一体。

2.精选教学方法,设计精讲思路。

教师通过备课———备教材,备学生,也备自己,精心选取教学方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让“讲”的效果能够最大限度地得到发挥。设计精讲思路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人的认知规律,需要从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出发,不仅要对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有效整合,而且要抓住学生主体,让学生的心理系统与知识体系的逻辑结构不冲突,体现出数学课堂教学的内在逻辑,才能讲出高效。

3.对重要问题精心加工。

精心加工是指为了对知识能够保持长期的、真正的理解,必须补充细节,补充材料,举例,推理,深入研究。所谓讲深讲透,其实就是要重拳出击,泛泛而谈不如不谈。重要内容一般包括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知识契合点。重点是指高中数学教材中每一章每一节的主干知识。精讲时,要把重点放在知识网络中定位,要从多方面、多角度深入分析知识本身,并且联系相关类似问题进行探索研究。例如数学的每一个定理,不仅要讲清内容,而且要探索其起源,证明其形成过程,讲清楚该定理在数学中的应用、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发展及对本章的知识体系的影响。难点通常是让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复杂的内容。对于难点,应该采取适当分割,化整为零,做好铺垫,降低坡度,转化为多个小题,然后各个击破的策略,由浅入深,由简入繁,注重和学生已掌握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吸收消化。知识契合点是新旧知识之间转化的结合点或者是知识容易混淆的地方,是学生弄清不同知识,掌握不同知识的'关键点。精讲时要认真弄清新旧数学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比较,仔细分析,通过拓展训练揭示问题的实质和它们的内在联系,注重挖掘知识的内在规律性,帮助学生理解新的知识点并巩固旧的知识点。

4.运用课堂语言艺术。

“精讲”要求课堂语言准确,规范,能熟练运用数学语言对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同时课堂语言还不能乏味,不能枯燥,要具有启发性;语言表达既要条理清晰,又不能过于枯燥,要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有人说,教师就是一个演员,三尺讲台就是我们的舞台,我们应该准确使用普通话,富有激情,抑扬顿挫,发挥语言的魅力,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其兴趣盎然地上完一节又一节数学课。5.采取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以是文本、图像、声音、视频的集成,信息量巨大,具有强大的交互功能,强烈的视觉表达,可以将静态的知识以动态的形式表示,生动形象地呈现抽象的知识,辅助学生理解复杂的知识。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得以激发,可以适度增加教学内容,帮助我们梳理知识的重点,突破知识难点,课堂教学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从而提高精讲效率。因此,现代化教育技术是实施“精讲”的重要手段,科学地运用先进教育技术能够使教学事半功倍。

三、精讲中需要强调的几个问题

1.教师在备课是一定要想清楚准备提问的问题为什么要问?究竟怎么问比较好?精心准备每一个问题,要让问题具备问的意义,问题同时还要有梯度,要给学生搭台阶,如果能兼顾趣味性就更好了,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对数学充满兴趣,主动思考,激发学习潜能。

2.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发现并展示学生的错误,要鼓励学生争辩,引导学生质疑。教师要能听得见学生的不同意见,同时要能听得进学生的不同意见,不要“唯我独尊”,千万不要一刀切,什么都得听我们的,要注意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有时候学生的提问、质疑、方法可能更好,更有价值,所谓教学相长就是在这种氛围和环境中发展起来的。

3.教师要在课堂上要加强课堂管理,课堂管理是“教师用来解决课堂秩序问题的行为和策略”,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听课,要巧妙布局设置问题唤醒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教师除了要传授课本知识外,还要履行教育的职责,师生要平等交往,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知识需求和情感寄托,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各样的思想问题。

4.教师对于数学知识的关键点、易错点、疑惑点要重点讲解,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在了解学生、把握学情和课堂实际的基础上,努力做到学生已会的不讲;学生能自己讲的教师不讲;学生经过讨论后会的教师也不讲;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无关的不讲,这样可以尽量少做无用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总结

总之,我们的教学中心应该放在高中数学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上。实践证明,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基础上,讲明重点,讲透难点,就能收到满意的教学效果。高中数学课堂如果能做到精讲,则必将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篇7:高中数学教学探讨论文

苏教版高中数学教学探讨论文

【摘要】高中数学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也开始发生了一些变化,无论是内容编排上还是教学理念上,都出现了许多需要注意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适应教学需要,作为高中数学教师的我们也在寻求新的方法去增加教学实效。本文就如何在高中数学中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应用展开研讨。

【关键词】苏教版;高中数学;教学方法;创新;应用

由于长期以来,高中数学教学受到应试制度的影响,数学一切的教学活动都围绕着如何考高分进行,导致数学教学无法真正实现其教学的根本目标,即使学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在许多教师看来,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提升学生的分数,因此可以对于其他数学素质忽略不计。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掌握更像是无根之木,只注重表面,不重视内在,最终也导致学生在取得高分和综合发展方面进退两难,无法实现真正的素质教学目标。针对以上不足,为了改善这种教育上舍本逐末的情况,以苏教版高中数学为例,笔者就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进行详细探讨。

一、转变教学观念,以方法培养为主导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及时转变教学观念,改变以往只注重成绩的做法,增强对学生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的培育,从而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尤其是在新课标教学实施的今天,更应该强化认知,顺应素质教学的发展趋势。如在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中,首次提到了数学素养的优先发展,注重学生发展的层次性、兴趣性和基础性三个方面。基于一个核心、多种选择、多个层次的基本教学要求,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对于广大教师来说,应该能够及时更新教学理念,一切教学活动应以新课标的要求为蓝本,增强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培育,从而减少只重成绩的片面化追求。

二、激活学生兴趣,创新教学模式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在激活学生兴趣的同时,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如创设适宜的情境、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利用和发展丰富的教学方法来进行科学授教。例如,在对苏教版《函数的基本性质》一节进行教学时,在讲到有关函数的最值问题时,教师可以利用PPT向学生播放一段精彩的烟花表演视频,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在烟花燃放的过程中,烟花想要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其距地面多远时爆炸最合适?”可用f(x)max公式得出,高度(h)与时间(t)存在怎样的关系?可以通过h=20t-5t2的公式得出。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有效提升教学的高效性。

三、领会知识精髓,勇于实践创新

在高中数学中,以苏教版函数教学为例,它其实是整个高中教学的关键部分,因为大量的数学关系都是数学对象间的数量关系,它们总是以函数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掌握了函数,就掌握了高中数学的核心。在函数教学设计中,一定要遵循教学规律,创新教授方法,让学生便于领会知识精髓,并且习得这种实践创新的精神,从而使得学生勇于在解题时创新思路,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以苏教版的“最大公约数”的数学教学实践为例,求1734,816,1343的最大公约数。分析:三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分别是每个数的约数,因此也是任意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约数,也就是说三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是其中任意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与第三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教师可以利用“辗转相除法”,即先求得1734和816的最大公约数:1734=816×2+102;816=102×8,所以1734与816的最大公约数为102。再求102与1343的最大公约数:1343=102×13+17,102=17×6,所以1343与102的最大公约数为17。因此1734,816,1343的最大公约数为17。从解题创新的`角度引导学生对此题深入探究,去找到更多的解题思路。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教师要先引导学生探究,鼓励他们自行尝试解题,然后再在教学的过程中补充提供自己的解题思路。再比如教师讲授时也可以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先将三个数用刻度表示得出每个长度的线段,再将线段平分成相应的长度,以找到其最大公约数,便于思考和推导。

综上所述,随着高中数学教学改革进入深水期,我们想要在不影响教学升学率的基础上提升教学质量,并重视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将创新教学放在教育改革的首位,注重教学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革新教学模式,利用好学生的主体性,敢于突破教学的瓶颈,通过老师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发展出更多、更新的教学方法,并应用于课堂之中,从而推动数学教学与实践的有效形成。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重视教研工作的有效开展,与同行多交流,做好教学评估与学情分析,建立完善教学评价体系,这些都是创新课堂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徐清华.高中数学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创新[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1):11.

[2]蒋靖玉.创新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的新手段[J].魅力中国,(8):165.

篇8: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摘要:在新课标的影响下,我国高中数学学习方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数学思想与指导的方法,更加别具一格。若想使学生在新课标下永久的受益,就必须给予学生正确的学习指导,使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思想符合当下的教学观。本文经过反复研究后发现,适合高中生的数学学习思想共有四种,分别为分类讨论法、数形结合法、转化法以及待定系数法。

关键词:分类讨论;数形结合;转化;待定系数

据调查了解显示,当下大部分的高中生都很讨厌学习数学,一听见要学数学就开始头疼,且不知道如何学习数学,导致他们的数学成绩一直都不理想。因此,相关学者们提出了新课标,希望利用新的数学指导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真正学好高中数学。

1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分类讨论法的数学思想是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惯用的数学思想之一。其是指在面对数学问题的各种情况时,对出现的所有可能性进行分类,然后逐一去解决,最后得出一个正确答案的方法。分类讨论法既是一种常规的逻辑方法,又是一种特别的思想方法,还是一种有效的解题方法。分类讨论法的本质是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进行分类整理时将整化为零、将零积攒为整的一种数学思想方法。分类讨论法的特点是使数学问题越来越清晰,具有综合性、逻辑性以及探索性,能使人们的.思想更加具有条理性与概括性[1]。之所以会出现分类讨论的原因共有三种:一是在数学定义进行分类时会涉及到一些不易解决的难题;二是在数学公式、定理、运算性质、运算法则等条件限制下进行分类会涉及到一些不能解决的难题;三是在解决含参数不等式或相关问题时,对其参数的取值范围进行分类探讨时所遇到的难题。在分类讨论的时候,我们首先要确定分类的目标,然后确定统一的标准,最后进行科学的排列,使其不遗漏、不重复,并开始进行不越级的探讨。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在解决数学问题时确保探讨的对象不漏不重。

2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是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惯用的数学思想之一。数形结合的概念是将数和形排列成对应的关系,使二者可以在一段时间内进行有效的转化,以此来达到解题的目的。数形结合的内容共有五种:一是实数和数轴中的点成对应形式;二是函数和图形成对应形式;三是曲线和方程成对应形式;四是在几何元素及其条件的基础上构建出复数的定义、三件函数的定义等;五是在等式以及代数式中的构造具有非常醒目的几何意义,例如等式等[2]。数形结合的作用包括以下两点:一是将难以理解的数学问题变得更加直观、更加生动,使抽象思维转换成形象思维;二是运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后,更有利于我们提高解题速度与质量。数形结合的应用也有很多,例如在解决不等式时、解决函数值域及最值时法、解决三角函数时等均可应用数形结合思想。数形结合的优点是使数学问题更加直观,更容易找到解题捷径。

3转化的数学思想

转化的数学思想是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惯用的数学思想之一。转化思想的方法是对于待解决的数学难题,将其中的未知的问题转变成已知的问题、繁琐的问题转变成简单的问题、抽象的问题转变成具体的问题,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转变成数学中的问题以及没有条理的问题转变成有条理的问题等。可见,数学转化的思想方法对人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在平常的生活中,我们要抓住机会训练自身的转化思想,使我们今后在解决数学问题中有快速反应的能力,以此提升解决问题的技巧[3]。转化思想的特点是灵活性、多样性。其优点是可以使数和数之间、形和形之间、数和形之间进行无障碍式转换,也可以将宏观的问题变成微观的问题,还可以使符号在内部空间中进行转换。尽管转化的方式特别快捷,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其中的细节,必须遵守简单化、直观化、熟悉化以及标准化的要求。

4待定系数法的数学思想

待定系数法的数学思想是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惯用的数学思想之一。待定系数法是指对于数学问题中的已知所求答案中的特定形式,可以使用某些还需要验证的系数来代替所求答案,并且依据所给出的条件构建出一个恒等式,最终得到的待定系数就是元的方程。其具体方法是指在解决函数中的变量关系时,设出未知的系数,再依据已知的要求确定未知数。其在解决问题是应注意所给出的条件,列出正确的方程式、等式等[4]。待定系数在数学问题中的使用有很多,例如对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解出函数中的解析式以及解出曲线中的方程等。在分析数学问题时,必须掌握以下四点:一是所列方程可依照对应系数的相等关系;二是所列方程可依据恒等式定义中的数值进行代入;三是所列方程可依据概念自身的本质;四是所列方程可依据几何中的条件。结论:众所周知,数学的灵魂与精髓就是数学的思想方法。在当下新课标形式下,教师们在传授高中数学知识时,必须及时传授学生们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们在以后的数学学习过程中能够利用正确的数学理论与数学思想成功解决数学难题,这种方法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最佳捷径。

作者:付泽天 单位:河南省安阳市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高夫立.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究[J].科教导刊(下旬),2015,01(05):116-117.

[2]刘光辉.谈新课标下高中如何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6,04(03):101+66.

[3]薛伯敬.浅析新课标下建设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途径[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07(02):278-279.

[4]呼家太.新课标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设计分析[J].学周刊,2014,33(04):139.

篇9: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摘要:审美在教育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因为有审美教育才能全面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因为有审美的教育才能为高中枯燥和深奥的数学知识带来更多的趣味和内涵,也才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的质量和审美情趣,从而全面地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本文主要内容是对高中数学的美育教学的方式进行探讨,提出应对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数学;美育;教学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正因为它的严谨,就绽放出了别样的魅力和美感。它展现出和谐对称之美,比例协调之美、结构严谨之美、布局合理之美等。从数学的表现形式看,概念、等式、体系都具有美感。而且,数学的思维和方法也具有美感。比如,它的简约、类比、抽象、无限等特点。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由于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教师就必须要对其进行美育教学,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获得了基础的数学知识,还获得了美感享受,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地结合数学教学的特点,来达到美育教学的目的。一般情况下,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美育教学。

1在高中数学概念和命题的教学中进行美育教学

数学教学不仅要学生学习到基础的知识点,还要他们通过自身的思维过程来经历审美体验。因此,在高中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对学生通过概念和命题的教学来达到美育的功能。教师在数学教学设计中可以展示数学的美。比如,在教授函数y=f(x)中,因为具有f这个对应规则,式子中的两个变量x和y就被连接起来成立为一个等式,这就体现了数学的符号美和简单之美。再如,在三角函数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去领会三角函数线以及它的图象的做法呈现出来的奇异之美,它体现了数学的转化功能。同时,还可以在圆锥曲线中去寻找数学的对称和谐之美。此外,数学也有动静结合之美。比如,方程的曲线和曲线的方程他们二者之间就具备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关系。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对这些美感进行挖掘,让高中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认识更加全面,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引导学生对数学美的本质进行探讨和领会

数学教学中不仅具备科学、严谨的美感,也是艺术美的体现。因此,教师必须要通过对自身的素质的提升来达到数学美育教学的目的。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文化知识,加强自身的美学修养,才能在教学中对数学的艺术美进行展示,让学生的身心都得到熏陶。数学教学的艺术美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现。2.1数学的结构美高中数学的教学内容必须具有严谨合理的结构。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之间进行详略的处理,从而达到重点突出的效果,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的“双基”能力进行培养,对学生的非智力的品质进行提升。高中数学的教学内容体现了循序渐进的特点,因此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些都是数学结构美带来的功能。2.2高中数学的形式美高中数学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因此它的`形式就多种多样,这就是他的形式美。条条道路通罗马。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运用,这就体现出形式的多样化。这就需要就是在教学中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进行教学。比如,可以在教学中进行数学实验,也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模型的制作,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数学的课件的制作来提升自身的数学应用能力。教学方法的千变万化和手段的多种多样就是数学的形式美。2.3高中数学的机智美因为高中数学的教学具有一定的深奥程度,在教学过程中就会发生一些意外情况,当教师运用数学的知识灵活地解决了问题之后,学生就会发现在化解矛盾过程中,数学呈现出来的机智美,体现了数学具备的调控能力。学生在这样的数学思维过程中体会到了数学带来的奇迹之美,惊讶之美。此外,数学还可以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它的应用之美,也就是实用之美。在数学论文,学生可以感受到它的创造之美。

3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美的规律

在高中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数学的规律进行掌握,发现它的美的本质和规律。教师必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首先是对美的内容进行传授,其次是对本质进行揭示,再次是对他们的思想进行渗透。这样就利于对学生数学美学习兴趣的激发,对他们的心智进行教育,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激发。因此,教师就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3.1增强学生对高中数学美的兴趣。为了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美,教师要将美与教学相结合,使学生能够被美所感染,具备良好的学习体验,在愉快的氛围之中进行学习,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些数学美可以直接感知,有些数学美比较抽象,因此,要根据这些美的类型去分析,巧妙融入教学之中。明确的方程、独特的图形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直接要素;抽象的概念,固定的公式,虽然无法直接窥见其中存在的美,但却蕴藏着丰富的知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这就是数学的抽象之美,教师要充分挖掘。比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适当的教学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的历史典故不胜枚举。教师可以通过对历史故事的讲解来使学生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同时,教师要在解题方式上进行美育教学,使本身抽象、深奥的知识变得形象而又趣味十足。让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兴趣,并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数学能力。总之,教师要充分利用数学之美,使学生的思维可以受到点化,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愿意用数学知识主动解决问题,这样就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主观能动性。

3.2培养高中学生的数学美感。从表面上看,高中数学知识如它的符号是单调的,公式也是枯燥的,教学内容也比较深奥而无味。其实,这正是数学的朴素简单之美,由这些简单的元素进行运用和组合构成数学的巨大的、美丽的大厦,因此它蕴含了哲学的内在美,也具备理性之美。要让高中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去体会到数学的美感,就必须要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来提升教学质量。比如,在对立体几何的相关知识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这个抽象的内容进行形象化的教学,就要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以此来展示立体几何的空间特点,让学生能直观地验证自己对于立体几何的想象是否正确,对立体几何的知识进行直观的学习,降低了知识的难度,增加了趣味性。

3.3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美的思维进行解题。在高中的数学教学中,对知识点的传授固然很重要,学生也必须对其进行牢固的掌握。同时,要对数学美的规律的把握也是很重要的,这就体现了学生对数学精神的追求。学生通过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然后在实践中探索数学美的规律,对数学美进行思考和认识,进而再运用数学美。所以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索、运用数学美,这样就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也利于学生应用数学美和创造出数学美,提升他们的全面的素质。

4结语

高中数学美能够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创造、发明数学的激情;它还能启发学生在学习中去探求真理的思路;它帮助学生检验真理;它寓美于教,对高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提升;它能达到以美启智的作用,并以此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必须要不断地提升数学美育教学的实际效果,从而全面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宇.浅谈数学高中教学中的美育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xx(6):24.

[2]霍拥军.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的渗透[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xx(12):38,13.

[3]徐永旺.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xx(4):269.

篇10: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所谓数学思想是人们对数学内容的本质认识,是对数学知识和数学问题的进一步抽象和概括,属于对数学规律性的认识范畴。因此,数学思想是数学学习的关键,它指导着数学问题的解决,并具体地体现在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中。高中教师在授课时应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并注重举一反三,在严格的论证和推理上下功夫。学习方法是学生要“学会如何学习”所必须掌握的。所谓“授人鱼,不如授人渔”,就充分道出了方法和策略的重要性。常用的数学思想有:方程思想、函数思想、转化思想、整体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

一、方程思想

函数与方程思想是最重要的一种数学思想,高考中所占比重较大,综合知识多,题型多,应用技巧多。函数思想简单,即将所研究的问题借助建立函数关系式亦或构造中间函数,结合初等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加以分析、转化,解决有关求值、解(证)不等式、解方程以及讨论参数的取值范围等问题;方程思想即将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运用数学语言转化为方程模型加以解决。

例:设{an}是递增等差数列,前三项和为12,前三项积为48,则a1=______。

【解析】题中给出了两个相等的关系,运用方程思想,设出a2和d>0,依题意列方程组:

(a2-d)+a2+(a2+d)=12

(a2-d)a2(a2+d)=48

解得:

a2=4

d=2

∴a1=2。

二、函数思想

函数的思想方法就是用联系和变化的观点看待或揭示数学对象之间的数量关系,能充分利用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去观察分析并建立相应的函数模型解决问题。方程与函数联系密切,我们可以用方程思想解决函数问题,也可以用函数思想讨论方程问题。在确定函数解析式中的待定系数、函数图像与坐标的交点等问题时,常将问题转化为解方程和解方程组。

例:实数k为何值时,方程kx2+2|x|+k=0有实数解?

【解析】运用函数的思想解题。

三、转化思想

转化是解数学题的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转化思想即把生疏问题转化为熟悉问题,把抽象问题转化为具体问题,把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把一般问题转化为具体问题,把高次问题转化为低次问题,把未知条件转化为已知条件,把一个综合问题转化为几个基本问题,把顺向思维转化为逆向思维等等。在高中数学中,转换这种重要的思维策略有着广泛的应用,在数学知识体系中充满了转换,在解题中转换更是一种重要的策略和基本的手段。

四、数形结合思想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每个几何图形中都蕴涵着一定的数量关系,而数量关系常常又可以通过图形的直观性作出形象的描述。数形结合思想就是把代数、几何知识相互转化、相互利用的一种解题思想。

【解析】本题为一道典型的线性规划题,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其处理策略为:

①画可行域;

②讨论目标函数z=x-y。

由图知:过A(0,1)时Z取最小值为-1;过B(2,0)时Z取最大值为2。

五、分类讨论思想

分类讨论思想就是要针对数学对象的共性与差异性,将其区分为不同种类,从而克服学生思维的片面性,有效地考查学生思维的全面性与严谨性。要做到成功分类,须注意两点:一是要有分类意识,善于从问题的情境中抓住分类的对象;二是找出科学合理的.分类标准,满足不重不漏的原则。分类讨论的思想是一种重要的解题策略,对于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严谨性和灵活性以及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无疑具有较大的帮助。然而并不是问题中一出现含参数问题就一定得分类讨论,如果能结合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函数的思想等解题方法可避免或简化分类讨论,从而达到迅速、准确地解题的效果。

通过教学研究发现,数学思想在数学教学上和学生的学习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关系到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信心和效果。加强数学思想的教学和研究,专题进行讲练,分类进行思想方法的指导,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篇11: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摘要:在高中教学知识中,函数是重要的内容。对于高中学生而言,要掌握函数知识并灵活运用是非常难的。但是,函数作为高考的必考内容,数学教师就要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函数知识的学习能力。按照新课程标准进行函数教学设计,有助于提高函数教学质量。本论文针对高中数学新课程中函数教学的设计思路进行探究。

关键词:高中数学;新课程;函数教学;设计思路

函数贯穿于中学数学知识当中。高中函数是建立在初中函数知识的基础上的,高中数学家数学教师在函数教学中,就要注重知识的衔接性,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以避免学生在高中函数学习中由于思维跨度太大而影响学习质量。作为高中教学,为了提高函数教学效率,就要捋顺函数教学的设计思路,并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对设计思路进行调整和完善,以提高学生的函数知识学习能力。

1高中学生学习数学函数中所存在的问题

1.1高中学生对函数概念的内在涵义理解不够深刻:高中学生的主要学习目标是高考。高中数学教学在教学中往往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了知识的讲解,导致学生将更多的时间用于做函数数学题,却没有对函数的概念予以高度重视。学生在对函数知识似懂非懂的情况下进行解题,会由于思维缺乏灵活性,导致解题困难。特别是函数知识出现在综合数学题中,学生难以真正意义地理解函数思想,就很难对函数知识有效应用。

1.2高中数学教师的函数教学方法却发放创新性:虽然高中数学新课程中对函数知识的教学方法不断完善,但是,很多的高中教学依然没有彻底摆脱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教学中以例题的讲解为主,希望学生能够通过解题理解函数知识[1]。但落实到具体操作中,学生能够快速地将涉及到基础知识的函数题解答出来,却难以做到触类旁通。这种教学模式很难见学生对函数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不利于学生有效学习。

1.3高中数学教师没有对教学器材有效使用:目前的高中数学教学多引进了多媒体技术,其优点是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而直观地展示出来。但是,数学教师在函数讲解的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过多地强调多媒体的应用性,以试图对学生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深化学生对函数知识的理解。这种喧宾夺主的做法,必然会导致学生被多媒体技术吸引,难以将注意力集中在数学知识上,当然也不会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2高中数学新课程中函数教学的设计思路

2.1高中数学函数教学中明确函数概念的内在涵义:函数概念是学好函数知识的基础。但是,在高中函数教学中,往往会存在教学中注重数学题练习,却忽视了函数概念的讲解。学生在没有充分了解函数概念内在涵义的情况下进行数学题计算,就会停留于对例题的机械模仿,不了解函数思想,因此在做函数题的时候,也不会基于真正意义地理解函数而进行计算。高中数学教师在进行函数教学的时候,要重视引导学生了解函数概念的形成以及所表达的内在涵义。函数的概念在形成的过程中要以变量为主要条件,还包括相关的元素。学生在函数学习中,往往关注函数的变量关系,却由于对函数的'形成没有深入理解,难以对函数的本质内容进行归纳,更不会对函数的价值准确认识[2]。为了提高学生在函数学习中对函数的内在涵义加以重视,可以采取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在思考中掌握相关知识,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理解函数的变量与相关元素之间的关系,基于此对函数的内在涵义深入理解。教师在设置函数问题的时候,可以用问题引导函数教学,比如,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第一个问题:请同学们判断f(1)y=1是否为函数?”学生会从自己已经掌握的函数知识对这道数学式进行判断,从而认识到函数的变量是基本条件,但是并不是本质要素。当学生认识到这一点之后,就继续向学生提问第二个问题:“函数必须要用解析式表示吗?”多数学生的回答是否定的。但是,这个问题并不局限于此,而是引导学生针对相关问题深入思考在函数没有解析式的情况下如何准确表达。第三个问题:问问学生能否将函数的图像画出来。学生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就会深入思考对应法则,才能够将函数的图像准确地画出来。第四个问题:从实践的角度对学生设置函数问题,以将学生对函数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认识到函数的使用价值。上面的四个问题是循序渐进的,学生在回答数学教师的问题的过程中,就会对函数知识逐渐渗入思考,进而了解函数的概念以及内在涵义,为后续的函数知识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2.2高中数学函数教学中对数形结合有效应用:高中数学教学中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进行函数教学,就是在函数教学中,将与函数知识用图形呈现出来,通过图形对学生视觉产生的强烈冲击力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3]。将数形结合方法引入到高中函数教学中,对数学图形可以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根据知识教学的需要调整图形,进行图形转换,函数的变量就可以用几何图形表达出来,学生从直观的角度能够对数学知识予以充分理解。比如,在高中函数教学中,三角函数是难点问题。由于在解三角函数题的时候需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如果学生能够有效运用图形解题,就可以提高解题效率。特别是在高考数学题中,三角函数经常会以综合题的题型出现,恰当地应用图形,就可以正确地解题,而且解题的速度会加快。可见,学生仅仅掌握基本的三角函数知识却没有深化相关知识的理解,难以具备知识运用能力。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进行函数知识教学,将sinα、cosα、tanα等等用图形表达出来,学生通过数与形的对应关系,就可以深化对三角函数知识的记忆,相关的理论知识就可以很快地学会。特别是在做数学题的时候,将函数的性质用图形表达出来,包括函数的单调区间、奇偶性、周期以及对称性等等,都会变得更为直观。学生记住了图形,就必然会记住函数的性质了。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新课程中,主要的目标是对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进行培养。函数是高中数学中的重点知识,要确保学生对函数知识充分掌握,并在解题中灵活运用,就要对函数教学模式进行设计,以提高学生的知识创新能力,从而获得良好的数学学习效果。

作者:郑先锋 单位:重庆市武隆中学

参考文献:

[1]陈彦华.高中数学新课程中函数设计思路及其教学[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4(25):68-68.

[2]李新军.高中数学新课程中函数设计思路及其教学策略初探[J].中学教学参考,2015(17):30-30.

[3]刘丽.关于高中数学新课程中函数设计思路及其教学探讨[J].高考(综合版),2015(11):66-66.

篇12: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摘要:如今的教育,强调的是素质教育,而在素质教育与新课程这个大背景下,怎样才能够提高高中生学习数学的自主能力,才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而探究性教学,就是重要的途径之一。本文简单的探讨高中数学探究性教学。

关键词:高中数学 探究性教学 措施

在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才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点,但是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贯彻以及推广,学生所受到的关注度以及重视度日益上升。换句话来说,在尊重、尊敬教师的基础前提下,还必须尊重、重视学生,这样才能够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进而发挥出学生的主观作用。在这样的大环境、大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必须及时的更新传统的教学观念,这样才能够跟随社会的发展脚步,从而培养出达到国家、社会要求的人才,这也就要求了高中数学教师必须在展开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适当的、合理的进行探究性教学,这样才能够培养出学生的探究性能力,才能够有利于学生今后的继续学习以及发展。

1高中数学的探究性教学

高中数学的探究性教学,是一种高中数学教学活动所创设的新教学手段,对于培养高中生的解决数学问题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有着非常重要,也非常有意义的作用。高中数学的探究性教学,指的是对高中数学探究性课题的学习,也就是在展开高中数学教学的时候,作为接受学习者的高中生围绕某一个数学问题或者是某一个数学难点,所进行自主的、自觉的探究性学习的过程。而这个重要的探究过程,包括了高中生观察、分析数学的教学事实、提出相关的、有意义的数学探究问题、推断、寻找适当的、合理的数学结论以及规律、做出问题的解释以及证明。由此可以看出,高中数学的探究性教学,其主体是接受学习的高中生,但是要想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课堂空间中高效的、高质的展开数学的探究性教学,那么就绝对不能忽视教师的组织作用,因为教师才是促进学生积极探究的重要载体,比如说教师要灵活的运用探究性教学的方法、形式;

教师应该积极的、热情的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性活动当中;教师必须全面的去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探究性的`互动以及沟通;教师要带着宽容、欣赏的心态,来对待学生探究性活动的过程以及结果。除此之外,教师还必须善于对高中生的探究活动进行合理的、适当的以及及时的指导、评价,并且运用这些评价有效的再一次组织循环探究,从而帮助学生加深印象、获得知识。

2高中数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主要形式

2.1质疑、释疑形式质疑、释疑这种形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是常用的探究式教学形式。

质疑、释疑形式,指的是高中数学教师在展开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对某一个教学结论进行质疑,从而引导、组织学生对这个结论进行相关的验证活动。通过这种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引入一些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实例,来展开针对性的探究,引导学生去处理问题、解决问题,并且得到真正的、真确的结论。

2.2问题导向形式

从探究性教学的本质上来说,其实就是高中数学教师要求学生根据具体的、特定的问题进行探究性思考,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形式。在一般情况下,可以是教师特定设置的问题,也可以是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但是无论探究性的问题是由教师提出的,还是由学生提出的,其关键都是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及高中生在整个过程中的表现。

3实施高中数学探究性教学的措施

3.1趣味的激发高中生探究精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更是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动力。

正是因为这样,要想做好高中数学探究性教学,就必须先选择好探究的内容,如果说所探究的内容太过无味、无趣,那么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就会变成应付,那么就不可能从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也不可能体验到探究性学习的乐趣。比如说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对指数一课的学习,如果教师只是将250这个数字放在学生的面前,那么学生就会觉得这仅仅又是一个枯燥的数字,没有任何的探究意义,更不用说因此而产生探究的兴趣,但是如果教师在展开指数教学的时候,将指数的概念、定义等等相关的问题,用有趣的手法展现给学生,那么学生就会立刻产生兴趣。

而通过有趣味性的导入手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被自然的激发出来,从而增强对指数知识的学习欲望。除此之外,要想能够成功的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还应该设置有趣的问题情境,先让学生对问题产生兴趣,才能够帮助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比如说在学习高中数学中的双曲线及标准方程一课的时侯,教师可以先利用教学工具,将法国埃菲尔铁塔的图片展现在学生们的面前,然后透过具体的图片导入教学的课题,这样就能够从一开始让学生们对双曲线这个知识产生一定的好奇心以及兴趣,并且带着这种正面的、积极的情绪进入到数学探究性学习当中。

3.2从认知结构上进行教学定位

随着社会教育观念的发展、进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素质教育观这个前提下得到了了巩固。而高中数学教师在组织探究性教学策略的过程中,必须要把学生这个主体的认知因素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要清楚的认识到探究性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良好的培养高中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除此之外,高中数学教师必须要掌握、了解高中生数学知识的认知结构以及能力,否则就不能够制定出适合的、良好的教学方案。高中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即将要学习到的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的数学认知结构两者之间相关的联系,从而判断出学生的知识构成,比如说在学习高中数学函数的一般定义以及性质以后,就会接着学习具体的函数,包括了幂函数、指数函数以及对数函数等等知识,而在一般情况下,已有的函数知识是上位的,具体的函数知识是下位的,而这种新旧知识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就是又有上位观念发生部分的质变,在这样的学习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区分新旧知识的异同的基础上,去探究以及理解新的知识,也就是用一般化的函数知识去指导学生探究具体的函数性质。这样一来,通过对学生知识结构的顺承分析,就可以对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可以说既减轻了学生的探究性难度,又能够帮助学生复习前阶段的数学知识,并且让学生学会分析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4结语

总而言之,在教学改革的推动下,高中数学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的组织合理的、适当的探究性活动,并且有机的将探究性教学渗透到所有的教学环节当中去,让高中生能够在数学教学充分的体验到思考的过程,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发现知识、重建知识,并且从中感受到成功的乐趣,进而培养对高中数学的学习积极性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探究习惯,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学习、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宁连华.数学探究教学设计的层次及其原则分析[J].中学数学杂志,20xx.

[2]严昕.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嘉兴学院学报,20xx.

篇13: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一、创设情境,优化高中数学共鸣感

高中数学知识难度相对来说是比较大的,并且很多知识点是比较抽象的,这给学生的理解带来很大困难。学生在知识点的理解上出现问题,这使师生之间的互动受到阻碍,影响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进而促进学生的交流互动。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是各学科教学中都比较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能够让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感受到数学知识其实和自身的实际生活是有着密切联系的,要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与老师和其他的同学进行交流互动,才能够激发学习兴趣,理解数学知识。例如,现有一个大型的电子报时钟,在钟表的界面上需要进行装饰,每一分钟的刻度上都要装上一只小彩灯,当到达晚上9:35:20的时候,时针与分针所夹的角度内一共有多少只小彩灯?这是一个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情境,学生能够想象到这样的画面,走进相应的教学情境中,同时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互动交流,学生可以在纸上画出钟表的样子,还可以和其他同学一起进行分析研究。根据学生的互动交流可以知道,分针转动一个刻度的角度应该是6°,时针一分钟转动的`角度是0。5°,钟表上一共是有60个小彩灯,当晚上9点30分的时候,分针和时针之间的夹角为105°,那么中间的小彩灯就是17个,再过5分20秒的时间,分针转过5个刻度,经过5个小彩灯,但是时针并没有跨过一个,所以最终的彩灯数量应该是12个。

二、分组合作,实现高中数学同步性

分组合作学习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模式。为了能够鼓励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教师可以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采用分组教学的方法,促进学生的互动交流。首先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合理地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来学习数学知识。小组合作的形式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是有效促进互动交流的途径,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互相帮助,遇到比较困难的题目时,学生要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学习,通过互动交流,每个组员都要发表自己的意见,解决问题。小组学习和交流的方式,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更加愿意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探究性的数学问题,然后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来完成任务。在这期间,学生为了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会认真地进行思考和交流,主动地去完成教师布置的数学任务。

三、结束语

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互动教学是有效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促进学生以及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还能够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比较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学习数学知识。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很高,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学习效率。教师要采取正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让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合作学习,互帮互助,提高自身的数学学习能力。

篇14: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摘要】由于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教育体系得到不断地发展和完善。数学在所有学科中的地位越来越重,使数学教学得到了更广泛的重视。目前,教育工作者对数学教学的工作不断反思不断改进,使数学教学能够满足广大学生的需求。在数学教学上,利用互动的方式进行优化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促进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解答水平,也能实现对高中数学教学改革的目标。本文主要简述了高中数学课堂的现状和问题,对高中数学课堂的互动方式作出有效的策略分析。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问题;互动教学法;应用研究

一、创立互动式教学情境

以前的高中数学课堂上,有一个很大的误区,就是总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学活动全部由教师进行主导,学生只是被动的听课,这样效率很低。在互动教学法中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是高中数学课堂的主人,那么如何才能够让课堂的主体积极投入到课堂中去呐?这个时候就需要创立一些体验式的情境,使得学生沉浸在其中,唤醒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适合的教学内容放入到恰当的教学情境之中,引导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口、手、脑等主动的去分析问题、思考问题。例如:在进行《指数函数》的教学的时候,引入“细胞分裂过程”,通过细胞分裂的图片以及数形结合,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动手去画一些堆成的图形,去叠一些堆成的图形,这样在学生自己画与叠的过程中,就能很好的去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x“函数y=a(a为常数且以a>0,a≠1)叫做指数函数,函数的定义域是R。对于一切指数函数来讲,值域为(0,+∞)。”还可以在课程结束的时候,让学生自己设计感兴趣的对称图形并在全班进行展示,这样能够使学生投入更多的精力到学习中去,加深对于指数函数的印象。创立体验式的情境能既能够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精心设计互动式问题

对于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来说,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让学生主动去思考,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针对这点,教师可以有意识的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去思考,去质疑,从而通过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以及质疑加深对教学内容更深层次的理解。这样就加大了对教师设计问题的要求,需要结合教学内容精细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使得学生能够将思维投入到问题中去,思考如何解决问题,促使学生认真学习数学。例如:在进行讲解《三角函数》的时候,可以让每个学生都画出一个三角形然后去记忆它的具体定义以及相关的公式,像对于《角的概念和弧度制》的讲解,就可以在直角坐标系内讨论角,然后让他们随意说出两个象限角,教师可以立即引出一些相关的问题,这样学生就会感到十分好奇,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分析问题,让学生去探究《三角函数》中的关系,然后随着学生的观察就能够很自然的发现和记忆《三角函数》相关的.概念以及公式。这样教师就可以顺水推舟的讲述出《三角函数》,然后再进行推理论证,加深学生的印象。这个例子就能够很好的表明,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有技巧性的提出一些问题能够让学生很好的投入到问题中去钻研,从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加深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主动思考、探索的习惯,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营造课堂问题互动竞争氛围

在现阶段的高中数学课堂中,基本都是采用教师一直讲,学生只管听的方式,喜欢学习的学生认真听讲,能够学得很好,但是那些不够认真的同学就在教室中浑水摸鱼,学不到知识。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一些竞争的机制,这样不仅仅能够使得学生们激发自己内心的潜能,还能够在竞争的环境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那些平时不怎么认真学习的同学也会在竞争的压力以及好胜心下投入到学习中去。例如:在进行讲解《古典概型》的教学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们分小组进行竞赛,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解答,时间结束之后,就可以根据解答的正确性分出小组的名次。采用这样的方式,一是可以提供一个竞争的环境,让学生可以体验到竞争的氛围;二是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干劲;三是可以加强学生们的交流与合作。这样的教学形式对于学生解方程的能力以及速度都有很大的提升,也能激励那些不够好的同学认真学习,在下次比赛中胜出。总而言之,在高中的数学课堂中引入竞争机制,可以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教育的不断发展,要求高中数学教学出现了新的教育方式,以便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通过努力,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高中的数学教学是高中教育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因此就需要将“互动教学法”充分融入到课堂中去,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以及学生的爱好制定相对应的创新性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张秀丽.用问题来“驱动”高效课堂——“问题驱动”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教学通讯,20xx(33).[

2]刘玲玲.互动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J].考试(高考数学版),20xx(11).

[3]徐洲.用“问题教学法”提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J].新课程导学,20xx(20).

篇15: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摘要:文章从数学探究的基本含义出发,分析了高中数学“探究性内容”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指出了探究式数学教学的原则,提出了开展高中探究式教学的建议:了解探究式数学思维,掌握探究式方法;充分创造探究教学的现实情境,挖掘探究的兴趣。

关键词:数学教材;数学思维;探究性内容

在推行素质教育过程中,我国仍然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数学教科书中虽设有探究学习的内容,但常常不被学校及任课教师所重视,在日常的学习中把高考考试大纲作为主要教学内容,这不符合素质教育理念。为了改变这种局面,需要提高高中数学教师对数学教科书中探究内容的认识,探寻高中数学教科书中探究内容的使用方法,为更好地进行“探究性内容”的教学奠定基础。

一、数学探究的基本含义

数学探究到目前为止没有统一的概念,但由数千年来人们对于数学的探究过程,可以将数学探究的本质进行概括,即数学探究性课题学习,指学生围绕某个数学问题,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数学探究的最终目的,是将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运用到实际生产生活中去,让数学更富有现实意义。教育部在高中课程中,设置数学探究这一内容,有其深刻的含义和影响,它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贴近生活的思考能力,在实际探究过程中去记忆数学的概念和结论公式,能够在多方面提升学生的创造性和探究性,培养其严谨的学习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高中数学中“探究性内容”的教学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学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如何使它更好地应用到社会生活、生产劳动和学习中去,已经成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目的,但在我国高中数学实际教学中,探究内容的教学效果差强人意。(一)“探究性内容”教学的现状。首先,有一部分初中数学基础就比较差的学生,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也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每天的.日常作业都难以应付,更何况生活中的探究内容。再加上探究内容属于非考试范围内,大多数学生认为学了也没有用,只有极少的学生对探究部分很感兴趣,但苦于学习的时间紧、任务重,一般都等待教师讲解。其次,一些高中教师在苦苦找寻提高学生成绩的办法,对于考试不考的内容,只能忍痛舍弃。常规的教学课时都不够用,还要常常占用体育、美术等课时,更何况“探究性内容”的扩展讲解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无法在原有课程上完成,所以常常被一带而过。(二)“探究性内容”教学存在的问题。首先,很多教师认为探究课是在浪费高中生的课业时间,对它在创新力和思考力上能给予学生的深度影响完全没有意识到。其次,在数学公开课上,选择的都是常规性教学内容,对于数学探究内容的交流少之又少。最后,“探究性内容”需要学生主动地开展,但受应试教育大环境的影响,学生缺乏对数学探究性内容的思考,使之成为数学教学的真空地带。

三、探究式数学教学的原则

数学教学是由数学概念、命题、方法组成的知识系统。学习数学知识,就要形成关于数学的认知结构系统,要明白数学的定理是采用逻辑推理,从基本概念和前提出发而完成的总结。(一)探究式教学应该遵从主导原则我国的教育界主导思想在逐渐改变,从前在课堂上由教师讲,学生听,转变为教师通过各种方式使学生主动去学习、去思考[1]。在数学探究式教学中,也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鼓励学生参与,甚至是主动研究数学探究的内容,而教师只是探究课程上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并对学生的探究内容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二)探究式教学应该遵从对象性原则学生作为探究内容学习的主体,教师可以尝试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探索、发掘他们的思想所在,用高中生的角度去思考如何讲解探究内容,通过各种方法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完成从原来的“要我参与”到“我要参与”的转变,让他们能够主动参与探究内容的学习。探究式教学比其他教学方式更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也更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三)探究式教学应该遵从适度性原则学生要在短时间里学完高中时期的全部数学知识,光有探究方式是不够的。在探究内容教学中,教师要对教材的内容和探究的内容进行分析,挑选出学生感兴趣的,并且实用性比较强的内容设计教学思路。

四、如何更好地开展高中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利用自身的创新意识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但在常规开展探究课程的时候,教师发现在课堂的秩序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此外,探究课程需要学生去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想真正地理解问题,需要耗费更多更长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在处理时间与内容时,教师需要充分合理的安排。

(一)了解探究式数学思维,掌握探究式方法探究内容在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力上具有很大的作用,对提高数学思维和数学学习能力有很大的影响。为了发展探究式教学,教师需要有探究式数学思维,即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引导学生思维发展为主线,通过提出问题推动学生思维发展[2]。同时,教师还要掌握探究式教学方法,即教学过程中,先进行情境导入,再引导学生归纳猜想,最后指导学生推理论证。例如,自然界中有很多螺线,二十世纪它也是艺术家们作品创作的主要元素,请说明为什么螺线不是一种函数图像?目的是引导学生从函数角度去观察、猜测其中没有给出的具体数学信息或条件,通过思考使自己对知识进行补充。

(二)充分创造探究教学的现实情境,挖掘探究的兴趣数学是几千年来人类智慧的结晶,它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生活,最终也会作用于生活,因此,创造探究教学的现实情境非常重要[3]。探究式教学对学生的探究过程非常重视,教师只有将探究式教学的内容真正与现实生活融合在一起,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真正意义后,才会更大地激发学生对探究式内容学习的兴趣和爱好。比如,我们邮寄货物,当货物不超过10斤付40元,如果超过10斤而不超过20斤则付邮费80元,依次进行推算,我们去画一下货物重量与邮费的函数关系图像。邮寄东西是我们现在非常常见的一种日常生活行为,我们可以用此作为探究式教学的一种模拟情形,去构思一个函数关系式(数学模型):当邮寄15斤的货物时,我们通过所画的函数表知道,需要交付邮局80元(完全符合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情形)。这是一个比较简单的数学作用于生活的过程:从问题情境到解释与应用。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数学的创设探究式情境会使应用更现实化。当学生看到数学可以真正作用于生活[4],并被生活所利用,才会获得进一步学习的动力,奋力去摸索数学探究的真实含义。总而言之,随着教育部教学创新理念的提出,高中数学教学应该重视对“探究性内容”的教学。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育观念,通过在日常教学中布置探究任务,为学生提供探究知识的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5]。为教学成果的取得奠定坚实的基础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高中数学概念教学论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