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化学实验素质教育形式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如果这16篇文章还不能满足您的需求,您还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与化学实验素质教育形式的论文相关的文章。
篇1:化学实验论文
摘要:绿色化学是新课程理念下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对开展素质教育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应重新审视和改革高校化学实验的教学内容、实验计划及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还应优化教学结构,树立新型的绿色化学教学理念。
关键词:高校;化学实验;绿色化学
1绿色化学的含义
绿色化学又被称为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利用化学原理和方法来研究和寻找的二次循环利用的无毒害原材料,最大程度上减少污染资源,以便更好地实现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目标。绿色化学主要分为四个方面:第一,减量即省资源、少污染,减少三废的产生与排放。第二,拒用即不使用一些无法替代、污染性较强的药品原料,进而有效杜绝污染。第三,循环利用,如催化剂、载体,利用一些可循环的资源。第四,回收即回收未反应的试剂、非反应试剂、副产物,助溶剂等。可见,绿色化学主要就是强调利用一些可循环的资源,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2高校化学实验中绿色化学探究途径
2.1渗透绿色化学理念,优化教学结构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并没有认识到绿色化学对化学教学发展的重要性,这一理念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态度。鉴于此,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绿色化学思想,并加强绿色环保意识的教育,把保护环境知识一点一点有效地渗透于整个化学实验教学中,也应有意识地把本地区环境污染的典型事例放在教学内容中,如化工厂氯气的外溢,不仅会造成人呼吸困难,而且还会使蔬菜枯萎,损害人体健康。
基于此,教师应该让学生切身体验到环境污染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并通过多种教学途径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同时还应该把不经过处理的废水、废气对人们造成的危害,及不合理处理可能会导致的安全事故告知学生,这样才能让学生明白回收、做好相应处理工作的重要性,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室习惯。此外,教师还应多增设一些实验后废气物无害化处理的教学环节,多引导学生妥善处理、回收实验废弃物,进行废物利用。例如,化学实验教学中回收的废酸(硫酸、盐酸)用来冲洗厕所,这样既能提升试剂的利用率、减少实验污染,还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废气材料变成宝贝,实现绿色化学教学目标。
2.2安排绿色化教学内容
要想实现绿色化学实验,教师的首要教学任务是从源头制止化学污染的生成。教材是教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教学的载体。所以,为实现绿色化教学,教师应尽量挑选一些能够反映绿色教学内容的教材,如果教材中没有特别介绍绿色化学教学内容,教师应该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将实验内容整体化。传统教学中,教师过于忽视实验过程对环境的污染。为改善高校化学实验教学现状,教师应及时调整实验教学内容,选取合适有效的实验题目,其内容应该围绕基本原理、实验操作开设大小型的污染实验,如气体摩尔质量的测定、醋酸标准解离常数和解离度的测定,从根本上解决污染物。
2.3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模拟化学仿真实验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并没有做到与时俱进,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真实反映化学现象,还会消耗大量的药品和水资源,尤其是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影响师生的身体健康。多媒体技术是新课程理念下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不仅可以将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用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还可以模拟化学仿真实验,减少药品的损耗,实现安全、方便、快捷且污染的目的。所以,在进行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情况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技术,把实验过程更加清晰地呈现给学生,再结合理论知识的讲授,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多媒体技术对开展绿色化学教学活动具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理应得到相关教育工作者的支持与重视,以便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4将绿色化学教育融入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是我校生物化工、食品工程、制药工程、纺织工程专业大学一年级新生开设的基础实验课,是学生检验无机及分析化学理论知识、获得和累积化学经验知识的重要手段,是提升学生科学素质和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重要途径。在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的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将环保意识、环境化学知识与实验教学联系起来,在实验室进行环保、安全和节能减排教育,加强化学实验废弃物处理技术教育,使学生了解常见的环境污染治理方法及防范措施,实验过程中做到规范操作,节省药品及试剂用量,减少实验对环境的污染。
2.5采用模拟化学仿真实验
传统的分析化学实验中,有些实验需要使用一些有毒、有害的化学试剂,这些实验有可能会排放有毒的废弃物(毒气、毒水、毒渣)污染实验环境,并给师生身体健康带来一定的危害。对于这些毒性大、危险性大、环境污染严重的实验,可以通过模拟化学仿真实验进行实验教学。模拟化学仿真实验既让学生学习了实验方法,又使这些有毒、危险、对环境污染严重的实验变成了绿色化实验,对保护自然资源、缓解化学实验对环境的污染等都会产生积极影响,是减少实验室废弃物污染和保护环境的最佳途径。
它是化学实验绿色化研究的重要内容,是化学实验摆脱实物教育的一场革命。将绿色化学渗透到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改进实验教学方法,不仅可以达到提升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教学目的,还可以实现节约试剂、减少污染、零排放的目标。
2.6采用微型实验
对于危险、有毒、昂贵、污染的化学实验,微型实验尤其重要。微型实验可实现实验器材微型化、实验药品微量化及点滴化,从源头上显著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杜绝实验过程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达到绿色环保的要求,提升了实验的安全性,减少试剂药品用量,降低了实验成本,显著减少了有毒、污染物质的排放,改善了实验环境条件,极大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微量实验既有利于实现化学实验的绿色化,又有利于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2.7妥善处理三废,达到绿色排放
在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废气、废液(如盐酸、硫酸、硝酸、磷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酸、碱废液)和废渣(如固体产物、剩余的固体原料、破碎的玻璃仪器、废纸等固体废弃物)。实验室产生的废气、废液、废渣,如处理不及时、不合理,将影响实验室人员、居民的身体健康与环境。若将酸、碱废液直接倒入水槽,会腐蚀、损坏排水管道。若将重金属废液直接排入水体,不但是一种浪费,还会污染实验室周边水体,且重金属一般不能被微生物所分解,甚至某些重金属能通过微生物作用产生毒性更大的金属有机物,经过食物链的传递,最终进入人体。
因此,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三废一旦产生,应及时处理,实验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有毒废气,学生可以通过自制的除尾气装置进行处理。对于有些不好处理的三废,应由实验管理工作人员按照三废处理标准严格进行处理。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用绿色化学发展理念作为指导,从准备实验到操作实验,最后结束实验都要做到绿色化,从源头抓起,从源头阻止污染,让传统化学实验成为更清洁、无害的绿色化学实验。
参考文献:
[1]王瑾.绿色化学工艺的开发与应用[J].贵州化工.,(32):22-25.
[2]徐汉生.传统化学工艺的绿色化技术革新[J].化学与生物工程,2016,(24):1-4.
[3]唐嘉,刘俊红.试论传统化学工艺的绿色化技术革新[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6,(33):48.
[4]刘超.谈化学教学中绿色化学教育的渗透[J].泰山学院学报,2016,(03):12-14.
[5]谢年明.浅论绿色化学教育在化学教学中的渗透[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6,(08):224-225.
篇2:化学实验论文
摘要: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是众多学院大学基础课程中最为重要的一门课程之一,如何能够更好的教授学生相关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和实验设计方法,是当下实验教学改革中重要的问题。
关键词: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实验教学;改革
无机及分析化学是很多专业如化工、材料等学生大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同时也是加深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必要环节。无机及分析化学这门课程将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融合为一体,在降低教学学时、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同时,对于教师的考验也更加严格。教师必须在较少的学时中清晰、明确的讲授更多的专业知识,同时还需要保证教学的系统性和创新性。因此,对于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不仅分析了在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同时也提出了有效的改革措施。
1传统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的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主要采取老师讲授知识时长较长、与学生互动少的教学方式。同时,传统的教学中主要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包括一些冗长的验证和复杂的说明等内容,容易造成学生提不起兴趣,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此外,这种教学方式给学生提供的展示自我和提升自身能力的机会较少,学生在课堂中不能有效的提升化学实验方面的动手能力。对于规范的实验基本操作来说,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般是由老师来讲授或演示,但是这些偏向于实践操作的技能,更加需要学生在不断自己操作中改善和加深记忆。其次,由于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这门课的特殊性,有些教师课堂内容可能会出现两者知识不融合,联系不紧密等现象,造成学生对该门课程理解不深刻,阻碍了学生对于无机和分析化学知识的更深层次理解。
同时,有很多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课堂上的实验设计限定较多,有些仅为了实验技能的训练而安排,缺乏多元化,同时不能对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和独立思考方面的能力进行很好的培养。最后,由于这门课程是为了向同学讲授如何正确使用实验仪器和一些常见的实验操作。但是很多传统的'教学中,由于学生数量较多,导致老师演示操作很多同学看不到或看不清,导致很多同学对于知识的获取并不全面。[1]当然,有些同学对于学习这门课程的态度不够端正,在学习该课程前不进行认真的课前预习,对于课堂上要讲授的基础知识和要点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导致课堂上跟不上教学进度。在记录实验数据时,头脑不清晰,且态度不严谨,不能很好的保证数据的真实和可靠性。[2]
2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知识量的需求越来越大,对教学方式的需求也要求越来越多元化。而传统的方式单一、内容固化的教学方式已经显然不能满足现今处于信息社会的学生的需求了。同时,为了响应我国高等学校化学专业对于本科教学的要求,课时在逐渐减少,但是讲授的内容和质量不能减少和降低。因此,我们必须思考如何能更好的呈现课堂内容,如何能更好的与学生进行互动以提升学生积极性,如何能更好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如何能培养学生的自主设计实验能力等问题。因此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的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趣味,加强实验绿色性,加强教学内容基础性是非常必要的。[3]
3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的措施
3.1增加教学中实验的设计性
为了加强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中两者的联系,同时为了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创新能力,应该增加实验课程中实验的种类。在对学生进行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的讲授之外,还需要对学生综合和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加以重视。同时在对学生进行评估时,也应该重视实验设计和独立创新性等方面的能力。
3.2提升实验的绿色化
由于课堂实验的多元化,使得课堂中使用的试剂种类繁多,且化学实验中使用的试剂大多不仅对人体有害,而且会污染环境。而很多初学化学知识的大学生对于这些试剂的危害认知不清,使用过后的废液会随手丢到下水道中,严重危害环境。因此,在教学中要对学生环保意识和对于试剂的危害性加以强调。同时,在设计实验时,提倡使用低毒性的试剂来代替剧毒试剂,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减少实验产生的有害废弃物。
3.3改善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依赖于教师的讲解,对于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积极性重视程度不够。学生在课堂上被要求重复老师的操作,极大地局限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教师必须反思自我的教学方式是否枯燥乏味,应该更多的增加与学生的互动和教学的趣味性以引导学生对于知识更加深入的思考。此外,还需要对学生的实验过程和数据记录更加严格监督,以保证学生实验操作的安全性以及对于保证数据真实性意识的培养。
4结语
在新的世纪,面对教学的不断改革和学生需求的多样化,教师必须在不断完善自身对于基础知识理解的完善和深刻的同时,还要不断改善传统的教学方式,调整交些内容,突破自身局限,对更加有效和有趣的教学方式进行不断的探索,同时还要不断在教学中学会反思自我,努力提升教学水平,培养出具有更好实验操作能力和更强自足创新能力的学生,为我国不断输出综合素质更高的高水平人才。
参考文献:
[1]肖雪春,王毓德.材料类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6,14(1):153-157.
[2]柳娜,薛冰,郭登峰,等.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J].科技信息,(25):130-131.
[3]王丽红,朱团.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15):158-158.
篇3:化学实验论文
高职检验无机化学实验课存在问题研究
摘要:无机化学实验课是学生化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实验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改进和探索:①改进实验课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无机化学的兴趣。
②合理安排实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③注重实验数据分析,提高教学效果。
④优化实验课的考核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实验证明,通过这次改革,我们的无机化学实验课收到了很好地效果。
关键词: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实验考核方法
0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医学检验技术培养的是具有较系统的医学检验基础理论,熟练地检验操作技能,具有较强的临床检验和实验室诊断思维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具有对各种检验结果进行初步评价的能力,了解常用检验仪器的基本构件和性能,具有良好的职业态度,能从事医学检验和实验室诊断工作的基本能力,在各级各类医院检验科、医学检验中心等相关部门医学检验岗位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无机化学是医学检验专业的文化基础课,它要为学生学习后续的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以及临床检验基础、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微生物检验等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化学基础[1-3]。
而实验课又是化学的灵魂所在[4-6],是高等学校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操作性,是对理论教学的验证和拓展,是学生将课本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7]。
很多的规律和定律都来源于实验,而实验课又可以帮助我们验证所学知识,并使所学的知识得到很好地巩固的一种方式,所以实验课在我们无机化学的教学中间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本人根据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和实践,针对无机化学实验课中间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改进和探索。
1改进实验课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无机化学的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很多实验的定律和结论都是来源于实验,并可以通过实验进行验证的。
但是我们传统的无机化学实验课都是以老师为主,学生为辅的讲授、演示、练习为主的教学方法。
这种方法已经比较陈旧,对于学生来说已经没有新鲜感,无法唤起学生对无机化学实验课的兴趣。
而且经常是理论课已经学习一段时间后,才安排实验课的学习,很多同学在做实验课的时候,已经不记得之前学习的理论知识,这样无法真正做到理论和实验相结合。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采取角色互换法来进行实验课程的教学。
该方法大大增强了学生对于课堂的参与度,将整个课堂交给学生来掌握,老师只指出不足和需要注意和指导的地方[8]。
具体方法如下:在实验课开始之前,先将学生进行分组,每个小组在本学期必须负责一个实验的讲授,包括实验目的、实验要求、实验原理、实验步骤以及注意事项等。
其他小组必须讨论并提出自己对于本实验的看法及不同。
在实验的搭建和演示阶段,主要由学生来完成,老师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对实验课程的参与程度增加了学生对无机化学的兴趣,又锻炼了学生语言组织能力。
2合理安排实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无机化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设置在大一第一学年并且在一个学期内完成,共72个课时,其中实验课的课时有限共14个课时。
所以只能够开设比较典型的具有代表意义的课。
所以合理安排实验课,提高学生对该门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至关重要。
我们该门实验课程的安排是整个教研室团队根据专业的特点及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后续课程的相关性,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无机化学实验课程。
这些实验课程的难易程度、实验的精准度、实验条件的成熟性以及实验的周期性都是经过我们精挑细选之后,并且符合我们的专业特色而开设的课程。
这些课程的安排对于学生对我们书本知识点的掌握具有很好地作用。
课程安排如表1。
3注重实验数据分析,提高教学效果
在实验教学中间,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在整个实验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我们对所学知识的验证,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我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知道一个实验的结果,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这些差异有的是仪器的使用不当造成的,有的是没有遵守实验操作准则,有的是没有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和记录实验数据。
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做完实验之后,一定要对实验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得出实验结果的出现差异的原因所在。
例如:我们在做溶液的配置和稀释的实验时,要我们配置9g/LNaCL溶液100ml。
我们在做实验之前必须根据已知求出配置质量浓度为9g/LNaCL溶液100ml所需要的NaCL的质量,才能进行后面的实验。
如果所需NaCL的质量求错的话,那么实验结果必定有出入。
又或者是在NaCL的质量的称取时,没有很好地把握天平的精确度的话,也会造成实验结果的偏差等等。
所以我们在记录完实验结果与数据后,一定要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偏差的原因所在,及时纠正,提高我们对无机化学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在实验结束后,我们通过小组汇报的形式对整个实验进行分析和汇报,包括实验目的、实验要求、实验步骤、实验结果以及实验数据的分析等。
4优化实验课的考核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间,一个实验结束之后,老师是根据学生所撰写的实验报告进行评分的。
有些成绩差或是比较懒散的同学,他就可能在做实验的时候没有认真做,或是只是在一旁观看并没有真正做。
而在撰写实习报告的时候呢,就可能会抄袭那些成绩比较好,或是实验做得比较好的同学的实习报告。
老师呢又是根据实验报告来评定实验成绩的,这就导致了有些懒散或没做实验的同学也可能达到比较高的成绩,造成了成绩评定的不公平性。
所以,我们把实验课的考核也纳入了学生期末成绩的一部分。
具体如下:期末成绩=期考成绩(60%)+平时成绩(20%)+实验课成绩(20%)。
实验课的成绩又由实验课签到5分、实验课仪容仪表5分、实验课的预习10分、实验动手能力30分、实验数据分析与汇报20分、实验态度(包括实验结束后的试验工作台的整理)10分、实验报告20分共同构成。
通过优化实验课的考核方式,能够很好地反应一个学生真实的水平,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结束语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觉得应该把课堂的主导权交给学生,增加学生的主动参与性。
通过这次改革,我们的无机化学实验课收到了很好地效果,学生主动参与及动手的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无机化学实验课的考核达到了最大程度的公平性。
因此,我们觉得这次的改革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张慧双,葛洪玉,朱丽萍.无机化学实验改革创新与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9(5):100-101.
[2]高喜平,李x波,卢雷鸣,等.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初探[J].化工时刊,2010,24(4):72-74.
[3]王潇,侯向阳,王升文,等.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广东化工,,36(6):226-227.
[4]蔡秀兰,刘云军.大学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探索[J].科教文汇,2010(5):108-109.
[5]陈晓燕.浅谈无机化学实验改革[J].科教文汇,2010(4):116-117.
[6]李文先.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初探[J].实验室科学,2009(6):28-29.
[7]李德平.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与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辽宁教育研究,(4):75-77.
[8]魏小兰,邹智毅.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方法[J].实验技术与管理,(5):214-218.
篇4:化学实验论文
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分析
【摘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前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也是大众创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
针对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改革教学方法,实施开放式教学。
篇5:应用多种形式的化学实验进行素质教育论文
应用多种形式的化学实验进行素质教育论文
[内容提要]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能为学生正确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提供实验事实,他具有目的性、探索性、现实性和易感知性。演示实验、边讲边实验、学生实验和家庭实验等多种形式的实验活动的相互结合,不但有助于化学知识的掌握,而且利用不同形式的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以达到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关 键 词]观察 理解 技能 创造
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依靠人才素质的提高,而人才素质的提高是依靠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实施素质教育是新世纪提高国民素质,培养有用人才的战略举措,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攻方向。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学科教学,而不同的学科都具有不同的学科知识体系和特点。素质教育应结合各学科的知识体系和特点进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不仅有助于化学知识的掌握,实验技能的培养,而且在培养学生素质,使学生全面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我国著名化学家、教育学家戴安邦教授说:“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全面教育的最有效的教学形式。”那么就如何利用好各种实验形式,使学生的能力全面得到发展,谈一点自己个人的做法。
一、利用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人们有效地探索世界、认识事物的一种极为重要的心理素质,是人们顺利掌握知识完成某种活动的基本能力。演示实验具有鲜明性、生动性和真实性,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手段。加强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我的做法是认真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挖掘实验素材、创设情景,有的放矢地设置疑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做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测定,实验时经导管进入集气瓶的水的体积达不到1/5的原因是什么?质疑之后,引导学生讨论,争辩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发散思维,由争辩而得到结论,学生难以忘却,水的体积达不到1/5的可能原因是:装置不气密;红磷的量不足;集气瓶的温度未冷却到室温等。另外,由于化学实验多数是在试管中进行,小小的试管中所发生的变化现象要让后排学生看清楚是不可能的,这样使后排的学生失去了应有的兴趣,在实验过程中允许应用实物投影仪,提高观察的细微变化程度,使一般难以观察的细微变化清晰的展现在全班同学的面前,演示实验既生动、直观、有趣、强烈的刺激了学生的感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指导学生细心观察,从观察中获得感性认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利用边讲边实验,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化学教学过程,就其本质而言,是学生在教师组织引导下,认识化学知识的过程,而技能、能力、方法和态度等都是通过这一化学认识过程来培养和训练的,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学生有效地掌握化学知识,就必须对化学知识的认识过程展开,以便学生把客观形态的知识内化为主观形态的知识,使学生的学习成为有意义的学习。边讲边实验是实现认识过程展开的有效途径,边讲边实验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实验的探索性,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看清楚实验现象,而且便于了解化学概念和定律是怎样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和牢固地掌握化学知识,例如学习质量守恒定律,学生通过两个实验发现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未变化,然后教师总结归纳出经过无数次实验都发现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不变,即质量守恒,教师再用原子模型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印象深刻,教学效果好。
三、利用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化学实验教学中,更能形成学生实验技能的还是学生实验,利用学生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为此,我首先布置实验预习题,让学生的预习时明确实验目的、步骤和操作,做到有的放矢。其次,严肃实验纪律,在实验前强调操作的关键和注意事项,引导学生规范操作,仔细观察,积极思考,在实验中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如在做二氧化碳倾倒实验时,不仅要求学生用玻璃片挡住,且要求学生倾倒时动作要慢,当低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使学生对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有了较清楚的认识,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次培养学生对实验成败的分析和根据所掌握知识情况进行实验的增改,如对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进行气密性检查时,用注射器改进实验,学生兴趣大增,且掌握了气密性检查的简便方法,通过认真上好实验课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方法,逐步形成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
四、利用家庭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创造能力是当今社会人才最可贵的素质,创造能力是对学生素质的较高要求,应在平时教学中一点一滴的.培养。上化学课离不开在课堂上演示或学生实验,因为实验生动、直观,有趣的特点,所以学生不满足于课堂上的那些完全通过看和有限的做,他们更有兴趣自己操作,探究,所以适当开展一些家庭小实验,可以迎合他们的心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家庭小实验的开展并坚持下去,教师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每次的家庭小实验都是在教师的布置下进行的。首先启发学生沿着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用品——实验步骤——可能发生的实验现象——实验得出的结论这个思路去设计实验方案,其次结合实验内容提出几个思考题,最后讲清楚该实验的注意事项,让学生在做实验前已经心中有数。比如在学习了二氧化碳以后,要求学生做人呼吸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对比家庭实验,学生为完成这个实验,首先学生用文字和装置图描述出自己的设计原理,然后学生自己从生活中找可用的东西作为仪器进行实验,这样不但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验技能,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寻找仪器和药品,以及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有了学生自己的创造和发明,因此,又培养了他们的创造能力。当然,家庭小实验也存在不安全的因素,对一些没有危险的可以让学生带回去做,而不安全的就不做,或带到学校来做,以减少伤害事故。
篇6:化学的实验论文
化学的实验论文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有关化学的实验论文,欢迎大家一起来借鉴一下!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分析
摘要: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是众多学院大学基础课程中最为重要的一门课程之一,如何能够更好的教授学生相关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和实验设计方法,是当下实验教学改革中重要的问题。
关键词: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实验教学;改革
无机及分析化学是很多专业如化工、材料等学生大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同时也是加深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必要环节。无机及分析化学这门课程将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融合为一体,在降低教学学时、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同时,对于教师的考验也更加严格。教师必须在较少的学时中清晰、明确的讲授更多的专业知识,同时还需要保证教学的系统性和创新性。因此,对于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不仅分析了在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同时也提出了有效的改革措施。
1传统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的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主要采取老师讲授知识时长较长、与学生互动少的教学方式。同时,传统的教学中主要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包括一些冗长的验证和复杂的说明等内容,容易造成学生提不起兴趣,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此外,这种教学方式给学生提供的展示自我和提高自身能力的机会较少,学生在课堂中不能有效的提高化学实验方面的动手能力。对于规范的实验基本操作来说,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般是由老师来讲授或演示,但是这些偏向于实践操作的技能,更加需要学生在不断自己操作中改善和加深记忆。
其次,由于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这门课的特殊性,有些教师课堂内容可能会出现两者知识不融合,联系不紧密等现象,造成学生对该门课程理解不深刻,阻碍了学生对于无机和分析化学知识的更深层次理解。同时,有很多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课堂上的实验设计限定较多,有些仅为了实验技能的训练而安排,缺乏多元化,同时不能对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和独立思考方面的能力进行很好的培养。最后,由于这门课程是为了向同学讲授如何正确使用实验仪器和一些常见的实验操作。但是很多传统的教学中,由于学生数量较多,导致老师演示操作很多同学看不到或看不清,导致很多同学对于知识的获取并不全面。[1]当然,有些同学对于学习这门课程的态度不够端正,在学习该课程前不进行认真的课前预习,对于课堂上要讲授的基础知识和要点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导致课堂上跟不上教学进度。在记录实验数据时,头脑不清晰,且态度不严谨,不能很好的保证数据的真实和可靠性。[2]
2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知识量的需求越来越大,对教学方式的需求也要求越来越多元化。而传统的方式单一、内容固化的教学方式已经显然不能满足现今处于信息社会的学生的需求了。同时,为了响应我国高等学校化学专业对于本科教学的要求,课时在逐渐减少,但是讲授的内容和质量不能减少和降低。因此,我们必须思考如何能更好的呈现课堂内容,如何能更好的与学生进行互动以提高学生积极性,如何能更好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如何能培养学生的自主设计实验能力等问题。因此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的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趣味,加强实验绿色性,加强教学内容基础性是非常必要的。[3]
3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的措施
3.1增加教学中实验的设计性
为了加强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中两者的联系,同时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创新能力,应该增加实验课程中实验的种类。在对学生进行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的讲授之外,还需要对学生综合和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加以重视。同时在对学生进行评估时,也应该重视实验设计和独立创新性等方面的能力。
3.2提高实验的绿色化
由于课堂实验的多元化,使得课堂中使用的试剂种类繁多,且化学实验中使用的试剂大多不仅对人体有害,而且会污染环境。而很多初学化学知识的大学生对于这些试剂的危害认知不清,使用过后的废液会随手丢到下水道中,严重危害环境。因此,在教学中要对学生环保意识和对于试剂的危害性加以强调。同时,在设计实验时,提倡使用低毒性的试剂来代替剧毒试剂,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减少实验产生的有害废弃物。
3.3改善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依赖于教师的讲解,对于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积极性重视程度不够。学生在课堂上被要求重复老师的操作,极大地局限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教师必须反思自我的教学方式是否枯燥乏味,应该更多的增加与学生的互动和教学的趣味性以引导学生对于知识更加深入的思考。此外,还需要对学生的实验过程和数据记录更加严格监督,以保证学生实验操作的安全性以及对于保证数据真实性意识的培养。
4结语
在新的世纪,面对教学的不断改革和学生需求的多样化,教师必须在不断完善自身对于基础知识理解的完善和深刻的同时,还要不断改善传统的教学方式,调整交些内容,突破自身局限,对更加有效和有趣的教学方式进行不断的探索,同时还要不断在教学中学会反思自我,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出具有更好实验操作能力和更强自足创新能力的学生,为我国不断输出综合素质更高的高水平人才。
参考文献:
[1]肖雪春,王毓德.材料类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14(1):153-157.
[2]柳娜,薛冰,郭登峰,等.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J].科技信息,(25):130-131.
[3]王丽红,朱团.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15):158-158.
高校化学实验的绿色化学研究
摘要:绿色化学是新课程理念下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对开展素质教育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应重新审视和改革高校化学实验的教学内容、实验计划及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还应优化教学结构,树立新型的绿色化学教学理念。
关键词:高校;化学实验;绿色化学
1绿色化学的含义
绿色化学又被称为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利用化学原理和方法来研究和寻找的二次循环利用的无毒害原材料,最大程度上减少污染资源,以便更好地实现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目标。绿色化学主要分为四个方面:第一,减量即省资源、少污染,减少三废的产生与排放。第二,拒用即不使用一些无法替代、污染性较强的药品原料,进而有效杜绝污染。第三,循环利用,如催化剂、载体,利用一些可循环的资源。第四,回收即回收未反应的试剂、非反应试剂、副产物,助溶剂等。可见,绿色化学主要就是强调利用一些可循环的资源,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2高校化学实验中绿色化学探究途径
2.1渗透绿色化学理念,优化教学结构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并没有认识到绿色化学对化学教学发展的重要性,这一理念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态度。鉴于此,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绿色化学思想,并加强绿色环保意识的教育,把保护环境知识一点一点有效地渗透于整个化学实验教学中,也应有意识地把本地区环境污染的典型事例放在教学内容中,如化工厂氯气的外溢,不仅会造成人呼吸困难,而且还会使蔬菜枯萎,损害人体健康。基于此,教师应该让学生切身体验到环境污染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并通过多种教学途径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同时还应该把不经过处理的废水、废气对人们造成的危害,及不合理处理可能会导致的安全事故告知学生,这样才能让学生明白回收、做好相应处理工作的'重要性,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室习惯。此外,教师还应多增设一些实验后废气物无害化处理的教学环节,多引导学生妥善处理、回收实验废弃物,进行废物利用。例如,化学实验教学中回收的废酸(硫酸、盐酸)用来冲洗厕所,这样既能提高试剂的利用率、减少实验污染,还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废气材料变成宝贝,实现绿色化学教学目标。
2.2安排绿色化教学内容
要想实现绿色化学实验,教师的首要教学任务是从源头制止化学污染的生成。教材是教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教学的载体。所以,为实现绿色化教学,教师应尽量挑选一些能够反映绿色教学内容的教材,如果教材中没有特别介绍绿色化学教学内容,教师应该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将实验内容整体化。传统教学中,教师过于忽视实验过程对环境的污染。为改善高校化学实验教学现状,教师应及时调整实验教学内容,选取合适有效的实验题目,其内容应该围绕基本原理、实验操作开设大小型的污染实验,如气体摩尔质量的测定、醋酸标准解离常数和解离度的测定,从根本上解决污染物。
2.3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模拟化学仿真实验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并没有做到与时俱进,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真实反映化学现象,还会消耗大量的药品和水资源,尤其是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影响师生的身体健康。多媒体技术是新课程理念下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不仅可以将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用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还可以模拟化学仿真实验,减少药品的损耗,实现安全、方便、快捷且污染的目的。所以,在进行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情况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技术,把实验过程更加清晰地呈现给学生,再结合理论知识的讲授,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多媒体技术对开展绿色化学教学活动具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理应得到相关教育工作者的支持与重视,以便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4将绿色化学教育融入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是我校生物化工、食品工程、制药工程、纺织工程专业大学一年级新生开设的基础实验课,是学生检验无机及分析化学理论知识、获得和累积化学经验知识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和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重要途径。在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的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将环保意识、环境化学知识与实验教学联系起来,在实验室进行环保、安全和节能减排教育,加强化学实验废弃物处理技术教育,使学生了解常见的环境污染治理方法及防范措施,实验过程中做到规范操作,节省药品及试剂用量,减少实验对环境的污染。
2.5采用模拟化学仿真实验
传统的分析化学实验中,有些实验需要使用一些有毒、有害的化学试剂,这些实验有可能会排放有毒的废弃物(毒气、毒水、毒渣)污染实验环境,并给师生身体健康带来一定的危害。对于这些毒性大、危险性大、环境污染严重的实验,可以通过模拟化学仿真实验进行实验教学。模拟化学仿真实验既让学生学习了实验方法,又使这些有毒、危险、对环境污染严重的实验变成了绿色化实验,对保护自然资源、缓解化学实验对环境的污染等都会产生积极影响,是减少实验室废弃物污染和保护环境的最佳途径。它是化学实验绿色化研究的重要内容,是化学实验摆脱实物教育的一场革命。将绿色化学渗透到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改进实验教学方法,不仅可以达到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教学目的,还可以实现节约试剂、减少污染、零排放的目标。
2.6采用微型实验
对于危险、有毒、昂贵、污染的化学实验,微型实验尤其重要。微型实验可实现实验器材微型化、实验药品微量化及点滴化,从源头上显著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杜绝实验过程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达到绿色环保的要求,提高了实验的安全性,减少试剂药品用量,降低了实验成本,显著减少了有毒、污染物质的排放,改善了实验环境条件,极大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微量实验既有利于实现化学实验的绿色化,又有利于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2.7妥善处理三废,达到绿色排放
在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废气、废液(如盐酸、硫酸、硝酸、磷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酸、碱废液)和废渣(如固体产物、剩余的固体原料、破碎的玻璃仪器、废纸等固体废弃物)。实验室产生的废气、废液、废渣,如处理不及时、不合理,将影响实验室人员、居民的身体健康与环境。若将酸、碱废液直接倒入水槽,会腐蚀、损坏排水管道。若将重金属废液直接排入水体,不但是一种浪费,还会污染实验室周边水体,且重金属一般不能被微生物所分解,甚至某些重金属能通过微生物作用产生毒性更大的金属有机物,经过食物链的传递,最终进入人体。因此,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三废一旦产生,应及时处理,实验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有毒废气,学生可以通过自制的除尾气装置进行处理。对于有些不好处理的三废,应由实验管理工作人员按照三废处理标准严格进行处理。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用绿色化学发展理念作为指导,从准备实验到操作实验,最后结束实验都要做到绿色化,从源头抓起,从源头阻止污染,让传统化学实验成为更清洁、无害的绿色化学实验。
参考文献:
[1]王瑾.绿色化学工艺的开发与应用[J].贵州化工.2016,(32):22-25.
[2]徐汉生.传统化学工艺的绿色化技术革新[J].化学与生物工程,2016,(24):1-4.
[3]唐嘉,刘俊红.试论传统化学工艺的绿色化技术革新[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6,(33):48.
[4]刘超.谈化学教学中绿色化学教育的渗透[J].泰山学院学报,2016,(03):12-14.
[5]谢年明.浅论绿色化学教育在化学教学中的渗透[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6,(08):224-225.
篇7:化学实验创新论文
摘要: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点学习内容,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
对化学实验展开创新研究的过程,是增强学生动手实验能力,拓宽思维,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就初中化学实验创新方法展开相应研究,以期能为日后化学教学工作者的教学工作,起到参考性的作用,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化学兴趣。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实验操作;兴趣
为了更好地发挥化学实验教学的指导作用,首先教师应从课本教材入手,并通过学校现有的实验器材和设备,在传统的实验方法的基础上,开展相应的创新探索,最终达到简洁实验步骤,提高实验效果,使学生更加直观地观察实验结果,并收到良好教学效果的目的。
本文所用的化学实验创新方法有:缺点举例法、希望举例法、移植法、替代法、模仿法、逆向法、等值交换法。
一、缺点列举法
缺点列举法,是在现有的实验基础之上,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相应的分析和探索,并最终提出一种改进措施进行实验创新,其是化学实验创新形式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创新形式。
课本实验《二氧化碳灭火》,由于烧杯中两支蜡烛先后导致热气流上升,二氧化碳的下沉,实验现象与预期效果不一致。
针对这一问题,可通过实验前准备一张凹形硬纸板,缺口向下插进大烧杯里,即可轻松解决上述问题。
同时,也可利用细沙将蜡烛加以固定,避免二氧化碳流入。
二、希望列举法
希望列举法,主要指以个人意愿角度出发,或受到教学需要的影响,通过列举所想得到的实验效果,以希望点作为根据开展相应的创新探索。
也是化学实验教学中常用的思维方式。
课本实验《氨分子扩散》希望点为:其一,实验装置的密闭;其二,对氨水用量加以控制;其三,有效固定实验装置,达到可重复利用的效果。
基于上述希望点,可在支管弯曲处加入8滴浓氨水,实验效果如下:纱布的中上部,由上至下逐渐变红,但中下部纱布颜色不变。
从而得出结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空气密度比氨气大,氨水是碱性物质;同时对氨水进行加热,纱布变红加速,分子运动随着温度的提升而加快。
此外,氨水用量少,玻璃管两端可不使用棉花。
三、移植法
移植法,是借助成熟的科学理论或实际应用,移植到化学实验中,对现有的实验方法和实验设置进行创新。
课本试验《检验物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中,传统实验方法为:将烧杯内部涂有石灰水,并将其放在火焰上燃烧并检验二氧化碳的生成情况。
该实验不但操作复杂,效果不明显,不利于观察。
基于此,本人认为可将燃烧后的气体直接聚集在装有石灰水的容器下面,不但简洁了实验步骤,同时实验效果更佳明显。
四、替换法
替换法,主要通过替换优质性能的材料、实验装置或方式,达到提升实验效果的目的。
课本实验《二氧化碳溶于水》中,传统实验中,二氧化碳用量较大,仅能从肉眼上看到瓶子的干瘪,并不能得出二氧化碳的溶解值。
本人认为,可将塑料瓶置换成能显示物体容积的容器,实验结果更佳明显。
五、模仿法
模仿法,主要通过模仿现有实验中的可利用因素,并加以改进,并创新新的实验方法。
模仿《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现有实验,将瓶子倒立,即发生实验反应,反应前后物质质量不发生改变。
随后打开瓶盖放气,天平则失去平衡。
该实验使用的是一次性装置,在多班教学中使用不便,会造成实验器材和化学药品的浪费。
通过模仿法加以改进,保留装有碳酸钙的装置,并将其反复利用。
该装置是密闭装置,反应前后并未发生外形的变化。
同时可借鉴启普发生器的装置原理,通过对瓶子进行倾斜加以反应。
六、逆向法
化学实验中,多会发生常用型实验难以解决实验问题的现象。
基于此,可通过逆向法加以解决。
初中化学课本中检查装置气密度中,多采用增大装置内的气压。
而基于逆向法进行研究,可否通过减小气压开展实验研究呢?本人通过“冷却法”,并将活塞向外抽拉,若装置不漏气而软胶囊会发生形变,从而说明装置漏气。
若未发生形变则说明装置有漏气现象。
以此检测装置的密封度。
七、等值交换法
通过已有的实验装置性能分析,寻找其他仪器或物质加以等值交换。
在排水集气、排空气集气的等实验中,均可利用该方法。
课本实验《测量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中,同温同压环境下,若密闭容器中气体下降升,那么与其相连的储水装置中就会有升水上升,但学生对该原理的理解较为困难。
因此,本人通过等值交换法,对原有的实验进行改进:对注射器活塞进行抽拉,将集气瓶内升气体进行抽取,则有升水流入集气瓶。
创新作为人类所独有的实践探索能力,在初中化学实验中的运用,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当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虽然已有部分经典实验供学生分析和学习。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实验的形式或方法也逐渐落后下来。
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感知和探索能力,需对已知的实验形式和方法加以创新改进,以期能更好地服务于初中化学教学。
参考文献:
[1]李德前.例谈初中化学实验创新的思维方法[J].化学教学,(3):65-68.
[2]陈安荣.初探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与创新思维的培养[J].中学教学参考,(14):110-110.
[3]蒋琦.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创新视角的探索—以高温煅烧石灰石实验创新为例[J].化学教与学,(5):93-93.
篇8:化学实验创新论文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已成为新时期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
化学实验以其生动的内容和丰富的内涵,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关键词]化学实验;创新;高中化学
随着科技的发展,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已成为新时期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
创造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之一,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需要从小培养,在科学迅速发展的今天,学校教育尤其要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一切已知的信息,通过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突破原有事实框架而获得的解决问题的一种全新的方式或产生对社会和个人极有价值的产品的智力活动。
作为一名教师,在思想上要对创新有清醒的认识,创新虽然重要,但并不神秘;它是人脑的功能,人人都有,只是高低程度各不同。
陶行知先生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天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生命伊始,创造即起;生命不止,创造不息。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职责,我们要培养学生对科学自然观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对科学方法的创新精神。
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化学正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实验教学能为学生正确认识事物及其变化规律提供事实依据,同时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化学实验以其生动的内容和丰富的内涵,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下面笔者谈谈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功能,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做好课本实验,唤起创新意识
1.演示实验,注重探究性
高一阶段是学生化学素养的形成阶段,通过实验来探究物质的性质是重要的学习手段和方法之一。
课本中有许多课堂演示实验,这些实验多注重其对课本知识的验证功能,忽略其对知识的探索和创新功能。
有的教师由于怕麻烦,索性不做演示实验或改为在黑板上“画实验”、在题海中“验证实验”,这些做法严重违背了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不仅不利于知识的传授,更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只要学生处于主动积极的思维状态,很容易发现活动本身含有的新颖性、独特性,这就是创新意识的“火花”,只要我们发现和激活这一“火花”,学生就会有更浓厚的兴趣去探究。
在观察领域中,机遇只偏爱那些有准备的人,牛顿观察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伽利略观察体积大小悬殊的石头同时落地发现了重力加速度。
观察是获取知识同时也是探索未知的第一步。
如果说科学家的观察越精细,其创造机会越大的话,那么学生观察越仔细,感触、联想、想象越多,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越有利。
在教学中,只有注重对学生观察意识的培养,才能真正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
如在观察Na2CO3与HCl反应的实验时,一般学生只注意到有气泡放出且速度不同,而认真观察的学生还会发现滴加的'顺序不同,现象不同。
2.分组实验,注重开放性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手脑并用是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一种好形式,而其中的动手操作更是检验课本所学知识并使之完美和创新的最佳活动,这完全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发展和创新”的认知规律。
中学化学课本中有一些学生分组实验,这些实验不仅是课本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内容。
到了高二,学生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化学知识,这时候我们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去做一些分组实验。
在这些内容的教学中,笔者事先制订了周密的观察计划,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做到有的放矢、有条不紊。
鉴于化学学科的特殊性,笔者一直鼓励学生独立完成实验,不一定要求得到和课本一样的结论。
也许学生的结果并不尽如人意,但是不盲从课本,不单纯验证,尊重实验事实并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这才是学生实验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也是学生创新意识强化和优化的关键。
但在做学生分组实验时,大多数教师总是对学生不放心,怕学生不会做,怕做错出事故,怕浪费药品等,采取了“先细讲,后示范,再仿做”的方法,这种做法严重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对此,笔者认为,在引导学生认真预习实验原理方法后,教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完成实验。
对学生的突发奇想,教师应给予赞赏和表扬,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因为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
二、提出开放性问题,激活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要求学生有创造性思维。
开放性问题并不要求一定要有正确的答案,也许问题本身并没有正确的答案,也许有很多不同的答案。
重要的是,开放性问题的探索过程充满了挑战,激发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这个过程本身比结果更有价值。
例如,在讲金属镁的性质时,笔者首先演示了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
学生看到镁带剧烈燃烧并发出耀眼的白光,感到新奇而兴奋。
此时,笔者趁机提出“怎样才能将燃烧的镁带火焰熄灭”的问题,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探索热情。
根据以往的经验,学生会不约而同地说“用CO2气体灭火”。
此时笔者让一位学生上讲台来进行演示:将燃烧的镁带伸入装满CO2的集气瓶中,结果却出乎学生的意料。
学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经过仔细观察燃烧后集气瓶中的物质的颜色和状态,最后得出了“不能用CO2来熄灭镁带火焰”的正确结论。
篇9:化学教学化学实验论文
一、新课程背景下探究型化学实验教学的指导思想
新课程提出了三维化学教学目标要求,我们的化学实验教学也应该从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三个维度进行思考,最终实现三者的统一.在三者统一的过程中渗透科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
二、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需要的几个转变
对应着上述指导思想,笔者认为落实到具体的实践中去,我们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转变.
1.从重复教材实验到设计实验的转变
回顾传统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课改前的实验教学大多是教师按着教材中的实验器材、实验原理和步骤准备仪器和药品,学生对照着实验报告册上的具体步骤,结合教师给出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实验没有失败,没有惊喜,
仅仅是重复了教材中的做法,整个过程只是感官上的刺激,没有深入到思维层面.这与新课程改革的实验要求:“能在教师指导下或通过小组讨论,根据所要探究的具体问题设计实验方案”相违背.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
我们应该怎么转变呢?笔者认为我们应该把设计实验的过程归还给学生,不仅教材中的探究类、设计类实验课题应该让学生自主探究,还应该以这些实验为基础,进一步开发设计性、探究类实验的素材,让学生的思维更积极,视野更开阔,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例如,笔者和学生一起“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就是给学生提供了富足的实验仪器和药品,让学生首先自主设计实验方案,然后先不急着做实验,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到讲台上面来展示自己的设计,
要求学生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猜想自己的实验将看到怎样的现象,让实验设计有了实在的期待,让学生踊跃展示实验方案的过程是对学生实验进程的一种宏观控制,首先让学生意识到实验设计的重要性.其次,有些学习小组如果在实验方案设计上不是很完美,
可以在交流的过程中得到启示,便于接下来的实验探究顺利进行.此外,这个过程对实验现象进行了猜想,这对于接下来的实验关注点和思考点是一种暗示与强化.
2.增加化学实验的趣味性和生活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验课本身就比文字解读来的有意思,如果我们的实验现象更有趣一点,那么学生的学习印象会更为深刻,对现象的理解会更为深刻.尤其是和学生上的第一堂化学课,与其说化学有多么重要,有多么好玩,
还不如直接给学生呈现几个具有趣味性的实验,如“自制牛奶”、“隐形小猫现形”、“白酒变红葡萄酒”等等,让学生感受到化学世界的神奇与有趣.当然如果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价值性那就更完美了,
所以还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呈现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化学现象,让学生感受到化学有趣的同时,感觉到化学的有用,如此一来在一开始就给学生对化学留下深刻的印象,让学生爱上这门课程.
3.从课堂走到课外
生活即教育,要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更有效地提升学生化学实验的激情,让学生更具创造力,那么狭小的课堂和短暂的45分钟是不够的,我们除了要开发课堂实验资源外,还应该注重课外小实验的开发,
布置一些学生课后能够完成的,不具危险性的实验,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实验无处不在,借此可以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实践经验表明,给学生布置课后实验探究的任务,在设计出实验记录表格的形式让学生实验并记录,不仅仅有效激发了学生实验探究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的探究变得更有条理性,
同时学生养成了实验记录和分析的习惯,有利于学生实验素养的提升,课堂上讨论时,学生有了实践的基础,讨论会更为激烈,相互补充,共同提升.总体而言,我们的课堂转变目的在于积极地引导学生投入到化学实验学习活动中来,
要改变传统化学教学模式下学生“不清楚探究什么”,“不知道该怎样做”、“必须依赖于老师和教材”的化学教学陋习,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探究性学习中来,并且能够在探究过程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有目的地进行探究活动,亲历了整个科学探究的过程,体会到科学探究的意义.
篇10:化学实验教法论文
化学实验教法论文
一、改进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学习情趣与探索意识
演示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具有“激趣”、“导思”和“示范”的功能,是学生化学学习的向导。在演示实验教学中,我们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1.激趣导思,突出实验的探究性演示实验的目的之一是激发学生学习情趣,引导思维活动。激趣与导思相辅相成,服务于科学探究。为突出演示实验的探究功能,在教学时我们注意将一些验证型实验转换为探究性实验。设置实验问题,选择实验时机,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通过讨论获得理性认识。例如,在金属钠的教学中,我们首先将金属钠投入滴有酚酞的蒸馏水中,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实验现象,总结出金属钠在反应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物理化学特性,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2.实验演示,注重实验的示范性演示实验是学生学习实验操作的重要途径。教师实验演示的质量和态度,对学生的实践意识和科学态度有潜移默化的表率作用,教师必须认真做好实验操作示范,从药品的取用、仪器的安装到现象的观察,每一个环节都应合理规范。通过实验教师娴熟的操作、严谨的态度和精彩的实验效果,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确保实验探究的健康发展。
3.以美激情,探究实验的科学性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指出:“教育若不设法培养真正的美感,就不是完备的。”化学实验神奇的现象与科学原理构成了独特的化学之美,是学生激情和探索的原动力。教师在演示实验中要注意挖掘化学变化的美学特性,引导学生追根寻源,将对化学美的鉴赏升华为对化学原理的追求上,在体验化学现象自然美的过程中探索化学变化的科学美。例如,在进行碘的升华和溶解性演示实验时,我们让学生在体验碘单质丰富多彩的变化之后,及时组织对化学原理的讨论,使学生顺利理解了“相似相溶”以及萃取分液等基本实验原理。
4.优化设计,确保实验的有效性有些演示实验容易产生污染或实验效果不够明显。为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我们坚持无污染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思想;为追求最佳实验效果,我们注重对有缺陷的实验方案进行改进或增补,必要时借助多媒体手段,将微观现象宏观化、系列现象分解化,提高了演示效果,确保了实验的有效性。例如:做铵盐的分解实验时,学生容易将氯化铵的分解与碘单质的升华混淆,为突出分解的化学特征,我们将演示实验作了改进(见下图),通过pH试纸的颜色变化和洗气瓶中的白烟,让学生清楚的认识了氯化铵分解过程一系列现象的化学本质,取得了满意的.实验教学效果。
二、抓好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与科学态度
在实验室进行的分组实验是学生运用知识,亲身体验化学变化过程,培养实验技能的主要途径。抓好分组实验,我们致力于作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注重实验预习,培养自学习惯督促学生实验预习是搞好分组实验的保证。我们强调“磨刀不误砍柴工”,要求学生必须复习有关知识,理解实验原理,了解实验内容、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抓好实验预习,提高了学生的自学意识和计划性,减少了实验操作的忙乱现象,提高了实验效率,
2.指导规范操作,培养实验技能分组实验教师少,学生多,时间紧。学生在操作中易犯一些常识性甚至危险的错误。教师要“以人为本”,在学生动手之前,对重要的操作进行规范化演示,对可能的安全隐患进行重点强调,同时要求学生之间自查互检、相互交流和配合。这样不仅保证了分组实验的顺利进行,还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协作精神。
3.改变教学程序,营造探索环境传统的学生实验是在新课结束后进行的,由于演示实验的“前摄抑制”,学生对相应重复实验的激情已淡化。在教改中,我们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和教学实际,尝试将常规教学中要待新课完成后才进行的验证性实验变革为新课学习的探究性实验,以强化学生的化学兴趣和探究精神。例如,在设计《苯酚》的新课教学时,我们考虑到演示实验虽多,但操作简单、现象明显,危险性小,加之学生均已熟练掌握了实验的基本操作,因此我们让学生在实验室中预习新课后直接进行实验探究,在这种氛围下,学生产生出强烈的探究激情和冲动,他们相互研究和协作,获得了出奇好的实验学习效果。
4.写好实验报告,培养科学品质实验报告是学生感性认识与理性思维相结合的产物,是知识升华为能力的途径。在实验中常有些同学忙于操作,没认真观察和分析现象,或“只观不察”缺乏记录,结果导致对实验过程印象模糊,写实验报告只好搬书照抄或凭空臆造,使实验的实践价值大打折扣。因此我们在实验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和记录,在实验后也给予学生充裕的时间整理记录,完成实验思考题,通过实验报告的撰写促进感性认识的飞跃。对实验失败的学生,我们允许他们在分析原因之后,利用课余时间补做实验,修改实验报告。强调实验报告的撰写,不仅培养了学生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也为今后社会实践活动中撰写社会实验报告奠定了基础。
三、组织协同实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协同实验是综合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优点而形成的一类过渡型课堂实验,是教学过程中师生合作共同开展的化学实验,它常应用于新课的学习,是学生最喜欢、教学效果最好的一种实验教学形式。
1.优化教学程序,强调师生互动设计科学的实验教学程序搞好协同实验的关键,协同实验教学程序框图如下:
由图可知,学生是协同实验中实验操作、现象观察及问题讨论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对实验目标的引导、教学环节的调控和实验操作的指导上。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精选实验思考题,协调“讲授--实验--讨论--训练”的关系。课堂上学生当主角,教师当参谋,通过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
2.创设实验氛围,培养合作精神协同实验通常分为若干个实验小组,师生都是实验的参与者。要明确,协同实验是激思导学的重要手段,但不是目的,不能把协同实验上成游戏课。为保证协同实验课的效率与质量,必须建立活跃而有序的合作学习氛围。教师要加强对协同实验的宏观管理,调控教学节奏,强调实验的纪律,确保“放得开,收得拢”。教师还要强调团队精神,组织学生围绕重难点开展讨论、合作实验,通过协同实验课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与合作精神。
3.引导现象观察,突出实验探究协同实验的过程是学生感性认识和理性思维活动协同发展的重要过程。在协同实验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特别是应适时提醒学生观察那些不明显或稍纵即逝但却反映变化本质的实验现象,以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实验现象,适时提出启发性思考题,增补启发性实验,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难释疑,使认识深化。
例如:学习氢氧化铝的性质时,可设计协同实验教学程序:
[激疑]如何证实氢氧化铝具有酸性?(学生讨论)
[协同实验]取NaOH溶液逐滴加入到AlCl3溶液中,观察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变化。
[讨论]沉淀产生及消失的原因: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
[激疑拓展深化]反应物的加入方式对反应现象有无影响?
[协同实验]将AlCl3溶液逐滴加入到NaOH中,观察实验现象,并与第一个实验比较。
在补充的实验中,我们提醒学生注意观察AlCl3溶液滴入NaOH溶液瞬间稍纵即逝的白色浑浊,以及最后产生的白色沉淀,引导学生了解反应原理:
通过对比实验及分析,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实验操作方式对反应历程的影响,更培养了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良好的思维习惯。
四、开展社会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化学实验是在科技生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化学实验的认识功能不仅在于它能帮助人们掌握知识,还在于通过它能将知识反作用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进一步的拓展和深化认识,开创新的认知领域。化学实验是化学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桥梁。将化学实验应用于科学探究和社会实践,通过科学探究和社会实践中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是化学实验教学的最高层次和最终目标。
社会实验包括校本课程、研究性学习和兴趣小组活动所涉及的各类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
1.开放实验室,强化实践意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开放实验室是提高学生实验技能和实践精神的重要举措。我们鼓励学生设计化学实验对学习中的疑难进行深入探讨。如:讨论苯与溴苯的分离时,有的同学提出:水难溶于苯与溴苯,且密度介于二者之间,因此可利用水将苯与溴苯分隔为上下两个有机层,以达到分离的目的。我们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在实验室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证实假设的不科学性。通过开放实验室鼓励学生实验探究,增强了学生的实践意识,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组织兴趣小组,开展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探索性实验以其独特的魅力激发学生兴趣,启谛学生思维和创造。我们利用其独特的激趣、探究和创新功能,设计探索性实验题,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如:实验小组设计碳与浓HNO3的实验,开始是将灼热的木炭投入浓HNO3中,因热量迅速被溶液吸收,无法获得预想的实验效果。在教师的点拨下,同学们逆向思维,设计了右图装置,将浓HNO3滴到灼热的木炭表面,获得满意的实验效果。我们还注意将探索性实验与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紧密结合。如:为探索消除“白色污染”的方法,学生用多种药品尝试了对废弃泡沫塑料的降解,未获得理想效果。后来学生从“石油裂化”的实验中受到启发,将泡沫塑料进行催化裂化,成功地将污染环境的废物变成了有用的化工原料----“塑料油”。上述实验通过教师的进一步改进,分别在《化学教育》、《中学化学教学参考》实验改进栏目上发表。探索性实验的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创造热情,使学生对化学的体验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3.开展社会实践,扩展化学视野,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广阔的社会是最大的实验室,结合化学教学,我们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如:学习《合成氨》时我们组织学生到化肥厂实地考察;学习《中和滴定》时,我们组织学生参观质验部门的化验室,通过参观学习,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紧密结合起来,增强了感性认识,拓宽了知识面。利用寒暑假期,我们组织学生开展化学社会实践活动。如:调查农业生产滥施农药、化肥产生的不良后果;考察水泥厂、造纸厂了解化工生产原理;调查厂矿“三废”和城市污水对长江葛洲坝电站周边环境的不良影响等,要求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应用化学知识撰写实验论文或调查报告。化学社会实验活动和开展,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生的科学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使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进入了一个更新、更高的境界。
在化学课程改革中,遵循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原则,将实验内容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有机结合起来,将对学术课程的学习与对社会实践的体验有机结合起来,将对知识技能的培养与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这是高中化学教学改革的方向。为了每一位学生的成功和持续发展,我们决心把化学教学的改革坚持下去。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等.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61~68
2.王祖浩、王嘉.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54
3.梁慧珠、郑长龙.化学实验论.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03
篇11:化学实验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分析了环境专业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该实验课程的内容与教学模式的改革进行了探讨,旨在提高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增强环境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和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环境专业;教学改革
环境专业是一门由多学科组成的新兴边缘交叉学科,它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相结合,是人类进一步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表现[1-2]。
近年来,全国许多高校依靠自身优势及相关背景学科相继建立了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等专业。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是环境专业一年级新生进入大学的第一门必修实验课,主要是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方法,加深学生对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基本理论和概念的理解,为后续的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本文针对环境专业特点及目前教学现状,对我校环境专业的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模式进行了一系列创新研究和实践,以实现学科交叉,突出环境专业的特色,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和创新思维能力。
1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1.1项目设置简单、陈旧,与专业衔接不紧密
包括我校在内的大多数高校环境专业所开设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项目几乎都源自化学类专业的有无机化学实验及分析化学实验项目,教师选择的实验项目延续了化学类专业课程的特点,多数为基础实验及验证性实验,与专业内容未能真正结合,学生在学习和操作过程中感觉到该门课程与所学专业联系不紧密,因此缺乏学习的热情。
1.2对实验的重视及创新不够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常被认为是理论课的补充,实验计划学时数相对不足,整个实验过程压缩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造成实验质量不高;且目前环境专业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主要为基本操作及验证性实验,缺乏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只是机械地按照教材中的实验步骤进行,缺少思考、见解及创新。
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得不到锻炼,很难达到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目标。
1.3未能发挥学生的专业特点,学生缺乏环保意识
为了使实验现象和结果明显,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取用试剂和药品时总会认为“多多益善”,过多取用实验试剂和药品;实验结束后,就会产生大量的废液,废渣等,而这些废液、废渣和废气没有经过回收处理就直接排放;学生没有发挥其专业特长,缺乏废液处理和回收意识。
2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创新改革措施
2.1优化实验内容,增加专与业联系
现行的环境专业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项目较为陈旧,主要为基本操作实验和验证性实验,缺少综合、设计性实验与创新性实验内容。
这类实验多数学生根据理论知识就能知道实验现象和结果,很难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和主观积极性。
因此,我们首先在环境专业的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中适度调整、压缩单独的基本操作实验项目,将基本操作训练实验、简单的无机制备实验和分析化学实验三部分内容优化整合,设计成综合性实验项目,使学生形成套完整系统的理论及实践结合的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2设计特色实验,激发学习兴趣
紧扣环境专业特点联系实际生产生活,在实验内容中增加与环境专业相关的内容,激发学生的课程学习兴趣。
例如,水中钙、镁、氯离子含量测定、化学需氧量(COD)的测定实验水样选取附近水域的自来水、污水等进行检测,达到对实际水质进行分析;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实验,实验材料选用新鲜的蔬菜、水果进行测定;酸碱滴定实验利用醋酸、小苏打、氨基酸等的酸碱性进行滴定;葡萄糖含量的测定实验,选取日常食物如:馒头、米饭等进行测定。
通过这些实验,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灵活地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也让学生领悟到环境与化学的密切关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观积极性。
2.3引入绿色实验概念,增强环保意识
对于环境专业的学生来说,把绿色化学的'理念融入教学,在化学实验中减少环境污染,增强学生的绿色环保意识,是化学实验课程改革的新方向。
具体到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的教学上,首先,在实验项目的筛选中,根据教学大纲,应该在保证学生应有的实验技能得以训练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毒性小、污染少、实验成本低的实验项目。
同时改进实验方法,在保证实验教学效果的前提下,使用及微量、半微量的实验模式来进行实验。
其次,对于在实验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废弃物,要求学生结合所学专业知识,自己设计方案合理有效地处理这些的废弃物。
例如:实验过程中产生的酸碱废液,可将废酸、废碱溶液分别集中回收存放,通过酸碱中和反应进行处理;含重金属Cr(Ⅵ)的废液可通过加入硫酸亚铁和石灰法进行处理,使Cr(Ⅵ)转化为不溶物Cr(OH)3除去[3];含Pb2+的废液先加入石灰乳做沉淀剂,使Pb2+转化为不溶物Pb(OH)2,再进一步吸收空气中的CO2气体后,转化为溶解度小的沉淀PbCO3除去[4];含Hg2+的废液可先将废液的pH值调至偏碱性,再加入过量的Na2S,使Hg2+以HgS沉淀析出,最后再将沉淀分离、提纯后再利用[5]。
对于成分复杂、处理难度较大的的废液,可以鼓励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项目”,从而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
通过以上举措,不仅有效控制了实验造成的环境污染,同时也为后续开设的专业课程如:污染控制等的教学提供了具体实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4教学中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
目前,借助多媒体、视频软件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能够将图像、文字、视频、声音等多种信息融为一体,对传统的实验教学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能够有效地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果[6]。
鉴于目前环境专业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课时量较少、内容较多、信息面宽的特点,课前播放多媒体演示可以首先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再结合自己的观察、分析,就能够准确地得出结论。
例如,对于基本操作实验,在实验前播放相关实验的视频影像资料演示实验内容和规范化操作要点,有利于提高实验课的教学效率和质量。
对于验证性实验,通过实验视频演示,能够加深学生对实验的理解,对实验教学起到辅助和补充作用。
针对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师在对实验原理和方法讲解的同时也可借助多媒体,使整个实验过程更加形象和直观。
2.5完善实验考核体系,合理评价学生成绩
为了客观合理地反映学生的实验水平,改革实验教学质量监控和质量评价体系,建立按平时成绩、实验结果和实验考试等内容相结合的实验考核体系,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协调发展。
实验成绩可以按照平时成绩(60%)、操作考试(20%)、笔试成绩(20%)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全面考核和测试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这种做法比较客观、合理,可以极大调动学生对平时操作的重视程度和积极性。
3结束语
对环境专业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优化实验内容,设计特色实验,引入绿色实验概念,突出环境专业的特色,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完善实验考核体系,积极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后继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焱,胡蓉,刘国东.中国环境专业学科发展探讨[J].环境科学与管理,,32(3):1-4.
[2]李焰.环境科学导论[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63-113.
[3]沈晓君,华德尊,李春燕.高校实验室废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措施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10):107-108.
[4]彭实,田曙坚,吴良莉.关于学校化学教学实验废液量及废液管理状况的调研报告[J].环境保护科学,,35(6):14-15,16.
[5]王芳,曹晓群,杨荣华,等.高校化学实验废液处理及回收利用方法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35(7):34-35.
[6]史娟,葛红光.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环境专业有机化学教改探[J].广东化工,,40,(19):141-142.
篇12:化学实验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工科院校非化学专业的学生化学基础薄弱、兴趣不高、实验动手能力不强,且对分析化学实验的要求各不相同。
本文分析了工科院校非化学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指出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工科院校非化学专业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分析化学实验;实验教学;工科院校
分析化学及其实验课程是重要的基础化学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定量分析的基本思维和进行定量分析的基本操作和动手能力,在以化学专业为基础的非化学专业中,普遍开设了分析实验课程,担负着培养和训练学生掌握分析技能和操作规程的责任,还对分析化学理论知识的深化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1]。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要求操作规范、计算准确、结果可靠合理,并且能够对分析结果进行评价,其目的是培养学生“量”的概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2,3]。
在工科院校的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往往也存在一个教学大纲,不同专业一刀切的现象,由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基础情况不一样、且对教学目标的要求也不一样[4-6],这样就给教学带来各种弊端。
一、工科院校开设分析化学实验的专业特点
以昆明理工大学为例,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专业包括化学、化工、冶金、材料、环境、食品、生物、制药、医学、建材等专业,这些专业对分析化学实验的要求各不一样,冶金和材料专业偏向于金属离子的分析和应用,环境和化工偏向于水体分析和应用,医学和建材专业要求相对较低,化学专业要求相对全面。
从学时分布来看,化学专业一般64学时,环境专业48学时,冶金、材料专业32学时,化工、生物、制药24学时,而建材、航空等专业一般16学时,从学时的分布大体也能看出各自专业对该实验课程的要求和目标。
从学生的基础情况来看,冶金、材料、环境、建材等专业的学生基础相对较好,但由于各自专业和化学实验学科相差较大,学生表现出的主观能动性相差也较大。
因此,工科院校不同专业开设分析化学实验课程还需要考虑学生的基础以及实验课程与专业的衔接。
二、工科院校非化学专业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实验内容单一、枯燥、陈旧。
分析化学实验的教学内容简单、单一,除了常规的操作练习外,基本是验证性实验,如酸碱滴定、水中总硬度的测定、食醋中总酸度的测定等,教学内容陈旧,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基本只需要预习、听课、按流程操作,就可以得到考评分。
而对于一些分组性的实验,如分光光度法测铁、选择性电极测定水中微量氟、电位滴定法测定溶液中的氯离子等实验,通常多人分成一个小组,少数同学甚至没有参与到实验操作中。
这样的情况使得部分学生难以主观积极参与,有时甚至连目标都不清晰,这些都不利于完成基本的教学目标,更难达到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2.学生操作能力差、照方抓药。
分析化学实验的操作是有严格的规范,学生需要提前预习各项注意事项,在实验课中锻炼。
但很多学生学习时重理论、轻实验,操作能力差,甚至连基本的仪器都不认识、没见过,在实验过程中只能照方抓药,变成了完成任务、演练一遍,难以达到预期的实验教学目标[7]。
这也表明了学生提前的预习工作不到位,思考问题也不全面,只好按照老师的演示实验进行操作,或者模仿身边同学的操作进行,实验中难免出现各种错误。
3.教师的教学模式程式化。
对于工科院校的学生,开设分析化学实验课程,量大面广,实验教师的工作量巨大,教学过程难免程式化,包括既定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考评制度,实验教师也难以个性化的提出新的教学方案。
篇13:化学教学化学实验论文
一、认真完成化学实验预习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需要高度重视预习的重要性,通过预习化学实验有效保证学生顺利完成化学实验。
教师设计化学实验时,必须合理安排化学实验教学时间及操作时间,同时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和实验掌握程度,布置一些符合学生特点的实验预习任务。
强化实验预习时,教师应该尤其注意以下几点:首先,确保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完成实验预习,唯有如此才确保学生完成实验预习,充分掌握实验中的重要原理及方法,并对实验方法与目的有明确的认知;其次,充分开放化学实验室,
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学生对于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和试剂的认知,同时使他们掌握化学设备与药品的合理用法,并进一步明确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如此一来,便能有效调动学生参与化学实验教学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参与到整个实验过程中,从而从根本上改变被动接受知识的情况,有效克服过去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盲目依靠化学实验报告带来的诸多问题,营造出相对活跃的化学教学气氛。
二、进一步强化师生间的交流与配合
强化师生间的交流与配合是深入开展化学自主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
首先,师生间合作的化学实验教学应该切实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在学生自主完成实验时积极引导他们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索。
必要时还可以协助学生理清思路,锻炼他们敢于提出疑问的精神。
其次,营造开放的实验交流气氛。
开展化学实验教学时,教师与学生除了分析、讨论实验之外,还应该强化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讨论,从而体现化学实验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最后,总结化学实验时,应该先对学生的实验过程进行鼓励,然后认真总结他们在这一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接着教师在学生自我总结的基础上予以补充,顺利完成化学实验教学任务。
三、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化学实验不可或缺,对学生化学兴趣激发及自主实验能力培养至关重要。
基于此,初中化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运用实验手段,一定要时刻把握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化学实验,不断培养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并将其作为化学教学重要目标。
此外,化学实验中还要培养学生积极探索、主动求知的意识,从而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14:化学教学化学实验论文
一、关于化学实验创新教学法的具体措施
1.运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当中,有些实验仪器很难找,或者是实验现象不够明显,转眼就消失,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来辅助实验教学,使化学实验现象显示过程更加的清晰形象,从而提高实验教学效果.一方面,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
通过暂停、放大等途径让学生更清楚的观察到实验现象,从而加深学生对实验操作要领的理和掌握;另一方面,对于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实验过程,教师可以把它拍摄下来,制作成影像资料,播放给学生观察,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优化实验演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
创新思维是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关键,在化实验教学中,我们只有鼓励学生主动的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才不会盲目的跟随课本知识和教师传统的化学教学模式.诸如在教授“能量守恒”知识点时,如果实验中的Na2CO3和HCl进行与Me带进行燃烧时,
得出的实验结果是质量不相等.这时教师可以根据质量不相等向学生提出更多的疑问,让学生自己思考和探索为什么出现质量不相等,难道是不守恒吗?然后将其中的知识点加以演示,并在此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仔细观察能力.通过多种实验演示,
以激发学生思维的活跃性,集中其注意力.因此,不同化学物质实验得出的不同结论,能够给学生带来不同的视觉震撼,拓宽了学生的创新视野.
3.凸显以生为本,加强学生的对手设计实验的能力
相对于学生来说,动手设计实验是一种新的挑战与尝试,而通过课堂理论知识和原理的运用,让学生动手设计实验,能够给与学生提供更多的思维空间,也可以培养学生动手和动脑能力.如,在学习“铁生锈”的有关知识点时,
可以设计和组织一个“如何防止金属锈蚀”实验.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进行思考或者参考.另外,还可以运用所学有关大气的知识,对空气中的污染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实验结果成功与否,并不是很重要,最重要的是鼓励学生培养开拓性思维,让学生更好的享受化学实验学习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实验的创新能力.
4.适度改进原料,不断提高实验效果
实验用的原料虽然比较固定的,但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安全系数,对实验所用原料及用量进行改进,使实验可视性更明晰,有利于学生打开创新思维的闸门.譬如,在铁丝的燃烧实验中,由于铁丝容易生锈,往往导致实验效果不明显,
甚至失败.因此,对生锈铁丝必须打磨光亮后才使用,我在实验中使用做纱窗用的新铁丝网,既经济、实用,又不需要打磨,实验现象清晰,成功率比较高.
二、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初中化学实验创新教学研究是是顺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名”.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化学教学新理念,努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为构筑实际、实用、实效的有效课堂化学教学大厦添砖加瓦.
篇15:化学实验创新论文
摘要:面对目前初中实验教学目标模糊、学生动手操作机会少、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化以及学生参与兴致不高的现实问题,提出了转变实验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以及编制明确化实验目标的解决措施。
结合版初中化学(人教版)教材内容,探究素质教育环境中初中实验教学改革和创新的途径。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创新;研究
初中化学是以实验建立起来的学科,化学实验教学工作的开展协助学生对化学原理有更为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强化了他们的实践能力。
新课改下素质教育理念被大力推行,使我国教育思想与教学理念产生巨大的变革,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也踏上了改革的征程。
优化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效率,积极研究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的策略是极为重要的。
一、使化学实验与生活有机整合,以学生的兴致为基点开展实验教学活动
在素质教育理念在教育领域渗透的进程中,化学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提高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对实验教学方法采取调整与创新的手段,从而为学生拓宽身心发展以及学习能力提升的空间,达到了激发他们对知识学习的欲望,在此基础上为高效性化学实验教学课程的开展奠定基础。
例如,在“钢铁腐蚀条件的探究实验”中,教师为了激发学生参与实验教学的兴致,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对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请同学们思考一下,
生活中造成金属生锈腐蚀的原因有哪些?”面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有学生做出“被雨水淋湿的金属会生锈”的回答、也有的学生说“如果金属表层长时间得不到养护,并且处于不间断的使用状态中,就加速了生锈与腐蚀的进程。
”为了调动学生参与实验教学的兴致,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去设计“探究钢铁腐蚀条件”的实验课题。
二、使化学实验目标明确化,培养与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验教学目标的设置,是实验教学活动顺利开展与有效运行的依托。
本文作者总结长期的教学实践经验认为,教师设计的实验目标应该简练而明确,最大限度地减轻学生的压力,使他们以轻松愉悦的心情参与实验教学活动。
此外,实验目标的设置应该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为基准。
例如,在“粗盐的提纯探究实验”中,化学教师设置的实验目标如下:(1)使学生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实验的操作技能;(2)协助学生理解过滤法分离混合物的化学原理;(3)通过实验使学生体会过滤的原理在生活、生产等社会实际中的应用。
在实验目标明确的情况下,学生在实验中能够正确地选择漏斗与滤纸、掌握过滤器正确的组装、沉淀物正确的洗涤以及检验沉淀物是否洗净的方法。
在实验目标明确的情况下,初中生顺利地完成了实验任务,同时还积极思考:“是否还存在更有效、更快捷的过滤操作方式”这一问题。
由此可见,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进程中,明确实验目标是根本,在本次实验教学活动中,学生能够带着一定的目的去进行操作环节。
例如,在组装过滤器之时,滤纸要对折两次,放入漏斗(顶角60℃)时,其尖角与漏斗壁间有一定的间隙,但其上部应该完好贴在漏斗壁上,此时组装成的过滤器比滤纸整体表面都贴在漏斗上的过滤器的过滤速度更快;
并且学生在对滤纸对折时,没有将滤纸顶角的折缝压得过扁,使削弱尖端具有一定的强度,为“粗盐的提纯”实验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三、丰富实验内容与形式,使化学实验体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化学教师在对实验实施改革措施之时应该秉持“精讲多练”的原则,教师的讲解要做到具有针对性与透彻性,使拥有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均能学有所得。
例如,在“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中,教师在学生掌握“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这一快捷的方法基础上,为了使学生对氧气的性质有深刻的认识,对本次实验实施了创新的手段,即不仅以碳和铁的燃烧实验研究氧气的性质,还增加了“硫和磷的燃烧”这一实验环节,当然因为硫和磷的燃烧会产生污染,所以实验过程中取材是少量的。
此外,丰富实验形式可以采用的方法也是多样化的,除了实验室教学之外,教师带领学生到室外环境开展实验活动、或者将实验布置为课后作业均是对实验教学改革的有效手段。
总之,无论是初中化学实验内容还是形式,多样性与灵活性特征的并存,协助教师落实改革的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综合上文,我们了解到初中化学实验生活化、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点、明确实验目标、采用多样化的形式均是实现改革的有效手段。
当然,初中化学实验的改革应该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基准,这是一个长期的工程,教师应该彻底地转变实验教学理念,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打造优质的实验教学环境,使其为提升化学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化学素养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钱勤.基于生本理念的初中化学实验改进与创新的研究[D].苏州大学,.
[2]乔栋贤.基于创新教育的初中化学实验改进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
篇16:化学实验创新论文
摘要:化学实验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方法已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采用创新型教学法已成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必然趋势。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采用创新型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顺应时代潮流,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有效领略化学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关键词:初中化学;创新教学;策略
化学是初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而化学实验教学一直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难点,化学实验作为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和环节,是让学生有效理解化学知识的重要教学方法。
在实验中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积极利用大脑进行思考,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也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提高。
为了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彰显出创新美,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让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进行实验探讨,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传统的初中化学教学中,进行化学实验教学时,经常是教师先将实验演练一遍,学生再按照教师所操作的步骤,一步步模仿进行实验操作。
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会对教师产生依赖思想,在课堂上不愿发挥自己的主观意识进行思考,经常是教师说一步学生做一步,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了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适当放手,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对化学实验展开探索、研究,发挥集体的力量,让化学实验教学更具有创新性。
例如,在学习《制取氧气》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在给学生讲解了大概的实验步骤后,让学生根据前面所进行的一些实验来对“氧气的制取”这个实验进行操作。
教师可以事先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合理地对学生进行小组划分,使每一个小组内的学生能够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而各个小组间的学生可以形成一定的实力对抗,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得学生都积极投入到化学实验操作中。
在划分好小组后,教师可以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需要准备哪些实验器材、器材之间的搭配是怎样的、先后步骤是怎样的、由谁来进行实验操作、由谁来进行实验记录,等等。
通过学生之间的探讨不仅可以让学生对化学实验操作的步骤记忆得更深刻,还可以在探讨的过程中有效地激发每一位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得学生产生灵感的碰撞,充分彰显化学实验教学的创新美。
二、有效提高化学实验操作的安全性,为化学实验创新教学提供保障
化学实验需要学生具有极强的动手能力,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还需要学生细心,不能出现差错,因为稍有不慎就会引发意外事故。
为了让学生能够积极大胆地投入到化学实验的操作中,教师要有效提高化学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效地启发自己的大脑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学习《酸、碱的化学性质》的内容时,为了让学生对酸、碱的化学性质了解得更为透彻,一般都会采用化学实验法对他们进行检验,那么在学生操作这个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就要多对学生进行观察,使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严格按照实验步骤来进行操作,减少危险的发生。
同时当学生在完成一个步骤进行下一个步骤时,教师要督促学生将所用的实验器材洗干净,不然残留的实验品与另一种化学物质进行融合,可能会造成意外事故。
只有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下进行实验操作,学生的学习效率才会更高效,这样也有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利用多媒体提高化学实验教学效果,有效丰富学生的知识头脑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有时候因为课堂人数太多,当教师对学生进行实验演练的时候,无法有效地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可能导致有的学生在课堂中对教师的实验操作方法掌握得很清楚,有的学生却因为人多的缘故没有办法看清教师的具体实验操作。
为了满足全部学生的学习需求,全面促进集体学习效率的提高,教师在化学实验教学的时候可以将多媒体运用到化学课堂中,利用多媒体可以有效地丰富学生的知识头脑,让学生对化学知识掌握得更加全面。
例如,在学习《燃烧及其利用》这一章节的知识时,因为燃烧的实验操作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视频教学让学生了解燃烧应该具备哪些条件,丰富学生的认知。
在多媒体视频中对这个实验操作有更加详细的了解,这样不仅让学生有直观的视觉感受,也可以让学生对知识的了解更为透彻。
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在网上寻找一些相关资料,有效地对这一章节的内容进行扩充,引导学生掌握一些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头脑,也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
总之,创新是如今时代发展的一个主旋律,教师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有效彰显创新美不仅可以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也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发展得更为健全。
参考文献:
[1]常艳红.论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创新教学设计[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6(5).
[2]钱勤.浅谈初中化学实验改进与创新的策略[J].化学教学,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