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网,本文共18篇,希望能帮助大家!
篇1:语文教学论文-论文网
语文教学论文-论文网
浅论转注中的会意形声造字法 -08-02 语文教学中培养“人文精神”的新思考 2016-07-03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写作水平2016-07-03 浅析《荀子〈解蔽〉》 2016-06-27 浅析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2016-06-23 浅析汉语方言的保护 2016-06-19 书法与语文教学的连通关系探讨 2016-06-19 浅析《山海经》中的“尸”与“巫” 2016-06-14 稍微和略微 2016-06-13 传统的也是经典的'―浅谈传统语文教学中意会性的现实意义 2016-04-13 探索“句调”的教学技巧 2016-04-13 《诗经》异文古今字研究 2016-03-27 简论训诂学在文言文学习中的作用 2016-03-19 词典能否收录数字词探析 2016-03-19 创新视野下语文教学评价新思路的探讨 2016-03-19 小篆字形记号及记号字分析 2016-03-14 论“给我”和“把我” 2016-03-04 无中生有锦上添花―浅谈阅读教学中文本空白的运用 2016-02-23 现代汉语转类现象及其修辞效果 2016-02-14 “闻”与“嗅(臭、M)”的历时替换研究 2016-01-08 被字句中“被”的句法功能 2016-01-08 山穷水尽疑无路,曲径通幽天地宽――对阅读教学指导感悟现状的思考 -12-27 山东临沭方言的声、韵、调调查简况 2015-12-27 谈有效的语文教学 2015-11-24 两周铜器铭文的语言特色 2015-11-18 |
篇2:小学一年级教学反思小学一年级教学反思 – 找论文网
学习的过程,应该是学生积极参与、主动获取的过程。《识字8》里的5句谚语内容较深,学生不易理解,所以在学习这篇课文中,我以学生合作者的身份,和学生一起去感悟、去探索、去发现。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及认知水平,运用画一画、做一做、演一演、议一议、贴一贴、读一读等学习方法,让学生在乐于参与的活动中主动探究,自主学习,学习合作。在议中感悟句意;在读中积累语言、感悟语境;在说中训练语言;在评价中激活思维。创设一种言、色、声有机结合的教学情境,使全体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设创各种途径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通过生生合作,师生合作,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使知识的获得有自己体验的过程。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和富有童趣的活动,让学生在画中理解词语。学生不仅领悟谚语的意思,学会读懂句子的方法,而且会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探索发现的欲望。
篇3: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
本文选自人教版第十册第四组,本组课文讲述了一些感人的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那可歌可泣的事,体会那令人震撼的情,学习本组课文重点是抓住那些感动人们的地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认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桥》这篇课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二.教学成功之处
1.情感渲染
引领学生的情感,这样的课堂才是最是精彩、最丰富、最宜人。这是一篇情感性较强的文章,要想文本感动学生,教师必须先被文本感动。记得赞可夫说过:课本知识如果没有经过教师心灵世界的加温,传授越多,您的学生将变得越冷漠,越无知。所以,在这节课中,我把自己独特的人生体验融进文本,努力创设良好的环境,使文本、学生、教师三者融为一体。这样,对于“老汉的伟大精神的感悟”这一教学目标而言,引领学生的情感无疑就是一贴催化剂了。
2.以“读”为主线,引导学生自主感悟。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一篇文章只有通过多层次的形式多样的读,才能让学生入情入境,也
只有入情入境的读,才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在教学中,我通过抓重点词句让学生充分地读,层层深入地读。特别是抓住“洪水不断上涨的三个阶段,老汉的每个举动”,感受他在危急时刻将生的希望留给别人,将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的精神与人格。 例如“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还有课文中的两个“吼”字的不同理解.
正是采用了“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的策略,所以本节课激起了学生情感共鸣,真正有所感悟。
三.教学不足
1、在教学中虽然力求让学生通过读来感悟课文,但是在课堂上对语言文字的挖掘多了一些,让学生体会读少了一些;教师的点拨多了一些,学生的自悟少了一些。如果教师的讲解少一些,那么就可以给学生多一些时间进行读写训练。
2、备课中所设计到的几个教学的切入点,如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放在最后才点明这样写的好处;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运用对文章所起的作用,这几点虽然都设计到了,但由于前面花的时间太多,没有点透,也是遗憾之处。
3.课堂上漏掉了让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这个环节,没有做到很好地理清文章脉络。
4.对学生学区掌握不好,忽略了中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通过这节课我感受最深的是教师要想把一篇文章教好,必须深入解读文本,教师解读文本的程度越深,领悟文本的涵义就越透彻,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就越强。相信只要我们善于总结、善于反思、善于改进,教学水平一定会上一个台阶。
篇4: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掌声》一文写的是一位原本内心自卑的小女孩小英在同学们鼓励与爱的掌声中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孩子。这样一篇感人致深的爱的课文给了我们一次出色的爱的教育机会。为此,我设计了一堂情意交融,开放、扎实而有效的语文课,让爱的掌声响起在课堂的每个角落。
一、加强阅读教学,放手学生自读自悟
教学本课时,我给了学生充足的读书思考的时间,就让他们抓住描述主要人物的神态、动作的几段话,去体会人物心理变化过程。课堂上同一句话,因为阅读者不一样,所以产生的感悟也各不相同。充足的阅读时间让孩子们对小英这一人物的了解了个透彻,让我真实地感受到了“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全班的交流中,大家各抒己见,把一个心理自卑得尽乎变态的可怜的小英活生生的摆到了大家的眼前。
二、悟两次掌声——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本
整堂课,我设计了复习导入、新授、总结点题、拓展延伸这样四个教学环节。其中第2-4自然段是课文的主要资料,在学习时,我主要抓住小英的感情变化为主线索,让学生找到描述小英的神态、举动的句子。学生一下子就能找到了,然后创设情境,当学生读到英子犹豫时,我及时设计对话情境(走到一位同学边,摸摸她的头):你为什么低头呀?你能说说你的心里话吗?学生这时走入文本,把自我当作英子,说:“我害怕,别人会歧视我。”“我到底上去,还是不上去。”“不上去,才来的新教师教师要批评,上去,大家必须要笑我,怎样办?”此时学生经过与文本的对话感受到英子害怕、犹豫的忧郁的心理。当英子鼓起勇气一摇一摆地走上去时,(我让一位女同学上台)我鼓励学生说:“难道我们不该为小英这样的勇敢鼓掌吗?”顿时教室里响起了热烈而持久的掌声。我又创设情境:“小朋友,此时,你就是英子的同学,你想用掌声告诉她什么?”学生热情的话语打动了我们:“别怕!我们不会嘲笑你!”“勇敢点!”当同学们给了英子两次热烈的掌声时,教师引导:快把这夸奖的掌声响起来吧!英子在掌声中,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呀!无数的话语在英子心头涌动,英子你想说:……“多谢你们,你们的掌声给了我
极大的鼓励,使我鼓起勇气微笑地应对生活。”“你们的爱使我终身难忘。我要自信地应对一切。”就这样,学生在与文本对话中感受到英子从忧郁到开朗的变化过程,从而感受到大家的爱。这部分情境的创设我觉得是比较成功的。我努力让孩子在这次互动的爱的学习活动中去理解课文资料。
三、拓展延伸,升华文本内函
在理解好课文后,我要求学生说说自我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获得别人的掌声或把掌声献给别人的故事。这样,无疑升华了课文的内函:既要珍惜别人的“掌声”,又要不惜奉献自我的“掌声”。
可是这一部分也有不足的地方,小英心里活动的3个句子,虽然找出来了,可是我没有即时好好地让学生经过朗读去品味。异常是“低下头”“犹豫”“眼圈红了”“慢吞吞站起来”还没有好好突出,没能深刻体会小英此时的心态在慢慢发生变化。这一部分处理太匆忙了,还需多指导学生朗读,为下头学生为何自发地送给小英的掌声做好铺垫。
经过这次《掌声》的教学设计和教学,也让我深深懂得:只要我们能为孩子的点滴提高而鼓掌,为孩子的精彩创意而喝彩,让我们的课堂成为孩子们抒发心灵的天堂,相信每一个孩子在我们的课堂中都能成为一个个个性独特的自我!
篇5: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社会时代在变,教学教材在变,人的观念也在变。小学语文新课标的颁布实施,对语文教师而言,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不仅是课程改革的热点,更是课程改革的难点。我们教师努力学习新课标,同时又进行了有力的探索和教学反思。
面对新课标,面对新教材,面对新的教学目标和评价体系,我们就有必要重新学习,甘当一名小学生。要认真领悟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区别新课程标准与以往教学大纲的不同,吃透新教材的特点,重构新的教学体系。而不能自以为是,要不然在教学实践中只会“新瓶装旧酒”,或是“换汤不换药”而已。作为语文教师,不但要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要载体,还有必要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中充当教研的先锋,边教学,边研究,成为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这应该是我们语文老师努力的方向。同时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还要注意充当不同的角色。既要当学生的教练员,又要当学生的陪练员,有时还是学生学习中的伙伴。应当说,在新课程标准下,对语文教师的要求是越来越高了。若是把握不好课改中的位置,不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那只会失去向,无所适从。
对于新课标,新理念,我们也要理性的对待。语文教学需要改革,这是必然的,于此我们就不能拘泥于传统,而裹足不前;但是,我们又不能急于冒进,要结合旧教材,结合传统教学法,构建“在实践中尝试,在反思中研究”的教学新模式。在每一天的具体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总结,不断的反思,从而得到不断的进步。教材资源的整合主要表现为语文教材内在知识结构的纵横交错,以及与其它学科、社会生活的联系。多年来,我们语文老师教学上习惯于“满堂灌”,用理性肢解人文性很强的文学作品,用理性肢解禁锢学生的审美评价想象;将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将一个个互为联系的知识点,肢解得零离破碎,学习新课标以后,在教科书的使用上,就要具备一种开放的理念。打破原来的照本宣科,提倡“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这是教学中的基本任务。再说语文课,也不一定就是局限于语文教材,应结合其它学习内容,拓宽学习资源。并且要结合生活,用于生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习资源的整合是一个极为广泛的概念,它包括学习的方式、内容等方面。就学习的方式而言,有整体学习,合作学习,个人学习三种。传统的语文课堂是教师一言堂,是教师的独白,是一对多的单一交流,而忽视了其他几种学习方式。
“路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语文新课标就是提倡研究性、探讨性、自主性的一种学习方式,主张师生、生生、人机等多种互动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仅有的学习资源中获取最大限度的教学效益。
篇6: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这学期我接任了三年级的汉语文教学。第一单元教学是学生从低年级升入中年级学习的一单元,我首先要考虑的是衔接问题,要通过本组的学习,帮助学生尽快的适应中年级的学习。因此,我重温了课程标准中对低年级的教学要求。低年级的教学要求主要是借助汉语拼音识字,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用感情的朗读课文;结合上下文,了解词语的意思。从本册开始,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语在表达情意上的作用;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课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同学之间交流识字方法,对识字进行归类学习,在作业和小练笔中巩固和运用所学的字,在阅读中加强词句练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课文中关键词语在表达情意上的作用;抓住导语、思考练习及课文中关键处提出的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例如:这一单元导语就用诗一般的语言为学生描述了五彩斑斓的儿童生活情景,点明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用心去感悟生活的丰富多彩。《金色的草地》在课文中关键处提出思考问题,我知道草地为什么会变颜色了。体会草地的可爱,蒲公英的有趣。《爬天都峰》在课文中关键处提出“终于”一词在文章中的作用,让学生体会到“我”和老爷爷互相鼓励,汲取力量,克服种种困难才爬上了天都峰,这种精神在学习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意义。
在习作方面,本册开始练习习作,不拘形式地写出见闻,感受和想象。第一次作文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将口语交际与习作结合起来,重在激发习作兴趣,树立习作信心,同时感悟我们的生活是多么的丰富多彩。
篇7: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汉语拼音是帮助学生认读汉字、学好普通话的重要工具。《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的目标中提出:“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要达到这个目标,上好汉语拼音复习课是重要的一环。拼音复习课是对汉语拼音的一个巩固、实践和运用。因此,本学期的研讨课,我就选择了汉语拼音复习四,
上了复习四的第一课时,上完之后,有自己的一点浅显的体会。
一、在游戏中复习拼音
游戏是儿童最喜欢的活动,游戏可以使枯燥、重复的复习课变的生动、有趣,让学生在玩中使知识得以巩固,印象得以加深。游戏的方法可多种多样,只要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就行。
二、在实践活动中复习拼音
鉴于拼音符号抽象枯燥的特点,教师应该为刚刚进校的一年级孩子在头脑中建起一座抽象符号与具体事物之间的桥梁。所以,我认为应让拼音教学生活化,即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提炼出对拼音符号的认同、理解。例如,在复习形近声母“b”“d”“p”“q”时,让孩子伸出自己的左右手,观察当左右手四指并拢,大拇指伸出时,变化大拇指向上与向下的方向,孩子们惊异地发现,自己的双手与这四个声母是多么的相像,他们一下子就能通过自编的儿歌记住这四个声母。由此可见,当音节仅仅作为符号单独存在时,它对学生是没有意义的,而没有意义的识记又是非常困难的。可一旦把音节放在具体的环境中,让它与生活密切地联系起来,就能引起儿童的注意和学习兴趣。
三、体现层次性,体现情趣性
一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在复习声母时遵循这一认知规律。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寓练习于游戏之中,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直观,形象的课件不仅使他们在情趣盎然的气氛中学习巩固了汉语拼音,而且培养了他们自主创新的能力。
在本课的教学中,也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教学方法不够多样,对于学困生的指导不足。
篇8: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课文的开头有这样段话明确指出这篇课文的设置目的:希望人与人之间要有爱心,自觉地帮助一切需要帮助的人,即使自己的能力不能够帮助他人完全解决问题,也要伸出热情的双手。因此,本人将这个思想教育作为教学这篇课文的重点,希望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对帮助他人的精神有一种敬佩和赞同,并且能促使理解深刻的学生在今后能指导他们自己的行为。同时,在二年级阶段的学习中,生字教学仍然是一个重要的部分,基于这样的思考,本人希望这次的课能够在落实基础知识的教学基础上,体现新课程的新要求、新理念和新的教学方法。
本堂课在教学程序和教学环节的设置上,力争能使学生始终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学习,能够使学生始终爱读、爱说、爱想象,师生关系平等和谐。由此,本人在教学语言的设计上,采取轻松的、亲切的语气和学生交流,在问题的设计上也从童趣的角度切入。比如:在对果树和泉水对话的想象上,本人问:“泉水,你想对梨树说什么?”,“苹果树,你想读泉水说什么?”等,使学生身临其境,仿佛他们就是果树、就是泉水。由此扩展到对“泉水还会经过,哪里帮助谁?”的想象说话时,学生自然而然的进行了合理的想象,说得合情合理。另外,在认读新词语的时候,本人和学生件实行了一场竞赛:比比谁读得好。学生兴趣高涨,跃跃欲试,非常踊跃。这样,本人从学生的角度运用了童趣的语言,和学生亲切地交流,成功地实现了让学生愿意读,愿意想的目的。
新课程对学生的通过学习掌握学习能力的要求非常地重视,强调学生要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要求课堂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实现“从课堂走向生活”,一小见大。所以在在第一课时,主要是从对学生的语言文字训练为重点,侧重在语言文字训练上,而将训练学生能力这个方面放在第二课时。对于学生来说,在第一课时,他们实实在在地学到了不少的东西。第二课时本人的安排是要学生对这则故事编一个小小的课本剧,加深他们对课文的要义的理解,对无私帮助他人有更深刻的理解。并希望通过表演能使他们在无形中背会课文,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表演之后,插入课外的一篇文章,同样是童话的形式,但从另外的角度理解了帮助人的崇高精神,又使学生能够积累更多的词句。最后,将课文中所要体现的精神扩展到学生的生活中去,要求学生能给自己的同桌写一句话,说说他曾经在什么时候做了什么好事,并对他加以表扬。
当然,在上课的过程中,我发现在朗读时对教学方法的处理还不到位,显得呆板,重复,“朗读要体现层次”这个原则还没有做好。即使和过去比已经有所进步,但仍要不懈地努力,努力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有更快地提高。
篇9: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光阴似箭,转眼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以来教学改进方面的提高,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新课程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注意新课导入新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在导入新课,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语文。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有时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有时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采用激发兴趣、设计悬念。有时让学生质疑,你想了解些什么?……这些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二)、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我常常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自我价值。
二、重视朗读品评感悟,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课文中的精彩之处没有可能引导学生一一感悟。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中的语言文字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
三、激励性的评价,让学生自信起来。
二期课改理念要求我们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灌输者转换为学习的引导者。在课堂上,我尽量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多给学生一些激励性的评价,给学生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愉悦感,使他们学习更加投入,思维更加活跃;对能力差的学生,我更注意给予一定的关心与鼓励,为他们前进加油,给他们前进以动力和信心。
本学期我虽然针对自己的教学中的弱点,努力地改进自己教学中的不足,顺利完成了教学工作任务,但我在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今后我将继续加倍地努力工作,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努力奋斗!
篇10: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赵州桥》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实验教材第五册中的一篇说明文,着重向我们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的特点,最后写作者由衷的赞美,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课文语言准确简练且不乏生动,它从建筑艺术这个侧面介绍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篇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我们要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构造特点,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适值学校开展三课活动,我主讲《赵州桥》一文,课上我大胆尝试,挖掘文
一、自主学习,课前做好充分准备。
课前,我布置全班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可查找课外书籍,上网查询等)搜寻自己感兴趣的有关桥或与赵州桥的资料,并将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以待上课教学时用。这次的课前预习,我没有让学生做单调的查字、组词等练习,而是尽可能地去收集自己所需的材料,并加以整理、归纳,无形中就给了他们课外阅读、分析归纳能力的锻炼,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
二、质疑解疑,轻轻松松学课文。
教学时,一开课,我就说要带他们到赵州桥去看看,并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演示赵州桥的全景,这样马上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下来就是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说说读完课文后,都知道了什么?待学生七嘴八舌把自己知道的说出来后,我又提了一个问题:“你还想知道什么?”问题一提出,顿时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同学们纷纷把自己想知道的问题提出来,我将这些问题进行整理、归纳。随后,就让同学们分成小组,将课前收集的资料拿出来,看看能用自己现有的资料解决哪些问题。在学习小组中,同学们相互发表自己的意见,相互交流,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同时也领略到了成功的喜悦。给予充足的时间讨论后,接着学生在班级进行交流。通过小组进行合作解决问题,学生能够知道赵州桥的建筑特点和设计上的最大特点是拱上加拱,这样的构造既坚固,又节省石料。
本情感因素,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课堂上的教学要求,以及重难点,就在同学们质疑解疑的过程中,轻轻松松地完成了。当然,这样的教学要求老师有较高的素质和应变能力,来及时帮助学生解答难题和纠正学生在问答中不对的地方。
三、一扶一放,突破重点理解句子。
教学过程中,对于句子的教学我采用的是“一扶一放,突破难点”的教学方法,因为文章的“雄伟”、“壮观”两段都是采用先总后分的写法。
“赵州桥非常雄伟。”是一个总起句,本段围绕“雄伟”展开具体描写。教学时我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这种围绕一句话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而后学着这种写法,进行练写。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句话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即前面讲的内容是“坚固”,后面讲的内容是“美观”。作者用这种表达方式,使文章显得脉络清晰。教学时,要让学生明白“这句话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课文怎样具体描写桥的美观?”(这样的教学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更重要的还锻炼了学生品评语言的能力。)
四、激发情感,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赵州桥》是一篇说明文,文章的情感不易被学生察觉。教师要适时拨动文章之情,引领学生之情,通过教师的情感,在学生情感和文本情感之间架起一座畅通无阻的桥梁,而文中第一段中的词语“世界闻名”则是一个最好的切入点,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的特点都是它得以世界闻名的原因。因此,我引导学生抓住这一语言因素,从文字中去感悟作者的思想内涵和情感因素。
在教学赵州桥美观的特点时,我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出几幅桥栏板上雕刻着精美图案,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给我们描述一番,当他们感到的确很美时,再问:这么美的图案,我们该怎样读出来呢?学生的情感被激发后,便能读得有滋有味。
再如,当介绍完赵州桥的概貌和特点时,我要求学生谈谈自己听完后的感受,为自己的祖国有这样的赵州桥,为自己拥有如此充满智慧和才干的祖先感到骄傲,他们对赵州桥充满了向往之情。当学生都表示从内心中涌出一种自豪、骄傲的感情时,我便要求学生带着这种自豪、骄傲的感情去朗读课文最后一段,便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教学手段的运用,主要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在学习中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教学中去,对问题主动地去进行探究,去领略自行解决问题的喜悦,让学习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件乐事。
总之,我虽然掌握了一些新课标的理念,但如何用理念指导教学实践,如何在今后的教学行为中更好地践行新理念,仍需要我不断尝试、不断总结、不断反思!
篇11: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描述】
这篇课文通过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激励我们要学好本领,建设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开创的新中国。
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绝大部分写往事。
开头写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勾起往事的回忆,结尾照应开头,从“我”在璀璨的华灯下回忆牺牲的战友,可以体会“我”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不忘过去,要好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中间部分先写郝副营长在战斗开始前,借着火柴的亮光看一本破书,书上的插图是一个孩子在电灯下读书的情景。接着写在战斗中,郝副营长为了使后续部队找到突破口,点燃了那本书,高高举起,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保证了战斗的胜利。他自己则因为被火光所暴露,英勇地牺牲。从作者对往事的回忆中,体会郝副营长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为美好生活而献身的精神,是教学上的重点。
【分析】
这是一篇回忆往事的课文。教学时先让学生借助工具书用较快的速度阅读,知道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大致了解内容。再提示学生以“多好啊”或“灯光”的描写为线索抓住课文重点探究,先独立阅读,再在小组里交流。检查阅读效果时,老师要就重点部分加以指导,帮助学生从中体会郝副营长的献身精神,体会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
从“多好啊”为线索深入理解课文。在学生快读课文,大致了解内容的基础上,要求再次快读课文,想想“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几次,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把有关语句画出来,再深入想想,他们在说这句话时,看到的是什么,可能想到什么。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什么,先独立思考,再把自己的见解和同学交流。
在学生理解第二、三次“多好啊”以后,要让学生再深入往下想,为了“多好啊”的幸福生活,在战斗中郝副营长怎么做,画出有关语句体会郝副营长的牺牲精神。
【规划】
教学时可以“灯光”为线索,深入理解课文。在学生快读课文,大致了解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再次快读课文,画出有关描写灯光的词句,先独立思考,再把自己的见解和同学交流。
篇12: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每当孩子回答精彩时,我带头鼓掌,当某个学生鼓起勇气举起双手时,让学生给他鼓掌,当全班齐读课文很棒时,让学生自己给自己鼓掌,让学生在掌声中成长。看着学生因鼓掌而激动的脸庞,我不禁也深深感动了,不经意的一点掌声对孩子来说意义非凡啊!我觉得教师要很好地运用学生的掌声,让学生在行动中体会掌声的内涵,也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一、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本
整堂课,我设计了导入新课、整体感知、品读领悟、合作探究、拓展延伸这样五个教学环节。其中第2-4自然段是课文的主要内容,在学习时,我主要抓住小英的感情变化为主线索,让学生找到描写小英的神态、举动的句子。学生一下子就能找到了,然后创设情境,当学生读到英子犹豫时,我及时设计对话情境(走到一位同学边,摸摸她的头):英子,英子,你为什么低头呀?你能说说你的心里话吗?
学生这时走入文本,把自己当作英子,说:“我害怕,别人会歧视我。”“我到底上去,还是不上去。”“不上去,才来的新老师要批评,上去,大家一定要笑我,怎么办?”此时学生通过与文本的对话感受到英子害怕、犹豫的忧郁的心理。
当英子鼓起勇气一摇一摆地走上去时,(我让一位女同学上台)我鼓励学生说:“难道我们不该为小英这样的勇敢鼓掌吗?”顿时教室里响起了热烈而持久的掌声。我又创设情境:“小朋友,此时,你就是英子的同学,你想用掌声告诉她什么?”学生热情的话语打动了我们:“别怕!我们不会嘲笑你!”“勇敢点!”等等,很感人。
当同学们给了英子两次热烈的掌声时,老师引导:快把这夸奖的掌声响起来吧!英子在掌声中,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呀!无数的话语在英子心头涌动,英子你想说:……“谢谢你们,你们的掌声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使我鼓起勇气微笑地面对生活。” “你们的爱使我终身难忘。我要自信地面对一切。” 就这样,学生在与文本对话中感受到英子从忧郁到开朗的变化过程,从而感受到大家的爱。这部分情境的创设我觉得是比较成功的。我努力让孩子在这次互动的爱的学习活动中去理解课文内容。
二、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体现语文的人文性特点
1、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
如本节课重点指导第一次掌声时,学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抓住英子动作神态来多角度的读,感受到情绪的变化和同学们对英子的鼓励。
2、在阅读中感悟。
整节课,以两次掌声为线索。通过抓住英子掌声前后的变化和人物动作神态,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到两次掌声的不同含义。懂得要尊重、关爱别人。
3、在体味中升华。
通过这次《掌声》的教学设计和教学,也让我深深懂得:只要我们能为孩子的点滴进步而鼓掌,为孩子的精彩创意而喝彩,让我们的课堂成为孩子们抒发心灵的天堂,相信每一个孩子在我们的课堂中都能成为一个个个性独特的自我。
篇13: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在我对公开教学《墨梅》作了第一次反思之后,有幸得到了学校教师-们的指点,才发现自己课堂出现的问题还不仅仅是第一篇反思中所提到的那些,真是太惭愧了。经过整理,我对自己的教学作了二次反思。
总结如下:
一、整个教学过程偏离了自己预设的主旨。课前设计中,我的整堂古诗教学课是围绕“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设计的,这个出发点得到了宋校长的肯定。可是,在我的教学过程中,却严重偏离自己预设的“轨道”。诗人背景没有介绍清楚,让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古诗的内涵;该抓的字眼没有抓住,上完课之后还有很多学生一知半解。特别是对古诗诗意的理解也出现了严重的偏差:《墨梅》是一首题画诗,诗中描写的是画中的梅花,在诗意的解释中,我却没有交待清楚,让学生疑惑重重,误认为是现实生活中的梅花,这是一个严重的失误。
二、没有抓信课文的中心句:“只留清气满乾坤。”《墨梅》的灵魂就在“清气”二字上。清气指的是清高纯洁的气节。该名可理解为:“只希望把它清高纯洁的气节永远留传人间,”也可理解为“只希望留下它清高纯洁的气节充满天地人间。”只有抓住这句,古诗的意境才能得到升华。
最后,老师们还教了一套如何领会古诗诗意的方法--扩、补、调、换、连。扩指的是单音节扩为双音节;补即为补充省略的词语;调是调移、颠倒顺序;换是古语换新词;连就是将诗意连贯起来理解。
有了这次经验,我相信今后的古诗教学一定会比这次好。
篇14: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以“荷花”入文,应该说古今诗歌散文中是非常多的,爱“莲”之人多如牛毛。苏教版国标版十二册中,关于“荷花”的文章也有好几篇。比如《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二下)、《荷花》(三下)、《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五下)。文人爱莲,世人也爱莲。而叶圣陶的《荷花》应该说是名篇了,短短三百余字,让我们感受到另一种荷花之美。叶先生的荷花既不是“我看见小小的荷塘,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
荷叶像一柄大伞,静静地在荷塘举冷战。小鱼来了,在荷叶下嬉戏,雨点来了,在荷叶上唱歌……”,也不是杨万里笔下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而是给人一种独特的陶醉。《荷花》应该说是传统篇目,我们小的时候就学过,而这篇文章在我们头脑中留下的不是前三段的,而是“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
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想到这里,我问自己是不是我的学生学习这课,这一段也会在他们的头脑中留下永恒?我又问自己,为什么这一段在我的头脑中留下这么年没有忘记?思考之中,我感觉到这是因为“陶醉”会让人终身难忘。何为陶醉?词典中说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感受之中就是陶醉。叶先生的确沉浸在荷花之中了,否则写不出这么美的文章。学生学习这篇文章,如何让他们也陶醉呢?记得教我的老师是这样做的:大声读,反复读,人人都能够高声背诵。老师弹着琴,让我们轻声背,反复练,并且参加学校朗诵比赛。看来,我以前的语文老师是花了代价的,从内心上也感谢我的语文老师,让美文走进了我的世界。现在看到荷花,我还会吟诵,因为童年的记忆没有消失。
今天,也应该让学生这样享受式的读,因为只有读,才能产生最佳的感受。继续思考着这一课,我个人认为还应该把陶醉这个词还给孩子,让孩子明白陶醉是多好的事。人的一生,所看的景一定很多,所经历的事一定不少,让自己陶醉与其中的事肯定不是一件。陶醉对于一个人来说那是最美的,也最值得回忆的。陶醉的故事对于他人来说,其实同样是美的。如何把自己的陶醉奉献给世界?最佳的方法就是把自己的陶醉用笔记下来,写成文章。所以说,通过这一课的教学,用陶醉引领学生从另外一种角度明白写作的价值,对于师生来说都是一种收获。因为收获的是陶醉,所以最幸福!因为收获着陶醉,所以最美!
篇15: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明天就是20xx年的元旦了,回顾这学期我在海量阅读行进路上的足迹,感慨颇多,这一学期,学习了不少新理念、新教法,可以说走出了传统教法,新教法仍未完全定型,在应试的影响下减慢了前进的步伐,但我一直行走在海量阅读的路上。
一、教法回顾
这一学期,尝试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宗旨只有一个,那就是高效学完课本。
1、课文填空题:
这是韩老师的教学法,她一直使用,也是我一直使用的教学方法,精心选择课文填空题,体现课文的重点,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并渗透一定的浅显的写作知识。并上网查阅、看参考、查字典,编写每一课的“根据词意说词语”、“根据段意分段”“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多音字”“标点符号”等课堂练习题,抓住重难点,力求高效。
2、引读教学法:
开学初,我在网上了解到了安徽省怀宁县石牌镇中心学校语文名师李竹平的听读教学,并研读了不少课例,觉得李老师的这种方法也正是我理想中的一种教学方法,不要求学生预习,反而还强调读过这篇课文的同学不要“剧透”。李老师像给孩子们讲故事一样,期间穿插着引导学生揣测人物心理,推测事情发展,讨论故事结尾,十分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语文能力和文学素养,我想学习这种方法,在班级读书会上给学生读故事书的时候应用。
11月18日,我参加了县教育局组织的“示范引领精彩展示”送教活动,执教了第六单元的《古诗二首》,从中感受到了韩兴娥老师学习古诗词的引读教学法的高效,结合李竹平老师的听读教学法,我就把这一方法迁移到学习课本中的记叙文中,在学习第七八单元时,主要用了“引读法”,校长和课题组的庞淑丽老师分别听了一节课,都感觉到这种方法的高效,后来在网上查找“引读教学法”竟然找到了王雷英老师的“揉读”教学法,原来我试行的“引读法”,只是“揉读”教学法中的一种。我如获至宝,打印了有关的教学案例,潜心研究,并在自己的教学中实践。如今,这种教学方法已经是我提高课堂效果的一种有效方法,拿到一篇课文,我细读几遍,就可以设计出引读教学的教案。但应用这种方法,如何处理好字词,还要继续探索
不管是哪种教学方法,选择什么样的填空题,设置什么样的“引语”,我的宗旨是:要能高效地帮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能学到一些阅读和写作方法。比如第一单元和第六单元是写景的课文,我把这两个单元和后面自读教材中的两篇课文整合到一起,课堂主要是教给学生阅读写景课文的方法:抓课文题目猜课文内容,抓课文开头猜下文,抓过渡句概括课文内容,理解课文内容。还有就是教给学生一些简单的易操作的写景作文的一些方法,如移步换景,写过渡句、中心句等。
在实践这两种方法中,我也有不少困惑,如:用课文填空题理解课文内容,有时控制不住就走到“细讲”的路上去了,韩老师一节课上四篇课文,我一节课最多两篇课文,很多时候是一篇课文,看来还是没有学会取舍,或者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法还不够简洁有效,这还要多磨练。用引读法呢,免不了有“牵着学生鼻子走”的嫌疑,学生似乎缺乏主动性,这些真是很需要名师指点迷津呢!
二、保证考试成绩
自从实践海量阅读实验以来,我们班没有考过一个像样的成绩,这一直是压在我心上的一块石头。这学期,迫于压力,我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应试策略上。开学初拜读了李祖文老师“阅读教室”中的一些策略,还有山东名师赵红的自主过关、主题拓展式语文教学策略,他们都不约而同地指向了单元盘点的词语和日积月累的过关的具体操作,在生字词语的教学上,没太占用课堂时间,就是让学生自己过关自己的盘点词语、日积月累,筛出已经会的,重点对付不会的。这一点有些成效,只是要想个办法对每个学生的过关情况要了如指掌。
保证考试成绩的第二个做法就是专题海量练习,这学期重点海量练习了“反问句和陈述句互变”、“修改病句”“缩句”。特别是最近的期末复习,我从网上找了许多典型的“反问句和陈述句互变”、“修改病句”练习题,每次打印一二十个,一张纸打印两份,发给学生,让他们做好后粘贴在正式作业本上,省去了抄写的时间,特别是修改病句,直接让学生用修改符号修改,学生大部分已经掌握了方法。个别差生还要继续加大练习。
保证考试成绩的第三个做法是反复做模拟考试卷,学校下发的《学案》有一套各单元、期中、期末的检测题,我把每套题都事先复印一份,复习一个单元就考一次,然后讲解,改正、再复印一份,再考一次,学生就基本掌握了试卷中的知识和答题技巧,更重要的是给了他们一份自信。最近复习,针对班上差生多的问题,我尝试进行“分组复习”:对于差生,复习期间重点复习课本,如课文朗读、词语听写过关,基本题型过关、考试答题技巧的训练。对于中优生,重点是阅读和作文训练。同一节课,各干各的的事情,教师巡回指导。并引导学生组成“同伴学习”小组,同层次、或同村组的学生,自愿组成组,一块比赛背课文、背经典、做试卷,以调动学生复习的积极性。
每次考试作文都特拉分,所以我这一学期的作文教学,重点放在了指导学生写具体和修改上。从学生的作文中我发现,他们作文写不好的两个主要原因:一是“跑题”,作文中一部分甚至大部分内容偏离作文要求,二是该写的重点部分一笔带过,导致作文篇幅短,不生动,不具体。三是语句不够连贯,甚至不明白,叙述中有很多必须的交代省略了,他们以为自己知道,读者也就知道了,有些句子的表达只有他们知道是什么意思,读者却是“一头雾水”。针对每次作文中出现一两个重点问题,我都选一些代表作文,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给他们分析问题所在,提出修改方向。用一两节课的时间引导学生修改,并誊写出修改稿。
为了避免批阅修改稿耽误下一次作文的誊写,这学期,我让学生准备了两个作文本,交替使用,写了八次作文,八次原稿,八次修改稿,工作量是别人的两倍,我咬着牙坚持下来,我不知道其他学校平行班级的作文水平,但我能感觉到学生作文有进步,语句顺了,篇幅较长了,但要真正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还需要学生的努力,家长的配合。
也许在别人的眼里,我这些方法不是什么好方法,因为这学期我很少和网友交流,也很少有人关注、评价、指点我所做的一切,我只顾自己低头摸索。“当局者迷”吧!但我尽力了。
这学期期中考试成绩上到了七十四分,有我的教学重心偏向考试的因素。但愿这个趋势能继续保持。很想知道全乡考试的平均成绩,如果我班的平均分处于中游,那我就算“赚”了。
三、课内阅读:
这学期重点一直在课本上,在摸索教法上,在应付考试上,对于学生阅读课外书籍,一直是让学生自主进行,没举行过读书活动。学生的读书量不少,我没统计过,只记得换了一次图书登记表格,第二次登记表也记了差不多一半。学生的阅读现状良莠不齐,多得多,少的少,走马观花的有,认真研读的“小书迷”也有。因为考试成绩让我犹豫,在压力下,我选择了先保考试成绩。
说起这一点,我很惭愧、内疚、甚至恨自己的教学能力,空有一番宏伟壮志。只是在看到网友们辉煌的“经典阅读战果”时,我狠下心来,牺牲了一些语文课,占用了一些音乐课,引导学生背了《中华颂》中的一些诗歌,大概有二十首左右。花精力诵读的是《木兰辞》《陋室铭》《爱莲说》,复习了《小学生必背古诗七十五首》。《多音字儿歌200首》没有学完,《弟子规》《千字文》《增广贤文》《小学对课》没有复习,心里挺难受。
不管怎样,值得庆幸的是,在内外交困中,我仍在坚持,虽然慢点,但我仍行走在海量阅读的路上。
篇16: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不知不觉,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力求做到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读中悟情,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课文中的精彩之处没有可能引导学生一一感悟。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们可以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
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如在《富饶的西沙群岛》的阅读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这样品评:“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认为文中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选择其中的一点说一说。”此时的学生充分表述他们的真实感受,这样引导学生选择自己阅读感悟的精华,进行具体表述,让他们在各自品评中进一步升华认识。
三、架起课内课外的桥梁。
美国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
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我们已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天地。让学生阅读《西游记》等课外书;通过这些收集与阅读,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其次,重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注意学科间的整合。让学生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途径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本学期我虽然尽了自己的责任和能力去完成了教学工作任务,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要求尚差甚远,今后我将继续加倍地努力工作,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而努力奋斗!
篇17: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班本学期共有学生58人,其中男生32人,女生26人。大部分孩子能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活泼可爱,对学习有清楚的认识,努力上进,但也有部分男生好玩,懒惰,学习动力不强,因此学习成绩不够理想。从上学期期末考试来看,全班同学都进步不少。本期目标希望在牢抓字词基础上再接再厉,争取把字写得更好,扩大学生阅读量,作文能小有进步。
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是以语文知识和读写能力训练为序编排的。教材的结构与思路有一定的继承性,体现整套教材的延续性,同时又有发展变化。如:课文既保留传统繁荣优秀篇目,又增加了富有时代感的新课文;强化导学功能,引导学生思考;改进“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拓展学习资源,加强课内外语文学习的联系。
三、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我爱阅读。学习这组关于读书的课文,要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还要围绕“我爱读书”这个专题进行综合性学习,体会读书的乐趣,并学习一些读书的方法。
第二单元:月是故乡明。阅读课文的时候,要用心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并想想作者的感情是通过那些景物或事情表达出来的。
第三单元:学习说明性文章。要把握本单元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在阅读中结合生活实际,深入了解事物弄清科学道理。要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并试着加以运用。并通过学习此单元课文《假如没有灰尘》和《太空“清洁工”》,实施环保教育活动,使学生认识保护环境对人类生存的作用,了解环境污染、来源及种类,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自觉做一名环保小卫士。
第四单元:深入生活的启示。学习本组课文,要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作者从生
活中得到了哪些启示;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这些词句德汉以及表达效果。
第五单元:遨游汉字王国。学习本组课文,要开展综合性学习,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了解汉字文化,并为纯洁祖国文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第六单元:父母之爱。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感受父母的爱。他们的爱是慈祥的笑容,诗亲切的华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从而感受到父母之爱的深沉与宽广。同时了解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特点的描写表现父母之爱的。
第七单元:不忘国耻、振兴中华。学习本组课文要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还要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有关资料,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并在语文学习中加以运用。
第八单元:走近毛泽东。学习本组课文,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有条件的同学读读相关的文章、书籍,看一看相关的影视作品。
篇18:小学语文教学总结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可以说,没有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即使有理想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其结果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华东师大崔允郭博士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那么,在语文课堂中如何进行有效教学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有效导入,点亮课堂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过:课的开始,其导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好的导语既是传授知识的开始,又是师生情感沟通的过程,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的情感,牵动着学生的心弦。只有在课的起始阶段便营造出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才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积极迅速地投入到教学情境之中。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如何巧妙设计导语,使课堂灵动起来,这是应该认真探讨的。
1.情境导入,激发思维。情境具有激发兴趣激活思维和激励创新等作用。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在驱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体验。叶圣陶先生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创设美、智、趣的情境, 把学生的思维带入课堂中,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实践表明,一个语文教师,如果能让学生深深地爱上自己所教的那门学科,那么,他的教学至少成功了一半。
2.介绍史实,了解背景。人们常说:“文史不分家。”很多精彩的文学作品,都是作者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完成的。介绍史实,既让学生了解写作的背景,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也潜移默化地起到了思想教育的作用,可谓一举两得。
导入方式还有巧设悬念,自然过渡;直观演示等。引人入胜的导语如渔人手中的“网”,总系全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陶冶学生情操,给学生以知识和美的享受。
二、有效朗读,激活课堂
朗读是一门有声语言的艺术,是朗读者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说明道理,再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再创造过程。这一过程就是让文章“复生”过来,赋予文章生命力。让文章“复生”,朗读时需要有一定的基础要求和基本技巧。老师在指导朗读时引导学生在空白处加强体验,转换角色,闭眼想象,让学生自己读懂了文字背后的东西,朗读不仅入情入境,而且有深度。朗读时形式的运用应有效地为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情感服务,只有在理解课文基础上的朗读,才能算得上真正领略了课文的“青山绿水”“无限风光”。否则形式就成了“花架子”,朗读指导成了“空中楼阁”。
教师有效的朗读指导是给学生一双发现的眼睛,搭建一座体验的桥梁,打开一个情感的世界,开拓一方思维的天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我们应以满腔的热情赋予学生多元的智慧,开启学好语文的窗户,激活语文课堂。
三、有效练习,深化课堂
课堂教学的开展,不仅仅只局限在课堂上,而是要从每个教学基本环节出发,层层推进,环环紧扣。其中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课堂练习,其效果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人才培养的实际价值,只有提高了课堂练习的有效性,才能保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提高课堂练习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作业练习要适应小学生年龄特点,满足学生活泼好动、渴望自主、希望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愿望。通过有效的课堂练习深化语文课堂。
四、有效评价,促进课堂
教学中的评价像是一把“双刃剑”,在很大程度上,教师的评价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信念,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的语言一定要准确、得体,切要做到把握时机,因人而异,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做出不同的评价。这样,学生对获得的评价不仅仅是短暂的满足,更是一种向上的精神,一种前进的动力,这使他们在“人人可以成才”的大路上前行。 好的语言如一条水声淙淙的小溪,可以净化人的心灵;又如一首促人昂扬奋进的歌,激励着人们不断地追求。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在评价中不仅要语言丰富、机智幽默,而且要讲究艺术。
五、有效板书,总结课堂
好的板书,就是一篇“微型教案”,能够将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教者的教学思想以及学生的学习过程清晰地展示出来。因此,板书是教学设计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技能,更是一门教学艺术,在语文教学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激发学生兴趣,启发思维,丰富想象,强化记忆,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板书,不仅仅是教师教学的需要,更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助推器”。特别针对需要背诵的课文,可抓住课文主要内容脉络板书主导词语或重点句,再结合板书师生共同回忆,学生经过适当指导,一篇课文就能简单地背诵了。
总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真正把课堂教学改革落实到位,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参与,积极活动的状态,进行扎实、有效的语文教学,提高课堂效率,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做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