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学论文 > 政治教学论文 >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结构的论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结构的论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结构的论文,本文共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结构的论文

篇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结构的论文

论文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结构是由各要素构成的复杂的综合系统,从静态构成要素和动态发展阶段来具体分析,探讨构建科学合理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结构,有利于更好的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功能,有助于增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

论文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结构;构成要素分析;阶段分析

篇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结构的论文

针对学术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构成因素,阶段比较模糊,没达成一致的情况下,我更倾向于从抽象简化的角度来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结构定义: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结构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各构成要素及其在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矛盾运动和交互作用而形成的若干子运行系统的有机组合。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结构的这一定义,试图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下一个定义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结构是指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的各构成要素及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矛盾运动和交互作用而形成的若干子运行系统的有机组合。

篇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结构的论文

3.1教育者的构建

3.1.1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拓宽自己的视野

在面临现代信息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各种传播媒介的广泛应用,人们可以快速,及时,高效的了解到世界各地的信息,这种高速快捷的信息化时代也导致了各种消极低俗的因素不可避免的充斥在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中;另一方面,由于信息渠道获取的多样性,便捷性,也导致了受教育者在总体上接收到的信息大于教育者所掌握的信息,这样就会产生“信息差”从而使教育者在传统意义上“先知先觉”的权威性丧失。针对此情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要了解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拓宽自己的视野,设身处地的了解大学生所处的信息环境,和他们形成一种相互探讨的氛围,在探讨中引导和沟通,更利于他们接受主流积极的价值信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1.2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加强专业道德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不断的学习,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技能,教育工作的对象是有待进一步塑造的人,因此强调教育者对普通文化知识的掌握,普通文化知识本身具有陶冶人文精神,涵养人文素质的内在价值。教育者理应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此外作为教育者必须具备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为人师表等这些基本的专业道德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心存热爱学生的理念,才能去了解与理解学生,对学生充满热切的期盼,与学生和谐共处,才能深入的去与学生沟通,听到他们的心声,促进与学生的良好发展。

3.1.3重视自身的榜样示范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从根本上说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在心理上施行的确定的有目的的系统影响,从而使受教育者身上养成教育者所希望的品质。教育者本人的品质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必然会对受教育者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孔子就十分重视“以身作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从自身行为规范做起,处处严于律己,做学生的表率,在思想境界,道德情操诸方面真正成为大学生的榜样。现实表明,思想政治教育一靠真理的.力量,二靠人格的力量。教育者的风度,包括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教育对象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3.2受教育者的构建

3.2.1用科学知识充实自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大学生作为青年人正是处于思想最活跃,接受新生事物最快的时期,对各种新鲜事物都充满了求知欲。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们往往在学习上表现出很多问题。有的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平时旷课,考试敷衍。青年学生在大学阶段正是处于学文化长知识的阶段,在这人生最宝贵的岁月中一定要珍惜时间,不断的用科学文化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使自己从文化知识、文化修养层面得到提高。让自己的人生内涵从书本知识中得到丰富。

此外随着我国国际交往的加强,不同民族文化和理念发生碰撞,西方文化不断的进人到大学生的生活中。而大学生正处于生理的成熟期和心理的断乳期,对各种新事物充满好奇,却没有足够的分析辨别能力,西方文化中一些如个人主义、实用主义进人他们的思想领域,产生很大的吸引力和诱惑力。这些都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极大的影响。如何正确处理好外来文化冲击,吸取精华剔除糟粕,最根本的还是大学生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3.2.2培养自我认识与自我评价的能力

自我认识的能力,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身体、性格、气质、能力,心理素质和道德行为的认识能力。大学生由于阅历不深,经验不足,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能力较差,往往会出现很多问题和偏差。他们有时候是骄傲自大,自命不凡,听不进去别人的不同意见,难免会出现错误的决策行为;有时候又妄自菲薄,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缺乏热情和活力。他们情绪波动与自我认识能力的缺乏和不完善密切相关。因此大学生要加强学习如何认识自我,正确的认识自己,剖析自己,加强自我认识能力。

自我评价能力是建立在自我认识能力基础之上,它是指个体以一定的思想道德标准对自己的心理品质、道德行为的分析判断能力。思想政治教育实质上就是受教育者不断的通过自我评价来修正自己的行为,从而使自己的行为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实践活动。通过自我评价,使大学生明确自身与评价标准之间的差距,从而促使加强自我教育,努力的缩小差距。

3.3介体的构建

3.3.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由单一型向丰富型发展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还是比较单一的集中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的理论学习,如通过学校开设的公共课程对大学生进行马列主义理论思想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应该是丰富多样的,不仅仅是马列主义思想的教育,它也应包括一些行为规范教育、礼仪常规教育、社会公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生存竞争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等。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应该围绕着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个中心任务,并根据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丰富和更新。

3.3.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由灌输型向互动式发展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单一,方法僵化,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采取集中于课堂,灌输式的理论课教育,学生学习枯燥无趣,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也大打折扣。随着当今社会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巨大变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也应不断的发展完善适应新的形势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解除“我讲你听”的灌输式课堂教学旧观念。采取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活动形式和教育方法,把单一的学生接受学习,变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结构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研究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结构中的各构成要素和发展阶段,目的就在于构建科学合理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结构,使其更好的发挥整体功能,从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

篇4: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结构的论文

2.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结构的构成要素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结构中相对稳定的构成因素有以下三个。

2.1.1教育者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是指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人。谈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时,有学者认为它是由政工队伍,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要素构成。政工队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力量,是领导组织者。教师队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是具体实践者。管理队伍是稳定学生思想,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辅助力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作为一特定的教育群体,有他自身的特点和要求。

2.1.2受教育者

受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具体教育对象,他是教育效果的直接体现者。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是处于对象主体的地位,他对教育者传递的信息进行选择性的吸收与改造,并通过能动性的认识反作用于教育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教育对象,主要指在校大学生。他们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作为青年学生,他们关心祖国的繁荣昌盛,立志振兴中华,有较强的民主意识,努力学习,立志成才,但是作为青少年群体,他们正是处于人生由少年向成年的过渡时期,具有特殊的生理,心理特点。

2.1.3介体

介体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起到一个纽带联结的作用,它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中介因素。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者作用于受教育者时的信息内容及教育方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充分利用好思想政治教育介体,实现与受教育者的良好互动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效果。

2.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结构的阶段分析

2.2.1施教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品德要求和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教育者在进行施教之前,首先要进行自我教育,对自己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从而缩小一定社会思想品德要求与受教育者原有的思想品德认识水平之间的差距。在这个过程中,社会环境是一个开放的信息源系统,它对教育者施加影响的同时也对受教育者发生影响,教育者通过大量的信息进行评价筛选,然后作用于受教育者,介体在这里起到一个纽带互动的作用。

2.2.2模塑阶段

模塑“顾名思义也就是模仿塑造,这是主要从受教育者自身的角度出发来进行阐述的,是受教育者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实际上就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帮助和引导受教育者,使其形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期望的思想政治品德过程。受教育者只有根据教育者的要求不断通过自身的”模仿“塑造”从而达到一定社会或者阶级所期望的思想政治品德。这种塑造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一是促使社会成员形成符合特定阶级利益的思想政治品德。二是纠正社会成员偏离特定社会和阶级的思想政治品德,使其思想政治品德与社会和阶级所期望的大体一致。大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要根据教育者提出的要求和自身的思想道德发展水平,不断的进行自身模塑,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水平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四有”新人等对大学生的要求。

2.2.3互动反馈阶段

这一阶段是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最终体现。受教育者通过第一阶段在接受到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施加的影响后,以自己已有的认识水平为基础,通过模塑阶段的选择,消化,吸收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政治品德,然后把获得的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受教育者的道德认知通过道德行为作用于社会,并通过一定的社会评价反过来作用于教育者,使教育者了解到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效果。教育者可以根据受教育者的实际教育效果进行质的评判和量的估价,针对受教育者偏离教育目标的状况予以“端正”,最终使思想政治品德符合预订的目标。

篇5:高校贫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概述论文

高校贫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概述论文

1贫困学生的主流思想积极向上,但是个别消极

当前高校中,贫困学生的思想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他们思想要求进步,凭借顽强的意志和勤奋刻苦的精神考入高等学府,遇到困难相对非贫困生处理起来自主性更强,敢于面对现实,尤其具有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但是也有一部分贫困学生因为家庭和自身等原因,自卑心较强,性格孤僻,缺乏自主意识,存在等要靠的消极思想,有时正是这一小部分人的负面情绪会影响到更多的人,尤其值得关注。

2关于加强贫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与方法的思考

(1)加强对贫困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

当今社会,个人能力对一个人的职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许多贫困学生在大学期间将个人的眼光局限在了学校,而忽视了自身优点和特长的发挥,学校勤工助学的岗位既然有限,那么贫困学生就可以利用自身条件,去试着开拓更宽广的领域。比如,部分贫困学习成绩较好,可以利用业余时间担任家教;还有部分来自边远地区的学生吃苦耐劳,有着良好的品质,可以在学校内一些部门和社会公益性事业(如奥运会、世博会等)上做志愿者,这样不单能自食其力,贴补生活费用,还能锻炼自身能力,磨练意志。

(2)加强对贫困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对贫困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是贫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部分贫困学生存在等靠要的消极思想,将目光集中在国家助学金上,而轻视了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奖学金等这些需要努力学习,获得优异成绩才能取得的国家资助,导致学习成绩不甚理想,所以,加强对贫困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使部分贫困学生在思想上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很重要。培养良好的学习能力,使广大贫困生继续发扬勤奋刻苦的精神,将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来,通过获得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来促使自己学习上取得更大的.进步,培育良好的学习能力,这也是为广大贫困学生做长远做打算,使他们将来进入社会以后,具备更优秀的品质和竞争力,面对压力从容不迫,当然,这更是设立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这些奖助学金项目的目的之一。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当年轰动一时的“马加爵事件”是一个由贫困学生心理问题而引发刑事案件的典型案例,发人深省。加强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一部分。首先,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这一工作的重要性,从思想上引起对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二是,加强对贫困学生的思想引领,帮助广大贫困生从根本上意识到物质上的贫困并不可怕,思想上的贫困才最可怕,将现实的困难转化为奋斗的力量,利用开设的心理健康课程、就业指导课程等帮助贫困学生消除心理障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精神品质,培育健康、完善的人格,特别是对存在严重问题的学生进行一对一辅导,跟踪式教育,通过常谈心,勤交流,多鼓励的形式,帮助他们消除烦恼,轻装上阵,最终实现个人的全面进步。

(4)以各种学生活动为依托,加强贫困学生的思想引领

建立一个充满爱心的集体,为广大贫困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集体氛围,对于贫困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以班为单位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尤其是鼓励那些性格孤僻,自卑感强,思想消极的同学参与到集体活动中来,使个人与集体形成互动,一方面,可以锻炼贫困学生的个人能力,调动贫困学生的积极性,展示贫困学生的才华,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另一方面,可以加强对贫困学生的思想引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观念,将贫困转化为奋斗的动力,切实保证他们的健康成长。

篇6:高校安保工作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高校安保工作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1、高校安保工作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职能的重要性

1、1思想政治教育职能原本就是保卫部门的职责所在

高校维稳工作中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可以说是重中之重。做好高校维稳的重要部门保卫部门工作中在做好学生安全管理的同时,更要善于分析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好引导和教育工作,要以柔性手段为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做好思想工作。“预防为主、教育为先”是做好高校安保工作的重要指导原则,因此,首先应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筑起思想上的“防火墙”,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以此为基础通过有效的扎实工作来确保学校的安全稳定。采取治标和治本相结合,预防和治理相结合的手段,通过加强思想教育、法规法纪教育,促使其从内心深处自觉遵守校园的安全规则和秩序,确保学校的和谐稳定。

1、2当前高校安保工作的内在要求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改革的不断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推进,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着改变,给高校安保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和挑战。安全保卫工作如果还是因循守旧,沿用老一套的工作方法是行不通的。新时期要使安全保卫工作防范于未然,就要调动安全保卫工作者的积极性,把工作的被动处理变为主动出击,是十分必要的。主动改变传统的高校安保工作方式方法,才能在工作中掌握主动权,掌握先机。把管理为主,改为服务为主,树立服务的理念,增强服务的意识,坚持管理和育人相结合,要给师生摆道理,讲事实,以理服人,少采用或尽量不用生硬的手段。要真正关心师生的利益诉求,把师生的冷暖放在心上,处处为师生着想,创造条件,帮助他们解决自身的实际困难,让师生真正的感受到是为他们着想,这样他们才不会抵触安保工作。

1、3从发达国家高校保卫组织上来看,也非常注重思想政治教育

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高校校园警察就已提出了对师生实行安全服务的概念,至今,基本上各高校都普遍建立了安全服务制度。以往,校园警察与老师、学生之间也互相对立,互相不理解,互相不支持,校园警察采取一些管理措施,师生们认为是专门压制、打击他们的,完全不理解其工作的辛苦,校园警察往往是“出力不讨好”,付出很多,也得不到理解和支持。后来校园警察对自己以往的工作方式方法进行了深入反思和剖析,决定转变工作思路、工作方式、工作方法,将重心放到为师生服务上来,以服务为首、为核心,切实帮助解决学生、老师们的实际困难,以此为突破口消除彼此之间的隔阂,增进理解和支持,加强沟通,拉近距离。长期的坚持,师生和校园警察之间逐渐相互理解,相互支持了。

2、当前高校安全保卫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现状一:思想上认识不足由于受到传统思维模式的影响,人们会普遍认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学生处、各系的职责。安全保卫部门的工作就是“看大门”,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搭边,对于学生违纪违法的动机和心理根本不会去关注,只会对学生进行训斥。

现状二:安保队伍经验缺乏目前,我国高校安全保卫部门的工作人员基本上都是部队转业或是其他部门转岗的人员,年龄偏大,普遍缺乏处理学生问题的经验,思想政治素质不高,整体文化层次偏低。因此他们通常会采取较为简单的工作方法,对于工作不会有什么创新,更不会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现状三:高校重视不够教学、科研工作历来都是高校教育的中心任务,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将安全保卫工作逐渐边缘化,更不用说去重视安全保卫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时不能及时补充和调整安全保卫工作人员的结构,不能及时对保卫干部和安保人员进行培训,使得在安全保卫工作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必要的条件。

3、加强安保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职能的途径

3、1切实提高保卫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

保卫队伍特别是保卫干部是保卫部门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力量,其思想素质和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思想教育的效果,因此,保卫干部要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素养和水平,提高政治觉悟,具有大局观念和服务意识,这也是安全保卫工作的特殊性所要求的。要提高业务能力,熟悉掌握安全保卫工作的专业知识,不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正确处理学生的思想问题,解决学生问题善于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掌握科学有效的思想教育方法,切实和实践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3、2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高等教育的方方面面,对于高校的安全保卫工作也不例外,在实际工作中,也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也就是说要以满足师生的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想师生所想,急师生所急,师生利益至上。改变以往传统的、管理的'理念和思路,加强创新性。以满足师生的安全需求为突破口,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作用,发挥其主动参与的自觉性,发挥其主体功能。此外,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安保工作的实践结合起来,安保工作固然要通过一些安全规章制度、规则、纪律的约束,同时也需采用一些必要的综合治理的手段,否则很难形成良好的校园环境和生活秩序,但这些只是安保工作中方法、手段的一部分,不是全部。因为高校的服务对象是大学生,高校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可以说都于学生有关,都源于学生的信仰、意识、观念等发生了一定的偏离,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采取正确、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手段,才能切实解决。因此,新形势下为了更好的做好安保工作,必须注重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安保工作的实践之中。

3、3工作中要灵活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采取说服教育的方法。大学生思维活跃,他们在思想上、政治上尚未成熟,难免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所以针对大学生存在的问题,要耐心说服,不能强制、压服。解决思想问题原本就是细致复杂的工作,不能简单粗暴,要摆事实、讲道理,动之以理,晓之以情,使其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采取说服教育的同时,必须贯彻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来约束大学生的行为,加强管理,维护校园的良好秩序。通过典型实际案例的警示作用让学生从中吸取教训,从而达到教育本人及他人的目的。

采取实践的方法。保卫部门可以组织学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去参观,到司法部门去访问等。学生安全员就可以进行安全常识的宣传教育,为保卫部门提供信息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治安管理,由接受管理,服务的对象变为维护治安,参与管理的主人,由被动转为主动,使他们的综合素质不断得到提高,在实践中使学生思想意识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也是管理育人的有效途径。保卫部门在实际工作中要启发学生的自觉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意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

篇7: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视角论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视角论文

摘要:

生命教育正逐渐成为高校教育的价值取向。生命教育的内涵十分丰富,要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必须从生命教育入手,改变传统的理念和方式。以思想政治教育为载体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其目的就是指导学生提高生命质量,焕发生命光彩,提升生命价值,从而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生命及其存在意义,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

关键词:

生命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

随着社会结构的转型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化进程得以加速,物质文明得到了迅速发展,与此相伴随的是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一些学生对是非、真假、善恶等分辨不清,抵御各种错误思想文化渗透和侵蚀的能力较差,易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影响,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出现精神虚无、价值错位、消极厌世等不良心理和人生态度。特别是近几年来,大学生自杀、校园暴力等残害生命的事件时有发生,并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同时,校园中存在的虚度年华、浪费生命等现象也越来越普遍,面对这些现象,人们不得不关注和追问:是什么原因使大学生忽视生命价值,缺乏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长期以来,以世界观、人生观、政治观、道德观和法纪观为主要内容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和塑造学生的人生信仰、人生观等问题方面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取得了比较好的教育效果,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但在教育实践过程中,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并没有触及到个人生命本身,缺乏对学生如何在尊重自然生命的前提下实现价值生命的自我超越的引导,致使他们往往在生命价值的选择上产生误区。

这些误区的存在,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整体功能的发挥,也使思想政治教育没有产生其相应的实际效果。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回归生活、重视生命。

生命教育是通过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教育、生命价值教育、生命关怀教育,从而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生命及其存在价值,并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失落与痛苦;引导学生热爱生命,建立生命与自我、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学会关心自我、关心他人、关心自然、关心社会、提高生命质量,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①从而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

生命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思潮,是一种价值追求,也是一种教育理念,是以人文关怀为着力点的,重视对人的无限关怀,让人的生命自由生长。因此,生命教育理念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有着本质上的一致性,只有以人为本的生命教育才是真正的生命教育。将大学生的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其他相关的人生教育整合到“生命教育”中,以生命教育的理念来开展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将是未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和必然趋势。

视角一、生命教育折射人文关怀,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性 一直以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倾向于向学生灌输理论,缺少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促进情感内化的环节,忽视学生的生命感受和体验;在方法上,基本上把思想政治教育处理成一个单向度的知识传授与灌输的过程,不重视与教育对象的互动交流。只关注理想性的.需要,而忽视学生现实性的需要,以至于学生在知、情、意、行各方面是否发生了变化则无从得知。这是造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低下的原因之一。

“一种教育活动是否合理,基本尺度是看它有没有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有没有使每个身处教育世界中的生命都焕发了生命的活力,有没有使生命的能量通过这样的教育得到了增殖、提升和扩展”。泰戈尔也说过,“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教育的核心是人,应该关怀的是人的生命和发展。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主张的是一种挖掘人类无限潜能的方法,而不是人为的去制造一个人。生命教育是建立在对生命个体尊重和关爱基础之上的教育。它正视人作为自然生命与价值生命统一体的存在事实。强调对人自然生命成长的尊重,对人价值生命意义的追寻,是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理念的深刻诠释。生命的存在是实现人生价值和理想的前提条件,离开生命一切将无从谈起。所以学生个体的生命活动是教育的基础,同时,也应该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起点。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在尊重独特生命的基础上实施,不歧视和压制学生的生命及其情感,充分尊重和关切每个学生,给予他们更多的自主权和主动权,让他们在相对自由的学习环境中能进行自我思考、自我教育,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充满人文性。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共享知识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而且通过自主导向的内在引力,使得思想政治教育遏制某些道德观念退化和沦丧的调节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只有植根于学生个体生命活动的基础,才有亲和力,才能提高实效性,完成自己的使命。用生命教育的理念来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和改革,走近大学生的生命世界,使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充满生命的活力,让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感觉到生命存在的尊严和意义,这既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发展的需要和责任。

视角二、生命教育折射感恩意识,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性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把理性作为判断价值的尺度,忽视了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中价值的丰富性。在实际工作中,习惯于依靠传统报告、讲座、思想政治课等方式,向学生灌输理论,缺少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促进情感内化的环节。因而使思想政治教育被看成是一种机械的、单调的、脱离现实的道德知识传授的模式。这是造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低下的原因之二。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任务是解决思想问题,而社会转型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也更加需要思想引导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双管齐下。如果忽视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那么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说服力将会大打折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是生活就是教育,是好的生活就是好的教育,是坏的生活就是坏的教育。”关注生活就是关爱生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时刻关注大学生中出现的每一个实际问题,力争将思想政治工作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在回归生活后才能找回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感恩是大学生生命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大学生应该学会的基本生命立场。我们的生命是被给予、被教导、被培养的,感恩父母,给予我们生命之灵动;感恩老师,给予我们生命之灵魂。在感恩中你会发现生命并不仅仅属于个人。②教育的目的是“成人”,“人既是理性的存在,也是感性的存在”。从这个角度说,让当代大学生真正拥有一颗感恩之心,同样是大学教育的一个根本使命。感恩意识有助于个体健康人格的发展,有助于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可以让大学生学会尊重他人,欣赏他人独特的生命价值,可以在相互帮助中充满自信地生活每一天。用感恩的心去经历、感悟和体验生活,让学生叙述自己的生命故事。将自己的生命经历、生活经验、生命体验和生命追求,以及自己对他人的生命经历、经验、体验与追求的感悟等讲述出来,亲切、鲜活,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也容易达到心灵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鸣。这使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知识传递的过程,还是生命感悟的课堂,学生除了获得知识和理性外,还获得了分享的快乐和人性的魅力。当学生在讲述自己的生命故事时,内心的情感会随着故事的发展不断丰富、完善,并从感性逐渐上升为理性,实现自我的成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更能影响和润泽学生。它不仅可以使学生走进生活,感悟生活,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内化为一种自我教育的力量,使学生积极展示自己的生存价值,让他们更好地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视角三、生命教育折射责任意识,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性 为了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性,需要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过程的思考。一直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和方法上习惯于道德知识、价值准则的宣讲,忽视情感体验和能力培养,内容陈旧、单薄,方法老套、缺乏新意,不仅不能解决学生的思想实际问题,而且使思想道德观念的渗透力低,使学生思想观念的形成缺乏内化的动力。这是造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低下的原因之三。只有当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内化为受教育对象的内心德性时,教育目标才可能真正实现。内化是指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将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规范纳入自己的态度体系,成为自己意识体系有机组成部分的过程。③生命有责,我们应当勇于承担。责任意识就是我们要时刻想到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所可能造成的后果和影响负有责任。责任感就是我们不仅要有责任意识,更要以负责的态度去做每一件事,同时,敢于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

马克思、恩格斯在谈到人的一般责任时曾指出:“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认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也就是说,责任体现了人的一种社会必然性,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不可逃避和推卸的。④大学生正处于自我约束力较差、心智和经验缺乏的时期,如果没有正确的积极的责任意识领航和指导,就会很容易产生孤独、苦闷等不良情绪,造成人际关系疏离化倾向、心理扭曲和人格障碍,甚至走向犯罪的歧途。

从某种角度而言,这与他们内在道德品质和责任意识缺失确有因果联系。

在生命教育中,对大学生进行认识生命、体验生命、珍惜生命的生命责任意识教育,有利于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这也是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的关键。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所肩负的责任是神圣而重大的,他们的责任感如何直接影响个人甚至一代人的生活样态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贯穿生命责任意识教育,通过语言、榜样、情境等手段,构建以生命责任、行为责任为主的责任教育内容体系,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自我调节功能,使思想政治教育的自我养成和自我教育的目的渗透到每个大学生的心中,使其自觉承担所肩负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情感动力,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教育的对象是人,关注生命、呵护生命,挖掘生命所蕴藏的潜能是教育的本质所在。康德说过“教育以人类个体的未完成状态为起点,以人的向善倾向和人类已有的发展状态为依托,·75·生命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视角以人性的完善为终点。教育是一个引导人自我完善,人性丰满的过程。”只有珍爱自己的生命,使自己拥有健康的身心,强健的体魄,才能承担起人生的其他责任。将生命教育纳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使他们领悟人生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从而以正确的生命观、生活观、理想观来指导大学阶段以及今后的人生道路。

篇8: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论文

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论文

一、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一)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不全面。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新老辅导员的工作方式上。在不断发展的社会形势下,年长的辅导员工作方式陈旧,依靠单向的教育灌输,缺乏实际灵活的教育方法。他们难以掌握复杂的媒体技术,缺少时代感。相比之下,年轻的辅导员群体工作方式新颖,效率高,懂得利用多种技术手段,然而,他们大多数是刚毕业的学生,自身工作经验不足,同时也缺乏理论性的指导,尤其是在对突发事件的处理上,并不能很好的协调学生老师学校之间的关系,由于社会实践经历较少,自身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和政治素质也有待提高,在学生工作中可能心有余而力不足,空有热情,难以实现自身进步,更难以带动高校学生整体思想教育水平的提高。随着新老辅导员的交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显混乱。

(二)现有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滞后。教育模式的滞后主要体现在三方面:首先,当前辅导员在教育活动上缺乏计划性和组织性,教育内容缺乏系统性和指向性,教育方式缺乏多样性和生动性的问题,无法广泛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辅导员自身事务较多,精力有限,难以以一人之力,促进整体教育计划有序的进行,精力与时间的投放呈现不规则性。当然,最重要的问题还是思想政治教育同一化与青少年思想状况个性化之间的矛盾。现有教育模式依靠于传统的规章强制,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和参与性,不能很好的适应90后个性化的发展要求,也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与管理。冲突产生于互不理解之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就不能顺利展开、有效推进。

(三)网络时代带来的问题与挑战。网络媒体的出现和发展为辅导员工作提供了许多新途径与新方法,但是也使学生的诉求变得更加难以捕捉和控制,新型平台的出现,带来了机遇,同时也是挑战:一是大学生容易沉溺于媒体的虚拟网络空间中,而忽略现实的真实性发展。二是媒体传播手段的泛滥,导致传递出来的信息的复杂性较大,容易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方面产生误导,这时候政治辅导员的引导和教育就显得特别重要。

二、探析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模式

(一)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实现新老辅导员工作方式的交流与创新。政治辅导员队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的首要前提。要坚持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道路,针对不同的辅导员群体,在制定好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计划之后,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培养,提高他们的思想和技能。特别是对于新任辅导员,一定要针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专项培训。对于老的辅导员,要使他们了解新事物,主动接受新事物,鼓励工作方式与方法的'创新,定期组织辅导员工作方法交流会,树立先进典型,只有将新老辅导员的工作优点结合起来,将工作经验与工作方法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辅导员队伍的全面建设。

(二)创制精细化教育模式,强化学生干部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要制定系统的教育规划、完整的教育体系、精细的教育方案,建立常态化教育机制,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规划性、全面性[1]。我国高校既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单向灌输的模式,与青少年的个性化要求格格不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在于精英教育,以精英带动大众,通过进步群体的带动和辅助,点燃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所以,我们应该注重日常对学生干部的管理、教育甚至是考核,加强学生干部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在此过程中,辅导员的角色应转为指导与监督,定期查看思想政治教育进程,并做好反馈信息的统计,真正实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以原则服务,以规则要求,以情感交流。

(三)善用新型媒体,打造权威信息平台。如今,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已经成为青少年大学生活的必备产品,平板电脑也逐渐走进更多人群。掌上办公、网络办公已成可能。这就有必要把新型网络媒体引进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来,以提高效率,提高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关注。而权威信息宣传平台的打造,需要在辅导员的指引下由一批专门团队进行管理,常规化运行,同时更要注重平台宣传的内容。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很多同学是学而不精,特别是时事政治、国际形势,很多人只是停留在了解层面,而不去更深入地思考,权威信息平台的打造必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引领同学肩负起时代使命。

三、结语

青少年是祖国改革发展的有生力量,大学生是青少年人中的先进集体,高校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也就成了高等教育的应有之义。在高等教育的推进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对于科学文化的学习和个人道德素质的培养,而辅导员老师的引导在这一过程中处在极为重要的地位,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只有采取新的适合社会需求和青少年思想状况的工作模式,改进工作方式,创新工作方法,才能更好的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推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良性发展。辅导员工作要始终坚持教育、管理、服务的理念,确保辅导员工作不失职,不出错,在大是大非面前坚定立场,经得起考验,承担起引导青少年人的重责[2]。

篇9: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微文化探讨论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微文化探讨论文

【摘要】微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带来积极作用也产生了消极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注重发挥微文化载体功能,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微文化,构建良好的教育平台,定期开展“微活动”,增强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文化;影响;对策

随着网络文化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微文化应运而生。我们能够接触到的微文化的种类越来越多,其中微电影、微博、微信、微支付等深受广大大学生的喜爱,这些微文化也便利了人们的生活工作,改变了人们的思维习惯和生活习惯,尤其是在大学生群体中,微文化的体现十分具体。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如何高效的开展政治教育,是所有工作人员都应该思考的问题。笔者分析和讨论了微文化对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带来的影响,分析如何在微文化的背景下,加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相关的改进策略。

一、微文化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影响

人们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中,创造了微博、微信、微支付、微公益等多种微文化,微文化的出现,便利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满足了娱乐需求,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逐渐改变了人们的传统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1]在微文化的背景下,合理借助微文化来进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时代发展下的一种必然要求。

1、微文化为高校开展思想教育工作提供了多种多样的载体

微文化的内容和功能性都十分全面,能够为高校提供各种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比如说,高校可以建立微信公共账号,在公共账号上发表和宣传正面积极的思想教育内容,让高校的学生能够在每天的信息推送下,潜移默化地接受这些信息教育。微文化影响了高校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让他们可以从课本的框架中挣脱出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就可以获得来自各种渠道的信息。

2、微文化能够促进高校思想教育的传播

由互联网所衍生出来的微文化,其传播性和感染力十分巨大,学生仅仅通过一部手机,就可以了解当天发生的新闻、娱乐事件、校园活动等内容,还可以进行手机支付、手机公益等活动,通过一个手机,就可以和世界接轨。[2]微文化的产生,突破了时间、地域以及性别限制,传播力之巨大,令人无法想象。现在的大学生对于微文化十分喜爱,借助微文化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更快的进行教育传播。

3、微文化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便利性

微文化有着强大的交流平台,能够让更多人实现交流和沟通,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很多学生都在微博上探讨热点新闻,发表自己的个人见解,在微博平台上和其他人进行积极的交流,体现了个人价值。[3]

4、微文化能够让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的“接地气”

微博、微信的广泛应用,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实现了不同种族、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交流,缩小了世界的范围。[4]在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中借助微文化,能够让学生随时随地的感受到思想教育,让教育工作更加的接地气,受到学生的欢迎。

5、微文化让学生的价值取向更加多元化

微文化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有着一定的负面影响。当今社会的发展节奏十分快速,在错综复杂的互联网之中,容易对一些还没有进入过社会的大学生的三观造成冲击。微文化的传播中,也有着很多的负面信息,学生在接触微文化的时候,心智薄弱的就容易受到这些负面思想的荼毒,从而产生不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思想。

6、微文化模糊了当代大学生的价值选择

在互联网发展十分快速的今天,传统的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介已经逐渐丧失了其主导的地位,大学生在面对复杂多样的微文化,一时间无法很好的适应。比如说微博的热门话题中经常可以看见富二代的新闻,还有很多微博上的知名大V都经常宣扬高富帅、白富美的价值观取向,有一些大学生在接收了这些信息之后,产生了一些负面的思想,有的人认为自己本来就不是富二代,根本不可能拼过那些有钱人,于是丧失了学习兴趣,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种负面思想的产生,对学生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无法形成健康的价值观。

二、在微文化的背景下如何促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微文化

微文化有着广泛的'用户基础和丰富的信息量以及实时性,高校的思想教育中合理的借助微文化,能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准确传播。但是,微文化本身具有着双面性,需要由高校来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能够正确认知微文化,学会吸其精华、去其糟粕,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微文化的真正效果。教师和学生要提高自控能力,不要每天沉迷于网络之中,无论做什么都应该有一个度,超越这个度之外,就可能会造成更多时间的浪费。比如说微博、微信的出现,让很多人都变成了手机控,整天手机不离手,有的人整天刷微博,有的人整天刷朋友圈,高校要对及时的制止这种现象,改进学生和教师的思想理念。高校要对学生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有明确的道德观念,能够有基本的明辨是非的眼光,辨别区分微文化中的信息,学会正确使用微文化。同时,高校还可以加强资金投入,更新校园的硬件设备,创设良好的微文化环境,让学生在校园之中,可以随时随地的感受到健康信息的传播,提高自律能力,主动抵制负面信息。

2、构建良好的教育平台

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一直都是以教师为主导,让学生被动性的去接收知识,无法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合理的运用微文化,能够更加全面展现其传播性和时效性等特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性。高校可以构建一个良好的教育平台,比如说在微信上开设公共账号,提供辅导、咨询、内容推送等思想政治教育服务,让学校的教师和学生都进行关注。高校可以组建一个专业的公共账号管理团队,每天推送有趣又积极的内容,及时发布校园的新规和决策,便利学生的生活,还可以通过咨询服务,帮学生解决一些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促进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

3、定期开展“微活动”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学习积极性都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与微文化联系起来,正确的引导微文化,从而加强学生和教师的网络素养,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目的。比如说,高校可以定期在校园中开展微文化活动,可以是每个学期举办微电影大赛,选择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让学生们积极的参与进来;还可以开展微公益活动,阐述公益的内涵和价值,让学生自发性的提高做公益的意识。通过开展不同的“微活动”,能够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潜移默化地吸收正确的思想政治理念,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三、结束语

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下,高校应该加强与微博、微信的联系,善于在微媒体上发表自身的理念和思想,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给学生及时的传达正确的信息,增强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提高,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篇10:手机媒体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2.1充分发挥手机媒体的载体作用

教育工作者可以以手机作为载体和平台,采用图文并茂或者学生感兴趣的形式展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通过手机媒体的各种信息传递形式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简单、形象、生动的形式发送给学生,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心理和思想。教师也可以通过手机媒体与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及时疏导学生的不良情绪。另外,教育工作者也要努力地开发和拓宽手机媒体面向大学生应用的软件系统,从而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性建设。

2.2建设专业队伍,优化教育环境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定的规律,但是也在不断地发展,这要求教育工作做具有相应的反应能力、开拓能力以及创新能力。高校应建立教育培训机构,不断拓展教育工作者的视野,培养教育工作者的学习、创新能力,从而更好地展开该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3提升大学生素质

提升大学生政治素质的重点问题,就是树立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只有在先进的理论指导下,才能使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使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成长。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要实时关注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为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另外由于手机媒体传递的信息过于繁杂,其中不乏一些虚假、诈骗、情色等不良信息,所以对于大学生判断能力和应对能力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

3结束语

当前,在新媒体时代下,手机媒体作为移动互联网的主要平台,不仅展现出多媒体融合的特色,对于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的改变也非常大。手机媒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使教育工作者工作的展开更加顺利,取得的成效也是非常显著的。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探索新模式和新方法,充分发挥手机媒体的作用,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从而存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和价值观。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结构的论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