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学论文 > 语文教学论文 > 如果撰写语文教学论文

如果撰写语文教学论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如果撰写语文教学论文,本文共1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如果撰写语文教学论文

篇1:如何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如何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一)、教育教学论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鲜明的主题

(2)缺乏对教育规律的揭示

(3)缺乏新意

(4)缺乏典型事例

(5)缺乏清晰的思路

主要表现(近几年我市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参评论文中)

1.不是论文。如课件制作简介,校园计算机网络建设的方案介绍等。

2.资料摘编,甚至照搬

多是“正确的废话”,通常缺少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体会、思考和自己的观点。

3.内容旧、层次低

4.过分强调理论描述,缺乏有说服力的实例、说明和论证,题目太大(定位不切合实际),对一些概念、模式、策略、方法等的理解有偏差或不全面甚至有误等也是部分论文存在的问题。

(二)怎样选题

1、选择客观上有科学价值的.课题

① 建立新说(新观点、新设想、新发现、新视角等)

② 完善成说(更充实、更丰富、更深刻、更完善等)

③ 纠正通说(纠正一些流传的但不正确的东西)

2、选择主观上有利于开展的课题

①   与自己的工作密切相关

②   自己比较熟悉和思考比较多的

③   一个小问题:一节课的课后反思、一个教学环节的探讨等

④   新事物、新现象、新的教学内容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等

(三)怎样进行论文构思

1、教育论文的构思过程

构思是贯穿始末的思维过程(是一种预见、发现、内视、凝聚)

2、构思要求

(1)要运用谋篇,紧扣中心论点

(2)要有新意

(3)要选好论题,确定论点

(4)要把握构思技巧,提高构思水平

3、怎样构思

(1)确定中心论点,对整个谋篇布局作全面周密的考虑

(2)根据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取舍安排材料

(3)善于运用创造性思维方法――发散思维、聚敛思维、逆向思维、立体思维

(四)编制提纲

1、总体考虑

立论 选材 布段 谋篇 协调

2、方法 提纲的一般样式

题目 中心论点 内容纲要

(五)论文写作

1、绪论─简明扼要、有吸引力

(1)开门见山提出

(2)引用材料引出

(3)介绍情况、交代背景

(4)揭示要点、概括全文

2、本论─充分展开 合乎逻辑

(1)遵循“论点显明”原则

(2)中心论点统帅好分论点,分论点紧紧围绕中心论点

(3)处理好“分述”与“总述”的关系

(4)以严密的逻辑性把推论出科学的结论作为最终目的

3、结论─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

(1)结论应与本论的立论一致

(2)结论对本论部分的主要观点作科学概括

(3)结论要措词严谨、逻辑严密、文字具体

(六)格式中的几个技术问题

1、题目

要求:直接、具体、精练、醒目

类型:揭示论点、揭示论题

2、署名

3、内容提要

4、致谢与参考文献

(七)写作技巧

1、如何提高写作技巧

(1)抓准经验 筛选材料 提炼主题

(2)深入剖析 探因寻果 揭示规律

(3)选好题目 抓住热点 总结新意

(4)抓好典型 叙议结合 反映本质

(5)逻辑严密 结构严谨 形式多样

(6)提炼语言 讲求文采 增强实效

2、重视资料积累

教学日记 抓实例 积累中勤思考

3、如何将经验变成论文

(1)经验升华型

(2)概括归纳型

(3)理论启迪型

(4)调查研究型

(5)灵感型

(八)善于自我评估

篇2:如何撰写教学后记的论文

如何撰写教学后记的论文

论文摘要: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应该包括课前准备和设计、课堂讲授以及课后总结反思和交流探讨三个主要环节。平时,绝大多数教师都非常重视课前的准备和设计,以及课堂的知识传授,但往往忽视课后的反思和总结。本文简要叙述了写“教学后记”这一重要教学环节的意义以及对如何写“教学后记”的一些看法。

论文关键词:教学后记 教学活动 教学质量

教师在教完一节课后,对自己原来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进行回顾、总结和反思,将经验和教训记录下来,作为完善教案,改进教学、总结经验和科学研究的依据,是非常必要的。现浅谈写“教学后记”几点看法。

1为什么要记教学后记

平时,绝大多数教师都非常重视课前的准备和设计,以及课堂的知识传授,能够做到课前深思熟虑、精心设计,课上运筹帷握、滔滔不绝,但往往忽视课后的反思和总结。尤其对咱们职业学校的教师,甚至很多老师一堂课后被学生气的闷闷不乐,无心思记课后总结。事实上,一节课结束后,教师平心静气从教和学等多方面来审视自己原来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和评价,必然会有新的认识和体会,将之记录下来,为更好地进行下一次教学准备条件,是非常必要的。哪怕和学生发生争执,也应该反思下次遇着类似情况,该如何处理,究竟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处理好,将其写下来,也是一笔财富。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课堂偶发事件很多,如果教师只是一味按照教案所设定的教学顺序进行教学,则不能应对教学现场发生的意外情况。因此,尤其对于青年教师,通过记教学后记,将原来所设想的与教学实际脱节的方面,以及具体教学中出现的意外情况记录下来,在以后的备课和授课中就会做到有的放矢,并能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

2教学后记记什么

2.1记教师课堂教学情况

教师的授课情况。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然会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这些经验教训将是教师今后提高教学水平的宝贵财富,应该重点记录下来。

一记成功之举。每一节课总有成功之处,如有趣的对话、典型的案例、逼真的演示、巧妙的设问、幽默的讲解、传神的体态、奇妙的方法、有益的启示、以及精彩的教学设计和授课片断,等等。教学中,这些闪光的现象几乎每节课都有,只要我们留心,就不难发现。长期积累,教学经验自然会日益丰富。

二记失败之处。即使最成功的教学过程,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如表达含混、处理欠当、方法陈旧、演示失败、指导不力、知识性的错误、以及教案与实际的脱节、甚至是和学生发生冲突而处理过激等,把这些“败笔”记录下来,认真反思,仔细查找根源,寻求对策,以免重犯,教学必然日臻完善。

记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

一是记录学生对所传授知识的接受状况。包括对所授知识的接受程度、重点难点是否已经掌握和理解、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普遍存在的问题、练习和作业的完成情况,等等。比如,某次作业中有一道选择题,在改作业时发现该题的错误率高达70%,即使选对的.学生也有的是猜的。通过分析和研究,补记上:错误率、原因、建议。从而为下次备课提供素材。 二是记典型个案,突发事件。在日常教学中,难免会遇着特殊的出乎所料的一些事例,将这些事例加以记载,并与同事进行切磋研究,尤其新教师应该多向老教师请教,在不断的探索研究中,积累经验。例如:我遇着的上课上厕所的,电话铃声响的,调座位引起的**,上课发出怪叫声的,问老师女朋友的等等。可能课堂处理时间太紧,记录下来,以后慢慢研究,从而总结分析探讨,以便下次从容处理。

2.2记课后自我小结

教师在上完一节课后,应及时对自己所授课的教学情况进行客观的评价和分析。其主要内容包括:1、教材处理是否合适;2、教学目的是否明确恰当,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突破;3、教学内容深浅与量是否适度;;4、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是否适用;5,作业布置是否合理;6、教学效果如何,查找成功或失误的原因等等。

3记教学后记应该注意的问题

不要把教学后记记成流水帐。教学后记毕竟是后记,并不是工作日记。教师不要将自己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一项一项地全部记下,只须将与完善教案、改进教学有关的内容记录下来即可。

记录要及时。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结束后,用数分钟时间,将需要记录的内容及时记下。特别是有些想法思路刚露端倪,一些灵感的火花一闪而逝,必须及时记下,留待以后深人研究,这样才不留遗憾。

记教学后记应注意简洁明了。记教学后记主要是为教师以后改进教学积累素材和为教研提供第一手资料,只需用精练的语言将所思所想记录在案。另外,教学后记往往是教师在课后用很短的时间进行,语言必须简洁明了,有时甚至一个词、一个记号就能说明问题。

总之,教学后记对于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乃至整个教学业务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记好教学后记,完全可以使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迅速走向成熟和成功。让我们记录下辛勤耕耘的精华.以点滴积累形成教学的宝贵财富吧!

篇3:撰写教学论文的方法

撰写教学论文的方法a href=bbs.ruiwen.com(本站论坛专稿)/a

若曦:

一线老师在教学中都有这样那样的教学经验,有时候会有感而发,想写个论文积累下来,且大家都面临评职问题,论文是否能发表就成了一个问题。

那么如何写出高质量的问题呢?我总结了几个步骤:

一,海选论题: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广泛阅读国家级期刊,发现有价值的论题。

选题是写论文环节中最重要的。

论题要符合时代特点,比如说您现在还写什么素质教育、什么快乐教育就不行了,一定要在新课标下选题。

选题要有普适性,要站在一个语文工作研究者(最少得是教研员)的角度来观照您的选题。要在一定教学范围内对广大教师具有指导意义。

论题开口尽量要小,大了就容易空洞,且不好操控,因为一般来说,评职的论文都要求在6000字以内。我去年选的题是《综合性学习的弊病及对策》,后来还是觉得太大了,改成《综合性学习之语文性缺失的弊病及对策》。

所选之题一定是自己首先就有想法的,你能认识到问题,且能有一定的对策。

二,海选论题之下的文章。

你选好的论题一定是别人有所涉及的,那么,在你视野范围内(国家级刊物、网络)尽力搜寻这些文章。搜寻结果一定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1、众说纷纭。如果人家的文章都观点一致你就放弃选题好了,因为观点一致就几乎成真理了,没有继续写论文的必要。

2、数量适中。如果你按照关键词(比如我的关键词就是“综合性学习的弊端”)网络搜索到的论文已经写到成百上千篇了,那么说明你的选题太陈旧。如果几乎没有人写,那么你的选题太超前,可能又不被广大评委认可。已我的经验看,如果在三年内的两三种国家级刊物上搜寻,不超过30篇,网络搜寻不超过70篇的,算作数量适中。

三、阅读海选之文章,形成个人观点和行文条理。

首先是筛选分类,将海选来的文章按照是否符合你的观点和口味,分成重要、可参照和垃圾。垃圾的直接删除,其他的打印纸质资料(注意保留题目作者和写作年份),需要注意的是观点截然相反的,写作时也可能会用到,要做好标记保留。

三、阅读海选之文章,形成个人观点和行文条理。

首先是筛选分类,将海选来的文章按照是否符合你的观点和口味,分成重要、可参照和垃圾。垃圾的直接删除,其他的打印纸质资料(注意保留题目作者和写作年份),需要注意的是观点截然相反的,写作时也可能会用到,要做好标记保留。需要注意的是有些人冠冕堂皇弄一堆理论,实际上这些理论跟后面的实例并不贴合,那是真正的危险。

然后是清晰个人观点。在广泛阅读的过程中,您的观点一定经历了一个混沌到清晰的过程。坚信自己手握真理,就可以开始写作了。

四、行文的基本框架。

教学论文基本上是三段式,尤其新学写论文的朋友一定要采用三段式,因为容易操控。

首先是问题的提出。你为什么写这个论文?是工作中遇到困惑了?还是教学中忽然有了顿悟?还是看别人教学实例时忽然有了感发?你的感受是什么?有没有名师名言或课标来支持你的观点?……怎么样?有点像议论文的开头吧?其实本来就很相近,呵呵,开头别写的太多啊。

其次是分析问题。在教学中,都有哪些表现?尽量分出3-5条,采用形式类似的句子来表述,每条之下都要有具体的表述。比如东方和我曾合作一篇文章《<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多媒体教学摭谈》中对于课件参与教学的盲目和稚嫩,罗列如下条款:1、底气不足,一味剽窃。2、为用而用,不顾受众。3、思想落后,汤药依旧。4、程式僵硬,互动性差。5、以图代文,限制想象。6、制作花哨,喧宾夺主。在每一条下,要有具体的事例来说明,这些事例可以来自身边同事的教学,可以来自网上或杂志上的课堂实录,也可以来自别人论文中的例子。需要强调的是,例子必须真实可信,例子涉及面越广,说明你论文的普适性,切不可把别人的例子都改成自己的,以为是更切合个人实际呢,殊不知很多例子有名到地球人都知道,那您抄袭的名称落实了,就彻底弄巧成拙啦。

最后是解决问题。教学中出现了上文所说的这样那样的问题,您是怎么看待的`?有几种解决途径?也需要考虑全面,分条列出,最好也是3-5条,用形式类似的句子来表述。这次除了有相应的教学具体实例做事实论据,还要有一定的理论依据,也依据可以是名师名言,也可以是新课标精神。总之要做到面面俱到且论据充足。且不可全是个人感发和反思,闭门造车脱离新课标是不行的。引用名师名言也要注意时代性,有些名师大浪淘沙,现在已经不提了,最好有些新名师来帮您粉饰门面。当然,像叶圣陶、苏霍姆林斯基等,一直是语文界的常青树,提提也可以,但不能通篇都是叶圣陶。

四、按要求规范格式。

论文一般要有主题词什么的,还规定论文的格式和字号,都需要在最后一步按要求弄好。

四个步骤都做到了,那么恭喜:您的论文完成啦~!

爱民:

作为多年从事学校教育科研组织管理的我,对楼主所介绍的,是这样看的:

1、应该这样说:当开始学写“论文”时,作为一种练习,这些步骤还是很有效的。至少,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可以大致知道:科研是怎么一回事、写论文是怎么一回事。

2、作为教师,要真正形成自己的的特色,或者在一定场合下能够被承认和接受,还应该加上两条:第一,加上一步:梳理“问题”,也就是说,从你的教育教学实践和对各类教育教学现象进行观察的过程中,发现哪些是有意义有价值的。这里的“意义”和“价值”,主要是独特性、典型性。第二,看看对你感到有“意义”和“价值”的问题过去有没有人说过、说了些什么。如果没有人说过,好,你说的就是最早的。如果与人说过了,那么他们说的能不能解决我的问题?为什么?找出破绽,再套上楼主介绍的具体步骤,好论文就出来了。

唐苇:

小涛涛写了不少,读后,感觉针对教师写论文的实际情况来说,通篇关键之处在就“有感而发”这一词上。所谓有感而发,就是要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出发来拟题来选材料(感,来自亲身实践,切实的思考),这样就会得心应手些。

至于“海选”“大量阅读”,必须功在平时,要写论文了才去做,恐怕来不及,也容易给自己上“套”。走别人的路,说别人的话。有的人写论文喜欢搞点理论的东西,拨拨高,其实是戴高帽子量身高,涂脂抹粉上舞台。好的论文不在于你理论高不高深,书袋子吊得多高,在于你的观点是否独道,能否启人之智,发人之思,让人耳朵眼睛都是新的,在于你的材料是不是充足,道理是不是易于让人接受,观点材料,这一切是不是切合实际有操作性,即实践性。

理论探究的文章,老师们最好还是不要去啃这块死骨头,让教育理论家们用犬牙啃去。

篇4:教学论文撰写培训心得

教学论文写出来后一般总想发表。从某种意义上讲,论文的发表并不比论文的撰写更容易,有时甚至更难些。一般来说,这两个环节的难易程度是成反比的——呕心沥血写出高质量的论文,发表时相对就会容易些;相反,马马虎虎对付出所谓的“论文”,发表时相对就会更困难。教学论文的发表其第一道工序应该说是投稿,投稿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1)搞清刊物的宗旨

不同的刊物其办刊的目的一般是不同的。仅就与中学物理教学相关的刊物而言,象《物理之友》、《中学生物理》、《物理报》等刊物,主要是面对中学生的,这类刊物欢迎的是“概念的辨析”、“规律的应用”、“解题的技巧”、“学法的指导”等类型的小文章;而对于教材、教法等方面的较为深入的研究论文,则可投《物理教师》、《物理教学》、《物理教学探讨》、《中学物理教学参考》、《中学物理》等刊物;而象《物理通报》这样的刊物对论文的理论水准的要求就更高一些。搞清各刊物的办刊宗旨,搞清各刊物对论文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有选择地投稿,其投稿命中率就会大大提高。

(2)关注论文的时效

一般刊物都比较注意使刊登的文章尽可能地与一般学校的教学进度取得一致,这就给我们所撰写的教学论文带来所谓的“时效性”特征——论文所涉及的教学内容一般应比通常的教学进度快两、三个月为最佳。

篇5:教学论文撰写培训心得

在撰写教学论文的实践中笔者体会到: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教学论文在撰写时应该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1)观点的提炼

所谓论文,就应该有论点,教学论文当然也不例外,也应该写清作者对问题的基本观点,而这里所谓的“基本观点”,就是教学论文的“论点”。“观点”往往需要从材料中提炼出来。笔者在撰写教学论文时,经常是先收集材料,然后从材料中挖掘和提炼出值得阐述的基本观点,在此基础上,便可以着手围绕这个基本观点来组织材料撰写文章了。例如:笔者所撰写的《不应忽视题设条件间的制约关系》(发表于《物理教师》第3期)这篇文章就是这样,本来这篇文章是针对很多复习资料上的一道习题来写的,但只是指出这道习题的错误所在,其意义并不大,考虑到这道习题错误的根源就在于“忽视了题设条件间的制约关系”,由此便提炼出了“物理习题的编拟必须关注到题设条件间的制约关系这一命题原则”的基本观点,围绕这一观点组织材料撰写出的教学论文,其价值就远比仅仅指出一道习题的编拟错误要高,投出后立即就收到录用通知。

(2)材料的组织

观点正确、鲜明,见解独到、精辟,这只是构成一篇好的教学论文的必要条件,如不能很好地组织材料,不能把观点、见解有条不紊地阐述清楚,仍然等于零。所幸的是教学论文(特别是理科教学论文)对文字方面要求不高,只要语言通顺、文字流畅就可以了,关键是要把道理说清楚。例如:笔者所撰写的《两种质点的振动能量的比较》(发表于《物理之友》第4期)这篇文章,是通过设置如下几个小标题来组织材料的:(1)两种质点;(2)两种质点的振动能量;(3)两种质点的振动能量的比较。文章按照这样三个层次展开,最后令人信服地给出了这篇文章的基本观点,投交《物理之友》,当时就答应录用。总之,教学论文不必刻意追求文字的华丽,逻辑严密才是最主要的,而“阐述的次序”和“材料的组织”则是“逻辑严密”的基本保证。

(3)选题的技巧

要想使你的教学论文写起来比较容易把握,投稿时比较容易发表,在论文的选题上有一些技巧应该关注。从理论上讲,选题的技巧很多,也很复杂,这里只想谈一点:选题时应注意“题目宜小不宜大”。这是因为:第一,题目太大不容易把握,写起来比较困难;第二,题目太大必然导致文章太长,而太长的文章又难以发表。小题目,短文章,一篇文章两三千字,说清一个问题,表明一个观点,又好写,又容易发表,何乐而不为呢?笔者曾做过《物理解题研究》这样的大题目,近两万字,没处发表,写好后自我欣赏,后来拆成几篇都发表了:《物理练习中的分析、表达和演算》(发表于《物理教学》1995年第3期)、《物理过程分析指要》(发表于《物理教学探讨》第2期)、《物理过程分析谈》(被收入《走向成功——和中学生谈学法》一书,并由《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于19出版)、《谈谈物理解题中的演算技巧》(发表于《物理教学》19第1期)、《物理解题中的表达要求》(发表于《物理教学》年第9期)、《物理习题编拟中的几种常见错误类型》(发表于《物理教学》第10期)。笔者的另两篇长文章则是另一种遭遇:《高中物理实验要点分析》,投寄稿约一万六千字,发表在《物理教学探讨》年第3期上时被删成约三千字,题目被改成《浅议中学物理实验要点》;《关于三棱镜的偏向角的研究》一文在发表于《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第20卷上时,由于原文太长,把笔者认为最精彩的部分给删去了。

(4)题目的设计

新颖、别致的题目更容易引起编辑的注意;工整、贴切的小标题更容易使编辑相信你的文章的质量上乘;对称的形式与实在的内容相结合,更容易过审稿关;这些都是撰写教学论文时必须注意到的。例如:笔者所撰写的《“春江水暖鸭先知”——谈气体压强的确定》(发表于《中学生学习报》第615期)一文,由于题目新颖、别致,所以一投中的;再如:笔者所撰写的《直线运动中的若干难点问题突破》(发表于《河北理科教学研究》1998年第4期)一文,由于设置了10个工整、对称的小标题:(1)概念的把握必须准确;(2)过程的分析必须正确;(3)特殊的推论必须活用;(4)追及的含义必须搞清;(5)临界的状态必须选准;(6)对称的特征必须利用;(7)思维的顺序必须可逆;(8)参照的选取必须灵活;(9)假设的结论必须检验;(10)图象的方法必须掌握。所以也是一投即中。相反,有些内容更为丰富的文章却需要投稿几次才能得以发表。这不能不说:“形式也可以取胜”。这里说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前面所提到的《谈谈物理解题的演算技巧》一文,投寄后很长时间没消息,笔者将题目改为《从“山重水复”到“柳暗花明”——谈谈物理解题的演算技巧》后又寄到同一刊物,很快就发表了。由此可见:撰写教学论文时,论文的题目及论文中的小标题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

篇6:教学论文撰写培训心得

很多教师,特别是刚走上教学岗位的年轻教师,由于缺乏必要的经验和足够的积累,可能在撰写教学论文时最疑惑的问题是:我们写些什麽呢?其实,你如果能对教学活动的本质与特点稍有了解,你就能够在教学活动中获得“写之不尽”的素材。所谓的教学活动实质上是“教”和“学”这两个侧面以“教材”为中介而联系在一起的“双边活动”。正因为如此,教学论文的素材就应该是取之于“教”,取之于“学”取之于“教”与“学”的中介——“教材”。

(1)教材本身就有极丰富的素材

和中、老年教师相比,年轻教师有着自身的优势,对所教学科的专业基础知识一般要比中、老年教师更为熟悉。发挥这一优势,以专业基础知识为依托,在教材上做文章,这就是我给年轻教师初写论文时的建议。而对于中、老年教师来说,他们最熟悉的可能莫过于教材,因此,抓住教材做文章,这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明智的选择。事实上,教材本身确实有撰写教学论文的极丰富的素材。

①由于教材实质上是浓缩和凝结了文明发展的进程中人类对社会、对自然的一般的、本质的、规律性的认识和理解,而恰恰因为它是所谓认识和理解的“浓缩”与“凝结”,这就给使用教材的教师留下了足够的想象的空间,同时也给教师留下了从“正面”针对教材中的某些被“浓缩”和“凝结”了的概念、规律、理论展开自己的理解和体会的机会。而所谓“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实际上就可以作为撰写教学论文的一种素材。例如:笔者所撰写的《“W=FScosα”中的“S”究竟应如何理解》(发表于《物理通报》19第9期)和《两种曲线运动的比较》(发表于《中学物理》19第1期)这两篇文章,谈得就是对教材上一些概念的独特的理解。

②由于教材毕竟也是“人”所编写的,这就免不了会留下一些不尽人意之处。尽管正式教材经过了多年的使用实践后,这种不尽人意之处非常少,但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际上来讲都不能说没有;而在一些辅助教材中,这种不尽人意之处相对就比较多一些。这种教材自身的缺陷,实际上又赋予使用教材的教师从“反面”去评价教材的权力。显然,这种从“反面”来对教材实施评价也是撰写教学论文的一种素材。例如:笔者所撰写的《平衡概念的传统提法与正确理解》和《关于“光电子的发射率”的几种假设》(刚投寄,尚未发表)这两篇文章,就是针对现行课本中的逻辑缺陷和表述不完善之处来阐述自己的观点的;而所撰写的《带电小球在磁场中运动类型分析》(发表于《中学物理》年第1期)和《“滑轨系统”中的“反馈现象”》(即将发表于《物理教师》第6期)这两篇文章,则是针对一些教辅材料中的典型错误作出了自己的分析。

③中学教材有它的局限性和阶段性,任何一门学科的中学教材,都绝不会是包容人类所掌握和了解的这门学科知识的总和而只能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中学教材的这种局限性和阶段性的特点,使我们在论及“师”与“生”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科专业基础知识的把握等方面的要求时,常会有所谓的“一桶水”和“半桶水”的通俗比喻,而在这多出来的“半桶水”中是最容易出文章的。例如:笔者所撰写的《分子的各种热运动形式对气体压强的贡献》(发表于《物理通报》1998年第4期)和《非惯性系中的牛顿定律及其应用》(发表于《中学物理教学参考》1998年第5期)这两篇文章,都可以说是从这多出的“半桶水”中“舀”出来的。

④各学科知识之间具备着某种程度的相关性,这一相关性特征必将反映到各学科教材中去,而在学科间的交叉处寻求教学论文的立足点,这对教学论文的撰写,也不失为一个好主意。例如:笔者所撰写的《中学物理习题中几种常见的的极值类型》(发表于《中学物理教学参考》1994年第3期)、《干涉现象中强、弱区的判断》(发表于《中学物理》1995年第3期)、《数的奇偶性与波速确定》(发表于《中学物理》1999年第4期)这几篇文章,就是借助于数学教材中的某些结论来阐述物理问题的。

(2)教学中的问题有很多值得写

在教学过程的具体实施中,常会碰到一些备课时没想到的问题,即使是教学经验丰富的中、老年教师也会如此,而年轻教师由于相对缺乏经验,这种情况出现的机会就更多一些。只要在教学中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及时捕捉到这种稍纵即逝的问题,并能做一个有心人,将其记录下来,用不了几年的积累,你就会觉得这里面有许多是值得写的问题,你就会觉得撰写教学论文的素材用不完。笔者在刚参加工作时,在老教师的建议下,专门准备了一本所谓的“教学拾零”,用于记录备课、上课时所想到的、所碰到的一些问题,这为后来撰写教学论文积累了大量的素材。例如:笔者所撰写的《怎样的物体才会受到“风力”的作用》(发表于《数理化学习》1994年第4期)、《测凸透镜焦距的三种方法的误差比较》(发表于《物理教师》1995年第6期)、《概念的逻辑结构与概念教学研究》(发表于《南京教育》1996年第12期)、《关于“记时起点的选取”的几个问题》(发表于《中学物理》1999年第1期)这几篇文章,实际上都是取材于我当教师的第一年所留下的“教学拾零”。随着教龄的增长,笔者虽然已不再象年轻时那样认真地在课后写什么“教学拾零”了,但依然有随时把一些想法写一张小纸片留下来的习惯。

另外,教学过程中学生所提出来的问题也不应轻易放过,特别是一些尖子学生,他们反映敏捷,思维深刻,所提出来得问题更应该值得我们去思考。由于知识的局限,学生一般很难对学习中所碰到的一些问题作出透彻的分析,而作为教师,在尽“解惑”的职责的同时,也可以挑选出有价值的问题作为撰写教学论文的素材加以深入的研究。在笔者撰写和发表的论文中如:《透镜多解问题的成因》(发表于《光的世界》1994年第3期)、《关于水下物体“视位置”的研究》(发表于《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年第20卷)、《碰撞过程中的三个制约因素》(发表于《物理之友》1997年第11期)等,其素材都是教学中所碰到的问题;而象《伞兵会受到风力的作用吗?》(发表于《中学生学习报》第449期)、《这不是“单摆模型”》(发表于《物理教师》1997年第1期)、《关注隐含条件对物理过程的制约》(发表于《中学物理教学参考》1999年第5期)、《“质点”与“过山车”的比较》(发表于《物理教师》20第2期)等文章,则是针对学生所犯的典型错误而撰写的。

(3)即使一道题也能写得很精彩

相对而言,教学论文中的“科技含量”要求并不高,只要能讲清“教”与“学”的某个环节中的某些问题,只要能对这些问题有独到的见解,就可以成文,就可以发表。特别是对中学教学论文,有时即使针对一道习题,也能写得很精彩。但这类论文切忌仅仅展现解题过程,仅仅卖弄解题技巧,而是要设法从“题”中或者是“题的解答过程中”发掘出有价值的内容来。例如:笔者所撰写的《“正交分解”妙用几例》(发表于《试题研究》1994年第22期)、《几何光学习题中的隐含条件》(发表于《光的世界》1994年第5期)、《验算法解单项选择题一例》(发表于《中学生数理化》1995年第10期)、《“阻力”概念辨析》(发表于《物理之友》1997年第4期)、《特殊光线的妙用》(发表于《高中数理化》1998年第1期)等文章,实际上就是以一些物理习题为素材,从“题”中或“题的解答过程中”发掘出了有价值的观点而撰写出来的。

(4)别人的启发能打开你的思路

阅读别人的文章能受到某种启发,能打开你的思路,能使你找到值得写的素材。例如:笔者所撰写的《“共轭法”和“公式法”的比较》(发表于《光的世界》1994年第3期)、《“电偏转”和“磁偏转”的比较》(发表于《中学物理教学参考》1996年第2期)、《“示功图”及其应用》(发表于《中学物理》1997年第9期)、《关于“α粒子散射实验”的若干问题》(发表于《物理教师》1999年第1期)等文章,就是由于阅读了别人的文章与专著而受到了启发。

篇7:教学论文撰写培训心得

作为一个教师,你如果准备一辈子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并想在这一领域内求的某种发展,一般情况下应有如下三个层次的目标可供你努力追求:第一,教育家(“大家型”的教育工作者);第二,优秀教师(“学者型”的教育工作者);第三,教书匠(“工匠型”的教育工作者)。

作为教育家,他应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理论体系,而这一理论体系在形式上一般是以教育理论专著为标志。对于这种“大家型”的目标,大多数教师不敢奢望。不可否认,在我们的教师队伍中,特别是在一些具有发展潜力的年轻教师中,今后有望出“大家型”的教育家,但数量绝不会多。(如果大家都成了“大家”,那么“大家”就不成其为“大家”了)。然而,朝着这个目标努力,这对每一位教师来说都是一件无可非议的事情。

作为优秀教师,他应能在别人的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某些方面(比如对教材、对教法等)有独到的见解与体会,同时还能使自己的见解给同行施加良性的影响。这独到的见解与体会所浓缩成的文字形式就是所谓的论文;自己的见解与体会对同行的影响则又必须依靠论文的交流才能得以实现;而论文交流的最有效的形式就是论文的发表。对于这种“学者型”的目标,笔者认为应该是绝大多数教师所应努力追求的。可能你有更远大的志向——想发展成为“大家型”的教育家,但你不妨把你实现远大志向的过程分两步走——先尝试着努力做好一个优秀教师。

作为一个好的教书匠,他必须在熟悉教学内容、了解教学对象的同时,了解和熟悉教学评价机制,从而能够在现行的教学评价体系中游刃有余地组织并实施针对教学评价体系的教学活动(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教学要“瞄准中考”、“瞄准高考”)。好的教书匠的界定,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所教的学生在“中考”、“高考”中的考分作为衡量标准。应该承认,即使是要做一个好的教书匠,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如果一个教师从年轻时起就努力,多年的孜孜以求最后终于成了一个好的教书匠,可能也不应该说他的人生就是失败的。但是问题在于一个“工匠型”的教书匠,他的教学实践活动过多地被并不一定合理的教学评价机制所左右(事实上现行的教学评价机制仅用学生的考分来衡量教师的工作成效就不尽合理),就有违教育的本意,他在教学实践中的所作所为就会有相当多的部分背离了教育教学的自身规律。因此,从理论上讲,“工匠型”的教书匠,即使是好的教书匠,也不应该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领域中求发展的追求目标。

归根到底一句话:你若想成为一名“学者型”的优秀教师,进而发展成为“大家型”的教育专家,你就得在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投身教育教学科研,你就得拿起笔去写论文。

篇8:小学数学论文的撰写(教学论文)

1、小学数学论文的组成

小学数学论文具有类型多样、形式活泼等特点,有的侧重于经验的总结,实验结果的阐述,包括实验过程、手段、方法和结果的记录;有的侧重于理论性的研究,包括对研究课题的提出,对研究成果的分析、推导、论证和应用等。但不论哪类论文,主要由标题、摘要、前言、正文、结论、参考文献等部分组成。

标题就是论文的总题目,是文章基本内容的缩影,古人云:“立片言以居要,乃全篇之警策。”所以拟定标题应该力求简短、明确、质朴、醒目,既要防止太冗长,又要避免太概括,使人不明了;既要防止文不对题或过于陈旧,又要避免追求新颖、空泛而没有实际的内容。

摘要一般包括本课题研究的意义,研究的内容与方法,研究的成果或价值等,便于读者迅速了解全文的概貌。所以摘要应简明扼要,引人入胜,内容全面,重点突出,且能独立使用。

前言也称引言或绪言,一般包括本课题研究的背景或起点,需要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方法、手段,研究的意义或价值。需要注意的是,对研究的意义或价值应力求实事求是,既不可拔高,也不可贬低或过分谦虚。

正文是论文的主体,作为表达作者个人研究成果的部分,所占篇幅较大,有时还必须辅以必要的小标题,应力求概念清晰,论点明确,论证严密,论据充分,具有科学性、准确性和创新性,同时条理要清楚,文字应通俗简明。

结论是对正文中所分析论证的问题加以综合,概括出基本点,这是课题解决的答案。结论作为理论分析和实验的逻辑发展,是论述的概括集中和升华,由局部到一般,由具体事实、经验,上升到理论概括,是整篇论文的归宿,所以应力求完整、准确、鲜明,还应如实指出本理论的使用范围和成果的意义,以及本文尚未解决的问题和继续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是反映作者严肃的科学态度和研究工作的依据,其中包括撰写该论文所参考的书籍(作者姓名、书名、版次、页数、出版者、出版年份)或期刊(作者姓名、标题、刊物名称、卷或期、页数、年份)。

2、小学数学论文的撰写过程

第一步,选题、选材。

要想写什么内容的文章,无论是理论探讨方面,还是教材教法方面和解题方法技巧方面,以及教学经验总结方面,对阐述问题的深度、广度等,要心中有数,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主题性。

无论选择哪方面的内容与具体题材,都必须力求具有先进性、针对性和实践性,要想做到这一点,首先,根据文献检索方法,尽可能多地查阅资料,掌握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其次,深入钻研这些文献资料,看看能否得到进一步启发,有无新的见解。尽管选题可能重复,类似的题材较多,但也可以从不同侧面结合不同实例,根据不同对象写出一定的新意来,使观点更明确,方法更有效,使其先进性、针对性、实用性更强。第三,选题要从实际出发,题目大小、题材的深度和广度要恰当。

第二步,拟纲、执笔。

论文选题确定后,就要注意写好提纲,这是写好文章的基础。首先,要将内容、结构布局好,要拟定一个写作提纲,准备分几个部分,各个部分集中讲几个问题,这些部分与问题之间的关系如何,都需要进一步精心设计,使其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其次,要注意各种文章的特点。写理论性的文章,最好能再确定大小标题,叙述上力求论点明确,可信度强,便于别人借鉴;写教材分析方面的文章,应进行比较,提出改进意见或提示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等。

第三步,修改、定稿。

修改是文章初稿完成后的一个加工过程,它包括对论文文字的修饰,以及科学性的推敲等。论文初稿形成后,应从头至尾反复地阅读,逐句逐段推敲,审核一下文中的论点是否明确,论据是否充分,论证是否合理,结构是否严谨,计算是否正确等。一篇好的小学数学论文,应该是数文并茂。就是说,既要有好的数学内容,又要有好的文字表达。所以,文字的工夫对数学论文来说很为重要。数学论文,贵在朴实,少用浮词,免得冲淡文章的中心,文字应通俗易懂,简明扼要,用词应准确简炼,表达完整,特别是中心内容一定要阐述透彻清楚。此外,书写要规范,题号、图号、标点也要正确。修改是一项细致的工作,只有对文稿反复推敲、修改,才能消除不应有的错误。只有经过反复修改加工,文章的质量才会不断提高。

篇9:谈理科教学论文的撰写

谈理科教学论文的撰写

谈理科教学论文的撰写

有不少教师,是教学能手,教学得以应手,效果极好,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体会。但写起教学方面的文章来,却屡投不中,什么原因呢?主要是:(1)教师受自身业务素质、水平的制约;(2)对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教学研究开展的深度和广度不够;(3)缺乏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

一、选好题材

“选题”就是通常所说的“写什么”。一个好的选题将是文章成功的一半。许多教老师在论文写作中所遇到的最突出的困难就是选题。他们不知道该写什么,找不出论文的题目。坦率地讲,论文选题是一种能力的体现,它有一个长期积累、沉淀而逐渐升华的过程。

文章的选题,都是来自于教学实践,具体有以下几方面:1、来自教学过程中;2、来自“学生的提问”中;3、来自近几年的'高考题中。值得注意的是,选题的大小要适当,要量力而行,选择与自己的能力相应的选题,拿得起,放得下,经过努力可以顺利地展开。刚学写作的老师,有的急于求成,选取难度大的大选题,但资料不足,体会不深,步履维艰,勉强开了个头,写了一阵子后深入不下去了,只好半途而废。

二、树立观点

什么是一篇好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教学论文?简方之,能有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独到见解的文章才能称得上一篇好论文。好文章的核心在于有新的观点,新观点可以是自己提出,也可以反驳其他观点而建立。

三、写作技巧

尽管有好的选题和新的观点,但如果不在写作技巧上下一番功夫,那么这个好的选题仍可能夭折,即文章发表不了。因此掌握写作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1、命题:文章的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它是文章内容的高度凝结与体现。所以,题目一定要命得好,命得巧,要引人注目,要吸引人,要让人一读题目就产生一种急于看内容的渴望,其中要特别注意题要切文,文要贴题。命题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1)题目不可太大。有的文章虽然命得大,但内容却只是某一方面的,读完文章后使人觉得太空,似有盛名之下,其实难符之感。

(2)题目字数不要太多,反之则显得不精炼。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标准,以及我们国家标准总局制订的总局标准(GB3179-82的规定,题目一般不得超出20个字,题目中不用标点符号。

(3)题目要引人注意,有些还可以给人以悬念,使人有想看内容的愿望。

2、语言修辞及写作文体

一篇好文章,除了要数据可靠、结论正确外,还要求它表达明确、文字通顺,使人感到言有理,易于理解接受。这样才能达到沟通信息、交流

[1] [2] [3]

篇10:谈理科教学论文的撰写

谈理科教学论文的撰写

谈理科教学论文的撰写

有不少教师,是教学能手,教学得以应手,效果极好,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体会。但写起教学方面的文章来,却屡投不中,什么原因呢?主要是:(1)教师受自身业务素质、水平的制约;(2)对教育、教学研究开展的深度和广度不够;(3)缺乏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

一、选好题材

“选题”就是通常所说的“写什么”。一个好的选题将是文章成功的一半。许多教老师在论文写作中所遇到的最突出的困难就是选题。他们不知道该写什么,找不出论文的题目。坦率地讲,论文选题是一种能力的体现,它有一个长期积累、沉淀而逐渐升华的过程。

文章的选题,都是来自于教学实践,具体有以下几方面:1、来自教学过程中;2、来自“学生的提问”中;3、来自近几年的高考题中。值得注意的是,选题的大小要适当,要量力而行,选择与自己的能力相应的选题,拿得起,放得下,经过努力可以顺利地展开。刚学写作的老师,有的急于求成,选取难度大的大选题,但资料不足,体会不深,步履维艰,勉强开了个头,写了一阵子后深入不下去了,只好半途而废。

二、树立观点

什么是一篇好的教育教学论文?简方之,能有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独到见解的文章才能称得上一篇好论文。好文章的核心在于有新的观点,新观点可以是自己提出,也可以反驳其他观点而建立。

三、写作技巧

尽管有好的选题和新的观点,但如果不在写作技巧上下一番功夫,那么这个好的选题仍可能夭折,即文章发表不了。因此掌握写作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1、命题:文章的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它是文章内容的高度凝结与体现。所以,题目一定要命得好,命得巧,要引人注目,要吸引人,要让人一读题目就产生一种急于看内容的渴望,其中要特别注意题要切文,文要贴题。命题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1)题目不可太大。有的'文章虽然命得大,但内容却只是某一方面的,读完文章后使人觉得太空,似有盛名之下,其实难符之感。

(2)题目字数不要太多,反之则显得不精炼。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标准,以及我们国家标准总局制订的总局标准(GB3179-82的规定,题目一般不得超出20个字,题目中不用标点符号。

(3)题目要引人注意,有些还可以给人以悬念,使人有想看内容的愿望。

2、语言修辞及写作文体

一篇好文章,除了要数据可靠、结论正确外,还要求它表达明确、文字通顺,使人感到言有理,易于理解接受。这样才能达到沟通信息、交流经验、扩大知识来源的目的。如果文笔甚差,语言晦涩难懂,篇幅冗长乏味甚至杂乱无章,难以让人看懂,就起不到广泛交流的目的。因此,良好的语言修辞是每个撰稿者的基本功,必须掌握。对于“理科文章”来说,采用科技文体写作,应注意以下二点:

(1)专门性科学术语:用科技文体写作,文中必然会多次出现专门性科学术语,这种术语必须保持其意义的专一和稳定。

(2)语言的书面性:我们写出的文章,是让人用眼睛看的,要具有严谨、庄重的风格,故而要多用书面语而少用口头语。不能把平时我们的口头语和给学生讲的通俗语言写到文章中去。

(3)语言:理科文章,虽不能像文学作品那样,要求读起来抑扬顿挫,讲求韵律,但也要行文流利,音调和顺,读起来有节奏感。

(4)语法、语句要完整,要特别注意不能随意简化字句造成意思不完整。

(5)句式配置:撰写理科文章,要求文中句子严谨明晰,语意确切。因此它的句子结构就十分讲究规范、完整,多用它的句子结构就十分讲究规范、完整,多用主谓句、陈述句而简略、倒装、抒情等句式几乎不用。由于文章以表达意思简明为准,所以对偶、反复、排比、层递等句式也应尽避免。

(6)文章中的插图。文稿中的插图按书中应有的大小来画,画图时,要用碳素墨水画,线条粗细均匀,对图上所有的注字(包括中文、外文或数字等),要标在相应的位置上。并在图的下面标上图的序号,如图1、图2・・・・・・一定要将图画规范,不要随手画成草图。

(7)抄写文稿要用300字或400字的稿纸,顺序是:题目、作者单位(邮政编码)、姓名、正文、参考文献。抄写正文时,每一个标点符号占一格,A、B、C、D等大写字母每个占一格,小写字母每两个占一格,阿拉伯数字,每两个占一格。插图占格一般竖着5-6行,横着10-20个字。抄写正文时,字迹要工整、不要用不规范的简化字,不要连笔。

(8)对一些学术价值比较高的文章,应将文章的题目和关键词、作者姓名译成英文,附在文章的后面。

(9)与教学同步的文章,一般应提前六个月投寄,写给学生看的文章,一般应当至少提前四个月投寄。否则,又等到下一年。

(10)为了说明问题,适当引用他人发表的作品,应当注意参考文献,这是严肃的科学态度,也是尊重他人成果的道德问题。

四、几点体会

实践证明,教学研究是教师迅速成长的重要途径。特别是青年教师,通过课题研究,既能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又能提高教学研究水平。

1、要善于积累资料

搞教学研究、撰写教研文章,必须有较为丰富的参考资料。因此,报刊杂志要经常阅读,然后根据文章内容详细分类:解题技巧类、教学改革类、教案实录类、教育理论探索类、迎考复习类、高考试题评析类等。填写在目录索引中,以备在教学备课时查找方便。

2、作好随记

在教学实践中,要把一些学生易混淆的或易出错的典型问题,随时记录下来,每次听课时学到的方法体会,都作一简单的小结,在批改作业时,把学生新颖的解题方法详细地记录下来,对作业中的典型错误也作详细记录,目的是认真分析作业错误,检点自己教法中的不足,及时给学生以辅导纠正。同时也为总结成书面文章提供第一手资料。

3、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初学写作的人,往往会这样:写几篇文章,投寄出去,若不见发表,也就不愿意再写下去了。恰恰相反,文章发表不了,这说明,还没有达到发表的水平,更需要我们再去认真修改,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4、撰写文章是一种创造性劳动,需要花费一定的精力和时间,是一项很苦很累的工作。当老师的平常上班时间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写教育理论笔记和政治学习笔记等,这些已经够忙的了,如果搞写作,确实没有时间。笔者做法是,充分利用星期天和节假日。可是,每当看到自己所写的文章刊登在杂志上是,心情非常愉快,觉得苦点、累点值得。每当收到一封封来自天南地北的中学生(读者)的信件时,就觉得又有一种责任感,应该坚持为读者写下去,并解答外地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共同探讨学习的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教学论文写作成功的因素可以归纳为“发现、推敲、坚持、提高”八个字。“发现”即:从别人熟视无睹的众多的一般材料中,独具慧眼,发现哪些材料该写,并且成文后有指导意义,或有商榷的价值。“推敲”即:根据文章的观点,仔细琢磨选材的角度,细细研究通俗明了的技巧章法,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触类旁通。“坚持”即:撰写论文时要持之以恒,正如马克思所说:“在科学道路上,从来就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那种接到一、两封退稿信就灰心丧气的人,将永远不会有自己的文章出现在杂志上。“提高”即:使写作水平、写作数量、写作质量不断比原来高,只靠一本教材很难写好论文。订阅一、两份教学杂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经常新闻记者别人的文章,仔细制订,笔耕不辍,最终必有所成。

篇11:中学数学教育、教学论文的撰写

中学数学教育、教学论文的撰写

中学数学教育、教学论文的撰写

中学数学教师在通过各种不同的形式进修和提高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进行总结和交流,撰写数学教育、教学论文是其中的极为重要的形式。在跨进新世纪的时候,随着国内外数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对中学数学教师的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加强教学研究,善于写作是中学数学教师的重要素质之一。数学教育论文的撰写过程,是数学教育研究的继续,通常要求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进行分析和研究。中学数学教师如果能将自己的研究成果通过数学教育学术论文的形式总结出来,则自身的综合素质将得到迅速的提高。

一、数学教育教学论文的格式

数学教育教学论文由标题、作者姓名和单位、摘要、关键词、前言、正文、结论与讨论、参考文献、致谢、作者介绍等部分所组成。目前,在学报上发表的数学教育学术论文,对结构的要求比较严格,大致应具备上述各个项目;在各中学数学教育杂志上发表的文章,往往采取简化的结构,只保留标题、作者姓名、正文和参考文献四个项目。

1、标题。即论文的总题目,应能反映论文的主要内容,引人注目,用词要求确切、恰当、鲜明、简洁,便于读记、摘录,一般不超过20个字。

2、作者姓名和单位。论文署名是对作者劳动成果的肯定,也是作者拥有著作权的声明和表示文责自负的承诺。署名一般置于标题下方,同时附有作者工作单位名称和邮政编码。

3、摘要。是对论文内容准确概括而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它一般包括课题研究意义、目的、方法、成果和结论等。摘要应具有独立性,简明扼要、引人入胜,一般不超过300字。

4、关键词。论文中的关键词语,通常是从论文的标题、摘要和正文中抽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主题内容具有实际意义的词汇,一般以3-8个为宜。

5、前言。也称引言,是为了向读者交待研究课题的来龙去脉,唤起读者的'注意,使读者对论文先有一个总体的了解。一般包括研究课题的背景和起点、研究方法、过程及成果的价值。

6、正文。是论文的主体和核心,论文的论点、论据和论证都在这里阐述,它体现论文的质量和学术水平的高低,因此它占主要篇幅。正文应做到概念清晰、论点明确、论证严密、论据充分、数据准确、层次分明。应具备科学性和严谨性,同时要条理清楚,文字通俗简明,通顺流畅。

7、结论。又称结束语,是在理论分析和实验论证的基础上,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慨述课题的研究成果和价值,对成果的局限性和尚未解决的问题也应交待。有的论文通过叙述后,感到还有些问题需要与读者讨论交流,可用讨论式结尾。讨论式结尾没有固定格式。

8、参考文献。一般指已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或公开出版的书籍,是为撰写和编辑论著而引用的有关图书资料。参考文献的著录方式如下:

书籍:作者姓名、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引文所在的起始或起止页码。

期刊:作者姓名、标题、刊物名称、年份、期次(或卷、期)、引文所在的起始或起止页码。

9、致谢。对参与或支持本课题研究工作的人或单位的鸣谢,一般作为第一页的脚注,或写在参考文献之前。

10、作者介绍。作者简历和主要学术著作。

二、数学教育论文的选题

1、数学教育教学论文的选题应遵循的原则

选题是十分重要的问题,它既是写论文的起点,又是论文成败的关键。为了做好选题工作,需要遵循如下原则:

(1)价值原则。选题首先要考虑是否有研究价值。即能否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能否对创立或发展数学教育理论有所贡献;能否用来指导数学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观点、思想与方法是否容易被广大的同仁借鉴和采纳。

(2)新颖性原则。选题应有创新意义,不落俗套。这就是说,一是课题本身应该是新颖的,是前人没有研究的课题,或是前人所没有解决,或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二是对前人研究过的问题,又有新的发展或突破。

(3)针对性原则。选题必须切中当前数学教育改革的主要问题和迫切问题。论文所涉及的内容是理论研究方面还是教法探讨方面,是解题技巧方面还是教学经验方面,是教学改革实验总结还是研究报告,应该有明确的针对性。

(4)可行性原则。就是要根据实际具备的和经过努力可以具备的条件来选择课题。确定课题要从主、客观所具备的条件出发,充分估计对研究课题能否驾驭,各方面条件是否成熟,以及可能产生的困难,认真进行课题研究者的可行性分析。

2、数学教育教学论文的选题策略

(1)题目宜小不宜大。小题的素材容易集中;小题层次结构简单,写作容易;小题立意清晰,易于创新,不致落入俗套。

(2)见地宜新不宜旧。写论文必须刻意求新,没有新意,人云亦云,这样的作品不能称为论文。

(3)取材宜熟不宜生。选题要避免陌生、缺乏基础、体会不深的内容。课题应在自己的实践基础上产生。

(4)课题宜重不宜轻。应选择那些有基本重要性、有全局意义的课题。一个有重大意义的数学教育课题的解决,可以对数学教育理论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力,同时也可以促使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中学数学教育教学论文的内容

中学数学教育、教学论文的选题内容十分广泛,很难将其一一列出。由于数学教育是内涵十分丰富、十分复杂的交叉学科,人们可以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提出研究课题。同时,数学教育作为一门迅速发展中的科学,其中某个问题一旦解决,更多的新问题就会代之而起,所以在数学教育中没有一成不变、一劳永逸的研究课题。但是,根据国际数学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和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形势,我们仍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建议,供读者参考。

1、中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经验

虽然这方面的研究已有很长的历史,有些东西已经千锤百炼,但至今仍有许多东西使我们探索与研究,甚至有些内容需要进一步完善。特别是数学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如何让学生在减轻负担的前提下,既要掌握好“双基”,又要全面提高素质的经验。

2、中学数学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成果

随着国内外数学教育改革的迅猛发展,这方面的研究内容和成果十分丰富。中学数学课程的改革、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验、新教学模式的探讨等等,都是很好的内容。

3、中学数学教育的比较研究

这方面的涉及范围有,国内外数学教育的现状、改革比较研究,新旧课程大纲的比较研究,不同地区之间数学教育的比较研究,城乡之间数学教育方面的比较研究,民族地区跨文化数学教育的研究等等。

4、非智力因素对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影响

如何通过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意志力,促进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是十分有意义的研究课题。研究后进生的形成的原因,促进后进生的转化,也是十分值得研究课题。学生性别与数学学习的关系则是我国数学教育的弱项。

5、现代教育技术对中学数学教学影响

6、初中阶段对实施新课程标准的探索,高中阶段进行“研究性学习”教学的探索。

7、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探索。

四、数学教育教学论文的撰写与发表

1、选题、选材

关于选题、选材的问题,全面已经讲了很多,这里不再赘述。总之,选题选材要从实际出发,选题的大小,题材的深度、广度要恰当,并一定要有新的思想、新的观点或方法。一个好的选题的确定,往往有一个较长的时间思考、孕育过程,这是诞生一篇好的中学数学教育科研论文的关键。初学写作而缺乏经验的人,千万不要急于求成,而要在选题选材上多下功夫。

2、拟定提纲

拟定提纲是进行写作的前期工作,通过拟定提纲,能够深入消化材料,提炼论文观点,检验研究成果,查核文献资料,将内容、结构布局好,形成论文的框架结构。论文准备分几个部分,各个部分介绍什么问题,这些部分之间的关系如何?都需要进行一番精心设计,使其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具有科学性、逻辑性。

3、撰写初稿

拟好提纲,组织好素材以后,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应一鼓作气写出初稿。如果写作时时中断,写作者就必需反复地阅读前面的文字,将会影响效率,特别是写作过程中产生的灵感、思维的火花,若不急时捕捉,任其消失,将是十分可惜的!

4、修改定稿

论文初稿完成后,要切磋琢磨,修改定稿。作者应对论文从头至尾反复地阅读,逐字逐句地推敲,审核论点是否明确,论据是否充足,论证是否合理,结构是否严谨,计算是否有误差等等。必要时对论文内容应增、删、换、移,并力求使文章的文气前后贯通,浑然一体。

5、论文的发表

撰写数学教育、教学论文一般都希望发表,发表的途径有三种:(1)在期刊(包括学报)上登载;(2)在学术会议上宣读;(3)编入论文集。不同的发表途径,对论文的要求可能有些不同。例如有的杂志不登过长的文章,有的会议论文限制字数和格式,在会上报告宣读时还限制时间等等,对这些有关的要求,论文作者事先都应有所了解。

论文不要一稿多投,投稿时应事先了解刊物的编辑部有无退稿的制度,有无录用与否及时答复的制度。虽然我国著作权法规定,自稿件发出30日内未收到通知可以另投,但我国期刊的审稿期限一般规定为三个月。因此,宜在三个月后,再考虑另投。

反思与探究:结合国内外数学教育改革形势发展的实际,本章提出了中学数学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讨论了中学数学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途径和方法,以及数学教育论文的撰写等内容。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教育也在发展和进步,这就要求教师也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素质,以适应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在教师的进修过程中,有许许多多的实际问题值得我们深入的探讨。例如:

1、“说课”作为教师进修提高的重要的新形式,应该怎样进行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不流于形式?

2、参加数学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在当前的中学数学课程和教学改革中,应该怎样转变教育观念、接受新的教育思想,从而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3、在教师进修与提高的工作中,如何让教师

篇12:谈理科教学论文的撰写

有不少教师,是教学能手,教学得以应手,效果极好,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体会。但写起教学方面的文章来,却屡投不中,什么原因呢?主要是:(1)教师受自身业务素质、水平的制约;(2)对教育、教学研究开展的深度和广度不够;(3)缺乏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

一、选好题材

“选题”就是通常所说的“写什么”。一个好的选题将是文章成功的一半。许多教老师在论文写作中所遇到的最突出的困难就是选题。他们不知道该写什么,找不出论文的题目。坦率地讲,论文选题是一种能力的体现,它有一个长期积累、沉淀而逐渐升华的过程。

文章的选题,都是来自于教学实践,具体有以下几方面:1、来自教学过程中;2、来自“学生的提问”中;3、来自近几年的高考题中。值得注意的是,选题的大小要适当,要量力而行,选择与自己的能力相应的选题,拿得起,放得下,经过努力可以顺利地展开。刚学写作的老师,有的急于求成,选取难度大的大选题,但资料不足,体会不深,步履维艰,勉强开了个头,写了一阵子后深入不下去了,只好半途而废。

二、树立观点

什么是一篇好的教育教学论文?简方之,能有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独到见解的文章才能称得上一篇好论文。好文章的核心在于有新的观点,新观点可以是自己提出,也可以反驳其他观点而建立。

三、写作技巧

尽管有好的选题和新的观点,但如果不在写作技巧上下一番功夫,那么这个好的选题仍可能夭折,即文章发表不了。因此掌握写作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1、命题:文章的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它是文章内容的高度凝结与体现。所以,题目一定要命得好,命得巧,要引人注目,要吸引人,要让人一读题目就产生一种急于看内容的渴望,其中要特别注意题要切文,文要贴题。命题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1)题目不可太大。有的文章虽然命得大,但内容却只是某一方面的,读完文章后使人觉得太空,似有盛名之下,其实难符之感。

(2)题目字数不要太多,反之则显得不精炼。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标准,以及我们国家标准总局制订的总局标准(GB3179-82的规定,题目一般不得超出20个字,题目中不用标点符号。

(3)题目要引人注意,有些还可以给人以悬念,使人有想看内容的愿望。

2、语言修辞及写作文体

一篇好文章,除了要数据可靠、结论正确外,还要求它表达明确、文字通顺,使人感到言有理,易于理解接受。这样才能达到沟通信息、交流经验、扩大知识来源的目的。如果文笔甚差,语言晦涩难懂,篇幅冗长乏味甚至杂乱无章,难以让人看懂,就起不到广泛交流的目的。因此,良好的语言修辞是每个撰稿者的基本功,必须掌握。对于“理科文章”来说,采用科技文体写作,应注意以下二点:

(1)专门性科学术语:用科技文体写作,文中必然会多次出现专门性科学术语,这种术语必须保持其意义的专一和稳定。

(2)语言的书面性:我们写出的文章,是让人用眼睛看的,要具有严谨、庄重的风格,故而要多用书面语而少用口头语。不能把平时我们的口头语和给学生讲的通俗语言写到文章中去。

(3)语言:理科文章,虽不能像文学作品那样,要求读起来抑扬顿挫,讲求韵律,但也要行文流利,音调和顺,读起来有节奏感。

(4)语法、语句要完整,要特别注意不能随意简化字句造成意思不完整。

(5)句式配置:撰写理科文章,要求文中句子严谨明晰,语意确切。因此它的句子结构就十分讲究规范、完整,多用它的句子结构就十分讲究规范、完整,多用主谓句、陈述句而简略、倒装、抒情等句式几乎不用。由于文章以表达意思简明为准,所以对偶、反复、排比、层递等句式也应尽避免。

(6)文章中的插图。文稿中的插图按书中应有的大小来画,画图时,要用碳素墨水画,线条粗细均匀,对图上所有的注字(包括中文、外文或数字等),要标在相应的位置上。并在图的下面标上图的序号,如图1、图2······一定要将图画规范,不要随手画成草图。

(7)抄写文稿要用300字或400字的稿纸,顺序是:题目、作者单位(邮政编码)、姓名、正文、参考文献。抄写正文时,每一个标点符号占一格,A、B、C、D等大写字母每个占一格,小写字母每两个占一格,阿拉伯数字,每两个占一格。插图占格一般竖着5-6行,横着10-20个字。抄写正文时,字迹要工整、不要用不规范的简化字,不要连笔。

(8)对一些学术价值比较高的文章,应将文章的题目和关键词、作者姓名译成英文,附在文章的后面。

(9)与教学同步的文章,一般应提前六个月投寄,写给学生看的文章,一般应当至少提前四个月投寄。否则,又等到下一年。

(10)为了说明问题,适当引用他人发表的作品,应当注意参考文献,这是严肃的科学态度,也是尊重他人成果的道德问题。

四、几点体会

实践证明,教学研究是教师迅速成长的重要途径。特别是青年教师,通过课题研究,既能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又能提高教学研究水平。

1、要善于积累资料

搞教学研究、撰写教研文章,必须有较为丰富的参考资料。因此,报刊杂志要经常阅读,然后根据文章内容详细分类:解题技巧类、教学改革类、教案实录类、教育理论探索类、迎考复习类、高考试题评析类等。填写在目录索引中,以备在教学备课时查找方便。

2、作好随记

在教学实践中,要把一些学生易混淆的或易出错的典型问题,随时记录下来,每次听课时学到的方法体会,都作一简单的小结,在批改作业时,把学生新颖的解题方法详细地记录下来,对作业中的典型错误也作详细记录,目的是认真分析作业错误,检点自己教法中的不足,及时给学生以辅导纠正。同时也为总结成书面文章提供第一手资料。

3、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初学写作的人,往往会这样:写几篇文章,投寄出去,若不见发表,也就不愿意再写下去了。恰恰相反,文章发表不了,这说明,还没有达到发表的水平,更需要我们再去认真修改,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4、撰写文章是一种创造性劳动,需要花费一定的精力和时间,是一项很苦很累的工作。当老师的平常上班时间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写教育理论笔记和政治学习笔记等,这些已经够忙的了,如果搞写作,确实没有时间。笔者做法是,充分利用星期天和节假日。可是,每当看到自己所写的文章刊登在杂志上是,心情非常愉快,觉得苦点、累点值得。每当收到一封封来自天南地北的中学生(读者)的信件时,就觉得又有一种责任感,应该坚持为读者写下去,并解答外地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共同探讨学习的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教学论文写作成功的因素可以归纳为“发现、推敲、坚持、提高”八个字。“发现”即:从别人熟视无睹的众多的一般材料中,独具慧眼,发现哪些材料该写,并且成文后有指导意义,或有商榷的价值。“推敲”即:根据文章的观点,仔细琢磨选材的角度,细细研究通俗明了的技巧章法,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触类旁通。“坚持”即:撰写论文时要持之以恒,正如马克思所说:“在科学道路上,从来就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那种接到一、两封退稿信就灰心丧气的人,将永远不会有自己的文章出现在杂志上。“提高”即:使写作水平、写作数量、写作质量不断比原来高,只靠一本教材很难写好论文。订阅一、两份教学杂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经常新闻记者别人的文章,仔细制订,笔耕不辍,最终必有所成。

篇13: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模板

现在的农村学生,多数为留守儿童,缺少阅读的习惯。而阅读是一个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读书的兴趣,使学生愿意读书,用心思考书中的问题,积累书中的优美词句、成语、格言等。

一、“兴趣”是孩子的动力

祖冲之是我国古代的科学家,他推算出的圆周率比欧洲早一千多年。然而9岁时,其父亲希望他在文学方面有所成就,逼着他背《论语》,他两个月只能背十多行,被其父亲骂为“蠢牛”。可年少的祖冲之细心观察天体,发现每月的十五月亮就会圆,于是困惑地问爷爷,爷爷引导给他解释:“月亮运行有它自己的规律,所以有缺有圆。”从而调动了祖冲之的兴趣,他开始研究天文历法,成为一名杰出的天文学家。

每个学生都有其喜欢的、感兴趣的事物。教师应结合其感兴趣的事物,提供相关内容的书籍。如:有的学生喜欢恐龙,就可提供介绍恐龙生活习性的相关书籍。每个学生都有希望掌握更多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的知识,从而更愿意去探究。一旦发现可在书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的知识,则更愿意去阅读其他书籍,从而达到发自内心地去读书。

二、适当指导阅读方法

我们常常要求学生要多读书,可是学生困惑的是:应该怎样读?教师应对阅读的方法加以引导,学生才能在书中找到乐趣。

1、精读

根据学生兴趣及语文素养选择相关书籍,要求学生在1—2月的时间内读完该本书。指导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准备好一个记录本,将书中的优美句子摘录在本子上,也可将文中描写人或动物外貌特征、心理活动的句子或片段抄录下来加以揣摩;也可将书中引用的名言、诗歌抄录后再理解、背诵,指导学生将每个星期对所读的文章的感悟用语言表达出来。

2、浏览

在一次阅读课上,我准备了几十份报纸。当每个学生诧异地拿到报纸后,我要求学生用30分钟的时间快速地看完报纸上刊登的内容。看完后,给全班同学汇报报纸上讲了什么事或故事。学生听完要求后,安静、快速地读报。25分钟后,就有学生举手示意已读完;多数学生读后能流利地汇报所阅读的报纸上的.内容。学生汇报后我才告诉学生这就是本节课训练的一种阅读方法---浏览。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领会了浏览的方法。我又提出新的要求:在课后,将你认为报刊上的优美语句或段落、文章推荐给你的同学精读。

3、略读

了解大体内容,可看一下内容介绍或文章开头、结尾,了解事情的原因、经过、结果。

三、开展读书交流会

要想让学生有读书的习惯,还需要给学生营造读书的氛围;要想让学生喜欢读书,那就让他们尝到读书的甜头。每个学生对阅读会产生不同的反应,为帮助学生积极、及时地拓展阅读体验,分享阅读收获。我每个月组织学生进行一次读书交流会。为在规定的3—5分钟时间内表达清楚自己的收获,每个同学都会在会前精心准备发言稿,有的同学对书中某个细节描写发表看法;有的则对文章的写法或对文章中某一段话或某一个字的用法等加以探讨。在交流会上,我指导学生对书中的许多感悟,如:为人处事、道德修养等联系到生活中,将书中的知识与生活想结合,将书读“活”。在交流会上,同学们经过读书、聊书过程后,吸收好的读书方法,了解更多的描写、叙事方法,在潜移默化过程中,学生养成了读书、思考的习惯。

四、“读书节”让学生的阅读得以升华

在每学期,我组织2—3次“读书节”活动:每个学生读一本好书,然后写一篇读后感。由于每个学生选读的书都是自己感兴趣的,则会认真思考中的内容,将书中的感悟由不完整到文字叙述过程中逐渐条理化、清晰化。在写读后感过程中,学生会对书中的1---2个问题去加以思考,为解决问题,他们会查阅资料,在与同学、师长等加以探讨,在思想的碰撞中解决问题,从而把书中的内容内化、吸收,真正获得滋养心灵的营养。对我感触较深的是学生李彬的读后感《我“母亲”的痛》,他在看了一本关于沙漠化的书籍后,引发了他对家乡水环境的担忧,于是他作了实地调查。在本镇曹家堰水库中有20多种鱼类,在堰坝下有两个纸厂,排放的污水直接流入小溪中,水面上漂浮着各种脏东西,水黑而且臭味扑鼻,水中无鱼儿游动,他在小溪边的污泥中找到一条黄鳝,头大呈三角形,身体瘦小,完成变异。同学们听了他的文章,心灵受到了震撼,增强了环保意识。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各种各样的收获、体验。教师给予了一个平台,让学生分享快乐、分享收获,才能提高其阅读的积极性;教师给予了一定的指导,让其思想在各种营养成分下茁壮成长;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让其阅读拓展到现实生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孩子阅读的动力,让学生在读书过程中获得乐趣、积累经验,让学生从一本书拓展到另一本书的阅读,提高阅读的实效。

篇14:语文教学论文如何写

语文教学论文如何写

一、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利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将读写结合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思维和创造思维。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其头脑中会自觉对文章内容进行加工,对文章的结构和所表达的思想会进行分析,因此,大量的阅读对提高学生的分析思维具有促进作用。学生在基于大量的阅读基础上,当其知识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具有创造的动力和源泉,再通过写作教学从而训练其创造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因此,开发和提高学生的分析思维和创造思维,需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例如,让学生大量阅读关于四季的记叙类文章,学生就会不自主的形成关于四季的记叙方法和表达语句,再让其以“家乡的春天”为主题写作时,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会条件反射的将其积累的关于春天的记叙方法和描写春天的典型用语并结合自己家乡的特征在写作中反映出来。

二、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法

1.以读促写、以写引读。以读促写就是要做到大量阅读,联系对照。大量阅读就是要多读,不仅要做到读的篇章多,而且要做到读的遍数多,甚至达到熟读成诵的结果。阅读优秀作品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去学习理解内容,同时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情达意的方法。通过大量阅读,让学生懂得如何去选材、组材,如何去确定中心,如何去谴词造句,从而给学生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以写引读就是学生要在实践中勤写勤练,这样才能练出一定的写作能力,在写的练习过程中,学生会发现自己阅读得还不够,此时教师推荐相关文章给学生,由此让写为读引路,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例如,在课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的教学中,通过阅读《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让学生学习如何观察植物,学习作者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表现手法,然后让学生选择身边一种或几种熟悉的植物去观察、记录,然后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从外形到内在来描写这种植物,以读促写。在训练学生写作“我的故乡”主题作文时,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章,如《故乡》、《故乡的云》等,让学生以写引读,在读中寻求写作方法和锻炼写作技巧。

2.需要挖掘课本教材,在阅读中思考、创作。小学语文教材都是经过专家委员会精挑细选出来的.,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因此,在小学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利用教材,充分发掘课本教材内容。在读写结合教学中,教师要在深入理解课文基础上,发掘课文内容和思想,引导学生朗诵甚至背诵课文,让学生在深度阅读中学会思考和创作。例如,在《狼和鹿》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在反复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和创作。让同学们思考生态平衡的问题,考虑生态平衡的原理和维护生态平衡的正确做法,并鼓励学生用新的例子来诠释生态平衡的问题,如以“鸟和虫”为题,让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和写作,通过自己的语言来揭示破坏生态平衡的后果。这不但有效拓展了学生的写作空间,还加深了文章内容的理解。

3.要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积累写作素材。大量的阅读能够为写作积累知识和素材,而写作也需要充足的阅读作为基础。不管是阅读教学还是作文教学,都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读写结合,才能达到好的效果。教师在读写教学中,虽然要充分重视课本教材,但也不能仅局限于教材中,要主动发现和搜集优秀的课外文章,以丰富学生的阅读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使其在写作时做到信手拈来。例如,在学习唐诗时,教师可以教材选择的唐诗为引,让学生阅读同一诗人其他的名作或者同时代的其他优秀诗作,这样不仅能将课内教学和课外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也为增加学生知识广度和深度有重要作用,让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篇15:浅谈语文教学论文

摘要:

新课改所做出的最大的变化之一就是要求教师要充分尊重小学生,不仅要设计出能够激发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教学活动,还要坚持多元智能理论,允许不同的小学生以不同的速度来获得不同的发展,这对于正面临“小升初”学习压力的六年级学生是十分重要的。对多元智能理论下的小学六年级的语文教学进行分析。

关键词:

多元智能理论;小学语文;理论研究

六年级的小学生会在一年的学习之后面临自己人生中所遇到的第一个大型考试——“小升初”。在六年级的语文课堂上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思想,可以让小学生的个人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使得六年级小学生在心理、精神上都获得学习自信,消除考试所带来的焦虑感、紧张感,有效解决六年级小学生的厌学问题。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智能优势,一个擅长写作的人不一定擅长说话,一个不能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的学生也不代表他们的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水平的低下。教师必须要有一种善于发现、善于挖掘的能力,促使六年级的语文教学走向个性化、全面化。下面,笔者从学习任务的多元化、语文练习的多元化、评价标准的多元化三个角度,来讨论多元智能理论在小学六年级语文中的具体应用。

一、学习任务的多元化

当小学生进入六年级之后,许多教师都会在“时间少,任务重”的紧迫感的驱使下,恨不得将所有的语文知识一股脑地倒给小学生,也会下意识地要求所有的小学生用同样的学习效率来完成同样的学习任务,这就让许多语文能力不足的小学生承受着过重的学习压力。多元智能理论允许小学生的智能、学习能力存在显著的差异,这就要求教师要使学习任务多元化,让小学生根据自身的语文水平选择相应的任务,使其保持松弛有度的节奏来完成六年级的语文学习。

在新知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几个不同的学习任务,比如在《山中访友》这一课中,教师就可以分别设计四个学习任务,即学会读写清爽、吟诵、陡峭等新字词,了解这些汉字的内涵;充分调动自己对散文知识的了解,分析课文中所具有的散文特点,并且就文章所使用的拟人、比喻等修辞进行鉴赏;通过朗读初步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就文章中的优美语句进行摘抄与鉴赏;通过学习,品味作者的情感所在,体会作者所表达的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在公布了这四个学习任务之后,小学生可以就自己的语文水平进行学习,他们不必完成所有的学习任务,这可以让小学生以轻松的心情面对语文学习。

二、语文练习的多元化

“题海战术”似乎成为传统语文教师在短期内提升六年级小学生语文成绩的基本战略,教师很少会考虑哪些知识已经被小学生掌握,哪些语文知识还需要小学生重点练习,只是一味地布置大量的练习题,让六年级的小学生疲于应付。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教师要改变这种毫无重点、毫无层次的语文训练方式,而是要将语文练习进行分层,或者是以专题训练的方式进行,使得小学生能够有计划、有重点地来训练自己的薄弱环节。

在组织六年级小学生进行语文练习的时候,我会设计语文基础知识专题、阅读理解训练专题、习作练习专题、古诗词背诵专题等几个专题模块,并且将其整理成练习册,将其分发给每个小学生,小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来进行选择。但是,有一部分小学生对自己的语文知识结构的认识并不清晰,所以他们不知道该选择哪项专题。为此,我会结合他们在语文课堂上的表现以及语文试卷中的具体得失为他们提供练习建议。

三、评价标准的多元化

“一刀切”是导致六年级小学生不喜欢学语文的基本原因。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教师不应该只用语文成绩来评价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而是要綜合考虑每个小学生的整体表现,促使评价标准的多元化,让六年级小学生接受全面的、客观的语文学习评价,使他们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变得更加快乐、自信。

在评价教学中,教师应该要对不同的小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评价与甄别,要因人而异、因势而定。如果一个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水平较高,那么教师就要对他的阅读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小学生的日常表现比较好,但是在考试中的表现却屡屡不尽如人意,那么教师也要对小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肯定性评价,避免小学生因为成绩不够优秀而产生失望情绪;如果小学生在某个阶段的心理压力过大,那么教师就要暂时放低对这个学生的语文学习要求。

总而言之,多元智能理论是以促进小学生的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发展为基本目的的,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指导、促进、启发等多重作用,真正将小学生的发展放在心上,使得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更加突出,也让更多的小学生真正喜欢上语文学习。

参考文献:

[1]白光沂.语文教育中的智能开发:多元智能理论下的教学思考[J].科教文汇(中旬刊),(3):52-53.

[2]冯文全,田仙菊.多元智能理论框架下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改革[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36(4):107-111.

篇16:浅谈语文教学论文

摘要:

针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就课内外阅读教学探究,探讨阅读习惯的养成教育。

关键词:

阅读 课外课堂 主体作用

斯普朗格说“教育的目的不是向学生传授已知的东西,而是要将学生的创造力诱发出来”。纵观多年阅读教学,比对高考学生解题现状,两者没较好衔接,失分较多,这引起我的教学反思。阅读是什么?“读”是种阅读活动,由“读者、作者、作品”三者构成的“三边”活动。作者潜藏作品中,读者与作者通过作品发生心灵碰撞和情感交流。阅读教学却教师讲代替学生读。严重背离阅读的本意。其次,受条件限制,以教材、教参为中心,教参牵着鼻子走,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课堂阅读教学不是引导学生自己阅读、感悟、整体把握,学生学到的东西有限。第三,教学过程中,不引导学生读书,感悟,发现,把“有创意”的教学手段搬进课堂,让学生“活跃”,如同桌、小组讨论,猛看热闹非凡,美其名曰“阅读教学创新”,实效是学生讨论、收获了什么?第四,学生生活、阅读积淀太浅。语文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阅读源于社会生活,用于社会生活,一旦离开社会生活,也就丧失了生命力。语文阅读教学往往远离现实,学生固定在教室里,框定在教材里,缺乏必要的生活积累。课堂上的阅读被教师的繁琐分析和提问占有,多数学生除课本,几乎无课外阅读。

任何能力都是学习主体“悟”后“练”出的,绝非“讲”或“听”出的,缺少阅读的语文阅读教学付出太多,收获很少。怎么改进呢?

我想首先是课外阅读教学。语文学习是长期积累的过程。“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积累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充满灵性。这就要创设情境,培养兴趣。兴趣是产生学习动力、激发主体意识的前提。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挖掘教材自身乐趣;善于启发利用学生好奇心、求知欲,精心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所以,高一应抓兴趣,让学生变自主阅读为主动阅读。敢放手,多给阅读时间,尊重学生原始阅读。即从学生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对学生的阅读范围、角度和思路等少干涉,甚至不干涉,由着学生“性子”选择阅读对象。只要内容不暴力、淫秽、反动。这种个性兴趣探究性阅读,目的是锤炼学生的自主探究性阅读习惯和方法,为深入自觉学习语文锤炼基本功。当然,由着“性子”阅读,并非放任自流。阅读进度,专题选定等都要精心策划,适合的时代著作,流行佳作,要及时推荐,以免学生不择而食。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要求不解字词随时翻阅,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阅读。学生要有自己的看法,我要求的是学生做少许读书笔记,可以对作者、人物、片段写点自己的看法,体悟,也可当练笔(周记)交,甚至可作为演讲内容向同学推荐。

新课改最终面对高考,所以光靠个性阅读是不够的,还须建立阅读层次序列。所以高二的指示阅读范围很必要。借助高一个性阅读形成的习惯方法,促成学生阅读自觉;让学生视线收缩到老师指示的体裁上,并要求把兴趣爱好阅读经验加以运用;引导学生基本定型各类文体的阅读技法,尽量使其参差不齐的感悟、认识能力趋于统一。高二课外阅读教学教师应参与做好指导工作。

余秋雨说:“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的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使你驰骋古今,经天纬地。”教师应想方设法让学生广泛阅读,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书籍“资源共享”;举办朗诵会、读书竞赛等促进多读;充分利用墙报、校报定期刊出学生作品,互相传阅,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以写促读。

其次是课堂阅读教学。应关注学生的初始化阅读。在学生没接触文本时,不设计教学活动,在接触文本获得原始体验后,教师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矫正、引申原始体验,并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在原始体验基础上生成、引导、训练。这样才符合学情,真正使语文素养得以提升。如何发挥主导作用呢?

一、精心设计活动。

结合课文和学生特点,既生动有趣又高效艺术地将文本学习转化为一个个活动,体现学生主体,课堂教学易于生成,锻炼综合能力,而教师对活动的设计、调控、引导也彰显其主体地位。需强调的是,语文学习活动设计必须合乎实际,有提高语文素养的实效。

二、促进沟通。

阅读教学主要要素——教师、学生、文本之间有多重对话:生本对话的深层次推进离不开教师的艺术介入,生生对话的有效展开离不开教师的艺术引导。学生和文本、学生和学生的对话能否促进动态的生成最能显示教师的调控艺术。另外,在学生忽视、曲解或难以深入理解的地方,教师要适时点拨,发挥主导作用。

参与对话过程中,教师当讲则讲,当导则导,当练则练。立足“高效、实效”。在课堂教学之前,思考学生要有何提高,何种教学形式最有利。课后反思学生所获几多,是否发挥促进学生发展。课堂教学应也必须是生成和预设、习得和学得、探究和接受、自主和引导的、过程和结果的统一。

三、指导语文学法。

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研究学法比教师研究教法更重要。语文能力主要是习得和学得的,要引导学生研究如何学,探讨科学的学习规律和方法。具体引导学生探索适合的听课方法、讨论方法、具体阅读方法等。使教与学形成合力,更好促进学生发展。特别高三针对高考,要学生用锤炼的探究性阅读本领,进行探究性阅读训练。在高考阅读答题中,必须要学生依题意答题,进行探究阅读,总结解题“程序”、思路,使答题逐步科学化、规范化。

四、延伸课堂。

语文课应无条件地扩展和延伸,以培养语感,增加积累。阅读教学要结合课文有意识地开拓阅读教学新空间,激发广泛阅读兴趣,糅合历史、人文、科学等。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出课堂。把课堂变成思维的碰撞所,每节课上成问题课,激发学生在教师指导、学生尝试、合作、探究中发现问题。使课堂教学自然就延展到课外。比如新课标人教版高中教材编有名著导读,课文后附相关链接就是一个较好的拓展线索。学生获得大容量的“库存”,必能启发心智,拓展视野,活跃思维,培养文字的敏感。

语文是有生命的,阅读更是充满灵性的。人生的学习工作中,阅读是最基本的能力之一。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是教学生以语言为工具,自由、广泛地吸取思想,扩充知识,接受人类的认识成果。作为语文老师,唯有不断更新理念,提高自身素养,丰富自身底蕴,不断探索教育教学新方法,才能做好学生的领路人。

参考文献:

[1]《高中语文阅读题型技巧点拨》

[2]《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新审视》陈维贤

篇17: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例文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写字和写字能力的培养,是第一学段语文教育的一个重点。第一学段的写字要求,突出一个“好”字。要求学生一出手就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同时要求写字姿势“正确”。怎样才能做到“好”呢?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第一册的写字部分的编排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数量少:全册汉字要求认的是400个,而要求写的字仅100个。学生每课的习字量只有3-4个汉字,且都是按字形规律编排的笔画简单的独体字。教材科学的编排为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下面就谈几点关于写字教学方面的体会:

一、观察联想,活化字形,感知字形美

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写字教学首先要指导学生观察字形,弄清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在指导观察时,如果引导学生对抽象的汉字加以联想,活化汉字字形,汉字字形就会深深扎根于学生的心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汉字由抽象的笔画组成。如何让学生对祖国文字的字形产生兴趣,如何让学生对写字感兴趣呢?除了故事、儿歌以外,比喻是个好方法。“撇”像扫把,“捺”像剑。“点”像小雨点。“横”像小扁担……比如“伞”,同学们看像什么呢?有的说像大蘑菇,有的说像大树……想象生动的比喻,再加上形象的电脑画面的显示,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汉字的形体美,而且让学生对抽象的汉字字形顿生兴趣,产生了写字的欲望。

例如:教学“人”,“人”字很简单,一撇一捺,写起来却十分不易。由于不知道运笔方法,学生写出来的“人”字,就像两根支撑起来的小棍子。我引导学生观察电脑画面上的笔画,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看看这“撇”像什么,“捺”像什么,有了生动的视觉感受,有了如此形象的比喻,“人”这个字在孩子的心中已经不再抽象了,而变得生动可感起来。比喻,充分激起学生写字的热情,学生按捺不住,自己尝试着写了起来。

二、比较观察,示范演示,体会书写美

小学生写字往往眼高手低,原因在于,相对某一个人来说,其观察审美能力比较强,但实际动手书写的能力还不够,还没有很好地把观察审美能力转化为书写审美能力。那么,在写字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提高书写能力呢?

一年级起步阶段,教师要详细指导写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要求每一个字,每一个笔画,都要尽量要求。一横,一竖,一撇、一捺……教师都要笔笔指导到位。教师的范写很重要。示范是写字教学的先导。在指导学生整体认知之后,教师要在黑板上画好的田字格中示范,向学生展示写字的全过程。教师要边演示边讲述:这个字是什么结构,第一笔在田字格的哪个部位落笔,每一笔画的名称、运笔方法以及笔顺等,使学生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但是,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仅仅范写还远远不够,由于受到观察能力的限制,学生的临摹并不能一步到位。此时,运用比较的'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较运笔方法:教学“一”,我让学生观察老师正确的运笔之后,我要求学生进行临摹,将学生的不正确的书写和范字比较,在比较中学生看到自己的不足。教学竖,我让学生比较“悬针竖”和“垂露竖”的写法的不同,并加以示范。

比较间架结构:教师除了指导汉字的笔画,还应该着重指导汉字的间架结构。例如:教学“皮”,在观察“皮”后,我让学生临摹,学生写出来的“皮”字,五花八门。有的把下面的“又”字写得太短,有的把“又”写的太窄,有的又写得太宽……这时我将他们这些字在黑板上“公开亮相”,和书上的范字进行比较,并逐一帮助他们找到“病因”,指出“治病良方”。欣赏着自己的“杰作”,孩子们也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比较之后的书写,效果令人满意。

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观察,仔细领会,悉心模仿笔画运笔,熟练掌握笔顺规则,体会汉字的造型美。

篇18:语文教学论文教学论文

关于语文教学论文教学论文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尊重学生感悟的权利

学生是认识的主体,他们的认识活动只能通过他们自己的实践和感知,在他们的头脑里进行,教师可以为学生认识活动创造最有利的条件,但不必也不可能代替学生的认识。

一、乐做“导游”,留给学生阅读的时空

教师的角色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是“导游”,应为学生选择一个最恰当的观察点,让他们自己去尽情欣赏和享受那美丽的风景。教师的责任,就在于引导学生阅读。教师的“引”就是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确定教学目标,制订阅读步骤;“导”就是要指导阅读方法,组织阅读交流,进行阅读评价,任何“引导”都应当有利于学生从感受中领悟。

1.循序渐进,先感后悟。阅读教学一定要让学生阅读,学生自己阅读课文是他们感悟课文的基本途径。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便是感受的过程,“见”就是领悟。学生的阅读能力绝不是教师“讲”出来的,而是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悟”和“练”出来的,课本的提示和教师的讲解不能代替学生的阅读感受。在具体操作中,教师要防止不等学生有所“感”,便要求学生有所“悟”;要防止少数学生囫囵吞枣,望文生义,主观臆断。我的做法是:先以生动的语言导人,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吊起他们的胃口”,然后告之阅读的初步目标,并明确要求以较快的速度通读全篇,画出文章中有助于表现中心的关键语句,从而把握全文的中心。

2.大处着眼,整体感悟。心理学研究表明,所谓知觉并不是先感知到各种成分再注意到整体,而是先感知到整体的现象而后才注意到构成整体的诸成分。阅读教学应当始终把课文看成一个整体系统,注重从整体上感受和领悟。对课文某一方面或某一个局部的感悟,都应放在整体中进行,具有整体观的意识,即“小处着手,大处着眼”。如对课文结构和表现手法的感悟,就不能离开课文内容的感悟;反过来,离开课文的形式也不能感悟、分析结构。

二、巧布疑阵,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从问题、惊讶开始。特级教师于漪说过这样的话:“开始我做语文教师的时候,以为备课就是备知识,就是备教材。其实不然,这里有很重要的一环,就是备思考问题,看怎样的问题问下去可使学生的脑子动起来。”我在教学《皇帝的新装》这篇童话时,曾先后提出这样两个问题:首先,皇帝赤裸着身子,光溜溜地走上大街了,出这个丑应该由谁来负责任?(语文教学论文 )为什么?学生反响热烈,阅读之后形成了两种意见:一种是皇帝咎由自取,另一种是骗子太狡猾,经过辩论,大家的意见得到了统一,“苍蝇不叮无缝的蛋”,骗子可恶,但皇帝这“破蛋”实在是又腥又臭。在此基础上,我又提出了第二个问题:哪些人能说真话?哪些人尽讲假话?学生带着问题再一次阅读课文,经过讨论,学生很快便明白了作者的写作用意。

为什么“问题”对阅读教学如此重要呢?首先,“问题”能刺激学生的探究欲,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将学生的思维一步步引向深入。其次,“问题”体现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恰当的问题,是阅读目标的具体化,凝聚着教者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它引导着学生积极主动而又目的明确地进行阅读,从而使学习活动活泼有序地进行。再次,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去读书、思考、品味、感悟,自然而然地成了阅读活动的主人。“问题”使“感”落到了实处,“悟”也有了方向。

需要强调的是,要根据不同的文体要求,根据教学的重点、难点设计问题。同时,问题的设计还要符合学生的能力实际和学生的思维规律。既可以提出有关思想内容、结构思路方面的整体性问题,也可以提出一些引导学生反驳的迷惑性问题;既可以要求学生联想、想象,也可以引导学生学会评析。

三、指点迷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感知是阅读的开始,理解是阅读的核心,其关键便是思维活动,恩格斯曾把思维称颂为“地球上最美的花朵”。要激活思维,需要科学的阅读方法点击,同时阅读能力也要通过一系列的阅读方法的历练才能综合形成。

发展思维能力,最主要的途径便是做到思维训练与语言训练的有机结合,并把这种训练放在渎写听说的过程中进行。语文的思维是凭借语言这个工具的思维,思维的内容又必须凭借语言这个工具来表达,二者结合的方式就是读写听说。如在教学《鞭儿脆脆响》这篇小说时,我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小说设计了二嘎子考验丁区长这个情节,文章表现出一种民主、平等的干群关系,有没有你熟悉的类似的影视文学作品或社会现象同样表现出群众民主意识的觉醒?学生很认真地思考,很快便有人想到了《秋菊打官司》,想到了“民告官”。分析结束时,我又布置了一个作业:如果二嘎子认错了人,来者不是关心群众、任劳任怨的丁区长,而是骄横的“张区长”,故事又会怎样呢?写一个300字的片段。这两个问题的设计,便是从训练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联想、想象能力着眼的,效果显著。在教学说明文时,我常会问,“这种说明顺序是不是最佳的选择?”,而在教学议论文时,则会问,“你能否再举出一两个论据来?”,以此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优化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不仅要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还应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创新开放的环境。具体地讲,分为两个方面。

1.民主宽

松。英国哲学家约翰·密尔曾说过:“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气里自由自在地呼吸。”给学生以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宽松时空,才能最大限度地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课堂上,有的学生会喜形于色,有的学生会手舞足蹈,甚至还有的学生会情不自禁地打断别人的发言……所有这些,以传统的'观念可能看不顺眼,其实,这正是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的表现,应该给予适当的鼓励。

同时,还应该让学生自由地表达他的思想、他的“感悟”,要防止以教师的“悟”取代学生的“悟”,以教学参考书的“标准”答案,取代学生的“悟”,因为这是一种扼杀学生思想活力的教学专制。对学生的一些独特看法和“出格”的理解要给予积极的鼓励,允许他们对一些权威的观点和传统的结论进行大胆的颠覆。我们培养的应该是有独立个性、有创造精神的人,而不是奴性的人。如初三教材中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的中心,教参上延续至今的说法依然是“揭露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难道“嫌贫爱富”真的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专利”吗?如果以这样的“答案”去“统一”学生的“悟”,作品的人文精神、教育意义便大大削弱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从何谈起?

2.拓宽延伸。“拓宽”,即把阅读对象从文体拓展至作者、时代背景、思想修养、同类作品以及其他相关的作品,“拓宽”避免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能使学生对文章的感悟全面而深刻,有利于创造精神的培养。

“延伸”便是将学生的感悟延伸至社会生活。学习是为了“学会生存”,只有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19:语文教学论文

一、“兴趣”是孩子的动力

祖冲之是我国古代的科学家,他推算出的圆周率比欧洲早一千多年。然而9岁时,其父亲希望他在文学方面有所成就,逼着他背《论语》,他两个月只能背十多行,被其父亲骂为“蠢牛”。可年少的祖冲之细心观察天体,发现每月的十五月亮就会圆,于是困惑地问爷爷,爷爷引导给他解释:“月亮运行有它自己的规律,所以有缺有圆。”从而调动了祖冲之的兴趣,他开始研究天文历法,成为一名杰出的天文学家。

每个学生都有其喜欢的、感兴趣的事物。教师应结合其感兴趣的事物,提供相关内容的书籍。如:有的学生喜欢恐龙,就可提供介绍恐龙生活习性的相关书籍。每个学生都有希望掌握更多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的知识,从而更愿意去探究。一旦发现可在书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的知识,则更愿意去阅读其他书籍,从而达到发自内心地去读书。

二、适当指导阅读方法

我们常常要求学生要多读书,可是学生困惑的是:应该怎样读?教师应对阅读的方法加以引导,学生才能在书中找到乐趣。

1、精读

根据学生兴趣及语文素养选择相关书籍,要求学生在1—2月的时间内读完该本书。指导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准备好一个记录本,将书中的优美句子摘录在本子上,也可将文中描写人或动物外貌特征、心理活动的句子或片段抄录下来加以揣摩;也可将书中引用的名言、诗歌抄录后再理解、背诵,指导学生将每个星期对所读的文章的感悟用语言表达出来。

2、浏览

在一次阅读课上,我准备了几十份报纸。当每个学生诧异地拿到报纸后,我要求学生用30分钟的时间快速地看完报纸上刊登的内容。看完后,给全班同学汇报报纸上讲了什么事或故事。学生听完要求后,安静、快速地读报。25分钟后,就有学生举手示意已读完;多数学生读后能流利地汇报所阅读的报纸上的内容。学生汇报后我才告诉学生这就是本节课训练的一种阅读方法---浏览。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领会了浏览的方法。我又提出新的要求:在课后,将你认为报刊上的优美语句或段落、文章推荐给你的同学精读。

3、略读

了解大体内容,可看一下内容介绍或文章开头、结尾,了解事情的原因、经过、结果。

三、开展读书交流会

要想让学生有读书的习惯,还需要给学生营造读书的氛围;要想让学生喜欢读书,那就让他们尝到读书的甜头。每个学生对阅读会产生不同的反应,为帮助学生积极、及时地拓展阅读体验,分享阅读收获。我每个月组织学生进行一次读书交流会。为在规定的3—5分钟时间内表达清楚自己的收获,每个同学都会在会前精心准备发言稿,有的同学对书中某个细节描写发表看法;有的则对文章的写法或对文章中某一段话或某一个字的用法等加以探讨。在交流会上,我指导学生对书中的许多感悟,如:为人处事、道德修养等联系到生活中,将书中的知识与生活想结合,将书读“活”。在交流会上,同学们经过读书、聊书过程后,吸收好的读书方法,了解更多的描写、叙事方法,在潜移默化过程中,学生养成了读书、思考的习惯。

四、“读书节”让学生的阅读得以升华

在每学期,我组织2—3次“读书节”活动:每个学生读一本好书,然后写一篇读后感。由于每个学生选读的书都是自己感兴趣的,则会认真思考中的内容,将书中的感悟由不完整到文字叙述过程中逐渐条理化、清晰化。在写读后感过程中,学生会对书中的1---2个问题去加以思考,为解决问题,他们会查阅资料,在与同学、师长等加以探讨,在思想的碰撞中解决问题,从而把书中的内容内化、吸收,真正获得滋养心灵的营养。对我感触较深的是学生李彬的读后感《我“母亲”的痛》,他在看了一本关于沙漠化的书籍后,引发了他对家乡水环境的担忧,于是他作了实地调查。在本镇曹家堰水库中有20多种鱼类,在堰坝下有两个纸厂,排放的污水直接流入小溪中,水面上漂浮着各种脏东西,水黑而且臭味扑鼻,水中无鱼儿游动,他在小溪边的污泥中找到一条黄鳝,头大呈三角形,身体瘦小,完成变异。同学们听了他的文章,心灵受到了震撼,增强了环保意识。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各种各样的收获、体验。教师给予了一个平台,让学生分享快乐、分享收获,才能提高其阅读的积极性;教师给予了一定的指导,让其思想在各种营养成分下茁壮成长;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让其阅读拓展到现实生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孩子阅读的动力,让学生在读书过程中获得乐趣、积累经验,让学生从一本书拓展到另一本书的阅读,提高阅读的实效。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如果撰写语文教学论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