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学论文 > 语文教学论文 > 探究初中语文课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的构建论文

探究初中语文课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的构建论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探究初中语文课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的构建论文,本文共13篇,欢迎阅读!

探究初中语文课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的构建论文

篇1:探究初中语文课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的构建论文

探究初中语文课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的构建论文

摘要:人际交往是人们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每一个人都希望通过交往建立起和睦的家庭关系、亲属关系、邻里关系、朋友关系、同学同事关系……而这些良好的社会关系可以使个人在温馨怡人的环境中愉快地学习,生活和工作。英语教学是教与学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教学目标的合作过程,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和谐统一的过程,师生关系在日常教学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和亲密真挚的师生感情,才能为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张创造良好的条件,才能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和谐融洽构架初中语文

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在教学活动中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呢?以下是我在教学工作中的一些体验与感受。

一如何讲,学生才会听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首先要赢得学生的尊重,而要想获得学生的认可,首先必须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一个不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及知识面不广的教师,是很难给学生以人格的感召力。因此教师不仅仅是要教,更重要的是不断地学习,学习本专业的最新知识,学习并了解各方面的知识,并且要学习如何去教,勤于思考教学技巧,即要了解怎样讲,学生才会听。

当然,我们大部分老师在专业知识方面是无可指摘的,然而学生却不一定喜欢这样的老师上的课,这里的关键就在于如何教。刚刚参加工作时,我精心设计每一堂课,上课要讲的东西很多,但没有那么多的时间都讲到,所以如果学生们都安静的坐着“认真听”我们就能大幅度的提高教学效率。然而结果却恰恰相反,虽然我的发音很标准,我讲解的知识点很系统、很到位,可是学生仍然不爱听,为此,我曾经很苦恼,后来在调查中我发现,我的课最大的缺点在于,只是就上课而上课,只是备课,并没有备学生,现在的学生很早就要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如果我们要帮助他们掌握知识,就必须先帮他们揭开课堂上的情绪包袱,要使我们的课堂能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如果我们讲的过多,给学生的命令就会越多,而这样会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那么他们的敌对情绪也就越来越强烈了,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提高学生们的兴趣呢?其实一个小玩笑,一个小游戏,一点点幽默,都能活跃课堂气氛,都能让学生们动起来。我们要尽力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以为学生们提供活泼,主动地发展空间。而且我们要尽力鼓励每一个学生大胆展示自我,不管学生的个人见解怎样,都尽力给予肯定和鼓励,对学生的评价,我们应该更侧重看学生的能力,思维是否得到和谐发展。我们要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每个人都是可塑之才。我们要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学的轻松,学的愉快。其实,只要学生们喜欢听你的课了,那么师生关系自然也就会融洽很多。

二如何“惩罚”学生

其一,教师要宽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处于青春期的初中孩子,我们要正确的对待学生的错误,面对学生的错误,不管在何种情形下,首先要使自己冷静下来,切忌与学生计较,粗暴的对待学生的错误,有时,教师的过于激动,会使事情变得更加糟糕,尤其是在课堂上,更要先顾大局,尤其甚至在学生言语中有冒犯教师权威或尊严时,更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我们是教育者,先不要与其计较,其实宽容并非代表软弱,有时它比严厉批评更有力量。其实它的目的和严厉批评的目的是一样的,而经常批评那个却会极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用宽容对待学生却能保护学生的`自尊,那么我们为什么不选择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批评呢?但是宽容应该有一定的限度,过度的宽容就成了纵容了。 第二,教师要相信学生。信任是师生和谐的桥梁。人是富有感情的,心灵之窗总是向热情,信任的人敞开着。教师的信任是师生之间感情交流的入口,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也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基础。因此教师必须相信学生,以朋友的身份去相信每一个学生,尤其是那些有失误的学生,不带“有色眼镜”去看他们,而是给予他们信任和期待,相信唤醒他们内心深处的进步因素,产生自信,产生力量,从而能消除不足,更新自我,从认识自己错误中得到成长。信任是一种无声的而教育力量,能树立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崇高威望,有一句话常说“以心换心”,如果教师能真心的信任学生,那么学生才会真心的相信教师,这样才会消除他们心中的隔阂,他们才会对老师敞开心扉,心悦诚服的接收老师的批评和教育,才会自觉地去转变自己。

三教师要善于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

我这里所说的情感交流不仅局限于课堂教学上,而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言行,也能影响与学生的交流。平常遇到自己的学生,尤其是哪些“问题”孩子要主动点头示意问好打招呼,主动地与其聊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在轻松、融洽的氛围中进行交流沟通,逐渐拉近师生关系。对于学生学习中的问题或是生活中的烦恼,都要善于聆听,并耐心的帮其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久而久之,当学生感觉到老师是他们的好朋友时,就会乐意与你接触,向你敞开心扉,听从你的教导,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来,积极地与老师配合,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教育效果。

古人云“若言琴上有琴声,琴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这首诗是说弹琴,既要有琴,还要有弹琴的手指,两者只有巧妙地结合起来,才有美妙动听的音乐,教学过程同样如此,教师和学生之间能否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将会直接影响着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目标的实现。总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共同满足教学需要,协同教学活动的,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和保证。因此教师应尽种种努力以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袁振国《当代教育学》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

2.【美】法伯等著,霍雨佳译《如何说,孩子才肯学》中央编译出版社

篇2:如何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论文

如何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论文

【摘要】英语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教学目标的合作过程,因此教师和学生之间能否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将会直接影响着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教师应尽种种努力以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本文从讲课方式(即如何教学生才会听)、如何对待和处理学生的错误(如何惩罚学生)、与学生沟通交流三个方面阐述了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

【关键词】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建立

人际交往是人们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每一个人都希望通过交往建立起和睦的家庭关系、亲属关系、邻里关系、朋友关系、同学同事关系……而这些良好的社会关系可以使个人在温馨怡人的环境中愉快地学习,生活和工作。英语教学是教与学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教学目标的合作过程,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和谐统一的过程,师生关系在日常教学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和亲密真挚的师生感情,才能为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才能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如何讲,学生才会听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首先要赢得学生的尊重,而要想获得学生的认可,首先必须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一个不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及知识面不广的教师,是很难给学生以人格的感召力。因此教师不仅仅是要教,更重要的是不断地学习,学习本专业的最新知识,学习并了解各方面的知识,并且要学习如何去教,勤于思考教学技巧,即要了解怎样讲,学生才会听。

当然,我们大部分老师在专业知识方面是无可指责的,然而学生却不一定喜欢这样的老师上的课,这里的关键就在于如何教。刚刚参加工作时,我精心设计每一堂课,上课要讲的东西很多,但没有那么多的时间都讲到,所以如果学生们都安静的坐着“认真听”我们就能大幅度的提高教学效率。然而结果却恰恰相反,虽然我的'发音很标准,我讲解的知识点很系统、很到位,可是学生仍然不爱听,为此,我曾经很苦恼,后来在调查中我发现,我的课最大的缺点在于,只是就上课而上课,只是备课,并没有备学生,现在的学生很早就要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如果我们要帮助他们掌握知识,就必须先帮他们揭开课堂上的情绪包袱,要使我们的课堂能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如果我们讲的过多,给学生的命令就会越多,而这样会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那么他们的敌对情绪也就越来越强烈了,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提高学生们的兴趣呢?其实一个小玩笑,一个小游戏,一点点幽默,都能活跃课堂气氛,都能让学生们动起来。我们要尽力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以为学生们提供活泼,主动地发展空间。而且我们要尽力鼓励每一个学生大胆展示自我,不管学生的个人见解怎样,都尽力给予肯定和鼓励,对学生的评价,我们应该更侧重看学生的能力,思维是否得到和谐发展。我们要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每个人都是可塑之才。我们要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学的轻松,学的愉快。其实,只要学生们喜欢听你的课了,那么师生关系自然也就会融洽很多。

二、如何“惩罚”学生

其一,教师要宽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处于青春期的初中孩子,我们要正确地对待学生的错误,面对学生的错误,不管在何种情形下,首先要使自己冷静下来,切忌与学生计较,粗暴地对待学生的错误,有时,教师的过于激动,会使事情变得更加糟糕,尤其是在课堂上,更要先顾大局,尤其甚至在学生言语中有冒犯教师权威或尊严时,更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我们是教育者,先不要与其计较,其实宽容并非代表软弱,有时它比严厉批评更有力量。其实它的目的和严厉批评的目的是一样的,而经常批评那个却会极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用宽容对待学生却能保护学生的自尊,那么我们为什么不选择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批评呢?但是宽容应该有一定的限度,过度的宽容就成了纵容了。

第二,教师要相信学生,信任是师生和谐的桥梁。人是富有感情的,心灵之窗总是向热情,信任的人敞开着。教师的信任是师生之间感情交流的入口,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也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基础。因此教师必须相信学生,以朋友的身份去相信每一个学生,尤其是那些有失误的学生,不带“有色眼镜”去看他们,而是给予他们信任和期待,相信唤醒他们内心深处的进步因素,产生自信,产生力量,从而能消除不足,更新自我,从认识自己错误中得到成长。信任是一种无声的而教育力量,能树立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崇高威望,有一句话常说“以心换心”,如果教师能真心地信任学生,那么学生才会真心地相信教师,这样才会消除他们心中的隔阂,他们才会对老师敞开心扉,心悦诚服地接收老师的批评和教育,才会自觉地去转变自己。

三、教师要善于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

我这里所说的情感交流不仅局限于课堂教学上,而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言行,也能影响与学生的交流。平常遇到自己的学生,尤其是哪些“问题”孩子要主动点头示意问好打招呼,主动地与其聊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在轻松、融洽的氛围中进行交流沟通,逐渐拉近师生关系。对于学生学习中的问题或是生活中的烦恼,都要善于聆听,并耐心的帮其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久而久之,当学生感觉到老师是他们的好朋友时,就会乐意与你接触,向你敞开心扉,听从你的教导,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来,积极地与老师配合,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教育效果。

古人云“若言琴上有琴声,琴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这首诗是说弹琴,既要有琴,还要有弹琴的手指,两者只有巧妙地结合起来,才有美妙动听的音乐,教学过程同样如此,教师和学生之间能否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将会直接影响着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目标的实现。总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共同满足教学需要,协同教学活动的,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和保证。因此教师应尽种种努力以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谢芳《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管理教育报

佚名《浅谈英语教育中的师生关系》嘉兴教育网2004,11,24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04

美法伯等著,霍雨佳译《如何说,孩子才肯学》,中央编译出版社

篇3: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之我见论文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之我见论文

常常听到同行抱怨:学生难教,老师难做。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始终是困扰老师们的一个难题。师生关系僵化会直接导致教育活动无法正常开展,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人们常说,教师是辛勤的园丁,用勤劳的汗水浇灌出智慧的花朵,培育出参天的栋梁之才。只要以“园丁”的态度去教书育人,老师和学生就可以融洽相处。本人认为,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并不是天方夜谭,其关键在于教师的态度。应该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和风细雨润心田

如果说学生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那么教师的责任就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老师对学生的态度会对学生造成很大的影响。由于学生心理不够成熟,可能会因为喜欢这个老师而喜欢这门课,也可能因为讨厌这个老师而厌恶这门课。因此,像和风细雨一样的关怀和沟通至关重要。

1.真诚地交流和关心,建立信任平台

作为老师,对学生的所感所想进行了解是必需的。交流是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可以采取聊天、谈心的方式进行,也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习惯和行为进行了解。由于是第一次担任班主任,我自认为对学生的心理状态的把握可能达不到足够精确的程度,于是我在班里开展了交换日记的活动,即犯错的学生要将一周的日记与我的交换。通过交换日记可以使我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以及对老师的一些看法。这种活动需要建立在双方信任的基础上,刚开始学生的抵触情绪较大,在上交的日记中记录的也大多是一些无关痛痒的话,有明显的敷衍情绪。后来学生观察到,我总是能够耐心地批阅他们写的东西,无论是写得多么糟糕我都给予肯定的回复,给予足够的关注。渐渐地,他们开始对我信任起来,我也借这个机会把个人一些对学习、管理、生活的看法交流给他们,让他们明白我这样做的目的,想要如何做。这样,我和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顺利地完成了谈心和交流。

老师除了教给学生知识以外,还应该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换言之,班主任在这方面负有和父母相同的责任,适时地对学生嘘寒问暖可以让学生知道你在爱护他们,让他们感觉到老师并不是整天板着脸孔刁难他们的人,而是为了他们的成长而严格要求他们的人。每节课讲完后都要询问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每次放学后都要叮嘱他们要注意安全,每次天气骤变都提醒他们多穿衣服……人性化的管理方法有助于增进师生感情,互相信任,也有利于增进班集体的和谐。

2.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管理思维

实践证明,处于同等地位的人最容易理解和沟通。或许有人会说:老师和学生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本来就是矛盾的,怎么可能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关系呢.我觉得这种想法可以理解,但并不是所有的管理活动都是以一种强制的方式贯彻下去的。

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改善师生关系的方法。我曾经教过这样一个学生,他头脑灵活、天资聪颖,但是逆反心理很强。我仔细地批阅了他的试卷,发现他每次的数学测验成绩并不理想,但他解题的思路很独特,方法也很巧妙。导致他成绩不高的原因是他很粗心,基本上一个题目在演算到两三步的时候就会出现错误。我刚开始想严厉的批评他,惩罚他做海量的练习题来提高他的运算能力,但转念一想,这样有可能会使他产生不耐烦的情绪,不如换一种方式。我找到他,先是表扬了他敏捷的思维,之后我建议他提高一下自己的运算能力,他微笑着同意了。然后我进一步实施我的计划,我建议他将自己好的方法推荐给其他同学,由他牵头建立一个数学兴趣小组,每天收集经典的例题,研究一题多解。在我的鼓励下,他带动了班级的学习氛围,自己的数学成绩也渐渐提高了,达到了预期的教育目的。这件事使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在教育活动中,学生是主体,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比强制性的贯彻自己的管理意志要好。

3.注重率先垂范,主动融入集体生活

毫无疑问,在日常的管理和生活中,老师的言行会对学生的性格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你看见学生随地吐痰、衣着不整、迟到早退等情况时有发生,你就应反思一下自己在这些方面是否做得不到位。就好像一面镜子一样,学生的言行可以折射出你的一切。换言之,有时候要想让他们做到自己必须首先做到。

有句话说得好,谁教的学生就像谁。在平时的工作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每个优秀的教师在进入教室之前都应该整理一下自己的着装;在与学生交谈时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无论学生犯了什么错误,教师都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如果能做到那会给学生鼓励,也会给自己自信。例如,我让学生6∶50到教室,我就按时赶到。这其实是给学生一个信号――我是认真的,我要大家做到的事情不是随便说说。很快这种率先垂范的作用就显现出来,迟到的学生少了,班级变得有凝聚力了,管理变得顺畅了。

二精心修剪正枝桠

1.注意观察,勤鼓励

会调动学生积极性,是一个合格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

班主任必须具备“明察秋毫”的能力,也就是说,要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心理学角度讲,一个人的情绪表现不是偶然现象,而是由一定的外界刺激累积引起的。比如,一个本来很积极的学生突然变得乖戾、任性了;一个活泼好动的学生突然变得沉默寡言了等等,可以说这些现象有果必有因。问题在刚刚出现的时候是比较容易处置的,这时候教师应该及时了解情况,及时处置。如果一个教师没有这种敏锐性,那他的工作将会陷入被动。作为班主任,在学生出现某种思想上的不良倾向的时候,应及时发现并及时引导,只有这样班集体才能和谐健康。

鼓励是有效提高学生积极性的方法。对于学生而言,鼓励是对他们疲惫心灵的'安慰。当学生在某些比赛中失利时,我会说:“同学们,失利并不是坏事啊,对手给了我们找出自己问题的机会,拳头只有缩回来了,才有更强的力量打出去!下次再努力!”可以回忆一下自己上学时的感受,有的时候不是没有上进心,而是自己尽力了以后结果不尽人意。当学生失意的时候,老师鼓励和安慰的话语往往比粗鲁的指责更奏效。

2.因材施教,重方法

从某种程度上讲,老师起到了“伯乐”的作用。学生的天资各不相同,有的擅长计算,有的擅长美术,有的擅长音乐,发掘他们的潜力才能使他们成为有用的人。只有找准学生的优势,加以正确的培养,使他们的长处发挥出来,才能让他们学业有成,有所建树。针对不同的人要有不同的方法,每个学生都有独立的性格,如果采取千篇 一律的方法会让他们没有个性、没有生气,甚至会挫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我们不可能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全才,但可以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空间。 3.严格要求,不溺爱

不能为了单纯的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而一味地迁就学生。在面对问题时,学生的自制力和认识事物的能力有限,如果缺乏引导可能会处理不当。就像栽下一棵小树,不仅要在其生长过程中给它施肥培土,还要注意勤修剪它的旁枝,让它生长壮大。教育学生也是如此,发现学生的缺点和问题后要毫不犹豫地教育引导。为追求和谐的师生关系而不去严格要求学生,是教师的失职。“教不严,师之惰”足以证明这一点的重要性。

严格要求要在日常生活的点滴养成上下功夫。学校对班级的日常养成进行量化评比的确是一项很好的举措,在班集体健康成长和运作上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在日常的教育管理中应该时刻给学生灌输“班兴我荣,班衰我耻”的思想传统。并从每个学生入手,从每个学生的细节入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小问题可能会滋长成为大问题。

三敢于创新强本领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这里,我讲的不是谦虚求学的态度,我要讲的是如何在三个人中突出自己,让学生能够选择你。打铁要先自身硬,只有强化自身的各方面素质,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做好本职工作。我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让学生热爱你教的学科

将知识点传授给学生,是老师在教学活动中进行的主要工作。传授同样的知识之后,学生对不同的授课老师为什么褒贬不一呢.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创新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在这方面我想了不少办法来提高学生对学科的兴趣。数学课的确不像其他学科那样生动有趣,在教学的方法上要找到新的思路。例如将传统的“我讲,你学”变成“人人讲,大家学”。挑选在这门功课上表现较为突出的学生给大家讲经验,让在某个习题上有独特方法的学生讲例题等。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组织与语言的能力也同时得到了锻炼。另外课前充分的准备,课堂上清晰条理的板书,课后对学生吸收知识情况的调查都是必须完成的。

2.坚持写教学日记

在我的教学日记里主要记录了班级发生的大事、学生的表现情况、学生的学习成绩、工作中遇到的主要困惑和矛盾、自己处理问题的方法等。这些资料对我掌握班级的动态、掌握学生的学习生活规律很有帮助,同时也为我以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3.努力使自己变得博学

我认为,老师不应该受学科的局限。最受欢迎的老师,往往是语言风趣幽默、知识渊博的老师。小学生的求知欲望强烈,如果能够以自己丰富的知识面来开阔他们的视野,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在管理和教育工作中,如果你能谈吐不俗,把自己的管理思想阐述给学生,他们会更乐于接受。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很多途径,这需要我们在工作中做一个有心人,多想办法,多做工作,要做到“细、实、勤”。“细”,在工作中考虑学生的事要仔细周到,做到工作无小事;“实”,学生反映的情况一定要调查,要落实,把工作做到实处;“勤”,老师要做到“眼勤、手勤、口勤、腿勤”。只有这样做工作,师生关系才能融洽;也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营造一个温馨的学习、成长氛围。

篇4: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高三班主任工作论文)

来安县大英中学  周景忠

学校教育关系主要由师生关系组成。它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慢慢形成的相互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教育领域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反映,良好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有效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完成教育任务的必要条件,它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自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历代思想家、教育家早已对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有过精辟的论述和成功的实践。春秋时,孔子对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从而赢得学生的无限敬仰与尊重。战国时的荀子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为喻,鼓励学生后来居上,超过老师。唐朝韩愈在《师说》中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正确阐明了教学相长的道理和能者为师的原则。这些都反映我国古代师生关系中的民主性和科学性。这些营建民主与科学的师生关系的教育遗产,的确值得我们去借继承和发扬光大。

高三(4)班是我带的第一个毕业班。在三年的班级管理中,我本着民主与科学的管理理念。着重建立以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为特点的和谐的师生关系。

(一) 尊师爱生

尊师爱生就是学生应当尊重老师,老师应当热爱学生,这是我们二十一世纪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也是建立良好、和谐师生关系的感情基础。实践证明,尊师常是爱生的结果,爱生则是尊师的前提。通过多年的班主任工作我深深认识到,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热爱学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生,才能对教育工作高度负责,才能深入了解学生,全面关怀学生,促使学生健康成长。如果教师不爱学生,就会失去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就难以在教育实践中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教育效果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利用各种机会,主动接近学生,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全身心地关爱学生,从而赢得学生对自己的尊重。

在高三第二个学期前我们班每次科学考试总是落后别班一大截,大多学生在心理上都有一种自卑感,认为自己基础差,与别人落后太多根本跟不上。这种心态的存在对接下来即将到来的高考将产生很大的不利影响,所以要尽早将其消除,鼓舞其士气,树立其信心。

我在开学后的第一次班会上,使用了一个“激将法”,说了几句“刺激”的话:“首先要肯定上个学期我们班取得的成绩。”(听到此话,同学们都面露喜色,突然话锋一转)“但你们知不知道,其中有一门学科我们没有达到理想的水平,而且还落后别的班七分,是不是我们班这门课就是学不好?是不是我们以前差接下去就更差?别人可都等着看数学老师的笑话呢!”(听到这里,学生们或埋头不语,或很不服气。刺激见效后,就要树立自信心了)“这是偏见,但面对偏见光用语言去回击未免太无力,我们要用行动去证明,我们是一群有实力的学生,我们高考成绩里见!”(乘机鼓励,鼓舞士气,达到效果)

除了“心理战术”外,教师还需要将爱心融于点滴小事中,我们学校有个特点,全都是来之农村,而且全班52人中,留守学生28个,占了50%多。平时没人照顾,甚至有时候连菜都没人烧。(我们班基本上都住校),一旦他们长期得不到重视与关心,加上成绩不理想,很容易演变成“破罐子破摔”心态,甚至厌学。这对学生本人及整个班集体的健康成长是极为不利的。因此,作为班主任的我,在平时的生活上更加关注他们,有时深入食堂和他们一起吃饭,看着他们吃得很香的样子,心里很有一种满足感。虽然我自己要吃他们的霉干菜,但还是笑着说:老师就是喜欢吃你们的霉干菜!学生们心里明白我这样做的原因,所以在学习上更加努力!后来在高考中,我班的学生发挥出色,取得了普通班级中最好的成绩。

班上学生较多,如果每天找一个学生谈话,全班同学要一个多月才能轮到一次。因此一方面鼓励学生主动与班主任交流,另一方面坚持“一天一谈”(每天抽十分钟时间找一名同学谈话。)这种谈话是平等的交流,地点会是教室走廊、操场、等等,而我则以朋友,师长的身份,以帮助学生困难的角度来谈话,效果不错。学生谈完后觉得老师正在关心我,关注我,从而信心大增,积极性增强。此举比多补几节课,多训几次话要成功得多。

例如班上一名女生,家庭情况较复杂,从小被父母丢弃,由养父母抚养大,养父母又闹离婚,家庭的影响使她一直在学习上漫不经心,学习生活习惯差,性格孤僻,是班级有名的“独行狭”。她对自己也没有多大信心了,甚至有些破罐扑摔的味道。我了解情况后与她长谈了一个多小时,谈我的成长经历,谈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谈她养父母为她付出的努力和辛苦。她听着流下了眼泪。整整哭了半个小时。这一谈对她触动很大,好像变了一个人,学习上开始用功了,习惯也变得好起来,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提高,与同学的关系也有较大改善。

通过“一日一谈”,作为班主任的我也尝到很多甜头,总结出了一点规律:考前找那些学习成绩起伏较大同学谈,提醒他们早作准备,精心备考,增强自信。每次模拟考试后找有进步的同学谈,及时肯定他们,使之一鼓作气。更要找退步的同学谈,及时分析失误,亡羊补牢,防止气馁。

同学们和我的关系都不错,朋友式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亲其师才信其道”,对这句古话我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二) 民主平等

高中生已近成人,思想开始成熟,有较强的独立意识和自尊心,高中阶段的教育更应建立在民主、平等、友善的基础上,以说理疏导,循循善诱的方法,才能促使学生学业的进步和思想品德的提高,教师决不能以为学生是孩子而以“大人”、“长者”自居,动辄以简单、粗暴的态度和压的方法来对待学生,从而造成师生关系的紧张和对立。

作为教师,不体罚、不训斥学生是平等、民主的最基本原则,实质上,师生民主、平等的关系还应是教师善于虚心向学生学习,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在发生问题时,师生之间要善于民主讨论,服从真理,倡导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风尚。所以我常对学生讲布鲁诺的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在最近三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从不说有辱学生人格的话,更无体罚学生的做法。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干、团干是班级的领导核心。任命班干部,简单易行,但专制色彩浓些,选举班干部,看似麻烦,但他们代表了学生的意愿,体现了“民主”。

选举过程大致如下:首先班主任在全班作动员,强调班干部要有为大家服务的意识,要成为班级中的模范。然后由竞选者就竞选职位,自我评价,施政纲领等进行演讲。之后,由全班同学及班主任投票表决,产生班委会成员(6名)团支部成员(3名),当场宣布结果。接下来一周时间,由班委会成员、团支部成员“组阁”,任命宣委、文艺委员、生活委员、组织委员等职务人选。再交全班同学审议通过后,临时班集体领导班子产生,试用期二个月。二个月后经民主评议,作适当调整后正式任命。在这一过程中,全班同学都有监督权。

这样民主选举产生的班干部、团干代表了全体同学的意愿,他们今后的工作也必然会得到全班同学的支持。

班委会、团支部领导下各小组设组长,各学科有科代表,每天有值日生(轮流),目的是让百分之百的同学参与班级管理与建设工作,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民主与严格管理并不矛盾,让全班同学共同拟定《班级公约》,在班级管理纳入“法治”轨道的过程中,在民主前提下“执法”,在“执法”的过程中体现民主。

(三) 教学相长

教学相长包含三种含义:

(1) 教可以促进学,即“教然后知困,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 教师可以向学生学习。教师虽以教人为主,学生以学习为主,但教师也可以向学生学习,能者为师。

(3) 学生可以超过老师。学生不应“师云亦云”,要独立思考,独立判断,鼓励质疑。追求“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我在期中、期末各组织一次恳谈会,请同学们给我提意见,意见收集起来真不少,有些颇为尖锐,大至工作方式上希望我在考试后分析成绩时不要因恨铁不成钢而影响学生心态。小至个人小节上希望我不抽烟、不喝酒。虽然我听得有些面红耳赤,但我知道,只有主动听取学生的批评和建议,教师才能不断改进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所以恳谈会成为我班主任工作中的常规活动。

在学生身上的确学到了许多东西。他们教我如何打乒乓球,他们告诉我超级女生、超级男生。他们还告诉我最喜欢什么样的老师……

总结我的班级管理,谈不上什么经验,但实践证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班级管理工作取得成效的前提和关键,而民主与科学更是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最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周景忠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高三班主任工作论文)]

篇5:浅谈在中职学校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论文

浅谈在中职学校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论文

【摘要】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中职学生不同于普通高中生,轻松的学习压力和青春期的叛逆心理,要求管理和教育必须采取不同的模式,师生关系更是要有严格的标准。本文作者系祖国西部边陲中职院校的一线教师,从教育理论和本职岗位的实际出发对切实改进中职院校师生关系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中职 院校 和谐 师生 关系

一、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关系莫过于师生关系,所谓师生关系,就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围绕教育展开,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全面发展状况,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为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和自主发展而结成的教育和被教育,组织与被组织,引导与被引导等主体间的关系。

中职生不同于普通高中生,因为学习压力相对较小,学生会有松懈感,而他们的年龄普遍处于未成年,自我约束的能力相对较弱,,对是非对错的判断能力较差,由于又是青春叛逆期,对家长和老师有疏离感,常常表现出不服从。在这种情况下,学校教师的'引导和教育特别重要,需要一个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前提。中职生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特殊群体,青春期是人的思想变化最激烈,最产生心理困惑,心理冲突最多的时期,在住宿制学校尤为突出。有些问题不能及时和家长沟通,就要由教师给予正确的引导来解决,但如果师生关系对立紧张,学生就会拒教师于千里之外,如果这类问题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再加上社会和网络中不良风气的影响,学生就不能全面健康的发展,个别的还会误入歧途。

二、影响师生关系的主要因素

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很多,大致归纳有三个方面:教师方面的因素,学生方面的因素和教育环境方面的因素。

1.教师对师生关系的影响最大,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传统教学的重要因素,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教师的形象,言行,举止和对学生的态度都深深地影响着师生关系。教师的个人素质修养,专业知识水平,处理问题的方式等因素显得尤为重要。通常在学生心目中知识丰富,公平公正,态度和蔼的教师最受欢迎,学生愿意敞开心扉,接受教育,这样就可以达到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2.学生方面的影响主要是学生对教师的认识。受学生自身认知水平的影响,对教师的认识也不尽相同,有的学生易于教育,服从教育,而有的学生则叛逆心理严重,对教师的教育往往表现出不服从甚至故意背道而驰,严重影响师生关系。

3.在教育环境方面,教师在对学生施行教育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和处境。对学生的说教要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避免无限制地嗦。教育批评要选择合适的地点和方式,避免诱发学生的感情障碍,造成师生关系的对立和紧张。   三、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中职院校,许多学生是专门为了学习技能而来,还有小部分学生是学习成绩不太理想,不能升入高中,长期积累的消极的学习态度也一时难以转变。作为一名中职教师,我们不能过多的强调客观因素,,也不能整天只抱怨学生难管理,要抱着不误人子弟的思想在自身上多下功夫,严格要求约束自己,一言一行都要为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着想。

首先,要全面的了解和研究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要去教育和管理学生就要对他们的思想状况和心理要求有所了解,应该试着走进学生的心里世界,不要总是主观的用自己的眼光去判断学生的行为,更不能把个人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强加给学生,用强硬的态度要求学生按照自己安排的方式发展。中职生普遍都处在十五,六岁的年龄,正是追求独立个性,产生叛逆心理的阶段,许多学生会做出自己认为很个性的行为来表现自我借以吸引旁人的眼球。他们对教师和父母的教育常会表现为不服从,明明告诉他不要那样做他偏要那样做,有的甚至当面从语言上顶嘴行动上对抗,令教师和家长很头疼。该从何处下手呢?科学的方法是要对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能只是空洞说教,更不要一味拿大道理压制,从心理教育学的角度出发,以心换心的交谈方式,平等尊重的思想交流和合理的行为引导是最有效果的教育方式。

在了解了症结之后,就要制定循序渐进的教育计划,切忌急躁冒进,要利用课间和其它业余时间多和学生接触,其中下课谈话十分重要,要让学生感到老师确实是在为自己负责,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和优点,认可和鼓励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在一节劳动课中,我们发现一名平常表现不太好的学生异常积极,我们当众表扬了他,后来在与这名学生谈心时发现其实这个常常挨批评的学生其实上进心也很强,只是平常没有被人发现,因为大家对他只是一味否定,慢慢的他就积极不起来了甚至一度产生了自卑感。我们告诉这名学生,其实他也很优秀,象在劳动方面就很突出,我们鼓励他可以把对劳动的热情放在学习职业技能和处理同学间的人际关系上,不断张扬自己的优点。渐渐地这名学生真的转变了。通过这件事使我们明白,教师千万别吝啬自己的赞扬,每个学生都自己的特点,不要把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冷落在一旁,适当的赞扬会让他们学会自爱和自强。

最后,要做的就是师生的相互尊重。要得到学生的尊重,教师首先要自重,在人格和地位上要摆平和学生的关系,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学习成绩不是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尺,个性强的学生这方面差不等于其他方面也差,牛顿在少年时学习成绩在班上是倒数第一,就连达尔文也在日记里记载,小时候自己曾被家长和老师认为是智力低下,这些并未妨碍他们日后成为伟大的科学家。

我们迎着和谐教育这股春风,积极探索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我们要在自己所从事的中职教育岗位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就业有优势,创业有本领,发展有基础”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叶奕乾,祝蓓里.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朱智贤.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中国卓越出版公司,1990.

[3]教育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篇6: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科论文

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科论文

一、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约弗夫(S.L.YOVEFF,1972)对28所学校中的1672名地球学专业的学生和43名教师做了调查。他发现,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存在正比的关系。其中教师对学生的热情关怀是学生对学科形成积极态度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对学生热情关怀,会使学生获得了学习的自信心,而这正是学生坚持学习、热爱学习所必须的。正如一些学生所说的,“是因为这显示了教师对你的真正关心,只要感受到这一点,就能使你自己想学习”。

师生关系影响学生学习的另一个作用方面是,师生关系本身就营造了一种课堂气氛,而课堂气氛本身是影响学习的。师生关系不良,课堂气氛容易紧张、死板,使得学生如坐针毡,惶恐不安或默然。而师生关系良好,课堂气氛温馨和谐,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思维活跃。快乐的情境是学生喜欢的、趋向的,而在不好的课堂气氛下,学生会不自觉的想要逃避。经过一段时间,这种情感也会泛化到学业上,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对学生性格发展的影响。

师生关系是学生生活环境中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的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提供满足。在基本需要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学生会形成一些好的性格品质,如信任、宽容、善良、同情、友爱、尊重他人、自尊、自信等等。在这个基础上,学生的性格会升化到一个更高的阶段,如助人为乐、追求成就、贡献社会、有远大理想等等。

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仅能促进学生更好的成长,同时也是向学生提供了一种人际关系的榜样。在充满爱的师生关系影响下,学生会把这种爱在自己身上扩展出来,形成爱他人、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等等好的心理品质。可见师生关系对学生性格的影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美国心理学家奥马特拉通过对教师和学生的性格进行比较研究,他列出22项性格特征,对100名教师和他们所教的学生的性格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教师和学生的性格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有一些特征还很相近。

三、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我国医学心理学家丁瓒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于人际关系的适应。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他们特别重视与教师的关系,甚至超过父母的关系,因此,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中,学生被教师接纳和信任,他们享受到师爱的温暖,感到自己的价值;学生得到教师的支持、体谅和鼓励,他们体会友谊,充满力量,感到自信;学生与教师的真诚相处和进行智慧和感情的交流,他们就会相信人世间的真诚和美好。从而喜欢集体生活,喜欢社会生活,从而对人生充满希望。

这种愉快、安定、轻松的环境会培养出学生的各种优良品质,如善良、乐观、积极、进取、自尊、自信、合作、耐挫折等等,随之使学生在学校与教师的关系中逐渐发展起健康的个性。

由此可见,师生关系对教育的影响是极其重要的。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教师,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重视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运用这种人类社会特有的人际关系做好教与学的工作。怎样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其实很简单,就是要求教师把自己无私的爱融入到工作中,融入到师生关系中。

当前的教育应把工作重点放在创造教育上,而创造教育的重点就是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积极主动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给学生营造出一种能够发挥他们积极主动性的环境和氛围,使他们对学习过程、学习目的感兴趣。当教师把自己的爱融入到和学生的关系中,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时,教师就会发现自己找到了一条进行创造教育的捷径。

但是有一个事实摆在我们面前,在当前的学校教育活动中,不少学生对自己的老师持不满意的态度。例如《中国教育报》在9月连续3版刊登了对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调查。

师生关系不好的成分还占很大的比重,这就给我们的工作提出了一个问题,怎样形成一种正确、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工作中发挥良好的师生关系的作用?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在观念上有所转变。

从我国的蒙学教育开始,教师与学生的位置关系就是不平等的。“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这种观念经历了几千年的传播,无形中在教师和学生的心目中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从而使学生对教师敬而远之,不敢和教师进行心灵与心灵的沟通,同时我们教师也很难放下架子,与学生进行沟通。这样导致了在师生关系中形成了一堵厚厚的墙。

由于我们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这就要求我们要首先改变这种观念,放下教师的架子,主动去接近学生,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一种新型的民主、平等、合作的关系。当前的学生知识面广,心理成熟早,教师还靠以前那种特有的权威是不可能与学生建立起这种新型的关系的,所以教师要首先放下架子,以朋友的身份出现在他们面前。教师可以试着走进学生的学习中,走进学生的生活中。先做他们的忠实听众,再慢慢的对他们加以辅导和指引,使学生对你不再感到陌生,从而开始接近你、信任你,与你建立起一种友谊。之后再对学生进行教育,使这种友谊转变为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明确自己的任务。做一个好教师。

陶行之1931年4月在《师范生》创刊号上发表过一篇文章,名字叫“新唐僧”“老孙,老孙,校长召你来,当个师范生。西天保谁去取经?小朋友是你的唐僧!”教师的职业就是带领学生取到“真经”,那么,就应该有不怕困难,关心学生、热爱学生的精神。在教学活动中,最令教师头疼的是落后生,怎么样帮助落后生,使之学业有成,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首先,要一视同仁,不能有任何感情色彩。主动接近落后生,帮助他们一起分析原因,找出结果。多给他们一些爱心,多帮助他们,和他们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其次,要运用得当的方法来进行教育。可以多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和进步,哪怕是一点点进步,都要及时给予鼓励。这样,他们就会很高兴,自然会萌发向上之心。这不但是一种教学经验,而且更是一种教学艺术。教师应当更多的关心学生,而不是如何的惩罚学生,“严师”并不意味着教师对学生的训斥。再次,要注意抓反复,反复抓。当然这要求教师要付出更多的劳动,但是,通过这些劳动,你会得到落后生的认可,成为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领路人,带着他们取到自己的“真经”。

三、要具有服务精神。

“风来了,雨来了,老师捧着一颗心来了!”要想成为学生的朋友,与之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还应该具有服务精神。这并不是要把学生当成“上帝”,而是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给学生多方面的知识、多方面的服务。当代的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是广泛的,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远远满足不了他们的要求,所以教师自己不仅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还要引导他们在广阔的知识海洋中自己汲取正确的知识,给学生全方位的`服务。

学生需要答案的时候,教师总应该在第一时间交给他;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总是在第一时间出现;学生遇到危机的时候,教师总在第一时间帮他一把,这样,你就会成为学生心目中的“英雄”。顺其自然,教师与学生之间就会形成一种良好默契的师生关系。

只要教师在思想和行动上真正的去接近学生,把自己无私的爱全部奉献给学生,那么与学生之间就一定会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工作的要求和难度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教师本身要先进行教育改革,积极提高思想素质;提高个人能力;改进教学方法;不走形式主义,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对学生进行教育。良好的师生关系就象一个契机、一个纽带,把教师和学生紧紧的联在了一起,而这个纽带正是用伟大的师爱来建造的,来吧,让我们热爱自己的事业,热爱自己的学生,把自己无私的爱奉献给祖国的教育事业。正象夏沔尊说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四、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1、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

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观念影响教师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制约着教育的成效,也影响着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在当前学校教育实践中,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必然要求教师树立一系列科学的教育观念。

一是尊重学生的生命尊严。生命是一个过程,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学校教育过程是其生命历程的重要阶段。优化师生交往,实际上也是改善师生生活、提高师生生命质量的过程。只有尊重学生的生命尊严,才能使师生倍加珍视学校生活,才具有共同建设学校生活的动力基础。

二是尊重教育教学规律。教育作为一项社会活动,具有其自身的规律性。只有不断探索、认识和把握气教育规律,才能有效地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对于教师而言,不断加深对于规律的深刻认识,是贯穿于整个职业生涯的重大任务。教师必须克服为完成任务而工作的思想,要认识到提高自己专业素质实际上是自我发展的过程。只有尊重教育自身的规律,教师才能够认真处理师生交往,建立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

三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学校教育的根本宗旨。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协调统一和充分自由的发展。其中既有身体的健康发育和成熟,也有知识技能的获得和认知能力的提高,此外,还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等。教师只有遵循“以学生以本”、促进学生健全发展的教育宗旨来实施教育活动和处理师生关系,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才有可能得以建立。

2、课上关注学生,课后关爱学生

有人说,孩子是“家长心中的树,老师眼中的林”。这话不假。由于“独生子女”是父母唯一的宝贝,家长特别希望老师甚至所有老师都来关注关照这个孩子。而老师的教育教学是立足于几十个人一个班的整体,而家长往往缺少这样的参照系统。因而,很容易出现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表现优秀,而老师对其评价却一般的现象。所以重视每位家长的孩子,关注自己的每一个学生才是让家长满意、达成合作的关键。可是,老师时时刻刻对班上每个同学都关注行得通吗?这里的技巧全在于老师心要“诚”、脑要“灵”、眼要“准”、嘴要“勤”、手要“平”地去课上关注学生,课后关爱学生。

心要“诚”――心诚则灵,该表扬时就表扬,该提醒时就提醒,该批评时择机批评,不做作,不卖弄,落落大方,诚心诚意,切忌为迎合学生和家长而所为。

脑要“灵”――不同时间,不同场合,不同对象,采取“好雨知时节”的不同关注方式,入情入理,幽默析理,触摸人心。

眼要“准”――老师要放大眼睛,扫描课堂每个角落、学生外在表现、内在心境,潜心留心意学生的“闪光闪念”,“一览众山小”地心中有数,不拘一格地与之随时交流。

嘴要“勤”――当学生一有进步,或在某一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时,老师要及时发自于内心地进行赞扬,由衷地在班上用恰当的方式表示祝贺,并通过家访的形式告诉家长使学生感到自身的成就感。

手要“平”――喜笑褒扬皆教育,但要公正、公平合理,不能偏袒,不能过分,还要提防阴错阳差。这课前课后大大小小关注关心学生的事例太多了,举不胜举。

只要教师捧着一颗爱心,了解学生的心灵需要,不仅仅关注他(她)“犯错误”的时候,更重要关注“闪光点”的瞬间,学生就会深感老师在关注关心自己,学生就会进步。而每个学生都希望看到自己的长处,看到自己的进步,更希望老师把自己的进步告诉同学、告诉家长。在肯定中委婉要求,在赏识中渗透指导,这样一来,一定能激发学生潜能,让学生自尊自信,越走越好。

3、对学生要有研究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讲的“尽可能深入的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这是教师和校长的首条金科玉律”。只有了解学生的社会、家庭背景、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心理变化、发展特点,我们才有与学生相处的基础。记得我班上曾有那么一位学生,在我上计算机专业理论课时,总是注意力不集中,而且总感觉这位同学有点懒洋洋、萎靡不振的感觉。当让他做作业时,要么应付着在那边翻翻书像在找答案做,要么干脆回答“不会做”。仔细研究了一下这位学生,感觉原因可能就是这位学生对自己缺乏自信,而且由于恶性循环使他根本就没有品尝到学习中的快乐以及努力学习后所带来的成就感。为了先找回他的自信,我时刻注意这位同学“闪光”的地方。后来在一次计算机上机操作中,我发现这位同学的实践操作能力很强,尤其是这位同学的打字速度更是班上数一数二的。对这一情况的发现,我马上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他,希望其他同学向他学习,这位学生的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这以后,该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也集中了好多,但有时还是有点管不住自己,有点走神。所以我又找这位学生谈了一次话,我说:“××,你最爱的表现很棒,学习成绩也进步了很多。你有没有发现,你以前回答我‘不会做’的题目现在大部分都能做出来了呢。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你现在有这个‘心’要去学,有‘心’就能学好,所以以后在做任何一件事情时,先不要轻易说不会,这可不是男子汉的表现哦!”。现在这位同学上课还一直做笔记,表现真的很不错。

4、让学生当主人

知识最终要靠学生自己去掌握,做人最终要学生自己去做。这就决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成才,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展示。我们学校有很多班级采用了多套班干部轮流制,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民主管理,获得了学生的好评,并收到良好的效果,避免了师生间被动的关系。

5、改革教育教学评价制度

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从外部条件上讲,还需要有适宜的制度环境,推进教育评价制度的改革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环。教育评价在教育过程中起着事实上的导向功能,它使教育活动按照教育评价规则去进行,不断实现教育评价的指标。学校教育中的诸多问题,都可以在教育评价制度上找到一些原因,师生关系也不例外。在师生交往过程中,必然涉及到对于师生的评价,这种评价的科学性与客观性会对师生交往产生明显影响。当前中小学校对于学生的评价依然停留在知识的考核上,学生升学系于考试分数的高低;在对教师的评价上,最主要的依据也还是学生的考试成绩。这样就导致了教师只关注知识的灌输,学生只关注知识的获得,忽视相互间的精神交往。因此,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必须通过科学的评价制度来引导和推动。评价制度的变革能够为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提供制度支持。

参考文献:

1、北京教育学院心理系《教师实用心理学》 开明出版社 1月第一版

2、浦卫忠《中国古代蒙学教育》 中国城市出版社 4月第一版

3、卢元锴等《课堂教学与素质教育》 中国人事出版社 196月第一版

4、刘林平《爱的误区》 中国人事出版社 10月第一版

5、田玉荣《孤独 忧虑 烦恼》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3年8月第一版

6、《中国教育报》 年9月版

篇7: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论文

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论文

【摘要】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小学体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责任重大,广大教师要认真分析研究小学生心理特点,尊重和关爱每一位学生,在教学工作中多激励学生,能够以包容的心态对待学生,并重视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在师生之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情感;和谐关系

笔者在小学体育教学工作中发现,教师如果和学生之间建立了和谐的关系,整个教学工作的推进就会更加顺利,无论是学生对教师启发引导的积极响应程度,还是学生学习的投入程度,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增强,因此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显得非常重要,本文主要针对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进行分析。

一、教师要在体育教学中尊重学生

小学生虽然年龄不大,但是他们的思想活跃程度一点也不低于成年人,特别是进入中高年级以后,学生更加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尊重。有些体育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存在简单粗暴的作风,对学生的教育不分场合,动辄训斥学生,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这对教学工作的开展非常不利。笔者在教学工作中坚持尊重每一位学生,无论这位学生在体育训练中的表现如何以及效果如何,都将教师的关爱平等地洒向每一位学生,在教学工作中尊重学生人格,保护学生自尊心,和学生交流时从不用敏感的话语,即使学生犯了错误或者学习中出现了问题,也总是和颜悦色地指出来。在批评学生时注意选择相对封闭的场合,对学生进行循循善诱,不训斥辱骂学生,和学生进行平等的沟通交流,以尊重赢得学生的信任,从而构建师生之间更加和谐的关系。只有尊重每一位学生,教师才能够获得来自学生的尊重,否则容易出现师生之间的对立情绪,不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

二、教师要在体育教学中关心学生

小学生心理非常敏感,他们尚未形成自己相对独立完善的自我评价体系,教师也在教学工作中充分关心学生,在训练环节帮助他们掌握要点,提高体育学习训练的实际效果,而且还要在生活上多关心他们,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在体育训练教学中,笔者认真观察和分析每一位学生动作情况,凡是动作不够规范标准的都进行亲自指导,以及安排一些训练较好的学生进行手把手的指导,让这些学生充分感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帮助,感受到浓厚的集体氛围,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随着学校布局调整力度的加大,许多地区的小学都增加了住宿生,这些小学生远离父母住在学校学习,教师更需要在生活上多关心他们,例如体育课着装的要求可以提前提醒他们,防止他们不规范着装影响教学活动的开展。对于学生在生活中出现的一些困难,体育教师还应当和班主任共同帮助学生解决,从而为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奠定基础。

三、教师要在体育教学中激励学生

许多小学教师都深有体会,在体育课上多鼓励学生会使他们信心百倍,哪怕训练再艰苦也会勇于克服,这就是激励活动的促进效应。研究显示,小学阶段的青少年内心更加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在学习活动中获得老师的鼓励可以在学生心中产生强大的作用,增强学生对学科学习的.兴趣,在师生互动中也会更加投入。鉴于这样的情况,体育教师要充分激励学生,在一些训练消耗体力较大的项目中,有意识地树立一些典型要求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这些典型将会产生强大的激励和带动效应,笔者在肯定这些同学的同时,对训练中出现的一些勤奋刻苦的学生,也给予充分的肯定,从而让学生增强成功感。因为有了教师的激励,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得到明显提高,而且和教师之间的关系也会更加融洽,每一位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中都要想方设法增加激励的频率,为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情感支撑。

四、教师要在体育教学中包容学生

小学生在体育学习活动中犯了错如何处理?这是教师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体罚是不能的,严厉的批评也不足以可取,教师应当怀着一颗包容之心对待学生,包括能够容忍学生犯下的错误,但是一定要和颜悦色地指出来,让学生明白自己错在哪里,通过自我评价和自我教育,使自己受到深刻的教育。以这样的方式教育学生,学生的内心不会产生强烈的抵制,还可以存在的问题为素材组织学生进行分析讨论,例如分析遵守时间纪律的重要性,分析团队协作的重要意义,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进一步提高了思想认识。教师怀着一颗包容之心对待学生,对于学生出现的一些问题都能够科学地对待,采取有效的技巧进行解决,既可以体现对学生的教育指导效果,而且使师生之间形成了更加和谐的关系,这样的和谐关系可以为教学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基础。

五、教师要在体育教学中疏导学生

无论哪一个阶段的小学生,他们在学习与生活中都会出现一些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特别是高年级学生已经进入了青春期,心里的困惑会更多,教师必须要注重心理疏导,帮助学生跳出自己的层面、角度、思维看待问题。虽然有些问题站在成人的角度看比较幼稚,但是在学生的世界中却都是一些大事,无论是学习的忧虑情绪,还是和同学之间的一些小矛盾,这些方面不加以有效化解,必将对学生的正常学习与生活产生消极影响。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体育学科的优势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教育,例如经常组织一些团队性的游戏活动,让学生明白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明白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并在团队合作的活动中受到深刻教育。教师还要经常深入到学生中与他们进行谈心,不仅要了解学生对体育学习的想法,还要了解他们面临的一些心理困惑,帮助他们进行解答,同时教给他们一些心理疏导和调节的方法,多回顾美好的事物,多展望美好的明天,将一些不良的情绪排泄出去,这样就能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教师对学生多一些宽容多一些帮助,教会学生心理疏导的方法技巧,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精神状态水平,而且能够营造体育教师和学生之间更加和谐的关系,从而有利于教学工作开展。综上所述,和谐师生关系对小学体育教学工作开展至关重要,每位教师都要认真思考并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以良好师生关系推动教学工作开展。

【参考文献】

[1]徐小鸣.和谐师生关系是高效课堂的基础———浅谈新课改下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构建策略[J].新课程学习(上),(12)

[2]陈秀平.合作精神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培养[J].黑河教育,(12)

作者:姚伟 单位: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姚集镇刘果小学

篇8:教师主体的新型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论文

教师主体的新型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论文

摘要: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和谐教育的基础,是当前建设和谐社会、构建和谐校园的根本所在,也是推进教育改革,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本文从更新教育观念、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拓宽师生交流平台、强化素质教育等各方面对建立和谐新型师生关系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高校 和谐校园 师生关系

11月16日,《中国青年报》教育版《高校师生关系渐行渐远》一文指出,大学师生关系日渐冷漠,“学生没了敬畏感,老师少了神圣感”。高教领域师生关系因为种种因素渐行渐远甚至形成鸿沟,师生之间互不信任、缺乏了解、冷漠疏远的种种不和谐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忧虑。师生关系作为学校环境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它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这一关系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效果、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本文基于教师主体对我国高校师生关系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建立和谐新型师生关系提出了建议。

一、影响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现状分析

1.传统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理念的冲突对师生关系的影响。我国目前高校师生关系的现状是建立在传统教育思想基础上的,是适应传统教育方式建立起来的。而我国的教育体制正发生着改革与变化,从而传统的教育理念与现代教育理念必然发生冲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受体,是服从的、被动的。而现代教育理念中,教育应是平等的,提倡学习内容可选式、学习方式自由式、学习成果多样式的“自由学习”方式。

2.师生交流沟通少,对师生关系的影响。当前,高校师生缺少交流与互动。上课时,讲台犹如一道鸿沟,师生关系越来越趋向单一,变成了纯粹的教学关系。而课后各奔东西,哪怕碰面也是擦肩而过,感情沟通渠道明显变窄。据了解,除了上课外,80%的大学生课后与老师的接触为零。师生之间无论从自然环境还是心理上都相隔甚远,难得有平等的交流,从而使师生关系日渐淡漠化。

3.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对师生关系的影响。高校是教学与科研的结合体,教师在高校中的收入及地位都与职称、学历高低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评定职称往往都以教师发表的论文、科研课题立项等作为首要的参考指标。而教书育人没有真正成为衡量教师教育行为的统一标准。然而部分教师没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因为忙于申报科研项目、撰写论文、做课题、继续学习失去了提高教学质量、与学生交流的机会,长期下去也就必然造成师生间的疏远,这种不良的'师生关系不但影响了大学生的成长,影响了他们健全人格的发展,影响了高质量人才的培养,也影响了和谐校风的建设。

二、构建高校和谐新型师生关系的重要意义

1.构建和谐新型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基础。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决定”。高校是整个社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知识密集、人才云集的地方,是精神文明的辐射源。在培养整个国家的人才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学校应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起骨干和带头作用,走在前面。师生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基础。

2.构建和谐新型师生关系,是推进教育改革的需要。当今的素质教育改革,无论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转变,还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抑或是教学质量的提高,最终都要依靠师生互动与交往为达到目的,因此,构建和谐的高校师生关系,对进一步推进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和谐的师生关系,既是教学合力的最佳体现,也是师生主动性得以充分发挥的催化剂,从而才能形成和谐、真诚和温馨的心理氛围。要完成以育人为基础、以创造为核心的这一素质教育目标,就必须有良好的师生关系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作为师德教育深入的突破口,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诀窍,以此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促进学生的学习、交往和身心健康,达到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

3.构建和谐新型师生关系,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大学时代是学生人格成熟阶段。在此阶段,学生能否健康成长,一方面取决于自身的努力,另一方面也取决于良好的教育环境。这种教育环境既包括教育内容、方式方法的影响,也包括人际关系的状况。而师生关系是否和谐、融洽,不仅决定学生的学习状况,而且直接决定学生的心理发育以及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自身价值的存在,形成愉悦的心理状态。同时,这种良好的心理意识会使他们产生种种高尚而美好的情感。如尊重、信任他人,帮助、热爱他人,热爱社会和祖国等。

三、建立高校和谐新型师生关系的对策

1.更新教育观念,加强自身素质提高改进教育的方式方法,由“经师”转为“人师”型。中国古代就有“经师”与“人师”之分。“经师”即是灌输经典,“人师”则是“传道、授业、解惑”全面负责。教师要加强自身素质修养,不断提高专业素质、丰富知识结构来提高人格魅力,并以此来影响学生;在课堂上,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多采用互动、探讨的现代教学方式方法,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了解学生需要什么,从而因材施教;在课后,教师应该主动走近学生生活,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并加以引导,尊重学生人格,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并给予及时反馈。

2.大力加强师德师风教育,纯化师生关系。师德师风好坏,是和谐师生关系建立的基础。首先,高校应将人文关怀的观念贯穿于高校管理和教学的全过程,大力加强师德师风教育。提倡教师把“要教学”转变为“想教学”,从而改变教书不只是谋生的手段而是发展的事业,发自内心地热爱教书育人。提高所有教职员工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意识,形成全员齐抓共管的育人氛围。其次,应从制度上促进教师重视自我修养和自我约束,加强师德师风教育。

3.强化“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做到切实关爱学生。学校应强化“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服务的观念,尊重、关爱、信任学生,应充分认识培养学生成才的重要性。教育是人们在活动中所形成的一种独特的精神影响力量,发出精神影响力的一方是教育者,接受精神影响力的一方是受教育者。由此可见,在学校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应该是绝对的主被动关系,应是互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精神影响是彼此都具备的,两者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民主的。

参考文献:

[1]殷红,汪庆春,李良.高等学校和谐师生关系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138-140.

[2]王淑敏,张江丽.论当代大学师生和谐关系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8):22-23.

[3]余国政.高校师生关系和谐论[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07(1):63-65.

[4]魏晓娅,李香服.对新时期高校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探讨[J].今日科苑,2007(6):112-113.

篇9:树立新型学生观,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论文

树立新型学生观,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论文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教育观念下的师生关系。在教育教学中,需始终把学生主动学习、全面发展放在首位,使学生主体地位得以凸现。教师应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育教学中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以及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尊重学生的人格。

和谐的师生关系能让学生把教师看做最信赖和仰慕的人,他们把上课当成一种享受,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懂得尊重教师就是要尊重教师的劳动,从而积极配合,专心听讲,勤于思考,努力学习,对教师所传递的知识信息,尽量吸收,提高学习的效果。如果教师能够和学生建立一种友好合作的关系,共同担负任务和解决问题,那么,学生的行为就倾向于维护这种关系,这样相互间的交往就会促进学习。在良好的心理氛围中,学生尊敬、信赖教师,就比较容易接受教师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和批评意见,从而避免由于人际关系而影响学生学习情绪和教师教学态度的事件发生。

二、架构心灵的桥梁。

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师生人格上的平等、交互的民主、相处上的和谐,是师生间心理相融,心灵互相接纳,形成师生间真挚的情感,即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有利于学生自主性的提高,人格得到充分健康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获得成就感及一些积极的价值体验,逐步塑造独有的个性和健康人格;教育教学活动,充分让每个学生感触和感受到自主的尊严,体验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放下架子,俯下身子,去聆听孩子们的心声。从学习的指挥者转变为参与者、合作者,变“单向型”为“双向型”,即从教师的知识传递,学生的被动接受,变为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有向学生学习的勇气,向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发掘学生优点的过程,是进行情感交流的`途径。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有潜力、有人格、有主观能动性。以数学教学为例,我们要克服把成人对数学的认识方式强加给初中生,主动去研究学生,保持与学生平等的关系,把学生当作合作者,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就是尊重自己,就是尊重教育。如果把师生关系形容为一个电路适配器,相同的教育条件,相同的教育对象,通过一定的师生关系配置,就能爆发出强烈的教育能量,产生积极的教育效益;反之则会产生短路,导致学生厌学。显而易见,对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视,是新型师生关系建立的关键,才能在教学中形成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三、彰显“爱”的力量。

以情动人是教师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教学是师生之间通过双向活动进行情感、兴趣等各方面的心理交流。学生不是一张没有思想的白纸,也不是一只空空如也的的容器。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生活和内在感受,对师生关系很敏感。融洽的师生关系应以“爱”为桥梁,师生处于相互关爱、平等、尊重、民主等和谐氛围中,学生才能直面教师,大胆、热情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才能在教学中形成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沟通交流是构建这种良好关系的平台,如在教学中善于运用表扬和批评的方法,经常和学生谈心,体贴、关爱学生。充分运用肢体语言,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浓浓爱意,如沐春风。表扬的手势既可以传递教师的思想,又可以表达感情,还能增加教师有声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面部表情表达着教师的情感和意图,教师情绪饱满,和蔼可亲,一定会带给学生一种自然、明朗、亲切的感觉,有助于促成学生形成积极、愉悦的心情,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在教学中的微笑、表扬,都可表现出教师爱的真情,幽默诙谐的教学艺术等会让学生不知不觉从内心接受教师,自觉进入学习状态。

四、多元评价学生。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建立一种公平合理的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全面、自由、和谐地发展。但由于应试成分太重,评价方法单一,为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带来了一些麻烦,有些学生由于对评价机制的不满而对教师产生误解,甚至产生对立情绪,从而失去对学习的兴趣。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对考核评价持多元标准,通过评价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评价中教师不应只以一张考卷定成绩,而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为目标,把评价的重点放在纵向评价上,以学生的现在状况与以前作比较。

我认为自尊心、人格的保护,才能言说建立自信与学习热情的问题。只要能让学生从学习中体验到成功,从学习中感到自尊,认识到自我,适当降低一些标准有何不可?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纳入到评价体系中也不失为一种办法,虽然学生的评价幼稚不够准确,但能体现出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一种必要手段。合理、公平、多元的评价方式不仅考察了学生的学习状况,更能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兴趣,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人格,树立信心,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总之,和谐的师生关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构建的,它是教师艰苦劳动的结果。关键是,教师要有爱心,并以此感染学生,“教育就是爱”,只有对学生倾注了感情,才能获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只有真正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才能融洽师生关系,为师生合作打下基础。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化为强大的教育力量,激励学生的自我完善,为教师运用各种教育教学方法提供条件!

篇10:初中班级管理中师生关系的构建论文

初中班级管理中师生关系的构建论文

【摘要】在学校中,必然存在多种形式的人际关系,但最重要、最基本的,必然存在于教师与学生之间。师生关系不仅会对教学活动的开展产生影响,同时也会对青春期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班主任在班极管理中应意识到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并对关键措施进行总结。

【关键词】师生关系;班级管理;班主任;初中

遍观当下教育,“一切为了学生”已然成为教育界的流行标语,许多教师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然而,相当一部分学生却不以为然,甚至反感。那么,巨大的反差缘何而来?师生间的教育理念产生分歧,教师认为,付出关心就能收获爱;然而,学生却表示,教师只关心成绩。矛盾产生,班级管理也将出现问题。因此,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充分感受在校学习的快乐,从而促进班级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班级管理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班主任和学生关系,是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的过程中,经历的最重要的一种社会关系,对班级管理的其他环节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同时对学生的学识增长、眼界开阔、品德塑造以及身心健康等诸多方面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如果班主任能在班级管理中构建起相互尊重、理解信任、和谐平等的良好师生关系,那么学生们就会产生凝聚力与集体荣誉感,积极主动地维护班集体的荣誉、维护班主任的权威、帮助教师维护课堂的秩序,学校日后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都将能够非常顺利地展开。反之,教师与学生之间就会产生巨大的隔阂,不但学校的各项常规教育教学活动无法正常开展,学生的心理健康也将出现巨大问题,学生很有可能会产生逆反心理或出现厌学症状,严重可能会依赖网络,对学习造成障碍,甚至自我封闭。因此,在班级管理中构建一个和谐健康的师生关系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班级管理中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众所周知,师生关系是一种双边活动,因此需要老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但关键的一方在于教师。目前,几乎所有师生关系的不协调,表面看来都是由学生顽劣造成的不良后果,但归根究底却是教师教育方法的失当。那么,教师该如何去构建师生关系呢?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核心在于两个词:尊重与和谐。尊重是过程,和谐是目的。

1.注重自身言行,塑造良好形象

第一,作为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的一言一行都必须把握好分寸,不能过于随和,避免学生日后不服管教,甚至出现与教师“谈条件”的行为;但同时也不能过于严厉,导致学生不敢与之沟通,错过与学生交心的机会。个中分寸需要教师自行把握,大致掌握“张弛有度”的原则即可。第二,在课堂上,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受到学生的监督,因此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尽量不要做出拨弄头发等无意识的小动作,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在学生间尽量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如要求学生不迟到不早退的同时,自己也要严格遵守。以自己丰富的学识与精彩的阅历去征服学生,用自己兑现承诺的实际行动去确立教师的威信。

2.尝试角色互换,加深相互了解

由于师生之间角色的不同,观察的视角与处事的方法也有所不同。因此,需要教师在工作中尝试换位思考,站在青春期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理解他们内心的同时进行引导。如由于学校的工作安排,使学生期盼已久的活动未能如期举办,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体谅学生们激动的心情,并向学生们解释自己也很想举办活动,给学生们一个放松的机会,但是由于学校另有安排无法达成,对此深表遗憾;同时也要引导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告诉学生自己的感受,使彼此加深了解,避免出现太大分歧。

3.注重教育技巧,着重因材施教

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是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的要义。因此,教师要时刻注意发现学生身上闪光的部分,不要用固定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留意学生的变化。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心理变化等方面,对学生的发展进行有价值的引导。对待学生一视同仁,不以分数论英雄。如成绩不好的学生可能对绘画、音乐方面很有天赋,应该对这些闪光的部分表示赞扬,并且在举办活动的时候鼓励学生,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价值,树立信心,最终适时将孩子引导到学习上来。

4.注重情感交流,引导有理有度

第一,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教师不但担当着引导者和领路人的角色,还要扮演好“严如父、慈如母、亲如友”的三重角色,做到将心比心、以诚换诚。只有尊重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同理,只有关心学生的老师才能换回学生的爱戴。优秀的教师能够在心理上关心学生,在生活上爱护学生,在学习上引导学生,让学生把教师当作朋友与亲人。第二,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面对问题时,教师要冷静处理,不公开批评学生的缺点,有问题可以私下进行引导与解决。这样,才能尊重学生脆弱而敏感的自尊心,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如学生逃课,教师应查明原因,而不是依靠个人的偏见去批评。将学生叫到办公室,首先鼓励学生最近表现不错的地方,再委婉地告诉学生逃课的严重性,同时对其表现出信任,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班级管理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除了必备的技巧与合理的方式之外,还需要教师持之以恒的工作精神与一丝不苟的教学态度。做好班级管理的方法有很多种,但融洽的师生关系始终是提升班级管理水平的重要内容。而这些,仍需要我们在工作的过程中不断的思考、总结与实践。

【参考文献】

[1]王丽红.班级管理中如何做好师生关系工作[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09:229.

[2]张茹,钱捷翔.班级管理中如何构建新型师生关系[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03:11-12.

[3]胡园芳.初中班级管理中关心型师生关系的建立[D].杭州师范大学,.

篇11: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是中职学校发展的需要论文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是中职学校发展的需要论文

论文摘要: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中职学生不同于普通高中生。管理和教育必须采取不同的模式。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在中等职业学校尤为重要。

论文关键词:中职学校 师生关系 构建和谐 发展需要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关系莫过于师生关系,所谓师生关系。就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围绕教育展开,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全面发展状况,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为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和自主发展而结成的教育和被教育,组织与被组织,引导与被引导等主客体间的关系。所以,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是中职学校发展的需要

一、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必要性

中职生不同于普通高中生,因为学习压力相对较小,学生会有松懈感,而他们的年龄普遍处于未成年,自我约束的能力相对较弱,对是非对错的判断能力较差。由于又是青春叛逆期,对家长和老师有疏离感,常常表现出不服从。在这种情况下,学校教师的引导和教育特别重要需要一个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前提。中职生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特殊群体,青春期是人的思想变化最激烈最产生心理困惑。心理冲突最多的时期,在住宿制学校尤为突出。有些问题不能及时和家长沟通,就要由教师给予正确的引导来解决,但如果师生关系对立紧张,学生就会拒教师于千里之外,如果这类问题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再加上社会和网络中不良风气的影响,学生就不能全面健康的发展,个别的还会误入歧途。

二、影响和谐师生关系的主要因素

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很多,大致归纳有三个方面:教师方面的因素,学生方面的因素和教育环境方面的因素。

(一)教师对师生关系的影响最大,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传统教学的重要因素。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教师的形象,言行,举止和对学生的态度都深深地影响着师生关系。教师的个人素质修养,专业知识水平,处理问题的方式等因素显得尤为重要。通常在学生心目中知识丰富,公平公正,态度和蔼的教师最受欢迎,学生愿意敞开心扉,接受教育,这样就可以达到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二)学生方面的影响主要是学生对教师的认识。受学生自身认知水平的影响,对教师的认识也不尽相同,有的学生易于教育,服从教育,而有的学生则叛逆心理严重,对教师的教育往往表现出不服从甚至故意背道而驰,严重影响师生关系。

(三)在教育环境方面,教师在对学生施行教育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和处境。对学生的说教要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避免无限制地嗦。教育批评要选择合适的地点和方式避免诱发学生的感情障碍,造成师生关系的对立和紧张。

(四)教师在管理、沟通上缺乏艺术,以管代教、以堵代疏,以批评代替教育的做法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使得他们的行为得不到理解,拉大了师生间的距离,并造成学生的封闭心理或逆反心理。

(五)由于网络教育的到来,使得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拓宽,从学校教学渠道获取信息的比例减低。而教师由于繁忙的工作获取社会信息量相对不足使得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和满意度降低。

(六)成绩至上的评价方式根深蒂固,而全面客观的评价体系无法得到落实,使得部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人潜能被忽视,也造成师生关系的疏远。

扭曲师生关系的因素很多,但它的根源在于我们教育思想观念的偏差和行为方式的不当。长此以往势必严重影响中职学校教育教学的开展。可以说,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是中职学校办学的先决条件。

三、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主要方法

首先,克服自命清高的传统习惯,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传统认为“师者”、“长也”,“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有些教师的这种传统观念和封建礼节思想尤为严重,滋生了一种高高在上、惟我独尊的不良习惯。新的教育观要求教师要转化角色,是学生学习的协作者、支持者,和学生共同探讨知识研究的过程,建立新型的互动合作关系。

其次,克服因年龄差异而存在的隔阂,与学生拉近距离。

教师和学生由于存在年龄上的差异,可能产生观念、意识、行为上的不同。

为师者,应该有能力认识和应对这种差异,分析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动机,在师生关系中取得主动地位,调节自己的行为,克服因年龄差异同学生关系的隔阂,站在学生的角度分析其特性,与学生拉近距离,成为学生的好朋友、好伙伴、知心人。

第三,克服情趣变化,牢固师生关系。古人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教师不要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带进课堂或者以自己的情趣变化对待学生。虽然人的'情绪直接影响行为,但作为教师这崇高的职业,应克服一切因情绪变化而带来的对教育教学和师生交往不利的因素,把握住自己,严谨对待师生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受到学生的尊敬,才能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和牢固。

第四,克服传统的教育方式,搭建师生的民主平台。传统的教学方式以传授知识、完成教学内容为宗旨,因此,教师的教学观、自我定位、素质要求、学生观、教材观以及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教学策略的设计上,无不带上与之相适应的方式、方法。新课程要求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从“分数指标”的阴影中摆脱出来,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方式重新确立教学观念,制定新的教学目标,改革教学方式,从管理者传授知识,改变为参与者共同探究知识,改变教师的角色,把自己定位在学生之中,构建一个民主平台,与学生一起学习,共同探讨与研究,更好地使师生关系正常、和谐发展。

第五,克服主观偏见,对学生一视同仁,增强集体凝聚力。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胜利”,师生之间的团结是教学任务的基本保证。

第六、教师要用真情去爱学生。克服主观偏见,教师要有慈母的善良和长者的仁爱,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成为学生最可爱的人。教师爱学生,学生才会爱教师,接受教师的教育。教师要用真情去爱学生,表扬学生,给学生以温暖的感觉,以成功的机会,使学生树立一定能学好的自信心。那些辛辣的讽刺,尖酸的挖苦,粗暴的数落,只会使学生无所适从,失去自信心。老师要尊重学生,尤其是犯了错的学生更鼓励他们,以正面教育表扬为主,使他们能扬起理想的风帆,重新燃起希望之火。在学习、生活上多帮助他们,做他们的挚友,把他们看成是“发展中的人,能发展好的人”。在职教工作过程中实施四爱:疼爱一生活中困难学生;偏爱一学习困难学生;博爱一学习中等生;严爱一学习优等生。

总之,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搞好师生关系是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需要。

篇12:试析从教师权威角度谈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论文

试析从教师权威角度谈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论文

论文摘要:教师权威的形成与我国尊师重教的历史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传统教师权威下的师生冲突存在着无法跨域的鸿沟,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传统教师权威面临诸多挑战。然而教师权威与师生关系的和谐并不是此消彼长的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是以教师权威从形式走向实质为重要基础。

论文关键词:教师权威;师生关系;和谐

学生在进入社会前,需要在教育过程中学习如何思维,学习如何与人交流,学习各种知识,并塑造各种规范的行为,这是教育促使学生社会化的必然。教师在教育促使学生社会化的过程中承担着很大的责任,其中最主要是引导学生保持对教育的兴趣和热情,同时在无形中得到实质教师权威,并且构建师生间的和谐关系。和谐社会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而师生关系是社会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权威代表的是一种师生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控制和管理及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和服从,教师权威的公正与否不仅对学生的健康发展产生影响,而且直接影响到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形成。

一、教师权威的内涵

“权威”来源于拉丁文“auctoritas”,是指社会生活中一种特殊形式的服从。“权威是指得到普遍承认的组织、集团或者个人对一定的生活领域所起的影响。注重影响所产生的后果是,其他人在自己的生活和观点总服从或依赖于这个组织、集团或个人。”为此,著名学者韦伯把权威的来源分为传统权威、人格感召权威、法理权威,据此,我们通常把教师权威理解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使学生信从的力量或影响力。这种影响力的来源一般分为四种,即传统的、法定的、感召的与专业的。其中,传统的、法定的权威源于教育制度,外在于教师个体,其大小取决于一定社会的教师文化传统和有关教师权利的法律条款;而感召的、专业的权威源于教师个体素质。”换言之,教师权威是教师在某一领域因掌握丰富知识、具有某种特殊的认知能力、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得到的某种认同。

传统教育下,教师与学生围绕教育目标展开的互动过程中,教师不论在知识、社会文化还是人生经验等方面相对于理智和道德尚未发展成熟的儿童来说都处于“上位”,拥有未成年人无法企及的优势,这也就形成了所谓学生的向师性,而学生的向师性为教师权威的存在提供了前提条件。学生的向师性是指学生都有模仿教师行为的自然倾向,从幼儿园的儿童到大学生都有尊师、崇敬教师、乐意接受教师指导的倾向,同时也造就传统教育的教师权威存在以下问题:“(一)知识传授中的武断行为,不容学生提出质疑;(二)认知过程中的教条主义,即只传授各种固定的知识,固定的道德信仰,并不说明其理由,强迫学生机械记忆而忽视知识的理解,不授予学生发现知识的基本方法;(三)教师滥施权威,凭自身好恶任意责罚、奖惩学生,依靠各种权力手段使学生处于屈从和谦卑状态;(四)不是根据学生个别差异加以妥善引导,而是依据某些外在标准,如考试成绩等评估学生。”

二、从传统教师权威看师生冲突

涂尔干在《教育与社会》中指出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权威,教育的特征之一就是具有道德权威。教师具有较高的道德能,是代表道德的权威,是社会道德与社会文化的促进者。涂尔干指出“教师其实不是从外部而从自身才能保持其权威的”,教师权威与儿童的自由之间也并不是对立的,二者非但不相互排斥,而且互相联系。苏霍姆林斯基也曾告诉我们,教师权威是一把“手术刀”,如利用好可以帮助学生,否则也可能刺痛学生。

师生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群体,师生关系是学校中基本的关系之一。师生关系的和谐是学校教育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也是学生发展得以健康的基础。观察如今的师生关系,我们会发现,在传统师道尊严和时代发展迅速带来的双面夹击下,师生关系处于尴尬、紧张有余的境地。首先传统教师权威极力彰显制度性权威或形式权威,它一味强调教师的主体性,强调学生对教师的服从和顺从,而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如果长期受到压抑,就会产生不满、抱怨、对立等情绪,造成师生关系的紧张、冲突,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而且阻碍了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其次由于网络迅猛发展导致的知识爆炸、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现在教师不再是学生知识的唯一来源,学生对教师在知识层面的敬意减少,传统教育下的教师权威面临消解的境界。最后是如今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下,师生之间交流更多局限于考试内容,教师对学生发展的其他层面关注减少,从而使师生关系越来越淡薄,师生之间的代沟变得更大更深。教师权威既没有了形式也没有了实质,师生之间的冲突越来越频繁,师生之间的融洽越发不可能,师生关系越发紧张。

信息化的发展、拜金主义的影响、学生主体意识的苏醒、家长维权意识的增强,使得教师传统的权威渐趋削弱。学生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接触并学习到各种知识、价值、规范和生活方式,打破了学校教育及教师在知识传授中的垄断地位,使得教师权威的获得、巩固与发展变得日益艰难。教师权威的丧失,还意味着学生对教师丧失了理解和信任,这样会影响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主体作用的发挥。而当今社会以经济收入为主要尺度来衡量社会地位的风气更加剧了教育权威的失落。在这种情况下,重塑与构建教师权威,在师生平等的前提下重建教师权威,力求在教师的权力控制与平等合作之间找到一个最佳的契合点,已是迫在眉睫。

三、走向实质权威,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教育作为整个社会事业的一部分,作为一个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严肃的培养人的活动,必须具有规范性和权威性。教师权威的树立,有助于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使教育成为一个有序的系统并具有较高的效率,推动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促进教育影响的内化和教育目的的实现,为社会培养符合要求的人才。同时,学生自由的存在也彰显出教育活动的盎然生机。 (一)转变观念,快乐学习

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不能固守传统的教师权威,应积极转变观念,顺应时代发展的选择,从形式权威走向实质权威、从传统权威走向现代权威是,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必然选择。卡尔・雅斯贝尔斯说过:“真正的权威来自于内在的精神力量,一旦这种内在的精神力量消失,外在权威也随之逝去,当权威受到损害时,那么它就抓住强权”。一般来说,教师的外部权威随学生年龄的增长而减小,内部权威则随学生年龄的增长而增大。“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应为人师表,潜入默化地去引导学生的言行、思想、品德朝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一方面,要根据时代的变化,加强教师的知识权威和人格权威,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及时转变教育观念,以身作则,正确处理师生关系,这是在现代教师权威下解决师生冲突所必需的,也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所应有的态度。

同时,走向现代教师权威的另一个途径是:师生一起快乐学习。正如美国后现代主义教育的著名代表多尔对教师权威下师生关系的理解:“教师不要求学生接受教师的权威,相反,教师要求学生延缓对那一权威的不信任,与教师共同参与探究,探究那些学生所正在体验的一切。”日本著名学者佐藤学先生说过,学习不是“勉强”,因为“勉强”是以个人主义为上的无媒介活动,只是讲究知识和技能的“积蓄”,导致一味的被动和封闭;而学习的快乐在于对话,学习教师应为人师表,潜入默化地去引导学生的言行、思想、品德朝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是以人际交往为基础的媒介性活动,是表达、共享知识和技能的活动,学习注重的是合作性、反思性的培养。因此,在学生发展中应该意识到学习的真正意义是走向对话,走向交流,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话语权利,在师生间建立倾听关系,“学生获得对权利的控制意味着他们将对知识提出不同的规定,并建立对他们有用的知识”。

(二)民主平等,积极对话

巴西教育家弗莱雷从人的存在和社会存在的角度提出了他的教育理念――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之上以平等对话为基础的提问式教育。在提问式教育中,教师不再以授业者的身份向学生灌输已有观念,学生也不再一味地被看作是需要帮助的客体。在对话过程中师生共同成长,即:教师在解放学生的同时,自身也得到了解放。“通过对话,教师的学生(students-ofthe-teacher)及学生的教师(teacher-of-the-student)等字眼不复存在,新的术语随之出现:教师学生(teacher-student)及学生教师(students-teachers)。教师不再仅仅是授业者,在与学生的对话中,教师本身也得到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反过来也在教育教师,他们合作起来共同成长。”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控制与被控制、压迫与被压迫的等级式关系,而是平等、互助的关系。师生双方构成教学中平等主体,教师不再以自我为中心进行自我扩张,不再全面控制和支配学生的教育存在;教师的声音不再成为从外部强加的教育目的和教育命令;教师不再以操纵性的工具化的方式与学生联系,不再将他们视为教育者达到教育目的手段。

美国的著名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在《文化与承诺――一项有关代沟问题的研究》提出:对话、沟通是后喻文化时候解决代沟问题的关键,在后喻文化中体现的是民主化、科学化的要求,教师应注重在感召权威中获得的真正精神实质权威,具体体现为:1、教师从传统权威的高台中走下来,教师与学生实现在人格上的平等,树立民主的领导方式,把教师实质权威建立在正确处理教师权威和学生自由的关系上;2、实现角色转换,把教师实质权威建立在教师角色的新定位上,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也是学生的育人者、学生潜能的开发者;3、不仅要求教师要有渊博知识,更要在言行中让学生感受到他散发出爱心、信心的师德魅力,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把教师实质权威建立在真、善、美的精神气质上。

(三)提高素质,主动反思

教师权威的内生是由教师自身所具有的素质与修养而产生、形成的,是以学生对教师的信服、钦佩转化为学生自己的内在驱动力的方式而起影响作用的,使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教师的教育教学。因此教师必须提升自身素质,自我完善,才能从根本上确立自己的教育教学权威。教师行为凝聚着知识、能力和情感,也凝聚着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教学风格,影响学生人格和个性。就凝聚功能而,良好的教师行为,是学生心理发展的激励因素,是一种难以抗拒的教育力量。就亲师方面而言,教师行为是取得教师威信的第一要素,能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迷恋上教师的人格并受到他的影响。

教师职业是一种具有服务和育人功能的特殊职业,有很强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但必须同时具有较高的自我意识水平。有了自我意识,才能不断反省自己,改变自我教学行为,强化自我专业技能,增强自我道德意识,才能真正树立起教师的个人权威。自我意识在人的整个心理结构中,居于高层的统领地位,具有总的监控和调节功能。教师要检讨和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教师权威的破损和学生“叛逆”行为的产生,一定程度上是由教师自身不恰当的教育教学行为造成的。因此,教师不能一味地责怪学生。教师应在反思的基础上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而不要一厢情愿地指望学生来改变。学生是能动的,并不一定会朝你所期望的方向改变。你的权威不是用来改变学生的,而是要影响学生发展的方向。

篇13: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兼谈师生话语权的共享的论文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兼谈师生话语权的共享的论文

论文摘要:师生关系是教育中最核心、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和谐师生关系对整个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论文关键词:师生 教育 核心 人际

师生关系是教育中最核心、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和谐师生关系对整个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然而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教师的话语权威本质其实也发生了变化,教师同学生一样,也丧失了作为独立的主体的个性话语。他们在话语权上,都有不同程度的缺失。话语权的丧失扼杀了师生的创造性,异化了师生关系。因此,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应该重视回归师生话语权,实现师生之间平等、民主的对话,共同分享话语权力。

一、学生话语权缺失和教师个体话语权失却分析

学生话语权缺失,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是学生课堂发言权利的异化。

(2)二是学生对教师话语缺乏挑战力。

(3)学生在教师评价系统中话语权缺失。

教师个体话语权失却,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劳动职业领域。教师作为国家和社会的代表,获得制度性权力进入学生的世界,对学生施以相应的教育影响,教师自己的教育权力和教育权威来源于教师对权势话语的尊重和传递,然而,由于这种权力实际上是社会权力运作的过程和结果,因而在职业活动中,教师的话语权是被赋予、受控制的,教师的个人话语权依附于制度性权力,基本上被权势话语所覆盖,“教师很容易被矮化成一个仅仅从事非创造性劳动的雇工,僵化成一个只有灌输既定的意识形态的传声筒,愚化成一个贬损自身灵魂的思想附庸,堕化成一个维护错误观念的.文化保安。”这不仅丧失了教育的本真意义和使命,教师自己也因为个人话语的丧失成为了学生自由、健康、生动活泼发展的阻抑者、破坏者。

另一方面是教育研究领域。长期以来,人们似乎习惯于将研究看成是专家学者特定的工作和专有的领域,专家学者很自然的在文化资源配置中占有优先地位,掌握着教育话语权。在教学中,教师不是将自己的思想融进教学中,而是将教材的内容完整的复制给学生;不是把自己对社会的看法、观点、价值观等内化到教学中,而仅仅是引导学生如何接近标准答案;不是去表述个人思想,而是凭借自己对知识的预知而支配学生的思维。

综上可以看出,教师的传统话语权威地位,直接导致学生的话语丧失;教育话语世界里,权势话语和理性话语的覆盖,又使得教师的个体话语丧失。

二、教师努力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共享师生话语权

1.创建平等友好、和谐交流的课堂氛围

首先,教师要正确定位新课堂,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教与学的过程应该是师生共同分享各自的知识、经验、阅历和信息的过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师生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其次,教师要正确引导课堂讨论,给学生“真正的话语权”。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离开座位找与自己有共同话语的同学,找与自己观点相一致的同学交流,寻找对自己观点的有力支持,也可以寻找与自己观点不一致的同学理论,说服别人或修正自己。在这样的讨论中,学生才有自己的真正的“话语权”,才能在观点的碰撞中闪烁出智慧的火花。老师不仅要鼓励学生积极地讨论,还要鼓励学生自己大胆地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给学生足够的个人思考时间和共同讨论时间。

2.鼓励学生讲真话,指导学生行使话语权

首先,教师要正确定位学生,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观点,可以是错误的,甚至是离经叛道的。学生的一些错误观点,从某种程度上讲,恰好是学生认知水平的真实反映,只有敢于让学生讲真话,才有与学生真实、平等交流并且教育学生的机会,才能避免使学生仅仅成为知识的“接收器”。其次,尊重和维护学生的话语权关键是指导学生有效行使话语权。

3.弱化学生在评教过程中与教师之间的利益关联性,对教师教育教学采取新的激励机制,加强对学生评教的宣传,提高学生在教师评价系统中的话语权。

三、增强教师主体意识,建构教师话语权

共享师生话语权力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关键在于同时唤醒教师和学生对话语权力的主体意识。师生双方通过共享话语权力,使师生关系达到相互融洽、完美配合的最佳状态。

1.教师要从自身出发,发现“本真”的“自我”,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有主体性的人,应该有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有自己的主观追求,有自己的创造意识和能力。

2.教师要明确自己的主体性,努力从权势话语的遮蔽之下走出来,从而建立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平等、民主、独立的主体间的对话关系。

3.教师需要与专家学者进行对话,努力从理性话语的束缚之中走出来,提高知识内化、活化的能力。

教师的个人的话语不仅是要把教育内容呈现给学生,更要求教师把自己对教育世界的理解、对社会意识形态的理解、对价值观的理解、对教育理想和教育理念的理解,建构成自己的话语体系。同时对知识进行再开发、再创造,从而内化到自己的价值体系中去,使得教师的话语更能彰显教师个人的精神和活力,也避免使教育的理性话语游离于学生所在的真实的社会生活之外。

参考文献:

[1][英]诺曼费尔克拉夫.话语和社会变迁[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59.

[2]胡福贞.论教师的个人话语权教育研究与实验论文[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2.(3):17-22.

[3]邵晓枫.廖其发.论和谐师生关系的内涵[J].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

[4]邢思珍.社会学视角下的教师话语权[J].教育学文摘,2004年,第7期.

[5]吴康宁.教师是“社会代表者”吗[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2(2).

[6]丛海燕.论教师话语的失却与重建[J].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第2期.

[7]龚振.讨论:把话语权还给学生[J].基础教育研究.2002,(1.2):56.

[8]蒋茵.遗忘与追寻:关于教师话语权问题[J].当代教育科学,2003年,第14期.

[9]张靖.张淑怡.学生评教博弈模型及其均衡再研究[J].教学交流,2008年,第4期.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探究初中语文课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的构建论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