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学论文 > 体育教学论文 > 如何开发和利用高校体育资源为全民健身服务论文

如何开发和利用高校体育资源为全民健身服务论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如何开发和利用高校体育资源为全民健身服务论文(共含7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欢迎大家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l105124721”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如何开发和利用高校体育资源为全民健身服务论文

篇1:如何开发和利用高校体育资源为全民健身服务论文

如何开发和利用高校体育资源为全民健身服务论文

如何充分开发高校体育资源使其服务于“全民健身”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课题。高校体育资源是从事高校体育活动的基础,是发展高校体育的保证,它是指与高校体育活动密切关联的各种教学场地、仪器、设备、建筑物、图书资料、教工数量、专业、业务、能力以及各项管理活动等所有人、财、物的总和。高校体育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作为高校体育资源的两大基本要素,对高校体育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主要从高校体育人力资源和体育场地设施资源两个方面如何为全民健身计划服务。

一、全民健身概述

全民健身是调动全国人民积极参加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它是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民族繁荣昌盛、人民健康幸福的事业,是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参与体育、增强体质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全民健身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体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全民健身具体包括:全民健身计划、全民健身工程、社会体育指导员、中国成年人体质测试标准。

二 、学校体育人力资源和体育场地设施资源

1.体育指导员的数量和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能否有效组织和科学指导社区体育活动的开展。目前制约我国社区体育发展的第二大因素就是缺乏一定数量和水平较高的体育指导员。高校体育教师有2万多人,他们大多接受过正规的'体育教育,具有较强的体育能力、组织能力,合理的体育知识结构和丰富的体育专业经验,这些丰富的人力资源将成为指导社区群众体育健身,促进社区体育发展的主力军。此外,学校的体育专业学生,他们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专业水平,积极参与全民健身运动,既可自身得到锻炼提高,也可以对全民健身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2.高校体育科研、信息资源优势。全民健身计划是体育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而高等院校拥有众多的专家、学者,他们具有丰富的学科知识,丰硕的体育科研成果,广泛的体育信息,所以应充分发挥高校体育科研、信息资源优势,积极探索适应不同社会群体的科学健身方法,科学地组合不同类型的健身内容,开发并推广成本低、简便易用的群众健身器材,积极开展群众体质健康调查研究,成立专门的全民信息服务机构,为社区体育发展提供丰富的科研信息资源。另外,科研室、实验室有大量的仪器设备,完全可以参与全民健身的测试工作,也可从中得到大量科研素材,起到双向共赢作用,是全民健身的科技支撑。

3.体育场地设施是开展社区体育必备的物质条件。但是制约我国社区体育发展的第一大因素就是社区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匾乏。高校体育场地设施资源,除平时教学训练使用外,并没有充分、有效地开放利用,部分场馆设施在周末和假期基本闲置,即使是平时上课,有些高校的场地设施也未得到充分利用,这与社区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匾乏形成鲜明对比。因而,充分开发利用这部分未能发挥功能的体育场馆设施,向社区居民开放,为公众服务,提高其使用率,无疑是解决目前我国社区体育场地匾乏,全面促进社区体育发展的一条最佳途径。这样既提高了体育场地设施的利用率,同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条件考虑获取一定的经济效益。

三 、高校体育资源开发和利用需要解放思想

高校体育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关键是思想观念转变的问题。在功能上,必须实现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单纯为教学服务转变为既能够服务教学,又为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丰富群众生活提供健身娱乐服务。在运行机制上,把以管理为主的单一形式转变为以管理与经营和为社会提供无偿或有偿服务相结合的多种形式。按照社会和体育的多层次、多方面的要求充分发挥体育资源的经济作用,增强自我补偿和自我发展能力。让学校体育走向社会,走向市场,服务于民众这样必然会取得强大的社会效益和一定的经济效益。

四、结论与建议

依据我国全民健身现状,目前制约我国全民健身计划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社区公共体育场馆设施匾乏,缺乏一定的数量和水平较高的体育指导员等。高校体育资源在推动全民健身计划实施上,将全民健身需求与高校体育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找到两者最佳的结合点使这两者达到最大程度的利用。一方面我们应以科学的方法,对高校体育资源的实施充分的利用和最有成效的管理,为社会提供良好的健身指导、康复医疗保健、体质测量评估和场地设施;另一方面,还要遵循市场经济的法则,在体育工作中各学校合理配置体育资源,贯彻必要的物质利益原则,带动社区体育的发展,走出一条勤俭办体育,高效发展体育的新路。所以,全面促进全民健身发展的最佳途径就是要充分开发和利用高校体育资源,即对优势资源进行合理开发,提高其利用率,更好地服务于全民健身的发展。

篇2:高校体育保健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论文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并结合相关研究成果,笔者认为体育保健课程资源是指可能进入到体育保健课程活动,并有利于体育保健课程目标达成的各种因素。高校体育保健课程资源亦可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2大类[6]。素材性资源主要包括体育与健康知识、锻炼方法与手段、教学组织与教法、课程目标、情感目标与价值观等5方面;条件性资源包括人力资源、财力资源、时间资源、空间资源doi:10.16104/j.issn.1673-1891..01.034高校体育保健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刘晓莉(亳州学院体育系,安徽亳州236800)摘要:高校体质弱势群体是特殊群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身体部分异常和病、残、弱及体质不及格且体重指数和体育器材用品资源等5方面。高校体育保健课程资源的开发,实质上就是要根据课程目标进行探索和创造一切有可能进入到体育保健课程建设的各种因素;而对体育保健课程资源的利用则是要充分挖掘被开发出来的体育保健课程资源的教育教学价值。因此,对体育保健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利于丰富体育课程理论体系的构建,完善体育保健课程体系,提高学生体育教育质量,节约体育经费投入,对促进体育保健课程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培养体质弱势群体学生健康促进理念并形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社会价值和教育价值。

篇3:高校体育保健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论文

2.1体育保健课程资源观念淡薄体育保健课程资源观是对保健课程资源所持有的态度和看法,在课程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起着导向、维持和监督的作用,同时还决定着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深度和效果。目前高校体育保健课程资源开发的实施过程中,体育教师由于受到传统体育课程教材权威性观念的影响,认为规范性的教学内容就是教材,从而限制了教师对教材内容开发利用的创造性以及教学实践的针对性;其次,当前的学校体育教学改革要求体育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体育保健课程观,在“三基”指导要求下,更加注重培养体质弱势群体学生的体育保健课堂适应性、正确的健康促进理念和有效的健身方式方法以及团队协作精神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2.2体育保健教师专业成长缓慢自《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1]要求开设以康复、保健为主的体育课程及对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已近14个年头,整体实施现状令人担忧。究其原因,一是相关部门没有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引导、规范和监督具体的实施情况;二是没有对以康复、保健为主的课程教师进行专业化培训,导致部分高校没有相应的专业教师任课;三是配套的以保健、康复为主的教材及辅助教材空缺或是不足,导致相关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依可循。目前体育保健课程的任课教师一般由保健学专业、康复学专业或是一般体育教师担任,这部分教师虽然能够担任常规的课堂教学,但是对课程的理解和贯彻力度存在一定的困难,对于进一步提高或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空间及能力显得力不从心,出现精力不足或懈怠现象。因此,体育保健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迫切需要专业教师的快速成长,以便在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能够根据学生的体质健康实际,在构建自身专业化水平及课程资源有效利用的基础上,构建体育保健课程教材框架,完善教材内容,满足学生健康需求,实现教师教学的专业化和学生健康促进的现代化。2.3体育保健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实效差目前,体育教师在体质弱势群体体育课程教材的选用方面多以《大学体育与健康》为主,或兼顾体育保健或体育康复课程内容,较少有针对体质弱势群体的健康需求及学校情况进行编制或研发的《体育保健课程》校本教材。这就为高校体育保健课程资源的开发提供了更为广泛的空间。但同时,由于教师的非专业化以及监督管理力度的松弛,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课程资源的盲目开发,如侧重于对体育设施、信息和课内资源的开发利用,忽视素材性与条件性资源间的相互转化。另一方面,意识淡薄导致大量被开发的课程资源不能够及时利用,形成了有价值的体育保健课程资源闲置和湮没。因此,高校应积极组织相关的专业教师,充分开发课程资源,并结合体质弱势群体学生的健康状况及体育运动需求研发或编制校本教材,切实做到体育保健课程资源有效利用的最大化。2.4课程资源优化配置有待提高体育保健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其丰富程度,决定着体育保健课程目标实现的广度和深度。而其资源的优化配置实质就是利用开发出来的体育保健课程资源来提高教学效率和效益,并促进与提升体育保健课程教学的质量,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校大学生。目前,体育课程资源的建设与优化问题尚处于探索阶段,在体育保健课程资源的优化配置方面存在问题较多,尚需要进行长时期的探索与提高。同时,制定并研发体育保健课程资源的开发评价体系是提高课程资源利用率,优化资源配置的核心。

篇4:高校体育保健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论文

208月教育部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明确指出,高校要“对部分身体异常和病、残、弱及个别高龄等特殊群体的学生,开设以康复、保健为主的体育课程”以及要“因时因地制宜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是课程建设的重要途径”[1]。由此,在体育课程及教学改革中不同的学者根据实际教学需要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和建设性的建议,如学者刘成[2]首次提出体质弱势群体的概念,学者周二三[3]对概念做出了明确的界定等;包晓法[4]、杜治华[5]等学者从体育课程资源的角度进行了不同层面的研究,指出设立体育保健课程及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是目前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研究领域。而随着社会对健康及大学生体质问题的高度关注,本文针对高校体质弱势群体开展的体育保健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进行探究,旨在为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篇5:高校体育保健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论文

4.1教材内容资源的开发体育保健课程教材内容的开发主要体现在对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的改造、新兴运动项目的引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引用等方面。在对传统体育项目的改造方面主要体现在对运动项目的简化,包括简化规则、技术动作、战术等方式,重点培养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团队意识的提高、适应能力的发展等方面;对于有氧性的走跑类项目,比如快走、健身跑等,重在培养学生健身的热情、意志品质的提高等方面。在新兴运动项目的引进方面,主要根据学生的体质现状进行选择,比如定向运动、瑜伽、拓展训练、健身舞等方面资源的开发。而对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主要根据当地的民俗特色进行开发,比如亳州武术之乡的拳术等。4.2人力资源的开发体育保健课程的人力资源是直接促进课程资源建设和影响教学效果的直接因素,因此,对于高校体育保健课程的人力资源开发至关重要。高校体育保健课程的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主要体现在对体育教师或是专业教师资源的开发、学校领导资源的开发、地方特色体育传承人、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相关人员的资源开发与利用。比如,对体育教师资源的开发,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教学及资源开发的积极性,并对实际开发出来的课程资源相对了解,能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使用,节省了教师针对教学资源利用的培训时间,缩短了针对教学资源的熟识度,方便了教学,更好地促进了教学实效。地方特色体育传承人资源的开发,可采用外聘的形式,指导高校体育保健课程教学,同时还可选派优秀教师进行交流学习等。4.3信息资源的开发体育课程信息资源的开发,旨在利用网络传媒的快捷实效性特点,及时了解体育保健、养生、体质健康促进等方面的最新消息,以及生动直观的视频资源进行课程资源的吸收和相关教学内容的更新引进,比如央视开展的健身舞起来、养生堂等栏目,不仅对大众健身进行了普及,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有选择地选取相关内容进行体育保健课程的教学,恰到好处地促进学生的体质健康,实现体育保健教学的实效化。4.4体育设施资源的开发体育设施是体育课堂教学的物质保证,因此,对于体育设施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体育保健课程教学的前提条件。高校可以依附体育专业建设的体育场馆、实验实训室、康复保健室、体质测试室等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发教学。比如针对体育保健专业学生开设的体育保健实验实训室、体育康复实验实训室、运动康复实验实训室等资源的开发利用,可根据不同学生的体质现状及教学层次,有选择地进行使用,既保证了体育场馆、实验实训室的使用率,还在更大程度上促进了体质弱势学生的体质健康。同时,还可以依附学校校医院的保健康复器材进行针对性教学,校外健身俱乐部以及医院保健康复部门的校企合作等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4.5自然资源的开发校外的自然环境是最直接最经济的体育保健课程的绿色资源,因此在校内教学环境受限的情况下,可以利用自然资源进行教学。比如利用空气和阳光进行慢跑、有氧健身操、日光浴等有氧运动;利用季节变化进行水上或是冰雪运动;利用野外环境进行定向、越野等适应自然环境的教学等。不仅提高了学生对新环境的适应性,还可以更大程度上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健康水平。

5结语

高校针对体质弱势群体学生开设的体育保健课程及其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属于新课程改革领域中的新篇章,其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尚需要深入细致的研讨。就目前的发展现状,还需在加强体育保健课程资源的筛选,研发并编制体育保健课程教材;强化校外课程资源开发,避免资源的闲置和荒废;课程建设要实现课程资源价值的最大化和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强调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实现体育保健课程资源的内生性;构建体育保健课程资源评价体系,体现课程资源设置的最优化等方面进行完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EB/OL].(-08-06)[-11-18].http//www.edu.cn/20021227/3074984.shtml.

[2]刘成,李秀华.体质弱势群体与体育教学改革[J].体育学刊,,5(12):72-74.

[3]周二三,刘成,李秀华.体质弱势群体的理论构建[J].体育学刊,,7(15):47-49.

[4]包晓法,叶献丹.体育课程资源开发评价体系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2005,25(6):100-102.

[5]杜治华.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开发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6):92-94.

[6]范兆雄.课程资源概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7]张伟东,龚勋.黑龙江高校体育课程资源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8,23(3):100-101.

[8]施小菊.试论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及其开发与利用[J].体育科学,,12(4):20-24.

[9]谢静月.对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资源教学资源的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30(1):88-90.

[10]张慧斌,熊飞,蒙小树.高校体育课程经验资源开发与利用[J].体育文化导刊,(2):63-65.

篇6:高校体育保健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论文

3.1以体质弱势群体学生身体健康实际为本的原则高校体育保健课程主要是针对病、残、弱等学生群体进行的体育保健康复课程,因此针对以该部分群体学生为教学对象的课程资源开发,必须首先考虑学生的实际体质状况,再以实现学生身心健康为目标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合理利用,如针对患有疾病且不适合剧烈运动的学生,可以选用健身走、远足、郊游等学生喜欢且又不引起学生健康隐患的运动项目进行课程资源开发,再根据学生的具体体质状况及对健康的需求,制定出相应的教学目标和选取适当的教学内容,保证学生既能够参与到健身康复活动中,又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体质健康水平。3.2有效促进体质弱势群体学生健康针对性原则高校体质弱势群体学生的体育保健康复教学,主要采用分层教学或是针对不同学生个体设置运动健身处方的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学生的教学设计是多样化、多层次的,但其宗旨一定是符合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并旨在促进学生的健康水平。因此,在择取课程资源及教学内容时,要突出不同个体学生的体质现状和健康需求,实现体育保健课程资源的最优化和高利用率。3.3因地制宜原则不同高校所处的地理位置、区域文化背景及传统体育养生特色不同,要求各高校体育保健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求同存异的情况下,体现区域特色、地方特色和传统养生特色。不同的高校要根据本校所处的环境背景及师资力量、场馆设施等条件,有选择地引入并优化到体育保健课程教学中。比如身处“武术之乡”的亳州学院,就可以重点借助亳州的体育养生文化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如传统华佗五禽戏、晰杨掌、六合八法拳等民俗特色项目的开发利用,不仅有效促进传统地方高校的文化发展与传承,还能够有效优化和促进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体质健康水平。3.4经济实用性原则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可以节约体育教学经费,还可以更大程度上促进教师的教学实效,因此在实际的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尤其是体质弱势群体学生体育保健课程资源的'开发,一定要注意经济实用性原则。经济实用的体育课程资源,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生活用品进行科学健身及有效促进体质健康水平。因此,简单实用的体育保健课程资源,不仅可以节约资源开发成本,降低教学器材消费,还可以更大程度上促进学生课余健身的兴趣和积极性。

篇7:发挥高校体育资源优势推动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的论文

发挥高校体育资源优势推动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的论文

摘要:1995年6月国务院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2011年2月15日国务院再次公布了《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的通知》,主要目的是要求全民参与健身,提高国民健康素质。高校可以发挥师资、科研、硬件设施等体育资源优势,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同时,全民健身计划也赋予了高校体育新的任务,需继续加强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培养、进一步深化体育教学改革。

关键词:高校体育;推动;全民健身;实施

国务院于1995年6月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新时期为进一步推动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2011年2月15日国务院再次公布了《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的通知》。党的十六大也把提高国民健康素质和建立比较完善的全民健身体系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十六届三中全会又进一步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战略思想。把体育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坚持群众体育工作以全民健身活动为基础,把提高国民的身体素质列入了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充分体现出党和国家对提高整个民族身体素质的高度重视和热切期望。

全民健身是一项要求大众积极参与、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它是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全民健身计划、全民健身工程、社会体育指导员、中国成年人体质测试标准等相关制度。我国全民健身计划到2015年提出的目标是: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意识进一步增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显著增加,身体素质明显提高,形成覆盖城乡比较健全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进一步增加;城乡居民身体素质进一步提高;体育健身设施有较大发展;全民健身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全民健身组织网络更加健全;全民健身指导和志愿服务队伍进一步发展;科学健身指导服务不断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业发展壮大。

国家教育部规定,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均应开设体育课,体育教育是培养合格人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院校有着丰富的体育资源,而且这些资源无论从数量还是从质量上来看均优于中小学,这些资源主要包括教学、科研、师资、场地设施等方面。同时,高等院校是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重要基地,大多数学生将要走出校门、走上社会,大学期间所接受的体育教育将会影响他们的一生,《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也分明确提出切实加强青少年体育。学校体育是国民体育的基础,其首要任务是增强学生的体质。可见,高校体育资源的优势会对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

一、发挥高校体育资源优势推动全民健身计划实施

1、发挥高校体育资源师资优势,弥补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不足

全民健身需要大量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对大众进行健身指导,社会体育指导员相关制度也有专门规定。按照国家体育总局的统计数据,全国各级各类社会体育指导员约有18万左右,如果按照每1000名健身人群配备1位社会体育指导员来算,我国仅城市人口就需要24万各级各类社会体育指导员,而我国农村人口占多数,如果计算在内差距更大。与大众体育开展较好的日本等国相比也有较大差距,在日本每2000名普通人群中就配置1位社会体育指导

者,以此来计算,中国在社区中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应达到60万左右,而《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提出了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证书的人数达到100万人以上的更高目标。此外,《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结果报告》调查表明,我国各级各类社会体育指导员不仅表现在数量少,而且在指导服务水平与质量上与国外很多国家也存在着一定差距,这种情况表现为:中国较高级别的国家级、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总数量仅占所有社会体育指导员的20。3%,二级、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占到总量的79。7%。从教育水平看,具备体育专业大专及其以上学历的各级各类社会体育指导员仅为总量的30。1%。并且我国真正参与社会体育指导工作者绝大多数为兼职,很多人没有经过专门系统专门的培训,一线指导人员没有取得等级认证者不少,缺乏科学与规范的管理、指导项目分类与分工不明晰、管理组织机构与制度尚不健全、指导者老年人居多等。这也表明,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与国外大众体育发展较好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全民健身活动需求。

根据国家教育部门的规定,普通高校每周应开设2学时体育课,保证学生每天的课余活动时间,并设体育管理与教学部门,配备一定数量和相当学历的体育教师。据统计,我国高校从事体育教育的`教师约有2万余人,这些教师大多毕业于体育院校(系),受过专业教育,有着较高水平的专业技能与教育指导能力,这些专业人士能够成为大众健身的指导者、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充当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角色,从而补充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不足。此外,体育专业院校(系)本身具备培养社会体育指导人才的能力,特别是体育专业院校的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通过培训可直接获得国家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这将为社会培养大量合格社会体育指导人才,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做出贡献。

2、发挥高校体育资源科研优势,提高全民健身工作的科学性

高校体育的另外一项重要工作是科学研究,无论从科研人员的力量,科研设备来看都有很大优势。

全民健身也需要科学指导,提高工作的科学性,高校的科学研究、信息等资源优势能为全民健身事业的科学发展提供一定的平台,能在全民健身的科学指导、健身项目的挖掘与创编、健身器械的开发与研究等方面为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另外,科研室、实验室有大量的仪器设备,可以参与全民健身的体质测试工作,也可从中得到大量科研素材,在推动高校体育科研工作的同时,提高全民健身工作的科学性。

3、发挥高校体育资源硬件设施优势,弥补全民健身场地不足

必要的体育场地设施是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必需,1995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以来,国家投入大量资金,专门建设了一批用于群众体育活动和场地、设施、路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全民健身活动日益高涨,这些场地设施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群众体育活动的需求。第九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在代表提案中,很多代表就我国居民参与健身的场地设施提出议案,他们经过调查指出:我国专门用于全民健身活动的场地设施缺乏,特别是人口密集的大城市这种表现更为明显,虽然国家在体育场地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每年以56。6%的速度在增长,但仍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全民健身活动发展需要,目前仍有73。3%的社区健身人群在公路街道旁、自家庭院内、广场周边等场所参与体育锻炼,即便在东部沿海较为发达城市这一现象也较为严重,厦门仍有60。63%的居民住宅区没有专门用于大众进行体育锻炼的场地设施。

高等院校按照教育部的规定,必须根据学校规模与学生人数建成一定数量与质量的体育场地与设施,这些场地与设施主要用于高校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与运动队的训练,但从其利用率来看还不高,特别是在周末、节假日期间,很多场地设施处于闲置状态,这与全民健身活动场地设施严重不足形成对比。因此,将高校体育场地设施在其空闲时间向大众开放,能够弥补全民健身活动场地设施不足的现状,也能够提高其利用率,同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条件收取费用,使学校获取一定的经济效益。

二、新时期全民健身计划赋予高校体育新的任务

1、继续加强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培养

《全民健身计划刚要》、《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提出:“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与习惯的目标”;“坚持健康第一指导思想,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和重要评价内容。”高校学生即将走出校门、走上社会,成为社会全民健身中的一员,能否有健壮的体魄、能否继续自觉终生参加体育锻炼,在大学时期接受的体育教育尤为重要。长期以来,学校体育仅被局限于学校之内,没有将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家庭体育密切联系起来,忽视学生走出校门的“体育”,因而,应树立学校体育在重视学生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同时,让学生更多掌握科学健身方法、培养健身兴趣、养成自觉参与健身习惯,树立其终身体育的观念。因此,在教学中要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使他们被体育运动所吸引,享受健身的快乐,表现出积极的意识倾向,从而产生兴趣,自觉不断终身参与体育健身活动。

2、以全民健身为导向,进一步深化体育教学改革

在全民健身计划的指导下,高校体育应完成由以运动教育为主向以健身教育为主的转化,过去那种重运动技术的教学已不能适应全民健身的要求,难以达到健身的效果。《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指出:“使全社会认识到,身体素质是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物质基础,全民健身工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深化体育教学改革首先是确立高校体育培养目标,实现社会目标导向,进行体育职业技能培养,重视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之后学校体育效果的体现。其次,在体育教育中应让学生更多地体味成功与快乐,并使体育教育的内容更加生活化,降低体育教育内容中竞技化的要求,让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使学生在大学接受的体育教育内容能在今后的生活中指导其健身。第三,转变以往重点体现教师主导地位的教学方式与方法,更多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自我感受出发,提高学生积极参与性,发挥学生创造想象力,考核评价中淡化选拔、鉴别、标准,客观评价学生提高进步效果,建立科学系统的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的通知[J].司法业务文选,2011,(20):2-9.

[2]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编写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

[3]牛伟,郝薇薇.论全民健身计划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J].安徽体育科技,2006,27(12):84-85.

[4]鞠鑫涛.全民健身与高校体育[J].辽宁体育科技,2006,28(3):13-14.

[5]陈学玲,祝瑞雪,杨文祥.全民健身在高校体育中的定位及对策研究[J].莱阳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5(4):120-122.

[6]李鸿.论全民健身与普通高校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37(2):109-111.

[7]孙晓琴,陈健.如何开发和利用高校体育资源为全民健身服务[J].集团经济研究,2006,216(12):170.

[8]张发强.中国社会体育现状调查结果报告[J].体育科学,1999,(1):4-27.

[9]国家体育总局.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结果报告[R].2003,1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如何开发和利用高校体育资源为全民健身服务论文

微信扫码分享