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学论文 > 数学教学论文 > 职业教育背景下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论文

职业教育背景下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论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职业教育背景下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论文,本文共14篇,欢迎您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职业教育背景下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论文

篇1:职业教育背景下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论文

职业教育背景下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论文

作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好的职业教育应该“大利国家,小利个人”。一方面,职业教育要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国家培养、输送大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以适应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需要,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另一方面,好的职业教育要能够为个人提供成才机会,特别是为具备较强技能的人才提供充分的学习机会和发展空间,帮助其成功、成才,实现人生价值。四年的职业教育相对于学生的成长历程是短暂的,但对其成长却是极其重要的。通过不同课程的学习,除了让学生满足第一任职的需要,还要给予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能力和素质,比如,政治思想品质、自主学习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创新的精神和方法,等等。

一、数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对数学课程认识过于片面

师生认为数学这门公共必修课的作用仅仅就是“为专业服务”,是学习某些专业课的工具,把数学素质排除在“专业素质”之外。

2.教师不能主动适应职业教育特点

部分教师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上没有紧贴职业教育的核心诉求进行课程教学设计,由此导致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设置等一系列环节上出现指向不明、与职业需求脱节等现象。

现在授课重知识轻思维、重结果轻过程现象比较严重。没有对隐含在数学知识中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精粹的提炼和分析,数学思维和数学美学的魅力就无法展现出来,教学始终停留在比较肤浅的层次上,不利于发挥数学的文化教育作用。对学生则少于启发,疏于引导,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仅仅满足于机械地接受知识而惰于思考、懒于动手。

3.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自主创新的能力

目前,学生存在“数学很重要,但现实生活用不到”的片面想法,进而对数学失去兴趣;另外,部分学生的学习意愿、学习能力和学习责任感呈弱化趋势,他们的高中数学基础普遍比较薄弱,但又不肯课下花时间自己去复习,这直接导致了旧知识不记得、新知识学不会的恶性循环。长此以往,这部分学生的数学知识贫乏、理性思维能力不强,尤其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

4.实践教学环节还比较薄弱

受传统思想和客观条件制约,实践环节要么不完整、不系统,要么直接被忽视。

以上不足或问题带来的结果就是职业学校学生的科学文化基础不扎实,综合素质不高,不善于通过自学来获得新知识,毕业分配后不能很快适应工作岗位,对书本教学中没出现过的具体问题缺乏应有的分析、解决能力,发展后劲不足,很难与强手竞争。

作为一名数学老师,面对这样的新问题、新机遇、新挑战,我认为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是关键所在。什么是数学素养?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认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顾沛先生说,很多年的数学学习后,那些数学公式、定理、解题方法也许都会被忘记,但是形成的数学素养却终身受用。数学素养就是把所学的数学知识都排除或忘掉后剩下的东西,其本质可以归纳为一种个人能力和个性品质,主要包含学习能力、思考能力、论证能力、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及理性、严谨和求实的个性品质。

数学素养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针对数学教育的现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二、解决数学教学问题的对策

1.明确教学目的,提高学生对数学重要性的认识

随着社会对人才要求的逐步提高和人们对数学认识的逐步深入,数学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现在高职院校的高等数学教学大部分还是沿袭地方的一般工科院校,不仅没有突出培养职业教育人才的特殊要求,而且对地方工科院校的数学教学目的的认识也比较模糊,存在一定的随意性。老师匆匆讲完教材内容,学生稀里糊涂考个及格。这种带有普遍性的现象严重阻碍着数学教育功能的发挥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明确数学教学目的是十分必要的。

我们要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满足职业需求、具备较高素质的人才,必须重新认识数学教学目的,增加数学教学时间,增开现代数学课程,整合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2.培养思维能力,强化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

教师应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注重思维方法的传授、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对于培养学生数学素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十分重要的。

例如,在讲授定积分的概念时,老师可以先让学生试着解决拱桥横截面积问题,因为这不是一个规则图形(实际上是曲边梯形),没有现成公式可以利用,学生无从下手。这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用规则图形去近似代替拱桥横截面,学生会觉得只用一个矩形去替代误差太大,进而会发现用多个小矩形来替代的话,误差会缩小。这就完成了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后面对于求曲边梯形的面积,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分割”“近似”“求和”“取极限”四个步骤就可以解决。然后,再给学生讲授变速直线运动的路程计算问题。抛掉两个问题的实际意义,仅从数学角度分析可以看出这两个问题的解决都可以归结为相同结构的一种特定和式的极限,从而概括出定积分的普遍性定义就水到渠成了。

另外,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则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比如,讲授微分中值定理这一节时,不要急于把定理直接呈现给学生,可以让学生自己发现、归纳、总结。因为罗尔定理、拉格朗日中值定理以及柯西中值定理都是描述了同一个几何现象,即“任意一条光滑的平面曲线弧AB上,都至少存在一点C,使过C点的切线平行于弦AB”。区别仅在于坐标系的建立和曲线方程的不同,引导学生自己把这个几何现象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不仅印象深刻,而且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积极作用。

3.要精简课内教学,强调学为主体

避免课程的简单堆砌和内容的重叠交叉,精简下来的时间交给学生自主安排,通过有引导的自习、自修或自选拓展课程,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成长过程的自我设计。

4.加强实践性教学,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数学实践性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有效途径,在此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数学教学在加强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学习的基础上,增加数学建模内容,有条件的院校可开设数学实验。职业学校在加强数学实践性教学方面也做出了一些努力,比如积极参加数学建模竞赛,但也暴露了很多问题,比如普及性不够、与实际结合不紧密等,还需要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数学实践性教学环节。

由于数学实验课程在内容深、广度上介于通常数学课程的应用和数学建模课程之间,因此可采用分层次、多模式的教学方法,按学生的不同基础、兴趣和志向组织教学,分流培养,可以尽快达到预期目标。

教育界、用人单位及青年人都曾经片面追求高学历教育,忽视或轻视职业教育。然而,学历并不代表能力,随着人事制度的改革和人才观念的进步,学历在就业市场的优势越来越低,用人单位更注重于学生实在的能力,比较务实地去选拔适合需要的人才。社会正在由片面追求学历向能力转变。数学教学也要跟随大潮流,更加注重学生的数学素养,为社会输送“第一任职能满足、长远发展有潜力”的高素质新型人才。

篇2: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生数学思考能力的培养研究论文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生数学思考能力的培养研究论文

数学思考能力对于人一生的学习是很重要的。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起点,在这个阶段重视对他们思考能力的培养更将影响着他们的未来。所以说,注重对小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素养,加深他们对数学知识、方法、规律等的认识,训练他们的数学思维就显得尤为重要。从数学的学科任务来说,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也应该是小学数学教学追求的主要目标,是数学教育的重心。从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的模式来看,更多的教师强调的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教学。在这样的教学思想主导下的课堂体现的是教师的思考或者是个别优秀学生的思考,大部分学生更多的时候只能是充当“收音机”的角色,是极其缺乏学习主观能动性的。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来看,这样的教学方式是对学生思考本能的抑制,是对学生思考能力的`限制与摧残,是非常不可取的。新课程改革提倡的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学习方式,把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放在首位的学习目标。所以说,小学数学教师要从根本上扭转传统落后的教学方式,切实把培养小学生数学思考能力提到教学的中心工作中来。那么,新课程改革背景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呢?

一、让小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锻炼思考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数学要选择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必需的、学生能够接受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作为教学内容”。由此可见小学数学学习之于生活的关系密切。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积极创设与数学学习相关的生活情景,让小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去感受、体会、思考,进而使他们的数学知识能力、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小学生如果能在与数学紧密联系的生活情境中进行学习,那么他们就能够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并在学习中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获得对数学概念的认识。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只要我们小学数学教师稍加指导就能促使他们在具体可感的情境中进行积极思考和相互交流,引导他们主动探索,把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认识,并且在活动中不断提高思考能力。数学概念往往是比较抽象的,要想让小学生对数学概念理解透彻就需要小学数学老师善于去创设情境。例如我校一位数学学科带头人在教学《周长的认识》的时候就创设了这样的情境:“体育课上,小明和小强在操场上赛跑,小明沿内圈跑,小强沿外圈跑,这样的比赛公平吗?”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小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经过短暂的讨论,同学们很快就认识到这样的比赛是不公平的,也因认识周长的概念。经过这一环节之后,接下来的教学就简单顺当多了。

二、让小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锻炼思考能力

教育学研究表明,学生在课堂上单纯的依靠听和看的学习,效率是极其低下的,而课堂上的动手操作的学习效果却是最佳的。所以说,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转变以往简单地传授、灌输知识的习惯,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动起手来,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去发现、尝试,去验证猜想、去碰撞思维。只有学生经过分析、思辨、比较、反驳等思维活动之后他们才能从对表象的粗浅认识深入到对本质和内在联系的认识上,才能真正完成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就好比始终站在岸上死记游泳口诀是永远也学不会游泳的道理是一样的,当学生遇到对抽象概念理解障碍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去动手操作一下。比如说在教学“可能性”的时候,不让小学生动手去验证种种的可能性而是不停地用言语讲授是没有效果的。所以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放手让学生去动手操作是充分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是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的最佳办法,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三、让小学生在合作交流中锻炼思考能力

合作交流是被许多国家地区普遍采用的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和方法。合作是指儿位学生围绕相同的学习目的而进行的行动上配合的过程,交流是指儿位学生针对共同的学习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实践证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式,它有利于学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增进理解,从而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性。总之,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锻炼机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他们的全面发展。合作交流也是要讲究时机的,简而言之,合作交流是要在有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的基础上来进行的。小学数学教师如果在合宜的时候进行学生小组间的合作交流的话是能取得预料之外的效果的。例如我在教学《轴对称图形》的时候,为了研究对称图形的特征,我让前后桌的四位同学组成一个学习小组,让他们联想见过的所有图形,要求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先把图形画出来,然后再动手把这些图形折一折,看看它们到底有儿条对称轴。正是因为有了组内成员间的通力合作,这项浩大工程才有了完成的可能,同学们都在合作交流中体会到了成功的快感,既复习了以往学过的图形知识,又加深了对当前学习任务的理解。

总之,不管是以前、现在还是未来,数学思考能力的培养都将是数学教学的重心,是小学数学老师们永恒的话题。但是,小学数学思考能力的培养能否达到预期的目标是要看数学老师能否更新教学观念,能否坚持通过创造具体情境、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和引导学生合作交流等方法来进行有效培养。

篇3:素质教育背景下探究数学及数学素质论文

素质教育背景下探究数学及数学素质论文

一、数学是什么

现代教育界对数学的界定没有定论,尤其是随着现代数学的发展,全新的数学理念出现后,定义数学更加困难。美国知名数学家R.克朗认为:数学是人类思维的表达形式之一,体现人类对精密计算、整合和归纳能力的追求。这一界定为国内外数学界所接受,尽管他的说法还不完善。恩格斯对数学的界定则更加形象直观:数学是研究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的学科。

要想比较科学系统地界定数学概念,必须要重视数学学科的三个显著特点:首先是准确性。所有数学研究都期望获得最准确的数据结果。数学研究的对象一客观世界一本身是复杂多变的,要想在复杂的世界现象中寻求最准确无误的答案本就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但追求准确性毋庸置疑是其特点,即便是概率论等模糊数学也要求定义和概念的准确无误。其次是逻辑性。所有数学结论的获得都是严格的逻辑推理的结果,需要进行逻辑验证。因此,数学本身属于逻辑学科体系,能塑造学生理性的逻辑思维。最后是抽象性。不同于其他学科,数学需用抽象的数字语言描述数学现象。数学研究与应用过程都是更加深入的抽象性思考与实践的过程。

二、数学素质的涵义与特征

数学素质主要指人的能力具备数学方面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特点与结构。f学素质是个人获得数学知识、锻炼数学逻辑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基础。数学的研究、创造、演绎、归纳等能力的获得离不开数学素质的培养。西方学者很早就提出“数学能够整理宇宙秩序”。虽然这一观点带有主观唯心主义色彩,但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数学学科的特点和作用。结合国内内外学者对数学素质的阐述,数学素质教育主要具备以下特点。

一是数学意识。数学意识就是让人学会用数学观念观察、分析现实中碰到的数学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意识,能让他们树立更加理性的数学逻辑理念,正确地对待客观世界。

二是数学语言。伽利略很早就提出“宇宙这本书用数学语言写成”,因此,必须要掌握数学语言,才能揭示宇宙的本质奥秘。数学语言本身也属于科学语言的范畴,简洁通用的数学语言是所有数学研究人员之间交流的基本工具之一。

三是数学技能。数学基本技能主要有计算、绘图、建模等,用以解决生活中碰到的`实际数学问题。尤其是数学建模能力,已成为衡量数学学习者数学技能高低的关键指标。培养学生的数学技能,可以让他们客观理性地进行数学现象的分析与判断,进而提高数学应用技能,推动数学学科的快速发展。

四是数学思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思维要求通过抽象、概括、归纳和推理等思维方式实现对数学本质的把握。数学思维方法、策略等是数学思维的重要体现。锻炼数学思维,可以让人思维更加敏锐,进而提升逻辑辩证思维。

总之,数学意识是数学素质的外在体现,数学技能是数学素质的综合应用,数学语言与数学思维是数学学习和应用的载体。数学素质的四个基本特点之间辩证统一,不可分割。

三、数学教学中数学棄质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必须要立足于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数学素质培养计划。数学素质本质上是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即能用恰当的数学语言阐述自己的数学思维,并通过学习与应用数学,不断培养自己的数学技能。而要想达到上述教学目的,教师必须把握数学学科的本质特点,从复杂的数学现象中总结一般规律,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进而开展更有价值的数学发明与创新工作。

首先,要在教学中突出数学学科特点。精确性、逻辑性和抽象性是数学学科突出的特点。因此,在具体的数学教学中,必须紧紧围绕上述特点开展数学教育工作,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数学素质。

其次,要重视强化教学中数学方法的培养。归纳、整理、演绎、类比等数学方法是学生学好数学学科必须掌握的技能。研究数学概念的生成、数学定理的推导、数学问题的解决、数学规律的揭示等,都离不开数学方法的指导。因此,要想提升学生数学素质,必须要重视锻炼和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而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逐步把握数学学科的本质规律与特点。

最后,要重视数学演进历史的教学。要获得对数学最全面的认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必须要重视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思想及发展历史。通过追溯典型数学人物、数学公理等的历史,拓展学生的数学知识,使其全面深入地了解数学,激发其数学探究欲望。

四、结语

现代素质教育向数学教学提出新的要求,而要想提高教学实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除了要在教学中突出数学学科的特点,还要重视强化教学中数学方法的培养,以及重视对数学演进历史的教学。

篇4:在新课程背景下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论文

在新课程背景下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论文

【摘要】通过对学生课堂自读环节的灵活运用、学习方法的掌握、地理知识的整理等方面的训练,培养学生一定的自学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 自学能力

常言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上是说与其照本宣科的教给学生书本知识,不如培养学生一定的自学能力,让其主动的去发现,自觉的接受知识“学会”知识。这是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那么,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加强课堂自读环节,养成自学习惯

1.1 保证自读时间。每节课一般用约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读教材和地图册,根据授课内容自读一般分二、三次进行。明确自读要领。为了让学生读有其法,思有其序,要指导学生自读时掌握要领,教师可根据大纲要求拟小提纲。比如①地理位置;②主要地理事象的特征、规律并分析其成因。学生根据这些提纲来自读,效果较好。

1.2 指导自读方式。指导学生对教材内容要有选择性,有的要细读、有的要略读、有的要默读、有的要朗读;有时采用图文结合读,有时要求对照比较读和注重联系读。

1.3 突出自读重点。教材内容繁多,不能要求学生面面俱到。要指导学生抓住关键内容,突出自读重点,在有限的自读时间收到最大的效益。

1.4 强调读思结合。要指导学生自读时开动脑筋,认真思考、积极探究,读出问题所在,读出自已的见解,并适当的进行小组讨论。

2 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要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必须要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2.1 图示法。就是利用生动的图像帮助识记的一种方法。在地理图示记忆中,一要重视课本上的现成图像,把课本上的文字内容尽可能的落实到图上;二要注意把易混淆的内容和难于理解的原理及规律设计成简明图示,以便于理解和记忆,如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一节“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差异时,利用课本88页和89页的图示进行比较记忆,就会加深学生记忆。

2.2 表解法。即把地理教材中的内容取其精华,提纲挈领地制成表格,或比较、或归纳、或解析,有助于学习和掌握。比如,学生在学习“我国主要工业基地”时可指导学生学习列表分析的方法。先让学生阅读相关材料,列出比较项目,然后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让学生针对所列的项目,配合图象归纳填表,最后师生共同对表格内容进行讨论,订正。我国主要工业基地列表如下:

2.3 浓缩法。即为了达到减少记忆量的目的,对地理教材中某些比较长的语句、词汇加以压缩、删节、归纳,把复杂的内容“化简”,形成高度概括的文字材料,利于学习掌握。在具体的做法上,有的是从材料本身选出的关键性的字词作为“提示点”、有的采用字头,还有的将采用将复杂的地理事物采用简短的语言来概括。

2.4 歌诀法。编写歌诀时,一要注意搞清歌诀中各名词代表的意思,二要注意押韵,使其读起来朗朗上口;三要注意避免语言庸俗化。如巧记中国15个陆上邻国:“月(越南)娥(俄罗斯)姑娘很腼腆(缅甸),蒙(蒙古)着布单(不丹)披三毯(3个斯坦),渡(印度)过(老挝)稀(锡金)泥(尼泊尔)去朝鲜,吧叽吧叽(巴基斯坦)一身汗(阿富汗)”。这样记起来就容易多了。

2.5 联想法。地理记忆材料之间常有时空、性质、因果等方面的联系,把记忆对象和大脑中已有的地理材料建立联系,用已知的同化未知的,能收到“一叶知秋”、触类旁通快速记忆的效果。

2.5.1 因果联系法:即利用地理事象的因果关系进行执因索果和执果索因的联想,以达到知其然而又知其所以然和记忆方法。

2.5.2 相关联想法。即利用地理事象的时空相关性,展开由些及彼的联想记忆方法,这种联想要以科学性为依据。以已知知识为主线,力争构成知识网络。如“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茂密的热带雨林――林中的猩猩――河马――两侧的热带草原气候……”

2.5.3 奇特联想法。如地理数字、地理分布、地理界线等地理记忆材料,即无明显的内在联系。列出鲜明的表象,记忆起来枯燥无味,若通过奇特有联想,人为地臆造出记忆者熟悉的情境,或拼凑出一个有情节的故事,尽管有时不太符合逻辑,甚至荒诞离奇,但他创造出的臆想美,却能给人以浓厚的兴趣,深刻的记忆痕迹,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3 培养学生整理地理知识的能力

在学生课堂自读环节的基础上,要引领学生本着“系统化、层次化、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简明精炼、突出规律”的原则,把地理材料整理成知识系统,这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学生通过自读教材,获得的知识是零散的,不便于储存记忆,出不便于提取应用。只有对教材内容进行有系统、有条理的整理,形成一个以地理概念为支撑点,以地理规律为联结线的纵横交错的知识网络,才能达到对地理知识加深理解,并能灵活运用的目的。培养学生系统整理地理知识的能力,要引领学生做到:

①“鸟瞰森林”要从教材的总体来看,弄清教材知识,并展开顺序,理清粗略的知识联系。

②“掌上观纹”解剖知识,理清知识之间的逻辑线索。

③“统览全局”着眼联系,根据知识本身的内涵及相互间逻辑关系,整理出知识结构系统。

此外,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达到学生“学会”的显著标志,要培养学生能够依据地理知识结构和研究方法的本通性,独立地探索和学习课程资源,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推理,还要指导学生学会对地理事象进行分析,以培养学生的地理创新能力。

总之,建立自学和课堂教学相配套的教学模式,把阅读自学作为地理课堂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来抓,并反复坚持,不断改进,就能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掌握正确的自学方法,就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自学能力,学生在认识到阅读自学的价值后,也会自觉拿起阅读自学这个武器,去提高地理学习成绩,从面达到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邢继德等主编.初中地理新课程教学法

篇5:浅议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学生骨干培养研究论文

浅议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学生骨干培养研究论文

[摘要]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学生的发展尤为重要。学生在高校的发展更多的依靠成为学生骨干后,学校给予学习、锻炼的机会。目前,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虽然更注重培养大众型的具备基本素质的人才。但是在高等教育中也不应该缺乏其中的“精英教育”。尤其是对学生骨干的培养。本文在培养学生骨干方面进行了简单的研究,希望对不同的学生能够分层培养,按照社会的需求培养出优秀的学生骨干。

[关键词]学生骨干 高等教育 培养

学生骨干,顾名思义是学生中的领路军,通俗点说就是学生中的主要干部。学生干部是学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一支重要的主力军,其主旨就在于发挥师生间上传下达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并且最大限度地为同学们搞好服务。学生会、班委会、团支部本身也是同学们自己的组织和权益机构。而在引领学生干部的工作中,如何培养学生骨干,如何发挥学生骨干在学生群体中的作用,学生骨干将来的出路等等都是迫切需要思考的。

学生干部是学校教育工作的核心组成部分,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其效果是不可估量的。因为学生干部与普通学生的关系最为密切,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可在学校中起到舆论和行动的导向作用,因此学校应多方面培养和教育学生干部。

一、学生骨干的作用

在高校学生中,学生干部是由一些优秀学生所组成的群体,学生干部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益。因此,加强对学生干部的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的学生干部,为国家培养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接班人,是一项意义重大的工作。

1.政治骨干的核心作用

学生看干部,干部看党员,这是贯穿于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过程中的一般规律。学生骨干的政治素质非常重要,有敏感的政治性、在同学心中有较高的引导性。

2.榜样和表率作用

他们在思想品质、学习成绩、热心服务、以身作则方面的优秀表现,具有说服力、感染力和吸引力,对周围学生有着无形的影响和教育作用。

3.日常行政管理者和参与者的作用

他们参与学习、纪律、卫生、生活服务等方面的管理,使学生在自我管理中受到教育。

4.活动组织者的作用

他们积极组织开展文娱、体育、社团等健康有益的活动,使学生在娱乐中受到教育。

5.纽带作用

学生干部的纽带作用表现在:一是联系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纽带的一头系着老师,另一头系着学生。而中间环节就是学生干部。学校、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要靠学生干部去传达,去组织,去落实。纽带作用表现的第二个方面是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干部时常充当老师的角色,去解决和化解同学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就容易得多,方便得多,及时得多。

由此可见学生骨干在高校中的作用不可忽视,他们的.优劣、好坏直接影响到周围的一片学生。因此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虽然学生的总体水平并不高,但是在普通学生中建立这样一批榜样、一批优秀的学生骨干是非常必要的。

二、学生骨干需要培养的能力

1.组织协调能力

学校各级学生干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组织开展各种活动,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这中间既有物质文化活动,比如校园建设、环境美化等;也有精神文化活动,比如科技学术活动、大学生文化艺术节、文艺演出和体育活动等。在这些活动当中,学生干部的组织协调能力不断加强。对工作的计划、安排、实施有着良好的执行力。

2.自主创新能力

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广大学生干部作为组织和参与者,在其中起着示范、导向作用。而学生干部的主观能动性,正引导着学生干部发挥想象力,在校园文化建设上起着不断创新,逐渐引导学校和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发展。

3.耐挫能力

学生干部由于学习、工作任务重、压力大,接触外部事务多,容易在学习和工作中受阻,遇到挫折,很多同学不懂得如何排解困难,导致工作做的很多很辛苦,但却得不到认可。因此,作为一名学生骨干,更需要的是磨练自己的耐挫能力。

三、学生骨干的培养模式

1.分层培养

学生骨干通常是以学生干部为龙头,学生党员为中坚力量,以广大积极要求进步的学生为基础。各类学生骨干包括层面不同,有校级、分院级、班级等等,并纵横交错、各具层次,在教育培养过程中应该注意层次性。如对学生干部不仅需要注重政治素质的提高,还要注重工作能力的提高。对广大积极要求进步的学生骨干,要注重对他们进行引导和激励。

针对学生骨干在不同学生组织中的任职,可以建立不同的层面给他们进行培训,这种培训是从学生干部的基本操作水平进行培训,旨在打造有较强执行力的班级骨干。具体可分为:

(1)针对一年级班委的“雏鹰”培训

这一部分的同学刚进入大学校园,对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各项行为规范并不熟识,对学校的管理模式也不清楚。针对这部分同学临时组建的班委,对他们的培训主要集中于执行力的培训。在班级建设的过程中,他们起着上情下达的桥梁作用。因此对他们的培训重在基础。

(2)针对二年级、三年级的“自我管理”培训

这部分同学对校园环境已经比较熟悉,对学校的基础设施也比较了解。而在校园内的学生骨干的中坚力量也大多在这些年级。对这些学生骨干的培养,重在有意识地灌输一些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党的基本知识,提高社会工作能力。对他们的培训重在思想上的教育与引导,能够让他们在同学中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和自我管理的良好效果。

(3)针对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接班人的“精英培训”

根据国家的号召和团中央的要求,青马工程在如火如荼的开展。在浙江很多高校都开展了新世纪人才学院的培养方案。以嘉兴学院为例,开展新世纪人才学院南湖分院的优秀学生骨干的培养,效果显著,对这部份“精英”学生的培养,重在强调政治素质,不仅要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更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起来,重在加强国情教育,强化接班人意识,要求他们在了解国情的基础上,能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处理现实问题,学会识别和抵制错误思潮,培养强烈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 (4)广泛开展的团校培训

对全体团员则要进一步加深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理解和认识,加深对我国国情及形势政策的了解,从而更加坚定不移地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以学生骨干的需要为培养目标

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有五个层次,而根据大学生的需要层次可分为适应性、保障性、情感性、人格性、完美性五个层次。这五种需要之间的关系按层级次序逐级上升的。适应性需要期为一二学期,这个时期渴望得到别人的帮助、指导来尽快适应变化、解决矛盾,使自己尽快融合到大学这个环境之中;保障性需要期为二、三、四、五学期,在这个时期面临英语、计算机考级、学习成绩等各方面的压力及就业、升学带来的压力。完美性需要期为五六学期,这种需要是目标需要,与人格性需要有重叠的地方,如有的同学实现人格性需要在很大意义上讲也是完美性需要的满足过程,学习、工作突出了今后实现自我的准备。不同时期,各种需要在心理上以及行动上的支配作用是不一样的,每一时期支配性需要的出现是在较低层次需要满足之后。而根据不同层次的需求不同,对学生的骨干培养也要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培养、考核和激励。

3.以思想育人为先导,以文化育人为基础、以实践育人为重点

通过创办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学院、开展学生组织建设月活动、实施大学生骨干实践成才等方式,积极探索大学生骨干培养的新模式、新途经。但是无论怎样的方式和方法,万变不离其宗,在思想上、文化上、实践上均是培养学生骨干的重要基础。

通过创建优秀学生骨干“种子库”,以记录考核功能为一体的电子信息档案为依托,对优秀大学生骨干进行跟踪培养和重点推荐。通过不同的学生组织平台,来不断提高学生骨干的工作能力,搭建深层次交流的宽广平台。而社会实践是培养大学生历史使命感、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心,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渠道。因此,培养学生骨干就要以思想育人为先导,以文化育人为基础,以实践育人为重点。

四、学生干部培养的后续工作

1.充分发挥“鼓励”效应,完善激励机制

肯定成绩,激发热情,调动积极性,增强自信心是鼓励的重要方式方法。充分发挥其效应对学生干部培养工作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对学生干部的工作要经常“鼓励”,充分肯定,在此基础上适时有针对性的加以引导,与此同时,完善激励机制,树典型,表彰先进,发挥榜样教育的作用。

2.加强对学生干部的考察和监督

学生干部的培养和教育过程中,加强制度建设是很有必要的。因此在各级学生组织平台应建立相应的制度,并在制度的拟定和执行中,就要做到“有制可依、依制必行、违制必究的基本原则。

时代是不断发展的,新世纪是个人才竞争的社会。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其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更应具有适应社会发展的各种生存能力、创新思维和人际交往。高校是人才的基地,正确看待学生干部、运用适当的培养方法,具有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林天卫.浅谈学生干部的选拔和培养[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1988,(01).

[2]苏雷.高校学生干部学风建设探讨[J].教书育人,.

[3]刘文卫.加强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J].湖南教育,.

[4]郭d.浅析当前高等学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03).

[5]于天顺.学生骨干队伍的培养使用[J].教育与现代化,1992,(01).

[6]邵勤.简论加强高校成教管理队伍建设的必要性[J].中国成人教育,2006,(08).

[7]赵可珍.浅谈中医药成人教育中的素质教育[J].江苏药学与临床研究,2005,(04).

[8]商立君.谈成人音乐教育的教学与改革[J].中国成人教育,2006,(04).

[9]何兆太,袁斌,吴涛.高校学生骨干队伍建设初探[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04).

篇6:行动导向教学法培养学生数学素质论文

行动导向教学法培养学生数学素质论文

摘要:时代在进步,教学方法也应当与时俱进,所以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改革或者创新教学方法是重中之重,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应该要寻找出一种更加实用的方法来开展教学工作。这篇文章主要是以中职数学教学中的行动导向教学法为基础,阐述如何培养中职学生的数学素质,让课堂教学更为高效。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法;中职数学

就目前中职学校的数学教学来看,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都显得极其枯燥无味。其主要原因在于教师的讲解方法比较呆板和传统。众所周知,现在是讲究改革与创新的时代,那种传统的、古板的教学方法与这个时代显得格格不入,所以说改革创新必须放在所有工作的前面,这样才能让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以便更高效地学习。行动导向教学法还有另一种叫法――实践引导教学法,其中包括很多教学方法:情景引入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四阶段教学法、思维导图教学法等等。这种教学方法的效果之所以特别显著,是因为它不仅能有效传授知识,也注重培养人的综合素质。接下来便详细阐述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的实施过程。

1教师在课前对内容加以分析、设计,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

现下,我国的教材大多是顺应了应试教育制度,其内容体系看起来十分简洁明了,但是对于当今这个需要创新与改革的时代而言已落伍。课堂教学中,学生通常都是在被动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教学方式机械呆板。行动导向教学法则不主张如此,它对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要求较高,首先对教学内容做好规划,然后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其次把重点难点内容提炼出来,最后设计一堂生动活泼、结构合理的教学课程。以下几个方面应当引起重视:(1)研析教材,确立具体教学目标。例如,在《指数函数应用》一课中,教师通过对教材的深入分析来制定一个主要以指数函数为应用的教学目标,这样一来,学生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指数函数,对其具体构建也有一个比较系统的认知,那么,最后学生对指数函数自然能够运用自如了。(2)结合目标,安排具体讲授内容。在这节课程当中,教师根据已经制定好了的教学目标,来规划结构合理的教学内容。比如:指数函数的具体概念以及模型,指数函数模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3)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在课程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不能总是千篇 一律,毫无新意。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应当有所改变。我们知道,只有新事物才能吸引人们的兴趣,学生也是如此,如果每天都接触同样的教学方式,他们的学习兴趣自然会日渐减退,更遑论高效达成教学目标。就拿《指数函数应用》这节课来说,教师可以先设置一些相关情景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引进去,然后采用幻灯片的形式,把建国以来每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加以深刻分析,以此来带领学生对国民生产总值中每年的增长率问题加以探究,该教学方法可以很好地帮助教师向学生导出指数函数模型的应用,而且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得以有效调动。除此之外,运用生活中的实例来进行案例教学法也是比较合适的方法。以常见的购物还贷问题为例,如果张先生可以通过贷款五年,利率为5%贷十万元来购买一台雪佛兰轿车,那么提出问题:五年后如果张先生要一次性付款,应付多少?如果在课堂中,教师能够多举一些与生活联系紧密的例子,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便能得到显著提高,学习氛围也会更加浓厚。除了以上提出的两种教学方法之外,还有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四阶段教学法、思维导图教学法等等,这些方法在很多教学课程中都很适用,可以活跃学习气氛,提高教学效果。

2依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形式,制定详细的学习任务

在内容讲授时,要注重对过程的合理设计,而这就需要教师设计出更适应学生的教学方式。我们知道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那么教师就应该要让学生自己认识到这个事实,做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只是一个指导者。一般教学形式设计方案是:先制定一套具体的学习任务,然后根据这些任务来进行学习,这样一节课下来,教师的讲授就结束了。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的设计重点在于任务的制定要结合本堂课的重点难点,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在学习任务的设计过程中,我们也要根据学生个人的特点来设计,要层次分明,让不同接受能力的学生都能有与之相适的学习任务。打个比方,在巩固练习这一个环节中,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避免出现以下问题:那些能力较强的学生应对这些练习绰绰有余,而能力较差的学生却无从下手,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将学习任务进行层次划分,那么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中有所进步,全面发展也能得以实现。还有,在任务设计时对于需要用到的器材都应该在课前准备好,例如在《椭圆》这一课程当中就需要运用许多学习用品和器材。

3科学合理地组建学习小组开展合作学习

学习不是一个人的事情,在学习过程中也需要大家互相帮助,所以,课堂学习小组的'建立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是大有益处的。但是在组建课堂学习小组时也要考虑很多因素,诸如学生的学习基础、男女比例、性格特点、学习态度等等,只有充分协调这些因素,才能将行动导向教学法发挥出最大的效果。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将大家的思想集中到一起,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达到大家共同进步的目的。所以,在进行分组时,教师要结合多方面的因素(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兴趣、个人性格等等),才能科学合理地划分学习小组,将集体力量充分发挥出来。而且通过合作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被调动起来,学习氛围可以得到改善,课堂效率也可以得到显著提高。那么,如何做到科学合理地成立学习合作小组呢?首先,组数与人数都必须合理划分,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对此进行相应的辅导。然后,要选择一个适合的小组长。我们都知道,领头人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尤为重要的,他是全局的领导者,一个小组的各项学习都需要他来指导,所以这个领头人一定要有很强的团结互助精神和责任心,这样才可以带动全组的学习兴趣,小组合作学习也能更好地进行。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小组学习还可以让优等生带动后进生,进而将全班同学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适当运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

数学课堂的教学内容主要是符号、公式、图像,所以,在课堂上,学生看到的教学内容往往都是机械抽象的,如果学生看到这些东西就头晕脑胀,又谈何学习兴趣呢?好在教学方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也在不断改革与创新,而信息技术应用就是这改革创新中的那缕曙光,它让课堂变得生机勃勃。行动导向教学法就是主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而应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可以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4.1形象直观,生动活泼,优化教学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更大限度地整合教学素材,课堂中的知识容量也有所增加,而且更有立体感和画面感。这样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生动,丰富多彩,学生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也会被迅速调动起来,学习兴趣自然也是会得以培养的。又如在《指数函数图像》这个章节的教学中,如果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可以通过现场的图示来演示底数a的变化取值,让课堂教学更加直观明了。

4.2逻辑清晰,条理明确,化抽象为简单

考虑到中专生的知识基础比较弱,逻辑思维能力也比较差,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想把教学内容讲得清晰透彻的话,就需要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那么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听起来更加浅显易懂,思维逻辑也更加清晰,知识掌握也会比较全面。在讲《指数函数》这一章节的时候,老师都是通过定义来导出函数表达式的,这样是比较抽象的,学生很难理解。但是如果能够结合多媒体信息技术,通过细胞分裂过程来进行演示,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再通过对细胞的分裂次数与细胞个数间的关系,得出式子,然后再以此推导出指数函数的解析式,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学生可以很好地理解这个式子。

5总结

总而言之,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应用可以改变传统单调的数学教学模式,让数学课堂教学充满生机,而且,它可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加强逻辑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精神。

参考文献

[1]于忠生.做中学,做中教.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2.

[2]张奠宙等.数学教育学[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

[3]李少华.对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操作性探讨[J].教学与管理,(1).

[4]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国家规划数学教学大纲[Ml.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篇7:新课改背景下体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论文

新课改背景下体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论文

新课改背景下体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

杨传泰

新密市苟堂镇初级中学,河南 新密 452370

中学体育教学在学校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位置。体育教学是国民体育的基础,体育教学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身心发展,使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得到全面发展。新课改背景下尤其要把体育教学放在重要位置,要提高学校体育工作质量,单靠某种教学形式或某种教学方法并不能解决问题。而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并合理地运用到教学中去,会给学校体育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在体育教学与训练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情况,当学生对练习感兴趣时,会表现出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地听教师的讲解,认真仔细观看教师的示范动作。当教师布置练习时,他们会一丝不苟、认真刻苦,勇敢顽强地完成。当学生对此练习无兴趣时,上课时会心不在焉。这样经常延误练习时间,而且影响完成动作质量,还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伤害事故。

学生参加体育运动有兴趣了无兴趣,直接影响他们从事体育运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也决定着体育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事实证明,只要学生对参加体育锻炼有了兴趣,就会把学习与体育锻炼和自身的需要,积极开展体育活动,刻苦进行锻炼,克服主客观困难,逐步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健康水平和运动水平。

二、培养学生对体育产生兴趣的方法

1.教学的内容

课堂教学中教材内容要适合学生的年级水平的特点。教材过浅,引不起学生的兴趣;教材内容过深,会让学生望而却步。对符合本人能力水平的活动容易产生兴趣,学生能力上存在着明显的个别差异,在同一活动中,常因能力上的差异而造成不同的结果,致使学生产生兴趣的程度不一。学生对适合能力水平的活动期望大,获得成功结果的`可能性就大。

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密切联系,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富有游戏性和竞赛性的教材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单调乏味的教材则会降低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学实践证明,当学生上球类课时,男生对球类运动的兴趣远远超过其它项目,而这项运动又能充分表现出每个学生的个性,对发展学生灵敏、协调、弹跳、速度、力量等各项身体素质,对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教育学生团结友爱有非常好的作用。

2.教学的过程

教师在安排和组织教学时一定要考虑到学生年龄、性别、体质情况和接受能力等。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采取相应的教法措施,会使整个教学过程生动活泼,节奏鲜明,效果显著,有利激发学生自始至终投入练习。(体育教学论文 )学生在接受、学习一项教学内容时,教学的过程显得非常重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对待,在一个班中,身体素质好、接受能力快的和一些身体素质较差的,应用分组教学。如:跳高等项目,体重较大的学生和弹跳力协调较差的学生,首先要建立自信、消除恐惧心理,一些辅助练习对他们是非常必要的。

3.教学的方法

教学的方法在体育课或训练中举足轻重,教师的业务水平高低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在体育课和训练中,教师的讲解简明扼要、条理清晰、语言生动、风趣幽默,加之教师动作示范准确、优美,学生就会很快地领会动作要领,如讲解含糊不清,示范动作不准确,不优美就会影响学生对练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上课前应仔细,认真学好、吃透教材,对每次课的练习难度要有充分研究。

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情绪影响较大,要及时指出学生的优缺点,用表扬、鼓励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如当学生练习成功时,及时表扬;当学生练习失败时,及时鼓励,都可以激发学生的练习积极性。但如果表扬不当,言过其实,也会使学生产生反感,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应坚持以表扬为主,正面教育为主的方法,多运用良好语言刺激,可以增强学生情绪的正向变化。对于学生的缺点和不足,最好不直接提出批评,而采用正面提出要求为好。

教师应熟悉学校的环境、场地、器械,在课前与项目相适应的场地上,器械的布置井然有序,合理得当;教师精神抖擞,语言简明,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注意力集中,促进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

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时期,体育教师应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改进组织教法,并同课外相配合,促使学生对体育有兴趣、爱好,养成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使学生热爱体育运动,对运动技能掌握快,教师课中的正确引导、合理的教材搭配,可使学生全面发展健康发展。学生需要体育运动以缓解学习上的压力和精神负担,同时良好的身体素质又能帮助他们精力充沛地进行学习。体育运动项目各不相同,学生对体育也有所偏爱,通过教师生动的讲解,准确优美的示范、科学新颖的组织方法去诱导,使学生在活跃、愉快的体育教学气氛中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篇8:新课程背景下数学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论文

新课程背景下数学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论文

新课程的实施对现代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和“能力培养”,而现代中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要实现新课程的理念,就必须关注并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学习动机是激励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掌握知识的前提和条件,因此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是教学工作中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只有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实现新课程的教育教学理念。本文就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谈谈数学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一、利用数学的学科特点,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培养

数学学科是学习和发展其他自然学科的基础,学习数学是非常重要而且是非常必要的,学好数学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学生感受到这种需要,就会创造性地学习和思考,充分地开发自己的潜能,为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提供不竭的能源。

(一)数学是有用的。数学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它不仅是自然科学,也是社会科学的有力工具,学好和运用数学不仅可以解决生活、生产中的各种问题,而且是进行更高知识学习的基础,是将来参加祖国建设的必备条件。

(二)数学可以提高人的智慧。数学不仅包含丰富的知识,而且具有丰富的逻辑思维、思想方法,这些“思维方式”和“方法”是智慧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中有意识地利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享受到思想方法的威力和应用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数学是其它自然科学的基础。有的学生有远大的理想,想成为物理学家、化学家、甚至立志要获得诺贝尔奖,这些是值得鼓励的,更要强调,任何自然科学离开数学是不可能的,没有精确的量化和严密的推理是不能达到科学的高峰的,要想在科学上有所成就必须学好数学这门工具课。

二、利用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求知欲和好奇心是人与生俱来的特性,处于求知阶段的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尤为强烈,合理和巧妙地利用这一特性可起到激发兴趣的良好作用。

(一)以数学自身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注意使学生能时时看到数学具有的种种魅力,给学生一种“数学美”的感觉,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力量,这样就能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是“以美启真”即以对“数学美”的鉴赏去启迪数学真理,从而引起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美可以归纳为简单美、对称美、相似美、奇异美以及和谐美。数学的这五美对发现数学规律,指导解决问题,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都极其有用。

(二)以数学广泛的应用激发学生数学兴趣。引导学生观察和解决实际中的数学问题,是提高数学兴趣的重要方法。尤其是那些与学生有直接关系的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更能引起和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积极开展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当学生感到学习的东西能够应用时,其兴奋与喜悦是无可比拟的,这会使它们兴趣盎然,热情高涨。 (三)以形式多样的课型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数学兴趣。不同的数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授课形式,根据数学内容的差别灵活选择恰当的课程类型,让学生经常地对数学课有新鲜感,可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富有情趣、幽默、诱导的教学方法也是培养学生数学兴趣的有效途径。

三、利用学生数学学习上的情感,强化学习动机,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数学学习情感是学生在认知过程中,对客观数学对象能否满足自己的学习需要而产生的一定态度的心理体验。情感的发展能更稳定地更直接地转化为学习动机。学生的学习情感伴随着思维过程起着重要作用。没有情感,数学思想就不能开始,没有热情,思维不能深化。在数学学习情感的作用下,学习的成功感、奋发感、理智感和美感,会推动学生从一个数学思维过程进入另一个数学思维过程,不断奋进,不断提高。

(一)“成功的喜悦”是兴趣的自我培养。“成功的喜悦”是指学生达到预定目标的一种愉快的感情体验。当学生从成功中看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时就能产生“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要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教师要注意提供典型并具有启发性的材料,为学生创造一种有利于发现的环境,使学生能获得成功,从而享受成功的满足和喜悦。

(二)“期待中鼓励”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策略。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对学生所表现出的热情、认真态度和一定的期待性,特别是鼓励,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如学生取得点滴成绩时,教师含笑点头,学生会因此信心倍增,这种信心可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尤其是对差生,应善于发现他们学习中的积极因素,及时予以鼓励。这些都能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起到促进作用。

(三)“适度的竞争”可以激发动机。学生都有“不能比别人差”或“要胜过别人”的心理,因此适度地鼓励竞争有利于学习动机的激发,也可以提高学习效率。竞争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与自己竞争,努力超越自我;另一种是与别人竞争,努力打破别人的学习记录或在今后的学习中争取超过别人。教师适当鼓励和支持竞争有利于学习动机的深化,有利于学生的共同提高。

值得说明的是任何激发学习动机的方法都应有针对性地适度运用,应避免学生出现不良心理现象或心理失衡,要时刻关注个性差异、因材施教。要充分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需要广大同仁在教学实践中去发现、去创造。

篇9:谈新课改背景下学生良好作业习惯的培养论文

谈新课改背景下学生良好作业习惯的培养论文

随着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及教育现状,许多家长认识到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孩子的成长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学校教育对关注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尤其重要。而作业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也显得越来越重要。

一、明确要求,渗透习惯的养成

作业作为教学工作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教师在开学初就应该让学生明确作业的要求,使他们知道教师对作业是多么重视,从而引起他们对作业的重视。如,做作业前要记清作业内容和要求,要备好做作业的用品、资料;做作业时,先要认真读题,积极思考,想好后再动笔;低年级学生不随便使用橡皮;要认真细心,不马马虎虎;思想要高度集中,不边做边玩;要按时完成,不拖拉;书写认真,要写得正确、端正,保持卷面整洁;要独立完成作业,不抄袭他人作业。另外,教师还应对作业格式、作业的检查和订正、作业批改以后的要求等提出相应的要求,为他们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打好基石。

二、优化设计,强化习惯的养成

作为教师,我们要通过优质的作业,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是这样做的:

1.在趣味性作业中让学生享受学习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趣味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做的兴趣,而且做的过程可以加深对大脑皮层的刺激,使其印象深刻。因此,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我们要把作业从单一的“写”的形式中走出来,力求听、说、读、写全面开花,让作业富有趣味性,具有吸引力。

在教学生字时,把识字、记字这较为枯燥的东西变得生动有趣,可设计谜面、歌谣、顺口溜等进行识记,激起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从而更好地记住生字。如学生编出:十月十日——“朝”字;果果的衣服吹走了——“裸”字,太阳晒干了地面——“旱”字。这样既避免了出力不讨好的重复和机械写字,又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和创作潜能,真是一举多得。

2.在实践性作业中让学生形成能力

学生在学校里学到的东西,只有与丰富的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变得鲜活起来,只有经过自己的亲身实践,知识才能变得丰满、深刻。

如,在教学完《一次成功的实验》一课后,布置作业:根据课文中所描写的三个小伙伴进行实验的过程,回家后找两个小伙伴进行实验,看看你们的实验能不能成功,并写下自己实验后的感受,成功与不成功的原因是什么,要想这个实验成功该怎么做。这一实验性作业,使学生在动手中巩固了语文知识,又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了创新能力。

3.在创新性作业中让学生大胆超越

语文作业的创新性,主要看你怎样运用课文的材料让学生来表现自己的思想与见解,注重培养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和应变性,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更好的创造性品质。

例如,在教学《找春天》时,学完写春天内容的单元后,我布置一个社会实践活动——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春天的足迹,并且把你看到的景色的样子和颜色写下来。还给了学生一个开头: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我们冲出家门,奔向白云山,去寻找春天……然后让学生把找到的春天用一张小报展示出来。这样的作业给学生创造了表现自己、发展自己的机会。学生兴趣盎然,就会全身心地投入。

4.为学生提供“作业超市”,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

人的.能力有高低之分,学生的学习水平也一样,有高也有低,因此,作业的设计和布置必须多层次,有差异。如,学了《白鹅》一课,我设计了以下作业:(1)认读词语。(2)说说以下词语的意思。(3)摘录文中你认为写的具体形象且自己喜欢的句子。(4)学了课文,请你写写你在家里观察到的动物。(5)熟读课文,用你的动作表现鹅的高傲。以上作业,学生自选两三题做。

5.让学生当“主持人”,自己参与作业的设计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作业内容必须适应学生的需要,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去做才有效。所以在作业的设计上,我们尝试让学生自己设计作业,当一回“主持人”,让学生自己根据这篇课文的目标和内容,设计一些题目。事实证明,学生对自己“创造”出的作业更感兴趣,练习更投入、主动,当然学习的效果也就更好了。

三、家校联合,促进习惯的养成

小学生都生性贪玩,做作业时自觉性不强,常常听到学生说因为什么事而忘了做作业。因此他们作业习惯的养成在很大程度上是靠他人的监督和检查,在校靠教师、同学,在家靠家长。有些学生在学校能按时完成作业,且质量不错。但一回到家,十分钟可以完成的作业,却做了半小时,甚至还要多。因此需要家校联合,双管齐下。教师应经常向家长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现,并告诉家长该如何监督。比如,教育孩子做作业时不能干别的事情,作业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好,做完后要认真仔细地检查等等。我想,如果教师和家长能持之以恒,那么小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也会渐渐养成。

四、重视评价,提升习惯的养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因此,学生作业评价,要适应新课程教学的要求。

1.评价要以鼓励为主

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能得到教师的肯定,都希望教师能关注自己、表扬自己,在批改学生作业时,我总喜欢在后面加几句评语,如:你的书写又有进步了!你最近的表现是越来越棒了!老师真希望看到你认真学习的模样!等等类似鼓励的话语,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爱,所以学生都很期盼教师快来布置作业,好把作业本发下来,看看教师今天又会对我说什么。在期待中学生不知不觉喜欢做作业了。

2.评价需要多方进行

我觉得对学生的作业评价应采用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在小组评价中,我首先把班里的学生均衡地分成几个小组,然后对小组进行评价,作业全优组给予适当的奖励。因为学生都有着极强的集体荣誉感,都希望自己的小组是最好的,所以他们在努力提高自己的作业质量以外,还会积极地去督促自己组里的同学做好作业。这样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监督作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评价,及时发现自己的错误,指出别人的错误,正确评价自己与他人,真正培养主动探索的意识。

3.评价需要多次进行

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自己的作业是最优秀的,是能得到教师表扬的,但对于部分学生来说,一次就将作业做得很满意是有一定难度的。为此,我采取一次作业多次评价的方式。即:学生做完作业,自己先检查,再小组同学给予评价,然后教师评价。在教师评价后若修改正确,同样可以得到优秀。这样多次评价一次作业,让更多的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自信心。

叶圣陶先生曾语重心长地说:“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亏,想改也不容易了。”作为教师,我们要长期坚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让我们为了孩子的将来,共同努力吧!

参考文献:

林格。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新世界出版社,.

严育洪。新课程评价操作与案例.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篇10:思想政治教育下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论文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党中央、国务院在经济新常态下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应有之意。如今,创新精神和创业活动也常常被认为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内生发展的核心动力,而在我国掀起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也被视为中国经济发展在新常态下的引擎。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转变成大众教育,大学生群体已成为创业群体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但我国目前大学生创业的比例远低于国际同类型学生创业水平,因此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率,以及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素质以成为必要,创业教育已经成为教育实践探索的一个重要领域。

一、现阶段高等教育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从开始,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为重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对创业人员的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以往的粗放型创业现在已经不再适用。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将创业及创新的内容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更贴近社会,更加具有实效性。根据李芳凝,张建哲(2011)的研究认为,学生创业素质模型包含三个维度,分别为心理特征、创业能力和知识结构。而创业所需的品质及能力,其中包括心理品质及创业能力,其中心理品质又涵盖了如创新精神、责任意识、独立的意志力及韧性、冒险精神、诚实守信等。以上这些品质的养成都可以成为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契合点。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常常包括以下课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生心理健康等等。开设的这些教育课程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填鸭式或重复式教育,而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自然引出相关创业教育,以真实的成功或者失败案例来引导学生挖掘其创业理想和创业信念,并且这些相关的创业知识无论是在创业还是在就业方面都是一种对自身素质的提高。这些课程直接的作用就是可以在大学生的心理品质中提高相关的品质及精神。

二、目前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教育部确定9所高校进行创业教育试点开始,已经多年过去了,但在实际的创业教育中还存在各种问题尚未解决,而目前较多的从技能角度对大学生创业能力进行的提高并不明显,创业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合的不多。导致目前大学生创业发生率低,创业项目同质性高,创业类型简单等问题。创业教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创业教育形式单一,未形成规范的课程体系。

经过研究比较可以确定的是,目前在中国高等院校中的创业教育仍处于一个比较初级阶段,教育的形式较为单一,并未能成为有效的课程体系,缺乏规范性。有些高校对于学生的知识结构偏向性较大,而将把创业教育弱化为与技能教育相比用处不大的业余教育;简单采用开展自发性的创业大赛或仅划出部分区域建设创业园来代替系统的知识教育,缺乏理论及系统的支持直接降低了创业教育预期的效果。在这种创业模式的支持下,出现了很多小商小贩的创业活动或者是剥削简单劳动的所谓创业,而这些创业模式,缺少科技成果的支撑也因此缺乏核心竞争力,因此,在这种创新模式下出现了很多简单同质创新,缺乏新意和多样性。

(二)重视创业实践而忽视基本思想素质的培养。

在普通高校的日常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未能有效地介入到创业教育中,在创业者素质中的心理素质类内容并没有得到切实的提高。许多学校所谓的创业训练是将工商管理专业的内容打包后填鸭式地灌输给学生,认为这就是创业素质的培养,殊不知这种急功近利行的创业实践仅仅是对学生创业基本能力素质的灌输,而支持创业大成功的心理品质并没有得到训练和提高,也注定创业的综合能力形成明显的短板,造成创业成功的困境。

(三)创业教育面向极少数人而忽视大多数学生。

目前还有很多高校在开展创业教育时不能面向大面的学生进行创业教育,较多地依托创业知识竞赛和成立大学生创业园的模式开展,这种模式的特点是比较容易看到创业教育的成果。如在某年内学院组织的比赛中有多少人获得创业教育的奖励成果,但这种模式注定是为少数的精英而服务,以某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院全日制大学生约12,000名,创业知识竞赛每学期举办一次,每次获奖人数在30人以下,若按照20%的获奖率计算,其受众仅有150人左右,而该学校的创业园每学期仅有30名左右的名额,这两种主要的创业模式统计在一起的话仅占总学生数目的2%左右。所以对绝大多数学生而言更需要创业教育的普及。而思想政治教育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是对所有学生全面覆盖的,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引入创业素质培养的概念,虽然不能产生如同创业大赛之类比赛那样明显的成果,但对提高广大同学的心理品质和创业能力方面有着极大的效果,这种潜移默化的效果对广大同学带来的好处甚至可以伴随其一生。

三、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对创新创业素质提高的措施

(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通过教育创新引入创业理念。

在互联网时代最鲜明的特点是信息沟通的变化越来越快,一项好的创新和创意能够很快转化为创造效益的企业或者方案。但同时也同样在市场中会出现很多的跟随着和模仿者。因此在创业的过程中专业化、多元化、差异化变得尤为重要,作为创业教育的一部分,一方面需要了解产业和行业的新理论、新技术、新应用等新兴模式来开拓学生的思维,另一方面可以引入优秀创业校友的例子,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

(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对创业意识的培养。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心理健康教育、思想道德修养教育、相关法律知识教育都是其主要的'内容。这些内容对大学生的创业意识的培养、创业人格的塑造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需要调整和充实关于创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努力构建一种以兴趣为导向的教育方式,现代大学生对于社会的探索欲望有着极强的趋向性,运用好这一特点,将社会创业的实际环境及状况告诉学生,并归纳总结关于创业所需要的一些品质,由现象引出本质,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

(三)为学生提供个性充分发展的环境和空间。

如何有效为学生提供创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关乎培养的有效性。通常可以根据以下几个方面同时进行引入。一是着力提升第二课堂的作用。高校第二课堂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给同学提供第一课堂无法提供的一些教育资源,通过第二课堂这种非正式组织的形式,由学生的行政聚集到兴趣聚集,让志趣相投的同学在一起互相讨论提高,取长补短并由老师引导,带动学生创业素质的提高。二是因材施教,过程化管理。在对同学的创业素质提高过程中,应当注重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管理和不同时段采取不同内容的创业素质提高教育,随着信息化及新媒体的普及,学生的个性及偏好越来越多地得以掌握,根据不同时间段的学生心理素质发育成长的客观条件,进行有针对性的创业素质提高,在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全过程为学生匹配不同的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

四、结语

本文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对大学生创业能力和创业素质的提高进行了研究,在分析出大学生创业素质及创业能力的要求后,提出目前创业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创新创业教育的提高措施,可为探索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李芳凝,张建哲.大学生创业素质模型构建及培养路径[J].现代教育管理,2011,8:105~108

[2]黄江霞.创新是企业第一推动力[J].企业改革与管理,,2:2~33

[3]许国彬.国外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实践及其经验借鉴[J].青年探索,,2:39~44

篇11:非专业素质视角下的职教师资专业学生培养评析论文

关于非专业素质视角下的职教师资专业学生培养评析论文

论文摘要:分析了非专业素质缺失对职教师资专业学生发展、就业质量的影响因素,探析了职教师资专业学生非专业素质培养路径:大胆创新,改革课程培养体系;搭建平台,强化实践素质;以行为引导为核心,内化非专业素质;以激励机制为引导,加强非专业素质测评体系建设。

论文关键词:非专业素质;就业;培养路径;职教师资专业学生

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论与办学模式的“成功素质教育”,其理论与实践的亮点就是关于“非专业素质”概念的提出并付诸实践而取得了卓著的成就。如今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职教师资专业学生的培养教育亦当毅然决然地选择和重视非专业素质。

非专业素质通常指的是学生在所学专业知识与技能之外应当具备的素质,如人文素质、身心素质、科学素质等,虽不具备专业特征,但对大学生的成功培养有非常大的作用,有时甚至起决定作用的素质。它的内涵和外延都更加丰富,涵盖了观念、品格、方法、能力和非专业知识等层面的诸多内容,其中观念是核心,品格是关键,非专业知识是基础,能力和方法是重要载体。就支持大学生的和谐发展而言,非专业素质更具有基础性、根本性等特征。因而,它与专业素质共同构成培养职教师资专业学生成功成才的基础性核心因素,是影响职教师资专业学生毕生就业能力和发展前景的关键所在。

一、非专业素质缺失对职教师资专业学生发展的影响

非专业素质缺失造成了目前众多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不足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共同认知。职教师资专业学生不同于其他专业学生,其本身具备一般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之外,还要求其具备相应的行业职业资格能力以及教师资格能力,这显然使得职教师资专业学生在非专业素质训练方面所分配的精力减少,导致其在初次就业时面临诸多挑战。非专业素质的先天性确实势必成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瓶颈”,职业拓展空间因此受到限制,动态的职业转换难以顺利实施,不仅会增加职业转换成本,也增加了未来的职业风险。因此,非专业素质缺失严重影响职教师资专业学生的就业心态和能力。

1.多数毕业生因功利、实用主义不被用人单位所器重

当下,受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的影响,教育的工具性功能被高等职业教育瞬间强化,学生自觉不自觉地认为专业能力和技术能力非常重要,直接忽视了环境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表达能力等非专业能力、素质对其就业和日后发展价值的重要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常常被认为无法适应用人单位的未来发展需要,究其原因,内在的自我性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同时,高校与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就业能力认知存在差异,尤其是在非专业知识方面,认知差异更大(F=31.84),这说明人才供需双方难以在培养目标上达成共识,导致学生就业时出现就业能力缺口。

2.就业竞争优势不明显

虽然职教师资专业毕业生比一般专业毕业生多了几项专业能力水平认证,但面对人才济济的当今社会,专业能力水平已经不能成为行业或单位评价人才的唯一标准,于是,非专业素质便毫无争议地成为用人单位招聘的主要指标。然而,从笔者从事学生工作的经验来看,目前职教师资专业学生的非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差异较大,主要表现在语言表达能力较低、计算机应用能力不高、自卑心理较强、主动性、责任意识薄弱、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等。藉此,可以看出目前学生的非专业素质水平已经成为学生就业能力的“短板”,已经不具备明显的竞争优势。

3.学生个人持续发展的动力减弱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认为,人的体力、智力、道德品质及个性的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是人得以全面发展的基础。但就目前社会对于人才的评价标准,人才的个性化是学生就业的“长板”,而非专业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保护和培养个性的发展。有个性得到保护和发展,学生个人的持续发展才能彰显原始的动力。但从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的现状来看,保持学生个性化发展似乎成为妨碍高等教育改革的“瓶颈”,而高等师范教育相比其他高等教育,恰恰更加缺少彰显学生个性活力的氛围,高等职业师范教育亦不例外。

二、非专业素质对职教师资专业学生就业质量影响的原因分析

1.复合型人才需求程度加大是影响学生就业质量的主要原因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精细化分工越来越明显,用人单位又进一步“精兵简政”,致使人才的内涵和构成要素不断改变,能力单一型的高校毕业生已经基本无法适应人才市场的剧烈变化和需要,而复合型或一人多能型人才受到社会的追捧和欢迎。退一步思考,已经就业的毕业生是否能在工作单位得到较好发展也要考察毕业生的非专业素质水平。

目前过分强调学生专业能力的高等职业教育与人才需求差异化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造成毕业生就业质量逐渐下降。非专业素质的缺失造成毕业生的既有专业素质得不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严重影响了其个人今后的发展。因此,高等职业师范院校应当高度认识到学生非专业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2.非专业素质中的实际能力素质低下是学生就业质量下降的直接原因

已有的调查结果表明,非专业素质中的能力素质对就业质量都有显著的影响。其中学生干部经历、职业规划能力、社会兼职情况等对就业质量影响尤为显著。其实,目前几乎所有的大学都能向学生提供较多的课外实践平台,如学生干部、社团活动以及社会兼职等。毕业生通过这些平台的锻炼初步具备了较强的组织协调、人际交往、社会适应等实际工作能力。然而,现在学生的自主发展意识逐渐下降,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念时常萦绕于内心,从事社会锻炼的毅力不强,半途而终者越来越多。这一趋势严重阻碍了大学生的能力素质的提升,毕业时发现自身非专业素质的缺陷已为时过晚,用人单位只能优中选优,即便被单位聘用,自己也不满意,最后导致失意性失业。

3.非专业素质中的思想品德素质低下是影响毕业生职业拓展的本质原因

职教师资专业学生因为专业的特殊性,用人单位在思想品德素质方面要求较高,如政治面貌、志愿者服务经历等。拥有上述经历的毕业生在单位中能够获得良好的发展机会。目前,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学生比例逐渐下降,且学生党员的政治素养和政治理想评价不容乐观。这说明毕业生的思想素质不但没能得到提升,反而因为各种社会风气和现象导致思想素质下降,原本必须具备的且用人单位备受青睐的可持续发展的潜质,诸如过硬的政治素质、强烈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以及诚信意识等不被学生重视,从而束缚了自身的职业发展和拓展的空间。

三、职教师资专业学生非专业素质培养路径探析

1.大胆创新,改革课程培养体系

高等职业教育的非专业素质培养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需要社会、家庭、学校之间建立联动机制,同时需要学生积极参与。针对刚入学的职教师资专业学生,运用企业人才测评方式,对其能力水平、个性特征、职业发展等方面进行测量评价,并建立长期的数据系统,经过分析,形成一般意义上的数据模型,基于此模型的基础上对已有的课程体系进行适当改革和完善,增强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主动性,从而解决非专业素质培养的课程化问题。

通常认为,课堂永远是理论知识的`阵地。如何快速有效推进非专业素质教育就要从课堂这样的第一阵地入手。首先,在职教师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适当设置并增加非专业素质培养课程,并给予一定的必修学分,让学生认为非专业素质是其大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次,除了常规设置的“两课”课程外,增加非专业课程门类,如人际关系心理学、演讲艺术、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等,以此来直接有效提升职教师资专业学生的非专业素质,使其进一步内化为就业能力。

2.搭建平台,强化实践素质

(1)以强化专业能力为抓手,实现非专业素质的实践效果。职教师资专业学生毕业时须具备相应的毕业资格证书,同时还应具备相应等级的行业执业资格能力。因此,高等职业院校需要加强校内外基地建设,用于学生实习实训。这样,一方面学生的专业能力得到提高;另一方面,其非专业素质在实训实践中得以磨合和提高,学生的就业综合能力亦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2)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强化非专业素质培养力度。针对职教师资专业的特点,开展切实可行、效果良好的校园文化活动。以广西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为例,每年开展以“能做”、“会教”、“善学”为模块的科技文化节,其中“能做”部分旨在强化学生专业的呈现和表达能力以及合作精神,“会教”模块的目的在于强化学生的教师执业能力和言语沟通水平,“善学”部分则在于拓展学生的非专业视域和素养。

(3)以开展知性实践课程为平台,提升非专业素质的内在美。知性是指内在的文化涵养自然发出的外在气质的集中表达。职教师资专业学生,尤其是文科类专业的女生,通常在就业过程中处处碰壁,用人单位打着从不性别歧视的旗子却很少聘用女生。笔者在指导学生就业过程中常和用人单位主管领导讨论这一现象,得出的结论是,女大学生被聘用的先决条件是必须符合单位的文化品位。因此,培养大学生的知性能力实属必要。

职教师资专业学生知性能力的培养必须建立在良好的知性课程实践基础之上。知性课程一般有国文类、英文类、生活类、法律类、政治类、财经类、管理类、心理类、艺术类等,可以根据不同专业、不同的学生爱好来开展一些知性课程实践,诸如演讲、访谈、修身、普法、化妆、礼仪等,用于提升学生非专业素质的内在美。

3.以行为引导为核心,内化非专业素质

心理学认为行为引导和内化必须建立在一定的制度规范、平等合作、自觉约束的基础之上。

高等职业师范教育应当将引导学生行为作为内化非专业素质的重要举措。因此,健全学生教育管理制度有利于学生行为引导,规范学生工作行为有利于平等民主氛围的营造,开展校风和学风建设有利于学生自觉行为习惯的养成。同时,引进制度化建设的同时一定要推进人文化关怀和民主化建设,否则,行为引导可能迫于压力而无法推进。

4.以激励机制为引导,加强非专业素质测评体系建设

目前各高校普遍采用大学生个人达标四维综合考评办法,即德育操行、课程学习、体育艺术、职业技能,其量化考评结果作为学生评奖、评优、毕业生择优推荐就业的依据。从实际操作的经验来看,考察的重点依然是学生的专业素养,只是在德育操行方面体现了一些非专业素质的考察。因此,改变传统的学生综合测评体系,把学生的非专业素质水平纳入学生的核心考评体系,如可以将“理想与信念”、“身心素质”、“能力素质”、“人文素质”等影响学生就业质量的指标作为学生的评价核心指标之一,运用科学的评价机制和灵活的评价方法,给予学生全面有效的非专业素质评价,并做好信息反馈和建议,督促学生积极改善,提升学生主动自觉增强非专业素质的实践和培养。

篇12: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数学实验教学论文的探讨

关于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数学实验教学论文的探讨

广大初中数学教师通过开展创新性教学论文的探索,大力进行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无疑是贯彻《大纲》和新课标之本。然而,我国当前对初中数学教师如何实施创新性教学的研究尚存在许多不足,体现在实施创新性教学的改革观念尚未真正普及,健全的理论体系尚未形成,普遍适用的教学论文模式尚未建立,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落实到教学实践也有待于加强。

一、初中数学教学论文的现状

当前世界数学教育呈现出“三个转变”的趋势,即从强调知识内容的掌握向获取知识的科学过程转变,从强调知识的单纯积累向探求知识的方法转变,从强调单科教学向不同学科相互渗透转变。而目前我国初中数学教学仍未摆脱应试教育的传统模式,重“学会”教育,轻“会学”教育,从而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也就出现了“应付考试有余而创新能力不足”的教育结果。这显然与社会创新发展的需要相背离。我们从教师、学生和课程三方面来考察这种“背离”。

二、初中数学实施创新性教学的必然性

面对以知识经济为基本特征的现代社会越来越注重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初中数学教学己不能仅限于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新性教学是在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学的同时,以新课标为指导,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材为载体,以课堂为主阵地,以改革教学方法为突破口,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加工处理和再创造,展现出数学知识的形成背景和过程,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生产和其他学科的实际出发,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必要的逻辑推理,得出数学概念和规律,使数学教学真正成为思维活动的教学,让学生学习到活的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为日后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物质基础。

三、初中数学创新性教学的内涵

创新性教学是创造教育对教学提出的具体要求,是在创造教育基本原理指导下学科教学的表现形式,它是将启发式、发现式和其它有助于创造力开发的方法用于各种学科的教学,并将教学内容按促进提高创新能力的方向改编,成为程序式的教学载体,从而促进课程改革的教学形式。针对数学学科和初中生年龄的特点,初中数学创新性教学就是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科学态度,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达到更高层次的创新能力打好基础。

四、数学创新性教学的主要方法

(一)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是教师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活动,主动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法。它同“注入式教学法”是根本区别的。教育家叶圣陶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很深地理解这个思想,使自己的教法设计紧紧围绕“使学生学会学习和创造”这个中心。它的基本教学模式是“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一理性归纳”,主要适用于证明、运算和应用题的教学。实施启发式教学法,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按“问题解决”的形式设计教学过程,设计一系列的问题情境,提出带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它既可以抓住课本的典型题例进行引伸和扩展,编拟出内涵丰富的应用题让学生“钻”,也可以抓住数学问题本质,编制现实情景的实际应用问题让学生“试”;既可以把数学知识恰当地放到各种实际情景中,胡}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应用数学的意识,也可以利用丰富多彩的各种数学课外活动,使学生真正在生活中应用数学,从而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二)探究式教学法

探究式教学法就是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运用所学数学知识,通过实践、实验、想象、推理、领悟等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探究过程中,鼓励学生合理假设,合理猜想,仔细论证,认真评价,回顾总结,推而广之,实践运用。这种教学法的基本模式是“创新情境一分析探究一猜疑假设一论证评价”,主要适用于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例题等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它要求在例题的选择和配制上,要加强探究性问题,让学生运用合情推理在更广阔的空间里探索;在解题环节上,要突出探索活动,重视分析学生在探索中出现错误的合理性;在探索活动的形式上,可采用个人思考、分组讨论、大组报告等多种形式和cai软件,让学生通过数学实验在更理想的空间进行探索和发现。探究过程,是学生发展智力、掌握学习策略、积累学习方法的重要过程,是学生形成创新能力的重要一环。

(三)小组合作教学论文法

小组合作教学论文法就是把班内学生,根据知识积累、学习能力、性格、同学关系等情况,恰当分组,以小组为单位来完成教学活动和实现教学目标。在小组合作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将单一的注入式转变为师生间多向式的交流形式,并随时加以调控,引导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如实施小组论文“改错课”、“自学课”、“竞赛课”等,引导学生多样化和多层次的积极参与和思维启迪;要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全面而客观的评价,特别是把掌握知识的评价与创新能力的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更注重数学技能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让学生集体开展互助式、互动式、讨论式的学习,充分交流,相互合作,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都有很大帮助。

五、结语:实施创新性教学是中学数学教学论文改革的重要内容,对它的研究具有重要论文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通过研究推进教师在教学方式上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更好地进行创新性的教学活动,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工具。

篇13:新课改背景下数学师范生专业技能培养的探究教育教学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跨世纪的优秀教师。高师院校是培养未来教师的摇篮,如何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为国家培养出大量合格、优秀的教师,是高师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高师院校必须认真研究新课改对数学教师的基本要求、数学师范生应具有怎样的专业技能、如何更加有效地培养数学师范生专业技能等问题。

1新课改对数学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1—3]新课程理念给课堂教学改革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同时对数学教师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必须掌握基本的教育理论,具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具有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其次教师应提高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力,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有机整合;第三,教师要熟悉和掌握现代数学教学模式,具有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能力;第四,教师应具备数学教育教学研究能力,使自己不仅是别人研究成果的消费者,更应是教育改革的研究者;第五,教师要具有终 身学习和合作交流的意识,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2数学师范生专业技能的内涵

所谓数学师范生专业技能,是指师范生从事数学教师职业所必备的.专业能力,也称从业能力,是在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和专业理论的基础上,通过专门培养和训练形成的。参考文献[4],结合新课改对数学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和高师数学专业教学课程设置要求,本文认为数学师范生专业技能应由专业知识技能、专业教学技能、专业情意技能三部分构成,其中专业知识技能包括通用知识技能、数学专业知识技能、教育心理学知识技能和研究知识技能等;专业教学技能包括数学教学设计技能、数学教学实施技能、数学教学评价技能和数学说课技能等;专业情意技能主要包括师范生从事数学教师职业所应具备的价值观和情意品质等。

3数学师范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原则

专业技能的培养是一个不断深化、渐进的过程[4],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数学师范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必须遵循一贯性、综合性、渐进性和个性化原则,在课程结构上坚持课堂教学、课外实训、课外活动、校园文化建设和中学实践相结合,在课堂结构上坚持“观摩、备课、实训、评议、小结”五个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教学内容上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专业技能训练为主要内容、以教学见习与模拟教学及教育实习为重要环节、以专业技能竞赛为必要补充”的实践教学体系,在教学方式上坚持“实践基地(指微格教学实验室和教育实习基地)实践锻炼、开放式教学”的教学模式,在训练形式上坚持单项训练与综合训练、分散训练与集中训练相结合,做到专业技能训练“长计划、早安排、长流水、不断线”。

4数学师范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措施

4。1编制《高师学生专业技能培养手册》,科学规范管理专业技能

培养工作为使专业技能培养工作规范化、常久化和制度化,应结合教育部公布的《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基本要求》和《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编制《高师学生专业技能培养手册》,其包括专业技能训练进度与内容、目的与要求、方法与手段,考核时间、内容、标准和办法,竞赛项目与评分标准,训练记录表、训练质量评价表、考核评定表及运行机制等内容。除此之外,还应开发专业技能培养信息系统,建立“高师学生专业技能培养档案”。

4。2构建专业技能课程体系,为专业技能训练提供系统的理论指导

要培养出训练有素、达到专业化标准的教师,就必须构建与新课改相适应的专业技能课程体系。第一,根据文献[5]的阐述,高师可调整教育类课程,加强开设与专业技能、数学新课程密切相关的必修课、选修课,保证教育类课程四年不断线。如,一年级开设《普通话及教师口语》和《书法》必修课;二至三年级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新课程背景下的公共教育学教程》、《新课程背景下的公共心理学教程》、《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教育学教程》、《新课程改革教学指导》等必修课及其相关的实验课程;四年级开设《新课程标准解读》、《中学数学新课程教学理念与实践》、《教育实习》和《毕业论文写作》等必修课;《大学英语》贯穿于一至二年级;开设《中高考命题、解题研究》、《中学数学教育研究》等选修课。第二,更新教育类课程教学内容,采用“理论—实践—再理论”的教学方法,实行开放式教学,把单一的课堂讲授转变为课堂讲授、利用声像媒体和实践基地实践锻炼、观摩学习、专题讲座、专题讨论等为一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尽早熟悉和研究基础教育,充分感知和了解新课改。第三,高校教师治学态度和敬业精神等内在品质与外在形象、校风学风、校园自然与人文环境等潜在课程对专业技能培养,特别是专业情意技能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重要影响作用。因此,高校应发挥教师在专业技能训练中的示范引导作用,科学设计和正确引导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积极创设培养学生从教品德、锻炼学生从教技能的实践环境。

4。3实施“三全”专业技能训练工程,强化专业技能训练水平

“三全(全程、全体、全面)”专业技能训练工程是指整个在校期间有计划、不间断地对全体学生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全面提高学生从业能力的一种培养体系。即,大学一年级,借用语音室、声像媒体等设施,采取课程教学、专题讲座、课外实训和校园文化活动等方式强化训练通用知识技能。大学二年级至四年级上学期期间,采取课上与课外、校内与校外、单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合的方式,借用实践基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学观摩、模拟教学、教育试实习等活动,循序渐进地完成教育心理学知识技能、数学专业知识技能、数学专业教学技能等训练内容。大学四年级下学期加强组织教育实习和毕业论文写作,积极开展中学数学教育研究活动,充分发挥它们在专业技能培养中的作用,切实提高学生从业能力。

4。4构建专业技能考核体系,保证专业技能培养的实效性

首先,成立“学生专业技能培训中心”,组建校院两级专业技能培训工作领导小组,从组织上确保这项工作在学校有人管、在院系有人抓,使工作层层落到实处。第二,汇编专业技能题库,采取定性与定量、笔试与口试、单项考核和综合考核、理论考试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考核办法,使专业技能考核有据可依。第三,开展专业技能竞赛活动,达到以赛促练之目的。如,在“专业教学技能”方面可设置优秀教学课件比赛、说课比赛、模拟课堂教学大赛、课堂教学设计比赛等项目。第四,实行“六证换三证”制度,对专业技能培养实行目标控制和规范化管理,调动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所谓“六证换三证”是指凡在校学生只有取得外语合格证、普通话合格证、“三笔”字书写合格证、计算机合格证、数学专业教学技能合格证和教育实习合格证方可换取毕业证、学士学位证和教师资格证。外语合格证、普通话合格证、“三笔字”书写合格证和计算机合格证分别按全国大学英语等级考试、普通话水平等级测试、“三笔字”书写等级测试和计算机等级考试结果,并结合本校实际要求决定是否获得该项合格证。数学专业教学技能合格证须经过数学专业知识技能、数学教学设计技能、数学教学实施技能和数学说课技能考核成绩合格后才能获得。教育实习合格证须有普通话合格证、“三笔字”书写合格证和教育实习成绩评定及格以上者才能获得。“六证”未受年级和教学课程限制,随时可申报考证。凡未取得相关合格证者都可参加补考,直至通过为止。当然,实行“六证换三证”制度须在符合毕业证、学士学位证和教师资格证各自其它规定的前提下进行。

总之,高师院校必须将师范生专业技能培养作为重要的常规工作常抓不懈,这是高师院校教师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更是提升师范生就业竞争力的有力武器。

参考文献:

[1]明廷桥。浅谈新课标对数学教师的要求[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8(3):98—100。

[2]数学师范生教育实习课堂 。

[3]王秋海。数学课堂教学技能训练[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师范生毕业论文怎样写 。

[5]杨义峰。构建高师学生职业技能训练的新模式。安康师专学报。,13(2):61—63。

[6]生物教学论中师范生元认知监控能力的培养 。

[7]宋光辉。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师范生培养的策略研究。中国成人教育[J]。,1:55—56。

篇14:新课程下初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探析论文

新课程下初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探析论文

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及教育管理者都将目光聚焦在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上。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不但关注学生智力因素的开发,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所以广大初级中学数学教师就把培养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作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对于这个问题,本文提出三方面的做法。

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应抓住初中学生的好奇心,做设计问题的能工巧匠,调动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唤起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引导学生学习“和圆有关的概念”时,在解释圆心的位置时,布置了这样的思考题:“老师买了一个铝壶,配有圆形的壶盖,但没有安装把手,请同学们想一想把手应该安在壶盖的什么位置上?”问题提出来后,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了,同学们各抒己见,踊跃发言,大家经过讨论,一致认为把手应该安装在壶盖的中心,也就是应该安装在圆心处,把手的位置就是圆心。在引导学生探究一道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的问题时,笔者想让学生意识到在现实生活中,求长方体物体的表面积并不一定要求 6个面的面积。因此,笔者精心设计了这样的题目:“同学们,学校要对我们教学楼的教室重新进行粉刷,从节约涂料的角度出发,请大家观察在粉刷教室时,需要粉刷几个面,需要求哪几个面的面积?还要减去哪些物体的面积?”问题刚提出来,教室里的学生立刻兴奋起来,他们有的抬头观察,有的互相讨论,有的在课堂笔记上比比画画,每个学习小组又选派了代表进行了交流,最后得出了解决问题的结论:粉刷教室只需要刷左右前后上 5个面,同时还要减去黑板和窗户的面积。

二、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思考的兴趣

初中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重要时期,当学生处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时,大脑处在思维的活跃期,最容易接受新生事物,教师只要按照自己的教学预设,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就将课堂搞活了,学生就会不知不觉地进入角色,轻松愉快地接受新知识。那么,教师怎样给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呢?

首先,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朋友,成为学生的贴心人,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在课堂上学生才能消除心理障碍,积极主动地与教师配合,从而轻松愉悦地接受新知识。

其次,初中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胆量已经开始变小了,个别学生已经不愿意回答教师的问题了。培养学生回答问题的胆量,已经成为初中教师义不容辞的任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使学生在互问互答中理解、消化所学知识,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最后,充分利用在长期的教学中形成的教学风格,有条不紊地讲解每一节课内容,细心工整地解答每一道试题,给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有章可循,学习起来得心应手,避免无所适从。

三、用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让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抓住初中学生的思维特点,巧妙设问,刺激学生的大脑思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勾股定理这一节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组问题:

①由勾股数的特征,假设a、b、c 成勾股数,那a、b、c 可以是多少?当场有不少学生脱口而出:3、4、5;6、8、10,等等。②笔者进一步设问:常见的勾股数还有哪些?教室里开始交流起来了,3分钟后各个学习小组分别展示了自己的成果:5、12、13,9、40、41 等。③看到学生在问题的刺激下很兴奋,笔者趁机提出了问题。数字3、4、5 构成勾股数,但勾股数是不是一定为 3∶4∶5?有了前面两个问题的.铺垫,学生很自信的解决了第三个问题。答案是勾股数a、b、c 必须满足条件a?+b?=c?.

在设计问题时,数学教师要多关心后进生,他们学习信心不足。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向他们提出一些容易实现的小目标,布置一些他们能够完成的作业,不断增强其自信心,使他们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改变消极被动的学习状态,逐渐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在师生的表扬声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使他们对数学学习逐渐产生浓厚的兴趣。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教师只有千方百计地用教学艺术去打开学生求知的心房,才能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逐渐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教师需要设法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逐步提高各层次学生的数学成绩,更好地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袁振国。教育新理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 罗凯华。构建互动探究式课堂模式 提高数学课堂效率[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19):11-12.

[3] 杨秀华。小议对高中数学合作学习的认识[J].学周刊,2011(32):78-79.

[4] 易岳峰。高中数学合作学习[J].学周刊,2011(5):67-68.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职业教育背景下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论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