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中数学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点论文,本文共15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高中数学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点论文
高中数学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点论文
一、巧妙地安排数学情境,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
学生是接受知识的对象,也是教师教授知识的对象,数学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学习数学知识较枯燥乏味。为了尽量避免这种枯燥性,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的巧妙地安排一些既能调节课堂的气氛,又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基本情况,这样做便于学生对相关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一旦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更主动地学习这一学科。当学生开始积极主动地渴望学习这门学科的时候,也才能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对教师授课的内容能主动地去思考和理解,为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做好铺垫。此外,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是否具有强烈的学习兴趣,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数学教师。教师要借助多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来安排吸引学生的兴趣、拓展他们的思维。比如说,借助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来提升学生解决这些问题后的成就感,进而激发出学生更渴望解决一些更难的数学问题,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基于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可以在当堂就能讲解的知识来来适当地引导学生独立去解决问题,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
二、课堂不光要重提问,更要重视提问后学生的反馈
有高效率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精心准备一些问题作为支撑的。如果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却把学生晾在了一边,或者是当学生刚刚回答问题时,教师就接住学生的回答,一讲到底。这样的教学,学生既不能参与到对问题的思考与回答当中,而且还会使得学生对问题产生一种麻木,对教师的自问自答产生一种依赖性。
在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位置。教师对一些关键的问题、关键环节且慢说破,留下的“更美的风景”让学生自己去主动发现和欣赏,便于学生在探索、思考问题的体验中逐渐提升自己的思维和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教师的教学智慧不仅仅体现在“先知于学生、胜学生一筹”的基础上,也要体现在“与学生同步”甚至“落后于学生”上。“说破”的火候也要适当地掌握在教师的手里,但是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教不越位,学要到位”的道理了。
三、多媒体课件的优势运用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的魅力就在于互动性上,而在数学课堂教学当中,由于数学知识比较的枯燥且抽象,学生的学习水平层次也都不一样,因此,在数学教学当中,在设计多媒体课件环节上,尤其要强调课件设计的互动性,进而为达到教与学的水乳交融奠定好基础。教师与学生的真情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积极交流、沟通,都能够使得单调乏味的数学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的生动活泼。
比如,在探究“三角函数”的相关内容时,在“教”的环节当中,需要充分的掌握教学课件是否能够满足教学设计的要求,是否能够达到教学设定的目标的要求,然后再借助几何画板将正弦曲线,余弦曲线画出来。由于事先在课件上下足了功夫,在教学的过程中则能够很好地避免了课堂上现场绘制可能产生的一些错误的可能性。在“学”的环节上,教师也要注意到课件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否加强课堂的互动性。比如,在探究“正切曲线”的相关内容时,也可以借助ppt将正切曲线的动态之美展示给学生们看,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他们对“三角函数”的认知度的。教师在讲解这一知识的过程当中,也可以适当地鼓励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学生之间也可以通过相互提问,让学生去感受函数的律动的美,学生也能够积极地投入到其中,他们探究本节知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就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调动了。
四、课堂教学动态发展的评价
评价教学也是检测教学效果的一个有效途径。评价教学是动态的,不是静止不变的,评价面对的是全体的学生,因此,教学评价的目的也就不尽相同了。评价教学也要突出时代性,要与时俱进,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视具体情况而定,评价要能顺利地引导学生提升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在评价时也要根据教育的规律,按照学生长远发展的规划来制定评价的策略,尽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合时、合宜地评价每一位学生,用评价不断地完善教学的改革,以有效的`教学改革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益,进而再科学地完成对学生制定的教学目标。
五、利用反思教学提高数学复习教学的效率
复习有利于巩固已经学习的知识,复习在教学中占较大的比重。但是教师如果在复习时只注重了温故,忽视了知新,则会影响到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要做好引入新知识的准备,在复习的过程中,把一些新的内容穿插在其中,除了书本上的一些内容外,也可以适当地拓展类似的知识点,根据复习内容,制定出新知识的提纲,为提升教学效率奠定基础。
教师在教学时,如果能够掌握有效的策略,就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为促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服务。教学的策略是多样的,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做一个有心人,在具体的实践中不断加以探索、创新,也就能寻找到更多、更好的方法。学生们也能够在这些有效方法的指导下充分地认识到数学的意义,减轻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枯燥无味之感,还能有效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焦彩珍。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的思考[J].当代教育与文化,(05)。
[2]周喻鸣。 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性的要素[J]. 成功(教育版)2010(7)。
[3]冯祥永,唐芬芳。新课标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J].考试周刊,(67)。
[4]许成芝。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中国科技信息。
篇2:高中数学有效教学探究论文
高中数学有效教学探究论文
高中数学有效教学探究论文作者/罗全锋
新密市第二高级中学,河南新密452370
一、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总体设计
实施高中数学有效教学涵盖了教师作用、师生互动和资源整合等多方面的因素,不仅要提出怎样增强教学有效性的方法,而且要对这些方法作出内涵界定,即以教师作用为主导,推行教学理念型的有效教学。其理论依据在于学生能够在高中数学教师指导下获得发展并以此作为衡量教学有效性的指标。首先,数学教师要结合新课程标准实施要求,增强目标意识、自主意识、问题意识与情境意识,不断塑造并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与应用能力。其次,数学教师要将知识传授与学生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养成有机结合起来,创设有效的数学学习环境,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再次,数学教师要秉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确立自主学习、自行探究、自我评价的教育养成机制。
二、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实施方法
1. 要注重课堂教学设计。高中数学学习内容遵循由易到难、由浅至深的知识分布结构,其内在逻辑性强,各知识单元之间也环环相扣。因此,必须将课本学习作为基础环节抓紧抓牢,要尽量降低难度,合理讲授教学难点,疑难问题出现的频率不宜过高。课堂教学要分层实施,分类推进,提出并渐次实现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加强变式训练,适应不同题型,提倡学用结合。课堂教学要有意设计创新题型,将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相联系,重视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学过程要关注个体差异,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
2.要丰富有效提问方式。笔者认为,善于提问是数学教师必备的素质和技能。通过提问就可以将知识传授过程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将知识体系建构与技能方法运用结合起来,在知识迁移过程中发现并解决新的问题,形成数学知识“问题链”。教师要善于提出开放性问题,利用课本例题、习题来精心设置疑问,通过运用条件假设、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等方式,帮助学生打破定势思维,脱离旧的思维框架的束缚,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优化途径与方案。
3. 将数学知识延伸至课堂之外。数学是一门内容丰厚而精深的学科。(数学教学论文 )数学课本的知识容量是有限的,但数学思想、方法以及数学与生活的结合却是无限的。教学时要突破课本的限制,对课本进行有效地拓展与超越,把教学视野延伸到生活和社会,把与之相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引入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拓展课堂之外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实现课堂教学质的飞跃。例如,数列、对数等知识和方程思想应用在现实中的增长率、银行存、贷款利息等问题上,三角函数、解三角形等知识应用在测量等问题上,概率统计知识应用在社会上商场的促销、买彩票中奖等问题上。
4. 合理运用教材中的探究活动。高中数学教材中都增加了活动、探究板块,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强化学生的数学知识以及运用能力。作为教师可以合理地运用教材中的探究活动,在原有的基础之上进行深入挖掘,设计出适合学生自主探究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实践,从而在实践过程中分析、总结数学知识原理,这样一来,不但强化了自我的数学知识,还尝试到了成功的喜悦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如:在学习“函数”教学内容中的“实习作业:建立实际问题的函数模型”时,笔者以实际问题的函数模型为原点,让学生结合自己所掌握的函数等知识来分析、总结“冰块融化成水”的函数模型。
5.与其他学科相联系,整合教学资源。学科与学科之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数学课程资源的整合、开发也应加强与其他学科资源的联系,即:从其他学科中整合可以利用的资源,来丰富数学知识,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认知数学概念,掌握数学知识等,拓展学生的视野。如:思想政治、地理等教学中常提到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以人口、资源、环境等知识来进行举例,让学生通过数学知识真正认识到:人口、资源、环境是目前困扰人类发展的主要问题,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强化学生对环境的保护,增强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三、创设有效情境的注意事项
1.情境要简洁明确。不能含糊不清、拖泥带水,使学生盲目应付,思维混乱。不要对情境本身做过多的描述和渲染,以免喧宾夺主,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学习数学知识。
2.情境创设要有“数学味”。情境创设“要紧扣所要教学的数学知识或技能,离开了这一点就不是数学课了”,数学教学生活化不完全等同于生活。数学学习的真谛在于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认识客观世界的变化规律,不能为情境而情境。
3. 情境教学还要关注从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教师要努力帮助学生由具体情境上升到抽象的数学概念,要引导学生剥去情境的表象,凸显数学本质,让情境真正能为数学服务。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材编写的特点和学生认识规律,有效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发现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大胆猜想,使他们有所发现。
篇3:高中数学有效教学实践探讨论文
高中数学有效教学实践探讨论文
一、认真对待课前准备工作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话不仅适用于舞台艺术大师,同样适合教师的教学工作.备好一节课,往往能够为教师增加更多的自信,并且,在教学中更好地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立足课本,遵循课标,目标明确
教材始终都是教师准备教案的重要参考依据.所以,教师要对教材中的每一个定理、定义、例题以及习题进行深入掌握,理解编者的写作思路,分清主次,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查漏补缺”.课标的设定,就是为了更好地为教师教学指明方向,所以,教师要严格按照课标进行教学,这样才能更加贴近考纲要求.在掌握了教材以及课标内容之后,教师便可以对自己所讲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明确,并根据教学目标设定具体的教学过程.
(二)备“学生”,备“自己”
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当前的高中生都具有比较明显的“个性”,这有利于引导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但是,其亦为教师增加了不小的教学难度.所以,教师在备课阶段,要对学生的认知结构以及性格特点等情况进行及时、准确的掌握,以便于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把握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实现“因材施教”.
二、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
(一)理论联系实际
“理论联系实际”已经是被无数次实践证明了的“真理”,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也是不断地被大力提倡,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随着人们对社会中的事物发生原理的理解越来越透彻,数学在其中起到了作用也是越来越为人所知,在注重实际应用的年代,数学知识的重要性也便日益凸显.高中数学知识尽管并没有多么高深,但是,生活中的很多实际问题都是可以借用其进行阐明道理的,所以,教师可以充分地借助“理论联系实际”,将数学知识深入地“填充”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同时,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中,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都会显著增强,并对数学知识的进一步探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将来的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前提.
(二)选择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
发散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运用.目前,我国的高中数学教学理念正在由传统的教学理念向素质教育理念转变,而转变的过程中,教学方式的转变则是一个重要环节.新课程改革,探究式、启发式以及数形结合方式已经成为高中数学实践教学的重要教学方式,其能够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并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做到思维的高度发散,进而实现解决方案的不断创新,从而有效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
三、注重例题的恰当选择
(一)设置巧妙的例题,并构建有效的.教学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学生的实际生活充分地融入到教学情境的创设中,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知识的“优美”,使其不再认为数学知识仅仅是“抽象的”、“抓不到的”,而是实实在在存在于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的.
(二)借助“一题多变”,培养发散思维
思维的发散只能在不断地寻求不同的解题途径中产生.如果学生永远都遵循固定的思维模式,那只能是“存储器”,而不会成为历史的“创造者”.这样的人才并不是创新型国家所需要的.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不断拓展思维,将各方面相关知识融会贯通.“一题多变”的教学方法的有效运用就能够很好地完成这样的任务.
四、不断反思,查漏补缺
教学前,反思以往教学设计上的不足和成功之处,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扬长避短,提高教学实效.教师还应充分地反思学生,反思学生已有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对某些问题的习惯解法,对学生在课堂上可能会提出的问题进行前瞻预测,知己知彼.教学中,教师多班任教时,在上一个班中的讲解时遇到的实际问题,在下一个班的教学中就要反思改进.反思学生的学习过程,引领学生体会知识的生成过程,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能力、反思能力,对知识的总结、归纳能力.
五、做好教学评估
传统的高中教学评价是静态的、功利性的,过于注重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错误地认为评价方法等同于纸笔测验,强调的是评价的鉴别和选拔功能.新时期课程改革重点提出:应树立发展性评价观,评价的目的在于全方位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改进教师的教学和激励学生学习.提倡建立多元化、多方法的评价体系,既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也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多种评价方法结合起来,采用口试、笔试、作业分析、课堂表现、建立成长记录、活动报告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关注学生原有知识水平的提高,表扬、鼓励后进生的进步.
篇4:高中数学有效教学探究论文
一、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总体设计
实施高中数学有效教学涵盖了教师作用、师生互动和资源整合等多方面的因素,不仅要提出怎样增强教学有效性的方法,而且要对这些方法作出内涵界定,即以教师作用为主导,推行教学理念型的有效教学。其理论依据在于学生能够在高中数学教师指导下获得发展并以此作为衡量教学有效性的指标。首先,数学教师要结合新课程标准实施要求,增强目标意识、自主意识、问题意识与情境意识,不断塑造并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与应用能力。其次,数学教师要将知识传授与学生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养成有机结合起来,创设有效的数学学习环境,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再次,数学教师要秉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确立自主学习、自行探究、自我评价的教育养成机制。
二、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实施方法
1. 要注重课堂教学设计。高中数学学习内容遵循由易到难、由浅至深的知识分布结构,其内在逻辑性强,各知识单元之间也环环相扣。因此,必须将课本学习作为基础环节抓紧抓牢,要尽量降低难度,合理讲授教学难点,疑难问题出现的频率不宜过高。课堂教学要分层实施,分类推进,提出并渐次实现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加强变式训练,适应不同题型,提倡学用结合。课堂教学要有意设计创新题型,将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相联系,重视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学过程要关注个体差异,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
2.要丰富有效提问方式。笔者认为,善于提问是数学教师必备的素质和技能。通过提问就可以将知识传授过程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将知识体系建构与技能方法运用结合起来,在知识迁移过程中发现并解决新的问题,形成数学知识“问题链”。教师要善于提出开放性问题,利用课本例题、习题来精心设置疑问,通过运用条件假设、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等方式,帮助学生打破定势思维,脱离旧的思维框架的束缚,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优化途径与方案。
3. 将数学知识延伸至课堂之外。数学是一门内容丰厚而精深的学科。数学课本的知识容量是有限的,但数学思想、方法以及数学与生活的结合却是无限的。教学时要突破课本的限制,对课本进行有效地拓展与超越,把教学视野延伸到生活和社会,把与之相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引入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拓展课堂之外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实现课堂教学质的飞跃。例如,数列、对数等知识和方程思想应用在现实中的增长率、银行存、贷款利息等问题上,三角函数、解三角形等知识应用在测量等问题上,概率统计知识应用在社会上商场的促销等问题上。
4. 合理运用教材中的探究活动。高中数学教材中都增加了活动、探究板块,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强化学生的数学知识以及运用能力。作为教师可以合理地运用教材中的探究活动,在原有的基础之上进行深入挖掘,设计出适合学生自主探究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实践,从而在实践过程中分析、总结数学知识原理,这样一来,不但强化了自我的数学知识,还尝试到了成功的喜悦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如:在学习“函数”教学内容中的“实习作业:建立实际问题的'函数模型”时,笔者以实际问题的函数模型为原点,让学生结合自己所掌握的函数等知识来分析、总结“冰块融化成水”的函数模型。
5.与其他学科相联系,整合教学资源。学科与学科之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数学课程资源的整合、开发也应加强与其他学科资源的联系,即:从其他学科中整合可以利用的资源,来丰富数学知识,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认知数学概念,掌握数学知识等,拓展学生的视野。如:思想政治、地理等教学中常提到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以人口、资源、环境等知识来进行举例,让学生通过数学知识真正认识到:人口、资源、环境是目前困扰人类发展的主要问题,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强化学生对环境的保护,增强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三、创设有效情境的注意事项
1.情境要简洁明确。不能含糊不清、拖泥带水,使学生盲目应付,思维混乱。不要对情境本身做过多的描述和渲染,以免喧宾夺主,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学习数学知识。
2.情境创设要有“数学味”。情境创设“要紧扣所要教学的数学知识或技能,离开了这一点就不是数学课了”,数学教学生活化不完全等同于生活。数学学习的真谛在于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认识客观世界的变化规律,不能为情境而情境。
3. 情境教学还要关注从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教师要努力帮助学生由具体情境上升到抽象的数学概念,要引导学生剥去情境的表象,凸显数学本质,让情境真正能为数学服务。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材编写的特点和学生认识规律,有效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发现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大胆猜想,使他们有所发现。
篇5:有效教学的高中数学的论文
有效教学的高中数学的论文
一、重视学生
这样教师才能够更好地实现师生之间的交流.而教师对学生的重视,不仅可以有效地实施教学,还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被重视,让学生获得学习的兴趣和信心,继而学生就会愿意和教师交流,就会愿意自觉而主动地投入到教学之中.这样的一种教学实施才是真正有效而关注学生发展的教学.
二、鼓励学生发现问题
数学是一门非常注重学生逻辑思维的一门学科,也是一门考验学生细心和耐心的学科.所以,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解答问题的能力,以及加强学生对有关知识定理的理解运用能力,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学生发现问题,一方面是指鼓励学生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甚至于当前的问题无法成立的这样一种可能性.这其实也是在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和质疑能力.例如,在一个简单的数学题目中,有这样的已知条件:已经一个三角形,三条边长分别为21、3、18.很多学生在面对一个问题的解决,就会选择立马下手,而这一个问题明显存在漏洞,即“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条边长”.唯有符合这一条件,这个三角形才是存在的.很多学生容易忽视掉这些简单的问题,而导致无法解答出正确的答案.所以,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去怀疑,去发现问题,并且对学生发现的问题持一种肯定和鼓励的态度,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完善学生的能力发展和实现学生的逻辑性思维的形成.在这样的情形下,有效的高中数学教学也必然得以实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还有一个方面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不定期地出示一些含有问题漏洞或者是逻辑错误或者是运用公式定理含混导致错误的一些题目.然后让学生对这些题目进行“挑错”训练.挑错训练的过程,其实就是锻炼学生运用基础知识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相信自己判断的过程.这样的一种方法,可以很好地给予学生足够的学习空间.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加强学生的思维锻炼.同时,学生发现问题的过程,也是运用知识进行反复推敲、演算、论证的一个过程,这一过程必然能够提升高中数学的有效教学.
三、实施开放性、探究性教学
开放性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多元化、开放化思维的发展,能够有效地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而探究性教学的实施,则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深入到一个具体的问题之中,将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延展.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推动学生的发展和加深学生的理解,继而在思维的层面上实现学生的广度、深度的发展.这样的教学,才能够切实地推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所以,教师应该积极地在教学中导入一些开放性、探究性的题目来锻炼学生的思维.例如,甲、乙两地相距Tkm,汽车从甲地匀速行驶到乙地,速度不得超过ckm/h.已知汽车每小时的运输成本(以元为单位)由可变部分和固定部分组成:可变部分与速度v(km/h)的平方成正比,比例系数为b;固定部分为a元.
(1)把全程运输成本y(元)表示为速度v(km/h)的函数,并指出这个函数的定义域;
(2)为了使全程运输成本最小,汽车应以多大速度行驶.这个题目看起来很复杂,关键是对学生的逻辑性思维以及转换思维的考查,也是一个转换的开放题目.所以,在教学解答的过程中,教师主要就是要引导学生借助“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来综合解答这一问题.并且抓住“全程运输成本=单位时间运输成本×全程运输时间,而全程运输时间=(全程距离)÷(平均速度)”这一基本的关系是来解答问题.这一个问题的设置,能够很好地将知识的运用和综合能力的考查结合起来.更为重要的是,这个问题是一个文字化和符号化的数学题目.这样,学生的转化思维、开放性思维以及综合运用的探究思维都能得到锻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导入开放性、探究性的题目来促使学生的能力发展,从而促进高中数学有效性教学这一目标的实现.
篇6:把住四个关键,实施有效阅读教学
把住四个关键,实施有效阅读教学
自课改以来,教师们都在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探索与实践。我认为,阅读教学至少应把握住四个关键点。才能有效地实施课堂教学。一、工具人文,经纬交织,生得“意”而不忘“言”
一般性阅读的主要功能是获取“文本的意义”,而不是获取“文本的语言”。获取“文本意义”的阅读和获取“文本语言”的学习过程有着本质区别,一般性阅读活动其实是读者对文本内容的“意化”,是“得意而忘言”的过程。
小学语文课程的功能是学习语言并运用语言,真正的语文课,应该真真切切地回归文本,聚焦于语言文字本身,着力于学生语言的“生长点”。因此,小学语文教学“阅读过程就是语言学习的过程”。学生在理解文本思想内容、感悟文本情感的同时,还需要理解运用语言,如学习作者是怎样写的,作者是怎样为那个特定的内容和情感寻找最合适的表达形式的。现在有的教师在教学中淡化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因而教学是低效的。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文质兼美,文本蕴含的人文因素本身就很丰富,不需要教师过度地开掘,过多地渲染,就能对学生进行人文的熏陶。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及积累的知识也为感悟文本的思想情感奠定了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更多地考虑如何让学生在有限时间里扎实有效地吸收内化语言,感悟文本的表达方式,要在培养语感,整体把握,领悟读法,学习写法上下工夫,特别是在运用语言上下工夫。比如在《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随着文字移步换景,品味关键词语,深入情境,体验情感,再体会文本这样表达的妙处。这样的教学模式探究了学语习文的一条规律:不仅要关注内容,更要关注表达,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目标得以有效落实,学生“得意”的同时而不忘“言”。
二、多元解读,正确引导,生得“异”而不忘“本”
解读文本的能力,是语文素养的核心部分,它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基础。文本解读的过程也是教学设计的酝酿过程。很多高效成功的课堂都来自于教师、学生对文本的深入解读能力。在多元解读的过程中,由于学生个体在生活经验、知识储备、感悟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存在着客观差异,因而他们对同一文本也可以作出不同的解读。这时,课堂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准确把握,如在学习《滥竽充数》这则寓言故事时,文本的价值取向是奉劝人们不要像南郭先生那样,没有真才实学却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有的学生说南郭先生是个审时度势、善于把握时机的人;还有的学生说这不能怪南郭先生,只怪齐宣王做事马虎,不好好审查资格。面对这样的文本解读,教师一定要予以正确引导,引领学生认识到“审时度势,善于把握时机的人是值得称赞的,但做人一定要诚实,千万不能不懂装懂”。这样的引导必然会让学生得到真正感悟,当他们再遇到像《狐假虎威》这类文本时,学生就不会再说那只狐狸成了“聪明、机智、化险为夷”的楷模了。
三、指导学法,点滴渗透,生得“鱼”又能“渔”
当前,教师们在进行课堂设计时,往往注重对文本的开掘,一味注重内容的理解、人文感悟,或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上下工夫,大量引进课外学习资源,以求拓宽学生的认知领域,很少考虑,甚至忽略学法的渗透、指导、总结。因此从学生、教材的实际出发,将学法指导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引领学生积极思维,掌握知识,学会方法,就显得尤为必要了。
1 结合文本,渗透学法。阅读教学中的学法指导应是自然地渗透,不能机械地、孤立地灌输。教师应该根据教材特点,抓住训练时机,巧设思维情境,渗透学法指导,让学生在学习一篇篇具体的课文中,在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真切感知学法。如学习《桂花雨》一课,在理解“母亲常常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一句时,教师就可以渗透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方法:(1)母亲的话会引发我对童年时代的哪些美好回忆?在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谈谈感受。此问必然会让学生联系前文的“桂花香”“摇花乐”内容来理解。(2)母亲的话言外之意是什么?从中你体会到作者的什么感受?此问必然使学生联系下文,回顾全文来理解。这样的问题设计使学生能串联全文,整体感知,在理解课文的同时,逐步掌握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
2 举一反三,迁移学法。(1)课内迁移。比如有些课文段与段的结构相似,学生学习了前面内容后,教师帮助学生及时小结学习方法,这样就可以进行段与段之间的学法迁移了。以《陶校长的演讲》一课为例,课文中有关陶校长四问的内容表达结构相同,教师以第一问为典型引路,渗透“读――圈――扣”的学法指导,然后指导学生运用此法自主学习另三问。这种由扶到放、举一反三的教学方法强化了学生学习方法的习得,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2)课外迁移。教师必须重视学生课内外学习相结合,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巩固、运用学生课内习得的知识及能力。“课内习法,课外用法”是大语文观教学的有效途径。如在学习《音乐之都维也纳》一课时,对于先概括后具体的叙述方法,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某一自然环境或建筑物后,运用课内学到的写法写下来,及时地迁移课堂上学到的先总后分的表达方法。
四、超越文本。适度拓展,生得“近”又求“远”
《语文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学生搜集、处理、利用信息能力的培养,要求“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学习新课前,教师可以提前让学生搜集相关的资料。如对文本作者、课文背景的拓展阅读,搜集相关图片资料等。如能长期坚持,学生们就自然而然地养成了课前搜集资料的良好习惯,也培养了学生搜集、筛选、利用信息的能力。比如在教学《长城和运河》一课时,课前我引导学生动手搜集有关长城、运河的图片资料,为教学作了较好的铺垫。
学完了课文,并不意味着知识学习的结束,而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又一个开端。在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林冲、洪教头的性格特点,学生学完课文后,我便组织学生阅读《水浒传》中的相关内容。学生在阅读时,就自然地将文本的信息与课外读物中的信息进行了对比、整合。信息之间互相渗透,互相补充,从而让学生多方位、准确地了解了林冲、洪教头的个性特点。这样,就把学生从课内阅读引领到课外阅读,引领他们走向更为广阔的阅读空间。
篇7:高中数学教学小论文:浅谈情境教学的实施
高中数学教学小论文:浅谈情境教学的实施
浅谈情境教学的实施文/柳芳芳
摘 要:人文教育是数学教学价值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适时地开展数学人文教育十分重要,可引起学生对该知识的重视,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人文教育;情境教学;认知冲突
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要求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那么,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如何实施情境教学呢,我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四种实施策略。
一、利用诱发主动进行情境教学
新课标新教材要求我们:教育应以学生为本。面对当今新时期的青少年,服务于这样一种充满生气、有真挚情感、有更大可塑性的学习活动主体,教师绝不可以越俎代庖,以知识的讲授替代主体的活动。情境教学就是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在优化的情境中产生动机、充分感受、主动探究。因此,课堂情境的创设应以启发学生思维为立足点。
二、利用认知冲突进行情境教学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良好的问题情境在于它有效地引起学生认知的不平衡,而这恰好是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切入点。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利用知识的新旧之间、整体与局部之间、不同特点之间的差异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动摇学生已有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从而延长学生的有效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使学生养成批判型的思维习惯,主动完成认知结构的构建。
三、利用强化感觉进行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往往会具有鲜明的形象性,使学生如入其境,可见可闻,产生真切感。只有感受真切,才能入境。要做到这一点,可以用创设问题情境来强化感受性,激发学生求知欲,如,在学习“角的概念的扩展”这一节时,教师可先让一名学生在讲台上来展示我们在军训时训练的半边向左向右转,发现都可以表示角,但是方向显然不同,那么对于这样的两个角怎么去表示呢?学生一下子就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
四、利用人文知识进行情境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多为学生提供一些数学史、数学故事或其他有趣的知识,借以反映知识的形成过程,反映知识点的本质。除此之外,在教学中适时地开展数学人文教育十分重要,如,在学习“推理与证明”时,可以向学生介绍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七桥问题、四色原理、费尔马定理等知识,引起学生对该知识的重视,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王晓东。高中数学情境教学:有效课堂的生命力回归[J]。江教教育研究,.
(作者单位 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兰炼二中)
篇8: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具体开展论文
摘要:高中于学生来说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学习阶段,而高中数学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如何进一步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有效,已成为教师与家长极为重视的问题。在本文中,笔者对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具体开展提出一点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高中数学;有效教学;开展策略
目前我国高中数学教学过程存在许多弊端,相关引导机制已经和既有规范实践要求相互脱离,这导致高中数学有效教学难以有效开展。面对这种情况,笔者根据自身长期的教学经验提出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具体开展策略。
1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概念
所谓有效教学,即教师与学生共同依照教学活动的可观规律开展教学活动,以最高的效率、最快的速度使学生有效掌握理论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学习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目标,从而实现教学目的[1]。至于数学有效教学,则具有一些特别的要求,其主要表现在帮助学生提高数学能力和对数学的科学认知,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帮助学生形成优秀的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其本质是提高高中生对数学的科学认知,使学生熟悉高中数学理论框架。
篇9: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具体开展论文
笔者根据自身长期的教学经验,针对我国目前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发展现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望能对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具体开展尽绵薄之力。
2.1树立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于课堂教学是否有效有重要关系,若教学理念缺乏科学依据,那无论是用最好的教材,还是用最好的教学方法,都难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传统的教学理念认为教师只需在讲台上讲解,学生只需在座位上学习,学生被动接受教师教导的内容;而当代新的教学理念认为教师应与学生进行科学互动,教师使用各种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2]。因此,若要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树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理念是非常重要的。
2.2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效率的高低,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更是评估教学质量、决定教学活动方向的重要依据。在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才能设计有效的教学方式与内容[3]。笔者认为,首先教师要懂得如何正确使用教材,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其次,教师在全面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将其融会贯通,从整体上把握学科知识体系,创造性地组织教材,引导学生在书本世界与现实世界中穿梭,将书本与生活融为一体,如此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协调能力,增加学习效率,从而提高学习的有效性。从上述分析中不难看出,明确的教学目标对于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性,因此,若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要制定一个明确、科学的课堂教学目标。
2.3灵活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顾名思义即教师教导的方法以及学生学习的方法,是教师与学生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目标而相互结合的活动方式。目前,教师教法与学生学法相互制约,极大地降低了教学效率,因此若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考虑不同学生的不同学情,精准定位学生的各项能力,如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等。教师在备课时要掌握学生的一些基础情况,如能力倾向、能力水平等,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特征,有针对性地安排培养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活动,只有实际适合学生的`教学策略,才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从而提升教学的有效性[4]。
2.4优化教学结构
通常情况下,一堂课的时间只有45分钟,因此时间非常宝贵,容不得半点马虎,最好便是能用简洁的语句便将问题解决清楚,但是,有一部分的高中数学教师喜欢在课堂上说一些与教学毫无关系的事情,造成了本就不多的学习时间大量浪费,从而无法按时完全教学任务。笔者认为,为了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教师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核心的教学内容、解题思路、方法以及学生认为的难点必须详细讲解,直至学生能够理解;第二,学生已经学会的或是难度极大讲解了学生也听不懂的,不需要再进行讲解,以免浪费时间;第三,教师对于内容的讲解必须到位、及时点评学生的理解并且对错误的进行纠正[5]。
3结语
在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今天,教学理念、教学方式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变的是永远求知、求学的心。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加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高中数学教学的发展有极大的帮助,高中数学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有效教学对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意义,并且积极开展,采取多种措施,使教学效率得以提升,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从而为高中数学今后的发展增强动力。
参考文献:
[1]韩瑞.高中数学新课程中“不等式选讲”专题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
[2]郭长华.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与实践[D].河北师范大学,.
[3]祁国柱.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之高三有效备考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4]周建华.高中数学骨干教师专业发展情况调查研究――来自国培计划中小学骨干教师研修项目人大附中高中数学班的报告[J].教育研究,2012,(2):147-152.
[5]黄观颖,王永南,方小英,吴光安《.聋人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研究》实验报告[J].毕节学院学报,2012,(6):66-72.
篇10:浅谈高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教育论文
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合作学习,老师的有效教学,课堂活泼气氛的的创设,课后复习的有效性,都对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下面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谈谈粗浅认识。
一、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是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地接受数学知识仍是当今数学教学的主要模式,导致学生不会学、学不会,产生厌学情绪。改变这一现状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转变学生始终处于接受知识的被动地位,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人。具体做法是:
1.创设和谐的情感氛围。对数学教学倾注满腔热情,去唤起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热爱。要善于利用数学的内在魅力和艺术化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和勇于探索数学知识的激情。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多加褒奖和鼓励,才能形成师生和谐的情感氛围,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目的。
2.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参与机会,通过暴露数学问题的提出过程,让学生展开发散性思维,不断灌输“大胆假设,小心论证”的科学认识观。对一些不太复杂的课题,可通过学生自学,师生换位,让学生走上讲台,当一回老师,这样一次成功尝识,增加了学生的责任感和自学能力。
3.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只注重课堂教学,而不注重实践,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让学生带着知识、能力走向实践活动,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如在《立体几何》教学中,老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自制立体模型教具,让学生认清图形结构,理解图形内在联系。在学了面与面平行后,让学生用刻度尺检查长方形工件的相对两个面是否平行,方法有哪些。长期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学生的创新思维奠定了基础。
二、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由浅入深地让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中学数学教
育的显著特点是: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还要让学生“会学”。要会学最根本的途径就是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了解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以及知识体系的形成过程,数学思维方法的提炼过程。让学生体会“数学家”的思维过程,从而激励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能使学生心理处于亢奋壮态,使动力系统“开足马力”。当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在获得学习上的成功时,不但对数学问题有了深刻的理解,而且还能通过愉快的心理体验,实现兴趣的自我培养,增进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形成。笔者给高一的学生出了这样一个题目:一个平面将空间分成两个部分,两个平面,三个平面将空间最多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最少分成几个部分?学生马上开始讨论,比、画、发言相当积极,课堂非常活跃,教学效果好,有的同学课后还在讨论四个平面、五个平面的情况,学生对立体几何的学习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可见,注重学生积极参与,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青少年学生乐于表现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但由于独立判断、逻辑思维的能力还不强,容易人云亦云。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克服单纯或单角度的思维定式,努力创设情境,转换角度,让其认真思考,突破从众心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不迷信权威、书本、教师,独立思考和多角度考虑问题的习惯。
在解题数学中,教师应留有余地,让学生思考和猜一猜问题的规律,解题的方法,问题的结论等。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猜想能力有密切联系,因为猜想可使学生智力得到发展,尤其是观察力、想象力与创造力得到迅速提高。笔者曾对高一学生出过一个题目:S=XY,X>0,Y>0,且X+Y=1,求S的最大值。有同学是这样猜想的,题目中X、Y地位对等,没有理由突出X、Y的位置,故只能取X=Y时,S有最大值。摆脱了常规思维方法的约束,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关键是教会学生自己去思维、去创新,教师要多给学生留有动口表达,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的机会和时间,同时,还要善于启发学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对一些问题提出不同的见解和看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创新能力也才能逐步得到培养和提高。
篇11:小学体育教学有效实施策略探讨论文
小学体育教学有效实施策略探讨论文
对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实施策略展开研究对促进小学生体育能力的全面提升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目前针对相关问题的研究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因此,本文以此作为重点的研究内容。
1以游戏教学活动的开展促进教学的有效实施
在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存在一定难度的体育教学活动小学生一般是缺乏自信的,甚至有时学生会担心自己学不好某一个体育动作而感到恐惧,这样的教学状况直接影响到小学体育教学的实施,不利于教学活动的更好开展。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对于一些新奇的事物好奇心比较强,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游戏是非常感兴趣的。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要想提升小学体育教学的效率,就可以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爱游戏的心理特点,在小学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精心的设计一些有趣的体育游戏活动,通过这些体育游戏活动的开展,可以很好的激发小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消除小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恐惧感,增强小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信心
。通过游戏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使原来感到困难的体育教学变得轻松而充满情趣,充分的调动起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同学们在体育教学中的那种缩手缩脚的被动学习状态逐渐的转变为充满自信的体育学习状态。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体育教学中开展游戏教学活动是促进小学体育教学更好实施的有效途径。
2要重视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传统小学体育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将自己看成是小学体育教学中的真正主人,小学体育教学活动的实施都是围绕着教师的教学活动而开展,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是教学实施的真正权威,教师总是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出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在教学中很少有自主学习的机会,在教学中只能够被动的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教师对于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教学主体地位缺乏应有的尊重,体育学习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久而久之,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会逐渐的尙失,学习也变得像是应付差事,这样的体育教学活动实施对于学生来说是缺乏吸引力的。在这样的小学体育教学的实施中,学生是不会喜欢体育教师的,体育教师对于学生的表现也觉得不满意,师生之间的关系变得日益紧张,这对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实施会带来相当大的负面影响。因此,要想在小学体育教学的实施中,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实施中,要以学生的体育学习需要作为教学实施的根本出发点与落脚点,教学中教师要改变那种“师本论”的教学观念,教学中要以学生作为教学活动开展的中心,教师要以平等的心态与学生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教师在小学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中,不仅要成为学生体育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也要成为学生体育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教师在教学中要与学生打成一片,既要成为学生的良师又要成为学生的益友。除此之外,教师在小学体育教学的实施中,还要以真诚的心去关心和帮助每一个学生,尤其是那些在体育学习中基础较差,体育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教师应该格外的关注他们的学习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鼓励他们树立体育学习的信心,让每一个学生深深的感受到教师发自内心的真诚的爱。这样的教师一定会深受学生欢迎的,师生关系也会因此而变得更加的和谐、融洽。
3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在以往的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在开展一项体育训练时,更多的是让学生自己去领悟一些难度较大的体育动作,这样的教学活动开展虽然会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面对一些相对难度较大的体育学习内容,有时候光凭一个人的努力是很难完成学习任务的。这个时候,就需要学生之间要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才能够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科学的划分合作学习小组是非常重要的。要实现合作小组的有效划分,首先要选好小组长,要选择的小组长一定是在体育学习中学习能力和组织能力比较强的学生,要在学生中具有一定的威信,只有这样的小组长,才能够让组员服气,才能够实现小组合作活动的有效开展。除此之外,在划分合作小组时,在组员的划分中,也不能够过于随意,在一个体育合作小组中,组员要进行合理的搭配,既要有体育学习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也要有体育学习能力比较弱的学生,这样的搭配有利于小组体育学习的共同促进,以强带弱,促进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高效开展。除此之外,在开展小组合作体育学习活动时,教师也不能够将自己置身于事外,教师要根据合作学习的具体情况,以及体育教学将要突破的重点与难点的学习内容,设置一些带有启发性的体育合作研究问题,以此引发学生在参与小组合作体育学习活动时的积极思考,促进小组体育学习活动的高效实施。结论:开展小学体育教学有效实施的策略研究对促进小学生体育素养的形成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现阶段小学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依然存在着许多不尽人意之处,因此,本文以此为视角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尝试性的研究。
篇12:高校经济学教学中的几个关键点论文
1高校经济学教学的意义
经济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研究资源配置、市场运行规律及经济与社会发展关系的科学,经济学课程是全世界高校重点课程之一,也是我国教育部规定的高等院校核心课程之一。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人才的主阵地。经济学教学是将经济学原理、经济人行为规范等系列理论有效传播的重要手段,其对培养合格、全面、专业的社会主义经济类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目前,高校经济类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方式引人关注,有些还有待商榷。从经济类的教学实践出发,结合社会实际,深入分析了高校经济学教学中的应该关注与紧抓的几个关键点。
2高校经济学教学中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1偏西方经济理论,轻中国特色理论
市场经济起源西方,并在西方国家经历几百年的实践。确实,经济学中许多理论都从西方引入,这是我国市场经济的一大进步,也是我国经济学教育改革的一大进步。但在我国高校经济学教学中,主要以外国教材为主,优点是通俗易懂,形式丰富多样,文中穿插有较多的案例分析,但不足之处是,其中的许多事例是外国的,对中国学生来说感觉与自己相距甚远,很难产生共鸣。国内教材则良莠不齐,大多是盲目照搬国外的事例和数据,而没有把经济学原理做“本土化”处理,中国特色理论不明显。
2.2偏理论讲授,轻现实接轨
教学就是教与学相统一,经济学教学也是如此。经济学理论虽然理论性较强,相应的公式原理较多,但绝不是条条框框,而应是一种实践科学。目前,经济学教学实践中,大多数教师都选择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出发,然后围绕这些概念、原理结合一些具体的事例加以分析和证明,较少关注国际国内经济现象的变化及学生关心的`实际问题,学生也习惯于死记硬背经济学原理的内容,而对原理的形成过程、具体运用等不甚了解,无法用学到的理论知识来解释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经济学教学效果不理想。
2.3偏考试成绩,轻实际问题解答
经济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市场经济中被广泛运用。而在高校中,考核经济学教学效果的主要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其中,又以期末考试最关键。众所周知,考试成绩不能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知识掌握情况、实践能力情况。在考试形式上,“重闭卷笔试、轻其他形式”,不考虑经济学课程性质、特点,对学生分析和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无法评估,也使考核内容与实际能力严重脱节。
篇13:高校经济学教学中的几个关键点论文
3.1坚持中国特色经济学教学基本原则
经济学是一门关于经济的科学,很多理论与规律为经济实践所证明与运用。但经济学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也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体系,创建了中国特色的经济理论体系。这里面,与西方的市场体系特征有很大的不同,体现中国经济特色,也有体系不健全和完善方面,有缘对现有的市场经济理论进行改造完善。这些都需要在经济学教学中.关注中国经济实践的特殊性,坚持中国特色经济学教学基本原则,不断总结探索中国经济运行的规律,提出新观点,创造新理论,创建一种适合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国特色经济理论体系。
3.2树立全面成才的经济学教学方向
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人才的主阵地。经济学教学中主要是要培养全面成才的社会主义经济学人才。
(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而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为顺应时代需求与市场变化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已迫在眉睫。经济学教学中力戒教授空洞的、过时的经济知识,应主动关心市场变化,关注市场动向,为学生创造一个真实的教育环境,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敢于展示自己,鼓励学生自主创新、大胆质疑,具备敢于想象、创新以及批判精神。
(2)培养学生诚信意识。市场经济也是诚信经济,是一个人与经济主体在市场中最基本和最主要的要求。在经济学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诚信理念和公平意识的培养。诚信理念就是在市场中,对自己承诺的都必须要严格地兑现,如包括对合作伙伴和客户的产品质量承诺、服务承诺内部员工工资、工作环境、社会保障基金交纳等方面的承诺,等等。不能以损人利己的方式而获得利益,而应以通过自己的诚实劳动和服务,技术创新和经营创新获得利益。
(3)培养遵纪守法意识。市场经济也是法制经济,一切经济行为都应以法律为基础,只有置于法律的监督下才能长盛不衰。在经济教学中要求学生培养遵纪守法的观念。如不制造假冒伪劣商品,坑害消费者;不随意承诺却不兑现;不编造假帐,诱使投资者上当,要如实地告诉客户产品的效用及性能,让消费者自己选择;如实地告诉投资者自己企业的真实情况.由投资者来决定自己的购买行为和投资行为;如实兑现自己的承诺。等等。
3.3注重理论联系实践的经济学教学方式
经济学是一门理论与实际结合十分紧密的学科体系,它应经济需要而产生,也应经济问题圆满解决而光大。因而在经济学教学过程中:①要理论联系实际。多用一些日常生活的事实、身边的实例来阐述经济学原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②加大案例在经济学教学中的运用。通过精选案例,使学生犹如“当事人”一样,身临其境,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处理复杂问题的实际能力。③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变老师教为学生主动学,角色互换,师生联动,在经济学的教学中,更多通过提出问题然后进行讨论来调动和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建立学生的批判性的思维模式,从而达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目标。
3.4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经济学教学手段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被广泛运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同样,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经济学教学也是一种很好的手段。现代信息技术教案运用与传统教学中的文本教案相比,不仅在内容上有文字表述方式及文字布局,还有图像、声音、视频等,包括教案的背景、色调、布局和整体设计等等;不但具有教育性、科学性等关键特性,而且还有艺术性和技术性的美感;形式上更加形象和生动,也更符合现代高校学生的心理特点。所以,必须提高高校教师的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加强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建设和管理,更新经济教学设计的思想,让现代信息技术更好地为教学实践服务。
3.5实施科学的经济学教学考核体系
考核不是目的.是方向的引导。科学的经济学教学考核体系有利于经济学教学紧跟时代步伐,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把促进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提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经济学教学考核体系建立,应该一是有利于学生理论素质的全面发展;二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能够给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与环境;三是能够发挥学生主动性与创造性。在具体指标设计上,应该加大平时成绩的比例,可以占到总成绩的40%-60%,从而在整体上把握经济学学习教学情况。平时成绩可以包括上课回答问题的情况、出勤率、日常作业完成优劣、平常小测试成绩等等。
篇14: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影响因素论文
就我们数学教师而言,由传统规范型教师向新型教师转变。我们应充分考虑数学的学科特征,以及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自由发挥、与人协作的良好品质,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下面就多年的工作经验谈谈影响有效课堂的因素。
一、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特点
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目标是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了期望的、应有的进步与发展。“期望的”是指学生所希望的,教师在教学中所设计好的,符合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尤其是创新教育要求的目标与任务“;应有的”是指学生自己力所能及的、应该达到的“进步与发展”目标。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有如下几个方面:
①为了一切学生的全面发展,人人理解有用的数学;
②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关注个别学生”,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
③课堂教学注重预计与实现的辩证统一;④教师实施反思性教学。
二、影响高中课堂教学的因素
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树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辩证观点,形成热烈的学习气氛,注重学生优秀思维品质的培养,变被动为主动,变学会为会学,这样就一定能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学科性质影响高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
高中数学课程对于认识数学与自然界、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提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高中数学课程有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形成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高中数学需要学生修完必修课程5个模块和选修课程2~3个模块,内容较多,再加上它枯涩的语言、冷峻的公式、众多怪里怪气的符号,使得一部分学生对数学存有一种偏见,甚至对数学有恐惧感。这种现象也影响了高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
2.初高中知识的衔接不当影响高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
从内容上讲,高中常用的一些知识、方法,在初中没有作为重点知识介绍,甚至有的内容根本没有。从学习模式上看,从初中到高中:思维方式由形象思维为主转向抽象思维为主,学习方法由记忆积累为主转向以应用为主,知识点的呈现由点线式的方式转为综合呈现,考查的方式上由课内为主转为以课外迁移为主。因此要注重提出问题,引导进入新课。比如讲解等差数列时:师:大家还记得德国伟大的数学家高斯“神速求和”的故事吗?小高斯在上小学四年级时,一次老师布置了一道数学习题“:把从1到100的自然数加起来,和是多少?”年仅10岁的小高斯稍加思考就得到了准确答案:5050.这使得老师十分惊讶。那么高斯是用了什么样的方法如此快速计算出答案的?设计意图:由数学趣闻引入,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研究高斯算法对一般等差数列求和的指导意义。生:高斯是应用首尾配对进行求和的.,1+100=2+99=…3+98=…=50+51=101,有50个101,所以1+2+3+…+100=50×101=5050.师:我们希望求一般的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同学们要从高斯的算法中得到启发。
三、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课堂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课堂是实施教学的主战场,课堂教学是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向过程,这就要求教师们有针对性地实施有效教学,实现(教师与学生)“双向主体,和谐发展”。而实施有效教学就要重视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实施。
1.准确定位新增加内容
新增内容是课堂教学的亮点,它具有现代感,贴近社会生活,所以我们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把握标准进行教学。例如,对导数内容,不应只是要求学生掌握几个求导公式,进行简单求导训练,而应首先通过研究增长率、膨胀率、效率、速度、加速度、密度、切线的斜率等反映导数应用的实例引入导数的概念,引导学生经历从平均变化率到瞬时变化率的过程,知道瞬时变化率就是导数。通过感受导数在研究函数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体会导数思想及其内涵,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导数的背景和思想,使学生认识到,任何事物的变化率都可以用导数来描述,要避免过量的形式化的过程练习。
2.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这些学习方式有助于发择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现行的新教材很好地执行了这一理念。我们应从教材的例习题和平时的练习题中,合理选材、组材,编制研究性学习素材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能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发现、探索、提炼、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品质。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必须转变教育思想、理念,与时俱进,把培养创新人才作为我们的教育目标,将创新教育落实到课堂中去,让我们的学生不仅会继承,更能发展、创新。
参考文献:
[1]陈厚德《.基础教育新概念――有效教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陈宇《.情景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D].苏州大学,.
篇15:有效作业,促进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实现论文
有效作业,促进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实现论文
摘 要:对高中数学有效作业的布置策略展开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高中数学;有效作业;有效教学
高中数学教育工作者应当确保数学作业的有效性,进而推进数学有效教学的建设活动。以下,我将集中对此展开分析与探讨。
一、数学作业要重“质”,而非“量”
重“质”非“量”是高中数学作业布置的首要原则。这样既能保证学生不至于对作业产生严重的心理负担及压力,进而能始终以一种轻松愉悦的状态去完成既定的数学作业;与此同时,真正有质量的作业又能切实帮助学生进一步复习、巩固之前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点,有利于将作业的优势发挥到最极致。
例如,“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第一节课主要涉及对基本概念的阐述与讲解。因此,作业的布置也必须突出对课堂所学基础知识点的复习与巩固。鉴于此种情况,我为学生布置了如下的作业:
1.下面所给关于x的几个不等式:
①3x+4<0;②x2+mx――1>0;③ax2+4x――7>0;④x2<0.其中一定为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已知x=1是不等式k2x2――6kx+8≥0(k≠0)的解,则k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题目虽然少,但却同时涉及了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概念及解法两个知识点,真正契合了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在确保质量的同时真正有利于作业有效性目标的实现。
二、必须设置多层次的数学作业,真正面向全体学生
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要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分层次教学”,课后作业的布置更要注重这一点,力求在向学生设置多层次数学作业的同时,真正能使作业面向全体学生。
我就会依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向其设置阶梯性的作业。如,教学完“交集与并集”这节内容之后,我向学生设置了三个不同层次的作业:
A:
设A={x|-1 若,{0,1}∪A={0,1,2},求A的个数? B: A={x|-2 C: 设集合M={x|x>2},P={x|x<3},则“x∈M或x∈P”是“x∈M∩P”的什么条件? 并规定:学习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仅需要完成A组题目即可,数学基础扎实的学生则需要同时完成A、B两组题目,尚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充分调动自身的思维与智慧,尝试对C组题目进行分析与思考。 如此“分层次”作业的布置就充分满足了不同阶段、不同学习基础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真正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作业的优势与作用。 总之,我们高中数学教育工作者必须确保作业质量,切实为高中数学的有效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