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初中政治教学策略研究的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这16篇文章还不能满足您的需求,您还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与关于初中政治教学策略研究的论文相关的文章。
篇1:关于初中政治教学策略研究的论文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模式由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转变为新型的互动式教学。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互动式教学的优势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进而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意识与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和文化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教师设计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初中政治与其他学科相比更为抽象和枯燥,因此,教师要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利用有效的课堂探究手段,实现直观教学,使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教学情境中积极主动地寻求知识,从而提高政治课堂教学的效率。例如,在教学《揭发检举、正当防卫是公民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有效手段》一课时,首先,教师利用各种教学手段,结合教学素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进行学习。讲解“揭发检举”的案例时,教师可让学生作为案例分析的主持人,让学生进行角色模拟,并对案例进行讲解,然后再由主持人向学生提出问题。这种情境模拟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而且加深了学生对案情的理解。其次,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直观演示。教师可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图片图表、音像视频、动漫故事等来引导学生理解正当防卫的含义和目的,并通过漫画《检举》和图片《防卫正当与否》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细细品味画中主人公的行为,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描述图片、动漫或视频中所展示的案件场景,并进行归纳,以加强学生对相关政治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最后,可利用层层设问方式,制造悬念,调动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揭发检举、正当防卫,对学生进行提问:“揭发检举和正当防卫在我们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典型案例?这些案例中人们是怎么做的?”学生通过教师的问题引导,再借鉴各种资料,就能在思考中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二、学生积极交流与探讨,实现学生之间的互动
每位学生都有平等的机会参与课堂交流,一方面,教师应注重发挥学生的创造力,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己的思维。另一方面,教师要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判断事物,强化学生的交流合作与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消费者权益》一课时,首先,教师可以在教学重难点处设置一些辩论题目,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其次,可针对消费者权益中的安全保障权,安排学生进行消费者人生权和财产权的辩论,以此加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从而促进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发展。最后,教师可以设计情境表演环节,让学生全员参与进来。如让学生分别担任法官、陪审员、诉讼官、警察、原告和被告等角色,对案件经过进行模拟演练。这种模拟法庭的方式既能让学生深刻地理解书本知识,又能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消费者权益案例导入环节设置“消费埋单时应不应该索要小票?消费用餐时能不能自带酒水?”等讨论题,可以让学生提前查阅资料,然后进行课堂发言,教师鼓励学生相互探讨点评,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三、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进行自主探究和动手实践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在教学《公民依法继承私有财产》一课时,教师首先要提示学生进行自主预习,可以对文中的继承内容进行设问,如“私有财产的继承需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学生带着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预习并在课本中找出答案。接着,引导学生在自主预习的过程中对书上的基本概念和重要知识点进行勾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预习会发现问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进行引导和讲解。另外,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对实际生活中公民继承私有财产的相关案例进行分析探究,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当地法律援助中心进行走访调查,以直接掌握第一手材料,通过研究当地私有财产继承的相关事件熟悉继承的程序和遗产的分配原则等内容。在调查走访结束后,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调查研究结果,让学生写一篇《公民依法继承私有财产》的研究报告,从而让学生体验相关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精神。
四、结语
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的黄金阶段,政治教学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互动式教学,让学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主动学习相关政治知识,并通过互动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强化学生的政治意识。
作者:程荣彬 单位:福建省惠安高级中学
篇2:关于初中政治教学策略研究的论文
一、探究式政治教学的意义
政治学科作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基础,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思考体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政治的哲学化思维是学生认知世界基本原理重要思考方式,对于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政治探究式教学方法是在满足于学生多元化理论学习的基础之上所形成一种基本教学模式,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结合于理论教学的方式而形成的一种独立自主的研究性学习方法,能够极大的提升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
二、探究式政治教学模式的基本组成
理论来源于实践,同时理论高于实践,实践化的教学更有助于学生认知知识原理,提升学习兴趣,探究式学习方法就是实践性教学的基本组成部分,通过学生独立的思考,同学之间彼此的研究探讨,加上老师的正确引导,得出正确的结论,但是在其基本的组成框架下光具备实践性的教学方式还是远远不够的,缺少方法论的正确引导,例如,通过什么样的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什么样的教学思维让学生来认知知识原理,通过什么样的探究方式让学生达到知识运用的目的,这些都需要结合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逐渐的解决,逐渐的实现。运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和实际调查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来满足于学生探究性学习知识的目的,保障学生知识接受的刚性需要。
三、探究性政治学习的理性性引导方式
实践性知识教育的政治课程不仅能够有效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更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从而获得最为完美的知识体验。新课程教育是我国在当代九年义务教育的过程中一种全新的素质教育培养方式,要注重课程学习质量提升,全面落实于课程教育的素质教育水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知识视野的扩展。探究式的政治教学模式提升于学生对于知识的全面热爱,在抓紧学生素质教育的同时提升学生对于学科的兴趣。在学生教育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全面落实于学生的素质教育的同时为学生提供实验性的实践思维,换言之,探究式的政治教学方式更加注重的是学生的实践,通过学习理论知识将其转化为生产力和实践能力。在当前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具备较高的理论认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具备较高的实践能力,理论加实践进行科学探究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提升,新课程教育当中的政治探究式教学方式正是应运而生的一种教学方式,主要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落实学生的实践性知识认知,但是在政治课教学的过程中单纯具备学科本身所倡导的形式是远远不够的,在实践认知的过程中更应该注重教学方式的应用,通关探究式的课程教育方式来提升学生对于实践知识的认识,丰满学生的知识认知结构,促进学生提升自己的实践性思维,探究式学习的教育方式要注重的是学生合作性的学习,通过同学之间彼此的共同动手配合来完成实验,结合于老师的正确指导来得出正确的实验认知结论,共同保障探究式教育方式的质量。其政治探究性教育方式的普及一方面来源于教育手段的运用,一方面来源于教育理念的提升,通过对不同教育手段的优化组合来汇聚成独特的教学模式,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来完善课堂教学体系,保障学生课堂学生学习的质量,政治课作为一种基础学科总结性的学科其更多注重的是学生对于知识的全面理解,树立正确的认知观念,形成正确的学习型总结思维。
四、探究式实验政治课堂教学模式的确立
在教育理念深入了解和教学方式充分运用的前提下,采取适用性强的教学方法来满足于学生课堂知识学习的需要,其不是单纯的学习目的而是注重于实践探究的过程,通过学习知识来认知基本的政治哲理,运用多种性的实践方法来加深这种认知印象形成永久性印象。其基本的课堂模式在于实践探究,老师通过知识原理的基本介绍给予学生一个清晰的概念,学生通过实际方法的运用来认知知识,了解其产生的过程,形成的基本理念,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五、结语
新课程教育时期下的初中政治教学模式一方面是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一方面是教学方式的融合与发展,通过课堂实践性教学模式来达到学生学习知识认知原理的目的,优化组成多种探究方式集中来满足于学生自主探究的需求。
作者:李晓玲 单位: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珠嘉镇初级中学
篇3:关于初中政治教学策略研究的论文
政治本身就是一门较枯燥的学科,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建立趣味政治课的体系,形成积极的课堂氛围,让教师教得有趣,学生学得有劲,提高课堂的有效性。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了以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以期同大家一起分享。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政治课有其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由于其抽象、概念性强、理解难度大,故教师难教,学生不愿学。鉴于此,在政治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尤为重要。
1.作为政治教师,要展现自己较高的思想觉悟和对政策领悟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将政治理论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融会贯通,以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深刻性,这样学生才愿意听、想听,听后才有所收获。
2.政治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能在课堂中将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与政治知识结合,或将生动有趣的社会现象与政治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讲,进而从不同的角度引发学生的思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逐渐培养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兴趣。
3.政治教师要善于发现问题,提炼观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将自己看到的一些看似平凡的社会现象,从政治的角度加以深刻的分析,提炼出自己的政治观点,这个观点又与所讲授的政治知识关系密切,进而以此作为课堂教学的情景导入。这样,一定程度上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有效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由上可知,教师主导作用的充分发挥,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关键。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设置问题,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课前预习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环节,学生要带着问题预习,以保证预习的效果。初中政治学科内容不多,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达到的知识、能力、情感的目标也是一定的。因此,完全可以采取当堂预习的方式。当然,教师要对学生的预习做出具体的要求:要通过预习,把重要的知识点以及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进行圈画。这样,学生对学习目标就有了大概的了解,在教师讲解的过程中就会集中精力,随着教师的思路去思考,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2.重视课堂互动交流。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课堂,通过课堂,学生要有所收获、有所成长,同时可增长知识,锻炼才能,培养感情。课堂中,通过有效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实现思想火花强烈碰撞出新的智慧。有序的教学互动,有效的教学环境,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学生在课堂中发挥了主体的作用,积极参与课堂的讨论,沉浸在课堂学习中。通过设置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能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教学中的“教室、教师、黑板”形式的教学,通过把多媒体、电子白板等引入政治教学中,丰富政治学科的教学形式,可让学生感受到新鲜感,从而在心理上更容易接受政治知识,这样把新的科技与政治教学联系在一起,还可以更好地为教学增加色彩。过去的教学,教师是课堂的主角,一般都由教师讲授知识,学生只是听讲、记笔记。这类教学,学生的参与度较低,集中注意力的程度不高,很容易走神。鉴于此,就要改变这种现状,使学生成为主角,教师成为配角。教师在教授完知识后,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同时,引入与政治知识相应的情景来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求知识,掌握知识。此外,还可以多提些假设性问题来让学生自己回答,以启发学生的思维,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状态,调动学生的求知欲。
三、充分利用教材插图,激发兴趣,加强教育
皮亚杰说:“所有的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陶行知先生也说:“学生产生了兴趣,就愿意全力以赴地去做,学和乐不可分开。”可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佳动力,初中政治教材中配有的一些插图本身就蕴含着一些生动的故事,所以教师可以运用这些插图来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愿意学,教师愿意教,还能提升教学质量。新的初中政治教材中配置的插图和教材内容的关系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类:教材的理论依据、观点证明;突出教材重难点,并服务于重难点;二者兼而有之。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好教材的插图,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上的知识点。法国著名演讲家莱茵兹•雷曼麦曾经说过:“以幽默有趣的方式讲出严肃的道理,相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容易让人接受。”鉴于此,教师在政治教学中应用插图,可将深奥的道理进行简化,让学生们理解起来更容易。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如果教育中没有美育,那它就是不完全的。”初中政治课本中的插图本身就属于一门艺术,蕴含着自然美,还包含有心灵美和社会美。在初中政治教学中,让学生们感悟插图的美感,感受美的乐趣,就需让学生把认识和情感联系起来,拓展思维,发挥想象,融入一种创造美的想象空间。而应用插图来进行审美方面的教育,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激起学生的道德感悟。只要丰富的情感打动了学生,那么情有所感,理有所悟,学生就会有灵动的领悟,这种情感就是学生学习的一种强有力的催化剂,能让学习变得不再枯燥、单调。总而言之,对于初中政治教学而言,教师还是要以引导为主、鼓励为辅,注重教学的科学性与时效性,倡导“学生主动学习”以及“以学生为主体”等教育理念,并指导学生开展自我教育、自我认识的活动,稳扎稳打地做好教育工作。以上方法在提高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方面,是卓有成效的。
作者:周健 单位:贵州省遵义县新民镇新民初级中学
看过“ 初中政治教学策略研究论文”的还看了:
篇4:初中的政治时政教学策略论文
初中的政治时政教学策略论文
新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初中的政治课堂引入时政教学更是要求学生对国内外形势、我国党政方向政策均有了解和学习,培养其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一、当前我国初中时政教学现状
目前在我国初中的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因政治课程内容抽象枯燥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理解能力差、教师无从下手等多方面问题。教师只管“填鸭式”划重点授课,忽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身心健康发展,学生在严重偏科的同时不关注国家大事发展,身心发展容易走入偏路令人担忧[1]。
二、引入时政教学的重要性
初中的政治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时政教育的出现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我三观形成有着重大作用,是教学改革出现的必然结果。
1.改善传统教学弊端。我国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灌输“得高分者得天下”的观念导致学生不注重自我学习,课堂消极懈怠,教学气氛沉闷。引入时政教学后,教师将书本政治知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对于抽象知识配合以实证案例讲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政治知识的运用随处可见,发现政治这门学科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初中的政治课程教学效率和学生自我学习能力。
2.有助于学生对世界格局的了解。其实不难发现,政治课堂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需要对所处的国家、所生活的世界有所了解,随着全球一体化日渐明显,世界格局复杂多变,初中生正是处于三观形成的时期,因年龄及知识限制导致多数学生眼界狭隘,而政治课堂正是学生认识社会认识世界的良好渠道,时政教学更是打破学生常规思维,拓宽眼界,学习了解到我国时政热点及当前世界格局,提高学生自我素养从而更好地投入现代化建设的浪潮中。
3.顺应时代改变要求。时政教学是新课程改革之后,我国提倡素质教育的必然结果。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市场经济变化云涌,很多企业单位及个人利用法律漏洞谋取自身利益,导致部分学生传播负面能量,出现利我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社会风气,时政教育出现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配合时政案例引导学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通过正确渠道积极正面地获取知识并合理运用,德才兼备茁长成长[2]。
三、初中的政治课堂引入时政教学策略方针
虽说时政教学成为解决传统教学的有效措施之一,但若不合理运用仍发挥不出最佳效果。因此如何更好地配合应用时政教学、如何更全面地将课堂和课下结合起来、如何更充分地调动学生自我学习兴趣等问题便显得尤为重要,解决了这些问题便能更有效地提高初中的政治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1.授课课件引入时政新闻情景。初中的政治课堂多以沉闷枯燥为主,要达到让学生学进去的目的必须让学生真正走进政治。在针对某一个政治知识重点难点时,教师可引入当前相关时政热点新闻视频或图片等媒体资源,通过对比或情境再现的方式让学生更深刻地学习了解重难点抽象知识,以轻松易接受的方式固化记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使学生从内心真正对学科心动感兴趣并加以钻研学习[3]。
2.课堂中恰当引入时政新闻。教师在讲解政治课本时可适时合理地插入相关时政话题新闻,引导学生积极探讨,让学生在学习政治知识的同时了解到更多的与国家社会相关的时政信息,提高学生客观分析时政的能力。教师通过这种方式也可设立情境问题,使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发现这门学科所学乐趣所在,增强其课堂参与性与互动性,提高政治课堂的教学质量。
3.引导学生自主收集时政信息。除了在课堂上进行多种方式实施,在课前课后也需要加强引导,可让学生自主收集相关时政信息,课堂中发表自我见解,教师配合在课堂中给予正确引导,课后整理成册供学生相互之间传阅,同时开设小组竞争或时政报刊等组织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锻炼学生搜集整理总结的能力。同时不同学生对不同时政领域兴趣浓厚程度不一,教师可因材施教,让学生在自主收集新闻过程中充分发挥自我优势,培养其学习实践能力和表达能力[4]。
总之,在初中的政治课堂引入时政教学这一策略,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及身心全面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要求教师在不断与时俱进学习充电过程的同时,还应配合时政教学合理运用,以学生为主体,尊重每个个体发展的同时因材施教,通过多种课堂教学策略方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政治这门学科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引导学生合理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客观正确地分析当前社会热点时政信息,提高学生对时政新闻、国家大事的热情和敏感性,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社会发展,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新时代需要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程满满.浅谈当前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J].现代妇女(下旬),(6):84.
[2]张子平.初中的政治课堂中引入时政教学的策略探讨[J].中华少年,(11):78.
[3]乔淑婷.浅谈政治课堂上如何让学生“动”起来[J].内江科技,,33(2):203.
[4]翁剑钊.初中的政治课堂中引入时政教学的策略探讨[J].广东科技,,23(8):206,190.
篇5:初中政治教学策略的初探
初中政治教学策略的初探
初中政治教学策略的初探初中政治课程的开设是培养中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渠道,能对中学生的价值趋向、人格完善起到促进作用。然而,传统概念下的政治教学,多数采用了强迫记忆的方式,使得学生对政治课程的认识停留在一个抽象、乏味、难以接受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认知程度便可想而知了。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学生全面均衡的发展,已经成为教师关注的重要问题。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一些教学实践体会,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情景教学与理性思考能力并重
美国学者巴特勒认为:“教学过程只有让学生参与连续的反应才是有效的”.政治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所学的道德知识必须在日常生活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体验,才能得到巩固、深化,变成自己的精神财富。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通过创设相应良好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通过改变不良情境来抑制和消除学生的消极情感,让学生在情境中得到情感的熏陶,引导学生借助虚拟的情景进行理性思考。因此,教师要为学生设置具体可感的情境,及时引发学生对自己在该情景下所取得的成绩和不足进行思考,并指导学生用理性认识去安排生活、观察社会,实现由“生动直观到抽象思维”的飞跃。
二、营造学生的主体的课堂教学
在新课改的理念下,一些教学方式进行了革命性的变化,自学为主就是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我们不是否定老师的主导地位,而是提倡要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他们丰富的想象力,提高他们的课题参与度,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 同进,新课程也提倡“以学生为本”,强调学生体验学习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要求将“教室”转变成“学堂”,课堂教学由“教”向“学”转化,让学生达到由吃“鱼”到用“渔”,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学会合作和学会创新。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把有限的时间贯穿到具体的目标学习中去,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学生体验、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进而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新,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三、思维训练提高课堂的创新点
教学实质上就是思维训练,特别是政治课中的辩证法,就是关于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论的科学,思维训练在高中政治课堂中尤显重要。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鼓励。”青少年的天性是好奇和求异,凡事喜欢问个究竟和另辟蹊径,对此,教师绝不能压抑而应引导和鼓励,以求水到渠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求知欲,好奇心――这是人的永恒的不可改变的.特性。哪里没有求知欲,哪里便没有学校。”我们都知道:如果没有伽利略的冷静思考,亚里斯多德谎言不知还要误延多久;如果没有哥白尼的冷静思考,教会的日心说不知还要误害多少人命;如果没有牛顿的冷静思考,三大定律不知还要推迟多少年。良好的思维习惯决定着人的命运,甚至科学的进步、祖国的强盛、民族的繁荣。
四、回归生活,让政治理论及时得到实践
我们知道,每一个政治观点都是在事实中总结归纳出来的,如果我们单纯地从知识的关键字眼的理解和讲解去开展教学,将会使学生对政治知识的理解变得抽象;反过来讲,我们用生活中的事实去验证观点,也就是运用不同的“数据”去倒推一个“数学等式”,那么这个政治观点将会变得真实,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也会更加深刻。例如在讲“正确认识自我”一课时,教师可以把课堂模拟成一场综合性的拓展活动,比如可以播放“我相信”等带有激励作用的歌曲,来营造一种挑战自我的气氛,然后,教师可以出一些带有政治观点的题目,让学生用自己实际生活的例子进行回答,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加以评论。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学到了课堂中的知识,而且还对自己平时生活中的表现做了比较准确的定位。可见,通过教学过程中生活场景化片段的引入,增加了学生与课堂的粘着力,使课堂气氛一直处在活跃的状态,提高了教学质量。
五、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我们传统的教学体制决定了我们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只有通过考试来实现,分数就是说明问题的最佳表达方式。在这种以考试为导向的教育体制下,学生难免陷入死记硬背的漩涡,只要记住了就万事大吉。
当前,我们传统的教学体制决定了我们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只有通过考试来实现,分数就是说明问题的最佳表达方式。在这种以考试为导向的教育体制下,学生难免陷入死记硬背的漩涡,只要记住了就万事大吉而忽视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少主动性,不善于独立思考,原因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没有真正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淡薄。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每一个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必须注重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难”,善于动手动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总之,教学是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过程。政治教师要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要不断实践,不断总结,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主动性,唤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真正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勾志林。 浅谈初中政治科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
[2] 常学妹。 素质教育对初中政治教师的要求[J].
篇6:后进生教学策略研究论文
摘 要:作为教师不可以放弃所谓的差生,不能使他们成为社会的负担,而应正确地对待他们,帮助他们,努力做好转化工作,让他们将来学有所成,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
关键词:转化;提高;激发;兴趣
一、活跃气氛,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艺术就在于设法引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有了兴趣就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课堂上应尽量创造愉快的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针对后进生不同的情况,让后进生与学习好的同学相搭配,采取集体、小组或双人等合作学习形式互帮互学,创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激起学生的竞争意识,潜移默化地感染后进生。例如,在计算遗传病概率时,我先布置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仔细审题,获取信息,特别是一些关键的字词,接着布置学生根据所获取的信息在小黑板上进行计算,但要求至少写出两种解题方法,并比较哪种方法相对简便。这时我总会发现每个小组成员,当然包括后进生在内,竞争力十足,都集中精力在思考和讨论,想尽一切方法,尽自己最大努力,让自己的小组所采用的方法成为最好的。这样的课堂,这样的学习气氛,还用担心学生不参与学习吗?
二、适时表扬,树立自信心
每个人都有值得赞美的地方,每个人都需要真诚的赞美。有位教育家说得好:“教师无意间的.一句话可能造就一个天才,也可能毁灭一个天才。”经常对后进生进行鼓励和表扬,要比批评和责备来得更有效果,用心找出学生的闪光点及时地进行表扬,始终相信学生能行。在课堂中给后进生创造机会,让他们表现自己,逐渐使他们树立自信。例如,有一个同学,学习主动性差,成绩不理想,经常因为违反学校和班级的纪律而受到批评。久而久之,这位同学对一切事物不在意,我行我素。我在课堂上特别关注他,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回答,听了他的回答,同学们都不由自主地为他喝彩,由此慢慢改变了他的学习态度,成绩很快有了提高。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做到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始终相信他们是会进步的。
三、巧用生活实例,吸引学生注意
要让学生喜欢上生物课,尤其是后进生,那就需要了解学生的喜好、兴趣,这会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例如,在进行“生殖隔离”的教学内容时,我刚提到马和驴交配得到骡时,有一位同学马上就脱口说出狮虎兽和虎狮兽。我一看,原来是班上最爱调皮捣蛋的同学说的,我及时表扬他课外知识丰富,同时问他是否知道来源。他积极地站起来回答,说得非常好,其他同学很认真地听他讲。通过这位同学的介绍,全班同学对生殖隔离有了很深刻的理解。又如,在学习呼吸作用时,我先提问:“同学们,你们在剧烈运动后,小腿有什么感觉?”这时,学生会开始七嘴八舌地说自己的经历。有的说上体育课时,老师让跑1000米,第二天小腿特酸,有的说爬山后第二天全身又酸又痛,也有的说跳绳、打球后的第二天也会酸痛等等。等学生讲完后,我接着问:“你们知道为什么会酸痛吗?”学生开始动脑思考问题,产生了很大的学习兴趣,使得课堂教学既有趣又有效。
四、了解学生,找准转化方向
有人曾经说过,教育是从爱里产生出来的。对待后进生,决不能把他们当作包袱,不要歧视他们,更不可放纵他们,而应该有耐心地帮助和教育他们。我所教的学生中有一位爱说谎的,说谎对他来说就像吃饭、睡觉一样简单。记得有一次早读他迟到了,我问他为什么迟到,他回答说:“我没迟到啊,我是去办公室拿作业到班上分发,但是门还没开,我就回班级了。”听了他的回答,我信以为真,就对他说以后不要那么早去拿,可以等到早读下课后再去,省得白跑一趟。没想到后来又被我碰到了一次,他还是用原来的理由解释。其实这次我看得很清楚,知道他根本没去办公室,而是真的迟到,只是他想躲避批评采用的借口而已。此时我并没有严厉地批评他,我想知道他为什么要说谎骗我。我对他说:“老师想听真话,我相信你是个诚实的孩子,你现在再告诉我一次,你是迟到了,还是去拿作业了?”他小声回答说是迟到了。我接着问他为什么说谎,刚开始他只是摇摇头,什么也不说。我看他这样,猜想肯定另有隐情,所以我对他动之以情,让他知道我是关心他,真心要帮他。他看到我的诚意后才怯怯地对我说:“老师,我说谎是我不对,你不要对我爸说可以吗?”我说可以啊,但你要说实话。他点点头说:“我长这么大了,只要犯错误,我爸就会打我,所以我不敢说实话。”接着他用充满希望的眼神看着我说:“老师,我能拜托你一件事吗?”我说,你先说是什么事,我才能决定答不答应。他接着说:“你能和我爸说一下,以后不要动不动就打我吗?”我答应他,但同时也希望他以后不要迟到,更不要说谎,他也答应了。后来,我和他家长取得了联系,才知道他爸爸一发现他犯错了,从没让他说明原因,就开始打骂他,所以造成他爱说谎的坏习惯。经过沟通后,家长明白了教育孩子不是一味打骂就行的,还需要适当倾听和沟通。后来我观察该生,发现他变得阳光了,自信了,学习也积极了。
总之,转化后进生除了有效的方法之外,还需要正确对待,耐心等待,不断地寻找可行的方法教育他们,抓反复,反复抓。转化后进生是一门艺术,也是爱的教育,需要教师付出极大的爱心、耐心和信心。只有找到那把打开他们心灵之锁的钥匙,才能使后进生得以顺利转化,成长为国家的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2]王伟.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浅谈后进生的转化[J].成才之路,(03).
篇7: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论文
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论文
摘要:初中信息技术的有效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既需要教者思想上的高度重视和认真落实,也需要制度的规范与教学技巧的运用。要明确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正确看待差异,在分层中开展信息技术教学;丰富教学内容,在生活中开展信息技术教学。
关键词: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信息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11-0065-01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成为现代学生的必备素养和必修课程。但由于部分学校对文化科目的过度重视,严重影响了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形成,使信息技术成为可有可无的“影子”学科。其教学时间得不到保障,一学期偶尔的几节信息技术课也往往被其他学科所挤占,学生缺乏充分的实践操作和应用训练的机会,严重影响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的开展。本文结合信息技术教学实践,对信息技术的有效教学策略进行研究。
一、明确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開展信息技术教学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整体导向和具体落脚点。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教学目标的确立要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有不同的发展。初中阶段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定位不宜像小学阶段那样过于初级化,也不能像高中阶段那样抽象化。按照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初中生的信息技术学习要本着巩固兴趣、发展特长、承上启下的原则,运用拓展式学习方式,让学生初步具备信息技术的一技之长,以培养他们自主选择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此大方向指引下,教师要对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细化和具体化,教学目标的实现方式要具有可操作性,有利于巩固知识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因此,信息技术课不能只是简单地呈现理论知识和纸上谈兵,要将理论知识和操作实践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教师要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具体教学目标的指引下开展教学,围绕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有重点地进行训练,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按照信息技术的学习规律掌握每一个信息技术操作,这样的信息技术教学才是有效的。
二、正确看待差异,在分层中开展信息技术教学
由于学生兴趣和基础、家庭条件和教育背景、生活环境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学生在信息技术这门学科上的学习水平有所不同。有的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一窍不通,从未接触过;有的学生信息技术基础已相当出色,甚至能独立处理在运用信息技术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对学生这种差异,教师要站在时代大背景的角度予以正确看待,特别要注意避免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后,就随意玩耍、浪费时间的现象。教师要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实施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可以让信息技术基础好的学生指导信息技术基础薄弱的学生,这样可以一举两得,既让信息技术基础薄弱的学生得到提高,落实了均衡发展的教学原则,又让信息技术基础好的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快乐与喜悦,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教师还可以转换场景,让能够顺利完成低级学习任务的学生升级完成更有难度的高级学习任务。这种面向全体、更具针对性、努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成长的教学方式,正是有效教学的要义所在。
三、丰富教学内容,在生活中开展信息技术教学
信息技术教学需要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并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习效率。因此,教师需要借助生活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信息技术课程与生活、工作、学习、娱乐等存在密切关联,如课堂学习中的PPT、校园网,还有与其他课程的整合,等等。教师如果能够利用信息技术与这些领域的`关联进行教学,利用具体情境和实例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生活化教学中的优势,就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他们轻松愉快地进行学习。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和学生心智特点,侧重选取生活化素材,丰富信息技术教学内容。这样,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七年级第六章“图片加工与制作”的内容教学时,可以事先要求学生选取自己最喜欢的一张家庭照片,并以此为教学素材,对图片的尺寸、明暗、色彩、边框、旋转等制作技术进行研究,使照片最终呈现出最理想的视觉效果。这种生活化教学方式,既让学生掌握了图片的加工制作技术,又让学生亲身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结束语
信息技术的有效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既需要教师思想上的高度重视和认真落实,也需要制度的规范和教学技巧的运用。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虽然没有升学考试的压力,也没有严格精准的考核,但要有责任心和敬业精神。要具有坚持实施素质教育、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优秀人才的思想观念。要积极践行新课程改革理念,认真实施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标准,开展有针对性、有趣味性、有差异性的信息技术教学,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就会不断提升,成长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忠武.当前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教育信息化,(16).
[2]何继军.浅谈对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课堂现象的思考[J].科学教育,(02).
[3]魏丹.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尴尬”处境及思考[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05).
篇8:初中的政治课堂教学研究的论文
一创设良好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热情
在初二下册“正当防卫”知识点的教学中,让学生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观看案例,了解一些相关的案例,要求学生学会分析哪些是“正当防卫”,哪些是“防卫过当”,哪些是“故意杀人”,这些有何界限,如何把握。当疑问提出后,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发表了个人观点,引起积极探讨,激发了热情,形成讨论式、探究式的课堂教学环境,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锻炼。
二注重培养学生探究协作和团队精神
当今社会既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又是一个高度相互依存、合作的社会,因而既需要竞争,又需要合作。现在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平时比较缺乏与人交流,团队协作意识较为淡薄,缺少合作精神。对于作为德育对象的学生来说,要想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上生存和发展,就要学会与人合作的能力和素质。新课程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合作能力、合作意识和合作品质。因此,在政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适当的条件,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让学生学会了与人交往、与人共处、与人合作,掌握自己生存与发展的本能。这也是当今社会对他们最基本的素养要求。自主、合作、探究是探究性学习的一个明显特征。加强团队探究精神,需要学生在协作中去探索、经历、获取经验和知识。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在思想政治课中,探究性学习往往涉及很多实践性的问题,学生单独是无法完成的,这就需要通过合作来完成。探究性学习就提供了这样一个合作的平台,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合作,共同设计、调查、搜集资料,分享成功,整个学习过程中都必须与他人交流、合作,从而使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得到培养。
三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探究活动
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接触社会,增强交际能力,通过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中去,锻炼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的教学不能仅停留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要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观察、认识、分析、思考、解决现实生活社会中的问题,要理论联系时政、联系生活、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才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要根据课题的需要,组织学生到农村调查采访,到工厂参观访问,通过到社会中访问调查,开阔学生的视野,或请一些在社会主义实践中有代表性贡献的人到学校讲课、作专题报告。让学生多接触一些课本以外的东西,这样,在思想政治课所学的知识得到检验,得到升华,从而激发了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认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素质。开展社会实践探究活动有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品德的形成、人格的完善,通过这样的体验才能实现学生更好、更快的发展。
四探究性教学促进了教学方式的改革
迫于升学考试的压力,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多是“填鸭式”的模式,教师只需一张嘴、一支粉笔“满堂灌”教学。这样不利于学生发挥主体作用,而且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只能是消极、被动的学习者和服从者。同样,政治教师往往也只重视教学方法,高高在上,照本宣科,脱离学生实际,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这样的课堂,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累,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高,效率自然就低下。通过探究性教学促使教师改变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也随之发生转变,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尽管学习方法多种多样,但通过探究性教学,师生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让学生的思想、意志、情感和行为方式得到展示,有机会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塑造了师生之间多种多样、多层面、多维度的沟通情境和沟通关系,让学生不再是消极、被动的学习者和服从者,而是积极、主动的求知者。总之,探究性教学培养了学生自觉学习和团体合作素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引导学生掌握政治学科教材,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现实生活问题,同时促进教师不断进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更新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与时俱进。
篇9:初中的政治课堂教学研究的论文
一、当前小组合作教学在初中的政治课堂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1、当前的许多小组合作只是流于形式,在表面上做文章。小组合作的实质是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探究,让学生能够有所得,有所发展。但是,有些教师在进行小组合作时,没有认识到小组合作的真正目的,只是通过小组合作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对于合作的效果不进行深入研究。有时小组合作教学的课堂看似热闹,但是学生们可能并没有进行相关问题的讨论。
2、教师没有发挥出自己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作用。小组合作学习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让学生形成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但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并不意味着教师就要完全放手,对学生放任自流。教师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时要发挥好自己的作用,在学生进行讨论时要加以引导。在学生进行完讨论时,要带领学生做好总结。
二、提高小组合作效率的对策。
1、在小组合作教学中,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合理的分组是教师需要做的第一个工作。小组合作学习成功的关键与否是小组分组是否有效。在进行分组时,教师要打破原有座位的格局,按照学生的性格特征、政治水平、性别、特长等进行合理分组。每一组的成员不能太多,以6个人左右为宜。每组的成员中应该有不同特征的学生,让各位小组成员能够发挥出自己的优势。
2、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选择合作教学的内容。小组合作教学虽然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但是在运用小组合作教学时,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内容。有些教学内容经过独立思考学生就能够掌握,如何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不但不会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而且还会打击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浪费学习的时间。可见,内容的选取对合作学习也很重要。对于一些学生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宜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够取长补短,受到他人的启发,活跃自己的思维,提高教学的质量。
3、发挥出小组个成员的优势。小组合作的目的是让各小组成员通过合作有所收获。在小组合作时,教师要调动各成员的积极性,发挥出每位小组成员的优势。各组成员中既有成绩优异的学生,优异成绩偏差的学生;既有性格外向的学生,也要性格内向的学生。如果教师不做好协调,让各小组成员合理分工,那么小组合作学习可能就成为了成绩优等生、性格外向生的学习天地,哪些成绩偏差、性格内向的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不能够发挥出自己的作用,小组合作也就失去了意义。例如:在学习《珍爱生命》这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组织一次演讲比赛,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进行准备。在小组准备过程中,各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有的负责收集资料、有的负责准备演讲稿、有的负责查找相关的演讲技巧、口才好的学生就负责演讲。通过明确的分工,各成员都积极行动起来,为各小组的荣誉贡献自己的力量,也感到了自己的'能力,尤其是帮助一些成绩偏差和性格内向的学生消除了自卑的心理。各小组成员互相带动、优势互补,走到了良性循环的道路上来。
4、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小组合作的基本单位是小组,每个小组都是一个整体,要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就需要每位成员具有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但是现在的初中生合作意识较差,不知道如何去和他人进行合作。教师在教学中要教给学生如何合作、如何与他人相处。教师要让学生懂得尊重别人,当对方发表自己的看法时,要注意倾听,即使自己和他人的意见不同,也要等到别人说完之后,在说明自己的意见。在小组合作中,各小组成员要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尤其是要给予成绩偏差的学生以帮助和鼓励,和他们共同进步。政治课堂不应该是枯燥、乏味的,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合作来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让学生在教学的引导之下学会合作、学会交流,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的能力。
篇10:初中的政治课堂教学研究的论文
一、激发学生思维,促进思辨训练
中学政治教材的重构,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究的基础上自主学习,享受知识,拓展学生的思维,尊重学生的见解,欣赏学生的个性,增强学生学习能力。例如:“感天动地的抗震救灾和抗雪救灾,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神七航天员实现中国首次太空漫步,你从这些国家大事中想到了哪些,看到了什么?”“你对节能减排、‘地球一小时’关灯接力活动、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等事件怎样理解?”这些设计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火花。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身想法,多角度探究。在思想的交流和观点的交锋中,“尊重公民人格尊严权,以合理合法手段维护公民权利,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生态文明,落实科学发展观”等关键知识点会自然呈现,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扎实的训练,比死记硬背的要牢固实效。
二、弘扬人文精神,体验课堂理性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知识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远远不是课堂所能包含的。通过网络、电视等媒体了解国内外时政及社会新闻,对学生来说已经习以为常。在新兴词汇的表达与使用上,学生甚至还超过教师。如果教师继续循规蹈矩地预设课堂教学过程,那么,他们反而会成为学生的笑点。例如,类似于“中国海军护航编队赴亚丁湾海域联手国际社会打击索马里海盗、世界金融危机、朝鲜核问题”等时事政治或社会新闻,学生们都有较多的兴趣和讨论,并希望在进一步了解中获得认识提高。事实上,这些都是学生积极学习的体现。教师应通过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在学习需求的促动下自主感悟“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政治文明建设,思想道德与精神文明建设。社会责任意识”等观点。当教师和学生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学生共同搭建起以课堂为基点的学习空间时,师生交流,展开辩论,分享精彩,情理结合的课堂由此洋溢着人文气息,学生在教师引领下奔向知识的海洋。
三、关注学生情感,感受人性的品质
在初中的政治课程所建构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的三维目标排序格局中,知识的掌握是基础,学习方法与实践技能的运用是保障,而学生正确人生价值观的形成和情感的升华才是核心目标。教师要善于从社会与人生舞台上积累和挖掘情感素材,帮助学生通过潜移默化的情感事件发现自身的品格优点,从而奠定人生价值观的基础。例如,通过四川汶川大地震后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抗震救灾的可歌可泣的现实素材,教师引领学生在情感深处感悟党和政府关爱生命,尊重人权的动人旋律,感悟抗震英模勇救他人的高尚情怀,感悟普通民众团结互助的公民道德之光,感悟灾区同胞不屈不挠、勤劳勇敢的感人乐章,感悟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通过北京奥运圣火传递以及残疾运动员金晶等海内外华人保护奥运火炬的素材,教师引领学生感悟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的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感悟礼仪之邦中国人民的精神文明风采和高度社会责任感,感悟我国国际地位和综合国力日益提高的自豪与荣耀;……学生从这些情感资源获取感悟的过程中,不仅巩固深化了对相关知识的回顾与理解,而且逐步养成活学、活用政治的良好意识。
四、关注平常生活,开展课堂实践
在中学政治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不是追求表面上的热闹欢快,而是激发学生课堂实践的思维积极性,增强学生品德情理行合一的动力。例如,教师布置学生了解家人工作的特点,调查地区经济行业发展情况,并联系自身消费、逛街等活动参与情况,来理解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比如:有学生说电厂的组长,母亲是抄表员(国有);有学生说父亲在银行上班(国有),母亲在超市工作(私营);还有学生说爷爷奶奶在住宅小区里开了一间杂货店(个体)……在对生活与社会素材的分析探究中,每个学生都循序渐进地展开研究学习。于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分别有多种表现形式”等知识观点顺理成章地被学生掌握,显然这样的理解感悟会深刻得多。新课程改革无论在课程意识的确立还是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上都发生了变化。新课程的民主性、开放性要求教师关注学生意识、习惯、能力的培养,以教材为基础,充分利用和开发各种课程资源,教师不再照本宣科,而是重视对教材的补充、拓展,同时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在课堂的情与理的交流感悟中获得知识。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生通过创造性思维展现出实践灵性,由此享受知识学习的愉悦感和能力提升的成就感,更享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升华的自豪感。
篇11:初中的政治教学的研究论文
初中的政治教学的研究论文
摘要:初中的政治学科涉及到培养初中生的品格和修养,对树立中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必须做好关于政治学科教学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导入设计;初中的政治;教学
课堂效果与课堂质量如何均与课堂导入存在直接关联,导入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这对于政治课堂教学而言依然适用。因此政治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爱好、兴趣,精心设计课堂导入内容,促使学生能够快速融入课堂学习之中,共同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提高学习效果。
一、精心设计课堂导入的目标
兴趣是学习的引导者,政治课堂导入设计要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目标,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这样才能够进行深入的政治学科内容探究与学习;政治课堂学习内容对学生全面综合素质的培养起到积极作用,学生融入到课堂学习之中,才能真正体会知识,并深入理解政治知识,从而树立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课堂导入时,充分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为学生提供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1]。故而,精心设计课堂导入要以创设和谐课堂为目标。
二、初中的政治教学课堂导入设计方法探析
(一)多媒体教学方式导入
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社会经济、科学技术都迅速发展,获得空前的成果。其中信息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发展促成了多媒体行业的诞生与成熟,多媒体技术以及多媒体设备为教育行业提供了最为先进的教学支持。多媒体教学方式改变了传统课堂上一讲一听,单调枯燥的教学场面,融入了动态的教学视频等丰富的教学资源,这种耳目一新的教学方式成功的吸引了初中生的感官,也成为政治教师设计课堂导入的主要方法。政治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电子白板等具体的多媒体教学方法,制作重点课堂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直观、新鲜的动态画面,以此来帮助学生进入课堂学习之中。在讲到“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内容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从数据库中选择一些建国前后的图片,为学生展示祖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历的史实,为学生学习接下来的内容奠定感情基调,还可以利用微视频向学生播放一些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展现新生活的画面,具体可以选择《神州吟》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篇章,利用丰富的画面和声音激起初中生的满腔热情,让大家徜徉在对祖国历史的探索之中,这样初中生就会报以强烈的感情,充分的了解政治课堂内容。
(二)时事新闻方式导入
时事新闻已经逐渐进入到政治考试范围,时事政治不仅是学生必须关注的内容,同时也可称为教师精心设计课堂导入的资源[2]。例如在某中学,政治教师计划让学生们自行采集时事新闻材料,在课堂开始后推行五分钟展示环节,让学生自行对搜集到的时事新闻进行讲述、评论,并为同学解答疑问。比如说,一名同学讲述的是我国发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其对神舟十一号发射时间、发射地点、飞行员的情况都作了陈述,并且通过自己的理解表达了对这次成功发射神舟十一号的敬佩之情。政治教师可以在学生展示之后,向大家补充知识内容,神舟十一号飞船发射太空,会与“天宫二号”进行交会对接,是我国航空事业的又一大举措。通过时事政治新闻的导入,学生们不但能够提前在课余时间主动搜集相关资料,加强理解记忆,还会增强大家在课堂上的讨论力度,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大家踊跃发言,表达自己的看法,这将会大大提高学生的政治学习能力,促进政治课堂教学质量。
(三)联系生活实际方式导入
生活是一本百科全书,在生活中处处可见知识、智慧。将生活实际与课堂学习联系起来,可以通过学生们熟悉的环境、话题带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从生活中的乐趣观察政治理论知识。政治课程书本内的知识都是文字性、理论性的,比较枯燥乏味,当学生看到长篇课文后就会不自觉的降低学习兴趣,如果将政治课本知识趋于生活化,从生活实例中进行剖析,会将学生带入到最平凡的情景之中,使学生放松心态,快速运转大脑思维,能够主动汲取政治学习知识内容。例如苏教版初一政治课本第二课为《天生我才必有用》,教师在课堂导入设计过程中,可以将学生们的特长、爱好都提前记录,在上课时向大家提问“同学们都有什么特长”,此时学生们会选择自己最骄傲的特长进行回答,比如说某同学小A回答自己最擅长跳舞,并且已经在很多地方进行过表演,教师听到后给予小A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并且借此来引出课本内容“要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
(四)艺术熏陶方式导入
艺术导入方式也是课堂导入设计的一个重要手段,这里主要讲的是诗歌、辞赋、音乐三种,尤其是音乐可以通过不同曲调给学生展现身临其境的艺术效果,烘托气氛,引起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3]。在学习《自强自立》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利用自强自立主题的歌曲渲染课堂气氛,比如选择《男儿当自强》与《铿锵玫瑰》。首先为学生播放《男儿当自强》,歌词之中处处显示自强不息,永无畏惧的精神,高昂的曲调与分明的节奏带动学生们跟着唱起来,然后播放《铿锵玫瑰》,激昂的音乐响起,点燃了课堂气氛,学生们欢欣鼓舞,提升了士气。之后教师趁学生们心灵震撼之际,提出课本问题“大家对自强自立有哪些看法”,同学们纷纷踊跃发言,表达自己的理解,课堂结束后大家仍然意犹未尽,这正表明歌曲导入方式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潜在能力,从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好的开始才会促进进一步的发展,精心设计课堂导入能够为政治课堂教学创设充分的条件。本文对精心设计课堂导入的方法进行了探究,发现多媒体教学导入方式、时事新闻导入方式、联系生活实际导入方式与艺术熏陶导入方式都可作为课堂导入设计方法,在实践中建议教师根据不同课本内容恰当选择导入方法,引起学生兴趣,创设和谐课堂,以便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慧颖.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导入现状及应对策略[D]华中师范大学,
[2]骆云清.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的政治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
[3]李玉静.高中思想政治课导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D]河北师范大学,
篇12:初中政治教学的研究论文
一、在进行初中政治教学时,政治课堂的教学要让学生有一种亲近感。
政治是一门极具时代感的课程,在现代的政治教学中,教师都十分注重把教学内容和生活相结合。
但是,在联系生活进行教学时,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真情实感。
在教学素材的选择上,教师要做到从身边的小事进行选择、学生的实际进行选择。
政治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如果在政治教学时,教师高谈阔论、夸夸其谈,脱离学生的实际,学生在理解上就会感到困难,对政治学习也会失去兴趣。
在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时,教师要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和情感的实际问题,从小处入手。
在进行问题的解答时,也不能够讲大道理,要让学生从答案中发现知识的用处,去指导学生的思想和行动,让学生感到有一种亲情感。
例如:在学习《做情绪的主人》这一课时,教师可以从学生自己的情绪入手进行教育。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前不久的一次小测试进行教学。
在这次测试中,有的学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感到非常高兴,在学习上也有了动力。
但是,有些学生由于某种原因,考试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水平,从考试之后就一直情绪低落,对什么也提不起兴趣。
有些学生虽然也没有考好,但是他们积极地从中查找原因,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当中。
通过以上的事例,让学生懂得情绪对我们的影响,让他们认识到学会调控情绪的重要性,学会怎样去调控自己的情绪。
再如:在学习《学会拒绝》这一课时,教师可以从学生身边的诱惑入手,如金钱、网络等等。
让学生认识到各种诱惑的危害,在面对种种诱惑时,应该怎样去拒绝。
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感到了知识的亲切,不仅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可以用它指导自己的生活。
二、在初中政治教学中,要把教学内容和实际相结合。
政治是一门与时俱进的学科,在政治教学中要把政治教学和当前的实际相结合。
教师要把政治教学融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融入到社会当中。
初中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抽象思维能力较差。
对于初中生来说,让他们通过具体的事物和生活进行知识的学习,比单纯地从课本上学习效果要好得多。
通过实际感知所获得的知识学生的印象更深刻,运用起来更加便利。
在政治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情况,精心选择教学案例,让学生通过案例的学习,知道本部分所讲授的知识。
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课堂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高。
当今社会发展迅速,要让政治教学跟上时代的发展,教师就要不断地进行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丰富自己的课堂教学,让学生被自己的教学魅力和渊博的知识所感染,喜欢上政治学习。
教师还要鼓励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政治学习。
例如:每天晚上看《新闻联播》;经常阅读报纸、杂志以了解国内外的变化;教师还可以在每次政治课堂上为学生留出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时事政治的解说,发表自己的看法等等。
这些方法,都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时,进行理论和实际的相结合,教师还要做到优化政治教学的结构。
生活化的情境教学得到了大多数教师的重视,但是,有效些教师在运用生活化教学情境时,只是加入了相关的情境,活跃了课堂教学的气氛,而没有考虑这种生活情境是否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有些课堂看似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很高,但是教学效果并不明显。
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所设计的生活情境一定要实现其有效性,并发挥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留出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教师要注重让学生把在政治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运用,在政治教学中,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死记硬背、提高政治成绩并不是教学的目的,最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政治的'学习形成健康的人格和思想品质。
学校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是学生活动最多的地方。
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都要注重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规范学生的言行。
班级和学校可以举办各种活动深化学生的思想意识,让学生把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严格要求自己。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在政治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课堂教学。
只有在学生的参与过程中,才能够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作者:沈瑞萍 工作单位:内蒙古凉城县四中
篇13:初中政治教学的研究论文
一、营造氛围,诱导自主学习
第一,巧设情境,诱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在初中政治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把握搜集、处理与运用社会信息的技能与方法,使其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出疑问,善于反思。
而疑是思之始,学之端。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实际,巧妙设置问题情境,以问题驱动学生自主探究、收集信息、交流互动,诱导学生运用政治知识来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知识与信息运用能力,并学会质疑提问,把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
例如:教学《多彩情绪》第一目《人之常情》时,巧设问题情境,营造良好氛围,运用合作互动学习方式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合作学习精神。
比如导入环节,教师可出示几幅图片,引导学生思考:①我的好朋友和我发生了矛盾,这几天一直不理我,我感到……②看到刘翔夺得奥运冠军时,心情是怎样的呢?将学生引入“多彩情绪”的学习意境中,再呈现相关案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试着总结情绪的特点。
第二,结合生活实际,拓展教学空间。
在现代教育中,教师需要突破课本与课堂,注重拓展性学习,即利用与开发校内校外资源,结合生活实际,依托基础性学习,适当延伸拓展,让学生接触更多的知识,视野更为开阔,促进学生个性化、创造性发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如教学《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学会善待他人,尊重他人”的交流会,要求学生课前收集身边的相关实例,或通过网络途径收集相关资料、案例或故事等,分享交流,深化认识,升华情感。
再如学习《多彩情绪》时,教师可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要求他们分组合作收集所需素材,包括案例、图片、编演小品、手抄报等,然后课堂上小组交流分享学习成果。
或者组织学生进行“辩论会”、“新闻发布会”等专题活动,让他们体会政治在社会生活中的运用,从而提高学生热情,让学生善于发掘社会生活中的政治现象,主动记录,主动学习。
二、指导方法,学会自主学习
在初中政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教师还需要指导学生掌握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选出有效学习策略,从而更自觉、更主动地学习与探索。
当然,此处的学习策略的内涵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指知识技能学习,形成认知方法及策略。
另一方面,指结合自身实际选择适宜的学习方法,形成自我调控与反思的有效方法与策略。
当学生把握有效学习方法与策略后,才能调控自我,善于自主学习、创造性学习。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由如下方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促进学生认知策略与反思策略的发展。
第一,预习指导。
在学习过程中,预习既是正确的学习习惯,也是有效的学习方法,可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因此,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在指导学生方法时,就包括了预习方法指导。
①粗读课本内容,浏览章节目录,明白整体结构。
②细读课本内容,明确重点难点。
③梳理知识结构,标记疑难问题,提出疑惑。
如学习《要“鱼”还是要“渔”》时,可要求学生根据“学案”进行自主预习,把握预习方法。
理解课题,思考“鱼”和“渔”各指什么,“授人以渔”与“授人以鱼”的含义与区别。
第二,指导解题思路与技巧。
①弄清问题,知道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②弄清涉及了哪些知识点,可以运用哪些知识来解决问题。
③梳理解题思路,逐步分析、解题。
④运用清晰而正确的语言灵活表达观点,解决问题。
⑤思考联想,看是否还有其他解题方法,打破定势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作业练习、问题探究来训练学生解题思路与能力。
第三,综合归纳,发散迁移。
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展开问题探究,引导他们观察现象,通过分析思考而发掘出知识规律,并试着运用自己的话语来表达问题,总结归纳结论。
同时,问题还需要具备开放性、综合性,让学生形成发散思维,学会综合运用知识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思考与分析。
另外,在习题与练习时,教师需要运用一题多解、一景多用或者一题多变等训练方式,培养学生发散、迁移与思考能力。
比如,常言道:“父母恩难报,难报父母恩。
”请看漫画《给父母磕一个头》,回答如下问题:①你们赞同“给父母磕一个头”的报恩的做法吗?②作为初中生,你觉得现在感谢父母的事情是什么?这属于开放性问题,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反对与赞同均可。
这样,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使其多角度看待问题。
作者:陈国荣 工作单位:江苏省射阳县特庸初级中学
篇14:中小学声乐教学策略研究论文
中小学声乐教学策略研究论文
摘要:作为中小学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声乐教学旨在提升学生的艺术特质,培育学生良好的音乐素养。在新课程背景下,声乐教学要紧扣《音乐课程标准》,致力于培育学生的审美能力、感受能力及创造能力,并借以陶冶学生情操,提升综合素质。声乐教育工作者应积极研习新课程标准对于中小学音乐教师素质的要求,革除传统声乐教学在理念和模式上的弊端,进而探索出契合新课程要求的中小学声乐教学路径。为此,本文从声乐教学的相关概述入手,对新课程赋予中小学教师的基本素质要求予以分析,着重就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小学声乐教学策略予以探究,以期为优化中小学声乐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提供可行借鉴。
关键词:新课程;中小学;声乐教学新课程
提出:“要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演唱、演奏、聆听、综合性艺术表演和即兴编创等音乐活动,激发学生富有情感地歌唱。”在愈加重视素质教育的当下,艺术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重要性日臻突出,声乐教学业已成为中小学的必修课程之一。作为音乐课堂上的主要内容,声乐教学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还能起到洗涤身心,净化心灵,升华智慧的作用,对学生的感染和熏陶意义不言而喻。
一、中小学声乐教学概述
1.声乐的概念
所谓声乐,其又被称之为艺术歌唱,是指将艺术化的语言和科学化的歌喉相结合,塑造出鲜明生动,悦耳动听的听觉形象,以此来表现出语意高度凝练的歌词以及典型化、情感化的旋律音调,借以抒发思想情感并进行二度创作的一门音乐表演艺术。声乐作为一门语言化和情感化的艺术,能够有效激发人的内在情感,并激起内心共鸣。中小学声乐教学的开设不仅给予了学生基本的声乐知识,还起到了培育学生音乐素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
2.中小学声乐教学的作用
(1)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歌唱水平完整的声乐教学不仅包括音乐的发声技巧,还涵盖了对歌唱的整体结构、艺术形象以及情感表达等方面的把握。通过这一完整的教学系列,能够强化学生对于气息和共鸣的控制,加强对音色的锤炼,并精准把握艺术表现力。同时,声乐教学还能训练和强化学生对于歌曲的艺术感知力、想象力以及理解力,促使学生以自身良好的艺术审美观为尺度来实现与音乐的情感交融,以最好状态展现音乐形象。(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对一首歌曲是否成功演唱的评判,不仅仅是音乐技巧的良好发挥,更需要演唱者内心情感的发挥,真正做到用心演唱。如果缺乏了对音乐的心理感受,将很难表达出作品的内在情感和蕴意,无法唤起听者的审美共鸣。因而,艺术修养是歌曲演唱的成功所在。声乐教学理论传输和技能教授,对学生浅移默化地影响和渗透,逐步树立起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3)有利于树立学生的审美观念声乐教育全面而具体地概括了声乐审美教育的系统结构,并充分解析了施教者与受教者学习、研究的具体内容,通过对声乐审美教育基本方向的规范,引导学生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正确辨别美丑,以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念和审美观念。
二、新课程标标准对中小学音乐教师的素质要求
1.中小学声乐教育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传统的中小学声乐教学模式以书本为中心,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强调填鸭式的理论传输和机械式的技能训练,忽略了学生对于声乐的领悟和感受。新课程标准的出台要求中小学声乐教育要坚持学生本位思想,立足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学习方式的养成。同时,新课程还要求中小学音乐教师强化对学生的引导,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实践中,以亲身行为体验音乐过程,以达到满足学生内在需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目的。由此可以看出,新课程旨在关注学生的实际收获和心理体验,其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要求中小学音乐教师必须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2.中小学音乐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体系
传统的声乐教育要求教师在具备扎实专业知识的同时,需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以能够胜任常规的教学工作。但随着音乐教学改革的持续推进和日臻深入,传统教学模式的滞后性不断凸显,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被置于了教学中心。与此同时,新课程强调声乐教育与实际生活的关联性,注重对学生审美素养和人文精神的培育。而这就要求音乐教师适时更新和拓展知识体系,在自身知识不断丰满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多领域、宽范围地汲取与声乐相关的学科知识,通过对诸如历史、文学、民俗等学科知识的涉猎,形成开放性的知识架构,实现思维和想象力的拓展,以更好地理解声乐的内涵。中小学音乐教师应抓住一切学习机会,不断充实自我知识体系,以适应新课程下的声乐教育,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3.中小学音乐教师要秉持创新理念
新课程背景下,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身心健康被置于了重要位置,而积极营造有利于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声乐教育氛围成为了新课程背景下的题中之意。作为求知欲强,价值观念正在树立的群体,声乐教学的内容和形式直接关乎中小学生的接受和吸收程度,进而影响到其身心发展。因而,新课程背景下的声乐教育要着力体现内容的丰富多彩性和形式的生动多样性,通过有效的互动手段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满足中小学生对于声乐内容的探索和求知欲望,进而以饱满的热情主动投入声乐学习中。在这种全新且活络的声乐教育活动下,音乐教师也必须与时俱进,秉持创新思维和理念,及时发现和探索教学中可调动学生兴趣的细微之处,在创新的驱动下实现与学生的共同发展进步。
三、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声乐教学的具体策略
在新课程对学生主体地位的高度关注下,中小学声乐教育就应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丰富和拓展教师的知识体系,促使教师以开拓创新的思维来对传统的声乐教学实践予以改革,以使声乐教学的内容、形式、手段能契合新课程的要求。
1.重视声乐理论教学
新课程要求锻造专业技能强,综合素质高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对这些教师而言,理论知识处于基础和核心位置,是实现一切素质拓展的前提。因而,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教师除了要具备较强的声乐演唱能力,更需具有基础的声乐理论讲授能力以及相应的教育能力,从而使得声乐知识能够顺利传输给学生。但实践中,中小学声乐教学对于科学理论部分的重视程度不足,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还是以经验为主导。尤其是在个别的声乐课程中,只强调了技能的机械式训练,忽略了一些基础性理论知识的讲授,从而导致声乐教育缺失了理论依托,系统性严重不足。长此以往,不仅会削弱中小学音乐教师的理论教学能力,还将导致教师理论知识的`弱化,只能够唱,而无法说出唱的理论。事实上,完整的声乐教育并非知识技能和技巧的叠加,它必须以理论知识为依托,在理论的指导下帮助学生形成感性与理性认知并存的学习体系,实现声乐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因而,声乐教师要摒弃对声乐理论教育不甚重视的现状,将声乐教学置于科学系统的理论基础之上,根据声乐学习的完整性和实用性特征来展开理论课程,从音响学、生理学等诸多角度进行全面而深刻的剖析、讲解,对发声的原理,歌唱的姿势以及声乐的发展历程等予以梳理认知,使得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和掌握声乐理论知识,进而提升演唱技能和音乐素养,为适应不断提高的声乐教育要求奠定基础,培养既熟知理论,又深谙技的新时代学生。
2.突出声乐实践教学
艺术实践作为声乐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对声乐教学而言是极为必要的补充和促进,缺失了艺术实践的声乐教学,将难以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声乐艺术以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娴熟的专业技能为基础,而艺术实践则是声乐理论的最佳表现与检验。因而,中小学音乐教师要竭力拓展课堂教学,尽可能延伸至课外的声乐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广阔的艺术实践空间,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的同时,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创编活动,充分挖掘学生对于声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挥学生的声乐艺术潜质,锻造其组织和自行编排声乐节目的能力。在学生编排声乐节目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发挥引导作用,协同和指导学生广泛开展音乐剧、歌伴舞等形式多样的声乐活动,借此艺术实践形式来丰富学生的声乐理论知识,提升学生的声乐技能,实现中小学生的多元化发展。
3.尝试集体与个别教学相结合的形式
在传统的声乐教学中,一对一的教学模式是主导,它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旨在根据学生个人的嗓音条件和综合素养来进行培养,进而制定适宜个人发展的教学方案,并因材施教地展开具体课程。毋庸置疑,一对一的教学模式体现了声乐教学的高度针对性,效果明显,且能充分发挥学生的音乐潜质,凸显学生的艺术个性,是促使学生掌握基本发声技巧,提升声乐能力的良好途径。但不容忽视的是,新课程背景下的声乐教学是面向所有学生的教学,而非针对个别学生,其讲求团队和整体性,致力于对每一个中小学生音乐素养的开发和培训。因而,为契合新课程教育理念,中小学声乐教学就需尝试集体性教学,通过声乐理论知识、发声的基本方法、呼吸的正确方式以及科学的共鸣训练等共性问题来发挥其对于教学的正面引导作用,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基础的声乐知识。与此同时,还可以借助对唱、二重唱、小组唱等形式进行集体声乐训练,将集体学习与一对一教学有机结合,通过组合灵活,形式活泼的教学方式实现个性化与集体化的互补,打造生动有趣的教学环境,并在集体声乐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开拓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四、结语
声乐作为一门兼备技术性和实践性的学科,对于培育广大中小学生学生的音乐素养,树立起正确的价值和审美观念有着重要作用。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过度依靠教师的经验,忽略了科学理论和技能培养的重要性,削弱了学生对于声乐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使得声乐教育流于形式。在新课程背景下,声乐教育的作用和地位日臻突出,其对于中小学生素质发展的深远意义也愈加得到关注和重视。因而,中小学音乐教师要紧随《音乐课程标准》,摒除滞后的教育理念,积极探索全新的教育方式,通过多样化、生动化、情趣化的教学手段来燃起学生对于声乐教学的兴趣,进而充分发挥声乐教学的积极效果。
参考文献:
[1]马克.声乐教学中模拟情境教学的研究[J].音乐生活,(5).
[2]尹维新.论声乐教学对素质教育的促进[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9).
[3]巩丽美,高峰.当前适应中小学音乐新课程的高师声乐教学改革刍论[J].文教资料,2014(1).
[4]胡桂荣.浅议声乐发展的融合性[J].戏文,2015(4).
篇15:初中历史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论文
初中历史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论文
[摘要]提高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是中学历史教学的关键。在历史课堂中,应从多角度、多层面进行实践,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具体策略主要包括:建立和谐的师生情感;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以及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多种手法的综合运用,最终能够增强历史课堂的趣味性、有效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教学;策略
历史是人类过去的活动,是已经发生的人和事,无法重现。但历史又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初中阶段的历史课程,由其内容决定了不仅是大量历史知识的集合,更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学习的主体是年龄在13-15岁左右的青少年,教学的内容涵盖整个中国通史以及大部分世界通史,所以尖锐的矛盾便突兀的呈现出来:学习主体年龄小,理解力和接受能力相对较差,而学习内容浩如烟海。农村中学又因为环境较为闭塞,学生的视野狭窄,历史素材积累少,使得初中历史教学显得困难重重。
一、问题的提出
课堂,是历史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就直接影响着历史教学的效果。什么是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呢?其内涵是教师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依据课程标准,整合教材,有序地制定和实施课程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提高,以最优化的效率提升学生的兴趣,促进教师与学生和谐发展的教学活动。从学生的角度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历史学习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从教师的角度来讲,有效的教指的是促进学生学的教。它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直接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得更多、更快、更好、更深;其二是间接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会了学习,掌握了学习方法,提升了学习能力,达到了不需要教。直接促进是立竿见影,能够即时显现成效的;间接促进是着眼于长远的。相对而言,前者是短效的',后者是长效的。对此,教学论专家余文森教授作过很通俗的解释:“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简而言之,就是最大限度地达成教学目的,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怎样在有限的45分钟内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呢?教师就要从教学方法、策略上下一番功夫。试想:如果教师的传授方法不得当,学生是否就会感觉枯燥乏味、从而昏昏欲睡呢?答案不言而喻。所以要想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教师就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以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初中历史有效教学的策略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呢?我个人认为,在历史课堂教学活动中应采取以下策略。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情感
所谓和谐的师生情感,即一种亦师亦友的情感。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自古有言:亲其师则信其道。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人的头脑装进另一个人的头脑,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孩子的心是纯洁的,师生之间只要建立起融洽的情感关系,学生就会喜欢这位老师,同时亦会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这样就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每个孩子都是一座金矿,每个人都希望自身价值被别人发现,然后加以肯定。当一个学生感到自己被老师尊重、欣赏、接纳时,他就会全心全意地与老师配合,并以百倍的努力回报老师,从而也使自己的学习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此法可谓一举两得,相得益彰。因此,教师要和学生交心,建立密切的师生关系。课下多和学生聊天谈心,既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又可以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对他的关心和爱护。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古人在很早就提出了“教无定法”、“因材施教”的理论,今天的我们更要充分利用历史学科的特色,以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因每个学生的特点而异,使历史课在孩子们心中不再是暮气沉沉的老者,而是神采飞扬的少年;使学生愿意亲之近之,而不是惧之远之。历史内容的学习,需要教师的激情讲解。在课堂上,教师用眼神、表情和其他肢体语言来吸引、打动学生,使学生的学习情绪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活跃的状态,从而引起共鸣:我们一起为我们古老而灿烂的文明欢呼雀跃,一起为近代以来中国遭受的种种屈辱潸然泪下,一起为在实现民族独立与解放的进程中牺牲的无数先烈肃然起敬……当师生都能全身心地沉浸在课堂中时,无论是知识的传授还是知识的接受,都能达到最佳状态,取得最“嗨”的效果。当然,此非一日之功,而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的一种默契,一种思想上的契合度。在历史教学中,我们还可以通过让学生讲历史故事,改编历史短剧,模拟科举考试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学习“三顾茅庐”时,采用让学生扮演角色,体会情境的教学方式:请同学们分别扮演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门童等角色,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感悟,借助表演,展现出刘备如何三次拜访诸葛亮,张飞、关羽如何显得很不耐烦,最后刘备终于请到了诸葛亮,并成就了一段佳话等,让学生从中体会刘备为成就大业而三顾茅庐的辛苦。通过创设教学情境,不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引导了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变被动接受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在这些活动中,教师是观众,学生是演员,观众要对演员的表演给予肯定,要对演员的付出给予鼓励。当学生感受到通过自己努力所取得的成果时,就进一步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这样既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及组织能力,还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习历史的热情。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营造活跃的课堂氛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这就要求教学过程应当成为师生共同建构知识和人生的过程。学生的成长不仅是身体的发育,更是心智和知识的累积,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多参与,引导学生发现实际生活与历史知识间的联系,使其找到生活中的“历史”。同时,教师也要有选择地利用各种生活资源(比如文学作品、影视作品、民间故事和传说等)服务于历史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加生动和丰富的学习内容,展示更加直观、鲜活的历史知识。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充分挖掘当地的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组织学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历史博物馆等地方进行参观。在课余时间,提倡学生研究所能接触到的村志,多与家族中或村子里年长者聊天,通过因地制宜地利用学生身边的资源,使原本枯燥死板的历史知识形象化,赋予历史教学鲜活的生命力。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
在今天的信息社会里,多媒体教学已经普及。虽然农村中学对多媒体的使用层次还比较低,但我们仍要努力借助这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化静为动,再现一些历史情景,增加学生对历史的感性认识,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般地去感知历史,从而激发学习历史的浓厚兴趣。对于初中生来说,历史学习的最大困难之一就是无法把抽象的思维用具象的模式在脑海中形成概念,也就无法更好地去理解。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恰好弥补了这一缺陷。我们既可以借助多媒体把一些历史事件进行一定程度的还原,又可以把一些珍贵的历史资料,包括声音、照片、录像等,通过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进行放映。这对初中生学习历史知识起到了很强的推动作用。如讲到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艰苦奋斗时,可以用同学们熟悉的歌曲《南泥湾》导入,让学生在优美的歌声中感觉到南泥湾从“到处是荒山,没有人烟”到“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变化,使学生不由自主地思考:南泥湾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从而组织学生从背景、措施等方面开展小组讨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始终以《军民大生产》的旋律贯穿其中,让学生感受当时人们身上洋溢的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并激发自己积极向上。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历史知识,而且也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初中历史有效教学的反思
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门很有研究价值的教学艺术。我只是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简单从几个角度进行了浅层次的分析,还有很多不足和需要指正的地方。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需要教师坚持不懈地努力。我相信:只要我们有善于发现的眼睛,有勇于尝试的胆量,有敢于坚持的勇气,那么,一切都不是问题。陶行知先生曾说:“做先生的,应该一面教一面学,并不是贩买些知识来,就可以终身卖不尽的。”综上所述,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去组织教学,加强学习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有效合作,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把初中历史的有效教学落在实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在当今的信息化条件下,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长流水”。所以,作为农村的一线教师,我们必须更新理念,加强学习,提高素养,善于反思,勇于创新,勤于实践。我们要积极面对挑战,努力克服不利因素,学会灵活运用多种方式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让学生在乐中学,趣中学,提高学习效率。
篇16:幼儿园学前教育教学策略研究论文
一、游戏活动在幼儿园学前教育当中的主要作用
1.实时促进孩子们的健康发展
在幼儿阶段,孩子们除了学习以外,身体的健康生长发育也是十分重要的,而游戏活动本身是较为自由的,孩子们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有意思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儿童的身体能够普遍呈现出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状态。在进行幼儿游戏活动的时候,教师科学随意选择各种游戏的方式,不断进行创新,使得幼儿感受到游戏的趣味性,愿意积极地参与进来,进而实时促进孩子们的健康发展。
2.改善幼儿的实际认知
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们往往需要与老师及其他孩子进行实时的交流,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不自觉地进行语言和行为上的模仿,努力追随大人的脚步去思考一些外界的问题。虽然他们的行为在大人的思想里认为比较幼稚,但是其本质上属于幼儿获得社会经验的一种重要方式,能够改善幼儿的实际认知。
3.推动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在游戏活动的参与过程中,虽然教师是整个游戏的主导人员,但是儿童在其中彰显着较高的主体性,儿童需要亲自制定游戏规则,并遵守共同制定的游戏规则,严格监督身边同伴的各种游戏行为。而整个游戏的过程属于儿童社会性意识的发展过程,有利于儿童健康地生存和发展。
4.培养幼儿的创新思想
通过游戏活动的参与,儿童的想象力能够得到持续的拓展,尤其是在一些抽象的游戏活动当中,需要学生进行自由而大胆地想象。他们往往会把自己想象地无所不能。虽然严重脱离了现实,但是从本质上而言,在这种思想的长期推动下,幼儿能够形成完善的创新思想,一旦遇到各种问题,也能够通过开阔的思维路线加以解决。
二、幼儿园学前教育的游戏内容开展
1.游戏需要满足幼儿的不同需求
在新时期的教学改革过程中,幼儿园的教学要求直接规定着幼儿园教育需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分别关注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进而保证每个幼儿都能够有个性地成长起来。在幼儿园学前教育开展游戏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将儿童的实际发展要求作为第一位,接着由幼儿选择相应的游戏内容。同时,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很多游戏内容都不是单个学生所能完成的,因而还需要寻找合作伙伴,这样的状况使得学生还需要选择自己的合作伙伴。在具体的游戏创设上,可以选择“小羊和大灰狼”“小企鹅建房子”等游戏,使得幼儿具备较高的参与积极性,并能够在游戏活动中得到实时地成长。
2.完善游戏的体验性内容
儿童的想象力十分丰富,并且有着无拘无束、天马行空的特点。在实际的幼儿园学前教育游戏教学活动当中,为了满足幼儿园的想象力要求,教师往往需要在基础的游戏内容上再进行深层次地完善和创新。比如,在上面的小企鹅建房子活动当中,教师需要积极组织儿童对各种建筑物进行科学地参观,并且让儿童努力搜集相关的图片和资料,使得儿童具备深层次的`记忆内容,进而在感性认知的基础上,开展各种趣味的游戏活动,推动整个教学成果的有效提升。
3.拓展游戏的开展范围
在传统的游戏活动开展过程中,往往仅仅局限在校园当中,而幼儿在进行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往往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直接限制。在这样的状况下,学生在游戏活动中所能得到的娱乐内容变得相当少,各种知识与技能的综合收益也较为匮乏。为了帮助儿童在任务的科学驱动下,获得更高的学习认知,只有实时拓展游戏的基础空间内容,才能够全面提高幼儿学习的科学有效性。比如,为了使得幼儿表现出较高的活力,教师可以开展亲子活动,如在学习过马路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校园内选择一部分区域,然后画上斑马线,并选择一个学生在马路对面举着红绿灯标示,每次进行相应的变化,而家长需要联同自己的孩子,科学准确地过马路。通过这一活动的科学开展,不仅能够对儿童的情感体验产生直接的影响,而且能够帮助学生顺利达到健康游戏的目标。
三、幼儿园游戏实时开展策略
1.引导幼儿实时的参与进来
在开展幼儿园学前教育游戏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现一部分学生不容易参与进来,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状况,主要是他们的内心思想并没有接受这个集体,教师需要在这个时候,对幼儿进行科学的引导,帮助幼儿感受到整个教育的趣味性,然后放下心中的芥蒂,实时地参与到游戏当中来。对于不同的游戏内容开展,教师都需要在活动前给予幼儿最为详细的指导,将相关的规则和活动方式完全地告给幼儿,使得幼儿能够产生不一样的认知,接下来的游戏教育也能够发挥巨大的效果,指导起来不会过于盲目。
2.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作用
游戏活动指的主要是在幼儿的主体性之上所开展的各种活动内容,其本身具有主动性和独立性。在整个游戏的过程中,幼儿能够按照自己的实际意愿,选择合理的合作伙伴,并决定参与活动的方式和方法,也就是由幼儿自己决定整个活动的开展方式,由他们自己制定相应的规则。教师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应当充分扮演好指导者的角色,不对幼儿的活动行为进行过度的干涉,否则容易使得幼儿的参与积极性严重下降,不利于健康活动的科学开展。
3.提高游戏活动的趣味性
虽然幼儿对游戏没有太大的抗拒力,但是并不代表幼儿对所有的游戏活动都具有较高的参与兴趣,如果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幼儿园学前教育教师长期选择了过于单一乏味的游戏活动,很容易使得幼儿的参与积极性严重下降。为了避免这种状况的出现,教师需要勇于突破现有的游戏限制,努力提高游戏活动的趣味性,开展一些全新的游戏活动类型,比如在开展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游戏过程中,灰太狼每次都在抓小羊,而且永远都抓不到,这样的活动方式在长期地持续以下,幼儿也会感受到较高的无趣性。教师可以对它进行创新,如在灰太狼的阵营当中,增加一定的成员红太狼,然后由它们共同完成抓羊的任务。在这样的游戏改善下,幼儿的参与积极性能够迅速地彰显出来,相应的活动开展也会凸显出更高的趣味性。
四、结语
游戏本身是一种十分愉快的活动内容,其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幼儿的成长需要,还迎合了幼儿的年龄特征。通过游戏活动的科学开展,能够为孩子们带来相当大的活动趣味性,使得孩子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戏当中。游戏本身能够体现和肯定幼儿的主动特征,并且给予幼儿创新和想象的空间,对于幼儿的未来发展也有着最为直接的教育价值。在有意思的过程中,各种以幼儿活动为核心的学习和教育内容持续发生着相应的作用。因而教师应当将游戏作为幼儿园开展学前教育的主要方式,将各种教育内容完全地融合在其中,进而给予幼儿最为深层次的学习和游戏认知,提高幼儿各方面的认识,促使幼儿能够在健康快乐的氛围中成长起来。
参考文献:
[1]罗秋彦.幼儿园体育区域自选游戏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
[2]孙小小.幼儿园传统体育游戏的开发与应用[D].沈阳师范大学,2016.
[3]闫妮文.太原市幼儿园体育活动内容开展现状研究[D].山西大学,2015.
[4]赵争男.扬州市区幼儿园体育活动开展现状调查[D].扬州大学,2014.
[5]任亮.幼儿多元智能发展与幼儿园体育游戏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