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学论文 > 数学教学论文 > 数学教学中课题导入例谈教育论文

数学教学中课题导入例谈教育论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数学教学中课题导入例谈教育论文,本文共13篇,我们一起来阅读吧!

数学教学中课题导入例谈教育论文

篇1:数学教学中课题导入例谈教育论文

数学教学中课题导入例谈教育论文

摘要:精心设计的课题导入,不仅可以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解决的问题,还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笔者主要从悬疑、趣味、生活常识、直观演示等几个方面来激发学生兴趣,取得了较好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数学教学 课题导入 方法 兴趣

精心设计的课题的引入,可以调整学生在课间休息时的精神状态,将注意力集中到本节课的学习上来,可以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解决的问题,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自己在教学中引入课题的几种方法:

1.巧设悬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数函数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难懂,另外图像、性质等知识点与幂函数、对数函数易混淆。大部分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感到头疼。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讲究技巧,精心设计课题。

我在讲课时是以一个考古问题“马王堆汉墓地发掘,对我国的历史和科学研究起到巨大价值”引入的。出土文物异常珍贵,马王堆三座汉墓出土珍贵文物3000多件,绝大多数保存完好。那考古学家是如何鉴定文物的年代?有两种方法,其中一种方法是和咱们将要学习的指数函数有关。这样一来,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让学生感到数学的应用之广泛,同时还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利用趣味教学,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在讲等比数列求前n项和这一节时,我是以一个古老的数学故事开头的:传说国际象棋的发明人是印度的一个大臣,国王为表彰大臣准备对他进行奖赏。国王问他:“你想得到什么?”这位聪明的大臣说:“陛下,请您在这张棋盘的第一个格子内放1颗麦粒,在第二个格子上放2颗麦粒,在第三格子上放4颗麦粒,在第四个格子上放8颗麦粒,……依照后一格子的麦粒数是前一格子的麦粒数的2倍的规律,放满棋盘的64个格子,并把这些麦粒给您的仆人吧。”

国王认为这样的奖赏很轻,于是爽快地答应了,命令如数付给这位大臣麦粒。

计数麦粒的工作开始了,国王很快就后悔了,因为他发现,即使把全国的麦子都拿来,也兑现不了他对这位大臣的.奖赏承诺。

听完故事,学生感到惊疑、不解。他们想:这么一个小小的棋盘到底能装下多少麦粒呢?有的学生开始动笔计算,有的学生开始小声讨论。学生的学习欲望非常强烈,都想把这个问题探究清楚。当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后,这时教师再来讲解新课,那真是势如破竹,一点即透。

3.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知识,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学习向量的定义时,教师提问:一只老鼠向正北方向逃窜,一只老猫向正南方向以老鼠10倍的速度追击,是否能追上?为什么?问题提出后,学生们齐答:追不上。连平时数学成绩差的学生也跃跃欲试,知道方向不同。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在不知不觉中投入了数学课堂的思维活动中。向量定义内容也就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了,学生感觉原来向量这么简单。

4.直观演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认知结构中,直观形象具有的鲜明性和强烈性往往给抽象思维提供较多的感性认知经验。因此在新知识教学引入时,根据教学内容,重视直观演示、实际操作,就会使学生感兴趣,就能较好地为新知识的学习创设思维情境。例如:在讲平面的性质时,可让学生观察教室里墙角上的一个点,它是相邻两个墙面的公共点,可以发现除这个点外两个墙面还有其他的公共点,并且这些公共点的集合就是这两个墙面的交线。再通过一些其他直观的例子,学生对于性质2很容易就掌握了。

总之,在数学课的教学实践中,必须讲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篇2:英语导入课例谈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吴中区苏苑中学 许 凤

人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如何在教授一个新内容的开始就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将其转变为求知的动力呢?学生一天要上七八节不同的课,很容易疲劳,如何使你的课在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其疲劳感呢?要给这些问题一个满意的答案,必须在课堂的导入方式上花一番功夫。下面就本人这几年的英语教学实践,谈谈本人在英语课导入上的一些做法和一点体会。

根据不同的文章内容和不同的教学目标,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课堂导入方式:

一、图片导入式

所谓图片导入就是通过一张或几张图片直接引入话题,并非总是简单的一句“Today we’ll learn lesson …”。图片导入也可以有许多变化方式,比如在上“No smoking, please!”一课时,教师不必过多解释,因为大家对这一话题太熟悉了,一张简单的禁烟图片就可以引发这个话题的热烈讨论,自然而然地导入课文。再比如上SBII第九单元中的“Saving the earth”一课时,我利用一张漫画,画面上两人钓鱼钓上来一条鱼骨头和一只破旧的鞋,由此可以引出工业污染和居民生活污染这一话题的讨论,形象直观地导入拯救地球这一课题,效果非常好。上一些名人传记时,先呈现名人肖像,由学生brainstorm对这位名人的已知信息,再引入到学生的未知信息,通过这样的导学方式,学生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英语教材上有很多关于各地风情,特别是对英语国家风土人情的介绍,例如,“Britain and Ireland”“Canada”及“Australia”等课,我会用能凸现该国地理形状的地图导入课文,或者用其国旗图片导入课文。总之,图片导入形式适用于很多课文。并且,随着互联网的应用,与课文相关的各类图片在网上很容易搜索到。

二、情景导入式

语言教学提倡情景教学,因此有的文章可以设计一个情景来导入课文。例如上SBI第二单元“Look carefully and learn”一课时,我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了这样一个情景:从实验室借来烧杯和试管,同时准备了文中的三种液体(醋、汽油、蓖麻油),课刚一开始,我就对学生说:“watch me carefully”,然后照着文中的情景做起了实验,同时叫学生观察仔细;学生平时虽在物理、化学课上经常做实验,但是见到英语教师做起了化学实验,不免觉得好奇又好玩。通过师生的共同实践,顺利推出本课主题:“Look carefully and learn”,同时也为下文的展开作了铺垫。

三、视听导入式

利用收录机或录像机等辅助手段导入课文。例如在上“Earthquake”、“Hurricane”等课文时,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我们的学生都没真正体验过地震、飓风等天灾,对其破坏性的了解也比较抽象,因此利用录像机剪辑地震或飓风来时的片断,使学生对它们有一个直观的了解,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再如上“The Olympic Games”和“Gymnastics”这些课时,都可以利用录像片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除了录像外,音乐也是导入课文的一种有效手段。“Country Music”和“Music”等关于音乐的固然可以通过音乐来导入,其它课文也可能通过音乐来导入,有时反而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SBII第20单元有一课叫“Disability”,主要讲的是身残志坚的残疾人霍金的故事,用《命运》交响曲导入这篇课文,可以说是再合适不过了。首先,《命运》交响曲本身很贴合“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这一文章主题;其次,由《命运》交响曲而引出其作者贝多芬--一个与命运顽强抗争的伟大音乐家,从而导入课文。文章结束时还可以重放《命运》交响曲,在音乐声中使文章的主题得到升华。

四、名句导入式

即通过名人名言导入课文。例如在学习“Abraham Lincoln”这一课时,除了用前面的图片导入方法外,也可用林肯在葛底斯堡演讲中所说的“we are trying to build a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 and by the people”这一体现主人公思想精髓的名言来导入课文。在教黑人解放运动先驱马丁.路德.金时,不妨用其著名演讲词“I have a dream ……”来导入课文。这样的导入不仅仅是单纯的导入课文,同时也为反映人物性格特点作了铺垫,可谓一举两得。

五、类比导入式

通过学生所熟悉的内容导入到与此类似的主题上来。在上“Jobs”这一课时,课文讲的是金女士为得到一份工作而女扮男装的故事,中国历史上有许多由于各种原因而女扮男装的故事:祝英台为读书而女扮男装;花木兰为父从军而女扮男装;孟丽君为救夫君而女扮男装。这些都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故事,学生对此耳熟能详。通过图片或问答导入女扮男装这一情节,然后提问她们分别为什么这么做,最后告诉学生,我们今天要读的是一个外国女孩女扮男装的故事,看看她是为什么这么做。自然而然地过渡到课文内容。其它像“Rescuing The Temple”可用中国的敦煌古迹受损事件类比,从而推出保护文物这一共同主题。再比如教“American English”和“British English”区别时,我就从大家都熟悉的各地方言导入,体会同一城市不同地区方言的相似性和不同之处,既增加了趣味性,又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六、时事导入式

利用近期发生在身边的事或国内外大事来导入课文。教材的安排是固定的,但是每天发生的事都是无法预知的,因此这一方法完全要看教师是否能灵活联系生活,如能应用恰当,应该是种很有时代气息和生活气息的导入方式。例如在上“Australia”这一课时,正巧赶上悉尼奥运会,这段时间全世界都在关注澳洲,由此导入课文是最好的选择了。而SBI中的关于“The Olympic Games”一课,由北京奥运会的成功申办导入,既现代又爱国,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课文导入的方式可谓变化无穷,这里所说的几种不过是本人在日常教学中的一点比较成功的做法和粗浅体会。是否能有效地导入课文,关键是看你有没有一双慧眼去看透教材,挖掘素材,用最合适的方法导入课文,使你的每一课都引人入胜!

篇3:例谈中学数学新课的导入论文

例谈中学数学新课的导入论文

高尔基在谈到创作体会时说:“开头第一句是最难的,好像音乐里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好长时间才能找到它。”“万事贵乎始”,就像听故事,假如开头很出色,你肯定会希望一听到底。其实,数学教学也是如此。如果教师在导入新课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精心设计好导入的方法,用贴切而精练的语言,准确、巧妙地导入新课,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其注意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所以,我们应该重视新课的导入,用心研究导入新课的方法。

一、温故知新导入法

教师在引课当中应注重抓住新旧知识的某些联系,在提问旧知识时引导学生思考、联想、分析,使学生感受到新知识就是旧知识的延伸和拓展,从而消除学生对新知识的惧怕和生疏心理,及时准确地把握新旧知识的联系,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如在讲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我先领着学生用配方法解一般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学生解出后我再给予总结,很自然地得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这样学生不仅复习了配方法,而且会因自己的成功而沉浸在喜悦之中,对这个新内容掌握得更牢固。

二、设置疑问导入法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知识是一种快乐,而好奇则是知识的萌芽。”因此教学导入新课时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设置疑问。实践证实,疑问、矛盾、问题是思维的启发剂,而学生的创新思维恰恰从疑问和好奇开始。教师以提问适当的问题开始讲课,能起到以石激浪的作用,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其积极思考。如有些教师在讲授“负数”时,先问学生“2-1=?”“1-2=?”这样的.问题对初一学生来说很有吸引力。对被减数小于减数的问题,学生会说“不够减”。教师接下来会问:“欠多少才够减?”“欠1。”这时可引进记号“-1”表示“欠1”,并指出:除0以外的数前写上“-”所得的数叫负数。这样导入新课既让学生了解负数的意义,又弄清导入负数的目的。但需要指出的是:所提的问题难度要适当,既要学生面对适当的困难,以达到引起探索的爱好,又不能太难,要使大多数学生能够入手,不然就达不到导入新课的目的。

三、开门见山导入法

“开门见山”实际就是直接导入,即教师简洁明快地述说或设问,把新旧知识的突破展现在学生面前,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注意力。这样做,教学重点突出,能使学生很快地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学内容最本质最重要的问题研究之上。这种导入方法适合教学内容与前一课有紧密联系或研究方法相似的课,或有时一节课容量很大而旧知识又很熟悉的课。

四、情境导入法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可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开放的课堂气氛是多么重要。如果教师根据课堂内容,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由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的新课导入往往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讲二元一次方程概念的时候,设置了较吸引学生的问题情境:“根据篮球比赛的规则:赢一场得2分,输一场得1分。在某次中学生篮球比赛中,一支球队,赛了若干场后积20分,问:该队赢了多少场,输了多少场?”这样的问题丰富了学生从问题到二元一次方程的感受,同时也加深了其对二元一次方程概念的理解。

五、资料导入法

即用各种资料,通过巧妙的编排、选择导入新课。这种引课具有真实、可靠、生动有趣等特点。通过导入科学史上的有关资料,能从中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进行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教育。通过讲述生动的故事将学生的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使学生的思维顺着教师所讲述的情节进入该课的学习。这种引课法由于可较详尽地介绍史料,故一般用于比较抽象的单元教学的开头,使学生通过史料对这个单元知识的产生、发展情况有个大概的了解,因而从心理上和思路上降低了单元教学的难度。

六、实践结论导入法

素质教育应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得以体现,数学培养的是学生的独立思考、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仅仅依靠45分钟的课堂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课程安排学生做相应的课前实践活动,用实践活动的结果导入新课。例如在讲授统计初步这一章内容时,教师可提前布置如下实践活动:分组调查一个商店一个月的收入情况或调查上一届初三男生的体育中考成绩等。由调查结果,教师可分别给出样本、个体等易混淆的概念,还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引出统计学其它知识:

①从你所调查的数据能看出什么?

②我们还可以如何分析这一组数据?

有学生的辛苦实践调查结果,又有学生对这些数据的无所适从,相信学生就会产生学习的兴趣,教师的导入就是成功的。又如讲授初三几何圆柱、圆锥的表面积时,教师可在课前安排学生用纸制作一个圆柱和圆锥。上课时用剪子沿母线剪开,学生就会惊奇地看到两个体的展开图,就导入了圆柱、圆锥的表面积这一新课,还引导学生找到计算表面积的方法:展开。这样的新课导入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培养了其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数学新课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选择的依据主要是教学内容的特点和面向全体学生。在教学中,教师只有灵活选择,恰当运用,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其学习自觉性,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篇4:例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创造教育论文

例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创造教育论文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中进行创造教育、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主渠道。语文教师要把创造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开拓思路,勇于探索,使课堂教学变为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场所。

一、培养质疑能力,勇敢挑战权威

《人琴俱亡》选自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让学生从子猷独特的悼念方式中体会兄弟情深,是本文的教学重点。但在第一节中,王子猷推断弟弟已死的时候却“了不悲”“都不哭”。相关资料上解说的原因为:因为他知道自己病重,也将不久于人世,到那时就将和弟弟在九泉之下相见了。对此答案,学生提出了质疑。难道就因为他也不久于人世,就对弟弟的死无动于衷吗?这似乎有点有悖常理啊,怎么能说明他们兄弟情深呢?面对学生的质疑,我放手让他们挑战权威,寻求最佳答案。有学生说:这正说明他们兄弟情深,他们活着的时候一定经常联系,如果弟弟还活着,一定会给哥哥消息的。还有学生说:在来到弟弟家之前,子猷心里已是悲痛至极,只是强抑着悲痛。还有一种可能是他还没有接受弟弟已经离开人世这个事实,非要亲眼看见弟弟的尸体才相信。当他见到弟弟的尸体,再弹起弟弟的最爱的琴却“不调”时,他睹物思人,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感,“恸绝良久”。学生的回答别样精彩!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重要的一环是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提倡,并善于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引导质疑,使学生敢问、会问、敢说、敢做。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充满生命的活力,学生的创造火花才会迸发、闪烁!

二、捕捉讨论契机,明辨是非曲直

朱自清的《背影》是一篇散文佳作,质朴,细腻的语言道出了真挚的父子深情。我在教学这篇课文之前,预想感动的场面一定会溢满课堂,但事实并非如此。在学生看来,拿行李,讲价钱,挑座位,过铁道,爬月台,买橘子都是一些再平常不过的事,他们并没有感受到在惨淡的家境中,人到中年又赋闲在家的父亲艰难地支撑起整个家庭是多么不易,没有感受到对儿子的这份看似简单而又浓缩深层爱意的举动是多么让人感动。该用怎样的.方式让同学们去挖掘温暖的画面,发现温暖的情感,体会温暖的感动呢?我思前想后,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课文中所描写的事情在我们看来都是日常小事,但为什么在作者的心目中却不能忘怀呢?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事吗?你的态度又是如何呢?同学们对提出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的学生结合作者当时的家庭背景来分析这份父爱的“可贵”;有的学生在回忆自己的生活中父母关爱自己的画面,思考着父母的爱到底是怎么的。看着学生或兴奋交流,或蹙眉沉思,或激烈争辩,我知道我的目的达到了,学生在争辩交流中,对文中的父爱,对自己生活中涌流着的“亲情”有了深切的感受和认识。

事实证明,讨论教学能够让学生成为辩论的高手,在争论中明辨是非。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讨论中得到了尽情的发挥,创造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培养。长此以往,学生的创造意识将被不断巩固和增强,创造能力将不断提高。

三、融入文本角色,体味创造乐趣

《变色龙》一文教学结束后,我让学生即兴表演课本剧。这时候学生无论是扮演角色,还是充当观众,个个都兴奋不已。尤其是扮演剧中角色的学生,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到表演之中。整场演出,同学们配合极为默契:动作衔接连贯到位,主角配角身份分明,台词娴熟生动符合角色特征,肢体语言夸张大方富于表演性。同学们通过细腻生动地表演再现了剧中人物形象,将《变色龙》这一世界短篇名著活灵活现地展示在观众面前。观众随着警官奥楚蔑洛夫每一次态度的改变,发出阵阵笑声。接着,我要求学生描绘课本剧。许多学生受表演的启发,饶有兴趣地进行大胆而合理的想象。许多学生或叙述或议论或抒情,把特定情境下的人物神态、动作、语言等作了细致描写和合理的创造。

通过这些活动,巧妙地激发学生做与说的兴趣,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用他们的创造情感感染其他学生,使大家都享受到了创造的乐趣。

四、激发学生内驱,鼓励参与教学

在赏析《关雎》这首诗时,我抓住了诗歌中的几个关键句,精心编织了一个感人的爱情故事来理解表现手法“赋”:先是看上了,“君子好逑”;看上了就追,“寤寐求之”;没有追到睡不着,“辗转反侧”;经过努力追上了,开始谈恋爱了,“琴瑟友之”;最终把他娶回家了,“钟鼓乐之”。这样讲解之后,诗歌的叙事思路就变得比较清晰。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指出这种表现手法在《诗经》里叫做“赋”。有同学对我编织的故事进行了大胆的质疑。他们认为,《关雎》中并没有明确地讲君子顺利地把淑女娶回家了。或许那个淑女压根就看不上这个小伙子,那个小伙子睡不着,想啊,想啊,最后幻想和这个姑娘好上了,把她娶回家了。我及时肯定了这些同学的见解,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开发自己的思维。并指出他们的做法比记住老师的一个答案更有益处。所以,在语文课堂上,给学生参与的空间,让他们勤于思考,乐于表达,这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语文课堂是师生的创造天地,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创见,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及创新精神。

篇5:例谈幼儿健康教育活动中的体验教学论文

例谈幼儿健康教育活动中的体验教学论文

【关键词】幼儿;健康教育活动;健康体验

【摘要】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强调幼儿的体验,要求教师从儿童的经验出发,联系幼儿的已有经验,关注幼儿的当前经验,考虑幼儿即将发展的经验。本文从两则健康教育活动案例谈起,引出目前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中体验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旨在使健康教育活动最终能够达到提高幼儿健康认识,激发幼儿健康情感,最终帮助幼儿养成健康行为的目的。

一、案例分析

随着幼教改革的进行、人们教育观念的更新,越来越多的幼儿教师都意识到了在幼儿园教学中,尤其是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中要注重幼儿的体验。但是由于旧观念根深蒂固,新观念尚未真正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动,在幼儿园里依然经常看到一些观念与行为脱节的现象。

请大家先看下面的一个案例:

案例一:中班活动《保护牙齿》……教师:牙齿有什么用呀?幼儿:牙齿可以吃东西(吃饭、嚼东西、吃饼干、把东西咬碎)教师:是的,牙齿可以吃东西,但是今天老师还要告诉小朋友牙齿可以帮助我们发音。记住了啊,牙齿可以帮助我们发音。

……

教师:尖尖的牙是尖牙,可以撕碎食物;方方的牙是切牙,可以切碎食物;大牙齿是磨牙,可以磨碎食物。来,小朋友跟着老师说一遍……(幼儿重复老师的话)……在这个活动中,教师的主导性表现的非常突出。对于牙齿的作用,幼儿想得最多的就是吃东西、吃饭、嚼东西、吃饼干、把东西咬碎等,而老师想让幼儿说的除了吃东西这个大家都能体验到的吃的功能,还特意强调了“发音”。牙齿能帮助我们发音,这是从科学的角度来谈的,可是年幼的孩子能体会到吗?也许在幼儿眼里只要嘴一张就可以发出声音了,和牙齿究竟有多大的关系,恐怕他们是真的很难理解。试想这节课结束以后,会有几个小朋友还会记得牙齿的这个功能呢?接下来教师一遍遍的带领幼儿重复“尖尖的牙是尖牙,可以撕碎食物;方方的牙是切牙,可以切碎食物;大牙齿是磨牙,可以磨碎食物。”其目的何在?是不是通过幼儿念几遍,就能记住各种牙齿的名称和他们的作用?这个活动呈现的是教师对课堂的高控行为,对于中班的幼儿,到底他们有多少人有过牙痛、补牙的经验,老师事先有过调查吗?如果班上有这样的幼儿,教师不妨让他们现身说法,把自己的亲身体验和大家分享,这样可能更容易引起班上其他幼儿的共鸣;至于尖牙、切牙、磨牙有什么特殊的作用,教师完全可以换为替幼儿准备不同的食物,让幼儿现场体验。教师应该明白牙齿的具体名称和结构对幼儿来说并不是最重要的,而从活动名称《保护牙齿》可以推想活动的重点应当放在如何联系幼儿的个体经验,唤起幼儿主动参与讨论具体的保护牙齿的措施。

注重幼儿的体验意味着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以儿童为主,真正做到从儿童出发,从儿童的经验出发,既要联系幼儿的已有经验,又要注重幼儿的当前经验,还要考虑幼儿即将发展的经验。只有教师找准自己的角色,摆正自己的位置,把自己真正当作幼儿成长过程中的指导者、支持者、合作者,才能保证幼儿的健康成长。强调健康课中的体验,是因为我们坚信“听到的不如看到的,看到的不如做到的,体验到的才是最深刻、最鲜活的”,对于学前儿童尤其如此。但是,这会不会又走向另一个极端呢?请看接下来的一个案例:案例二:中班活动《能干的小手》(教师带领幼儿一边念《五指歌》,一边玩手指游戏)教师:小朋友,刚才我们玩的游戏是用什么来玩的呀?幼儿:手……教师: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别的游戏,一会你们自己选一组游戏玩,然后交换。在玩的时候想一想,你是用什么来玩的?(幼儿四散,自己选择游戏。教师为幼儿准备了子、夹夹子、折纸、放玩具、贴苹果游戏)……教师:接下来,我们再来玩一个游戏,你们看这是什么游戏啊?幼儿:摸口袋(兴奋)教师:在玩游戏的时候你们要想想,你是用什么来摸的?是什么感觉?你们用什么来感觉的?(幼儿玩摸口袋的游戏)……教师:没有手会怎么样呢?幼儿:就不能拿东西了(不能玩玩具、不能吃饭了)教师:那现在小朋友把双手握起来,看看没有手,再玩游戏会怎么样?(幼儿双手紧握在胸前,再次玩分组游戏)……这个活动中,教师多次让幼儿尝试用手去做事情,每次都会在游戏结束后问幼儿“你是用什么来玩的?”教师希望听到孩子说的一句话是“我是用手来玩的”,孩子也都是这么回答的,所以教师认为这个活动还是比较成功的,因为她想每一个环节都让幼儿自己去操作、体验,然后让幼儿关注自己的小手。毋庸置疑,教师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是不是有必要每一个环节都要在课堂上体验呢?应该说小手能做事的经验每个幼儿都是已经有的,在课堂上教师只要稍加引导,就可唤起幼儿的已有经验。而且,如果真的有必要让幼儿现场体验小手多能干,教师完全可以带领幼儿把自己身上的衣服扣子解开或把拉锁拉开,而不必特意准备这么多的材料。

相反,对于没有手会怎么样,让幼儿现场体验则显得更加重要。只有体验到如果没有手,生活中的诸多不便以后,孩子才会自觉增强保护手的意识,而不需要教师三番五次强调一定要保护好我们的小手。

二、现存问题

以上两个案例反映了目前我国幼儿园健康教育的一个焦点问题―――体验。在幼儿园健康教育中,体验方面的问题突出表现在:1.缺乏体验。传统观念认为儿童是一个等待填充的容器,所以成人所要做的就是灌输和填充,教师的任务就是将自己“水桶”里的“水”倒进幼儿的“杯子”里,而不管幼儿是否需要,能否接受。具体到健康教育活动中,教师也必然把自己当作健康知识的权威、健康行为的督导,忽视幼儿的主体地位,忽略幼儿的主体体验。

2.虚假体验。所谓虚假体验是指只有体验形式而无体验实质。教师满足于丰富多样的形式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导致幼儿在整个活动中处于过度兴奋状态,而没有被内容吸引,使得结果和过程脱节,致使幼儿产生虚假体验。还有一种情况表现为幼儿仅仅满足于体验的过程,而教师在活动之后给幼儿的评价与幼儿自身的感觉不符,幼儿回答的体验结果仅仅是屈从于教师的权威。

3.过多体验。过多的体验是指在课堂上教师反复的让幼儿体验,而不顾幼儿在课外的体验是否充足,已有经验是否深刻,现有经验能否提升,导致整个活动重点不突出,各环节花的时间不相上下。这种形式的健康活动常会因为体验过多,导致幼儿只是不断重复原有经验,新经验的提升无从涉及。

三、解决策略

要想避免健康教育中出现的缺乏体验、虚假体验和体验过多问题,通过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幼儿提高健康认识,激发健康情感,养成健康行为就需要我们深入了解幼儿,思考健康教育活动的本质,通过体验帮助幼儿利用已有经验建构新的经验。

教师应当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教师观,把自己的“木桶”定位转变为“泉眼”角色,明白教师的知识并不是“桶”里的死水,而是“泉眼”里涌动的泉水;幼儿不是等着盛水的杯子,而是主动取水的人。教师在健康教育活动进行之前,应该通过调查表或家访,了解幼儿的健康状况,以及目前存在的不健康行为、生理、心理发展状况,以便有针对性的开展集体健康教学活动。

如针对某中班幼儿不能体会不刷牙会长蛀牙,最后牙齿会烂掉的现有经验,教师可以通过电脑动画(牙齿和细菌的故事)给幼儿以直观感受;也可以带领幼儿进行牙齿实验,尝试把蛋壳放进醋里面,引导幼儿做好观察记录,感受蛋壳的变化过程,让幼儿体验到如果长期不刷牙,牙齿会变成什么样,提高幼儿主动刷牙的动机。

开展健康活动的时候,教师应当明确形式的丰富多样是为了更好的促进活动的开展,而不能因为形式的多样扰乱了幼儿的视线,分散了幼儿的注意力。只有活动内容与幼儿息息相关,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范围内,幼儿才能够主动吸收,健康知识才能最终转化为幼儿的健康行为。同时,教师还应当注意在幼儿的健康体验过程中和体验结束后不要轻易给幼儿以外部的评价,要相信幼儿体验到的就是他所表达的,相信体验的过程重于结果。如在小班开展《香甜的水果》活动时,教师直接出示幼儿常见的水果(也可在水果上画上五官),并模拟水果娃娃的口吻和小朋友打招呼,介绍自己的营养成分和特殊功能就胜过教师精心策划由本园其它教师穿上各种水果的服装更有效。前者给幼儿的是直观的体验,后者则在很大程度上分散了幼儿的注意力。

在对幼儿的已有经验了解的前提下开展的健康教育活动应当是有针对性、有的放矢的。对于全体幼儿都已经熟知或有过深刻体验的经验,教师只需带领大家回忆已有经验,适当总结即可。而对于那些只有部分幼儿体验过的经验,教师则可以充分利用有过体验的幼儿把自己的体验与其他小朋友分享,引起幼儿的共鸣。对于幼儿可能会遇到的,但尚未遇到的经验,教师可以创设独特的情境,引导幼儿集体体验。在同一节健康活动中,教师只有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才能帮助幼儿真正提高健康认识,为幼儿养成健康行为作铺垫。

当然,具体的健康教育活动需要体验的内容和程度各不相同。体验内容只有与本班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相一致,与幼儿的已有经验相联系,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范围内,并且是适合幼儿的,也是适宜教学的,才能真正帮助幼儿提高健康认识,激发健康情感,最终养成健康行为。

篇6:例谈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论文

例谈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论文

摘要:小学数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这说明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学好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饿思维品质,发展思维能力。本文从四个方面举例论述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数学教学培养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这说明小学数学教学不仅是要使学生学好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发展思维能力。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粗浅认识和教学方法。

一、加强说理训练,培养学生思维有序。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爱因斯坦曾说过:“一个人智力的发展和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的。”由于小学生语言区域狭窄,更缺乏数学语言,而他们的思维活动对语言具有教强的依赖性。教学实践证明,语言能力增强了,思维能力也就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首先加强学生的说理训练,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在计算教学中,训练学生口述运算过程;在应用题教学中,训练学生口述数量关系的分析过程;在几何教学中,训练学生口述观察思考的过程等。

如:在教学小数除法1.69÷26时,要求学生边算边说:“被除数的整数部分1比除数26小,不够商1,在商的个位上写0,再点上小数点,16除以26还不够商1,在商的十分位上写0,169除以6,商6,在商的百分位上写6,6乘26得156,169减156得13,在余数后面添0再除,130除以26商5,在商的千分位上写5,5乘26得130,130减130得0。学生在讲述计算过程时,必须要有序的思维,才能表达清楚。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又如,在教学“一个服装厂计划做660套衣服,已经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75套,剩下的要3天完成,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套?”教学时,在学生理解了题意的基础上,分析数量关系:引导学生说出要求平均每天做多少套,需要知道“剩下多少套”和“剩下的要做多少天,”只知道“剩下的要做3天,”不知道“剩下的套数,”因此要先求“剩下的套数。”要求“剩下的套数”,需要知道“一共的套数”和“已经做的套数”,而“已经做了多少套”题目中没有直接告诉,根据题目中“已经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75套,”可求出“已经做的套数”,又根据“一共的套数”和“已经做的套数”可求“剩下的套数”,用“剩下的套数,”和“剩下的要3天完成,”就求出了剩下的平均每天要做的套数。这样让学生有序的口述分析过程,不但使学生清楚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同时也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注重一题多变,培养学生思维灵活。

在数学教学中,重视“一题多变”,让学生能“举一反三”,抓住问题的关键进行分析,既能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如:在教学分数和百分数应用题后,设计这样一组练习题,

①电视机厂去年生产黑白电视机36万台,彩色电视机的台数是黑白电视机的25%,生产彩色电视机多少万台?

②电视机厂去年生产黑白电视机36万台,黑白电视机的台数是彩色电视机的25%,生产彩色电视机多少万台?

③电视机厂去年生产黑白电视机36万台,彩色电视机的台数比黑白电视机多25%,生产彩色电视机多少万台?

④电视机厂去年生产黑白电视机36万台,彩色电视机的台数比黑白电视机少25%,生产彩色电视机多少万台?

⑤电视机厂去年生产黑白电视机36万台,黑白电视机的台数比彩色电视机多25%,生产彩色电视机多少万台?

⑥电视机厂去年生产黑白电视机36万台,黑白电视机的台数比彩色电视机少25%,生产彩色电视机多少万台?

在解答这一组题目时,学生必须根据条件的变化,灵活的分析数量关系,才能正确的解答。

再如:设计一组“看算式,补条件”的题目,果园里有梨树240棵,

桃树多少棵?这组练习,学生必须根据算式的不同特点,灵活的组织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正确的题意,这就要求学生想得细、想得全面,促使学生的思维灵活发展。

三、重视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思维求异。

求异思维,是指学生的思维模式具有独立性、新颖性、发散性的特点。在数学教学中,注重一题多解,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分析问题。鼓励学生敢于“想”、敢于“闯”、敢于“与众不同”。从而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如:

工程队修一条长100米的公路,头3小时修了全长的,照这样计算,剩下的还要几小时?学生思考问题的思路不同,解答方法也不一样。

解:设剩下的`还要x小时。:3=(1-):x等。通过一题多解,启发学生发散思维,求异思维。

再如:教学一个数除以分数,18÷怎样计算,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小组合作寻求解决方法。学生想出的方法有:

①把除数变成小数0.4来算,

②因为小时行18千米,那么,小时行“18÷2”千米,所以18÷=18÷2×5=45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把除数转化成整数,

③18÷=(18×5)÷(×5)=90÷2=45

④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把除数转化成1,18÷=(18×)÷(×)=18×=45,最后,让学生说一说各种算法的算理,并比较哪一种方法适用性广,而且又简便。从而得出了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

四、强化实践练习,激发学生思维创新

实践练习是应用新知识,发展新知识的过程和手段,也是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因此,要努力优化练习设计,精心设计创造性练习,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造条件。根据教学内容,在练习设计中,充分发掘问题的趣味性和适用性,让学生去实践,去创造。使学生开拓思路、灵活解题,从而发展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如:在学生掌握了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后,我上了这样一节练习课,怎样利用圆柱体量杯、水、和直尺求出一块不规则小石块的体积?这一问题的设计,立刻激活了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他们经过思考、探索、交流,终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①把石块放到量杯里,再倒进水,让水漫过石块,然后再把石块拿出来,量杯中水位下降部分的体积,就是石块的体积;

②先倒入一部分水,水要能漫过石块,然后把石块放入水中,量杯中水位上升部分的体积,就是石块的体积;

③先把杯子盛满水,再放入石块,然后把溢出的水收集起来,用量杯量一量,这些水的体积就是石块的体积;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创造思维品质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要我们长期坚持,不懈努力,在每一个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这方面的渗透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一定会得到增强,创新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

篇7:例谈尝试教学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例谈尝试教学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初中数学作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然在新课程改革下,数学课程的存在价值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所以,为了确保数学课程价值最大化实现,也为了保护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更为了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教师要有效的开展“尝试活动”,要通过有效的将其与数学教学相结合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在主动求知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同时,也为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做好保障工作。

众所周知,在以往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一直采取的是灌输式教学模式,导致大部学生都是在被动的状态下进行学习,根本不利于高效数学课堂的顺利实现。所以,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数学一线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思想,要有意识的将课堂归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锻炼能力。然“尝试活动”的组织和开展则是一种有助于发挥学生课堂主体性的活动,也是能够有效贯彻落实“以生为本”教学理念的有效活动,更是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良好习惯的重要方式。因此,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尝试活动”进行论述,以确保课程教学目标最大化实现。

1.何谓尝试教学理论和尝试活动

尝试教学理论是邱学华老师提出来的。在这一理论中,邱老师认为,教学中的尝试是指学校中的尝试教学,一般是指学习知识性的。根据上述分析,尝试教学是一种特殊的尝试活动。这尝试教学理论,它既是尝试活动又是教学活动。尝试教学理论很好地体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很好地保证三维目标的实现,等等。“尝试”一词再字典上的解释是“试一试,实验”的意思,而“尝试活动”是指让学生自主的进行学习活动,并在试一试中对相关的知识进行学习和应用,目的就是要打破传统课堂的沉闷,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

2.开展尝试活动的必要性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自主学习能力差,对教师具有一定的依赖性,所以,大部分数学教师都认为是不适合开展自主性的教学活动的。可是,这种教学思想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的,也是不利于高效数学课堂顺利实现的。因此,我们必须要重塑数学教学思想,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尝试活动开展的必要性,这样才能确保该活动价值的最大化实现。那么,到底为什么要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尝试活动呢?

首先,尝试学习活动的开展能够落实课改基本理念。“以生为本”作为课改下的基本理念,目的就是要确保学生能够自主的进行数学学习。而尝试学习活动的开展不仅能够有效的落实这一理念,而且,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对学习目标的顺利完成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其次,尝试学习活动的开展直接打破了教师的一言堂。在以往的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确保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最多的数学知识,也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我们一直采取的是一言堂和满堂灌的课堂,再加上数学课程随年级的增加,难度越来越大,久而久之,学生开始失去学习的兴趣。而尝试学习活动的组织恰能改变这一点,这不仅能够重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的打破课堂的沉闷,给课堂注入生机,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欲望,对高效数学课堂的实现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总而言之,将尝试学习活动应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中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锻炼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重要方面,进而,在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对学生的健全发展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尝试活动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有效的尝试学习活动的组织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课堂参与度,而且,对数学课程价值的展示,对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提高以及高效数学课堂的顺利实现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有意识的将尝试教学法与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结合在一起,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为高效数学课堂的顺利实现以及综合能力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如何有效的将尝试活动应用到数学教学之中进行论述,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3.1在新课教授时组织尝试活动

在以往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一直采取的是灌输式教学模式,导致学生一直处在被动的学习状态,导致学生的主动性较差,也不利于数学课程价值的最大化实现,在数学教学时,我们要组织学生进行尝试学习活动,要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同时,也为高效数学课堂的顺利实现做好保障工作。

例如:在教学《多项式乘多项式》时,为了凸显学生的课堂助推性,也为了保护学生长久的.学习兴趣,更为了构建出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也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本节课的教学时,我选择了“尝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这一环节中进行练习,以构建出自主的数学课堂。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时,我首先向学生出示了尝试题,即:

(2y+3)(6y+2)-6y(2y+13)=______

(-4x-y)(-5x+2y)=______

(x+3)(x+4)-(x-1)(x+4)=______

(x-1)(x-2)(x+3)=_______

(xy+2)(xy2-4)=_______

……

组织学生对上述的练习题进行自主解答,这样一来能够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有所了解,二来能够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对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之后,我组织学生进行自学课本的环节,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2自学课本: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即:掌握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法则;学会用相关的方法对多项式相乘进行检验,切记不能漏项。等等。之后,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比如:有学生提出:借助换元法进行整数相乘时,我们该如何找到换元的对象?还有学生提出:如何进行检验是否有遗漏项呢?还有学生提出:多项式乘多项式中会出现重复相乘吗?……组织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交流,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突破课堂的重难点内容,同时,也确保教学目标顺利实现。

尝试练习:在完成上述两个环节之后,我开始引导学生进行尝试练习,首先,对第一环节出示的尝试练习题进行自主练习,之后,在引导学生对下面的几道练习题进行解答,如:

⑴-2(x-3y)(2x+y)=_______;

⑵(y+2)(x+3)-(y+1)(x-2)=_______;

⑶(a+b+c)(c+d+e)=_______;

⑷(a-2b)(a+3b)-2(a-b)(a-4b)=_______;

⑸若多项式(mx+8)(2-3x)展开后不含x项,则m=_______

……

组织学生对上述的练习题进行尝试解答,一来能够检验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使学生在高效的数学课堂中获得良好的发展;二来能够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对保护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最后,进入到学生讨论和教师讲解的环节。在结束了上面几个环节之后,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自主学习和尝试练习中遇到问题进行讨论,比如:多项式乘以多项式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计算法则等等,鼓励学生在自主交流中总结出规律,进而,确保高效课堂顺利实现。之后,我在根据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点拨,以确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顺利实现,同时,也能促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3.2在习题讲解时组织尝试活动

习题讲解活动作为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仅能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而且,对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改变“一讲到底”的模式,要通过应用尝试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能力水平,进而,在锻炼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同时,也为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以及综合能力的提高做好保障工作。因此,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教师要相信学生,要鼓励学生在尝试练习、尝试讲解中掌握知识,锻炼能力。

例如:在△ABC中,AB、AC的中点为E、D,ED或其延长线与∠B的平分线交于点F,求证:AF⊥BF

在对该题进行讲解时,我们要改变以往教师一讲到底的模式,组织学生对该题的解题思路、解题方法以及考察点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这样的尝试不仅能够强化学生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而且,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试题解答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和思路来进行解答,这样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也能作出相应的贡献。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效的将尝试教学活动与数学教学结合在一起,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和探究能力,进而,为学生综合数学素养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4.小结

尝试教学活动的组织就是要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性,鼓励学生在主动求知和自主探究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同时,也能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能力水平,进而,在确保高效数学课堂顺利实现的同时,也为学生的发展作出相应的贡献。

课程改革的步子已经越来越扎实与稳健,我们的尝试教学活动也在如火如荼的开展中。我们有理由相信,初中数学教学会因尝试教学理论的有效运用而更其精彩。

篇8:例谈小学生活化数学教学论文

例谈小学生活化数学教学论文

摘 要:本文从教学内容选择生活化是小学实施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窗口”,教师要有效把握住这一“窗口”,就必须从理论、备课、生活、创新四个方面准备,同时从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实施机制等方面谈了一些体会。

关键词:窗口 生活化 实施机制

小学数学从编排结构与情景设计上都匠心独具,体现出新课程理念,那么怎样在教学中落实这一理念呢?我认为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生活化是其必由途径。下面谈谈我对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一些体会。

一、数学教学内容选择生活化

数学教学内容选择生活化是小学实施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窗口”,教师要有效把握住这一“窗口”,就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准备。一是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理论准备。没有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思想理论基础,就不知道从何下手,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应具备一定的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理论,并能站在其前沿,方能跟随课改潮流,使自己成为其中的一员。新课程告诉我们以教材为凭借,而不是就教材教教材,为数学教学生活化打开了“窗口”。二是备课中要体现数学教学生活化。因为备课就是为了上课,如果在备课这一环节没有充分准备,就难以把握好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度,也不利于上课时的选材与发挥。至少对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内容应心中有数,或是相关内容有可供选择的探讨例子。三是为实施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生活准备。这是要求教师注意观察生活、研究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才能以数学的眼光洞察生活,体会数学的功能与妙趣,从而为生活中的数学走进课堂、走进学生心里做准备。使自己在教学中从容地选择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内容,有利于自己厚积薄发,在教学中选择恰当的适合学生心理与年龄特征的内容。四是挑选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要符合时代生活特征,具有创新的`思维特征,更能激发学生创新心理需求。

二、教学方法生活化

这主要是强调教学方法与生活化教学内容保持协调一致。要使教学方法生活化就必须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景,使学生置身其中,体验生活中的数学带来的乐趣,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使他们在学习中彰显自己的创新思维,让学习的动机更加明确,动力更加充沛。如教学“测量长度”,我先让他们怎样知道自己的身高,需要使用哪些工具。随后我让他们选出一人,再分组讨论怎样给他(她)量,并试着给量一量,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学习正确的测量方法并再量一量。在教学二年级数学下册(6)克和千克时,从学生每天吃的蛋奶引入,再让他们动手称一称,从而让他们在感知中体会克和千克的关系。认知身边较轻的物体用克作单位,较重的物体用千克作单位,学生易于理解,印象深刻。

三、教学形式多样化

一方面是学生学习兴趣的需要,同时也是教学内容的需要,另一方面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还学生一个精彩的学习生活空间,激发他们转变学习方式。使用直观的教学具或多媒体课件,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比一比、赛一赛也能彰显他们的学习激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形式

四、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施机制

一是要选准内容,因为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使用这种方法。必须要选贴近学生生活的、有丰富感知力的内容,容易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把他们的学习欲望充分调动起来。这就要求教师因地制宜,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选准教学内容。如我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时,考虑到本地山区学生的居住环境,秋季学生喜爱捡拾核桃、板栗等果实的活动,导入时问学生;“星期天你在家附近的树下捡了多少颗核桃(或板栗)?”学生都很兴奋地告诉我他们各自的成果,然后我接着问:“同桌两人一共捡到多少核桃(或板栗)?”学生们兴致勃勃地计算起来。之后我让部分学生到黑板上进行板演,有两位同学在计算中忘记加进“1”,一位不知进“1”怎么办,我让他们根据以前所学展开小组讨论,问题得到了解决,这时我再与他们一道归纳小结。数学是身边的学问,教师在设计数学课堂教学时,应注意所设计的数学问题学生是否感兴趣,是否有利于数学课堂教学的开展。只有综合了这些因素,才能有效激活数学课堂教学,使数学教学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二是要把握好恰当的契机进行切入,这与每个教师的教学艺术有关。如果在教学时运用学生身边的悬念,巧妙的问题设置可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当然使用多媒体技术、远教IP等都能作为很好的凭借,更好地服务于教学。三是教学设计要富有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常教常新教学相长。四是要有灵活的教学机制。课堂上要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思辨能力的培养,提倡他们仔细观察事物(生活),大胆质疑、动手验证,合作分享。因此课堂教学设计宜给学生留有充分的发展空间,留给他们展示自我、创新自我的时间与机会,使他们在创造中成长,并形成主动与人合作、共同分享成功的学习环境,使他们在分享成功时共享欢乐时光。

五、数学教学生活化中要注意的事项

一要避免教学过程形式化。不能为数学教学生活化而生搬硬套。二要避免教学准备不充分、仓促上阵。易造成教学目标不明、效果不显,挫伤学生学习热情。三要避免教学环节戏剧化。不能人为地一折又一折,波澜起伏,高潮迭起。而应根据教情学情恰当引导、适时深入,自然形成高潮。并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学会学习与反思。数学教学生活化是以生活化的情景为基础的,是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任何背离这一原则的做法,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篇9: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例谈论文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例谈论文

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对概念掌握的物点来看,在概念教学中要采用一定的教学策略,以下就略谈我在这方面的点滴体会。

一、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入概念。

生活中有许多地方用到了数学,通过实物、教具、学具让学生观察、演示或操作来阐明概念,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如让学生只用一把直尺画一个圆,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考验。用圆规学生都能画圆,用一根线固定于一点也能画一个圆,那么为什么要求学生用一把直尺来画圆呢?这就是渗透圆的定义,虽然在小学阶段很多数学概念是描述性的,但也要尽可能的让学生的后继学习更有利于知识建构。通过这样的操作,会在学生头脑中留下这样的表象:圆就是所有到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哪怕学生无法用语言来表述,但是头脑中有了这样的表象对后继知识的学习是相当有利的。

二、以旧概念的复习引入新概念。

一个概念并不是孤立的,它总是处在一定的概念系统中,处在与其它概念的相互联系中,学生的学习都是通过概念同化习得新概念的。学习复杂概念之前,先学习更一般更简单的概念(即上位概念),以这个上位概念作为新概念的的先行组织者,联系学生已学过的有关概念来阐明新概念的是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如利用整除的概念阐明约数与倍数的概念。在公约数与公倍数的概念中,再添上“最大”、“最小”的限制,而得出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实践表明,用先前的一个概念推导出新的概念,这样的既能使学生较好地理解新的概念,又能使知识结构形成的更完善,学生掌握得更牢固,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树立起联系的思维方法,形成逻辑思维能力。

三、抓住本质,讲清概念。

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关键在于揭示概念的本质特征,也就是反映事物的根本属性及其主要表现,是该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或该概念区别于其他概念的根本之处。有些老师常埋怨学生知识学得死,不会灵活运用,究其原因就是学生没有很好地把握概念的本质。如有些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必须是端端正正,成水平型的,当变换位置后就和他们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相抵触了,分析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和教师提供事例的方式有关,呈现给学生的都是这样固定不变的平行四边形,就使学生不易区别平行四边形的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而把非本质的属性也纳入到概念的内涵中去。

因此教师要在讲清概念时要十分准确地讲清概念的含义。有些性质、法则和公式中包含着的某些基础概念,办中一个词,但它所表示的含义也是极其明确的,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把这些含义准确而清晰地表达出来。抓住关键讲解概念,就能使学生明确新概念的本质属性及它的意义。如在教学分数意义时就要强调“平均分”。

教师还要恰当地讲清概念的运用范围。如2是质数但不能说它是一个质因数,只能说它是某个合数的质因数。又如在用字母表示数时,爸爸的年龄用A表示,小明的年龄用A—28表示,这里A并不能表示任意一个数,而是有一定的范围的。

四、分析比较,区别异同。

有些概念表面看起来有类似之处,实际上似是而非,能过对比本质属性,使学生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可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如质数与质因数、互质数、数位与位数、整除与除尽等概念十分相似和相近,教学时要通过各种情况的反复比较,指明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帮助学生掌握概念实质。又如在教学小数的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零或者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不变,”这里“小数的末尾”就不能说成是“小数点后面”,也不能说成是“小数部分”。“末尾”这个概念是“最后”的意思。

在运用对比法教学时,采有变式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能过变式教学可以使学生排除概念中非本质特征,学生能抓住本质特征,才能增强运用概念的灵活性。如在出示几何图形时位置要变化,不要让其“经典式出场”。

当然在使用比较的方法进行教学时,必须在这个概念已经建立得比较清楚、牢固的基础上,再引入其他相关概念进行比较。否则,不仅不会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反而容易产生混淆现象。

五、启发思维,归纳概括。

有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差,习惯于死记硬背,做习题时,只能依样画葫芦,遇到问题的条件或形式稍有变化,就束手无策,因此在概念教学中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自己去获得知识的能力。如在教学梯形的认识时,可以将平行四边形与梯形放在一起,通过让学生分类的方法来体会到梯形就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学生经历了这样的探索过程,形成了清晰的概念并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前后联系,因“时”施教。

教学具有很强的抽象性与系统性。有些概念之间的联系起来十分紧密,后者以前者为基础,从已有的概念引出新概念。有些概念随着知识的逐步积累,认识的逐步深入,而趋向于完善。所以,小学数学系教材按照儿童的认识规律和教学的内在联系,把教学内容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不同要求,有每个阶段各自的重点,这就决定了概念教学的阶段性。

如对圆的认识,一年级学生就接触过了,只要在几具图形中能找到圆就行了;到六年级再认识就更深一步了,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进行求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教学;到中学阶段还要学圆的有关知识,这时候对的圆的定义是:圆是所有到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又如商不变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比的基本性质这三个基本性质,形式不一样,但本质属性是相通的。如果不注意前阶段的教学内容和要求,讲后阶段的内容时,就不能把新旧知识有机地衔接起来,融会贯通;如果不了解后阶段的教学内容要求,讲前面的概念就不可能讲到恰在此时当好处,也容易把概念讲死。

七、温故知新,形成系统。

概念形成后,学生要真正地掌握,这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多次反复,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练习,不断地巩固与深化,逐步形成系统。由于概念化互相联系着的,当学生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概念后,教师应该向学生进一步提示概念之间的联系,以帮助学生有条理地、系统地掌握这些概念。如学过分数后,可指出小数说是十进分数,把小学数概念纳入到分数概念中。一般在讲完一章一节的内容后注意及时引导学生对知识内容进行小结和概念归类,小结归类时需高度概括,简明扼要,条理清楚便于对比和记忆,使之牢固掌握,逐步形成概念系统。

以上所说的是教师在进行概念教学时的一般策略,一家之言,必有偏颇,还望大家批评指正。

篇10:例谈初中数学的“课题学习”

例谈初中数学的“课题学习”

??《全日制义务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把每个学段的教学内容都划分为四个领域: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课题学习(小学1-3年级为实践活动,4-6年级为综合应用)。"课题学习"作为初中数学四大领域之一,是新课程标准的一大特色,它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活动。

??传统的数学课程不够重视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的联系。新课程标准在初中学段设置了"课题学习"这个领域,沟通了生活中的数学与课堂上的数学的联系,它具有实践性、综合性、探索性和开放性,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学生在课题学习过程中接触到一些有研究和探索价值的题材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全面认识数学、了解数学,使数学在学生未来的职业和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

??南安市作为省级基础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课程改革实验区,在"课题学习"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以所使用的华东师大版教材提供的案例为基础,根据校情、学情另行设计了一些"课题学习"的案例,现把典型的几个案例介绍如下:

??案例一:玩具的收集与设计

??适应年级:初一(上)

??引语: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奇妙而有趣的图形,如:各种各样的玩具、家具、器具,楼宇建筑物等等。玩具为孩子们的生活增添乐趣,启迪心灵,陶冶情操,锻炼思维,培养能力。现请你参与"玩具的收集与设计"活动 。

??方法与步骤:

??1、尽可能多地收集各种各样的玩具。

??2、通过观察,介绍它们所包含的几何图形、构造特色、装拆步骤、使用技巧等。

??3、通过比较,从中选出你感兴趣的一两件。

??4、用橡皮泥等材料设计一个你心爱的玩具模型,并为它命名。

??5、将你所设计的玩具模型向同伴展示、介绍。

??案例二:画"成才之道"--上学路线

??适应年级:初一(下)

??引语:亲爱的同学,我们天天在上学,从家庭到学校、从学校到家庭不断地重复着这"两点一线"。虽然我们已学了"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知识,但现实生活中如人生之路、成才之道并不都如此"笔直"。你的上学路线可能要翻山越岭,可能要走弯弯曲曲的乡间小道,也可能要走街串巷拐弯抹角

??……

??现请你应用有关知识来绘画你的"成才之道"--上学路线。

??提示与要求:

??1、先观察估算家庭--学校各路段的路程大约是多少?

??2、自选适当的比例尺(要标在图中)。

??3、要标出相关的地名(道路名)。

??4、画完后与同伴交流,请数学、地理老师,家长指教。

??案例三:存款利息的计算

??适应年级:初二(上)

??引语:当今,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正向小康迈进,大部分家庭除日常开支外,都有一定的节余,把节余的这些钱存入银行,一来可以支持国家建设,二来自己也可获得一部分利息。下面请你参加有关利息的调查与计算:

??1、到学校附近的各种银行,了解定期储蓄半年期、1年期、2年期、3年期、5年期的年利率。了解本金、利息、本息和、利息税等名称的含义。

??2、不同的银行,年利率是否相同?

??3、小明同学的家长为他准备了1万元,作为5年后读大学的费用。家长打算把这1万元存在银行,5年后领出来,可有如下几种存款方案供他选择:

??(1)"1+1+1+1+1"型,即:存1年期,到期后连同本息再续存1年期,如此重复,直止5年。

??(2)"2+3"型,即:先存2年期,到期后连同本息再续存3年期。

??(3)"3+2"型,即:先存3年期,到期后连同本息再续存2年期。

??(4)"5+0"型,即:直接存5年期。

??……

??我们知道,1+1+1+1+1=2+3=3+2=5+0=……,但在上述各方案中,5年后所得的本息和都相等吗?若不相等,那么哪一种方案的本息和最大?你从中能否得到一些结论?

??案例四:我画我"家"--初中母校的平面图

??适应年级:初三(下)

??引语:亲爱的同学,学校是我们的"家",我们有缘在这个大家庭里快乐地生

[1] [2]

篇11:浅谈导入式数学教学论文

浅谈导入式数学教学论文

一、直观教具导入

在数学教学中,各种实物、模型、图形、图片等直观教具是应用得最多、最广的数学教学媒体.初中生的思维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时期,偏重感性认识.利用实物、标本、模型或者挂图等直观教具来导入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大胆采用直观教具导入,通过学生观察直观教具,再借助教师形象的语言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或过程的清晰表象.例如,在讲“平面镶嵌”时,笔者拿出演示教具(蜂房残片);在讲“圆柱、圆锥的展开图”时,笔者拿出办公室里的茶叶罐和自己制作的圆锥等实物;在讲“概率”时,笔者让学生抛硬币、掷骰子、玩飞镖,让学生亲身感受概率的内涵.通过直观教具导入教学,学生容易理解,印象也深.

二、有趣的故事导入

数学中有些内容很抽象,单凭教师直接讲解,学生不仅听得枯燥无味,而且难以理解.而故事因其有生动的情节、丰富的内涵,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可以运用生动形象的故事来导入新课.例如,在讲“指数幂的意义”时,笔者先讲述一个平民与国王下象棋的`故事:古印度有个国王悬赏好玩的游戏,一个术士发明了一种棋,就是现在所说的国际象棋.国王很高兴,要奖赏他,这个人故意给国王出了一个难题,他要国王给他一些米作为奖励,他拿出一个国际象棋的棋盘,请求国王只要在第一个格子放1粒米,第二个格子放2粒米,第三个格子放4粒米,第四个格子放8粒米……直到把棋盘的64个格子放满.说到这里,笔者提问:国王能满足平民的要求吗?学生对此觉得很好奇,迫切想知道结果.这样,通过有趣的数学故事导入,可以把枯燥的数学知识寓于有趣的故事中,引发学生思考,从而进入新课教学.

三、问题导入

问题是教学的心脏,“思维从问题开始.”有了问题,思维就有了动力,学生就会探究.在课堂教学中,适当的问题,可以使学生产生疑虑困惑,积极思考.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计问题,利用问题来创设情境,使学生带着问题参与课堂学习,引导他们对问题进行探究.例如,在讲“解直角三角形”时,笔者提问:不爬上旗杆,怎么才能量得学校旗杆的高度?在讲“切线性质”时,笔者先拿出一个圆纸片,指出:这是一个圆,当中去掉一个同心圆.一边说一边用手一捅,捅去中间的一个(事先做好的)同心圆,然后提问:这个圆环面积多大?同时,拿出一个事先准备好的细棒放在圆环内,使它恰好既是外圆的弦,又是内圆的切线.再把细棒从中间折断,以其中一段为半径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并提出问题:圆环面积与右边这个圆的面积恰好相等.你们相信吗?为什么?从而激起学生研究切线性质、探求问题答案的强烈兴趣,产生解疑的求知欲.

四、多媒体导入

多媒体集文本、图像、声音、动画、音乐于一体,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多媒体教学方式,因其图、文、声、像并茂,能突破视觉限制,多角度地调动学生的兴趣、情绪和注意力.例如,在讲“圆锥的高”时,对于这一看不见、摸不着的概念,学生理解十分困难.可用课件演示一个直角三角形(高着红色,底边着蓝色),快速旋转此直角三角形形成一个圆锥体.学生反复观看后,清楚地看到了圆锥的高.而后把表示从顶点到底面圆心的高线复制后向外平移,使学生有效地区分了圆锥的高和母线的区别.再从圆锥顶点到底面将圆锥截去一半,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圆锥的横截面是一个等腰三角形,再用红色线段显示出它底边上的高,这也就是圆锥的高.整个演示过程,帮助学生轻松地理解并建立起了圆锥高的概念,降低了学生对抽象问题的理解难度,提高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篇12:谈初中英语课堂的导入教育论文

谈初中英语课堂的导入教育论文

所谓课堂导入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中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把学生引向新知、构建通向新知的桥梁。通常一堂精彩的课由一个精彩的导入开始,如同一出戏的“序幕”。由此可见课堂导入的重要性。恰当、合理、巧妙的导入,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使他们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教学要求,对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从而为教学的顺利进行创造有利条件。笔者长期从事初中英语的教学工作,下面就我教授的牛津英语教材针对课堂导入在初中英语课堂的运用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进行有效地课堂导入的重要性和优势

在每一节课英语课中都有个明确的教学目标和任务,要提高教学的效率并完成任务,英语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的时候便充分调动孩子的“眼、耳、手、脑”,从而提高孩子们的“听、说、读、写”能力。

其次,作为一门语言学科,英语有时会让学习者觉得很枯燥,常常让人知难而退。就孩子们本身来说,初中生正处于心理和生理发育的旺盛期,对新事物和新知识的求知欲较强,但是如何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是一直困扰教师的难题。所以,初中英语老师就要很好的钻研如何搭建新知的桥梁――进行有效而生动的课堂导入。探索各种从旧知到新知、从不知到已知的课堂导入方法。

另外,初中牛津英语教材为进行丰富多彩的课堂导入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该教材根据学生生理发展以及能力发展的特点。每个单元一个话题,实用并有时尚感而且贴近中学生的生活。在教材的编写纵向看,从7A到9B,横向从每册的Unit1到Unit6话题由易到难,富有层次感。使得学生在学习一个崭新的单元时充满好奇而又不是无话可说。从教学的角度来说,英语教师能更有效地进行课堂导入。

二、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的方法

课堂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课型、不同的内容甚至不同的教学环境都要使用不同的课堂导入,但是目的只有一个:激发学生的对新知的兴趣,降低新知学习的难度,从而为整节课的目标完成打下基础,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复习旧知导入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循序渐进的,先易后难。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奠定在掌握了较简单的知识之上。所以,在进行设计课堂导入环节的时候,教师可以针对上节课的内容导入。这样学生一边复习了旧知,同时对新知识并不陌生,便于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降低了学习新知识的难度,易于引导学生参与学习。

例如,通过自由提问复习旧知导入。牛津英语8BUnit4Grammar1被动语态一课之前我们学了有关电脑的话题。学生对于电脑的词汇有了一定的了解。我又想让学生表达一些主动语态的句子从而导入到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的区别。

所以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Dopeopleusecomputerswidely?(Yes.sopeopleusecomputerswidely.)

Whoteachesyouwordprocessing?(MrYeteachesyouwordprocessing)

WhatdoesSimondowithhishomework?(Heprintsitout.)

WhatdoIdoifsomethingiswrongwhenthecomputerworks?(Irestartmycomputer)

然后,我会把上面括号内部分展示出来,这样对旧知的巩固和对新知的'导入就不留痕迹的完成了。 2.直观导入

前面提到在牛津英语教材中提供了大量的话题。在此平台上,英语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中使用大量与之相关的图片、视频、实物让即将讲解的语言内容更直观、更清晰、更容易让学生们接受。

(1)图片导入8BUnit4谈论的是有关慈善的话题。在第一课时Welcome中,我展示了我们学校几幅图片。然后展示的是贫困地区学校的图片、辍学女孩的图片、从而孩子们说出“Theyareinneed”自然过渡到了charity这个主题。

(2)视频导入视频导入的好处也是多多的。动态、有声音的东西本身对学生就很有吸引力,但不是每节课都可以使用。否则学生会产生厌倦感从而迁移到对所学知识的厌倦。另一方面,过度、不恰当的运用视频也容易转移和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严重影响到新知的学习。

8AUnit5Reading1是有关于保护扎龙鸟类的一个话题。内容相对有点枯燥,但文中难点又较多,我一直为如何降低文章难度又让学生对文章有直观化的了解而感到苦恼。后来,我想到了视频。通过放映一段有关江苏盐城自然保护区丹顶鹤减少的一段视频。同时给了几个和文中有关的几个句子:

1.Thereisoneoftheworld’smostimportantwetlandsinYancheng.

2.Itisinnorth-eastChina.

3.Peoplemakemorespaceforfarmsandbuildings.

4.Redcrownedcraneslivehereallyearround.

5.Thenumberisgettingbiggerandbigger.

要求学生看完视频后判断句子的正误。好处是,避免了学生们看视频的盲目性同时学生们对所要学的知识有了简单的、直观的了解。并且通过完成任务,解决了文章的一些关键词。降低了新知识的难度,最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游戏导入

游戏导入的好处是让枯燥的知识融于轻松的游戏中。知识像游戏一样有趣、简单,学困生也能掌握。而且,通过游戏学生们都能参与其中,积极动脑、或动手。使课堂伊始就充满乐趣。

在8BUnit1Grammar中,我们将学习在初中阶段比较难理解的时态――现在完成时。游戏的开始也是课堂导入的开始。让学生们先看我带来的糖果,然后找学生们吃掉导出“Hehaseatenthecandy.”这样的句子。通过这样的课堂导入,本节课原本最枯燥,最难理解的地方就轻松解决了。

三、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导入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首先,要有针对性,既要根据教材内容也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而导入不能生搬硬套,要灵活机动,不刻板,不单一。其次,要明确“导入”与“整个课堂”的关系,不能让“导入”淹没整个课堂的教学。所以,一名好的初中英语教师,要认真钻研大纲,深刻体会当前教学的指导思想,精心设计导入。同时,还应将教学过程各个环节处理好,使之成为一个紧凑的、有机的统一体。

篇13:例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景创设

作者/邓梅

【摘要】创设情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内趋力。什么是教学情景呢?它有什么特点?怎样设置教学情景,才能优化我们的数学课堂……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加以注意和思考,才能创设出符合学生多方面发展需要的,充满美感和智慧的环境、氛围。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数学教学中课题导入例谈教育论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