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学论文 > 化学教学论文 > 高中化学新课改论文

高中化学新课改论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化学新课改论文,本文共13篇,方便大家学习。

高中化学新课改论文

篇1:新课改高中化学教学论文

新课改高中化学教学论文

新课改下怎样上好高中化学课

作者/范国溱

摘 要: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新课改下怎样上好高中化学课: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运用科学灵活的教学方法;加强实验课教学。

关键词:实验课教学;新型师生关系;教学方法

随着新课改理念的逐步深入与发展,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也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也有明确的要求:化学教学应该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目标。因此,作为一名新课改形势下的化学教师,应该尽快适应新时代的发展,积极转变传统教育教学模式,运用新颖的教学方法上好高中化学课。

一、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传统教学是以教师讲授知识为主,教师主宰课堂,教师按照自己的意愿组织教学,学生只能俯首倾听,任教师自由摆布,这样就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其实,我们的学生都是有感情、有思想、有个性的。英国著名的教育家欧文说:“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爱护,往往比他的专业修养和学问重要。”因此,教师应该积极转变角色,与学生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为此,我采取了这样的措施:

1.尊重、信任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基础

尊重、信任是对学生的一种鞭策、一种厚爱,学生在老师的尊重与信任下会更加充满信心。新课改精神要求我们教师以“育人为本”作为自己的教育宗旨,把学生当成有个性、有思想的人。特别是高中阶段的学生处于青春敏感期,他们的自尊心很强,很在意别人对他们的评价。因此,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时,我从不用粗暴简单的语言训斥学生,而是充分尊重他们的人格。同时,在教学中,我尽力给学生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积极给学生提供参与教学活动、发表个人见解的机会,并走入学生中间,与学生进行真诚地交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2.爱心是建立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关键

陶行知先生说:“要给学生营造一个适合他们身心健康与创新能力发展的环境,就应该与学生建立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那么怎样才能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那就是用爱关心学生,使学生真正体验到老师对他们的爱,这样学生才能敞开心扉与老师彼此对话。因此,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时,我尽最大可能地在学习上鼓励学生,在生活上帮助学生。

二、运用科学灵活的教学方法

高中化学教学应该从学科特点、学生实际出发,我们的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内容较多,学生很难理出头绪,而且记忆的东西多,学生很难清晰地记住。()何况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的化学知识不够系统,他们很难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思考问题,更不会联系身边熟悉的现象和事物思考问题。因此,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应该积极探索科学新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此,我采取了这样的措施:

1.利用学生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化学虽说是一门自然科学,只要我们教师精心设计形象、生动的教学过程,学生就会快乐地学到知识。例如,我这样设计高中化学第一课:上课伊始,我没有急于让学生打开课本,而是对学生说:“同学们,你们喜欢魔术表演吗?”现在,我就给大家表演一个小魔术,请同学们看好了,在同学们的一片欷[中,我拿出四个小烧杯(事先沾有无色的不同液体)放在桌子上,然后把一瓶无色的液体分别倒入四个烧杯中,这时奇迹就出现了,四个无色的杯子出现了红、黄、蓝、白四种不同的`颜色,所有的学生既惊讶又好奇。此时,我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说:“想知道其中的缘由吗?我们的化学课将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这样就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他们学好化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运用合作探究教学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瑞士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说:”知识来源于动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创设条件,促进学生主动实践、积极探索,让他们有动手、动脑的机会。新课改理念也强调”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的教育教学理念。因此说,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合作探究教学法,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因为在合作探究中学生就会积极思考,就会积极表现,就会主动学习。因此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时,我总是尽最大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化学知识。例如,在学习《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改善大气质量》等课时,我都成功地运用了合作探究教学法。

三、加强实验课教学

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因此,作为一名新课改形势下的教师,怎样在新课改引领下上好化学实验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我采取了这样的措施:

1.充分认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在化学教学中,我们教师必须彻底转变教学理念,积极改变以”重知识、轻实验“的错误思想。因此,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时,我这样教育学生:(1)实验可以让我们明白科学家发明、探索科学成果的过程;(2)实验能够培养我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3)实验能培养我们的创造能力等等。

2.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实验习惯,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因此,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时,我从这些方面培养学生的实验习惯:正确地使用实验仪器、规范实验操作过程、遵守实验规则、规范填写实验报告等等。

总之,新课改形势下的高中化学教学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实践、积极探索,运用科学灵活的教学方法,上好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课。

参考文献:

[1]孔秀芳。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上好化学实验课。实验教学与仪器,(12)。

[2]马文平。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如何通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来提高化学教学效率。新课程,.

(作者单位 贵州省剑河民族中学)

篇2: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评价探讨论文

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评价探讨论文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更新高中化学教学评价理念,加强对于高中化学教学评价的认识,促进高中化学教学评价多元化的发展.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化学;教学评价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新课改的需要,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采取新的教学评价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评价谈点体会.

一、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评价的内容

1.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的目标.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发现高中化学教学目标是否与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要求相同,从化学知识、方法以及技能等方面来体现.同时,要了解学生所掌握的化学基础知识方法和技能水平以及是否能够从多种角度对化学知识进行归纳与总结.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必须与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水平相互结合.

2.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的内容.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调整教学的内容和模式,加强师生互动交流.同时,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例如,在苏教版的化学知识专题中主要的内容是获得并且应用有机化合物“有机化学基础”,第二个单元是食品的有机化合物.而通过对于前一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对于有机化合物的概念已经有了基本的掌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于日常所见到的含有有机化合物的食物进行思考,并且对于此类食物是否存有有机化合物加以证明.

二、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评价的现状

1.在认识上存在误区.有些教师认识到开展高中化学教学评价的意义与重要性,但是依旧有些教师对于高中化学教学的评价在认识上存在一定的误区,其认为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开展化学教学活动,没有必要在教学评价活动上浪费过多的时间与精力,而且他们认为教学评价活动不能直接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所以,高中化学教学评价的安排非常不合理.

2.在时间上被限制.高中阶段是学生的学习压力比较大的阶段,学生要面临高考.在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的主要精力都放在教学活动上,并没有足够的条件和时间开展化学教学评价.有些学生虽然对化学教学持有一些建议和意见,但是却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讨论与评价.还有些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计划和教学任务,忽略了高中化学教学评价活动,进而导致无法发挥化学教学评价的作用.

3.没有完善化学教学体系.虽然有些教师对于化学教学的评价有一定的重视,而且留出了充足的时间进行化学教学评价活动,但是化学教学评价活动的效果却不容乐观.这是因为教师并没有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化学教学评价体系.教师虽然能够开展化学教学评价活动,但是没有建立一个先反馈再评价的体系,所以导致无法根据教学评价的结果对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模式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完善,使化学教学评价没有了原有的意义,还浪费了时间.

三、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评价的具体措施

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评价的具体措施主要有:第一,更新教师高中化学教学评价的理念.为了促进教师认识到化学教学评教的意义和重要性,相关部门要组织教师开展教学评价的理论培训,从而使教师正确认识教学评价的相关内容.在理论培训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人才的培养要求也要相应转变,要及时完善与创新教学评价的内容,可以让教师接受一些与教学发展相适应的化学教学评价的理论.学校也要意识到培训教师化学教学评价的理论的意义以及重要性,可以把学校的教学评价活动和其他的专业教学机构相互联系,一起开展各式各样的教学讲座.这样,教师能够重视化学教学评价,并且积极参加化学教学评价.第二,加强教师对于高中化学教学评价的认识.第三,促进高中化学教学评价多元化的发展.总之,在新课改背景下,加强高中化学教学评价,能够及时发现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促使教师及时改正并且探索创新出与学生学习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与应用恰当的化学教学模式.所以,新课程改革对于开展高中化学教学评价活动是很有必要的.比如,新课改前没有“正确使用化学用品”这一单元的学习,但是新课改后却加入了.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于化学认知的积极态度,还可以提高学生在使用化学药品时的安全性.所以,相关部门与教师要积极配合,全面地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重要的保障.

参考文献:

刘忠艳.探究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价[J].数理化学习(高三版),

篇3: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师角色转变探讨论文

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师角色转变探讨论文

摘要:化学作为一门描述性和理论性很强的自然科学,既无传神的形,又无诱人的情,只有繁多的物质名称,陌生的化学符号,难认的化学方程式以及元素,化合物的化学共性和个性的无穷无定牲,显得既单调又枯燥,似乎化学只能启迪人们对一切事物真谛作深邃冷静的理性思考,只能揭示物质的真实面目而不能显示其美,事实上,化学美是客观存在的,化学美具有美的严谨,有序,奇异,守恒,对称和律动特征。

关键词:新课改;化学;角色转变

随着新课改的大力实施,转变我们自身的角色变的越来越重要,下面我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谈转变自身角色的策略。

一、认知、传授给学生化学之美

化学结构美是化学物质美的内在反映和决定因素:如氯化钠的晶体是一个规则的立方体,每个钠离子周围有序的排列着六个氯子,而每个氯离子周围有序的排列着六个钠离子,这种对称排列,体现了美的和谐,有序和多样牲。从某种意义上讲,化学变化是化学美之源,化学物质美只是化学变化美的终极表现,百炼成钢,金属电镀以及烧石成灰(生石灰),石林奇峰,神州飞船的上天无不体现化学变化的美妙绝伦。化学思维创造离不开化学美,化学美不仅包括化学知识美,而且包括探求知识的过程和方法美。美育在陶冶人的心灵上能以形悦心、以情感人、以美引善、以美育人,所以我们说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化学教育中美育能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情感。化学学科中涉及许多大自然的天然景观和丰富的'矿藏,它们所展示的祖国壮丽河山,又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自然的情感,其效果远远超过单纯的说教。化学为现代社会奉献了数以千万种的新物质,这些新物质已进入千家万户,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而且,化学研究的各种高精尖材料大放异彩,推动着核能,宇航,信息等科技事业的发展,利用化学分子修补方法,治疗遗传病、精神病,用化学方法可以控制衰老,这是多么引人入胜的宽阔领域,多么瑰丽壮美,令人向往。

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不断探索

从教几年来,每年都会遇到了许多学生对化学充满了兴趣,但他们的成绩却一直不好,我们教师在新教材面前以前的经验和许多看法都要改变,如何与时俱进,用新的思想和符合新教材改革理念的新的教育方式来指导学生,让学生用新的思想来学习。首先教师和学生都要吃透新课改的精神和理念才能少走弯路。新教材体现了“活”、体现了培养学生动手的能力,轻视题海战术和死记硬背传统学习方式。所以学生应结合课本的内容在有条件的条件下可以多动手自己把化学的思想、化学的原理、化学的知识----体现在身边的一些活动中。

三、认识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与传统高中化学课程的“接受”式学习相比,新课程积极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在内容标准的“活动与探究建议”栏目中设置了大量的探究课题,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实验、调查咨询、查阅资料、交流讨论等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提出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结合有关的线索做出假设和猜想,自主设计实验和其他实践活动方案,借助模型、图表、反应式和定量方法等描述化学变化过程,使学生在探究实践中获得知识和技能,体验学习化学的乐趣。在各个课程模块中,突出强调了化学实验的作用,并对实验室建设提出了基本要求。在活动与探究建议中,许多案例涉及的文献资料来源于图书馆和计算机网络,这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提供了有效的途径。为帮助学生感受化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解决与化学有关的实际问题,课程标准从多个方面选取素材、提出课题,但还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在实践中还需充分关注学校的、社区的、工厂的多种资源,不断地开发、优化和利用好这些资源。

四、打好基础提高学习效率

不论教材如何改革、学习方法如何有效,扎实的基础是学好化学的前提条件。以前发现有很多学生的成绩很好,但一直不是出类拔萃,不能脱颖而出。如果仔细分析他们每次的讲义的话,都能发现他们在审题,书写方程式,化学符号很多方面有着各种各样的失误和错误,而且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对于这部分的学生的成绩的好坏就取决于他们的失误,如何避免或减少失误值得教师和学生好好深思,本人在教学中也积累了一些个人的经验,学生操作后有着不错的效果。如果要让学生能在以后不再出现曾经的错误,许多学生都学会了订正,但我发现许多问题学生是订正了一次又一次,这也说明订正是一种弥补知识不足的途径但效果并不理想。而我发现如果让学生做老师的话,坚持把每次的错误问题讲解给我听或讲给其他的同学听,如果他能把问题清晰、透彻地剖析给周围的人听,以后再遇到类似的问题他几乎都不会出错。其次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自己学会归纳和总结。以前我很喜欢把很多的知识总结好,在让学生记忆,结果时间一长学生是忘的一干二净,如果学生能自己动脑动手总结一些知识,效果是很明显的。例如有很多相似的概念: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价电子排布式、轨道表示式的区别,如果学生能通过查阅资料、相互交流和讨论把它们区别清楚的话,以后他们在这方面就几乎不会出错。类似的内容还有很多。

五、总结

以上是本人结合以往教学经验和对新教材教学中摸索出的一些看法,如何使教材更合理,使教学更符合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如何让学生学的更有价值和意义,转变教师的角色转变,需要老师和学生在教学中不断地摸索和进步。

篇4:新课改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价研究论文

新课改要求我们课堂教学活动必须要同教学评价结合起来,必须要重视课堂评价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科学且有效的教学评价不仅可以指导学生正确认知、自我弥补,还能帮助化学老师进行专业自测,提升化学技能和知识储备量。可以说,课堂评价是教学活动的指向标,积极课堂评价能够促进、调节、诊断以及激励教学行为。

1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意义

1.1激励学生进步,提升化学学习兴趣:好的评价会使人更好地进步,在学习中更是如此。化学课程是一门非常受高中生欢迎的学科。但是很多的学生不能完全理解老师的意思,学不会相关的知识。他们在化学课堂上不是认真听老师讲课,而是去走思或者开小差。课堂评价能够让学生了解到自己的不足之处,能够让学生查漏补缺,还可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化学的兴趣,提起学生探索化学的好奇心。

1.2及时反馈学生信息,提升教师教学效率:良好的评价能够提升化学老师的教学效率。老师的教学质量与学生的学习情况有着紧密地联系,课堂评价就可以很好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反馈的学习情况,老师就会对学生有一个更好地了解,然后去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内容。同时,根据学生对于老师的评价反馈,老师也能明确自身教学的优缺点,为今后的有效教学提供了现实依据。学习效率的提升自然会带动教师教学的提升。

1.3改善传统优劣生观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平时,几乎所有人都以分数为中心,评价学生好坏的方式也是成绩,经常忽视对他们的学习策略、态度以及其他各个因素的评价。积极的有效的评价有益于学生的健康发展。采取正确的评价方式和方法,能够对教学程序有效监督,能对教学起到积极导向作用。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评价可以体现教学信息,让学生找到适宜学习方式,促进老师改进教学。

2课堂教学评价实施建议

2.1深层次转变教学评价理念,采取引导性评价:高中化学老师要有引导性地去对学生进行评价。很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习惯会用一些“很好”“好”等一些平淡的词语来对学生进行评价,这样的课堂就好像是一个形式一样,显得特别严肃。有的老师对学生的结果不做任何反应,有的学生一节课下来会被老师表扬好多次,而有的学生老师连问都不问。这都不可以体现出评价在教学中的.作用。老师要深层次转变教学评价理念,采取引导性的话语去来吸引学生,去评价学生。这样的效果要比老师只是单一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好很多。同时学生也会在教师的引导下,对问题有一个更深入地研究,化学相关知识也能掌握地更多。

2.2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优化教学评价内容:传统的教学评价方法存在明显的不足与片面,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能力轻习惯的现象。这些弊端限制了学生化学素养的形成。每个老师都应该充分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与众不同的,片面的评价使学生不能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同时也难以发挥学生自身的潜在优势。例如在高中化学教堂教学中,要以实验探究能力、实践水平、化学知识储备量、灵活运用能力、举一反三能力等多个方面来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优缺点,正确利用评价来为学生指明方向。

2.3加大对化学老师课堂教学评价方式的培训:评价如何实施,如何让学生更容易接受也是每一个化学老师需要深思的问题。化学老师要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去进行课堂评价。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口语与眼神相结合,给学生肯定的眼神,告诉学生“你是最棒的”,让学生感到自己不是被冷落的人,让学生在亲历中感悟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促使学生有更大的兴趣去探求新知的奥秘;可以通过口语与手势相结合,通过手臂及拍掌的动态姿势来表达信息的方式,用手头语结合口头语,可以让自己的想法表现的更加明确;也可以通过口头语与其他语相配合等方式去进行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老师还可以通过自己的语言或者情感等一些方式来表达,用这样的方式去给那些不同学习层次水平的学生鼓励或者表扬,这样学生的心里就会对自己产生很大的自信,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化学课堂中来。

2.4教学评价要紧密联系生活:教学评价要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化学的发展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好处,也和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课堂评价也要与实际生活进行关联,让学生感到化学是很有实际用处的。这样学生才能好好地,踏下心来学习化学。

2.5创建课堂教学评价的文化氛围:高中化学课堂中要创建课堂教学评价的文化氛围,要将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以及学生互评连接起来,尽可能地展现积极评价的良好作用。学生自己评价能够让学生对自己的水平有个大致的了解,能够让能力稍微欠缺的学生变得更加努力。老师对学生的评价相对来说是最公正的,它能让学生看到自己真正的不足。学生互评能够让学生规范自身的行为,还能促进同学之间的友谊。这都对化学课堂的有效性的实现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3结束语

老师评价是新课改中的重要环节,它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实际学习情况,不断提升教学质量。老师要在实际教学中,要注重评价的合理性,科学性,多样性,将评价的积极作用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姚静.激励性评价的艺术性[J].学知报.2010.

[2]陈曦.小学英语域内课堂教学阶段性评价分析[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5.

篇5:新课改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体会论文

新课改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体会论文

通过这近两年的化学教学,我深深地体会到实施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我最大的感受,新课改最大的亮点就是让教法活起来,学生动起来,尤其是高中阶段。因此,高中化学教学寻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应是我们每位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现在我就新课程理念下,对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转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技能

教师的教学理念反映在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上,对教师的教育行为起决定性作用,是新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我觉得以下几点尤为重要:

(一)转换课堂角色。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对学生进行“满堂灌”教育。新课改则要求教师转变以往的教学理念,转换课堂角色。要求“以学生为本”,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不仅仅是教与学的简单过程,更是一种师生相互交流、积极互动的活动过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始终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创建师生平等互动的对话平台,在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师生互动中,进行合作学习、探究发现和创新,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

(二)尊重学生个性。新一轮高中化学课程改革力图体现“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基本理念,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促进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以及学生有个性地发展作为出发点,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

(三)拓展知识视野。新课改并不是解放了教师,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应有高深化学知识,还应广泛涉猎其他学科知识。新课标要求化学教师要有复合型的知识素养,也就是说,教师除了具备更加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具备:

①化学与STS相关的知识。当代化学教育发展的新方向是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联系,其核心是全面反映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与社会的联系使学生的视野与思维更加开阔。

②较丰富的化学史知识,通过化学史渗透科学方法论,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品德。

③结合教材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意识。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高度的创造精神。

(四)提高教学能力。目前,化学新课改教学的重点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此,教师应以先进的教育理念组织好自己的各项教学实践活动,包括教育教学过程的设计与操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课堂讲授能力、运用多媒体教学的能力、教学设计中的创新能力等。总之,要通过不断地学习,掌握新技能,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能力。

二、落实素质教育,提升化学素养

(一)加强课堂实验探究,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因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重点是实验的合作探究。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探究→得出结论→重建知识→能力形成。如在探究新制氯水的成分时,可先让学生根据质量守恒试着写出其中的一种生成物HCl,提出可能存在的离子,然后各小组讨论根据离子检验的知识设计实验,从而进行验证,最后得出结论。这样既使学生体验了科学探究的乐趣,也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保证化学新课程的有效实施。

(二)开展微型实验,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通过与生活相关的化学微型实验,学生能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既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三)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拓宽学生视野

化学与科学、生产、生活以及科技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开阔思路,综合运用化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分析解决有关问题。

三、整合知识结构,做好模块衔接

新教材分成必修模块和若干选修模块,模块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作为化学教师,首先要弄清楚这些模块之间的结构关系,然后再将这些内容有效地整合为完善的知识体系。化学教师在强化主干知识的同时,必须注意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的有机衔接,努力帮助学生在必修模块的基础上,建构合理的必修与选修相融合的认知结构。

《化学1》、《化学2》为必修模块,是所有高中生都须达到的基本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必修模块的教学中把握好知识的深广度,切忌套用旧观念、旧模式进行“一步到位”式教学,以致于既增加学生负担,又浪费课时。而选修模块旨在满足学生在不同学习领域、不同科目中加深和拓宽的学习内容。在对学生的层次要求上,是按照螺旋式设计的,以保证学生学习的不断递进。因此,在选修模块的教学中,教师则要指导学生学会构建化学知识网络,使学生在抽象、推理、归纳等应用过程中将化学知识结构化、系统化,从而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

四、重视学习方法指导,正确应对高考

新课程的学习方法,与以往的要求有所不同。为使学生学习好新教材,我们需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

(1)从听课、实验、观察、提问、记忆、总结等多方面进行指导;

(2)引导学生自我反省,多总结错题;

(3)知识建构网络化、类比化,提高记忆效率。

“立足基础知识、考查综合能力、体现课程改革”是当代高考试卷的考查重点,教师要据此关注课改下的命题模式,增强考试的适应性和训练的有效性、规范性。

高考试题十分重视学生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运用能力、创新能力的考查。纵观近几年的高考化学试题,我们不难发现,相当数量的基本题是课本基础知识的变形,加工和发展,充分体现出教材的示范性和典型性。因此,在习题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重基础、抓典型、破难点,注重培养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新知识的迁移能力。另外,在训练做题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重视答题的规范性,克服“眼高手低”的毛病。

总之,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是一门艺术,充满了挑战,呼唤着智慧。高中化学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落实素质教育,提高教学技能,使我们的化学教学更趋合理和有效。

篇6:新课改论文

新课改论文

当前的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推行新课程的主要场所还是课堂教学,而数学课堂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开发学生创新能力上,有它不要替代的重要作用。作为一名初中数学老师,目前面对这样两个现象:一是学生的学习成绩两级分化比小学阶段更为严重,后进生比例越来越大,学习效果越来越差,学生学习效果亟待提高;二是课堂教学变成了活动宣传片,尤其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常出现的“调子很高,也很热闹,但和者甚少”的现象,常让老师有一种“知音难觅”的遗憾味道。

所以,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如果确实是在想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确实是在想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办法,那么,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学会教学反思,逐步完善自己的教学艺术。通过数学课堂教学的经验,我认为数学教学反思,主要包括以下两大方面:

一、培养学生对“学”的反思

会解决问题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必由之路,培养学生把解决问题后的反思应用到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解决题后进行反思的习惯,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对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有作积极的作用。培养学生对解决问题后的反思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学生反思所解问题的结构特征和解决过程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创造性,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既有深度,又有广度。比如在完成解直角三角形“应用举例”的5个例题后,启发学生对5个题目的解题过程进行类比性反思,出示反思题目:请同学们再看看例题的解题过程,特别要注意在这些过程中相同方法的归纳概括,通过类比反思你能发现什么?在教师的引导下,同学们发现这几个题目表面虽有许多不同之处,但却有如下几点相同:⑴它们都有一个实际问题作背景;⑵都用到了方程的知识;⑶都用到了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⑷都用到了几何知识。在此基础上老师说:老师通过解这几个题的过程获得的反思与同学们相似,我的反思结论是它们都运用了同一个解题思维策略或同一个解题模式,就是实际问题几何化,几何问题方程化,而列方程的根据正好是刚学过的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这样就把几个例题的思考过程和解题过程统一成了下列模式(板书,并解释每个箭头的意义)通过对5个例题解题后的反思,学生对解决这类问题的思路更加清晰了,并对反思的对象和方法有了一些体会。

(二)培养学生反思所解问题的结论,并在反思过程中形成新的知识组块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敏捷性和深刻性,并促进知识的迁移,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例如:有这样一个问题:如图:AD是△ABC的高,AE是△ABC外接圆的直径。求证:ABAC=AEAD。在解完问题后,我引导学生对题目本质特征进行反思,发现此题的圆可以不画出来,因为任意三角形都有外接圆,其外接圆的直径则是客观存在的。直径的位置不一定要画在如图的位置,只要有三角形外接圆的直径出现,就应该有上述结论。通过对题目本质的领悟,再用自己的语言对习题进行概述就得到了“任意三角形的两边、第三边上的高,和它外接圆直径四个量中任知其中三个,就可以求得第四个”,通过对“三角形两边的积等于外接圆直径和第三边上的高的积”的反思,学生形成了求任意三角形外接圆直径的一种特殊方法性的知识组块,所以在一次公开课上,我口述完“已知三角形两边分别是3、6,第三边上的高为2,求三角形外接圆的直径”时,学生就能脱口说出正确答案是“9”,达到了促进了知识的正向迁移,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每捷性,提高了学生学习效果。

(三)培养学生反思作业的解题过程,并作为作业之后的一个反思栏。

这样能提高学生思维的批判性,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比如:孙静同学在解完“梯形ABCD中,点E是腰AB上一点,在腰CD上求作一点F,使CF:FD = BE:EA”之后在作业的反思栏内写道:“老师,如果E点在底边上,如何在另一底上找到F,我有一种方法,不知对否?作法,1. 连结AC; 2. 作EO // DC交AC于O; 3. 作OF // AB交BC于F。 AE:ED = BF:FC。”同时,另一位学生李晓勇在作业本中提出同样的问题,写道:“如果,在梯形ABCD中,点E是底边上一点,那么在另一底边找一点F,使AE:ED = BF:FC,应怎样找?”两位学生对同一个题目,提出了相同的问题,前者解决了问题,但不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述问题,后者虽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但能准确的描述问题,两位学生都良好的运用了直觉思维,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能力,我及时公布了两位的猜想,并鼓励他们的这种主动猜想的创新精神。公布之后,同学们反映强烈,并进行了的讨论,讨论中同学们思维得更加深刻,问题也得到了引伸,方法也出现了多种。第二天作业本交上来了,王梁同学对在讨论中提出的新方法给出了证明,他写道:“今天李晓勇说,已知梯形ABCD,E是底边的一点,延长腰交于F,连结EA交AB与G就是昨天孙静要找的点。我觉得他说的是对的;证明如下:(证明略)”我也即时公布了这位学生提供的对李晓勇发现的证明,并说,王梁同学能想到这种方法,正如他在反思中所说,是他对解过问题的反思在这里起了作用,因为作题时作了深刻反思,从而对做过的题目有深刻的印象,自然很容易想到这种方法,因此,同学们应向他学习,解题以后要养成习惯,多作反思。接下来的几天中,都有同学围绕着这个问题继续思考,并且有的同学还将此问题作了进一步引伸,如胡勇在反思中写道:“任意多边形,知道一边上一点,就可以由李晓勇方法,在其它任一边上找到一点,使与分得的线段的比等于这点分得的这边上的两条线段的比,只要先把多边形变成三角形后就行。对吗?”我批语道:“你已推广了李晓勇命题,很好,且你是对的,请试一试能不能给出证明”。

鼓励学生结合解题后的反思,提出问题,并将其指定为反思内容之一,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又能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情境,还能培养学生不断探索的精神,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保护和培养。这对学生“心态的开放,主体的凸现,个性的张显”是十分有益的。通过解题后对习题特征进行反思,用自己的语言或数学语言对习题进行重新概述,培养思维的批判性,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促进知识的正向迁移,思维的深刻性表现在通过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提示事物的本质特征,进而深入地思考问题,解完题后经常通过反思题目的特征,加深对题目本质的领悟,从而获得一系列的思维成果,积累属于个人的知识组块,有助于培养思维的批判性,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二、强化教师对“教”的反思

教师要加强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进而完善教师教学艺术。教师对“教”的反思具体如下:

(一)教学活动前的反思即备课阶段的反思

从目前教师备课的现状看,主要有两种不良倾向:一是照搬现成的教案,以他人的思想代替自己的思想,不考虑学生实际;二是有些老教师备课时过分依赖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不注重反思自己的经验,凭原有的经验设计教学。出现这种现象主要在于老师的“懒”。要克服这些问题,教师备课时先要对过去的经验进行反思,对新的教育理念进行反思,对学生现在的实际情况进行反思,对现在的教学条件进行反思,对现在的教学手段、教具、学具进行反思,从而使新的教学设计建立在对过去经验、教训和现在教育理念、教学条件反思的基础上。设计教学方案时,可自我提问:“学生已有哪些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怎样依据有关理论和学生实际设计易于为学生理解的教学方案”,“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会出现哪些情况”,“出现这些情况后如何处理”等,为自己的课堂教学做好准备。教学过程中的反思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不再是“人、物”关系,而是“我、你”关系;教师不再是特权式人物,而是与学生平起平坐的'一员;教学便是师与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的对话过程。在成功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应形成了一个“学习共同体”,他们都作为平等的一员在参与学习过程,进行心灵的沟通与精神的交融。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备课时,尽管教师会预备好各种不同的学习方案,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是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如学生不能按计划时间回答问题,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出现争议等,这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如何调整教学计划,采取怎样有效的策略与措施”,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

(二)在教学过程中反思

一是反思学习内容是否得到充分的展示,还需要在哪方面进行补充,师生在课堂上的交流对话和合作是否充分。课堂活跃不等于教学设计合理。有的教师设计活动一个接一个,学生积极踊跃地参加,课堂上热闹非凡,一派繁荣景象。但要问每个活动景象的用意,每个活动要达到的教学目的时,有的教师竟说不出个所以然,存在为活动而活动的倾向,因此,教师必须围绕教学目的进行教学设计。二是反思教学过程是否适用所有学生,是否还有学生不适应,怎么引起学生参与教学。课堂回答问题活跃不等于思维活跃,教师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精心设计,启发学生积极有效的思维,从而保持课堂张力。三是反思自己对知识的准备和课前的教学设计方案是否合理。特别在导入新课时,要设法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再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学生只有经过了思考,教学内容才能真正进入他们的头脑。同时,教师也应清楚地认识到提倡教学民主不等于不要教学秩序。有时,在课堂上学生的热情被激发出来,个个争先恐后发言,课堂秩序较为混乱,教师怕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不敢进行有效管理,课堂的有效时间被白白地浪费掉了。因此,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时,也应妥善地加以管理,使课堂教学秩序有利于教师“教”和学生的“学”,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并加强学生合理表达自己观点的训练。

(三)教学实践活动后的反思

教师课后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进行思考性的概括,对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和学生的表现及教学的成败进行梳理,教学的结果如何?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是否学会了学习?因为“教会”不只是提供给学生某种学习方法,让学生按照一定的步骤、程序去学习,而且应设法让学生多体会和感悟,引导学生总结对他们自己适宜的学习方法,经过自己感悟出来的方法对学习者来说才是管用的、好用。

篇7:高中化学论文

摘要:使用化学用语不规范,描述实验现象不准确,不单单是学生学好化学的障碍,也是学生考试失分的重要原因.影响学生规范能力的因素是多种的,本文主要从教师层面分析,并探究可行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规范 化学复习细节

无论高考还是平时测验,由于化学用语的表达不规范使考生失分的现象十分惊人,如将硫酸铝钾的化学式写成“KAlSO4”;如何检查某溶液中含有Fe3+ 很多学生是这样表达:加KSCN溶液;有些化学方程式不配平,条件状态未注明等等,这些学生明明能知道答案,但却会而答不全,会而答不对,而导致不必要的失分.高考越来越强调化学用语的规范表达,所以在总复习过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视化学用语的规范表达.

不少教师认为:学生规范能力的养成关键是在新授课中,高三学生已有一定的化学知识,对错误也是根深蒂固,再谈规范已为时过晚.笔者通过实践认为:若教师在高三复习课中重视以下几方面的细节,规范教育将为时不晚.

搞统计,作诊断,明重点――符合目的性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教师必须要了解学生,从学生的作业,试卷总结出他们哪些方面存在不规范,分析造成不规范的原因,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有针对性,而且高三复习时间紧张,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对症下药,复习课才会更有效.

例如有机化学题答题中的不规范主要表现为:

1,错别字方面:将酯化反应写成“脂”化反应,消去反应写成“消化”反应,羧基写成“酸”基,苯写成“笨”,碳碳双键写成“炭炭”双键等.

2,化学方程式方面:分不清反应是用“=”,“”还是“→”,一般的无机化学反应用“=”,可逆反应,弱酸,弱碱的电离用“”,有机化学反应用“→”;没有注意生成物中“↑”和“↓”的正确使用;反应条件写错或漏写,反应漏写无机“小分子”,酯化反应的生成物漏写“水”;用分子式代替结构简式.乙醇脱水生成乙烯,这是一个很普通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发现比较典型的错误反应式有:

①C2H6OC2H4↑+H2O

②C2H5OHCH2=CH2↑+H2O

③C2H5OH CH2=CH2+H2O

④CH3CH2OHCH2=CH2↑+H2O

⑤CH3CH2OHCH2=CH2

3,有机物结构简式表达不正确:原子间的连结方式易写错位,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等官能团不要简化,如COOHCH2CH2OH(羧基连接错),CH2CH2 (少双键);缺氢少氢现象严重等.

4,描述实验现象不全面:如怎样鉴别分子中有醛基 大多同学回答是,加新制的氢氧化铜(少了具体的操作和现象).

二,精语言,求规范,给方法――讲究示范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因为教师教书育人,言传身教,能起到感化学生的作用,学生尊敬老师,常模仿教师的言行,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如何操作进行实验,学生就按怎样的操作来做实验;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如何书写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学生就按怎样的方式进行书写.因此,为培养学生的.规范能力,教师不仅要严格要求学生,而且还得严格要求自己,做到教学语言示范化,使学生有样可学.具体来说有以下做法:

1,教师的语言表达要严谨,科学,准确

教师的语言应具有科学性,启发性,教育性和艺术性,做到准确,简练,有条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运用准确,科学的语言表达各种概念,原理和理论.例如“1摩尔水是18克”的说法就不够科学,而应该说“ 1摩尔水分子的质量是18克”.又如有的教师在说有机分子式时,将“碳”元素读成英文字母“C”,这种不科学的语言表明,化学教师注意严格的化学标准语言表达的训练是十分必要的.

在进行实验操作教学时,教师不仅要作出正确的操作示范,而且同时要用准确规范的化学语言进行表达.例如,不能把“试管”说成“玻璃管”,不能把“蒸馏水”说成“清水”.另外教师必须语言精练,言简意赅,做到字字句句都有目的,如“取少许溶液于洁净试管中”,焰色反应操作“取洁净的铂丝蘸取待测物”.

2,教师在板书时要规范

①规范书写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

化学用语是国际统一规定的化学文字,它使用简便,又能表达确切的科学涵义;它具有形象直观,词简意赅的特点,既抽象,又严密.教师要规范使用化学用语,符号,书写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时笔画端正,不连笔书写,注意字母的大小写;并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受到规范的,严格的教育和影响,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知识.而不要以为高三学生是无所谓的,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模仿性是与生俱来的,其模仿能力也是很强的,高三学生也不例外.如在书写有机结构简式时,教师为了快速只写碳链:C4H10的同分异构体有C-C-C-C, C-C-C,而学生则在不经意间受到了这种“示范”的影响,在考

C

试中就只写碳链而不配上氢.

②规范,完整写出解题过程和格式

有些教师对化学习题的解答特别是书写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高三复习重要是对知识的梳理,教会学生方法和解题思路,而不必板演解题的过程;要么嫌麻烦,有意或无意的存在“偷工减料”的情况.

如(06全国I)由硫酸钾,硫酸铝和硫酸组成的混合溶液,其pH=1,c(Al3+)=0.4 mol・L-1,c(SO42-)=0.8 mol・L-1,则c(K+)为

A.0.15 mol・L-1 B.0.2 mol・L-1 C.0.3 mol・L-1 D.0.4 mol・L-1

笔者在一个班级详细板演解题过程:

已知pH=1,所以c (H+)=0.1 mol・L-1

根据电荷守恒有:c (H+)V+3 c(Al3+)V+ c(K+)V=2 c(SO42-)V

c (H+) +3 c(Al3+) + c(K+) =2 c(SO42-)

c(K+)=2 c(SO42-)―c (H+) -3 c(Al3+)

=2×0.8 mol・L-1 -0.1 mol・L-1-3×0.4 mol・L-1

=0.3 mol・L-1

结果可想而知:在板演过班级的学生基本能运用电荷守恒来解决这类问题,而没有板演的班级,仍有一部分学生不会做.所以,教师“多讲”不如“多写”,把整个解题过程在黑板上板书,使学生加深印象,培养学生规范的同时,更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建构语言表达的有关模式

很多情况下,学生已经具备了解决问题的知识,却不能将知识组织起来,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这是因为学生头脑中缺乏必要的句法结构,根据语法启动理论,需要教师帮助他们去建构语言表达的有关模式,给学生提供模仿,学习的范本,突破典型的问题.

例如:怎样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答案:用试管分别取样,向试管中分别滴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原溶液是稀硫酸,无明显现象的是稀盐酸.

有关物质鉴别的问题的语言表达模式是:

如不这样强调,学生往往说成:向溶液中加入氯化钡,稀硫酸生成白色沉淀,稀盐酸没现象;或就回答加氯化钡.

又如,描述出稀HNO3 与Cu片在烧瓶中反应的现象

答案:Cu片逐渐溶解(固体),表面有气泡产生(气体),溶液变为蓝色(液体),烧瓶上方出现红棕色(气体).学生往往只写了其中一方面,教师要强调回答实验现象通常应从固体,液体,气体各方面观察,做到全面规范地表达.

实验现象描述的表达模式:

溶液:1,颜色由…变成… 2,液面上升或下降(形成液面差)

3,溶液变混浊 4,生成(产生) …沉淀 5,溶液发生倒吸

全 6,产生大量气泡7,有气体从溶液中逸出 8,有液体溢出

固体:1,固体表面产生大量气泡 2,固体逐渐溶解

面 3,固体体积逐渐变小(变细)4,颜色由…变成…

气体:1,生成…色气体 2,气体由…色变成…色

3,先变…后…(加深,变浅,褪色)4,色味

语言表达的模式,经过强化以后,被学生掌握,根据语法启动理论,今后如学生要表达类似的问题,他们会自动生成语法,产生相应的句法结构,组织出合理的句子.

三,创情景,激动机,唤欲望――增强情趣性

新课程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师要创造各种有利情景,寓教于乐,利用丰富多彩的活动采用各种形式加强练习,对学生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的训练,动手写,动嘴说,以提高说,写的能力, 使学生形成技巧熟练化学用语.

1,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给学生“说”的机会

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看过多遍不如教上一遍,其主要原因是“说”在起作用,从理论上讲是通过“说”对知识做了“精制”,所以记得牢.因此,教师在复习中可以通过口头提问,板书口述,转译,学生讨论等做法,为学生提供“说”的机会,使学生在“说”的同时,提高了语言表达的规范性.

例如,有这样一个问题:新制氯水为什么要用棕色瓶保存

正确的回答是:“防止氯水中的次氯酸见光分解”.而有学生却这样回答:“见光分解”.这样的回答很不具体,很不准确.教师可引导其他学生对其进行评价,然后及时纠正学生在表达过程中不准确或错误的地方.

2,回归课本,给学生“读”的机会

在人们的观念中只有语文,外语等文科知识需要“读”,像物理,化学等理科知识只要看懂,理解就可以了,其实这是一个误区,知识的载体--教科书,是教师传播知识的工具,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同时它又是学习化学语言很好的范本,通过读化学书,学生不仅可以掌握大量的化学术语,化学习惯用语,积累“化学词汇”,还可以学习化学语言的表达习惯,表达模式.比如,怎样描述物质的性质,怎样叙述实验操作步骤等.化学用语的知识点,考点几乎全部出自课本,“年年题不同,岁岁题相似”.

在学生不会,争议,困惑时,教师引导学生要回归课本.如浓硫酸沾在皮肤上怎么办 先用“毛巾”还是直接“水冲” 人教版化学必修第一册第130页倒数第二段,明确指出“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3,多种渠道,给学生“写”的机会

俗话说,好记忆不如烂笔头.好多教师认为上课时间紧张,练不如讲,教师认为讲清楚了,学生肯定会了.其实学生只知意思,而不会用学科语言规范表达.教师从严要求,营造各种环境,激励学生多写,在书写中总结经验,形成规范.不但在课堂上要求“写”,课后要有针对性的练习,在每一次练习或考试后,都要及时反思,及时纠正,究错,对差错做出深入的分析,找出错误的根源,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回头进行反思,确保在考试中做到“错过的不再错,会做的不失分”.

4,巧用“错本”,给学生“练”的机会

错本,是教师将学生所犯的错误摘录出来的范本.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该资源,可改编成选择题等形式,作为例题或练习给学生练习,让学生能深刻认识到错误.

例在讲PH试纸的使用时,教师结合学生以前练习的错误,编了这道题:

测定白醋的PH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用玻璃棒蘸取少许白醋 B.用玻璃棒蘸取滴在试纸上

C.用玻璃棒蘸取少许白醋滴在PH试纸上

D.

篇8:高中化学论文

高中化学论文 -论文

摘要:使用化学用语不规范,描述实验现象不准确,不单单是学生学好化学的障碍,也是学生考试失分的重要原因.影响学生规范能力的因素是多种的,本文主要从教师层面分析,并探究可行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规范 化学复习细节

无论高考还是平时测验,由于化学用语的表达不规范使考生失分的现象十分惊人,如将硫酸铝钾的化学式写成“KAlSO4”;如何检查某溶液中含有Fe3+ 很多学生是这样表达:加KSCN溶液;有些化学方程式不配平,条件状态未注明等等,这些学生明明能知道答案,但却会而答不全,会而答不对,而导致不必要的失分.高考越来越强调化学用语的规范表达,所以在总复习过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视化学用语的规范表达.

不少教师认为:学生规范能力的养成关键是在新授课中,高三学生已有一定的化学知识,对错误也是根深蒂固,再谈规范已为时过晚.笔者通过实践认为:若教师在高三复习课中重视以下几方面的细节,规范教育将为时不晚.

搞统计,作诊断,明重点——符合目的性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教师必须要了解学生,从学生的作业,试卷总结出他们哪些方面存在不规范,分析造成不规范的原因,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有针对性,而且高三复习时间紧张,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对症下药,复习课才会更有效.

例如有机化学题答题中的不规范主要表现为:

1,错别字方面:将酯化反应写成“脂”化反应,消去反应写成“消化”反应,羧基写成“酸”基,苯写成“笨”,碳碳双键写成“炭炭”双键等.

2,化学方程式方面:分不清反应是用“=”,“”还是“→”,一般的无机化学反应用“=”,可逆反应,弱酸,弱碱的电离用“”,有机化学反应用“→”;没有注意生成物中“↑”和“↓”的正确使用;反应条件写错或漏写,反应漏写无机“小分子”,酯化反应的生成物漏写“水”;用分子式代替结构简式.乙醇脱水生成乙烯,这是一个很普通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发现比较典型的错误反应式有:

①C2H6OC2H4↑+H2O

②C2H5OHCH2=CH2↑+H2O

③C2H5OH CH2=CH2+H2O

④CH3CH2OHCH2=CH2↑+H2O

⑤CH3CH2OHCH2=CH2

3,有机物结构简式表达不正确:原子间的连结方式易写错位,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等官能团不要简化,如COOHCH2CH2OH(羧基连接错),CH2CH2 (少双键);缺氢少氢现象严重等.

4,描述实验现象不全面:如怎样鉴别分子中有醛基 大多同学回答是,加新制的氢氧化铜(少了具体的操作和现象).

二,精语言,求规范,给方法——讲究示范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因为教师教书育人,言传身教,能起到感化学生的作用,学生尊敬老师,常模仿教师的言行,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如何操作进行实验,学生就按怎样的操作来做实验;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如何书写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学生就按怎样的方式进行书写.因此,为培养学生的规范能力,教师不仅要严格要求学生,而且还得严格要求自己,做到教学语言示范化,使学生有样可学.具体来说有以下做法:

1,教师的语言表达要严谨,科学,准确

教师的语言应具有科学性,启发性,教育性和艺术性,做到准确,简练,有条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运用准确,科学的语言表达各种概念,原理和理论.例如“1摩尔水是18克”的说法就不够科学,而应该说“ 1摩尔水分子的质量是18克”.又如有的教师在说有机分子式时,将“碳”元素读成英文字母“C”,这种不科学的语言表明,化学教师注意严格的化学标准语言表达的训练是十分必要的.

在进行实验操作教学时,教师不仅要作出正确的操作示范,而且同时要用准确规范的化学语言进行表达.例如,不能把“试管”说成“玻璃管”,不能把“蒸馏水”说成“清水”.另外教师必须语言精练,言简意赅,做到字字句句都有目的,如“取少许溶液于洁净试管中”,焰色反应操作“取洁净的铂丝蘸取待测物”.

2,教师在板书时要规范

①规范书写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

化学用语是国际统一规定的化学文字,它使用简便,又能表达确切的科学涵义;它具有形象直观,词简意赅的特点,既抽象,又严密.教师要规范使用化学用语,符号,书写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时笔画端正,不连笔书写,注意字母的大小写;并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受到规范的,严格的教育和影响,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知识.而不要以为高三学生是无所谓的,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模仿性是与生俱来的,其模仿能力也是很强的,高三学生也不例外.如在书写有机结构简式时,教师为了快速只写碳链:C4H10的同分异构体有C-C-C-C, C-C-C,而学生则在不经意间受到了这种“示范”的影响,在考

C

试中就只写碳链而不配上氢.

②规范,完整写出解题过程和格式

有些教师对化学习题的解答特别是书写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高三复习重要是对知识的梳理,教会学生方法和解题思路,而不必板演解题的过程;要么嫌麻烦,有意或无意的存在“偷工减料”的情况.

如(06全国I)由硫酸钾,硫酸铝和硫酸组成的混合溶液,其pH=1,c(Al3+)=0.4 mol·L-1,c(SO42-)=0.8 mol·L-1,则c(K+)为

A.0.15 mol·L-1 B.0.2 mol·L-1 C.0.3 mol·L-1 D.0.4 mol·L-1

笔者在一个班级详细板演解题过程:

已知pH=1,所以c (H+)=0.1 mol·L-1

根据电荷守恒有:c (H+)V+3 c(Al3+)V+ c(K+)V=2 c(SO42-)V

c (H+) +3 c(Al3+) + c(K+) =2 c(SO42-)

c(K+)=2 c(SO42-)—c (H+) -3 c(Al3+)

=2×0.8 mol·L-1 -0.1 mol·L-1-3×0.4 mol·L-1

=0.3 mol·L-1

结果可想而知:在板演过班级的学生基本能运用电荷守恒来解决这类问题,而没有板演的班级,仍有一部分学生不会做.所以,教师“多讲”不如“多写”,把整个解题过程在黑板上板书,使学生加深印象,培养学生规范的同时,更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建构语言表达的有关模式

很多情况下,学生已经具备了解决问题的.知识,却不能将知识组织起来,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这是因为学生头脑中缺乏必要的句法结构,根据语法启动理论,需要教师帮助他们去建构语言表达的有关模式,给学生提供模仿,学习的范本,突破典型的问题.

例如:怎样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答案:用试管分别取样,向试管中分别滴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原溶液是稀硫酸,无明显现象的是稀盐酸.

有关物质鉴别的问题的语言表达模式是:

如不这样强调,学生往往说成:向溶液中加入氯化钡,稀硫酸生成白色沉淀,稀盐酸没现象;或就回答加氯化钡.

又如,描述出稀HNO3 与Cu片在烧瓶中反应的现象

答案:Cu片逐渐溶解(固体),表面有气泡产生(气体),溶液变为蓝色(液体),烧瓶上方出现红棕色(气体).学生往往只写了其中一方面,教师要强调回答实验现象通常应从固体,液体,气体各方面观察,做到全面规范地表达.

实验现象描述的表达模式:

溶液:1,颜色由…变成… 2,液面上升或下降(形成液面差)

3,溶液变混浊 4,生成(产生) …沉淀 5,溶液发生倒吸

全 6,产生大量气泡7,有气体从溶液中逸出 8,有液体溢出

固体:1,固体表面产生大量气泡 2,固体逐渐溶解

面 3,固体体积逐渐变小(变细)4,颜色由…变成…

气体:1,生成…色气体 2,气体由…色变成…色

3,先变…后…(加深,变浅,褪色)4,色味

语言表达的模式,经过强化以后,被学生掌握,根据语法启动理论,今后如学生要表达类似的问题,他们会自动生成语法,产生相应的句法结构,组织出合理的句子.

三,创情景,激动机,唤欲望——增强情趣性

新课程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师要创造各种有利情景,寓教于乐,利用丰富多彩的活动采用各种形式加强练习,对学生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的训练,动手写,动嘴说,以提高说,写的能力, 使学生形成技巧熟练化学用语.

1,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给学生“说”的机会

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看过多遍不如教上一遍,其主要原因是“说”在起作用,从理论上讲是通过“说”对知识做了“精制”,所以记得牢.因此,教师在复习中可以通过口头提问,板书口述,转译,学生讨论等做法,为学生提供“说”的机会,使学生在“说”的同时,提高了语言表达的规范性.

例如,有这样一个问题:新制氯水为什么要用棕色瓶保存

正确的回答是:“防止氯水中的次氯酸见光分解”.而有学生却这样回答:“见光分解”.这样的回答很不具体,很不准确.教师可引导其他学生对其进行评价,然后及时纠正学生在表达过程中不准确或错误的地方.

2,回归课本,给学生“读”的机会

在人们的观念中只有语文,外语等文科知识需要“读”,像物理,化学等理科知识只要看懂,理解就可以了,其实这是一个误区,知识的载体--教科书,是教师传播知识的工具,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同时它又是学习化学语言很好的范本,通过读化学书,学生不仅可以掌握大量的化学术语,化学习惯用语,积累“化学词汇”,还可以学习化学语言的表达习惯,表达模式.比如,怎样描述物质的性质,怎样叙述实验操作步骤等.化学用语的知识点,考点几乎全部出自课本,“年年题不同,岁岁题相似”.

在学生不会,争议,困惑时,教师引导学生要回归课本.如浓硫酸沾在皮肤上怎么办 先用“毛巾”还是直接“水冲” 人教版化学必修第一册第130页倒数第二段,明确指出“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3,多种渠道,给学生“写”的机会

俗话说,好记忆不如烂笔头.好多教师认为上课时间紧张,练不如讲,教师认为讲清楚了,学生肯定会了.其实学生只知意思,而不会用学科语言规范表达.教师从严要求,营造各种环境,激励学生多写,在书写中总结经验,形成规范.不但在课堂上要求“写”,课后要有针对性的练习,在每一次练习或考试后,都要及时反思,及时纠正,究错,对差错做出深入的分析,找出错误的根源,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回头进行反思,确保在考试中做到“错过的不再错,会做的不失分”.

4,巧用“错本”,给学生“练”的机会

错本,是教师将学生所犯的错误摘录出来的范本.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该资源,可改编成选择题等形式,作为例题或练习给学生练习,让学生能深刻认识到错误.

例在讲PH试纸的使用时,教师结合学生以前练习的错误,编了这道题:

测定白醋的PH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用玻璃棒蘸取少许白醋 B.用玻璃棒蘸取滴在试纸上

C.用玻璃棒蘸取少许白醋滴在PH试纸上

D.先将PH试纸湿润,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少许白醋滴在PH试纸上

E.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少许白醋滴在PH试纸上,然后与比色卡对照读数

抓本质,提能力,培规范——突出实效性

学生学习化学用语,记忆负担是较重的.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理解化学用语的含义,把符号,图式与物质的特征,化学反应发生和现象结合起来,以丰富联想为线索,减少机械记忆,增加理解记忆,从而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提高记忆效率.

如装置气密性检查的教学:笔者第一次用“先总结再练习”方法教学.

设问:如何检查下列装置的气密性

图1 图2

教师总结,图1用加热法:将导气管放入水中,给气体发生装置微热,若不漏气将观察到:导气管末端有气泡产生,停止微热后导气管末端有一段倒吸的水柱 关键词为“浸液,加热,冒泡,水柱”.图2用液压法:塞紧塞子,关闭活塞,通过长颈漏斗向试管中注水至漏斗中液面与试管中液面形成高度差,一段时间内不变,则证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关键词“关塞,加液,静置,液面”.

练习:请检查下面装置的气密性

图3 图4 图5

对图3学生的回答:用酒精灯加热,导管口有气泡产生,撤掉酒精灯有水柱产生;或到入水,形成液面差则气密性良好.图4,5他们无从下手.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学生没有理解本质,只是强化记忆,易混淆,新情景就不会运用.

于是笔者改变教学方法,即“给出两种方法——对比分析——总结——应用”.但用同样的习题,在对比分析上化了较多时间,引导学生思考:影响气体体积有哪些因素 两种方法有何共同点 何时检查 让学生在思考讨论中得出:首先形成密封体系(通过关塞或加水实现,所有的出气口均要关闭,但只有一头是“软”关)然后改变条件(温度或体积),使定量气体在前后有压强的改变,在“软”关一头产生明显现象,以达到检查气密性的目的;且检查气密性均在装药品前.这样学生明白其本质就是利用压强差,不管是何种装置,都是这样的.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对图3,4,5都能轻松回答,在以后的练习,考试中,学生都能规范表达,因为他们理解了实质.

细节决定成败,在倡导“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的新课程理念下,学生所学知识的难度要求普遍降低,但对解题的规范,实际的动手规范等细节方面的要求却逐步提高.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其规范的教学会使学生受益终身,教师应本着严谨治学的态度,注重教学各环节的规范性,使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邹庆根. 化学教师应加强语言文字修. 化学教学. .1

[2] 黄延旭. 规范化学用语 提高学科素质. 河北理科教学研究. 2006.3

[3] 江会照. 从“首因效应”看化学课堂教学的规范性 .化学教学2006 .8

[4]彭辉. 中学化学语言的初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7

篇9: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心得

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已有一年,在走入新课程的这段时间,我们是否对自己以往的教学思想和方法、行为进行了反思?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借助于行动研究,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思考,对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回顾,运用教学标准要求不断检验自己,追求的是教学全过程的合理性。教学反思是学生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对于化学教师而言,进行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建立科学的、现代的教学理念,并将自己新的理念自觉转化为教学行动;有助于提高教师自我教育意识,增强自我指导、自我批评的能力;有助于充分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对教学实践的判断、思考和分析能力,从而进一步完善比较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有助于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试图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桥梁,促进教师由经验型教师向学者型教师转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教学反思:

一、教学观念的反思

教学方法的改革,首先是教学思想的改革。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训练,现在仍有许多学校强调学生的任务就是要消化、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把学生当作灌输的对象、外部刺激的接受器,甚至连一些化学实验现象都只是教师的口述,而不给他们亲自动手或观看演示实验的机会。这就导致我国绝大多数学生逐渐养成一种不爱问、不想问“为什么”、也不知道要问“为什么”的麻木习惯。《纲要》中明确提出:“改革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十分注重追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关注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此在新课程付诸实施中,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要新,决不能守旧。

二、教学方法的反思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应抛弃原先那种“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的怪圈。实验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手段,可以提高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培养动手能力。化学教师应想方设法多做演示实验,改进实验,有条件的话让学生自己多做实验。在现代化学教学中,学生喜爱的教学手段是多媒体CAI动画、录像和化学实验,我们可选择教材中的一些典型章节,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录像教学。有很多教师未曾使用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他们觉得制作课件比较麻烦,在课后花的时间较多,其实有时我们使用多媒体,可以增加教学内容和教学信息,使抽象的化学问题简单化、使静态的理论动态化,从而化难为易。

例如,在讲到原子结构时可以用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小球分别代表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然后制成动画,模拟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通过闪烁的方式及叠加的手段,展现电子云的特征。在比较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这两个概念时,动画模拟甲烷和氯气如何断键,氯原子与碳原子形成新键;乙烯中碳碳双键断裂,两个氯原子分别接到两个碳原子上,通过动画形象直观地展示了两个不同的反应机理。特别是有机化学部分,有机化学反应多,内容琐碎,每次讲新课之前利用多媒体回顾上次所讲内容,温故而知新。借助于录像教学,既保证学生的安全,又保护环境,还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苯与液溴在铁粉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由于液溴取用过程中会有溴蒸汽挥发出来,可采用录像技术进行演示,同时对操作注意点进行局部放大,加上旁白介绍,使学生不仅能理解“为什么这样操作”,更能体验正确的操作,而且避免了液溴毒性的侵害。

三、教学过程的反思

1. 化学实验的反思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未必要按部就班,例如在做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时,笔者见有教师作如下改进,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的浓HCl和稀HCl,同时放进大小相同的Zn粒,迅速塞好带玻璃管的橡皮塞(玻璃管上端系一塑料袋,袋内不留空气),2分钟后,盛有浓HCl的试管上的塑料袋可膨胀70~80 mL,而盛稀HCl的试管上的塑料袋却膨胀不到10 mL,经过改进,实验可见度大,对比性强,定量性好,需要说明的问题简单明了。关于“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一课中,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使气球变大,这个实验因为气体的压强太小或因为气密性不好,因而很难看到明显的现象,也可进行如下改进,在两个量筒中加入等体积、等物质的量的盐酸,再滴入几滴洗涤剂,用等物质量的NaHCO3、Na2CO3加入量筒中,产生的CO2使洗涤剂产生大量的泡沫,可以通过泡沫上升的快慢和高度来判断反应速率的快慢和产生CO2的量的多少。改进实验,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创设探究情景,激发学生探究情趣。

2.作业布置的反思

当地学校大都以江苏教育版为新课程版本。预习作业有课本中的“活动与探究”、“问题解决”、“交流与讨论”;复习巩固作业有课本中的“练习与实践”,一专题下来可以做“本专题作业”,这些书本习题作为教材的一部分是我们学习的精华,要充分重视,教师还要详细讲解。有些学校精心选编试题,控制难度,提高练习的效率和准确性,课堂上使用的学案相当好,包括学习目标、已有知识、问题探究、课外习题等小模块。当然最配套的是教师自己精心设计的习题或试卷,题量不要太多,题目要精选,紧扣教材,切合学生实际,兼顾学生差距。

3.公开课的反思

经过教师的精心安排,公开课很“成功”,一节课表面上看来条理清楚、精彩圆满,师生配合默契、问答巧妙,学生似乎个个聪明机智,根本不需教师的启发诱导。公开课应该求真务实,多一点本色,少一些粉饰。化学公开课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正确把握学科特点,遵循教学规律,选择合适教法,才能实现优质高效的目标,扎扎实实地推进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

四、教学反思的方法

教学反思要求教师保持敏感而好奇的心灵,要求教师经常地、反复地进行反思,要求教师选择多种教研方法进行反思。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笔者试做些初步探讨:

1.教学后记反思法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是教学科研的丰富材料及实践基础。教师应依据教师职责和新课改的要求,坚持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回顾与思考、反省与检点,并通过文字形式把它记录下来。对每堂课的整个过程回忆再现,思所得,发扬长处,发挥优势;思所失,汲取教训,弥补不足;思所疑,加深研究,解惑释疑;思所难,突破难点,化难为易;思创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一般思考容易淡忘,而能把实践经验积累下来,加深自己对教学典型事例的思考记忆,持之以恒,必能把经验“点”连成“线”,最后铺成“面”,形成自己的教学“体系”,这是教师专业化成长过程中的宝贵“财富”。

2.观摩公开课

通过观摩别人的公开课,分析别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来反观自己的教学行为,是教学反思的一条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听名教师或专家讲课,观看优质课例,对照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比较,找出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制定自己新的发展点。特别是同事之间互相听课、不含有考核或权威指导成分,自由度较大,通过听课者对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写下详细、具体的听课记录,在课后与授课教师及时进行交流和分析,推动教学策略的改进,这在无形中会促进化学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

3.借鉴他人意见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应该通过与同事、同行交流,对教学设计的依据、基本教学过程、富有创意的素材或问题等进行交流,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4.案例研究法

“所谓案例,其实就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典型事析,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故事,是对事件的描述”。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在《金属钠的性质和应用》课堂教学中,笔者一开始做了“滴水生火”实验,这时学生十分惊奇,议论纷纷,水可以用来灭火,怎么生火?然后引入“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来学习的金属钠”,学生很想知道钠是怎样的一种物质。接下来通过学生分组实验,使学生掌握了钠与氧气、水、盐溶液的反应。再通过投影进行问题讨论:为什么钠保存在煤油中?钠在自然界中以什么形式存在?实验时为什么钠不能用手直接拿?“滴水生火”的原因是什么?如果钠燃烧起来,能用水扑灭吗?多余的钠能否放回原试剂瓶?通过思考和讨论,不但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激发学生进行思考,最后以学案上的习题巩固和拓展。

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新课改的路程还很漫长,唯有经过实践、积累、反思、总结,我们才能在新课改中站稳脚跟,立于不败之地。

化学教学心得体会

我认为任何一门学科的传授都必须建立在有一个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我所指的课堂心理环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认知效率的师生心理互动环境,它是由学生学的心理环境,教师教的心理环境构成的。课堂心理环境融洽还是冷漠,活跃还是沉闷,将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产生积极或者消极影响。那么对化学课堂心理环境应如何更好的营造与引导呢?在此我认为我们应做好以下三点:

一、人格是创设良好课堂心理环境的前提

教师在教学中,其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潜在精神力量,具有很强的说服、教育能力,是影响学生情感体验,制约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因素。

正如乌申斯基说的:只有个性才能作用于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同时,有关研究也表明,教师的个性品质能影响学生智力的发展,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优良的个性品质,有利于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

二、情感是维持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的条件

赞可夫的心理实验表明,教师的良好情绪,会使学生精神振奋;教师的不良情绪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教书育人是一项触及灵魂的工程,知识的琼浆只有通过教法和情感等载体,才能输入学生的心田。教师走进课堂稳健的步履,微笑的表情有助于创造一个安静和谐的学习气氛。我认为教师必须首先得“愉快”,一个“愉快教师”的感染力能营造积极活泼的课堂学习环境。

三、趣味是调节课堂心理环境的内在动力。

中学生意志力较差,情绪不稳定,注意力易分散,松懈懒散,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授课时要严谨而不严肃,风趣而不低俗,幽默而不滑稽,寓教于乐,营造深厚的学习气氛,比如蔗糖作“黑馒头”、“魔棒”点灯等等,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好的教学环境仅仅只是一个前提,一个课堂的主体还是课堂教学。我认为化学教学最基本的便是化学概念的传输。这个环节的好坏,直接决定于学生后面的应用与创新。我们应把概念的教学过程分为引入、形成、深化、运用四个层次,使学生能完全理解与接受。下面就概念教学的四个层次,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概念的引入

概念的引入是课堂教学中很关键、很重要的一步。不能直接把概念“灌”给学生,这样会使课堂显得枯燥,而且学生得到的将不是理性知识,而是肤浅的,表面现象的认识,在头脑中只是过眼烟云,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学时我尽可能地做到启发学生的情感,启迪学生的思维,创设问题的情境,循序渐进的引入概念,并特别注意教学中多“导”,在“导”字上做文章,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由个别的具体的现象出发,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出事物本质,形成概念。中学化学教材中概念很多,引入的方法也很多。比如,我常用以下“导”的方法:

1、言语法:这是最常用的方法,教学中用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以及生活、生产实际中的例子引入概念,如“天火”——引入缓慢氧化,“鬼火”——引入自燃。

2、直观法:主要通过直观的实验手段,展示实验事实,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知识引入概念,如:碘的升华——升华的本质,苯与酸性溶液KMnO4——引入苯结构不同于不饱和烃,几个物质的导电性实验现象——引入电解质和非电解质。这样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概念,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

3、旧知识依靠法:通过复习旧知识或旧概念,结合有关的事例或现象引入概念。如回顾乙烯引入乙炔类似的性质,如Na的性质引入碱金属性质。

在教学中引入的方法要不断创新,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一种新鲜感,并以积极的状态进入概念的学习。在教学中我还常用一幅图画、一首古诗、一条谜语、一则小故事等为引导,再加上生动、直观的语言,形象的描述,恰当的比喻给学生一个想象的空间,然后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比较、概括以及严密的逻辑推理学,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引入这个概念?引入这个概念有什么好处?由此建立一个新的概念,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二、概念的形成

概念是人类在认识过程中,把所感觉到的事物的共同特点抽出来,加以概括完成。如何准确形成概念?

我认为要给学生提供丰富、合乎实际的、能够理解的感性材料,这是形成准确概念的前提。由于教材有些概念的引入与实例有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使学生易产生一些错误的认识,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有敏锐的调查力,善于捕捉教材中的信息,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全面的感性材料。如饱和烃与不饱和烃,因教材有一定的局限性,仅限于链烃。我们需把这一信息及时补充给学生,再如,教材对于溶液所举的实例都是无色溶液,我们应及时补上一些有色溶液,更正学生的认识。

其次,我们还需用准确的语言叙述概念,避免因口误而引入错误的概念。如弱电解质是在溶液中只有一部分电离的电解质,而不是在溶液里不完全电离的电解质。

三、概念的辨析

我认为在概念的辨析上要深刻、要讲到位,而且尽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介绍概念,避免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加重学生的心理压力。这需要在复课时多琢磨,多下功夫,我主要着手于每一个概念的关键字、词的含义,每一个概念的适用范围。比如:电解质的定义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关键强调解释。再如同系物的是: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一个若干CH2原子团。应着力于强调解释——结构相似。还有气体摩尔体积四要素等等。

在概念的适用范围上,一般地讲概念是人们从某一角度下一个科学的准确的定义,概念有其自己的适用范围,在指导学生学习时注意好以下两个关系:

1、处理好“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如共价化合物中只有共价键,但共价键不一定存在于共价化合物中,再如能电离的离子的未必是酸。如NaHSO4。

2、处理好精确语言与模糊语言的辩证关系。

在这一点上,我们应做好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原理应用和普遍性与教材和教学实例的共型性。应理解教材中“一般”、“通常”、“大多数”或“许多”等的含义。如金属氧化物大多数为碱性氧化物,大多数有机物都是非电解质等等。

四、加强训练

学生的能力并不完全随着知识的获得而自行产生,它是教师有意识培养的结果。我们应加强规律性认识通过凝聚和升华,产生认识上的飞跃,并形成一定的观点。这要求我们在训练中注意选题与方法。我们应选择一些有针对性和代表性的例题。这可起到一举多得的效果,同时我应注意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熟练。

对于概念教学,虽是课堂教学中很关键,很重要的一步。但学生在学习中更为直接的应学会创造性思维。这也对我们化学教师提出高的要求,我们着重强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化学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思维的一种。它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综合,又是化学中发散思维与辐分思维辩证统一,它不同于一般化学思维之处在于它发挥了人脑的整体工作特点和下意识的活动能力,发挥了化学中形象思维,灵感思维等的作用。我们应按最优化的化学方法与思路,不拘泥于原有理论的限制和具体内容的细节,完整地把握有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实现认识过程的飞跃,从而达到化学创造的完成。

高中化学课堂模式听课心得体会

11月16日,在尚志高中举行了黑龙江省高中化学新课改课堂模式公开课。本次公开课吸引了全省众多的化学教师和专家到场观摩,我共听了两节课,都是选修5第二章第二节“苯的同系物”他们采用的都是“先学后讲,分层训练,跟踪指导”的课堂模式,具体方法是:每节课给学生10分钟时间自学,教师给出自学提纲,然后25分钟交流、梳理、讨论知识,最后十分钟时间进行测试,讲课的两位老师都有很扎实的教学功底,在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以及对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积极性、引导等方面都各有高招。两节课都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下既让学生获取了知识,又提升了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两节课都很值得我学习和回味,两名化学教师的优秀课堂教学活动和专家们的精彩点评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与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情况进行了对照,使我们感受颇多,受益匪浅,深切感受到本次听课对自己今后的教学有很大的启发。在此谈谈自己的感受。

感受之一:只要老师动脑筋去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办法突破知识的重、难点,学生就能在快乐的课堂氛围中掌握相关的化学知识。无论是在知识点的讲解,语言的组织,实验设计的新颖,还是在启发学生的探究性思考上,都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

感受之二:新课导入各有千秋。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开场白为教学任务的完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尽管两位老师的开场白各不相同,但都异彩纷呈,让学生从一开始就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感受之三:注重学生参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两位老师的课充分体现了新课标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学生进行分组探究实验,进行现场即兴表演,对学生精彩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等手段,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也让整个教学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

感受之四:他们真正做到了集体备课,据两位老师讲,他们对本节的教学内容是统一教学理念,统一教学思路,明确教学目标,一起分析哪是重点、难点,分析如何突出重点、如何突破难点,评议出教案框架,定出大体的方案。每位教师再对照课标,研究学生,钻研教材,研究学法,发挥创造性,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及本班学生情况,再进行补充修改,写出每节的个性化的以学定教的教案,这样做老师之间可以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感受之五:16日下午,各地市的专家代表对公开课进行了中肯的点评,也让我更进一步的重新认识了每一堂课优缺点,学习了从哪些方面去评课、如何评课等。这也是这次听课留给我无比宝贵的教学财富!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们只能追求完美,但无法达到完美。专家们对两位教师的课堂模式也提出了一些中肯的质疑:

1、先学后教,分层训练,跟踪指导的课堂模式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效益。但也有专家和很多老师提出学案在给学生学习带来辅助的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甚至限制了老师的思维,束缚了师生的手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由教教材变成了教学案,忽视课堂教学过程中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2、多媒体辅助的同时很多老师削弱了黑板的作用,忽视了教师板书和学生板演的作用。如两位老师在讲课过程中黑板上只是板书了课题,也有的一节课下来除了让学生口头回答一些问题外,没有让一名学生上黑板进行板演。

3、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形式化,而缺乏实效性。如有的老师在进行小组讨论时,学生进行讨论时间太短,甚至不到1分钟,导致后续的汇报交流难以开展而无效;也有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或实验只是灌以一个名称而已,尤其是实验探究只不过是学生按照步骤演示一下而已,实质并没有真正展开探究活动或探究实验。

相关文章

篇10: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已有一年,在走入新课程的这段时间,我们是否对自己以往的教学思想和方法、行为进行了反思?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借助于行动研究,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思考,对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回顾,运用教学标准要求不断检验自己,追求的是教学全过程的合理性。教学反思是学生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对于化学教师而言,进行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建立科学的、现代的教学理念,并将自己新的理念自觉转化为教学行动;有助于提高教师自我教育意识,增强自我指导、自我批评的能力;有助于充分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对教学实践的判断、思考和分析能力,从而进一步完善比较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有助于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试图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桥梁,促进教师由经验型教师向学者型教师转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教学反思:

一、教学观念的反思

教学方法的改革,首先是教学思想的改革。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训练,现在仍有许多学校强调学生的任务就是要消化、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把学生当作灌输的对象、外部刺激的接受器,甚至连一些化学实验现象都只是教师的口述,而不给他们亲自动手或观看演示实验的机会。这就导致我国绝大多数学生逐渐养成一种不爱问、不想问“为什么”、也不知道要问“为什么”的麻木习惯。《纲要》中明确提出:“改革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十分注重追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关注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此在新课程付诸实施中,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要新,决不能守旧。

二、教学方法的反思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应抛弃原先那种“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的怪圈。实验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手段,可以提高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培养动手能力,

化学教师应想方设法多做演示实验,改进实验,有条件的话让学生自己多做实验。在现代化学教学中,学生喜爱的教学手段是多媒体CAI动画、录像和化学实验,我们可选择教材中的一些典型章节,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录像教学。有很多教师未曾使用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他们觉得制作课件比较麻烦,在课后花的时间较多,其实有时我们使用多媒体,可以增加教学内容和教学信息,使抽象的化学问题简单化、使静态的理论动态化,从而化难为易。

例如,在讲到原子结构时可以用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小球分别代表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然后制成动画,模拟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通过闪烁的方式及叠加的手段,展现电子云的特征。在比较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这两个概念时,动画模拟甲烷和氯气如何断键,氯原子与碳原子形成新键;乙烯中碳碳双键断裂,两个氯原子分别接到两个碳原子上,通过动画形象直观地展示了两个不同的反应机理。特别是有机化学部分,有机化学反应多,内容琐碎,每次讲新课之前利用多媒体回顾上次所讲内容,温故而知新。借助于录像教学,既保证学生的安全,又保护环境,还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苯与液溴在铁粉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由于液溴取用过程中会有溴蒸汽挥发出来,可采用录像技术进行演示,同时对操作注意点进行局部放大,加上旁白介绍,使学生不仅能理解“为什么这样操作”,更能体验正确的操作,而且避免了液溴毒性的侵害。

三、教学过程的反思

1. 化学实验的反思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未必要按部就班,例如在做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时,笔者见有教师作如下改进,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的浓HCl和稀HCl,同时放进大小相同的Zn粒,迅速塞好带玻璃管的橡皮塞(玻璃管上端系一塑料袋,袋内不留空气),2分钟后,盛有浓HCl的试管上的塑料袋可膨胀70~80 mL,而盛稀HCl的试管上的塑料袋却膨胀不到10 mL,经过改进,实验可见度大,对比性强,定量性好,需要说明的问题简单明了。关于“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一课中,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使气球变大,这个实验因为气体的压强太小或因为气密性不好,因而很难看到明显的现象,也可进行如下改进,在两个量筒中加入等体积、等物质的量的盐酸,再滴入几滴洗涤剂,用等物质量的NaHCO3、Na2CO3加入量筒中,产生的CO2使洗涤剂产生大量的泡沫,可以通过泡沫上升的快慢和高度来判断反应速率的快慢和产生CO2的量的多少。改进实验,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创设探究情景,激发学生探究情趣。

篇11:新课改理论下高中化学教学的探索论文

新课改理论下高中化学教学的探索论文

传统教学方法下,化学课堂上气氛沉闷,师生缺乏互动,学习效率无法提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拟通过教学经验和实际情况,分析了针对此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走进学生内心世界,实现高效化学课堂

和其他学校的学生一样,岷州中学的高中学生同样承担着巨大压力,这些压力主要来自于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学生能够部分转变为动力,渴望在学业上努力进取。作为自然科学的化学学科,以其严谨、抽象着称,但是如果教师在高中课堂中长期过分强调这一特点,忽视学生内在的情感需求,就会降低学生对化学课堂的兴趣,导致教学效率的下降,无法构建高效课堂。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走进学生内心世界,对于构建高效课堂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提高专业水平,提升教学能力

提高化学教师自身的化学专业水平,提升高中化学教学能力。这样才能部分提高教学质量,减少不必要的学习时间,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心理压力。

(二)做好教学设计,培养严谨的教学习惯

同化学学科严谨的特点一样,高中化学教师要养成严谨的教学习惯:课前做好教学设计,教案中除了要落实常规的化学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以外,也要落实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关注学生要求,融入人文关怀

要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以及情感需求,在化学课堂中融入人文关怀。

二、与时俱进,更新教学理念

传统儒家文化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十分强调等级观念和等级制度,体现在教育上便是“师道尊严”,如学生在家里必须服从父母,在学校必须服从教师。在这种传统儒家文化的熏陶下,家长和教师觉得一切都是从学生角度出发,但是从来不同学生商量,学生到底需不需要这些“擅自”做出的“好心”。事实上,这些“好心”往往办了坏事,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内心世界,缺乏对学生深层次的关心。多数教师往往以成人标准来要求学生,虽然高中生在生理特征上已非常接近成人,但是在情感和心理上却与成人存在较大的差距。

笔者所在的岷州中学,大部分高中生都是独生子女,很多都是90后或者00后的学生,互联网等信息大量传播的时代下,他们接受了大量新思想和新观念,追求民主、平等的意识明显增强,渴望表现自我,强调以自我为中心。因此,许多教师的行为被他们看作是侵犯自由和尊严的,师生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师生关系紧张,或多或少影响了化学教学。

因此,从构建高效化学课堂的角度出发,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非常必要。广大高中化学教师应该树立这样的教育理念:教师,尤其是高中化学教师,是一个为学生提供教学服务的引导者;学生不是成年人,对于学生所犯的错误,应该有极大的宽容心,但不是无底线地纵容学生犯错,而是在包容的前提下,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来纠正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

只有从学生角度出发,以生为本,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赖。要做到以上要求,化学教师需要积极学习,更新教学理念,满足学生自我意识觉醒的需要。

三、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决定一名高中学生学习化学的能力的三个主要因素是遗传、基础和化学学习习惯。在这三个主要因素中能够短时间内改变的只有化学学习习惯。

如何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呢?从笔者参加工作以来的化学教学实践来看,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积极建立多元的教学评价体系,采用多形式多样的激励手段,激发他们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以此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并固化这一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化学学习习惯。具体来说,化学教师要活用表扬和批评,即多表扬、少批评的手段。表扬是最常用的激励方法,如对月考、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好、进步较大的学生在公开场合进行表扬;对进行了预习、复习或者错题归纳的学生进行表扬,号召其他同学学习;对在讲台上书写化学方程式规范的同学进行表扬。

总之,要不失时机地抓住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经常得到各种方式的表扬。当然表扬要恰当、公正、准确,不能过分夸大。批评的使用则一定要慎重,要注意批评的场合、语气的轻重和学生的承受能力。

篇12:新课改下对高中化学教学的几点思考论文

新课改下对高中化学教学的几点思考论文

摘 要: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更多地关注其作为自然科学的属性,却有意无意地忽视了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正因为如此,化学课堂往往会出现严谨有余而趣味、活力不足的问题,使课堂气氛过于沉闷紧张,缺少灵动与活泼。因此,在日常教学管理中,化学教师应努力构建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都能够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化学 新课改 思考

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更多地关注其作为自然科学的属性,却有意无意地忽视了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正因为如此,化学课堂往往会出现严谨有余而趣味、活力不足的问题,使课堂气氛过于沉闷紧张,缺少灵动与活泼。因此,在日常教学管理中,化学教师应努力构建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都能够全面发展。

一、关注学生情感世界,实施有效化学教学

高中学生承受着来自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压力,他们非常渴望自己能够在学业上取得优异成绩。化学课程严谨、抽象,如果教师忽视学生内在的情感需求,就更容易助长这种压力。因此,化学教学中构建和谐课堂氛围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教师必须提高自己的化学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以高效的课堂教学和显著的教学成果,来缓解学生的学习和升学压力。其次,要形成一种严肃认真的工作习惯:上课前必须精心设计好教案,教案中既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强调课堂教学的有序性。在教学常规中,教师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提高化学教学水平,尽力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以高效的课堂教学,化解学生所承受的各种学习压力。

二、切实更新教学理念,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我国传统文化十分注重等级,强调等级观念:孩子必须服从家长,学生必须服从教师,群众必须服从领导……在这种传统文化熏陶下的教师,往往认为自己的'一切教育教学行为都是为学生好,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学生着想,从而严重忽视了学生的思想和感受如何。教师缺乏宽容心,缺乏对学生表达尊重和理解的技巧,以为自己为学生好,学生就能感受得到。此外,教师经常把学生当成一个成年人来看待,以成年人的行为标准来要求学生,认为自己理解的学生也应该能够理解。当代的高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接受了许多新潮思想和更多的西方文明观念,自我意识明显增强,渴望民主、平等、博爱,个性张扬,强调以自我为中心。所以,许多学生常常会认为教师所做的是侵犯他们自我平等的权利,埋怨教师对他们不尊重、不理解,而不是反省自己学习是否刻苦、勤奋。

化学教师要想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建立与学生的和谐关系,就必须树立这样的工作和教学理念: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是教师的职责;学生是成长中的孩子,犯一点错、出一点格都是正常的。所以教师应宽容地对待学生,正视学生的差异,采用诱导的方法改变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只有以学生为本的教师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与信赖。为了更好地调动高中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化学教师必须摒弃落后的教学理念,顺应学生自我意识的觉醒,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构建和谐高效的化学课堂。

三、善用多种激励手段,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遗传、基础和化学学习习惯三个主要因素可以决定一名高中学生学习化学的能力。遗传是无法改变的,基础在较短的时间内也较难改变,能够在短时间内见到成效的是学习化学的习惯。如何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呢?笔者认为,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运用多种激励手段,激发其学习兴趣,强化其学习动力,使学生良好的习惯得以固化。通过激励的强化,达到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目的,这是教师应当灵活运用的教育手段。化学教师不但要会用表扬和批评,而且要善于用表扬和批评,即多表扬、少批评。表扬是最简单的激励方法,如每次考试后对成绩好、有进步的学生大力表扬;或者经常抽一些时间对学生的预习、复习、错题的归类等学习习惯进行检查,对优秀者大力地表扬;或者不时请一些学生上讲台书写化学用语,对书写规范者进行及时表扬。让学生经常得到各种方式的表扬,有利于营造积极向上、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批评的使用,则要注意场合、程度,要顾及学生的承受能力,一定要以学生为本,千万不能以分数为本。

四、缩短师生心理距离,实现师生高效互动

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团队,在团队中,教师起着多重作用:一是知识的传授者、团队的组织者;二是心理医生、学生的朋友。当学生遇到困难时,他首先期望教师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者,而是与他平等的朋友和支持者。化学课偏重实验,这给了教师和学生很大的互动空间,有利于教师调节学生情绪、赢得学生的信任、融入学生团队。化学教师一定要充分运用实验课的机会,在保持学科严谨特点的同时,使自己很好地参与到学生的求证和实验当中,参与到支持、协助学生的学习之中,并为学生的每一点发现、每一点成功感到由衷的欣喜。这样,才能形成融洽的师生互动关系。此外,教师还必须十分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每一点失误,严格地进行纠正。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认识能力,引导学生良好的行为,才能赢得学生的敬爱、信任。综上所述,一位优秀的化学教师,只有立足于化学学科的特点,充分把握化学教学的规律,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灵活地运用教育心理学知识,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化学教学水平,善用表扬和批评缩短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才能有效地在化学课堂中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才能使高中学生在这种和谐高效的课堂中提高化学成绩及个人素养和品质。

篇13:新课改视阈下的高中化学教学

新课改视阈下的高中化学教学

新课改视阈下的高中化学教学

作者/ 王素芬

摘 要:高中阶段的化学教学面临着高考的检验,所以教学效果也包括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新课改对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科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倡导新的教学理念。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高中化学怎样才能保证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一名任课教师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每一节课,教学目标的确定都是来衡量和约束教学行为的准绳,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尺度。科学制订多元化的教学目标,是贯彻课程标准的体现,也是教师组织教学能力的体现,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对教师的教的方式以及学生学的方式有着很大的影响。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化学;探究实践

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改革,已经实施了很长一段时间。新课程改革对于推进素质教育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高中阶段的化学教学面临着高考的检验,所以教学效果也包括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新课改对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科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倡导新的教学理念。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高中化学怎样才能保证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一名任课教师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既要教师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又要教师具备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是需要师生共同努力才可以实现的。下面结合自己的.工作,谈谈新课改下对高中化学教学的思考和体会。

一、教学目标要多元化

不管是什么学科的教学,确定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目标,永远是教学的两个核心任务。每一节课,教学目标的确定都是来衡量和约束教学行为的准绳,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尺度。科学制订多元化的教学目标,是贯彻课程标准的体现,也是教师组织教学能力的体现,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对教师教的方式以及学生学的方式有着很大的影响。贯彻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教师的教学目标的确定,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学习和掌握哪些知识,学生原有的基础怎样,新课学习要达到什么程度,学生在课前应该做哪些准备,学生要在本课学习中掌握哪些技能,哪些能力应该得到提高。同时,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应该达到什么目标,都是教师在教学中要考虑的问题,并且作为教学目标的重要因素。教师在制订目标时,要根据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了解学生已经具备的学习能力,目标的确定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

例如,“卤族元素”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内容。对这节课教学目标的确定,首先应该使学生掌握氟、溴、碘的主要性质,了解这些元素组成的重要化合物的用途;其次,要让学生初步掌握卤素的原子结构,理解和掌握卤族元素之间性质的关系,初步形成元素自然族的概念;最后是通过卤素性质的比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在情感目标的确定上,应该将物质结构决定物质性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充实在教学中。

二、教师要树立新的教学观念

新课程改革首先是从教师的教学理念改革开始的,突破了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改变了填鸭式、教师主宰课堂的传统教学模式。新的高中化学教材也较之以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材的体例和形式的变化,要求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一定要进行改进,否

则,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那么教学效果就无法保证,更别提教学效率。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用教材教,不能教教材,应该把教材作为教学活动安排的一个依据,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学生的认知基础,进行教学活动的安排和设计。教学中要注意开发学生的潜能,教学要讲究空白艺术,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空间,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和提高,养成科学探究的意识,为日后的高等教育做好各方面的准备。

三、正确领会和使用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教材是依照课程标准编制的,因此备课时,教师一定要充分挖掘教材所提供的深远内涵,理清教材的外延和内涵,适当补充教材内容,开发教学资源。不管是教材自身的内容还是教师增加的内容,都应该明确让学生获得什么认知,提高什么能力,掌握什么学习和实践操作的方法,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什么改变。教师不应该局限教材,也不应该偏离教材。所选择的内容,都应该是围绕教学目标来决定。教材中很多内容都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实验,教师要把这部分内容作为化学教学的重点。注重学生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和形成。

四、坚持科学化的学科特色

化学教学与其他教学不一样,实践性和操作性突出,学科特色明显。化学教学要注意科学化,所谓科学化,就是指能够高效率地完成教学和学习任务,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求得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课堂教学至少包括教学设计的结构,层次化和有序性。教学设计的有序是每一个教师都关注的问题,一般是按照教学的进程分为开始、新课教学、总结巩固这三个阶段。新课开始时,揭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新课教学时间,是教学的核心内容,在这个时间段,要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结尾部分,归纳、概括本课所学知识,加深理解和记忆,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高中化学教学要注重教学的有效性。化学教学的特点是实践性和探究性,学生通过实践探究前人总结的科学论断,形成新的认知和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方式和方法的选择,注意教学目标的确定,从而保证教学效果的有效。

参考文献:

[1]方保中。乍看异常,其实寻常:例谈高中化学实验现象“异常”的成因及反思[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06)。

[2]姚鹏。“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谈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质疑能力培养[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06)。

(作者单位 北京市延庆第一中学)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高中化学新课改论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